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土地用途规划分类与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对应关系表

2021年土地用途规划分类与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对应关系表
2021年土地用途规划分类与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对应关系表

表B.1 土地用途规划分类与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对应关系表

土地利用规划分类

土地规划用途分类及含义一级类二级类三级类含义指直接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包括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及其他农用地。 指种植农作物的土地,包括熟地、新开发复垦整理地、休闲地、轮歇地、草田轮作地;以种植农作物为主,间有零星果树、桑树或其他树木的土地;平均每年能保证收获一季的已垦滩地和海涂。 耕地中还包括南方宽< 1.0m,北方宽< 2.0m的沟、渠、路和田埂。 耕地水田指用于种植水稻、莲藕等水生农作物的耕地。 包括实行水生、旱生农作物轮种的耕地。 指有水源保证和灌溉设施,在一般年景能正常灌溉,种植旱生农作物的耕地。 包括种植蔬菜等的非工厂化的大棚用地。 指无灌溉设施,主要靠天然降水种植旱生农作物的耕地,包括没有灌溉设施,仅靠引洪淤灌的耕地指种植以采集果、叶、根茎等为主的集约经营的多年生木本和水浇地旱地农用地园地草本作物(含其苗圃),覆盖度大于50%或每亩有收益的株数达到合理株数70%的土地。 林地牧草地设施农用地指生长乔木、竹类、灌木、沿海红树林的土地。 不包括居民点内绿化用地,以及铁路、公路、河流、沟渠的护路、护岸林。 指生长草本植物为主,用于畜牧业的土地。 指上述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以外的农用地。

指直接用于经营性养殖的畜禽舍、工厂化作物栽培或水产养殖的生产设施用地及其相应附属用地,农村宅基地以外的晾晒场等农业设施用地。 指公路用地以外的南方宽度≥ 1.0米、北方宽度≥ 2.0米的村间、田间道路(含机耕道)。 指人工开挖或天然形成的蓄水量<10万立方米的坑塘常水位岸线所围成的水面。 指农民、农民集体或其他农业企业等自建或联建的农田排灌沟渠及其相应附属设施用地。 主要指耕地中南方宽度≥ 1.0米、北方宽度≥ 2.0米的地坎。 其他农用地农村道路坑塘水面农田水利用地田坎表 A.1(续1)土地规划用途分类及含义一级类二级类城市用地城乡建设用地三级类含义指建造建筑物、构筑物的土地。 包括居民点用地、独立工矿用地、特殊用地、风景旅游用地、交通用地、水利设施用地等。 指城镇、农村区域已建造建筑物、构筑物的土地。 包括城市、建制镇、农村居民点、采矿用地等。 指城市居民点,以及与城市连片的和区政府、县级市政府所在地镇级辖区内的商服、住宅、工业、仓储、机关、学校等单位用地。 指建制镇居民点,以及辖区内的商服、住宅、工业、仓储、学校等企事业单位用地。

城市土地利用规划

第五讲城市土地利用规划 提要:城市土地利用规划基本原理 工业仓储用地的规划布局 城市公共设施用地的规划布局 居住用地的规划布局 城市对外交通设施用地的规划布局 城市郊区规划 §1.城市土地利用规划基本原理 ?城市土地利用规划的地位、职能与内容 ?城市规划与城市土地利用规划 城市土地利用规划是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广义土地利用:包括道路、市政基础设施用地等的所有城市建设用地 狭义土地利用:除上述设施外的土地,按城市活动类型主要分为:工业(产业)、商务·商业、居住、以及公园绿地四大部分 城市土地利用规划的特点:与以土地所有权为代表的社会制度、社会经济运行模式密切相关。 ?城市土地利用规划的职能 城市外部:通过城市规划区、规划建成区的划定,确定城市的空间发展方向,促进、保障城市建设的有序发展。协调城市建设用地与非城市建设用地的关系。 城市内部:为各种城市活动安排必要的空间(工作、居住、游憩、交通) ?城市土地利用规划的内容 各种城市功能,及其相互关系的空间安排——土地利用规划方案 实施土地利用规划的手段——项目审批,Zoning,城市重点地区开发 ?影响城市土地利用规划的因素 土地利用规划通过规划师、以及当权者的价值判断的已确定,并通过对开发活动的限制和积极建设得以实施。其中影响土地利用决策的因素有: ?经济因素 市场经济环境下,最重要的因素。 土地利用的分布由土地市场中的供给——需求关系所决定(商务商业、工厂、居住)城市发展与具体项目布局预测的学说:土地经济学 从计划经济(并非不考虑经济因素)走向市场经济(切实的压力)的过程 ?社会因素 经济因素并非决定城市土地利用的唯一因素 城市生态学:社会学者将生态学的原理引入城市领域,集中与分散、向心与离心、入侵与迁移等(以多种族社会的美国为主) 社会组织论:构成城市社会的个人以及团体的价值观、行动、及其相互的影响——价值观对土地利用形成的影响(例:旧城改造) 经济因素与社会因素的相互影响(例:居民不愿迁出旧成区的原因) 规划中对社会集团价值观的关注 ?公共利益 城市规划制定者——政府的出发点 公共利益的要素:安全、健康、便利、宜人、经济(对公共而言)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标准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上地利用的类型、含义。 本标准还适用于土地地调查、规划、评价、统计、登记及信息化管理等工作。 在使用本标准时,也可根据需要,在本分类基础上续分土地利用类型。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面研究是否可适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适用本标准。 GB/T19231 土地基本术语 3术语 下列术语适用于本标准。 3.1 覆盖度(盖度) cover degree 指一定面积上植被垂直投影面积占总面积的百分比。 3.2 郁闭度 canopy density 指林冠(树木的枝叶部分称为树冠)垂直投影面积与林地面积之比值。 4总则 4.1为实施全国土地和城乡地政统一管理,科学划分土地利用类

型,明确土地利用各类型含义,统一土地调查、统计分类标准,合理规划、利用土地,制定本标准。 4.2维护土地利用分类的科学性、实用性、开放性和继承性,满足制定国民经济计划、社会经济宏观调控以及国土资源管理的需要。 4.3主要依据土地的用途、经营特点、利用方式和覆盖特征等因素,对土地利用类型进归纳、划分。反映土地利用的基本现状,但不以此划分部门管理范围。 5编码方法 5.1土地利用现状分类采用一级、二级两个层次的分类体系,共分12个一级类、57个二级类。 5.2土地利用现状分类采用数字编码,一级采用二位阿拉伯数字编码,二级采用一位阿拉伯数数字编码,从左到右依次代表一、二级。 6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和编码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和编码见表1。

土地利用规划

《土地利用规划》 一、填空题 1、水资源的三要素为水量、水质和水的保证率。 2、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性质,规划强调自上而下、因地制宜,逐级控制,分为国家、省级、地(市)级、县级和乡(镇)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作用是,合理配置土地资源。 3、耕地利用单元设计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耕地利用单元自身要素、田间工程设施的规划设计;二是耕地利用单元内的规划设计。 4、山区土地治理的生物措施是植树造林,工程措施有修梯田、修地坝水坝。 5、土地利用规划的特性说明,由于土地面积的有限性和目标的多维性,规划的方案具有一定的折衷性 ;由于各项因素都是在变化的,规划就具有一定的动态性 . 5、农田总蒸发量,又称植物的需水量,是指植物蒸腾和土壤表面蒸发的总耗水量。 7、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土地的供需分析包括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土地需求预测、土地供给分析和土地供需平衡分析几方面。 8、一定时间内单位面积草地上能够饲养的家畜头数,称为载畜量。要使其合理,必须将放牧强 度控制在草地可承受的范围内。 9、盐土改良的生物措施包括植树造林及种稻改良。 10、土地资源的功能包括:植物生产功能、土地的建设承载功能、土地的生态功能。 11、气温的日变化对植物有机质的积累具有重要意义。 12、按照我国土壤质地分类标准,土壤质地类别分为砂土类、壤土类和黏土类。 13、土地类型的形成,不但受大区域的水热条件的影响,还受地方性地域分异规律的作用。 14、省、自治区、直辖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由省市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编制,经同级人民政府审查同意后,报国务院批准。 15、在编制土地利用规划的过程中,应优先安排农用地。 16、土壤是指能够支持植物生长的陆地表面的疏松表层。 17、地表面或其他植被表面,不时地有辐射能收入,也有辐射能支出,这些表面上的辐射能的收支差值,叫做辐射差额或辐射平衡。 18、我国植被、土壤的分布,主要取决于水热条件,遵循自然环境地域分异规律。 19、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就是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计划,根据社会所有生产部门的用地需求和土地自身的特性,经过土地适宜性评价,合理统筹协调土地资源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的配置。 20、耕地的规划要考虑“山、水、田、林、路”综合协调,最大限度地开发土地生产力。 21、土地利用规划的特性包括:政策性、整体性、兼容性、折中性、动态性。 22、植物的需水量,系指植物蒸腾和植被下土壤表面蒸发的总耗水量,即农田总蒸发量。 23、土壤肥力的高低不仅取决于土壤中养分的丰缺程度,更大程度上取决于土壤结构性的好坏。 24、规划经由批准后,由同级人民政府组织实施,该级土地管理部门为规划实施主管部门。 25、山地与丘陵的区别在于相对高度的大小,一般相对高差大于500米者为山地。 26、当土壤温度降低到0℃以下时,土壤中水分结成冰,冻结后的土壤称为冻土。 27、平原是负地形,是物质的集聚地,其共同特点是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土壤水分条件较好。 28、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过程中,环境影响评价的原则有因地制宜原则、层次性原则、主导性原则。 29、田间工程应包括耕地内部的灌溉、排水沟_、道路、林带等各个基本建设项目及其附属物。 30、规划经批准后,由同级人民政府组织实施,该级土地管理部门为规划实施主管部门。 二、名词解释 1、土地利用规划:是对一定区域内未来土地利用超前性的计划和安排,是依据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土地的自然历史特性在时空上进行土地资源分配和组织土地利用的综合经济技术措施。 2、土地复垦:是指对在生产建设过程中,因挖损、塌陷、压占等造成破坏的土地,采取整治措施,使其恢复到可利用状态的活动。

国土空间规划的土地利用分类方案研究

国土空间规划的土地利用分类方案研究 摘要:一直以来我国的土地规划长期处于各自为政的状态,且规划内容存在着 矛盾,这种情况严重制约了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为了能更好地推进节约集约利 用土地,保证经济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对国土空间规划的土地利用分类方案进 行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关键词:国土空间规划;土地利用分类;方案 1、国土空间规划土地利用分类原则 国土空间规划土地利用分类是以全国土地分类文件为基础,在不违背土地管 理法的前提下来对土地分类方式进行明确,实现对土地类型的整合和拆分,从而 形成规划用地的分类体系,以符合国土空间规划管控的需求。 2、国土空间规划土地利用分类存在的问题 2.1土地分类体系各有不同 对于土地利用进行分类的目的在于提升对用地结构和规模的合理管控,根据 土地性质来对城市用地进行详细划分。虽然城乡规划用地分类具有全覆盖的属性,但是农林、水域以及非建设用地基本上会被排除到总体规划外,对于生态土地的 保护缺乏足够的重视,使得城市的发展呈现出无序性。另外,城乡规划土地按照 空间层次来将城市和乡镇的建设用地设为同一类别,这必然会造成城市空间表达 的协调和连接出现问题。土地利用分类重视对农田和耕地的保护,重视对农林用 地转建筑用地的控制。所以,为了能够在规划过程中满足耕地保护的目标,需要 实现对农用土地更加细致的分类,根据土地的特点和用途来对其进行划分。但对 建设用地的分类则相对更加粗糙,从而导致土地利用规划难以满足实际用地需求,无法设计出科学合理的国土空间分布方案,进而造成频繁调整的问题。虽然最新 土地利用分类体系为了适应社会发展进行了调整,并最大限度的与调查分析结果 进行衔接,但因为自身的规划体系存在局限性,导致土地利用分类无法做到无缝 对接,从本质上看仍然分属于两个体系,从而形成了各自为政的局面,提升了国 土空间规划对接的难度。 2.2统计方式差别较大且难以协调 城乡规划与土地管理有着不同的管控方式和目的性,所以存在着土地类型定 义方面的差异,使得用地标准难以进行协调,这种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对建设用地统计口径存在差异,例如在城乡规划中的建设用地不包括水 库水面,而在土地管理中的建设用地却包含了水库水面。其次,土地管理规划中 建设用地包括了农村居民点、采矿用地、独立建设用地以及城市等。而城乡规划 中的建设用地仅包括城市、乡镇及村庄这几类。 2.3规划效率低 因为城乡规划和土地管理规划有着不同的土地类型分类标准,所以在具体的 工作中常常会发生同一地块采用两种地名的方式,从而导致其他部门进行土地批 准时出现偏差,同时也为项目审批和土地调查等工作带来极大的不便。因为国土 空间规划土地利用分类的内涵存在着差异,使得空间规划编制常常出现内容重复 的现象,同时也使得用地布局方面存在着一定的矛盾,导致国土空间规划管控出 现紊乱,大大增加了规划管控的成本。城乡规划中的建设用地是指规划区域范围 中除去村镇建设用地之外的建设用地,而土地管理规划中的建设用地是指辖区内 的国有建设用地,在进行编制和规划的过程中,对于独立建设用地和城镇用地并 没有进行细致的分类,都将其定义为农村居民点用地,只要不违反城市规划条例

土地利用规划分类

土地规划用途分类及含义 一级类二级类三级类含义 农用地 指直接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包括耕地、园地、林地、牧 草地及其他农用地。 耕地 指种植农作物的土地,包括熟地、新开发复垦整理地、休 闲地、轮歇地、草田轮作地;以种植农作物为主,间有零星果 树、桑树或其他树木的土地;平均每年能保证收获一季的已垦 滩地和海涂。耕地中还包括南方宽<1.0m,北方宽<2.0m的沟、 渠、路和田埂。 水田 指用于种植水稻、莲藕等水生农作物的耕地。包括实行水 生、旱生农作物轮种的耕地。 水浇地 指有水源保证和灌溉设施,在一般年景能正常灌溉,种植 旱生农作物的耕地。包括种植蔬菜等的非工厂化的大棚用地。 旱地 指无灌溉设施,主要靠天然降水种植旱生农作物的耕地,包 括没有灌溉设施,仅靠引洪淤灌的耕地 园地 指种植以采集果、叶、根茎等为主的集约经营的多年生木 本和草本作物(含其苗圃),覆盖度大于50%或每亩有收益的株 数达到合理株数70%的土地。 林地 指生长乔木、竹类、灌木、沿海红树林的土地。不包括居 民点内绿化用地,以及铁路、公路、河流、沟渠的护路、护岸 林。 牧草 地 指生长草本植物为主,用于畜牧业的土地。 其他 农用 地 指上述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以外的农用地。 设施 农用地 指直接用于经营性养殖的畜禽舍、工厂化作物栽培或水产 养殖的生产设施用地及其相应附属用地,农村宅基地以外的晾 晒场等农业设施用地。 农村道路 指公路用地以外的南方宽度≥1.0米、北方宽度≥2.0米的 村间、田间道路(含机耕道)。 坑塘水面 指人工开挖或天然形成的蓄水量<10万立方米的坑塘常水 位岸线所围成的水面。 农田水利 用地 指农民、农民集体或其他农业企业等自建或联建的农田排 灌沟渠及其相应附属设施用地。 田坎主要指耕地中南方宽度≥1.0米、北方宽度≥2.0米的地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