伪随机序列在CDMA通信系统用的应用31概述在扩频系统中

伪随机序列在CDMA通信系统用的应用31概述在扩频系统中
伪随机序列在CDMA通信系统用的应用31概述在扩频系统中

第三章 伪随机序列在CDMA 通信系统用的应用

3.1 概述

在扩频系统中,伪随机码序列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在直扩系统中,在发送端用伪随机码(PN 码)将信号频谱扩展,送入信道进行传输,在接收端用相同的PN 码完成解扩。扩频系统的性能同采用的伪随机码的性能有很大关系,伪随机码性能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整个性能的好坏。

shannon 编码定理指出:只要信息速率R d 小于信道容量C ,则总可以找到某种编码方法,使在码字相当长的条件下,能够几乎无差错的从受到高斯白噪声干扰的信号中复制出原发送信号。高斯白噪声的理想特性为:

()()2

n n R τδτ=

式中

2

n 为白噪声的双边噪声谱密度。 从理论上讲,纯随机序列去扩展信号频谱是最理想的。但是很难实现白噪声的放大、调制、检测、同步及在接收机中为了解扩复制一个同发送端扩频码相同的副本。因此,工程上只能用伪随机码(PN 码)或伪噪声序列作为扩频码。伪随机序列具有类似噪声的性质,但它又是周期性有规律的,既容易产生,又可以复制。在实际应用系统中,对伪随机序列的要求一般如下:1、易于产生;2、具有随机性;3、尽可能长的周期;4、平衡性,即随机序列中0和1的个数相等;5、自相关函数具有类似于白噪声自相关函数的性质;6、良好的互相关特性。

最简单、最常用的伪随机编码是m 序列。m 序列有尖锐的自相关特性,有较小的互相关值,码元平衡,但序列数目不多,序列复杂度不大。1976年R.Gold 提出了新的一类序列:Gold 序列,它与m 序列的相关特性大致相同,但序列数目却大大增加,序列复杂度也有所改善,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扩频序列。

3.1.1随机序列的数学定义

白噪声是一种随机过程,瞬时值服从正态分布,自相关函数和功率谱密度有极好的相关性,伪随机序列是针对白噪声演化而来的,只有“0”和“1”两种电平,因此伪随机编码概率分布不具备正态分布形式。但当序列足够长时,由中心极限定理可知,它趋近于正态分布,由此,伪随机序列定义如下: ·凡自相关函数具有:

2

1

1

11,0()11,0P i i a P

i i i a P R a a P P ττττ=+=?==??=??=-≠??∑∑ 式的序列称为狭义伪随机序列。 ·凡自相关函数具有:

2

1

1

11,0()1,||1,0P i i a P

i i i a P R a a c c P ττττ=+=?==??=??=<<≠??∑∑ 形式的序列,成为第一类广义伪随机序列。 ·凡互相关系数具有

|()|1()0ab ab R R ττ<<≈或

式的序列,称为第二类广义伪随机序列。

·凡相关函数满足(1)、(2)、(3)三者之一的序列,统称为伪随机序列。由上面的四种定义可以看出,狭义伪随机序列是第一类广义伪随机序列的一种特例。 3.2 M 序列

m 序列是线性反馈移位寄存器的最大长度序列,它的生成可以用移位寄存器序列发生器的特征多项式f(x)来确定,一个本原特征多项式对应一个最大长度序列,也就是对应一个m

序列。线性反馈移位寄存器的结构如下图3-1:

图3-1线性反馈移位寄存器结构图

图中,f(x)为反馈特征多项式,表示为:

∑n

2

N

i

012N i i=0f(x)=C +C x+C x +...+C x =C x

能够产生m 序列的f(x)应满足: ·为不可约多项式;

·为本原多项式,即p l+x 能被f(x)整除(P 为m 序列的周期,n

P=2-1)。

同时,对一个给定的移位寄存器序列n 012{a }=a ,a ,a ,....定义一个系数为多项式:

010g(x)=a a x ...n

n n a x ∝

=⊕⊕=∑

上式中的系数就是移位寄存器输出序列。相应的g(x)多项式就确定了,反之亦然。生成多项式。线性反馈移位寄存器序列一旦给出,其由于可以由g(x)得到{an},因此g(x)称为生成多项式。m 序列的表达方式一般有以下两种:

直接用反馈抽头位置表示:例如,反馈特性多项式为5

()1f x x x =++,就可表示为[1,5]。 用八进制数表示:如上例,反馈特征多项式5

()1f x x x =++,它的系数矩阵为[100011](依

次由高阶向低阶表示),则用八进制表示就为43。 3.2.1 m 序列的特性

CDMA 通信要求扩频序列具有较好的伪随机特性,m 序列的特性包括: ·在每一序列周期中,“+1”的码元个数和“-1”的码元个数仅相差1位;

·在每一序列周期中,连续出现“+1”或“-1”的码元长(游程)数目为u ,那么码元数为1

的游程有u/2个,为2的有u/4个,为3的有u/8个,………。其中,“+l ”和“-1”的游程数目相同。

·序列的(周期)自相关函数是二值的,有:

,0(mod )

(),0(mod )()x N j N R j j N N N δδ=?=?

<<>>?

m 序列就是能够满足上述条件的最主要也是最基本的狭义伪随机序列。它的特性还有: (1)周期为21n P =- ;

(2)移位相加特性:一个m 序列经移位后的序列与原序列相加得到的新序列仍为m 序列。 (3)相关特性:

自相关函数,0

()1,0(mod )P R P τττ=?=?-≠?

互相关特性:

同周期m 序列的互相关函数的均值为1,且最大值:1

12

max |()|2n R τ+->

两个周期互素的m 序列的互相关函数:12

1

|()|R P P τ=? 3.3 Gold 序列 ·m 序列优选对

如果周期为21n P =-的两个m 序列A 、B ,当B=A[q],22 1...(1)22 1...(2)k k k q q =+=-+或,

且e=gcd(n ,k)与n 满足n/e 为奇数,则m 序列A 、B 之间的互相关函数()R τ具有优选三值特性,为:

[(2)/2][(2)/2]21

()121n n R τ++?-?=-??--?

m 序列优选对的寻找方法有分圆陪集法、相关验证法、求特征根法和采样法四种。其中分圆陪集法和相关验证法在本质上都是通过一一求解两个m 序列的互相关函数值,然后再根据m 序列优选对的优选三值特性进行判断从而得到m 序列优选对的方法,这里我们不做详细

介绍了。

·Gold 序列的生成

m 序列是相关特性很好的伪随机序列,它的优选对互相关值己接近Welch 给出的相关特性下限。但是,它们能彼此构成优选对的数目很少,不便用于CDMA 扩频通信。1967年R.Gold 提出和讨论了新的一类序列-Gold 序列,Gold 序列的构成如下:

如果序列0121(,,,...,)p A a a a a -=,0121(,,,...,)p B b b b b -=是周期为21n P =-的m 序列优选对,它们按下式构成Gold 序列:

(0,1,2,...,1)i i G B T A i P =⊕=-

其中T 表示循环移位,i T 到表示循环移位i 次。A 序列的循环移位序列

012(1)

,,,.....,P T A T A T A T A -

也是m 序列。则i G 和A ,B 序列一起构成Gold 序列集合G(A ,B)。

因此gold 序列的基本结构如下所示:

图3-2 GOLD 序列产生器

上图为Gold 序列发生器的模型,由同步时钟控制的两个m 序列发生器的周期相同,速率也相同,因而二者保持一定的相位关系,产生的Gold 序列的周期与这两个子序列的周期也相同。当改变两个m 序列的相对位移时,就会得到一个新的Gold 序列。

Gold 序列的周期和m 序列相同,但每对n 级m 序列优选对可产生21n +个Gold 序列,序列数比m 序列的数目多很多,这点有利于CDMA 通信系统的用户容量的增加。而且Gold 序列具有良好的自、互相关特性的一种伪随机序列。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中的WCDMA 系统就采用Walsh(信道编码)+Gold 序列(区分小区)和Walsh (信道编码)+Gold 序列(区分用户)进行前/后向扩频编码。

3.4 M序列和GOLD序列的对比分析

Gold序列是由m序列优选对经过移位相加得到的,在一个Gold序列族中包含有产生这个Gold序列族的两个互为优选对的m序列本身以及它们经过移位相加得到的新序列。因此,Gold序列与m序列在相关特性上既十分相似又存在一定差别。

·自相关特性

Gold序列族中,除了产生此族的两个m序列外,其余Gold序列的自相关特性均虽然较m 序列的自相关特性稍差,但当级数n较大时,其归一化旁瓣峰值依旧很小,仍然可以认为是理想的。

通过m序列添加小项的M序列的自相关特性没有m序列理想,且旁瓣峰值也较同级的Gold序列稍大,但是随着阶数n的增加M序列的自相关主峰值愈发尖锐,归一化旁瓣峰值变得非常小,自相关特性趋于理想化。

·互相关特性

任一对Gold序列的互相关函数都满足优选三值特性,但是m序列却并不都是优选对,甚至有的m序列对的互相关峰值可能达到较大的值,从而影响是否为相同m序列的判决。同时,Gold序列的数目要远大于m序列的数目。因此,在互相关特性上,Gold序列要优于m 序列。

M序列的互相关特性没有Gold序列好,它不具有优选三值特性。M序列与m序列相似,存在非优选三值特性的互相关函数,但是随着周期的增加,序列间的互相关特性也会更优。但是,实际系统中采用的M序列都是通过m序列添加小项得到的,序列数目和m序列相同,如果用互相关特性来区分用户,可用的地址数太少。所以,在扩频通信系统中仅利用了M序列的自相关特性(不同用户采取不同的公值),而没有用到M序列的互相关特性。进而可以认为M序列的互相关特性的好坏不会影响实际系统的性能。

第四章基于MATLAB/Simulink的CDMA系统的仿真与分析

4.1 设计前言

在MATLAB通信工具箱中有SLMULINK仿真模块和MATLAB函数,形成一个运算函数和仿真模块的集合体,用来进行通信领域的研究、开发、系统设计和仿真。通信工具箱中的模块可供直接使用,并允许修改,使用起来十分方便,因而完全可以满足使用者设计和运算的需要。

MATLAB通信工具箱中的系统仿真,分为用SIMULINK模块框图进行仿真和用MATLAB 函数进行的仿真两种。在用SIMULINK模块框图的仿真中,每个模块,在每个时间步长上执行一次,就是说,所有的模块在每个时间步长上同时执行。这种仿真被称为时间流的仿真。而在用MATLAB函数的仿真中,函数按照数据流的顺序依次执行,意味着所处理的数据,首先要经过一个运算阶段,然后再激活下一个阶段,这种仿真被称为数据流仿真。某些特定的应用会要求采用两种仿真方式中的一种,但无论是哪种,仿真的结果是相同的。

CDMA是指在各发送端使用不相同、相互(准)正交的地址码调制所传送的信息,而在接收端在利用码型的(准)正交性,通过相关检测,从混合信号中选出相应的信号的一种技术。实现CDMA的理论基础是扩频通信,即在发送端将待发送的数据用伪随机码进行调制,实现频谱扩展,然后进行传输,而在接收端则采用同样的编码进行解扩及相关处理,恢复原始的数据信息。扩频通信有直接序列(DS)、跳频(FH)、线性调频(chirp)、跳时(TH)等方式。采用扩频通信的优点很多,如抗干扰、抗噪声、抗多径衰落的能力强,能在低功率谱密度下工作,保密性好,可多址复用和任意选址及进行高度测量等等。

Simulink 是MATLAB 提供的用于对动态系统进行建模、仿真和分析的工具包。Simulink 提供了专门用于显示输出信号的模块,可以在仿真过程中随时观察仿真结果。同时,通过Simulink 的存储模块,仿真数据可以方便地以各种形式保存到工作区或文件中,供用户在仿

真结束之后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另外,Simulink 把具有特定功能的代码组织成模块的方式,并且这些模块可以组织成具有等级结构的子系统,因此具有内在的模块化设计要求。基于上述优点,Simulink 称为一种通用的仿真建模工具,广泛应用于通信仿真、数字信号处理、模糊逻辑、神经网络、机械控制和虚拟现实等领域。

根据输出信号与输入信号的关系,Simulink 提供 3 种类型的模块:连续模块、离散模块和混合模块。连续模块是指输出信号随着输入信号发生连续变化的模块,离散模块则是输出信号以固定间隔变化的模块。对于连续模块,Simulink 采用积分方式计算输出信号的数值,因此,连续模块主要涉及导数的计算及其积分。离散模块的输出信号在下一个抽样时刻到来之前保持恒定,这时候Simulink 只需以一定的间隔计算输出信号的数值。混合模块是根据输入信号的类型来确定输出信号类型的,它既能够产生连续输出信号,也能够产生离散输出信号。

4.2 系统基本结构

本文利用Simulink平台,模拟了一个小区内四个用户的码元发送,扩频,接收,解扩,判决的CDMA通信基本过程,仿真基本流程如图4-1所示:

图4-1 CDMA系统

在每一个仿真步长(1秒)内,每个用户发送一个信息码元,4个用户则对应发送4个用户信息码元,然后用4个P=31的m序列分别对这4个用户的信息码元进行扩频(相乘)处理,然后合路相加并加入高斯白噪声。在接收端用和发送端相同的4个m序列分别对信息码元进行解扩(相乘)处理,最后进行积分,判决,完成了对这4个用户的信息码元的恢复,即对于这4个用户中的每一个用户,一个仿真步长(1秒)内完成了一个信息码元的恢复,若要发送5000个码元,仿真时间设置为5000秒即可,这是传统单用户检测的情况。

4.2.2 利用SIMULINK设计系统发射端

本系统设计的是利用MATLAB2007b来,应此对于SIMULINK模块必须用该版本的MATLAB才能打开。其中发送端的基本结构如下:

图4-2 CDMA系统的发送端

·用户发送的信号的模拟

为了便于观察和数据的对比,我采用发送常数信号1来作为用户的发送信号,打开SIMULINK,添加Constant模块,来模拟用户,其具体的参数设置如下:

图4-3 CONSTANT模块参数设置

·伪随机序列的产生

在扩频调制中,我通常运用PN码来进行信号的扩频处理,这里运用Embedded MATLAB Function block编写了一个m序列发生器模块,模块有一个输入,一个输出,输出为一个P=31的m序列。

PN码的产生,实际上就是利用移位寄存器来实现伪随机序列,其MATLAB核心代码如下:for i= 2:L

newregisters(1:len-1) = registers(2:len);

newregisters(len) = mod(sum(coefficients.*registers'),2);

registers=newregisters;

a(i)=registers(1);

end

利用这个模块,我们就可以参身周期为31的伪随机序列了。

·扩频调制设计

所谓扩频调制,就是信号和PN码进行相乘,我们只要利用SIMULINK的乘法模块就可以了。

图4-4 一路用户的扩频调制过程

·信号和路设计

重复以上的步骤,我们可以得到4个用户的扩频调制,然后我们将4路信号进行合路。并加入一个Random Number模块,生成均值是0,方差为1的高斯正态分布随机信号做为噪声。其中Random Number模块的参数设置如下:

图4-5 噪声模块的参数设置

4.2.3 利用SIMULINK设计系统接收端

系统接收端的具体结构如下:

图4-6 系统的接收图

·解扩模块设计

解扩模块的就是扩频调制的逆运算,应此我们只要再次利用PN码来对信号相乘,得到解扩信号就可以了。

·信号还原模块设计

将得到的信号进行符号判决,就可以还原发送的信号了,符号判决模块的设置如下:

图4-7 判决模块

至此,我们完成利用SIMULINK设计了最基本的CDMA系统了。

4.3 基于MATLAB的CDMA系统性能分析

上节我们介绍了利用SIMULINK建立一个简单的四用户的CDMA系统,下面我们利用MATLAB 对系统的性能进行仿真。来验证系统的正确性。

下面我们主要来分析一下整个系统的代码部分:

N=31; %伪随机序列的阶数

R=(ones(UserNumber)+(N-1)*eye(UserNumber))/N; %相关系数矩阵

b=2*randint(UserNumber,inflength)-1; %用户信息矩阵

coefficients=[1 0 1 0 0]; %PN码生成系数

mseq=mseries(coefficients); %有生成系数产生随机序列

mseq=mseq(1:UserNumber,1:N);

以上代码主要功能是,产生PN码作为信号的扩频码,从而产生用于信号检测的扩频信号。

%产生噪声

n1=Pn*normrnd(0,1,1,inflength*N);

n=zeros(UserNumber,inflength);

for j=1:inflength

ntemp=n1(1,((j-1)*N+1):j*N);

n(:,j)=(mseq*ntemp')/N;

end

这个代码的主要作用就是产生检测信号用的噪声,将噪声添加到四个用户信号的合成信号中。

A=diag(a);

y=R*A*b+n; %传统的单用户检测

ydec=inv(R)*y; %线性解相关多用户检测

ymmse=inv(R+sigma^2*inv(A))*y; %最小均方误差多用户检测

for i=1:UserNumber

ylen(i)=length(find(sign(real(y(i,:)))-b(i,:)));

ydeclen(i)=length(find(sign(real(ydec(i,:)))-b(i,:)));

ymmselen(i)=length(find(sign(real(ymmse(i,:)))-b(i,:)));

BER_y(i)=ylen(i)/inflength;

BER_ydec(i)=ydeclen(i)/inflength;

BER_ymmse(i)=ymmselen(i)/inflength;

end

以上代码我们主要用到了三种检测方式,1.传统的单用户检测;2.线性解相关多用户检测;

3.最小均方误差多用户检测。

4.4 仿真结论分析

4.4.1 SIMULINK仿真结论分析

我们设置四个用户的发送信号都是常数1,我们来观察CDMA几个主要模块的波形情况。·用户发送信号

图4-8 用户发送信号1

·添加的噪声信号

图4-9 噪声信号

·CDMA系统发送端信号

图4-10 发送出去的信号

·接收到的信号

图4-11 接收到的信号

通过将前后发送和接收信号的对比,我们利用普通用户信号检测的方法进行对比,可以得到如下的对比结果:

图4-12 误码率

可见在连续发送的相同数据的情况下,接收端的正确率也是比较高的,从而验证了SIMULNIK建立的模型的正确性。

4.4.2 MATLAB仿真结论分析

测试传码5000个情况下10个用户的误码率是一个比较传统单用户检测,线性解相关多用户检测,最小均方误差多用户检测之间的误码率性能的程序,运行本程序首先出现一个对话框,等待输入相应的仿真参数,如图4-11所示:

图4-13 仿真界面

其中第一行为用户数,第二行为用户信息码元个数,第三行为各个用户对应的信号功率,第四行为噪声功率,第五行为要观察的用户,默认值如图中所示。设置用户信号功率依次为1,2,3,4是由于用户距离基站的远近不同,故信号功率有差别,用此来模拟远近效应。信噪比的计算拿第一个用户作为基准,当噪声功率设置为10时,信噪比s/n=20lg(1/10)=-20dB。第五行设置为1表示要观察第一个用户,信号功率较大的用户的误码率明显低于信号功率较小的用户。

表4-1 测试结果

我们可以看到,随着用户信号功率的变大,误码个数越来越少,即信号的接收正确率越高。

图4-14 误码率与信号功率曲线图

4.5 本章总结

本章中给出了仿真测试报告,用编写好的MATLAB程序给出仿真结果,分析比较了传统单用户检测、线性解相关多用户检测和最小均方误差多用检测之间的误码率性能;并根据编写好的Simulink仿真模型,设置好相应的仿真参数,对比了这几种不同检测方法的误码率,以达到分析它们之间性能差异的目的。

扩频通信系统的分类

扩频通信系统的分类 扩频通信系统的关键问题是在发信机部分如何产生宽带的扩频信号,在收信机部分如何解调扩频信号。根据通信系统产生扩频信号的方式,可以分为下列几种。 1 直接序列扩展频谱系统 直接序列扩展频谱系统(Direct Sequece Spread Spectrum Communication Systems,DS-SS),通常简称为直接序列系统或直扩系统,是用待传输的信息信号与高速率的伪随机码波形相乘后,去直接控制射频信号的某个参量,来扩展传输信号的带宽。用于频谱扩展的伪随机序列称为扩频码序列。直接序列扩展频谱通信系统的简化方框图参见图1-5。 在直接序列扩频通信系统中,通常对载波进行相移键控(Phase Shift Keying,PSK)调制。为了节约发射功率和提高发射机的工作效率,扩频通信系统常采用平衡调制器。抑制载波的平衡调制对提高扩频信号的抗侦破能力也有利。 在发信机端,待传输的数据信号与伪随机码(扩频码)波形相乘(或与伪随机码序列模2加),形成的复合码对载波进行调制,然后由天线发射出去。在收信机端,要产生一个和发信机中的伪随机码同步的本地参考伪随机码,对接收信号进行相关处理,这一相关处理过程通常常称为解扩。解扩后的信号送到解调器解调,恢复出传送的信息。 (a) 图1-5 直接序列扩频通信系统简化图 (a) 发射系统;(b) 接收系统 2 跳频扩频通信系统 跳频扩频通信系统是频率跳变扩展频谱通信系统(Frequecy Hopping Spread Spectrum Communication Systems,FH-SS)的简称,或更简单地称为跳频通信系统,确切地说应叫做“多频、选码和频移键控通信系统”。它是用二进制伪随机码序列去离散地控制射频载波振荡器的输出频率,使发射信号的频率随伪随机码的变化而跳变。跳频系统可供随机选取的频率数通常是几千到20 2个离散频率,在如此多的离散频率中,每次输出哪一个是由伪随机码决定的。频率跳变扩展频谱通信系统的简化方框图参见图1-6。

微波技术小论文

微波技术小论文 题目名称微波技术的发展方向与前景 概述 学院(系)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专业电子信息工程 学生姓名任子辉学号1152351 2014 年 5 月21 日

微波技术小论文 1.引言 微波技术是近一个世纪以来最重要的科学技术之一,从雷达到广播电视、无线电通信再到微波炉,微波技术对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的进步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微波通常是指频率范围在300MHz-300GHz内的电磁波,其波长约在1米到1毫米之间,可被进一步细分为分米波,厘米波和毫米波,其对应频率分别为特高频(UHF,ultra high frequency),超高频(SHF,super high frequency),极高频(EHF,extremely high frequency)。随着现代微波技术的发展,波长在1毫米以下的亚毫米波也被视为微波的范畴,这相当于把微波的频率范围进一步扩大到更高的频率。因此,有的文献里也把微波的频率范围定义为300MHZ-3000GHZ 本文介绍了微波技术的发展以及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并对微波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讨论。 2.微波技术发展简史 微波有着不同于其他波段的重要特点,它自被人类发现以来,就不断地得到发展和应用。自从19世纪末德国物理学家赫兹发现并用实验证明了电磁波的存在后,对电磁波的研究便迅速展开。对微波直到20世纪初期对微波技术的研究又有了一定的进展。但早期的设备不能满足实验的需要,主要表现为缺乏大功率的信号发生器和灵敏的信号接收器,因此早期的研究并没有取得实质性的进展。到了20世纪30 年代,高频率的超外差接受器和半导体混频器的出现为微波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条件,使得微波技术的发展取得的一定的进步。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迫切需要能够对敌机及舰船进行探测定位的高分辨率雷达,大大促进了微波技术的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微波技术进一步迅速发展,不仅系统研究了微波技术的传输理论,而且向着多方面的应用发展,并且一直在不断地完善。我国开始研究和利用微波技术是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首先是在连续微波磁控管的研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特别是大功率磁控管的研制成功,为微波技术的应用提供了先决条件。20世纪80年代,我国开始生产微波炉,到目前为止,已经发展有家用微波炉、工业微波炉等系列产品,产品质量接近或达到世界先进水平。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微波技术的研究向着更高频段──毫米波段和亚毫米波段发展。 3.微波技术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 进入21 世纪,微波技术继续在广播、有线电视、电话和无线通信领域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在其他领域如计算机网络等应用中也崭露头角。在广播电视方面,截至2005 年,我国共有中波、短波、调频广播和电视发射台、转播台共计6.57

数字信号处理课设--二进制扩频通信系统

一.引言 扩频通信,即扩展频谱通信(Spread Spectrum Communication),它与光纤通信,卫星通信,一同被誉为进入信息时代的三大高技术通信传输方式。扩频通信技术自50 年代中期美国军方便开始研究,一直为军事通信所独占,广泛应用于军事通信、电子对抗以及导航、测量等各个领域。直到80年代初才被应用于民用通信领域。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民用通信容量的需求和有效地利用频谱资源,各国都纷纷提出在数字峰窝移动通信、卫星移动通信和未来的个人通信中采用扩频技术,扩频技术现已广泛应用于蜂窝电话、无绳电话、微波通信、无线数据通信、遥测、监控、报警等系统中。 二.概述 序列扩频系统(DS,Direct Sequence)又称为序列调制系统或伪噪声系统(PN 系统),简称为直扩系统,是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扩展频谱系统。直扩系统是将要发送的信息用伪随机(PN)序列扩展到一个很宽的频带上去,在接收端,用与发送端扩展用的相同的伪随机序列对接收到的扩频信号进行相关处理,恢复出原来的信息。干扰信号由于与伪随机序列不相关,在接收端被扩展,使落入信号频带内的干扰信号功率大大降低,从而提高了系统的输出信噪(干)比,达到抗干扰的目的。一种典型的扩展频谱系统如图1 所示。 图 1 典型扩展频谱系统框图 它主要由原始信息、信源编译码、信道编译码(差错控制)、载波调制与解调、扩频调制与解扩频和信道六大部分组成。信源编码的目的是去掉信息的冗余度,压缩信源的数码率,提高信道的传输效率。差错控制的目的是增加信息在信道传输中的冗余度,使其具有检错或纠错能力,提高信道传输质量。调制部分是为使经信道编码后的符号能在适当的频段传输,如微波频段,短波频段等。扩频调制和解扩是为了某种目的而进行的信号频谱展宽和还原技术。与传统通信系统不同的是,在信道中传输的是一个宽带的低谱密度的信号。数字信号的频带传输与模拟通信相似,要使某一数字信号在带限信道中传输,就必须用数字信号对载波进行调制。对于大多数的数字传输系统来说,由于数字基带信号往往具有丰富的低频成分,而实际的通信信道又具有带通特性,因此,必须用数字信号来调制某一较高频率的正弦或脉冲载波,使已调信号能通过带限信道传输。这种用基带数字信号控制高频载波,把基带数字信号变换为频带数字信号的过程称为数字调制。那么,已调信号通过信道传输到接收端,在

扩频通信基础知识

扩频通信基础知识 技术背景: 传统的模拟无线通信一般采用调频(FM)和调幅(AM)两种方式,不能适应高速数据通信的要求。进入八十年代后,数字无线数据通信方式成为主流,其调制方式有振幅键控(A SK)、移频键控(FSK)和相移键控(PSK),其优势是便于采用先进的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如均衡技术、编码技术等等,提高了数据传输速率和传输的可靠性。实际的系统如GSM、I S-54等。但是这些系统也存在一些缺陷。一方面,由于无线通信信道的开放性,通信环境不可避免地存在各种各样的突发干扰,使得信号传输的可靠性降低,同时,信道的时域和频域选择性衰落,使得数据传输速率的提高受到限制;另一方面,随着无线业务的快速增长,要求无线网络具备相当的灵活性,以适应业务的发展变化。这些都是常规的无线数字通信难以解决的。这些因素促成了对采用新技术的需求,以提高数据传输速率并进一步提高传输的可靠性。 扩频通信的基本原理和优势: 扩频通信就其调制方式而言,与传统的数据通信没有什么差别,也包括ASK、FSK、PSK 以及最近得到迅速发展的QAM,不同之处是在调制之前增加了一个扩频处理环节,把待传送符号用特征码进行扩展,扩展后的符号称为码片;在接收端同样增加了一个解扩处理的环节,将N个码片恢复为一个符号。这即是扩频通信的基本原理。扩频通信的优势是由扩频操作所使用的特征码-伪随机序列(PN CODE)带来的。伪随机码具有双值自相关特性,它保证了同步相关操作获得的输出远大于非同步相关的输出值。这样就大大降低了当两条传播路径的时差在一个码片以上时彼此之间的干扰。这即是通常所说的扩频抗多径原理。同时,相关解扩处理还能够大大降低窄带脉冲干扰,如一般的工业噪声、环境噪声等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由于解扩处理是对N个码片的能量进行累加,因此,可以允许接收的信号电平在噪声以下,只要保证累加获得的能量满足信号判决的要求即可。这一性能使得扩频通信技术首先在军队保密通信系统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扩频通信抗多径的性能使得移动通信信道的相关带宽不再成为限制通信速率的障碍,因此在扩频通信方式下可以实现高速数据通信。传输速率的限制取决于信号处理的速度。可见,扩频技术在提高数据通信速率和改善数据通信的可靠性方面,大大优于常规数字通信。同时,由于所有用户可以共用同一频带,大大简

微波技术概述

一、微波技术概述 无线微波扩频通信以其建设快速简便等优势成为建立广域网连接的另一重要方式,微波扩频通信目前在国内的重要应用领域之一是企事业单位组建Intranet并接入ISP。一般接入速率为64K-2Mbps,使用频段为2.4G-2.4835GHz,该频段属于工业自由辐射频段,也是国内目前唯一不需要无委会批准的自由频段。微波扩频通信技术特点是利用伪随机码对输入信息进行扩展频谱编码处理,然后在某个载频进行调制以便传输。属于中程宽带通信方式。 微波扩频通信技术来源于军事领域,主要开发目的是对抗电子战干扰。微波扩频通信具有以下特点: 1.建设无线微波扩频通信系统目前无需申请、带宽较高、建设周期短; 2.一次性投资、建设简便、组网灵活、易于管理,设备可再次利用 3.相连单位距离不能太远,并且两点直线范围内不能有阻挡物。 4.抗噪声和干扰能力强,具极强的抗窄带瞄准式干扰能力,适应军事电子对抗; 5.能与传统的调制方式共用频段; 6.信息传输可靠性高; 7.保密性强,伪随机噪声使得不易发现信号的存在而有利于防止窃听; 8.多址复用,可以采用码分复用实现多址通信; 9.设备使用寿命较长 二、扩频技术 扩频通信按调制方式可以划分为四种基本类型: 1.直接序列扩频(Direct Sequence Spread Spectrum,简称DSSS); 2.跳频扩频(Frequency Hopping Spread Spectrum,简称FHSS); 3.跳时扩频(Time Hopping Spread Spectrum,简称THSS). 4. 宽带线性调频扩频(Chirp Spread Spectrum,简称切普扩频); 以上四种基本扩频系统各有优缺点。如果采用以上扩频技术的混合方式,技术折衷而使其优势互补,则可以满足高要求的抗干扰指标。采用混合扩频技术系统所获得的扩频增益等于其中所有单独扩频系统的扩频增益的总和。 三、扩频系统接入方式

扩频通信的特点和优势

扩频通信的特点和优势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was revised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3, 2020

扩频通信的特点和优势 扩频通信是一种信息传输方式,其信号所占有的频带宽度远大于所传信息必需的最小带宽,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和较好的保密性能,20 世纪 70年代以来扩频通信的理论和应用方法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近年来随着移动通信技术发展,扩频通信已经成为第三代移动的核心技术之一。 扩频通信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 1、抗干扰能力强 扩频信号的不可预测性,使扩频通信系统具有很强的抗干扰能力。扩频通信系统在传输过程中扩展了信号带宽,所以使信噪比很低,甚至在有用信号功率低于干扰信号功率的情况下,仍然能不受外界干扰。信号的频谱被扩展的越宽,处理增益越高,抗干扰能力就越强。此外,对于单频及多载波信号的干扰,其他伪随机调制信号的干扰,以及脉冲正弦信号的的干扰等,扩频系统都有抑制干扰提高信噪比的作用。简单的说,若将频带展宽 10 倍,在总功率不变的情况下,其干扰强度只是原来的 1/10。而一般频谱带宽至少是信 息带宽的几十倍甚至更高。另外,由于接受端采用了伪随机序列进行相关检测,即使采用同类型信号进行干扰,如果不能检测出有用信号的伪随机序列,干扰也起不了太大作用。 抗干扰性能强是扩频通信最突出的优点。 2、隐蔽性好、低截获性 由于扩频信号的频谱被展宽到很宽的频带上,单位带宽的功率也随之降低,信号功率密度很低,信号被淹没在噪声中、难以被发现,因而不易被敌方截获;加之扩频编码,就更难获取有用信号,而且扩频信号的功率密度极低,对周围的电信设备产生干扰的可能性极小。 3、保密性好 在一定的发射功率下,扩频信号分布在很宽的频带内,无线信道中有用信号功率谱密度很低,有用信号被淹没在噪声下,而且不同的通信在发射时采用不同的扩频序列,只有接受方知道扩频序列的具体内容,其他不知道地接受方几乎不可能破译,因此扩频技术能很好的保证通信的可靠性。 4、抗多路径干扰性能好 多路径干扰是电波传输过程中因遇到各种非期望反射体(如电离层、高山、建筑物等)引起的反射或散射,在接受端的这些反射或散射信号与直接路径信号相互干扰。多路径干扰会严重影响通信。扩频通信系统中增加了扩频调制和解扩过程,从多径信号中分离出最强的有用信号,或者将多径信号中的相同码序列信号叠加,这样就可以有效消除无线通信中因多径干扰造成的信号衰落现象,是扩频通信系统具有良好的抗多径衰落特性。

微波通信系统讲解学习

微波培训 一、概述 1.微波通信是在微波频段,通过地面视距进行信息传播的一种无 线通信手段。所谓微波是指频率在300MHz至300GHz范围内的 电磁波! 2.微波不像无线电广播那样从一个点向许多地点发送信号,微波 通信是一个点到点的通信系统,当两点间直线距离内无障碍物 的时候就可以使用微波通信。 3.微波通信设备对于无线通信的基站的互联具有较好的适应性, 体积小、重量轻、安装容易。其室外单元和天线可直接安装于 无线基站的轻型铁塔上,使用十分简便。配置也比较灵活,工 作频段和发射功率可以很容易的调整,我们在现场根据现场的 需要来进行调整即可,通信容量和备份配置也是多种多样,可 供用户选择。 4.备份最常用的就是1+1。就是在一端的微波设备里有两个室内 单元,一个做主用,另外一个做备有,当主用的室内单元出现 故障,不能继续工作的时候,通信就会自动的切换到备用的室 内单元上进行,这样就不会中断通信,。 5.现在省内移动所使用最多的微波设备有3种,分别是地杰的 SUPER STAR、戴维斯的WaveLink PDH、爱立信的MINI LINK E!另外今年刚出现带有美化天线烽火科技的虹信微 波,这几种微波的基本组成结构是一样的,都是由天线、室 外单元、馈线、室内单元组成。 6.

戴维斯的WaveLink PDH是智能化中、短距离点对点PDH数字微波传输设备,频段是从7GHZ----38GHZ,容量为4/8/16 E1等类型。根据基站的需要,安装的IDU配置也不一样,有4个E1的,8个E1的,16个E1的,最常用的是8个E1的。戴维斯的WaveLink PDH具有全频段无损切换,前向误码纠错及自动功率增益控制等先进功能。 7.硬件组成 它们的硬件是由天线、软波导、室外单元(ODU)、馈线、避雷器、室内跳线、室内单元(IDU)组成。 (1)天线:也就是我们经常在塔上看到那个大锅,根据系统频率,传输距离,和系统的需求,可以被配置为不同直径的天线, 常用的有0.3m、0.6m、1.2m、2m等几种,当然还有更大的2.5m、3m的。天线还分为垂直极化和水平极化两种,电磁波垂直于地磁方向称为垂直极化,如果是水平于地磁方向的成为水平极化。一般多采用垂直极化,因为垂直极化的抗干扰能力要比水平极化的强。 (2)软波导:除了0.3m的天线不使用软波导采用硬连接以外,其余各型号的天线均使用软波导叫软连接,软波导就是起到一个连接天线和ODU的作用。 (3)室外单元( Out Door Unit:ODU ):微波的大部分功能都是由室外单元来完成的,通信的处理,微波容量的大小就是由ODU 来完成的,ODU里面的容量卡决定了这跳微波的容量,跟IDU上面的E1输出口数量是应该对应的,如果容量卡和IDU 对应不上就会出现E1不通的现象。

扩频技术概述

扩频技术概述 许多文献和书籍已对扩频通信这一专题进行了论述,但是仍有许多工程师仍然对它存在一些疑问。实际上,如果不通过公式推导,一些复杂的概念只是用简单的解释很难被人们接受。本文将尽可能全面的论述扩频技术所包括的所有方面。 有关扩频通信技术的观点是在1941年由好莱坞女演员Hedy Lamarr 和钢琴家George Antheil提出的。基于对鱼雷控制的安全无线通信的思路,他们申请了美国专利#2.292.387。不幸的是,当时该技术并没有引起美国军方的重视,直到十九世纪八十年代才引起关注,将它用于敌对环境中的无线通信系统。解决了短距离数据收发信机、如:卫星定位系统、移动通信系统、WLAN和蓝牙技术等应用的关键问题。扩频技术也为提高无线电频率的利用率提供帮助。 扩频理论的基础 在Shannon和Hartley信道容量定理中可以明显看出频谱扩展的作用: 式中:C是信道容量、单位为比特每秒(bps),它是在理论上可接受的误码率(BER)下所允许的最大数据速率;B是要求的信道带宽,单位是Hz;S/N是信噪比。C表示通信信道所允许的信息量,也表示了所希望得到的性能,带宽(B)则是付出的代价,因为频率是一种有限的资源,S/N表示周围的环境或者物理的特性。用于恶劣环境(噪声和干扰导致极低的信噪比)时,从上式可以看出:需要提高信号带宽(B)来维持或提高通信的性能。 修改上面的公式得: C/B = (1/Ln2)*Ln(1+S/N) = 1.443*Ln(1+S/N) 由MacLaurin级数:Ln(1+x) = x - x2/2 + x3/3 - x4/4 + … + (-1)k+1xk/k + …: 得: C/B = 1.443[S/N – 1/2 *(S/N)2 + 1/3 *(S/N)3 - …] 在扩频技术应用中,信噪比较低。假定较大的噪声使信噪比远远小于1(S/N<<1),则Shannon表示式近似为:C/B ≈ 1.433 * S/N 可进一步简化为:C/B ≈ S/N 或N/S ≈ B/C 在信道中对于给定的信噪比要无差错发射信息,我们仅仅需要提高发射的带宽。这个原理似乎简单、明了,但是具体实施非常复杂。 定义 扩频技术在具体实施时由多种方案,但思路相同:把索引(也称为码或序列)加入到通信信道,插入码的方式正好定义了所讨论的扩频技术。术语"扩频"指将信号带宽扩展几个数量级,在信道中加入索引即可实现扩频。扩频技术更加精确的定义是:扩频是通过注入一个更高频率的信号将基带信号扩展到一个更宽的频带内的射频通信系统,即发射信号的能量被扩展到一个更宽的频带内使其看起来如同噪声一样。扩展带宽与初始信号之比称为处理增益(dB),典型的扩频处理增益可以从20dB到60dB。

扩频通信复习

1.1用码速率为5Mb/s的为随机码序列进行直接序列扩频,,扩频后信号带宽是多少?若信息码速率为10kb/s,系统处理增益是多少? 解:∵码速率Rc=Bss=5Mb/s ∴扩频后信号带宽是:5MHz 信息码速率Rb=10kb/s ∴系统处理增益为Gp=Rc/Rb=5000/10=500 ∵10log10∧500=27dB 1.2直接序列-频率跳变混合系统,直接序列扩频码速率为20Mb/s,频率数为100,数据信息速率为9.6kb/s,试求该系统的处理增益是多少?采用BPSK调制时,所需要传输通道的最小带宽是多少? 解:扩频码速率Rc=Bss=20Mb/s.N=100 Rb=9.6kb/s,Gp=Rc/Rb*N=20000/9.6*100=208300 采用BPSK调制时B1=2Bss ∴B2=NB1=100*2*20Mb=4000Mb 1.3在高斯白噪声信道中,要求在噪声功率比信号功率大100倍的情况下工作,输出信噪比不小于10dB,信息传输速率为8kb/s,若系统采用直接序列BPSK调制,试求所需传输通道的最小带宽 解:忽略系统的Lsys,即扩频系统的执行损耗或实现损耗 ∵噪声功率比信号功率大100倍 M0=10lg100=20dB ∴处理增益Gp=M0+(S/N)=20dB+10dB=30dB ∵Rb=8kb/s ∴Rc=Gp*Rb=1000*8kb/s=8000kb/s ∴Bss=Rc=8000kb=8Mb B=2Bss=16MHz 1.4采用BPSK调制的直接序列扩频系统,射频最大带宽为12MHz,速率为6kb/s的信息信号通过这个系统传输时,系统输出信噪比最大能改善多少? 解:最大带宽为12MHz B=2Bss=12MHz Bss=6MHz ∴Rc=Bss=6MHz/s 又∵Rb=6kb/s ∴Gp=Rc/Rb=6000/6kb=1000 [Gp]dB=10lgGp=30dB 1.5高斯白噪声信道,信道带宽为4MHz,当干扰功率比信号功率大30dB时,要求输出信噪比最小为10dB,则系统的最小处理增益是几 解:B=4MHz 干扰容限Mj=30dB S/N=10dB 在忽略系统的Lsys时有 [GP]dB=[Mj]dB+[S/N]dB=40dB ∵rc=Bss=1/2B=2Mb/s rb=rc/Gp=2/10000Mb/s=200b/s 1.6要求某系统在干扰功率比信号功率大300倍的环境下工作,系统需要多大的干扰容限?若要求输出信噪比为10dB,则系统的最小处理增益是多少? 干扰容限j/s=10log300=24.8db 处理增益Gp=(J/s)in+(s/n)out =24.8+10=34.8dB 1.7扩频通信系统中用梳子调制,干扰容限中的(s/n)out与(Eb/N0)的关系

扩频通信的基本原理

扩频通信的理论基础 1.1扩频通信的基本概念 通信理论和通信技术的研究,是围绕着通信系统的有效性和可靠性这两个基本问题展开的,所以有效性和可靠性是设计和评价一个通信系统的主要性能指标。 通信系统的有效性,是指通信系统传输信息效率的高低。这个问题是讨论怎样以最合理、最经济的方法传输最大数量的信息。在模拟通信系统中,多路复用技术可提高系统的有效性。显然,信道复用程度越高,系统传输信息的有效性就越好。在数字通信系统中,由于传输的是数字信号,因此传输的有效性是用传输速率来衡量的。 通信系统的可靠性,是指通信系统可靠地传输信息。由于信息在传输过程中受到干扰,收到的信息与发出的信息并不完全相同。可靠性就是用来衡量收到信息与发出信息的符合程度。因此,可靠性决定于系统抵抗干扰的性能,也就是说,通信系统的可靠性决定于通信系统的抗干扰性能。在模拟通信系统中,传输的可靠性是用整个系统的输出信噪比来衡量的。在数字通信系统中,传输的可靠性是用信息传输的差错率来描述的。 扩展频谱通信由于具有很强的抗干扰能力,首先在军用通信系统中得到了应用。近年来,扩展频谱通信技术的理论和应用发展非常迅速,在民用通信系统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扩频通信是扩展频谱通信的简称。我们知道,频谱是电信号的频域描述。承载各种信息(如语音、图象、数据等)的信号一般都是以时域来表示的,即信息信号可表示为一个时间的函数)(t f 。信号的时域表示式)(t f 可以用傅立叶变换得到其频域表示式)(f F 。频域和时域的关系由式(1-1)确定: ?∞ ∞--=t e t f f F ft j d )()(π2 ?∞ ∞-=f e f F t f ft j d )()(π2 (1-1) 函数)(t f 的傅立叶变换存在的充分条件是)(t f 满足狄里赫莱(Dirichlet)条件,或在区间(-∞,+∞)内绝对可积,即t t f d )(?∞ ∞-必须为有限值。 扩展频谱通信系统是指待传输信息信号的频谱用某个特定的扩频函数(与待传输的信息信号)(t f 无关)扩展后成为宽频带信号,然后送入信道中传输;在接收端再利用相应的技术或手段将其扩展了的频谱压缩,恢复为原来待传输信息信号的带宽,从而到达传输信息目的的通信系统。也就是说在传输同样信息信号时所需要的射频带宽,远远超过被传输信息信号所必需的最小的带宽。扩展频谱后射频信号的带宽至少是信息信号带宽的几百倍、几千倍甚至几万倍。信息已不再是决定射频信号带宽的一个重要因素,射频信号的带宽主要由扩频函数来决定。 由此可见,扩频通信系统有以下两个特点: (1) 传输信号的带宽远远大于被传输的原始信息信号的带宽; (2) 传输信号的带宽主要由扩频函数决定,此扩频函数通常是伪随机(伪噪声)编码信号。 以上两个特点有时也称为判断扩频通信系统的准则。

微波通信技术期末复习

微波通信技术 简答题 &1微波通信概述 1. 数字微波通信的特点? 传输容量大,效费比高,抗干扰能力强,可采用再生中继实现高质量的远距离传输,可与程控数字交换机直接接口,数字通信易于加密,适宜于集成化。 通信频段的频带宽,受外界干扰的影响小,通信灵活性较大,天线增益高、方向性强,投资少、建设快。 2. 数字微波通信的组成? 终端站(发射、接收)、中间站(中频转接/微波转接/直接转接/无源转接)、再生中继站(基带转接)、枢纽站 &2微波信号的传播 1.自由空间条件? 均匀无损耗的无限大空间;各向同性;充满理想介质,电导率为0,εr=1、μr=1。满足上述条件的空间不存在电磁波的反射、折射、散射、色散。 2.自由空间传播损耗定义? 电波在自由空间中传播时,其能量会向空间扩散,因此单位面积上接收到的电波能量会降低,距离越远,单位面积上接收到的能量也越少。这种由于扩散而引起的电波损耗称为自由空间传播损耗。 3.自由空间传播损耗公式推导? 假定发射功率为PT ,发射天线为各向均匀辐射,即增益为1。则在以发射源为中心、半径为d 的球面上单位面 积的接收功率为 则定义自由空间损耗为 两边取对数 4.衰落产生的机理与分类 从发生衰落的物理原因看,有闪烁衰落、K 型衰落及波导型衰落三种。 闪烁衰落:由于对流层散射到收信点的多径电场强度叠加在一起,形成了闪烁衰落。持续时间短,电平变化小,一般不至于造成通信中断。 K 型衰落:由多径传输引起的干涉型衰落,由于直射波和反射波到达收信端的相位不同互相干涉造成的电波衰落。在对流层中行程差是随K 值变化的,故称K 型衰落,又称多径衰落。除地面效应外,大气中的突变层也会产生发射和散射,形成多径衰落。 波导型衰落:由于各种气象条件的影响,如早晨地面被太阳晒热,夜间地面的冷却,以及海面和高气压地区会形成大气层中的不均匀结构。当电磁波通过对流中这些不均匀结构时,将产生超折射现象,形成大气波导。收信点的电场强度是直射波、地面反射波及大气波导层的反射波的矢量合成,从而形成严重的干涉型衰落。 平衰落产生原因 1)信号频带内的各频率分量基本相等2)由气象条件的慢变化引起,如雨雾衰减,大气中不均匀气体的散射等。 3)多经传播现象也会引入平衰落4)浅度的波导型衰落。 频率选择性衰落(快衰落)产生的原因 1)信号频带内的各频率分量起伏较大,甚至剧烈;2)直射波和强反射波的干涉所致;3)波导型的衰落深度较大时,也会产生此类衰落。 π λπ4422?=d P P T r 24??? ??==λπd P P Ls R T )(lg 20)(lg 204.92)(GHz f km d dB Ls ++=

扩频通信基础知识

扩频通信基础知识

扩频通信基础知识 技术背景: 传统的模拟无线通信一般采用调频(FM)和调幅(AM)两种方式,不能适应高速数据通信的要求。进入八十年代后,数字无线数据通信方式成为主流,其调制方式有振幅键控(ASK)、移频键控(FSK)和相移键控(PSK),其优势是便于采用先进的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如均衡技术、编码技术等等,提高了数据传输速率和传输的可靠性。实际的系统如GSM、IS-54等。但是这些系统也存在一些缺陷。一方面,由于无线通信信道的开放性,通信环境不可避免地存在各种各样的突发干扰,使得信号传输的可靠性降低,同时,信道的时域和频域选择性衰落,使得数据传输速率的提高受到限制;另一方面,随着无线业务的快速增长,要求无线网络具备相当的灵活性,以适应业务的发展变化。这些都是常规的无线数字通信难以解决的。这些因素促成了对采用新技术的需求,以提高数据传输速率并进一步提高传输的可靠性。

扩频通信的基本原理和优势: 扩频通信就其调制方式而言,与传统的数据通信没有什么差别,也包括ASK、FSK、PSK以及最近得到迅速发展的QAM,不同之处是在调制之前增加了一个扩频处理环节,把待传送符号用特征码进行扩展,扩展后的符号称为码片;在接收端同样增加了一个解扩处理的环节,将N个码片恢复为一个符号。这即是扩频通信的基本原理。扩频通信的优势是由扩频操作所使用的特征码-伪随机序列(PN CODE)带来的。伪随机码具有双值自相关特性,它保证了同步相关操作获得的输出远大于非同步相关的输出值。这样就大大降低了当两条传播路径的时差在一个码片以上时彼此之间的干扰。这即是通常所说的扩频抗多径原理。同时,相关解扩处理还能够大大降低窄带脉冲干扰,如一般的工业噪声、环境噪声等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由于解扩处理是对N 个码片的能量进行累加,因此,可以允许接收的信号电平在噪声以下,只要保证累加获得的能量满足信号判决的要求即可。这一性能使得扩频通

扩频通信原理研究论文

扩频通信原理研究论文 论文关键词:扩频通信原理特点发展应用 论文摘要:扩频通信是现代通信系统中新的通信方式,它具有较强的抗干扰、抗衰落和抗多径性能,频谱利用率高。本文介绍了扩频通信的工作原理、特点、及其发展应用。 一、扩频通信的工作原理 在发端输人的信息先调制形成数字信号,然后由扩频码发生器产生的扩频码序列去调制数字信号以展宽信号的频谱,展宽后的信号再调制到射频发送出去。在接收端收到的宽带射频信号,变频至中频,然后由本地产生的与发端相同的扩频码序列去相关解扩,再经信息解调,恢复成原始信息输出。可见,一般的扩频通信系统都要进行3次调制和相应的解调。一次调制为信息调制,二次调制为扩频调制,三次调制为射频调制,以及相应的信息解调、解扩和射频解调。与一般通信系统比较,多了扩频调制和解扩部分。扩频通信应具备如下特征:(1)数字传输方式;(2)传输信号的带宽远大于被传信息带宽;(3)带宽的展宽,是利用与被传信息无关的函数(扩频函数)对被传信息的信元重新进行调制实现的;(4)接收端用相同的扩频函数进行相关解调(解扩),求解出被传信息的数据。用扩频函数(也称伪随机码)调制和对信号相关处理是扩频通信有别于其他通信的两大特点。 二、扩频通信技术的特点 扩频信号是不可预测的、伪随机的宽带信号,其带宽远大于要传输的数据(信息)带宽,同时接收机中必须有与宽带载波同步的副本。扩频系统具有以下特点。 1.抗干扰性强 扩频信号的不可预测性,使扩频系统具有很强的抗干扰能力。干扰者很难通过观察进行干扰,干扰起不了太大作用。扩频通信系统在传输过程中扩展了信号带宽,所以即使信噪比很低,甚至在有用信号功率低于干扰信号功率的情况下,仍能不受干扰、高质量地进行通信,扩展的频谱越宽,其抗干扰性越强。 2.低截获性 扩频信号的功率均匀分布在很宽的频带上,传输信号的功率密度很低,侦察

扩频通信技术特点及应用

扩频通信技术特点及应用 摘要扩频通信技术(简称扩频通信)是一种新兴的高科技通信技术,具有大容量、抗干扰、低截获功率等特点以及可实现码分多址(CDMA)等优点,在军事和民用通信系统中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成为下一代移动通信的技术基础。对扩频通信技术的抗干扰性能、抗多径干扰、多址能力等特点作了说明,并对扩频CDMA数字蜂窝系统的关键技术和容量优势做了阐述。关键词扩频通信,CDMA,多径干扰,多址,容量 一、序论 人类社会进入到了信息社会,通信现代化是人类社会进入信息时代的重要标志。怎样在恶劣的环境条件下保证通信有效地、准确地、迅速地进行,是当今通信工作者所面临的一大课题。扩展频谱通信是现代通信系统中的一种新兴的通信方式,其较强的抗干扰、抗衰落和抗多径性能以及频谱利用率高、多址通信等诸多优点越来越多的为人们所认识,并被广泛的应用于军事通信和民用通信的各个领域,从而推动了通信事业的迅速发展。 扩频通信,即(Spread Spectrum Communication)扩展频谱通信,它与光纤通信、卫星通信,一同被誉为进入信息时代的三大高技术通信传输方式。 扩频通信是将待传送的信息数据被伪随机编码(扩频序列:Spread Sequence)调制,实现频谱扩展后再传输;接收端则采用相同的编码进行解调及相关处理,恢复原始信息数据。这种通信方式与常规的窄道通信方式是有区别的:首先,信息在频谱扩展后形成宽带传输;其次,相关处理后恢复成窄带信息数据。 在扩展频谱系统中,伪随机序列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在直扩系统中,用伪随机序列将传输信息扩展,在接收时又用它将信号压缩,并使干扰信号功率扩散,提高了系统的抗干扰能力;伪随机序列性能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整个系统性能的好坏,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扩频信号的接收一般分为两步进行,即解扩与解调,这是关系到系统性能优劣的关键。解扩是在伪随机码同步的情况下,通过对接收信号的相关处理从而获得处理增益,提高解跳器输入端的信噪比,使系统的误码性能得以改善。 解扩与解调的顺序一般是不能颠倒的,通常是先进行解扩后再进行解调,这

扩频通信课程总结

《扩频通信技术及应用》 课程总结 院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专业:通信工程 年级班级: 学号: 姓名:张程毅

一、引言 长期以来,扩频通信主要用于军事保密通信和电子对抗系统,随着世界范围政治格局的变化和冷战的结束,该项技术才逐步转向"商业化"。数年前扩频通信在我国通信领域仍鲜为人知,有关资料介绍也比较少,一九九三年开始, 吉隆公司即致力于向我国引进扩频产品, 已经在电力、金融、公安、交通等行业收到了明显的社会、经济效益,引起国内通信界人士的广泛注意。 二、扩频通信的简介 我们知道,传输任何信息都需要一定的带宽,称为信息带宽。例如语音信息的带宽大约为、普通电视图像信息带宽大约为。为了充分利用频率资源,通常都是尽量压缩传输带宽。如电话是基带传输,人们通常把带宽限制在左右。如使用调幅信号传输,因为调制过程中将产生上下两个边带,信号带宽需要达到信息带宽的两倍,而在实际传输中,人们采用压缩限幅技术,把广播语音的带宽限制在大约为×左右;采用边带压缩技术,把普通电视信号包括语音信号一起限制在×左右。即使在普通的调频通信上,人们最大也只把信号带宽放宽到信息带宽的十几倍左右,这些都是采用了窄带通信技术。扩频通信属于宽带通信技术,通常的扩频信号带宽与信息带宽之比将高达几百甚至几千倍。至于为什么要浪费资源这样做呢,主要目的就是用来保证信息安全和抗干扰用! 扩频通信,即扩展频谱通信技术(),它的基本特点是其传输信息所用信号的带宽远大于信息本身的带宽。除此以外,扩频通信还具有如下特征: . 是一种数字传输方式; .带宽的展宽是利用与被传信息无关的函数(扩频函数)对被传信息进行调制实现的; . 在接收端使用相同的扩频函数对扩频信号进行相关解调,还原出被传信息。 .抗干扰能力强。这是扩频通信的基本特点,是所有通信方式无法比拟的。 .宽带传输,抗衰落能力强。 .由于采用宽带传输,在信道中传输的有用信号的功率比干扰信号的功率低得多,因此信号好像隐蔽在噪声中;即功率话密度比较低,有利于信号隐蔽。 .利用扩频码的相关性来获取用户的信息,抗截获的能力强。 三、扩频通信的理论基础 根据仙农()在信息论研究中总结出的信道容量公式,即仙农公式: ×() 式中:信息的传输速率有用信号功率频带宽度噪声功率 由式中可以看出: 为了提高信息的传输速率,可以从两种途径实现,既加大带宽或提高信噪比。换句话说,当信号的传输速率一定时,信号带宽和信噪比是可以互换的,即增加信号带宽可以降低对信噪比的要求,当带宽增加到一定程度,允许信噪比进一步降低,有用信号功率接近噪声功率甚至淹没在噪声之下也是可能的。扩频通信就

扩频通信系统的介绍 英文翻译

本科毕业设计英文翻译 专业名称通信工程 学生姓名王祥 指导教师吕登魁 完成时间

本科毕业设计英文翻译 指导教师评阅意见 学生姓名:班级:得分: 请指导教师用红笔在译文中直接进行批改,并就以下几方面填写评阅意见,给出综合得分(满分按15分计)。 1、专业术语、词汇翻译的准确性; 2、翻译材料是否与原文的内容一致; 3、翻译材料字数是否符合要求; 4、语句是否通顺,是否符合中文表达习惯。 指导教师(签名): 年月日

扩频通信系统的介绍 摘要:本应用笔记概述了扩频技术的原理,讨论了涵盖直接序列和快速跳频的方法。相关理论方程的性能估算。以及讨论直接序列扩频(DSSS )和跳频(FHSS )这两种扩频方式。 简介 扩频技术越来越受欢迎,就连这一领域以外的电器工程师都渴望能够深入理解这一技术。很多书和网站上都有关于这方面的书,但是,很多都很难理解或描述的不够详尽。(例如,直接序列扩频技术广泛关注的是伪随机码的产生)。 定义 不同的扩频技术都有一个共同之处:密钥(也称为代码或序列)依附于传输信道。以插入代码的形式准确地定义扩频技术,术语“频谱扩展”是指扩频信号的几个数量级的带宽在有密钥的传输信道中的扩展。 以传统的方式定义扩频更为精确:在射频通信系统中,将基带信号扩展为比原有信号的带宽宽得多的高频信号(如图1)。在此过程中,传输宽带信号产生的损耗,表现为噪声。扩频信号带宽与信息带宽之比称为处理增益。扩频过程的处理增益大都在10dB 到60dB 之间。 扩频的优点 抗干扰性能和抗干扰的影响 扩频技术有很多优点。抗干扰性是最重要的一个优点。有意或无意的干扰和干扰信号都是不希望存在的因为它们不包含扩频密钥。只有期望信号才有密钥,在解扩过程中才会被接收器接收,如图5。 图5:扩频通信系统(注意,解扩链路中数据信号被传输的同时干扰能源也被传输) 输电链 扩频代接收链 扩频代码 数据输入 射频输出 射频输入 RF IN 射频连接 数据输出 数据 干扰 数据扩展和 干扰扩展 数据扩展 数据扩展和干扰

外文翻译---扩频通信系统的介绍

扩频通信系统的介绍 摘要:本应用笔记概述了扩频技术的原理,讨论了涵盖直接序列和快速跳频的方法。相关理论方程的性能估算。以及讨论直接序列扩频(DSSS)和跳频(FHSS)这两种扩频方式。 简介 扩频技术越来越受欢迎,就连这一领域以外的电器工程师都渴望能够深入理解这一技术。很多书和网站上都有关于这方面的书,但是,很多都很难理解或描述的不够详尽。(例如,直接序列扩频技术广泛关注的是伪随机码的产生)。 下面讨论扩频技术(双关语意)。 简史 一名女演员和一名音乐家首次以书面形式描述了扩频通信技术。1941年,好莱坞女星Hedy Lamarr和钢琴家George Antheil描述一个安全的无线链路来控制鱼雷。他们获得了美国专利#2.292.387。但这一技术被遗忘了,没有在当时受到美军的重视,直到20世纪80年代它才开始活跃起来。从那时起,这一技术在有关恶劣环境中的收音机链接方面越来越受欢迎。 最典型的扩频技术应用是数据收发器包括卫星定位系统(GPS)、3G移动通信、无限局域网(符合IEEE?802.11a,IEEE 802.11b,IEEE 802.11g标准),还有蓝牙技术也帮助了那些通讯落后和无线电通信条件有限的地方,因此,它是一种昂贵的资源。 扩频通信的原理 扩频是香农定理的典型: C=B×log2(1+S/N) 公式(1)在公式中,C为信道容限,单位是比特/秒(bps),意指单位时间内信道中无差错传输的最大信息量。B为信号频带宽度,单位是Hz,S/N为信噪比。也就是说,C为信道允许通过的信息量,也代表了扩频的性能。带宽(B)是代价,因为频率是一个有限的资源。信噪比体现了环境条件或物理特性(如障碍、干扰器、干扰等)。 上式说明,的情况下,在无差错传输的信息速率C不变时,如果信噪比很低,则可以用足够宽的带宽来传输信号,即使信号功率密度低于噪音水平。(公式可用!)

扩频原理

1.1 扩频通信系统发展概述 扩频通信(spread spectrum communication)是近几年内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通信技术。在早期研究这种技术的主要目的是为提高军事通信的保密和抗干扰的性能,因此这种技术的开发和应用一直是处于保密状态。美国在20世纪50 年代中期,就开始了对扩频通信的研究,当时主要侧重在空间探测、卫星侦察和军用通信等方面。以后,随着民用通信的频带拥挤日益严重,又由于近代微电子技术、信号处理技术、大规模集成电路和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与扩频通信有关的器件的成本大大地降低,从而进一步推动了扩频通信在民用领域的发展金额应用,而且也使扩频通信的理论和技术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目前在军事上,它已经广泛应用于各种战略和战术通信的系统中,成为电子战中反干扰的一种重要的手段。扩频技术在军事应用上的最成功的范例可以以美国和俄国的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和GLONASS)以及美军的联合战术分布系统(JTIDS)为代表;GPS和GLONASS在民用上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这些系统的技术基础就是扩频技术。扩频的码分多址技术应用于蜂窝移动通信中时,大大降低了噪声和衰落的影响,同时还避免了复杂的频率分配和时隙划分等技术上的困难,并可以省去保护频带或时隙,极大地提高了蜂窝通信系统中小区的频率复用度,使信号频谱利用率得到提高。1990年1月,国际无线电咨询委员会(CCIR,现为ITUR)在研究未来民用陆地移动通信系统的计划报告中已明确地建议采用扩频通信技术[5]。美国已制定出了基于CDMA蜂窝技术的IS-95标准,Samsung、Motorola等公司也已相继推出了各自的CDMA移动通信商用实验网已开通运行,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扩频技术由于其本身具备的优良性能而得到广泛应用,到目前为止,其最主要的两个应用领域仍是军事抗干扰通信和移动通信系统,而跳频系统与直扩系统则分别是在这两个领域应用最多的扩频方式。一般而言,跳频系统主要在军事通信中对抗故意干扰,在卫星通信中也用于保密通信,而直扩系统则主要是一种民用技术。面对全世界范围内对移动通信日益增加的要求,CDMA将是无线通信中最主要的多址介入手段。在本世纪,扩频技术将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 从扩频技术的历史可以看出,每一次技术上的大发展都是由巨大的需求驱动的。军事通信抗干扰的驱动以及个人通信业务的驱动使得扩频技术的抗干扰性能和码分多址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挖掘。展望未来,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4G)的驱动无疑会使扩频技术传输高速数据的能力得到更大的拓展。 直接序列扩频系统又称为直接序列调制系统或伪噪声系统(PN系统),简称为直扩系统,是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扩展频谱系统。人们对直扩系统的研究最早,如美军的国防卫星通信系统(AN-VSC-28)、全球定位系统(GPS)、航天飞机通信用的跟踪和数据中继卫星系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