钠双黄线的波长差实验报告

钠双黄线的波长差实验报告
钠双黄线的波长差实验报告

西安理工大学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普通物理实验

专业班号:应物091 组别: 2

姓名:赵汝双学号: 33

实验名称:

迈克尔孙干涉仪测量钠黄双线波长差

实验目的

1.进一步熟悉迈克耳孙干涉仪的调整方法

2.利用等倾干涉条纹测定钠黄双线波长差

仪器与用具

迈克耳孙干涉仪、钠光源

[原理]

钠光灯的黄光包括两条波长相近的谱线:

λ1 = nm, λ2 =

利用迈克耳孙干涉仪可以测量其波长差成绩

实验日期:2011年4月14日交报告日期:2011年4月21日报告退发:(订正、重做)

实验原理

反射光束①和②的光程差为Δ=2d cos i;凡相同的入射角i,①和②有相同的光程差,从而对应干涉条纹图样中的同一条纹,故称等倾干涉;

1. 从S上一点沿同一圆锥面发射的光,是以相同倾角入射到镜面,因而经透镜或直

接人眼观测,得到圆条纹.

2.在λ1的某一级k0上,当光程差满足:

L0=k0λ1=(k0+N) λ2

其中N整数时,两组干涉条纹完全重叠,条纹很清晰;

1.当光程差满足:

L1=k1λ1=(k2+1/2) λ2

两组条纹明暗叠加,条纹模糊;

λ=)

1.测量公式: (589.3nm

其中:λ12为钠双线的平均波长,Δd 为出现相邻模糊场(或清晰场)M1 镜移动的距离.

实验步骤

⒈调整仪器调出干涉条纹

粗调:

(1)目测等高共轴;

(2)调节光源与毛玻璃的位置,使入射光经过毛玻璃后大致平行地射向分光板,并照满整个视场;

(3)转动粗动手轮,使分光板镀膜面中心到M1、M2两镜间的距离大致相等(主尺位置约35mm);

(4)将M2的两个微调螺丝(水平与竖直)旋到适当位置(内外各留一半).

细调:

(1)调节 M1,M2’平行,在分光板与毛玻璃之间水平与竖直地各放一枚大头针, 调节M1和M2’镜背后的三对小螺丝,直到针象完全重合;

注意:三对小螺丝应对应调整,且松紧度适中;

(2)将头上下左右稍稍摆动, 若有较大的视差,可通过M1镜的前后移动,使视差尽量小;针的像在两个方向上都重合了,一般即可看到干涉条纹.

⒉圆条纹调节

(1)条纹刚调出时,一般为很密的直线或圆弧,可调节三对小螺钉,使变圆。可调节M1 镜使条纹不断由中心陷入而逐渐变粗,一般以在视场中剩下3-5个圆条纹适宜; (2)眼睛左右移动,条纹有冒出或收缩情况,调节M2的水平螺钉,眼睛上下移动,条纹有大小变化,则调节M2的竖直螺钉,直到眼睛移动,圆条纹大小不变;

如果视场中出现的圆条纹太密, 对比度很差时,可由调节M1镜的前后位置而得到改善. 3. 波长差测定

转动粗(微)动手轮,移动M1镜,记录相邻视见度为零(条纹最模糊不清) 时M1

镜的位置d ;

测六次,利用逐差法计算Δd ,代入公式计算波长差,并根据给出的波长差数值,

计算测试的相对误差.

数据处理

测量次数n 1 2 3 4 5 第n 次读数 测量次数 6 7 8 9 10 第n+5读数

5d ?(mm )

d ?(mm )

λ?

由公式

知λ?=

误差分析 E=

λλ

λ?-??理论理论

=%

实验报告氯化钠的提纯实验报告范文_0708

2020 实验报告氯化钠的提纯实验报告 范文_0708 EDUCATION WORD

实验报告氯化钠的提纯实验报告范文_0708 前言语料:温馨提醒,教育,就是实现上述社会功能的最重要的一个独立出来的过程。其目的,就是把之前无数个人有价值的观察、体验、思考中的精华,以浓缩、系统化、易于理解记忆掌握的方式,传递给当下的无数个人,让个人从中获益,丰富自己的人生体验,也支撑整个社会的运作和发展。 本文内容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 2-2+2+2-2-2+2+2-3+2+2+2- 1.准备实验仪器 2.洗涤 先用洗衣粉水刷洗,再用自来水冲洗,最后用蒸馏水冲洗。 3.称量粗盐 调零,在左、右盘中各放等质量的称量纸,取粗盐称得10.0g。 4.溶解粗盐 将粗盐转入烧杯,加入5ml蒸馏水,用玻璃棒搅拌,放在三脚架上加热溶解。 5.过滤 将滤纸折成圆锥状,置于漏斗中,用蒸馏水润湿,用玻璃棒将气泡赶出。

6.加入BaCl2溶液 待滤液液沸腾,边加边搅拌。 7.静置 继续加BaCl2溶液,直至溶液不再变浑浊。 8.加入NaOH―Na2CO3 待滤液液沸腾,边加边搅拌,用PH试纸检验,直到其值为4 9.过滤 10.纯度检验 称 1.0g粗盐,溶解,取一定量于两小试管中,一支加入NaOH、镁试剂,无天兰色沉淀;另一支加入CH3COOH、(NH4)2C2O4,出现白色沉淀。取过滤好的溶液,同样操作,一支无天兰色沉淀,另一支无沉淀。 11.蒸发、结晶 加热蒸发滤液,不断搅拌至稠状,趁热抽干转入蒸发皿蒸干。 12.称量 冷至室温,称得8.6g. 13.计算产率 产率=(8.6/10)100%=86%. 1.向第一次过滤后的滤液加入BaCl2时,溶液变浑浊(Ba2++SO42-=BaSO4); 2.向第二次过滤后的滤液加入NaOH―Na2CO3溶液时,溶液变浑浊; 3.蒸发结晶时,发出“噗噗”的响声。

实验活动6:,酸、碱化学性质学生实验报告单

实验活动6:,酸、碱化学性质学生实验报告单 实验题目: 实验活动6: 酸、碱的化学性质 班级: 日期: 指导教师: 第 组 姓名: 同组人: 【实验目的】 1、加深对酸和碱的主要性质的认识。 2、通过实验解释在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实验用品】 试管、药匙、蒸发皿、玻璃棒。 稀盐酸、稀硫酸、稀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钙溶液、硫酸铜溶液、氢氧化钙粉末、石蕊溶液、酚酞溶液、pH试纸、生锈的铁钉。 【实验步骤】 1、参考下图进行实验,比较酸和碱与指示剂的作用。 图10-21酸、碱与指示剂作用 稀盐酸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钙溶液石蕊溶液 酚酞溶液 2、取两个生锈的铁钉放入两支试管中,然后加入约2mL稀盐酸,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化学方程式铁锈+稀盐酸 铁锈+稀硫酸 当观察到铁钉表面的绣去掉变得光亮时,讲其中一支试管中的铁钉取出,洗净。继续观察另一支试管中的现象,过一段时间将铁钉取出,洗净。比较两支铁

钉(结论: )。 (想一想:将铁钉放入试管时应如何操作?) 实验现象化学方程式铁钉+稀盐酸 铁钉+稀硫酸 (想一想:将铁钉放入试管时应如何操作?) 3、在试管中加入约2mL硫酸铜溶液,然后滴入几滴氢氧化钠溶液,观察现象。然后向试管中加入稀盐酸,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化学方程式硫酸铜溶液+氢氧化钠溶液 上述实验产物+稀盐酸 4、在试管中加入约1mL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几滴酚酞溶液。然后边用滴管慢慢滴入稀盐酸,边不断振荡试管,至溶液颜色恰好变成无色为止。取该无色溶液约1mL,置于蒸发皿中加热,使液体蒸干,观察现象(现象: )。 实验现象结论或化学方程式氢氧化钠溶液+酚酞溶液 上述溶液+稀盐酸 5、向两支试管中各加入相同量的氢氧化钙粉末(用药匙的柄把一端挑一点),然后各加入1mL水,振荡;再各滴入1~2滴酚酞溶液,观察现象。继续向其中一支试管中加入约1mL水,振荡;向另一支试管加入约1mL稀盐酸,振荡;比较两支试管中的现象。 实验现象结论或化学方程式氢氧化钙溶液+酚酞溶液 上述溶液+稀盐酸 【问题与交流】 通过实验步骤5,可以验证氢氧化钙的哪些性质?

四年级科学(苏教版)全册实验报告单答案

实验报告单 …………………………………………………………………………………………………… 实验报告单 实验名称:探究压缩空气的力量。年级:四年级实验类别:演示实验;组别:()问题:喷气气球充气量的多少与它跑的距离是否有关? 假设:喷气气球充气越多,它跑的距离(越远) 实验记录: 我的结论:(喷气气球充气越多,它跑的距离就越远,说明空气越被压缩,产生的力量越大) ………………………………………………………………………………………………………实验报告单 实验名称:观察冷热空气对流。年级:四年级实验类别:演示实验;组别:()实验准备:准备两个一样大的玻璃瓶,其中一个设法使它变冷,另一个设法使它变热。 实验步骤:1、在热瓶中燃香,充满香烟,用玻璃片盖住。2、将冷瓶倒放在有烟的热瓶上,抽掉玻璃片,观察烟的流动。我发现:(白色烟雾向上流动,到冷瓶)3、将冷瓶和热瓶的位置上下对调,观察烟又会如何流动,我发现:(白色烟雾没有向下流动) 我的结论:(冷热空气流动的方向是热上升,冷下降) ………………………………………………………………………………………………………实验报告单 实验名称:研究空气的成份。年级:四年级实验类别:演示实验;组别:() 实验步骤:1、把蜡烛固定在玻璃片上,放进有水的水槽中,点燃蜡烛;再用去掉底的矿泉水瓶罩上,然后立即盖上瓶盖,拧紧。我发现:(蜡烛慢慢熄灭,瓶内水上升一部分)说明:(瓶内帮助燃烧的气体用尽了)2、把水槽的水加到与瓶内水面一样高,再拧开矿泉水瓶盖子,把燃烧的火柴迅速插入瓶内。我发现:(火柴迅速熄灭)说明:(有一种气体阻止燃烧)3、我初步确定空气中至少有(两)种气体成份。他们的性质是(第一种支持燃烧,第二种不支持燃烧)。4、在老师的指导下,我知道:(支持燃烧的是氧气,不支持燃烧的是二氧化碳),另外空气中还含有(氮气、水蒸气等) …………………………………………………………………………………………………… 实验报告单

化学实验报告-氯化钠提纯

化学实验报告-氯化钠提纯 实验目的 1.通过沉淀反应,了解提纯氯化钠的方法; 2.练习台称和煤气灯的使用以及过滤、蒸发、结晶、干燥等基本操作。 实验原理 粗食盐中含有不溶性杂质(如泥沙)和可溶性杂质(主要是Ca2+、Mg2+、K+和SO42-)。 不溶性杂质,可用溶解和过滤的方法除去。 可溶性杂质可用下列方法除去:在粗食盐溶液中加入稍微过量的BaCl2溶液时,即可将SO42-转化为难溶解的BaSO4沉淀而除去: Ba2++SO42- = BaSO4 将溶液过滤,除去BaSO4沉淀,再加入NaOH和Na2CO3溶液,由于发生下列反应: Mg2++2OH- = Mg(OH)2 Ca2++CO32- = CaCO3 Ba2++ CO32- = BaCO3 食盐溶液中的杂质Mg2+、Ca2+以及沉淀SO42-时加入的过量Ba2+转化为难溶的Mg(OH)2,CaCO3,BaCO3沉淀,并通过过滤的方法除去。过量的NaOH和Na2CO3可以用纯盐酸中和除去。少量可溶性的杂质(如KCl)由于含量很少,在蒸发浓缩和结晶过程中仍留在溶液中,不会和NaCl同时结晶出来。 过程步骤 一、粗食盐的提纯 1.在台秤上,称取8g粗食盐,放入小烧杯中,加30ml蒸馏水,用玻璃棒搅动,并加热使其溶解。至溶液沸腾时,在搅动下一滴一滴加入1mol·dm-3BaCl2溶液至沉淀完全(约2ml),继续加热,使BaSO4颗粒长大易于沉淀和过滤。为了试验沉淀是否完全,可将烧杯从石棉网上取下,待沉淀沉降后,在上层清液中加入1-2滴BaCl2溶液,观察澄清液中是否还有混浊

现象,如果无混浊现象,说明SO42-已完全沉淀。如果仍有混浊现象,则需继续滴加BaCl2溶液,直到上层清液在加入一滴BaCl2后,不再产生混浊现象为止。沉淀完全后,继续加热五分钟,以使沉淀颗粒长大而易于沉降,用普通漏斗过滤。 2.在滤液中加入1ml2mol·dm-3NaOH和3ml 1mol·dm-3Na2CO3溶液加热至沸。待沉淀沉降后,在上层清液中滴加1mol·dm-3Na2CO3溶液至不再产生沉淀为止,用普通漏斗过滤。 3.在滤液中还滴加入2mol·dm-3HCl,并用玻璃棒沾取滤液在pH试纸上试验,直到溶液呈微酸性为止(pH≈6)。 4.将溶液倒入蒸发皿中,用小火加热蒸发,浓缩至稀粥状的稠液为止,但切不可将溶液蒸发至干。 5.冷却后,用布氏漏斗过滤,尽量将结晶抽干。将结晶移入蒸发皿中,在石棉网上用小火加热干燥。 6.称出产品的质量,并计算产量百分率。 二、产品纯度的检验:取少量(约1g)提纯前和提纯后的食盐。分别用5ml蒸馏水溶解,然后各盛于三支试管中,组成三组,对照检验它们的纯度。 的检验:在第一组溶液中,分别加入2滴1mol·dm-3BaCl2溶液,比较沉淀产生的情况,在提纯的食盐溶液中应该无沉淀产生。 +的检验:在第二组溶液中,各加入2滴·dm-3草酸铵(NH4)2C2O4溶液,在提纯的食盐溶液中应无白色难溶的草酸钙CaC2O4沉淀产生。 +的检验:在第三组溶液中,各加入2-3滴1mol·dm-3NaOH溶液,使溶液呈碱性(用pH试纸试验)再各加入2-3滴“镁试剂”,在提纯的食盐溶液中应无天蓝色沉淀产生。 镁试剂是一种有机染料,它在酸性溶液中呈黄色,在碱性溶液中呈红色或紫色,但被Mg(OH)2沉淀吸附后,则呈天蓝色,因此可以用来检验Mg2+的存在。 分析思考 1.怎样除去粗食盐中的杂质Mg2+、Ca2+、K+和SO42-等离子? 2.怎样除去过量的沉淀剂BaCl2、NaOH、Na2CO3? 3.提纯后的食盐溶液浓缩时为什么不能蒸干? 4.怎样检验提纯

钠与水反应实验的改进

检验钠与水反应所生成气体的实验改进设计 在人教版的高中化学新教材第一册,对检验钠与水反应所生成气体的实验,进行了一番新的设计:在一个空塑料瓶里加入约3/4体积的水,用手挤压瓶子,使水面上升至近瓶口,排走瓶中的大部分空气。在胶塞上固定一根大头针,用针扎起一块黄豆粒大小的金属钠,迅速用胶塞塞住挤瘪的瓶口,倒置(见下图)。待反应完全后,反应产生的气体使挤瘪的瓶子复原,取下塞子,迅速用拇指堵住瓶口,并将瓶口移近火焰,检验钠与水反应所生成的气体。 检验钠与水反应所生成的气体示意图 但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这番改进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水面上升至近瓶口”,这个操作就需要试几次才能留出适当的空间,空间留少了,钠与水反应放出的氢气可能把瓶塞冲开,而且,如果里面残留了空气,则更是可能在瓶内发生爆炸。如果要把这个实验改成探究性实验,隐含的危险因素还是很多。根据这一情况,笔者对这一实验进行了下列改进,愿与同行共同探讨。 一.实验用品: 铁架台(带铁夹)、两通玻璃管、橡皮塞、导管、水槽、火柴 二.装置图: 改进装置图如下: 改进实验装置图 三.实验步骤: 1.在如图的两通玻璃管里装满水,用铁架台固定好。 2.切一块比绿豆略小的钠,吸干煤油后投入玻璃管的水中,塞好橡皮塞。 3.用水槽接住从导管口排出的水。 4.待反应结束后,点燃火柴,接近玻璃管口,打开橡皮塞,检验产生的气体。 四.改进后优点: 1.经过这一改进后,产生的氢气把水从导管口排出,避免了由于预留空间不足,氢气产生的高气压把橡皮塞冲开的情况出现。

2.最初在玻璃管里装满水,可避免残留的空气与氢气在容器内发生爆炸。 3.检验方法简便、安全,适合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五.实验中的注意事项: 1.钠块不能太大,要略小于绿豆,否则可能由于水太少,产生的氢气把水全部排出后,氢气从导管口漏出。 2.自制的弯导管,高度要比玻璃管略高,否则水装不满。

(完整word版)金属钠与水的反应教案

金属钠与水的反应教学设计 学院化学学院专业化学(师范) 学号20120513035 姓名张雪琴 实习学校重庆一中指导教师许应华 人教版必修一第三章第一节第2课时授课教师:张雪琴 教材分析 金属钠与水的反应选自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三章第一节第2课时的内容.本节紧承上一课时金属钠与氧气的反应,深入分析金属钠与水的反应。其安排在氧化还原反应之后,可对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做进一步巩固;并且本节学习中所用到的许观察法、实验法等也是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重要方法。在本章节中,学生初步尝试运用科学探究方法探索物质的化学性质,培养学生透过现象探究本质的科学思维,这种学习过程和方法也为后一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学习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进一步认识钠是一种很活泼的金属,能与水发生反应。 (2)能描述钠与水反应的实验现象,掌握钠与水反应的方程式。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滴水生火的魔术”的导入激发学习金属钠与水的反应的兴趣,通过动手切割金属钠以及将钠块投入水中观察实验现象的过程,学会观察、描绘、分析、归纳总结实验现象的能力。

(2)通过对钠与水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初步学会从宏观物质到化学符号再到微观世界的“三重表征”的思维方式。 (3)通过对“滴水生火”的魔术的解释以及生产中钠爆炸的实例分析感受学习金属钠与水反应的重要性。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奇妙的化学实验的操作(如钠的切割)和精彩的化学实验现象(如钠与水的反应)感受化学世界的美妙变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通过解释“滴水生火”魔术感受钠与水反应的学习价值,初步体会化学与生活的关系,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增强安全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钠与水反应实验现象的观察和描述。 教学难点:钠与水反应实验现象产生的原因。 课程类型:学科课程 教学方法与手段 运用讲授法、多媒体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手段共同使用。

最新过氧化钠化学性质的实验报告

过氧化钠的化学性质 【实验目的】 1.掌握过氧化钠与水反应、与二氧化碳的反应的实质,可以写出方程式。 2.经历吹气点火、滴水点火实验探究,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 【探究内容】 1.过氧化钠与水反应 2.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 【实验原理】 1.2Na2O2+2H2O═4NaOH+O2↑ 2.2Na2O2 + 2CO2 = 2Na2CO3 + O2↑ 【实验所需仪器及药品】 仪器:试管(1支)蒸发皿(1只)长玻璃管(1支)脱脂棉火柴镊子钥匙 药品:过氧化钠、水 【实验步骤】 1.Na2O2+H2O (1)取一支干净的试管,在试管中加入少量过氧化钠。 (2)在试管中加入水,有反应生成。 (3)用点燃的火柴放在试管口,观察有没有变得更亮。 (4)用手摸一摸试管外壁,感受温度变化。 (5)在试管中滴入酚酞溶液,观察颜色变化。 2.Na2O2 +CO2 铺于干净的纸上。 (2) (3)取少许过氧化钠,将结块的过氧化钠用研钵研 磨成粉末平铺于脱脂棉上,用镊子将脱脂棉包

起来。 (4)将包好的脱脂棉放入蒸发皿中,用一支细长玻璃管向脱脂棉缓缓吹气。观察现象。 【注意事项】 1. 2.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产物里面滴入酚酞溶液可能会出现颜色变红,但红色 马上消失,这是因为过氧化钠有强的氧化性,将酚酞氧化,则红色退去。因此要同学观察时要快,并且尽量不摇动试管。 3. 4.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时,由于过氧化碳生产时间久,因此要将结块的过 氧化碳研磨成粉末,使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充分接触。 5.用脱脂棉包过氧化钠时包的松散些,有助于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接触,易于 反应进行。 【实验现象与结果分析】 1.Na2O2+H2O (1)试管内有气体生成。 (2)点燃的的火柴放在试管口变得更亮,说明产生的是氧气。 (3)摸试管外壁,试管外壁温度升高,说明反应放热。 (4)在试管中滴入酚酞溶液,红色生成,说明有碱性物质生成。 2.Na2O2 +CO2 (1) 脱脂棉着火,并且火光剧烈。说明反应放热引起脱脂棉燃烧,反应放出氧气,助燃。 【实验的成功关键】

【实验报告】氯化钠的提纯实验报告范文

氯化钠的提纯实验报告范文 篇一:粗盐提纯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学会化学方法提纯粗盐,同时进一步精制成试剂级纯度的氯化钠提供原料. 2.练习天平的使用,以及加热、溶解、过滤、蒸发和结晶、干燥的基本操作. 3.体会过滤的原理在生活生产等社会实际中的应用. 二、实验原理: 粗盐中含有泥沙等不溶性杂质,以及可溶性杂质如:Ca2+,Mg2+,SO42- 等.不溶性杂质可以用过滤的方法除去,Ca2+,Mg2+,SO42-可以通过化学方法----加试剂使之沉淀,在过滤,然后蒸发水分得到较纯净的精盐. 三、实验仪器和药品: 药品:粗盐,水,盐酸(2N),氢氧化钠(2N),氯化钡(1N),碳酸钠(1N)器材:天平,量筒,烧杯,玻璃棒,药匙,漏斗,铁架台(带铁圈),蒸发皿,酒精灯,坩埚钳,胶头滴管,滤纸,剪刀,火柴,纸片 四、实验操作: 五、实验总结 1.在除去Ca2+,Mg2+,SO42-时,为什么要先加BaCl2溶液,然后加Na2CO3溶液?

2.蒸发前为什么要将粗盐溶液的pH调到4―5? 篇二:粗盐制备分析纯氯化钠实验报告 一、实验题目:粗盐制备分析纯氯化钠 二、实验目的: 1.巩固减压过滤,蒸发、浓缩等基本操作; 2.了解沉淀溶解平衡原理的应用; 3.学习在分离提纯物质过程中,定性检验Ca、Mg、SO4等离子是否除尽。 三、实验原理:粗盐中,除含一些不溶性杂志,还含有Ca、Mg、SO4和Fe 等可溶性 2+2+2-3+杂质,不溶性杂质可用过滤法出去,可溶性杂质中Ca、Mg、SO4和Fe通过过滤的方 法除去,然后蒸发水分得到较纯净的精盐。 1.BaCl2―NaOH,Na2CO3法 (1)除SO4,加入BaCl2溶液 Ba+SO4=BaSO4 (2)除Ca2+、Mg2+、和Fe3+和过量的Ba2+,加入NaOH―Na2CO3 Ca2++CO32-=CaCO3 Ba2++CO32-=BaCO3 4Mg2++4CO32- +H2O=Mg(OH)2?3MgCO3 (3)除CO32-,加入HCl溶液

过氧化钠与水反应异常现象探究实验复习过程

《过氧化钠与水反应异常现象探究实验》反思 今天下午是中学教学实验研究,做了《过氧化钠与水反应异常现象探究》的实验,刚开始做实验时感觉实验本身超级简单,用不了多长时间就会做完。进实验室之前感觉自己都准备好了,因为按照自己的想法设计出了实验方案,又通过查找资料进行了修改,但是进了实验室,老师的一个个问题,还有“深思熟虑”的见解,让我感到自己开始时想得有点肤浅。这个探究实验远远不止自己原先想的那么浅,那么简单。它不同于普化、综合实验,它不仅要求以实验者的角度去思考、实施实验本身,而且更要求以一个化学教师的角度去更深层次的思考,更加规范自己的操作,还要思考实验给教学什么样的启示,让学生从中真正能获益什么。科学探究过程可以说是科学知识的产生过程,是个人层面的科学。如果我们按照查好的资料进行实验,不加入自己的思考,这就是知识的再认知过程,而这样的过程是不合格的科学探究。本实验是探究的实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让学生从停留在知识表面上整体上的感性认识转向理性地对单独因素的作用机制的科学认识。基于这样的思考我进行了本实验的内容。 首先针对异常现象我提出了以下猜想: 由于过氧化钠与水反应实质上分两步进行,而且释放出热量, 2Na2O2+4H2O=4NaOH+2H2O2; 2H2O2=2H2O+O2↑. 导致溶液红色褪去的原因从物质与热量方面来考虑可能有: ⑴、反应产生的热量导致溶液的温度上升,可能使红色褪去; ⑵、可能是产物中氧气的氧化性使溶液红色褪去; ⑶、可能是过氧化氢漂白性使溶液红色褪去; ⑷、可能是受生成物氢氧化钠浓度的影响。 然后从理论知识进行了分析: 酚酞是4,4—二羟基三苯甲醇一2一羧酸的内酯,具有弱酸性、弱还原性,无色晶体,在稀酸和中性溶液中,酚酞分子中三个苯环与一个SP3杂化的中心碳原子相连,三个苯环(生色基)之间未形成共轭关系,因此是无色的。遇碱后内酯开环并生成二钠盐,中心碳原子转化为SP2杂化状态,与三个苯环形成多个生色基共扼体系(醌式结构),因而显颜色(红色)。但在过量碱的作用下,由于生成了三钠盐,中心碳原子又恢复到SP3杂化状态,共扼体系消失,颜色也随之褪去。 可见红色酚酞褪色的原因可能是显红色的醌式结构被破坏了。从上图示可以看出,酚酞遇过量的碱,可使红色溶液褪色。通过分析化学中的知识知道,酚酞变色范围是pH值介于8.2--10.0之间。可见氢氧化钠使溶液褪色与其浓度有关。

苯妥英钠设计性实验报告

设计性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苯妥英钠的制备与分析 姓名:闫洁 班级: 学号:39 日期:2015.11.2

设计性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学习安息香缩合反应的原理和应用维生素B1及氰化钠为催化剂进行反应的实验方法。 2.学习有害气体的排出方法。 3.学习二苯羟乙酸重排反应机理。 4.掌握用硝酸氧化的实验方法。 二、实验方案一 1、实验原理 1.安息香缩合反应(安息香的制备) 2.氧化反应(二苯乙二酮的制备) 3.二苯羟乙酸重排及缩合反应(苯妥英的制备) 4.成盐反应(苯妥英钠的制备) 2、实验仪器与药品 仪器:烧杯(500 ml 250 ml )量筒、锥形瓶、三颈瓶、抽滤瓶、球形冷凝管、干燥管、水浴锅、布氏漏斗、温度计、玻璃棒、抽滤器、 药品:苯甲醛、盐酸硫胺、氢氧化钠、无水乙醇、硝酸、浓盐酸 CHO VitB 1or NaCN O H HNO 3 O O O O H O O 1.H 2NCO NH 2/NaO H 2.HCl N H O O H 5C 6H 5C 6N H N H N O O Na H 5C 6H 5C 6 N H O OH H 5C 6 H 5C 6N O H 2NaOH

4、实验装置图 5、实验步骤 (一)安息香的制备(盐酸硫胺催化) 1.原料规格及用量配比 名称规格用量摩尔数摩尔比 苯甲醛CP d 1.050 bp179.9℃20 ml0.2 盐酸硫胺原料药 3.5 g 氢氧化钠CP10 ml 2. 操作 在100 ml三口瓶中加入3.5 g盐酸硫胺(Vit.B1)和8 ml水,溶解后加入95%乙醇30 ml。搅拌下滴加2 mol/L NaOH溶液10 m1。再取新蒸苯甲醛20 ml,加入上述反应瓶中。水浴加热至70℃左右反应1.5 h。冷却,抽滤,用少量冷水洗涤。干燥后得粗品。测定熔点,计算收率。mp 136—l37℃ 注:也可采用室温放置的方法制备安息香,即将上述原料依次加入到100 ml三角瓶中,室温放置有结晶析出,抽滤,用冷水洗涤。于燥后得粗品。测定熔点,计算收率。 (二)二苯乙二酮(联苯甲酰)的制备 1.主要原料规格及用量比 名称规格用量摩尔数摩尔比 安息香自制8.5 g0.04 1 硝酸(65%-68%) CP d 1.40 bp122℃25 ml0.379.25 2.操作 取8.5 g粗制的安息香和25 ml硝酸(65%-68%)置于100 ml圆底烧瓶中,安装冷凝器和气体连续吸收装置,低压加热并搅拌,逐渐升高温度,直至二氧化氮逸去(约1.5—2 h)。反应完毕,在搅拌下趁热将反应液倒入盛有150 ml冷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直至油状物呈黄色固体全部析出。抽滤,结晶用水充分洗涤至中性,干燥,得粗品。用四氯化碳重结晶(1:2),也可用乙醇重结晶(1:25),mp.94—96℃。 (三)苯妥英的制备

钠与水反应实验现象解释

钠与水反应实验现象和解释 1、金属钠和水反应的现象:浮、熔、游、响、红 即:金属钠浮在水面上、熔成闪亮的小球、四处游动、发出嘶嘶的响声、溶液变红(加酚酞) 众所周知,金属钠(钾)与水剧烈反应释放出氢气。反应产生的热,既可以使金属钠熔化(钠的熔点97.81℃),还可能使它在水面上着火燃烧。如果在教学演示中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还可以发现一些现象细节,提出一些问题,启发学生自己加以分析和解释。例如,是什么原因使钠熔化成小球?是什么力量驱使钠球在水面上游动?在考查燃烧现象时还可以提出:是钠在着火燃烧,还是氢气在燃烧,抑或是两者同时在燃烧?是钠先燃烧,还是氢先燃烧,抑或有其他什么可能性?为什么在燃烧的同时常有叭叭或者嘶嘶作响的断续爆炸声?钠与水反应的过程中总有些烟雾状的白色物。有人问这白色物究竟是烟,还是雾,或是既有烟,又有雾等等。 2、钠球是怎么形成的:钠的密度比水小,熔点也仅为97.81℃。钠在水溶液中表现出极高的化学活性,与水反应时放出的热足以使它熔化。熔化的金属钠具有很大的表面张力(其他金属亦是如此)。这就是钠球形成的原因。 3、是什么力量驱使钠球在水面上游动:钠与水接触产生的氢气泡外逸时驱动着钠球游动。 实验一将饱和食盐水(增大密度)与1∶1的盐酸等体积相混和后注入500mL 烧杯中(2/3体积),然后放进一个鸡蛋。鸡蛋在这样的液体中是浮面的,反应生成的CO 2驱动着鸡蛋缓缓游动。 实验二用纱布把5-10颗锌粒固定在一只乒乓球表面,投入稀盐酸中,乒乓球在液面上漂游情况与钠在水面上游动情况,似乎一模一样。4、燃烧现象与爆炸过程分析 如前所述,漂浮在水面上的钠,在与水反应产生氢气的同时,尽管没有燃烧,那裸露在空气中的那部分钠,无疑会有较多的Na 2O 和少量Na 2O 2生成,并立即跟水反应生成NaOH。 最初2Na+2H 2O=2NaOH+H 2↑+热量、Na 溶化后4Na+O 2=2Na 2O+热量、(燃烧前)2Na 2O+O 2=2Na 2O 2(少量)+热量、Na 2O+H 2O=2NaOH+热量、2Na 2O 2+2H 2O=4NaOH+O 2↑+热量 以上均系放热反应。鉴于H 2的自燃点高达585℃,因此首先着火的不是H 2,而是Na 。 、在继Na 着火之后,立刻就是H 2被钠焰点着,呈现Na,H 2同时在空气中燃烧的 情况。 、 与此同时,Na 燃烧生成较多的Na 2O 2与水反应生成O 2 2Na 2O 2+2H 2O=4NaOH+O 2↑

氯化钠的提纯实验报告

实验氯化钠的提纯 一、目的要求 1 、掌握提纯氯化钠的原理和方法。 2 、练习溶解、沉淀、减压过滤、蒸发浓缩、结晶和烘干等基本操作。 4 、了解 等离子的定性鉴定。 二、实验原理 化学试剂或医药用的氯化钠都是以粗食盐为原料提纯的。粗盐中含有 等可溶性杂质和泥沙等不溶杂质。选择适当的试剂可使 等离子生成沉淀而除去。一般是先在食盐溶液中加入 溶液,除去 :

然后在溶液中加入 溶液,除去 和过量的 过量的 溶液用盐酸中和。粗食盐中的 与这些沉淀剂不作用,仍留在溶液中。由于 的溶解度比 的大,而且在粗食盐中的含量较少,所以在蒸浓食盐溶液时, 结晶出来,

仍留在母液中。 三、仪器与试剂 仪器:台称,普通漏斗,布氏漏斗,吸滤瓶,蒸发皿,烧杯(2只,100 ),酒精灯,滤纸,玻璃棒,石棉网,火柴,循环水真空泵, 试纸坩埚钳,泥三角,小试管(多只)等 试剂: , , , , , (饱和),

(饱和),镁试剂和粗食盐等。 四、基本操作(补充内容) 1.固体溶解 2.固液分离 (1)倾析法 (2)过滤法 A常压过滤:滤纸的选择、漏斗、滤纸的折叠、过滤和转移、洗涤 B减压过滤 C热过滤 (3)离心分离法 3.蒸发(浓缩) 4.结晶(重结晶) 五、实验步骤

一、粗食盐的提纯 1、粗食盐的溶解 称取8.0g粗食盐,放入小烧杯中,加30ml蒸馏水,用玻璃棒搅动,并加热使其溶解。 2、除去 加热溶液到沸腾,边搅动边逐滴加入 溶液至沉淀完全(约2ml),继续加热,使 颗粒长大而易于沉淀和过滤。为了试验沉淀是否完全,可将烧杯从石棉网上取下,待沉淀沉降后,在上层清液中加入1-2滴 溶液,观察澄清液中是否还有混浊现象,如果无混浊现象,说明 已完全沉淀。如果仍有混浊现象,则需继续滴加 溶液,直到上层清液在加入一滴 后,不再产生混浊现象为止。沉淀完全后,继续加热五分钟,以使沉淀颗粒长大而易于沉降,减压过滤。

钠与水反应的实验改进

钠与水反应的实验改进 新疆且末县中学841900 王永忠 人教版高一化学中钠与水反应的实验有以下几个明显的缺点: 1、检验生成物为NaOH和H2,分两个实验进行; 2、检验H2时采用塑料瓶会出现以下几个问题: ⑴当钠熔化成小球时,很容易把塑料瓶灼烧,进而漏气漏液体; ⑵当收集到的H2对在酒精灯上点燃时,由于酒精灯火焰的干扰,几乎观察不到H2的燃烧; ⑶当钠的量较小时,产生H2的量不足,点燃时燃烧瞬时完成,效果不明显;当钠的量较大时,由于钠与水反应生成的NaOH溶于水形成氢氧化钠溶液,用大拇指堵住瓶口时氢氧化钠溶液对皮肤有一定的腐蚀性; ⑷由于H2的密度很小,当水与钠反应后倒转塑料瓶时,操作稍有不当很容易使H2泄漏,导致实验失败。 ⑸塑料瓶中装入水后留的空间与产生H2的占据的体积不相符时,容易使塑料瓶中的压强增大,导致堵在瓶口的橡皮塞脱落,实验失败。 鉴于以上原因,我对该实验进行了如下改进: 一、实验装置:(如右图) 二、实验仪器: 广口瓶、分液漏斗、止水夹、导管、 小试管、水槽、双孔橡皮塞、乳胶管、 缝衣针(插在橡皮塞上固定钠)、镊子、 小刀、滤纸、滴管、酒精灯。 三、药品:金属钠、酚酞、水。

四、操作步骤: 1、在广口瓶中注入适量的水并滴入2-3滴酚酞;切适量钠用滤纸把钠表面的煤油吸干,再把钠用缝衣针固定在双孔橡皮塞上(注意:不要使钠与水接触)。 2、如上图组装仪器。 3、打开分液漏斗,从分液漏斗中加入水至止与钠接触。 4、等钠熔化落入水中时关闭分液漏斗。 5、收集H2。 6、将收集到的H2在酒精灯上点燃。 该实验可同时观察到NaOH和H2的生成以及钠与水反应的现象,克服了前述缺点。 五、说明: 1、操作过程中如果混入适量的空气不影响实验结果,若在检验H2时听到尖锐的爆鸣声也能证明生成的气体是H2,而且效果更好,为此应在广口瓶中留有一定量的空气。 2、若采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也可以,只是需要的钠的量要稍大一些。 3、若钠的量足够时,可将收集改为直接在导管口点燃。但要注意将广口瓶中的空气尽量排尽(可以从分液漏斗中加入足量的水);或者等反应进行一段时间后再点燃氢气。

《金属钠的性质》课后评课

《金属钠的性质》课后评课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基本理念就是促进学生学习方 式的转变,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引导学生在教室装设的情景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尝试运用多种方式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学习过程中还要注重交流、评价与合作。要求确立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为主的学习方式,以促进学生和谐均衡、个性化的发展。基于上述理念,刘老师的这节课的设计思路是:“以实验探究为主、多媒体辅助的方法进行教学,注重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从实验中获得感性认识(实验现象的观察),然后上升到理性认识(金属钠的性质),再利用理性认识解决实际问题(金属钠的存在、保存及应用),从而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让学生体验探索科学真谛的乐趣,考查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滴水点灯小魔术、钠在氯气中燃烧实验的引入,激发兴趣。本节课刘老师用一个化学小魔术“滴水点灯”引入,增强了学生的求知欲,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课堂重难点的新理解。本节课刘老师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设计的侧重点为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和现象的能力,化学反应中有的现象稍纵即逝,有时会观察不全面,有时候学生由于实验时的过分喜悦而忘却了实验目的等,因此,在本节课上刘老师除了应有的通过实验认识钠的性质知识重难点外还让学生如何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很好地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的及时全面观察,更考虑学生本身的认知水

平,慎重地为学生设计了实验报告,这样做可以使学生少走弯路,使课堂结构更紧凑。 三、元素化合物教学的新思路。记得以往无论是随堂课还是一些评比性的课,很多教师就是从原子结构入手与学生分析结构特点从而根据结构推测可能的性质,然后用实验来验证推测的科学性,接着利用“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一句话引出物质的存在和应用。但,刘老师却采用隐形的方式将这种学习方法贯穿在课堂的始终,教师不明说但通过暗设埋伏使学生心神领会。这样教学更能让学生对化学感兴趣。 四、课堂实验的处理。怎样才能让学生的求知欲在兴趣中,在参与中,在求真中得到升华。如果只由教师单独操作完成,就会显得牵强、死板而且体现不了新课程的理念,达不到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的目的。考虑到一种新物质的研究方法先从表观的角度去认识,因此金属钠的质地、颜色、状态、密度等安排学生亲身经历,老师也没给学生太多的限制,只是在适当的时候进行了引导;金属钠与氧气、水的反应扑朔迷离、新鲜有趣,又存在一定的危险性(钠取得太多已引起爆炸),所以此实验由学生分组完成但必须注重实验安全性教育;钠与氯气、硫磺的反应考虑到学校实验室没有通风橱由教师用多媒体播放演示实验;其余的课堂实验和补充实验考虑到课堂时间和有效性由师生共同完成。

空气的性质实验报告单

空气的性质实验报告单 篇一:四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单 联合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联合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联合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篇二:实验报告单四上 实验过程记录表 1 实验过程记录表 2 实验过程记录表 3 实验过程记录表 实验过程记录表 4 实验过程记录表 实验过程记录表 5 篇三: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演示实验报告单 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演示实验报告单实验内容:空气占据空间(四年级上册第 1单元)课题:《空气的性质》实验器材:细木棍、两只一样的气球、细线、支架、透

明胶带实验类型:教师演示 实验结论:空气也有质量。 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演示实验报告单 实验内容:观察冷热空气的对流现象(四年级上册第 1单 元)课题:《热空气和冷空气》 实验器材:热水、集气瓶、玻璃片、透明水槽、线香、火柴实验类型:教师演示 实验结论:热空气会向上升,形成对流。 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演示实验报告单 实验内容:认识二氧化碳(四年级上册第 1单元) 课题:《空气中有什么》 实验器材:锥形瓶、集气瓶,带有玻璃的塞子、软管、小苏打、醋、澄清石灰水、长、短蜡烛 实验类型:教师演示 实验结论: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二氧化碳比空气重,不支持燃烧。 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演示实验报告单 实验内容:测量热水变冷的温度(四年级上册第 2单元)课题:《冷热与温度》 实验器材:温度计、热水、钟表、记录纸、烧杯 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学生操作

实验结论:热水降温的速度是先快后慢,直到与周围环境温度一致。 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演示实验报告单 实验内容:探究热在固体中的传递(四年级上册第 2单元)课题:《热的传递》

普通化学实验--氯化钠的提纯 - 副本

普通化学实验要求: 实验前必须进行预习: ①认真阅读实验教材、参考教材、资料中的有关内容。 ②明确本实验的目的和内容提要。 ③掌握本实验的预备知识和实验关键。 ④了解本实验的内容、步骤、操作和注意事项。 ⑤写好简明扼要的预习报告后,方能进行实验,若发现预习不够充分,应停止实验, 要求熟悉实验内容后再进行实验。 ⑥预习报告必须书写在专用的的实验记录本上,内容包括: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原理 三、实验关键 四、实验步骤(采用流程示意图简单明了地表示) 五、实验数据记录和数据处理(采用表格形式表示,在表格的左下端注明计算公式以及采用的其他数据)。 六、思考题(必须做出解答) 2. 对实验的要求 ①认真操作,细心观察,如实记录,不得抄袭他人数据。实验中测量的原始数据必须 记录在实验记录本上(附在预习报告后面),不得将数据记录在纸片上或其他地方,不得伪造和涂改原始数据。 ②认真阅读“实验室规则”和“实验室学生须知”,要遵守实验制度,养成良好的科 学实验习惯,实验中保持肃静,遵守规则,注意安全,整洁节约。 ③实验过程中应勤于思考,仔细分析,力争自己解决问题,遇到难以解决疑难问题时, 可请教师指点。 ④设计新实验和做规定以外的实验时,应先经指导教师允许。 ⑤实验过程药品用完后要及时放回原处。 ⑥随身携带的物品包括书包不得放置在实验台面上,应放在实验台下面的抽屉里。 ⑦实验室内不准吃东西喝水,不允许拍照。 ⑧实验完毕后,将公用仪器放回原来的位置,擦净桌面,填好实验记录卡,并交给指 导老师。最后由值日生负责打扫卫生,装去离子水,清理水池废物,倒垃圾。

⑨实验不得迟到、缺课。迟到5分钟取消此次实验资格,因病或重大事情不能上实验 课的,必须事先以书面形式向老师请假,不得以口头形式让别人通知老师。以后与 指导教师联系再补做所缺实验。因故不能按时上课、请其他人代做实验者,一经查 出,取消本年度实验资格。 ⑩实验完成后,征得实验老师同意方可离开实验室,不得私自离开,否则本次实验成绩记为不及格。 3. 对实验报告的要求 实验结束后,应严格地根据实验记录数据进行处理和计算,作出相应的结论,并对实验中的问题进行讨论,独立完成实验报告,及时交给指导教师审阅。 书写报告应字迹端正,简单扼要,整齐清洁。实验报告写得潦草者,应重写;实验报告中数据是抄袭他人的或是伪造的,实验成绩记为“0”分。 实验报告包括六部分内容: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原理 三、实验仪器、试剂(主要) 四、实验步骤和实验现象 按照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步骤如实详细地记录。 五、实验数据处理和结果讨论 实验数据处理采用表格形式表示,表格中的物理量均采用无量纲量,在表格的左下端注明计算公式以及采用的其他数据。 结果讨论要求对实验结果的可靠性与合理性进行评价,并解释所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六、实验体会和建议 针对本实验中遇到的疑难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收获,也可对实验方法和实验内容提出自己的见解,对训练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有何帮助。 氯化钠的提纯 实验目的 1.掌握提纯NaCl的原理和方法。 2.学习溶解、沉淀、常压过滤、蒸发浓缩、结晶等基本操作。 实验原理

实验五酚、醇、醛、酮的化学性质实验报告

时间: 年 月 日 地点:生科院B108实验室 温度: 实验名称:酚、醇、醛、酮的化学性质 实验性质:基础性 实验要求:必修 实验五 酚、醇、醛、酮的化学性质 一.实验目的 1.学习经典的化学分析方法,了解经典化学分析方法操作简单、成本低廉、易于观察、适用性强的特点; 2.通过实验进一步理解掌握醇、酚、醛、酮的相关化学性质。 二.实验原理 1.卢卡氏实验: 因含C 3—-C6的各种醇类均溶于卢卡氏试剂,反应能生成不溶于试剂的氯代烷,使反应液呈浑浊状,静置后溶液有分层现象出现,反应前后有显着变化,便于观察; 2.高碘酸实验: CH 2(OH)(CHOH)nCH 2OH + (n +1) HIO 4 H 2O + 2HCHO + (n +1) HIO 3 3.酚和三氯化铁的反应: 2 +2Fecl +2Fecl 3 +2HCl 4.与2,4-二硝基苯肼的反应:共轭醛酮与2,4-二硝基苯胺反应生成的沉淀为红色或桔红色; 5.碘仿反应: NaOH (R ) CH 3I + Nao (R) 三.实验器材 正丁醇、仲丁醇、叔丁醇、卢卡氏试剂、乙二醇、甘油水溶液、高碘酸溶液、饱和亚硫酸溶液、希夫试剂、苯酚、三氯化铁溶液、甲醛、乙醛、丙酮、2,4-二硝基苯肼试剂、碘溶液、氢氧化钠溶液 四.操作步骤 1.卢卡氏实验: 取三支试管分别加入1mL 正丁醇、仲丁醇、叔丁醇,然后各加2mL 卢卡氏试剂;用软木塞塞住管口,观察记录混合液变混浊及分层时间; 2.高碘酸实验: 取两支试管分别加入3滴10%乙二醇、10%甘油水溶液,然后各加3滴5%高碘酸溶液,混合静置5min,各加3~4滴饱和亚硫酸溶液,最后再加1滴希夫试剂,静置数分钟,分别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3.苯酚和三氯化铁的反应: 取一支试管加入5滴苯酚,3滴1%三氯化铁溶液; 4.醛,酮与2,4-二硝基苯肼的反应: 取三支试管分别加入3滴甲醛、乙醛、丙酮,然后加入2,4-二硝基苯肼试剂。边 OH OH CH 3 —C —OH O —C —H O

四年级科学苏教版全册实验报告单(供参考)

实验报告单 年级:四年级 实验类别:分组实验 ;组别: 我概括空气的性质:( ) ………………………………………………………………………………………… 实验报告单 年级:四年级 实验类别:演示实验 ;组别:( ) 实验名称:02探究压缩空气的力量 问题:喷气气球充气量的多少与它跑的距离是否有关? 假设:喷气气球充气越多,它跑的距离( ) 我的结论:( ) ………………………………………………………………………………………… 实验报告单 年级:四年级 实验类别:演示实验 ;组别:( ) 实验名称:03观察冷热空气对流。 实验准备:准备两个一样大的玻璃瓶,其中一个设法使它变冷,另一个设法使它变热。 实验步骤:1、在热瓶中燃香,充满香烟,用玻璃片盖住。 2、将冷瓶倒放在有烟的热瓶上,抽掉玻璃片,观察烟的流动。我发现:( ) 3、将冷瓶和热瓶的位置上下对调,观察烟又会如何流动,我发现:( ) 我的结论:( )

………………………………………………………………………………………… 实验报告单 年级:四年级实验类别:演示实验;组别:() 实验名称:04研究空气的成份。 实验步骤:1、把蜡烛固定在玻璃片上,放进有水的水槽中,点燃蜡烛;再用去掉底的矿泉水瓶罩上,然后立即盖上瓶盖,拧紧。我发现:()说明:()2、把水槽的水加到与瓶内水面一样高,再拧开矿泉水瓶盖子,把燃烧的火柴迅速插入瓶内。我发现:()说明:() 3、我初步确定空气中至少有()种气体成份。他们的性质是()。 4、在老师的指导下,我知道:(),另外空气中还含有()等。………………………………………………………………………………………… 实验报告单 年级:四年级实验类别:演示实验;组别:() 实验名称:05制取二氧化碳并研究其性质。 实验步骤:1、在一只瓶里放入一些小苏打,再倒进一些醋,瓶时出现的泡泡就是二氧化碳。把带有玻璃管的塞子塞紧瓶口,并通过管子把二氧化碳引到另一只瓶里。2、把澄清的石灰水倒入装有二氧化碳的瓶子里,摇晃几下, 我发现:()3、把装有二氧化碳的瓶子,向正在燃烧的蜡烛倾倒, 我发现:() 实验结论:二氧化碳的性质有:能使澄清的石灰水();能使燃烧的蜡烛();二氧化碳比较()。………………………………………………………………………………………… 实验报告单 年级:四年级实验类别:分组实验;组别:() 实验名称:06空气中含有水蒸气。 实验步骤: 1、把碎冰倒进干燥的玻璃杯。 2、用卡片把玻璃杯盖上,等几分种。 我发现:杯壁上出现()。

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记录人:王富强日期:2017年9月5日班级:四年级 时间: 2017年9月5日星期二第5节 地点:科学实验室 实验名称:认识空气的性质——证明空气占据空间 实验类型:分组实验 实验老师:王富强 实验小组成员:四年级全体同学 实验内容:证实空气的存在,认识空气有占据空间的性质。 实验器材:水槽、注射器、塑料袋、透明杯子、纸、空饮料瓶、气球等。 实验过程: 把一团纸紧塞在杯底,将杯子倒立竖直压入水中,纸团会湿吗?为什么会这样?用力吹瓶子里的气球,气球吹得大吗?为什么会这样?怎样才能吹大瓶子里的气球? 提示:纸团应紧塞杯底,防止落下;杯子压入水中要慢并保持竖直,要压到水槽里的水面淹没杯底为止;提起杯子时动作也要慢,并要把杯子外壁和杯口水擦干,然后再取出纸团。 实验中,尽量避免水槽里的水溢出来。吹气球时,用不要用力捏塑料瓶。要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把瓶里的气球吹大,重视求异思维培养。 实验结果:空气存在,空气占据空间。

记录人:王富强日期:2017年9月6日班级:四年级 时间: 2017年9月6日星期三第5节 地点:科学实验室 实验名称:证明空气有质量的实验及压缩空气活动 实验类型:分组实验 实验老师:王富强 实验小组成员:四年级全体同学 实验内容:;认识到空气是有质量的;认识到空气能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 实验器材:细木棍一根、空气充得同样多且颜色相同的气球两只、细线一根、支架一只(演示用) 实验过程: 把两只充气的气球吊在小棍上,并使它们保持平衡,刺破其中一只,观察发生的现象,想一想,实验结果说明了什么。 再用手压“气球”(或用塑料袋充满气)有什么感觉?再用力压一压,感觉又怎样?松开手后你看见了什么?怎样解释这些感觉和现象? 提示:压塑料袋时,不要用力过大,以免破裂。 实验结果:空气是有质量的;空气能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