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管理案例分析大赛

首届管理案例分析大赛
首届管理案例分析大赛

“让我掀起头脑风暴”——首届管理案例分析大赛

一、活动目的:

学科课程案例教学已成为知识深化、人才培养的重要模式之一。通过各种实际案例,进一步深化专业知识理论教学,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提高知识应用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

基于此,近年来案例分析大赛风靡各大高校,受到了老师学生的极大关注,其实践效果也赢得了众多好评。浙江省已举办数届管理案例大赛,影响广泛,掀起了一场理论联系实际,案例创新分析的头脑风暴。为了给我校学子提供一个领略创新分析魅力、感受理论联系实际激情、体验团队协作力量的舞台,特举办首届浙江师范大学管理案例大赛。

二、活动主题:

创新,让我掀起头脑风暴

三、活动时间:

2009年3月24日——2009年5月3日

四、参赛对象及组队形式:

参赛对象:我校全日制研究生、本科生

组队形式:自由组队,每队不得超过五人

五、奖项设置:

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优胜奖若干名

六、具体赛事安排:

(一)初赛

时间:2009年3月24日-2009年4月15日

报名地点:各个分点报名

①初阳女生公寓前②杏园男生公寓前

参赛方式:

①在各报名点领取报名表(或在工商管理学院网站首页最新动态下载报名表,见附件一)

②根据提供的案例及问题进行分析,同时将案例分析的结果以word 文档的形式呈现,随同完整填写的报名表上交。其中一份以电子稿形式上传邮箱glalfxds2009@https://www.360docs.net/doc/807703645.html,;另一份以打印稿形式上交工商管理学院学生会办公室“管理案例分析大赛”文件夹。

初选案例:由企业提供的真实案例(见附件二)

报名截止时间:2009年4月15日22:00整

专家评审:2009年4月15日——2009年4月20日

由专家经过认真评审,最后选出部分作品进入复赛

(二)复赛

时间:2009年4月20日至25日

形式:

①进入复赛的各个团队寻找指导老师,对初赛时的案例分析作品进行全面的修改和完善。

②进入秘密答辩环节,邀请专业老师担任评委。答辩分为两个环节,即案例分析PPT演示讲解和回答评委提问。

③评委根据选手的表现,选出6个队伍进入最后决赛。

秘密答辩时间:2009年4月25日

秘密答辩地点:待定

秘密答辩形式:5-10分钟的PPT演示讲解+3分钟的问答

(三)决赛

时间:2009年5月3日晚18:30

地点:大学生活动中心二楼报告厅

评委:专业老师,相关企业家

流程形式:

1、摩拳擦掌:各团队以不同的形式介绍自己团队名称、口号、成员、分工及优势等,并进行第三环节的案例抽签。

2、拍“案”而起:各团队以PPT的形式,对自己的案例分析结果进行演示讲解。并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整流畅地回答专家评委的提问及其他竞争对手的提问。由评委根据表现评分。

3、“例例”在目:各团队根据第一环节抽得的案例,一定的准备时间结束后,进行现场案例分析,由评委根据表现打分。

4、指点江山:专家评委根据本次大赛进行相应点评。最终以复赛的成绩和决赛的综合成绩评选出一、二、三等奖,进行颁奖表彰。七、组织单位

主办单位:浙江师范大学教务处

浙江师范大学学生处

浙江师范大学研工部

共青团浙江师范大学委员会

浙江师范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承办单位:浙江师范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团委、学生会

浙江师范大学创业设计与调研协会

联系人:戴道琦 634603 谭玉靓 634765

附件二:

浙江师范大学首届管理案例分析大赛案例

案例1:万向集团公司为什么关闭赢利的子公司?

案例2:可口可乐会应战非常可乐吗?

案例3:两难选择时软件厂商如何作为?

案例4:管理实践中传感器方法的应用:过程法可责众、结果业务翻番

案例5:没有厂房、设备的服饰生产(销售)商

案例6:例外事件发生时如何处置?

案例7:红高粱快餐店为什么失败?

案例8:维纳斯婚纱摄影公司的沉浮

案例9:模具公司的非相关多角化

案例10:领导与管理的区别

案例1:万向集团公司为什么关闭赢利的子公司?

万向企划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企划公司)是万向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万向)控股的子公司,注册资本为600万元。自1998年设立以来,企划公司一直赢利,净资产收益率为20%左右,年创税后利润200万元以上,营业收入年增长率为30%左右。然而,就是这么一个既赢利又在发展的公司,2004年被万向悄无声息地关闭了。

原因很简单,用万向创始人的话说:“万向创办企划公司的初衷,是期望企划公司能够开展管理咨询、企业策划业务,借此提升万向整体形象。万向的主业是汽车零部件,净资产收益率在10%以上,万向不缺钱。万向创办企划公司,不是要企划公司赚钱,经营油条烧饼也能赚钱,但万向集团公司不赚这个钱。”

实际上,企划公司开展的是广告业务,特别是户外广告业务和宣传画册的发行业务。企划公司每年的董事会上,万向总部都一再强调企划公司要开展管理咨询业务,并向企划公司施压。企划公司为了开展管理咨询业务,2001年引进了某名牌大学的博士,2002年还撤换了公司总经理,但管理咨询业务仍没能开展起来。由于连续6年企划公司都没能开展管理咨

询业务,万向创始人只好下令关闭企划公司。

万向的主业,汽车零部件业属技术成熟行业,员工经过简单学习后,都能进行生产活动。万向的企业文化强调权力的支配作用,上级对下级具有绝对的控制权。万向把这种文化同样分毫不差地在移植到企划公司中。万向在主业方面实行的是低成本战略,取得了成功。但低成本战略在企划公司遇到阻力,企划公司员工不能忍受相对较低的工资水平,员工流动率高达100%。万向在主业方面实现了“平凡的员工创造非凡的业绩”(这里指生产出了优质的产品),但在企划公司,平凡的员工却创造不了非凡的业绩(这里指提供不了管理咨询服务)。

根据你所学的战略管理相关知识,请回答以下问题:

⑴从权力分配的角度,万向的企业文化属于哪种类型?该文化是否适合员工向管理层提建议?

⑵一直赢利的企划公司应该被关闭吗?为什么?

⑶为什么同样的企业文化,在企划公司,平凡的员工为什么创造不了非凡的业绩?

⑷从员工满意/忠诚角度,同样的工资水平,万向的汽车零部件业取得了成功,企划公司员工却感到很不满意,频繁流动。这是为什么?

⑸万向的业务是相关多元化还是非相关多元化?假如你是企划公司的总经理,从人力资源战略角度,如何开展管理咨询业务?

⑹战略管理的关键问题是什么?

案例1知识点:

本案例是一个失败企业的案例,需要学生综合运用多元化、企业文化、员工满意、人力资源管理、战略管理等多方面的专业知识进行分析。

案例2:可口可乐会应战非常可乐吗?

美国可口可乐公司在2004年财富全球五百家最大公司中排名299位,2003年营业收入173亿美元,杭州娃哈哈公司2003年营业收入约12亿美元。1998年,杭州娃哈哈公司决定从国外引进的最先进流水线,推出非常可乐。当时决策层考虑最大的问题是如果可口可乐公司应战,非常可乐是否血本无归。如果价格战或配送竞争,从企业实力角度,娃哈哈根本无力招架。经权衡,娃哈哈决策层坚持“适度创新、后发制人”的产品策略,推出非常可乐,实行员工队伍以本土人才为依托,立足国内市场,并请专家构筑反报复障碍。

障碍1:营销战略中融合民族性。非常可乐宣称“非常可乐,中国人自己的可乐”。首先使国内消费者在心理上就有了极强烈的认同感,同时也成功地把娃哈哈原有的品牌优势延伸到了可乐消费市场中。而可口可乐一直是美国人的可乐象征,可口可乐没有理由限制中国

消费者去热爱“自己的可乐”。

障碍2:恰当的市场战略取向。非常可乐没有将其局限于市场份额的争夺上,而是以扩大整个可乐市场宽度为目的,在此过程中填补市场空白以获取可以接受的市场份额。非常可乐市场定位为农村市场,可口可乐为城市市场,没有去触动可口可乐的基本销售网络。娃哈哈希望能给可口可乐这样的印象:非常可乐的出现会对整个产业有益,不会使可口可乐的销售有过分的负面影响。

障碍3:创造混合动机。娃哈哈努力倡导可乐是生活必需品,可口可乐公司自然不会以反对者的姿态出现,否则它就不可避免使自己的销售额缩减。混合动机是指挑战者为了抑制领导者进行报复,宣传一些领导者认同的策略,这样,领导者如果对挑战者做出报复,就会损害其自身既有战略。

面对非常可乐的竞争,可口可乐也在权衡对策。可口可乐考虑的主要因素有:因素1:考虑高报复成本。可口可乐稳占中国碳酸饮料市场的半壁江山,如果可口可乐在这种优势形势下采取全面削价或配送等代价高昂的报复行动,会对公司目前的利润水平产生极有害的影响。而且娃哈哈是中国名牌,这位对手绝不会轻易退却。对一直奉行低成本战略的可口可乐而言,如果报复,一定是负和博弈。

因素2:君子博弈因素。如果产业中的竞争是在一些经营理念成熟、有丰富的市场操作经验的企业之间展开,那么这些企业进行的可能是君子博弈。可口可乐作为世界品牌之冠,如果与非常可乐正面冲突,有损其企业形象。

因素3:让其他品牌可乐去狙击。可口可乐预计百事可乐和其他品牌可乐不会袖手旁观。百事可乐的价位略高于可口可乐,其它品牌可乐则略低于可口可乐。其他品牌可乐会从高、低价位两个销售取向破坏非常可乐的进攻路线。

根据你所学的经营管理相关知识,请回答以下问题:

1. 按照企业所处的竞争地位,可口可乐和娃哈哈公司在饮料市场分别是什么角色?

2. 结合案例材料,你认为可口可乐公司会使用价格战或配送竞争等报复手段迫使非常可乐退出中国市场吗?为什么?

3. 2004年6月,第一批非常可乐登陆美国本土市场,直接到可口可乐家门口挑战。你认为娃哈哈公司的反报复障碍是否继续有效?为什么?

4. 面对家门口的挑战,可口可乐公司会使用价格战或配送竞争等报复手段迫使非常可乐退出美国市场吗?你对可口可乐公司有何建议?

本案例是一个成功企业的案例,需要学生综合运用竞争战略、市场营销、战略实施等多方面的专业知识进行分析。

案例3:两难选择时软件厂商如何作为?

背景:微软公司(全球最大的软件生产企业,在2003年《财富》世界500强企业中排名137)生产的windows软件正版光盘价格为1500元,windows盗版光盘价格为5元,Windows 在中国市场几乎全部盗版(据微软中国公司提供的数据,微软办公软件在广州市场预装的正版率为15%)。国内软件开发商生产的软件正版光盘价格为100元,盗版光盘价格为5元。2004年7月,国际数据信息机构(IDC)公布了最新的调查数据,中国市场软件盗版率高达92%。盗版严重的软件主要集中在操作系统、办公软件和杀毒软件。

微软战略:放纵盗版。1995年以来,微软在中国曾进行过数次小规模的“反盗版行动”,但都以失败告终。盖茨认为:“作软件开发商,必须面对最终用户的盗版,但最终用户迟早也要还的。”微软重心是铺垫市场,打通渠道,铺垫尽可能多的用户,而不管这个用户是盗版还是正版用户。微软竞争远视:等到中国国情流行正版,等到中国用户用惯了Windows,到那个时候,微软只需要改进一下正版加密技术,只需要从全部用户中收取5成用户的正版费用,微软的利润就是天文数字了。

国内软件开发商战略:竭泽而渔。中国的软件开发商不仅没有放纵盗版的勇气,而且更加缺乏放纵盗版的实力。放纵盗版需要厂商具备在“劣币”驱逐“良币”的博弈规则中进行竞争的勇气;放纵盗版需要更加需要厂商具备提供免费业务、亏本业务、微利业务所需的足够的资金和实力。中国的软件开发商一方面借助政府职能进行盗版问题整治,另一方面不等用户接受自己的软件,就迅速推行正版加密技术(指软件安装密码、升级密码等),使盗版难度加大。效果:中国人均GDP仅1000元,如果政府彻底禁止盗版,普通群众又难以支付正版费用,那直接影响整个民族的信息化步伐(类似,中国Internet高收费也是杀鸡取卵,美国Internet收费极低,普及也就更广泛),政府因而短期不会真下决心全面禁止盗版;正版加密技术会直接降低老用户数量,新用户还没来得及习惯、偏爱该软件,不会去买正版。软件厂商只好竭泽而渔,在顾客越来越少的恶性循环中生存。

根据你所学的持续竞争优势相关知识,请回答以下问题:

国内软件厂商面对盗版,禁止盗版或放纵盗版,企业都无利可图。面对两难选择时,你有何战略对策?试举例进行分析?

本案例是一个将成功企业与失败企业进行比较的案例,需要学生综合运用战略管理、战略对策、软件业务、持续竞争优势等多方面的专业知识进行分析。

案例4:管理实践中传感器方法的应用:过程法可责众、结果业务翻番

效益好的甲企业并购了效益差的乙企业,为了扭亏为盈,甲企业新任命了乙企业的总经理和领导班子,同时采取了两项重大改革举措:一是针对管理过程,甲企业把自己严格的管理制度移植到乙企业;二是针对管理结果,对乙企业的年营业额做了调整,要求乙企业的年营业额翻番。

这两项措施在甲企业看来非常正常,因为从管理过程来看,员工遵守企业的管理制度是理所当然的;从管理结果来看,乙企业人力资源、厂房设备等实力足以实现年营业额翻番,只是并购前没有品牌,企业资源得不到充分发挥而已。没料到乙企业员工长期纪律涣散,普遍上班随意迟到早退或出工不出力,新移植的规章制度形同虚设。同时,从副经理到部门经理和一线员工,普遍觉得年营业额翻番无法做到,不愿接受年营业额翻番的担子。

假如你是乙企业的总经理,为了落实两项改革举措,你在首次全体职工动员大会上,严肃宣布即日起违纪者一律扣发当月工资的30%。没想到第二天95%以上的员工照样违纪,如果不处罚员工,势必增加以后管理的难度;如果处罚员工,又打击面太大,也会增加以后管理的难度。同时,由于员工思惟定势,不断有干部、职工向你反应年营业额翻番无法做到,应降低要求。

根据你所学的相关知识,请回答以下问题:

面对管理过程中法不责众(普遍违纪)和思惟定势影响管理结果(普遍认为年营业额翻番无法做到)的管理困境,你有何管理对策?

案例4知识点:

本案例是一个法不责众,同时需要员工改变思惟定势的案例,需要学生灵活运用正强化、负强化、员工行为动力等专业知识进行分析。

案例5:没有厂房、设备的服饰生产(销售)商美特斯邦威集团公司(以下简称美特斯,总部温州)始建于1994年,是以生产、销售休闲系列服饰为主导产品的民营企业。目前在全国各地拥有10家分公司和1家子公司,美特斯下有休闲服品牌“美特斯·邦威”和高档休闲服品牌“CH’IN祺”。2003年,美特斯全系统销售额突破20亿元。同年,“美特斯·邦威”被评为中国名牌。美特斯的发展过程可以说是“经营另类”——美特斯没有厂房、设备,绝大部分美特斯专卖店产权不属于美特斯。

⑴信息技术。美特斯在IT方面实现了电子商务信息网络化。2002年,美特斯建立了管理、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的1000多台计算机终端联网的“信息高速公路”,实现了合作系统内部资源共享和网络化管理。借助IT系统,美特斯控制着1000余家专卖店和100余家全国各地的OEM生产工厂,并可对整条供应链的进、销、存数据进行即时分析。

⑵生产环节。美特斯在生产环节突破传统“躬亲”模式。考虑到时间、资金及服装业生产能力过剩等因素,美特斯决定不进行厂房、设备的投资,而是采取定牌生产策略,与外部100余家专业厂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利用外力来弥补自己生产能力的不足。美特斯对协作厂商有严格的选择标准,总部对候选厂商的技术、生产供应能力、管理、产品质量等进行全面考察,并使用绩效评估体系与筛选更新机制对协作厂商实行监控。

⑶销售环节。美特斯在销售环节主要依靠外部销售网络。美特斯如直营1000余家专卖店,资金实力远不敷需要。美特斯通过契约的方式,将特许权转让给加盟店,加盟店根据区域不同分别向美特斯交纳5-35万元不等的特许费。目前,美特斯除20%是直营店外,其余都是不拥有产权的特许连锁专卖店。通过对销售网络的外部化,美特斯大大降低了销售成本和市场开拓成本。美特斯对所有加盟连锁店实行“复制式”管理,做到“五个统一”,即统一形象、统一价格、统一宣传、统一配送、统一服务标准。

⑷核心业务。美特斯将有限的资源集中在品牌经营与产品设计环节。美特斯认为服装业持续竞争优势主要体现在品牌上,因而大力推行品牌战略。为了迅速提升“美特斯·邦威”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美特斯投入巨额资金推行品牌形象代言人、极具创意的品牌推广公关活动和全方位品牌形象广告投放三者相结合的策略。同时,美特斯认为设计是服装品牌的灵魂。在产品设计开发上,投资建立了上海产品设计中心,培育了一支具有国际水准的设计师队伍,并与法国、意大利、香港等地的知名设计师开展长期合作。

根据你所学的虚拟经营相关知识,请回答以下问题:

1. 请对美特斯的经营特点进行概括。

2. 试用新木桶理念对美特斯的企业价值链进行分析?

3. 美特斯的运作模式属于什么战略?

4. 作为生产、销售服饰的厂商,美特斯公司为什么没有没有厂房、设备?

案例5知识点:

本案例是虚拟经营成功运作的案例,需要学生灵活运用企业价值链、全能、专精、新木桶理念、虚拟经营等多方面的专业知识进行分析。

案例6:例外事件发生时如何处置?

某企业生产车间大门有专门值班人员负责上班开门、下班关门。有一天值班人员因醉酒未醒,没有来上班开门,班组长甲和班组长乙各带班组成员来到门前,却进不了车间。按企业规章,不完成当天生产任务就要扣奖金。班组长甲见大门紧闭,值班人员没有踪影,觉得不是自己没来上班,而是门进不去,就让班组成员解散回家休息。班组长乙觉得不完成当日任务万一受罚就吃亏,于是让班组成员砸了铁锁,大家破门而入,完成了当日生产任务。假根据你所学的人力资源管理相关知识,请回答以下问题:

如你是该企业总经理,你将如何对处置这件事情,以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案例6知识点:

本案例是一个例外管理的案例,需要学生灵活运用例外管理、员工正强化、负强化等多方面的专业知识进行分析。

案例7:红高粱快餐店为什么失败?

1995年4月,红高粱快餐店(以下简称红高粱)在河南郑州市创造性地推出中式快餐业务。创业之初,红高粱中式快餐小店营业面积不足100平方米,但迅速赢利,几日之内营业额就超过万元,引来媒体关注。短短8个月内,红高粱在郑州神话般地崛起7家连锁店。1996年,为了扩大名气,聚集人气,红高粱在北京最繁华街道王府井大街开设连锁店,特别是为了达到中国的“红高粱”挑战美国的“麦当劳”宣传效果,红高粱精心在麦当劳对面选址。一时间,红高粱名声大噪。国内200余家媒体连续报道,国外70多家媒体相继转载。由于知名度高,红高粱顾客爆棚,甚至出现排队交钱的景象。

经媒体进行追捧和大肆炒作后,1000多个加盟投资者接踵而至。红高粱决策层于是提出“挑战洋快餐,发展中国民族快餐业”的口号。为了防止竞争对手模仿红高粱的创新,红高粱决策层认为只有快速全线出击,才能形成红高粱席卷全国之势。1996年红高粱迅速在海南、天津等地开设10家分店,并把红高粱的近期目标定为“三年内开100家连锁店”,远期目标定为“到2000年,要在全球开2万家连锁店,70%在国内、30%在国外”,同时在战略实施上全力扩张全国各地快餐业务,抢占市场。

1997年,红高粱快餐店在全国20多个城市全面铺开,相继投资开设了许多分店,并合作开设了更多分店。然而,1996年一年300余万元利润的红高粱,在不到两年的时间竟负债总额高达3600万元。截至1998年底,红高粱快餐分店相继倒闭,连锁店相继歇业。

根据你所学的战略管理相关知识,请回答以下问题:

⑴红高粱为什么要快速抢占快餐业务市场?

⑵试对红高粱1995年和1996年的市场行为进行战略三分析,看看对或错在哪里?

⑶试对红高粱1997年和1998年的市场行为进行战略三分析,看看对或错在哪里?

⑷高知名度、多投资商、巨额利润的红高粱为什么会迅速夭折?连锁店为什么是歇业而不是倒闭?

⑸假如你是红高粱的总经理,谈谈你的战略对策。

案例7知识点:

本案例是一个战略管理的案例,需要学生灵活运用战略管理、市场营销、管理常识等多方面的专业知识进行分析。

案例8:维纳斯婚纱摄影公司的沉浮

1993年,台商李峻卿认为大陆影楼规模和经营实力与台湾相比,差距是10至20年,于是实行市场创新,首次精心将婚纱摄影的消费概念引进上海市场。上海的新人70%有消费愿望,因此,维纳斯公司在上海迅速取得成功,顾客排队接踵而至。1996年,维纳斯开出第二家分店,同样超额利润。

1996年,台湾、大陆大量竞争对手急速模仿,特别是巴黎婚纱摄影进入上海后,上海市场超额利润迅速消失。维纳斯再次实行市场创新,在北京、乌鲁木齐等城市迅速以投资、股份合作制、加盟连锁等方式开设了20多家分店和加盟店。1997年,维纳斯营业额超过1亿元,获利丰厚。

1999年6月,北京1加盟店出现200万亏损。经查证,是财务管理混乱所致(加盟店员工大量干私活,有单无钱)。亏本加盟店是歇业?还是整顿?歇业影响品牌形象,整顿存在成本。维纳斯重视品牌,决定整顿。短短数月,维纳斯各城市分店和加盟店普遍亏损。

2000年,维纳斯实行以赢养亏战略,一边整顿,一边用赢利企业和前期利润维持各城市亏损分店和加盟店。短短两年,维纳斯所有利润填进去,出现绝对亏损1500万,工资开始发不出。竞争对手开始散布维纳斯完蛋的谣言。融资继续以赢养亏?还是退回原来的出发点专精上海的分店?还是变卖资产终结维纳斯(这时资大于债)?

2003年,维纳斯决定退回出发点,将几十家各地的分店和加盟店全部变卖或歇业,专精上海的2家分店。同时,为了获得上海市场的竞争优势和媒体关注,维纳斯新开设了上海单店面积最大、最豪华的分店。

由于老员工对维纳斯忠诚,维纳斯现在主要靠老员工提供优质的服务。2006年,维纳斯在上海郊区新开设一家分店,现在是4家分店,利润丰厚。

1. 1996年,面对竞争对手的模仿,维纳斯为什么要快速抢占婚纱摄影市场?

2. 1999年,维纳斯出现大面积亏损,是战略三分析出了问题吗?出在哪里?

3. 1999年6月,维纳斯刚出现亏损时,很难判断亏损发展趋势,这时,你有何战略对策?

4. 2003年,维纳斯的对策符合战略三对策吗?表现在哪里?

5. 民营企业员工干私活在我国是普遍现象,结合东方管理学的相关原理谈谈你的建议。

6. 假如你是维纳斯的总经理,你对维纳斯未来的发展有何战略对策?

案例8知识点:

本案例是一个经受严重挫折企业的案例,需要学生综合运用市场创新、战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多方面的专业知识进行分析。

案例9:模具公司的非相关多角化

模具之乡的黄岩有家小模具公司,年模具产值100万元(利润率约10%),公司想寻找新的增长点。由于经常与塑料制品的客户接触,有一个客户提出生产电子体温计的设想,公司创始人非常兴奋。

公司对电子体温计市场需求、价格进行了充分的调查,结论是73%的人愿意购买电子体温计。于是公司立即进入电子体温计这个非相关多角化业务。短短两个月,电子体温计投产上市。

但销售遇到了困难:国家明文规定,计量产品许可证和医疗器械管理许可证,缺一不可。于是公司先后花去一年时间和20多万元攻关政府部门,办齐了各种证件。

按市场调查电子体温计市场前景看好,利润丰厚。于是公司创始人把模具业务交给副总管理,自己全力开拓体温计市场。

又过了两年,电子体温计放在零售店销售寥寥无几,在货架上位置逐渐从上层移到下层,从前排移到角落,逐渐商家开始拒绝再进货体温计。经再次市场调查,公司才知道销售电子体温计这样的新产品,需要改变人们的消费观念和习惯。而宣传电子体温计需要大量的广告费用,公司无能为力。

不宣传产品买不出去,宣传又没有足够资金。为了避免公司倒闭,公司最后忍痛以10万元的低价将全部存货和证书卖给了一家医疗保健公司,退出体温计业务,回到模具业务。为了一个非相关多角化业务,公司损失三年多时间和30多万元现金。

⑴模具公司为什么要进入电子体温计市场?

⑵试对模具公司进入电子体温计市场进行战略三分析。

⑶你认为模具公司进入非相关多角化业务,最大的难点是什么?

⑷假如你是模具公司的创始人,面对“不宣传产品买不出去,宣传又没有足够资金”两难境地,谈谈你的战略对策。

⑸模具公司对小公司非相关多角化有何启示?

案例9知识点:

本案例是一个战略管理的案例,需要学生灵活运用战略管理、市场营销等多方面的专业知识进行分析。

案例10:领导与管理的区别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唯一实行募兵制(即国家高薪吸引百姓自愿成为雇佣兵)的王朝,对雇佣兵而言,命比钱重要,因此,宋军战斗力很弱,屡战屡败,直至亡国。但岳家军例外。岳飞认为“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岳飞不仅流泪书写诸葛亮的《出师表》,以表示“还我河山”的决心,并身体力行“尽忠报国”。岳飞领导的岳家军数量才3万人,但勇敢善战,屡战屡胜,赢得了“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威名。

宋史记载,1140年7月,岳飞派部将杨再兴率300骑兵至临颍侦察,在小商河(今临颍南)突与金军大部队1.5万人遭遇,陷入重围。岳家军展开殊死战斗,奋力杀死金军2000余人(其中千夫长、百夫长等100余人),岳家军300人全部壮烈牺牲,无一投降敌人。

再来看历史记载的关羽失荆州。三国的缩影在荆州,荆州的缩影在江陵。荆州(治所江陵)地处战略要地,一共8郡(其中重要城池6座)。赤壁之战后,刘备、孙权、曹操集团各控制2城。大将关羽为了守住荆州的江陵和公安2城(关羽对刘备集团无限忠诚),日夜加固城防。219年5月刘备与曹操主力在汉中战场博弈胜利之后,孙刘联盟名存实亡,关羽守荆州的压力剧增。

为了打破曹孙联盟,同年6月,关羽发动樊城之战,全力攻打曹操的樊城和襄阳2城。关羽打了很多胜仗,威震华夏,但由于曹操举国之兵源源不断增援,关羽始终无法攻克樊城和襄阳。战役相持到10月,孙权趁关羽主力与曹军对峙,后方空虚之际,动员举国之兵发动江陵之战,突袭关羽的根据地江陵和公安2城。江陵和公安守将面对数十倍孙权军的包围和政治攻势,献城投降。

11月,关羽进不能攻克樊城和襄阳,退江陵和公安已经沦陷。关羽军队虽然还有4万

余人,但经长期作战已是强弩之末,夺回江陵(城池坚固)已无可能。刘备主力在千里之外的益州,鞭长莫及。而且孙权军同时攻占了荆州和益州之间的夷陵、秭归等4城,使得刘备无法及时增援关羽,关羽也无法退回益州。关羽军心动摇,孙权主力趁机对关羽发动政治攻势与军事打击,关羽士卒大量逃跑,由4万余人锐减到4百余人。关羽进退失据,陷入绝境。12月,关羽败走麦城,全军覆没。

根据你所学的管理学相关知识,请回答以下问题:

1. 领导与管理的共性是什么?

2. 领导与管理的区别是什么?

3. 为什么同样的募兵制,别的宋军屡战屡败,而岳家军屡战屡胜?

4. 同样是陷入重重包围,岳飞部将杨再兴选择殊死战斗,而关羽后方的江陵和公安守将却选择献城投降而不是死守城池?

5. 从领导与管理的区别角度,关羽在还有4万余人的情况下,为什么士卒大量逃跑而不是战至最后一兵一卒?

6. 关羽的部队前期战斗力很强,以少胜多,威震华夏。后期却不战而降,没有战斗意志,全军覆没。这说明了什么?

案例10知识点:

本案例是一个考核领导与管理区别的案例,需要学生灵活运用管理学、领导理论、人力资源管理等专业知识进行分析。

附件一:

浙江师范大学首届案例管理分析大赛报名表

公共管理案例分析--17页

案例分析 案例一希望工程:辉煌与危机 189年10月30日,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向海内外庄严宣布:建立我国第一个救助贫困地区失学少年基金,让千千万万因家庭贫困而失学的孩子重返校园。在成立初始,只有10万元注册资金和团中央给的1万元办公经费。在希望工程实施的前8个年头里,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即1989—1992年的宣传启动阶段;1992—1994年的蓬勃发展阶段和1995-1996年的巩固提高阶段。经过三个阶段的稳步健康发展,截至1996年年底,全国希望工程累计接受国内外捐款97 800万元,救助失学儿童154万人,援建希望小学3634所。在这几年中,希望工程进行过三次大规模的劝募活动:1992年的“百万爱心行动”、1994年的“1(家)+1助学行动”和1997年的“希望工程国内最后一轮劝募行动”。其中,1992年的“百万爱心行动”采取了“一对一”模式,即通过青基会和全国各级希望工程实施机构的牵线搭桥,使捐赠者(个人或集体)与贫困地区的失学儿童结对挂钩,建立直接联系。实行定向资助直至其小学毕业。中国科学院国情分析小组成员康晓光对“一对一”模式给予了高度评价:“百万爱心行动”中提出的“一对一”模式的意义,绝不仅仅限于给捐赠者带来极大的心理满足,成全了他们的慈善成就感,更为重要的是,它建立了一种刚性的自动监督机制。……这种监督机制的建立意义无比深远:第一,它提高了基金会廉洁运作的可能性;第二,提高了捐款的配置效率;第三,赢得了捐赠人的信任,因而也就赢得了他们的捐赠。由于采取“一对一”的资助方式,在短短一年半的时间内,救助数额奇迹般地增加了50万人。1994年,青基会依靠“国际家庭年”这个大背景,以发行希望工程明信片为契机,展开“1(家)+1助学行动”,突破了过去只是通过大众传媒的宣传和个别直接接受捐款的模式,以遍及全国数万个邮电局(所)为报名点,为捐款人特别是要求结对资助的捐款人提供了一个参与希望工程的简单、快捷的渠道。这是“希望工程”市场化的一次大胆尝试。“1(家)+l助学行动”得到了全社会的积极响应,也是希望工程实施以来接受捐款数额最多、资助成果最显著的一年。全国和省级希望工程工作机构共接受海内外捐款1.8亿人民币,其中,仅青基会接受的捐款就超过了12万笔,是前四年捐款总笔数的4倍,捐款额达到了7 091万,资助失学儿童46.6万人(累计已达到100万人),相当于前四年救助总数,建希望小学524所。 截至1999年,希望工程已经累计接受海内外捐款18.4亿元,这些钱使229万名失学儿童重返校园,建起了7 800多所希望小学,被誉为“中国非营利性公益组织品牌”。 1994年1月21日,香港《壹周刊》发表了一篇爆炸性的文章(千里追寻七千万元下落希望工程善款失踪)。在这篇五千余字的文章里,《壹周刊》记者屈颖妍通过对吉林向海乡向海小学和浙江省友谊乡沈塘小学的实地走访调查,报道了种种现象。诸如:“数千万元拨款不知去向”、“向贫农开刀”、“原应受到救助的人反而成了‘强榨’的对象”、“干部孩子占了便宜”、“穷人读破校”、“掠水”(港语:意即贪污)现象到处都有、“港人捐钱无资料”等等。这些说法都是要告诉读者一个结论:香港人为希望工程的捐款“不清不楚”。在文章发表后的5个月里,青基会收到的海外捐款数额急剧下降,平均每月接受香港地区的捐款仅有十余万元,原先打算在香港推出的“1+1”助学计划被迫取消,一些海外募捐活动也被中止,如加拿大“希望基金会”、马来西亚“榕联基金会”,均于1994年初突然取消原定的捐款协议,涉款数百万美元。这次事件严重干扰、破坏了中国青基会的海外募捐的计划,使相当数量的失学儿童重返校园的美好愿望破灭。为了证明希望工程的清白。青基会与《壹周刊》打了长达6年的官司。2000年,香港高等法院判定青基会胜诉,《壹周刊》赔偿青基会350万港币。 青基会的秘书长徐永光对此曾经有一篇文章,题目是《希望工程的八大隐患》。这八大隐患是:(1)体外循环,指一些机构和个人直接给乡、村捐款建校,并冠以“希望小学”之名,但是因用了希望工程的名义又没有希望工程管理机制的监督,加上社会腐败之风的侵扰,难免出问题,希望工程名声因此受损;(2)假名营私,即假冒希望工程之名骗取钱财,这是由于希望工程的名称权如何保护,还找不到一个好办法,也找不到合适的法律依据;(3)体制摩擦,指青基会经常面临尊重捐款人和服从领导之间的矛盾冲突,以及青基会统一的基金管理制度与地方党政领导肆意干扰之间的矛盾;(4)政策风险,中国有关基

2020年新编公共管理学案例分析题参考答案名师精品资料

案例分析题【共l题,20分) 我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新动向 2010年上海市强调在公务员考试录用中提高录用具有两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人员的比例2010年该市公务员招收70%需要有基层工作的经历。广东省也加大从基层一线考录公务员的力度,计划到2012年,省级机关录用公务员除部分特殊职位外,应全部从具有两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的人员中考录。四川省也于2010年初规定,省级党政机关录用公务员,原则上应有2/3左右的录用名额面向具有两年以上基层和生产一线工作经历的人员。并且,上海市将进一步扩大从优秀村干部和居委会干部中录用乡镇街道机关公务员。市公务员管理部门要求设村的乡镇拿出一定的职位,专门招录任职三年以上的优秀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以及符合条件的选聘到村的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有条件的街道经批准可从符合条件的居委会干部中招录街道机关公务员,把熟悉基层、了解民生的基层干部选用到合适的公务员岗位上。 上海市市将建立“先选调、后招录”选拔机制,推动公务员跨部门、跨地区交流。在每年公务员录用考试前,本市将组织开展全市公务员选调交流工作,市级机关、区县机关一般先从区县、机关、乡镇(街道)机关等基层单位选调,一般按从一线专业岗位到综合管理岗位,从基层单位到上级管理部门进行公务员内部选调交流。 此外,上海市公务员主管部门将有计划组织市级机关公务员到基层锻炼,其中市级机关中担任处级领导职务,以及市级综合部门的公务员,任职前没有基层工作经历的,将在三年内有计划地被安排到区县或企事业单位进行为期一年以上的锻炼。市公务员主管部门将每年组织一批市级机关公务员到基层锻炼,各区县、各部门也将结合自身特点,制定本区县、本 部门公务员基层锻炼计划。 上海市公务员主管部门还将对部分职位推行聘任制:各级机关中经济、金融、信息、规划等特殊专业技术职位,将部分通过公开招聘或直接选聘的方式,选拔企事业单位或其他经济组、社会组织的优秀人才任职,实行合同管理。 试分析案例中体现的我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新动向及其效果。 要求:请大家根据所给案例材料,用所学理论进行分析论证,说明自己的观点和认识,理论运用要恰当,逻辑阐述要清楚、观点陈述要明确、字数不少于400字。 13年1月题目 案例中主要体现了我国公务员的招募、任用等方面的动向。(5分) 具体如下:其一,公务员招募时面向基层,由逐步扩大有基层工作经验人员的参考比例到全部从基层工作人员中考录。其二,录用时注重向扎根基层、熟悉基层、了解民生的基层干部,尤其是“三支一扶”的高校毕业生倾斜。其三,做好选调与招录相结合的公务员选拔机制,推动公务员跨部门、跨地区交流。其四,在公务员任用方面,推进公务员的基层锻炼计划,要求增加公务员的基层工作经历和体验。其五,对部分专业性较强的特殊职位,引入聘任制,实行合同制管理。(10分) 这些新动向有利于建立来自基层一线党政领导于部培养选拔链;有利于建设高素质的公务员队伍,解决公务员队伍来源比较单一、结构不尽合理等迫切问题;有利于加强在职公务员的基层工作体验;有利于引导和鼓励优秀大学毕业生、一流人才到基层去,熟悉基层、了

公共管理制度案例分析三组

公共管理案例分析三组

————————————————————————————————作者:————————————————————————————————日期: 2

案例一:中国土地估价师协会的性质与职责 中国土地估价师协会经原国家土地管理局批准、民政部审核登记,于1994年5 月在北京正式成立。现业务主管部门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同时接受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的监督管理。中国土地估价师协会是由具有土地估价资格和从事土地估价工作的组织和个人自愿结成,依法登记成立的、全国非营利性的行业自律性社会团体法人。协会的宗旨是联合全国土地估价组织和土地估价人员,进行自律管理;引导从业人员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遵守土地估价执业道德,执行专业守则和估价规范,规范从业人员执业行为;促进土地估价师专业知识及专长技能的发展和深造;保障从业人员独立、客观、公正执业,维护支持中国土地估价师独特的专业特点、地位及利益;增进行业交流;调解执业中产生的争议;维护国家、企业和个人在土地方面的权益,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中国土地估价师协会先后在原国家土地管理局和国土资源部的支持与指导下,在配合土地使用制度改革、促进土地资源的集约合理利用、推进土地市场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003年年底,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关于加强和规范评估行业管理意见》的通知,明确规定土地估价师是国家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设置的六类资产评估专业资格之一,这是国务院对土地估价行业改革与发展的充分肯定。 中国土地估价师协会工作职责主要有:搞好会员自律,配合行政主管部门落实行业管理;引导机构发展,规范机构管理;扩大协会规模,提供会员服务;研究技术理论,制定专业指引;净化估价环境,拓展新的业务领域;开展国际合作,提升社会影响;加强协同配合,联系同业协会共同发展。 目前,中国土地估价师协会会员队伍不断壮大、素质稳步提高、行为更加规范,全国共有26000余名具有资格的土地估价师,其中执业注册的土地估价师有8000人,执业土地估价机构1700多家。 中国土地估价师协会设有五个专门委员会:专业规划与发展委员会、考试与教育委员会、会籍与组织委员会、技术审裁委员会、财务行政委员会。 中国土地估价师协会应按现行法规实行年度预决算财务管理制度,配备专门的会计人员。会计人员执行国家规定的会计准则,对协会的经费使用进行会计核算,实行会计监督。执业的个人会员会费每人每年人民币1000元,非执业的个人会员每人每年人民币100元。团体会员按以下标准缴纳会费:在中国土地估价师协会注册执业的土地估价中介机构团体会员,会费每年10000元;其他团体会员,会费每年2000元。中国土地估价师协会个人会员加入地方协会的,由中国土地估价师协会和地方协会协商,将所收个人会费的一定比例划转地方协会,地方协会不再另行收取个人会费。 中国土地估价师协会会费限用于协会章程规定的业务范围和事业发展,本着取之有度、用之得当的原则,会费主要用于以下方面: 1、召开全国会员代表大会、理事会、常务理事会,会长办公会、秘书长工作会议以及各专项工作会议; 2、各专门委员会开展活动; 3、协会全职工作人员的工资、社保、福利等和兼职人员的劳务费; 4、租赁办公用房、购置固定资产、易耗办公用品等; 5、对土地估价机构注册、年检和检查等工作; 6、组织开展土地估价理论研究、制定行业技术指引,开展业务交流和行业宣传; 7、编辑出版本会刊物,建立和维护信息网络; 8、协调行业内、外部关系,支持会员依法执业,维护会员合法权益; 9、开展国际交流活动;

公共管理复习题

公共管理复习题 一.简答题 ⒈简述公共管理与企业管理的区别。 ⑴目的不同:公共管理就是公益性的;企业管理以营利为目的。 ⑵限制因素不同:前者全部受法律限制;后者仅就是一个外部因素。 ⑶物质基础不同:前者主要来自税收:后者来自获利。 ⑷管理人员选拔方式不同:前者就是选举与任命;后者则就是任人为贤。 ⑸绩效评估不同:其评价指标不同,前者偏重社会效益,后者强调经济效益。 ⒉简述公共管理模式的基本特征。 ⑴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相统一,重在公共利益上; ⑵政府组织与其她公共组织相统一,重在政府组织上; ⑶社会问题管理与资源管理相统一,重在问题解决上; ⑷结果管理与过程管理相统一,重在结果管理上; ⑸管理所追究求公平与效率相统一,重在公平上; ⑹公共组织的外部管理与内部管理相统一,重在外部管理上; ⑺服务管理与管制管理相统一,重在服务上; ⑻管理制度与技术相统一,重在制度创新上 ⒊简述市场经济国家政府的主要职能。 ⑴建立并维护社会与市场秩序 ⑵提供公共物品及基础服务 ⑶调控宏观经济并保持稳定 ⑷进行收入财产的再分配 ⑸保护自然资源与环境 ⒋简述政府失效理论的基本观点及政府失效的几点表现。 政府失效就是指由于政府主体与机制等方面存在本质上的缺失,而无法使资源配置效率达到最佳的情景。政府失效论用经济学的观点来分析说明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干预的局限与失败问题。 政府失效的几点表现: ⑴

(1)公共政策失效; (2)公共物品供给的低效率; (3)内部性与政府扩张; (4)寻租与腐败。 ⒌简述公共政策规划的主体与基本原则。 ㈠主体:(1)执政党,(2)立法机关(3)行政机关(4)其她机构 ㈡基本原则:(1)公正原则(2)受益原则(3)系统原则(4)权变原则(5)优化原则⒍自上而下公共政策执行理论模式的优缺点就是什么 自上而下理论模式从政府的政策决定出发,考察政策目标的实现程度、实现时间、实现效果等问题,并分析政策的制定与执行之间的关系,这些就是值得肯定的。但自上而下理论模式也表现出了较大的缺失。主要表现于:(1)强调中央政府、决策官员在政策执行中的核心作用,容易忽视其她行为者的作用。(2)仅从决策者的目标出发,难以判定政策行为与其后果之间的因果关联。因为许多政策往往就是同时实施的,必须在系统之中分析影响政策执行的情况。(3)忽视了基层政策执行人员与目标群体采取的各项策略。(4)政策制定与政策执行之间的区分有误导或毫无意义,因为它没有也不可能区分出一个绝对独立的政策制定过程。 ⒎分析影响公共政策执行的相关因素。 影响公共政策执行的因素主要有: 政治因素。政治因素对政策执行的影响首先表现在政策的特性上。其次,政治体制影响政策的执行。政治体制主要表现于权力分配形式、政党制度、选举制度等方面。第三,社会利益格局影响政策的执行。 行政因素。行政因素主要包括:政策执行机构、政策执行人员的素质与政策执行所需的各种资源等。 沟通因素。在政策执行过程中,对政策内容的理解会影响到执行的效果。理解的程度受制于对政策的知晓范围与接受程度等因素。因此,有效的沟通就显得尤为重要。 ⑵ ⒏简述构成公共组织的基本要素。

公共管理案例分析案例集定稿

公共管理案例分析案例集

目录 1 一场灾难中的伦理困境 (1) 2公立公园的困境与出路 (13) 3强拆之殇:谁之伤?谁之痛? (17) 4旭日关爱:一个慈善基金会的诞生和管理 (27) 5 指尖上的双城记 (42) 6 让流动商贩不再流动 (55) 7 三宝县的集体上访事件 (67) 8 生病的日子 (79) 9 沉重的棉花 (85) 10无形的“围墙”压伤“隐形的翅膀” (95)

一场地震灾害中的伦理困境 摘要:危机状态下,惯常的平衡被打破,利益冲突、情感纠葛、生死较量成为生活的主题,无论是身处其中的经历者还是置身事外的旁观者,在危机中都将陷入这样的伦理困境之中:“生命与尊严哪个更重要?金钱和道义能否兼顾?自由与秩序是否可以共存?……”本案例以2010年1月海地大地震为背景,描述了震后无政府状态下,医疗救援人员在生命安全与治病救人天职之间的挣扎;记者兼医生团队在新闻挖掘和救助行善中的摇摆;商人逐利天性与人性大义的争议;大众同理心与猎奇心理的纠结。案例试图唤起人们对灾害伦理的思考,确立一个相对正义的灾害伦理价值体系。 关键词:灾害、伦理困境、价值冲突、海地地震 0.引言 非理性,是风险传播专家彼得·桑德曼博士描述处于危机中大众的核心概念。危机状态下,惯常的平衡被打破,利益冲突、情感纠葛、生死较量成为生活的主题,无论是身处其中的经历者还是置身事外的旁观者,在危机中都将陷入这样的伦理困境之中:“生命与尊严哪个更重要?金钱和道义能否兼顾?自由与秩序是否可以共存?……”每个人、每个国家、每个文化种群都有着自己的伦理价值体系,都是其独有价值体系内的专家,那么对于以上问题,是否存在统一的答案?公共危机中是否应倡导建立一套基本的伦理标准? 海地地震之后,政府瘫痪,暴徒横行,整个社会完全失序,源于动物世界中的力量秩序开始占据上风,自然灾害已经演化为社会浩劫。数十万的尸体等待处理,上百万的伤民等待救治,数百万的灾民渴望着最基本的生活物资……在灾民救治,物资分配和秩序重建过程中,何种政策才能够称得上正义与公正?何种价值应被放置于其它价值之上? 1.海地共和国概况 国名:海地共和国(The Republic of Star) 独立日:1月1日(1804年) 国庆日:1月1日(1804年) 本案例中除海地共和国之外,其它人名、地名纯属虚构,请勿对号入座。

管理案例分析大赛策划书完整版_1

编号:TQC/K469 管理案例分析大赛策划书 完整版 In order to achieve a certain goal, the final plan is output after internal communication and confirmation, and the implementation is reasonably arranged according to the existing resources, so as to realize the structured and planned implementation. 【适用制定规则/统一目标/规范行为/增强沟通等场景】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管理案例分析大赛策划书完整版 下载说明:本方案资料适合用于工作中,为达到某个目标把要求和工作的内容及根据单位的实际情况来制定,在内部沟通确认后输出最终的方案,执行时根据已有的资源进行合理安排,现实结构化和有规划性的实施。可直接应用日常文档制作,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对其进行修改。 一、活动名称:解析高手 二、活动背景:在这竞争的社会里, 我们必须学会管理自己,在生活中碰到的 难题我们应该找出正确适合的方法去解决 它。 三、活动目的:丰富社团文化生活, 树立协会形象,加强协会成员内部凝聚 力。提高协会成员在实际问题上的管理能 力,同时锻炼成员的口才、应变能力。 四、活动主题:管理、解析、合作 五、活动对象:管理协会全体成员

公共管理学案例及案例分析

公共管理学案例及案例分析 案例一 XX市政府的“无为与有为” 保护民营经济发展的无为XX民营经济的发展,有着自身的动力和内因,而政府的“无为”为之提供了重要的外部环境。XX市市长曾说:“在XX,凡理论和实践发生矛盾时,先服从于实践。”于是个体工商业、服务业、家庭工厂、挂户经营、雇工经营、买卖合同、长途运输等,只要上面不管,就都让它发展。 1984年在平阳县钱库镇出现了私人钱庄。当时中国人民银行要求坚决取缔,而XX各级政府因为考虑到钱库镇当时经济发展的需要,并没有强制取缔,而是在争取钱库镇的银行和信用社率先实行利率浮动改革的试点后,最后钱庄于1989年在无证经营了五年后自行关闭。 在XX人民群众自发发展民营经济的推动下,XX政府顺经济改革的需求,先后出台了许多突破当时政策或在全国率先改革的法规和措施,如中国首份个体工商执照、首个关于私营企业的地方法规、首家实行利率改革的信用社等。 强化市场和质量管理的有为八十年代末,XX的形象和声誉曾一度出现空前的危机。如XX 低质皮鞋在XX武林广场被焚;永嘉的虚假广告;仓南的假商标等。XX的信誉危机强烈震撼着XX政府。为此XX政府转变强化管理职能,严厉打击假冒伪劣,开始全面整顿。并加强质量管理,在外出水陆交通要道设立检查站,对皮鞋、低压电器等产品的出境实行“准运证制度”,严堵假冒伪劣产品的外流。在此基础上XX政府提出“质量立市”的口号,在全国率先制定“质量立市”的地方法规。1992年XX政府继而提出以质量和品牌为核心的二次创业的战略目标。 总之,XX政府按照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大力加强和改善基础设施建设,降低人、物、信息、资金流通的成本。同时减少政府对经济的主体干预,简化和减少行政审批手续,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和限时办理制度,提高政府办事效率。 请结合本章政府基本职能的有关理论分析此案例,对XX市政府的“有为”与“无为”,你是如何认识和理解的? 案例二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机构改革的简要回顾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进入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的新时期,与此相适应,政府机构的改革也随之展开。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政府机构分别在1982年、1988年、1993年和1998年进行了四次较大规模的改革。 1982年的政府机构改革,明确规定了各级各部门领导班子的职数、年龄和文化结构,要求减少副职,提高素质。通过这次改革,国务院工作部门由100个减少到61个,同时也

公共管理案例分析1

四、公共管理学案例分析题(均为单选题) ( 1 ) 据报道,某市一家工厂的一个基建项目,在申报过程中,一共盖了745个公章。每个公章代表一个局、处、科或股的“舍我莫过”的关卡,要办事就得逐庙逐神一个个礼拜磕头,甚至还要烧香进贡。无独有偶,该市的另一家集团公司开发的一个住宅小区项目,从1998年9月到2000年7月底,历时18个月,累计办理各类审批手续28项,前后盖了86颗图章,涉及33个审批部门,除土地批租费外,开发企业共支付拆迁费、墙改费、人防费等450多万元,但项目的审批手续却还未完结。 1、此案例中存在的问题从体制角度分析源于( D ) A.政企不分B.人员分流C.法制欠缺D.配置失衡 2、此案例中存在的问题从行政思想和观念角度分析源于( B ) A.缺乏服务意识和独立意识 B.缺乏服务意识和效率观念 C.缺乏效率观念和法律意识 D.缺乏独立意识和法律意识 3、解决案例中问题的切入点应为( C ) A.实现人员分流B.建立健全法制C.转变政府职能D.机构协调配置 4、在新公共管理运动中,关于政府职能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于( B ) A.政治职能B.经济社会职能C.文化职能D.军事职能 5、政府可资利用的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工具有( D ) A.协调、服务、评估、管理 B.协调、服务、生产、管制 C.评估、管理、供应、补贴 D.供应、补贴、生产、管制 (2)作为政府调控社会经济重要杠杆的行政审批权,长期以来保持着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运转形态,在市场经济下表现出严重的弊端:政府机构职能错位,办事效率低下,吃拿卡要屡禁不止。国务院于2002年11月作出决定,取消789项行政审批。这次取消的789项行政审批项目,涉及国务院56个部门和单位。其中涉及经济管理事务的560项,涉及社会管理事务的167项,涉及行政管理事务及其他方面事务的62项;依据行政法规设定的81项,依据国务院文件设定的88项,依据部门规章设定的279项,依据部门文件设定的303项,依据部门设机构文件设定的38项。国务院决定要求,各部门、各地区要研究并及时处理行政审批项目取消后可能出现的情况和问题,认真做好有关工作的后续监管和衔接,防止出现管理脱节。要按照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和建立“廉洁、勤政、务实、高效”政府的要求,进一步改变政府职能,继续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要将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与政府机构改革、实行政务公开和“收支两条线”管理以及其他有关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努力建设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行政管理体制。 1、在政府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工具中,行政审批属于( D ) A.供应工具 B.补贴工具 C.生产工具 D.管制工具 2、政府运用审批权,所针对的主要是( D ) A.信息对称和部性问题 B.信息对称和外部性问题 C.信息不对称和部性问题 D.信息不对称和外部性问题 3、国务院对行政审批改革特别提出的原则为( D ) A.自由、放权、合法、合理、公平 B.自由、放权、经济、效能、监督 C.合法、合理、经济、公平、责任 D.合法、合理、效能、责任、监督 4、行政审批所面对的相对人主要是( D ) A.政府主体 B.社会主体 C.文化主体 D.市场主体 5、行政审批要解决的是( C ) A.政府准入问题 B.社会准入问题 C.市场准入问题 D.法律准入问题 (3)市2004年底开展的“万人评议机关”活动结果揭晓。根据群众评议,社会各界对该市市级机关作风建设的满意率和比较满意率达到百分之九十八以上,在评议中处于末位的三个机关单位主要负责人被进行了“诫勉谈话”。这是市第四次开展万人规模的群众评议机关作风活动。在二00一年底进行的首次万人评议中,市对排名“末位”的两名局长进行了免职处理,对另外三名局长进行“诫勉谈话”,此举曾在全国引起了强烈震动。此后,该市每年年底都开展一次这样的评议活动。较之以往,此次评议充实了一些新的措施,其中包括:建立评议人信息库;改

辅导员技能大赛案例分析的原则与技巧教学文案

辅导员技能大赛案例分析的原则与技巧

案例分析的原则与技巧 全国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案例分析题目要求: 主要考察辅导员的分析判断、解决问题的能力。参赛选手现场抽题,围绕案例中的问题本质、解决思路、实施办法及相关启示进行阐述,限时5分钟。评委现场打分,成绩现场公布。 全国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案例分析题评分标准: 1、判断正确,分析透彻 2、解决问题思路清晰、方法得当 3、善于总结提炼,举一反三 回答案例分析题按照规定四个环节(问题本质、解决思路、实施办法、相关启示)答题,分数不会低 1、问题本质就是一针见血的把题目中存在的关键点都扑捉到,可以提炼关键词,不要遗漏题目中给出的背景或者可以引导你如何解题的信息。阐述明白这道题阐述了哪几点,反映了哪几种类型的问题。 2、针对问题做出解决思路,解决思路是实施办法的摘要,思路不要和措施有太多重复语言,思路是概括性的,包括你将采取什么方法,大致分几步做。 3、实施办法就是指你每一步具体采取的措施了,可以详细一些,每步都可以有所扩展,办法多贴近实际,条理要清晰,语言要通俗,每道题都有不同的特点,不能同一类型题都用事先准备好的内容进行生搬硬套。 4、相关启示很重要,启示要有深度和广度,启示解题思路和具体措施大家做

的方式都差不偶多,要通过启示对此案例要总结提炼,通过案例发现自己还有哪些工作需要加强,应该更加注重哪些方面素质的培养,要举一反三,避免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案例启示在答题过程中是一个升华的环节,对得分影响很大。 案例一:(贫困生、心理健康、传谣) 一天特困生小李向你反映,总有同学在背后说他坏话,几天后有同学向你反映在当天小李在寝室出现幻视幻听,语无伦次等现象。现在小李怀疑妈妈被害,不听同学劝阻执意要去救妈妈。同学中有人说其是中了邪对此十分恐慌。作为辅导员你该如何处理? 一、问题本质: 学生可能是由于家庭困难各方面压力大引起了幻听幻觉表现出了学生心理健康或精神问题;由于心理或者精神问题导致该生怀疑妈妈被害,不听劝阻出去救妈妈,这种精神状态出走很危险,这是如何保障学生自身安全的问题;同学中又有人针对这个问题传谣,易导致越演越厉最终造成群体恐慌事件。 二、解题思路: 1、对该同学的人身安全采取保护措施 2、多方面了解该同学的实际情况 3、使用谈心谈话法为该同学舒缓情绪

公共管理案例分析[1]

A、案例分析:公共管理与中国改革 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体制和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公共管理所涉及的领域中各种与改革不相适应的矛盾和问题逐渐暴露出来。虽然经过20多年不懈的改革、调整,但是,多年的历史积弊想在短时间内全部解决是不现实的。 归结起来,我国目前公共管理改革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1、政府财政压力依然很大;2、在行政立法和执法上,存在重立法、管理,轻执行、监督等现象;3、政府机构依然庞大,政府职能虽然有所减少,但随着改革过程中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政府的新职能也在增加;4、政府及其公务员的服务理念还较差,长官意识严重,存在官僚主义和腐败行为;5、人事成本居高不下。机关、事业单位仍然存在大量冗员;人才选拔录用机制、绩效管理与评估机制、晋升机制、奖惩机制和公共责任机制尚未形成;6、行政效率低。机构层次多、职责不清,互相推诿、扯皮,缺乏服务意识、成本意识等,使政府组织和非政府组织无法走出“追求高效率——低效率——无效率”的循环。 综观各国公共管理改革实践,虽各有特色,但也有共性。对中国来说,所采取的是渐进或分阶段进行的改革方式,即“摸着石头过河”的模式。在这种改革的开始阶段,进行具有特色的试验,当取得成就和经验之后再加以推广;表现形式是体制改革由点到面,即抓住重点突破,进而逐步深化和渗透到全局的过程;具体的做法是先试点后推广,即任何改革措施的出台,都先在某个地方或企业进行试验,取得经验后再全面推广。中国的公共管理过程也是这样一个过程。 借鉴国外的公共管理理论和实践结合我国的实际,我国的公共管理改革可着手于以下几个方面。 答: 1、构建适应WTO要求的公共管理体制;2、按照私营部门的管理方法建立“企业型政府”;3、进一步精兵简政提高服务意识和效率;4、加强公共管理法制建设;5、推进公共管理民主化和信息化改革。 案例一: 1、案例内容介绍:北京限字当头解决拥堵是否可行 北京的街头每天都要上演无数场免费的“汽车展示会”。尤其是上下班的高峰期,一辆辆汽车像生了病的乌龟趴在一条条马路上,步履蹒跚,动弹不得。北京市代市长王歧山在SARS 危机后公开表示:最头痛的是交通问题。 的确,再没有比堵车问题更能够触痛北京人烦恼的神经了。所以,当市政府有关部门提出要限制发展私家车和对黄标车(尾气排放量达不到排放标准的车)采取限行举措时,舆论的焦躁海洋就像被扔进一块石头,叫好叫坏之声皆不绝于耳。 数据显示:1996年北京市机动车只有100万辆,到2003年已增加1倍,达到200万辆。其中私家车就有120多万辆。2002年全市新增机动车27.6万辆;而2003年前8个月,全市又新增机动车24.6万辆,已经逼近2002年的总数。 面对汹涌而来的汽车潮流,北京在很长时间里一直手足无措。多年来的堵车状况没有什么改善。 据了解,20世纪80年代初期,有权威部门对2000年北京汽车发展数量的预测仅仅是70万~80万辆,而事实上,在新世纪钟声敲响之前,北京市汽车总量就足足比这一预期数字多出近100万辆。在2000年,北京市有关部门又曾预测,到2010年北京机动车保有量才会突破200万辆,没曾想,这个数字提早7年就实现了。为此,所有在北京生活的人们都付出了拥堵的代价。 为何出现这么大差距?一些官员的习惯性解释是,经济发展那么快,以致许多公共(如首都机场)都提前达到目标容量。

公共管理案例分析27336

案例分析作业 案例分析一 1、消防服务是哪一类(公共品、混合品、私人品)产品?从该产品在消费上是否具有竞争性和排斥性来论证你的观点。 我认为,消防服务属于混合品。为了论证我的观点,先看一下纯公共品、私人品和混合品的定义。 所谓公共品,是指在消费中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产品。 1、非竞争性。(1)边际成本为零。这里所述的边际成本是指增加一个消费者对供给者带来的边际成本,例如增加一个电视观众并不会导致发射成本的增加。(2)边际拥挤成本为零。每个消费者的消费都不影响其他消费者的消费数量和质量。如国防、外交、立法、司法和政府的公安、环保、工商行政管理以及从事行政管理的各部门所提供的公共产品都是属于这一类,不会因该时期增加或减少了一些人口享受而变化。此类产品增加消费者不会减少任何一个消费者的消费量,增加消费者不增加该产品的成本耗费。它在消费上没有竞争性,属于利益共享的产品。 2、非排他性。非排他性是指某些产品投入消费领域,任何人都不

能独占专用,而且要想将其他人排斥在该产品的消费之外,不允许他享受该产品的利益,是不可能的,所有者如果一定要这样办,则要付出高昂的费用,因而是不合算的,所以不能阻止任何人享受这类产品。例如:环境保护中,清除了空气、噪音等污染,为人们带来了享受新鲜空气和安静环境,如果要排斥这一区域的某人享受新鲜空气和安静的环境是不可能的,在技术上讲具有非排他性。 所谓私人品,恰好与上述两个特点相反,在此不再赘述。 在现实生活中,于公共建设、市政建设中更为广泛存在的,其实是混合品(准公共品)。主要是体现在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上的不完全。所谓不完全,分为拥有非竞争性但是有一定的排他性(例如免费城市道路,对照上述公共品非竞争性概念完全符合,但是道路资源的有限性导致了一定的排他性)、拥有非排他性但是有一定的竞争性(例如基础教育,听课人增加不会影响到其他学生,但是学生的增加会增加聘用教师的成本,边际成本不为零)、一定条件下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我认为,消防就属于第三种,一定条件下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因为在消防警力能够覆盖一定区域的情况下,所有民众都能享受无差别的消防服务,但是当消防服务的供给跟不上需求量的上升时,居民增加会增加消防服务的成本(消防警力、消防车数量、公共消防设施等),

管理学案例分析大赛

理论引导实践,细节造就伟大 ——管理学案例分析大赛 策 划 书 主办方: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 承办方: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学生会 策划人:

二零一一年六月 一、活动背景: 1.学校在人文文学以及经济管理等多个学部开设管理学课程, 希望大家通过对管理学的学习了解和掌握关于管理的基本 方法以及原理。并通过对各种生活以及工作中所遇到的管理 方面的问题予以应用学习的知识,将学到的内容融会贯通到 实际之中。 2.分析案例是考察我们对于管理学内容的一个很好的方法,从 中能够锻炼当代大学生堕于思考,管理意识浅薄的问题,调 动大家的思维,在校园创建良好的学习氛围。 3.在竞争的社会里,作为21世纪的青年,我们必需学会找出 正确的方法对自己以及对生活工作各个方面进行有条不紊 的管理,并在出现问题是找出合适的方法解决它。 4.在校学生对于管理知识的热情浓厚。 二、活动目的: 1.案例教学是管理学课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点,管理原理只有充 分结合实际案例才能深入明白其中含义。 2.通过实际案例分析,进一步深化管理学理论知识教学,培养 大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提高知识应用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 3.案例分析大赛也能为现代企业提供新的管理思维火花,激发

各种新的管理理念的出现。 4.深入理解管理学课程内容,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5.丰富学习环境,调动学习气氛。 三、活动主题: 理论引导实践,细节造就伟大(掀起管理头脑风暴) 四、活动对象: 全体华中各级大学文华学院学生 五、活动时间和地点: 时间:2011年5月~2011年6月21日 地点:模拟法庭 六、活动流程: (一)前期准备: (1)活动准备: 1.召开干部会议,确定主持人、礼仪、评委、 活动时间与地点、活动细则并由各部门分配 好所需负责的任务。(文艺部选出男、女个 一名主持人对好主持词,1名干事与礼仪队 联系邀请若干名礼仪小姐进行颁奖活动、1

公共管理案例分析

目录 A、案例分析:公共管理与中国改革 (2) 1、案例内容介绍:北京限字当头解决拥堵是否可行 (2) 1、案例内容介绍:“公地悲剧”、“卫生死角”与公共治理 (4) B、案例分析:非营利性组织 (5) 1、案例内容介绍:中国非政府组织的兴起与发展 (5) 1、案例内容介绍:“儿童村丑闻”与慈善监督盲区 (6) 案例内容介绍:“炸楼是民意所向” (7) 1、案例内容介绍:国税局改革 (8) 案例内容介绍:长沙市人民政府关于长沙市中巴禁运的文件 (9) 1、案例内容介绍:湖南的发展战略 (10) 1、案例内容介绍:湖南衡阳县工商体制实行改革 (13) C、公共危机管理过程 (15) (三)对非正常集体上访事件的处理。 (16) 2、处理。发生阶段抓措施到位。 (17) 3、守法。处理阶段抓严格执纪。 (17) 4、“倒查”。对发生的非正常集体上访由上级纪检、组织、信访等有关部门联合进 行“倒查”。 (17) 5、反思。平息后进行深刻反思。 (17) 1、案例内容:公共危机事件多发呼唤统一立法 (17) 案例内容:密云事故暴露公共危机管理中的“软肋” (18)

A、案例分析:公共管理与中国改革 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体制和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公共管理所涉及的领域中各种与改革不相适应的矛盾和问题逐渐暴露出来。虽然经过20多年不懈的改革、调整,但是,多年的历史积弊想在短时间内全部解决是不现实的。 归结起来,我国目前公共管理改革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1、政府财政压力依然很大;2、在行政立法和执法上,存在重立法、管理,轻执行、监督等现象;3、政府机构依然庞大,政府职能虽然有所减少,但随着改革过程中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政府的新职能也在增加;4、政府及其公务员的服务理念还较差,长官意识严重,存在官僚主义和腐败行为; 5、人事成本居高不下。机关、事业单位仍然存在大量冗员;人才选拔录用机制、绩效管理与评估机制、晋升机制、奖惩机制和公共责任机制尚未形成; 6、行政效率低。机构层次多、职责不清,互相推诿、扯皮,缺乏服务意识、成本意识等,使政府组织和非政府组织无法走出“追求高效率——低效率——无效率”的循环。 综观各国公共管理改革实践,虽各有特色,但也有共性。对中国来说,所采取的是渐进或分阶段进行的改革方式,即“摸着石头过河”的模式。在这种改革的开始阶段,进行具有特色的试验,当取得成就和经验之后再加以推广;表现形式是体制改革由点到面,即抓住重点突破,进而逐步深化和渗透到全局的过程;具体的做法是先试点后推广,即任何改革措施的出台,都先在某个地方或企业进行试验,取得经验后再全面推广。中国的公共管理过程也是这样一个过程。 借鉴国外的公共管理理论和实践结合我国的实际,我国的公共管理改革可着手于以下几个方面。 答: 1、构建适应WTO要求的公共管理体制;2、按照私营部门的管理方法建立“企业型政府”;3、进一步精兵简政提高服务意识和效率;4、加强公共管理法制建设;5、推进公共管理民主化和信息化改革。 案例一: 1、案例内容介绍:北京限字当头解决拥堵是否可行 北京的街头每天都要上演无数场免费的“汽车展示会”。尤其是上下班的高峰期,一辆辆汽车像生了病的乌龟趴在一条条马路上,步履蹒跚,动弹不得。北京市代市长王歧山在SARS 危机后公开表示:最头痛的是交通问题。 的确,再没有比堵车问题更能够触痛北京人烦恼的神经了。所以,当市政府有关部门提出要限制发展私家车和对黄标车(尾气排放量达不到排放标准的车)采取限行举措时,舆论的焦躁海洋就像被扔进一块石头,叫好叫坏之声皆不绝于耳。 数据显示:1996年北京市机动车只有100万辆,到2003年已增加1倍,达到200万辆。其中私家车就有120多万辆。2002年全市新增机动车27.6万辆;而2003年前8个月,全市又新增机动车24.6万辆,已经逼近2002年的总数。 面对汹涌而来的汽车潮流,北京在很长时间里一直手足无措。多年来的堵车状况没有什么改善。 据了解,20世纪80年代初期,有权威部门对2000年北京汽车发展数量的预测仅仅是70万~80万辆,而事实上,在新世纪钟声敲响之前,北京市汽车总量就足足比这一预期数字多出近100万辆。在2000年,北京市有关部门又曾预测,到2010年北京机动车保有量才会

中南民族大学经济管理案例分析大赛

中南民族大学经济管理案例分析大赛 一年一度的经济管理案例分析大赛是民大社团的一个品牌活动,它以其新颖的比赛方式,丰富的赛事内容,广泛的校园影响力吸引了广大的同学,成为南湖畔秋天的一道亮丽的风景。它以在校大学生为参赛对象,针对热爱经济管理理论和实践的同学,参赛同学可跨院系、跨学校以个人或者团体的形式参赛。大赛以有关企业营销、战略、人力、并购、资本运营、广告策划、财务与审计、创业设计等方面为案例,向一个或多个方面展开分析、研讨。 大赛分预赛、复赛、决赛三个阶段,历时一个月,预赛报名以案例分析的文本资料作为筛选,复赛和决赛要以课件演讲的形式进行,并有flash、DV等其他多种形式。大赛前期协会还邀请名师和企业知名人士为参赛同学做相关的讲座与培训,通过“寻找案例的线索和具体做法”、“交流和成功”、“如何升华案例”等培训强化参赛队员的素质。 决赛是最受关注的部分,分为PPT自选案例展示和公选案例分析两个环节,公选案例分析还进行公司战略选择和公司营销渠道的分析。在接下来的PPT展示和自由辩论阶段,赛场气氛非常激烈。 大赛采用国际流行的案例分析教学法,对国内外的最新热点、焦点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努力探索具有中国特色、武汉特色的大学生自己的经济管理案例分析模式,大赛的评审程序,增强了复赛与决赛的连贯性与时间准备的充分性,提高了精彩程度,以利于同学们更好的发挥出自己的优势。大赛的评委由学院教授及公司领导人组成,使之更与社会与实际接轨,学术与实践并存。 让案例走进课堂,让思想超越课本,用知识解决问题,用竞争培养能力。在比赛中,同学们将切实通过案例分析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加强人际交往,增强沟通说服、系统分析的能力,让课堂知识真正融入同学们的思想,成为同学们处理问题的工具,培养团队合作精神与创新精神,让同学们的能力与素质有新的飞跃! 经济管理案例分析大赛是未来管理者首先发起并组织的,是未来管理着协会的一个品牌特色活动,得到了管理学院与学校的支持与重视,成为校园内多如繁星的社团活动中最闪亮的一颗。大赛还多次被校刊、校广播站以及校外媒体介绍和报道,在校内外都赢得的广泛好评。参赛的同学不仅可以与本校的同学在赛场上指点市场风云,评判成败得失,更有机会走出校园,与华科、武大、中南财经政法等高校的同学一较高低,共同交流学习,给同学们提供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 这是一个舞台——来展示当代大学生、未来管理着的风采。 这是一个机会——来交流管理思想,获得学术知识,提高学习能力,丰富课余生活。 这是一个桥梁——连通理论与实践的交融,架起学生与企业双赢的沟通。 这是一个品牌——续写过去的辉煌,掀起更高的案例分析的热潮! 大赛具体日程安排: 报名时间:11月13日——11月18日地点:一二食堂之间 预赛时间:12月1日——12月2日(预赛截稿日期11月30日) 你的预赛作品可以发到邮箱(weiguanxie1987@https://www.360docs.net/doc/807703645.html,) 复赛时间:12月8日晚6:30在第二学术报告厅举行(以产生五支进决赛队伍他们照片在 https://www.360docs.net/doc/807703645.html,/read.php?tid=64148&fpage=1

最新公共管理学案例分析

(一)公共政策的规划是指在原则指导下,对政策方案进行的设计、分析、整理、选择等活动过程。公共政策的原则是指政策规划需要遵循的基本的 原则。主要原则①公正原则:指在政策规划是要兼顾相对主体利益,不能以牺牲一部分人利益地成全另一部分人②受益原则:指政策规划要切合公民实际,有具体的政策目标,使公民能从中得到益处。受益是普遍性的,也有局部性的③系统性原则:指政策规划要从社会不同范围、不同领域、不同社会层次存在着的问题之间的相互关系出发,综合地、辨证地规划政策④权变原则:指政策规划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实事求是地认识影响政策规划的环境因素,灵活客观地选择规划方案⑤优化原则:指对同一政策问题要有多个政策规划方案以备选择(二)从以上理论看分为①公正原则。也就是要兼顾政策相对主体的利益,不能以偏私去牺牲一部分人的利益而成全另一部分人的利益,只有坚持公正的原则,政策规划才能被普遍认同②系统原则。中国幅员辽阔,地区差异大,政策规划如果采取短期行为,急功近利,则忽视了事物之间的纵向系统性。 (一)该省直机关招考公务员时面试引入公民旁听制度,取得比较满意的效果,这一改革措施是对传统的干部人事管理制度一次创新,避免在用人问题上的不正之风,使得整个过程体现出“公平,公正,公开”,保障了公民的知情权,也使得此项工作受到全面有效的监督(二)完善公务员制度还需要做到①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是完善公务员制度的前 提②解放思想是完善公务员制度的保证:更新公务员思想观念和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③创新制度是 完善国家公务员制度关键:主要有理论创新和机制创新两方面④队伍建设是完善公务员制度根本。第一,加大培训国度,造就德才兼备的复合型国家公务员,第二,加强管理,造就一支高效廉洁,相对稳定的公务员队伍,第三,加强公务员职能专业化与身份职业化管理。⑤健全法规体系是完善公务员制度的根本保障。第一,公务员管理必须有法可依;第二,公务员行为必须用法律加以规范(二)建议(1)对公务员的监督要引入长效机制,仅仅是一次面试监督是不够的(2)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切实提高政府职能,形成良好的社会竞争氛围,加快配套改革的步伐(3)不断进行理论创新的制度创新,大胆吸收两方先进的成熟的公务员管理制度。(4)健全有关公务员制度的法规体系。 (一)从公共管理责任的角度来看,事故的原因是一些地方煤矿安全监管不扎实,执法不严格,责任不落实,措施不到位,同时暴露了有些地方政府官员,对民众的要求没有及时了解和反映,工作效率低下,不依法办事,官煤勾结,出现问题相互推诿责任(二)公共管理责任指公共管理主体依据法律、政策、道德等社会规范要求,对公共管理客体所承担的义务。其特征有①对公共管理客体要求的回应:公共管理只有及时回应民众,才能解决民众所需要解决的事情。而该案例中,政府对公众要求没有做出回应,才导致事故发生②对行为结果的负责性③对制定政策的弹性:在制定与实施政策过程中,管理者不可忽视各地区间差异。必要性①是实现发主政治要求②是实现责任政府要求(三)对策:要建立有效的责任机制,其中包括行政控制机制,立法控制机制和立法机制。所有安监总局将支持地方政府加大严惩力度,对违法矿主的直接责任人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并严查公务人员失职渎职的事故背后的腐败问题。 (一)个人或团体可以组成私营化工作组,将部分市政服务私营化,替政府完成服务(二)标准:政府提供公共物品及基础服务,但这种提供不限于直接提供,可组织私人部门提供。公共部门的特殊性①公共部门的垄断性。主要是公共服务的非营利性、管制等原因造成②公共部门具有目标多元性和目标弹性③公共部门产出特征④公共部门生产过 程特点⑤公共部门内部管理机制的特点⑥群众监 督困难⑦绩效评估标准限制(三)完善公共部门绩效管理的策略:①强化公共部门的绩效意识,并促使组织成员参与绩效改进②转变观念,建立民本主义的绩效观念③绩效管理的制度化、法制化④制定灵活多样的绩效目标和绩效规则⑤建立多重绩效 评估体制⑥建立全新的激励机制⑦重视管理者的 作用(四)有效地将臃肿而又低效的官僚机构高额开支削减下来,同时引进竞争机制,在服务质量提高和服务价格方面展开竞争,有利于政府实现自身职能。 (一)如何使政府机构改革真正取得成效,摆脱“精简——膨胀”的怪圈,关键性的问题还在于转变政府职能,简政放权。主要弊端是①政企不分,政事不分②机构臃肿,效率低下③权力过于集中④政治民主化、科学化、制度化薄弱。我国政府职能的转换有以下方面①改变管理理念,为全社会提供服务②改革企业制度,实现政企分开。包括: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产权清晰,责权明确、政企分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