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粉检测作业指导书

磁粉检测作业指导书
磁粉检测作业指导书

磁粉检测作业指导书

(ISO9001-2015)

1.0目的

为保证磁粉检测工作质量,获得符合标准要求的检测结果,特制定本作业指导书。

2.0适用范围

磁粉检测适用于铁磁性材料制承压设备的原材料、零部件和焊接接头表面、近表面缺陷的检测,不适用于奥氏体不锈钢和其他非铁磁性材料的检测。

3.0人员资格要求

3.1?探伤人员应按《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核与监督管理规则》进行技术考核合格。缺陷最终评定、探伤报告签发与审核必须是磁粉探伤Ⅱ级或Ⅱ级以上资格人员。

3.2检测人员须了解被检工件的材质、焊接工艺及方法、焊接规范、坡口形式、加工方法等方面情况以及可能产生的缺陷类型等。

3.3磁粉检测人员的未经矫正或经矫正的近(距)视力和远(距)视力应不低于5.0(小数记录值为1.0),且不得有色盲。

4.0引用文件

4.1JB/T4730.1-2005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1部分:通用要求

4.2JB/T4730.4-2005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4部分:磁粉检测

4.3《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核与监督管理规则》

磁粉探伤和质量评定应按受检产品的技术标准执行,当技术标准规定不明确时,?应由无损检测负责人提出处理意见经所技术负责人同意,受委托性检测任

务,其执行标准与委托方协商确定。

5.0磁粉检测仪器设备

根据被检对象特点,对接焊缝采用旋转磁场磁力探伤机或单磁轭交流磁力探伤机,C、D类焊缝宜采用角焊缝交流电磁轭探伤机。

5.1当使用磁轭最大间距时,交流电磁轭至少应有45N的提升力;直流电磁轭至少应有177N的提升力;交叉磁轭至少应有118N的提升力(磁极与试件表面间隙为0.5mm)。

5.2角焊缝电磁轭其灵敏度用C型灵敏度试片校验。

6.0磁悬液、灵敏度试片

6.1磁悬液一般采用磁膏配剂,磁膏分黑、红两种。(特种设备磁粉检测由于受条件限制一般不使用荧光磁粉)。磁悬液配制,挤出50mm的磁粉膏,冲入500ml 水溶液均匀搅拌后即可使用。

注:先冲入规定容量30%,搅拌溶解后缓缓冲入其余的70%容量再搅拌,环境温度低于0°C时可用煤油作磁悬液或加入无机盐以降低溶点。

6.2灵敏度试片

6.2.1磁粉检测时一般应选用A1-30/100型标准试片。当检测焊缝坡口等狭小部位,由于尺寸关系,Al型标准试片使用不便时,一般可选用C-15/50型标准试片。为了更准确地推断出被检工件表面的磁化状态,当用户需要或技术文件有规定时,可选用D型或M1型标准试片。

6.2.2标准试片使用方法

a)标准试片适用于连续磁化法,使用时,应将试片无人工缺陷的面朝外。为使试片与被检面接触良好,可用透明胶带将其平整粘贴在被检面上,并注意胶带

不能覆盖试片上的人工缺陷。

b)标准试片表面有锈蚀、褶折或磁特性发生改变时不得继续使用。

6.2.3使用时将有缺陷的一面朝焊缝,紧贴在焊缝边缘热影响区,必要时应用无磁性材料(如胶布)固定试片,且不应掩盖试片的缺陷。

7.0表面要求

7.1被检工件表面应清洁、干燥,不得有油脂、铁锈、氧化皮或其他粘附磁粉的物质。表面的不规则状态不得影响检测结果的正确性和完整性,否则应作适当的修理。如打磨,则打磨后被检工件的表面粗糙度Ra≤25μm。如果被检工件表面残留有涂层,当涂层厚度均匀不超过O.05mm,且不影响检测结果时,经合同各方同意,可以带涂层进行磁粉检测。

7.2表面准备工作应从焊缝边沿向外扩展25mm。

8.0磁化

准备工作完毕,外观检查合格后方可进行磁粉检测,对有延迟裂纹化倾向或设计有要求时,应在焊接完毕24小时以后进行。

8.1施加磁悬液

用喷壶时,盛装充分搅拌后的磁悬液至容量的3/6,作业过程中要经常摇

动喷壶使磁悬液均匀;用油刷时不得刷涂应采用蘸的方式进行。

8.2连续磁化法,磁悬液必须在通电时间内施加完毕,通电时间为1-3S。

为了保证磁化效果应至少反复磁化二次,停施磁悬液至少1S后方可停止磁化。

8.3灵敏度校验

经过两个方向的磁化校验灵敏度,灵敏度试片上的人工缺陷磁痕显示清晰,即可认为磁化规范正确可行。

当检测位置及操作者发生变化时,均应作灵敏度试验,必要时可通过调整磁轭间距来达到灵敏度要求。

8.4磁化方法

a)焊缝在一被检区域至少应作两次独立检测,两次检测的磁力线方向大致相互垂直,轭脚应于工件全接触。

b)移动距离

单磁轭每次移动距离不大于(70mm+D),D为轭磁横向尺寸。

注:角焊缝磁轭探伤时,通过调节两个关节使磁轭与焊缝紧密接触。每次移动距离不大于(70mm+D),且边缘满足灵敏度的要求。

c)不规则焊缝检测

柱腿角焊缝,小曲率接管焊缝及其它角接,搭接焊缝应通过灵敏度试片,确定重叠区域且不小于15mm。

8.5重点部位的磁化

对于可疑部位应作各种角度的反复磁化。

8.6缺陷消除后的再检测

缺陷消除(打磨后)按以上步骤重新实施磁粉检测,直至缺陷被完全消除。9.0缺陷观察

9.1尽可能在自然光下观察

9.2采用人工照明应有足够的亮度,并使不在焊缝上产生的较强的漫散射。

9.3必要时用5-10倍放大镜协助观察。

10.0磁粉检测质量分级

10.1不允许存在的缺陷

a)不允许存在任何裂纹和白点;

b)紧固件和轴类零件不允许任何横向缺陷显示。

10.2焊接接头的磁粉检测质量分级

焊接接头的磁粉检测质量分级见表6。

表6焊接接头的磁粉检测质量分级

圆形缺陷磁痕

等级线性缺陷磁痕

(评定框尺寸为35mm×100mm) Ⅰ不允许d≤1.5,且在评定框内不大于1个

Ⅱ不允许d≤3.0,且在评定框内不大于2个

Ⅲl≤3.0 d≤4.5,且在评定框内不大于4个

Ⅳ大于Ⅲ级

注:l表示线性缺陷磁痕长度,mm;d表示圆形缺陷磁痕长径,mm。

10.3受压加工部件和材料磁粉检测质量分级

受压加工部件和材料磁粉检测质量分级见表7。

10.4综合评级

在圆形缺陷评定区内同时存在多种缺陷时,应进行综合评级。对各类缺陷分别评定级别,取质量级别最低的级别作为综合评级的级别;当各类缺陷的级别相同时,则降低一级作为综合评级的级别。

表7受压加工部件和材料磁粉检测质量分级

圆形缺陷磁痕(评定框尺寸为2500mm2,

等级线性缺陷磁痕

其中一条矩形边长最大为150mm)

Ⅰ不允许d≤2.0,且在评定框内不大于1个

Ⅱl≤4.0 d≤4.0,且在评定框内不大于2个

Ⅲl≤6.0 d≤6.0,且在评定框内不大于4个

Ⅳ大于Ⅲ级

注:l表示线性缺陷磁痕长度,mm;d表示圆形缺陷磁痕长径,mm。

11.0质量、技术记录--探伤记录和报告

11.1探伤记录由操作者填写,在工件和探伤部位示意图上标出缺陷磁痕位置、长度和数目。必要时

采用照相记录存档。

11.2?按标准所定线性和圆形显示的要求进行鉴别、评定结果。

11.3探伤报告

内容应包括:委托单位、工件制造单位、?工件名称、型式规格、制造日期、产品编号、探伤仪器型

号、干湿法、磁粉种类、磁化种类和方法,磁化电流、探伤标准、灵敏度试片、磁悬液成分、磁场方向(周向或纵向),磁场强度(安匝、提升力),磁痕解释和评定,探伤日期,?探伤部位示意图。

11.4记录、报告表格

当各种检验、检测作业指导书中已规定了射线检测记录、报告的表格时,可不使用本作业指导书中规定的表格。对于专项射线检测业务(如委托射线检测、射线检测仲裁等)应使用本作业指导书中规定的表格。

11.4.1《磁粉检测记录》

11.4.2《检测部位示意图》

11.4.3《磁粉检测报告》

11.4.4《检测部位示意图》(报告)

荧光磁粉探伤作业指导书

荧光磁粉探伤作业指导书

————————————————————————————————作者:————————————————————————————————日期:

**车辆段 轮对荧光磁粉探伤作业指导书编号: **车轮车间 作业地点任职条件(MT)Ⅱ级探伤工 环境要求1.轮对荧光磁粉探伤工作场地应整洁明亮,照度适中,通风良好,室内温度应保持在10℃~30℃范围内。 2.轮对荧光磁粉探伤工作场地远离翻砂、锻打、电焊、潮湿、粉尘场所;探伤设备所用的电源与大型 机械、动力电源线分开并单独接线。 3.轮对荧光磁粉探伤时须在暗室内作业,观察磁痕显示处紫外灯的辐照度不得低于800μW/cm2且无死 角,并配备有手持荧光灯。 岗位人数2人 上道工序轮对冲洗除锈作业 工步作业内容及技术要求工装设备及 检测器具 作业图示材料及其它 1工前准备工作者必须佩戴好劳保用品,准备好防护眼镜。目测润滑油、防护 眼镜 2 上道工序控制轮对除锈质量须达到湿法磁粉探伤要求。表面须达到配件除锈质量标准,无锈、无尘、无油 垢,露出基本金属面。 目测放大镜、砂 布、手电筒 3设备、检测量具检查3.1 全面检查探伤机各部技术状态及动作,并按《设备操作规程》进行检点、润滑,确认性 能良好无故障。 3.2 全面检查所用工具、量具、齐全良好,计量器具检定不过期。熟练掌握紫外辐射照度 计、白光照度计鉴定日期和检测修正系数。 3.3 开工前3000型荧光磁粉探伤机主要性能指标的检查: 3.3.1 探伤机的全轴复合磁化、退磁功能和磁悬液搅拌装置须符合要求; 3.3.2 周向磁化电流0~3000A应连续可调,纵向磁化电流0~2400A应连续可调; 3.3.3 通电磁化时间应为1s~3s,停止喷淋磁悬液由应再磁化2次~3次,每次0.5s ~1. 0s。 3000型荧光 磁粉探伤机、 角向磨光机、 磁粉筛(320 目)、紫外线 辐射照度计、 白光照度计、 磁强计、梨形 沉淀管、天平 秤、磁悬浮测 定玻璃管 目测放大镜、手电 简、尖铲、手 锤、角向磨光 机、砂布、棉 布、印台、紫 外线护眼镜、 Al-15/50试 片;胶带纸、 笔、钢卷尺、 深度尺等工 具装备齐全。

现场安全监督作业指导书通用版

管理制度编号:YTO-FS-PD573 现场安全监督作业指导书通用版 In Order T o Standardize The Management Of Daily Behavior, The Activities And T asks Are Controlled By The Determined Terms, So As T o Achieve The Effect Of Safe Production And Reduce Hidden Dangers. 标准/ 权威/ 规范/ 实用 Authoritative And Practical Standards

现场安全监督作业指导书通用版 使用提示:本管理制度文件可用于工作中为规范日常行为与作业运行过程的管理,通过对确定的条款对活动和任务实施控制,使活动和任务在受控状态,从而达到安全生产和减少隐患的效果。文件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 1 目的和范围 1.1 目的 本指导书明确了现场安全监督的职责,工作内容和方法,其目的是与被监督单位共同努力,实现HSE的良好表现和工作目标。 1.2 适用范围 本指导书适用于现场专、兼职监督人员的安全监督工作。 2 HSE目标 促使总公司各单位特别是生产作业和重点施工项目最终达到“零缺陷、零伤害、零污染、零事故,争创一流公司形象”的工作目标,实现总公司生产安全。 3 岗位职责 a.接受公司安全监督站的委派后,负责派驻单位的安全监督工作,行使监督职权,承担安全监督责任。 b.根据项目施工设计方案或生产作业现场实际,编制现场安全监督工作计划。

c.严格执行《安全监督作业指导书》,并依据监督工作计划和HSE相关标准,监督生产作业现场的安全管理、安全教育、应急预案、“一书一表”的编制和执行情况,督促现场HSE体系的运行、审核及评审工作的落实。 d.对监督过程中发现的安全隐患及“三违”现象应及时制止,下发书面整改通知,监督现场执行,及时向安全监督站汇报,并作好记录;对被监督单位未及时整改的隐患,应说明原因,并监督其作好应急措施,报安全监督站处理。 e.有权对现场“三违”行为及对出现的安全隐患拒不整改者提出处理意见按有关处罚规定给予处罚,并监督被处罚单位按时将罚金在规定的时间内上缴总公司指定的各级财务部门。 f.对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大型施工和特殊作业,安全监督必须亲自到现场,及时了解施工方案和技术措施,掌握进展情况,督促现场应急预案的编制和落实,监督各岗位严格按操作规程和作业要求施工,确保施工安全。 g.负责各级检查组对现场提出的安全隐患进行督促整改,并将整改落实情况及时报告安全监督站;在发现重大安全隐患或违章行为将危及安全生产,且将造成严重后果的紧急情况时,有权决定停工或建议停产,并及时向安全总监汇报;若不属于紧急情况,则必须请示安全监督站并得到指示后,再作处理。

渗透作业指导书资料

渗透探伤作业指导书 1目的 为了使探伤人员在进行渗透探伤过程中有明确的步骤、程序,保 证探伤检测结果的一致性和可靠性,并为进一步使渗透检验人员明确在现场进行渗透检验的步骤与程序,特制定本作业指导书。 2使用范围 本工艺适用于检查黑色金属、有色金属的铸件、焊接件和锻件以及陶瓷、塑料和玻璃等制品(不包括粉末冶金零件或其它多孔材料)的各种表面缺陷,例如裂纹、折叠、气孔、疏松和冷隔等。 3引用标准 3.1ASME标准第V卷第6部分(PT) 3.2ASME标准第忸卷附录8 (PT) 3.3JB4730-94《压力容器无损检测》 3.4GJB2367—95《渗透检验方法》 3.5GB150—1998《钢制压力容器》 3.6GB9443—88《铸钢件渗透探伤及缺陷显示迹痕的评级方法》 3.7GB/T1260 4.3—90《无损检测名词术语》 4检测人员 4.1凡从事渗透探伤的人员,均须经严格的技术培训并取得上级主管部门的资格证书。 4.2渗透探伤人员按技术等级分为初、中、高级,取得不同等级渗透探伤资格的无损检测人员只能从事相应等级的探伤工作,并负相应的技术

责任。 4.3凡从事渗透探伤的人员,除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外,视力必须满足下列要求: 4.3.1校正视力不得低于1.0。 4.3.2从事渗透探伤人员不得有色盲、色弱。 5渗透检测操作的步骤 基本步骤为:预清洗T施加渗透液T清洗多余的渗透液T施加显像剂-观察及评定显示痕迹。 6渗透检测剂 6.1渗透检测剂一般包括渗透剂、乳化剂、清洗剂和显像剂。 6.2渗透剂的质量控制应满足下列要求: a.渗透剂应装在密封容器中,放在低温暗处保存。各种渗透剂 的相应密度应根据制造厂说明书的规定采用相对密度计进行校验,应 保持相应密度不变。 b.渗透剂的浓度应根据制造厂说明书规定进行校验,校验方法 是将10ml待校验的渗透剂和基准渗透剂分别注入到盛有90ml无色煤 油或其它惰性溶剂的量筒中,搅拌均匀。然后将两种试剂分别放在比色计纳式试管中进行颜色浓度的比较。如果被校验的渗透剂与基准渗透剂的颜色浓度差超过2.0%,就应作为不合格。 c.对正在使用的渗透剂做外观检验,如发现有明显的混浊或沉淀物,变色或难以清洗,则应予以报废。 d.各种渗透剂用对比试块与基准渗透剂进行性能对比试验,当

磁粉探伤作业指导书

磁粉探伤作业指导书

HTFA/QC—03 磁粉探伤作业指导书 磁粉探伤作业指导书 1目的 编制作业指导书的目的,是为了使探伤人员在进行磁粉探伤过程中有明确的步骤、程序,以保证检测结果的一致性和可靠性。 2 适用范围 本指导书适用于检查铁磁性材料工件及焊缝的表面或近表面裂纹和其它缺陷,对于铁磁性材料的毛坯件、半成品(钢坯、铸件和锻件)及成品也可参照执行。(本指导书主要侧重磁轭法) 3 引用标准 3.1 JB4730-94《压力容器无损检测》 3.2 GB/T1260 4.5《无损检测名词术语》 3.3 GB3721-83《磁粉探伤机》 3.4 ZBK54004-87《汽轮机铸钢件的磁粉探伤及质量分级方法》 3.5 GB/T9444-88《铸钢件磁粉探伤方法及质量分级》 3.6 ZBK54002-87《汽轮机叶片磁粉探伤方法》 3.7 JB3965-85《钢制压力容器磁粉探伤》 4 检测人员 4.1 凡从事磁粉探伤人员,都必须经过技术培训,并取得有关部门的资格证书。4.2 磁粉探伤人员按技术等级为高、中、初级。取得不同磁粉探伤的各技术等级人员,只能从事该等级相应的探伤工作,并负相应的技术责任。 4.3 凡从事磁粉探伤的人员,除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外,视力必须满足下列要求:4.3.1 校正视力不得低于1.0,并一年检查一次。 4.3. 2 从事磁粉探伤人员,不得有色盲、色弱。 5 设备 5.1 磁粉探伤设备必须符合GB3721-83的规定。 5.2 所使用磁粉探伤设备(电磁轭),当电磁轭极间距为200mm时交流电磁轭至少应有44N的提升力;直流电磁轭至少177N的提升力。

安全检查作业指导书

编号:SY-AQ-05060 (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 WORD文档/ A4打印/ 可编辑 安全检查作业指导书 Work instruction for safety inspection

安全检查作业指导书 导语:进行安全管理的目的是预防、消灭事故,防止或消除事故伤害,保护劳动者的安全与健康。在安全管 理的四项主要内容中,虽然都是为了达到安全管理的目的,但是对生产因素状态的控制,与安全管理目的关 系更直接,显得更为突出。 1.目的 为健全本司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有关法令之规定,及时发现生产过程和作业环境中的不安全因素,防范和遏制安全事故的发生、改善劳动条件等,特制定本作业指导书。用于指导安全员、保安员及生产车间的兼职安全员的安全检查工作。 2.范围 适用于公司所有单位之作业场所、生活场所现状环境和设施设备的检查等。 3.权责 3.1管理处安全室 3.1.1负责本本作业指导书的编制与修订。 3.1.2负责检查全厂所有地方的安全隐患,并及时提出整改方案。

3.1.3对各部门提出的安全隐患与整改意见应积极的调查处理。 3.2生产部(所管辖的作业场所) 3.2.1每日上班前和下班后负责安排人员对本部进行一次安全巡查。 3.2.2负责本部的安全隐患整改。 3.3工务部维修组 3.3.1负责全厂的安全机器设备的巡查与维修。 3.3.2全面配合各部门做好安全隐患整改。 4.定义 4.1安全检查:指对生产、生活环境和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隐患、有害与危险因素、缺失等进行查证,以确定隐患或有害与危险因素、缺失的存在状态,以及它们转化为事故的条件,以便制定整改措施,消除隐患和有害与危险因素,确保生产和生活的安全。 5.内容 5.1消防安全检查 5.1.1检查消防设施、设备的现状状况,对有缺失的作好登记记

磁粉检测作业指导书

磁粉检测作业指导书 1总则 1.1适用于本公司承接工程的铁磁性材料产品中表面或近表面的裂纹和其他缺陷的检查.. 1.2相关文件和标准 《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压力管道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工业管道》 NB∕T47013.4-2015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GB3712《磁粉探伤机》 2基本要求 2.1 人员资格 检验人员必须具有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机构颁发的Ⅱ级或Ⅱ级以上磁粉检验资格证书,无色盲、色弱、近距离矫正视力在1.0以上者,方可从事检验。 2.2 一般要求 2.2.1 检验前应了解被检工件的结构,加工工艺及有关检验文件,受检区域表面应符合磁粉检验要求,根据已知情况选择适当的方法和规范.。 2.2.2 受检区域及附近30mm范围内表面应进行清洁和干燥处理,要求没有油脂、铁锈、氧化皮、棉纤维、涂层、焊剂和焊接飞溅物,并打磨平整露出金属光泽。 2.2.3 检验时,为防止强电危害,必须配备有关防护用品并按有关安全操作规程操作,对油剂载液要注意防火安全。 3 器材 3.1 设备 磁粉检测仪器必须经法定检定机构检定合格,并符合专业标准规定的性能要求。 3.2 磁粉 磁粉应具有高磁导率和低磁性质的黑色或红色非荧光磁粉,且磁粉之间不应相互吸引,湿法用磁粉的平均粒度为2~10um,最大粒度不大于45um。 3.3 载液 载液通常使用煤油或含添加剂的水等,其性能要求如下: 3.3.1 良好的湿润性,即可湿润全部被检区域; 3.3.2 低粘度:在25℃时,粘度应控制在5000~20000Pa.s;

3.3.3 良好的可分散性,即彻底分散磁粉颗粒而没有明显的磁粉凝结; 3.3.4 无泡沫,即不应产生多余的泡沫,泡沫会干扰磁痕的形成,造成磁粉沾在泡沫上; 3.3.5 不起化学反应,不应造成磁粉悬液变质; 3.3.6 呈碱性,但PH值不应过10.5; 3.3.7 无臭味. 3.4 湿磁粉悬浮液的浓度 磁悬液中非荧光磁粉的浓度:10~20g/L 3.5 系统性能和灵敏度评价 3.5.1 系统的全面性能和灵敏度(如:磁粉材料的组成,磁粉检测设备,操作技术和磁场强度等)应定期检验,并在每一次检验开始和结束分别进行一次灵敏度校验。 3.5.2 应根据检测灵敏度的要求,选用相应的灵敏度试片。如:A2型标准试片能清查晰显示。 4 磁化方法 采用湿磁粉连续磁化法,对焊缝及板材、管材表面宜选用触头法或磁轭法进行磁化。对机械零件及钢结构件宜采用直接通电法、中心导体法、电缆缠绕法等方法。 5 检验操作 5.1 磁化 5.1.1 磁轭法:保证磁轭或触头与工件表面接触良好。 5.1.2 磁化方向:对被探工件至少使用两个近似相互垂直的方向磁化。 5.1.3 磁化强度 磁轭法:当使用磁轭最大间距时,电磁轭的提升力至少直流177N(18.1kg),交流44N(4.5kg)。 触头法或中心导体法磁化电流强度按以采用检测标准提供的图表或计算公式确定。不论采用何种方法磁化,磁化条件均应以指定灵敏度试片进行灵敏度校验,以满足规定的灵敏度试片清晰显示为准。 5.1.4 极间距离 磁轭法极间距离控制在50~200mm范围。触头法极间距75~200mm。 5.2 磁悬液施加 在通电磁化时,应同时施加磁悬液,磁悬液施加应在断电前停止。 5.3 磁化时间 磁化电流每次持续时间为1~3秒,停施磁悬液至少1秒才可停止磁化。 5.4 磁痕观察 磁痕的观察必须在磁痕形成后立即进行,必须在能清楚识别磁痕的自然光或灯光下进行观察,其工件表面光照度不小于500Lx。

渗透检验作业指导书(规范)

渗透检验作业指导书要点 l.工程概况及工程量 1.1.工程概况: 主要介绍工程名称、规模、特点及施工环境。 1.2.工程量: 分类统计需进行渗透检验的工件及焊接接头的名称、规格、数量。 2.编制依据: 列出与渗透探伤相关的所有设计图纸,技术、质量、安环相关的规程、规 范。 3.作业活动中的组织分工和人员职责 3.1作业的组织分工(与相关作业和其他专业的分工) 明确检验委托、检验作业、结果反馈的责任部门和传递渠道。 3.2作业人员的职责(空表格) 列出参加渗透检验工作人员的岗位名称和职责,应包括技术员、班组长、检验作业人员。 4.作业前必须具备的条件和应作的准备: 4.1技术准备 4.1.1接受委托并察看现场(审核委托项目是否齐全、环境条件是否具备) 4.1.2根据委托和通用工艺文件编制工艺卡(至少应包括以下方面) 采用的渗透液的类型及型号

采用的灵敏度试片 采用的渗透方法 采用的观察和记录方法 环境温度及检验参数 执行的标准 安全注意事项 4.1.3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4.1.4选择好渗透探伤剂类型及进行灵敏度校验合格 4.1.5辅助工器具及防护用品的准备完毕 4.2作业人员(配置、资格) 4.2.1 探伤人员必须持有电力工业无损检测人员资格证书,且在有效期内。 探伤报告必需由Ⅱ级或Ⅱ级以上的渗透探伤人员签发。 4.2.2探伤人员矫正视力不得低于1.0,且没有色盲、色弱。 4.2.3 检验辅助工必须经过安全和专业技能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 4.2.4. 作业过程中要认真按作业指导书和工艺卡进行检验。 4.2. 5. 必须遵守现场安全规程和其它有关规定。 4.2.6. 不具备安全作业条件时探伤人员有权停止工作。 4.2.7. 人员最低配备:持证人员1-2名(Ⅱ级);检验辅助工1-2名 4.3作业机具(包括配置、等级、精度等) 4.3.1所配备的工器具(包括渗透探伤试块、操作工具、通讯工具等)。 4.3.2所需仪器、仪表的规格和精度(包括渗透剂、显像剂、温度计等)

焊缝磁粉无损检测作业指导书

专用车底盘项目焊缝磁粉无损检测作业指导书 前言: 本指导书适用于铁磁性材料熔焊焊缝及其附近母材表面和近表面质量的磁粉检验。由于焊件和焊缝接头的形状、材质、状态、所能产生的缺陷、质量要求等有所不同,因此,一个或成批产品焊缝在实施磁粉检测时,应选用经试验证明确有成效的方法,对所用的磁化技术与规范、设备器材、施加磁粉或磁悬液时间、验收质量等级等加以具体的规定。 本指导书参照了JB/T6061 JB/T4730-2005 GB3721 GB9445 JB/T6063 JB/T6065 标准制定。 1 检验方法及要求 1.1 检验前,焊缝及其两侧各不小于25mm范围的母材表面应进行清理,去除表面的油污、 焊接飞溅物、铁锈和氧化皮、漆层等。 1.2 被检部位按下列步骤顺序进行: 1.2.1 用磁粉探伤设备进行必要的磁化。 1.2.2 在被磁化的区域内用干法施加干燥过的磁粉,或者用湿法施加磁悬液。 1.2.3 对施加过磁粉或磁悬液的部位进行磁痕观察、分析、评定。 1.3 采用连续法进行检验。由于工件较大请使用适合局部磁化的磁轭法。每次磁化的长度 范围最小为50mm,最大为200mm。 1.4 焊缝上的每个检验部位应至少在相互垂直或近于垂直的两个方向上分别得到磁化。可 选用:纵向磁化加横向磁化、交叉磁化、旋转磁场或摆动磁场等方法进行磁化。1.5 建议采用湿法施加磁粉。 1.6 用湿法施加磁粉时,施加到被检表面的磁悬液应尽可能均匀分布,并利用载液的流动 性带动磁粉流动。在有漏磁场的地方形成磁痕,没有漏磁场的地方全部离走。 1.7 当遇到下列的任意一种情况或几种情况时,应采用干法: 1.7.1 要求检验埋藏深度较大的缺陷时; 1.7.2 焊缝表面的平整度极差,如果使用湿法,磁悬液很难顺利流动时; 1.7.3 焊缝表面明显低于母材表面,如果使用湿法,容易使磁悬液发生淤积时; 1.7.4 焊缝温度明显高于室温,如果使用湿法,容易使磁悬液干涸时。 1.7.5 上述情况使用干法检验时必须加温,使其温度超过室温。 1.8 容易产生冷裂纹的焊缝检验时,其有效的检验结果必须在焊缝的焊接温度冷却至室 温之后再放置24h以上的检验中取得。其他场合下的结果可作参考。 1.9 焊后需要进行热处理的焊缝,应在热处理工作结束后进行。 2 检验人员 2.1检验人员应按GB9445的规定取证,经相关部门考试合格后,持证操作。签发检验报 告者必须持有磁粉检验II级以上资格证书。 2.2检验人员应了解产品焊接中常出现的缺陷类型、部位、方向,并掌握可使重要缺陷不 漏检的试验方法。 2.3检验人员的矫正视力应不低于1.0,并且没有色盲。 3检验设备 3.1检验设备应符合GB3721的规定。必须使用在有效的鉴定期内的仪器设备。 3.2交流电磁轭在其最大磁轭间距上的提升力应大于44N,直流电磁轭在其最大磁轭间距 上的提升力应大于177N。 3.3用于施加干磁粉的喷粉器应能均匀地喷洒出雾状的干磁粉,并产生足够的压缩气流, 以吹掉被检表面上没有形成磁痕的磁粉。 4 检验用磁粉

现场检测安全作业指导书范文

现场检测安全作业 指导书 1

安全作业指导书二零一四年七月

一、目的 全体员工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组织全体员工学习各种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提高全员“安全生产”的意识。做好项目的安全建设工作,完善现场的安全设施,搞好现场安全管理工作,努力实现工程安全生产无死亡的目标。 二、范围 适用于从事现场检测工作人员的安全防护工作。 三、职责 1、由主管领导和各部部长组成安全工作小组,全面负责检测现场 的安全检查工作; 2、检查部质量监督员负责本部门安全保卫防护工作的日常监督管 理; 3、企业管理部负责本机构安全保卫防护工作的日常管理、监督检 查及验证; 4、企业管理部负责消防器材和防盗设备的配备、更新和查验。 四、工作程序 1、安全教育 检查部经常开展安全教育,学习安全常识,建立与检查工作相适应的安全责任制度,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并将安全工作落实到相关责任人。建立“安全教育制度”做好现场人员进场安全教育工作,建立现场“安全交底制度”,进场人员必须接受安全教育及培训。新入场人员

要进行三级安全教育。 1.1、公司教育有: ①、一般教育(建筑工程的特点、安全要求和企业、项目当前的安全生产形势教育); ②、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制度教育; ③、安全知识教育; ④、安全事故典型案例教育; 1.2、施工现场进行安全教育: ①、进入施工现场必须带好安全帽,扣好帽带,并正确使用个人劳动防护用品。 ②、2米以上的高处,悬空作业、无安全设施的,必须戴好安全带,扣好保险钩。 ③、高处作业时不准往上或往下乱抛材料和工具等物件。 ④、各种电动机械设备必须有可靠有效的安全接地和防雷装置,方能开动使用。 ⑤、无操作证人员,严禁使用机电设备(不含手持电动工具)。 1.3、各操作岗位安全教育: 岗位教育包括经理(项目经理)教育、技术管理负责人员教育、安全管理负责人教育、安全员教育、劳务队管理人员教育、其它人员的教育。 1.3.1、项目经理教育包括:

渗透检测作业指导书精编版

渗透检测作业指导书 一、前言 1. 适用范围 1.1本规程适用于金属材料制成的焊接接头及其零部件的着色渗透检测。 1.2 工件焊接方法为手工电弧焊、埋弧自动焊、气体保护焊。 1.3 渗透检测可发现焊接接头及热影响区以及其他受检部位表面开口性裂纹气孔和其他表面开口性缺陷。 2. 参考标准 NB/T47013.5-2015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二、人员 具有无损检测人员渗透1.2.3级(结果评定需有2级或3级)资格。 三、渗透检测系统 1.渗透检测剂 渗透检测剂由清洗剂、渗透剂、显像剂组成。但对同一工件检测时,不同类型的渗透探伤剂不得混用。储存时间超过一年的渗透剂,使用前应用灵敏度试块进行对比试验,以确定渗透、显像时间。 清洗剂:HD-EX (可变) 渗透剂:HD-RS (可变) 显像剂:HD-EV (可变) 2.灵敏度试块:镀铬试块、铝合金对比试块。试块用后应清洗干净,储存在丙酮溶液中。 四、工艺参数与检测要求 1.工艺参数 (1)检测方法:ⅡC-d; (2)渗透剂施加方法: 采用喷涂法,当渗透温度为10-50℃时,渗透时间至少为10min;超出渗透温度都应适当延长渗透时间,若小于10℃时渗透时间至少为20min;大于50℃时应保持所探伤工件表面的湿润时间至少为15min; (3)清洗方法:擦洗、水冲洗均可; (水冲洗则须用实体水柱冲洗,水冲洗的压力应低于0.2Mpa,水温应低于40℃) (4)显像剂施加方法: 采用喷涂法,显像时间不应少于7min; 2.检验标准和验收标准 除非设计文件另有规定或用户另有要求,缺陷评定应按NB/T47013.5-2015标准执行验收标准。 3.灵敏度校验 将镀铬试块与工件一起进行探伤操作,若试块上三处辐射状裂纹都能清晰显示,则认为系统灵敏度合格。否则与试块一起探伤的工件应重新进行探伤。 五、检测顺序 1.表面准备 (1)工件被检表面不得有影响渗透检测的铁锈、氧化皮、铁屑、毛刺及各种有可能影响渗透的保护层; (2)局部检测时,准备工作范围应从检测部位四周向外扩展25mm; 2.预清洗 用清洗剂把被检部位表面的油渍和污垢彻底清除。

无损探伤作业指导书

无损探伤作业指导书?DOC 便携式磁粉探伤机所用磁探仪提升力M44N,且符合 《GB372130/100型标准试片的缺陷磁粉堆积清晰显示才能进行探伤,连续工作1小时后应进行校验。 3、3、3、3使用钳式探伤仪探伤必须作两次大体垂直的磁化;磁化时必须有重迭区,以免漏检。 3、3、3、4磁悬液,采用水剂磁悬液,磁膏加水,按产品说明书配制。 3、3、3、5施加磁悬液,采用湿磁粉连续磁化法,在通磁化电流时,应同时施加磁悬液,磁化电流每次持续时间为2s左右,停施磁悬液至少Is后才能停止磁化。 3、3、3、6磁悬液应采用喷洒等方法,使用时,磁悬液应不断摇晃,以免浓度不够。 3、3、3、7观察:在充足的光线下,仔细观察,有怀疑时擦去磁粉后重擦,如能显示出与前次相同磁痕,方能确认为缺陷。 3、3、3、8记录:磁粉显示的缺陷作好详细记录,记录下缺陷的部位、长度、条数等,以及探伤者和探伤日期。 3、3、4质量评定:按标准进行评定 3、3、5安全与搬运 3、3、5、1安全:选用相匹配的电源,安全用电,要脚穿绝缘

鞋,仪器外壳应加可靠地线。 3、3、5、2搬运:移动过程中,轻拿轻放,不碰撞,外出装箱时应用填料(海绵、泡沫等)填充好,防止电源箱倒置,防止激烈振动。 3、4渗透探伤 3、4、1检测依据:根据相应的标准质量部无损探伤作业指导 书日期xx年10月30日页数第4页共5页 3、4、2渗透探伤前的准备 3、4、2、1渗透探伤使用剂系易燃、微毒液体,操作时要严禁火种和采取必要的通风措施。如在容器内操作,尚需采取防毒措施,以防操作人员中毒。 3、4、2、2渗透探伤前,应对受检表面及附近30伽范围内进行清理,不得有污垢、蚀锈、焊渣飞溅、氧化物。当受检表面妨碍显示时应打磨或抛光处理,在受检面用钢印打编号并用于受检面有较大反差的油漆标明检验结果的标识。 3、4、2、3渗透剂的选用与保存a)着色法渗透剂中配有颜 料,其对比色应能在日光或正常的室内照明下达到可见的程度。b)购回的渗透使用剂(DPT—5)需存放在阴暗通风处,存放温度应低于40°C。 3、4、3渗透探伤的基本操作程序 3、4、3、1灵敏度检验:每次探伤前,用人工缺陷试块(铝合金试块,镀辂试块)来鉴别渗透探伤灵敏度,检查探伤使用剂、探

磁粉检测作业指导书

作业指导书(MT-09) 编制: 审核: 批准: 执行日期:2015年3月10日

1 目的 1.1为使钢结构的部件和焊缝采用磁粉检测时其全过程的操作规范化,能正确反 映产品质量制定本操作规程。 1.2磁粉检测可以发现裂纹、夹杂、气孔、未熔合未焊透等缺陷,但难以发现表 面浅而宽的凹坑、埋藏较深的缺陷以及与工件表面夹角极小的分层。 2 适用范围 2.1磁粉检测适用于检测铁磁性材料表面和近表面的缺陷,因此对于奥氏体不锈钢,铁和钦合金、铝和铝合金、铜等非磁性材料不能用磁粉检测。由于马氏体不锈钢、沉淀硬化不锈钢具有磁性,因此可以进行磁粉检测。 3 引用标准 3.1GB/T 5616-2006 无损检测应用导则 3.2GB/T 9445-2005 无损检测人员资格鉴定与认证 3.3JB/T 6065-2004 无损检测磁粉检测用试片 3.4JB/T 6061-2007 无损检测焊缝无损检测 3.5NB/T 47013.4-2015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4部分:磁粉检测 3.6GB/T 3721-1983 磁粉探伤机 4.人员资格要求 4.1.2 无损检测人员的资格评定应按照《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核与监督管理规则》的要求取得相应的无损检测资格后,持证操作。 4.2签发检验报告者必须持有磁粉检测II级以上资格证书。 4.3检验人员应了解产品中常出现的缺陷类型,部位,方向,并掌握可使重要缺陷不漏检的检测方法。 4.4不得有色盲和色弱,其近距离视力或近距离矫正视力应不低于 5.0(小数记录值为1.0), 的近距离视力敏锐度。检测员每年进行视力检查.

5 检测准备 5.1 工艺准备 5.1.1 检测方案 大型检测项目或客户有特殊要求的检测项目应单独编制磁粉检测方案(或包含在无损检测方案中)。磁粉检测方案由MT-II级人员编制,无损检测工程师审核项目技术负责人批准后执行。 5.1.2 检测工艺卡 检测前应编制磁粉检测工艺卡检测工艺卡由MT-Ⅱ级人员编制,无损检测工程师审核,现场无损检测技术负责人批准。 5.2 检测设备与器材 5.2.1 磁粉探伤机 1;磁粉探伤机应能对试件完成连续磁化,施加磁粉,提供观察条件以及退磁等四道工序。如无必要可不带退磁装置。 2;磁粉探伤机应能适应试件的形状,尺寸,材质,表面状态以满足对缺陷检测的要求,能有效而安全的进行探伤。 3;对接焊接接头磁粉检测一般使用磁轭式或交叉磁轭式磁粉探伤机,角接焊接接头磁粉检测时可使用磁轭式或触头式磁粉探伤机。 4;磁粉检测设备的电流表至少半年校验一次。 5;当使用磁偶轭间距200mm时,每个交流电磁轭至少有44N提升力,直流点磁轭、交叉磁轭至少应有177N提升力(磁极与试件表面间隙为0.5mm)。5.2.2 黑光福照度及波长 当使用荧光磁粉检测时,使用的黑光灯在工件表面的黑光福照度应大于或等于1000μW/cm2,黑光的波长应在320nm—400nm,中心波长应为365nm。

综合性能检测安全操作规程示范文本

综合性能检测安全操作规 程示范文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综合性能检测安全操作规程示范文本使用指引:此操作规程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1 、严格遵守学校制定实训“十要”、“十不准”规 章制度。 2 、操作人员应详细阅读有关资料,对各种使用的设 备应掌握操作方法,熟悉工作原理,测试中,谨慎、认 真、小心,防止误操作损坏设备。 3 、实训前,听从老师讲解及演示,熟悉项目内容范 围,爱护设备仪器,保证完好无损。 4 、检测时,集中精力操作,严守规程,仔细观察仪 表变化,发生异常,立即停机切断电源,待排除故障后再 进行操作。 5 、发动机或车辆在指导教师启动检测时,人身不可 靠近旋转运动部位,注意“油、水、电、气”防止泄漏。

6 、停机后,发动机要关闭点火开关,各种设备要切断电源。 请在此位置输入品牌名/标语/slogan Please Enter The Brand Name / Slogan / Slogan In This Position, Such As Foonsion

无损探伤作业指导书.DOC

无损探伤作业指导书.DOC 便携式磁粉探伤机所用磁探仪提升力≥44N,且符合 《GB372130/100型标准试片的缺陷磁粉堆积清晰显示才能进行探伤,连续工作1小时后应进行校验。 3、3、3、3使用钳式探伤仪探伤必须作两次大体垂直的磁化;磁化时必须有重迭区,以免漏检。 3、3、3、4磁悬液,采用水剂磁悬液,磁膏加水,按产品说明书配制。 3、3、3、5施加磁悬液,采用湿磁粉连续磁化法,在通磁化电流时,应同时施加磁悬液,磁化电流每次持续时间为2s左右,停施磁悬液至少1s后才能停止磁化。 3、3、3、6磁悬液应采用喷洒等方法,使用时,磁悬液应不断摇晃,以免浓度不够。 3、3、3、7观察:在充足的光线下,仔细观察,有怀疑时擦去磁粉后重擦,如能显示出与前次相同磁痕,方能确认为缺陷。 3、3、3、8记录:磁粉显示的缺陷作好详细记录,记录下缺陷的部位、长度、条数等,以及探伤者和探伤日期。 3、3、4质量评定:按标准进行评定 3、3、5安全与搬运 3、3、5、1安全:选用相匹配的电源,安全用电,要脚穿绝缘鞋,仪器外壳应加可靠地线。

3、3、5、2搬运:移动过程中,轻拿轻放,不碰撞,外出装箱时应用填料(海绵、泡沫等)填充好,防止电源箱倒置,防止 激烈振动。 3、4渗透探伤 3、4、1检测依据:根据相应的标准质量部无损探伤作业指导书日期xx年10月30日页数第4页共5页 3、4、2渗透探伤前的准备 3、4、2、1渗透探伤使用剂系易燃、微毒液体,操作时要严禁火种和采取必要的通风措施。如在容器内操作,尚需采取防毒 措施,以防操作人员中毒。 3、4、2、2渗透探伤前,应对受检表面及附近30mm范围内进行清理,不得有污垢、蚀锈、焊渣飞溅、氧化物。当受检表面妨 碍显示时应打磨或抛光处理,在受检面用钢印打编号并用于受检 面有较大反差的油漆标明检验结果的标识。 3、4、2、3渗透剂的选用与保存a)着色法渗透剂中配有颜料,其对比色应能在日光或正常的室内照明下达到可见的程度。b)购回的渗透使用剂(DPT—5)需存放在阴暗通风处,存放温度应 低于40℃。 3、4、3渗透探伤的基本操作程序 3、4、3、1灵敏度检验:每次探伤前,用人工缺陷试块(铝合金试块,镀铬试块)来鉴别渗透探伤灵敏度,检查探伤使用

技术检查工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示范文本

技术检查工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示范文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技术检查工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示范文本使用指引:此操作规程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一、一般要求 第1条、必须经过本工种专业和安全、技术培训,考 试合格,取得操作资格证后,方可持证上岗。 第2条、上岗时,按规定穿好工作服,并佩戴好劳保 用品。 第3条、采样工作是从大量的原始物料中取出数量很 少的一部分试样,它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能代表总体。 采样方法必须正确,因采制化总方差中采样方差占80%, 为了使样品的代表性好,必须使随机采取的多份子样组成 总样的最小重量和份数符合规定。 第4条、采样工应熟悉采样理论、采样基本原则和方 法、影响采样误差因素和减少误差的方法及相关国家标准

和企业标准。 第5条、制样就是按照规定的程序减少煤样粒度和数量,其目的是为了从大量的样品中缩制出能代表原物料物理、化学性质的各种用途的煤样。 第6条、采制样必须遵守有关安全生产规程严格按照安全操作规程进行操作,确保安全生产。 二、工作前的准备 第8条、在流速较高的水流或煤流中采取煤样时,所用的工具和样品总重量不得超过10kg,采样前要检查周围情况,有安全措施,人要站稳,紧握工具才能采样第9条、搬运煤样上下台阶时,每人每次不得超过25 kg 第10条、在偏远及条件困难的采样点采样时,严禁单人作业。 第11条、采样工具的准备和要求:采样器的开口孔径

安全检查作业指导书(正式)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安全检查作业指导书(正 式) Standardize The Management Mechanism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

文件编号:KG-AO-1921-92 安全检查作业指导书(正式)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管理机制、管理原则、管理方法以及管理机构进行设置固定的规范,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1.目的 为健全本司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有关法令之规定,及时发现生产过程和作业环境中的不安全因素,防范和遏制安全事故的发生、改善劳动条件等,特制定本作业指导书。用于指导安全员、保安员及生产车间的兼职安全员的安全检查工作。 2.范围 适用于公司所有单位之作业场所、生活场所现状环境和设施设备的检查等。 3.权责 3.1管理处安全室 3.1.1负责本本作业指导书的编制与修订。 3.1.2负责检查全厂所有地方的安全隐患,并及

时提出整改方案。 3.1.3对各部门提出的安全隐患与整改意见应积极的调查处理。 3.2 生产部(所管辖的作业场所) 3.2.1每日上班前和下班后负责安排人员对本部进行一次安全巡查。 3.2.2负责本部的安全隐患整改。 3.3工务部维修组 3.3.1负责全厂的安全机器设备的巡查与维修。 3.3.2全面配合各部门做好安全隐患整改。 4.定义 4.1安全检查:指对生产、生活环境和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隐患、有害与危险因素、缺失等进行查证,以确定隐患或有害与危险因素、缺失的存在状态,以及它们转化为事故的条件,以便制定整改措施,消除隐患和有害与危险因素,确保生产和生活的安全。 5.内容 5.1消防安全检查

钢结构及焊缝无损检测(渗透检测)作业指导书

钢结构及焊缝无损检测(渗透检测) 1适用范围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钢结构焊缝表面开口性缺陷的检测。 钢结构原材料表面开口性缺陷的检测可按本作业指导书的规定进行。 2 执行标准 《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2001); 《钢结构现场检测技术标准》(GB/T 50621-2010); 《焊缝无损检测焊缝渗透检测验收等级》(GBT 26953-2011) 3检测目的 检测钢结构焊缝是否满足GBT 26953-2011《焊缝无损检测焊缝渗透检测验收等级》规范要求。 4仪器设备 (1)渗透检测剂:渗透检测剂由清洗剂、渗透剂、显像剂组成。但对同一工件检测时,不同类型的渗透探伤剂不得混用。储存时间超过一年的渗透剂,使用前应用灵敏度试块进行对比试验,以确定渗透、显像时间。清洗剂:HD-EX(可变)渗透剂:HD-RS(可变)显像剂:

HD-EV(可变)。 (2)灵敏度试块:镀铬试块、铝合金对比试块。试块用后应清洗干净,储存在丙酮溶液中。其中铝合金对比块(A型对比试块)用于渗透剂性能对比试验;镀铬试块(B型试块)用于检验渗透剂系统灵敏度及操作工艺正确性。 5资料收集 在检测前,应该收集以下资料: 1工程名称、相关设计文件、检测所依据的标准; 2建设、设计、施工及监理单位名称; 3特别说明资料和其他必要资料。 6试验检测过程 6.1 检测方法 6.1.1检测原理 渗透法的原理是先对被检验的表面施加液体渗透剂,并让它渗入缺陷中,然后除去所有多余的渗透剂,干燥零件,再施加一种显像剂。显像剂的作用有两个:一是作为一种吸收剂,将已经渗入缺陷中的渗透剂吸出来;二是作为一种本底的衬托,以加强渗透剂迹像的能见度。 6.1.2检测技术要求 下列情况之一应进行表面检测: 1、外观检查发现裂纹时,应对该批中同类焊缝进行100%的表面检测; 2、外观检查怀疑有裂纹时,应对怀疑的部位进行表面探伤;

磁粉检测作业指导书范文

磁粉检测作业指导 书

作业指导书 (MT-09) 编制: 审核: 批准: 执行日期: 3月10日

1 目的 1.1为使钢结构的部件和焊缝采用磁粉检测时其全过程的操作规范 化,能正确反映产品质量制定本操作规程。 1.2磁粉检测能够发现裂纹、夹杂、气孔、未熔合未焊透等缺陷, 但难以发现表面浅而宽的凹坑、埋藏较深的缺陷以及与工件表面夹角极小的分层。 2 适用范围 2.1磁粉检测适用于检测铁磁性材料表面和近表面的缺陷,因此对于奥氏体不锈钢,铁和钦合金、铝和铝合金、铜等非磁性材料不能用磁粉检测。由于马氏体不锈钢、沉淀硬化不锈钢具有磁性,因此能够进行磁粉检测。 3 引用标准 3.1GB/T 5616- 无损检测应用导则 3.2GB/T 9445- 无损检测人员资格鉴定与认证 3.3JB/T 6065- 无损检测磁粉检测用试片 3.4JB/T 6061- 无损检测焊缝无损检测 3.5NB/T 47013.4-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4部分:磁粉检测 3.6GB/T 3721-1983 磁粉探伤机

4.人员资格要求 4.1.2 无损检测人员的资格评定应按照《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核与监督管理规则》的要求取得相应的无损检测资格后,持证操作。 4.2签发检验报告者必须持有磁粉检测II级以上资格证书。 4.3检验人员应了解产品中常出现的缺陷类型,部位,方向,并掌握可使重要缺陷不漏检的检测方法。 4.4不得有色盲和色弱,其近距离视力或近距离矫正视力应不低于 5.0(小数记录值为1.0), 的近距离视力敏锐度。检测员每年进行视力检查. 5 检测准备 5.1 工艺准备 5.1.1 检测方案 大型检测项目或客户有特殊要求的检测项目应单独编制磁粉检测方案(或包含在无损检测方案中)。磁粉检测方案由MT-II级人员编制,无损检测工程师审核项目技术负责人批准后执行。 5.1.2 检测工艺卡

测试工安全操作规程标准范本

操作规程编号:LX-FS-A13036 测试工安全操作规程标准范本 In The Daily Work Environment, The Operation Standards Are Restricted, And Relevant Personnel Are Required To Abide By The Corresponding Procedures And Codes Of Conduct, So That The Overall Behavior Can Reach The Specified Standards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A4打印/ 新修订/ 完整/ 内容可编辑

测试工安全操作规程标准范本 使用说明:本操作规程资料适用于日常工作环境中对既定操作标准、规范进行约束,并要求相关人员共同遵守对应的办事规程与行动准则,使整体行为或活动达到或超越规定的标准。资料内容可按真实状况进行条款调整,套用时请仔细阅读。 1操作人员必须熟悉测试设备的性能,按照蓄电池的测试规范,规程进行试验。 2上班前检查测试设备和电加热器的电气线路,接地线是否良好,发现异常请维修工修理。 3严禁将金属物件放在蓄电池上,以防电池短路而引起伤人事故。 4在充电过程中,要经常注意透气孔的情况,以免压力上升。同时应经常检查电压,温度是否符合工艺要求。 5皮肤和眼睛接触酸液时,立刻用碱水或清水冲洗。

6测试的蓄电池应堆放整齐、可靠。工作结束后应切断电源,打扫场地。如需要交班时应做好交接班记录。 请在该处输入组织/单位名称 Please Enter The Name Of Organization / Organization Her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