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体内营养物质的转变
生物体内营养物质转化的途径

生物体内营养物质转化的途径生命体内的营养物质经过各种代谢转化途径,形成了生物体所需的能量、合成物质和废物排泄。
这些营养物质包括葡萄糖、氨基酸、脂肪酸和核苷酸等。
在合适的环境下,生物体内的酶能够通过各种生化反应,将营养物质分解成更小的分子,转化成其他形式的营养物质,并储存起来供生物体使用。
1. 蛋白质的代谢转化途径蛋白质是生物体构建组织的重要营养物质。
生物体通过食物摄取氨基酸,将其转化成合成新蛋白质所需的氨基酸。
蛋白质合成需要消耗ATP能量。
但蛋白质分解则不需要这种能量。
生物体通过蛋白质分解将蛋白质转化成可利用的氨基酸。
蛋白质分解发生在细胞的溶酶体中。
蛋白质与酶在酸性环境下相互作用,酶将蛋白质分解成氨基酸。
这些氨基酸随后过血液循环进入肝脏和肌肉中,被转化成新的蛋白质或糖原。
2. 糖的代谢转化途径糖是生物体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
摄入的碳水化合物在口腔、胃、肠道等部位经过消化作用,转化成简单的糖类,如葡萄糖、果糖、半乳糖等。
其中,葡萄糖是最基本的一种糖类。
葡萄糖进入细胞后,可以通过两种代谢途径来转化成ATP能量,即糖解途径和糖原合成途径。
糖解途径:是葡萄糖分解产生 ATP 的过程,其中最重要的途径是糖酵解作用。
糖酵解作用中,葡萄糖通过一系列酶催化,生成两个 ATP 分子。
这个过程不需要氧气参与,也称为Anaerobic代谢。
糖原合成途径:如果细胞中没有足够的能量需求,葡萄糖就可以通过糖原合成途径转化成肝脏和肌肉中的糖原。
在这个过程中,葡萄糖通过糖原合成酶的催化,生成糖原。
需要注意的是,糖原合成需要 ATP 的参与。
3. 脂肪酸的代谢转化途径脂肪酸是生物体重要的营养物质,不仅是能量来源,还是细胞构成的主要组分。
化学上,脂肪酸是一种长链碳氢化合物,可以容易地和乙醇反应形成脂肪类化合物,比如三酸甘油酯等。
脂肪酸在细胞内被分解为乙酰辅酶A和二氧化碳。
这个过程称为β氧化作用。
在β氧化作用的过程中,脂肪酸分解为乙酰辅酶A和丙酮酸,然后丙酮酸又通过通过肝脏转化成葡萄糖,ATP和甲酸等。
生物体内营养物质的转换

三大物质之间的转化是有条件的: 三大物质之间的转化是有条件的:
1)糖类只能转化成非必需氨基酸,不能转化成 )糖类只能转化成非必需氨基酸, 必需氨基酸(原因是糖类在分解时, 必需氨基酸(原因是糖类在分解时,不能产生 与必需氨基酸相对应的中间产物) 与必需氨基酸相对应的中间产物) 2)糖类可以大量转化成脂质,但脂质不能大量 )糖类可以大量转化成脂质, 转化成糖类。 转化成糖类。 3)只有在糖类供应充足时,才能大量转化成脂 )只有在糖类供应充足时, 质。 4)氨基酸可以转化成脂质,但是动物体内去不 )氨基酸可以转化成脂质, 能利用脂质合成氨基酸, 能利用脂质合成氨基酸,原因在脂质的代谢中 间产物中缺乏与非必需氨基酸相应的物质。 间产物中缺乏与非必需氨基酸相应的物质。
三大类营养物质的转化:
三大营养物质的来源: 三大营养物质的来源:
• 葡萄糖的来源:①食物中糖类的消化; 葡萄糖的来源: 食物中糖类的消化; 肝糖原的分解; 非糖物质的转化。 ②肝糖原的分解;③非糖物质的转化。 • 氨基酸的来源:①自身蛋白质的分解; 氨基酸的来源: 自身蛋白质的分解; 食物中吸收; 转氨基作用。 ②食物中吸收;③转氨基作用。 • 脂肪的来源:①食物中脂肪消化成脂肪酸 脂肪的来源: 和甘油被吸收后再合成脂肪; 和甘油被吸收后再合成脂肪;②其他物质 的转化。 的转化。
肝糖原
分解 转化
肝糖原 肌糖原
非糖物质
脂肪的代谢途径
食物中的 消化吸收 脂肪 储存的 脂肪 分解 转化 脂肪酸 和甘油 合成 脂肪储存在皮下和 内脏表面
氧化 能量 分解 CO2+H2O+能量 转化 糖原等
非糖物质
蛋白质代谢
食物中 消化 蛋白质 吸收
合成
各种组织蛋白、 各种组织蛋白、 酶和激素等
生物转化的四种方式

生物转化的四种方式
生物转化是指生物体内或外部环境中发生的物质的转化过程。
常见的生物转化方式有以下四种:
1. 新陈代谢:生物体通过代谢作用将摄取的营养物质转化为能量和生物体所需的物质。
新陈代谢包括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两种方式,有氧呼吸需要氧气参与,产生大量能量;无氧呼吸则在缺氧条件下进行,产生较少能量。
2. 发酵:发酵是一种无氧代谢过程,通过微生物的作用将有机物转化为其他有用的物质。
常见的发酵过程包括酒精发酵、乳酸发酵等,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制药工业等领域。
3. 光合作用:光合作用是植物和某些细菌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质的过程。
光合作用中,光能被光合色素吸收,并通过光合电子传递链转化为化学能,最终用于合成葡萄糖等有机物。
4. 生物降解:生物降解是指生物体内或外部环境中的有机物质被微生物、酶等生物体降解为无机物质的过程。
生物降解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有助于环境中有机物的循环利用。
例如,土壤中的微生物可以降解有机肥料中的有机物质,将其转化为植物可以吸收的无机养分。
M17《生物体内营养物质转换》默写和参考答案

M17《生物体内营养物质转换》1、人体摄入的淀粉在消化道内水解成 后被小肠上皮细胞吸收,之后在人体内的代谢途径是: 、 、 以及转变成氨基酸( 作用、需要 酶催化。
)人体血糖的来源是 、 和 。
2、食物中的脂肪被人体摄入后,首先在小肠中被肝脏分泌的 所 ,然后被胰脂肪酶水解成 和 ,由小肠上皮细胞吸收,一部分合成脂肪后,经 进入血液循环 ,运送至脂肪细胞中积累;另一部分经血液循环进入肝脏后进一步代谢。
甘油在 中转变为 后加入糖代谢途径,脂肪酸则被运送到需要能量的组织或细胞中氧化分解。
脂肪酸的氧化分解发生在 中,长链脂肪酸在酶作用下被分解为 ,然后进入 ,彻底氧化分解放出大量能量。
3、人体内氨基酸的来源有 、 和 。
人体内氨基酸的代谢途径有 、 和 。
氨基酸脱氨基后,剩下的碳链加入到 中,氧化分解放出能量。
脱下的氨基被转化成 排出体外。
4、填写下列《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氧化》图表(在横线上填写物质或过程名称)A: B: C: D: E: F: G: H: I:5、肌糖原功能 ,肝糖原功能 。
M17《生物体内营养物质转换》参考答案1、人体摄入的淀粉在消化道内水解成 葡萄糖 后被小肠上皮细胞吸收,之后在人体内的代谢途径是: 氧化分解 、 合成多糖物质 、 转变成脂肪 以及转变成氨基酸( 转氨基 作用、需要 转氨 酶催化。
)人体血糖的来源是 食物中的糖消化吸收 、 肝糖原分解 和 非糖物质(脂肪、氨基酸等)转变 。
2、食物中的脂肪被人体摄入后,首先在小肠中被肝脏分泌的 胆汁 所 乳化 ,然后被胰脂肪酶水解成 甘油 和 脂肪酸 ,由小肠上皮细胞吸收,一部分合成脂肪后,经 淋巴系统 进入血液循环 ,运送至脂肪细胞中积累;另一部分经血液循环进入肝脏后进一步代谢。
甘油在 肝脏 中转变为 丙酮酸 后加入糖代谢途径,脂肪酸则被运送到需要能量的组织或细胞中氧化分解。
脂肪酸的氧化分解发生在 各组织细胞线粒体基质 中,长链脂肪酸在酶作用下被分解为 二碳化合物 ,然后进入 三羧酸循环 ,彻底氧化分解放出大量能量。
先学后教理念下的教学设计--“生物体内营养物质的转变”

2 教 学分 析 2 1 教 材 分析 .
本课 题 教学 中所 运 用 的教 学模 式 是 依 据 自主 学 习模 式设 计 的 “ 案 导 学 、 学 自主 学 习 ” 学 模 式 。其 教
核 心是先 学 后教 、 以学 定 教 。 “ 学案 导学 、 自主学 习 ”
预 习 、 示 、 疑 和作 业 四个 环 节 对 学 生 的学 习 进 行 展 质 评 价 , 发 了学 生 的学 习热 情 。 激
3 教 学 目标
3 1 知 识 与 技 能 .
图 1
() 3 脂类 代 谢 : 概 括 人 体 内 的甘 油 和 脂 肪 酸 的 请 来 源 和去路 。
能 归 纳 出生物 体 内糖类 、 肪 和蛋 白质 三大 类 营 脂
哟
E — ma lbo 5 0 0 9 1 3. o i i8 3 8 0 @ 6 o m :
幸 l 主 扫 莩
教学设计与案例
来 源
片 等青 少年 喜欢 的食 物 被称 为 “ 圾食 品” 垃 ?
设计 意 图 : 主 要 内容 研讨 清楚 的基 础 上 , 计 在 设 课 堂演示小实验 , 并分析 可乐学设计与案例
上海市 钟山高 '( 0 4 级中 2 4 ) 徐 雪 君  ̄ 0 3
文章编 号 10 0 5—2 5 ( 0 1 5 0 4 0 2 9 2 1 ) x一 0 3— 2
养 物质 的利 用 和相互 转 变 的过程 ; 注 全 面营 养 和均 关 衡 营养 , 合 自身 的饮食 结构 , 出合 理膳食 的意义 。 结 指
图2
食 物 为什 么被 称 为 “ 圾 食 品” 课 堂 学 习 进 入 高潮 垃 ? 部 分 , 导学 生关 注全 面 营 养 和 均衡 营 养 , 合 自身 引 结 的饮食 结 构 , 了解 合理 膳食 的意义 , 体现 生命 教 育 。
生态系统中营养物质的循环转化

生态系统中营养物质的循环转化生态系统是由生物和非生物组成的整体,其中营养物质的循环转化是生态系统中的一个重要过程。
生态系统的营养物质循环包括有机质、矿质和水循环三个方面。
这些循环过程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了生态系统稳定的生命支撑系统。
一、有机质循环有机质循环是指生物体内有机质向外界环境释放、死亡和分解后转化为有机质的循环。
生态系统中的有机质使得生态过程中各种生物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形成了食物链、食物网和生态圈。
生物体的有机质循环主要由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组成。
在光合作用中,植物从二氧化碳和水中吸收光能生成有机物质,同时释放氧气;在呼吸作用中,有机物质被生物体通过氧气的氧化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能量。
生态系统中有机质的死亡和分解是生物有机体向大气、水、土壤中释放有机物质的主要过程。
有机质循环还涉及到一个重要的生态过程,即生物多样性。
不同的生物体具有不同的食性和功能,不同的生物体之间形成了复杂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一些物种在其生命过程中可以将土壤中无机物质转化为有机物质,同时也是其它物种的食物来源。
同时这些物种与其天敌之间的复杂关系形成了生物多样性,支持了生态系统的平衡和健康发展。
二、矿质循环矿质循环是指一些小分子化合物和离子化物在非生物界和生物界中的转化和循环。
矿质循环中,水循环和氮循环是生态系统中较为重要的过程。
水是生态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种矿质,也是孕育生命的必要物质。
水循环是指水分在地球表面不断地循环,从海洋、湖泊、河流向大气中蒸发,再降回地面形成雨水或雪水,继续循环。
水的循环对调节气候、维持植物生长、维持生态平衡非常重要。
在水循环中,植物通过吸水、蒸腾、蓄水等过程,而微生物通过分解有机物质产生的代谢产物和矿质成分的同化来影响水的循环。
氮循环则是生态系统中必不可少的过程。
氮是生命中的关键元素,是氨基酸、核酸等重要生物分子的构成成分。
氮循环主要包括固氮、氧化尿素、硝化过程和反硝化过程。
固氮作为氮循环的起点,是指将空气中的氮气转化为土壤中的氨气或硝酸。
第四章第4节三大营养物质转化教案

第四章第4节生物体内营养物质的转变一、教材分析:生物体内糖类、脂肪和蛋白质是可以相互转变的这一事实是众所周知的。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描述这三大营养物质在体内是如何转化的,能分析转变过程和途径,并由此真正认识“自我更新”这一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
通过比较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分子式,引导学生分析三大营养物质之间的关系,指出它们在细胞内的可能代谢途径,并在此基础上以学生关心的营养和膳食问题为载体,引导学生将学到的知识用到生活实际中去。
利用“想一想、做一做”引导学生归纳散打营养物质的代谢途径,将学到的课本知识用到生活实际中去,指导自己的行为习惯。
二、课题:第四章第4节生物体内营养物质的转变三、课时安排:2课时。
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简述糖类、脂肪、蛋白质等三大营养物质之间的转换关系,能够指出合理营养的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关注合理营养的方式与方法,关注三大营养物质转换的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营养物质的转换,学生能反思自己的生活方式,对健康的膳食观能有所思考,关注个人健康。
通过营养转换等内容的学习,感悟生命的自我更新特征。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糖类、脂肪、蛋白质等三大营养物质之间的转换关系。
学生认同并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建构科学的膳食观念。
难点:糖类、脂肪、蛋白质等三大营养物质之间的转换关系。
六、教学用具:自制PPT理解这句话。
八、板书:第四章第4节生物体内营养物质的转变一、糖类代谢二、脂肪代谢三、蛋白质代谢三种营养物质代谢的枢纽:丙酮酸。
九、评价:1、动物细胞内合成蛋白质的氨基酸主要来源有:①②③答案:①从肠道新吸收进来的氨基酸②自身蛋白质分解后产生的氨基酸③蛋白质代谢过程中转氨基作用,由其他物质转变而成的氨基酸2、有一个从未经过专业训练的健康学生,突发奇想:参加学校200米短跑竞赛。
赛前,除了增加营养外,没有做其他准备。
最终,他以27秒跑完全程。
赛后,他精疲力尽,小腿抽筋。
4.4三大营养物质的转变

小结与作业 作业:
一、三大营养物质代谢
1.复习本节知识(关键是 二、三大营养物质的比较 每种物质的转移途径)
三、合理膳食均衡营养
蛋白质 氨基酸
2.完成学案习题(P56P59)
3.学案P60-P65习题补充 (选做)
糖类
脂类
准备第二册教 材和练习册
有氧呼吸过程图解
糖酵解 丙酮酸彻底分解 三羧酸循环
[细胞质基质
① 葡萄糖的初步分解(糖酵解)
C6H12O6 酶 2C3H4O3 +4[H] + 能量
☆与有氧呼吸第一阶段相同
② 丙酮酸不彻底分解 场所:细胞质基质
C3H4O3 +[H] 酶 2C2H5OH(酒精) + 2CO2
三、合理膳食,均衡营养
合理膳食即合理营养,是指人体摄入的 食物中,糖类、脂肪、蛋白质、无机盐、水、 维生素和膳食纤维七大营养物质的种类齐全、 摄入量及其比例符合人体营养的要求。
中华营养学会推荐的每日膳食营养比例
食物种类 谷物类
在膳食中的 30-40
质量比(%) 1
肉类 和豆类 30-35
1
蔬菜 和水果 30-35
氧化分解 CO2+H2O+能量
合成
肝糖原 肌糖原
分解
转变
脂肪
转变 转氨酶
非必需氨基酸
2、脂肪代谢
食物 脂肪
消化
(胆汁乳化,胰脂肪酶水解)
吸 收
合成 人体
脂肪 分解
甘油 肝脏 丙酮酸
糖代谢(氧化
分解释放能量)
+
线粒体
脂肪酸 基质
二碳 化合物
三羧酸循环
(释放能量)
3、蛋白质代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十亿美元。
二、物质转变紧系健康
我国的“胖墩夏令营”
据研究:
体重超重10%以上者和正常人相比 患心脏病的几率高1.5倍 患糖尿病的几率高5倍 患高血压的几率高6倍
体重超重30%者和正常人相比 其死亡率高出50%
back
二、物质转变紧系健康
思考:
你们的午餐中有哪些营养物质呢?
七大类 营养物质
糖糖类类 脂脂肪肪 蛋蛋白白质质
无机盐 水 维生素 膳食纤维
一、营养物质“三大金刚”
(1)糖类代谢 淀粉 消化 葡萄糖 氧化分解
CO2+H2O+能量
吸收
血糖
合成 分解 合成
肝糖原 肌糖原
转变
脂肪
思考:生活中的现象
1.吃素的和尚为什么也有许多胖子?转氨基
•
严格把控质量关,让生产更加有保障 。2020 年10月 下午6时 40分20 .10.191 8:40Oc tober 19, 2020
•
作业标准记得牢,驾轻就熟除烦恼。2 020年1 0月19 日星期 一6时40 分19秒 18:40:1 919 October 2020
•
好的事情马上就会到来,一切都是最 好的安 排。下 午6时40 分19秒 下午6 时40分1 8:40:19 20.10.1 9
•
一马当先,全员举绩,梅开二度,业 绩保底 。20.10. 1920.1 0.1918:4018:40 :1918:4 0:19Oc t-20
•
牢记安全之责,善谋安全之策,力务 安全之 实。202 0年10 月19日 星期一6 时40分 19秒M onday , October 19, 2020
•
相信相信得力量。20.10.192020年10月 19日星 期一6 时40分1 9秒20. 10.19
谢谢大家!
摄食糖类 长期过多
容易肥胖症等
摄食脂肪 长期过多
三、合理膳食均衡营养
世界卫生组织——合理的膳食是一生健康的基础!!!
合理膳食即合理营养,是指人体摄入的食
物中,糖类、脂肪、蛋白质、无机盐、水、维生素
和膳食纤维七大营养物质的种类齐全、摄入量 及其比例符合人体营养的要求。
食物种类 谷物类 肉类和豆类 蔬菜和水果 油脂类
2004年4月曝光的安徽 阜阳“大头娃娃”事 件
二、物质转变紧系健康
2006年11月15日,21岁的巴西知名模特 安娜·卡罗琳娜·雷斯顿死于厌食症,172
厘米身高的她,临死的时候不到40公斤。
back
•
树立质量法制观念、提高全员质量意 识。20. 10.1920 .10.19 Monday , October 19, 2020
非必需氨基酸
2.为什么说鸡蛋白的营养价值很高?
(比较蛋白中的氨基酸和糖类转变成的氨基酸种类)
一、营养物质“三大金刚”
(2)脂肪代谢
食物 脂肪
人体 脂肪
消化(胆汁乳化,
胰脂肪酶水解)
分解 合成
糖代谢(合成糖原
吸
Or释放能量)
收
甘油 肝脏 丙酮酸
+ 线粒体基质
脂肪酸
二碳
三羧酸循环
(释放能量)
合成 化合物
•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1 8:40:19 18:40:1 918:40 10/19/2 020 6:40:19 PM
•
安全象只弓,不拉它就松,要想保安 全,常 把弓弦 绷。20. 10.1918 :40:191 8:40Oc t-2019- Oct-20
•
加强交通建设管理,确保工程建设质 量。18:40:1918 :40:191 8:40M onday , October 19, 2020
•
安全在于心细,事故出在麻痹。20.10. 1920.1 0.1918:40:1918 :40:19 October 19, 2020
•
踏实肯干,努力奋斗。2020年10月19 日下午6 时40分 20.10.1 920.10. 19
•
追求至善凭技术开拓市场,凭管理增 创效益 ,凭服 务树立 形象。2 020年1 0月19 日星期 一下午6 时40分 19秒18 :40:192 0.10.19
(4)糖类、脂肪和蛋白质之间转化的规律 蛋白质 氨基酸
糖类
脂肪
思考:
既然三大营养物质能够相互转化,为 什么我们还要合理膳食?二、物Βιβλιοθήκη 转变紧系健康摄食脂肪 短期过少
容易低血糖
摄食蛋白质 短期过少
摄食糖类 短期过少
容易营养不良or 神经性厌食
摄食蛋白质 长期过少
二、物质转变紧系健康
摄食蛋白质 长期过多
一、营养物质“三大金刚”
(3)蛋白质代谢
食物 消化 蛋白质 吸收
氨基酸
糖类代谢 中间产物 转氨基
合成 组织蛋白 分解
氨基 脱氨基
不含氮 部分
尿素
三羧酸循环
(释放能量)
思考:生活中的现象
糖类、脂肪
4.为什么吃肉的老虎,血液中也有葡萄糖?
5.多吃蛋白质能否达到减肥的目的?
三大有机物的相互转换
线粒体内膜
在膳食中的 30-40
30-35
30-35
3
1 质量比(%)
1
1
中华营养学会推荐的每日膳食营养比例
四、放眼世界,康健八方
《地球现状报告》 1、世界上每14个儿童中就有1人因为营养不良死亡 2、在不发达国家,儿童死亡人数有50%是营养不良造
成的
3、全球还有约8.5亿人处于饥饿的边缘,挣扎在死亡线上
4、在美国,减肥品年销售达30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