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的挫折教育探析

当代大学生的挫折教育探析

作者:秦自洁

来源:《现代交际》2011年第06期

[摘要]探讨当前大学生挫折形成的原因,从主、客观两个方面,分析了大学生挫折形成的主要原因,并对此提出了培养大学生的挫折忍耐力的措施。

[关键词]当代大学生挫折忍耐力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1)06-0160-01

近年来,由高校心理问题引发的恶性事件,包括伤害他人或伤害自己的重大事件有所上升,这些事件说明大学生在面对各种挫折时的心理承受能力已经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健康成长,同时,也对我国,乃至对全世界的大学校园安全问题再次敲响了警钟。因此,确保校园稳定安全,做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培养学生的挫折忍耐力是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

一、当代大学生的挫折心理的表现

当代大学生的挫折心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过低的自我评价。表面上感觉是别人看不起自己,而深层的内心体验却是自己看不起自己。自卑感强的大学生在为人处事上往往会畏首畏尾,遇到一点挫折,便怨天尤人、自暴自弃,没有勇气去征服挫折。其次,人际交往模式不当。由于大学生社会阅历有限,不能够全面接触和了解社会,加之心理上的不成熟,常常会以过于理想的模式来定位现在的人际交往模型,产生人际交往的挫折障碍,心理出现创伤。再次,学习困难。大学学习模式完全不同于中学,很多大学生不能尽快适应这种学习方式,找不到合理的学习模式,而导致临近考试时还没有准备充分,最后落得个多门课程亮红灯的结果。另外,经济拮据。贫困的大学生常常会因为经济拮据而害怕与人交往,害怕参加班级活动等,也会因为别人简单的玩笑话而当成对自己的侮辱。最后,就业受挫。大学生们雄心勃勃地寻找完美的工作,但是几经碰壁后,发现与自己的初衷相差甚远。寻找工作的不易,使一些学生在心理上害怕毕业,畏惧走上社会。

二、当代大学生的挫折心理的原因

人的需要、动机是一种主观意愿,它同客观现实之间存在着很多的矛盾,大学生挫折心理产生的原因多种多样,归纳起来可分为两大类:

(一)客观原因

客观原因指社会、学校、家庭等外部环境给人带来的阻碍与限制。第一,社会因素,社会与校园不同的环境,产生个体思想价值观念的矛盾,增加了大学生的心理负荷;第二,学校教

育,目前我国的应试教育体制下,升学的竞争压力迫使他们终日围着成绩打转,对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培养有所欠缺,使得不少学生心理成长速度较为缓慢;第三,家庭环境,现在父母包办式的家庭教育方式使孩子们失去了在挫折中经历成长的机会,而一旦远离父母和家乡,他们便易感觉到无所适从。

(二)主观原因

主观原因指由于大学生个体生理、心理以及知识、能力等因素的阻碍和限制。其一,生理原因,大学生因生理素质、外表缺陷所带来的心理问题,这样就会导致活动的失败,无法实现预定目标;其二,自我评价不当,自我评价过高或者过低的大学生在遭遇挫折时容易走入极端,不能合理地运用心理防御机制;其三,对挫折的认知,不同的认知决定个体在相同的挫折情境中感受到的威胁程度,从而直接影响他对挫折的情绪反应。

三、培养大学生的挫折忍耐力

(一)改善社会、学校教育的宏观环境

改善社会、学校教育的宏观环境对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心理健康都会产生深刻的影响。对于目前的招生就业体制方面加大改革力度,在培养高分数人才的同时,努力完善学生的个性;创造良好的竞争秩序和就业环境,形成合理健康的人才观念,营造利于大学生成长成才的良好氛围,培养高素质人才。

(二)提升家庭教育的内涵

积极民主的教育方式对孩子的挫折耐受力有显著的影响,如果处在一个和谐的家庭氛围中,父母能给予孩子更多的关心和理解,经常给他们信任和支持,经常交流思想的话,就会培养孩子成为一个独立、自信的人,以后即使当他们遇到挫折时,也能很快调节自己的心态,勇敢面对困难,产生积极的防御机制。

(三)个体正确看待挫折

挫折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挫折情境,指对人们有动机、有目的的活动所造成的障碍的条件或情境状态;二为挫折认知,指对挫折情境的认识、知觉及评价;三为挫折反应,指在挫折情境下所产生的各种情绪交织而成的心理感受,也就是挫折感。在这三者之中,挫折认知是决定因素,挫折反应的程度,不是取决于挫折情景而是取决于挫折认知。因此,只有正确看待挫折,接受现实,才能正确处理挫折。要认识到挫折是不可避免的,把个人遭遇的小挫折与自己远大的理想、爱国精神、奉献主义联系在一起,即使现在的挫折再大也都不可怕。同时,认识到生活中会遇到挫折和磨难并不一定是坏事,挫折表面上会给人带来损失和痛苦,但长远来看,能促使人成长、奋起、成熟。

【参考文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