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太平天国运动的几点看法-苏双碧《求是》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我对太平天国运动的几点看法——写在电视连续剧《太平天国》开播之前
《求是》2000年第九期 苏双碧/文



2008-10-18 10:43 46集电视连续剧《太平天国》即将开播,这是迄今为止在同类题材中规模最大、最具气魄的一部电视剧。作为一个太平天国史的研究者,看完这部片子感到欣慰的是,历史的真实和艺术的真实结合得比较好。在太平天国历史上所发生的重要事件和所出现的重要人物都有所反映。至于剧中塑造的一大批女性形象,尽管多出于虚构,但增加了戏剧性和艺术性,似也还能接受。当然,这部电视剧是艺术创作,不是历史。对这个电视剧应作如何评价,留给观众去评说,我只想从历史的角度,谈谈太平天国这场革命运动留给后人什么样的启示,从太平天国的兴衰中应吸取什么样的经验和教训。这些,或许可供想了解太平天国这段历史的观众作参考。

太平天国运动发生在19世纪50年代。鸦片战争之后,中国正步入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太平天国的英雄们举起了反对清王朝和外国侵略势力的旗帜,担负起反帝反封建的任务。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这场运动作过高度的评价。恩格斯在《波斯和中国》一文中认为,这场斗争使我们“看到整个亚洲新纪元的曙光”。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称太平天国和辛亥革命、抗日战争等等反抗斗争,“都表现了中国人民不甘屈服于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顽强的反抗精神”。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则认为洪秀全和康有为、严复、孙中山是“先进的中国人”,“代表了在中国共产党出世以前向西方寻找真理的一派人物”。太平天国革命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农民起义战争,历时14年,波及18个省,加上它发生在近代中国,其斗争对象不仅仅是本国腐败的封建王朝,而且不管它自觉还是不自觉,只要反清就必然会把矛头指向外国侵略者,这就使这场农民战争具有与以往农民战争不同的特色,为历史提供了许多新的内容。

1.太平天国运动有自己的纲领。在中国古代的农民战争中,都没有提出过明确的纲领。不论是陈胜、吴广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还是张角的“苍天已死,黄天当立”,以及钟相、杨么的“等贵贱、均贫富”等等口号,其目的都是反对封建地主阶级的残暴统治,并使自己能够成为替天行道的“好皇帝”,主观愿望是让百姓安居乐业,共享太平盛世。太平天国则不同,它提

出的《天朝田亩制度》这个纲领,明显地带有一些新的因素,即实行平分土地,使耕者有其田,并且想通过分田达到“有田同耕,有饭同吃,……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尽管这个理想社会带有乌托邦因素,但提出的解决封建土地所有制问题,就显得与众不同了,因为这是资产阶级革命的任务,而不是单纯农民战争的任务,这说明太平天国运动就性质而言是带有新的内容的。

当然,《天朝田亩制度》并没有实现,但不能因此就否定它的时代特点。因为,从封建社会变革为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着很长的量变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一切运动的纲领,一切运动的领袖人物,只要朝着新的思潮、新的社会形态迈出小小的一步,都是区别于旧事物,都是应当受到充分肯定的。洪秀全本身就是处在新旧交替的时代、新旧思想共存的人物。

2.太平天国革命的对象是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爆发在中国进入半封建半殖民地初期的太平天国革命,已经初步担负起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毛泽东多次谈到“中国的民主主义革命”是从鸦片战争以来就开始了的。中经太平天国、中法战争、中日战争、戊戌变法……直到抗日战争,都是“实行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为了建立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而斗争”。太平天国革命自金田揭竿,就把矛头指向清王朝,把清朝皇帝称为“阎罗妖”。杨秀清在《奉天讨胡檄布四方谕》中就号召“其有能擒狗鞑子咸丰来献者……奏封大官,决不食言”。把推翻清封建王朝作为直接目标。在意识形态方面,则把矛头直指封建王朝的精神支柱孔孟之道,在学校中拆除孔子牌位。太平天国的官书《太平天日》中尖锐指出:“推勘妖魔作怪之由,总追究孔丘教人之书多错。”太平军“所陷之处,凡学官正殿两庑木主亦具焚弃殆尽”。太平天国的反对封建主义的斗争,给清王朝以严重打击。曾国藩在《讨粤匪檄》中说:“自唐虞三代以来,历代圣人扶持名教,敦叙人伦,君臣父子,上下尊卑,秩然如冠履之不可倒置。”哀叹“举中国数千年礼仪人伦,诗书典则,一旦扫地荡尽”,是“开辟以来名教之奇变”。

太平天国在反对封建主义的同时,也高高地举起反对帝国主义的旗号。外国侵略者对太平天国一开始就不怀好意。1853年,太平天国刚定都南京,英国驻上海领事阿礼国就提出,趁清朝皇帝还能够和外国签订条约时,进行干涉,以便向清朝皇帝取得“干涉的报酬”,即“无限制地进入内地和沿海一切口岸,并使鸦片合法化”。为判断这种干涉“是否必要,是否值得”,英使文翰特地从上海来到天

京,向太平天国递交《南京条约》。杨秀清说:天下一家,四海之内皆兄弟,“焉有主从之分”,没有理睬不平等条约。随后让韦昌辉、石达开给文翰正式答复:“尔等如帮助满人,真是大错,但即令助之,亦是无用的。”敏锐地把外国侵略者和清王朝联系在一起。

在太平天国革命过程中,特别是后期,太平军和外国侵略者正面作战,曾经给外国侵略者以有力的打击。洋枪队首领华尔、法国提督卜罗德等都死在太平军的刀口之下。太平天国的英雄们对外国侵略者的斗争立场十分鲜明,1862年前后,有个外国侵略者来到天京向洪秀全建议,协力击败清军之后,平分中国。言下之意,只要洪秀全接受他们的条件,可以让洪秀全当儿皇帝。洪秀全当即予以驳斥:“我争中国,欲想全图,事成平分,天下失笑,不成之后,引鬼入邦。”英国人呤唎问李秀成为什么要去进攻有外国领事馆的上海,李秀成说:“因为外国人对我们破坏了信约!”“他们公然派本国军队,前来侵犯我国疆土。”

外国侵略者和清军勾结起来,联合绞杀了太平天国革命。这一点,太平天国的英雄们是十分清楚的。太平天国名将陈坤书在常州和敌人进行浴血奋战之后,城破被俘,他痛斥李鸿章:“要不是戈登及其军队协助你作战,我定叫你毫无办法从我手中夺取这座城池。”洪仁玕在总结太平天国的历史教训时说:“我朝祸害之源,即洋人助妖之事。”李秀成被俘之后,写了几万字的自白书,虽晚节不终,但良苦用心之一,是劝曾国藩“防鬼反为先”,并提出学习西方的“利炮”计划,认识到我国虽有“广炮之好,实无他炮之强”。说明李秀成已经认识到外国侵略者的侵略本质,而且在寻找“制夷”的办法。太平天国英雄们用血的代价换来的觉醒,是以后中国人民反抗侵略斗争极为可贵的财富。

3.最早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1859年,洪仁玕从香港来到天京,被洪秀全任命为军师,总理朝政,之后便向洪秀全条陈了《资政新篇》的施政纲领。主张革新政治,加强中央集权,建立一个具有资产阶级民主性质的国家。公布《立法制諠谕》,主张以法治国,指出“国家以法制为先,法制以遵行为要,能遵行而后有法制”。立法大多为纠正腐败吏治,主张凡“私与官职者,当律以大辟,私受官职者亦正典刑”。提出政府官员必须接受群众监督。在全国办新闻纸、设立意见箱,群众可以通过新闻纸揭露政府官员的丑行,使“奸者股(忄粟)存诚,忠者清正可表,于是一念之善,一会之恶,难逃人心公议”。新闻官不受众官节制。表现了政治上的民主因素。在

经济上主张兴办工业、发展科学技术。提出在中国兴车马之利、兴舟楫之利、兴宝藏、兴银行、兴邮亭。鼓励发明创造,允许发明者自专其利。并说提出这个方案,目的是使中国“与番人并雄”。尽管由于战争这个方案未能推行,但它毕竟作为时代进步的标志第一次被较完整地提了出来,而且大部分内容都得到洪秀全赞同。

太平天国的领袖们,大多并不保守,主张积极和外国通商。英国军舰来到南京,要求太平天国立埠通商。杨秀清作了这样的答复:“不惟英国通商,万国皆通商”,“害人之物为禁”。通商可以,但贩卖鸦片不行。镇江守将罗大纲在和外国商人交往时,主张“惠外和中,商旅不禁”。政策十分灵活。李秀成攻克苏州后,允许外国商人到太平天国占领区经商贸易,并大力扶持本国商人发展商业。许多外国商人都涌向苏、浙。太平天国辖区的对外贸易有很大的发展。苏州是生丝产区,1853年太平军占领南京当年,生丝出口为25571包,1860年李秀成攻克苏州后,当年生丝出口为69137包,第二年更增加到88754包。茶叶出口也有较大的增加。这个数字,多少可以看出太平天国是积极发展对外贸易的。

太平天国为历史提供了新的东西,当然不止上述三条。众所周知,清封建王朝实行闭关锁国,鸦片战争的炮火轰开了清王朝闭关锁国的大门,但这是被迫的。而太平天国革命则迫使清王朝的一些官员越出封建顽固派闭关自守的轨道,开始着眼于向西方求进取。洋务运动尽管是为了解决“心腹之患”,但客观上却起了学习西方创办近代工业的作用,这也是由太平天国革命引发出来的。

太平天国革命被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联合势力绞杀了,但太平天国革命的失败,除了这个外部原因外,还有哪些主观原因呢?这是值得后人认真思索和总结的。

太平天国失败的历史教训是多方面的,不论是主观原因,还是客观原因都能找出许多条。但主观原因于后人的启示当直接些,这里想举其中主要的两条。其一,迅速封建化,并导致腐败丛生。起义初衷,洪秀全是想建立一个新的、平等的、人人温饱的国家,但在永安封王时却连个合适的官名也找不到,只好“姑从凡间歪例”,把左辅、右弼、前导、后护各军师都封王,称为王爷。王一级的名称“姑从凡间歪例”,其他各级官员也只好按“歪例”定名。于是便相应地制订出《太平礼制》来规定各级官员的卑尊和特权。洪秀全在《天父诗》中则公开宣扬“生杀由天子”,即和封建皇帝一样,拥有生杀大权。并继承了封建道德的三纲五常,说什么“只有媳错无爷错”,“只有臣错无

主错”。表现在生活起居上,也都按照帝王将相的规格来铺排。进入南京不久,便大兴土木,广建王府。新建的天王府周围更达十余里,墙高数丈。城称金龙城,殿称金龙殿。“雕琢精巧,金碧辉煌,如大兰若状”。至于东王府则“穷极工巧,骋心悦目,以耀同俦”。生活上的腐败,失去农民起义军应有的进取心。并由此引起的争权夺利,把好端端的太平天国引向失败。

其二,神权左右政权是太平天国失败另一重要原因。历史造成的失误,使洪秀全不能自拔。1848年,正当拜上帝会蓬勃发展之际,首领人物冯云山被捕入狱,拜上帝会濒临解体。杨秀清为了挽救革命危机,“替天父下凡”,巩固了革命群众的信念。对此,洪秀全加以认可。但是,时过不久又出现萧朝贵“替天兄下凡”,这不管是出自洪秀全还是萧朝贵的主意,都应是争夺权利的表现。大约洪秀全想由天兄来制约天父,才纵容萧朝贵“替天兄下凡”的。可是,这个天兄比天父更厉害,一发不可收。据王庆成编注的《天父天兄圣旨》记载,仅1849年,“天兄下凡”就达37次,包括起义的人事安排和日常事务全由天兄安排。洪秀全不得不回过头来借重杨秀清。在金田起义时封杨秀清为左辅正军师,永安封王时,杨秀清被封东王,节制诸王。洪秀全的信任,杨秀清本人的才干,使他的地位猛然上升。冯云山、萧朝贵早逝,王权失去互相制约。东王杨秀清成为太平天国的最重要决策者,其借用力量仍是“替天父下凡”这个武器。洪秀全作为天王,没有掌握实权,这就造成杨秀清权力过大、洪秀全权力不能集中的轻重倒置局面。如果在金田起义之后,永安封王之时,立即取消拜上帝会,一切以新建立的政权组织行使职能,杨、萧代言人资格自然取消,洪秀全权力就能集中。可惜洪秀全不但没有这样做,反而潜心研究教义,宁可当教主,不去认真当天王。而教权又必须由天父来施行,这就是洪秀全难于从教权政权的矛盾中解脱出来的原因。由于政权、神权并行,神权既高于政权,又为杨秀清所掌握,这就在许多问题上,杨秀清凌驾于天王之上,必然造成矛盾,而洪、杨的矛盾又必然延伸到其他大臣之中,一些心怀叵测又不愿受神权控制的大臣,如韦昌辉、秦日纲、陈承瑢等人,就会利用政权、神权的矛盾,起而翦除神权势力,并借机扩大事态,打击洪、杨力量。就这一点而论,洪秀全还不如朱元璋清醒,朱元璋借白莲教起家,夺取政权后立即宣布白莲教为非法,禁止其活动,而洪秀全却从始至终都信奉天父皇上帝。这是太平天国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

历史已经走过了100多年

,后人回过头去看看这段历史,还有许多经验教训让人回味。但是,有一点却是肯定的,太平天国的英雄们的血没有白流,它打击了清封建王朝,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加快了中国近代化的历史进程。洪仁玕临终前留下的一首诗(译自英文史料),表达了太平天国英雄们的信念:“永别了,我要再说一句:/一个令人鼓舞的信念,/涌现在我的面前——/祖国亡了,/可是,未来的某一个时期,它一定会复生!”

《求是》2000年第九期 苏双碧/文

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柴门闻狗吠,风雪夜归人。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