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能 势能 机械能教案

动能 势能 机械能教案
动能 势能 机械能教案

《动能势能机械能》教案

《动能势能机械能》教案

教学目标知识技能 1.通过实例分析,认识到运动的物体能对其他物体做功,具有动能。 2.通过探究,知道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运动速度有关,并能解释简单的现象。 3.通过探究,知道弹性势能和重力势能的概念和决定因素,并能解释简单的现象。过程方法 1.通过观察,认识动能、势能的存在。 2.通过归纳,概括出动能、势能的概念。 3.通过实验探究,总结影响动能、势能的因素。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实验探究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敢于探索创新的科学精神及交流合作的团队意识。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影响动能、弹性势能和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能够运用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进行实验设计。难点学生对能量的认识。影响动能、弹性势能和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实验探究法、练习法学法指导自主学习法、探究学习法、合作学习法、观察法板书设计《12.1动能 势能 机械能》教学设计

教学反思能是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一个较为抽象的概念,学生理解起来往往有一定的难度。通过观察图片让学生知道:能够做功的物体就具有能,使抽象的概念形象化。结合实例中共同存在着的“有做功的能力”这一因素,推出动能、势能和机械能的概念。通过实验探究,使学生知道影响动能、势能大小的因素,使知识的获得更加直观,形象,易于学生的掌握和理解。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活跃了课堂气氛,培养了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的能力,符合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课程理念,不足之处是有的学生抽象思维能力比较弱,不能很好地掌握这些概念,需要进一步探索更好的教学方法。预习案预习知识 1.动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质量相同的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它的动能_______;运动速度相同的物体,质量越大,它的动能_______。 2.重力势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物体的质量_______,被举得_______,它的重力势能越大。反馈探究案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引入新课提问:1.汽车在公路上行驶靠什么提供动力的? 2.发动机工作时涉及到机械能和内能,这就是我

们第十二章要学习的内容。引用电视剧《新水浒传》中攻城和守城的情景,提出问题引入课题并板书。 12.1动能势能机械能新课教学展示图片提问:铁锤能将钉子钉入木板中、子弹能射穿鸡蛋,它们对物体都能够做什么?引入能量:一个物体能对另一个物体做功,这个物体就具有能量。物体做的功越多,它具有的能就越大。一、动能提问:流动的水能做功吗?流动的空气能做功吗运动的小车能做功吗?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叫做动能。一切运动的物体都具有动能。展示图片物体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你猜想的依据是什么? 有多种猜想,用什么方法验证提问1.若要探究动能大小与质量的关系,则应怎么做?(1)动能大小如何判断?(2)质量怎么改变?学生观察图片,并回答发动机学生观察图片,思考并回答学生回答:做功学生认识能量概念一个物体能对另一个物体做功,这个物体就具有能量。学生记忆动能定义学生思考、讨论并举例学生猜想:动能的大小可能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并说出依据控制变量法学生思考、讨论后回答激发学习兴趣。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学生认识能量概念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合作和探究的能力探究案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3)速度不变怎么控制?(4)木块推动的距离如何比较? 2.若要探究动能大小与速度的关系,则应怎么做?怎样改变小车到达水平面时速度的大小?举出物体具有动

能大小与速度和质量有关的实例,巩固练习二、势能 1.弹性势能弹性势能:由于物体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 2.重力势能:由于物体被举高而具有的能。利用愤怒的小鸟图片猜想物体的弹性形变越大,弹性势能越大。演示实验:让被压缩的弹簧弹击小车,比较小车移动距离展示生活中的弹性势能重力势能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提问:若要探究重力势能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则应怎么实验?若要探究重力势能的大小与高度的关系,则应怎么实验?如何判断重力势能大小?三、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课堂小结要求学生小结本节课内容学生思考、讨论后回答学生根据活动12.1设计实验并分组进行实验。学生得出实验结论并展示。结论:物体动能的大小与质量和速度有关。质量越大,速度越大,物体的动能越

大。学生举例,做练习题学生观察图片认识弹性势能和重力势能结论:弹性形变越大,物体的弹性势能就越大。学生发挥想象并举例学生思考、讨论后回答

学生实验:模拟打桩结论:物体的重力势能与质量和高度有关,质量越大、高度越高,物体的重力势能就越大。请一个学生总结本节课内容,其他同学补充。学生自己实验,培养学生的分析、思考动手能力。从身边的事物出发,体会物理是从生活实际中来的。

学生自我总结,培养学生的总结分析知识的能力检测案达标测试1.物体由于_____________ 具有的能叫动能,由于___________或者____________而具有的能叫势能. 影响运动物体动能大小的因素有

____和__________,重力势能大小决定于_________和__________,弹性势能决定于__________ 的大小。 2.说明下列物体具有什么形式的机械能:( 1 )在水平公路上行驶的汽车具有 __________ ;( 2 )被拉弯的弓具有 __________ ;( 3 )被举高的重锤具有__________ ; 3.高山上有一块大石头,稳稳地待在那里,它有没有能量?有什么能量? 4.从斜面上端滚下的小球,它有没有重力势能?在它下滚的过程中重力势能的大小有没有变化?为什么?在滚下的过

程中有没有动能?它的动能有没有变化?为什么? 能力拓展以同样速度行驶的载重汽车和小轿车,它们的动能相比() A.载重汽车的动能大 B.小轿车的动能较大 C.它们的动能一样大 D.无法比较中考真题(2017?聊城)如图所示,在“探究物体的动能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让同一钢球A从斜而上不同的高度由静止滚下,撞到同一木块上。实验中,通过观察_______来判断钢球动能的大小;本实验用到的科学研究方法是_____________(说出一种即可)。《12.1动能 势能 机械能》教学设计课外辅导学生姓名辅导内容辅导效果

初中物理《机械效率》教案 教学设计

初中物理《机械效率》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有用功、额外功、总功的含义,指出它们之间的关系. ●能结合实例认识什么是有用功、额外功、总功.理解机械效率的概念, 知道机械效率小于1及没有单位的原因. ●会利用公式7)=W有/W总进行有关计算. 2.过程与方法 ●经历测量斜面的机械效率的过程.通过参与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的活动, 学习拟定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和实验方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关注生产、生活中各种机械的机械效率,具有用机械效率来评价机械的 意识.通过探究活动,进行充分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 学态度和团结协作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能结合实例认识什么是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理解机械效率的概 念,会利用公式7)=W 有/W 总 进行有关计算. 难点:会分析影响机械效率大小的因素,指出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教学课时:1时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一.复习提问 1.什么是功的原理? 2.如图所示的动滑轮提升重5N的 物体,用功的原理求动力F= 。 3.让学生计算最近一次考试本班的合格率。 二.新课教学 1.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 (1)演示实验

用弹簧秤匀速拉动绳端,使重物G升高。从弹簧秤读出拉力F的值,用刻度尺测出重物提升的高度h和弹簧秤移动的距离s。以下边讲边板书:“实验数值G=5牛,h=0.5米,F=3牛,s=1米。 弹簧秤的拉力(动力)对动滑轮做的功:W 动 =F·s=3牛×1米=3焦, 提高重物,动滑轮克服阻力做的功:W 阻 =G·h=5牛×0.5米=2.5焦” (2)提问:由实验可以看到W 动>W 阻 ,这是为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前面研究简单机械和功的原理时,我们没有考虑摩擦,没有考虑使用动滑轮提升重物时动滑轮本身重等因素,是理想情况。实际上,我们用动滑轮等简单机械提升重物时,由于要克服摩擦以及不得不把动滑轮一起提升,这时我们用的力(动力)就比没有摩擦时要大(该实验中,理想情况下拉力是2.5牛,而实际的拉力是3牛)。做的功要比没有摩擦时大一些(该实验中,不考虑摩擦时动力做的功是2.5焦,而实际动力对滑轮做的功是3焦)。 (3)总结并边讲边板书 ①在用动滑轮提高重物的实验中,用来提高物体的功对我们是有用的,是必须做的。 问:本实验中的有用功是多少?答:W 有 =G·h=5牛×0.5米=2.5焦。 ②本实验中,用来克服摩擦做的功、把动滑轮提升0.5米做的功对我们没有用,但又不得不做的功,这种功叫额外功。使用任何机械做额外功是不可避免的。 ③本实验中,有用功加额外功是总共做的功,叫总功。 板书:“3.总功(W 总 ):有用功与额外功的总和叫总功” 问:本实验中总功W 总 =? 答:W 总 =F·s=F·2h=3牛×1米=3焦。 问:本实验中做的额外功是多少? 答:W 额外=W 总 -W 有用 =3焦-2.5焦=0.5焦。 2.机械效率

(八年级物理教案)动能和势能学案

动能和势能学案 八年级物理教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了解能量的概念。 2、理解动能的初步概念及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 3、知道势能的初步概念及影响势能大小的因素。 教学重点 通过实例理解动能、势能的初步概念,探究影响动能的因素 教学难点 组织、指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仔细观察、认真分析,得出影响动能和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 教学准备 课件,导学案 教学方法 先学后教,学案导学,合作达标

教学后记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一、创设情景,明确目标 1?复习 鉴于能量和功的概念有密切的联系,所以通过"怎样才算做了功"的提问,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力的作用成效、功的两要素。 当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作用下,沿力的方向上通过了一段距离,这个力的作用有了成效,就说这个力做了功。 2?引入新课 出示斜槽,并演示钢球从斜槽上滚下,在水平桌面上撞击木块,使木块移动了一段距离。让学生分析碰撞过程中,做没做功? 利用学生分析的结果"钢球对木块做了功"引入能量的概念:一个物体能够做功,我们就说它具有能量。可见物理学中,能量和功有着密切的联系,能量反映了物体做功的本领。

不同的物体做功的本领也不同。一个物体能够做的功越多,表示这个物体的能量越大。 3?进行新课 物体具有能量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以后我们将逐步认识各种形式的能 量。刚才的实验中钢球撞击木块能够做功,但若将钢球停靠在木块一侧(边讲边演示),这时的钢球并不能推动木块做功。只有运动的钢球才能推动木块做功。 (1)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能够做功,它们具有的能量叫做动能。 引导学生广泛地列举事例,说明运动的空气、水和各种物体都能够做功,而具有动能。概括出"一切运动的物体都具有动能。" 列举事例说明:运动的物体具有的动能多少不尽相同。如狂风能吹倒大树,而微风只能使树枝摇动。进而通过演示实验,猜想决定物体动能大小的因素。 探究,可分三步: ①将同一个钢球,从斜面不同高度滚下,让学生观察钢球将木块推动的距离。木块被推动的距离不同,说明钢球对木块做的功不同。木块被推动得越远,表明钢球的动能越大。实验说明:从不同高度滚下的网球,具有不同的动 ②上面的实验表明钢球从较高处滚下时具有的动能大。那么钢球从不同的 高度滚下时有什么不同呢?我们可通过观察实验来得到结论。将质量相同的两个

机械效率 教案示例之一

机械效率教案示例之一 导读:本文是关于机械效率教案示例之一,希望能帮助到您!(一)教材:人教社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物理第一册 (二)教学要求 (l)知道什么是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 (2)知道什么叫机械效率,知道计算公式。知道械效率总小于1。 (3)知道提高机械效率的意义和主要方法。 (三)教具 滑轮、钩码、线、弹簧秤、铁架台、刻度尺。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功的原理是什么? 2.演示(按图1装置)并提问。 用图1的滑轮来提升重5牛的物体,应用功的原理求在细绳端需要加多大的拉力?(动滑轮重忽略不计) 要求一名学生板演,其他学生在笔记本上演算,教师讲评并给出正确解答。 二、进行新课 1.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 (1)演示实验

用弹簧秤匀速拉动绳端,使重物G升高。从弹簧秤读出拉力F 的值,用刻度尺测出重物提升的高度h和弹簧秤移动的距离s。以下边讲边板书: “实验数值G=5牛,h=0.5米,F=3牛,s=1米。 弹簧秤的拉力(动力)对动滑轮做的功:W动=F·s=3牛×1米=3焦, 提高重物,动滑轮克服阻力做的功:W阻=G·h=5牛×0.5米=2.5焦” (2)提问:由实验可以看到W动>W阻,这是为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前面研究简单机械和功的原理时,我们没有考虑摩擦,没有考虑使用动滑轮提升重物时动滑轮本身重等因素,是理想情况。实际上,我们用动滑轮等简单机械提升重物时,由于要克服摩擦以及不得不把动滑轮一起提升,这时我们用的力(动力)就比没有摩擦时要大(该实验中,理想情况下拉力是2.5牛,而实际的拉力是3牛)。做的功要比没有摩擦时大一些(该实验中,不考虑摩擦时动力做的功是2.5焦,而实际动力对滑轮做的功是3焦)。 (3)总结并边讲边板书 ①在用动滑轮提高重物的实验中,用来提高物体的功对我们是有用的,是必须做的。 板书:“1.有用功(W有用):利用机械工作时对人们有用的功叫有用功”(注意,本节标题暂不出) 问:本实验中的有用功是多少?答:W有=G·h=5牛×0.5

121动能势能机械能(2)导学案-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

12.1 动能势能机械能(2) 【教学时间】【教者】【个人复备】 【学习目标】 1.进一步理解能量的概念,知道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 2.通过观察和实验,认识并理解动能和势能的转化过程; 3.能解释有关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之间相互转化的简单的物理现象。 【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并理解动能和势能的转化过程。 难点:能解释有关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之间相互转化的简单的物理现象。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 回忆:在物理学中,我们将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大量的事实说明,动能和势能 可以相互转化。 二、互动突破: 活动一、观察摆球的动能和重力势能的转化 1.议一议,完成P36填空,组织学生交流。 单摆由A点向C点运动的过程中: 重力势能在,动能在,能转化成能。 2.实际摆球在左右摆动过程中幅度越来越小,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活动二、观察滚摆的动能和重力势能的转化 想一想,滚摆在上升的过程中: 重力势能在,动能在,能转化成能。 活动三、观察图,分析各图中动能和势能的转化情况 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表明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 三、小结: 1.知道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 2.认识并理解动能和势能的转化过程。 3.能解释有关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之间相互转化的简单的物理现象。

四、当堂训练: 1. 静止放在水平桌面上的一叠作业本,具有30 J的重力势能,则这些作业本的动能 是________J,机械能是________J. 2.你看见过杂技里的蹦床表演吗?如图所示,演员从高处跳下落在蹦床上,被弹起后 再落下.演员在落下至接触蹦床前的过程中,重力势能转化为________能;蹦床反弹瞬 间,________能转化为________能. 3. 如图所示,一个静止小球从A点沿粗糙程度相同的轨道下滑,经B点到达C点,从A点到达C点的过程中,小球的动能________,小球的重力势能________,小球的机械能________.(填序号) ①保持不变②一直减小③先增大后减小④一直增大⑤先减小后 4. 用电梯往高处搬运货箱.当货箱随着电梯一同匀速上升时,货箱的( ) A. 动能转化为势能,机械能不变 B. 动能转化为势能,机械能增大 C. 动能不变,势能增大,机械能增大 D. 动能不变,势能不变,机械能不变 5.将皮球从离地某一高度O点处水平抛出,球落地后又弹起.它的部分运动轨迹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皮球经过同一高度的A、B两点时动能相等 B. 皮球第一次反弹后到达最高点P点时速度为零 C. 皮球在D点时的机械能小于在C点时的机械能 D. 若将皮球表面涂黑,则会在地面M、N两点留下两个大小相等的黑色圆斑

《动能和势能》导学案

总课时21 第十一章第3节动能和势能 班级________ 小组________ 姓名________ 评价: 【学习目标】 1.通过实例分析,认识到运动的物体能做功,具有动能。 2.通过探究,知道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运动速度有关,并能解释简单的现象。 3.能够运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设计,养成在实验中认真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根据学习目标充分预习课本67-70页,勾画出重点,标记出疑点,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上,独立认真完成导学案。 【自主学习】 1. 物体_______________,表示这个物体具有能量,能量的单位_______。 2. 物体由于而具有的能,叫做动能。动能的大小与___和__有关。 3. ___ ____ 叫重力势能;重力势能的决定因素是: 和 . 4. 对同一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来说,弹性势能的大小与________有关。 5. 和统称势能,动能和势能的单位都是____,简称_____,符号_____。【我的疑惑】 【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动能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1.探究动能与速度的关系 如P67图11.3-2:让同一个小钢球从不同高度沿斜面滚下,同一小钢球保证了________相等,小钢球碰到木块时___不同;小钢球碰到木块速度越快,推动木块移动距离越_____,对木块做的____越多,说明小钢球______越大,我们通过小钢球推动木块移动距离的大小来表示小钢球动能的大小,这种方法叫_________。 2.探究动能与质量的关系 如P67图11.3-2:让质量不同的小钢球从同一高度沿斜面下,同一 高度保证了小球碰到木块时________相同。小钢球质量越大, 木块被撞击移动距离越______,说明小钢球____越大;反之, 小 钢球质量越小,木块被撞击移动距离越______,这说明小钢球 ______越小,这说明动能的大小与______有关。 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图是探究“物体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装置.让同一小车从斜面上不同的高度由静止开始运动,碰到同一位置的相同木块上.目的是探究小车动能的大小与的关系;若小车推动木块移动的距离越大,说明小车对木块越多,从而判断小车的动能越 __(大/小);若水平面绝对光滑,本实验将(能/不能)达到探究目的,为会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点二:探究重力势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1.探究重力势能与质量的关系 举起同样高度的钩砝和小纸团自由下落到沙地上. 现象:钩砝砸得____些,小纸团砸得____些,_____做的功多. 推论:重力势能大小与___________有关 2.探究重力势能与高度的关系 同一个铅球被举高0.1米和0.2米自由下落到沙地上. 现象:0.1米下落砸的____些,0.2米砸的___些. 推论:重力势能大小与___________有关 实验结论:物体的重力势能大小与__________、________有关。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点三:探究弹性势能与什么因素有关:

八年级物理下册 11、3 动能和势能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2019~2020学年度)

动能和势能 【整体构思】 1.知道动能势能的概念。 2.在探究实验中理解影响动能势能的因素。 3.用能量的初步知识理解分析简单的实际问题。 【预习提示】 1.能。 2.动能。 3.势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 【教学流程】 一、学生展示 1.物体___________________,表示这个物体具有能量。在物理学中,能的单位 是______,简称______,符号是______。 2.物体由于_______而具有的能,叫做动能。物体动能的大小跟它的_______和______有关。 质量相同的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它的动能越_____;运动速度相同的物体,质量越大,它的 动能也越_____。 3.物体由于被_______而具有的能量,叫做重力势能。物体的重力势能跟它的_______和 ______有关。对于高度相同的物体,质量越大的势能越______;对于质量相同的物体,高度 越高的势能越______。 4.物体由于_____________而具有的能量叫做弹性势能。 5.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统称势能。_________和_________统称机械能。 6.课本上“探究动能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和“探究重力势能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这两个实验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 7.在“探究动能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中,要探究动能和质量之间的关系,应该选 质量_______的小球,从斜面上________位置滚下去推动水平面上的木块,观察木块被推出的距离。(填“相同”或“不同”) 11.在“探究重力势能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要探究重力势能与高度之间的关 系,应该让同一重锤从_______高度落下,打击小桌,观察小桌陷入沙中的深度。 12.一个木箱重100N,某人用20N的水平推力推动它前进了5m,则此人所做的功是多少?若 把这个木箱搬到5m高的楼上,在此人做功又是? 二、目标定向 出示斜槽,并演示钢球从斜槽上滚下,在水平桌面上撞击木块,使木块移动了一段距

11.4认识动能和势能_教案

《11.4认识动能和势能》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作课教师:马晨楠作课对象:九年级197班时间:2014年9月12日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知道什么是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机械能。 ⑵知道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分别与哪些因素有关, 2.过程与方法 ⑶通过描述所观察各种能量现象的主要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 ⑷通过探究动能和势能分别跟哪些因素有关,学习运用控制变量研究问题的方法,进一步加强科学方法教育。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⑸通过探究实验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敢于探索创新的科学精神及交流合作的团队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动能和势能的概念;探究影响动能的因素. 难点:势能的概念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老师讲述故事,提示学生思考相关的问题。 (1)《小子弹和大石头》:抗日战争期间,一天,日军进攻我军,火力很猛,我军的子弹快要打光了。“准备大石头,节约子弹!”我军连长发出了命令。战士们立即利用战斗间隙,把一块块石头搬到战壕前沿。“敌人进攻了,滚石头!”连长又发出了命令。战士们用力向下一推,几百块巨大的石头从山头滚下,犹如发生了山崩,砸得日军死的死,伤的伤,龟缩到山脚下面去了。滚下的石头为什么具有这么大的杀伤力?

(2)一铁路职工“中弹”昏倒:一乘客从疾驰的火车里扔下一个小小的馒头,正好砸在一位在铁路边值班的工人的头上,这位工人当即昏倒。为什么小小的馒头能把人砸伤?学完这节课大家自然会明白。 二、进行新课 1.什么是能 让学生仔细观察教材上的图11-19,讨论分析: (1)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是什么? (2)这些物体是否能够做功?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3)从功的角度来看,这些图片有什么共同特点?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给出“能量”的定义。再引导学生列举一些生活和自然界中物体做功事例,让学生正确认识、感悟“能量——物体能够对外做功,就说这个物体具有能量”。 紧接着引导学生思考下面事例中的问题:四、五级风能够推动帆船“逆水行舟”,八、九级大风可以使大树“前仰后合”,而飓风能把大树连根拔起。 问:哪种风具有的能量最大?(答:飓风。) 问:你怎样判断能的大小?(答:比较它们能够做的功的多少。)通过学生的回答总结:在物理学中,能量和做功有密切的联系,能量反映了物体做功的本领。一个物体能做的功越多,这个物体的能量就越大。能的单位和功的单位相同,都是焦耳。 2.动能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教材图11-20和11-21针对上述实例,分析思考下列问题。,得出动能的初步概念。 (1)以上这些物体是否具有能量?为什么?(答:具有能量,因为它们都能做功。) (2)它们为什么能够做功?(答:因为它们都是运动的。)

物理11.3《动能和势能》教学设计

11.3《动能和势能》教学设计 教材及课程分析: 《动能和势能》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第十一章第三节内容。本节的知识包括动能和势能的概念,影响动能和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授课时间为一课时。本节教学以课程基本理念为指导,通过大量自然现象及生活实例,让学生去想、去做、去表达、去领悟,让学生真实感受到能量的存在,理解动能和势能,是学生进一步理解能量的引路石,对整个初中关于能量的学习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参与探究活动的状态中,通过直观的实践、探究活动获得知识,解决问题,充分体现了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主体和力求创新的教学思想。 学情分析: 1.在前一段的物理学习中,学生对“功”“能量“这一词眼已不间断地有所认识,这是学生学习动能和势能的认识基础; 2.学生对生活现象当中蕴含的一些物理知识颇有兴趣,这是学生学好本课知识的兴趣基础; 3.学生已具备了物理实验探究意识及方法,乐于运用身边的器材来设计实验来探究其中的物理道理,具备了一定的合作与交流意识,为教师课堂上的顺利指导奠定了基础; 4.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动手能力参差不齐,分组探究时要注意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合理搭配,做好分工与合作。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能量的概念。 (2)通过实例理解动能和势能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了解动能、重力势能的大小各与什么因素有关, 并能解释简单的现象;进一步体会控制变量法在研究物理问题中的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能量的学习,进一步认识物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作 用,做到学以致用,增强学习物理的主动性;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养成交流合作的团队意识及人相处,合作的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通过实例理解动能的初步概念,探究影响动能和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难点: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仔细观察、认真分析,得出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课时安排] 1课时

机械效率分析教案

机械效率分析教案 【设计理念】 1.本节课首先通过具体的情景让学生知道有用功、额外功、总功;在此基础上理解机 械效率,并通过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加深机械效率的认识。 2。通过对机械效率的学习,让学生对效率问题在更广阔的背景下有个初步的概念, 使学生把物理学习与自己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具有于任何事情都要注意效率的科学态度。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有用功、额外功、总功 2.理解机械效率,会计算机械效率 过程与方法1.根据生活事例认识物理知识,并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 3.学习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归纳简单的科学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勇于探究日常用品或器件的物理原理,具有将科学技术应用 于日常生活、社会初中的意识。 教学重点1.理解机构效率 2.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 教学难点理解机械效率 教学方法讨论,探究 教具和媒体长木板、木块、弹簧秤、刻度尺、细线、棉、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实录】 一、引入新课 师:小明家最近买了一处新楼房,一单元二楼。想把洗手间、厨房装修一下,需把沙 子运到二楼。请同学们根据需要,选择器械帮助小明家解决这个问题,看看哪个小组选的 办法最好? 生:小组讨论后自由回答 (把沙子装入桶中,用动滑轮把沙子拉到楼上;在地面与楼面之间搭上木板,将沙子装 入袋子沿着木板推到楼上……)

二、进行新课 师:假如用动滑轮提升沙子,请同学们观着提沙子的过程(媒体显示)。 生:观察思考。 师:对谁做的功是我们需要的? 生:对沙子做的功。 师:(板书有用功:我们所需要的功。) 哪部分功是我们不需要,但不得不做的? 生:提桶所做的功,克服动滑轮的重力所做的功。 师:(板书额外功:工作时,对于额外负担所不得不做的功。) 一共做的功等于什么? 生:有用功与额外功之和。 师:(板书总功:有用功与额外功之和。) 假如用斜面推沙子(媒体显示),有用功、总功、额外功各是多少? 生:(计算回答) 师:假如我们用下面三种方法搬运沙子(媒体显示), 你认为哪一种方法最好?为什么? 生:讨论回答。(第三种方法最好,因为第三种方法做的额外功最少。) 师:工作中,我们总是希望额外功越少越好;也就是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的比例越大越好。在物理学中,用机械效率表示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的比例。(板书机械效率: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的比例)表示机械效率;W有表示有用功;W总表示总功。那么,机械效率应该怎样表示? 生: 师:根据公式计算,上面斜面的机械效率是多少? 生:计算回答。 师:观察计算结果,对“机械效率”,你能发现什么? 生:讨论回答。(机械效率没有单位,小于1,常用百分数表示。)

2021年九年级物理上册 . 动能 势能 机械能导学案 苏科版

2019-2020年九年级物理上册 12.1 动能势能机械能导学案1 苏科版【学习目标】 1.通过实例分析,认识能量的概念; 2.通过探究,知道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运动速度有关,并能解释简单的现象;3.通过探究,知道弹性势能和重力势能的概念和决定因素,并能解释简单的现象;4.能够运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设计,养成在实验中认真观察、勤于思考的好习惯。 【学习过程】 一、展示图片,⑴高速公路上行驶的汽车为什么要限速? ⑵骑自行车从高处滑下时即使不蹬车,车的速度为什么越来越快? 从做功角度分析,得出能量的概念: 二、探究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活动一:探究动能的大小与哪能些因素有关 1.找出实例⑴⑵的共同特点,得出动能的概念: 2.进一步提出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3.设计实验前的思考:(控制变量的思想) 问题一:同一小车或小球从不同高度由静止滑下,到达水平面时速度大小相同吗?

问题二:质量不同的小车从同一高度由静止滑下,到达水平面时速度大小相同吗? 问题三:通过观察什么现象来判断物体动能的大小? 4.完成填空: ①此实验中用到的物理学方法是。 ②在第一次实验中让小车从不同高度滑下的目的是。 ③第一次实验的现象是。 ④第一次实验的结论是。 ⑤在第二次实验中让小车从同一高度滑下的目的是。 ⑥第二次实验的现象是。 ⑦第二次实验的结论是。 ⑧实验小结:本次实验采用的研究方法是法和法, 通过本次实验,你得出的结论是:。 三、探究决定弹性势能大小的因素 活动二:小车为什么会运动 比一比:小车被弹簧弹得远近,想一想,这说明了什么道理? 结论:。 想一想:生活中有哪些物体是利用弹性势能来工作的?

物理:12.1《动能 势能 机械能》教案1(苏科版九年级上)

第十二章机械能与内能 第十二章机械能与内能 课标要求1.能用实例说明物体的动能和势能以及它们的转化。能用实例说明机械能和其它形式的能的转化。 2.了解内能的概念。能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 3.结合实例认识功的概念。知道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化或转移的过程。 4.了解热量的概念。 5.了解内能的利用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重要意义。 6.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燃料的热值。 7.能通过具体事例,说出能源与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关系。 节次教学要求程度说明 一、动能势能机械能●通过实例分析,理解运动的物体能做功,具有动能。 ●认识到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运动速度 有关,并能解释简单的现象。 ●理解弹性势能和重力势能的概念和决定因素, 并能解释简单的现象。 ●通过观察和实验理解动能和势能的转化过程, 能解释一些有关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之 间相互转化的简单的物理现象。 ●能够运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设计;逐步养成 在实验中认真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 ⅢA ⅡA ⅡA ⅢA ⅡC 要能结合实例来说明 动能、势能大小的影响 因素及其相互转化的 情况。 例如,通过“卡片为什 么会跳起来”实验,培 养学生仔细观察、勤于 思考的习惯。

二、内能 热量●了解内能的概念,通过类比的方法,知道任何一个 物体都具有内能。 ●能简单描述温度与内能之间的关系。 ●结合实例分析,知道热传递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一种方 式,是内能的转移过程。 ●了解热量的概念,知道热量的单位,能正确使用“热 量”这一术语。 ●会进行关于物体吸、放热的简单计算。 ●了解用热传递来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在生产、生活中 的应用,会应用相关知识解释一些现象。 Ⅰ Ⅰ ⅡA Ⅰ Ⅲ Ⅲ 通过生活中的实例,了 解内能、温度及其相互 关系,不要求作出严格 地定义。 热量的计算限于一个 物体吸放热的情况 三 、机械 能与内能的相互转化●通过活动,认识到做功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一种方式, 是其他形式能向内能的转化过程; ●通过观察、分析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实例,知道热机 的工作原理; ●借助模型或挂图等媒体,了解四冲程汽油机的基本结 构及其工作过程; ●通过阅读“热机的发展历程”,了解内能的利用在人 类社会发展史上的重要意义; ●能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燃料的热值,知道不同燃料 的热值不同,会查热值表; ●会进行燃料燃烧放热的简单计算; ●初步认识能源与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关系,树立可 持续发展的观念。 Ⅱ Ⅰ Ⅰ Ⅰ Ⅱ Ⅲ ⅡC 通过阅读“化石燃料的 燃烧和环境保护”一 文,认识燃烧排放物对 环境的影响,培养环保 意识,

(八年级物理教案)物理教案-机械效率

物理教案-机械效率 八年级物理教案 教学课题:第十一章第八节机械效率 教学方法:初中学生虽然有了一定的分析能力,但不善于动脑,好奇心强,集中精力听课的持久性差,比较好动,根据这个特点,我在教学中采用了"以学生自学为主,配以谈话、引导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材分析:机械效率在初中物理教学法中既是重点内容,也是难点内容,重就重在它可使学生对全章知识形成一个比较完整和全面的知识结构,真正掌握使用简单机械的目的;难就维在:1前面在讲简单机械和功的原理时,都没有考虑摩擦和某些机械自身的重。因此对本节课讨论的内容很难捉摸理解,在具体实例中分不清哪部分是存用功?哪部分是额外功?2对机械效率的物理意义不能真正理解,只会死记公式,遇到具体问题就感到无从下手。为此我在教学中将“用动滑轮提升重物”这个综合性的问题分解成三个单一的问题提出来即a直接提升重物b直接提升滑轮c用滑轮将重物提升。其教学过程如下2什么叫功率?它的物理意义是什么? 3功的原理内容是怎样的? 通过对功的原理的学习,我们知道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那么使用简单机械的目的何在?(学生回答:省力或工作方便)在省力和工作方便的同时,

我们以学习了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是哪一个?(学生回答:功率)今天我们将讨论使用简单机械中的另一个问题“机械效率”,开门见山引入新课。 (一)引导学生学习有用功,额外功,总功三个物理概念 1板书课题让学生朗读课文 (1)请一们学生朗读课文1—3自然段要求其余同学留意有没有读错的地方,若有让学生提出并纠正。 (2)提问学生:在这几段课文中,提到了哪几个前面没有学过的名词术语?(学生回答:有用功、额外功、总功) (3)教师指出:同学们看了这几段课文后,对有用功、额外功、总功会感到难以捉摸,今天我们就通过讲座下面的问题来突破这些难题。 (1)出示重物,提问学生,如果我将这个重为G牛的物体向上匀速举起,请回答如下问题: a需克服什么力做功?(克服重力做功) b需用多大的力?(F=G) c需何等多少功?(W=FS) (2)出示用细绳悬在支架上作动滑轮用的单滑轮,并说明:假设这个滑轮摩擦很小,可以忽略不计,它本身的重为G牛,如果我们通过拉绳子把这个下面没有挂别的物体的“空”滑轮匀速提升h米,引导学生回答如下问题:

《动能势能机械能》教学反思

《动能势能机械能》教学反思 《动能势能机械能》教学反思 郭云洁 《动能和势能》这一节课是《机械能》的第一节课。机械能属于力学的范畴,另外“能”又可以看作是一门专门的学问,初中阶段要接触的能量包括机械能、内能、电能、核能等等。这一章内容并不太重要,本节主要讲机械能的各种类型,以及影响其大小的因素,并不困难,但是内容较多较杂。 一、对教法的反思: 在教学方法上我采用了1、大量选择网络资源,2、课堂语言简洁化、形象化,3、纲要信号图示,4、演示实验等方法进行教学。 在选择网络资源方面,我所选的大部分动画都很明白地说明了问题,但是对于“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这个问题,我选的动画效果不是很好,需要教师在学生看动画进行点播才能让学生明白相关知识点。在课堂语言简洁化、形象化方面,我本来打算不说无用处的话,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回答一出现困难我就忍不住给学生说出了结果,有点越俎代疱。在纲要信号图示方面,主要表现在板书设计上,对本节内容的总结是很成功的。在演示实验方面,我主要演示了“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和“弹性势能的定义”这两个实验,实验都较成功。 二、对学法的反思: 在学法上,我引导学生运用1、观察法,2、阅读法,3、讨论法,4、训练法等方法进行学习。 在观察法方面,我主要让学生观察教师演示实验和链接的几个动画。学生的观察能力不强,他们有观察的兴趣,没有观察的良好方法,往往看了却没有多大收获。以后需要在这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培养。在阅读法方面,我让学生通过阅读得出

了以下几个问题的答案:“能量的定义是什么,”“什么是弹性形变,”以及“为什么能的单位与功的单位相同”。让学生阅读较少,要求阅读的问题也简单。在讨论法方面,我让学生展开了较多的讨论,比如每看完一个动画我都让学生讨论动画说明了什么问题,学生的讨论效果是很好的,但是讨论放不开,有的同学不参加讨论,不善于同别人合作。在训练法方面,主要是让学生做了伴你学上部分习题,题目的选择也较好,只是在处理时方式没有变化,显得较平板。 三、对教学效果的反思: 整个教学过程主要包括导入、新授和训练三个方面。导入包括章题的导入和节题的导入两部分,新授是本节课的重点所在,我动用了各种方式,力求使教学效果最优化,训练是新授的延伸,是学生掌握新知识的必要途径之一。我的整个教学显得比较流畅,学生配合也较好。从中反映出的不足之处有: 1、对于影响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大小的因素这几个问题,我本打算让学生在观看动画和教师相关的演示实验后通过自己的分组讨论得出结论,最好是自己的结论。但是学生只满足于从课本上找到现成答案,而不去自己思考,用自己语言总结自己的所得。我想这是长期以来我们都是以课本为本进行教学造成的后果,在以后的教学过 程中应该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包括不成熟的甚至不正确的观点,并且教师不能对学生的失误和错误进行嘲笑。 2、在训练方面,我所选的题目典型,尤其是其中的讨论题,对于学生理解本节内容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是我觉得漏掉了一个方面,那就是在机械能的组成方面没有设计一道相关的计算题。对于“机械能的组成和单位”的巩固就显得不够。 3、本节课若能结合白板效果会更好些,特别是引课和结尾中结合了白板,学生兴趣会更高些的。

动能和势能教学设计.doc

动能和势能教学设计 动能和势能 (一)教学目的 1.了解能量的初步概念。 2.知道什么是动能及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 3.知道什么是势能及影响势能大小的因素。 4.知道什么是机械能及机械能的单位。 (二)教具斜槽,钢球,木块,橡皮筋,压缩弹簧等。 (三)教学过程 1.复习鉴于能量和功的概念有密切的联系,所以通过"怎样才算做了功"的提问,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力的作用成效、功的两要素。当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作用下,沿力的方向上通过了一段距离,这个力的作用有了成效,就说这个力做了功。出示一木块,并将其置于水平桌面上。说明木块受重力的作用,但木块没有在重力方向上运动,所以重力对木块没有做功。继而用手推动木块,使木块运动一段距离。在此过程中,重力仍然没有做功,手的推力做了功。进而强调力和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是功的两要素,且功的大小就等于两者的乘积。 2.引入新课出示斜槽,并演示钢球从斜槽上滚下,在水平桌面上撞击木块,使木块移动了一段距离。让学生分析碰撞过程中,做没做功? 利用学生分析的结果"钢球对木块做了功"引入能量的概念:一个物体能够做功,我们就说它具有能量。可见物理学中,能量和功有着密切的联系,能量反映了物体做功的本领。不同的物体做功的本领也不同。一个物体能够做的功越多,表示这个物体的能量越大。 3.进行新课物体具有能量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以后我们将逐步认识各种形式的能量。刚才的实验中钢球撞击木块能够做功,但若将钢球停靠在木块一侧(边讲边演示),这时的钢球并不能推动木块做功。只有运动的钢

球才能推动木块做功。 (1)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能够做功,它们具有 的能量叫做动能。引导学生广泛地列举事例,说明运动的空气、水和各种物体都能够做功,而具有动能。概括出"一切运动的物体都具有动能。" 列举事例说明:运动的物体具有的动能多少不尽相同。如狂风能吹倒大树,而微风只能使树枝摇动。进而通过演示实验,概括出决定物体动能大小的因素。演示课本图1-1实验,实验可分三步:①将同一个钢球,从斜面不同高度滚下,让学生观察钢球将木块推动的距离。木块被推动的距离不同,说明钢球对木块做的功不同。木块被推动得越远,表明钢球的动能越大。实验说明:从不同高度滚下的网球,具有不同的动能。②上面的实验表明钢球从较高处滚下时具有的动能大。那么钢球从不同的高度滚下时有什么不同呢?我们可通过观察实验来得到结论。将质量相同的两个钢球,同时从斜槽的最高点和接近斜槽底部的位置释放。从最高点滚下的钢球能在水平槽上追上从接近底部滚下的钢球。实验表明从高处滚下的钢球速度大。从而得到结论:物体的动能与速度有关,速度越大,物体的动能越大。③换用不同质量的钢球,从同一高度让其滚下,让学生观察钢球推动木块的距离。从而得出结论:运动物体的质量越大,动能就越大。演示实验之后,总结实验结果:运动物体的速度越大,质量越大,动能就越大。 (2)势能:物体由于运动的原因而具有动能,物体还可能由于其他 的原因而具有能量。例如,同学们都玩过用橡皮筋弹射纸弹的游戏,拉长的橡皮筋能给纸弹一个力,并推动纸弹移一段距离,从而对纸弹做了功。同样拉弯的弓、压缩的弹簧也能够做功,它们都具有能量,这种能量叫做弹性势能,它是由于物体发生弹性变形变而具有的能量。

机械效率教学反思

《机械效率》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八年级物理第十二章第三节的内容,这节主要讲述有用功、额外功、总功、机械效率和测量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内容。在前几节中已经学习了功、功率的基本概念以及杠杆、滑轮等简单机械,引入这些物理概念的目的就在于研究机械做功。机械做功就涉及到机械效率的问题,所以本节课将更多地和生活相联系。针对这节课我的反思如下: 一、本节课总体上按照复习提问、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新课教学、课堂小结、巩固练习及布置作业的步骤顺利的完成了教学目标。 1、复习提问:我设计了3个简单的问题,如:功的两个主要因素和计算公式等问题,问题的设置主要是让学生对旧知识的巩固,为接下来新课做准备。 2、创设情境引入新课:通过生活中做功的例子引入了新课教学。例子的设计与生活密切联系,激发了学生对本节课知识学习的求知欲。 3、新课教学: (1)通过生活中的例子引出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的概念。例子简单,学生容易掌握。 (2)通过对总功的公式W总=W有+W额的理解,逐步引出机械效率的概念及公式,再利用机械效率的公式计算一道练习题,加深学生对有用功、额外功、总功和机械效率的理解,突出本节课的重点。 (3)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让学生利用探究的七个要素,分成小组对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进行测量并总结出结论,进行交流。教师再逐步的引导学生知

道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因素以及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分析归纳能力和交流合作的能力,有效地突破了本节课的难点。 4、课堂小结:让2到3名不同层次的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目的是让老师了解不同层次的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 5、巩固练习及布置作业:通过课件和书后习题的练习,让学生对本节课重难点知识的加以巩固。从对学生的反馈练习中来看,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尤其是对重难点知识的掌握程度很好。 二、不足之处 1、在讲授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的概念时,虽然是通过生活中的例子引出了概念,如果能再举几个生活中有关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的例子,更能让学生加深对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的例子,真正的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 2、由于课前部分学生的实验器材没有安装好,时间有限,在测量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过程中,有的小组没有做完老师布置的任务。 总之,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是学生展示的舞台。提高驾驭课堂能力,举一反三,这是我在今后教学中需要努力的一方面,同时,还要认真备课,精心设计教案,备学生,备教法、学法,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充分拓展学生潜能,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机械能守恒定律导学案教学内容

机械能守恒定律导学 案

第四节《机械能守恒定律》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知道什么是机械能,知道物体的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 2.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知道其含义和适用条件。 3.在具体问题中,能判定机械能是否守恒,并能应用机械能守恒解决实际问题。 【重点难点】 重点:1、机械能 2、机械能守恒定律以及含义和适用条件 难点:机械能守恒定律以及含义和适用条件 【知识回顾】 1、动能: 2、重力势能: 3、弹性势能: 4、动能定理: 【新课教学】 [学生活动]:碰鼻实验:如图所示,把悬挂重球拉至鼻 尖 由静止释放,实验者立于原位不动,小球来回摆动。小 球 会撞上鼻子吗? 探究点一、机械能: 1、概念:_______能和______能(包括______势能和______势能)统称为机械能。 2、表达式: 3、机械能具有相对性,是______。(填标量或者矢量) 探究点二、动能与势能的相互转化 1、如图所示,蹦床运动员在训练中被竖直向上抛出(见教材第79页图4-4-1):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运动员在空中上升的过程,重力对运动员做______,运动员的重力势能____,动能_____;运动员的______能转化成了_____能。 运动员在空中下降的过程,重力对运动员做______,运动员的重力势能____,动能_____;运动员的______能转化成了_____能。 2、如图所示,飞流直下的瀑布:(见教材第79页图4-4-2) 水飞流而下的过程,重力对水做______,水的重力势能____,动能_____;水的______能转化成了_____能。 3、人弯弓射箭: 人弯弓射出箭的过程,弓的弹力对箭做______功,弹性势能______,箭的动能______,弓的______能转化成了箭的_____能。 4、你还能举出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的例子吗? 【小结】以上实例表明,通过_______做功或________做功,机械能可以从一种形式转化成另一种形式。 探究点三、机械能守恒定律 1、机械能守恒定律的理论推导: 以小球的自由落体为例:设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自由 下落,经过高度为h1的B点时速度为v1,下落到高度h2 为的C点时速度为v2,选地面为参考平面。在自由落体运 动中,小球只受到重力作用,重力做正功。小球从B处下 落到C处,用我们学过的动能定理以及功的定义求重力做 的功,推导出小球在B处的机械能和C处的机械能的关 系: 引导1:请写出推导过程: 引导2:根据推导的结果用文字叙述应该是什么? 2、机械能守恒定律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九年级物理上册12.1动能势能机械能教学案新版苏科版

第一节动能势能机械能

学点1动能 1.理解能量的概念,认识动能. 问题1:“一个物体能对另一个物体做功,就表明这个物体具有能量.”相互交流对这句话的理解,判断下列关于能量认识的正误,其中错误是() A.能量的单位和功的单位相同 B.不做功的物体没有能量 C.物体具有能量就能够对外做功 D.物体对外做功的过程中,将消耗物体具有的能量 E.物体能对外做多少功,物体就具有多少能量 F.物体具有多少能量,就能对外做多少功 [答案] B 问题2:锤子运动起来后就能将钉子钉入木板,子弹运动起来后就能射穿鸡蛋,这两个事例说明的一个共同问题是:__运动的物体能对其他物体做功(或运动的物体具有动能)__.尝试再举一个类似的事例:__流动的空气能推动帆船前进(合理均可)__.问题3:判断物体是否具有动能的标准是什么?飞机一定具有动能吗? [答案] 判断物体是否具有动能的标准是看物体是否运动,一切运动的物体都具有动能.运动的飞机具有动能,静止的飞机不具有动能. 2.探究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1)猜想:动能的大小与__质量__和__速度__有关. (2)实验探究的主要方法:__控制变量法__. (3)实验中研究对象是__小车__(选填“小车”或“木块”). 控制小车运动速度相同的具体方法是:__将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处释放__;比较运动物体(小车)动能大小的具体方法是:__比较置于同一水平面上的同一木块被小车推动的距离__. (4)如图12-1-1甲所示的一组实验,探究的是动能与__速度__的关系,探究得到的结论是:__质量相同时,速度越大,物体所具有的动能就越大__. 图12-1-1 如图乙所示的一组实验,探究的是动能与__质量__的关系,探究得到的结论是:__速度相同时,质量越大,物体所具有的动能就越大__. 综合上述两组实验可得到的结论是:__物体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速度和质量有关,速度越大,质量越大,物体所具有的动能就越大__. 学点2势能 1.弹性势能 问题1:如图12-1-2(a)所示,拉伸的橡皮筋能将子弹射出;如图(b)所示,上紧的发条能带动钟表的齿轮和指针转动;如图(c)所示,压缩的弹簧能弹开小车.这三个事例说明的一个共同问题是:__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能对其他物体做功(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具有弹性势能)__.尝试再举一个类似的事例:__拉开的弓能将箭射出(合理均可)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