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管理]项目建议书

[项目管理]项目建议书
[项目管理]项目建议书

(项目管理)项目建议书

目录第一章总论1

1.1项目概况1

1.2项目承办单位基本情况1

1.3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基本情况2

1.4编制依据2

1.5编制范围2

1.6主要经济指标2

第二章项目建设的背景及必要性3

2.1项目建设的背景3

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3

第三章场址选择及建设条件5

3.1场地状况分析5

3.2场地条件5

3.3场址选择结论8

第四章工程方案9

4.1设计原则9

4.2建筑设计方案9

4.3结构设计方案9

4.4给排水设计方案10

4.5电气设计方案11

4.6采暖设计方案12

4.7消防设计方案12

4.8通风系统设计方案13

4.9抗震设计方案14

4.10总平面设计14

第五章环境保护措施16

5.1项目环境现状分析16

5.2环境影响评价18

5.3卫生防疫措施18

第六章建筑节能分析及节能措施20

6.1节地措施20

6.2节水措施20

6.3一般节能措施20

第七章投资估算23

7.1投资估算编制依据23

7.2本项目投资估算的费用构成23

7.3投资估算23

7.4融资方案25

第八章项目实施进度27

8.1建立项目实施管理机构27

8.2项目建设进度安排表27

第九章社会效益及社会风险分析28

9.1社会效益分析28

9.2本项目的风险分析28

第十章项目的社会评价29

10.1项目对社会的影响分析29

10.2互适性分析29

10.3社会评价结论29

第十一章研究结论与建议30

第一章总论

1.1项目概况

1.1.1项目名称:XXX内科综合楼建设项目

1.1.2建设地址:XXX

1.1.4建设规模及建设内容:

建设16层,地下一层的内科综合楼1栋。其中,1-4层为门诊楼和医技楼;第5层为行政办公楼;第6-16层为内科病房楼;地下一层为机房。总建筑面积39802平方米,配套建设室外给排水、供暖、供电、通讯、消防等公用配套设施。

1.1.5建设性质:改建

1.1.6建设期限:项目建设期限24个月,自2014年3月开始至2016年2月竣工。

2014年3月至2014年4月完成项目申报、勘察设计、施工招标、施工许可等前期建设手续;2014年5月至2016年2月为正式施工阶段,建成项目并交付使用。

1.1.7项目建设投资:项目预计总投资18561万元。

1.1.8资金来源:XXX自筹

1.2项目承办单位基本情况

1.2.1项目承办单位名称:XXX

1.2.2项目承办单位地址:XXX

1.2.3项目承办单位邮编:053800

1.2.4项目承办单位法定代表人:张占学

1.2.5联系电话:

1.3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基本情况

1.3.1单位名称:衡水博信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1.3.2地址:XXX长江东路

1.3.3邮编:053800

1.3.4单位电话:0318-

1.3.5法定代表人:王静

1.3.6资质等级:乙级工咨乙

1.4编制依据

(1)《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

(2)《综合医院建设标准》(建标110-2008)

(3)《XXX城市总体规划》

(4)建设单位提供的其他相关资料

1.5编制范围

本报告的编制范围主要包括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建设规模、建筑结构方案、环境保护、建筑节能和社会效益评价等。

1.6主要经济指标

(1)项目安全等级:二级;

(2)耐火等级:二级;

(3)抗震设防烈度:7级;

(4)抗震等级:四级

第二章项目建设的背景及必要性

2.1项目建设的背景

目前,我国每年的医疗消费只相当于国民生产总值的4%。在发达国家,如美国这一比值为14%,瑞典为9%,英国为5%,韩国、日本、香港等亚洲国家和地区为6-8%。资料显示,我国医疗产业的市场年增长速度约为13%(健康支出要高于收入增长的幅度),因此我国还存在着巨大潜在的医疗消费需求。

2007年3月国务院讨论并通过了《卫生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加强农村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巩固和完善县乡村三级医疗服务网络,重点加强乡卫生院和县医院的建设。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各级政府要把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增进人民健康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和改善对卫生工作的领导;全社会要关心和支持卫生事业发展,尊重医学科学,共建健康和谐的医患关系,积极推动医疗卫生事业与经济社会建设协调发展。因此,建设XXX门诊内科综合楼建设项目是提高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能力,认真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实施“十一五”规划以及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需要。

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国家在1994年颁布的《医疗机构管理条例》中,已经明确国家扶持医疗机构的发展,鼓励多种形式举办医疗机构。从2000年2月的《关于城镇医药体制改革意见的通知》到8月共出台的13个配套文件,包括:城镇医疗机构分类管理、医药收支两条线管理、医疗机构有关税收政策、区域卫生规划政策等,为民营资本及外资进入医疗市场及其以后的发展营造了较好的政策环境。

目前,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成熟,医疗市场化改革正在大面积的开展,国内医院的转轨进程正在加快,外资、民营及私人医疗机构正在对传统医疗模式形成新的挑战。医疗事业的竞争,归根到底就是医务人才、医疗技术和医院环境设备的竞争,谁拥有技术精湛的高效医务团队、先进的医疗技术和设备、优越的医疗环境,谁就更又可能在竞争中取得胜利。该项目的建设将实现一医一患,为患者预留出充分的候诊休息空间,彻底改变目前门诊病人就诊不叫号、不分诊、满楼乱跑、围着医生候诊、病人隐私得不到保护的混乱局面。计划将内科病房楼设计为双走廊、双通道,医患分开行走,将内科病区由现在的4个增加到6-7个,将儿科病区由现在的2个增加到3-4个。同时,增设儿科ICU,扩大血液透析室,以满足病人需求。该项目的建设适应了XXX的发展需求、顺应了国家的鼓励政策。所以该项目的建设具有必然性。

第三章场址选择及建设条件

3.1场地状况分析

XXX门诊内科综合病房楼建设项目位于泰山路外科病房楼东侧。

建设16层,地下一层的内科综合楼1栋。其中,1-4层为门诊楼和医技楼;第5层为行政办公楼;第6-16层为内科病房楼;地下一层为机房。总建筑面积39802平方米,配套建设室外给排水、供暖、供电、通讯、消防等公用配套设施。

(1)项目选址符合XXX城市总体规划;

(2)项目选址符合XXX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3)项目选址位于XXX,交通条件优越;

(4)项目选址位于XXX,项目区给水、排水、供气、供热、供电、广播、通信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均有保障;

(5)项目场区周围无环境污染,适宜项目建设。

3.2场地条件

(1)地形、地貌、地震情况

XXX位于河北平原中部,地处滹沱河古冲积扇的前缘,滹沱河与滏阳河沉积的交错地带。地势西高东低,由西南向东北微有倾斜。最高处海拔28米,在西部的羊窝、吴山庄一带;最低处海拔17.5米,在东北部的西留一带。20米等高线在县境东部,由南向北经过乔屯、后营、榆科、木左、辰时等村东面。

XXX历史上没有发生过大于5级的地震。对XXX影响较大的地震是1880年河南淮阳6级地震和1996年3月22日宁晋、东旺7.2级地震。

依据中国地震局制定,由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的《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本项目抗震地震动峰值加速度按0.10g设防,该地区的地震基本烈度为7度。

通过对项目区的地形、地貌、地震情况分析,上述情况对项目的建设影响很小,适宜项目的建设。

(2)地势较高。拟选场址坐落在XXX永平大街西侧,位于XXX市区西北部,XXX地势西高东低,场址最低点绝对标高24.5米左右,拟选场址属于较高地势,场址平均标高高于周边道路中心线大约0.5米,基本上不用垫土就能符合规划的要求,适宜该项目建设;

(3)地形平坦。拟选场址地形平坦,基本没有坡度,场地稍加整理即能

满足排水需要;

(4)地下水位较低。拟选场址地下水位大约在10米左右,非常适宜多层房屋建筑建设需要,既可以省去施工中的排水费用,又可以降低首层周围墙壁的防水防潮费用;

(5)地基承载力较高。根据附近已有建筑的勘探资料显示,该区地面以下大约2米为亚粘土,再往下大约5米均为粘土层,地基承载力大约在110至130MPa,地基承载力良好,根据类似工程,无不良地质现象。在地基处理上只需采取普遍使用的复合地基进行处理,无须进行复杂的地基处理;

(6)自然条件良好。项目所在地处于暖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属半湿润气候。四季分明,春季少雨多风;夏季前期干旱,后期雨量增多;秋季天高气爽;冬季寒冷少雪。寒旱同期,雨热同季,是该地气候的显著特点。具体气象资料如下:

年平均气温13.0℃

极端最高温度42.7℃

极端最低温度-21.9℃

年平均降水量480.5mm

年最大降水量886.6mm

年最小降水量246.5mm

年平均风速2.4m/s

夏季室外风速1.4m/s

最高风频SSW

静风频率16%

基本风压0.35Kn/m

基本风压0.3Kn/m

最大冻土深度560mm

全年无霜期196天

年平均日照2608.9小时

上述自然条件非常适合本项目建设。

(7)本项目拟建场址为XXX,现阶段不存在拆迁移民安置问题。

(8)基础设施等建设条件完善。

①供电

本项目消防负荷如火灾应急照明、电梯电力等为一级电力负荷,其他电力照明负荷如急诊部、监护病房、手术部、分娩室等为一级电力负荷。

按单位指标法计算电力负荷,用电指标为50w/㎡,该项目总建筑面积39802平方米,则用电负荷为1990kw。

本项目主要是公共日常用电,在项目区适当位置建设配电室一座,安装1000kva变压器2台,由项目区附近10kv供电线路接至项目区。

②供水

本项目主要是日常办公用水和设备用水,给水水源引自XXX市政供水管网,XXX市政供水管网能够满足本项目需要。

③供暖

项目区热源拟接用项目区附近地热井,项目建筑面积很小,能满足本项目需要。室内采暖采用低温地板辐射采暖,热水温度以不高于60℃的热水作为地板采暖。

④弱电

本项目弱电包括电话通讯、有线电视、宽带、安全防范系统等,根据XXX现有基础设施配备情况,能够满足本项目需要。

3.3场址选择结论

该项目地址交通条件良好,远离污染源,环境适宜,符合XXX城市总体规划和XXX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而且地形平坦、地势较高、地下水位较低、自然条件良好,城市基础设施完备,给水、排水、供气、供热、供电、广播、通信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均有保障,因此项目选址选择合理,适合项目建设。

第四章工程方案

4.1设计原则

本项目是以推动医疗卫生事业与经济社会建设协调发展为主要目的的建设项目。项目建成后,将对推动医疗事业的发展有重要意义,促进社会稳定、经济发展都能起到积极的作用。项目建设必须贯彻“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突出特色、功能齐全、设施完善、庄重实用、适度超前”的建设原则。

4.2建筑设计方案

1、主要设计依据

(1)《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年版)

(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3)国家《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

(4)河北省《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13(J)81-2009)

(5)《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

2、设计方案

(1)结构形式:框架结构;

(2)门窗采用中空玻璃塑钢门窗;

(3)屋顶采用采用110厚酚醛泡沫板作为屋面保温材料,采用1:6水泥炉渣找坡,采用SBS改性沥青油毡防水;

(4)地面采用40厚细石混凝土垫层,面层材料采用普通地板砖;

(5)内墙采用中级抹灰,罩面材料用钢化涂料;

(6)外墙采用1:3水泥砂浆抹灰,罩面材料用防水型外墙涂料;

4.3结构设计方案

1、设计依据

(1)《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GB50007-2002)

(2)《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

(3)《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

(4)《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11)

(5)《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6)《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7)《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2、设计方案

(1)建筑地基采用复合地基进行地基处理,使之达到要求的承载能力;

(2)建筑主体采用框架结构,填充墙采用250厚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

(3)楼板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实心楼板;

(4)建筑基础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

(5)按抗震设防要求设置钢筋混凝土圈梁和钢筋混凝土构造柱;

(6)结构安全等级:二级;

(7)结构耐火等级:二级;

(8)抗震设防烈度:7级;

(9)抗震等级:四级。

上述现浇钢筋混凝土的截面尺寸、强度等级和钢筋配置由有资质的设计单位经计算确定。

4.4给排水设计方案

给排水设计时应考虑建筑物所需的的给水压力和给排水的线路布置,节约工程量和保证功能需求。管道设计依据当地用水定额标准进行设计,考虑预留负荷等需求,给排水设计时须符合国家相关规范:

(1)《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2009年版)

(2)《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

(3)《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

(4)《河北省用水定额》(DT13/T1161-2009)

室内给水管材采用铝塑管;室内排水管材采用UPVC塑料排水管;室内卫生器具采用节水型新型卫生器具;室外给水管采用PE塑料给水管;室外排水管材采用钢筋混凝土排水管。

本项目水源接用XXX市政供水管网供水,XXX市政供水管网目前实际负荷仅达到60%,能够满足本项目用水的需要。

本项目排水主要是生活污水,排水设施采用在项目区设计一个钢筋混凝土化粪池,生活污水先经过化粪池氧化沉淀后再通过钢筋混凝土排水管道排

入排水管网。

4.5电气设计方案

1、配电系统

本项目消防负荷如火灾应急照明、电梯电力等为一级电力负荷,其余为一级电力负荷,总用电负荷为61.54kw,入户电源接用项目区附近黄河西路上的变压器,本项目用电量不大,项目区附近的变压器能够满足使用要求,已得到XXX市区供电所的认可。

本次电气设计电源采用380/220V低压电源,室外低压线路选用YJV22低压电力电缆埋地敷设。室内低压线路选用YJV低压电力电缆沿桥架敷设或楼板内暗敷。

配电系统以树干式为主。火灾应急照明及疏散指示灯采用市电加蓄电池供电方式,消防配电设备自成体系,应有标识。

本项目室外电源引入室内,电源线做重复接地,建筑物的楼顶设避雷网,用钢筋混凝土柱的柱内钢筋做接地引下线,钢筋混凝土基础内的钢筋做接地极。

2、电气照明

公共走廊、疏散走道、变配电室等处设应急照明及疏散指示,其中疏散照明、诱导灯、安全出口等备用电源为灯具自带蓄电池供电。

公共走道、楼梯间以节能灯为主采用吸顶安装。各种荧光灯配节能型电子镇流器,选用高效节能型灯具,单灯功率因数大于0.9;照明灯具尽量采用节能型产品。

一般照明线路选用BV铜导线,应急照明线路选用阻燃型导线,照明线

路穿管暗敷。

3、通讯系统、电视监控系统等弱电系统直接接用原有系统,项目区弱电系统完善,完全能够满足项目需要。

4.6采暖设计方案

项目区热源拟接用项目区附近的地热井,能满足本项目需要。室内采暖采用低温地板辐射采暖,热水温度以不高于60℃的热水作为地板采暖。

4.7消防设计方案

按规范要求进行建筑消防设计,按规范要求配置消火栓、灭火器。

1、本项目住院楼加压供水,其他建筑消火栓系统均由院区给水-消防干管直接供给。各单体按规范要求室内消火栓最大保护半径≯25m,单出口消火栓内配有DN65,L=25m内衬胶水龙带,Φ19水枪。

消火栓系统按建筑高度为一个区,室外设水泵接合器一套。

2、灭火器配置:本项目火灾种类属A类,火灾危险级别属中级,采用磷酸铵盐干粉灭火器,经计算共需3kg、2A灭火器150具,分设在各单体各层内。其中变配电室、设备用房按严重危险级设计。

3、氧气系统:供应范围;各病房头、抢救室、手术室,氧气系统设计压力为1.5Mpa,二级减压后的设计压力为0.4Mpa,每层设一个减压箱,病房内明装管均设于医用多用罩内,管道终端采用快速插头。氧气站和真空吸引站合建于室外保障用房,内设高压氧气瓶20瓶,汇流排,自动切换箱等,面积35m2。必须按规范要求设防爆灯。

4、吸引:设计范围:病房、手术室、抢救室等。吸引负压为0.04Mpa —0.07MPa,每层病房和每间手术室内设二气配气箱一个,病房内明装管均

设于医用多用罩内,管道终端采用快速插头。真空吸引站内设:水环式真空泵2台,真空罐2个,气水分离器1个,面积为39m2,排气管上装消声器1个,氧气站和真空吸引站同期建设于院区附属用房内。

4.8通风系统设计方案

(1)门诊、病房楼中的卫生间、更衣室、拍片室、药房、药品库房、检查治疗室等易散发异味的房间及会议室设置机械排风设施;洗衣房、餐厅等房间设置机械排风设施;无外窗的房间设置机械排风设施。感染楼在污染区域设置排风,使该区域保持负压;清洁区域设置机械送风,使该区域保持正压。

(2)通风设备采用吸顶式通风器或壁式轴流风机;其中吸顶式通风器排风用U-PVC塑料管接至变压式通风道或直接排出室外。通风器自带单向止回阀;U-PVC塑料管在接入变压式风道处设置阻火圈;壁式轴流风机外带逆止百叶风口,防雨水侵入。

(3)厨房操作间设置局部排风系统和全面排风系统;局部排风系统采用YJ系列组合式油烟净化机组,将油烟净化处理达标后于屋顶高空排放。厨房用燃气进行食品加工,设置防爆事故排风设施。

4.9抗震设计方案

本项目抗震类别属于标准设防类,抗震设防按7度设防。房屋建筑设计时,按抗震设防要求进行设计。

4.10总平面设计

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衡水市建筑间距和退距管理技术规定(试行)》(衡市规〔2008〕71号)、以及水暖电设计规范等

有关技术规范和管理部门要求,充分考虑建筑退距、建筑采光、建筑消防通道、建筑卫生视距、道路宽度、绿化景观等有关因素,保证上述有关因素符合规范规定和管理部门要求。

1、室内外装修

室内装修本着一般装修与重点装修相结合的原则,装修标准如下:

(1)楼地面:卫生间楼地面为防滑地磁砖,楼梯间采用大理石地面,其它楼地面为无缝聚合物地面。

(2)内墙面:门厅、电梯间为大理石墙面,卫生间、手术室、产房、楼梯间、走廊为瓷砖墙面,病房室内墙面为乳胶漆涂料。

(3)顶棚:门厅、走道为铝板吊顶,卫生间、手术室、产房为PVC吊顶,其余为轻钢龙骨石膏板吊顶。

(4)室外:外墙以铝板幕墙为主,局部双层中空玻璃幕墙。

(5)门窗:内门为木门,外门、窗为塑钢中空玻璃铝合金门窗。

2.无障碍设计

按有关规定进行无障碍设计。在门、急诊、住院大楼等所有主要出入口做防滑处理,并做坡度≤1/12的坡道;在室内设无障碍专用卫生间,按要求设助立扶手;患者专用电梯为符合坐轮椅病人操作的低按纽电梯,并设语音提示系统;主要通道设双层扶手,上层0.9m高,下层0.65m高;在踏步起点及电梯门前铺设有触感提示的地面材料等。无障碍使用的各种设施,包括电梯、卫生间等设国际通用无障碍标志。于交通部位及各功能用房,设置灯光彩色图标及标识系统。

第五章环境保护措施

5.1项目环境现状分析

5.1.1项目所处位置的环境概况

XXX门诊内科综合病房楼建设项目选址于XXX。项目选址远离工业区,周围无地下水、噪音、大气、放射性废物等污染源,位置环境良好。

项目区周围无稀缺物种,无自然保护区、风景旅游区、名胜古迹保护区和其他重要生态环境。周围环境对本项目的外观设计和功能不会产生影响,项目建设也不会对周围环境产生不利影响。

5.1.2项目建设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因素

5.1.2.1项目建成后的主要污染物及环保措施

该项目规划总建筑面积39802平方米,按日均人数为900人。

项目建成后的主要污染物为:

(1)生活垃圾。按人均日产生活垃圾0.7公斤估算,日产生活垃圾约70公斤,年产生生活垃圾约25.2吨。

(2)生活污水。根据《河北省用水定额》(DT13/T1161-2009),用水定额为3.6m3/人·月,则整个项目年用水量为38880m3。如果考虑其中80%转变成生活污水,整个项目月产生活污水约2.88m3,年产生生活污水约31104m3。生活污水中主要污染物为COD、SS,水质成分较简单,经沉淀井、化粪池自然沉降酵解处理后,可达到排放标准。

建成后的环境保护措施:建成使用后,对于该项目产生的生活污水,经化粪池、沉淀池发酵处理后排入污水管网;对于生活尘土,定期清扫到规划地点进行处理,对于生活垃圾,按照设计规范标准的要求设置必要的市政设施,垃圾箱等环保设施,生活垃圾袋装后每天由市政环卫管理部门集中运往

垃圾处理厂。

5.1.2.2项目建设期主要污染物及环保措施

项目建设期主要污染物:

(1)建筑材料的堆放和使用过程中造成一定的扬尘;

(2)项目建设施工时可能产生一定的噪音,例如,材料运输车辆的噪音、施工机械的使用时可能产生的噪音等;

(3)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废弃的汽油、柴油等液体类的污染源;

(4)施工垃圾的清理和处理不合理或不及时等因素也会对周围的环境卫生带来不利因素。

项目建设期环境保护措施:

(1)在施工阶段完全按照环境验收的标准进行各个施工环节的验收,对于隐存的环境不利影响因素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措施。按照环境部门的要求进行预控、管理和验收。

(2)噪音的控制:设置隔音带,对施工区域用围墙与周围环境进行隔开,其次,对使用噪音机械的时间进行限定,严禁夜间加班和居民休息的时间进行噪音机械的使用。

(3)空气质量的控制:对沙、水泥、白灰等易产生扬尘的建筑材料进行遮盖,远离居民区的定点存放等措施加以控制。

(4)固体、液体废弃物的管理:对于废弃的油污、含有化学成分的液体进行专项处理。设置专门的油污存放位置,将可能带来污染的固体液体或者其混合物放入容器内,严禁将带有污染成分的液体进入原始土层,进而防止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