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考通关必背大题(教育心理学)

教师招考通关必背大题(教育心理学)
教师招考通关必背大题(教育心理学)

新课程改革

1、试论述新课程改革要实现的六项具体目标

①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

②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③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

④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⑤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考试评价制度。

⑥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2、新课程唱到的教学观有哪些?

①教学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

②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③教学重过程甚于重结论。

④教学更为关注人而不只是学科。

3、新课程倡导的教师角色有哪些?

①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②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③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和建设者。

④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看,教师是社区型开放的教师。

4、请简述新课程倡导的学生观

①学生是发展的人。

②学生是独特的人。

③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5、新课程倡导怎样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①教师要真情对待学生,关心爱护学生。

②展现教学过程的魅力。

③完善个性,展现个人魅力。

6、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途径有哪些?

①教师要确立新的教学观,积极转变教学方式。

②教育工作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新的学习形式,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③教师要树立科学的学生观,积极引导学生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

7、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教学行为要有哪些改变?

①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

②在对待教学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

③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

④在与其他教育者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

8、新课程改革呈现的特点有哪些?

①注重课程的发展性功能。

②实现课程设置的整合性。

③关注实施过程和科学评价。

④进一步加大课程管理的弹性化。

9、新课程评价的特点是什么?

①重视发展,淡化甄别和选拔,实现评价功能的转化。

②重视综合评价,关注个体差异,实现评价指标的多元化。

③强调质性评价,定性和定量相结合,实现评价方法的多样化。

④强调参与与互动,自评和他评相结合。

⑤注重过程,总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相结合。

教师职业道德

1、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是什么?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对教师提出了哪些要求?

原则:

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是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

要求:

①树立无产阶级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②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和价值目标。

③掌握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和高超的教育技能,具备良好的专业能力素质。

④具有顽强的意志和崇高的精神境界。

2、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内容有哪些?

①爱国守法。

②爱岗敬业。

③关爱学生。

④教书育人。

⑤为人师表。

⑥终身学习。

3、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意义和策略

意义:

①有利于做好教育工作。

②有利于教师职业道德品质的完善。

③有利于弘扬社会主义风尚。

策略:

①加强理论学习,坚持继承和创新相结合。

②积极参加实践,坚持知行结合。

③勇于自我反思,坚持自律和他律相结合。

④树立榜样。

⑤努力做到慎独。

4、简述教师义务的内容。

①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

②尽职尽责,教书育人。

③创设一个良好的内部教育环境。

5、简述教师良心的内涵。

①“恪尽职守”实际上就是一种工作责任和纪律的要求。

②“自觉工作”的要求是教师的劳动特点决定的。

③“爱护学生”是教师的天职。

④“团结执教”也是教师良心要求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育心理学习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3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中国历史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文献是() A.《论语》B.《大学》C.《学记》D.《中庸》 2.教育科学体系中的基础学科是() A.教育经济学B.教育学C.心理学D.学校管理学 3.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是() A.社会生产力B.政治经济制度C.上层建筑D.科学技术 4.“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反映了下列哪种因素对人的发展的影响?()A.环境B.遗传C.教育D.社会活动 5.课的类型一般分为两大类;即() A.讲授课和练习课B.讲授课和复习课C.讲授课和实验课D.单一课和综合课6.《学记》上说:“不陵节而施”;这句话体现了() A.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B.启发性教学原则C.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D.巩固性教学原则 7.教师的表率作用主要体现在() A.言行一致B.衣着整洁C.举止端庄D.谈吐文雅 8.德育是指教育者培养受教育者() A.政治立场和观点的教育B.政治思想品质的教育C.共产主义道德品质教育D.品德的教育 9.教师自觉利用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熏陶和感染的德育方法是()A.指导自我教育法B.榜样示范法C.实际锻炼法D.陶冶教育法 10.课外校外教育与课内教育的共同之处在于;它们都是() A.受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规范的B.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进行的 C.师生共同参与的D.学生自愿选择的 11.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是() A.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B.城市与农村相结合 C.知识分子与工人农民相结合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12.学生年龄特征中所指的两个方面是() A.认识和情感的特征B.情感和意志的特征C.气质和性格的特征D.生理和心理的特征 13.中国实行的第一个现代学制被称为是() A.壬寅学制B.癸卯学制C.壬子癸丑学制D.壬戌学制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共10个空;每空1分;共10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14.最早建立在心理学和伦理学基础上的教育专着是教育家撰写的《》。

教育心理学教师的成长与发展

教育心理学教师的成长与发展 【复习要点】 一、教师成长的历程 从一名新教师成长为一名合格教师需要经历一个过程,一个主动成长的教师在不同的成长阶段所关注的问题不同。福勒和布朗根据教师的需要和不同时期所关注的焦点问题,把教师的成长划分为关注生存、关注情境和关注学生三个阶段。 1、关注生存阶段 这是教师成长的第一个阶段,集中表现为非常需要被认可和肯定。他们非常关注自己的生存适应性,最担心的问题是:“学生喜欢我吗?”“同事们如何看我?”“领导是否觉得我干得不错?”等等。所以有些新教师会把大量的时间都花在如何与学生搞好个人关系上。还有些新教师则可能想方设法控制学生。所有这些都是为了得到领导和同事的关注和认可,表现出新教师的成就欲望很强。 2、关注情境阶段 当教师感到自己完全能够生存(站稳了脚跟)时,便把关注的焦点投向了提高学生的成绩即进入了关注情境阶段。在此阶段教师关心的是如何上好每一堂课的问题,而且总是关心如班级的凝聚力、时间的压力和备课材料是否充分等与教学情境有关的问题。传统教学评价也集中关注这一阶段。一般来说,老教师比新教师更关注此阶段。 3、关注学生阶段 当教师顺利地适应了前两个阶段后,就会锁定下一个目标—关注学生。教师将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认识到不同发展水平和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有不同的社会性需要,即应该怎样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教学材料和方式。我们认为,能否自觉关注学生是衡量一个教师是否成长、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 二、教师成长与发展的途径 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途径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通过师范教育培养新教师作为教师队伍的补充,另一方面是通过实践训练提高在职教师。 1、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 对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活动进行观摩和分析是培养和训练新教师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也是目前中小学非常常见的方法。 2、开展微格教学 微格教学指以少数的学生为对象,在较短的时间内(5~20分钟),尝试做小型的课堂教学,同时可以把这种教学过程摄制成录像,课后再进行分析。这是训练新教师有效提高教学水平的一条重要途径。

教育心理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时间:2015-03-07 分类:期末试题 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下列哪项不归之于学习与教学的系统过程中。(C ) A、学习过程 B、教学过程 C、反应过程 D、评价/反思过程 2、在皮亚杰看来,当学生的思维已超越对具体的可感知事物的依赖,能作出一定的概括时,他的思维水平已进入( D ) A、感知动作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3、下列规律中,不属于尝试——错误学习论的主要规律的是(D ) A、效果律 B、练习律 C、准备律 D、接近律 4、学生由过分重视成绩名次而产生的学习动机属于(B ) A、认知内驱力 B、自我提高内驱力 C、附属内驱力 D、交往内驱力 5、举一反三属于(A ) A、水平迁移 B、垂直迁移 C、一般迁移 D、负迁移 6、学习正方体、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后,再学习一般立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这属于(C ) A、并列结合学习 B、下位学习 C、上位学习 D、相关类属学习 7、运算技能属于哪种技能(B ) A、操作技能 B、心智技能 C、动作技能 D、运动技能 8、通过对要学习的新材料增加相关信息来达到对新材料的理解和记忆的方法,如补充细节、举出例子,或使之与其他观念形成联想等。这种促进知识保持的方法是( B ) A、过度学习 B、深度加工 C、组块化编码 D、及时复习 9、创造思维的核心是(C ) A、直觉思维 B、形象思维 C、发散思维 D、聚合思维 10、根据柯尔伯格的分类,中学生的道德主要处在 A、前习俗水平 B、习俗水平 C、后习俗水平 D、他律水平 11、心理辅导的主要目标是学会调适和(D ) A、诊断问题 B、克服障碍 C、行为矫正 D、寻求发展 12、在教学设计时,下列哪项不是分析教学任务涉及的主要内容(D ) A、确定学生原有基础 B、分析使能目标 C、分析支持性条件 D、分析学习结果 13、课堂里某种占优势的态度与情感的综合状态被称为(C ) A.群体凝聚力B.群体规范C.课堂气氛D.人际关系 14、衡量一个测验能否测量出所要测量的特征或品质的指标被称为(A ) A.效度B.区分度C.信度D.难度 15、福勒等认为,当教师较多地关注"学生是否喜欢我"、"同事怎样看我"、"领导怎样评价我" 时,他此时主要处在教师成长历程的( A ) A、关注生存阶段B 、关注情境阶段C、关注学生阶段D、关注成就阶段 二、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6、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17、在中学生人格发展的过程中,随着年龄的增长,同伴的影响在某种程度上甚至超过父母的影响。

《教育心理学——献给教师的书》

读《教育心理学——献给教师的书》有感(一) 最近一直想再读《教育学》、《心理学》,以促进我专业的继续发展。所以当拿到《教育心理学》这本书后,便细细研读起来。全书分别从学生,学习,教学三方面分析,深刻的分析了学生的学习心理,教师的教学心理。作者也是通过一系列的理论和实例的结合帮助读者很好的学习教育心理学。也做到了理论介绍与教学实践的统一,原理阐述的抽象和通俗的统一,使读者真正做到了学会学习和学以致用的统一。 阅读这本书,应该引发我们的一些思考:我是否真的了解学生的内在思维过程呢?我是否根据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来进行教学呢?如何发挥教师的作用,促进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呢?如何借助家长和学生伙伴的力量,帮助那些有各种各样心理问题的学生呢?教学中,我是否扎扎实实地制定过教学计划?我是否想法设法去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我是否真的做到了在课堂中以学生为中心?…… 在今后的教育教学的工作中,真可谓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书中很多有效可行的方法和策略非常清晰地展示,给我提供了活生生的范例,培养了活学活用能力,更锻炼了我的迁移能力。例如,我从中了解了教师对于学生的期望对学生的学习动机不仅有积极因素,甚至有消极效应;学到了我们如何去避免教师期望的消极因素:

慎用测验、学生档案和其他教师这些渠道的信息;灵活采用分组策略;确保所有学生得到挑战;课堂讨论中对后进生的反应尤其要慎重;在评价和纪律措施方面一视同仁;告诉所有学生你相信他们都能学会;让所有学生都参与到任务中;控制自己的非言语行为。还有,针对学习困难的学生我们可以选用以下方法帮助他们进行有效的学习:一、集中注意力,将其置身在安静的教室中,分发书面材料时强调相关的刺激而消除或淡化其他无关的刺激,进行口头教学时要强调重要的信息而避免不必要的闲扯。二、指导式教学,强调掌握特定领域内学业技能,而非强调改善基本的知觉过程。三、教授策略,教师可经常在各种环境下使用策略训练,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教学。 随着阅读的增加,感受越来越多;随着感受越来越多,自己变得越来越渺小。教育心理学给我们这些一线教师提供进行科学研究的思路和研究方法,使我们不仅能够理解、应用某些基本的原理和方法,而且还可以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进行创造性的研究,去验证这些原理并解决特定的问题。但愿因阅读《教育心理学》而加速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依托教学实践实现语文教学的高效。 读《教育心理学——献给教师的书》有感(二) 教育心理学的产生,就是心理学与教育结合并逐渐形成一个独立分支的历史过程。教育心理学更注重解决教育实践领域内各种具体的心理学的问题,它拥有自身独特的研究课题,那就是如何学、如何教以及学和教之间的相互作用。教育心理学研究内容主要有“学生与学

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教育心理学》试卷 1、第一个系统的论述教育心理学,被称为“现代教育心理学之父”的心理学家是() A桑代克B斯金纳C布鲁纳D加涅 2、离下课还有10分钟,这时候一些学生的注意力开始涣散,老师说:“如果大家认真听课,我就免去今天的额外作业”。学生开始认真听课了。老师采取的措施是() A 正强化 B 负强化 C 惩罚 D 消退 3、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并带有积极情绪色彩的成分是()。 A学习需要B认知兴趣C学习目的D学习理想 4、对客观事物进行判断时,倾向于利用自己内在的参照(主体感觉),不易受到外来因素的影响和干扰的认知方式属于() A 场独立型 B 场依存型 C 冲动型 D沉思型 5、采用“道德两难故事法”研究儿童青少年品德发展的过程,提出了儿童青少年品德发展三个水平六个阶段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A皮亚杰 B布鲁姆 C朱志贤 D柯尔伯格 6. ()认为“教育就是塑造行为”,在教学中提出程序教学思想。 A桑代克 B斯金纳 C班杜拉 D皮亚杰 7、所谓具有广泛迁移价值的材料是指() A最鲜活的内容 B最形象、生动的内容 C事例或案例 D学科的基本概念与原理 8、根据动机的归因理论,在“能力高低”、“努力程度”和“任务难度”三种因素中,属于内部可控制的因素是( ) A能力高低 B努力程度 C任务难度 D以上均不是 9、一般来讲,容易、简单、枯燥的学习对动机水平的要求,比复杂的、需要思维卷入过多,具有一定创造性的学习对动机水平的要求()。 A高 B低 C一样 D因个体的差异而不同 10、某学生背一篇古文,读8遍刚好成诵,要取得最佳的记忆效果,他应该再读() A 2遍 B 4遍 C 6遍 D 8遍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一、教育心理学就是一门通过科学方法研究教与学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的科学。心理学与教 育学的交叉学科。研究对象就是如何学、如何教、教与学之间的相互关系。 教与学的五要素: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 教与学三过程:学习、教学、评价或反思过程 二、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1、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 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理论指导 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 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进行教学研究 三、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第二章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一、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 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差异性 二、认知发展理论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1、感知运动阶段(0-2):感觉与动作的分化 2、前运算阶段(2-7):自我为中心,认为所有人的感受就是相同的,思维不可逆,不能进行抽象运 算思维。 3、具体运算阶段(7-11):掌握守恒 4、形式运算阶段(11-15):思维以命题形式进行,能用假设-演绎推理方式解决问题 三、认知发展与教学的关系 1、认知发展制约教学内容与方法 2、教学促进认知的发展 四、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 定义: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立解决问题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就是两个临近发展阶段间的过渡状态。 意义及对教育的启发 最近发展区说明了儿童发展的可能性,教育要指向“最近发展区”。教学不能只适应发展的现有水平,要走在发展的前面,并最终跨越最近发展区而达到新的发展水平。 五、人格发展阶段理论(埃里克森) 六、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家庭教养模式;学校教育;同辈群体 七、自我意识 成分: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监控 发展: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心理自我(青春期开始形成与发展) 第三章学习的基本理论 一、学生学习的内容 1、知识、技能与学习策略的掌握 2、问题解决能力与创造性发展 3、道德品质与健康心理的培养

教师教育心理学重点(1)

教师教育心理学重点 1、刺激物特点对无意注意得影响: (1)刺激物得强度。刺激物得强度就是引起无意注意得重要原因。无意注意基本上服从于刺激得强度法则。 (2)刺激物之间得对比关系。刺激物在强度、形状、大小、颜色与持续时间等方面与其她刺激物存在显著差别时会引起人们得无意注意. (3)刺激物得活动与变化。活动得、变化得刺激物比不活动、无变化得刺激物更容易引起人们得注意。 (4)刺激物得新异性。新异得事物很容易成为注意得对象.事物相对得新异性更能引起人们得注意. 2、注意得范围也称注意得广度,就是指一个人在同一时间内能清楚地观察到得对象数量。 3、注意范围得影响因素: (1)知觉对象得特点。 (2)知觉者得知识经验与知觉者得活动任务。 4、注意得稳定性就是指注意保持在某一对象或某一活动上得时间得久暂特性。一般用某一时间范围内工作效率得变化来表示。 5、影响注意稳定性得因素: (1)注意对象得特点。在一定范围内,注意得稳定性程度就是随注意对象得复杂性得增加而提高得。 (2)人得主观状态.人对所从事活动得意义理解得比较深刻,具有积极得态度与浓厚得兴趣,并进行积极地思维活动,注意就容易稳定。 6、注意得分配就是指人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两种或两种以上得对象与活动得特性. 7、注意分配得条件: (1)同时进行得几种活动之间得关系。 (2)熟悉程度与自动化程度。 8、注意得转移就是指人有意识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或从一种活动转移到另一种活动上. 9、影响注意转移得因素: (1)原来注意得强度。原来注意得强度越大,注意得转移就越困难。 (2)新得注意对象得特点。新得注意对象越符合人得需要与兴趣,注意得转移越迅速。 (3)注意得转移与神经过程得灵活性有关.一般来说,神经过程灵活性大得人,能顺利地实现注意力得转移. (4)个体意志力得强弱。 10、知觉得基本特性: (1)知觉得整体性:就是指人在过去经验得基础上,把由多种属性构成得事物知觉为一个统一得整体得特性。 (2)知觉得选择性:就是指在许多知觉对象中,根据当前需要有选择地把其中一部分作为知觉得对象,以产生清晰得知觉。 (3)知觉得理解性:就是指在知觉当前事物得时候,人们总就是借助于已有知识经验对当前知觉对象得意义作出解释,并用词汇把它表示出来。

教育心理学100题精选及答案

1.在心理科学体系中,基础学科是() A.实验心理学B.普通心理学C.发展心理学D.生理心理学 2.科学的反射观念是由下列哪一位心理学家建立的?() A.笛卡尔B.谢切诺夫C.巴甫洛夫D.韦克斯勒 3.感性材料是想像活动进行的() A.原因B.动力C.基础D.目标 4.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要经历四个阶段,下列哪一项是其关键的阶段() A.提出问题B.明确问题C.提出假设D.检验假设 5.行为主义疗法常用下列哪项心理治疗法() A.疏导宣泄B.当事人中心C.自由联想D.系统脱敏 6.有的青少年抽烟、喝酒,打扮怪异,以此显示自己的() A.独立性B.自我认识C.自尊D.对抗性 7.能力形成与发展的物质基础是() A.遗传素质B.早期营养C.环境D.实践活动 8.盲人可以借助自己的触摸觉来代替自己的视觉,这是感觉的() A.补偿B.相互作用C.对比D.适应 9.注意的两种最基本的特性是() A.指向性与选择性B.指向性与集中性 C.指向性与分散性D.集中性与紧张性 10.直接表现为对事物的倾心和迷恋是() A.需要B.目的C.动机D.兴趣 11.我国心理学家通常将十二岁至十四五岁的年龄时期,称做:( ) A.童年期 B.少年期 C.青年期 D.中学生期 12.著名的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认知发展的形式运算阶段是在( ) A.0~2岁 B.2~7岁 C.7~11岁 D.11~15岁 13.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认为儿童人格发展的每一阶段都有一种冲突和矛盾所决定的发展危机。比如12~18岁阶段阶段的危机冲突是( ) A.勤奋感对自卑感 B.主动感对内疚感 C.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D.自主感对羞耻感 14.目前研究男女智力的性别差异的基本结论之一是:( ) A.男优于女 B.男女总体水平大致相等 C.女优于男 D.男女总体水平,有年龄相等,有的则不相等 15.依照桑代克的尝试一错误说,学习的基本规律有三:效果律、练习律和:( ) A.准备律 B.刺激律 C.失败一成功律 D.成功一成功律 16.信息加工学习理论的创始者是( ) A.斯金纳 B.巴甫洛夫 C.加涅 D.苛勒 17.哪个学习理论学派的学生观,强调引导儿童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 ) A.完形一顿悟说 B.认知一结构学习论 C.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D.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18.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阿特金森认为避免失败者的目的是避免失败,减少败感,所以他们倾向于选择非常容易或非常困难的任务。当一项任务的成功率为50%时,他们会:( ) A.可能选择 B.犹豫不决 C.回避这项任务 D.坚决选择

教师招聘教育心理学复习大纲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 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它是应用心理学的一 种,是教育学与心理学的交叉学科。 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这是一个系统过程包括五种要素和三种 活动过程。 (一)学习与教学的要素(TX) 1.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素,学生这一要素通过群体差异和个体差异来影响学与教的过程。 2.教师:具有指导地位,这一要素涉及敬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教学风格等。 3.教学内容:教学大纲、教材、课程。 4.教学媒体:是教学内容的媒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5.教学环境:物质环境、社会环境 (二)学习与教学的过程 1.学习过程 2.教学过程 3.评价/反思过程 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控制的作用。 一、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描述,了解学生学习动机) 二、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指导教学) 三、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 四、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 一、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 1903年,美桑代克《教育心理学》。后来又发展成三大卷《教育心理大纲》,有三部分: 人类的本性、学习心理、个别差异及其原因。 二、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 三、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 布鲁纳:发起课程改革运动 四、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 布鲁纳总结教育心理学的成果,归纳出四个方面:主动性研究、反思性研究、合作性研 究、社会文化研究 1924年廖世承编写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第一节中学生的心理发展概述 一、心理发展的含义 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生至死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我国心理学家将个体心理发展分为:童年期(6、7-11、12)、少年期(11、12-14、15)、 青年期(14、15-25)

教师教育心理学

四川教师招聘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问题解决的过程包括发现问题、理解问题、提出假设和验证假设。 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影响个人的行为选择的内部准备状态或反应倾向性。 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无论是对人还是对事,各种态度都是通过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或改变的。 品德是社会道德在个人身上的体现,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 从众是指人们对于某种行为要求的依据或必要性缺乏认识与体验,跟随他人行动的现象。 服从是指在权威的命令、社会舆论或群体气氛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 认同实质上就是对榜样的模仿,其出发点就是试图与榜样一致。 所谓心理健康,就是一种良好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与过程。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心理评估,指依据用心理学方法和技术搜集得来的资料,对学生的心理特征与行为 表现进行评鉴,以确定其性质和水平并进行分类诊断的过程。 习惯上,人们用心理困扰、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分别指称严重程度由低到高的几类心理健康问题。 焦虑症是一种与客观威胁不相适合的焦虑反应为特征的神经症。 抑郁症是以持久的心境低落为特征的神经症。 人格障碍是长期固定的适应不良的行为模式,这种行为模式由一些不成熟的不适当的压力应对或问题解决方式所构成 教学目标是预期学生通过教学活动获得的学习结果。(12.1) 教学目标是评价教学结果的最客观和可靠的标准,教学结果的测量必须针对教学目标。 如果教学目标侧重知识或结果,则宜于选择接受学习),与之相应的教学策略是讲授教学。 上课开始时,教师明确告诉学生学习目标,将有助于引导学生的集中注意课中的重要信息,对所教内容产生预期。 对所学知识材料的记忆,包括具体事实、方法、过程、概念和原理的回忆。 更多阅读资料欢迎访问中国教师考试网 知识领会过程中的转换,即指用自己的话或用不同于原先表达方式的方法表达自己的思

教师招考通关必背大题(教育心理学)

新课程改革 1、试论述新课程改革要实现的六项具体目标 ①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 ②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③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 ④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⑤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考试评价制度。 ⑥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2、新课程唱到的教学观有哪些? ①教学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 ②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③教学重过程甚于重结论。 ④教学更为关注人而不只是学科。 3、新课程倡导的教师角色有哪些? ①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②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③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和建设者。 ④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看,教师是社区型开放的教师。 4、请简述新课程倡导的学生观 ①学生是发展的人。 ②学生是独特的人。 ③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5、新课程倡导怎样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①教师要真情对待学生,关心爱护学生。 ②展现教学过程的魅力。 ③完善个性,展现个人魅力。 6、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途径有哪些? ①教师要确立新的教学观,积极转变教学方式。 ②教育工作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新的学习形式,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③教师要树立科学的学生观,积极引导学生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 7、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教学行为要有哪些改变? ①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 ②在对待教学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 ③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 ④在与其他教育者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 8、新课程改革呈现的特点有哪些? ①注重课程的发展性功能。 ②实现课程设置的整合性。 ③关注实施过程和科学评价。 ④进一步加大课程管理的弹性化。 9、新课程评价的特点是什么? ①重视发展,淡化甄别和选拔,实现评价功能的转化。 ②重视综合评价,关注个体差异,实现评价指标的多元化。 ③强调质性评价,定性和定量相结合,实现评价方法的多样化。 ④强调参与与互动,自评和他评相结合。 ⑤注重过程,总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相结合。

2019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模拟试卷及答案(十五)

2019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模拟试卷及答 案(十五) 典型真题分析 1.教师成长与发展的最高目标是( )。(2008年4月) A.特级教师B.教学熟手C.优秀班主任D.专家型教师 【评析】答案为D。专家一新手比较研究是认知心理学研究专门领域的知识时经常采用的方法,所以教师成长的最高目标应为专家型教师。 2.福勒和布朗根据教师的需要和不同时期所关注的焦点问题的不同,把教师的成长划分为关注生存、关注_____和关注_____等三个阶段。(2007年) 【评析】情境学生此题旨在考查教师成长的历程。 同步训练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在教师的人格中有两种重要特征对教学有显著影响:一是富于激励和想象的倾向性;二是( )。 A.说到做到B.敬业精神C.热心和同情心D.重义气讲交情2.教师的批评与不赞扬,与学生的学习成绩( )。 A.存在正相关B.关系不明显C.存在负相关D.有利有弊 3.与新教师相比,专家型教师的课时计划简洁、灵活、以学生为中心并且有( )。

A.系统性B.结构性C.预见性D.实效性 4.教师对学生活动的敏感性以及能根据意外的情况快速作出反应、果断采取恰当教育措施的独特的心理素质即( )。 A.教育手段B.教育机智C.教育反响D.教育灵感 5.教师的( )就是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望和信誉,是一种可以使教师对学生施加的影响产生积极效果的感召力和震撼力。 A.权威B.威信C.角色D.社会地位 6.从本质上讲,教师的威信是具有积极肯定意义的( )的反映。A.教学水平B.科研成果C.学历和才能D.人际关系 7.假如一个教师非常关心如“学生喜欢我吗?”这样的问题,并把大量的时间用于与学生搞好个人关系,那么他处于教师成长的( )。A.关注情境阶段B.关注学生阶段C.关注生存阶段D.关注发展阶段 8.衡量教师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是( )。 A.能否关注自己的生存适应性B.能否充分考察教学情境C.能否自觉地关注学生D.能否更多地考虑班集体的建设 9.教师在布置课堂练习和家庭作业时,错误的做法是( )。 A.课堂练习的布置与教学目标相一致B.练习题的设计富于变化,并有适当的难度 C.教师给学生以适当的帮助D.只给学生一些知识记忆性的练习10.教师被人们誉为“灵魂的工程师”,这说明教师扮演了什么角色?( ) A.“家长代理人” B.“知识传授者”C.“学生楷模” D.“心理调节者”

(完整版)教育心理学题库1000道

教育心理学题库1000道 11.我国心理学家通常将十二岁至十四五岁的年龄时期,称做:( ) A.童年期 B.少年期 C.青年期 D.中学生期 12.著名的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认知发展的形式运算阶段是在( ) A.0~2岁 B.2~7岁 C.7~11岁 D.11~15岁 13.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认为儿童人格发展的每一阶段都有一种冲突和矛盾所决定的发展危机。比如12~18岁阶段阶段的危机冲突是( ) A.勤奋感对自卑感 B.主动感对内疚感 C.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D.自主感对羞耻感 14.目前研究男女智力的性别差异的基本结论之一是:( ) A.男优于女 B.男女总体水平大致相等 C.女优于男 D.男女总体水平,有年龄相等,有的则不相等 15.依照桑代克的尝试一错误说,学习的基本规律有三:效果律、练习律和:( ) A.准备律 B.刺激律 C.失败一成功律 D.成功一成功律 16.信息加工学习理论的创始者是( ) A.斯金纳 B.巴甫洛夫 C.加涅 D.苛勒 17.哪个学习理论学派的学生观,强调引导儿童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 ) A.完形一顿悟说 B.认知一结构学习论 C.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D.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18.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阿特金森认为避免失败者的目的是避免失败,减少败感,所以他们倾向于选择非常容易或非常困难的任务。当一项任务的成功率为50%时,他们会:( ) A.可能选择 B.犹豫不决 C.回避这项任务 D.坚决选择 19.著名的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告诉我们,中等程度的动机激起水平对学习效果的提高:( ) A.也是中等 B.不利 C.关系不大 D.最有利 20.学生的知识学习过程主要是一个对知识的内在加工过程。它包括三个阶段,即知识获得、知识保持和:( )

教育心理学期末考试题汇总

●教育心理学期末考试题。 ●名词解释。 ●教育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学规律的科学(课件6) ●桑代克学习理论:效果律、准备律、练习律。 桑代克学习理论:桑代克的“试误——联接”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认为学习的实质是经过试误在刺激与反应之间形成联结(S——R);学习的过程或联结建立的过程是尝试错误的过程;学习应遵循精简原则,而不是推理原则。 桑代克关于学习规律的观点,提出了三条主要的学习律:(1)效果律:指从刺激与反应之间联结加强或减弱受到反应结果的影响;(2)准备律:指有机体采取行动时,促使其行动就是一项增强,而阻碍其行动则是一种烦恼。当有机体并不准备行动时,迫使其进行行动则成为一种烦恼;(3)练习律:认为联结的强度决定于使用联结的频次。练习律由作用率和失用律两部分组成。(P56——57) ●观察学习。 观察学习:是个体只以旁观者的身份,观察别人的行为表现(自己不必实际参与活动),即可获得的学习。(P81) ●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167 陈述性知识是关于“是什么”的知识,具体定义为:个人具有有意识的提取线索,因而能直接陈述的知识。简单地说,陈述性知识就是关于事物及其关系的知识。(P157) 程序性知识:关于完成某项任务的行为或者操作步骤的知识,或者说是关于“如何做”的知识。它包括一系列具体操作程序。P205 ●学习策略。 学习策略: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为有效完成学习任务而采用的一般性策略,它包括一般的学习程序、规则、方法与自我调控方式等内容。课件P154 ●元认知。 元认知:元认知就是认知主体对自身心理状态、能力、任务目标、认知策略等方面的认识,同时也是认知主体对自身各种认知活动的计划、监控与调节。 P240 ●学习迁移。 学习迁移:学习迁移指的就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学习所产生的影响。这包括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的影响,又包括后继学习对先前学习的影响;同时,所谓的影响,既包括积极影响,又包括消极影响。P276 ●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使学习行为朝向一定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P426 ●发现学习,有意学习。 发现学习:发现学习是指学生利用教材或教师提供的条件自己独立思考,自行发现知识,掌握原理和规律。P106、107 有意学习:有意学习是针对机械学习而言的。指的是学习知识过程中,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点建立实质性和非人为

2020年教师编制考试必考的100个《教育心理学》名词解释汇总

2020年教师编制考试必考的100个《教育心理 学》名词解释汇总 1、从众:是指人们对于某种行为要求的依据或必要性缺乏认识与体验,跟随他们行动的现象。 2、服从:是指在权威命令、社会舆论或群体气氛的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 3、认同:是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与他人相接近。认同实质上就是对榜样的模仿,其出发点就是试图与榜样一致。 4、内化:指在思想观点上与他人的思想观点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 5、观察学习:是社会学习的一种最重要的形式,它是通过观察他人所表现的行为及其结果而发生的替代性学习。 6、心理健康:是一种良好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与过程,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够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积极的社会功能。 7、心理评估:指依据用心理学方法和技术搜集得来的资料,对学生的心理特征与行为表现进行评鉴,以确定其性质和水平并进行分类诊断的过程。 8、心理辅导:是指在一种新型的建设性的人际关系中,学校辅导教师运用其专业知识和技能,给学生以合乎其需要的协助与服务,帮助

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认识环境,依据自身条件,确立有益于社会进步与个人发展的生活目标,克服成长中的障碍,增强与维持学生心理健康,使其在学习、工作与人际关系各个方面做出良好适应。 9、系统脱敏:是当某些人对某事物、某环境产生敏感反应时,我们在当事人身上发展起一种不相容的反应,使对本来可引起敏感反应的事物,不再发生敏感反应。 10、教学目标:是预期学生通过教学活动获得的学习结果。 11、性格:是指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的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12、广义的学习:是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13、知识:是客观事物的特征和联系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它是来自反映的对象本身的认知经验。(见43) 14、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符合法则要求的活动方式,它是来自于活动主体所做出的行动及其反馈的动作经验。 15、行为规范:是用以调节人际交往,实现社会控制,维持社会秩序的思想工具,它来自于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交往经验。 16、强化:是指在刺激-反应联结中改变同类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的手段。 17、正强化:通过施加满足刺激来提高反应发生的概率。 18、负强化:通过撤消某一厌恶刺激来提高反应发生的概率。 19、消退:消退是一种无强化的过程,其作用在于降低某种反应在将

教育心理学期末试题库

教育心理学

教育技术教育心理学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所谓具有广泛迁移价值的材料是指() A、最新的内容; B、最形象、生动的内容; C、事例或案例; D、学科的基本概念与原理 2、关于智力与学业成绩关系的正确陈述是() A、智力越高,学业成绩越好; B、在所有因素中,智力是影响学业成绩的最重要因素 C、中等智力水平的学生学业成绩最好; D、智力与学业成绩存在中等程度的正相关 3、“学会如何学习”实质上是指() A、培养对学习的浓厚兴趣 B、学会在适当的条件下应用适当的认知策略。 C、掌握系统的科学概念与原理 D、掌握大量而牢固的言语信息 4、奥苏伯尔提倡在教学中采用“先行组织者”这一技术,其精神实质是() A、强调直观教学 B、强调新知识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原有的适当知识的相互联系。 C、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 D、引导学生的发现行为 5、在维纳的归因理论中,属于内部而稳定的因素是() A、努力; B、能力; C、难度; D、运气 6、提出“试误说”学习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A、斯金纳; B、桑代克; C、巴甫洛夫; D、布鲁纳 7、某教师对喜欢打小报告的学生采取故意不理会的方式,这是一种() A、正强化 B、负强化 C、消退 D、惩罚 8、下面能反映个人品德的行为是()。 A、他每天坚持把卧室打扫得干干净净; B、他总是烟酒不离; C、营业员不小心找错了钱,他主动退还; D、他有病也不去看医生 9、在日常经验中感到,形象材料比抽象材料保持牢固,这种现象最可能的解释是() A、双重编码理论; B、加工深度说; C、图式理论; D、知识分类学习论。 10、研究表明,学习成功的儿童往往对学习抱积极态度,学习屡受挫折的儿童对学习抱极 态度。这种现象的最合理的解释是() A、效果律; B、经典条件反射; C、认知失调; D、社会学习论 11、某同学背一首诗,读12遍刚好成诵,要取得最佳的记忆效果,他应该继续读()

教师招聘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汇总(全)

心理发展 1.心理发展分为八个阶段:乳儿期(0—1),婴儿期(1—3),幼儿期(3—6),童年期(7—12),少年期(12—15),青年期(15—25),成年期(25—65)老年期(65以后) 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 (1)连续性和阶段性 (2)定向性和顺序性 (3)不平衡性:劳伦兹指出“关键期”指个体发展中环境影响起最大作用的时期。2岁是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4岁是形状知觉形成的关键期,4—5岁是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期。 (4)差异性 童年期(小学生),少年期(初中生,被称为“心理断乳期”),青年初期(高中生,经验向理论转化) 个体成长的两个高峰期:幼儿期和少年期 2.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论: 感知运动阶段(1—2):客体永久性 前运算阶段(2—7):自我中心性,思维片面性 具体运算阶段(7—11):去自我中心,思维可逆转,守恒 形式运算阶段(11—成人):命题运算,思维成熟,抽象逻辑思维,可逆与补偿 教学启示:(1)认知发展阶段制约教学内容和方法(2)教学可以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 3.苏联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两种水平(1)儿童现有的水平,有一定的已经完成的发展系统所形成的的儿童心理金额给的发展水平。(2)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教学启示:教学不能只适应发展的现有水平,还应适应最近发展区,从而走在发展的前面,最终跨越“最近发展区”走到新的水平。 支架式教学:即在学生试图解决超出当前知识水平的问题时给与支持和知道,帮助其顺利通过最近发展区,使之完成最终任务。 4. 人格:又称个性,是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其他的性有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

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专升本)第一套

《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专升本) 第一套 (注:共40题,提供正确答案38题,每题2.5分,可得95分) 一、单选题。 1、我国心理学家通常将十二岁至十四五岁的年龄时期,称做:( B ) A.童年期 B.少年期 C.青年期 D.中学生期 2、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认为儿童人格发展的每一阶段都有一种冲突和矛盾所决定的发展危机。比如12~18岁阶段的危机冲突是:( C ) A.勤奋感对自卑感 B.主动感对内疚感 C.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D.自主感对羞耻感 3、依照桑代克的尝试一错误说,学习的基本规律有三:效果律、练习律和:( A ) A.准备律 B.刺激律

C.失败一成功律 D.成功一成功律 4、哪个学习理论学派的学生观,强调引导儿童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 D )A.完形一顿悟说 B.认知一结构学习论 C.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D.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5、著名的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告诉我们,中等程度的动机激起水平对学习效果的提高:( D )A.也是中等 B.不利 C.关系不大 D.最有利 6、在教学中讲授“果实”概念时,既选可食的果实,又选不可食的果实(如棉籽等),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准确地掌握“果实”概率。这是运用了:( B )A.正例与反例配合法 B.交式法 C.比较法 D.直观法 7、发散性思维的主要特征有三个:交通性、独创

性和:( C ) A.多样性 B.迅速性 C.流畅性 D.价值性 8、一般说来,态度和品德的形成过程经历三个创优,即依从、认同和:( A ) A.内化 B.行为 C.实行 D.反馈 9、在心理健康教育中,依据用心理方法和技术搜集得来的资料,对学生的心理特征与行为表现进行评鉴,以确定其性质和水平并进行分类诊断过程,叫做:( A ) A.心理评估 B.心理诊断 C.心理辅导 D.心理测验 10、不能遵守公认的正常儿童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不能正常与人交往和参与学习的行为,叫做:( B )

教师考编《教育心理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第一节基本内涵 研究对象&内容: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教学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同时又是教育学和心理学的交叉学科。学习心理是教育心理学的核心。 教育心理学的作用: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具体来说包括: a.帮助教师准确的了解问题; b.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c.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的行为; d.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教育研究。 第二节发展 一、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 世界上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书是1877年出版的卡普捷列夫的《教育心理学》。 1903年,桑代克出版《教育心理学》该书奠定了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基础,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名称和体系由此确立,教育心理学由此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桑代克也因此被称为“教育心理学之父”。 二、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 1924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三、成熟时期:学科体系基本形成(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末) 四、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 第三节研究方法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要遵循客观性、系统性、教育性、理论联系实际等原则,常用的研究方法有以下几种:实验法、观察法、调查法、个案法、教育经验总结法。 第二章心理发展及个别差异 第一节心理发展概述 一、个体心理发展 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一)个体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简答题 1. 连续性与阶段性。 2. 定向性与顺序性。 3. 不平衡性。关键期:个体发展过程中环境影响能起最大作用的时期。(劳伦兹首先提 出了关键期的概念) 4. 差异性。 (二)中小学生心理发展的阶段……填空题 1.童年期。 2.少年期。也被称为“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填空题 3.青年初期。 二、心理发展的理论 ★(一)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论 瑞士理学家皮亚杰认为,人的知识来源于动作,动作是感知的源泉和思维的基础。

2020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2020年《教育心理学》试卷及答案 1、第一个系统的论述教育心理学,被称为“现代教育心理学之父”的心理学家是() A桑代克B斯金纳C布鲁纳D加涅 2、离下课还有10分钟,这时候一些学生的注意力开始涣散,老师说:“如果大家认真听课,我就免去今天的额外作业”。学生开始认真听课了。老师采取的措施是() A 正强化 B 负强化 C 惩罚 D 消退 3、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并带有积极情绪色彩的成分是()。 A学习需要B认知兴趣C学习目的D学习理想 4、对客观事物进行判断时,倾向于利用自己内在的参照(主体感觉),不易受到外来因素的影响和干扰的认知方式属于() A 场独立型 B 场依存型 C 冲动型 D沉思型 5、采用“道德两难故事法”研究儿童青少年品德发展的过程,提出了儿童青少年品德发展三个水平六个阶段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A皮亚杰 B布鲁姆 C朱志贤 D柯尔伯格 6. ()认为“教育就是塑造行为”,在教学中提出程序教学思想。 A桑代克 B斯金纳 C班杜拉 D皮亚杰 7、所谓具有广泛迁移价值的材料是指() A最鲜活的内容 B最形象、生动的内容 C事例或案例 D学科的基本概念与原理 8、根据动机的归因理论,在“能力高低”、“努力程度”和“任务难度”三种因素中,属于内部可控制的因素是( ) A能力高低 B努力程度 C任务难度 D以上均不是 9、一般来讲,容易、简单、枯燥的学习对动机水平的要求,比复杂的、需要思维卷入过多,具有一定创造性的学习对动机水平的要求()。 A高 B低 C一样 D因个体的差异而不同 10、某学生背一篇古文,读8遍刚好成诵,要取得最佳的记忆效果,他应该再读() A 2遍 B 4遍 C 6遍 D 8遍 11、下列属于元认知的实例是() A学生考试后,能准确地预测自己的分数 B学生在学习中能举一反三 C学生能利用复述策略进行记忆 D学生在阅读时,遇到难点立即停下来思考或回到前面重新阅读12、当某教师在课堂时,学生不声不响,而当离校或离开课堂以后,学生纪律立即松懈。与这种课堂纪律有关的教师领导类型最可能是() A 专制型 B民主型 C放任型 D无法确定 13、根据埃里克森的观点,12---18岁时期发展的特定目标和任务是( ) A成为自主者的阶段 B发展主动性的阶段 C变得勤奋的阶段 D建立个人同一性的阶段。 14、掌握学习理论认为,学生能力上的差异并不能决定他们能否成功掌握教学内容,而是在于他们() A学习积极性 B学习自觉性 C要花多少时间 D智力水平 15、短时记忆的容量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