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的典型例题

关于“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的典型例题
关于“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的典型例题

关于“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的典型例题

1、劳动者依法必须履行的各项义务中,同时又是劳动者的权利的是()

A、应当完成劳动任务 B.职业技能培训和提高

C.执行劳动安全卫生规程 D、遵守劳动纪律和职业道德正确答案是B。本题既考查学生对权利与义务的理解,也考查学生对职业技能培训的认识。应该明确,权利与义务是相统一的。我国《劳动法》规定劳动者依法应该履行的义务是ACD所表达的内容,B既是义务,也是劳动者应该享有的权利。

2、我国的职业道德是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的,其基本要求是()

A、爱岗敬业、诚实守信

B、办事公道

C.服务群众、奉献社会 D.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正确答案是A、B、C。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社会主义职业道德要求的认识,必须明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职业道德的核心内容,不是基本要求。只有A、B.C三项符合要求。

3、实行劳动合同制度,是发展我国市场经济势在必行的选择。这是因为()

A.它可以促进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

B.它可以增强劳动者的竞争意识,促进劳动者自身素质的提高

C.它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D、它是维护劳动者权利、体现劳动者主人翁地位的法律保障

正确答案是A.B、C.D。本题旨在考查实行劳动合同制度的作用或意义,这就要求必须要明确: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固定工制已基本结束,实行劳动合同制度,才是势在必行的选择。题肢从资源配置、劳动者竞争意识和自身素质的提高、积极性的发挥以及主人翁地位的体现等四个方面,分别阐述了劳动合同制实行的必然性,所以全选。

4、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的关系是()

A.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相互依存,不可分离

B.权利与义务具有一致性,不存在任何矛盾

C.劳动者享受了权利就不能履行义务,压行义务则影响权利的享受 D.权利与义务只有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才是统一的

正确答案是A。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者权利和义务的准确表述。必须在认真学习劳动者权利、义务知识的基础上,形

成对两者关系的正确认识: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二者是相互依存、不可分离的,权利和义务共同体现劳动者的主人翁地位。所以B.C是错的,而D项在表述上不全面。

5、朱总理指出:要组织下岗职工参加职业指导和再就业培训,资金来源采取“三三制”的办法解决,即原则上由国家财政预算安排1/3,社会筹集1/3。这说明()

A、接受职业技能培训是劳动者的权利

B.国家和企业有义务为劳动者提供职业技能培训的机会

C.国有企业职工下岗是改革和发展过程中不可逾越的阶段

D、建立新型的社会保障制度是充分发挥市场作用的必要条件

正确答案是A、B、D。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劳动法》所规定的劳动者的权利的认识。而下岗职工的问题是当前一个敏感的社会问题,学生容易形成片面认识:“既然有劳动权利,就不应该下岗,下岗就意味着被剥夺了劳动权利。”在我国,职工下岗有诸多因素,会对部分人的生活造成影响,但并不能说这对社会发展不利。题干说明下岗职工参加职业指导和培训的资金来源,A讲职工有接受培训的权利,B讲国家、企业有为职工培训提供机会和资金的义务,D讲必须要建立起新型的社会保障制度,均符合题意。C是讲职工下岗的原因,所以不选。

6、政府为社会成员举办的各种公益性事业及为各类残疾人、生活无保障人员提供生活保障的事业,称为()

A、社会保险 B.社会救济 C.社会福利 D.社会优抚

正确答案是D。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内容的认识,重在考查判断分析能力。我国政府要建立的社会保障制度,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社会优抚。它们的不同之处在于它们不同的使用范围,而题干考查的是政府为社会成员举办的各种公益性事业及为残疾人、生活无保障的人提供生活保障的事业,所以ABD三项不符合要求。

7、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社会保障制度,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是()

A、平等协商原则 B.遵守职业道德的原则

C.既要有利于生产,又要保障基本生活的原则 D.权利与义务相结合的原则

正确的答案是C、D。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建立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社会保障制度所应遵循的原则的认识,重在考查理解分析能力。A项是签订劳动合同应遵循的原则;B项遵守职业道德是社会主义

条件下,劳动者所应尽的义务;C、D项是符合题意要求的原则。

8、(辨析题)订立劳动合同只是用人单位的事情,与劳动者无关。

答:(l)劳动合同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发生劳动关系并确立双方的权利与义务的协议。

(2)实行劳动合同制度是维护劳动者权利,体现劳动者主人翁地位的法律保障。劳动者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珍惜自己的权利,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可见,订立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双方的事情,题中说法是不正确的。

对这种混杂型辨析题要分清题中正确的成分与错误的因素。通常情况下,这样来解答:先交代“含义”,再找出“正误”,对正确的说明道理,对错误的分析错在哪里,最后“判断”观点。

9、(1997年高考题)某甲从商店购买了一台收音机,回家后,发现该收音机质量有问题,但检查时将收音机某一部件弄坏。某甲以该收音机质量有问题为由要求商店退货。而商店则以收音机已损坏为由,拒绝退货。经投诉,有关部门认定,该产品确有质量问题,责成商店退货,但需扣除某甲损坏收音机的费用。某甲不服,认为应全额退款。从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

A、买者和卖者应该既是权利主体,又是义务主体

B.买者应该是权利主体,卖者应该是义务主体

C.买者和卖者都否认自己是义务的主体

D.买者和卖者都认为自己是权利的主体

正确选项A、C、D。就本题而言,如果从正确立场上分析案例,很容易选择A项,排除B项。但C.D两项的选择就要从题干与题肢的关系中加以选择或确定。从正确立场出发,双方都否认自己是义务的主体,同时双方都认为自己是权利的主体,显然双方都是错误的,是与题干相符合的,因此,C、D两项都应选。

劳务派遣单位用工单位及劳动者的权利义务

劳务派遣单位、用工单位及劳动者的权利义务 来源: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网作者: 1、劳务派遣单位与被派遣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 劳务派遣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系劳动合同关系,这种劳动合同与传统的劳动合同有所不同,主要体现在派遣劳动合同中雇佣与使用是相分离的,但从本质上说,派遣劳动合同仍属于劳动合同关系的范畴,劳务派遣单位也就应当承担劳动法规定的用人单位的全部义务,其主要义务为向被派遣劳动者支付劳动报酬以及对被派遣劳动者负有保 护照顾、办理社会保险等义务。 2、劳务派遣单位与用工单位的权利和义务 劳务派遣单位与用工单位之间依据派遣协议成立民事合同关系,双方的权利义务应遵循私法自治的原则,由双方在合同中自行协商确定。无论劳务派遣单位与用工单位在派遣协议中如何分配其权利义务,该约定只对劳务派遣单位与用工单位有效,而对于被派遣劳动者并不生效,被派遣劳动者仍可基于其与劳务派遣单位、用工单位分别形成的法律关系主张权利。例如在上述案例中,即使劳务派遣单位与用工单位在派遣协议中约定“工伤事故用工单位概不负责”,该约定对劳动者亦不生效,一旦发生工伤事故,劳动者依然可以主张劳务派 遣单位与用工单位承担连带责任。

3、用工单位与被派遣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 尽管被派遣劳动者与用工单位之间并不存在劳动关系,但由于被派遣劳动者是向用工单位实际提供劳动,用工单位享有对劳动者的指挥监督权,双方实际上存在着隶属关系与人身关系的结合,故而为了保护劳动者,将用工单位依据私法上的利他契约而负有的对被派遣劳动者的附随义务通过劳动法而上升为其对劳动者负有的特殊保护照顾义务。这种保护照顾义务的内容主要包括:用工单位应当向被派遣劳动者提供安全卫生的工作环境和条件;应当保证被派遣劳动者的工资报酬不低于最低工资标准及与其他正式职工同工同酬;应当保护被派遣劳动者的一般人格权不受侵害等。 第五十八条劳务派遣单位是本法所称用人单位,应当履行用人单位对劳动者的义务。劳务派遣单位与被派遣劳动者订立的劳动合同,除应当载明本法第十七条规定的事项外,还应当载明被派遣劳动者的用工单位以及派遣期限、工作岗位等情况。 劳务派遣单位应当与被派遣劳动者订立二年以上的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按月支付劳动报酬;被派遣劳动者在无工作期间,劳务派遣单位应当按照所在地人民政府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向其按月支付报酬。 本条是关于劳务派遣单位、被派遣单位以及被派遣劳动者在订立劳动合同方面权利义务的规定。本条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劳务派遣单位是本法所称用人单位,应当履行用人单位对劳动者的全部义务。这一规定,明确了劳务派遣单位与劳动者形成本法规定的正式劳动关系。劳务派遣单位要承担用人单位的全部权利和义务。这些权利义务在本法已经有明确的规定。例如,派遣单位承担依法招用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以及解除劳动合同时支付经济补偿金、支付工资、参加社会保险并依法缴费等义务;用人单位应依法允许劳动者参加或组织工会等义务,并对派遣单位承担的解除劳动合同时支付经济补偿金、支付工资、参加社会保险并依法缴费等义务承担连带责任。 第二,劳务派遣单位要与被派遣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这一规定也就是再次明确了劳务派遣单

纳税服务试题

2011年度全员岗位技能考试题 (纳税服务类)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35分) 1、2011年4月是我国第20个税收宣传月,它的主题是() A、依法诚信纳税,共建小康社会 B、依法诚信纳税,共建和谐社会 C、诚信纳税,利国利民 D、税收、发展、民生 2、2011年7月11日是第22个世界人口日,今年世界人口日的主题是() A、面对70亿人的世界 B、每个人都很重要 C、这是一种权利,让我们将它变成现实 D、人口、发展与环境 3、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7月19日在北京发布了《第2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至今年6月,中国互联网普及率攀升至,中国网民规模达。你认为正确答案是() A、35% 1.85亿 B、36.8% 2.35亿 C、37% 4.35亿 D、36.2% 4.85亿 4、今年7月23日,厦门特大走私案首要犯罪嫌疑人赖昌星被()有关部门遣返回国。许多网民建议,中国仍需要健全防止犯罪者、贪官外逃的相关制度,加强监督,做到“重在预防”。 A、加拿大 B、美国 C、墨西哥 D、巴西 5、7月23日20点38分,北京开往福州的次动车与开往福州的D3115次动车发生追尾事故,截至31日已造成40人遇难,191人受伤。你认为正确答案是() A、D301,杭州 B、D310,上海 C、D311,南京 D、D312,武汉 6、税务机关按照“窗口受理、内部流转、限时办结、窗口出件”的要求受理纳税人涉税审批事项,体现的是( ) A、限时服务 B、全程服务 C、导税服务 D、提醒服务 7、下面不符合办税服务厅建设要求的是( ) A、简洁实用 B、功能完善 C、豪华气派 D、布局合理 8、纳税服务投诉事项应当自受理之日起日内办结;情况复杂的,经批准,可以适当延长办结时限,但延长期不得超过个工作日。你认为正确答案是() A、15日,主管局长,10日 B、20日,受理税务机关负责人,10日 C、10日,主管局长,7日 D、30日,受理税务机关负责人,15日 9、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纳税人权利与义务的公告确定纳税人在履行纳税义务过程中,依法享有下列权利和依法在纳税过程中负有义务分别有()种。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教案)

第十三周教案第一节李海霞2015 11 25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一、教学目标 1.正确理解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树立宪法权威; 2.了解公民的八项基本权利和六项基本义务,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现象; 3.理解公民基本权利与义务的特点。 二、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将抽象的理论形象化、具体化。 三、教法引导:小组讨论、案例研讨、讲授分析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以及其特点 教学难点: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 五、教学过程 (一)设置悬念,导入新课 多媒体出示图片:《史上最牛的钉子户》 看材料,思考问题: 1、物权法高调保护合法私产说明了什么?(小结过渡到新课) 2、杨武和妻子吴苹杨武和妻子吴苹不是来清理房子迎接大限到来后的拆迁,往屋里搬些液化气钢瓶、桶装水、炒锅、床板等生活用品,这样子,是准备与小楼共存亡,抵制法院的强制拆迁。他们的做法对吗?为什么?对此你有何看法? 3、你认为开发商、房管局、法院、杨武夫妇怎么做才是最和谐的? (二)新课教学 一、宪法——国家的根本大法(板书) 提问:为什么说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多媒体显示宪法的根本内容) 国家性质——人民民主专政 政权组织形式——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国家结构形式——单一制 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基本权利和义务——八项权利和六项义务 [教师点拨] 板书1:宪法规定国家生活的根本问题 [展示材料] 《义务教育法》第一条为了发展基础教育,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根据宪法和我国实际情况,制定本法。 《刑法》第一条为了处罚犯罪,保护人民,根据宪法,结合我国同犯罪作斗争的经验及实际情况,制定本法。 《体育法》第一条为了发展体育事业,增强人民体质,提高体育运动水平,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学生思考]:《义务教育法》、《刑法》、《体育法》等普通法律制定的依据是什么? [教师点拨]:普通法律的制定必须以宪法为基础和依据。宪法在法律体系中居于首要地位,是其他法律的母法。它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板书2: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劳动者安全的权利和义务

劳动者在劳动安全和卫生方面的权利和义务 一、劳动者在劳动安全卫生方面的权利主要有哪些? 1、劳动者有了解生产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和职业危害的权利。 用人单位有义务将劳动者生产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中存在的可能导致生产安全事故或者职业病的危害因素如实、全面地告知劳动者。 2、劳动者有权了解和掌握生产安全事故、职业病的防范措施和应急处理措施,并对本单位的劳动安全卫生工作提出意见、建议。 用人单位有义务将生产安全事故和职业病的防范措施和应急处理措施告知劳动者。 3、劳动者有对用人单位劳动安全卫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批评、检举和控告的权利,有权拒绝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 用人单位不得因劳动者对本单位劳动安全卫生工作提出批评、检举、控告或者拒绝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而降低劳动者的工资、福利等待遇或者解除与劳动者签订的劳动合同。 4、劳动者发现直接危及人身安全的紧急情况时,有进行紧急避险的权利。即可以停止作业或者采取可能的应急措施后撤离作业场所。 5、劳动者有依法获得工伤社会保险的权利。 用人单位在与劳动者订立的劳动合同中,应当载明有关保障劳动者劳动安全卫生和依法为劳动者输工伤保险的事项;不得含有免除或者减轻用人单位对劳动者因生产安全事故、职业病而依法应承担的责任内容。 6、劳动者因生产安全事故、职业病受到损害时,除依法享有工伤社会保险外,还有依照民事法律的相关规定,向用人单位提出赔偿要求的权利。 (二)劳动者在劳动安全卫生方面的义务主要有哪些? 1、遵守国家有关劳动安全卫生的法律、法规和规章。 国家劳动安全卫生法律、法规和规章是做好劳动安全卫生工作的基本要求和保证。应该说,国家劳动安全卫生法律、法规和规章的每一个规定,都是用职工的生命和鲜血换来的总结,劳动者都有义务认真遵守。 2、劳动者在生产作业过程中,应当严格遵守本单位的劳动安全卫生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服从劳动安全卫生管理。 3、劳动者在生产作业过程中,应当正确佩带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严禁在生产作业过程中放弃使用防护保护用品或者不正确佩带或使用劳动防护用品。 4、劳动者应当自觉地接受用人单位有关劳动安全卫生的教育和培训,掌握所从事工作应当具备的劳动安全卫生知识和技能。 5、劳动者在生产作业过程中发现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或其他不安全因素时,应当立即向现场劳动安全卫生管理人员或者本单位的负责人报告。

纳税人权利义务题库

纳税人权利题库 1、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纳税人权利与义务的公告是2009年第1号颁布的。 2、国家税务总局颁布这项公告的目的是什么? 为便于纳税人全面了解纳税过程中所享有的权利和应尽的义务,帮助纳税人及时、准确地完成纳税事宜,促进纳税人与税务机关在税收征纳过程中的合作, 3、《纳税人权利与义务公告》赋予了纳税人许多新的权利,并设定了纳税人应履行的新的义务。 错。来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及其实施细则和相关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并未设定新的权利和义务。 4、《纳税人权利与义务公告》的内容来自何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及其实施细则和相关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 5、纳税人在履行纳税义务过程中,依法享有14项权利? 6、14项权利分别是什么?一、知情权二、保密权三、税收监督权 四、纳税申报方式选择权五、申请延期申报权六、申请延期缴纳税款权七、申请退还多缴税款权八、依法享受税收优惠权九、委托税务代理权十、陈述与申辩权十一、对未出示税务检查证和税务检查通知书的拒绝检查权十二、税收法律救济权十三、依法要求听证的权利十四、索取有关税收凭证的权利 7、纳税人有权向税务机关了解哪些内容?

了解国家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以及与纳税程序有关的情况,包括:现行税收法律、行政法规和税收政策规定;办理税收事项的时间、方式、步骤以及需要提交的资料;应纳税额核定及其他税务行政处理决定的法律依据、事实依据和计算方法;与我们在纳税、处罚和采取强制执行措施时发生争议或纠纷时,您可以采取的法律救济途径及需要满足的条件。 8、纳税人有权要求税务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为其的哪些情况保密?为纳税人的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保密,主要包括纳税人的技术信息、经营信息和纳税人、主要投资人以及经营者不愿公开的个人事项。 9、纳税人有权要求税务机关为其税收违法行为信息保密。 错,根据法律规定,税收违法行为信息不属于保密范围。 10、对税务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哪些行为可以进行检举和控告?对税务机关工作人员违反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的行为,都可以进行控告。如税务人员索贿受贿、徇私舞弊、玩忽职守,不征或者少征应征税款,滥用职权多征税款或者故意刁难等。同时,您对其他纳税人的税收违法行为也有权进行检举。 11、纳税人只能按照税务机关指定的申报方式进行纳税申报?错,纳税人可以自主选择申报方式,但采取邮寄或数据电文方式办理上述申报、报送事项的,需经主管税务机关批准。 12、纳税人如采取邮寄方式办理纳税申报,应该当使用邮政部门允许的正规信封。

《宪法》公民基本权利与义务概述

《宪法》公民基本权利与义务概述 一、公民的条件只有一个,有国籍就是公民。国籍的取得通常有两种方式:出生国籍,是指因出生取得国籍。继有国籍,是指因加入而取得国籍。 出生国籍可以依据三种原则:出生地主义原则、血统主义原则、出生地主义与血统主义相结合的原则。 继有国籍,自愿的基础上,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在中国居住的或有其他情况的可以依法取得中国的国籍。 二、公民与人民的区别,一般了解即可。 三、我国现行宪法对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新发展,以往的宪法都是把公民的权利和义务这一章放在国家机构后面,82年宪法把它放在了前面。宪法关于公民的权利和自由的条文,几部宪法不同,82年宪法规定了一些新变化,如增加了保障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等。 一、公民和国籍 (一)公民。 通常是指具有某个国家国籍的自然人。我国从1953年选举法开始,采用“公民”取代了“国民”的称谓,1982年宪法明文规定:“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判断一个人是否是公民的唯一标准就是是否具有该国的国籍,除此,并无其它的资格限制。 (二)国籍。 是指一个人属于某个国家的一种法律上的身份。一个人具有某个国家的国籍,它就通常被认作是该国的公民,就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并承担必须履行的义务。另外,该国对侨居外国的本国公民有义务给以外交保护,并有义务接纳他回国。 国籍的取得方式有两种:出生国籍和继有国籍。出生国籍是因出生而取得国籍,各国采取的立法原则不一,有的采用血统主义,有的采用出生地主义。有的采用血统主义和出生地主义相结合的方式。既有国籍是因加入而取得的国籍,一般存在两种方式:①根据当事人的申请而取得。 ②根据法律规定的一定事实的出现而取得,如跨国婚姻、收养、领土转移等而取得新国籍。 我国国籍法在出生国籍上采取血统主义和出生地主义相结合的原则,避免无国籍和多重国籍现象的产生。对于继有国籍,也规定了一定的前提和条件,以及申请手续。受理国籍申请的机关在国内为申请人所在地的公安机关,在国外为中国外交代表机关和领事机关,最后的批准权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 二、公民与人民 在我国,公民和人民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它们的区别是:①范畴不同,公民是与外国人(包括无国籍人)相对应的法律概念。人民是与敌人相对应的政治概念。人民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内容,现阶段,人民指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

教案(劳动者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劳动者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高一年级上册第四课第二节第一框劳动者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识记劳动者主要权利和主要义务;理解劳动者提高职业技能和遵守职业道德的重要性。 2、能力目标:通过劳动者权利和义务相统一的教学,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防止看问题的片面性。 3、情感和思想意识目标:通过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认识到提高职业技能的紧迫性和遵守职业道德的重要性,激发他们对社会的责任感,从思想上、知识上、身体上为未来就业做好准备,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力量。 4、品德目标:主要是从现在就培养每个学生的职业道德,从而培养他们对社会的责任感。教学重点:劳动者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教学难点:劳动者的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教学方法:讲练相结合法 课型:授新课 教学环节: 组织教学(1分钟):了解学生出席情况 课堂教学课程(44分钟): 导入新课:(3分钟): 〔教师〕同学们,上课之前老师先来问你们一个问题:1994年7月5日,这是一个劳动工作编年史上不平凡的日子,这一天人们企盼已久的一部法律诞生了。同学们知道这部法律是什么吗? 〔学生〕《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同学们都回答得很正确,这也表明同学们都很认真的预习过课本了,希望同学们能继续发扬下去) 〔教师〕这部劳动法从起草到颁布历经了15年,它的诞生,标志着我国长期缺乏劳动基本法律的落后状态从此结束,并开始逐步走向完整的劳动法律体系的新局面。劳动法是一部全面规定劳动者权利与义务,保障各行各业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重要法律。那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又是怎样的呢? 授新课: (现在我们先一起来学习) 一、劳动者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在学习劳动的权利和义务之前,我们先来了解劳动者的主人翁地位是怎样的,这对下面的学习是十分有用的。) (一)劳动者的主人翁地位 在我国,劳动者在国民经济的某个部门、某个行业中工作,虽然有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之分,但一切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贡献的劳动,都是光荣的。虽然劳动者所在的工作岗位不同,植物也有高低之别,但每一个劳动者都是社会主义国家的主人。劳动者的主人翁地位由劳动者享有的基本权利与劳动者履行的基本义务构成,通过劳动者实现权利与履行义务体现出来。 (那劳动者的权利和劳动者的义务又是什么呢?下面我们先来学习) (二)劳动者的权利 1、劳动者的权利的含义 劳动者的权利是指劳动者依照劳动法律行使的权力和享受的利益。

税务机关与纳税人的权利与义务

第一章税法总论 1.本章结构与考情 2.知识点讲解 3.知识点总结 本章考情分析 本章作为《税法》课程的基础知识,在历年《考试大纲》中均为能力等级1级,考试中题型均为选择题,分值在1-2.5分。 本章内容变化 1.结构调整和变化,8节减少为7节。 2.删除“依法纳税与税法遵从”。 本章内容结构:7节 第一节税法的概念 第二节税法原则 第三节税法要素 第四节税收立法与我国现行税法体系 第五节税收执法 第六节税务机关与纳税人的权利与义务 第七节国际税收关系 第一节税法的概念 【知识点1】税法及其特征 【考情分析】一般考点 一、税收及内涵 1.税收:是政府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凭借政治权力,强制、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 2.税收内涵: (1)税收本质是一种分配关系; (2)国家征税的依据是政治权力; (3)国家课征税款的目的是满足社会公共需要。 3.特征:强制性、无偿性 二、税法及特征 1.含义:税法是国家制定的用以调整国家与纳税人之间在征纳税方面的权利及义务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2.特征:义务性法规;综合性法规 (1)义务性——规定纳税人的义务为主,由税收的无偿性、强制性决定; (2)综合性——内容包括征纳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税收管理规则、法律责任、解决税务争议的法律规范等由税收分配关系和税收法律关系的复杂性所决定。 税法与税收关系: 税收的本质特征具体体现为税收制度,而税法则是税收制度的法律表现形式。 二者关系概括为:有税必有法,无法不成税。 【考题·单选题】(2016年)下列权利中作为国家征税依据的是()。 A.管理权力 B.政治权力 C.社会权力 D.财产权力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国家征税的依据是政治权力,它有别于按生产要素进行的分配。

第二章浅谈宪法规定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浅谈宪法规定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公民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的概念 基本权利的概念所谓基本权利是指宪法赋予的、表明权利主体在权利体系中重要地位的权利。基本权利表明公民的宪法地位;是一国权利体系的基础;是稳定的权利体系;在一般情况下具有不可转让性;具有综合性。 基本义务的概念公民的基本义务是指由宪法规定的公民必须遵守和应尽的根本责任。公民的基本义务是公民对于国家的具有首要意义的义务,它构成普通法律所规定的义务的基础。对国家来讲,公民的基本义务就是国家的权利,国家有权要求公民按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作出一定行为或者不为一定行为。 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我国公民享有基本权利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平等权;政治权利和自由;宗教信仰自由;人身自由;社会经济权利;文化教育权利和自由;特定主体权利的保护;监督权。我国公民应该履行的基本义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依照法律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依照法律纳税和其它义务。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主要特点有: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广泛性;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平等性;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现实性;公民基本权利和义

务的一致性。 公民和人民公民,通常是指具有某个国家国籍的自然人。一个人具有某个国家的国籍,他就通常被认为是该国的公民,就享有该国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并承担必须履行的义务。取得国籍的方式:一种是出生国籍,即因出生而取得国籍;一种是既有国籍,即因加入而取得国籍。在我国,“公民”和“人民”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它们的区别是:1、范畴不同。公民是与外国人(包括无国籍人)相对应的法律概念;人民是与敌人相对应的政治概念。人民在不同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内容。现阶段,人民是指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2、范围不同。我国公民的范围较人民的范围更加广泛。公民中除了人民外,还包括人民的敌人。3、后果不同。公民中的人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一切权利并履行全部义务;公民中的敌人,则不能享有全部权利,也不能履行公民的某些光荣义务。4、一般而言,公民所表达的是个体概念,人民所表达的是群体概念。 一、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自由具有广泛性 宪法确认和保障的公民权利自由,体现着民主的性质和人民在国家中的地位。社会主义民主,就是人民当家作主,在我国,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来自人民,广大人民享广泛的权利自由,能够通过各种途径"当家作主",享受各项权利自由,行使参加国家管理的权利。社会主义民主"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本质

八年级政治劳动者的主要权利和义务

劳动者的主要权利和义务 作者:刘海 导入新课 劳动者的主人翁地位,具体说就是劳动者是国家的主人。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由于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建立,使得每个劳动者都成为了社会主义国家的主人,都处在了主人翁的地位。在我国,劳动者的主人翁地位并不是一个空洞的标签,而是有着实实在在的内容,它是由劳动者享有的基本权利和劳动者履行的基本义务构成,是通过现实的劳动者的权利义务体现出来的。下面我们就来学习本课第二节的内容──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 讲授新课 第二节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板书) 一、劳动者的主要权利和义务(板书) 劳动者依法享有的主要权利(板书) (1)什么是劳动者的权利(板书) 劳动者的权利是指劳动者依照劳动法律行使的权力和享受的利益。(教师在帮助学生认识和掌握劳动者的权利这一概念时注意以下三点。)第一,劳动者行使的权利和享受的利益是由我国劳动法规定的。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本框题第1自然段的内容,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我国的劳动法是哪一年颁布的?它是一部什么样的法律?它的颁布实施标着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我国的劳动法是1994年7月5日颁布的,并于1995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它是一部全面规定劳动者权利和义务,保障各行各业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重要规律,它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长期缺乏基本法的落后状态从此结束,并开始逐步走向完整的劳动法体系的新局面。第三,劳动者的权利包括劳动者依照劳动法行使的权力和依照劳动法享受的利益这两个方面。这里的“行使的权力”是指劳动者在劳动法定的范围内可以支配的力量,也就是指依照劳动法规定,劳动者可以获得的各种有利因素。第三“权利”两字,一方面是指劳动者依法“行使的权力”,另一方面也是指劳动者依法“享受的利益”,它是与劳动者应当承担的“义务”相对应的。 劳动者依法享有的主要权利(板书)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本框题的第2自然段的内容,思考并回答:在我国劳动者依法享有哪些主要权利?什么权利是公民享有的各英权利的基础?为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选择职业的权利(板书) 这是劳动者依照劳动法享有的最重要的权利。就业即劳动就业,是指一个人能够得到职业和参加工作。职业是一个人在社会中所从事的作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工作。由于人们受教育程度的不同和所学专业知识的不同,因而有选择职业的权利。 在我国,宪法赋予每一个人以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宪法规定:“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为了保证公民享有的劳动权利能够得以实现,宪法又规定:“国家通过各种途径,创造劳动就业条件”。国家还对就业前的公民进行必要的劳动就业训练,以提高他们的劳动就业能力。目前,由于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

征纳双方的权利和义务考题分析

第七章税收征收管理法律制度 【考点1】征纳双方的权利和义务(P368) 税收法律关系主体分为征税主体(各级税务机关、海关等)和纳税主体(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和纳税担保人)。 1.征税主体的职权 (1)税收立法权(包括参与起草税收法律法规草案,提出税收政策建议,在职权范围内制定、发布关于税收征管的部门规章等) (2)税务管理权(包括税务登记管理、账簿和凭证管理、发票管理和纳税申报管理等)(3)税款征收权(包括依法计征权、核定税款权、税收保全和强制执行权、追征税款权等) (4)税务检查权(包括查账权、场地检查权、询问权、责成提供资料权、存款账户核查权等) (5)税务行政处罚权 (6)其他职权(对纳税人的减、免、退税及延期缴纳税款的申请依法予以审批的权利、阻止欠税纳税人离境的权利、委托代征权、估税权、代位权与撤销权、定期对纳税人欠缴税款情况予以公告的权利、上诉权等)。 2.征税主体的义务 (1)宣传税收法律、行政法规,普及纳税知识,无偿为纳税人提供纳税咨询服务。 (2)依法为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的情况保守秘密,为检举违反税法行为者保密。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的税收违法行为不属于保密范围。 (3)加强队伍建设,提高税务人员的政治业务素质。 (4)秉公执法、忠于职守、清正廉洁、礼貌待人、文明服务、尊重和保护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的权利,依法接受监督。 (5)税务人员不得索贿受贿,徇私舞弊、玩忽职守、不征或者少征应征税款,不得滥用职权多征税款或者故意刁难纳税人和扣缴义务人。 (6)税务人员在核定应纳税额、调整税收定额、进行税务检查、实施税务行政处罚、办理税务行政复议时,与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或者其法定代表人、直接责任人有利害关系的,包括夫妻关系、直系血亲关系、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关系、近姻亲关系、可能影响公正执法的其他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 (7)建立、健全内部制约和监督管理制度。上级税务机关应当对下级税务机关的执法活动依法进行监督。各级税务机关应当对其工作人员执行法律、行政法规和廉洁自律准则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3.纳税主体的权利 (1)知情权 (2)要求保密权 (3)依法享受税收优惠权 (4)申请退还多缴税款权 (5)申请延期申报权 (6)纳税申报方式选择权 (7)申请延期缴纳税款权 (8)索取有关税收凭证的权利 (9)委托税务代理权

试述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试述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大学生如何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 一)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 1.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2.政治权利和自由 1)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2)政治自由:言论、出版、集会、游行、示威、结社自由。 3.宗教信仰自由 4.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 1)人身自由2)人格自由3)住宅不受侵犯的权利4)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 5.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和取得赔偿的权利 6.社会经济权利 1)劳动权利。2)劳动者的休息权3)退休人员的生活保障权4)物质帮助权5)财产权 7.文化教育的权利 8.妇女、婚姻、家庭、母亲、儿童和老人受国家特殊保护 9.保护华侨、归侨和侨眷的正当的权利和利益 二)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 1.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 2.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的义务

3.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 4.保卫祖国、抵抗侵略、依法服兵役的义务 5.依法纳税的义务 6.其他基本义务:计划生育的义务;赡养和抚养义务 大学生如何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 (1)作为一名大学生在行使权利时,要自觉维护国家利益。 首先,国家利益代表了公民的整体利益、长远利益,维护了国家利益,公民个人利益、权利才能得到保障。 其次,国家利益要靠法制来维护,公民要自觉地维护国家利益,就必须在法制轨道上行使公民的权利,用法律来规范自己的行为,模范地遵守国家法律,才能维护国家利益。违反法律,不仅会损害国家利益,同时也会失去自己的权利。 (2) 作为一名大学生在履行义务时,要以国家利益为重。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公民利益与国家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但在某些具体问题上,也会产生矛盾。 整体利益,长远利益,公民个人利益往往又表现为局部利益,眼前利益。如果一定时期,国家政策向国家利益倾斜多了,照顾了公民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就会影响公民当前利益的满足。国家工作的安排、政策的制定要做到统筹兼顾。但作为公民个人要坚持以国家利益为重,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利益。必要时,还应牺牲个人利益来保证国家利益。

劳动者的主要权利和义务 (人教版)八年级政治教案.doc

劳动者的主要权利和义务 (人教版)_八年级政治教案 劳动者的主要权利和义务 教案示例(人教版) 作者:刘海 导入新课 劳动者的主人翁地位,具体说就是劳动者是国家的主人。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由于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建立,使得每个劳动者都成为了社会主义国家的主人,都处在了主人翁的地位。在我国,劳动者的主人翁地位并不是一个空洞的标签,而是有着实实在在的内容,它是由劳动者享有的基本权利和劳动者履行的基本义务构成,是通过现实的劳动者的权利义务体现出来的。下面我们就来学习本课第二节的内容──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 讲授新课 第二节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板书) 一、劳动者的主要权利和义务(板书)

劳动者依法享有的主要权利(板书) (1)什么是劳动者的权利(板书) 劳动者的权利是指劳动者依照劳动法律行使的权力和享受的利益。(教师在帮助学生认识和掌握劳动者的权利这一概念时注意以下三点。)第一,劳动者行使的权利和享受的利益是由我国劳动法规定的。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本框题第1自然段的内容,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我国的劳动法是哪一年颁布的?它是一部什么样的法律?它的颁布实施标着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我国的劳动法是1994年7月5日颁布的,并于1995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它是一部全面规定劳动者权利和义务,保障各行各业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重要规律,它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长期缺乏基本法的落后状态从此结束,并开始逐步走向完整的劳动法体系的新局面。第三,劳动者的权利包括劳动者依照劳动法行使的权力和依照劳动法享受的利益这两个方面。这里的“行使的权力”是指劳动者在劳动法定的范围内可以支配的力量,也就是指依照劳动法规定,劳动者可以获得的各种有利因素。第三“权利”两字,一方面是指劳动者依法“行使的权力”,另一方面也是指劳动者依法“享受的利益”,它是与劳动者应当承担的“义务”相对应的。 劳动者依法享有的主要权利(板书)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本框题的第2自然段的内容,思考并回答:在我国劳动者依法享有哪些主要权利?什么权利是公民享有的各英权利的基础?为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国税纳税服务考试试题及答案

汉川市国税局办税服务厅2013年上半年 业务知识考试暨纳税服务标兵选拔初考 姓名:分数: 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20分) 1、十八大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八大要求,其中摆在第一位的基本要求是() A、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B、解放生产力、发展生力 C、改革开放 D、公平正义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布局是() A、“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B、“两个文明,两手抓” C、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 D、基本理论、基本实践、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基本制度“五基本” 3、中共十八大召开时间2012年的() A、11.5-11.11 B、11.6-11.12 C、11.7-11.13 D、11.8-11.14 4、十八大提出政治体制改革的根本是() A、坚持党的领导 B、加强依法治国 C、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D、增强党和国家活力 5、十八大提出今后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是() A、坚持公有制为主体 B、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C、完善市场经济体制 D、发展多种经济 6、根据《省国家税务局关于推进提速减负工作的十条意见》将原有的59项审批事项减少简并为()项 A、20项 B、23项 C、25项 D、29项 7、非即办事项的办结时限按审批级次承诺为:符合条件的,由县(市、区)局、市(州)局、省级国税局各()工作日内办结。 A、10 B、7 C、5 D、3 8、下列涉税事项为即办事项的是() A、申请使用经营地发票审批 B、农民专业合作社增值税减免备案 C、定期定额户申请核定(调整)纳税定额 D、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发票票种核定 9、税务机关按照“窗口受理、内部流转、限时办结、窗口出件”的要求受理纳税人涉税审批事项,体现的是() A.限时服务 B.全程服务 C.导税服务 D.提醒服务 10、某电器制造企业(增值税一般纳税人)2010年8月购进原材料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的进项税额为100万元,已向主管税务机关认证。当月外销货物取得收入人民币1000万元,内销货物取得不含税销售收入200万元,该产品出口退税率为13%。该企业2010年8月应退的增值

全国税收执法资格考试试题库完整

全国税收执法资格考试题库 一、填空: 第一章税收内函 1、税收产生取决于两个相互影响的前提条件,一是经济条件,即私有制的存在,二是社会条件,即国家的产生和存在 2、我国税收发展大致可分为几个时期:第一阶段是萌芽期,第二阶段是发展期,第三阶段是嬗变期,第四阶段是过渡期,第五阶段是成熟期。 3、税收发展的里程碑是初税亩的实行。 4、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简税制、宽税基、低税率、严征管”税制改革的总体思路,在税收管理中提出了“集中征收,重点稽查,强化管理”的税收管理模式。 5、税收的征收主体是国家,征收客体是单位和个人,税收征收的目的是为了满足公共需要,税收征收的依据是法律,凭借的是政治权力。 6、税收的三个特征: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 7、税收发展大体分为四个时期:一是自由纳贡时期,二是承诺时期,三是专制课征时期,四是立宪课税时期。 8、税收主体税种变化大体上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一是以古老的简单直接税为主的税收制度,二是以间接税为主的税收制度,三是以所得税为主的税收制度,四是以所得税和间接税并重的税收制度。 9、税收征纳形式体现为力役实物货币等。 10、夏代出现了国家进行强制课征的形式贡,到商代演变为助法,周代又演变为彻法。 第二章税收原则 1、结合税收理论和实践发展,我们可以从财政、社会、经济、管理四个方面把税收原则归纳为“财政、公平、效率和法治”。 2、斯密税收四原则反映了自由资本主义对税收政策方面的基本要求。 3、税收的财政原则基本含义是指政府征税时,应兼顾需要与可能,做到取之有度。 4、收入充裕是指税收收入必须基本满足政府的财政需要,方能履行政府社会管

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 5、通常认为,国民生产是税本,国民收入是税源。 6、我国在税制和税收政策的选择运用上应实行效率型兼顾公平的原则。 7、税收生态效率的基本内容是税收政策要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节约资源。有学者把体现税收生态效率的税收称为绿色税收。 8、纳税人权利在税收政策法律体系和税收法治实践里处于核心和主导的位置。 9、坚持纳税人权利本位主义,就要求税收执法实现权本位向责本位的转变。 10、税收征收机关的课征不但须满足程序的合法性,而且不得越权或滥用裁量权对税收事项任意处理。 11、税法通过司法得到很好的实施保障,贯彻税收司法独立和税收司法中立原则,使税法实施有坚强的后盾。 12、衡量税收公平原则的标准之一的受益原则,是根据纳税人从政府提供的公共物品中受益的多少,判定其纳税的多少和税负是否公平。 第三章税收与宏观调控 1、政府运用税收手段,可以调节宏观经济总量,可以调控经济结构。在我国的现实条件下,税收对经济结构的调节重点是对产业结构的调节。 2、税收的超额负担是指政府税收导致纳税人的福利损失大于政府税收收入收益,从而形成税外负担,引起效率损失。 3、国际上通用的衡量贫富差距的指标是:基尼系数,其取值在 0~1之间,数值越高,贫富差距越大。 4、税收乘数是指因政府增加(或减少)税收而引起的国民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减少(或增加)的倍数。 5、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宏观经济不稳定,微观经济无效率,社会分配不公平。 第四章依法治税 1、法治与税收有着天然、本质和密切的联系。 2、依法治税是规范政府与纳税人行为最重要、最基本的手段,是依法治国在税收中的具体体现。其基本含义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3、税收法制建设是依法治税的核心内容和主要手段。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教案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教学设计 执教者:张振东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让学生初步了解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2、普及相关的法律知识。 3、提高学生法律意识,初步建立运用法律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 了解相关法律法规对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规定 三、教学难点 明确权利和义务的关系,构建法治意识 四、教学过程 1、故事导入 师:《闻鸡起舞》《中流击楫》 师:祖逖、刘琨的英勇行为让我们敬佩不已。同学们,你们已经年满十周岁了,相对于一二年级的小弟弟、小妹妹,你们长大了,长高了,也更加懂事了。你们有自己的道德要求,让“学法、知法、守法、用法”成为你们的习惯,因

为法律就是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 师:这节法制课我们来学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2、公民、权利和义务的概念 看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理解。(引导理解概念) 学生自由发言讨论,师总结解释概念。 师: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3、权利的范畴 你们生活在家庭、社会和学校中,每一个成年人都有责任保护你们。了解自己的权利,知道权利被侵害后如何保护自己,是十分必要的,相信学习了本课之后同学们会有所收获。 师:描述案例1情景 课件演示《宪法》中密切联系小学生的权利的条款。 4、义务的范畴 说完了权利我们再来看看我们的义务。请先看案例2,课件出示案例2。 师:从中你了解了哪些信息?学生自由交流。

师:义务是我们必须去做的事情,宪法中对公民的义务也做出了详细的规定:(课件出示)指名读。 5、知识拓展 不仅我们国内的法律对公民的权利和义务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就是国际上也出台了许多法律法规来保护少年儿童的权利。 课件出示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指名读。 6、知识梳理 本节课我们学习到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知道了小学生也是公民,也具有和成年人一样的法律赋予的权利,就是在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中都有明确的规定。涉及保护我们少年儿童的法律还有很多很多,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等等,我们会在今后的学习中慢慢接触,希望法律改变你们的生活。 7、巩固升华 最后送给同学们几首关于法律的小儿歌(课件出示)指名读。

劳动者基本权利和义务

劳动者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劳动法》总则第三条对劳动者享有的劳动权利和应当履行的义务作出了明确规定,概括起 1 (1)劳动者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这是公民劳动权的首要条件和基本要求。在我国,劳动者不分民族、种族、性别、宗教信仰,都平等地享有就业的权利。劳动者选择 (2 (3)劳动者有休息休假的权利。休息权和劳动权是密切联系的。休假是劳动者享有休 (4)劳动者有在劳动中获得劳动安全和劳动卫生保护的权利。劳动者在安全、卫生的条件下进行劳动是生存权利的基本要求。劳动安全、卫生权是一项重要的人权。 (5)劳动者有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劳动者不但要掌握熟练的生产技能,而且要懂业务理论知识。只有赋予劳动者这项权利,才能保障劳动者获得应有的知识的技能,更好 地完成各项劳动任务。 (6)劳动者享有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这是指劳动者在遇到年老、患病、工伤、失业、生育等劳动风险时,获得物质帮助和补偿的权利。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权,是享受劳动 (7)劳动者有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这是劳动者维护自己合法劳动权益的有效途径和保障措施。 (8)劳动者还享有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劳动权利。包括组织和参加工会的权利,参与民主管理的权利,提合理化建议的权利,进行科学研究,技术革新和发明创造的权利等等。 2.劳动者应当履行的义务 劳动者在享有一定的劳动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一定的劳动义务。权利与义务是互为条 (1)完成劳动任务。劳动者首要的义务是对工作尽心尽责,忠于职守,出色地完成任务。 (2)提高职业技能。劳动者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主人翁责任感,要刻苦学习专业知识,钻研职业技术,提高职业技能,掌握过硬的本领。因此,劳动者接受用人单位组织的职业技能培训既是劳动者的权利也是劳动者的义务。

纳税服务考试题库

业务能力升级测试税收业务类题库 ——纳税服务(中) 一、单项选择题(共27道) 1.税务机关对纳税人开展纳税信用评价,并按照守信激励、失信惩戒的原则,对不同信用级别的纳税人实施分类服务和管理。其中,可以享受?绿色通道?服务的是()。 A.A级纳税人 B.B级纳税人 C.C级纳税人 D.连续3年A级纳税人 参考答案:D 难度系数:中 答案解析: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发布<纳税信用管理办法(试行)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4年第40号)规定,连续3年被评为A级信用级别的纳税人,可以由税务机关提供?绿色通道?服务或专门人员帮助办理涉税事项。 知识点:纳税服务—纳税服务内容—信用管理 2.某企业未聘用专职的财务人员和办税人员,需委托税务代理机构代为办理税务事项。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可以自主选择税务代理 B.可以由税务机关指定税务代理 C.不得委托税务代理 D.必须委托税务代理 参考答案:A 难度系数:易 答案解析: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纳税人权利与义务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09年第1号)的规定,纳税人有权就规定事项委托税务代理人代为办理。 知识点:纳税服务—纳税服务内容—权益保护 3.2017年8月,某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取得1张2017年7月15日开具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按规定该发票进行认证或登录增值税发票选择确认平台进行确认的期限是()。 A.自开具之日起30日内 B.自开具之日起90日内 C.自开具之日起180日内 D.自开具之日起360日内 参考答案:D 难度系数:易 答案解析: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进一步明确营改

增有关征管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7年第11号)规定,自2017年7月1日起,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取得 的2017年7月1日及以后开具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和机动车 销售统一发票,应自开具之日起360日内认证或登录增值 税发票选择确认平台进行确认,并在规定的纳税申报期内, 向主管国税机关申报抵扣进项税额。 知识点:纳税服务—税政管理—增值税管理 4.某纳税人到国地税联合办税服务厅导税咨询岗咨询不动产出租代开发票的问题,导税咨询员因不了解此业务,没有回答也没有做出指引,导税咨询员的行为不符合纳税服务规范中的()。 A.一次性告知 B.一站式服务 C.全程服务 D.首问责任制 参考答案:D 难度系数:易 答案解析:?税务系统首问责任制(试行)?(税总发“2014”59)第七条第(一)项规定:对不属于首问责任人职责范围的涉税事项,首问责任人应将纳税人指引到涉税业务对应的承办部门,由承办部门指定承办人,该承办人承接首问责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