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2020年6月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II )卷

语文版2020年6月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II )卷
语文版2020年6月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II )卷

语文版2020年6月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II )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共4题;共8分)

1. (2分)(2016·杭州模拟) 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 . 雨后的青山湖如出浴美人,舟行寂寥的湖面,游人沉湎于氤氲的云气中,如梦如幻,喜不自胜。

B . 鉴于拿燃烧瓶、扔汽油弹等对抗性表达方式有诸多弊端,老百姓开始相信依法维护自己的权利要好得多。

C . 为了地铁能够早日通车,工程技术人员处心积虑地克服了许多困难。

D . 杭州大进巷有五眼古井,素有“钱塘第一井”之称,老杭州几乎无人不晓。在杭州人口口相传的故事里,著名的张小泉剪刀、朱养心膏药都因这几口井而相得益彰。

2. (2分) (2017七下·马山月考) 填在横线上最恰当的词语是()

野草是这个世界上最为平凡和普通的植物,但却具有最顽强的生命力。野草是有灵性的,有春的绚丽,有夏的________,有秋的________,更有冬的________。

A . 泼辣蕴蓄丰硕

B . 丰硕蕴蓄泼辣

C . 蕴蓄丰硕泼辣

D . 泼辣丰硕蕴蓄

3. (2分) (2017八下·青白江期末) 下列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 小时候读囊荧印雪故事,觉得东晋的车胤用练囊盛了几十只荧火虫,照了读书,还不如用鸭蛋壳来装荧火虫。

B . 福建野生着的芦荟,一到北京就请进温室,且美其名曰“龙舌兰”。

C . 我看到一些独生子女的父母那样溺爱子女,也颇不以为然。儿童是祖国的花朵,花朵当然要爱护;但爱护要得法,否则无异于坑害子女。

D . 我怀念上古的夸父,他追赶日影,渴死在旸谷。为着追求光和热,人宁愿舍弃自己的生命。生命是可爱的。但寒冷的、寂寞的生,却不如轰轰烈烈的死。

4. (2分)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 焦炙(z hì)俯瞰(kàn)络绎不绝(yì)

B . 隧道(suì)拾阶(shí)皑皑白雪(ǎi)

C . 妩媚(méi)巉峻(chán)纷至沓来(tà)

D . 穹顶(qióng)颠簸(bǒ)瞬息万变(shuì)

二、综合题 (共2题;共14分)

5. (8分) (2017九下·兰陵期中) 文学常识、名著知识积累。

(1)

《老王》的作者是我国著名的作家________,2016年5月25日凌晨病逝,享年105岁。早在1998年,其丈夫________去世,即以全家三人的名义,将高达八百多万元的稿费和版税全部捐赠给母校清华大学,设立了“好读书”奖学金。

(2)

关于名著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 《名人传》中的贝多芬尽管耳聋,在生命的最后阶段还是写出了不朽的《欢乐颂》。

B .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保尔在朱赫来的影响下,走上革命道路。

C . 《简·爱》中的主人公得知罗切斯特有一个疯妻子后离开了他。

D . 《水浒》中的宋江因怒杀阎婆惜被官府判了死罪,在刑场被梁山好汉搭救。

6. (6分) (2017八下·上虞期中) 名著阅读

“救命!救命!”我喊着,两手拼命划着向林肯号泅去。我身上的衣服非常碍事。衣服湿了贴在我身上,使我的动作不灵。我要沉下去了!我不能透气了!“救命!”这是我发出的最后呼声。我嘴里满是海水。我极力挣扎,我就要被卷人深渊中了。忽然我的衣服被一只很有力的手拉住,我感到自己被托出水面上来了,我听到,我的确听到在我耳朵边响着这样的声音:“如果先生不嫌不方便,愿意靠着我的肩膀,先生便能更从容地游泳。”

我一手抓住我忠实的康塞尔的胳膊。“是你呀!”我说,“是你呀!”“正是我,”康塞尔答,“我来伺候先生。”

(1)

语段选自法国科幻小说家________(填人名)写的名著《________》,语段中的“我”是________(填人名)。

(2)

从语段中可以看出康塞尔是一个________的人。

三、语言表达 (共1题;共5分)

7. (5分)(2019·建邺模拟) 仿照南唐男舞陶俑的展品介绍,请你为击鼓说唱陶俑写一个展品简介。

四、填空题 (共1题;共2分)

8. (2分)(2014·聊城) 根据拼音写汉字。

江北水城名胜繁多。东昌湖秀佳西子,光岳楼pìměi________岳阳,山陕会馆雕梁画栋,海源阁古籍lín láng________。

五、诗歌鉴赏 (共1题;共7分)

9. (7分)

古诗词赏析,回答1-2题。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

诗的颈联,构思巧妙,匠心独运。请结合内容作具体分析。

(2)

诗的尾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汗青”的意思是________ ,该联表达了作者的________ 。

六、写作题 (共1题;共5分)

10. (5分) (2018九上·衢州月考) 以下两题选作一题。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字数不少于600字;

④凡涉及真实的人名、班名一律用A、B、C等英文大写字母代替;⑤不得抄袭、套作。

(一)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些过往让人难以忘怀,或是一种亲情,或是一种友谊,或是曾经逝去的蓝天,或是童年流过村前的潺潺小溪。这些美好的记忆伴随着我们的成长,流淌在我们的血液中,成为一种精神、一种信念。因为它们的曾经陪伴,我们才会感觉到成长的路上阳光多于阴雨,温暖多于寒冷。这些曾经的美好,我们怎能忘记?

请以“,怎能忘记”为题写一篇作文。

(二)阅读下面材料,任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巴拿马前总统里卡多上任时曾觉得自己国家的护照不够精致,于是对其进行了修改。有

一天,他发现护照上有一个非常细微的错误:国徽中的丁字镐竟被印成了长柄方锤!里卡多决定为自己的这个失误负责,第二天立即发表了电视讲话,并在电话中用了50个小时向4万个取得新护照的民众道歉,他也因此得到了全国人民的尊重。

七、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40分)

11. (20分)(2017·深圳模拟)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小题。

我煨暖了,你离开的背影

吴钧尧

①孩子,最近,我常想起你的“四脚兽”时代。约莫十个月大时,我把你托给楼下的余妈妈照看。我把你送到她家门口,看到余妈妈摆弄了一桌子的玩具,吸引你注意。她偷偷转身,努起嘴、皱着双眉,那表情任谁看了,都知道她正催促我“走、走,赶快走”。孩子,我走得急,仿佛余妈妈的表情真的挤出声音了。

②我回到七楼家里,望了眼楼下中庭,你必不知道,你跟我的距离只有短短半分钟。我花了一段时间,才能把思绪转回写作计划。

③傍晚,我到余妈妈家接你,余妈妈正在厨房准备晚餐。我发现上午吸引你注意的玩具散落在地上,已无法提起你的兴趣。而你独自坐在客厅,灯光稀微处。你的模样和我伤心时的模样如出一辙。我轻轻敲了敲门。你看见了,先是一愣,接着,你如一头奔驰的豹,迅猛地朝我爬了过来。两只手掌,一前一后,哒哒哒地,声势与速度同等威猛。

④我推开虚掩的门,向前,一把将你捞起。

⑤孩子,我离开你之前,当然偷偷瞄你,我更好奇,若你回过头来找我,会看到我的哪一种背影?这让我想到我母亲。孩子,你渐长之后,是否会渐渐感到亲情间的某种倾斜,总是长辈费心照看晚辈,晚辈偶一回眸,长辈就感激涕零了。

⑥孩子,我很少与你说,我曾跟你一样,搜寻妈妈离开时的背影。一回是小时候,妈妈带我进城,探访开冰果店的堂姐。我沉溺于吃刨冰,压根忘了妈妈什么时候不在了。堂姐捉弄我说,“你妈妈不要你了。”我张皇复张皇,竟相信堂姐所言,凶猛地哭了。

⑦孩子,当时我相信妈妈是我的全部世界,就像你相信,我的胸膛是你永远的操场。

⑧下一回,张望妈妈背影时,我已经是“男人”了。高中毕业前,老师公开询问谁愿意提前服役,全班四、五十个人,几乎都高举着手。到了体检报到,只我一个人。虽一人,我仍独往,深信能够当个好军人。

⑨新兵训练,“500米障碍”是我最大的考验。它的项目有快跑、爬竿、跳壕沟、爬矮墙以及持枪匍匐前进,通过低矮的铁丝网。我虽努力,却总不能完成,最终需要加入集训。

⑩那段时间,每逢假日,妈妈总会舟车劳顿来受训中心看我。她带来零食,看我狼吞虎咽,是否感慨我竟饿得如此厉害?看我的体魄渐渐壮硕,对我的成长,又感到欣慰?我常想,当时妈妈的心中,必定是两难:欣喜我长大,又担忧我忘了她;高兴我能独立,又忧心我的独立,剥夺她照顾我的习惯。

?会客时间不长,我目送妈妈,走上停在操场旁的交通车。车子开动了,我仍看见妈妈,几步一回头,频频挥手,那像在说,别送了,回去吧;又像在说,别担心,妈妈跟你都会好好的。

?孩子,交通车离开以后,我没有回到营舍,而是回到五百米障碍场。我福至心灵般省悟到妈妈不能是永远的靠山。我独自持装备爬竿,臂力耗费殆尽,再战矮墙。我一次又一次地,面对它、冲击它、挑战它。几天后的测验,我不仅克服了,还成绩出色。当时我,气力已然耗尽,气喘连连,我望向妈妈上车的地方,淡淡地笑了,跟她说,我做到了。

?孩子,那一刻我的心情,多么像你——豹一般的“四脚兽”,快速爬向我——只是我已经站了起来,用一个儿子的独立姿态,轻轻煨暖妈妈的背影。

(1)

通读全文,归纳概括,仿照示例,完成表格。

(2)

联系上下文,赏析第③段划线句子。

(3)

请说说第⑥段划线句子在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

(4)

结合文意,说说题目“我煨暖了,你离开的背影”的具体含义。

(5)

孩子从呱呱落地、咿呀学语、处于“四脚兽”时期到渐渐长大,总是长辈费心照看,而长大后,孩子的偶一回眸,就让长辈感激涕零。作为子女,你是否对此有切身的体会呢?请结合你生活中的具体例子,谈谈你对这句话的感悟。(80字左右)

12. (20分)(2014·滨州)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奶奶的粽子

韩逸萌

①“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端午的歌谣是清晨的布谷鸟起得调,脆生,清亮,故乡从仲夏夜的梦中醒来,惺忪中瞅见阶前的青草里,缀满昨夜露珠的清香。

②奶奶的细碎的步伐,踩一地晨露的湿润,粗糙的手掌摩挲着我绒软的头发,我想在清凉的晨风中再赖会儿床,可端午的歌谣已在奶奶的厨房里吟唱,睡意便在那芬芳之中忽而散去。

③端午的香先是粽叶的清香,墨绿的叶子有竹叶可爱的形状和艾草气味的清爽,奶奶将两束叶子散乱地铺在白瓷的盆里,再浇一壶滚烫的水,水汽升起,携裹着袅袅清香,如同沸水冲茶,将叶里蕴着的香气点染出来,那香气就像活了一般,在奶奶手里,清香原来可以生长。

④我去看那泡了一夜的米,一粒粒透亮饱满,此时都相互倚着,慵懒得沉甸甸,像是饮了一夜的琼浆,浓睡不消残酒。奶奶的粽子简单至极,只放红枣和糯米,青翠的叶裹红白的馅,不腻不甜,原始、纯粹,却有着独特的甘醇,令我的童年深深迷恋。

⑤我着迷的是奶奶包粽子的过程,三层粽叶错落着搭好,轻轻展开、抹平,两手轻轻一弯,便弯出小小的圆锥形状,一撮米添在尖尖的角里,捏三颗红枣点在米中,再一撮米盖在上面。奶奶不会让枣露出米外,于是红枣的汁液不会流出,全都浸在米里,不放糖,却更香更甜。奶奶的大手紧紧捏着盛满馅的粽叶,一根线绳紧紧绕过,缠两圈,系住,便成了一个精巧的四个角的粽子。我赶紧捧过来,细细地看,满心满眼地喜欢。我也试图包一个,铺好粽叶,弯成小圆锥,放米和枣,去总是捏不住粽叶,缠不紧线,总是漏了米,或者包成了三个角的平面。奶奶笑着说:“俺妮儿手小,不是干活的命,一定清清闲闲享一辈子福。”端午的阳光照在奶奶的背上,我坐在奶奶投下的影子里想,享一辈子福是不是每天都可以吃奶奶包的粽子……

⑥粽子在锅里咕嘟咕嘟地响,是端午的歌谣最贴切的唱腔,香气从厨房溢出,氤氲在整个院子上空,我不住地扒在门口张望,奶奶说,妮儿不急,越煮越香。奶奶的粽子包了三层叶,煮的时间越长,米越软糯,越能浸透叶的清香。奶奶把火烧得细长,我在过午的温热中睡去……醒来时,粽子便已煮好,奶奶已经凉在盘里。我捧起一只粽子,我觉得奶奶的粽子像是有生命,要用一只来做量词,轻轻拉一下,线绳便解落,展开粽叶,精致的四个角的粽子煮得透亮,微微地染了青绿,第一口是叶的清香,第二口是米得甜糯,我不爱吃红枣,奶奶用筷子轻轻划出,只留下那被枣浸得微红甜香的米。奶奶说小孩儿吃了肚胀,便用那粗粗硬硬的手轻轻揉着我吃得圆滚滚的肚子……

⑦我在端午的歌谣中成长,门前的小树隔年盈尺,奶奶却在我的鲜嫩反衬下日渐白头。我后来吃过八宝粽、蛋黄粽、鲜肉粽,却都不及奶奶的粽子有着最纯粹的清香;我后来见过长长的竹筒粽、缠着五彩线的迷你粽,却都不及奶奶那过着错落搭开的三层粽叶。奶奶的粽子在每个端午,温柔敲打我回忆的味蕾。

⑧端午的歌谣又响起,奶奶的粽子隔着时光和故乡,与我相思凝望。

(1)

本文的线索是________,围绕这个线索,作者依次写了奶奶为包粽子做精心准备、奶奶包粽子的灵活、煮粽子的漫长、我睡醒后吃粽子和________。

文章第①段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

阅读文章,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①联系语境,揣摩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表达效果。

我轻轻捧起一只粽子,我觉得奶奶的粽子像是有生命。

②结合上下文,谈谈你对第⑤段中画线句子的理解。

奶奶笑着说:“俺妮儿手小,不是干活的命,一定清清闲闲享一辈子福。”

(4)

奶奶的粽子无论配料还是做工都“简单至极”,为什么却会“在每个端午,温柔敲打我回忆的味蕾”?

(5)

在作者心里,故乡是奶奶手中一只只香甜的粽子。对于青春年少的你来说,故乡又是什么呢?请用一段话描述你对故乡的理解。(至少使用一种修辞,不少于40字)

八、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4分)

13. (14分) (2017八下·兰陵期中)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五柳先生传

陶渊明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解释下列语句中划线词的意思。

①亦不详其姓字________ ②造饮辄尽________ ③不汲汲于富贵________

(2)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以”和“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中的“以”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B .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送东阳马生序》)

C . 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D . 手自笔录,计日以还(《送东阳马生序》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①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

②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4)

文中哪些语句表现了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生活?刻画了怎样的人物形象?

(5)

文章结尾提到“无怀氏之民”、“葛天氏之民”,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共4题;共8分)

1、答案:略

2、答案:略

3、答案:略

4、答案:略

二、综合题 (共2题;共14分)

5、答案:略

6、答案:略

三、语言表达 (共1题;共5分)

7、答案:略

四、填空题 (共1题;共2分)

8、答案:略

五、诗歌鉴赏 (共1题;共7分)

9、答案:略

六、写作题 (共1题;共5分)

10、答案:略

七、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40分)

11、答案:略

12、答案:略

八、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4分)

13、答案:略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