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史论纲题目总汇(DOC)

中国文化史论纲题目总汇(DOC)
中国文化史论纲题目总汇(DOC)

中国文化史论纲题目总汇

绪论:

1.环境地理学的创立者,是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

2.中国所辖疆土,其自然地理环境,有三大特征: 其一,亚洲以帕米尔高原为中轴,崇山高原将东亚,南亚,西亚分开,而中亚以帕米尔为线分东西两域,东侧新疆及河西走廊。西部的高原屏障和东部近两万公里的海岸线,形成中国体系完整的地理单元。其二,这一地理单元由西向东形成三大阶梯:海拔4000米以上的青藏高原,海拔2000米以内的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塔里木盆地,准格尔盆地,四川盆地等,以及海拔低于500米的北起大兴安岭,中为太行山,南至巫山一线及云贵以东之地。如此西北背靠亚欧大陆,东南面向太平洋,构成中国特有的季节性气候和东密西疏的人口分布结构。其三,由以上两特征制约,中国古代农业区与游牧区分野清楚,天然依存绌补。

3.汭:rui,称渭汭,泾汭,洛汭,即指此等三角地带而言。

4.教材认为,哪一座山可以给我们一些关于中国文化起源的启示?A、泰山;B、喜马拉雅山;C、昆仑山;D、紫金山

5.有一种观点认为,中国的地理环境造成了中国文化重内陆,轻开拓的特点。教材对此是否完全认同?不是

6.我国历史上,已知最早的历史记录是甲骨文和金文。

7.儒家五经之中,《尚书》是较早的具有官书性质的历史记载。

8.《诗经》中B、《大雅》部分的一些诗篇,反映了周人创业的传说

与历史,可以视为史诗。A、《国风》;B、《大雅》;C、《小雅》;

D、《周颂》

9.《春秋》作为我国古代的第一部编年史,其出现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10.战国时代出现的重要历史著作有《庄子》、《战国策》、《楚辞》、《吕氏春秋》、《左传》。

11.开创纪传一体的史学著作是《史记》,《汉书》开皇朝史先河。第一部编年体断代史是《汉记》。刘向、刘歆父子的《别录》、《七略》则是目录学著作的开端。

12.唐代史官制度的一个重要创制是史馆。这标志着从私人修史到官方的重要变革。唐代还出现了一部史学理论名著即刘知几的《史通》,一部典章制度的名著即杜佑的《通典》。

13.判断:宋代史学发达,各种传统史体都有重要著述,尤其是地方志之丰富,为前代所未有,并开创了金石学的新领域。对

14.清代学术,长于考据,其鼎盛期在乾嘉。

A、考据/康乾;

B、理论/乾嘉;

C、考据/乾嘉;

D、叙事/康乾

15.编年体的优势和劣势分别是什么?

优势:(1)便于表现历史事件的时间顺序

(2)便于表明历史事件的关系

(3)避免叙事重复啰嗦

劣势:(1)不能连续叙述历史事件全部情况

(2)难于记载年月不明的历史事件

(3)偏重政治事件,忽略经济,文件事件

16.我国现存最早的编年史《春秋》,以A、鲁国(A、鲁国;B、齐国;C、周王室;D、晋国)的历史为主线。

17.所谓春秋三传,是指《左传》,《公羊传》,《谷梁传》。

18.判断:东汉末荀悦的《汉纪》是根据《汉书》裁剪而成;东晋袁宏的《后汉纪》则成书于范晔的《后汉书》之前,因此更具史料价值。正确

19.《资治通鉴》上起战国,下终五代,是中国史学史上一部划时代的名著,其作者司马光,也因此与司马迁并称史学两司马。

20.以下哪部书,被史家认可为《资治通鉴》的续作而常常与之合刊:

A、南宋李焘的《续资治通鉴长编》;

B、南宋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

C、清初徐乾学《资治通鉴后编》;

D、清末毕沅《续资治通鉴》

21.起居注和实录的区别是什么?

它们都记录中国古代皇帝的言行,但涉及范围广,更接近原貌的是起居注

22.判断:纪传体其实是一种综合体,其中的“本纪”部分,基本是编年体的。正确

23.司马迁参酌古今,发凡起例,创为全史:本纪以序帝王,世家以记侯国,十表以系时事,八书以详制度,列传以志人物。自此例一定,历代作史者遂不能出其范围。

24.十七史宋朝、二十一史明朝、二十二史清朝、二十四史清朝、二十五史、二十六史近现代(民国以来)

25.《史记》中记录典章制度的部分是书。

26.我国第一部记录典章制度的专史是唐代杜佑中的《通典》。

27.南宋郑樵的《通志》是一部纪传体通史,其中纪传部分了无新意,最有价值的部分是“二十略”。

28.上述二书,与宋末元初的史学家马端临的《文献通考》,并称“三通”。

29.专记一朝典章的史书,私人修撰的,多称为会要,官修的则称为会典。

30.纪事本末体的开创者是南宋的袁枢。其著作《通鉴纪事本末》。这一体裁的优势是,“文省于纪传,事豁于编年”。

31.史评可分两大类,一重评论历史事件(史迹),一重评论史著。

32.刘知几的《史通》,提出著史着须有史才、史学、史识三长。

33.清代章学诚的《文史通义》,是史学理论的又一代表作。

34.钱大昕、赵翼、王鸣盛被誉为乾嘉考史三大家,其代表作分别是《廿二史考异》、《廿二史札记》、《十七史商榷》。

第一章史前文化

1、盘古开天辟地,女娲抟土造人。

2、古籍中关于三皇的说法甚多,其中最常出现的两位是伏羲、神龙。

3、《史记·五帝本纪》中,五帝是指黄帝、颛顼、帝喾、尧、舜。

4、C、禹与启不是禅让?A、尧与舜;B、舜与禹;C、禹与启;D、汉献帝与曹丕;E、宋徽宗与宋钦宗;

5、判断:按照《礼记·礼运》的论述,禹传位于启,标志着从大同

社会到小康社会的转变。正确

6、古史辨派,又称“疑古派”,为顾颉刚所创立,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出现的一个以“疑古辨伪”为特征的史学、经学研究的学术流派。

7、谁明确表示过对“尧舜禅让”的真实性的怀疑?C、荀子A、墨子;B、孟子;C、荀子;D、孔子。

8、层累的造成中国古史:(1)时代越后,古史越长(2)时代越后,中心人物越放大

9、考古遗址中发现B、陶器,并不会被认为是该文化已经发展至文明阶段的证据。A、青铜器;B、陶器;C、文字;D、大规模定居点10、二里头文化遗址可能是A、夏代王都:A、夏代王都;B、周代王都;C、黄帝陵;D、外星人的弹坑

第三章西周文化

1.汉立学官,称A《仪礼》为《礼经》?

A、《仪礼》;

B、《礼记》

C、《周礼》;

D、《大戴礼记》

2.关于《仪礼》成书,有周公所制、孔子及弟子完成及秦汉间之书三种说法,教材倾向于哪种说法?教材赞成孔子及弟子完成

3.《周礼》原名《周官》,声称记录的是周代的政治制度。全书分为天,地,春,夏,秋,冬六官。其中冬官全亡,后以《考工记》补之。

4.钱穆《向歆父子年谱》否定了《周礼》成书于西汉末的说法,又撰《周官著作时代考》,考论《周礼》成书于战国晚期。

5.《礼记》本是《仪礼》的从属材料,至唐代,始取得经的地位。

6.判断:《礼记》特指戴德的《大戴礼记》。错

7.《礼记》内容庞杂,其中《大学》、《中庸》两篇被宋儒抽出,与《论语》、《孟子》并称《四书》。

8.现存的关于儒家“乐治”思想的文献,保存在哪一部书里?《乐记》

9.相传,西周初年,制礼作乐者是C、周公旦:A、周文王;B、周武王;C、周公旦;D、召公奭;E、太公望

10.我国历史之有明确纪年,是从周召共和元年,即公元前841年开始的。

11.根据时代特点,选出不同类的一个:A、成康;B、文景;C、桓灵;D、康雍乾

12.《封建论》是柳宗元著名的政论文章,柳文中“封建”一词的意思是封邦建国。

13.这个意义上,B秦始皇统一天下即已标志着封建社会在中国历史上正式结束。A、周公平管蔡之乱;B 、秦始皇统一天下;C、汉武帝推恩令;D、辛亥革命

14.判断:王子是指天子的嫡长子。错

15.“盖以诸侯归殷者三千焉,资以黜夏,汤不得而废;归周者八百焉,资以胜殷,武王不得而易。徇之以为安,仍之以为俗,汤、武之所不得已也。”柳宗元的这段议论,是说封建制度乃是天子与诸侯间的一种B、激励机制(A、妥协机制;B、激励机制)

16.不是任何时代的宗族都必然具备的特点:D、与封建制度相结合A、大家族;B、父系;C、族权强势;D、与封建制度相结合

17.“(知罃)对曰:‘以君之灵,累臣得归骨于晋,寡君之以为戮,死且不朽。若从君之惠而免之,以赐君之外臣首;首其请于寡君而以戮于宗,亦死且不朽。’”这段话说明大宗有什么样的特权?B、主刑权A、主祭权;B、主刑权;C、主财权;D、特享权

18.以下对大小宗问题描述不正确的是:A、大小宗的关系,体现了平均主义的态度;B、天子既然天下的最高统治者,又是天下的大宗;

C、大小宗的权利分配,是一种主体突出,又兼顾各宗利益的模式;

D、体现了赢者通吃的逻辑

19.五服:(1)地理斩衰(臣为君,子为父,妻为夫)、齐衰、大功小功(2)丧服:缌麻

20.《周礼》中的六官天,地,春,夏,秋,冬五等爵公,侯,伯,子,男

21.三《礼》:《仪礼》,《周礼》,《礼记》五礼:吉礼,嘉礼,宾礼,军礼,凶礼

22.新获得天命者推翻原来的统治者,这一个过程,传统上称之为革命。

23.以下哪种礼仪是天子的特权A、封禅:A、封禅B、祭祖C、乡射礼D、士昏礼

24.“一夫作难而七庙隳”,七庙是指D、借指王朝。A、七座佛教寺庙;B、供奉七佛的寺庙;C、借指诸侯国;D、借指王朝。

25.“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此诗适用于D、嘉礼:A、吉礼;B、凶礼;C、军礼;D、嘉礼

26.“倬彼云汉,昭回于天。王曰:於乎!何辜今之人?天降丧乱,饥馑荐臻。靡神不举,靡爱斯牲。圭璧既卒,宁莫我听?”此诗适用于B、凶礼:A、吉礼;B、凶礼;C、军礼;D、嘉礼

27.尊尊亲亲:尊敬师长,亲近亲人

28.占筮书:夏之《连山》,殷之《归藏》,周之《易》。

29.画出八卦卦象:

乾坤震艮离坎兑巽

30.周公对《易经》所作的贡献是D、作爻辞:A、作八卦;B、重卦;

C、作卦辞;

D、作爻辞

31.以下,那篇文章不属于《十翼》D、《解卦》:A、《系辞》;B、《彖传》;C、《文言》;D、《解卦》

第四章春秋文化

1.判断:上古时代,巫觋往往也扮演着国事顾问的角色。正确

2.判断:西周时代,史官往往也扮演着国事顾问的角色。正确

3.判断:史官是由巫觋发展、分化而来的。正确

4.最早倡导“六经皆史”的观点的是谁?清人章学诚

第五章孔子与老子

1.记录孔子的生平学术重要的史料,主要有哪些。

《论语》,《史记·孔子世家》,崔述的《洙泗考信录》

2.教材认为,孔子的学术思想,最主要有哪几个方面?

主要在“仁”,“礼”,“知”三方面

3.孔子学术思想的核心是什么?教材认为,它主要包含着哪几个层面的意义?核心是“仁”。首先表现出广泛的“人性”,也涵盖了做人的全部规范;其次,实现了一种由尊天命向重人事的思想转变。

4.对孔子期望恢复周礼的思想倾向,教材是如何评价的?

对此应做两点辩证:其一,孔子重西周礼制,是针对当时乱世而言,取拨乱反正之意,而且这也与周制儒职的教育传统与精神相一致。其二,孔子重西周礼制,同样内含了一种时代的“损益”发展观。

5.孔子是怎样看待知与不知的关系的?

在他看来,“知”与“不知”并非决然对立,“不知”正是求“知”的开端,从“无知”到“知”的过程。

6.孔子将“知”归于“知人”,弊端是什么?

儒家学派对神秘大自然的探究显出知识的贫困,与道家相比也捉襟见肘。

7.从史家记述与现存文献来看,道家学术形成主要在老、庄、列三家,然其中《列子》一书,恐非先秦著作。

8.《史记·老子韩非列传》中关于老子生平的记录,留下了哪三大疑问?一是老子是否姓李名耳字聃?二是老子生何地?三是老子任周守藏史问题。

9.后世流传的《老子》其书,以两种为主,其中河上公本(河本)为民间传本;王弼注本为官方定本。

10.二十世纪疑古思潮盛行,许多学者怀疑老子成书的年代,其中有梁启超、冯友兰、钱穆。

11.建国以后,考古发现了哪几种重要的老子版本?

1973年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帛书《老子》甲,乙本。

1993年湖北荆门郭店战国中期楚墓出土的简本《老子》

12、春秋时代,中国经济、文化最发达的地区,大致相当于今天的河南,山东一带。

13、礼乐制度最发达的诸侯国是鲁国。

14、以下C、军国化不是齐国的特点:A、女性地位高;B、工商业发达;C、军国化;D、文化空气较自由

15、以下那个成语与宋国无关C、假途伐虢:A、守株待兔;B、宋襄之仁;C、假途伐虢;D、揠苗助长

16、以下哪个成语与郑国无关D、杞人忧天

:A、买椟还珠;B、郑人买履;C、人尽可夫;D、杞人忧天

17、以下哪个成语与楚国无关E、卧薪尝胆(越国)

:A、自相矛盾;B、问鼎中原;C、掘墓鞭尸;D、南蛮鴃舌;E、卧薪尝胆

18、以下哪个国家春秋时被视为蛮夷也不惮以蛮夷自居?D、楚国A、郑国;B、秦国;C、晋国;D、楚国;

19、以下哪个国家被视为蛮夷却又与周天子同姓?C、吴国A、郑国;

B、越国;

C、吴国;

D、楚国;

20.祝聃射王中肩,王亦能军。祝聃请从之。公曰:“君子不欲多上人,况敢陵天子乎!苟自救也,社稷无陨,多矣。”这反映了春秋初期A、王室衰微:A、王室衰微;B、诸侯混战;C、篡弑频繁;D、戎狄交侵

21、是时周室微,唯齐、楚、秦、晋为强。……唯独齐为中国会盟,而桓公能宣其德,故诸侯宾会。

22、春秋五霸是: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

23、齐桓公霸政的内容不包括D、一统天下:A、尊王攘夷;B、禁簒弑;C、制兼并;D、一统天下

24、公元前589年的鞌之战,发生于A、晋齐(选择:A、晋齐;B、晋楚;C、秦晋;D、秦楚)之间,结果晋国获胜。

25.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宫之奇谏曰:“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从之。晋不可启,寇不可玩,一之谓甚,其可再乎?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公曰:“晋,吾宗也,岂害我哉?”对曰:大伯、虞仲,大王之昭也。大伯不从,是以不嗣。虢仲、虢叔,王季之穆也,为文王卿士,勋在王室,藏于盟府。将虢是灭,何爱于虞?且虞能亲于桓,庄乎,其爱之也?桓、庄之族何罪,而以为戮,不唯逼乎?亲以宠逼,犹尚害之,况以国乎?”(《左传·僖公五年》)对这段话分析错误的是(多选):A、从宗法关系上说,相比虢国,虞国和晋国要亲近一些;B、相比虞国,虢国和晋国要亲近一些;C、晋国是较早破坏宗法传统的国家之一;D、赤裸裸政治利害,已经撕下了温情脉脉的宗法面纱,是当时列国的共识。E、桓、庄之族与晋国国君的关系较虢国、虞国都要亲密得多;

26.陈辕涛涂谓郑申侯曰:“师出于陈、郑之间,国必甚病。若出于东方,观兵于东夷,循海而归,其可也。”这段话反映了霸政中的什么问题?B、提供大军的军费,给诸中小国家造成了很重的经济负担

A、郑国这样的诸夏也可能成为霸主侵略的对象;

B、提供大军的军费,给诸中小国家造成了很重的经济负担;

C、有些华夏国家和蛮夷相互勾结;

D、攘夷是霸政的当务之急。

27、春秋后期,晋楚两国愿意接受和平局面,很大程度是因为晋国被吴的崛起的问题所困扰,而楚国则被越国威胁着后方。

28、最早颁布成文法的国家是郑国,当时该国执政是子产。

29.“民知有辟,则不忌于上,并有争心,以征于书,而徼幸以成之,弗可为矣。夏有乱政而作《禹刑》,商有乱政而作《汤刑》,周有乱政而作《九刑》,三辟之兴,皆叔世也。……民知争端矣,将弃礼而征于书。锥刀之末,将尽争之。乱狱滋丰,贿赂并行,终子之世,郑其败乎!”对这段话的分析不正确的是:C

A、这一观点认为法律颁布将导致人民不害怕统治者

B、这一观点认为法律颁布将导致人民道德败坏

C、这一观点法律颁布将导致国家灭亡

D、这一观点认为应该完善法律,避免让人民利用法律来反对贵族

E、这是一种贵族观点

30.栾怀子(栾盈)之出,执政(范宣子)使栾子之臣勿从,从栾氏者为大戮施。栾氏之臣辛俞行,吏执之,献诸公(晋平公)。公曰:“国有大令,何故犯之?”对曰:“臣顺之也,岂敢犯之?执政曰‘无从栾氏而从君’,是明令必从君也。臣闻之曰:‘三世事家,君之;再世以下,主之。事君以死,事主以勤。’君之明令也,自臣之祖,以无大援于晋国,世隶于栾氏,于今三世矣,臣故不敢不君。今执政

曰‘不从君者为大戮’,臣敢忘其死而叛其君,以烦司寇。”(《国语·晋语八》)对这段话分析错误的是:C

A、本段文字中,君有时指晋国国君,有时却指栾氏;

B、这一事件反映了西周宗法体系和新兴的王法制度两种价值观的冲突;

C、辛俞强调自己的行为正是遵从“君之明令”,表明他追随栾氏出行其实是不得已;

D、在范宣子发布的政令中,其实是默认只有国君才可以称君的。

你怎样看待辛俞的这种的态度?

春秋时代的贵族文化特色,不包括D、相信“王侯将相,宁有种乎”:A、强烈的尊严意识;B、较高的文化修养;C、对鬼神抱有敬而远之的态度;D、相信“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31、“汉阳诸姬,楚实尽之”的意思是:C、汉水北岸的诸多姬姓国家A、汉水北岸的诸多妇人;B、汉水南岸的诸多姬姓国家;C、汉水北岸的诸多姬姓国家;D、汉水南岸的诸多妇人

32、选出文武二字,含义不同的一项:B、文官不爱钱,武将不怕死

A、文王兴周,武王伐纣;

B、文官不爱钱,武将不怕死

C、文武之道,不坠于地(《论语·子张》)

D、天子有事于文武,使孔赐伯舅胙。

33.“赋诗断章”的意思是:C

A、创作诗歌的时候,思维不妨跳跃;

B、创作诗歌的时候,不必遵循文学传统;

C、在饮宴等场合,要求乐工演唱诗经中的诗句,而借以表达的思想情感,往往与原作无关;

D、在饮宴等场合,要求乐工演唱诗经中的诗句,而不必符合当时的气氛。

34、“书法不隐”的意思是:B

A、好的书法,要笔无藏锋

B、写历史的原则,是不要隐瞒的事情的真相;

C、制定法律时,不要有恻隐之心;

D、判决案件时,不要隐瞒对自己不利的法律条款

35.以下几种人,最令孔子愤慨的是:D、乡愿

A、中行;

B、狂者;

C、狷者;

D、乡愿

36.判断:孔子鼓吹中庸之道,意思是提倡要做好好先生。不对

37.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38.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这句中的人,特指君主,这句话是强调忠君的重要性。不对

39.郑人评价孔子“累累若丧家之狗”,孔子对此的的反应是B、欣然接受:A、勃然大怒;B、欣然接受;C、羞惭无地;D、嚎啕大哭

40.孔子提倡“以德报怨”。

41.所谓“君君臣臣”,意思是君权无远弗届,臣绝对服从。对

42.孔子认为,身为君主,最重要的素质是D、道德高尚:A、精明强干;B、明察秋毫;C、博学多能;D、道德高尚

43.《论语》中的君子,一般指A:A、贵族;B、有德之人;C、无德无能之人(反讽语气);D、有德的贵族

44.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45.孔门四科:德行科;言语科;政事科;文学科

46.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47.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48.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

49.昔者曾子谓子襄曰:“子好勇乎?……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

50.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51.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52.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53.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54.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55.老子与孔子在哪个问题上分歧相对不突出?A A、对战争的态度;

B、对仁义的态度;

C、对智慧的态度;

D、对救世的态度。

56.老子与法家在哪个问题上分歧最明显?A、对智慧的态度;B、对仁义的态度;C、对严刑峻法的态度;D、对君主的态度3

57.以下哪个意象,不是老子推崇的D:A、赤子;B、水;C、牝;D、瑚琏;

58.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59.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60.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第五章战国文化

1.思孟学派

2.《史记·孔子世家》中,以《中庸》的作者为:子思。

3.孟子立论,往往首先以“为我”、“兼爱”为批驳对象。

4.孟子的性善论具体阐发,表现为哪四个方面?

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

5.孔孟对礼的态度,实有分殊。孔子更重“尊王”,孟子更重“贵民”。

6.孟子的“经”、“权”观念:由贵民意识上升于人道观念

7.庄子曾担任过什么官职?蒙漆园吏

8.判断:《庄子》一书,是庄子学派的成就。正确

9.今存《庄子》,为郭象注三十三篇。

10.《庄子》全书分为《内篇》、《外篇》、《杂篇》三部分。现在学界一般认为,哪一部分是庄子本人的作品?内七篇

11.教材认为,从《庄子》内七篇的主要内涵看,可分为哪三个层面?第一个层面包括《逍遥游》,《齐物论》与《养生主》三篇,也是《庄子》立论的核心。第二个层面包括《人间世》与《德充符》。第三个层面包括《大宗师》与《应帝王》

12.教材认为,老庄代表的道家和孔孟代表的儒家,最大的区别在哪里?孔孟为代表的儒家以德治为本,而老庄为代表的道家则以玄化为本。

13.教材认为,老庄之间最大的共性是什么?

其一,应化自然,清虚自守是道家学者的基本观念。其二,思绪玄远,好为形而上学之探求,表现的先秦南方文化之姻缘和特征。其三,提倡节俭与反智观念,喻示的是作为“乱世之文”的道家学派对周朝礼制的反思与批判。

14.荀子是七国中的C人:A、齐国;B、楚国;C、赵国;D、韩国

15.荀子“三为祭酒”是在A:A、齐国;B、楚国;C、赵国;D、韩国

16.判断:荀子代表全体儒生,与墨家、道家展开了激烈的辩论。错

17.荀子对人性的看法是: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18.相比孟子注重内在的心性,荀子更看重能使人群且有分的“君道”礼制。

19.“两千年来之学,荀学也,皆乡愿也。”是谁的主张:C、谭嗣同

A、韩愈;

B、王先谦;

C、谭嗣同;

D、毛泽东

26.瓜分晋国的三家大夫,不包括:C A、赵;B、魏;C、卫;D、韩

27.战国时,率先称王的是:B A、楚国;B、齐国;C、秦国;D、赵国

28.七国中最早变法的是:A A、魏国;B、秦国;C、楚国;D、赵国

29.(齐)威王召即墨大夫而语之曰:“自子之居即墨也,毁言日至。然吾使人视即墨,田野辟,民人给,官无留事,东方以宁。是子不事吾左右以求誉也。”封之万家。召阿大夫语曰:“自子之守阿,誉言日闻。然使使视阿,田野不辟,民贫苦。昔日赵攻甄,子弗能救;卫

取薛陵,子弗知。是子以币厚吾左右以求誉也。”是日,烹阿大夫,及左右尝誉者皆并烹之。……于是齐国震惧,人人不敢饰非,务尽其诚。齐国大治。结合上述文字,分析战国时代的大夫与春秋时代的大夫的区别。

1、春秋时代,国君无权这样处死大夫;

2、春秋时代,大夫也没有必要向国君弄虚作假;

综上,战国时国君权威扩大,大夫已经由贵族变为官僚。

30.以下,不是商鞅变法的内容:D

A、尚首功;

B、崇本抑末;

C、户籍制度;

D、制礼作乐

31.“古者,四海之内,分为万国。城虽大,无过三百丈者;人虽众,无过三千家者。而以集兵三万,距此奚难哉!今取古之为万国者,分以为战国七,能具数十万之兵,旷日持久……今千丈之城,万家之邑相望也,而索以三万之众,围千丈之城,不存其一角,而野战不足用也,君将以此何之?”这段话,着重强调的是战国时的战争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A、军事技术的发展;

B、兵法的发展;

C、战争规模更大;

D、战争更残酷

32.稷下学宫在A:A、齐国;B、楚国;C、秦国;D、鲁国

33.战国人才,齐鲁思想文化方面的学者最多,三晋地区政治家出色,秦国武将冠于七国。(思想文化方面的学者;武将;政治家)

34.战国时人口最多,经济文化最发达的城市是C、齐之临淄

A、秦之咸阳;

B、赵之邯郸;

C、齐之临淄;

D、魏之大梁

战国四公子:齐孟尝君,赵平原君,魏信陵君,楚春申君

35.以下,主张连横的是:CE(多选):

A、屈原;

B、苏秦;

C、张仪;

D、蔺相如;

E、范雎;

F、鲁仲连

36.以下,最有爱国精神的是:B

A、荀子;

B、屈原;

C、李斯;

D、孟子

37.以下,不是墨子的思想C:A、提倡兼爱;B、提倡专制;C、反对迷信;D、反对奢侈

38.以下,是墨子的思想A:A、鼓励告密;B、强调宗法血缘;C、言论自由;D、提倡礼乐教化

29.以下,是孟子的思想:B

A、人民应该甘愿为道义牺牲利益;

B、国君可以被撤职;

C、任用名将统兵;

D、礼制不容变通;

E、国君应该艰苦朴素;

F、重农轻商40.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41.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

42.第欧根尼住在装死人的陶瓮里,物质生活简单到极点。亚历山大大帝来找他,问他需要什么恩赐。第欧根尼说:“请你不要挡住我的阳光”。他的这种态度,和先秦诸子中的哪一位最有相通之处:D

A、孔子;

B、墨子;

C、孟子;

D、庄子;

E、荀子;

F、韩非子

43.章太炎《論諸子學》:“其術似與老子相同,其心乃于老子絕異。故《天下篇》歷敘諸家,己與關尹、老聃裂分為二。其褒之以‘至極’,尊之以‘博大真人’者,以其自然之說,為己所取法也。其裂分為二

者,不欲以老子之權術自污也。”这说的是:D

A、孔子;

B、庄子;

C、韩非子;

D、邹衍

44.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鶵,子知之乎?夫鹓鶵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鹓鶵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秋水》)这段话里,庄子以鹓鶵自喻,把惠施比作鸱,而以相国的尊位为醴泉腐鼠。

45.得鱼忘荃,得兔忘蹄:荃,鱼竿;蹄,兔罝

46.庄子自叙其书,以为“寓言十九,重言十七,卮言日出,和以天倪。”

47.五行生克关系: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48.中国的古人谈“天”,天的内涵至少有三个层面:自然、义理、宗教。庄子的天道大体为之哲学化的天,墨子的天志大体为之宗教化的天。

49.“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伪的意思是:非天真之意

50.以下,是荀子观点:B A、君主要勤政;B、人才选拔以是否懂礼为重要标准;C、以法治为本;D、历史是进步的

51.“上之所是,必皆是之;上之所非,必皆非之。”墨子的这一观点,与D十分接近。A、孔子;B、孟子;C、庄子;D、韩非子

52.韩非子的思想,与庄子的逍遥思想最少渊源。

A、老子“无为而无不为”的思想;

B、慎到关于“势”的思想;

C、

中国文化史复习提要

一、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 简述中国文化史的分期及各个时期的主要内容。 ?1.远古至夏朝建立以前为中国文化的起源阶段,这一阶段,中国先民在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社会组织形式等方面的建树,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渊源。 ?2.夏、商、西周、春秋时期,以青铜器、铁器、牛耕的出现,宗法制、分封制的建立以及六经的编定为标志,是中国文化的形成阶段。 ?3.战国、秦、汉时期,社会物质生活内容更加丰富,而政治领域内影响中国数千年之久的皇帝制、郡县制和各级官僚制度形成;以造纸为代表的一大批科技成果,《左传》、、《史记》、等为代表的史学著作相继出现,道教产生,佛教传入,是中国文化的发展阶段。 ?4.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农业文明与游牧文明在民族迁徙、冲突中互相交流和融摄,实现了南北文化的沟通。同时,玄学从儒、释、道争论中诞生,各民族文化风习也在战乱中薪火相传,可谓中国文化内部冲突与融摄的阶段。 ?5.隋唐五代时期,由于生产力提高,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进一步得到改善。唐诗、建筑、佛教造像、纺织、科技等标志性成果接踵而出;辽阔疆域内因地制宜多种形式的行政管理制度及以“胡化”为特征诸族荟萃的社会风俗习惯,都说明这是中国文化的繁荣阶段。 ?6.宋辽夏金元时期,南北各地城市崛起,商品经济空前活跃;以理学为主导的儒学新派别在三教合一的时代潮流中形成;宋词、元曲等文艺形式适应士人和市民的情趣而出现,《资治通鉴》等史学巨著层出不穷;我国历史上的“四大发明”,这一时期占其三。种种迹象表明,这是中国古代文明发展的巅峰阶段。 ?7.明清前期,商品经济继续发展,海上“丝绸之路”冲开封建统治者的重重束缚和限制,通向世界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经济生活领域不断扩大;近代启蒙思想、考据学从封建极权政治下产生出来,并在反封建宣传,历史文化整理、总结和研究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科技成果显著,以《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红楼梦》为代表的章回小说,数以千计的地方史志及《永乐大典》、《四库全书》等特大型典籍的编写,都是文化领域的辉煌成果和中国文化继续发展的标志。然而随着西方资本主义文化的涌入,中国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又面临比较劣势,处于出现转机的阶段。 ?8.鸦片战争至民国时期,随着资本主义列强的入侵,西方文化涌入中国,在民族、国家危机的同时,中国文化也第一次遇到了严峻的考验和危机。于是,先进的中国人开始正视现实,主动向西方国家学习工艺、制度和观念文化,先后掀起了洋务运动、维新变法和新文化运动。 反映西方文化面貌的机器制造技术,民主共和制度及数学、物理学、化学、天文学、生物学、医学等现代科学被引入中国。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心态文化成果也纷纷出现,在西方文明的

中国文化史考试题

一、地理环境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1、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形成和延续的影响 中国是一个素称“以农业立国”的国家,各朝统治者都是高度重视农业的发展。究其原因,地理环境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以农业立国”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中国古代文化是一个典型的农业社会文化。 中国有极为广袤的疆土,其内部平原广阔,特别是黄河,长江两流域平原毗连,没有明显的天然的屏障,因此在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军事上都易于统一,所以历史上强悍的游牧民族南侵,中国纵使丧失了首当其冲的黄河流域,仍有广大的退路可供周旋。其他古文明地区沦亡于外族的入侵,即一蹶不振,独中国能对边族潜移默化,始终保持着自己文化的独特风格和完整系统,并使之绵延不绝。 2、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多样性的影响 中国复杂的地形和多样的气候,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缘文化和区域思想观念。早在先秦时代就形成了各具特色、对后世影响深远的齐鲁文化、燕赵文化、三秦文化、荆楚文化、吴越文化、巴蜀文化及岭南文化等。中原地区由于对农业的重视而养成重土安迁的观念;东南沿海一带由于耕地有限,重视海外贸易,思想观念开放,西北的绿洲地区因土地限制和地处交通要道,商业发达较早;北方游牧民族由于环境恶劣,不得不以频繁的迁徙和战争来对付环境的压力。中国的区域文化虽然表现出明显的差异,但又并存于中国传统文化之中,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体多元结构。随着中国农耕经济向周边的扩张,中国传统文化固有的包容性又促使区域文化的相辅相成、渐趋合一。儒、道、佛三教的并行而立,盛唐时的胡汉交融,都充分的说明了这一点。正是由于这种多样性及包容性,中国传统文化始终保持着生机与活力。 3、地理环境对开放和封闭的影响 地理环境的开放与封闭是相对的,不能一概而论,不同生产力对环境有不同要求,也会产生不同结果。中国有较易于隔离的地理环境。东面临海,西北横亘漫漫沙漠,西南有世界上最大的青藏高原。这些都是地理上的阻绝地带,给予农业民族无法突破的限制。这种一面临海,其它三面陆路交通极不便利,而内部回旋余地又相当开阔的环境,形成一种与外部世界半隔绝的状态,使中国没有向外部拓展的野心,养成了独自经营,和平温顺的国民性格。所以,中国文化大体上是在本土独自酝酿成长,虽偶有外来文化成分由西域或海上传入,皆能雍容消纳,使中国文化的发展稳定而富于自信。 二、以《清明上河图》为例说明宋代市民文化的勃兴 从空间上来看,宋代商业街成批涌现,如在开封忭河两岸,皇城东华门外,一度从宣德门向南到朱雀门的御街两旁都准许行人进行买卖;南宋的临安,有3个商业区位于御街上。不仅临安城内如此,就是城外郊区也极其繁华,出现了15个商业繁荣、居民集中的镇市。另外,出现了周期性的市场,有庙会集市和专项商品交易会,也都是宋代商业发展的新特点。 从时间上来看,宋代大都市的夜市能够持续到四更,距离早市开市仅仅一个时辰,还不受气候和季节的影响,寒冬大雨雪中,也有夜市盘卖。 这样的空间和时间布局,是与市民的生活相适应的。市民阶层的主体,是从事商业和手工业为主的。因此,市民的生活方式与思想观念农民有着明显的不同。从个人来说,市民不须像农民那样一年遵守严格的农时,在工作与休息的时间分配上,有比较大的自主性,因而空闲时间也比较多;从整体来说,市民从事的行业多种多样,忙与闲的时间也各自不同,不想农民那样有整齐明确的农忙与农闲的区分。这样,在时间上,无论是在一天中还是一年中,市民都要求城市的工商业能够为他们提供几乎是不间断的服务;在空间上,市民分散地居住在城市的各个角落,也要求工商业能够根据他们的分布而灵活地分布,而不是根据统治者的规定分布。市民能够有这样的权利正是城市发展、尤其是城市经济发展并日益重要、以至于

中国文化史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中國文化史期末考試題 班級座號姓名: 範圍:中國文化史全冊 一?單一選擇題:(40題,每題1分) 1.自印刷術發明以後,雕版刻印經典皆採用印刷用標準字體,使用達千餘年至今不變,請問這種漢字的書 體是(A)小篆(B)隸書(C)楷書(D)草書。 2.十九世紀末,田賦在清政府財政收入中比例大為下降,而關稅,釐金,鹽稅三項收入大增,佔財政收入 百分之六十。請問關稅大增應始自於何時?(A)康熙年間(B)雍正年間(C)乾隆年間(D)光緒年間。 3.西晉的「世兵制」為了確保兵源,士兵及其眷屬均納入軍戶中,與民戶分離,並且世代為兵。請問歷代 兵制中與「世兵制」規定最吻合的是:(A)唐朝府兵制(B)中唐募兵制(C)宋代禁兵(D)明代衛所制4.隋及唐初「山東」及「關隴」世族勢力仍強,哪一事件之後,世族衣冠蕩然無存,宗族力量大為萎縮? (A)武后刻意催折(B)科舉的盛行(C)安史之亂(D)黃巢之亂。 5.後漢書記載:「光武皇帝搵數世之失權,忿彊臣之竊命,矯枉過直,政不任下,雖置三公,事歸臺閣。自 此以來,三公之職,備員而已。」這種「人治色彩」濃厚,又破壞體制的作為是始自何時?(A)漢高祖(B)呂后(C)漢武帝(D)王莽。 6.金屬貨幣出現後,銅錢長期以來皆為中國之主要貨幣,但何時卻因銅錢缺乏,而出現何種新品?(A)王 莽時,廢五銖錢(B)唐憲宗時的飛錢(C)宋代發行紙幣(D)明清時發行銀碇。 7.台北故宮博物院藏有一在山西省夏縣西陰村出土的蠶繭,此蠶繭經研究乃經過人工切割。其意義為何? (A)證明當時蠶已由人類養殖,並有相當數量(B)表示當時的鐵器文明相當發達(C)證明當時先民普遍穿著絲衣(D)證明西陰村為夏代文化遺址。 8.小說中「李四平時是篤實敬業的農民,日子倒也過的其樂融融。這日女兒巧嬌將遠嫁百里外的陳家,卻 因為被巡檢司盤查到沒有路引而送官嚴辦,一場喜事也因此耽擱了,讓張三後悔不已。」請問哪一制度實施後,李四就不會有此困擾了?(A)租庸調法(B)兩稅法(C)一條鞭法(D)攤丁入地。 9.在茶會上,一面討論茗品理論,一面以宜興紫砂茶壺品茗,小宗讚嘆道:『《茶經》問世以後,民間或官 方都很重視,歷代一再刊行,已有數種刻本。難怪名詩人梅堯臣會說:「自從陸羽生人間,人間相學事新茶。」』請問小宗應是哪一朝代的人?(A)唐代(B)宋代(C)元代(D)明代。 10.飲食是傳統中國文化的內涵之一,除滿足口腹之慾外,下列哪一項食物展現中國文化出兼容並蓄的特質? (A)漢代以大豆製成豆腐(B)諸葛亮征南蠻時發明的饅頭(C)唐人發明的餛飩及餃子(D)漢代的燒餅及清代的薩其瑪。 11.明代中期以後,經濟發達的江南出現許多構築精巧的私家林園,奠下中國園林建築基礎的應是何時的中 國士人?又與何種學術思想有關?(A)兩漢時代,經學(B)魏晉南北朝,玄學(C)隋唐時代,佛學(D)宋元時代,理學。 12.漢族服飾由「上衣下裳」轉變為「上衣下褲」,男子從此在袍衫內多著褲,婦女除穿裙之外也喜歡穿褲, 這種風氣始自於何時?(A)漢代(B)魏晉南北朝(C)唐代(D)宋代。 13.小文想瞭解當代農業上精耕細作的理論與經驗,也想知道先秦雜家代表性著作,他應該閱讀哪一本著作? (A)呂氏春秋(B)管子(C)戰國策(D)漢書藝文志 14.古代中國以農立國,歷代農學著作甚豐,哪一本書中不但記載蕃薯、棉花等農作物的栽培方法,並收錄 如筒車、翻車農具資料,提出相關農政措施,是當代農政體系最完備的一本書?(A)賈思勰《齊民要術》(B)王禎《農書》(C)徐光啟《農政全書》(D)氾勝之《氾勝之書》。 15.中國傳統觀念中,人可以與天相感通,經由體驗而加以認識,即所謂「盡心知性以知天」顯現傳統中國 文化哪一特色?(A)強調人的尊嚴(B)重視家庭倫理(C)注重以人文本的人文精神(D)注重內心修養。 16.近代中國在追求富強的過程中,「商務」、「商戰」、「招商」等重商思想流行,當代學者薛福成指出:「論 一國之貧富強弱,必以商務為衡。」學者王韜也強調:「今日中國欲至西人而自強,亦莫如由商務始;欲商務興旺,莫如設立商務局始。」請問這一思潮何時開始在社會上廣為流行?(A)鴉片戰爭(B)英法聯軍(C)甲午戰爭(D)八國聯軍 17.蘇轍上書言:「金飾之取人,送文書,習課程,未有不可為吏者。若求知不難,而得之甚樂,是以群起而

2018尔雅中国历史文化地理上期末考试答案

1 由于生产力、通信交通的落后,周朝采用()来管理国家。(1.0分)1.0分 ?A、 禅让制 ? ?B、 分封制 ? ?C、 郡县制 ? ?D、 行省制 ? 我的答案:B 2 下列疆域类型中,属于民族或地方自治区的是()。(1.0分)1.0分 ?A、 初郡 ? ?B、

侨郡 ? ?C、 都护府 ? ?D、 羁縻府 ? 我的答案:D 3 中国历代首都移动轨迹的支流是()。(1.0分)1.0分 ?A、 东西之间,由西而东 ? ?B、 东西之间,由东而西 ? ?C、 南北之间,由北而南 ? ?D、 南北之间,由南而北 ?

我的答案:C 4 唐太宗时按山川地形分全国为(),临时派遣使者观察,未成定制。(1.0分)1.0分 ?A、 十四刺史 ? ?B、 十三刺史 ? ?C、 五十郡 ? ?D、 十道 ? 我的答案:D 5 ()时期,唐朝击败东突厥,疆域范围扩展到蒙古高原、西伯利亚。(1.0分)1.0分 ?A、 唐高宗 ?

?B、 唐太宗 ? ?C、 唐玄宗 ? ?D、 唐文宗 ? 我的答案:B 6 清朝国土沦丧的原因是()。(1.0分) 1.0分 ?A、 清政府长期推行闭关锁国,使得中国逐步落后于世界 ? ?B、 边疆长期封禁,造成边疆政治、经济、文化的落后及边防的空虚? ?C、 受“四夷”观念的消极影响,用四夷守边疆 ? ?D、 以上都对

? 我的答案:D 7 由于怀疑反朝残余势力在海上搞破坏活动,以及日本海盗、倭寇的骚扰,()下令实行海禁。 (1.0分) 1.0分 ?A、 朱元璋 ? ?B、 朱标 ? ?C、 朱允炆 ? ?D、 朱棣 ? 我的答案:A 8 南宋的首都和行在所分别是现在的()和()。(1.0分) 1.0分 ?A、

中国文化史考题

【中国文化史】 一、选择题(15×1')(出自PPT) 二、名词解释 ①三武一宗 分别指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唐武宗和后周世宗。“三武灭佛”是北魏太武帝灭佛、北周武帝灭佛、唐武宗灭佛这三次事件的合称,这些皇帝的谥号或庙号都带有“武”字,加上后周世宗时的限佛运动,则合称为“三武一宗之厄”。这四位皇帝先后掀起大规模的排斥打击佛教的运动,使佛教在中国的发展受到很大打击,在佛教史上被称为“法难”。 ②经和经学 在春秋战国时期,经指的是官府重要典籍和各学派的重要著述的称谓。到汉武帝时设立五经博士,经变成了儒家学派尊崇的所谓孔子亲授的五类或六类著述的专称。经学原泛指注解各家学说要义的学问,后特指训解、阐述“法定”的十三部儒家经典的学问。 ③宗法 宗法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在家族内区分尊卑长幼、规定成员权利与义务、调整内部关系的法则。它源于氏族社会末期的家长制,依血缘关系分大宗和小宗,强调前者支配后者、后者服从前者。中国君主制国家产生之后,宗法制与君主制、官僚制相结合,成为古代中国的基本体制和法律维护的主体。宗法制在西周时候是重要政治制度,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起着维护西周政治等级制度和稳定社会秩序的作用。 ④家国同构 “家国同构”指家庭、家族与国家在组织结构方面的共同性。由于古代中国的经济基础一直处于商品经济不发达的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的状况,所以与这种生产方式相联系的家族制度也深深根植于数千年中国社会结构之中,使国家结构打上家族结构的印记,家与国的组织系统和权力配置都是严格的父家长制。 ⑤古文经学 是指经学中研究古文经籍的学术流派,兴起于西汉末年,盛行于东汉,与“今文经学”相对。古文经,指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前的儒家经书。今文经学为朝廷所承认,处于正统的官学地位;古文经学则未设立学官,处于非正统的私学地位。 (始皇焚书期间,民间儒生将一些古文经书埋藏起来,至汉代前期,相继发现,被先后献给朝廷、藏于秘府,这就是古文经的来历。今文经,指汉初由老儒背诵的经文与解释,由弟子用当时的隶书记录下来的经典。) 三、简答题(3×10') ①法律伦理化的过程 中国法律的伦理化经历了德治、礼治、法治三个阶段。 中国法律伦理化的萌芽时期是原始公社时期,人们依照效法天地的自然法而活动,形成了自节自律的伦理精神。这一时期孕育了中国伦理法律的核心“礼”和思想渊源。 中国法律伦理化的第一次飞跃在西周时期,统治者吸收夏商两朝的教训,将“礼”重新纳入法律体系当中,发掘出伦理精神,形成了刑礼并举的治世之道。 封建社会是法律伦理化的第二次飞跃时期,以汉代法律儒家化的开启为起点,以三国两晋南北朝法律的发展为继续,以隋唐伦理法律的完善为标志。

中国古代文学史试题及答案3

中国古代文学史试题及答案(三)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尚书》中 关于原始初民模仿动物而歌唱的记载是( ) A.贲如,皤如,白马翰如 B.士刲羊,无血 C.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 D.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阀 2.《诗经·七月》是( ) A.爱情诗 B.战争诗 C.农事诗 D.怨刺诗 3.《春秋》的编纂体例是( ) A.国别体 B.纪传体 C.编年体 D.纪事本末体 4.《左传》的风格特色是( ) A.佶屈聱牙 B.情韵并美 C.辩丽恣肆 D.质朴平实 5.下列寓言出自《战国策》的是( ) A.处女遇盗 B.郢书燕读 C.刻舟求剑 D.狡兔三窟 6.《九章》大多数作品的体式是( ) A.论体 B.赋体 C.骚体 D.七体 7.晁错主张劝农务本的名篇,一篇是《守边劝农疏》,另一篇是( ) A.《论贵粟疏》 B.《论积贮疏》 C.《至言》 D.《陈政事疏》 8.造成《汉书》、《史记》写作思想和特色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 A.作者的思想差异和具体写作环境的不同 B.作者对历史著作性质功能的认识不同 C.作者具有“颂世”和“刺世”的不同主张 D.作者对历史著作“实录”标准的认识不同 9.最早以“赋”作为文体名称的作品是( ) A.《高唐赋》 B.《吊屈原赋》 C.《柳赋》 D.《赋篇》 10.东汉赋体文学创作的发展趋势是( ) A.由骚体赋向大赋转变 B.由小赋向京都赋转变 C.由大赋向抒情小赋转变 D.由大赋向骚体赋转变 11.在《乐府诗集》的以下类目中,保存两汉乐府民歌最多的是( ) A.《鼓吹曲辞》 B.《杂曲歌辞》 C.《相和歌辞》 D.《杂歌谣辞》 12.最早载录《古诗十九首》的古代典籍是( ) A.《玉台新咏》 B.《文选》 C.《乐府诗集》 D.《古诗纪》 13.曹植诗歌创作中成就最高的诗体是( ) A.四言诗 B.五言诗 C.七言诗 D.杂言诗14.正始诗人阮籍最著名的诗作是( ) A.咏怀诗B.幽愤诗C.拟古诗D.悼亡诗 15.西晋诗风的特点是( ) A.沉痛委曲,意蕴深沉 B.梗概多气,志深笔长 C.理过其辞,淡乎寡味 D.结藻清英,流韵绮靡 1、C 2、C 3、C 4、B 5、D 6、C 7、A 8、A 9、D 10、C 11、C 12、B 13、B 14、A 15、D 16.刘琨诗歌的风格是( ) A.笔力雄迈,文典以怨 B.英雄失路,万绪悲凉 C.坎土禀咏怀,彪炳可玩 D.平淡自然,韵味醇厚 17.晋代诗人郭璞最著名的诗作类型是( ) A.咏史诗 B.游仙诗 C.玄言诗 D.田园诗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史上最全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1 一、填空(每空1分,共30分) 1.儒家是中国本土文化的主干,《大学》中的、亲民、止于至善就是三纲领,而格物、正 心、、、、 、被称为八条目,为古人设计了一条人生道路。 2.宗教也是一种文化现象,佛教在不同的地域与该地区文化结合,形成了不同的民族文化,释加牟尼是在树下悟道的,因而该树为智慧的象征。四谛说是佛家的基本理论,四谛 指、、、、道,是佛家对世界的基本看法以及修养原则。 3.、先秦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张角所创立的,张陵、张衡、张鲁所创立的 是道教的重要源头,金元时期王重阳所创立的风靡中国。 4.中国古代科技曾创造过辉煌,自成系统。《汉书·五行志》中的一段:“日出黄,有黑气,大如钱,居日中央”,是世界公认的最早的关于的记录。《》是汉代产生的著名数学著作,是南北朝著名的数学家,对推算圆周率作出重要贡献。 5.中国古代历史记载的系统性、完备性举世无双,形成了自成系列的史学巨著。《》是二十四史的开端,它是一部体通史;司马光的《》是一部体通史,与以后的续作形成了正史以外的又一系列;唐代杜佑的《》是体例制史书的第一部;宋代袁枢开创了 体系列。 6.中国学术在不同时期呈现出一定的阶段性同的特点,先秦诸子学产生,东汉、西汉学发达,魏晋风行一时,隋唐佛学达到极盛,宋明开创了儒学的新局面。 7.五行说在春秋战国时期定形,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思维工具,它们之间存在着和等关系。 二、选择题(每空2分,共20分) 1.百家争鸣中对逻辑分析方法及自然科学比较注重的学派是()。 A.儒家 B.兵家 C.道家 D.墨家名家 2.《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被称为“四大奇书”,代表了当时俗文学的最高成就。 A.《金瓶梅》 B.《官场现形记》 C.《红楼梦》 D.《初刻拍案惊奇》 3.我国四大发明中()的源头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 A.造纸 B.印刷术 C.火药 D.指南针 4.目前公认的中国最早的文字是()。 A.仰韶文化的陶文 B.甲骨文 C.金文 D.石鼓文 5.“三武灭佛”之后,()成为中国佛教最为流行的宗派,它充分体现了华夏文化的特征。

《中国文化史》复习

一、名词解释 1.社会心理:社会心理也是含有主观的,潜移默化的演进形成的一种思维定式 2.宗法制度:宗法制度是由氏族社会父系家长制演变而来的,是王族贵族按血缘关系分配国家权力,以便建立世袭统治的一种制度。其特点是宗族组织和国家组织合而为一,宗法等级和政治等级完全一致。 3.封邦建国:封邦建国即“封土建国”,简称“封建”。即天子把自己直接管辖的王畿以外的土地,分封给诸侯,并授予他们爵位,诸侯再分封贵族,诸侯和贵族在自己的领地上有相当的自主权。封邦建国是一种社会制度 4.文字狱:中国明清时因文字犯禁或借文字罗织罪名清除异己而设置的刑狱。 5.图腾崇拜:是发生在氏族公社时期的一种宗教信仰的现象。一般表现为对某种动物的崇拜,其也是祖先崇拜的一部分 6.今文经:以秦汉通行的隶书记载的经书 7.诸子百家:是对春秋战国时期各种学术派别的总称 8.玄学:是对《老子》、《庄子》和《周易》的研究和解说。产生于魏晋。是魏晋时期的主要哲学思潮,是道家和儒家融合而出现的一种哲学、文化思潮。 二、判断改错,指出错误并改正。 1、佛教在魏晋时传入中国,在唐代达到鼎盛时期。(正确) 2、在原始观念文化中,对太阳、大地等的崇拜形式属于图腾崇拜。(错误) 改正:因为图腾崇拜是对动物的,而太阳、大地不是动物。 3、杨师道、王勃、杨炯、骆宾王、七岁女等是唐朝文思敏捷的神通诗人.(错误)改正:神童诗人 4、公元前1世纪中叶到公元7世纪中叶的朝鲜三国时期,是指魏国、蜀国、吴国时期。(错误) 改正:朝鲜半岛三国时代是指公元前57年到公元668年之间占据朝鲜半岛的三个国家高句丽(前37年-668年)、百济(前18年-660年)、新罗(前57年-935年)。 5、清代王夫之曾经概括“中国”与“夷狄”之民族,是指“南方的农耕民族”与“北方的游牧民族”。(错误) 改正:清代王夫之曾经概括“中国”与“夷狄”之民族,是指“中原农耕民族”与“北方的游牧民族”。 6、公元2012年为农历壬辰年,其中地支是“壬”,天干是“辰”。(错误)改正:地支是“辰”,天干是“壬” 十天干对应的顺序: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葵。 十二地支对应顺序: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7、宋代毕昇在1041—1048年间发明了印刷术。(错误) 改正:宋代毕昇在1041—1048年间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8、中国戏曲之美首先表现在程式化,其角色分行大致为生、青、净、末、丑。(错误) 改正:中国戏曲中人物角色的行当分类,按传统习惯,有“生、旦、净、丑”和“生、旦、净、末、丑”两种分行方法。 9、古代学者把《诗经》的艺术手法归结为赋、雅、兴三类。(错误) 改正:古代学者把《诗经》的艺术手法归结为赋、比、兴三类。 10、汉字的组字方法及规律,后人总结为“六书”:象形、指示、会意、形声、转注、假设。(错误)

中国文化发展史.pdf

中国文化的发展 回望中国历史,悠悠五千年,积淀了璀璨的华夏文化。中国文化始终作为 世界文化中的奇葩,映射着历史的光辉,展现着民族的风华。 在世界文明中,中国文明作为唯一在历史长河中永不淫灭的古国文明,始 终离不开中国文化之魂。这种寄于民族之魂的华夏文化,在历史中不断积淀, 不断变得博大精深。 伴随着历史的发展,中国文化在每一个阶段都有不同的文化载体,每一种 文化载体,都体现着各异的社会风情和漫漫的历史道路。在中国远古时期,由 口头文化发展起来的古代神话和民间传说作为中国文化间接记录,展示了中国 古代文明开始的发展道路,甲骨文字是中国古代文字起源与发展的直接记录。 文字的出现不仅是文化进步的体现,更是文明的飞跃。远古的中国文化主要集 中于宗教崇拜和原始艺术,没有高度统一的形式,体现的是先民粗狂的情感意 识和活跃的自然认识。自夏朝开始,开始了我国历史上的奴隶制社会,由自由 性向统一性转变,标志着文明社会的开始,各个部落文化融合,其中以华夏文 化为代表。自殷商西周,中国文化的特殊面貌开始形成。在当时,具有“象形”、“会意”、“形声”等的造字规则出现,标志着中国文字进入了成熟阶段 (1) 。伴随着文字的产生,相随的一些典籍和青铜器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实体 文化的逐步形成。 春秋时代,是中国古代文化的轴心时代。走过周朝礼乐文化时代,春秋时 期伴随着国家动乱,群雄争霸历史背景,出现了各种政治流派和文化主张,呈 现百家争鸣的格局。社会动乱和政治模糊为当时文化发展创造了许多条件。诸 子兴起,各展示出其鲜明的特色。儒、道、法、墨各大学派应运而生。创立诸 子学派的孔墨老庄,都是中国文化史上的第一批百科全书式的渊博学者,他们 以巨大的热情、雄伟的气魄和无畏的勇气,开创学派,编纂、修订《易》、《书》、三《礼》、《春秋》等中国文化的“元典性”著作,并对宇宙、社会、人生等无比广阔的领域发表纵横八极的议论。正是经由各具特色的诸子百家的

中国文化史

中国文化史期末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中国 “中”指居中集众之旗,引申为中心、中央;“国”指执戈捍卫之城,进而指军事、政治中心地。“中国”初义是“中央之城”及周天子所居京师(首都),四夷万邦环绕的中原核心地带。 引申义:①“中国”的涵盖范围在空间上的拓宽;②“中国”从地理中心、政治中心含义派出文化中心;③以“中国”为非正式的国名与异域外邦相对称;④“中国”作为与外国对等的国体概念;⑤中国成为正式国名;⑥“中国”作为中华民国的简称 现代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简称 2.宗法制度 以父系血缘关系为前提,以父权和族权为维系力量,将同姓同氏者结为一个共同经济政治利益的族群。宗法制度萌芽于父系氏族社会晚期,在商代晚期,宗法制度初成;西周经一步完善,包括立子立嫡之制,庙数之制,其核心是在维护父权的基础上,确立嫡长子继承的世袭特权,使权力早有归属,以免争夺残杀。 3.大一统 “大一统”,最早见于《公羊传·隐公元年》,所谓“大”,就是重视﹑尊重;所谓“一统”,即“方物之本皆归于一”。本指诸侯天下皆统一于周天子,后世经解也借此以指普天之下在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同化一致,全国皆现“六合同凡,九州共贯”的“混一”局面。 4.河姆渡文化 1973年首次发掘与浙江余姚河姆渡村东北,距今六七千年,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生产工具有伐木用的石斧、石凿,农耕用骨耜,狩猎用骨镞。陶器为黑陶;有大量稻谷遗迹和猪狗等家畜遗骨;采用木结构的干栏式建筑。这是长江流域的原始文化。 5.龙山文化 新石器时代晚期距今约4000多年的一种文化。1928年首次发现于山东章丘龙山镇,分布与黄河中下游。生产工具为石镰和蚌镰,陶器为灰陶为主,黑陶次之,开始用轮制。出现卜骨。以农耕为主,畜牧业发达,属父系氏族社会时期,因遗址发现黑陶,又称“黑陶文化” 6.屈家岭文化 1954年发现于湖北的京山屈家岭,分布于江汉平原。以小型2彩陶,彩陶纺轮,长颈圈足壶为只要特征。经济生活以农业为主,种植粳稻,饲养猪狗家畜。年代晚于仰韶文化,早于龙山文化。 7.家族制度(家国同构) 宗法制度影响下中国传统社会结构的特征之一。家权,族权与政权结合,族权在宣扬纲要名教、执行礼法、维护宗法制度秩序方面,与国家政权目标一致,国家政权以家族精神统驭臣民;家族结构扩大至国家结构,家与国的系统组织与权力配置都是严格的家长制,是儒家文化赖以生存的社会渊源,是封建时代的一种社会政治模式。在现实中,这种文化传统根深蒂固。 8.农耕文化 指在长期的农业生产过程中形成的风俗文化,以服务农业生产和农民自身为中心,集合了儒家等文化,包括各类宗教文化。形成了适合农业生产的国家制度、礼俗制度、文化教育等文化集合,主体包括语言、戏曲、民歌、风俗及与之相关的祭祀活动,男耕女织是其显著特点,是我国存在最广泛的文化类型,至近代开始衰落。

中国现代文学史试题及答案

全国2004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中国现代文学史试题课程代码:00537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沈从文《长河》中的女性形象是(C)。 A.翠翠 B.贞贞 C.夭夭 D.香香 2.以《抗战文艺》为会刊的社团是(B)。 A.“左联” B.“文协” C.中国诗歌会 D.九叶诗派 3.《平民文学》一文的作者是(C)。 A.陈独秀 B.胡适 C.周作人 D.刘半农 4.晚清文坛“诗界革命”的代表人物是(B)。 A.梁启超 B.黄遵宪 C.裘廷梁 D.谭嗣同 5.“鸳鸯蝴蝶派”通常又称(D)。 A.“才子佳人”派 B.言情派 C.游戏消遣派 D.“礼拜六”派 6.郭沫若的自叙传小说是(B)。 A.《瓶》 B.《漂流三部曲》 C.《爱情三部曲》 D.《南冠草》 7.二十年代中期与冰心齐名的“闺秀派”女作家是(D)。 A.庐隐 B.凌叔华 C.苏雪林 D.白薇 8.巴金最后一部长篇小说是(D)。 A.《还魂草》 B.《火》第三部 C.《第四病室》 D.《寒夜》 9.“汉园三诗人”得名于(A)。 A.三位诗人合出的一部诗集名《汉园集》 B.三位诗人共同的书斋名“汉园” C.三位诗人经常在名为“汉园”的公园里聚会吟诗 D.三位诗人都来自“汉园”地区 10.《毁灭》是朱自清的一部(A)。 A.抒情长诗 B.叙事长诗 C.抒情散文 D.写景散文 11.吕纬甫这一人物,出自鲁迅小说(C)。 A.《风波》 B.《离婚》 C.《在酒楼上》 D.《孤独者》 12.鲁迅收入《野草》一集中,为纪念“三?一八”惨案而作的文章是(B)。 A.《淡淡的血痕中》 B.《纪念刘和珍君》 C.《为了忘却的纪念》 D.《铸剑》 13.《猫城记》是(B)。 A.老舍的童话体小说 B.老舍的寓言体小说 C.张天翼的童话故事 D.张天翼的讽刺小说

中国文化史导论笔记

一、文明在外,属物质方面;文化在内,属精神方面。 二、人类文化,从源头来看,分为三类: 1、游牧文化 2、农耕文化 3、商业文化(海滨) 其中,1和3属于一类。由于地域资源不足,内部有阻害,所以有工具感,有强烈的克服欲。由于向自然要生存,所以心理有对立感,无论对外界或是对外人,因此尚自由,争独立,侵略性强。 三、财富观: 游牧与商业文化财富观:一、愈多则愈易多二、愈多则愈不足 农耕文化财富观:生产有定额,生生不息,无需多藏,也不适合多藏。因此常感满足而实则不富。 富者不足,强者不安,安定者却不富,所以矛盾不断。 四、农业文化有大型小型之分,新农旧农之分。 小型农业国内部发展易饱和,外部又不易捍卫强暴。 新商业文化特征:有新科学新工业装备。 新农是有新科学工业装备的农业国。 五、分析文化要从文化的复杂性、完整性、发展性来看。 第一章地理背景 1、中国文化不仅孤立,而且特殊。 与古代三国最大的不同是,中国文化产生于一个特别大的地面上。 人类文化的最先开始,先是要有河水灌溉,这样能保证农业生产,二是四周要有天然屏障,这样不仅可以集中人口,而且可以不受外敌干扰。 汭:两水环抱之内。两水相交而形成的三角地带。 中国环境的特殊之处: (1)中国水系复杂,哪里都有灌溉区域,且相互之间可以隔绝孤立。而小区域内的文化发展到一定程度,又可以借着小水系进到大水系,密切接触。 (2)中国当时处得较北,气候和雨量不如其他三国易于产出丰富产物,所以中国人一开始是在勤奋的情况下创造文化的。其他三国是在多量的闲暇时间创造的。 中国文化的特殊之处: (1)中国文化一开始就在大环境里面开始,因此易于养成并促进对政治、社会等人事方面的团结与处理,所以中国能迅速完成统一。 (2)中国文化因为在大环境下展开,又迅速形成了国家内部团结统一,所以抵抗外来异族力量强大。 (3)小地面上产生的文化,容易受地域局限达到顶点,然后停滞不前,只享受奢侈生活,内部安逸退化。而中国文化,由于在贫瘠地方产生,因此有不断的刺激促进文化前进,内部一致并前进。 2、中国文化和欧洲文化的比较: 欧洲文化起源于希腊,但希腊虽有共同文化,却没有共同的政治组织。因此后来希腊被罗马取代,而中国是内部政治交替,文化改进。 希腊、罗马、基督教会是近代西方文化三大主源。 西方人看历史,是变动;中国人看历史,是转化、绵延。西方人看历史,是空间与权力的向外伸展;中国人看历史,是时间的与生长的自我绵延。西方人的看法是我与非我,中国

中国古代文学史试题及答案

中国古代文学史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以记言为主,所载史事起于周穆王,终于鲁悼公。 2、郭茂倩《》将自汉至唐的乐府诗分为十二大类。 3、南北朝作家把经、史、诸子划在文学之外,又区分文学范围内的作品为“有韵”的“文”和____。 4、被誉为“七绝圣手”的唐代诗人是____。 5、杜甫诗歌风格多样,但为历来所公认的主要风格是“____”。 6、在韩孟诗派中,以瘦硬奇警为诗风特点,直接影响宋代江西诗派的重要诗人是____。 7、北宋后期婉约词派的代表作家是____。 8、元杂剧一般是一本_____折。 9、公安派提出的主要主张是“_____,____”。 10、晚清道、咸时期,与龚自珍齐名的作家是____。 二、单项选择题。从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番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 1、《诗经》中的风、雅、颂是按()来划分的。 ①不同的地域②不同的时期③音乐的性质④篇幅的长短 2、“兼爱”是() ①孔子的中心思想②墨子的中心思想③孟子的中心思想④庄子的中心思想 3、()是西汉作家王褒所写的咏物赋。 ①《鹦鹉赋》②《洞萧赋》③《归田赋》④《芜城赋》 4、(因故缺失) 5、《文心雕龙》所说“尽锐于《三都》,拔萃于《咏史》,指的是() ①斑固②张衡③左恩④庾信 6,提出“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这一著名观点的作家是() ①李白②杜甫③韩愈④白居易 7、韦庄写有一首涉及黄巢起义的长篇叙事诗,题目叫做() ①《秦中吟》②《秦妇吟》③《古离别》④《乌衣巷》 8、在晚唐诗人中,专攻近体而使律诗通俗化的是() ①杜牧②李商隐③温庭筠④杜荀鹤 9、被后人评为“疏隽开子瞻,深婉开少游”的北宋作家是() ①晏殊②欧阳修③柳永④张先 10、提出“以适用为本”的文学主张,诗文创作具有浓厚政治色彩的文学家是() ①苏舜钦②王安石③苏洵④苏轼 11、在元散曲作家中,()是成就最高、最有影响的一家。 ①关汉卿②白朴③马致远④张可久 12、反对前后七子拟古主义最有力的文学流派是() ①唐宋派②竟陵派③公安派④茶陵诗派 13、李渔的戏曲理论,见于所著()

美学在中国文化史上的缺乏独立性,源自传统诗学追随...阅读附答案

美学在中国文化史上的缺乏独立性,源自传统诗学追随...阅读附答案美学在中国文化史上的缺乏独立性,源自传统诗学追随儒家的政治功利主义 和伦理实用主义。代表作是南朝刘勰的《文心雕龙》,此书以治国平天下式的雄心壮志,建立一个包罗万象的诗学体系。开篇《原道》一章,便确立了“原道心以敷章、研神理而设教”的道统原则。这种道统诗学上承曹丕《典论?论文》所主张的经世致用文学观,即所谓“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下开文以载道之先河。唐代,韩愈提出“文以明道”;白居易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宋儒周敦颐明确“文以载道”的宗旨,都不过是《文心雕龙》顺理成章的延伸。由此可见,王国维和陈寅恪之于中国诗学缺乏独立的美学原则的感慨,洞见到了中国文化的核心部分:非功利、非实用的审美传统始终阙如。 正是这种阙如,导致中国的诗学传统和文学传统总是无法进入精神层面,仅止于世俗的功用,越来越滑入俗世的纷争、功利的得失。“诗言志”沦为诗人得意或失意的渲泄;评话衍生出的小说,或聚焦于庙堂纷争的计谋较量如《三国演义》,或忘情于江湖造反的草莽传说如《水浒传》;更不用说《隋唐演义》《封神演义》之类的演义小说,既没有《山海经》神话中的阳刚,也没有《诗经》三百篇中的清纯。人的尊严、悲悯的情怀、君子有所不为有所必为的底线,在这类文学中被小不忍则乱大谋、无毒不丈夫的厚黑原则取代,这种审美趣味造就一代又一代的草莽,制作出一个比一个暴虐的帝王,进而滋生出民族诸多难以治愈的心理疾病:诡计崇拜、暴力崇拜、权力崇拜等等。 在这样的美学背景下,《红楼梦》的问世是一场审美革命:从容推出女性崇拜、悲悯崇拜,拒绝功名崇拜。《红楼梦》的问世使这个民族的审美趣味,不再纠缠于生存博弈而具有纯粹精神的存在意味,从而在美学上回归《山海经》式的混沌和《诗经》国风所具的清纯,达成名副其实的文艺复兴。王国维指出:《红楼梦》是“彻头彻尾的悲剧”,“大背于吾国人之精神”,因为“吾国人之精神,世间的也,乐天的也,故代表其精神之戏曲、小说,无往而不着此乐天之色彩”。正如《红楼梦》写出悲剧本身已经具有美学革命的意味,王国维指出了《红楼梦》的悲剧品质,中国诗学的眼界由此被打开。他在《人间词话》中说:“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这与被《三国演义》和《水浒传》调教出来的国民醉心于权谋和暴力的审美品味截然不同,而是关注人世间的苦难,并从宇宙的视野加以审视。 佛学的东渐,禅宗的兴起,在中国士大夫阶层引发了心灵的解放,终致中国诗学界异端突起。相对于李白急功近利的“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苏东坡信笔挥就的乃是心平气和的“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严羽的《沧浪诗话》顺流而至,借禅宗之名,挑战《文心雕龙》的道统诗学,连同文以载道的诗学传统,但比起王国维、陈寅恪的美学思想,严羽在《沧浪诗话》里的诗学追求,不过小荷才露尖尖角。王国维和陈寅恪之于中国文化的独到贡献,不在于学问的博大精深,而在于识见和思想的不拘流俗。中国数千年文化之所以江河日下,不可忽视的原因在于审美上的疲乏。而王国维和陈寅恪的过人之处,则在于对这种审美疲乏的洞察。 (摘编自李劼《王国维、陈寅恪的文艺复兴意味》)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中国文化史 复习题

中国文化史 一、名词解释(1) 1、文化的概念 广义: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社会意识形态。 狭义:指意识形态所创造的精神财富,包括宗教、信仰、风俗习惯、道德情操、学术思想、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各种制度等。 2、汉语史的历史分期 上古期:从公元前18世纪到公园3世纪,即商、周、秦、汉时期。其中商是上古前期,周秦是上古中期,两汉是上古后期; 中古期:从公元4世纪到公元12世纪左右,即六朝、唐、宋时期; 近代期:从公元13世纪到公元20世纪初,即元,明、清时期。元代是近代前期,明清是近代中期,鸦片战争至“五四”运动是近代后期; 现代期:从“五四”运动到现在。以北京音为标准音,以北方方言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普通话)最后形成。 3、北方文化区特征: 这一地带是区系类型理论运用于实践的重点试点。广义的北方三大块:西北、北方、东北。狭义的北方则东以辽河为界,辽东、辽西各成区系,内蒙古中南部的河套地区和河曲地区也各为区系,西部以陇山为界,陇西属北方区系,陇东属中原区系。又以辽西和内蒙古中南部为中心区系。这一地区自古以来就是宜农宜牧地区,既是农牧分界区,又是农牧交错地带。这里文化发展的规律性突出表现在:同一时代有不同文化群体在这里交错。如两种新石器文化(红山文化和富河文化)、两种青铜文化(夏家店下层文化和夏家店上层文化)曾交错存在。这一地区是中原与北方草原地区的中间环节,在中国古文明缔造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和作用。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的一连串问题,似乎最集中地反映在这里,不仅秦以前如此,就是以后,从五胡乱华到辽、金、元、明、清,许多重头戏都是在这个舞台上演出的。 4、“五礼”的所指及内容 传统的观点认为礼分“五礼”,即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见《周礼大伯宗》章) 五礼分述如下: ①吉礼,就是祭祀的典礼。祭祀是国之大事,所以列为五礼之首。祭祀的对象可以是上帝祖先,也可以是日月星辰、山川林泽、风雨雷电、神鬼怪魔等等。

在中国文化史上

在中国文化史上,《周易》被尊为“群经之首”、“六艺之原”。几千年来,大到治国安邦,小到家务琐事,人们都习惯于到《周易》中去寻找答案。《周易》对中国传统文化影响的至深至巨,的确是其他任何一部书都无法相比的。在汉语中,有200余条成语源出《周易》经传。这些成语蕴含着极其丰富的民族精神,其中如“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这类成语,堪称是对中华民族精神某个方面内容的经典概括,对后世的影响是巨大、持久而深刻的。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应当继续发挥这种传统优秀文化的影响力。“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进取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之一。语出《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中的“自强不息”这条成语,就是对这种精神的经典概括。作为一种精神,它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强盛不衰精神力量,也是中国人民薪火相传、继往开来的精神动力。可以说,在中国历史上,自强不息精神始终是中华民族拼搏进取、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的力量源泉动力 “厚德载物”的宽容精神宽容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之一。语出《周易〃坤》“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中的“厚德载物”这条成语,就是对这种精神的经典概括。它要求一个人像大地那样厚实宽广,像大地承载万物、生长万物那样,在为人处世方面心胸开阔,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总之,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容在《周易》成语中均有着生动的表现,《周易》成语在传承中华民族精神方面有着杰出的贡献。研究《周易》成语所蕴含的中华民族精神,对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更好地传承中华

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将起到积 极的推动作用 《周易》是通过研究天地万物的义理和象数,来确定它们的变化趋势的。 《周易》集中了中国传统思维主要特征,是我国传统哲学,自然科学、艺术、社会科学乃至于今天的企业经营管理等主要学习思想的根源和理论依据。 研究《周易》与企业的经营与管理,首先要明白《周易》朴素的全息思维和朴素的辩证法思想。著名的量子力学家玻姆的“不可毁灭的整体性”概念,目标是发掘固存于宇宙网络中的层次幽深,隐而未见的,并将其比做一张全息图,从某种意义上说,图上的每一部分都包含着整体,真正的世界也是这样,每一部分都包含着整体。玻姆还意识到全息图的比喻过于静态化,为了说明其动态性,他创造了“全息运动”(holomovemene)一词。他认为全息运动是一种动态现象,物质世界的各种形式都由此涌流出,玻姆的探讨旨在寻求包含全息运动的秩序,不是通过研究客体的结构来求得秩序,而是通过研究动态的结构来寻求秩序。总之,玻姆考虑到宇宙的统一性与动态这两大本质。这很类似于分形理论,强调体系的多级分异,具有相似于分形理论,强调体系的多分异,具有自相似性,自仿射性或递归性,无标度性,强调系统各分级层次的类似性,定量描述分形的参数量分维,帮全息运动近似于一个以一定分维参数的多级分形的系统形成过程。 《周易》的全息理论不谋而合地在某种程度上同玻姆的全息论是一致的。这也反映了东西方文化在差异的层面下有着共同认识的结合点。 研究《周易》,学习《周易》,“人”是根本的体。现今我们已经打破了以人为本的“通才”和“学”的框框,通才和杂学是第一次浪潮农业社会的人才,相对于第二次浪潮工业社会的“专家”是落后的,第三次浪潮信息社会,从螺旋式上升的角度来看,应该发展新型的专门性综合研究。这样,我们结合今天的企业经营管理综合地学习周易在经营管理中的奥意来指导我们的学习和工作。关于经营管理中的阴阳平衡,刚柔相济,《周易》哲学认为,任何事物及其变化都是阴阳两种势力相互作用之下发生的。诸如:天与地,日与月,水与火,昼与夜,明与暗,热与寒,外与内,上与下,是与非等。所有事物尽管千差万别,但是他们有着共同的特点,就是在性态上总表两类特点的相反趋向:一类趋向为明亮,活跃,向前,向上,温热,充实,外露,伸张,扩散,开放等;另一类趋向为暗晦,沉静,向后,向下,寒凉,虚空,内藏,压缩,凝聚,闭事等。 《周易》把事物的前一类性态称作属阳,把后一类性态称作属阴。《周易》太极、八卦、六十四卦所反映的阴阳消长盛衰是均衡的,对称的和互补的,特别强调阴与阳的相互依存,相互合作,相反相成,互相转化。 《周易》所讲的竞争以下破坏整体的统一平衡为限。外部市场竞争相对公司内部管理而言,属阳性。市场是无硝烟的战场,风云莫测,瞬息万变,在激烈的竞争中,火是至阳之物即市场,必用至阴之柔之物“水”即策划来克制。在竞争中,有正奇之分,正属阳,奇属阳。正即正面进,正面作战,正面突破等。奇即游击作战,迂回作战,奇兵作战等,孙子主张“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以柔克刚,刚柔相济,以谋略胜人,以奇胜人的道理,”这样就会立于不败之地。 市场竞争本身,又有阴阳之分,凡进入,占领,兼并,人股,价格攻势,广告攻势,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