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职工民建专业人才的培养

浅谈中职工民建专业人才的培养

浅谈中职工民建专业人才的培养

发表时间:2013-07-11T16:37:17.140Z 来源:《教育艺术》2013年第4期供稿作者:王立生

[导读] 这就要求教学过程中应从各个渠道,采用分散与集中相结合、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校内校外相结合等多种形式。

王立生山东省招远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265408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已成为中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旋律。《面向二十一世纪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原则意见》明确提出“职业教育应确立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指导思想。……把增强学生的职业技术能力和就业能力放在突出位置。”要使职业教育担负起促进发展和促进就业服务这两大任务,就必须服务于现代化建设的需要,科学定位是中职学校健康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笔者在中职工民建专业从事教学与管理多年,本文对该专业人才的定位与培养提出了一点粗浅看法。

一、工民建专业人才培养的一些要求

首先,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要与当地经济发展的需要相适应。社会需求是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最大动力,要以服务为宗旨,坚持以服务求支持。建筑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无论是新建城镇的公共工程、城镇住宅、公共建筑、市政工程还是在改造旧城、更新有关工程的业务中,甚至在装饰装修业、给排水、交通道路、园林绿化等行业,都有我们学生的用武之地。

其次,要把人才教育与劳动力市场整合起来,使培训后的人才能顺利过渡到工作岗位上。产学结合是中职办学的基本途径。学校在与社会各建筑企业、建筑机构多年的交往中逐步摸索出了一条“双向合作、互惠互利”的路子:一方面积极为当地建筑业的工作人员进行岗后的培训和教育,为建筑企业中、高级管理人员的学历教育提供途径;一方面建筑企业每年为学生提供实训基地,派专人指导学生,学校优先向这些企业选派推荐优秀毕业生。

第三,要转变观念,树立职业教育终身制的观念,变中职工民建人才教育的“终结教育”为“终身教育”。社会的发展已经使得人在一生中会面临着多次职业变更和多次的岗位竞争,只有接受终身的学习教育,才不致于被社会抛弃。我们的工民建专业不应单纯地针对职业岗位进行教育,而应扩展到着眼于劳动者的整个职业生涯的教育,培养的学生必须为进入一个学习型组织做好充分的准备。

第四,必须根据学校实际办学条件及生源情况,因地制宜,鼓励工民建专业学生立业创业。在办学过程中,必须充分、合理地利用好人力、物力、财力资源,尽可能争取各要素效能的最大化,力争办好办强专业。一方面要呼吁社会为他们提供更自由、更宽松的就业环境;一方面要本着学用结合、按需施教和注重实效的原则,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形式的职业资格考试。

二、工民建专业人才培养的一些标准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必须做到“面向企业,加强技能,突出应用,长于动手”,具体来说就是“两个三”:

第一个“三”指培养的人才有三个“去向”:一是去施工企业和施工企业主管部门从事房屋建筑施工、检测、造价管理工作;二是去城镇乡企事业单位基建部门和房屋新建维修部门从事基建技术管理工作;三是去建筑设计单位从事一般的房屋建筑CAD制图、结构分析计算以及一定的管理工作。

第二个“三”指的是人才需具备的三项“能力”:

第一项能力即具备建筑施工的能力,有直接指挥和组织房屋工程的施工能力和检测能力,施工管理和经营能力,能识读、运用、分解各种工程图纸和较熟练地运用地形图、建筑施工图、结构施工图、水、电、煤气、设备等能力。

第二项能力即具备基建管理、造价管理和监理的能力,作为基建、造价部门的甲方代表在企事业单位的基建和修缮项目中履行管理和监督的能力。

第三项能力即具备一定的建筑、结构设计及计算能力。这是中职工民建专业需要加强培养的一项能力。学生毕业后未必能从事设计工作,但起码应当具备一定的专业计算能力。

三、工民建专业人才培养的一些途径

首先,帮助学生端正职业态度,严把职业道德关。我国职业教育的奠基人黄炎培曾说:仅仅教学生职业,而于精神的陶冶全不注意,会把一种很好的教育变成“器械的教育”。职业态度是指劳动者对社会和职业的责任和情感,建筑行业中承包项目、施工管理、建材购置等环节经济利益上的诱惑比起其他行业来说多得多,能否在金钱、利益的诱惑面前把握好自己,靠的是法律的约束与制裁,更要靠从业者的自律。

其次,以服务为宗旨,强调“必需、够用”的原则,突出应用性和实用性。基础理论教学要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以讲清概念、强化应用为教学重点;专业课教学要以实用为源头,突出四个特色,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一是实用性,即强调学什么而不是强调为什么;二是职业性,即针对具体职业岗位选择课程内容,如三大结构、三大力学以及一些基本的施工知识;三是适用性,即面向行业、贴近地方经济特色、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四是先进性,即在不断更新教材的同时,及时向学生推荐阅读书籍或自编补充讲义,引导学生自行吸纳新知识。

第三,以就业为导向,重视学生职业能力的构建。工民建专业的实践性环节很多,包括现场参观、认知实训、测量实训、岗位操作实训、施工实训、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等。这就要求教学过程中应从各个渠道,采用分散与集中相结合、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校内校外相结合等多种形式。

扎实的专业知识,宽厚的职业技能,是立业、创业,为社会、为人类作出贡献的前提和基础。唯有具备开拓创新精神,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健全的体魄,中职学生才能在搏击市场经济大潮中崭露头角,取得不俗业绩,显示出强劲的竞争实力和职业适应性。

化学(师范)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化学(师范)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70301 学科门类:理学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教师职业道德,具有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能够适应新世纪科技、文化与教育发展需要,系统扎实地掌握化学及相关领域专业基础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熟悉教师教育相关理论,具备现代教师教育理念,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能够在基础教育部门或职业技术学校从事化学教学、化学教学研究与管理的专门人才。 二、培养规格与要求 (一)培养规格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化学方面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与方法,受到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的训练,通过教育理论课程的学习和教学实践的锻炼,具有良好的从事化学教学和化学教学研究的基本能力。 (二)素质要求 通过学习,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数学、物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含结构化学)以及化工基础等课程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实验技能; 3.熟悉教育法规,掌握并能够初步运用教育学、心理学基础理论,具有良好的教师素养和从事化学教学、化学教学研究的能力; 4.了解本专业最新发展动态;熟悉中学教学基本现状;具备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化学教学的基本能力; 5.具有一定的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初步具备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并具有一定的文字表达水平; 7.掌握体育锻炼的基本技能,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达到大学生体育合格的标准; 8.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并具有一定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主干学科和核心课程 (一)主干学科:化学 (二)核心课程 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结构化学、化工基础、化学教学论、教育学、心理学、中学化学实验研究

化学专业培养方案

教学院长签字: 教学系主任签字: 浙江大学化学专业培养方案 培养目标 化学系是国家理科(化学)基础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化学专业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具备宽厚数、理、生物、计算机等学科基础知识,扎实化学基础理论和实验技术,能挑战化学发展前沿,解决生命、材料、环境、化工等领域中化学问题能力的高级人才。毕业生主要作为化学及相关学科博士和硕士研究生的高质量生源,也可在科研机构、大中学校及企事业单位从事科研、教学、开发及管理工作。 培养要求 掌握化学学科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实验技能;掌握必要的数学、物理、生物、计算机、化工等学科的基础知识;具备用英语进行交流的能力;运用机算机获取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独立开展科研和开发工作的能力。学生们通过本科阶段的学习,将拥有专业的素质和潜能,能够从专业的角度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本专业分为基地班和普通班,采取滚动制,优秀学生进入基地班。 专业核心课程 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结构化学仪器分析谱学基础生物化学基础化学实验中级化学实验综合化学实验 教学特色课程 全英文教学课程:分析化学仪器分析有机化学 双语教学课程:物理化学 原版外文教材课程:分析化学仪器分析有机化学物理化学 研究型课程:综合化学实验 讨论型课程:现代化学导论 计划学制4年 毕业最低学分160+4+5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辅修专业说明 课程设置与学分分布 1.通识课程48学分+5学分 (1)思政类5门11.5+2学分 021E0010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2.5 第一学年秋冬

021E0020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2.5 第一学年春夏 021E0030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4. 第二学年春夏 021E0040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2.5 第三学年秋冬 02110081 形势与政策 +2 (2)军体类 5.5+3学分 031E0010 军事理论 1.5 第二学年秋 031E0020 体育Ⅰ 1.0 第一学年秋冬 031E0030 体育Ⅱ 1.0 第一学年春夏 031E0040 体育Ⅲ 1.0 第二学年秋冬 031E0050 体育Ⅳ 1.0 第二学年春夏 03110021 军训+2.0 第一学年短学期 体育达标+1.0 (3)外语类9学分 实行以大学英语Ⅳ考试为标准的管理模式,学生必须通过学校大学英语Ⅳ考试,并取得外语类课程9学分,同时,选修课程号含“F”的课程,以提高外语水平与应用能力。 (4)计算机类5学分 1)在以下课程中选修一门3学分 211G0010 C++程序设计基础与实验 3 春夏、秋冬 211G0020 C程序设计基础与实验 3 春夏、秋冬 211G0030 Java程序设计基础与实验 3 春夏、秋冬 211G0040 VB程序设计基础与实验 3 春夏、秋冬 2)在以下课程中选修一门2学分 211G0060 大学计算机基础 2 秋冬 211G0090 计算机技术创新与社会文明 2 秋冬 以及其他课程号带“G”的课程(不含程序设计基础与实验课程) (5)导论类2学分 学生可在各专业开设的学科导论课程、以及新生研讨课程中任意选择修读,并取得学分。建议在第一学年秋冬修读。 (6)其他通识课程15学分 学生在历史与文化(3学分)、文学与艺术(3学分)、经济与社会(3学分)、沟通与领导(1.5学分)、科学与研究(1.5学分)、技术与设计(3学分)等6个课程组中选择修读。 2. 大类课程 38.5学分 (1)自然科学类32.5 学分 1)必修课程11门28.5学分。 061B0170 微积分Ⅰ 4.5 第一学年秋冬学期 061B0180 微积分Ⅱ 2 第一学年春学期 061B0190 微积分Ⅲ 1.5 第一学年夏学期 061B0200 线性代数 2.5 第一学年秋冬学期 061B0211 大学物理(甲)Ⅰ 4 第一学年春夏学期 061B0221 大学物理(甲)Ⅱ 4 第二学年秋冬学期 061B0240 大学物理实验 1.5 第二学年秋冬学期 061B0600心理学导论 2 第一学年

中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招生对象与学制 招生对象:初中毕业生 学制:三年 二、培养目标 关彻执行国家教育方针,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原则,培养具有一定科学文化素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人际交往与人沟通能力,掌握机械加工基本知识和数控机床应用技术、熟悉钳工、机械加工工艺及设备的使用和计算机应用技术,从事机械加工工艺、工艺装备设计、非标准设备设计、数控设备的编程、操作生产管理等相关工作。,具有职业生涯发展的技能型的高素质劳动者。 具体培养要求: 1.热爱祖国,拥护党的领导,熟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接受系统的法制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 2.掌握较扎实的自然科学的基础知识,具有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和管理科学基础,并具有一定的外语基础。 3.具有读图和制图基本知识,能够识读一般装配图、绘制简单零件图和进行零件测量;系统地掌握机械制图、机械制造工艺等机械工程方面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 4.掌握各种机电设备和自动控制系统进行科学的技术管理,能正确执行各种工艺、工况的调整操作,实现节能、高效运行,并能针对具体的设备和系统,制定科学的运行管理规程和维护计划。 5.具有从事机电设备的安装、调试及维护等工作的基本能力;参加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组织的职业资格考核,取得电工上岗证、CAD绘图证、车工、钳工、数控加工等相关中级工操作证书。 三、职业能力的分解和分析: 1、职业能力的内涵。 (1)具有良好的资料收集、文献检索以及口头表达和书面写作等技巧和能力,并形成很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终身学习的观念。 (2)有理解、审查机电系统图纸和技术文件,组织系统的安装、调试过程的技术管理能力。 (3)具有机械电气控制系统设计、安装、调试、运行以及分析现场运行事故和处理事故的能力。 (4)具有较强的电子与计算机技术以及运用计算机控制、监控生产过程、获取信息和有效地利用信息的能力。 (5)具有运用新技术、新设备进行技术改造、技术创新的意识和初步能力。 (6)具有对机电一体化设备进行制造、管理、销售和初步设计、改造的能力。 (7)具有实际工程需要的计划、总结、报告、说明书、论文、合同、公文等应用文的写作能力及计算机文字、表格、图形处理能力。 (8)具有辨证的、逻辑的形象的创造的科学思维方式和对事物进行统计、分析、综合、归纳的

化学专业(师范)人才培养方案

化学专业(师范)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70301 一、专业简介 化学(师范)本科专业,以化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教学为基础,主要培养能够进行教学和教学研究的中学教师、教育工作者。开设的主要课程有:无机化学与化学分析、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结构化学、化学教学论、仪器分析、化工基础等理论课程及相关实验课程。要求学生具有现代教育理念,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掌握化学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系统了解教育教学规律和教学方法。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适应国家基础教育改革发展要求,立足安徽,面向全国,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良好科学和文化素养,具有扎实的化学基础、先进的教育观念、突出的教育教学能力和教育教学改革意识、健康的身体心理素质,能在中学、教育机构等单位从事化学及相关学科基础教育教学、教育管理的优秀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毕业生在未来5年预期达成以下目标: 目标1: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立德树人的宗旨,具有坚定的教师职业信念、高尚的师德修养、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目标2:熟练掌握化学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技能,掌握教育学、心理学的基础知识,能够综合运用这些知识以及其他相关学科知识,进行中学化学教学。 目标3:拥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人文修养;具有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能力;胜任教育教学工作,成为合格的中学化学教师。 目标4:能主动适应社会,具有较强的组织能力、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三、毕业要求 本专业毕业生应达到以下要求: (一)践行师德 (1)【师德规范】完整、准确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涵;自觉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具有坚定的教师职业信念和高尚的师德修养;具有“立德树人”的使命感和成为“四有”好老师的志向;遵守中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1-1社会认同: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良好的道德品质。 1-2依法执教:自觉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以立德树人为己任,具有依法执

中职汽修人才培养方案

汽车制造与检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招生对象与学制 本专业招收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学制3年。 二、培养目标与职业岗位 (一)人才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新型工业化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必备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掌握汽车制造与维修技术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具有较强的汽车制造、维修能力,在汽车检测、汽车维修、汽车生产制造、汽车整车销售、汽车配件销售等企业从事车辆维护接待、检测接待、修理接待、整车销售、配件销售等方面的中级职业技能人才。具有相关设备的操作、维护技能,具有专业技术的综合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工作创新精神,面向生产、建设、管理第一线需要的、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的高素质多技能并有明确职业岗位定位的中级技能型人才。 (二)职业岗位群 本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汽车生产维修企业和经营单位,从事一般汽车的装配、调试、维修和检验等技术工作。其主要业务范围是:培养汽车检测、汽车维修、汽车生产制造企业培养从事车辆维护、检测、修理等方面的高素质、多技能劳动者。 本专业的职业岗位群定位:汽车生产线操作工、汽车修理工、汽车钣金工、汽车电器修理工、汽车美容工、机动车检验工。

三、知识与能力结构及要求 (一) 知识结构与要求 1. 具备基本的科学文化及艺术素养。 2.掌握计算机应用方面的基本知识。 3.掌握读图和制图的基本知识。 4.掌握汽车材料的选择和使用的基本知识。 5.掌握本专业必须的机械基础知识。 6.掌握电工与电子技术在本专业应用方面的基本知识。 7.掌握汽车的制造工艺、构造、性能、使用、维护、修理、检测、技术管理及交通安全等有关理论知识。 (二)基本能力结构及要求 1.具有政治立场坚定,忠于祖国、积极进取的品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择业观。深刻理会和实践“八荣八耻”。 2.具有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适应能力、观察判断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创新能力、获取信息能力、公关能力、心理调适能力等基本能力,以及较强的法律意识、环保意识等现代文明意识。 (三) 职业能力结构与要求 1. 具有读图、绘制简单零件图和零件检测的能力。 2. 具有汽车基本性能试验的能力,具有分析和解决本专业技术问题的基本能力。 3. 学习一门外语,借助工具书能阅读汽车说明书及维修手册等一般专业外文技术资料。

应用化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应用化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一、专业代码及专业名称 专业代码:070302 专业名称:应用化学(Applied Chemistry) 二、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能够较系统扎实地掌握化学化工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富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能在研究机构、高等院校及化工、医药等企事业单位从事生产、开发、科研、教学及管理工作的应用型技术人才。 三、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在学习公共基础理论课和人文知识的基础上,主要学习化学、化学工程与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受到较系统的科学思维和应用研究的基本训练,初步具有综合运用化学及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和技术方法进行应用研究、技术开发和科技管理的能力。 本专业的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能力和素质: 1.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和创新意识; 2.掌握数学、物理、信息科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3.掌握化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了解化学与化工的发展动态、应用前景和行业需求; 4.了解关于化工相关产业、知识产权、安全与环境等方面的政策与法规; 5.具有较强的学习、交流、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适用科学和社会的发展; 6.具有对终身学习的正确认识和学习能力。 四、学制与授予学位 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五、主干学科 化学、化学工程与技术 六、专业核心课程 无机化学、分析化学、仪器分析及实验、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化工原理、结构化学、高等有机化学、有机合成、天然产物化学、精细化工工艺学、精细化学品分离与分析。 七、主要专业实验 无机化学实验、分析化学实验、有机化学实验、物理化学实验、精细化工实验、化工

中职人才培养方案

中职人才培养方案 2020最新中职人才培养方案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科学有序进行,时常需要预先开展方案准备工作,方案是有很强可操作性的书面计划。方案应该怎么制定才好呢?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中职人才培养方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国务院在《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提出了职业教育的四项重点工程之一就是实施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工程。中等职业学校要遵循市场的导向性、培养目标的多样性和实践性等特点,在中等职业学校人才培养模式上进行改革创新,构建具有鲜明职教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 一、中等职业教育的现状 进入中等职业学校学习的学生绝大部分总体素质水平不高,由于对专业的教育目标和教学内涵不甚了解,所学专业不适合学生志趣取向等因素,致使很多学生易于产生怠惰心理。基于以上特点,采用传统的以教学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对这些学生来说,显然是不太合适的。只有让学生在真实的职业情境中学习,才能克服厌学情绪,唤醒学生的多元智慧,使学习变得生动,技能得到提高。长期以来,由于对中等职业教育的定位认识不足,在办学思想上,重知识,轻技能;在办学模式上,重应试,轻就

业,致使中职教育培养的人才与社会需求存在较大的差距。 二、中职学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思路 中职学校人才培养创新模式构建的基本思路应该是: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的原则,紧密依托行业优势,根据市场需求和行业指导,确立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重视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人文素养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改革专业课程,实施模块化课程改革,以全面提升学生技能水平为主要抓手,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加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和顶岗实习的力度,使人才培养模式更加彰显职业教育社会性和就业性的特色。 (一)关注社会行业需求,适时调整专业方向 1、贴近市场办学。专业设置是社会需求与中职教育紧密结合的纽带,是学校教学工作主动、灵活适应社会需求的关键环节。“就业导向”下中职人才培养要在贴近市场办学方面有新突破。做到培养目标面向市场,办学形式适应市场,专业设置瞄准市场,及时调整职业教育的专业结构,增强学生毕业后就业的针对性和职业能力。建立经常性的市场调查机制,对区域经济情况进行研究调查,了解市场需求,以此为参考及时调整学校的专业设置,优化课程结构,重组教学内容。 2、引进行业指导。各基层企业既是学生就业的主体,又集中了许多专家型的技术能手,比学校更为了解专业的发展方向。

药物化学专业(100701)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

药物化学专业(100701)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1.培养有爱国主义、敬业精神和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药物化学专业的人才。 2.在药物化学领域内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实验知识,熟悉所从事的研究方面的技术最新发展和动向,具有独立从事药物化学专业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能力或具有独立担负与药物化学专业相关的专门技术,具有创新研究能力的德才兼备的人才。3.至少掌握一门外语,能熟练地阅读外文专业书籍和文献以及外文写作科研论文,并能够用外语进行学术交流。 4.掌握计算机技术,应用于药物化学相关研究领域。 5.硕士学位论文应具有一定的创新性或应用前景。 二、研究方向 1.天然药物化学 2.药物合成化学 3.中药有效成分研究 4.药物构效关系研究 三、招生对象 已获得学士学位的在职人员、应届本科毕业生,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考试合格,再经面试合格者。 四、学习年限 一般为两年半,少数优秀者经过考核可缩短为两年。 五、课程设置 A类: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2学分) 自然辩证法(2学分) 英语(4学分) B类:

药物化学研究进展(3学分) 有机化学(3学分) C类: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鉴定(3学分) 药物代谢与体内药物分析(3学分) 药物动力学(3学分) 生化药物新剂型与新技术(2学分) 药事管理与法规(2学分) 新药研究与开发(2学分) D类: 天然产物化学(3学分) 植物成分分析(3学分) 天然产物全合成与结构改造(3学分) 药学进展学术报告(2学分) 六、培养方式 1.研究生入学后两个月内进行师生互选,确定导师。制定培养计划,导师负责全部培养工作。 2.硕士研究生入学后的第一学年,应完成公共课和大部分基础课和专业理论课。第三学期在导师的指导下着手准备毕业论文的选题和研究报告。应不超于第三学期的第四周完成选题报告,经硕士生指导小组评议通过后方可进入学位论文的实施阶段。 七、考核方式 1.公共课与基础课以笔试考核为主,由有关教研室负责人考核工作。 2.专业课除笔试考核外,要求写专题综述报告,以了解研究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中期考核在入学后的第三学期末进行,中期考核小组由院药物化学专业或相关专业的五位专家组成,另设一名秘书,考核内容包括(1)研究生学位课程以及必修课、选修课完成情况。(2)论文进展情况和学术水平。(3)研究生是否具有完成论文的能力。(5)

化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培养方案编号:20091901 化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21世纪基础教育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具有宽广的知识面和较强的知识应用能力,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合格的化学及与化学相关学科中、初等学校教师,以及从事教学研究、教育管理工作的专门人才,并为日后成为中、初等学校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及进一步学习深造打下坚实基础。 二、培养基本规格及要求 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原理,努力践行科学发展观;具有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志向和责任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正确认识科学与社会的关系;具有爱岗敬业、艰苦奋斗、遵纪守法、团结协作的品质;具备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2、掌握本专业所需的数学、物理、计算机等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 3、比较系统地掌握化学专业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的化学实验方法与技能,了解应用化学及与化学相关的交叉学科的知识。掌握一门外国语和计算机应用技能,达到规定等级,掌握获取和应用科学研究信息的方法。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和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 4、掌握化学教育理论,了解化学教育的最新成果,具有良好的从事化学教学和化学教学研究的基本能力。 5、有比较宽厚的文化修养,具有高尚的审美情趣,具备优良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体魄,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三、学制与毕业要求 基本学制为四年,学生可根据自身情况在三至六年内完成学业。 学生修满规定学分,可取得毕业资格。 四、授予学士学位要求 达到学院规定的授予学士学位标准,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五、主干学科、主要课程 主干学科:化学 主要课程: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仪器分析、结构化学、化工基础、化学教学论、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等。 六、课程结构与学分、学时要求

三年制中职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三年制中职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三年制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计划 一、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 (一)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美等诸方向全面发展,具有中职文化程度的、能适应学前教育发展需要的幼儿教师。 (二)培养规格 1、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热爱幼儿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 2、具有较全面、扎实的文化科学知识和专业基础知识,懂得学前教育的基本规律,具有一定的教育思想,具备从事学前教育教学能力。 3、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健全的人格、身体健康。 4、具有一定艺术修养和艺术鉴赏能力。 二、学习年限 三年 三、职业岗位群 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幼儿园和早教机构的保育和教育工作。 四、课程计划表(见“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计划表”) 五、核心课程简介 学前心理学 本课程是本专业的一门主要课程。学前心理学是研究学前儿童的心理特点和发展规律的科学。主要内容包括:学前心理学的对象和任务、

学前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学前儿童的注意、感知、想象、言语、思维、情感、意志、个性等心理现象的分别介绍和分析。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和年龄特征,培养学生分析和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初步能力。 授课形式:集体课 考核方式:考试 学前教育学 本课程主要研究学前教育及其课程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方法。主要内容包括:学前教育理论的建立及主要流派、学前教育与儿童发展、学前教育的新观念、学前各年龄儿童的心理特征与教育要领、托儿所的保育与教育、幼儿园教育、幼儿园的活动和学前儿童家庭教育。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夯实学生的学前教育与课程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能力,培养和造就符合时代要求、具有贯彻实施《幼儿园工作规程》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专业素养的新型教师。 授课形式:集体课 考核方式:考试 幼儿园活动设计与指导 幼儿园活动设计与指导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专业必修课,介绍幼儿园教育活动的一般概念,幼儿园教育活动的涵义、性质与特点;幼儿园教育活动编制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既有宏观性,理论性,又体现了具体性、应用性,是一门从理论到实践的课程,力求使学生学习之后,既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源循环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81303T) 培养目标 通过学习化学理论基础、资源循环利用原理、基本实验技能、科学研究方法与工程应用技术,培养学生掌握扎实的化学和资源循环科学理论和实践基础,学习资源循环利用与材料成分、结构、性能、工艺之间内在的基础化学规律。重视以化学的视角制备材料、解决资源与环境的协调性,培养出能从事资源循环利用、新能源开发利用、能源环境保护以及农业、工业废物资源化开发、研究、设计与管理等工作的跨学科复合型高级人才。 培养要求 基本规格: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化学和资源环境科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受到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方法训练,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具备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进行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经营管理的能力。 学生应获取的知识与能力: 1. 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良好的人文与社会科学素质及表达能力; 2.系统学习化学、资源循环科学基本理论,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与实验技能,培养科学的思维能力,接受基础与应用研究方法与技能的系统训练; 3.掌握现代资源循环利用的科学理论与方法及资源与环境相关的检测技术; 4.掌握化学化工文献检索、资料查询方法与技巧,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及网络应用能力; 5. 了解以化学为基础的资源循环利用的前沿理论、应用前景及最新发展动态,以及资源循环相关产业发展状况; 6.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能比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外文文献。 学制与学位 学制:本科基本学制为4年,学习年限为3-8年。 学位:按要求完成学业且符合学位授予条件者,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主干学科与主要课程 主干学科:化学、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 主要课程: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化工原理、绿色化学、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概论、环境科学基础、循环经济概论、农林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固体废弃物资源化等。 主要实践环节 毕业论文及毕业设计、认识实习、专业实习、创新创业实践。 学分总体安排 1.课程学分 课程共136.1学分;必修课103.1学分,占课程总学分的75.7%;选修课33学分,占课程总学分的24.3%。 2.实践教学环节总学分 实践教学环节总学分为34.5学分,占毕业总学分的20.2%。 教学进程(附表1~5) 毕业标准与要求 1.达到德育培养目标。 2.修满本培养方案规定的学分,总学分不少于170学分。 3.达到国家教育部要求的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

(完整版)东南大学级化学本科专业培养方案

东南大学级化学本科专业培养方案 门类:理学专业代码:授予学位:理学 学制:制定日期: 一. 培养目标 本专业致力于培养具备扎实的化学专业基础知识和应用实践能力,具有创新创业精神、安全环保意识和国际化视野,能在化学及相关领域从事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等工作的应用型、研究型人才。 本专业毕业生的预期目标: 、能够作为成员或领导,在一个团队中独立承担某一专业领域的工作; 、可胜任化学及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教育及管理工作; 、在化学及相关领域具有就业竞争力,或有能力进入研究生阶段学习; 、能够通过继续教育或其它学习途径,实现自我知识拓展及能力提升;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有意愿并有能力服务社会。 二. 毕业生应具有的知识、能力、素质 本专业要求学生掌握自然科学、化学基础及专业知识,通过实践环节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注重人文科学素质修养,知识、能力、素质综合发展。本专业所培养的学生应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设有六项。 、知识要求:握化学专业所需的数学、自然科学、经济管理等基础知识以及化学学科领域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掌握化学应用方面的专业实践技能,并可灵活、综合应用这些知识和技能。 、问题研究和分析能力:善于发现化学及相关领域中存在的复杂问题,能够利用所学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分析遇到的问题以得出有效结论。 、设计与开发解决方案能力要求:具备进行化学化工产品的应用开发能力,针对化学及相关领域中遇到的复杂问题,能够根据所学知识提出合理可行的解决方案,并能够完成技术方案的具体实施,并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 、项目管理能力:理解并掌握化学原理和经济决策方法,在复杂应用环境中能够实现各方面的科学管理。 、团队合作与社会沟通能力: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能够就复杂化学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职业规范和终身学习能力: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理解并遵守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道德规范及相关的法律法规;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具备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三. 主干学科与相近专业 主干学科:化学。 相近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制药工程、环境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生物医学工程。 四. 主要课程 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有机合成、高分子化学、仪器分析、结构化学、波谱分析、生物化学、药物化学、电化学原理、化工原理()等。 五. 主要实践环节 无机化学实验、分析化学实验、综合化学实验Ⅰ(无机分析)、有机化学实验、物理化学实验、仪器分析实验、波谱分析实验、中级有机合成实验、有机创新实验、中级无机化学实验、化学创新综合实验、毕业论文(设计)等。 六. 双语教学课程 分析化学、仪器分析、结构化学、中级无机化学、高分子化学、有机合成、生物化学、电化学原理、化工原理()、药物化学。 七. 全英文教学课程 有机化学(上)、有机化学(下)、化学信息学Ⅰ、化学信息学Ⅱ、波谱分析。 八. 系列研讨课程(含新生研讨课)

中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范例).doc

百度文库-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中等职业学校 建筑工程施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 041105) 编制人:** 审核人:** 审批人:** 修订日期: **-*-* XXX学校

一、招生对象与学制 招收初中毕业生或相当于初中毕业文化程度的学生,学制三年。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具有建筑工程技术的必备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具备较强的从事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专业技能,以及在建筑行业从事工程施工技术和管理等实际工作能力,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应用型专门人才。三、就业岗位群 本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各级各类建筑施工企业,从事建筑工程的施工操作和技术管理工作,能担任施工员、资料员、预算员、测量员、材料员、质量员、安全员等基层生产、技术管理岗位的工作。 四、人才培养规格 1.基本素质及职业素养目标 a.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道德品质和法律意识; b.具有健康的心理和乐观的人生态度; c.具备人文和科学素养,形成稳固的专业思想和良好的生活态度; d.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客观服务意识; e.具有正确的就业观和一定的创业意识; f.拥有健康的体魄,能适应岗位对体质的要求。 2.专业知识目标 a.具备工程建设相关法律法规知识; b.具备建筑构造、建筑结构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 c.具备建筑施工、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施工安全等专业技术知识; d.具备建筑水电设备等相关专业技术知识; e.具备了解建筑施工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新方法的相关信息。 3.专业技能目标 a.具有正确识读土建专业施工图的基本能力; b.具有正确使用建筑材料并进行检测、保管的能力; c.具有应用计算机进行专业工作的能力; d.具有较强的施工现场组织、管理和协同工作的能力;

化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化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教师教育类) 一、业务培养目标 遵循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原则,为中等学校培养具有良好的专业素养、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健康的身体心理素质、较强学习实践能力和开拓创新精神的化学师资和卓越中学化学教师,为全国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培养优质的教学、科研、管理后备人才。 二、业务培养要求 通晓化学学科的基础知识,掌握化学基本原理,具有扎实的化学实验技能。通过教师教育课程的学习和教学技能的训练,掌握化学教育的基本理论和技能,并具有从事化学教学研究以及教学管理的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无机化学、分析化学(含仪器分析)、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含结构 化学)以及化学工程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实验技能; 2.熟悉教育法规和中学教学改革,掌握教育学、心理学、化学教学论等基本理论,具有过硬的教学技能和突出的教研能力,并能在化学教学、教学研究及教学改革的实践中灵活运用; 3.掌握一门外国语,具备中外文文献检索以及运用计算机等现代技术获取 相关信息的基本技能,了解化学的学科前沿、应用前景及发展动态; 4.掌握数学、物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知识;了解相近专业及人文社科的 一般知识,具备较宽的知识面和一定的社会实践能力; 5.具备较强的实验动手能力、创新思维能力,懂得科学研究和应用开发的 一般方法。 三、学制与毕业学分 学制:本专业标准学制4年,实行弹性学制3~6年。 学分:总学分不低于160学分。 四、授予学位 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五、课程设置与教学进程总体安排 *教育实习共17周,分别是:教学见习4周(在课程中),教学实习10周和教学研习3周(在课程中)。 2

化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化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基本学制:四年。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爱岗敬业,具备宽厚化学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具有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富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能在化学及相关领域从事教学、科研及其他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三、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化学及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有一定的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接受较系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研究的基本训练,初步具备综合运用化学及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和技术方法进行教学、研究和开发的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热爱教育事业,了解教育法规,具有坚定的教师职业信念和高尚的职业道德,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和较强的创新意识; 2.系统掌握化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了解化学的知识体系、学科前沿、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掌握本专业所需的数学、物理学等学科的基本内容,初步掌握生命、环境、材料、能源等相关领域的基础知识; 3.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具有获取、加工和应用信息的能力;能够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具有从事化学教学、研究和其他实际工作的能力;有较强的学习、交流、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适应社会的发展。 四、主干学科、学位课程及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1.主干学科:化学。 2.学位课程:无机及分析化学A、有机化学A、物理化学A、结构化学、仪器分析、化工原理B、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有机化学实验A、物理化学实验A、仪器分析实验、化工原理实验B、中级无机化学、高等有机化学、化学教学论、教育学、心理学。 3.主要实践教学环节: 计算机上机实习、基础化学设计性实验、中学化学实验设计、教育技能训练I、教育技能训练II、教育技能竞赛、教育见习、教育实习和毕业设计(论文)。 五、专业特色: 化学专业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研究领域和研究方向,已在化学教育、应用电化学研究、精细有机合成、化学生物学研究及应用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与国内、省内同类学科相比,长江大学化学学科具有明显优势。 六、毕业规定: 学生在毕业时应达到德育培育目标和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应获得最低总学分172学分,其中课内理论必修课115学分,实践教学32学分,选修课(含通识教育选修课10学分)25学分。自主发展计划10学分。 七、授予学位: 理学学士。

(完整版)化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化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掌握化学基础知识和实验技能,熟悉化学过程和产品研发,了解化学专业前沿动态,具备化学专业知识、现代教学基本能力和较强实践能力,受到严格科学研究训练,能在中等学校从事教学、教育科学研究,在化工、材料、制药、能源、环保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教育培训、生产技术与管理等工作的具有一定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培养要求及特色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化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方法,以及相关的化工技术知识,受到化学基础研究等方面的科学思维和实验训练,通过教育理论和教学实践的学习与锻炼,具有良好的从事化学教学与研究的能力,具备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应用研究、技术开发的基本能力,具有良好的协同创新能力。 经四年学习要求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数学、物理、教育理论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无机化学、分析化学、仪器分析、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结构化学及化工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实验技能。 3.熟悉教育法规,掌握并能够运用教育学、心理学基础理论,具有良好的教师素养和从事化学教学、化学教学研究的基本技能。 4.了解化学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最新发展动态、以及化学教育发展最新

研究成果;了解国家关于科学技术、化学相关产业、知识产权等方面的政策、法规。 5.掌握网络基本知识,能应用计算机进行教学设计和信息处理。掌握中外文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得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 6.具有一定的教学设计、实验设计能力和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撰写论文,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 三、学制与学位 修业年限:学制四年,最长可延长在八年内。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学位。

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说明

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素质教育的思想,根据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需求,突出职业教育的特色,倡导“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课程理念,以全面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技能和综合职业素质为宗旨,学前教育专业在教学中应体现以下原则: 1、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全力提高专业教学的针对性 关注市场变化和企业用人需求,调整人才培养规格、知识技能结构、专业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逐步实现供给课程向需求型课程的转化。 2、以职业能力为本位,全面打造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 以先进的教育观念、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全面的综合素质。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的科学安排与指导,培养学生有较强的岗位适应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职业基础。 3、以“学生怎样学”为中心,着力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 尽量使学习内容的设计适合学生的知识结构,大胆采用新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正确的审美观、创新意识和能力。 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 1、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能适应当代幼儿园教学工作、文化传媒等企事业单位工作的教师和文员。 2、人才培养规格 (1)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与道德品质,具备自我学习的能力和与人合作的能力。 (2)有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和一定的自我管理能力 (3)具有较强的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 (4)具有创新精神和较强的职业转型能力; (5)取得本专业的普通话、声乐或钢琴或舞蹈等级证。 3、专业基本能力

(1)、掌握从事幼儿教育工作所需要的中等文化科学知识、技能。 (2)、掌握开展群众艺术活动及文化传媒活动所需要的艺术、礼仪、语言表达的基本知识和相应的技能技巧。 (3)、能说标准的普通话,具有较强的文字表达能力和公关协调。 (4)、具有计算机的基本知识,能熟练地进行文字录入与处理,能设计制作简易的电教软件,正确使用常见的电教设备。 (5)、掌握基本的手工制作及技巧,具有绘画的基本知识和表现手段。能创制简易的教具,掌握开展各项教育活动的一般知识和方法。 4、专业专门化方向和就业岗位 本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幼儿园、传媒等企事业单位,从事幼儿教育、群众文艺及传媒类工作。 三、修业年限 学习年限:三年 学习方式:全日制 招生对象:初中毕业生 办学层次:普通中等职业教育 毕业生标准: 1、按规定修满所有文化类课程,成绩合格。 2、学前专业各项技能,经公开考试合格,达到了中职层次技能标准。 3、按规定完成了毕业实习任务,按要求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经鉴定合格。 4、获得了普通话水平测试合格证书、计算机一级证书、英语应用能力证书。 达到以上四条要求,为合格毕业生,予以发放毕业证书。 四、课程设置 学前教育专业的知识结构为必修课、限选课和任选课三类。 1、必修课

南京工业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2013级本科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是石油和化学工业的主要支撑学科,不仅担负着促进石油化工和化学工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使命,而且还广泛服务于能源、资源、材料、电子、环保、轻工、冶金、制药等众多行业,与现代文明及人们的衣食住行等密切相关。本专业培养掌握化工生产工艺过程和设备的基本规律和原理,掌握化工单元操作、化工热力学、化学反应工程、化工分离过程、化工工艺等方面专业理论知识,掌握中外文资料查阅、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能从事产品研发、技术开发、工艺与设备的工程设计、化工企业管理、化工贸易和科学研究等高级技术人才。 二、业务培养要求(专业知识能力的培养标准) 通过本科四年的培养,学生应达到如下要求: 1.具有有效的表达与交流能力、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较好的人文科学素养; 1.1 有效表达与交流 1.1.1 书面与口头表达能力 1.1.2 写作交流能力 1.1.3 多媒体图表交流能力 1.1.4人际交流能力 1.2 社会责任感 1.2.1 工程师的角色和责任 1.2.2 工程界对社会的影响及社会对工程界的规范 1.2.3 历史和文化环境 1.2.4 发展全球观 1.3 人文科学素养 1.3.1 哲学心理学 1.3.2 文学艺术 2.具有良好的化工职业道德、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和服务意识; 2.1 掌握化工职业健康安全、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标准知识 2.2 遵守化工职业道德规范、职业体系的职业行为准则 2.3 具有良好的质量、安全、服务和环保意识,承担有关健康、安全等事务的责任 3.具有从事工程工作所需的相关数学、自然科学知识以及一定的经济管理知识; 3.1 数学知识 3.1.1 高等数学 3.1.2 工程数学 3.2 自然科学知识 3.2.1 普通物理的基本理论 3.2.2 相关的化学原理和分析方法 3.3 经济管理知识 3.3.1 技术经济基本知识 3.3.2 管理学基本知识 4.掌握扎实的工程基础知识和化工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了解本专业领域技术标准,相关行业的政策、法律和法规,了解本专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4.1 工程基础知识 4.1.1 信息科学的基本知识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名称 学前教育 二、入学要求 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要求身体健康、无传染病、体貌端正、无色盲色弱。 三、基本学制 三年 四、培养目标 总体目标 本专业主要面向托幼班、幼儿园、学前班和社区早教服务中心等多类型的教育机构,培养从事幼儿保育和教育工作、班级管理工作,有够用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具备一定的教育理论素养和幼儿专业教学技能(弹唱说跳做),具有教育教学的可持续发展意愿和能力;具有良好的品德素质的幼教初级应用型人才,同时,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的新生。 具体培养目标: 第一、具有正确、坚定的政治方向、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幼儿教育事业;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热爱儿童、踏实肯干、团结协作、品行端正。 第二、基本掌握幼儿教育基本理论,了解最新的幼儿教育理论动态;具有正确的幼儿教育观和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第三、掌握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及规律,具备较好的音乐、舞蹈、美术、等专业技能和技巧;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处理问题能力;熟悉幼儿园班级管理工作的基本容、规和方法;根据工作实际,具备合理地处理和解决问题的综合素质。 第四、基本具备从事幼儿园保育和教学的实际工作能力。 六、人才规格 本专业毕业生应具有以下职业素养、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 (一)职业素养 1.具有良好的社会公德意识和职业道德意识,遵纪守法。 2.热爱幼儿教育事业,关爱儿童,尊重儿童的权利,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儿童。 3.具有良好的诚信品质和敬业精神、责任意识。 4.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性,善于与人沟通合作。 5.具有终身学习的意愿。 (二)专业知识

1.具有本专业必需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 2.掌握有关幼儿教育的教育学、心理学、卫生学等方面的专业理论知识。 3.熟悉幼儿园教育的目标、任务、容、要求和基本原则,掌握从事幼儿园 教学工作的有关教学方法、编写教案等专业理论知识。 4.掌握幼儿园环境创设、一日生活安排、游戏与教育活动、保育和班级管理的知识和方法。 5.掌握幼儿安全防护与救助及观察、谈话、记录等了解幼儿的基本知识。 6.掌握幼儿园各领域教育的特点与基本知识。 7.具有相应的艺术欣赏与表现知识。 8.具有一定的现代信息技术知识。 (三)专业技能 1.能观察了解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对幼儿进行身心保健。 2.能组织和指导幼儿一日活动,包括组织幼儿开展生活活动、教学活动和游戏活动。 3.会制作游戏材料和玩、教具,创设幼儿园活动环境。 4.会说普通话,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5.能用计算机设计制作课件,熟练运用多媒体电教手段。 6.能向幼儿进行弹、唱、说、跳、画等综合艺术教育。 7.能制定幼儿园教育计划,较灵活的选择教育容和教育组织形式。 8.能具有个别教育和因材施教的能力。 9.能科学评价幼儿,为幼儿发展制定出合理的教育方案。 10.能与家长、同伴合作,具有利用家庭、同伴教育资源的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