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烽火岁月,传承抗战精神

追忆烽火岁月,传承抗战精神

广华初级中学刘英

有一种号角,我们等待着;

有一片风浪,我们紧盯着;

有一根琴弦,我们紧绷着;

有一种责任,我们肩扛着;

有一个愿望,我们期盼着——勿忘国耻,兴我中华北京,晴共和国的旗帜高高飘扬

5 时2

6 分,天安门广场国歌回荡,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来自祖国各地的

7 千多名群众举首凝望。来自黑龙江的小伙子秦培育久久伫立,仰望国旗飘扬,脸上洋溢着自豪和神圣:“在这个特殊日子,在这个特殊的地方,应该永远记住和怀念那些为中华民族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们,要打量一下自己平时是不是在为国家和民族的复兴添砖加瓦。”

南京,晴时针停留在受降签字那一刻

墙上挂钟的指针还停留在“民国三十四年九月九日九时”——中国战区日本投降签字仪式那一刻。82 岁的王楚英亲身见证当年的受降仪式:“8 月15 日早上7 点多,广播里传来日本天皇宣布投降的消息,大家都兴奋极了。中国战区日军投降签字仪式在当年的南京中央军校大礼堂举行。”“9 月9 日上午9 时,冈村宁次等7 名日军代表在投降席后排成横队,脱帽肃立,向受降席

武汉,阴将士英名凝固抗战岁月

76 岁的习瑞安老人一大早就来到位于汉口长春街57 号的八路军纪念馆。每年的8 月15 日,他都会来这里。1956 年,这位老人曾受司法部委托担任日本战犯的辩护律师,他向这个纪念馆捐赠了辩

护书。“捐赠辩护书,是为了让青年人了解武汉抗战历史,更不要忘记历史。”习瑞安说。

武汉永清街四唯街社区团员们今天也特意来到这里。小学教师黄景说,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战争已经过去,抗战将士凝聚起的伟大民族精神,我们永远不能忘记。无论如何,历史是篡改不了的。八路军纪念馆附近,是一条条以浴血奋战的抗日将士命名的街道。陈怀民路、张自忠路、郝梦龄路??总在提醒人们,这里曾经受烽火连天的岁月。

8 月15 日,中国很多地方以各种形式纪念这个特殊的日子70 年前的这一天,中国人民在世界正义力量的支持下,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者,迫使日本投降。纪伯伦曾说:“我们已经走得太远,以至于我们忘记了为什么而出发。”七十年过去了,我们没有忘记。

1937 年7 月7 日,日本策划“卢沟桥事变”,发动蓄谋已久的侵华战争。他们曾叫嚣:一个月占领上海,三个月占领中国。12月,发生了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血色残阳里的枪炮轰鸣,丧心病狂的杀戮掠夺,华夏同胞的呜咽哀鸣,国土沦丧、满目疮痍、血流成河。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军民付出3500 万生命的代价,仅就长达3 个月的淞沪之战,中国方面共投入70 多万兵力,伤死20 多万。中央军校1929 年至1933 年毕业的25000 名年轻军官中,有10000 名牺牲在全面战争爆发的前四个月里。此外,中国遭受的直接经济损失达1000 多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达5000 多亿美元,中国人民积累的近代化和现代化的财富损失巨大。

七十年风雨沧桑,有多少深沉的苦难,就有多少不屈的呐喊。多少热血儿女毅然奔赴抗日前线,加入救亡图存的行列,他们为保卫家园,求得民族的解放,不惜抛头颅、洒热血,在枪林弹雨中写就了他们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丽的人生篇章。百年战败史,到1945 年8 月15 日,终于以中国的胜利和日本的失败而结束。七十个华诞,开创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路。然而沉痛的历史记亿却从来没有被冲淡,至今还有人在篡改那段侵略史,至今还有居心叵测者不断兴风作浪挑起事端。

历史是一面映照现实的明镜,也是一本最富哲理的教科书。今天的我们应该以怎样的心态和眼光来审视那段历史呢?将那段历史仅仅理解为灾难与愤怒,而不从中寻找其内在逻辑,理解其复杂性,无疑辜负了那些身经灾难的一代人的付出。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抗战胜利70 周年的重要讲话里中指出:“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伟大的抗战精神,永远是激励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强大精神动力。”抗战精神就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抗战精神的核心是民族凝聚力,它反映了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关头的时代召唤,是中华民族优秀品质的结晶。抗战精神植根于中华民族博大厚重的文化土壤中,充满无限的生机和活力,是中华民族在伟大复兴征程上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和力量源泉。学习和弘扬伟大的抗战精

神,需要我们把伟大的抗战精神放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背景下来认识、来理解、来践行。

“我们回首战争,因为珍爱和平”,在无数英烈用鲜血浇灌的土地上,在战士用生命换来的和平中,让我们缅怀,让我们反思,和平可贵,生命难得,当我们中华民族再次崛起于世界东方时,让我们凝聚民族力量,弘扬民族抗战精神,将和平与友爱传播向全世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