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节 种子的萌发

1.第一节  种子的萌发
1.第一节  种子的萌发

第一节种子的萌发

年级:七年级班级:姓名:___________

学习目标:

1、阐明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和自身条件。

2、阐明种子萌发的过程。

学习重点:

完成“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和“种子发芽率的测定”两个探究活动,并得出结论。

学习难点:

完成“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和“种子发芽率的测定”两个探究活动,并得出结论。

预习案

一、预习提纲

1、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有哪些?

2、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是什么?

3、种子是如何萌发的?

二、预习自测题

1、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是、、。

2、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是、、、。

3、当玉米种子萌发时,首先要吸收。中的营养物质转运给、、。随后,发育,突破种皮,形成根。伸长,发育成茎和叶。

三、预习后你的困惑是:

行课案

一、预习情况检测

二、合作探究、展示点评

学习任务一: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

阅读课本P89-90实验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对本实验的设计展开讨论:

⑴本实验应选择什么样的种子?

⑵每一组只有一粒种子可以吗?

⑶本实验共有几个对照组?分别研究什么样的条件?

⑷对每一个实验组的处理,除了所探究的条件外,其他环境条件是否与对照组相同?

⑸如果事先已知道2号瓶中的条件是最适合种子萌发的,本实验设置 2 号瓶是否还有必要?为什么?

⑹总结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是

学习任务二: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

1、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种子必须是、、

、。

2、测定种子的发芽率

阅读课本P92-93探究“测定种子的发芽率”通过实验小组的展示讨论完成以下问题:(1)不能对检测对象逐一检测时可采用什么办法?

(2)什么叫抽样检测?抽样调查?(3)进行抽样检测时,应注意哪些问题?(4)怎样计算发芽率?

学习任务三、种子萌发的过程

阅读课本P92最后一段,描述种子萌发的过程。

当一粒种子萌发时,首先要吸收。或中的营养物质转运给、、。随后,发育,突破种皮,形成 ; 伸长,发育成芽;发育成和。

学习任务四、拓展创新

1、种子的萌发是否需要光照呢?如何设计实验进行探究。可能会出现哪些现象?会得出什么结论?

2、我国北方在早春播种以后,用塑料薄膜覆盖地面,这对种子的萌发有什么好处?

3、春播时,有许多要注意的事,例如大麦和豌豆就比棉播种早;有些作物的种子在播种前要浸种;土壤需要耕和耙,变得松软,你能说出其中的科学道理吗?

三、总结归纳

检测案

1.早春播种以后,用塑料薄膜覆盖地面,可以促进种子萌发,其主要原因是 ( )

A.增加了土壤水分 B.增加了空气

C.提高了土壤温度 D.减少了阳光照射

2.保存种子的适宜条件是( )

①低温②高温③干燥④潮湿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3.绿豆芽的白嫩部分,主要是由种子的哪部分发育而来的 ( )

A.胚芽 B.胚根 C.胚轴 D.胚乳

4.种子萌发时,最先伸长突破种皮的是 ( )

A.子叶 B.胚芽 C.胚乳 D.胚根

5.小东欲测定一批种子的发芽率是否合格,他选用了400粒种子做发芽实验,结果种子合格,发芽的种子数应是( )

A.360粒以上 B.360粒以下 C.320粒以下 D.300粒以上 6.玉米种子萌发出幼苗后,种子空瘪的原因是( )

A.被胚芽吸收掉 B.被土壤中的微生物分解掉

C.被胚吸收发育成幼苗 D.被土壤中的其他生物吸收了

7.将农业生产上准备播种的玉米种子分成甲、乙两组,在适宜的温度下同时播种,甲组播种在肥沃湿润的土壤里,乙组种子播种在贫瘠湿润的土壤里,这两组种子的发芽状况是( ) A.甲先发芽 B.同时发芽 C.都不发芽 D.乙先发芽

8.发育成茎和叶的是种子的( )

A.胚轴 B.胚芽 C.子叶 D.胚根

9.为了尽快得到某种植物的幼苗,在选种时一般选( )

A.刚采下的幼嫩种子 B.已经度过休眠期的种子

C.正在进行休眠的种子 D.刚采下的即将成熟的种子

10.下表是某同学四次测得小麦的发芽率,结果各不相同,你认为他测得的小麦种子的发芽率应是( )

A.92% B.90% C.95% D.91%

11.种子萌发所需要的环境条件是:的温度、、。

12.埋藏在我国东北地区泥炭沼泽中的古莲子已有1040年历史,仍能萌发。古莲子在地层中

沉睡1040年,是处于状态。

13.抽样检测就是从检测对象中抽取作为样本,对样本进行检测的结

果能够反映的情况。为了使抽样检测的结果接近总体的真实情况,抽样时应当尽

量避免的影响。如果这种方法用于调查,则叫做。

14.供试验用的水稻种子400粒,置于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在规定的10天内,有240粒种子

萌发;4天后,又有40粒种子萌发。该种子的发芽率是。

15、下图是菜豆种子萌发示意图,请据图及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⑴在空气充足、温度适宜的情况下,菜豆种子吸收,体积膨大。子叶中的营养

物质转运给、、。

⑵在种子萌发过程中,如图C所示,首先突破种皮,发育成D图中的[ ]

⑶胚芽发育成D 图中的[ ] 、[ ] 。

⑷ 4是由种子中的发育而成的。

⑸ 5所示的结构是,种子萌发后它逐渐干瘪的原因是

种子的萌发课程教案

《种子的萌发》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阐明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和自身条件。 2.阐明种子萌发的过程。 3.用实验法完成“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探究。 4.尝试用抽样检测的方法测定种子的发芽率。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结合生活经验和实验观察来探究种子萌发的过程,学会实验设计的基本方法,懂得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 2.运用对照实验法设计并完成“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探究,学会控制条件,检验不同的环境条件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3.学会抽样检测的基本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同学间的合作精神和协作情感。 2.通过参与种植、管理植物的活动,培养爱护植物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 1.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和自身条件。 2.运用实验法完成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探究。 3.抽样检测法测定发芽率的方法及原理。 三.教学难点 1.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和自身条件的结论的得出。

2.种子萌发环境条件的探究实验中,设置对照实验的训练及现象分析。 四.教学方法 实验法、归纳法、分析法。 五.教具准备 1.教师准备: (1)种子结构及种子萌发过程的CAI课件。 (2)培养皿、滤纸等,分发给各小组。 2.学生准备: (1)生物课外小组的同学做好测定种子发芽率的演示实验。 (2)可自己再收集一部分种子。 (3)玻璃瓶、罐头瓶或烧杯。 六.课时安排 2课时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教师:“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是我们在很小的时候就能倒背如流的诗句。那它的意思是什么呢? 学生解释:这是一首描写草的生命活动的诗句,是草生命周期的生动写照。

种子萌发的过程

导学案八年级生物第一章授课总节数第1节 课题第一节种子萌发的过程备课时间 8月25日 课型预习展示 学习目标1、举例说出种子的结构 2、说出种子的各结构在种子萌发中的作用。 3、描述种子萌发的过程。 教学重、难点 种子的结构,种子各部分结构在萌发中的作用。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 情景导入 二、 自主探究 (学生自学完成右边的练习题) 三、 合作交流 四、 巩固拓展 由身边事引出: 豆芽是餐桌上常见的蔬菜,是大豆或绿豆种子萌发后长成的。种子萌发最先长出的部分到底是长成茎和叶呢,还是发育成根呢?种子又是怎样长成幼苗呢? 1、菜豆种子最外面是,对种子有作用。 2、剥开种皮可以看到()、()、( )、()四部分构成的整体,这是种子的()。 3、生活中常见的()、()等植物的种子与菜豆种子的结构相同。它们属于()植物。 4、种子的胚根发育成幼苗的(), 5、胚芽发育成幼苗的()和(); 6、胚轴发育成() 1、单子叶植物种子中胚乳贮存着丰富的营养物质,小组同学讨论分析胚乳在种子萌发过程中的作用。 2、常言说,“好种出好苗,好苗产量高”,。所以,种子的质量寄托着农民丰产的希望。利用本节课学到的知识,请小组同学展开讨论,为农民伯伯选种提一些合理的建议。 (答:选粒大饱满,结构完整的种子,发育不全或有缺损的种子要剔除。)3、思考:小麦、玉米、水稻是我们的主要粮食,请同学们小组讨论,我们食用的面粉、大米主要来自种子的什么部位? 1、对于菜豆种子来说,种子的结构是什么?为什么? 2、举例说出种子的结构,区分双子叶植物种子和单子叶植物种子。

五、检测小结1在菜豆种子的萌发过程中,首先突破种皮的结构是 ( A ) A.胚根 B.胚芽 C.胚轴 D.子叶 2.在菜豆种子的结构中,能发育成幼苗的茎和叶的是 ( B ) A.胚根 B.胚芽 C.胚轴 D.子叶 3、在解剖和观察菜豆、玉米种子的时候,会发现将胚的各部分连接起来的 结构是(C) A、胚芽 B、胚根 C、胚轴 D、子叶 4、种子结构中起保护作用的是( A ) A、种皮B、种脐C、胚乳D、子叶 5、一粒完整的菜豆种子应包括( B ) A、种皮和胚根B、种皮和胚 C、胚芽和胚轴D、子叶和胚根 6、种子胚的组成是( C ) A、胚芽、胚轴、胚根、胚乳 B、胚芽、胚轴、胚乳、子叶 C、胚芽、胚轴、胚根、子叶 D、种皮、胚轴、胚根、子叶 7、能发育成新植物的幼体是( C ) A、子叶B、胚根和胚轴C、胚D、胚芽

《第二节种子萌发的条件》教案

第二节种子萌发的条件》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简述种子萌发时内在和外界条件,知道植物种子萌发的过程,并能指出种子结构与幼苗各结构的对应关系。 (二)能力目标 1、提高自主设计实验,探究问题的能力。培养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能力。 2、通过观察实验和分析实验现象,分析种子萌发的原因,继续培养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能力。 (三)情感目标 1、通过自己设计完成探究实验,提高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2、通过分析种子萌发的条件,初步树立内、外因辩证统一的观点。 二、重点难点 重点:种子萌发的内、外界条件。难点:各种外界条件影响种子萌发的途径。 三、教学媒体 种子萌发条件的动画,视频资料。 四、课时建议 1 课时 五、教学课程设计 (一)导入 1、由“身边事”小丽非常喜欢凤仙花,种了几粒凤仙花的种子在花盆里,可是过了半个月还没有发芽。大家想想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种子萌发需要一定条件的。 2、种子中含有哪些物质? 3、农民伯伯会选择什么样的种子种在什么样的土里? (二)讲授新课 1、实验 1)组织学生汇报课前的实验设计及结果分析。 (2)分析学生的实验,指出其中不科学或不准确的内容。 (3)引导学生分析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有哪些,并设计对比实验。

(4)组织学生观察教师提前完成的实验结果,并对其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5)总结:根据对实验的结果分析,得出结论: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是:适宜的温度、 充足的空气和水分。除此之外,有些植物的种子萌发时还受到一些其他的因素的影响,如:光照条件、酸碱性等。 2、种子萌发的过程放映种子萌发的视频录像和幻灯片,组织学生观看。教师结合种子萌发的实物进行总结。 (1)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发育完全,完好无损,以通过休眠阶段,在种子的寿限之内。 (2)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适量的水、充足的氧气和适宜的温度。 (3)外界因素的影响途径: 水分T使种皮变软,影响营养物质分解吸收。 氧气T进行呼吸作用的物质,分解有机物放出能量。 温度T是种子正常吸水,旺盛呼吸,顺利进行营养物质转化的条件。 (4)水分、空气和温度三个因素是相互联系、互相制约、缺一不可的。种子萌发时,首先是吸水。种皮被水浸软,胚和胚乳的原生质的物理状态发生变化,在适宜的温度下细胞内的各种酶活化,细胞的呼吸作用很强,种子内的养料在酶的催化作用下分解转化成能被细胞吸收的物质,输送到胚根、胚轴、胚芽的各个部分。 水在种子萌发过程中起的作用主要作用为:种子浸水后使种皮膨胀、软化,可以使更多的氧透过种皮进入种子内部,加强细胞呼吸和新陈代谢作用的进行,同时二氧化碳透过种皮排出。种子内储藏的有机养料在干燥的状态下无法被细胞吸收,细胞里的酶也无法发挥作用,只有在细胞吸水后各种酶才开始活动。 酶的生理功能的正常发挥是需要一定温度的。一般来说,在有限范围的温度升高可以加速酶的活动,提高催化效率;如果温度降低则相反。但是过高的温度会破坏酶的结构。种子萌发的活动需要能量,而能量的来源只能是通过呼吸作用。种子萌发时没有足够的氧气,呼吸作用就不能正常进行,胚细胞就不能得到足够的能量。这样种子不能萌发。 提问: 大家回过头来分析一下,小丽应该怎样才能得到凤仙花的幼苗?引导学生思考,尽量得

初中生物 《第一节 种子萌发的过程》习题

《第一节种子萌发的过程》习题 一、选择题 1、无论是双子叶植物还是单子叶植物,其种子的主要结构是( ) A、种皮 B、胚乳 C、胚 D、子叶 2、种子内供胚发育的营养物质存在于哪种结构内( ) A、胚根或胚芽 B、种皮或果皮 C、胚乳或果皮 D、胚乳或子叶 3、下列种子结构中,具有两片子叶,而无胚乳的是( ) A、高梁 B、小麦 C、水稻 D、花生 4、关于玉米种子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只有一片子叶 B、营养物质贮藏在胚乳和子叶内 C、子叶能吸收和转运营养物质 D、胚是种子内的主要部分 5、在玉米种子纵切面上滴碘液后变成蓝色的物质及结构是( ) ①淀粉②蛋白质③脂肪④子叶⑤胚乳⑥胚芽 A、③④ B、①⑤ C、②⑤ D、②⑥ 6、菜豆种子萌发初期,胚能直接吸收利用的物质是( ) A、种子内原有的各种物质 B、难溶于水的物质 C、能溶于水的物质 D、子叶进行光合作用所制造的有机物质 7、大豆种子可以榨油,也可以制作豆腐,大豆种子内含量最多的有机物是( ) A、脂肪 B、蛋白质 C、淀粉 D、蛋白质和脂肪 8、取一些晒干的种子,放在火上烧,会看到种子冒出白烟,并逐渐变成灰白色的灰,在这一过程中不会发生( ) A、冒出的白烟中含有水分 B、无机物被燃烧了 C、剩下的灰是无机盐,表明无机盐是和子的成分

D、有机物全部被燃烧 9、早春播种以后,用“地膜覆盖”的方法促进早出苗,其原因是( ) A、人保湿保温,有利于萌发 B、种子萌发需要避光 C、防止鸟类取食种子 D、防止风沙 10、平时人们所吃的“黄豆芽”,主要是由种子在萌发的过程中哪一部分发育而来的( ) A、子叶 B、胚芽 C、胚轴 D、胚 二、简答题 1、小明的妈妈初次生豆芽,把豆子泡在水中,不久大豆就鼓起圆圆的肚子,小明的妈妈又给它们添了一些水,过了几天黄豆芽仍没发芽,有的豆子开始烂掉了。请你帮小明的妈妈找一下原因。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 2、D 3、D 4、B 5、B 6、C 7、D 8、B 9、A 10、C 二、简答题 1、水太多,缺少充足的空气,影响种子的呼吸作用。

《第一节 种子的萌发 第1课时》公开课教学设计【初中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第一节种子的萌发教学设计(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描述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 2.运用实验法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 1.描述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 2.运用实验法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 难点: 1.描述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 2.在“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探究活动中,对照实验的设计及实验现象的分析。 三、教学准备 教师: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相关视频、图片等,PPT。 学生:课前预习。 四、相关资源 《【情境素材】被子植物的一生》视频资源、《【教学实验】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视频资源、《【教学实验】发豆芽》视频资源。 五、教学过程 【课堂引入】 播放视频《【情境素材】被子植物的一生》,先从整体上概述了《被子植物的一生》一章的主要内容,提出问题:被子植物的一生,要经历种子的萌发,植株的生长、发育、繁殖、衰老和死亡,每个阶段是怎样进行的?有着哪些特点?引入本章的学习。 《被子植物的一生》 (以上图片为素材库中《【情境素材】被子植物的一生》视频截图)

清明时节,我国很多地方的农民忙着春耕播种,正如谚语所说:清明前后,种瓜点豆。种瓜点豆为什么要在清明前后进行呢?请说说其中的科学道理。 讲解:这是一句农谚,是指种瓜种豆的时间是在清明节前后。清明节前后,气温回升,降水逐渐增多,适于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的生长。 被子植物中有许多种类是作物。“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是大多数作物的播种季节。为什么种子在春天播下去容易长出幼苗?如果你生活在农村,请你问问长辈,当地有哪些农作物,一般播种哪些种子,播种前后都需要做哪些工作。 本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种子萌发需要哪些环境条件。 【新知讲解】 (一)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 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 提出问题:在什么样的环境条件下种子才能萌发呢? 作出假设: 假设一般是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作出的,有时还需要查阅资料。下面的资料会给你一些启示。 许多作物是在春天播种的,天寒地冻不适于播种。 在播种前往往要在地里浇一些水,使土壤潮湿,如果刚下过一场小雨,不用浇水就可以播种了;但是过于潮湿又容易使种子霉烂。 播种前往往要松土,使土壤中有充足的空气。 请你根据以上资料,作出假设:种子的萌发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制订计划: 怎样通过实验来检验上述假设呢?根据下面提供的探究方案及视频,制订自己的探究计划。 1.准备某种植物的种子(如绿豆、大豆、芥菜子等)40粒,四个能够盖紧的罐头瓶,一个小勺,八张餐巾纸或卫生纸,四张标签纸和胶水(或直接用黏性标签)。

种子的萌发教案

《种子的萌发》教案 江忠兴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阐明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和自身条件。 2.阐明种子萌发的过程。 3.用实验法完成“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探究。 4.尝试用抽样检测的方法测定种子的发芽率。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结合生活经验和实验观察来探究种子萌发的过程,学会实验设计的基本方法,懂得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 2.运用对照实验法设计并完成“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探究,学会控制条件,检验不同的环境条件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3.学会抽样检测的基本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同学间的合作精神和协作情感。 2.通过参与种植、管理植物的活动,培养爱护植物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 1.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和自身条件。 2.运用实验法完成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探究。 3.抽样检测法测定发芽率的方法及原理。

三.教学难点 1.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和自身条件的结论的得出。 2.种子萌发环境条件的探究实验中,设置对照实验的训练及现象分析。 四.教学方法 实验法、归纳法、分析法。 五.教具准备 1.教师准备: (1)种子结构及种子萌发过程的CAI课件。 (2)培养皿、滤纸等,分发给各小组。 2.学生准备: (1)生物课外小组的同学做好测定种子发芽率的演示实验。 (2)可自己再收集一部分种子。 (3)玻璃瓶、罐头瓶或烧杯。 六.课时安排 2课时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教师:“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是我们在很小的时候就能倒背如流的诗句。那它的意思是什么呢?

学生解释:这是一首描写草的生命活动的诗句,是草生命周期的生动写照。 教师:非常正确,这不但是草生命周期的生动写照,也是被子植物生命周期的生动写照,被子植物的一生都要经历生长、发育、繁殖、衰老和死亡的过程。我们这一章就来详细地认识一下被子植物的一生。 [讲授新课] 教师:当我们步入茂密的大森林,抬头仰望那参天的大树时,都不禁会感叹生命的伟大。但是不要忘记,对于被子植物来说,生命的起源要从种子的萌发开始。 一提到种子,我们就不由自主地会想到在春暖花开的春天,农民要播撒种子。俗话说的好“一年之计在于春”“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那么,农民为什么要在春天播种呢?这还得从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说起。下面,我们就来试着探究一下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 教师:我们生物课外小组的同学在生物园中种植过菜豆,请问谁能把种植菜豆种子的过程描述一下? 学生:将种子放于疏松的土壤中,置于温暖处,每天浇点水,…… 教师:在这一过程中,种子萌发可能需要哪些外界条件?请同学们读课本91页的资料,并结合我们种植菜豆时的经验,做出假设。 学生:种子萌发所需外界条件可能有:水分、土壤、阳光、温度、空气、肥料等。 教师:哪些是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呢? 学生:种子本身有贮存养料的结构,种子的萌发不需要肥料。 学生:水、阳光、空气、土壤、适宜的温度可能是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 学生:我不同意上述看法,我认为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是充足的水和空气以及适宜的温度。 …… 教师:那么到底我们的假设哪一种情况正确呢?这就需要我们…… 学生:这就需要我们设计实验来检验假设。

种子的萌发-习题附答案

第二章被子植物的一生 第一节种子的萌发 1.为了探究光照对绿豆发芽的影响,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在两个同样的花盆中种植绿豆,并对阳光、温度、水加以控制(如下表所示)。下列对他实验设计所提意见中,正确的是( ) 花盆阳光温度水 ①向阳处20 ℃充足 ②暗室20 ℃不充足 A.两个花盆都应放在向阳处 B.两个花盆都应放在暗室中 C.两个花盆都应保证充足的水分 D.两个花盆的温度都应维持在0 ℃ 解析:由题意可知,实验目的是探究光对绿豆发芽的影响,而实验操作步骤中的实验变量有阳光和水,为达到实验目的,应除了是否有光照外,其他都应相同且适宜。 答案:C 2.下列最适合种子萌发的环境是( ) A.潮湿松软的土壤 B.干旱疏松的土壤 C.冰冻的土壤 D.潮湿板结的土壤 答案:A 3.某中学生物兴趣小组,为了探究大豆种子萌发是否需要某种环境条件,制定了如下表所示的探究计划。 实验装置编号 放入种 子的数量 提供的环境条件 光照水分温度空气 110粒有光适量20 ℃充足 210粒无光适量20 ℃充足 分析上表可知,该兴趣小组准备探究的问题是种子的萌发是否需要( ) A.光照 B.适量的水分 C.适宜的温度 D.充足的空气 解析:在1号和2号的对照实验中,光照是唯一的变量,所以该兴趣小组探究的问题是种子的萌发是否需要光照。 答案:A 4.以下影响种子萌发的因素,不属于环境条件的是( ) A.贮藏多年的良种

B.用地膜覆盖的苗圃 C.春播遇到倒春寒天气 D.播种后被洪水淹没的菜地 解析:影响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包括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氧气。“用地膜覆盖”是为了保温、保湿,以利于种子萌发;“春播遇到倒春寒”是温度不适宜,不利于种子的萌发;“播种后被洪水淹没”是缺乏空气,不利于种子的萌发。“贮藏多年的良种”可能使种子的胚失去活性,破坏了其内在条件,而不是环境条件。 答案:A 5.小娟同学为了探究种子萌发需要水分和氧气,用三粒菜豆种子A、B、C为主要材料,设计了如右图所示的实验。该实验中存在的问题是( ) A.A和B可形成对照 B.B和C可形成对照 C.清水中缺乏营养 D.种子太少具偶然性 答案:D 6.在上海世博园内,英国馆最大的亮点是由6万根蕴含植物种子的透明亚克力杆组成的巨型“种子殿堂”,日光将透过亚克力杆照亮“种子殿堂”的内部,并将数万颗种子呈现在参观者面前。这些有生命力的种子保存在亚克力杆中不萌发,被控制的种子萌发条件是( ) A.空气、水 B.温度、光 C.空气、光 D.温度、水 答案:A 7.下列四粒玉米种子的不同部位受到了损伤(阴影部位),在条件适宜的情况下,一定不会萌发的是( ) 解析: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为:种子的胚必须是完整的,是活的,并且度过了休眠期。C 图中的胚受到损坏,一定不会萌发。 答案:C 8.早春播种后,用塑料薄膜覆盖地面,其主要好处是( ) A.防止病虫害 B.保持适宜的温度 C.保持空气的流通 D.保持充足的水分 答案:B

第一节种子萌发的过程

第一节种子萌发的过程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认识种子(双子叶植物菜豆和单子叶植物玉米)的结构 2.理解种子各部分结构在种子萌发中的作用 3.描述种子萌发的过程 [过程与方法]尝试解剖、观察种子的结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自主探究学习获得知识的乐趣 教学重点:1.种子的结构 2.种子各部分结构在种子萌发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理解种子各部分结构在种子萌发中的作用 课前准备:浸泡的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 [自主学习] 1大多数双子叶植物(如菜豆)种子由()和()两部分组成。 2.大多数单子叶植物(如玉米)种子由()、()和()三部分构成。 3.单子叶植物种子中的()和双子叶植物种子中的()贮存有种子萌发所需要的营养物质。 双子叶植物种子单子叶植物种子

4、种子吸收水分后,吸水膨胀,()软化且透性增加,使氧气进入()。胚得到()中的营养物质迅速增大,()首先突破种皮,发育成根。随着幼根的生长,()弯曲着拱出地面,将两片()带出地面,露出()。()继续发育,形成茎和叶,这时就生长成幼苗了。[情景导入]菜豆和玉米种子(实物) [合作交流] 任务一:观察单双子叶植物种子结构 以小组为单位,结合P3图3-1-1,按照从外到内的顺序观察浸泡过的菜豆和玉米种子的结构,并说出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结构的异同。 任务二:探究种子萌发过程 (1)以小组为单位,提前完成种子萌发过程的实验,做好记录,并描述种子萌发的过程。(结合图3-1-3)。 (2)观看“种子萌发”动画,并回答问题: ①幼苗的根、茎、叶是由种子的哪一部分发育而来的? ②种子的哪些结构没有发育成幼苗的某一部分? ③子叶、胚轴在种子萌发过程中起什么作用? [反馈练习]当堂练 [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作业]1、以小组为单位检查单双子叶植物种子的结构和种子萌发过程 2、尝试发豆芽

《种子的萌发》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与反思 进入中学以后,学习的内容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由直观的、感性的、零碎的知识点变成了更为完整、系统的知识体系。对于生物学科而言,有区别于其他学科的特点,它有生活经验作为基础,更有利于了学生的接受。通过“生活经验”推测种子萌发的条件,在原有知识引领的前提下让学生自主思考,既达到了激发兴趣的目的,又增加了学生求知的热情。“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让学生将知识反映于实际,通过实验观察的现象,到选择其一条件深入探究,让学生更系统的掌握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针对重点的解决,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探究实验的思路,逐一分解影响的条件进行验证。通过通过小组讨论、合作探究,进一步认识和表述、归纳总结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教师在此基础上加以点拨,引导学生建立运用探究实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 面对难点的突破,则在前期所有条件共同作用下产生结果的基础上,通过“滥竽充数”这一典故的启示,启发学生思考,“是否这些条件都同时发挥了作用”,继而引导学生逐一对影响条件加以验证,再利用导学案引导学生在设立对照组时注意保证变量的单一。教师仅仅起到点拨的作用,设计必要的铺垫,鼓励学生大胆探究,在这样的氛围中可以更好的发挥其主体地位,达到能力上提升的目的。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设计完整的探究实验方案并操作;探索种子萌发需要的环境条件 难点:如何将多个变量逐一分开分别设计对照组和实验组;通过探究实验最终得岀结论。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学生:集体合唱 一、音乐《赋得古原草送别》 教师:一曲优美的歌曲,拉开了我们这节课的 序幕。这首动听歌曲的歌词是不是很熟悉? 教师:对,这正是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学生:《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人在描写送别友人之情的同时,还为我们生 动描述了植物顽强的生命周期。“离离原上草, 一岁一枯荣“看似简单的一句话,却包含了植 物从生到死不平凡的一生。 二、播放动画 教师:一个简单的动画,让我们如身临其境般 感受了植物艰辛的一生。那谁可以总结下,植学生:种子的萌发、植株的生长、物这一生都要经历哪些重要阶段。 发育和繁殖、衰老和死亡 教师:虽然历程艰辛,但是它们从未放弃过最 初的梦想。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被子植物的 一生,从第一个阶段,种子的萌发开始认识它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感受植物艰辛的一生,触动学生心灵,在知识传递的同时,加深对学生的情感引领。以动画,让学生归纳岀植物的一生历程。

幼儿园小班音乐活动种子发芽教案及反思

幼儿园小班音乐活动《种子发芽》教案 及反思 【活动目标】 1、听音乐,感知种子发芽的生长过程。 2、学习音乐的变化学习用动作来表现种子发芽的过程。 【活动准备】 1、种子发芽的图片。 2、磁带及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谈话,了解生活经验,引出主题。 1、教师引导 教师提问:你知道种子是什么样的吗?请你动作把它表现出啦。 教师提问:你知道小树是怎么生长的吗?你怎样用动作来表现小树生长。 我们用身体来表现种子发芽生长的过程。

二、出示图式,幼儿观察。 1、春天到了,许多树长出了绿色的叶子,真漂亮。那种子发芽和你们说的一样吗? 2、师:种子发芽是怎样长成一棵小树的? 三、倾听、欣赏音乐。 1、教师播放音乐,提问,幼儿倾听表达:听了这段音乐,你们听到前后有不一样的地方吗?猜猜“哪一段是种子生长?哪一段是种子破土而出?” 2、幼儿第二次完整欣赏、感受音乐。 3、分段欣赏、理解音乐形象并创编种子的生长过程。 请幼儿做小种子,来表现种子的生长过程。 请幼儿想象各种不同的种子,并提醒幼儿调整幼儿自己的动作幅度。 再次引导幼儿小树生长、摇动的动作表现。 教师与幼儿一起来讨论不同的种子生长的过程。 师幼共同表演。 【活动反思】 先通过幼儿用肢体动作表示种子是什么样子的,从而了

解幼儿原先对种子概念的意识。再通过再次提问小树的生长,为幼儿后面了解小树的生长做个铺垫。 通过图片的展示,让幼儿又原先头脑中的图样变为直观式的图样,原先知道的幼儿再次重现表象,不知道的幼儿重新习得表象,接着通过幼儿引导观察种子发芽是怎样的一个连贯性过程。从视觉上加深印象。为下文听音乐做动作铺垫。 音乐环节,先听音乐,欣赏、熟悉音乐的优美、动听。让幼儿通过感知辨别音乐的不同,请幼儿表现听到不同音乐时自己想做的动作是什么,想象一下发芽可以用怎样的动作表示,大多数的幼儿都做了类似的动作,直接往上,个别幼儿的创造力还是比较丰富的,愿意多变化的表演。教师在这里可以多些动作让幼儿参考,在用言语提示,激发幼儿表现的兴趣,让幼儿有自己的想法进行表演。最后让幼儿表演的动作与音乐相结合,听着前半段和后半段的不同尝试自己做动作。在此环节,教师还是要事先与幼儿做几遍,让幼儿模仿后才可以做得更好,之前熟悉的音乐幼儿也会辨析的清楚,只有个别幼儿听音乐的步骤需要平时多加强。

第一节 植物种子的萌发习题

《第一节植物种子的萌发》习题 一、选择题 1、为了探究光照对绿豆发芽的影响,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在两个同样的花盆中种植绿豆,并对阳光、温度、水加以控制(如下表所示)。下列对他实验设计所提意见中,正确的是() 、两个花盆都应放在向阳处A 、两个花盆都应放在暗室中B C、两个花盆都应保证充足的水分、两个花盆的温度都应维持在0 ℃D) 2、下列最适合种子萌发的环境是( A、潮湿松软的土壤、干旱疏松的土壤B 、冰冻的土壤C 、潮湿板结的土壤D制定了如下表所示的3、某中学生物兴趣小组,为了探究大豆种子萌发是否需要某种环境条件, 探究计划。 分析上表可知,该兴趣小组准备探究的问题是种子的萌发是否需要() A、光照 B、适量的水分 D、充足的空气C、适宜的温度 4、以下影响种子萌发的因素,不属于环境条件的是() A、贮藏多年的良种 B、用地膜覆盖的苗圃 、春播遇到倒春寒天气C. D、播种后被洪水淹没的菜地 5、小娟同学为了探究种子萌发需要水分和氧气,用三粒菜豆种子A、B、C为主要材料,设计了如右图所示的实验。该实验中存在的问题是() A、A和B可形成对照

可形成对照和CB、B 、清水中缺乏营养C 、种子太少具偶然性D万根蕴含植物种子的透明亚克力杆组成的巨型6,英国馆最大的亮点是由6、在上海世博园内并将数万颗种子呈现在参观者面的内部,”,日光将透过亚克力杆照亮“种子殿堂“种子殿堂”) 前。这些有生命力的种子保存在亚克力杆中不萌发,被控制的种子萌发条件是( B、温度、光A、空气、水 、温度、水D、空气、光C一定不会萌发,阴影部位),在条件适宜的情况下7、下列四粒玉米种子的不同部位受到了损伤() 的是 ( ) (、早春播种后,用塑料薄膜覆盖地面,其主要好处是8 、防止病虫害A B、保持适宜的温度C、保持空气的流通D、保持充足的水分种子被害虫咬去了一种子被害虫咬坏了胚,B,但是,A9、有两粒玉米种子已经度过了休眠期) 这两粒种子的萌发情况是(小部分胚乳。在外界条件适宜的情况下, 两粒种子都会萌发、BA、A ,B种子不会萌发B、A种子会萌发两粒种子都不会萌发A、B、C ,A种子不会萌发BD、种子会萌发) 种子变空瘪的原因是、玉米种子萌发成幼苗后10,( 、被胚芽吸收掉A. B、被土壤中的微生物分解掉 C、被胚吸收发育成幼苗 D、被土壤中的其他生物吸收了 11、下表是某同学用大豆种子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实验情况,请判断其探究的环境条件是() 、光照C、温度D、空气A、水分B 二、非选择题 12、下图是菜豆种子的结构和萌发过程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种子的结构和萌发

第一节植物种子的萌发 山丹县马场总场中学韩登明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描述种子的结构。 2.通过种子萌发条件的实验,描述种子萌发的内在条件和外在条件。 3.说出种子的结构与幼苗结构的对应关系。 (二)方法与过程: 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认识种子的结构,分析种子萌发的原因,进一步形成相应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养成爱护生物,保护生物的行为习惯。 2.培养实事求是的认知态度和勇于探究新知的品质。 3.通过分析种子萌发的条件,初步树立内、外因辩证统一的观点。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 1.描述植物种子的结构。 2.探究种子萌发需要的外界条件。 (二)教学难点: 1.学习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提高设计实验方案的能力。 2.探究种子萌发需要的外界条件。 三.教学时数:1课时 四.教学方法、学法指导: 方法:问题探究、讲解法等。 学法:讨论法、实验探究、分析综合法等。 五.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地球上的绿色植物生生不息,代代相传。它们在完成自己生命历程的同时,又对其他生物发挥着重要作用。让我们一起来了解绿色植物的一生吧![播放视频]: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的生长。种子在湿润的土壤中萌发,焕发出勃勃的生机。[讲述并提出问题]: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大多数是由种子萌发形成的。那么,一粒小小的种子萌发后为什么能发育成一株新的植物体?种子是怎样萌发的?种子萌发时需要什么条件?本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 (二)新授课: [观察实验]:大豆(或蚕豆)种子的结构。 分发给每张桌子两位同学一粒浸软的大豆种子和一粒玉米种子。 [观察]:种子的外部形态。 [解剖]:解剖大豆种子,观察种子的内部结构,结合书上插图,说出各部分的名称。 [想一想]: 1. 大豆种子有哪些结构? 2. 哪些结构与种子的萌发有关? 3. 种子的重要部分是什么? [播放视频]:植物种子的结构。 [出示]:大豆种子的填图,让学生轮流说出其结构。 [出示:玉米种子的结构图片。请学生观察,并能找出大豆种子与玉米种子在结构上有什么异同?

1种子萌发的过程

导学设计 年级:八科目:生物主备教师:郝帅审核人:白增福本册总第1课时课题第三单元第一章第一节种子萌发的过程 学习目标1.能说出种子的结构以及各部分结构的作用。 2.种子知道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学习重点能说出种子的结构以及各部分结构的作用。 学习难点种子各部分的作用。 教学模式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班内展示 教学用具浸泡的种子,挂图 课型新授课课时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情景导入、明确目标: 1、通过图片引入新课 2、出示并解读学习目标 3、建立评价机制 二、新知探究: 问题探究一: 种子的结构: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第三页的内容,做好勾画与批注,并结合以前学的关于种子结构的知识,试着完成下表,并回答相关问题,疑难问题小组交流,准备班内展示: 1、单子叶植物种子和双子叶植物种子的比较: 结构单子叶植物种 子 双子叶植物种子作用 种皮有有保护种子内部结构胚乳有无为种子萌发提供营养 胚子叶一片二片 为种子萌发提供或转运营 养 胚芽有有发育为幼苗的茎和叶 胚轴有有 发育为连接茎与根的部 分 胚根有有发育为植物的根 2、区别单子叶植物与双子叶植物种子的依据是什么? 果皮与外皮是否密不可分,有无胚乳,子叶的数目。 3、在观察菜豆种子的过程中,你观察的顺序是怎样的? 观察时应从种皮看起,其次依次是子叶、胚芽、胚轴、胚根。主要顺序是从外到内的。 问题探究二:种子的萌发——胚的发育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第四页的内容,做好勾画与批注,并试着回答下面的问题,疑难问题小组交流,准备班内展示: 1、种子萌发时,最先突破种皮的是哪部分结构? 2、种子的胚的各部分结构分别发育成幼苗的哪一部分? 3、大豆种子萌发形成幼苗过程中,哪些结构不能形成幼苗的器官?它们的用途是什么? 种皮对种子内部起到保护作用;子叶在种子萌发过程中,为胚其他部分的发育提供营养,直到营养消耗殆尽,子叶就脱落了。所以说大豆种子萌发形成幼苗的过程中,种皮和子叶不能形成幼苗的器官。 4、植物种子休眠对种子的萌发具有什么作用? 植物种子的休眠是对植物种子的一种保护措施,休眠是指植物生长极为缓慢或暂时停顿的一种现象,是植物抵抗和适应不良环境的一种保护性的生物学特性。 问题探究三:选种与播种深度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第五页的内容,做好勾画与批注,并试着回答下面的问题,疑难问题小组交流,准备班内展示: 1、选种的要求是什么? 种子在发育形成幼苗的过程中,各个部分都有一定的作用,所以选种时候,要选择发育完全、结构完整的种子。 2、播种深度怎样确定? 要根据种子的体积大小和种子萌发后子叶是否出土来确定。一般大型的、子叶不出土的种子要播的深些。 3、课本中讲到,种子播种的深度,与种子的体积大小和萌发后子叶是否出土有关,你认为还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种子萌发还应该与土质有一定的关系,比如砂性大一些的土壤,应该播种深一些,而黏性较大的土壤,播种应浅一些。

1.第一节种子的萌发教案

第一节:种子的萌发 【教学目标】: 1.通过小组的合作探究,阐明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和自身条件。 2.结合生活经验及实验观察尝试着描述种子萌发的大致过程。 3.尝试用抽样检测的方法测定种子的发芽率。 4.通过参与种植、管理植物的活动,增强爱护植物的情感。 【重点和难点】: 1.种子萌发环境条件的探究实验中设置对照实验的训练及实验现象的分析。 2.抽样检测时正确的取样方法。 【教学方法】:实验法 【教学过程】: 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 一、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 1.问题的提出描述课前培养的菜豆种子萌发成幼苗 的过程,4人小组合作,结合生活经 验,提出探究的问题:在哪种环境条 件下种子才能萌发? 引导学生进行描述,互 相交流,在此基础上提 出问题并确定问题。 2.作出假设4人小组合作,阅读并参照课本上提 供的资料,结合生活经验,作出假设: 种子的萌发可能需要适宜的温度、一 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有的组还提 出阳光、土壤、肥料等),并思考如 何检验假设。 指导看书,鼓励学生作 出假设,设疑:哪些是 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 呢?引导学生对多种假 设进行分析、排除某些 因素(如肥料等。) 3.制定计划参照课本的实验方案,4人小组合作 制定探究计划,在小组内讨论并修订 计划。明确操作步骤,做好实验分工, 确定组长,讨论内容记录员,实验主 操作人,观察记录员。然后小组之间 进行交流,进一步修订、完善实验探 究计划。推测实验结果。 巡视指导导,参与小组 讨论,鼓励学生设计出 简便易行的方案。 4.实验探究以实验小组为单位,课下实验探究, 定时观察,认真记录种子萌发的情况。 提出注意事项,督促、 检查,随时抽查,适时 给予评价, 5.得出结论: 环境条件:逅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各小组代表描述种子萌发实验的现象 和结果。指导学生学会科学的观 察,并进行描述。 6.表达和交流: 交流探究的过程,分析结果。各小组交流探究的过程,并进行分析、 讨论、反思,撰写探究的报告。 对有创意的给予肯定, 不成功的帮助分析原 因,鼓励重做。 7.本探究实验成功的关键进一步领会“控制变量”和设置“对 照实验”的意义,树立严谨求实的科 学态度 引导学生思考讨论:设 置对照组实验条件的重 要性。

植物种子的萌发教案

第3单元第5章绿色植物的一生 第一节植物种子的萌发 一、教学目标: 知识性目标: 1、描述种子的结构。 2、描述植物种子萌发的过程。 技能目标: 分析植物种子萌发需要的外界条件。 情感目标: 体验一种常见植物的栽培过程。 二、教学重点: 重点:1、描述种子的结构。 2、探究种子萌发需要的外界条件。 难点:1、探究种子萌发需要的外界条件的活动。 2、描述种子萌发的过程。 三、教学准备: 1、准备浸软的大豆(或蚕豆)种子和玉米种子。 2、FLASH:(1)植物种子的结构;(2)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的生长。 3、视频文件: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的生长(3段)。 四、教学过程:

五、板书设计: 第3单元第1章绿色植物的一生 第一节植物种子的萌发 一、种子的结构 1. 大豆种子有哪些结构? 2. 哪些结构与种子的萌发有关? 3. 种子的重要部分是什么?

二、种子萌发需要的外界条件 三、种子的生长发育 六、课堂练习: 一、填空题 1.生物圈中各种绿色植物,大多是由__________________萌发形成的。 2.一粒种子主要由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组成。 3.胚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组成,是新植物体的__________________,在种子萌发过程中,胚根发育成__________________,胚轴发育成__________________,胚芽发育成__________________。 4.种子萌发的结构基础是具有__________________的、__________________的胚。5.种子萌发需要的外界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等。 二、选择题 1.将大米或高梁米播到地里,长不出幼苗的原因是() A.胚已被破坏B.除掉了种皮 C.胚乳被损坏D.除去了谷壳 2.大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营养物质分别贮藏在() ①胚②子叶③种皮④胚乳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三、简答题 1.完全放入水中的种子会萌发吗?为什么? 2.为什么播种在盐碱地里的种子不发芽?煮熟的种子能萌发吗?为什么?

《植物种子的萌发》教案1

第一节植物种子的萌发 【教学目标】 1.观察种子和结构并描述。(重点) 2.探究种子萌发需要的外界条件和活动。(难点) 3.描述种子萌发过程。 【课前准备】 1.学生准备 (1)预习本课内容。 (2)准备放大镜、小刀等用具。 2.教师准备 (1)准备浸软的大豆种子和玉米种子。 (2)准备大豆种子及玉米种子结构挂图。 (3)种子萌发过程的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种子属于植物的生殖器官。绿色开花植物一般都是由种子萌发、发育来的。那么,一粒小小的种子萌发后为什么能发育成一株新的植物体?种子是怎样萌发的?种子萌发时需要什么条件?这些都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内容。 二、探究过程 (一)种子的结构 分发给每个学生浸软的种子(一粒大豆、一粒玉米)。 (1)观察种子的外部形态。 (2)解剖大豆种子和玉米种子,观察种子的内部结构,结合挂图比较大豆和玉米种子的各部分结构。 教师:指导学生学会观察的方法即先观察外部形态,再观察内部结构;指导学生解剖种子。对于大豆应剥去种皮后,从种脐相对的一侧轻轻分开两个豆瓣,再进行观察,对于玉米种子应在种子中央纵剖,仔细观察内部的结构。 组织讨论,通过问题提示,激励学生动脑思考,踊跃回答。 问题:1.大豆种子与玉米种子包括哪些结构?

2.大豆种子与玉米种子在结构上有何区别? 3.哪些结构与种子的萌发有关? 4.种子的重要部分是什么? (二)种子萌发需要的外界条件 (1)学生结合实际提出“影响大豆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有哪些?” (2)学生4人一组通过交流讨论提出种子萌发需要水、空气和适宜的温度的假设。 (3)每组选择其中一个或多个条件进行探究实验。 (4)分发给每组2~4粒优良大豆种子。 (5)各组自己准备材料用具,如培养皿、吸水纸、标签、清水等。 (6)填观察记录表,如下表: 教师:做实验前,指导学生将种子分成两等份,设置对照实验,实验过程中,指导学生每天定时观察、记录,每天把实验现象及时反馈给教师。 (三)种子萌发的过程 学生:看关于种子萌发过程的多媒体课件,观察种子的各部分结构的发育状况,回答问题: (1)种子的哪一部分结构先发育? (2)胚根、胚轴、胚芽各发育成了新植株的哪一部分? (3)子叶发生了什么变化? 教师:通过回答以上问题,学生对种子的各部分结构的功能有了更深的了解,从种子萌发过程的动画中,学生对种子萌发的过程有了形象、直观的了解,在此基础上教师补充、总结种子萌发的过程。 三、课堂小结

种子发芽实验(一) 教案

1、种子发芽实验(一)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 过程与方法:经历设计种子发芽实验的过程,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观察、记录影响种子发芽的条件。 情感、态度、价值观:养成对实验观察的兴趣 【教学重点】学习运用对比实验中控制某个条件的方法,研究影响种子发芽的条件。 【教学难点】能根据要求设计出自己的实验计划。 【教学准备】绿豆种子若干,实验计划单(参考书3面),实验记录表(参考书4面)。【教学过程】 一、讨论种子发芽的条件: 1、谈话导入:植物的一生是从种子发芽开始的。那么,你觉得种子发芽需要哪些条件呢? 2、学生自由讨论,教师摘要板书。(预设:要种到土里获得养料,需要浇水,需要合适的温度,需要阳光,需要空气等。这时候教师不要给予取舍,保留学生的各种观点) 3、进一步引导(拿起一颗绿豆种子):这是一颗完好的绿豆种子,如果要让它发芽,刚才大家说的这些条件是不是都需要呢?哪些是绿豆种子发芽的必须条件呢?(说明:从种子发芽过渡到具体的绿豆种子发芽,这样的讨论更有针对性,而且更合理,因为不同种子需要的条件是有些区别的。) 4、师:大家的意见不一样,看来我们必须通过实验来判别了。 二、设计种子发芽实验: 1、师:该怎样用实验来证明呢?大家说说要注意什么?(预设:制订周密的实验计划,只能改变一个条件等。) 2、师点拨:为了把实验做好,建议大家选择自己最想研究的一个条件进行研究,而且在研究之前要设计好实验方案。 3、学生自由选择研究内容,及时进行统计。(预设:水组,光组,温度组,土壤组等,可在此适当排除不适合课堂研究的内容。) 4、以其中一个组为范例,集体讨论如何设计实验计划。 (1)你们想研究什么问题,你们计划怎样做? (2)你们预测结果会是怎样的? (3)你们的研究中,改变了什么条件? (4)哪些条件是没有改变的? (5)怎样知道改变的条件是不是对种子发芽产生了影响? (6)在实验研究过程中还应该注意什么? 5、分发实验计划单,学生完成自己的实验方案设计,教师巡回指导,鼓励选择相同条件的同学互相交流。 三、阅读书4面种子发芽实验内容: 1、进一步阅读教材上的举例,教师引导关注其中的注意点,比如绿豆的大小应该差不多,为什么要在每个盒子分别放入2-3颗绿豆,为什么要垫纸巾等。 2、教师提供表格,共同讨论如何进行记录。 四、布置实践作业和下节课内容提示: 1、鼓励学生回家认真完成实验,并做好观察记录。 2、下节课将对我们的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请大家准备好实验计划单和实验记录表,将对认真完成实验的同学加星评价。 3、有能力、有条件的同学还拍摄绿豆种子发芽各个变化的照片,尝试撰写研究报告。

种子萌发的过程和条件

【课题】第一章种子的萌发和芽的发育第一节种子萌发的过程 第二节种子萌发的条件 【学习目标】 1、通过探究活动,说出影响种子萌发的外界环境条件。 2、说出种子萌发的过程,并能指出种子结构与幼苗各部位的发育对应关系。 3、通过探究活动、演示实验,分析种子萌发的原因 【重点、难点】 1、影响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和外界环境条件。 2、种子萌发的过程以及种子结构与幼苗各部位的发育对应关系。 【自主学习】(通过自主学习,完成本节的基础知识并在书中作出标记。) 1、种子的萌发不仅需要、和等外部条件,种子本身还必须具有 而且以及供胚发育的。 2、种子萌发的过程:(1)种子首先后,体积膨大,涨破。 (2)或中的营养物质转运给、、。 (3)胚根首先伸长,带着两片子叶伸出土面。 (4)子叶以下的伸长,带着两片子叶伸出土面。 (5)子叶分开,露出,黄白色的在光下逐渐变绿,发育成。 【合作探究】(通过独立思考、合作探究,认真组织答案,形成自己的认识)、 1、实验探究题:为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杨明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在甲、乙、丙、丁四个培养皿内分别放等量的棉花,在棉花的上面都放入25粒豌豆种子,然后将它们放在不同条件下进行培养,数日后记录种子萌发的情况如下表,请回答: 装置甲乙丙丁 场所日光下日光下黑暗中黑暗中 温度23℃23℃23℃23℃ 棉花干湿状态潮湿(含一定水分)干燥潮湿(含一定水分)干燥 种子萌发数量23 0 24 0 ⑴根据杨明同学的实验设计,可以推测,本实验探究了和光照是否种子萌发所需要的环境条件。 ⑵实验甲和乙对照,变量是,通过这组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⑶根据实验甲和的实验结果判断,光照不是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请说明理由。 ⑷实验设计中,实验甲和不能形成对照,原因是有个变量。 ⑸如空气充足,甲实验中有2粒种子没有萌发,其可能的原因是:。 (6)能否设计实验探究温度对种子萌发是否有影响。 2、下图表示探究种子萌发环境条件的实验装置,每个烧杯均放有等量的干燥种子(10粒),并提供相应环境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