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东大学八十年校庆专题片解说词

鲁东大学八十年校庆专题片解说词
鲁东大学八十年校庆专题片解说词

?鲁东大学八十年校庆专题片解说词:远航

?

?黄海之滨,孺子湖畔,绿树红楼,掩映风华少年。在历史的记忆里,她从粉淡香清的梨花间走来,从抗战的硝烟里走来。她穿越历史,在胶东大地上走过了一段充满艰辛的路,走过了一段桃李芬芳的路。她以一点微光,燃成红烛满天,吟出华丽诗章。如今,她有了一个响亮的名字:鲁东大学。让我们在岁月的光影里,一起来回望她,鲁东大学,八十年来走过的光辉岁月。

一段片花

(摇臂,镜头仰拍西门前的石狮子,上摇左移,出现门楣上鲁东大学字样,继续上移,镜头穿过西门,推向钟楼,镜头向时钟推进,背景是深沉的钟鸣声,画面压到大钟近景,画面变成黑白,叠化后从一个旧照片的钟表中拉开,展现的是一幅上世纪30年代的场景。)

1928年5月,国民政府召开第一次全国教育会议,提出要“整理乡村师范”,要求各省在环境适宜的地点,设立乡村师范学校,以培养普及教育所急需的师资。一时间,各类乡村师范学校在全国各地蓬勃兴起。

1930年10月,秋风涌浪,梨园飘香。在胶东半岛的千年古城莱阳城宣政院故址,一处新校址初步落成,校名也已经确定:山东省立第二乡村师范学校,简称为二乡师。随着第一声上课钟声的敲响,这所学校发展的大幕由此拉开了。

二乡师,以后一再被人提起的名字,就这样走进了中国教育、特别是山东教育的历史。

二乡师从建立之初就云集了许多进步教师,吴伯萧、藏克家、何其芳等,这一个个耳熟能详的名字给二乡师刻下了深深的烙印。在他们的影响下,许多贫寒青年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1934年2月,学校改名为“山东省立莱阳简易乡村师范学校”,简称莱阳乡师,校园建设也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今年九十高龄的李济民1934年进入莱阳乡师,回想起当年的求学经历,老人记忆犹新。

莱阳乡师五级二班校友山东省原机械厅厅长李济民:(我叫李济民,是二乡师五级二班的,何其芳是我的国文老师,我们那里的学习生活很艰苦。)

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就在李济民进入莱阳乡师的第三年,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爆发,学校被迫停办,李济民和部分同学远走临沂。

1938年,中国共产党胶东特委决定建立胶东公学,校址设在黄县中学,北海区行政督查专员公署专员、黄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曹漫之兼任校长。为了延续二乡师培养基础教育师资的功能,胶东公学专门设置了师范班。姜守迁、郑铭石等二乡师师生陆续转入胶东公学,胶东公学师范班就

此接过二乡师的火炬,学校的发展历史由此翻开了全新的一页。当时的胶东公学因其文化课程设置的规范与教师力量的雄厚,被公认为是“胶东最高学府”。

胶东公学学生我校文学院离休教师高世政:(当时胶东公学的名望如何,出了哪些名人。)

1940年以后,日寇扫荡的阴霾遍布山东半岛,胶东公学辗转迁徙,住辗盘、宿屋檐,风餐露宿,开始了流动办学的艰难岁月。在那个血雨腥风的年代里,胶东公学共培养了6200多人。他们的足迹遍布山东、华东、东北、华北、华南以至朝鲜战场,为新中国的解放立下了不朽的功勋。除了参军同学以外,大部分毕业生进入党政机关、群众团体和经济建设、文化建设以及外事部门,成为各机关部门的中流砥柱。创作了家喻户晓名著《林海雪原》的曲波,散文作品《雾中过三峡》选入中学语文课本的作家江波等都是从胶东公学走出的毕业生。

1946年7月,胶东行署决定以胶东公学师范部为基础,迁到莱阳建立“胶东师范学校”。1947年秋,国民党发动内战,疯狂进攻胶东,学生被迫疏散,学校随后停办。

1948年9月,山东省召开第三次全省教育工作会议,决定胶东师范学校在莱阳复校,12月6日正式开学。两年后的1950年7月15日,胶东师范学校更名为“山东省莱阳师范学校”。

从1948年到1956年,学校开办初师班和中师班,主要招收小学教师和小学毕业生,学校得到了稳步发展。1957年,学校发展到22个班,学生923人,教职工103人。

一段片花

1958年8月,山东省莱阳师范学校改为“山东省莱阳师范专科学校”。伴随这一次更名的,是高等教育的大幕由此在胶东半岛上拉开,学校发展的音符也因此演进到波澜壮阔的新乐章。

1961年1月,在烟台南郊蓁山脚下,龙腾虎跃着一批奋战者的身影,一排简易房,几架地排车,他们肩扛手搬,建设出一个美丽的新家园,这就是刚从莱阳迁来的“烟台师范专科学校”。

1962年7月,学校改为“山东省烟台教师进修学校”,两年后,国务院批准恢复“烟台师范专科学校”校名。

1977年,受文化大革命冲击而中断了十年的中国高考制度得以恢复,中国由此重新迎来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春天。十年间压抑的求知的渴望化作学习的动力,学子们争分夺秒埋头苦读。

1978年进入烟台师专的山东省作家协会主席、著名作家张炜在一篇《校园忆》的散文里这样写道:1978年是人心思变、努力向上的特殊年代。当时人们还如饥似渴地学习。不论是深夜还是黎明,只要走到校园里随便一个安静的角落,都会遇到那些埋头读书的人。阅览室里总是人满为患,图书馆永远是人们最向往的地方之一。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