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 希 常 见 算 法 及 原 理

哈 希 常 见 算 法 及 原 理
哈 希 常 见 算 法 及 原 理

Python算法系列-哈希算法

哈希算法一、常见数据查找算法简介二、什么是哈希三、实例:两个数字的和1.问题描述2.双指针办法解决3.哈希算法求解四、总结哈希算法又称散列函数算法,是一种查找算法。就是把一些复杂的数据通过某种映射关系。映射成更容易查找的方式,但这种映射关系可能会发生多个关键字映射到同一地址的现象,我们称之为冲突。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对关键字进行二次或更多次处理。出这种情况外,哈希算法可以实现在常数时间内存储和查找这些关键字。

一、常见数据查找算法简介

常见的数据查找算法:

顺序查找:是最简单的查找方法。需要对数据集中的逐个匹配。所以效率相对较低,不太适合大量数据的查找问题。

二分法查找:效率很高,但是要求数据必须有序。面对数据排序通常需要更多的时间。

深度优先和广度优先算法:对于大量的数据查找问题,效率并不高。这个我们后面专门讲解。

阿希查找算法:查找速度快,查询插入,删除操作简单等原因获得广泛的应用。

二、什么是哈希

哈希查找的原理:根据数量预先设一个长度为M的数组。使用一个哈希函数F并以数据的关键字作为自变量得到唯一的返回值,返回值的范围

是0~M-1。这样就可以利用哈希函数F将数据元素映射到一个数组的某一位下标,并把数据存放在对应位置,查找时利用哈希函数F计算,该数据应存放在哪里,在相应的存储位置取出查找的数据。

这里就有一个问题:

关键字的取值在一个很大的范围,数据在通过哈希函数进行映射时。很难找到一个哈希函数,使得这些关键字都能映射到唯一的值。就会出现多个关键字映射到同一个值的现象,这种现象我们称之为冲突。

哈西算法冲突的解决方案有很多:链地址法,二次再散列法。线性探测再散列建立一个公共溢出区

注意:链地址法本质是数组+链表的数据结构

链地址法存储数据过程:

首先建立一个数组哈希存储所有链表的头指针。由数组的关键字key 通过对应的哈希函数计算出哈希地址。找到相应的桶号之后,建立新的节点存储该数据。并把节点放到桶内的链表的最后面或者最前面。

链地址法查找数据:由数据关键字通过哈希。函数计算关键字对应的哈希地址之后顺序比较同类不节点。是否与所查到的关键字一样,直到找到数据为止,如果全部节点都不和关键字一样,则书名哈系表里没有该数据。解决了哈希函数的冲突。

用链地址法构造的散列表插入和删除节点操作易于实现,所以构造链表的时间开销很低。但是指针需要开辟额外的地址空间,当数据量很大时会扩大哈希表规模,内存空间要求较大。

三、实例:两个数字的和

1.问题描述

要求在给定的一些数字中找出两个数,使得它们的和为嗯,前提是这些数据中保证有答案,并且只有一个答案。例如给3、4、5、7、10。从中选出两个数字使它们的和为11,可以选择4和7。

2.双指针办法解决

def twosum(nums,target):

res = [] #存放结果编号

newnumber = nums [:] #将数据深拷贝一份

newnumber.sort() #对拷贝结果排序

left = 0 #定义左指针

right = len(newnumber) -1 # 定义右指针

while left right:

if newnumber[left] + newnumber[right] ==target: #在原始数组中第一个元组寻找原始下标

for i in range(0,len(nums)):

if nums[i] == newnumber[left]:

res.append(i) #将下标结果接入集

for i in range(len(nums) - 1 , -1 , -1):#向回找,寻找第二个元组

if nums[i] == newnumber[right]:

res.append(i)

res.sort()

elif newnumber[left] +newnumber[right] target:

left = left +1

right = right -1

return (res[0] + 1 ,res[1] + 1 )

s =twosum([3,4,5,7,10],11)

print('下标是:',s)

双指针解决方案:

第一步:对数据进行排序

第二步:移动指针寻找答案

第三步:发现答案去原始数据中查找这两个元素的位置

显然第一步和第三步很浪费时间,我们使用哈希算法,规避排序问题,直接查找数据和下标的对应关系。

3.哈希算法求解

def twosum(nums,target):

这个函数只能解决两个数字和,且答案有且仅有一个的情况

dict = {}

for i in range(len(nums)):

m = nums[i]

if target - m in dict:#判定target - m 是否在字典中

return (dict[target-m]+1,i +1) #存在返回连个数的下标

dict[m] = i #若不存在则记录键值对的值

s =twosum([3,4,5,7,10],11)

print('下标是:',s)

字典使用dict[key] = value 来记录键值对的关系

四、总结

使用哈希算法解决查找问题,不仅效率高,而且代码更少更容易理解,我们使用哈希算法解决查找问题将事半功倍,

这个示例问题是一个经典问题,还有后续一些问题,三个数、四个数求和问题。

上面介绍的方法解决的都是以图搜图的问题,在其他的一些应用方面,深度哈希算法也有用武之地。下面我举两个例子进行说明。

其中Hash是一个从字符串到正整数的哈希映射函数。这样,如果我们将Memcached Server分别编号为0、1、2,那么就可以根据上式和key 计算出服务器编号h,然后去访问。

为了更好的实现负载均衡,我们需要引入虚拟节点的概念,就是将一个节点虚拟化为多个节点将其中的请求落在N1上,入下图所示

this.hashtable = newHashTable;

工作量证明需要有一个目标值。比特币工作量证明的目标值(target)的计算公式如下:

阿希查找算法:查找速度快,查询插入,删除操作简单等原因获得广泛的应用。

@OutputTimeUnit(TimeUnit.MICROSECONDS)

根据ServerIPIndex[QQNUM%n]得到请求的服务器,这种方法很方便将?①用开放定址法建立散列表时,建表前须将表中所有单元(更严格地

说,是指单元中存储的关键字)置空。

for(int i = 0; i 《 str.length(); i++)

理论力学复习题及答案(哈工大版)汇总

一、是非题 1、力有两种作用效果,即力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也可以使物体发生变形。 (√) 2、在理论力学中只研究力的外效应。(√) 3、两端用光滑铰链连接的构件是二力构件。(×) 4、作用在一个刚体上的任意两个力成平衡的必要与充分条件是:两个力的作用线相同, 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5、作用于刚体的力可沿其作用线移动而不改变其对刚体的运动效应。(×) 6、三力平衡定理指出:三力汇交于一点,则这三个力必然互相平衡。(×) 7、平面汇交力系平衡时,力多边形各力应首尾相接,但在作图时力的顺序可以不同。 (√) 8、约束力的方向总是与约束所能阻止的被约束物体的运动方向一致的。(×) 9、在有摩擦的情况下,全约束力与法向约束力之间的(应是最大)夹角称为摩擦角。(×) 10、用解析法求平面汇交力系的平衡问题时,所建立的坐标系x,y轴一定要相互垂直。 (×) 11、一空间任意力系,若各力的作用线均平行于某一固定平面,则其独立的平衡方程最多只有3个。 (×) 12、静摩擦因数等于摩擦角的正切值。(√) 13、一个质点只要运动,就一定受有力的作用,而且运动的方向就是它受力方向。(×) 14、已知质点的质量和作用于质点的力,质点的运动规律就完全确定。(×) 15、质点系中各质点都处于静止时,质点系的动量为零。于是可知如果质点 系的动量为零,则质点系中各质点必都静止。(×) 16、作用在一个物体上有三个力,当这三个力的作用线汇交于一点时,则此力系必然平衡。 (×) 17、力对于一点的矩不因力沿其作用线移动而改变。(√) 18、在自然坐标系中,如果速度υ= 常数,则加速度α= 0应是切线方向加速度为零。(×) 19、设一质点的质量为m,其速度 与x轴的夹角为α,则其动量在x轴上的投影为mvx =mvcos a。(√) 20、用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将一已知力分解为F1和F2两个分力,要得到唯一解答,必须具备:已知 F1和F2两力的大小;或已知F1和F2两力的方向;或已知F1或F2中任一个力的大小和方向。 ( √) 21、某力在一轴上的投影与该力沿该坐标轴的分力其大小相等,故投影就是分力。 ( ×) 22、图示结构在计算过程中,根据力线可传性原理,将力P由A点传至B点,其作用效果不变。 (×)

哈工大理论力学期末考试及答案

三、计算题(本题10分) 图示平面结构,自重不计,B 处为铰链联接。已知:P = 100 kN ,M = 200 kN ·m ,L 1 = 2m ,L 2 = 3m 。试求支座A 的约束力。 四、计算题(本题10分) 在图示振系中,已知:物重Q ,两并联弹簧的刚性系数为k 1与k 2。如果重物悬挂的位置使两弹簧的伸长相等,试求:(1)重物振动的周期;(2)此并联弹簧的刚性系数。 五、计算题(本题15分) 半径R =0.4m 的轮1沿水平轨道作纯滚动,轮缘上A 点铰接套筒3,带动直角杆2作上下运动。已知:在图示位置时,轮心速度C v =0.8m/s ,加速度为零,L =0.6m 。试求该瞬时:(1)杆2的速度2v 和加速度2a ;(2)铰接点A 相对于杆2的速度r v 和加速度r a 。 六、计算题(本题15分) 在图示系统中,已知:匀质圆盘A 和B 的半径各为R 和r ,质量各为M 和m 。试求:以φ和θ为广义坐标,用拉氏方程建立系统的运动微分方程。

七、计算题(本题20分) 在图示机构中,已知:纯滚动的匀质轮与物A 的质量均为m ,轮半径为r ,斜面倾角为β,物A 与斜面的动摩擦因数为'f ,不计杆OA 的质量。试求:(1)O 点的加速度;(2)杆OA 的内力。 答案 三、解,以整体为研究对象,受力如图所示。 由()0C M F =∑ 11222(2)20A x A y P L F L L F L M ?-?--?-= ……(1) 再以EADB 为研究对象受力如图所示, 由12()0 0B Ax Ay M F F L F L M =?-?-=∑ (2)

哈工大版理论力学复习

第一章静力学的基本概念与公理 一、重点及难点 1.力的概念 力是物体间的相互机械作用,其作用效果可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和使物体产生变形。前者称为力的运动效应或外效应,后者称为力的变形效应或内效应。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取决于三个要素:①力的大小:②力的方向;⑧力的作用点。力是定位矢量。 2.刚体的概念 所谓刚体,是指在力的作用下形状和大小都始终保持不变的物体;或者说,刚体内任意两点间的距离保持不变。刚体是实际物体抽象化的一种力学模型。 3.平衡的概念 在静力学中,平衡是指物体相对惯性坐标系(地球)处于静止或作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它是机械运动的特殊情况。 4.静力学公理 静力学公理概括了力的基本性质,是静力学的理论基础。 公理一(二力平衡原理):作用在刚体上的两个力,使刚体处于平衡的必要和充分条件是:这两个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公理二(加减平衡力系原理):可以在作用于刚体的任何一个力系上加上或去掉几个互成平衡的力,而不改变原力系对刚体的作用效果。推论(力在刚体广的可传性):作用在刚体上的力可沿其作用线在刚体内移动,而不改变它对该刚体的作用效果。 公理三(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作用于物体上任一点的两个力可合成为作用于同一点的一个力,即合力。合力的矢由原两力的矢为邻边而作出的力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矢来表示。即合力为原两力的矢量和。推论(三力平衡汇交定理):作用于刚体上3个相互平衡的力,若其中两个力的作用线汇交于—点,则此3个力必在同一平面内,且第3个力的作用线通过汇交点。 公理四(作用和反作用定律)任何两个物体相互作用的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沿同一直线,并分别作用在这两个物体上。 公理五(刚化原理):变形体在某一力系作用下处于平衡时,如将此变形体刚化为刚体,则平衡状态保持不变。 应当注意这些公理中有些是对刚体,而有些是对物体而言。5.约束与约束反力 限制物体运动的条件称为约束。构成约束的物体称为约束体,也称为约束。约束反力是约束作用在被约束物体上的力,其方向与约束

理论力学哈工大第八版答案

哈尔滨工业大学理论力学教研室理论力学(I)第8版习题答案《理论力学(1 第8版)/“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第1版至第7版受到广大教师和学生的欢迎。第8版仍保持前7版理论严谨、逻辑清晰、由浅入深、宜于教学的风格体系,对部分内容进行了修改和修正,适当增加了综合性例题,并增删了一定数量的习题。本书内容包括静力学(含静力学公理和物体的受力分析、平面力系、空间力系、摩擦),运动学(含点的运动学、刚体的简单运动、点的合成运动、刚体的平面运动),动力学(含质点动力学的基本方程、动量定理、动量矩定理、动能定理、达朗贝尔原理、虚位移原理)。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工科机械、土建、水利、航空、航天等专业理论力学课程的教材,也可作为高职高理论力学(I)第8版哈尔滨工业大学理论力学教研室习题答案专、成人高校相应专业的自学和函授教材,亦可供有关工程技术人员参考。本书配套的有《理论力学学习辅导》、《理论力学(I)第8版哈尔滨工业大学理论力学教研室习题答案理论力学思考题集》、《理论力学解题指导及习题集》(第3版)、《理论力学电子教案》、《理论力学网络课程》、《理论力学习题解答》、《理论力学网上作业与查询系统》等。 理论力学(I)第8版哈尔滨工业大学理论力学教研室课后答案前辅文 静力学

关注网页底部或者侧栏二维码回复 理论力学(I)第8版答案免费获取答案 引言 第一章静力学公理哈尔滨工业大学理论力学教研室理论力学(I)第8版课后答案理论力学思考题集》、《理论力学解题指导及习题集》(第3版)、《理论力学电子教案》、《理论力学网络课程》、《理论力学习题解答》、《理论力学网上作业与查询系统》等。 理论力学(I)第8版哈尔滨工业大学理论力学教研室课后答案前辅文 静力学 引言 第一章静力学公理和物体的受力分析

哈工大第七版 理论力学 课后有题答案 10章

10-3 如图所示水平面上放1 均质三棱柱A,在其斜面上又放 1 均质三棱柱B。两三棱柱的横截面均为直角三角形。三棱柱A的质量为mA三棱柱 B 质量mB的 3 倍,其尺寸如图所示。设各处摩擦不计,初始时系统静止。求当三棱柱 B 沿三棱柱A滑下接触到水平面时,三棱柱A移动的距离。 11-4 解取A、B 两三棱柱组成 1 质点系为研究对象,把坐标轴Ox 固连于水平面上,O 在 棱柱A左下角的初始位置。由于在水平方向无外力作用,且开始时系统处于静止,故系统 质心位置在水平方向守恒。设A、B 两棱柱质心初始位置(如图b 所示)在x 方向坐标 分别为 当棱柱 B 接触水平面时,如图c所示。两棱柱质心坐标分别为 系统初始时质心坐标 棱柱 B 接触水平面时系统质心坐标 因并注意到得 10-4 如图所示,均质杆AB,长l,直立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求它从 铅直位无 初速地倒下时,端点A相对图b所示坐标系的轨迹。 解取均质杆AB 为研究对象,建立图11-6b 所示坐标系Oxy,原点O 与杆AB 运动初始时的点 B 重合,因为杆只受铅垂方向的重力W 和地 面约束反力N F 作用,且系统开始时静止,所以杆AB 的质心沿轴x 坐 标恒为零,即

设任意时刻杆AB 与水平x 轴夹角为θ,则点A坐标 从点A坐标中消去角度θ,得点A轨迹方程 10-5 质量为m1 的平台AB,放于水平面上,平台与水平面间的动滑动摩擦因数为f。 质量为m2 的小车D,由绞车拖动,相对于平台的运动规律为,其中b 为已知常数。不计绞车的质量,求平台的加速度。 解受力和运动分析如图b 所示 式(1)、(4)代入式(3),得 10-6 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滑块A,可以在水平光滑槽中运动,具有刚性系 数为k 的弹簧 1 端与滑块相连接,另 1 端固定。杆AB 长度为l,质量忽略不计,A端与滑块A铰接,B 端装有质量m1,在铅直平面内可绕点A旋转。设在力偶M 作用下转动角速度ω为常数。求滑块A的运动微分方程。 解取滑块A和小球B组成的系统为研究对象,建立向右坐标x,原点取在 运动开始时滑块A的质心上,则质心之x 坐标为

理论力学期末考试5(含答案)

哈工大2001年秋季学期理论力学试题 一、是非题(每题2分。正确用√,错误用×,填入括号内。) 1、作用在一个物体上有三个力,当这三个力的作用线汇交于一点时,则此力系必然平衡。() 2、力对于一点的矩不因力沿其作用线移动而改变。() 3、在自然坐标系中,如果速度v = 常数,则加速度a = 0。() 4、虚位移是假想的,极微小的位移,它与时间、主动力以及运动的初始条件无关。() 5、设一质点的质量为m,其速度v与x轴的夹角为α,则其动量在x轴上的投影为mv x =mv cosα。() 二、选择题(每题3分。请将答案的序号填入划线内。) 1、正立方体的顶角上作用着六个大小相等的力,此力系向任一点简化的结果是。 ①主矢等于零,主矩不等于零; ②主矢不等于零,主矩也不等于零; ③主矢不等于零,主矩等于零; ④主矢等于零,主矩也等于零。 2、重P的均质圆柱放在V型槽里,考虑摩擦柱上作用一力偶,其矩为M时(如图),圆柱处于极限平衡状态。此时按触点处的法向约束力N A与N B的关系为。 ①N A = N B;②N A > N B;③N A < N B。

3、边长为L 的均质正方形平板,位于铅垂平面内并置于光滑水平面上,如图示,若给平板一微小扰动,使其从图示位置开始倾倒,平板在倾倒过程中,其质心 C 点的运动轨迹是 。 ①半径为L /2的圆弧; ②抛物线; ③椭圆曲线; ④铅垂直线。 4、在图示机构中,杆O 1 A //O 2 B ,杆O 2 C //O 3 D ,且O 1 A = 200mm ,O 2 C = 400mm , CM = MD = 300mm ,若杆AO 1 以角速度 ω= 3 rad / s 匀速转动,则D 点的速度的大小为 cm/s ,M 点的加速度的大小为 cm/s 2。 ① 60; ②120; ③150; ④360。 5、曲柄OA 以匀角速度转动,当系统运动到图示位置(OA //O 1 B ,AB OA )时,有A v B v ,A a B a ,AB ω 0,αAB 0。 ①等于; ②不等于。

哈尔滨工业大学第7版理论力学第4章课后习题答案_图文(精)

图 4-1 图4-2

图4-3 第4章空间力系 4-1 力系中,F 1=100 N ,F 2=300 N ,F 3=200 N ,各力作用线的位置如图4-1所示。试将力系向原点O 简化。 解由题意得 N 3455 2200132300R ?=× ?×?=x F N 25013 3 300R =× =y F N 6.1051200100R =×

?=z F m N 8.513.05 12001.013 3300??=×× ?×× ?=x M m N 6.361.013 220020.0100??=××+×?=y M m N 6.1033.05 22002.013 3300?=×× +××=z M 主矢N 4262R 2R 2R R =++=x y z F F F F ,N 6.10250345(R k j i ++?=F 主矩 m N 12222 2?=++= z y x O M M M M ,m N 1046.368.51(?+??=k j i O M 4-2 1平行力系由5个力组成,力的大小和作用线的位置如图4-2所示。图中小正方格 的边长为10 mm 。求平行力系的合力。 解由题意得合力R F 的大小为

N 20N 15N 10N 20N 10N 1R =??++=Σ=z F F N 20R k F =合力作用线过点(C x ,C y ,0 : mm 601010202030104015(201=×?×+×+×=C x mm 5.3240152010502030101015(20 1 =×?×?×+×+×= C y 4-3 图示力系的3个力分别为N 3501=F ,N 4002=F 和N 6003=F ,其作用线的 位置如图4-3所示。试将此力系向原点O 简化。 解由题意得 N 1442 1 6001001860350'R ?=× ?×=x F N 0101866 .0600707.04001001880350'R =×+×+× =y F N 517707.0400100 1890350'R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