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信息导论基础整理)

信息(信息导论基础整理)
信息(信息导论基础整理)

第一章信息管理的科学基础

掌握信息的概念、信息的类型及其特征,信息科学的基本内容、信息科学的核心方法、信息管理学的概念及其研究范围;熟悉信息的功能,信息与管理的关系;了解信息的度量,管理的基础理论,信息管理的发展,信息管理学的产生和发展。

教学内容:信息基本知识、信息管理的信息科学基础、信息管理的管理科学基础、信息管理学的产生与发展;

重点:信息的概念、类型、特征、功能;信息科学的基本内容;信息管理学。

难点:信息的度量。

1.1 信息概述

信息的定义

信息的特性(13)

信息的类型

信息的度量

信息的功能(8)

第二章信息管理的技术基础

(一)信息技术

概念(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广义)、作用(4)、发展规律(4)

(二)国际互联网——Internet,全球性开放型信息资源网

(一)计算机的发展(4)、计算机应用技术(3),通信技术(有线通信:电报电话电缆光缆,

无线通信:无线电波微波卫星,电信网,计算机网。)

2.1 信息技术论

1)信息技术的概念范围

2)信息技术的社会作用

●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变革

●提高人类社会开发利用信息资源的能力

●促进信息经济和信息产业的发展

●改变人类社会的工作和生活方式

3)信息技术的发展规律

●信息技术辅人律——以满足人类需要为中心

●信息技术拟人律——以节约物质和能量为动力

●信息技术共生律——以人类信息运动规律为依据

●信息技术倍增律——以摩尔定律为标志

2.2 信息处理技术

1)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第二代:晶体管计算机

第三代:集成电路计算机。第四代: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2)计算机应用技术

●人工智能技术数据库技术多媒体技术

2.3 通信技术

3)有线通信:电报电话电缆光缆,

4)无线通信:无线电波微波卫星,

5)电信网,

2.4计算机网。

2.5国际互联网——Internet,全球性开放型信息资源网

第三章信息行为论

(一)信息需要的特征(4)层次结构(图)、内容结构(2)

各类用户信息需要特点,信息动机的形成与转化。信息需要的产生。

信息查询行为,信息的选择行为和利用行为;

(二)用户的信息行为。

3.1 信息需要与信息动机

1)信息需要的产生

2)信息需要的结构分析

a)信息需要的层次结构

b)信息需要的内容结构

对信息的需要:

●需要、类型、质量、数量

对信息服务的需要:

●方式、设施、质量:适时、针对、连续、经济、可近、易用、可得、方便等。(是连真

金可进得可易变)

3)各类用户的信息需要特点

●科学研究人员

●管理决策人员的信息需要●工程技术人员的信息需要●市场营销人员的信息需要●高校大学生的信息需要

4)信息动机形成和转化

3.2用户的信息行为

●信息查寻行为信息选择行为信息使用行为

第四章信息交流

(一)信息交流过程的基本要素(7)

(二)信息交流模式

(三)信息的社会代理交流

(四)信息传递的基本规律

(五)信息交流的实现机制。

(六)重点:信息交流过程及其条件要素;信息守恒原理;信息栈和栈交流;信息扩散原理;

信息交流的实现机制。

(七)难点:信息栈和栈交流

4.1信息的表达——符合与编码

4.2信息交流模式

拉斯韦尔模式申农-韦弗模式施拉姆模式米哈依洛夫模式兰开斯特模式维克利模式

4.3社会信息流

人际(手段、满足型)、组织(正规垂直上行下行水平、非正规)、大众(报道、舆论、教育、广告、娱乐)

第二章信息管理的技术基础

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应用在信息加工和处理中的科学、技术和工

程的训练方法及管理技巧;上述方法和技巧的应用:计算机及其与人—机的相互作用;与之相应的社会、经济和文化等诸种事务。

2.广义上:凡是涉及到信息的产生、获取、检测、识别、变换、传

递、处理、存储、显示、控制、利用和反馈等与信息活动有关的、以增强人类信息功能为目的的技术。

扩展人类信息器官功能+人体机能的延伸

3.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变革

提高人类社会开发利用信息资源的能力

促进信息经济和信息产业的发展

改变人类社会的工作和生活方式

4.信息技术辅人律——以满足人类需要为中心

信息技术拟人律——以节约物质和能量为动力:通过拟人的手段达到辅人的目的,信息技术的发展循着人类自身进化的路线前进。

信息技术共生律——以人类信息运动规律为依据:人与信息技术互补、和谐统一,人机共生。

信息技术倍增律——以摩尔定律为标志:工艺技术的不断进步会使计算机性能保持几何级数增长。

信息技术本质辅仁人,发展模式拟人,结果人机共生。

5.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第二代:晶体管计算机第三代:集成电路计算机

四: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计算机应用技术

人工智能技术数据库技术多媒体技术

1.互联网发展过程:源于人们信息传播的需要。

2.erspace

3.基于信息的Internet理解

三大基本功能:电子邮件远程登录文件传输

第三章信息行为论

1.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1943) 三假设 a)

人要生存,他的需要能够影响他的行为。只有未满足的需要能够影响行为,满足了的需要不能充当激励工具,不能影响其行为。 b)

人的需要按重要性和层次性排成一定的次序,从基本的(如食物和住房)到复杂的(如自我实现)。 c)

当人的某一级的需要得到最低限度满足后,才会追求高一级的需要,如此逐级上升,成为推动继续努力的内在动力。 一般规律 低到高 低不足应立即补 逐级 低人人类似 低有限度 互相影响 需求和满足相关

错误

+求知需要和求美需要

改善===ERG

2.需要是行为的原动力。A需要什么?B期望什么

信息需要:对信息的不足感求足感。是一个具有一定外部联系和内在结构的整体。

信息需要的广泛性社会性发展性多样性

3.

现实需求+潜在需求。

信息提问:信息需要这座冰山的

露出水面的微乎其微的尖顶。

4.信息需要的内容结构:

对信息的需要:对信息内容的需要、类型、质量、数量

对信息服务的需要:对服务方式(检索资询报导)的需要、设施、质量的要求:适时、针对、连续、经济、可近、易用、可得、方便等。(是连真金可进得可易变)

5.内在需要,外部刺激,促使动机形成,动机引起人的行为。

需要动机行为关系:需要心里紧张动机目标导向目标行动需求满足新需求。

信息需要(内在条件)+刺激(外在条件)形成信息动机

信息动机=f{信息需要,信息环境,信息意识}

优势动机/主导动机

6.信息查寻行为(可行易用)、信息选择行为(一种优化的选择,相

关适用,符合用户需要是准则)、信息使用行为

7.科学研究人员

管理决策人员的信息需要

工程技术人员的信息需要

市场营销人员的信息需要

高校大学生的信息需要

1.信息交流:不同时间或不同空间上的认知主体(人或由人组成的机

构、组织)借助于共同的符号系统所进行的信息传递、交换与分享。

人类为了达到一定目的,通过一定手段进行信息的交互传递、反馈的过程。

单向S-R,双方

2.信息发出者(信源),信息接收者(信宿),交流手段(媒介),符

号体系,交流的对象(信息),知识信息库,支持条件。

3.拉斯韦尔的“5W”模式

4.

5.

6.

7.兰开斯特模式

8.P98

9.信息栈(以W表示),是信息从S向R流动过程中所经过的环节。S

与R的直接交流则可称之为“零栈交流”。其余可以称之为“栈交流”信息栈被称为代理者(A),栈交流被称为社会代理交流。10.多向主动传递单向主动传递多向被动传递单向被动传递

11.信息守恒:信息一经生成,只能被掩蔽,但不会被消灭。同样,

信息被接收后只能被遗忘,但不会消失。

S/R信息守恒….

12.信息传播的互动性

网络信息传播的全球化

网络信息传播的大众参与合作

网络信息传播的综合性

网络信息传播的动态性与实时性

网络信息传播的灵活性

网络信息传播的数字化

网络信息传播的多媒体性

网络信息传播的个性化

网络信息传播的集成化增值

网络信息传播的娱乐性

13.以上窗体现交流

第一章信息管理的科学基础

1.信息是事物运动状态及其状态变化方式的描述,是以文本、数值、

多媒体等形式存在的数据、事实或见解。

2.

●哈特莱:通信角度,选择通信符号的方式。其思想和研究成果为

信息论的创立奠定了基础。

●申农的信息定义:从信息在通信过程中的作用角度提出的。

信息的多少意味着消除了不确定性的大小。信息是二次不定性之差。不定性就是对客观事物的不了解、不肯定、不知道。

信息就是消除人们认识上的不定性。

●维纳认为,信息就是我们在适应外部世界,并把这种适应反作用

于外部世界的过程中,同外部世界进行交换的内容的名称。信息就是信息,既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

3.信息概念:

●认识论:主观感知

●本体论:客观属性不变

4.数据(Data)

数据是人们用来反映客观世界而记录下来的可以鉴别的符号。表示数据的属性通常包括:数据的名称、数据的类型、数据的长度。

数据并不等于数字(数值),是数字、文字、符号、图形、图象和声音等的统称。

数据是信息的载体,信息是数据加工的结果,是数据的解释。

数据只有经过解释才能成为信息。信息经过描述是数据。

5.消息、信息、知识、文献、情报之间关系

信息包括知识知识包括情报

6.普遍性表征性

传递性

动态性

相对性

依存性

可干扰性可加工性

共享性

时效性信息会老吗?是由于时间推移造成的吗?

时滞性

层次性

中介性

7.信息是认识客体的中介信息是人类思维的材料

信息是科学决策的依据

信息是有效控制的灵魂信息是系统秩序的保证信息是社会发展的资源信息是人类交流的工具

信息是人类社会的粘合剂

8.信息是计划的基础;信息是组织的依据;信息是控制的手段。

9.第一阶段:狭义信息论,即申农创立的信息论。

第二阶段:一般信息论,在主要研究通信问题的基础上,新增加了噪声理论,信号的滤波、检测、调制解调,以及信息处理等问题。

第三阶段:广义信息论,突破了申农信息论的局限性,由语法信息研究深入到语义信息和语用信息的探索问题。

10.

●古代信息管理的时期

●近代信息管理时期

●现代信息管理时期

面向技术的信息管理阶段

这一阶段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以管理信息系统为主要阵地,以解决大数据量信息的处理和检索问题为主要任务,管理手段计算机化,主要管理者是管理信息系统经理;

面向竞争的信息管理阶段

这一阶段以信息资源为中心,以战略信息系统(SIS)为主要阵地,以解决信息资源对竞争战略决策的支持为主要任务,管理手段网络化,主要管理者是信息主管(CIO)。

11.信息科学的核心方法:信息方法

12.信息管理是在管理科学的一般原理指导下,对信息活动中的各种

要素,包括信息、人员、资金、设备、技术等,进行科学地规划、组织、协调和控制,以充分开发和有效利用信息资源,从而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的信息需求。

计算科学导论论文

计算机科学导论论文 xxx (河北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软件学院,125000) 摘要:简单的概述计算学科与计算机的发展历史,以及计算机求解的可计算性问题。了解现代计算机的计算模型,以及现代计算机所依据的冯·诺依曼模式。说明在这种模式下构成计算机的两大组成部分和数据在机内的表示。了解现代计算机的应用,并在此基础上对计算机专业的学习做出规划。关键词:计算学科;冯·诺依曼模式;可计算性;专业规划 1引言 计算问题一直是伴随着人类的发展而发展,人类的发展离不开计算学科的发展。计算学科的发展促进着人类历史的发展。从原始社会的结绳而治到中国古代使用的算盘,再到齿轮计算器,再到现在的计算机,计算学科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现代的生活中,计算机几乎被应用到了方方面面,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更多的便利,更是节省了很多的工作量。计算机依然是一个年轻的学科,表现了很强的生命力,充满了无限的机遇和挑战。 2计算和计算机历史[1] 2.1机械计算机器 提到计算机器就不得不提起我国的算盘。中国作为世界的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对计算有了很高的成就,其中算盘就是较早的机械计算设备。这种计算设备简单,但是却同时包含了以算盘使用口诀为具体形式的算法和以算珠的不同位置及个数来表示的内存,并且直观的输出计算结果。但是这台机器必须依靠人操作来控制算法的执行,必须在人的配合下才能成为一台完整的计算机器。 到了17世纪,机械计算设备由于齿轮技术的发展而得到发展。法国著名的数学家、哲学家布莱斯·帕斯卡尔(Blaise Pascal,1623-1662)发明了一种进行加减法运算的机器,另外还有德国的戈特弗里德·威尔赫尔姆·莱布尼兹和英国的查尔斯·巴贝奇等。这些机器利用齿轮的位置来表示数据,要在规定齿轮位置的基础上机械的输入数据,在通过观察齿轮的最终的位置得到计算的结果。第一台利用存储和编程的概念的机器是提花织机,它是由Joseph-Marie·Jacquard在19世纪初期发明的。这种织布机是利用穿孔卡(类似于存储程序)来控制在织布过程中经线的提升。1823年Charles·Babbage发明一种差分引擎,它不仅能够很容易的进行简单的数学运算,还可以解多项式方程。后来,他发明了一种叫做分析引擎的机器,在某些程度上和咸蛋计算机的概念类似,该机器有四个组成部分,一个制造厂、一个存储单元、一个操作者和输出单元。1890年,在美国人口普查局工作的Herman Hollerith设计并制作出具有编程能力的机器,该机器可以自动阅读、计数和排列存储在穿孔上的数据。 2.2电子计算机的诞生 2.2.1早期的电子计算机 这一时期的早起计算机并不是将程序存储在存储器中,所有的计算机都是在外部进行编程的。第一台用来完成特定任务的计算机是通过将信息进行电子编码来实现的,它是由John V.Atanasoff 和他的助手Clifford Berry于1939年发明的。它又被称为ABC,主要用于解决一些线性方程的系统。在同一时期,名为konrad zused的德国数学家设计出通用的计算机,并命名为“z1”。在20世纪30年代,美国海军和IBM公司在哈佛大学发起创建了一项工程,在Howard Aiken的直接领导下创建了一台巨型计算机名为Mark I。这台计算机即使用了电子部件,也使用了机械部件。在英国,Alan Turing

(档案管理)科技档案整理方法

第一节科技档案 一、科技档案的定义 《科学技术档案案卷构成的一般要求》规定:科技档案是企事业单位和国家机构、社会组织及个人从事生产、科研、基建及管理活动中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具有保存价值的应当归档保存的科技文件材料。 二、科技档案的特点 1、专业性 2、多样性 3、成套性 三、科技档案与科技资料的区别 1、反映对象不同 (1)科技档案:本单位科技活动的直接记录 (2)科技资料:外单位科技活动的记录 2、来源不同 (1)科技档案:是由本单位的技术部门形成的原始记录 (2)科技资料:从本单位以外收集、交换、购买来的

3、作用不同 (1)科技档案:依据与凭证作用 (2)科技资料:参考与借鉴作用 第二节科技档案的收集归档 一、收集方法 一列入、一同步、一参加、一把关 1、一列入:明确基建、设备、科研等业务管理部门的岗位职责,即把科技档案的收集、积累、移交归档工作列入该科室的职责范围,并责任到人。 2、一同步:科技档案的收集工作与基建、生产、科研、设备管理活动同步进行。 (1)事前介入。在与有关单位签订协议合同时(如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应对科技档案的套数、费用、质量要求、立卷人、移交时间等提出明确要求,作为科技档案接收时的依据。 (2)事中监督。本单位要负责组织、监督和检查有关单位(如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科技档案的形成、积累、整理、移交工作,做到边施工边收集边整理。

3、一参加:档案人员参加基建项目竣工验收会和设备开箱,覆行签字手续,并对现场形成的文件材料和设备开箱后的随机材料进行现场收集。 4、一把关:把好外出人员带回材料的收集关 围绕基建项目、设备选购等活动外出开会、学习培训带回的各种文件要及时向本单位档案室移交。并由档案部门签字后,才能报销差旅等有关费用(此项规定可纳入本单位的规章制度,以把好文件材料的收集关)。 二、归档范围 三、归档要求 1、归档的文件材料应为原件。 2、归档的文件材料内容必须齐全、完整、准确、系统。 3、文件材料应采用耐久性强的书写材料书写,不得使用易褪色的书写材料,否则必须复印。 4、文件材料应字迹清楚,图样清晰,图表整洁,签字盖章手续完备。 5、图纸应折叠或A4(297×210mm)幅面,所有竣工图均应在图标栏上方空白处加盖竣工图章,图标栏露在外面,竣工图章应使用不易褪色的红印泥。 6、组卷所用的各种目录、表格、封面(底)、卷盒一律采用档案行政部门监制的产品。 四、归档时间 (一)基建档案

信息科技基础知识梳理

信息科技基础知识梳理 第一单元信息与信息技术 1.信息的主要特征:传载性、共享性、可处理性、时效性等。 2.计算机是常见的信息处理工具。 3.信息处理的一般过程是指信息收集、信息存储、信息加工、信息发布。4.信息处理的一般要求:信息的获取要全面、信息的加工要准确、信息的表达要规范、信息的传输要安全。 5.信息处理的工具:算盘、电报、电话、计算机等。 6.计算机作为常见的信息处理工具的特征:高速、自动、准确。 7.B与b:一个字节(Byte,简写为B)由8个二进制位(bit,简写为b)构成。 (1)1B=8bit (2)计算机存储器容量的最小单位是比特(bit) (3)计算机存储器容量的基本单位是字节(Byte) 8.数码:一组用来表示某种数制的符号。 (1)二进制的数码是:0,1 (2)十进制的数码是:0,1,2,3,4,5,6,7,8,9 (3)十六进制的数码是:0,1,2,3,4,5,6,7,8,9,A,B,C,D,E,F 9.基数:数制所使用的数码个数。 (1)二进制的基数是:2 (2)十进制的基数是:10 (3)十六进制的基数是:16 10.位权:数码在不同位置上的倍率值。 (1)二进制数的位权从左向右依次是:……23,22,21,20 (2)十进制数的位权从左向右依次是:……103,102,101,100 (3)十六进制数的位权从左向右依次是:……163,162,161,160

11.二态逻辑:电阻的大和小及电路的通和断等都可以认为是二态逻辑(或二态现象)。 12.进位法则:二进制的进位原则是“逢二进一”。 13.数制转换:二进制与十进制之间的转换:“按权相加”和“除2倒取余”。14.编码:建立数据与代码间的对应关系,需要有统一的规则,这种规则称为“编码”。 (1)信息编码的意义:为了方便信息的存储、检索和使用而规定的符号系统,编码的过程是将信息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变换。 (2)生活中信息编码的例子:身份证号码、商品的条形码、邮政编码15.汉字编码的作用:汉字可以被计算机存储、处理、传输和交换等。 16.汉字编码的种类:输入码、内码、字形码。 (1)输入码:为了将汉字通过键盘输入计算机而设计的。可以有多种,如拼音码、五笔字型码等。因此一个汉字可以有多个不同的输入码。 (2)内码:供计算机系统内部进行存储、加工、处理、传输等工作时统一使用的代码。因此,对于同一个汉字来说,机内码是唯一的。 (3)字形码:为显示和打印汉字设计的汉字编码。汉字字形点阵有16*16,24*24和32*32,其中一个16*16点阵的汉字占用32(16*16/8)个字节,一个24*24点阵的汉字占用72(24*24/8)个字节。一个32*32点阵的汉字占用128(32*32/8)个字节。 17.汉字的存储:一个汉字存储时占用2个字节。 18.关于ASCII码: (1)由7位二进制代码表示,存储时占用1个字节。 (2)共有27=128种不同的组合,表示128个字符。 (3)其中94个字符(可打印,包括10个数字符号,26个大写英文字母、26个小写英文字母、标点符号和其他常用符号)和34个控制符(不可打印)。19.声波数字化:基本过程是采样和量化。 20.图像数字化:基本原理是把一幅图像看作是纵横分割的许多图像元素的组合,对每个图像元素进行采样并量化。

高中信息科技会考总复习知识点整理后

信息科技基础知识梳理 第一章信息与信息技术 1.信息:消息中有意义的内容称为信息。信息论的创始人香农认为“信息是能够 用来消除不确定性的东西”。 2.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三大资源:信息、物质、能源。 3.常用的信息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技术、感测技术、控制技术 4.信息载体:在信息传播中携带信息的媒介,是信息赖以附载的物质基础。 5.信息的主要特征:普遍性、依附性、价值性、共享性、可处理性、时效性等。 6.信息处理的工具:算盘、电报、电话、计算机等。计算机是常见的信息处理工 具。 7.信息处理的一般过程是指信息收集、信息存储、信息加工、信息发布。 8.信息处理的一般要求:信息的获取要全面、信息的加工要准确、信息的表达要 规范、信息的传输要安全。 9.计算机作为常见的信息处理工具的特征:高速、自动、准确。 10.信息技术:简称IT,指在信息的获取、整理、加工、存储、传递、和利用过程 职工采用的技术和方法。 11.常见的代替人的信息功能的信息技术有:感测与识别技术、计算与智能技术、 通信技术、存储技术、控制与显示技术。 12.现代信息技术:以电子技术,尤其是以微电子技术为基础,以计算机技术为核 心、以通信技术为支柱,以信息技术应用为目的的科学技术群。 13.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个性化。 14.信息技术的五次革命: (1)语言的产生。揭开了人类文明的序幕,是信息表达和交流手段的一次关键性革命,大大提高了信息的表达质量和利用效率。

(2)文字的发明。突破了时空的限制,使人类可以跨越时间、地域传递和交流信息。 (3)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使知识的积累和传播有了可靠的保障,使信息传递到世界各个角落成为可能,为人类的近代文明奠定了基础。 (4)电报、电话、广播、电视的发明和普及应用。使得人们在传递信息方面获得了更大的自由,使传播信息的途径、载体、方式和方法都发生了质的飞越,使信息交流迈进了一个新的纪元。 (5)电子计算机的普及运用和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的结合。对人类社会产生了空前的影响,使信息数字化成为可能,信息产业应运而生。电子计算机的运用是本次信息技术革命的第一个重要标志。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和运用是第五次信息技术革命的第二个重要标志。 15.B与b:一个字节(Byte,简写为B)由8个二进制位(bit,简写为b)构成。(1)1B=8bit (2)计算机存储器容量的基本单位是字节(Byte) 16.数码:一组用来表示某种数制的符号。 (1)二进制的数码是:0,1 (2)十进制的数码是:0,1,2,3,4,5,6,7,8,9 (3)十六进制的数码是:0,1,2,3,4,5,6,7,8,9,A,B,C,D,E,F 17.基数:数制所使用的数码个数。 (1)二进制的基数是:2 (2)十进制的基数是:10 (3)十六进制的基数是:16 18.位权:数码在不同位置上的倍率值。 (1)二进制数的位权从左向右依次是:……23,22,21,20 (2)十进制数的位权从左向右依次是:……103,102,101,100 (3)十六进制数的位权从左向右依次是:……163,162,161,160 19.进位法则:二进制的进位原则是“逢二进一”。 20.数制转换:二进制转十进制:“按权相加”;十进制转二进制:“除2倒取余”。 21.编码:建立数据与代码间的对应关系,需要有统一的规则,这种规则称为“编 码”。

计算科学导论读书报告

计算科学导论读写报告 一、引言:时间过的真快,眨眼之间我们已经过完了一学期的大学生活。记得刚上大学的时候,我对计算科学完全不认识,也不知道如何开始自己的学习,但经过半年时间对计算科学的学习,我受益匪浅。老师循循善诱,让我渐渐的明白了该如何学习计算科学以及计算科学的意义是什么,对今后的发展也有了较清晰的认识,这对我以后的学习和生活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二、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初步认识 计算机经过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达到了现在的水平。1946年由冯诺依曼发明的ENIAC是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它的产生明确了计算机的五大部分: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并使用二进制运算代替了原来十进制运算,对今后计算机的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随后又经历了第一代计算机(电子管1951—1959)、第二代计算机(晶体管1959—1963)、第三代计算机(集成电路1964—1975)、第四代计算机(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式微处理器1975—至今)的四次改革,使得计算机走进寻常人家,适应了社会的需要。 当今社会是计算机技术高速发展的社会,计算机的应用相当广泛,下到深海之下的蛟龙号,上到天穹之上的墨子号,无论是国家战略层面的导弹,核弹:还是走进千家万户的微型计算机,手机······计算机已经无孔不入的进入了人们的生活,成为了人们的必需品。所以计算机在未来的应用是无法估量的,而我国在计算机的发展上落后了一段时间,我国的计算机人才依然短缺,与美国等超级大国在计算机上的差距依然较大,所以在以后的时间里面,我国的计算机发展依然是受到国家重视的,这对我们来说是一场不小的机遇。 那么,我国的计算机行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呢?据我看来,应该有一下所说的素养: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系统地、较好地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包括计算机硬件、软件与应用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方法,能在科研部门、教育单位、企业、事业、技术和行政管理部门等单位从事计算机教学、科学研究和应用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本专业培养和造就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系统掌握计算机硬件、软件的基本理论与应用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能在企事业单位、政府机关、行政管理部门从事计算机技术研究和应用,硬件、软件和网络技术的开发,计算机管理和维护的应用型专门技术人才。 我们也要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特别是数据库,网络和多媒体技术。掌握计算机应用系统的分析和设计的基本方法。具有熟练地进行程序设计和开发计算机应用系统的基本能力和开发CAI软件的能力。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良好的教师职业素养,具有从事计算机教学及教学研究的能力,熟悉教育法规,能够初步运用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具有善于与人合作共事的能力。了解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动态。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独立获取知识和信息的能力。 还有,它所阐述的理论和方法对于我们今后的学习起到一个指导作用。它教会我们怎样才是一个科学的思维过程,面对所要处理和解决的问题,我们要有一套怎样的科学细想方法:一个科学的认识,一套科学的方法,一个科学的程序。看问题要从本质出发,发现问题的根本所在,这样给有利于实际问题的解决。强调了理论知识的重要性,这也是这门学科与其它学科的明显区别。 三、进一步的思考

浙江省高中信息技术基础知识会考知识点

浙江省高中信息技术基础知识会考知识点 一、常见文件类型及格式: 扩展名说明打开该类型文件的常用软件 文本文件TXT 纯文本文件记事本 DOC Word文档Word WPS WPS文档金山WPS软件 HTML 超文本标记语言文档FrontPage、记事本、Dreamweave、PDF 电子图书文档Adobe Acrobat Reader 图形文件BMP 位图图像(无压缩)画图程序、Photoshop JPG 是按JPEG标准压缩的文件ACDSee、PhotoShop、Flash发布 GIF 即可存储静态图像,也可存储动 态图像,常被用于网页制作 ACDSee、PhotoShop、Flash发布 PSD 以层的格式生成图像PhotoShop 声音文件WAV 声波文件格式(无压缩) 录音机程序 MID 记录的MIDI信息,记录演奏乐 器的各种信息或指令 Windows Media Player MP3 一种音频压缩技术Windows Media Player 动画文件FLC 用3DSMAX动画制作软件创建的 三维动画文件 3DSMAX GIF 目前网页中普遍使用的二维动画 文件格式 ACDSee、PhotoShop FLA 矢量动画格式,FLASH源文件Flash SWF fla文件在Flash中编辑完成后 输出的成品文件 Flash、Flash发布 视频文件AVI 音频视频交错格式。Windows标 准视频格式 Windows Media Player、Flash 导出 MPG 是按MPEG标准压缩的视频文件Windows Media Player 其它文件XLS Excel工作表Excel PPT PowerPoint演示文稿PowerPoint MDB Access数据库Access WMF Office的剪贴画,矢量图形Word、Excel、PowerPoint记RAR、ZIP 无损压缩后的文件RAR压缩软件、ZIP压缩软件 11

计算机科学技术导论复习要点

计算机科学技术导论复习要点 第1章计算机科学技术与信息化社会 考核要点: 1. 什么是计算机?计算机能够完成的基本操作有哪些? 2. 解释冯.诺依曼所提出的“存储程序”的概念。 3. 计算机有哪些主要的特点? 4. 计算机有哪些主要的用途? 5. 计算机发展中各个阶段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答案 1.什么是计算机?计算机能够完成的基本操作有哪些? 什么是计算机:计算机是一种能够按照事先存储的程序,自动、高速地对数据进行输入、处理、输出和存储的系统。一个计算机系统包括硬件和软件两大部分。硬件是由电子的、磁性的、机械的器件组成的物理实体,包括运算器、存储器、控制器、输入和输出设备等五个基本组成成分。软件则是程序和有关文档的总称,包括系统软件、应用软件和工具软件三类。 计算机能够完成的基本操作有哪些:计算机能够完成基本操作有输入、处理、输出、存储四种基本操作。这四种操作通常被称为IPOS循环,它反映计算进行的数据处理的基本步骤即输入、处理、输出和存储。当然计算机不一定严格的按照I(inpui)-P(processing)-O(output)-S(storage)的顺序出现,在程序的控制下计算机根据程序中的指令决定执行哪一个步骤或者执行某一步骤。 2.解释冯.诺依曼所提出的“存储程序”的概念。 存储程序原理又称“冯·诺依曼原理”。将程序像数据一样存储到计算机内部存储器中的一种设计原理。程序存入存储器后,计算机便可自动地从一条指令转到执行另一条指令。现电子计算机均按此原理设计。 存储程序原理:程序由指令组成,并和数据一起存放在存储器中,计算机启动后,能自动地按照程序指令的逻辑顺序逐条把指令从存储器中读出来,自动完成由程序所描述的处理工作。“存储程序原理”的提出是计算机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也是计算机与其他计算工具的根本区别。 3.计算机有哪些主要的特点? 各种类型的计算机虽然在规、用途、性能结构等方面有所不同,但是它们都具备以下一些特点: 1运算速度快 2运算精度高 3具有记忆能力 4 具有逻辑判断能力 5存储程序 冯·诺依曼结构 计算机系统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两大部分组成。美藉匈牙利科学家冯·诺依曼结构(John von Neumann)奠定了现代计算机的基本结构,其特点是: 1)使用单一的处理部件来完成计算、存储以及通信的工作。 2)存储单元是定长的线性组织。 3)存储空间的单元是直接寻址的。 4)使用低级机器语言,指令通过操作码来完成简单的操作。 5)对计算进行集中的顺序控制。 6)计算机硬件系统由运算器、存储器、控制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五大部件组成并规定了它们的基本功能。 7)彩二进制形式表示数据和指令。 8)在执行程序和处理数据时必须将程序和数据道德从外存储器装入主存储器中,然后才能使计算机在工作时能够自动调整地从存储器中取出指令并加以执行。

档案的整理方法

科技档案的整理方法 一般讲,基层档案部门对科技档案的整理,大体要经过分类、案卷组织与排列、编目几个环节。 一、分类。科技档案分类,就是根据科技档案的内容性质和形成特点,把一定范围的科技档案划分成不同的类别层次,从而形成具有一定从属关系和平行关系的不同等级的科技档案库藏系统。 1、分类的要求。搞好科技档案的分类,应注意以下几点: (1)科技档案的分类要遵循同一规则。在一个单位内部或一个专业系统,同一种科技档案的分类标准应该一致。 (2)科技档案分类要遵循效用规则。即科技档案分类要适应科技档案及其管理特点,追求分类的整体适用效果。也就是说,科技档案的分类,要符合档案形成专业和档案形成单位科技活动的性质和特点。 (3)科技档案分类要遵循排它规则。即同一级类目必须互相排斥而不能重合。(4)要编制一个合理和切实可行的科技档案分类方案。分类方案是进行科学分类的依据性文件,在编制科技档案分类方案时,要了解和掌握本单位科技档案的内容构成和形成特点,确定明确的分类标准和分类方法,设置科学、合理的类目体系,形成完整的科技档案分类方案。 2、分类的方法。基层档案部门对科技档案的分类,实际上是在分类方案的指导下进行的。科技档案的种类很多,因此可运用的分类标准或进行分类的方法也是较多的,大体上,科技档案实体分类基本是采用对象分类法和特征分类法两种方法。对象分类法就是以一个实物对象的设计、生产制造等活动形成的整套科技档案为单元进行分类的方法,其典型的形式是型号分类法、工程项目分类法和课题分类法。特征分类法就是以科技档案的内容特征为依据进行分类的方法,其典型的形式是专业特征分类法、时间特征分类法和地域特征分类法。(1)工程项目分类法。它适用于对基本建设工程档案的分类,就是在本单位全部基建档案范围内,以工程项目为分类单元,划分科技档案的类别。 (2)型号分类法。它适用于产品档案和设备档案的分类,就是以各个型号的产品或设备为分类单元,划分科技档案的类别。 (3)课题分类法。适用于对科研档案的分类,以各个独立的研究课题为分类单元,划分科技档案的类别。 (4)专业特征分类法。按照科技档案所反映的专业性质划分科研档案的类别。 (5)地域特征分类法。根据科技档案内容所反映的地域特征划分科技档案的类别。 (6)时间特征分类法。按科技档案内容所反映的时间特征划分科技档案的类别。 以上几种基本方法,在实际应用时,可根据具体情况,结合其中几种灵活运用。基本建设档案的分类,具体到不同单位和不同基建项目,其档案主要有性质——工程项目分类法、流域——工程项目分类法。产品档案的分类,由于产品种类繁多,各种产品代号也不尽相同,因此在型号分类法的基础上,派生出许多具体分类方法,比较常用的有使用性质——型号分类法、系列——型号分类法、年度——纱号分类法。设备档案的分类,根据组织形式和设备类型的不同,设备档案具体的分类主要有性质——型号分类法、工序——型号分类法。科研档案的分类方法主要有学科——课题分类法、专业——课题分类法。 二、案卷组织与排列 案卷是一组具有有机联系、价值相同、密级相同的科技文件的最小集合体。科技文件之间的联系是多方面的,因此组织案卷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一般情况下,组织案卷的方法应当与该类科技档案的分类方法相一致。常用的案卷组织方法有以下几种:按结构组织案卷、按

信息科技基础知识梳理

第一单元信息与信息技术 1.信息的主要特征:传载性、共享性、可处理性、时效性等。 2.计算机是常见的信息处理工具。 3.信息处理的一般过程是指信息收集、信息存储、信息加工、信息发布。4.信息处理的一般要求:信息的获取要全面、信息的加工要准确、信息的表达要规范、信息的传输要安全。 5.信息处理的工具:算盘、电报、电话、计算机等。 6.计算机作为常见的信息处理工具的特征:高速、自动、准确。 7.B与b:一个字节(Byte,简写为B)由8个二进制位(bit,简写为b)构成。 (1)1B=8bit (2)计算机存储器容量的最小单位是比特(bit) (3)计算机存储器容量的基本单位是字节(Byte) 8.数码:一组用来表示某种数制的符号。 (1)二进制的数码是:0,1 (2)十进制的数码是:0,1,2,3,4,5,6,7,8,9 (3)十六进制的数码是:0,1,2,3,4,5,6,7,8,9,A,B,C,D,E,F 9.基数:数制所使用的数码个数。 (1)二进制的基数是:2 (2)十进制的基数是:10 (3)十六进制的基数是:16 10.位权:数码在不同位置上的倍率值。 (1)二进制数的位权从左向右依次是:……23,22,21,20 (2)十进制数的位权从左向右依次是:……103,102,101,100 (3)十六进制数的位权从左向右依次是:……163,162,161,160 11.二态逻辑:电阻的大和小及电路的通和断等都可以认为是二态逻辑(或二态现象)。 12.进位法则:二进制的进位原则是“逢二进一”。

13.数制转换:二进制与十进制之间的转换:“按权相加”和“除2倒取余”。14.编码:建立数据与代码间的对应关系,需要有统一的规则,这种规则称为“编码”。 (1)信息编码的意义:为了方便信息的存储、检索和使用而规定的符号系统,编码的过程是将信息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变换。 (2)生活中信息编码的例子:身份证号码、商品的条形码、邮政编码15.汉字编码的作用:汉字可以被计算机存储、处理、传输和交换等。 16.汉字编码的种类:输入码、内码、字形码。 (1)输入码:为了将汉字通过键盘输入计算机而设计的。可以有多种,如拼音码、五笔字型码等。因此一个汉字可以有多个不同的输入码。 (2)内码:供计算机系统内部进行存储、加工、处理、传输等工作时统一使用的代码。因此,对于同一个汉字来说,机内码是唯一的。 (3)字形码:为显示和打印汉字设计的汉字编码。汉字字形点阵有16*16,24*24和32*32,其中一个16*16点阵的汉字占用32(16*16/8)个字节,一个24*24点阵的汉字占用72(24*24/8)个字节。一个32*32点阵的汉字占用128(32*32/8)个字节。 17.汉字的存储:一个汉字存储时占用2个字节。 18.关于ASCII码: (1)由7位二进制代码表示,存储时占用1个字节。 (2)共有27=128种不同的组合,表示128个字符。 (3)其中94个字符(可打印,包括10个数字符号,26个大写英文字母、26个小写英文字母、标点符号和其他常用符号)和34个控制符(不可打印)。19.声波数字化:基本过程是采样和量化。 20.图像数字化:基本原理是把一幅图像看作是纵横分割的许多图像元素的组合,对每个图像元素进行采样并量化。 21.图像像素:像素数量就是图像的分辨率,通常以水平方向上的像素数量乘以垂直方向上的像素数量来表示。 (1)一张分辨率为1024*768的图像,即1024*768=786432,约80万像素。

高一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点

信息技术 第一章信息与信息技术 1.1 信息及其特征 信息无处不在 1.物质、能源和信息(information)是人类社会的三大要素。P2 2.相同的信息,可以用多种不同的载体来表示和传播。不存在没有载体的信息。P3 信息的五个特征 1.信息的表示、传播、储存必须依附于某种载体,载体就是承载信息的事物。P3 2.信息是可以加工和处理的。信息也可以从一种形态转换成另一种形态。P3 3.信息可以脱离它所反映的事物被存储和保留和传播。 P3 4.信息是可以传递和共享的。信息可以被重复使用而不会像物质和能源那样产生损耗。P3 5.信息具有时效性。P3 1.2 信息的编码 1.信息的代码:把用来表示信息的符号组合叫做信息的代码。 2.计算机只能识别和处理由“0”、“1”两个符号组成的数字代码。或称计算机只能识别机器语言。 3.?诺依曼经典性建议:数据和程序都应采用二进制代码表示。 4.基本单位:字节,Byte简写“B”;最小单位:位,bit简写“b”。 5.1B=8b;1KB=1024Be;1MB=1024KB;1GB=1024MB。 6..进位制标识:二进制(B),十进制(D),十六进制(H) 7.二进制转换为十进制:按权展开。如(110101)2=1*25+1*24+1*22+1*20=53 8.十进制转换为二进制:除2取余法。如26=(1101)2 1.2.2字符编码: 1.计算机的英文字符编码采用ASCII码,即美国国家信息交换标准码(American Standard Code for Information Interchange)。该编码使用一个字节(byte)中的后7位二进制数,最左用“0填充”,可以表示27=128种编码。2.具体请见书本P6页。其中控制字符有34个,编码0-32和127;图形字符包括26个大写英文字母65-90、26个小写字母97-122、10个数字符号、32个标点及其他常用符号。 3.如(1)已知“A”的ASCII值为65,问“C”的ASCII值为多少? 答:“C”的ASCII值为65+2=67。 1.2.3汉字编码 1.汉字编码:汉字与西文字符一样,也是一种字符,在计算机也是以二进制代码形式表示的,这些代码称为汉字编码。2.汉字输入码:将汉字输入计算机的编码称为输入码,又称外码。 3.常用的输入码:音码、形码、音形码、形音码。 4.1个汉字占2字节,2字节=2*8位=16位;能提供216=65536个代码。1个字符(包括英文字符)占1字节。 5.汉字的编码按照GB2312-80标准,使用2字节编码。 6.会观察码:如用16进制显示了“PC个人电脑”这几个字的码:50 43 B8 F6 C8 CB B5 E7 C4 D4,问“个”字码是什么? 答:因为英文占1字节,中文占2字节,所以“PC个人电脑”占10字节,1字节=8位,所以总共80位,每4位二进制转换成1位十六进制,所以对应的“个”字码是:B8F6 1.2.4多媒体信息编码 1.声音信号是通过采样和量化实现模拟量的数字化。这个过程称“模数转换(A/D转换)”,承担转换任务的电路或芯片称为“模数转换器”简称ADC。 2.数模转换(D/A转换):即将数字化信号转换成模拟信号。 3.采样:就是按一定的频率,即每隔一小段时间,测得模拟信号的模拟量值。如CD采用的采样频率为44.1KHZ,即每秒钟要采样44100次。 4.采样频率越高,量化的分辨率越高,所得数字化声音的保真程度也越好,数据量也越大。 5.像素(pixel):图像数字化的基本思想是把一幅图像看成由许多彩色或各种级别灰度的点组成的,这些点按纵横排

科技档案管理制度

科技档案管理制度 一、目的 为了进一步完善、规范档案管理制度,加强对档案的管理,保证档案的安全和完善,有效地保护和利用档案,根据《档案法》和《山东省档案条例》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制度。 二、适应范围 适用于全公司范围内在各项业务领域中所形成的各种有保存价值的文件材料;上级机关发往公司的有关文件材料;外单位发给本公司的有关文件材料。 三、职责 1、公司分管档案工作的副经理负责公司档案工作的领导,领导制订和修改档案管理制度;监督检查和考核工作;负责领导及参与档案签订工作;负责审批销毁档案清单及特别档案查(借)阅、复制;对因公司档案工作不力,给公司、社会和国家造成损害负领导责任。 2、档案室对公司档案收集、整理、保管、统计等全面工作负责;对因失职导致公司档案失收、因保管不善造成公司档案丢失或损坏负责;对应及时提供档案而不能及时提供而贻误工作负责。 3、人力资源部负责干部人事档案的管理及考核工作。 4、公司各部门和个人对由本部门和个人提供归档的文件材料的

质量(既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负责,对丢失、损坏应归档文件材料负责;对档案签订时发现已归档文件材料中不准确、不完整之外负责纠正、补齐。 5、各部门归档文件材料收集员(兼职)负责本部门归档文件材料的收集、整理及归档,因失职造成本部门应归档文件材料丢失、损坏负责。 四、管理程序 1、档案材料收集 1)、公司各部门负责按本标准规定的归档范围收集、整理本部门业务范围内形成的文件材料归档;公司非常规活动中形成的应该归档的文件材料由主办部门负责收集、整理;档案室负责接收各部门部归档的文件材料。 2)、各部门应确定专人为本部门归档文件资料收集员(兼职)负责本部门的归档文件材料收集、整理及归档。 3)、归档文件材料的基本要求如下: ·归档文件材料必须完整、清晰; ·归档的文件材料必须准确地反映公司、各部门各项活动的真实内容和历史过程; ·归档文件材料必须层次分明,符合其形成规律; ·归档文件材料必须经部门负责人审定; ·照片型归档文件材料必须底片、照片、说明齐全,底片与照片的影像相符;

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 信息与信息技术知识点 【知识梳理】 二、信息的基本特征 1.传递性;2.共享性;3.依附性和可处理性;4.价值相对性;5.时效性;6.真伪性。 [自学探究] 1.什么是信息技术 ● 信息技术是指有关信息的收集、识别、提取、变换、存储、处理、检索、检测、分析和利用等的 技术。 ● 信息技术是指利用电子计算机和现代通讯手段获取、传递、存储、处理、显示信息和分配信息的 技术。 ● 我国有些专家学者认为,信息技术是指研究信息如何产生、获取、传输、变换、识别和应用的科 学技术。 2 3 4.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1.多元化;2.网络化;3.多媒体化;4.智能化;5.虚拟化 5.信息技术的影响 (1)信息技术产生的积极影响。 ①对社会发展的影响;②对科技进步的影响;③对人们生活与学习的影响。 (2)信息技术可能带来的一些消极影响。 ①信息泛滥;②信息污染;③信息犯罪;④对身心健康带来的不良影响 6.迎接信息社会的挑战 (1)培养良好的信息意识;(2)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信息处理能力;(3)养成健康使用信息技术的习惯;(4)遵守信息法规。 知识补充: 计算机系统的组成:(由硬件和软件组成) 硬件组成: 运算器 控制器 存储器ROM 、RAM 、软盘、 硬盘、光盘 输入设备键盘、鼠标、扫描仪、手写笔、触摸屏 CPU (中央处理器)

输出设备显示器、打印机、绘图仪、音箱 软件系统: 第二章信息获取知识点 【知识梳理】 1.获取信息的基本过程(P18) 2.信息来源示例(P20):亲自探究事物本身、与他人交流、检索媒体 3.采集信息的方法(P20):亲自探究事物本身、与他人交流、检索媒体 4.采集信息的工具(P20):扫描仪、照相机、摄像机、录音设备、计算机 文字.txt Windows系统自带 .doc 使用WORD创建的格式化文本,用于一般的图文排版 .html 用超文本标记语言编写生成的文件格式,用于网页制作 .pdf 便携式文档格式,由ADOBE公司开发用于电子文档、出版等方面 图形图象.jpg 静态图象压缩的国际标准(JPEG) .gif 支持透明背景图象,文件很小,主要应用在网络上.bmp 文件几乎不压缩,占用空间大 动画.gif 主要用于网络 .swf FLASH制作的动画,缩放不失真、文件体积小,广泛应用于网络 音频.wav 该格式记录声音的波形,质量非常高 .mp3 音频压缩的国际标准,声音失真小、文件小,网络下载歌曲多采用此格式 .midi 数字音乐/电子合成乐器的统一国际标准 视频.avi 用来保存电影、电视等各种影象信息.mpg 运动图象压缩算法的国际标准 .mov 用于保存音频和视频信息 .rm 一种流式音频、视频文件格式 6.常用下载工具(P29):网际快车(flashget)、web迅雷、网络蚂蚁、cuteftp、影音传送带等。 7.网络信息检索的方法(P25 表2-7):直接访问网页、使用搜索引擎、查询在线数据库 8.目录类搜索引擎和全文搜索引擎的区别(P26): 确定信息需求确定信息来源采集信息保存信息

信息科技基本知识点整理(高一)

高一信息科技 基本知识点整理!!!不要再翻厚厚的信息科技书了!!!!! 第一章 信息的数字化 第一节 一、进位计数制 进位计数制,简称进位制,是按进位方式实现计数的一种规则。 数码:一组用来表示某种数制的符号 基数:数制所使用的数码个数 位权:数码在不同位臵上的倍率值 进制的标识 ——用数值后面加上特定的字母来区分 B ——二进制 D ——十进制( D 可以省略) H ——十六进制 二、二进制数 1. 二进制数的特点:只有“0”和“1”两个数码组成;运算规则:逢二进一。由于计算机电路的硬件结构只适合呈现两种状态:如电压的高和低、磁极的正和反、电路的通和断等,这就决定了计算机一般采用二进制作为信息编码。 2. 计算机内部处理的信息都是二进制形式,其基本单位是字节(Byte ,简称B ),一个字节有八个二进制位(bit )组成。因此八个二进制位就可以组合出256(28)种状态,范围在0—255之间。 三、数制转换 1. 十进制和二进制对照表 十进制 二进制 表示 (365.28)10 或 365.28D (1001.01)2 或 1001.01B 数码 0,1,2,…,9 0,1 基数 10 2 位权 整数部分 从右至左第i 位的位权: 10 i-1 从右至左第i 位的位权:2 i-1 小数部分 第 j 位的位权:10 -j 第 j 位的位权:2 -j 进位规则 逢十进一 逢二进一 2. 十进制转换成二进制(除二取余,逆序排列) 如:(37) 10 (100101) 2 3. 二进制转换成十进制(按权展开,逐项求和) 如:(1101.11)2 = 1x23+1x22+1x20+1x2-1+1x2-2 =8+4+1+0.5+0.25 =13.75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导论论文1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导论论文 摘要:概述信息与计算科学基本信息与专业方向及特色,介绍信息与计算科学的 主要课程,并详细叙述其中的特色课程。然后从学科特色特点,培养目标,培养要求,基础课程,核心课程,特色课程,专业学习及其前景展望这几个方面来详细描绘信息与计算科学这门专业的详细信息。由于信息与计算科学是个比较特殊的新型专业,我们所需掌握的知识与能力也是多方面,其主要要求在数学与计算机这两个方向上。该专业以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数学基础和数学思维能力,掌握信息与计算科学基础理论、方法与技能,受到科学研究的训练,能解决信息技术和科学与工程计算中的实际问题的高级专门人才为目的,既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学科,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通过数学理论良好思维和计算机实践良好操作,有利于我们更好地如今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也有利于增强我们的学习能力和竞争实力。 关键字:信息与计算科学数学计算机 引言:选专业,填志愿的时候,以为信息与计算科学是信息学院的,但开学那天才晓得这是理学院的,从此对信息与计算科学这专业充满疑惑,还好通过专业导论这课,让我对这专业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信息与计算科学是当今科学前沿领域,是除理论研究与实验以外的第三种科学研究手段,是我国科技发展规划中的重要学科,该专业以计算科学,信息科学,控制科学和运筹科学为培养方向,以科学与工程计算,计算机图形学与图形学与图像处理,多媒体技术与计算的可视化,大规模信息存储与处理,计算机辅助设计等为研究对象。 高等学校计算科学本科专业培养适应计算科学学科发展,国家社会发展与进步事业实际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文化修养,系统地、较好地掌握理工科公共基础知识,较好地掌握本学科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基本技术等基础(理论)知识;理论联系实际,受到良好的计算科学基本实验技术与技能等实践能力的基本训练,受到科学研究与实际应用初步训练的计算科学专门人才。它要求学生系统地掌握信息与计算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方法,受到良好的基础理论,应用方法和开发技能的初步训练;具有较强的程序设计和程序分析能力;能解决工程,经济管理中的一般数学模型和计算机应用等实际问题。在毕业后适宜到科研部门和高、中等学校从事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适宜到计算机产业、重要部门、以及相近学科的有关单位从事计算科学开发研究、应用与管理等工作;可以继续攻读计算科学及其相关学科的硕士学位。

科技档案整理方法55463442

科技档案整理方法 第一节科技档案 一、科技档案的定义 《科学技术档案案卷构成的一般要求》规定:科技档案是企事业单位和国家机构、社会组织及个人从事生产、科研、基建及管理活动中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具有保存价值的应当归档保存的科技文件材料。 二、科技档案的特点 1、专业性 2、多样性 3、成套性 三、科技档案与科技资料的区别 1、反映对象不同 (1)科技档案:本单位科技活动的直接记录 (2)科技资料:外单位科技活动的记录

2、来源不同 (1)科技档案:是由本单位的技术部门形成的原始记录 (2)科技资料:从本单位以外收集、交换、购买来的 3、作用不同 (1)科技档案:依据与凭证作用 (2)科技资料:参考与借鉴作用 第二节科技档案的收集归档 一、收集方法 一列入、一同步、一参加、一把关 1、一列入:明确基建、设备、科研等业务管理部门的岗位职责,即把科技档案的收集、积累、移交归档工作列入该科室的职责范围,并责任到人。

2、一同步:科技档案的收集工作与基建、生产、科研、设备管理活动同步进行。 (1)事前介入。在与有关单位签订协议合同时(如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应对科技档案的套数、费用、质量要求、立卷人、移交时间等提出明确要求,作为科技档案接收时的依据。 (2)事中监督。本单位要负责组织、监督和检查有关单位(如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科技档案的形成、积累、整理、移交工作,做到边施工边收集边整理。 3、一参加:档案人员参加基建项目竣工验收会和设备开箱,覆行签字手续,并对现场形成的文件材料和设备开箱后的随机材料进行现场收集。 4、一把关:把好外出人员带回材料的收集关 围绕基建项目、设备选购等活动外出开会、学习培训带回的各种文件要及时向本单位档案室移交。并由档案部门签字后,才能报销差旅等有关费用(此项规定可纳入本单位的规章制度,以把好文件材料的收集关)。

信息技术基础知识

第一章信息技术基础知识 1.1 重点知识 一、信息与信息技术 (一)信息技术及其主要特征 1.有关信息的定义和解释 几种影响较大的对信息的定义和解释: (1)信息是可以减少或消除不确定性的容。 (2)信息是控制系统进行调节活动时,与外界相互作用、相互交换的容。 (3)信息是事物运动的状态和状态变化的方式。 从系统科学角度看,信息是物质系统中事物的存在方式或运动状态,以及对这种方式或状态的直接或间接的表述。通俗地说:信息是人们对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的反映,是通过物质载体所发出的消息、情报、指令、数据、信号中所包含的一切可传递和交换的知识容。 2. 信息的主要特征 社会性、传载性、不灭性、共享性、时效性、能动性。 3. 信息的分类 对信息进行分类的常见的8 种方法:容上、存在形式上、状态上、外化结果上、符号上、信息流通方式上、信息论方法上、价值观念上。 (二)信息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 简要掌握信息在现代中的5 点作用:认知作用、管理作用、控制作用、交流作用、娱乐作用。 (三)信息技术 1.信息技术的概念 信息技术就是能够提高或扩展人类信息能力的方法和手段的总称。这些方法和手段主要是指完成信息产生、获取、检索、识别、变换、处理、控制、分析、显示及利用的技术。 2. 信息技术的三个发展时期 ⑴以人工为主要特征的古代信息技术;⑵以电信为主要特征的近代信息技术;⑶以网络为主要特征的现代信息技术。 3.信息技术的体系信息技术是一个由若干单元技术相互联系而构成的整体,又是一个多 层次、多侧面的复 杂技术体系。信息技术大致可归纳为以下三个相互区别又相互关联的层次。 ⑴主体层次:是信息技术的核心部分。①信息存储技术;②信息处理技术;③信息传输技术; ④信息控制技术。 ⑵应用层次:是信息技术的延伸部分。 ⑶外围层次:是信息技术产生和发展的基础。 4.信息技术的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