桩基础计算

桩基础计算
桩基础计算

桩基础计算

一.桩基竖向承载力(《建筑桩基技术规范》)

5.2.2 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Ra应按下式确定:

Ra=Quk/K

式中:Quk为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K为安全系数,取2。

5.2.3对于端承型桩基、桩数少于4根的摩擦型柱下独立桩基、或由于地层土性、使用条件等因素不宜考虑承台效应时,基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应取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

5.2.4对于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摩擦型桩基,宜考虑承台效应确定其复合基桩的竖向承载力特征值:

1.上部结构整体刚度较好、体型简单的建(构)筑物;

2.对差异沉降适应性较强的排架结构和柔性构筑物;

3.按变刚度调平原则设计的桩基刚度相对弱化区;

4.软土地基的减沉复合疏桩基础。

当承台底为可液化土、湿陷性土、高灵敏度软土、欠固结土、新填土时,沉桩引起超孔隙水压力和土体隆起时,不考虑承台效应,取η=0 。

单桩竖向承载力标准值的确定

方法一:原位测试

1.单桥探头静力触探(仅能测量探头的端阻力,再换算成探头的侧阻力)计算公式见《建筑桩基技术规范》5.3.3

2.双桥探头静力触探(能测量探头的端阻力和侧阻力)计算公式见《建筑桩基技术规范》5.

3.4

方法二:经验参数法

1.根据土的物理指标与承载力参数之间的关系确定单桩承载力标准值《建筑桩基技术规范》5.3.5

2.当确定大直径桩(d>800mm)时,应考虑侧阻、端阻效应系数,参见5.

3.6

钢桩承载力标准值的确定:侧阻、端阻同混凝土桩阻力,需考虑桩端土塞效应系数;参见5.3.7

混凝土空心桩承载力标准值的确定:侧阻、端阻同混凝土桩阻力,需考虑桩端土塞效应系数;参见5.3.8

嵌岩桩桩承载力标准值的确定:桩端置于完整、较完整基岩的嵌岩桩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由桩周土总极限侧阻力和嵌岩段总极限阻力组成。

后注浆灌注桩承载力标准值的确定:承载力由后注浆非竖向增强段的总极限侧阻力标准值、后注浆竖向增强段的总极限侧阻力标准值,后注浆总极限端阻力标准值。

特殊条件下的考虑

液化效应:对于桩身周围有液化土层的低承台桩基,当承台底面上下分别有厚度不小于1.5m、1.0m的非液化土或非软弱土层时,可将液化土层极限侧阻力乘以土层液化折减系数计算单桩极限承载力标准值。土层液化折减系数ψ可按表5.3.12确定。

软弱下卧层验算:对于桩距不超过6d的群桩基础,桩端持力层下存在承载力低于桩端持力层承载力1/3的软弱下卧层时,可按下列公式验算软弱下卧层的承载力。参见5.4.1

负摩阻力验算:5.4.2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桩基,当桩周土层产生的沉降超过基桩的沉降时,在计算基桩承载力时应计入桩侧负摩阻力:

1.桩穿越较厚松散填土、自重湿陷性黄土、欠固结土、液化土层进入相对较硬土层时;

2.桩周存在软弱土层,邻近桩侧地面承受局部较大的长期荷载,或地面大面积堆载(包括填土)时;

3.由于降低地下水位,使桩周土有效应力增大,并产生显著压缩沉降时。

5.4.3 桩周土沉降可能引起桩侧负摩阻力时,应根据工程具体情况考虑负摩阻力对桩基承载力和沉降的影响;当缺乏可参照的工程经验时,可按下列规定验算。

1.对于摩擦型基桩可取桩身计算中性点以上侧阻力为零,并可按下式验算基桩承载力:Nk

2.对于端承型基桩除应满足上式要求外,尚应考虑负摩阻力引起基桩的下拉荷载Q,并可按下式验算基桩承载力:Nk+Q

3.当土层不均匀或建筑物对不均匀沉降较敏感时,尚应将负摩阻力引起的下拉荷载计入附加荷载验算桩基沉降。

抗拔桩基承载力验算:

5.4.6群桩基础及其基桩的抗拔极限承载力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1.对于设计等级为甲级和乙级建筑桩基,基桩的抗拔极限承载力应通过现场单桩上拔静载荷试验确定。单桩上拔静载荷试验及抗拔极限承载力标准值取值可按现行行业标准《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进行。

2.如无当地经验时,群桩基础及设计等级为丙级建筑桩基,基桩的抗拔极限载力取值可按下列规定计算:参见5.4.6。

桩基沉降计算

5.5.1建筑桩基沉降变形计算值不应大于桩基沉降变形允许值。

5.5.2 桩基沉降变形可用下列指标表示:

1.沉降量;

2.沉降差;

3.整体倾斜:建筑物桩基础倾斜方向两端点的沉降差与其距离之比值;

4.局部倾斜:墙下条形承台沿纵向某一长度范围内桩基础两点的沉降差与其距离之比值。

5.5.3计算桩基沉降变形时,桩基变形指标应按下列规定选用:

1.由于土层厚度与性质不均匀、荷载差异、体型复杂、相互影响等因素引起的地基沉降变形,对于砌体承重结构应由局部倾斜控制;

2.对于多层或高层建筑和高耸结构应由整体倾斜值控制;

3.当其结构为框架、框架-剪力墙、框架-核心筒结构时,尚应控制柱(墙)之间的差异沉降。

5.5.6对于桩中心距不大于6倍桩径的桩基,其最终沉降量计算可采用等效作用分层总和法。等效作用面位于桩端平面,等效作用面积为桩承台投影面积,等效作用附加压力近似取承台底平均附加压力。等效作用面以下的应力分布采用各向同性均质直线变形体理论。(布辛奈斯克解)

5.5.14对于单桩、单排桩、桩中心距大于6倍桩径的疏桩基础的沉降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1.承台底地基土不分担荷载的桩基。桩端平面以下地基中由基桩引起的附加应力,按考虑桩径影响的明德林解附录F 计算确定。将沉降计算点水平面影响范围内各基桩对应力计算点产生的附加应力叠加,采用单向压缩分层总和法计算土层的沉降,并计入桩身压缩Se。

2.承台底地基土分担荷载的复合桩基。将承台底土压力对地基中某点产生的附加应力按布辛奈斯克解(附录D)计算,与基桩产生的附加应力叠加,采用与本条第1 款相同方法计算沉降。

桩基水平承载力与位移计算

5.7.2单桩的水平承载力特征值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1.对于受水平荷载较大的设计等级为甲级、乙级的建筑桩基,单桩水平承载力特征值应通过单桩水平静载试验确定,试验方法可按现行行业标准《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 执行。

2.对于钢筋混凝土预制桩、钢桩、桩身正截面配筋率不小于0.65%的灌注桩,可根据静载试验结果取地面处水平位移为10mm(对于水平位移敏感的建筑物取水平位移6mm)所对应的荷载的75%为单桩水平承载力特征值。

3.对于桩身配筋率小于0.65%的灌注桩,可取单桩水平静载试验的临界荷载的75%为单桩水平承载力特征值。

4.当缺少单桩水平静载试验资料时,可按下列公式估算桩身配筋率小于0.65%的灌注桩的单桩水平承载力特征值:式(

5.7.2)

5.验算永久荷载控制的桩基的水平承载力时,应将上述2~5款方法确定的单桩水平承载力特征值乘以调整系数0.80;验算地震作用桩基的水平承载力时,宜将按上述2~5款方法确定的单桩水平承载力特征值乘以调整系数1.25。

桩身承载力与裂缝控制计算

5.8.1桩身应进行承载力和裂缝控制计算。计算时应考虑桩身材料强度、成桩工艺、吊运与沉桩、约束条件、环境类别诸因素,除按本节有关规定执行外,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的有关规定。

5.8.3基桩成桩工艺系数ψc应按下列规定取值:

1.混凝土预制桩、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桩:ψ=0.85;

2.干作业非挤土灌注桩:ψ =0.90;

3.泥浆护壁和套管护壁非挤土灌注桩、部分挤土灌注桩、挤土灌注桩:ψ= 0.7~ 0.8 ;

4.软土地区挤土灌注桩:ψ = 0.6 。

5.8.4计算轴心受压混凝土桩正截面受压承载力时,一般取稳定系数ψ=1.0。对于高承台基桩、桩身穿越可液化土或不排水抗剪强度小于10kPa的软弱土层的基桩,应考虑压屈影响,可按本规范式(5.8.2-1)、(5.8.2-2)计算所得桩身正截面受压承载力乘以ψ折减。其稳定系数ψ可根据桩身压屈计算长度lc和桩的设计直径d(或矩形桩短边尺寸b)确定。桩身压屈计算长度可根据桩顶的约束情况、桩身露出地面的自由长度l、桩的入土长度h、桩侧和桩底的土质条件应按表5.8.4-1确定。桩的稳定系数可按表5.8.4-2 确定。

5.8.5计算偏心受压混凝土桩正截面受压承载力时,可不考虑偏心距的增大影响,但对于高承台基桩、桩身穿越可液化土或不排水抗剪强度小于10kPa的软弱土层的基桩,应考虑桩身在弯矩作用平面内的挠曲对轴向力偏心距的影响,应将轴向力对截面重心的初始偏心矩ei 乘以偏心矩增大系数η,偏心距增大系数η的具体计算方法可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执行。

5.8.10对于受水平荷载和地震作用的桩,其桩身受弯承载力和受剪承载力的验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1.对于桩顶固端的桩,应验算桩顶正截面弯矩;对于桩顶自由或铰接的桩,应验算桩身最大弯矩截面处的正截面弯矩;

2.应验算桩顶斜截面的受剪承载力;

3.桩身所承受最大弯矩和水平剪力的计算,可按本规范附录C计算;

4.桩身正截面受弯承载力和斜截面受剪承载力,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执行;

5 .当考虑地震作用验算桩身正截面受弯和斜截面受剪承载力时,应根据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的规定,对作用于桩顶的地震作用效应进行调整。

5.8.11预制桩吊运时单吊点和双吊点的设置,应按吊点(或支点)跨间正弯矩与吊点处的负弯矩相等的原则进行布置。考虑预制桩吊运时可能受到冲击和振动的影响,计算吊运弯矩和吊运拉力时,可将桩身重力乘以1.5 的动力系数。

灌注桩的施工

6.2.1不同桩型的适用条件应符合下列规定:

1.泥浆护壁钻孔灌注桩宜用于地下水位以下的黏性土、粉土、砂土、填土、碎石土及风化岩层;

2.旋挖成孔灌注桩宜用于黏性土、粉土、砂土、填土、碎石土及风化岩层;

3.冲孔灌注桩除宜用于上述地质情况外,还能穿透旧基础、建筑垃圾填土或大孤石等障碍物。在岩溶发育地区应慎重使用,采用时,应适当加密勘察钻孔;

4.长螺旋钻孔压灌桩后插钢筋笼宜用于黏性土、粉土、砂土、填土、非密实的碎石类土、强风化岩;

5.干作业钻、挖孔灌注桩宜用于地下水位以上的黏性土、粉土、填土、中等密实以上的砂土、风化岩层;

6.在地下水位较高,有承压水的砂土层、滞水层、厚度较大的流塑状淤泥、淤泥质土层中不得选用人工挖孔灌注桩;

7.沉管灌注桩宜用于黏性土、粉土和砂土;夯扩桩宜用于桩端持力层为埋深不超过20m 的中、低压缩性黏性土、粉土、砂土和碎石类土。

6.2.1不同桩型的适用条件应符合下列规定:

1.泥浆护壁钻孔灌注桩宜用于地下水位以下的黏性土、粉土、砂土、填土、碎石土及风化岩层;

2.旋挖成孔灌注桩宜用于黏性土、粉土、砂土、填土、碎石土及风化岩层;

3.冲孔灌注桩除宜用于上述地质情况外,还能穿透旧基础、建筑垃圾填土或大孤石等障碍物。在岩溶发育地区应慎重使用,采用时,应适当加密勘察钻孔;

4.长螺旋钻孔压灌桩后插钢筋笼宜用于黏性土、粉土、砂土、填土、非密实的碎石类土、强风化岩;

5.干作业钻、挖孔灌注桩宜用于地下水位以上的黏性土、粉土、填土、中等密实以上的砂土、风化岩层;

6.在地下水位较高,有承压水的砂土层、滞水层、厚度较大的流塑状淤泥、淤泥

质土层中不得选用人工挖孔灌注桩;

7.沉管灌注桩宜用于黏性土、粉土和砂土;夯扩桩宜用于桩端持力层为埋深不超过20m的中、低压缩性黏性土、粉土、砂土和碎石类土。

8.端承型桩:当采用钻(冲),挖掘成孔时,必须保证桩端进入持力层的设计深度;当采用锤击沉管法成孔时,沉管深度控制以贯入度为主,以设计持力层标高对照为辅。

基础设计规范(桩基础部分)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1——8.5桩基础(一) 8.5 桩基础 8.5.1 本节包括混凝土预制桩和混凝土灌注桩低桩承台基础。 按桩的性状和竖向受力情况可分为摩擦型桩和端承型桩。摩擦型桩的桩顶竖向荷载主要由桩侧阻力承受;端承型桩的桩顶竖向荷载主要由桩端阻力承受。 8.5.2桩和桩基的构造,应符合下列要求: 1摩擦型桩的中心距不宜小于桩身直径的3倍;扩底灌注桩的中心距不宜小于扩底直径的 1.5倍,当扩底直径大于2m时,桩端净距不宜小于1m。在确定桩距时尚应考虑施工工艺 中挤土等效应对邻近桩的影响。 2扩底灌注桩的扩底直径,不应大于桩身直径的3倍。 3桩底进入持力层的深度,根据地质条件、荷载及施工工艺确定,宜为桩身直径的1~3倍。 在确定桩底进入持力层深度时,尚应考虑特殊土、岩溶以及震陷液化等影响。嵌岩灌注桩周边嵌入完整和较完整的未风化、微风化、中风化硬质岩体的最小深度,不宜小于0.5m。 4布置桩位时宜使桩基承载力合力点与竖向永久荷载合力作用点重合。 5预制桩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30;灌注桩不应低于C20;预应力桩不应低于C40。 6桩的主筋应经计算确。定打入式预制桩的最小配筋率不宜小于0.8%;静压预制桩的最小配筋率不宜小于0.6%;灌注桩最小配筋率不宜小于0.2%~0.65%(小直径桩取大值)。 7配筋长度: 1)受水平荷载和弯矩较大的桩,配筋长度应通过计算确定。 2)桩基承台下存在淤泥、淤泥质土或液化土层时,配筋长度应穿过淤泥淤、泥质土层或液化土层。 3)坡地岸边的桩、8度及8度以上地震区的桩、抗拔桩、嵌岩端承桩应通长配筋。 4)桩径大于600mm的钻孔灌注桩,构造钢筋的长度不宜小于桩长的2/3。 8桩顶嵌入承台内的长度不宜小于50mm。主筋伸入承台内的锚固长度不宜小于钢筋直径(Ⅰ级钢)的30倍和钢筋直径(Ⅱ级钢和Ⅲ级钢)的35倍。对于大直径灌注桩,当采用一柱一桩时,可设置承台或将桩和柱直接连接。桩和柱的连接可按本规范第8.2.6条高杯口基础的要求选择截面尺寸和配筋,柱纵筋插入桩身的长度应满足锚固长度的要求。 9 在承台及地下室周围的回填中,应满足填土密实性的要求。 8.5.3 群桩中单桩桩顶竖向力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桩基础课程设计-计算书

4.5m 【题1】某试验大厅柱下桩基,柱截面尺寸为 400mm 600mm ,地质剖面示意图如图 1 所示,作用在基础顶面的荷载效应基本组合设计值为 F = 2035kN, M=330kN ?m , H = 55kN, 荷载效应标准组合设计值为 F k =1565kN, M=2548.0 21.7 0.5 15 32.5 12.5 20 0.25 0.9 8 13.0 200

1. 2. 2^00 - 确定桩的规格 根据地质勘察资料,确定第 4层粘土为桩端持力层。采用钢筋混凝土预制桩,桩截面为 方桩,为400mm< 400mm 桩长为9米。承台埋深1.7米,桩顶嵌入承台 0.1米,则桩 端进持力层2.4米。初步确定承台尺寸为 2.4m X 2.4m 。 确定单桩竖向承载力标准值 Q 根据公式 查表内插求值得 层序 深度(m) I L q sik (kPa ) q pk ( kPa) ② 粉质粘土 2 0.6 60 ③ 饱和软粘土 4.5 0.97 38 ② 粘土 2.4 0.25 82 2500 按静力触探法确定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 Q uk Q sk Q pk u q sik l i q pk A p =4X 0.4(60 X 2.0+38 X 4.5+82 X 1.5)+2500 X 0.4 X 0.4=902.4KN 取 Q uk 902.4 kN 3.确定桩基竖向承载力设计值 R 并确定桩数n 及其布置 按照规范要求,S a 3d ,取 S a 4d , b e = 2m, l = 9m 故 0.22 查表得,sp 0.97。 查表得,sp 1.60先不考虑承台效应,估算基桩竖向承载力设计值 R 为 sp 1.60 桩基承台和承台以上土自重设计值为 G= 2.4 X 2.4 X 1.7 X 20= 195.84 kN 粗估桩数n 为 n = 1.1 X (F+G)/R= (1565+195.84)/ 547.08=3.22 根 取桩数n = 4根,桩的平面布置为右图所示, 承台面积为 2.4m X 2.4m ,承台高度为 0.9m ,由于n > 3,应该考虑 群桩效应和承台效应确定单桩承载力设计值 R ,S a B e 由一=4 ; = 0.25 d l 查表得 e = 0.155 , := 0.75 sp Q uk 0.97 902.4 =547.08 kN

单排桩基础计算算例

例题:双柱式桥墩钻孔灌注桩计算示例(单排桩) 1. 设计资料 1.1 地质与水文资料 最大冲刷线位于河床线下 2.8m ;地基土上层为硬塑黏性土,地基土比例系数m=150004kN m ;桩周土摩阻力标准值60k q kPa =。 下层为中密细砂夹砾石;桩周土摩阻力标准值50k q kPa =;地基承载力基本容许值 0[]220a f kPa =,地基土比例系数m=180004kN m 地基土平均有效重度28.0kN m γ'=(已考虑浮力) 一般冲刷线高程为342.00m ,常水位高程为344.00m ,局部冲刷线高程为339.20m 1.2桩、墩尺寸与材料 墩帽顶高程350.00m ,桩顶高程为344.00m ,墩柱顶高程为348.80m 。 墩柱直径为 1.30m ,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5,钢筋为HRB335,混凝土弹性模量 722.810C E kN m =? 桩身直径为1.50m ,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5,混凝土弹性模量722.810C E kN m =? 1.3荷载情况 桥墩为双柱式桥墩,桥面净宽7m ,附0.75m 人行道,人群荷载为23.0kN m ,设计荷载为公路-Ⅱ级,结构重要性系数为1.0. 上部为30m 预应力混凝土梁,每一根桩承受荷载为: ①两跨恒载反力 1834.53N kN = ②盖梁自重反力2183.10N kN = ③系梁自重反力348.00N kN = ④一根墩柱自重力4187.30N kN = ⑤桩每延米自重力2 1.5(2510)26.5()q kN m π=??-=(已扣除浮力) ⑥活载反力

Ⅰ)两跨活载(汽车+人群)反力:5536.68N kN = Ⅱ)单跨汽车荷载反力:6389.21N kN =,顺桥向弯矩1119.84M kN m =? 单跨人群荷载反力:720N kN =,顺桥向弯矩2 6.16M kN m =? 车辆荷载反力已按偏心受压原理考虑横向分布的分配影响。 Ⅲ)制动力90.00T kN = (作用点在支座中心,距桩顶距离为6.197m ) Ⅳ)纵向风力: 盖梁部分1 2.65W kN =,对桩顶力臂为5.45m 。 墩身部分2 2.35W kN =,对桩顶力臂为2.45m 。 采用旋转钻孔灌注桩基础,摩擦桩。 2. 桩长计算 该地基土层由两层组成,根据《公桥基规》中确定单桩轴向受压承载力容许值的经验公式初步反算桩长。设该灌注桩局部冲刷线以下的桩长为h ,一般冲刷线以下的深度为h3=h+2.8,则由轴向受压承载力要求得: []R a N R γ= 2.1 N 为一根桩受到的全部竖向荷载,包括桩身自重与置换土重(当自重计入浮力时,置换土重也计入浮力)的差值作为荷载考虑。采用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短期效应组合,各系数均取1.0. 当两跨活载时(此时为轴力最不利状况) 1234502() 834.53183.1048187.30536.6826.5(4.8)8.0 1.54 1916.8112.36N N N N N N q l h hA h h h γπ '=++++++-=+++++?+-???=+ 2.2 R γ为单桩轴向受压容许承载力的抗力系数,按《公桥基规》中表5.3.7选用。因计 算使用阶段、短期效应组合,荷载仅包括结构自重、汽车和人群荷载,所以, 1.0R γ=。 2.3 []a R 为摩擦桩—钻孔灌注桩的单桩轴向受压承载力容许值 [] 002231 []2 [](3)a ik i p r r a R u q l A q q m f k h λγ=+=+-∑

桩基础设计计算书

课程设计(论文) 题目名称钢筋混凝土预制桩基础设计 课程名称基础工程 学生姓名李宇康 学号124100161 系、专业城市建设系土木工程 指导教师周卫 2015年5 月

桩基础设计计算书 一:设计资料 1、建筑场地土层按其成因土的特征和力学性质的不同自上而下划分为四层,物理力学指标见下表。勘查期间测得地下水混合水位深为2.0m,地下水水质分析结果表明,本场地下水无腐蚀性。 建筑安全等级为2级,已知上部框架结构由柱子传来的荷载: V=1765, M=169KN·m,H = 50kN; 柱的截面尺寸为:800×600mm; 承台底面埋深:D = 2.0m。 2、根据地质资料,以黄土粉质粘土为桩尖持力层, 钢筋混凝土预制桩断面尺寸为300×300,桩长为10.0m 3、桩身资料:混凝土为C30,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f c =15MPa,弯曲强度设计值为 f m =16.5MPa,主筋采用:4Φ16,强度设计值:f y =310MPa 4、承台设计资料:混凝土为C30,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为f c =15MPa,弯曲抗压强度设 计值为f m =1.5MPa。 、附:1):土层主要物理力学指标; 2):桩静载荷试验曲线。 附表一: 土层的主要物理力学指标表1-1 土 层代号名称 厚 度 m 含水 量w (%) 天然 重度 (kN/m3 ) 孔 隙 比 e 侧模 阻力 桩端 阻力液性 指数 I L 直剪试验 (直快) 压缩 模量 E s (MPa) 承载力 特征值 f k(kPa) q sk kPa q pk kPa 内摩 擦角 ?? 粘聚 力c (kPa) 1 杂填土 2.0 20 18.8 2 2 6.0 90 2 淤泥质土9 38.2 18.9 1.02 22 1.0 21 12 4.8 80 3 灰黄色粉 质粘土 5 26.7 19. 6 0.75 60 2000 0.60 20 16 7.0 220 4 粉砂夹粉 质粘土 >10 21.6 20.1 0.54 70 2200 0.4 25 15 8.2 260 附表二:

桩基础课程设计计算书范本

桩基础课程设计计 算书

土 力 学 课 程 设 计 姓名: 学号: 班级: 二级学院: 指导老师:

地基基础课程设计任务书 [工程概况] 某城市新区拟建一栋10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办公楼,长24.0m ,宽9.6m ,其1-5轴的柱底荷载效应标准组合值如下所示。建筑场地位于临街地块部·位,地势平坦,室外地坪标高同自然地面,室内外高差450mm 。柱截面尺寸均为500mm ×500mm ,横向承重,柱网布置图如图1所示。场地内地层层位稳定,场地地质剖面及桩基计算指标详见工程地质资料,如表1所示。勘察期间测得地下水水位埋深为 2.5m 。地下水水质分析结果表明,本场地地下水无腐蚀性。试按乙级条件设计柱下独立承台桩基础。 柱底荷载效应标准组合值 1轴荷载:5417;85.m;60k k k F kN M kN V kN ===。 2轴荷载:5411;160.m;53k k k F kN M kN V kN ===。 3轴荷载:5120;88.m;63k k k F kN M kN V kN ===。 4轴荷载:5300;198.m;82k k k F kN M KN V kN ===。 5轴荷载:5268;140.m;60k k k F kN M kN V kN ===。

图1 框架结构柱网布置图 (预制桩基础)--12土木1班 工程概况 某市新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办公楼,长24.0米,柱距6米,宽9.6米,室内外地面高差0.45米。柱截面500×500mm 。建筑场地地质条件见表1。 表1 建筑场地地质条件

注:地下水位在天然地面下2.5米处 目录 地基基础课程设计任务书............................................................................ - 0 -工程概况....................................................................................................... - 1 - 1.设计资料.................................................................................................... - 4 - 2.选择桩型与桩端持力层、确定桩长和承台埋深...................................... - 4 - 3.确定单桩极限承载力标准值..................................................................... - 5 - 4.确定桩数和承台尺寸 ................................................................................ - 6 - 5.桩顶作用效应验算 .................................................................................... - 7 - 6.桩基础沉降验算 ........................................................................................ - 8 - 6.1 求基底压力和基底附加压力 ........................................................... - 8 - 6.2 确定沉降计算深度 ........................................................................... - 8 - 6.3 沉降计算........................................................................................... - 8 -

桩基础的设计计算

1 第四章桩基础的设计计算 1.本章的核心及分析方法 本节将介绍考虑桩与桩侧土共同抵抗外荷载作用时桩身的内力计算,从而解决桩的强度问题。重点是桩受横轴向力时的内力计算问题。 桩在横轴向荷载作用下桩身的内力和位移计算,国内外学者提出了许多方法。目前较为普遍的是桩侧土采用文克尔假定,通过求解挠曲微分方程,再结合力的平衡条件,求出桩各部位的内力和位移,该方法称为弹性地基梁法。 以文克尔假定为基础的弹性地基梁法从土力学观点看是不够严密的,但其基本概念明确,方法简单,所得结果一般较安全,在国内外工程界得到广泛应用。我国公路、铁路在桩基础的设计中常用的“m”法、就属此种方法,本节将主要介绍“m”法。 2.学习要求 本章应掌握桩单桩按桩身材料强度确定桩的承载力的方法,“m”法计算单桩内力的各种计算参数的使用方法,多排桩的主要计算参数及其各自的含义。掌握承台计算方法,群桩设计的要点及注意事项,了解桩基设计的一般程序及步骤。本专科生均应能独立完成单排桩和多排桩的课程设计。 第一节单排桩基桩内力和位移计算 一、基本概念 (一)土的弹性抗力及其分布规律 1.土抗力的概念及定义式 (1)概念 桩基础在荷载(包括轴向荷载、横轴向荷载和力矩)作用下产生位移及转角,

2 使桩挤压桩侧土体,桩侧土必然对桩产生一横向土抗力zx σ,它起抵抗外力和稳定桩基础的作用。土的这种作用力称为土的弹性抗力。 (2)定义式 z zx Cx =σ (4-1) 式中: zx σ——横向土抗力,kN/m 2; C ——地基系数,kN/m 3; z x ——深度Z 处桩的横向位移,m 。 2.影响土抗力的因素 (1)土体性质 (2)桩身刚度 (3)桩的入土深度 (4)桩的截面形状 (5)桩距及荷载等因素 3.地基系数的概念及确定方法 (1)概念 地基系数C 表示单位面积土在弹性限度内产生单位变形时所需施加的力,单位为kN/m 3或MN/m 3。 (2)确定方法 地基系数大小与地基土的类别、物理力学性质有关。 地基系数C 值是通过对试桩在不同类别土质及不同深度进行实测z x 及zx σ后反算得到。大量的试验表明,地基系数C 值不仅与土的类别及其性质有关,而且也随着深度而变化。由于实测的客观条件和分析方法不尽相同等原因,所采用的C 值随深度的分布规律也各有不同。常采用的地基系数分布规律有图下所示的几种形式,因此也就产生了与之相应的基桩内力和位移的计算方法。

基础工程桩基础课程设计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 课程名称:桩基础课程设计 院系:土木工程系专业: 年级: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西南交通大学

目录 一、概述 (3) 1.1 设计任务 (3) 1.2设计资料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设计计算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桩的计算宽度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桩的变形系数α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桩顶的刚度系数ρ1,ρ2,ρ3,ρ4。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4计算承台底面形心O 点的位移a,b,β........................................................ 错误!未定义书签。 2.5计算作用在每根桩顶上的作用力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6计算局部冲刷线处弯矩M0,水平力Q0及轴向力N0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验算单桩轴向受压容许承载力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局部冲刷线以下深度y 处截面的弯矩 y M 及 y σ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桩顶纵向水平位移计算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桩基础作业(承载力计算)-附答案

1.某灌注桩,桩径0.8d m =,桩长20l m =。从桩顶往下土层分布为: 0~2m 填土,30sik a q kP =;2~12m 淤泥,15sik a q kP =;12~14m 黏土,50sik a q kP =;14m 以下为密实粗砂层,80sik a q kP =,2600pk a q kP =,该层厚度大,桩未穿透。试计算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 【解】 uk sk pk sik i pk p Q Q Q u q l q A =+=+∑ ()20.8302151050280426000.84 1583.41306.92890.3uk sk pk Q Q Q kN π π=+=???+?+?+?+??=+= 2.某钻孔灌注桩,桩径 1.0d m =,扩底直径 1.4D m =,扩底高度1.0m ,桩长 12.5l m =,桩端入中砂层持力层0.8m 。土层分布: 0~6m 黏土,40sik a q kP =;6~10.7m 粉土,44sik a q kP =; 10.7m 以下为中砂层,55sik a q kP =,1500pk a q kP =。试计算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 【解】 1.00.8d m m =>,属大直径桩。 大直径桩单桩极限承载力标准值的计算公式为: p pk p i sik si pk sk uk A q l q u Q Q Q ψψ+=+=∑ (扩底桩斜面及变截面以上d 2长度范围不计侧阻力) 大直径桩侧阻、端阻尺寸效应系数为: 桩侧黏性土和粉土:() 1/5 1/5(0.8/)0.81.00.956si d ψ=== 桩侧砂土和碎石类土:()1/3 1/3(0.8/)0.81.00.928si d ψ=== 桩底为砂土:() 1/3 1/3(0.8/)0.81.40.830p D ψ=== ()2 1.00.9564060.956440.831500 1.410581505253.3564 uk Q kN ππ =????+??+???=+= 3.某工程采用泥浆护壁钻孔灌注桩,桩径1.2m ,桩端进入中等风化岩1.0m ,中等风化岩岩体较完整,饱和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为41.5a MP ,桩顶以下土层参数

群桩基础某单桩承载力计算

1.大桥7#承台6a-0桩基桩顶荷载计算: 大桥桥梁跨径组成为5×40+(65+120+65)+3×40连续刚构、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连续T梁,桥梁全长579 m。主桥上部采用三向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主墩采用2.2 m×6.5 m×45.459 m双薄壁墩,基础采用人工挖孔灌注桩基础;荷载为纵向控制设计,作用于混凝土承台顶面中心的荷载如下: 图1.大桥桩断面示意图(除标高以m计外,其余以cm计)

承台自重:N =w ·l ·h ·γ N =16.5×22.75×4.5×25 =42229.7 kN 双薄壁墩自重:N =w ·l ·h ·γ N =(2.2×6.5×45.46×4+5.6×1.5×6.5×2+0.3×0.5/2×6.5×8)×25 =67835 kN w —宽度(m ); l —长度(m ); h —高度(m ); γ—钢筋混凝土重度(kN/m 3)。 梁(中跨一半+0#块)自重:14 0/2i i N N N ==+∑0 N=(52.3/2+105+106.1+108.3+111.2+117.3+124.3+130+121.8+ 130.2+136.7+143.6+151.1+159+167.5+1097.9)×10 =29361.5 kN 梁(边跨)自重:15 0i i N N ==∑ N =(166.3+52.3+105+106.1+108.3+111.2+117.3+124.3+130+ 121.8+130.2+135.9+143.6+151.1+159+167.5)×10 =20299 kN N i —第i 块梁自重(kN )。 由于边跨自重对于主墩属非对称传递荷载,固对其取梁高加权自重: N =7.2/(3+7.2)×20299=14328.7 kN 2.计算 (1)桩的计算宽度b 1 b 1=K f ·K 0·K ·d d —与外力H 作用方向相垂直平面上桩的直径; K f —形状换算系数,即在受力方向将各种不同截面形状的桩宽度,乘以K f 换算为相当于矩形截面宽度; K 0—受力换算系数,既考虑到实际上桩侧土在承受水平荷载时为空间受力

桩基础设计计算书样本

桩基础设计计算书

桩基础设计计算书 1、研究地质勘察报告 1.1地形 拟建建筑场地地势平坦,局部堆有建筑垃圾。 1.2、工程地质条件 自上而下土层一次如下: ① 号土层:素填土,层厚约为 1.5m ,稍湿,松散,承载力特征值 a ak KP f 95= ② 号土层:淤泥质土,层厚 5.5m ,流塑,承载力特征值 a ak KP f 65= ③ 号土层:粉砂,层厚 3.2m ,稍密,承载力特征值a ak KP f 110= ④ 号土层:粉质粘土,层厚 5.8m ,湿,可塑,承载力特征值 a ak KP f 165= ⑤ 号土层:粉砂层,钻孔未穿透,中密-密实,承载力特征值 a ak KP f 280= 1.3、 岩土设计参数 岩土设计参数如表1和表2所示。 表1地基承载力岩土物理力学参数

表2桩的极限侧阻力标准值 q和极限端阻力标准值pk q单位KPa sk 1.4水文地质条件 ⑴拟建场区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无腐蚀性。 ⑵地下水位深度:位于地表下4.5m。 1.5 场地条件 建筑物所处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场地内无可液化沙土、粉土。 1.6 上部结构资料 拟建建筑物为六层钢筋混凝土结构,长30m,宽9.6m。室外地坪标高同自然地面,室内外高差450mm。柱截面尺寸均为 400mm 400mm,横向承重,柱网布置如图所示。

2.选择桩型、桩端持力层、承台埋深 根据地质勘查资料,确定第⑤层粉砂层为桩端持力层。采用钢筋混凝土预制桩,桩截面为方桩,400mm×400mm桩长为15.7m。桩顶嵌入承台70mm,桩端进持力层1.2m承台埋深

排桩基础课程设计指导书

单排桩基础课程设计指导书 一.拟定尺寸 桩径:参考选择范围:1.2m~1.6m。 桩长:据所选定的持力层选择。 摩擦桩的桩长不应小于4m,桩底端部应尽可能达到该土层的桩端阻力的临界深度。一般不宜小于1m。 横系梁:梁高取(0.8~1.0)d;梁宽取(0.6~1.0)d。详见《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第?条第3款 二.荷载计算及荷载组合 1.荷载计算 浮力的考虑参见《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第4.2.4条 墩柱自重应考虑常水位和最低水位两种情况。 钢筋混凝土重度取25KN/m3;有效重度取15KN/m3。 2.桩顶荷载计算及桩顶荷载组合 参见《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第4.1有关条款及《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 第1.0.5条~1.0.11条有关条款。 可列表计算 三.桩基设计计算与验算

1.桩长确定及单桩承载能力验算 桩长的计算可以根据持力层位置拟定,再根据单桩容许承载力的验算来修正,也可以根据单桩单桩承载力的验算公式反算桩长。 地基承载能力验算根据《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 第1.0..8条规定,验算荷载采用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荷载组合。取能产生最大竖向轴向力N max 的荷载组合作为控制荷载。 G ———桩身自重与置换土重(当自重计入浮力时,置换土重也计入浮力)的差值 R ———地基承载力容许值抗力系数。按《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 第5.3.7条规定取值。 [R a ] ——单桩轴向受压承载力容许值。 由于R 取值不同,应取永久荷载+汽车荷载及永久荷载+可变荷载两种工况验算。 2.桩身内力及配筋计算 (1)计算桩的计算宽度 圆形截面桩:9.0)1(+=d b l (2)计算桩土变形系数α,并判断桩是否为弹性桩 (3)计算最大冲刷线处桩顶荷载 按《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 第1.0.5条规定基础结构设计当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时,应采用作用效应基本组合和偶然组合(本设计不考虑)进行验算。控制荷载应取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时,能产生最大弯矩及相应轴力较小的工况进行验算。 (4)桩身内力计算可列表进行,相应格式可参照下表: 求出桩身弯矩及剪力图(用坐标纸绘制) Z Z Z α=- h h α=- m A m B m A H α m B M 0 Z M Z Z Z α=- h h α=- q A q B q A H 0 q B M 0α Z Q (5)配筋计算 a .桩身最大弯矩值及其相应的截面位置的确定 可由桩身弯矩图(用坐标纸绘制)确定(图解法),也可计算出系数C Q 后,查表求得(数解法)。 b .求出最大弯矩和相应轴力后,配筋计算及截面强度验算课参见《结构设计原理》有关偏心受压构件强度计算部分。 最大弯矩及相应轴力应取设计值,要考虑荷载分项系数。 桩基构造要求详见《公桥基规》第5.2.2条及5.2.5条第3款有关规定。 钢筋布置要考虑: (1)主筋钢种、直径,与承台的联结方式及主筋的截断; (2)箍筋的直径、间距,加强筋的设置。 ] [max a R R G N γ≤+

桩基础的设计计算 m值法

桩基础的设计计算 1.本章的核心及分析方法 本节将介绍考虑桩与桩侧土共同抵抗外荷载作用时桩身的内力计算,从而解决桩的强度问题。重点是桩受横轴向力时的内力计算问题。 桩在横轴向荷载作用下桩身的内力和位移计算,国内外学者提出了许多方法。目前较为普遍的是桩侧土采用文克尔假定,通过求解挠曲微分方程,再结合力的平衡条件,求出桩各部位的内力和位移,该方法称为弹性地基梁法。 以文克尔假定为基础的弹性地基梁法从土力学观点看是不够严密的,但其基本概念明确,方法简单,所得结果一般较安全,在国内外工程界得到广泛应用。我国公路、铁路在桩基础的设计中常用的"m"法、就属此种方法,本节将主要介绍"m"法。 2.学习要求 本章应掌握桩单桩按桩身材料强度确定桩的承载力的方法," "法计算单桩内力的各种计算参数的使用方法,多排桩的主要计算参数及其各自的含义。掌握承台计算方法,群桩设计的要点及注意事项,了解桩基设计的一般程序及步骤。本专科生均应能独立完成单排桩和多排桩的课程设计。 第一节单排桩基桩内力和位移计算 一、基本概念 (一)土的弹性抗力及其分布规律

1.土抗力的概念及定义式 (1)概念 桩基础在荷载(包括轴向荷载、横轴向荷载和力矩)作用下产生位移及转角,使桩挤压桩侧土体,桩侧土必然对桩产生一横向土抗力,它起抵抗外力和稳定桩基础的作用。土的这种作用力称为土的弹性抗力。 (2)定义式 (4-1) 式中:--横向土抗力,kN/m2; --地基系数,kN/m3; --深度Z处桩的横向位移,m。 2.影响土抗力的因素 (1)土体性质 (2)桩身刚度 (3)桩的入土深度 (4)桩的截面形状 (5)桩距及荷载等因素 3.地基系数的概念及确定方法 (1)概念

桩基础课程设计(仅供参考)

院系:土木学院 姓名: *** 学号: ********班号:土木1001指导教师:罗晓辉日期:2013年6月

目录 1.设计资料 1.1 上部结构资料 (4) 1.2 建筑物场地资料 (4) 2.选择桩型、桩端持力层、承台埋深 (4) 2.1 选择桩型 (4) 2.2 选择桩的几何尺寸以及承台埋深 (4) 3.确定单桩极限承载力标准值 (5) 4 确定桩数和承台底面尺寸 (5) 4.1 B柱桩数和承台的确定 (5) 4.2 C柱柱桩数和承台的确定 (5) 5. 确定复合基桩竖向承载力设计值(与非复合作比较) (5) 5.1四桩承台承载力计算(B承台) (5) 5.2五桩承台承载力计算(C承台) (7) 5.3 比较 (8) 6. 桩基础沉降验算 (8) 6.1 B柱沉降验算 (8) 6.2 C柱沉降验算 (8) 7.桩身结构设计计算 (9) 8. 承台设计 (10) 8.1四桩承台设计(B柱) (10) (1)柱对承台的冲切 (10) (2) 角桩对承台的冲切 (11) (3)斜截面抗剪验算 (11) (4)受弯计算 (11) (5)承台局部受压验算 (12) 8.2五桩承台设计(C柱) (12) (1)柱对承台的冲切 (12)

(2) 角桩对承台的冲切 (12) (3)斜截面抗剪验算 (13) (4)受弯计算 (13) (5)承台局部受压验算 (13)

1.设计资料 1.1 上部结构资料 某建筑方案,上部结构为五层框架,底层柱网平面布置及柱底荷载见附图。 B C 附图 1.2 建筑物场地资料 见附加资料 2.选择桩型、桩端持力层、承台埋深 2.1 选择桩型 采用预制桩(静压桩),这样可以较好的保证桩身质量,并在较短的施工工期完成沉桩任务。同时,当地的施工技术力量、施工设备以及材料供应也为采用静压桩提供可能性。 2.2 选择桩的几何尺寸以及承台埋深 依据地基土的分布,第⑤层为粉砂,压缩性低,所以第⑤层是比较适合 的桩端持力层。桩端全断面进入持力层1.0m(>2d),工程桩入土深度为h, h=2+2+4+8+1=17m。 初步选定承台埋深为2.1m。

桩基础工程计算实例详解

桩基础工程 1.某工程用打桩机,打如图4-1所示钢筋混凝土预制方桩,共50根,求其工程量,确定定额项目。 钢筋混凝土预制方桩 【解】工程量=0.5×0.5×(24+0.6)×50=307.50m3 钢筋混凝土预制方桩套2-6 定额基价=114.59元/m3 2.打桩机打孔钢筋混凝土灌注桩,桩长14m,钢管外径0.5m,桩根数为50根,求现场灌注桩工程量,确定定额项目。 【解】工程量=3.14÷4×0.52×(14+0.5)×50=142.28m3 打孔钢筋混凝土灌注桩(15m以内)套2-41 定额基价=508.3元/m3 3.如图所示,已知共有20根预制桩,二级土质。求用打桩机打桩工程量。 【解】工程量=0.45×0.45×(15+0.8)×20m3=63.99m3 4.如图所示,求履带式柴油打桩机打桩工程量。已知土质为二级土,混凝土预制桩28根。 【解】工程量=[×(0.32-0.22)×21.2+×0.32×O.8]×28m3=99.57m3 5.如图所示,求送桩工程量,并求综合基价。 【解】工程量=0.4×0.4×(0.8+0.5)×4=0.832m3 查定额,套(2-5)子目, 综合基价=0.832×(96.18+21×0.63×0.25+1033.82×0.060×0.25)=115.625元

6.打预制钢筋混凝土离心管桩,桩全长为12.50m,外径30cm,其截面面积如图所示, 求单桩体积。 【解】离心管桩V1=×3.1416×12m3 =0.0125×3.1416×12m3 =0.471m3 预制桩尖V2=0.32××3.1416×0.5m3=0.0255×3.1416×0.5m3=0.035m3 总体积∑V=(0.471+0.035)m3=0.506m3 7.求图示钢筋混凝土预制桩的打桩工程量,共有120根桩。 【解】V=[(L一h)×(A×B)+×(A×B)×h]×n =[(7-0.23)×(0.25×0.25)+ ×(0.25×0.25×0.23)]×120m3=51.35m3 8.图为预制钢筋混凝土桩,现浇承台基础示意图,计算桩基的制作、运输、打桩、打送桩以及承台的工程量。(30个) 【解】(1)预制桩图示工程量: V图=(8.0+0.3)×0.3×0.3m3×4根×30个=89.64m3 (2)制桩工程量:V制= V图×1.02=89.64m3×1.02=91.43m3 (3)运输工程量:V运= V图×1.019=89.64m3×1.019=91.34m3 (4)打桩工程量:V打= V图=89.64m3 (5)送桩工程量:V送=(1.8-0.3-0.15+0.5)×0.3×0.3×4×30m3=19.98m3

(完整版)桩基础设计计算书

目录 1设计任务 (2) 1.1设计资料 (2) 1.2设计要求 (3) 2 桩基持力层,桩型,桩长的确定 (3) 3 单桩承载力确定 (3) 3.1单桩竖向承载力的确定 (3) 4 桩数布置及承台设计 (4) 5 复合桩基荷载验算 (6) 6 桩身和承台设计 (9) 7 沉降计算 (14) 8 构造要求及施工要求 (20) 8.1预制桩的施工 (20) 8.2混凝土预制桩的接桩 (21) 8.3凝土预制桩的沉桩 (22) 8.4预制桩沉桩对环境的影响分析及防治措施 (23) 8.5结论与建议 (25) 9 参考文献 (25)

一、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资料 1、某地方建筑场地土层按其成因土的特征和力学性质的不同自上而下划分为5层,物理力学指标见下表。勘查期间测得地下水混合水位深为2.1m,本场地下水无腐蚀性。建筑安全等级为2级,已知上部框架结构由柱子传来的荷载。承台底面埋深:D =2.1m。

(二)、设计要求: 1、桩基持力层、桩型、承台埋深选择 2、确定单桩承载力 3、桩数布置及承台设计 4、群桩承载力验算 5、桩身结构设计和计算 6、承台设计计算 7、群桩沉降计算 8、绘制桩承台施工图 二、桩基持力层,桩型,桩长的确定 根据设计任务书所提供的资料,分析表明,在柱下荷载作用下,天然地基基础难以满足设计要求,故考虑选用桩基础。由地基勘查资料,确定选用第四土层黄褐色粉质粘土为桩端持力层。 根据工程请况承台埋深 2.1m,预选钢筋混凝土预制桩断面尺寸为450㎜×450㎜。桩长21.1m。 三、单桩承载力确定 (一)、单桩竖向承载力的确定: 1、根据地质条件选择持力层,确定桩的断面尺寸和长度。 根据地质条件以第四层黄褐色粉土夹粉质粘土为持力层, 采用截面为450×450mm的预置钢筋混凝土方桩,桩尖进入持力层 1.0m;镶入承台0.1m,桩长21.1 m。承台底部埋深 2.1 m。 2、确定单桩竖向承载力标准值Quk可根据经验公式估算: Quk= Qsk+ Qpk=μ∑qsikli+qpkAp Q——单桩极限摩阻力标准值(kN) sk Q——单桩极限端阻力标准值(kN) pk u——桩的横断面周长(m) A——桩的横断面底面积(2m) p L——桩周各层土的厚度(m) i q——桩周第i层土的单位极限摩阻力标准值(a kP)sik q——桩底土的单位极限端阻力标准值(a kP) pk 桩周长:μ=450×4=1800mm=1.8m

桩基础课程设计计算书

土 力 学 课 程 设 计 姓名: 学号: 班级: 二级学院: 指导老师:

地基基础课程设计任务书 [工程概况] 某城市新区拟建一栋10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办公楼,长24.0m ,宽9.6m ,其1-5轴的柱底荷载效应标准组合值如下所示。建筑场地位于临街地块部·位,地势平坦,室外地坪标高同自然地面,室内外高差450mm 。柱截面尺寸均为500mm ×500mm ,横向承重,柱网布置图如图1所示。场地内地层层位稳定,场地地质剖面及桩基计算指标详见工程地质资料,如表1所示。勘察期间测得地下水水位埋深为2.5m 。地下水水质分析结果表明,本场地地下水无腐蚀性。试按乙级条件设计柱下独立承台桩基础。 柱底荷载效应标准组合值 1轴荷载:5417;85.m;60k k k F kN M kN V kN ===。 2轴荷载:5411;160.m;53k k k F kN M kN V kN ===。 3轴荷载:5120;88.m;63k k k F kN M kN V kN ===。 4轴荷载:5300;198.m;82k k k F kN M KN V kN ===。 5轴荷载:5268;140.m;60k k k F kN M kN V kN ===。 图1 框架结构柱网布置图

(预制桩基础)--12土木1班 工程概况 某市新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办公楼,长24.0米,柱距6米,宽9.6米,室内外地面高差0.45米。柱截面500×500mm。建筑场地地质条件见表1。 表1 建筑场地地质条件 注:地下水位在天然地面下2.5米处

目录 地基基础课程设计任务书........................................................................................................ - 0 - 工程概况.................................................................................................................................... - 1 - 1.设计资料................................................................................................................................. - 3 - 2.选择桩型与桩端持力层、确定桩长和承台埋深................................................................. - 3 - 3.确定单桩极限承载力标准值................................................................................................. - 4 - 4.确定桩数和承台尺寸............................................................................................................. - 5 - 5.桩顶作用效应验算................................................................................................................. - 5 - 6.桩基础沉降验算..................................................................................................................... - 6 - 6.1 求基底压力和基底附加压力...................................................................................... - 6 - 6.2 确定沉降计算深度...................................................................................................... - 6 - 6.3 沉降计算...................................................................................................................... - 6 - 6.4 确定沉降经验系数...................................................................................................... - 7 - 8 承台设计计算........................................................................................................................ - 9 - 8.1承台受冲切承载力验算............................................................................................... - 9 - 8.1.1.柱边冲切............................................................................................................. - 9 - 8.1.2角桩向上冲切................................................................................................... - 10 - 8.2承台受剪承载力计算................................................................................................. - 10 - 8.3承台受弯承载力计算..................................................................................................- 11 - 参考文献...................................................................................................................................- 11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