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词二首

歌词二首
歌词二首

《歌词二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歌词内容,体会歌词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反复诵读歌词,欣赏歌词的艺术特色。

3. 初步学习写作较简单的自由诗。

【教学重点】

1.准确地把握歌词的内涵和感情。

2.反复诵读,读出感情,读出节奏和韵律。

【教学难点】

学习修辞手法的综合运用。

【教学方法】

本篇课文属于特殊性的歌词,所以不需要教师讲解太多,教师只要体现主导作用,以学生为主体来进行课堂活动,让学生在音乐中自己领悟、自己体会,完成感情的自我升华。因此,为了达到更好的引导作用,本课教学主要采取提问式的教学方法,通过一环扣一环的问题,将学生一步一步地领入课文中,然后通过讨论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用幻灯片制作课件,并布置预习作业。)

教学设计

一、课前学唱这两首歌,激发情趣,让学生总体感知歌曲内容。

二、以小组为单位,利用网络或图书馆查询并收集有关歌词作者、歌曲背景等资料。

(以上两个预习作业,让学生在个人查询、小组交流的基础上,全班进行交流。)

三、诵读这两首歌词,体会歌词中所传达的思想情感。

(本课主要是通过学生欣赏和朗诵歌词来感受歌词中的情感,通过讨论加深对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学习歌词中修辞手法的综合运用。教师在课堂上起到引导和指导的作用。)

一、导入

生活离不开阳光,生活也离不开歌声。一首好歌,可以如春风,为你送来缕缕清新;一首好歌,可以如甘泉,给你心灵的润泽;一首好歌,更是一首诗,情感充沛,意味无穷。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用耳朵聆听,用心灵去感受,用文学来欣赏这两首优美的歌词。

二、教读《我们拥有一个名字叫中国》

(一、)欣赏歌曲

教师播放这首歌曲的MTV,学生欣赏。

(二、)整体感知

1、交流课前预习所收集的相关资料。(学生交流后,教师做必要的补充。)

《我们拥有一个名字叫中国》词曲作者和歌手简介:

叶佳修,台湾校园民谣最重要的奠基人之一。1955年出生于中国台湾花莲,1974年考入台湾东吴大学主修政治专业。大一时就创作了他的第一首歌《流浪者的独白》。大学四年,叶佳修的文学和音乐才华得到充分展现,大学毕业时,他已出版了《叶佳修作词作曲演唱专辑》,成为台湾以个人命名、集词曲唱于一身发行音乐专辑的“开山鼻祖”。2008年叶佳修获华语乐坛“终身成就奖”。《乡间的小路》《赤足走在田埂上》《踏着夕阳归去》、《思念总在分手后》……叶佳修笔下的田园风光是如此的美,美得令人心神俱醉。叶佳修说:“我追求的最高境界是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如果我的歌能给人的心灵带来

片刻的宁静与美好,就是我最大的幸福与满足。”

张明敏出生于1956的中国香港。是香港著名的民歌歌手,因为他擅长演唱具中华民族色彩的歌曲,有“爱国歌手”之称。其演艺事业始于1979年。1984年,张明敏凭一曲《我的中国心》成为尽人皆知的香港著名歌手。作品有《乡间的小路》、《梦驼铃》、《一剪梅》、《我的中国心》、《龙的传人》、《爸爸的草鞋》、《中华民族》、《三月里的小雨》、《外婆的澎湖湾》、《垄上行》、《长城谣》、《故乡》、《故乡的风》、《我是中国人》等。

2、学生自由畅谈对这首歌的感受。

(三、)朗读歌词

1、确定该首歌词的感情基调:强烈、深情、真挚。

2、深情范读歌词(配乐)

听读要求:注意正字正音,节奏和韵律,要求学生边听边作好标记。

3、练读后进行男女生赛读,读后师生共作简评。

(四、)细读品味

1、这首歌一经演唱,立即被广为流传,那么是一种什么样的感情引起了全国人民的共鸣?

明确:《我们拥有一个名字叫中国》这首歌词用浅白而形象的语言来抒写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唱出中华民族的心声,表达出深沉的中国情结和身为中国人的自豪感,

2、这种对祖国的拳拳赤子之心在歌词中是怎样体现的?

(以小组形式讨论交流。)

明确:整首歌词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一把黄土塑成千万个你我--我们拥有个名字叫中国”用独特的联想,精练的语言,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千万个中国人,凝聚为一个长城是静脉、黄河是动脉、五千年的文化是脉搏的大中国的形象。

第二部分:“再大的风雨我们都见过--从来没变过”寥寥数笔,将中国经过的苦难历史和不变的民族气节概括了出来。

第三部分:“手牵手什么也别说--因为我们拥有一个名字叫中国”再次强调了中国人的民族凝聚力是深沉的,中国情结是每个人的心灵深处最真实的情感,

其原因就是“我们拥有一个名字叫中国”。

3、分析这首歌词的艺术特色。

明确:整首歌词运用了“黄土”、“长城”、“黄河”、“气节”等意象表现中华民族的精神,语言大气、洒脱,气势磅礴,情感深沉。对仗工整,结构上使用回环、反复的手法。

(五、)对比赏析

请说出还有哪些脍炙人口的爱国歌曲,并谈谈你最喜欢其中哪一首以及喜欢的理由。

(学生自由发言)

三、教读《隐形的翅膀》

(一、)欣赏歌曲

教师播放这首歌曲的MTV,学生欣赏。

(二、)整体感知

1、交流课前预习所收集的相关资料。(学生交流后,教师做必要的补充。)

2、学生自由畅谈对这首歌的感受。

(三、)朗读歌词

1、确定该首歌词的感情基调:

这是一首励志歌曲,唱出了人们尤其是青少年心中那拼博的斗志、无穷的力量和不朽的梦想。

2、深情范读歌词(配乐)

听读要求:注意正字正音,节奏和韵律,要求学生边听边作好标记。

(四、)细读品味

1、这首歌曲之所以流行的一个主要原因是歌词深深地打动了人心,那么其中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歌词塑造了一个不屈服于挫折,满怀希望,携着梦想,勇于进取,不断追求的人物形象。

整首歌词可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每一次都在徘徊孤单中坚强――带我飞飞过绝望”。那“一双隐形的翅膀”所带来的“无形的力量”,使“我”在逆境中绝不低头,乐观坚强。

第二部分:“不去想他们拥有美丽的太阳――带我飞给我希望”。那“一双隐形的翅膀”,承载着生命,承载着信念,伴我成长,带我翱翔。

第三部分:“我终于看到所有梦想都开花――哪里会有风就飞多远吧”。梦想因为持之以恒而开花,表达了经过努力实现自己理想的喜悦之情。

第四部分:“隐形的翅膀让梦恒久比天长,留一个愿望让自己想像”,再次强调了“隐形的翅膀”的巨大作用,“隐形的翅膀”,伴我左右,守护我成长,黑暗中点亮光芒。

2、歌词中多次出现的“隐形的翅膀”这个意象有什么象征意义?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隐形的翅膀》中那“一双隐形的翅膀”可以理解为“精神的力量”、“人生的梦想”、“积极向前的动力”、“坚定的信念”等。只有心中有那“一双隐形的翅膀”,才能“在徘徊孤单中坚强”,才能“飞过绝望”,让“所有梦想都开花”。

(五、)对比赏析

1、教师出示范玮琪《最初的梦想》这首歌的歌词

2、将这两首歌词进行对比阅读。(学生讨论交流,畅所欲言)

明确:这是当下流行的两首励志的流行歌曲的歌词,它们以丰富的内涵为我们诠释了“信念”的重要作用,且告诉我们:尽管成功的因素有很多,然而如若没有坚定的信念,是绝不可能成功的。尽管我们的一生不可能永远都是晴天,但是坚实的行动却可以产生不可小觑的力量。

罗曼·罗兰曾说:“最可怕的敌人,就是没有坚强的信念。”坚持自己的信念,顽强地走自己认为应该走的路,就一定会越过惊涛骇浪,到达成功的彼岸。两首歌词都用“隐形的翅膀”比喻人们坚定的信念。没有翅膀的鸟儿,不能翱翔于蔚蓝的天空;没有坚定信念的人,难以达到梦想成真的领地。“隐形的翅膀”这一意象的选择,新颖独特,内蕴丰厚。

《最初的梦想》的歌词,连用了两个假设,表明了“信念”的重要性;接着以真诚的呼吁,告诫人们要把“梦想紧握手中”,要朝着“最想去的地方”坚定地前行,不能半路上止步,要固守一个坚定的信念,“最初的梦想绝对会到达”。《隐形的翅膀》则以简明的语言,细腻地勾画出主人公的心路历程,使我

们聆听到一曲发自肺腑的心灵倾诉。生活的创伤使他疲惫不堪,但他却没有伤心流泪,而是将一种坚定的信念扎根在心中,于是他从痛苦绝望中看到希望的曙光,并从艰难困境中奋起站立,终于看到“所有梦想都开花”,美好的驿站终会到达,成功的喜悦使他感到追逐的生命“歌声多嘹亮”,更使他坚定了信念的执著和虔诚,“哪里会有风就飞多远吧”!

两首歌词都是昂扬奋进、自强不息的强者的心声,《最初的梦想》直抒胸臆,《隐形的翅膀》含蓄凝重。

四、拓展延伸

(一、)当堂让学生尝试创作一首歌词,可以选择以下主题:

1、为本班创作一首班歌。

2、青春与梦想。

(二、)让学生互相交流自己的作品,当堂诵读。

五、作业布置

1、课后练习一、二题。

2、课外观看电影《隐形的翅膀》。

附录:

最初的梦想

歌手范玮琪作词佚名

如果骄傲没被现实大海冷冷拍下

又怎会懂得要多努力才走得到远方

如果梦想不曾坠落悬崖千钧一发

又怎会晓得执着的人有隐形翅膀

把眼泪装在心上会开出勇敢的花

可以在疲惫的时光闭上眼睛闻到一种芬芳

就像好好睡了一夜直到天亮

又能边走着边哼着歌用轻快的步伐

沮丧时总会明显感到孤独的重量多渴望懂得的人给些温暖借个肩膀

很高兴一路上我们的默契那么长穿过风又绕个弯心还连着像往常一样最初的梦想紧握在手上

最想要去的地方怎么能在半路就放最初的梦想绝对会到达

实现了真的渴望才能够算到过了天堂

冀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一单元 1.古诗词二首 1.2 清平乐》教学设计_2

1、《古诗词二首》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古诗二首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会本课生字,能结合诗句理解“疏疏、未成阴、急走、无赖”等词语的意思。 2.能读懂古诗《宿新市徐公店》、《清平乐》,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的意思。 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并能根据诗中描绘的情景想象写一段话。 过程与方法:小组自学,读中理解,读中想想,表演。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古代儿童的生活乐趣。提高文学素养。 教学重点:1.读懂古诗,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这首诗的意思。 2.感悟田园生活的意境。 教学难点:理解“急走”意思,能想象诗中所描写的意境。 教学准备:课件、音乐。 教学设计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古时儿童生活场景,师生共同做有关的背景介绍,提问“同学们想了解更多古时儿童的生活情况吗?”那今天学了古诗二首你就会有更多的了解。 二、学习《宿新市徐公店》 (一)读诗解题、做背景简介。 1.出示古诗,教师范读。 2.这首诗描写了什么地方的景色? 解题:宿:过夜。 新市:地名,在湖南省。 公:古代对男子的尊称。 (在新市姓徐的人开的客店里过夜)作者住在新市徐公店时见到一幅怎样的画面呢?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感情呢? (二)小组自学,初读理解。要求: 1.不理解的字、词划出讨论,初步理解每句诗意。

2.诗中抓住哪些景物写出了暮春时节的美丽。 (三)导读古诗,感受诗意。 1.指名读,检查读的情况。 2.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字、词提出来,一起讨论、交流。 3.齐读一、二句: A.第一句写了哪几种景物?有什么特点?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诗的意思。 篱落:篱笆。疏疏:稀疏。径:小路。深:深远。 这句意思:稀疏的篱笆旁边,有一条小路深向远方。 板书:篱笆(疏疏)一径(深) 这句诗是作者站在徐公店外,远望到的。紧接着作者收回视线,从远望到近观,又看到了什么呢? 齐读第二句,又抓住了什么景物? 板书:树头 理解:树头:树枝头。未:没有。阴:树荫。 为什么没形成树荫?(因为叶子未长大)。理解时应“补”枝头上的花已经落了,但叶子还未长大,还没有形成树荫。这一点,可见这一天天气怎样?(丽日当空,地面上有斑驳的树影,星星点点的光斑。) C.小组内说说这两句诗意——指句说——齐读这两句(多媒体出示画面)D.这稀疏的篱笆,长长的小路,叶儿不浓密的树,构成了一幅清新、质朴的农村景色图,你们看画面,这叫静态描写(板书)。在这一背景下,作者又看到一幅更为活泼生动的图画,那就是后两句所表达的。 多媒体出示后两句画面(齐读三、四句) 4.理解三、四句: A.抓住哪些景?板书:儿童黄蝶菜花 走:跑。急走:快跑。 诗意:儿童奔跑着追逐黄色的蝴蝶。追到没有? B.女生读第4句: 处:地方。寻:寻找。为什么无处寻? 诗意:黄色的蝴蝶飞入金黄色的菜花丛中,再也找不到了。

二年级语文下册 古诗二首教案

1古诗二首 教材分析 《古诗二首》编排了两首古诗,它们从不同的观察角度描写了春天。 《村居》描写了诗人居住在乡村时见到的春天的美景和放学后孩子们放风筝的情景;《咏柳》是首咏物诗,描写了早春二月的杨柳,借柳树歌咏春天。 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对春天已有了自己的感受,能较好地与课文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教师可利用这一点,激发课堂教学的情趣,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古诗教学达到魅力无穷、活力四射的境地。所以,在本课的古诗教学中,要以读为主,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进入到诗歌所营造的意境中去,在读中意会,读中感悟,读中体验,在读中积累语言,培养语感。 教学建议 学习本课,可引导学生先自读自悟,借助文字想象诗中的画面,然后再看图,感悟图文相通之处。还可先引导学生依据插图来体悟课文,把课文与图意融为一体,再启发学生思考和想象,加深对诗句的领会、理解,从而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理解古诗含义,想象画面,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中春天的美景。 【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在语境中整体认读、自主识字,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识字。

2.借助画面理解词语和诗句的意思,小组合作朗读、想象、体会。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春光的美好和乡村儿童生活的情趣,激发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感情。 重点难点 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句,背诵古诗。 难点 1.想象画面,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中春天的美景。 2.感受春光的美好和乡村儿童生活的情趣,激发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感情。 教学准备 教师:古诗的配乐曲子,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彩笔及画纸。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莺、拂、堤、柳、醉”5个生字,会写“诗、村、童”3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村居》,背诵古诗《村居》。 3.理解古诗《村居》,感受春光的美好和乡村儿童生活的情趣。 重点难点 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016年秋季版2017春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二十八歌词二首练习

二十八*歌词二首 01 积累运用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萦.绕(yín g) 烙.(lào) 澎湃.(pài) 狂lán(澜) 山diān(巅) 屏障(zhàng) 2.选择适当的词完成语句。 (1)我的祖先,早已把我的一切______中国印。(A) A.烙上 B.刻上 C.画上 D.印上 (2)流在心里的血,______着中华的声音,就算身在她乡,也改变不了我的中国心。(B) A.响着 B.澎湃 C.唱着 D.回荡 (3)像一个巨人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用您那英雄的______,筑成我们民族的_____。(C) A.身躯屏障 B.身躯固堤 C.体魄屏障 D.体魄固堤 3.解释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1)河山只.在我梦萦。 强调只有。 (2)黄河!您就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 这里指发源地。 4.解释下列歌词的含义。 (1)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就是中国心。 虽然身在海外,但永远心系祖国。 (2)您一泻万丈,浩浩荡荡,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赞颂了黄河的雄伟气势。 5.根据课文内容填写下表。 项目课题作者 中心思想或意思 《我的中国心》黄霑通过一位海外游子的诉说刻画了对祖国的拳拳赤子之心。 《黄河颂》光未然通过赞美黄河,歌颂了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的民族精神,表达了中华儿女的坚强决心与一往无前的勇气。 6、指出下列诗句运用的修辞手法。 (1)啊!黄河!您一泻万丈,浩浩荡荡,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拟人) (2)金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对偶) 7.综合性学习。 中国梦,一个美好而充满希望的词汇。民族因中国梦而兴盛,国家因中国梦而富强,人生因中国梦而精彩。中国梦,就是洋溢在孩童脸上的满足微笑,就是澎湃在青年心中的雄心壮志,就是播撒在老人身上的与煦阳光。每个中国人,都就是中国梦“梦之队”成员,都就是中国梦的参与者与书写者。金秋十月,七(一)班以“走进中国梦”为主题开展了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开启了同学们的一段筑梦之旅。 (1)全班同学围绕“中国梦”即兴创作对联,孙春明同学已出上联,她邀请您对出下联,您 能对出下联不? 上联:长城内外中国梦 下联:大河上下华夏情__大江南北神州魂 (2)9月24日,中华人民共与国迎来67周岁生日前夕,正在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攻读博士

语文人教版一年级上册古诗词二首

古诗词二首 【教学要求】 1、学会“篱、疏、蝶、吴、莲、徐、剥、锄、蓬、赖、媚、檐”十二个生字。 2、理解诗句意思,了解古代儿童的生活乐趣。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能默写《宿新市徐公店》。 【教材分析】 古时候儿童的生活情景是怎样的呢?我们通过阅读古人留给我们的诗文就会知道。 《宿新市徐公店》的作者是宋朝诗人杨万里,他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儿童追春图。新市,古县名,在今湖南省攸县北。徐公店,即姓徐的人开的店。诗人留宿在新市的徐家客店,用他那善于观察的眼睛,发现了这样具有诗情画意的一幕。“篱落疏疏一径深”。篱落,篱笆。疏疏,稀疏。径,小路。深,幽深。这句的意思是:稀疏的篱笆下,一条小路伸向远方。 “树头花落未成阴”。未,没有。阴,树阴。这句的意思是:树上的花落了,但是叶子还没有长茂密。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急走,奔跑。这两句的意思是:儿童奔跑着追逐黄色的蝴蝶,黄蝴蝶飞入黄色的菜花之中,再也找不到了。 这首诗描写了南方农村的暮春景色。在一派田园风光中,穿插了儿童追捉蝴蝶的场面,写出了儿童的天真烂漫,富有儿童情趣。这首小诗突出特点在于设色:黄黄的蝴蝶,飞进大片的金黄的油菜花中,一下子看不见了,这是一种绝妙的不同事物的色彩融合。面对这样一种情景,追赶蝴蝶的顽童会是一种怎样的神态?对照前面“急走”的情形,我们不难想象,孩子是多么希望捕捉到那美丽的蝴蝶!然而,蝴蝶更加顽皮,它置身大自然这一切生灵的守护神的怀抱中,是大自然的博爱掩护了那娇小的蝴蝶。这时,孩子会有些惆怅,但小诗给我们读者留下的却是盎然的春意,别样的情趣! 《清平乐》的作者是宋朝的辛弃疾。这首词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江南生活劳作的图景。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茅,茅屋。溪,小溪。这句的意思是:茅屋又小又低,小溪上长着绿油油的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醉,酒醉。吴音,具有南方口音的话语。媚,柔媚。好,问好,闲谈。这句的意思是:酒醉中,有人用柔媚的南方话语相互问好、闲谈。“白发谁家翁媪?”翁,老翁。媪,老婆婆。这是谁家的老翁、老婆婆呢?“大儿锄豆溪东”。这句的意思是:大儿子在小溪的东边锄豆子。 “中儿正织鸡笼”。这句的意思是:二儿子正在编织鸡笼。

诗词二首

11 诗词二首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逶、迤、磅、礴、丸、岷、缨、缚”8个生字,会写“逶、迤、磅、礴、丸、渡、索、岷”8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逶迤、磅礴、泥丸、铁索、岷山”等词语。 2、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启发学生理解诗意,感受毛泽东及其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革命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 教学重点: 启发学生理解诗意,感受毛泽东及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革命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 教学难点:理解二、三句诗的意思并体会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检查学生课前预习情况。 课前我们在家里收集有关长征的资料,这节课我们先来交流一下自己了解了哪些长征的相关知识,也可以讲述你收集到的长征时期的故事。 二、红军连续行军二万五千里,终于在1935年10月到达了陕北根据地,这时,毛泽东主席回顾长征一年来红军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满怀喜悦的战斗豪情,以极其轻松的笔调写下了这首气壮山河的伟大诗篇《七律·长征》。(教师板书课题) 三、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感受诗人的伟大情怀。请同学们先来自己读读这首诗,要读准生字的读音,注意诗歌的朗读特点。 (一)学习本课重点生字 1、给下列划线字注音 逶迤(wēiyí)磅礴(pángbó)岷山(mín)

2、解释词语。 逶迤:弯曲绵延的样子。 磅礴:气势雄伟的样子。 (二)我们已经学过不少诗歌,谁来说说这首诗有什么特点应该怎么读呢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本首诗的特点:“七律”是七言律诗的简称。七律是律诗的一种,每篇为八句,每句七个字;偶句要押韵,三四五六句要对偶,必须一韵到底。 (三)我们了解了这首诗的特点,现在再来读读,争取读得准确通顺。 三、这首诗写于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取得胜利的时刻,它表达了什么内容又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我们再来读读全诗,想一想这首诗的大意。如果遇到自己难理解的诗句,可以在旁边画个“”。 (一)想好的同学,可以在小组里和学习伙伴交流。 (二)哪个小组愿意把自己组讨论的结果在全班交流 全诗大意: 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绵延不断的五岭,在红军看来只不过是微波细浪在起伏,而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也不过是小小泥丸在滚动。金沙江浊浪滔天,拍击着高耸入云的峭壁悬崖,雾气蒸腾;大渡河险桥横架,晃动着凌空高悬的根根铁索,寒意阵阵。更加令人喜悦的是踏上千里积雪的岷山,红军翻越过去以后个个笑逐颜开。

最新整理四年级语文四年级下册《古诗词二首》教学设计.docx

最新整理四年级语文教案四年级下册《古诗词二首》 教学设计 《古诗词二首》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古诗二首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会本课生字,能结合诗句理解“疏疏、未成阴、急走、无赖”等词语的意思。 2.能读懂古诗《宿新市徐公店》、《清平乐》,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的意思。 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并能根据诗中描绘的情景想象写一段话。 过程与方法:小组自学,读中理解,读中想想,表演。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古代儿童的生活乐趣。提高文学素养。 教学重点:1.读懂古诗,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这首诗的意思。 2.感悟田园生活的意境。 教学难点:理解“急走”意思,能想象诗中所描写的意境。 教学准备:课件、音乐。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古时儿童生活场景,师生共同做有关的背景介绍,提问“同学们想了解更多古时儿童的生活情况吗?”那今天学了古诗二首你就会有更多的了解。 二、学习《宿新市徐公店》

(一)读诗解题、做背景简介。 1.出示古诗,教师范读。 2.这首诗描写了什么地方的景色? 解题:宿:过夜。 新市:地名,在湖南省。 公:古代对男子的尊称。 (在新市姓徐的人开的客店里过夜)作者住在新市徐公店时见到一幅怎样的画面呢?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感情呢? (二)小组自学,初读理解。要求: 1.不理解的字、词划出讨论,初步理解每句诗意。 2.诗中抓住哪些景物写出了暮春时节的美丽。 (三)导读古诗,感受诗意。 1.指名读,检查读的情况。 2.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字、词提出来,一起讨论、交流。 3.齐读一、二句: A.第一句写了哪几种景物?有什么特点?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诗的意思。 篱落:篱笆。疏疏:稀疏。径:小路。深:深远。 这句意思:稀疏的篱笆旁边,有一条小路深向远方。 板书:篱笆(疏疏)一径(深) 这句诗是作者站在徐公店外,远望到的。紧接着作者收回视线,从远望到近观,又看到了什么呢? 齐读第二句,又抓住了什么景物? 板书:树头

新词二首(

词二首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菩萨蛮·书江西 造口壁》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反复朗读,背诵这二首词。 2、体会词表现的意境。 3、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反复朗读,背诵。 2、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体会词表现的意境。 课型: 学读课 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读读——译译——说说——画画——背背。 2、教具:录音机、挂图。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复习词的有关知识。指名说,师评点归纳: 词又叫诗余、曲子词、长短句。每首词都有词牌名,句式长短不一,有的词可以分段,一段叫做一片或一阙。这节课我们就学习两首词。(板书:词二首) 二、出示学习方法。

这节课我们还是按照老方法来学习。(边说边板书:读读—译译—说说-背背—画画) 画画我们就留待课后来完成。 三、学习《如梦令》。 (一)板书题目,介绍词人。 《如梦令》:作者是李清照。她是宋代鼎鼎有名的女词人,她的词善于白描,语言明白如话,富有生活气息。 (二)读读。 1、指名读。 下面先请一位同学来读读,大家要认真地听,看看他读得怎样? (评价鼓励) 2、师范读。 3、自由读。 请同学们自己读读,把速度放慢一点,把握好节奏,注意强调重音。 4、生齐读。 (三)译译。 方法:请同学们根据注释和参考资料去理解每一个句子的意思,把疑难的地方标出来。 (四)说说。 1、指名说句子的意思。 教师点拨归纳:昨夜窗外狂风大作,雨点疏狂。(我听着这风雨交加之声,心有忧虑,辗转难眠,借酒消愁)。酒后沉沉睡去。(我早上醒来,醉意未消。想及昨夜风雨大作,海棠花定是落花满地,想去看个究竟,心里又不忍见那模样,但又想知道情况,便试探地问侍女:“海棠花怎么样了?”不料那侍女边卷帘边漫不经心)地回答:“还和昨天一样娇艳呀。”听了丫鬟的回答,我心里不满意,心想,这粗心的丫鬟呀!便蹙着眉头叹息道:“你知道吗?你知道吗?该是绿叶繁茂,花儿凋零了。” 2、质疑、解疑。 方法(学生提出的问题尽可能让同学来回答,还不能解决的老师再帮忙。如果学生没有提出问题,教师就自己提出来。)

小学四年级语文:词二首

小学四年级语文:词二首 1、认识5个字,会写6个字。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课文。 3、了解词的内容,由《忆江南》体会江南春景之美和作者对祖国山河的赞美、热爱之情;由《清平乐》感受乡村田园生活的安适悠闲以及作者对农村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4、查找有关资料,阅读有关词作,激发学生学习词的兴趣。 教学重点:通过语言文字,感悟江南春天与乡村田园生活的美妙意境,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难点:理解这两首词的意思,想象词所描绘的情景,并在说的基础上写下来。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诗词对照,导入课题。 1、出示诗歌,学生自由读议。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高鼎《村居》)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惠崇〈春江晓景〉》)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杜牧《江南春》) 这些诗句都是写什么的?(江南春景) 2、江南春景之美,是历代文人骚客所吟唱歌咏的,今天,我们学习一首写江南春景的词,题目是《忆江南》。(板书课题)出示文本,读一读,比较诗词有什么不同。 3、简介词及词牌名。 词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可以配上乐曲歌唱。词的句子有长有短,因此又叫长短句。词有各种不同的词牌,比如:忆江南渔歌子。我们本节课将要学习的这首词,词牌名原是谢秋娘,自从白居易用忆江南为题填了三首词之后,词牌名就由谢秋娘变成忆江南了。 二、检查预习,了解学情。 通过课前预习,你了解了哪些有关本文的知识?(学生参照搜集的资料进行交流,老师适当补充。) 1、作者简介:白居易,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他的诗大多反映中唐社会生活的重大问题,着重描写现实的黑暗和人民的痛

九年级语文《李清照词二首》知识要点与能力训练

《李清照词二首》知识要点与能力训练 【学习要点】 一、了解这两首词的内容及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运用联想和想象再现词中所描绘的情景,体会词的意境。 三、了解炼字炼句的精妙。 四、背诵这两首词。 【背景知识】 作者简介 李清照(1084—1151?),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南宋女词人。父亲李格非是学者,母亲也善于写文章。在家庭的熏陶下,李清照多才多艺,能诗善画。她18岁时嫁给太学生赵明诚,赵爱好金石之学,文化修养也很高。婚后夫妻感情很好,常在一起诗词唱和,欣赏金石拓片。后来金兵入侵,黄河南北相继沦陷,夫妇逃往南方。在混乱局势中赵明诚接受湖州太守的任命,在赴任途中患病不愈,死于建康(今南京)。此后李清照便只身飘泊在杭州、越州(今绍兴)、台州和金华一带,在凄凉困苦中度过了晚年。 李清照是我国文学史上杰出的女作家,是典型的婉约派词人。她写过一篇《词论》,对于北宋以来的主要词人,如柳永、晏殊、欧阳修和苏轼分别提出了批评,认为他们“然皆句读不茸之诗尔,又往往不协音律”。她主张“词别是一家”,不能像诗那样可以有无所不包的广阔题材,因而她的词在艺术上虽取得很高的成就,但在思想内容上终不免有所局限。 【重点字词】 1、读准下列加粗字的读音

永昼(zhòu)暗香(ònxiōng) 盈袖(yíng)消魂(hún) 雨疏风骤(shū zhòu) 2、理解下列词语 永昼:漫长的白天。 东篱:指种花的地方。 消魂:形容极度的悲伤、愁苦。 黄花:菊花。 【重点解读】 醉花阴 这首词表达了佳节怀人之思。 上片前两句“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写的是眼前实景,同时也透露了作者的内心感受。可以想象得到,在天气阴霾的日子里,女主人公愁闷终日;铜炉里的香料慢慢地燃尽,更令她觉得时间难捱。“永昼”“销”传达的都是时间概念。“佳节又重阳”的“又”字,蕴涵着对时光流逝的感伤情绪。紧接着“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再补叙节序变化,令人备感惆怅。 下片第一句“东篱把酒黄昏后”即转换空间,从室内到庭院。“东篱”指地点,同时也是“菊花”的代称(陶渊明《饮酒(其五)》中有“采菊东篱下”的诗句)。因为陶渊明的关系,这句词塑造出的人物形象不沾一点脂粉气,而透出一些文人士子的随意与洒脱。下一句“有暗香盈袖”,暗含佳节思亲的情绪。《古诗十九首·庭中有奇树》中有“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正是借折花赠远以表达怀人之思。至此,诗人虽未明言感时怀人的心绪,但她的孤独寂寞之感,伤时叹逝之情,已寓于字里行间。词人把节日离索的深沉感情留在结尾处,使高峰突起,扣人心弦。“莫道不消魂”,意思是此时此地,怎么能不令人伤感呢?运用发问法,醒人耳目。“帘卷西风”四字,既写情又写景,创造了一个凄清寂寥的深秋境界。黄花在西风夕照中摇落,此时词人既惜花,又自怜;“人比黄花瘦”既摹形,又传神,具有深入人心的力量。 如梦令 这首词充分体现出词人对春天、对大自然的珍惜之情。词的内容非常简单,写的是春夜里大自然经历了一场风吹雨打,词人预感到庭院中的花木必然是绿叶繁茂而花瓣凋零了。因此,翌日清晨她急切地向“卷帘人”询问室外的变化,粗心的“卷帘人”却答以“海棠依旧”。对此,词人禁不住连用两个“知否”与一个“应是”来纠正其观察的粗疏与回答的错误。“绿肥红瘦”,形象地反映出词人对春天将逝的惋惜之情。通过问答进行感情上的对比烘托,不仅语言精练生动,结构也由此显得分外紧凑,使读者有了如闻其声、如见其人的真切感。人物的身份、

《古诗二首》二年级语文教案

《古诗二首》二年级语文教案 导读:教学内容: 两首唐诗——王维的《鸟鸣涧》和白居易的《暮江吟》。《暮江吟》诗人选取了红日西沉到新月东升这一段时间里的两组景物进行描写:前两句写夕阳落照中的江水,后两句写新月东升的夜景。《鸟鸣涧》描写诗人看到的春山由明月、落花、鸟鸣所点缀的静谧意境。 教学目标: (1)采用灵活多样的学习方法了解诗意,体会古诗的意境;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尝试背诵古诗; (3)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掌握自学古诗的方法。 教与学的过程: 一、欣赏古诗,揭示课题。 1、同学们,喜欢古诗吗?想必大家平时一定积累了不少古诗,谁背首古诗给大家听听? 2、我这还有几首古诗的图画,咱来看图猜古诗、背古诗,怎么样?敢不敢试一试?——谁先猜出了是哪首古诗,就站起来大声背给大家听!其他同学会背也可以站起来一起背。 (课件演示:游子吟,早发白帝城,清明,望庐山瀑布——没难倒你们,咱再来一首;看来这首古诗有一定难度;想继续试试吗?)(古朗月行——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碧云端。——我已经感受到同学们对古诗的喜爱之情。望着一轮明月,不同的诗人有不同的感受。这节课,让我们走进《古诗二首》,再来

学习两首与明月有关的古诗。先来学习唐代诗人白居易写得《暮江吟》——我来板书题目,请大家仔细看。(板书:暮江吟,请大家齐读课题) 3、知道“暮”是什么时间吗?“吟”是本课生字,一个口字旁,一个今天的今,知道它的意思吗——表示歌咏、作诗的意思。“暮江吟”就表示歌咏傍晚江边的美景。 二、学习古诗《暮江吟》。 1、让我们快来读读这首古诗吧!多读几遍,请你试着读准字音。 2、谁有信心站起来读读这首诗? 评价:(指名3个学生) 字音读准了,看得出你已经有所收获; 读出了古诗的韵味; 同学们的朗读水平很高,个个读得好,还有谁想读? 3、看来大家已经对这首诗感兴趣了。那就请你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想怎样读就怎样读:可以像古人那样摇头晃脑地读;可以站起来大声读;也可以同桌之间互相读,把这首诗美美得多读几遍。 4、大家读得又投入又熟练。诗的意思读懂了吗?有什么问题提出来,咱们一起解决。 ——(课件变红字“残阳、瑟瑟、可怜)能提出问题的孩子最爱动脑筋;产生问题能解决的孩子更了不起。 (板书:残阳;为什么不说“照”而用“铺”呢;瑟瑟 可怜——在这里是什么意思,你读懂了吗?这么多的同学不明白,

7 古诗词二首 忆江南

7 古诗词二首忆江南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及新词,能正确读写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词。 2、学习通过看注解,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3、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 品味诗句,指导背诵,积累语言,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体会江南山水的特点,激发爱美的情趣。 第一板块 赏歌导入新课播放《忆江南》 1、简介江南。自古以来,江南,就以她的美丽和富饶,吸引着一批又一批的文人墨客。他们游历江南,写下了大量歌咏江南的诗词。但是,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还数白居易的这首只有27 个字的《忆江南》。那么,这首《忆江南》,究竟有着什么样的独

特魅力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白居易眼中的江南。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简介作者---白居易 第二板块 读通词句读出词中美景感受节奏美 1、初读诗词,说一说这首诗与我们以前学的古诗有什么不一样? 2、介绍“词”与“词牌名”。 3、再读诗词,读准字音以及句与句之间的停顿。 4、指名读。 5、教师指导读“日出江花红胜火”和“春来江水绿如蓝”。品读词句感受风景美 1、“忆”是什么意思?(回忆、思念)忆景 2、诗人忆的是江南的什么呢? (1)“日出江花红胜火” 说说自己的理解(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2)“春来江水绿如蓝” 说说自己的理解(你看到仿佛了什么) (3)红与绿的映衬之美春天百花盛开,太阳出来了,使鲜艳的江花更红得耀眼。春天的江水碧绿,而红艳艳的阳光洒满了江岸,更显得绿波粼粼。这红与绿相互映衬,于是红的更红,绿者更绿。 (4)男女生合作读。 3、如此景致,作者是听别人说的呢?还是自己亲眼看到的呢?你从哪儿知道的?理解“旧曾谙” 4、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 ,难怪诗人要由衷的赞叹“江南好” 。读着“江南好”三个字,我们还会情不自禁想起哪些关于写江南的诗句来呢? 道不完的江南美景,诵不完的江南诗词,但是白居易却只用了三个字道尽了江南好。 5、学生齐读一、二句。 第三板块 忆人 1、赏析反问句“能不忆江南? ”

词二首

词两首(九年级下语文版) 毛泽东 一、目的要求: 1、学习阅读词的方法,了解词的格式。 2、体会毛泽东诗词的风格和境界。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通过反复吟咏感受诗句的声音、色彩、形象来培养学生的语感,理解诗的含义。 难点:理解毛泽东诗词的风格、意境和艺术魅力。 三、教学时数:二教时 四、教学步骤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毛泽东是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也是一位伟大的诗人。著名诗人臧克家说过:“毛泽东诗词是伟大的篇章。”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毛泽东的两首词,领略一下毛泽东诗词的风采。 二、毛泽东简介 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湖南湘潭韶山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政治家、诗人。在半个多世纪的革命实践中,他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一起,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伟大真理,领导中国人民进行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从而建立了社会主义的新中国。并为我们留下了具有中国特点的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经验的结晶——毛泽东思想,同时,也给我们留下了一份极为珍贵的文学遗产——毛泽东诗词。 三、生字识记 咽:1、(ya)声音受阻而低沉。如:哽咽,本文取此义。 2、(yān):口腔后部主要由肌肉和黏膜构成的管子。如:咽喉。 3、(yàn):使嘴里的食物或别的东西通过咽头到食道里去。如:咽唾沫。 分(fan): 1、成分。如:水分。 2、职责和权利的限度。如:本分。 3、同“份”。 另读(fēn): 1、使整体事物变成几部或使联在一起的事物离开。如:分离。 2、分配。如:分给你。 3、辨别。如:不分皂白。 4、分支部分。如:分局。 5、分数。如:约分。 6、表示分数。如:三分之一。 7、(某些计量单位的)十分之一。如:分米。 8、计量单位名称。如:十分等于一角。

2021年苏教版7古诗词二首 忆江南 敕勒歌课时练习题及答案

7 古诗词二首 1.看拼音,写词语。 huí yì jiāng nán rú guǒ yīn tiān hǎo sìcānɡbái dī tóu jiù shū 2.根据解释写出相应的词语。 (1) 游牧人住的圆顶毡帐,形状像蒙古包。( ) (2) 同“现”,呈现。( ) (3) 熟悉。( ) 3.品味下列语句。 (1)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2) 风吹草低见牛羊。 4.“风景旧曾谙”一句中,“曾”的意思是( );“谙”的意思是( )。 5.根据诗句写意思,或根据意思写诗句。 (1)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诗句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江南春天的美景实在太美了,这样的美丽风景,我曾经是多么熟悉,多么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课外延伸。 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词还有很多,我至少能写出一首来。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回忆江南如果阴天 好似苍白低头旧书 2.(1)穹庐 (2)见 (3)谙 3.(1)环顾四野,天空就像其大无比的圆顶毡帐将整个大草原笼罩起来。敕勒族人用自己生活中的“穹庐”作比喻,说天空如毡制的圆顶大帐篷,盖住了草原的四面八方,以此来形容极目远望,天野相接,无比壮阔的景象。这种景象只在大草原或大海上才能见到。这就体现了浓厚的民族和地方色彩。 (2)这是画龙点睛的一笔,我们看到在苍苍茫茫的天地之间,风吹拂着丰茂的草原。时而在这里,时而在那里,露出遍地散布的牛群和羊群。画面开阔无比,而又充满动感,弥漫着活力。虽然这句没有写人,但读者会不由得意识到那遍布草原的牛羊的主人——勇敢豪爽的敕 勒人。他们是大地的主人,是自然的征服者。他们能给苍茫大地带来蓬勃生机,带来美的意蕴。 4.曾经熟悉 5.(1)春风吹拂的满江绿水,就像青青的蓝草一样绿;晨光映照的岸边红花,比熊熊的火焰还要红。 (2)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6.略。

陆游词二首

《陆游词二首》 《诉衷情》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及作品的体裁和写作背景,领会《诉衷情》所蕴含的爱国情操。 2.在反复吟诵中体味词的韵律与语言。 3.反复诵读并背诵《诉衷情》。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重点: 1.了解作者及作品的体裁和写作背景,领会《诉衷情》所蕴含的爱国情操。 2.反复诵读并背诵《诉衷情》。 教学难点: 熟练地吟诵并体味词的韵律与语言。 教学步骤: 一、导入 示儿 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译文:"我"本来就知道人一死就什么都不知道了,只是为没有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而感到悲伤。待到南宋军队收复北方中原的那一天,在家里祭祀祖先的时候,不要忘记把这件事情告诉你们的父亲。 这首诗是陆游的绝笔。他在弥留之际,还是念念不忘被女真贵族霸占着的中原领土和人民,热切地盼望着祖国的重新统一,因此他特地写这首诗作为遗嘱,谆谆告诫自己的儿子。从这里我们可以领会到诗人的爱国激情是何等的执着、深沉、热烈、真挚!无怪乎自南宋以来,凡是读过这首诗的人无不为之感动,特别是当外敌入侵或祖国分裂的情况下,更引起了无数人的共鸣。 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是一首词,它表现了爱国诗人陆游晚年的凄凉与悲愤。在正式进入课文之前,我先来简单地介绍一下词这种古代的文体,以及这首词的作者陆游。二、词的简介 词是一种押韵的可以配乐歌唱的文体。又称曲子词、长短句、诗余,是配合宴乐乐曲而填写的歌诗,一般分上、下两阕或上、下片。词大致可分为三类:小令、中调、长调。从写作风格上大体可以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今天要学的这首词属于豪放派。 词牌是词的调子的名称。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题目《诉衷情》就是词牌。大家看一下课文的注释②,了解一下这个词牌的由来。同时,不同的词牌在总句数、句数,每句的字数、平仄上都有规定。 作为诗歌的一种,词是唐代兴起的一种新的文学样式,到了宋代,经过长期不断的发展,进入了全盛时期。苏轼、黄庭坚、秦观、李清照、柳永、陆游、辛弃疾等都是非常著名的宋代词人。 三、作者简介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山阴人。12岁即能诗文,一生著述丰富,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等数十种存世。陆游具有多方面文学才能,尤以诗的成就为最。自言“六十年间万首诗”,今尚存九千三百余首。其中许多诗篇抒写了抗金杀敌的豪情和对敌人、卖国贼的仇恨,风格雄奇奔放,沉郁悲壮,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激情,在思想上、

26古代诗词二首

第一课时卖炭翁 教学目的: 1.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抒发的感情,理解诗歌的主题。 2.体会本诗的写作特色。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教学设想: 通过史书记载的关于宫市的资料帮助理解诗歌所述内容,理解诗歌主题,同时在认真的吟诵中体会诗人的感情,在与原型的比较分析中体会本诗的写作特色。 一、导入 今天咱们来学习白居易的一首叙事诗《卖炭翁》,它也是白居易讽喻诗中杰出的诗篇。讽喻诗的特点是从不同角度揭露社会的黑暗,抨击官僚残害人民的罪行,同情被压迫的人民,是白居易最为看重的一类诗歌,是为民而作的诗歌,体现了白居易“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现实主义创作精神。《卖炭翁》一诗在题下用小序“苦宫市也”直接点明了本诗的讽刺目的:“宫市给人民带来了苦难”,来反映人民疾苦,揭露批判弊政。 二、介绍“宫市” 宫市为什么会给人民带来苦难呢?咱们必须了解什么是宫市。从字面上理解,宫是皇宫,市是买、采购的意思,所谓宫市,是指皇宫里需要的物品派宦官到市场上去购买。派出去的宦官,就叫宫使,即皇帝的使者。本来,为皇宫采购物品,是由官吏负责的,但到中唐时期,宦官专权,横行无忌,连这种采购权也被他们抓去了,宦官这种角色以宫使的身份到市场上去为皇宫购买物品,还能搞公平交易吗?咱们不忙着做结论,先来看一些史书记载。 《旧唐书张建封传》 时宦者主宫中市买,谓之“宫市”。抑买人物,稍不如本估(压低人家的物价,比原价稍低)。末年(指唐德宗贞元末年)不复行文书,置“白望”数十百人于两市及要闹坊曲,阅人所卖物,但称“宫市”,则敛手付与,真伪不复可辨,无敢问所从来及论价之高下者。率用值百钱物,买人值数千物,仍索进奉门户及脚价银。人将物诣市,至有空手而归者。名为“宫市”,其实夺之…… 《资治通鉴》:“多以红紫染故衣、败缯,尺寸裂而给之。” 这就是白居易创作《》的时代背景,作为一个正直的知识分子,他对这种现象深恶痛绝,拿起了笔,无情而深刻地揭露和批判了宫市害民的社会现象:劳动者劳而不得,统治者不劳而得,甚至是疯狂掠夺。而中唐时宫市害民的现象,也正由于白居易塑造了可怜的形象,千百年后仍然普遍为人们了解。下面,咱们来学习这首揭露批判宫市罪恶的诗歌。 三、读诗 这是一首叙事诗,情节跌宕,层次分明,在反映烧炭、卖炭的不幸遭遇时着力于肖像、动作、心理及场面的描写刻画,每一个层次都是鲜明生动的画面,并且在字里行间渗透了浓郁的感情,朗读时,应在以情带声、读活人物上下工夫。不知大家准备得怎样,想请同学来读一读。 设想:找两人读,读完后其他人比较分析评价。 大家都说的很好,也明确了读好诗歌,必须要心中有情,眼前有人物,有画面,才能读活。现在请大家听范读(科利华教师备课软件提供),同时与自己的朗读作比较,掌握本诗的诵读技巧。 一分钟后,齐声朗读。 四、分析鉴赏诗 在这样的朗读过程中,相信大家对这首诗的内容和主题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接下来咱们试着分析鉴赏本诗。

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3.《歌词二首》教参

十九歌词二首 课文分析 我爱你,中国 《我爱你,中国》创作于1979年,是电影《海外赤子》的主题曲。歌曲像一幅富于诗意的画卷,描绘了祖国山河的美丽,坦率地抒发了海外游子对祖国深沉挚爱的感情,洋溢着一种乐观向上的精神,有着令人回味的意蕴和振动心弦的情思。歌曲意境深邃、感情细腻,在思想意义、艺术表现手法等方面,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准。 整首歌词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节):是歌词的引子,开门见山表现主题——“我爱你,中国”。“百灵鸟”与“蓝天”两个意象,鲜明清晰, 富有动感,一下子就把人引入到高远辽阔的艺术境界。 第二部分(第2、3节):是歌词的主体部分,抒发了对祖国无比深厚的爱恋和赞颂之情。歌词用结构相似的两个段落,对祖国的春苗、秋果、森林、南海、北国、山川、小河等做了形象的描绘和细腻的刻画,既有亲切的乡土情韵,也有宏大的山海情怀,同时歌颂了高尚的民族特性。“蓬勃”“金黄”“白雪飘飘”“碧波滚滚”“淙淙”“巍峨”等修饰词的运用,饱含着对祖国热情洋溢的赞美之词和无比深厚的感情。每个段落最后的结尾句,表达出一种对祖国的爱慕及献身祖国的情怀。 第三部分(第4节):是歌词的尾声部分,强化对祖国的无限深情与献身祖国的愿望。抒情词“啊……”,直抒胸臆,推动着情感走向歌曲的最高潮, 使感情倾泻得更加透彻、真切。 歌词语言质朴无华,清新秀丽,运用一连串叠句、排比句,对祖国的美丽风光、富饶物产、气质品质等作了形象而细腻的描绘和刻画,既气势磅礴,又含蓄深情,结构上使用回环往复的手法,一唱三叹,情意绵长。 天路 《天路》创作于2001年春天,当时青藏铁路正在紧张地建设中。歌曲将通

往藏区的铁路喻为天路,表达出了藏区儿女沐浴在祖国温暖的怀抱中,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整首歌词分成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节):描写清晨时候牧场的美丽景色。歌词通过“牧场”“神鹰”“霞光”“祥云”“蓝天”几个典型的意象,展现了一幅美丽壮阔的高原画卷,让人心驰神往。 第二部分(第2节):写黄昏时候站在山岗上,内心对于铁路修通的盼望。这一节紧承上节,时间从清晨转到黄昏,地点从“牧场”转到“山岗”,视角从仰视转到俯瞰。 歌词前两节用素描的手法勾勒出两幅美丽的早晚画面,预示着铁路会带给他们幸福生活。 第三部分(第3节):表达藏区人民对美好生活和民族团结的向往。歌词用“神奇”“天路”形容青藏铁路,既有惊叹,也有自豪。“温暖”“欢聚一堂”则抒发了人们的豪迈振奋之情,以及对美好明天的热切盼望,反映了各族人民对现代美好生活的追求。 第四部分(第4节):写黄昏时候站在山岗上,看到铁路修通后的欣喜之情。与第2节相比,这一节把“盼望”换成了“看”,铁路修通的梦想变成了现实,情感又进了一层,人们抑制不住内心的兴奋,再次欣赏这条“巨龙”一样、为高原送来“安康”的铁路。 第五部分(第5节):再次表达藏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向往之情。这一节与第3节属于并列结构,“天路”缩短祖国各地和边疆的距离,边疆和内地得到优势互补,人间的“温暖”送到了“边疆”;边疆的“酥油茶”“青稞酒”也会被带到祖国各地,幸福的歌声也会随之“传遍四方”。 整首歌词采用第一人称的写法,抒情主人公是一个藏族姑娘,像是在倾诉,亲切自然,情感真切,比较容易让人接受。同时,整首歌词意境独特优美,用“牧场”“神鹰”“祥云”“蓝天”“巨龙”“青稞酒”“酥油茶”等富有高原特色的意象,描绘出一幅美轮美奂的画卷,仿佛把人们带到了青藏高原那崇山峻岭、雪域霞光、神鹰翱翔的仙境般的境界,令人心驰神往。

古诗词二首

12古诗二首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池上》一诗描写了一个小娃“偷采白莲”的有趣情境,非常接近儿童的生活,符合儿童的心理,充满了童真、童趣。《小池》以清新活泼的语言描写了初夏荷花池的美丽景色,表现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的由衷喜爱之情。本课的设计重点是使学生学会古诗并掌握识字方法,在此基础上,通过情境体验,让诗中的画面和诗人的感情在学生头脑中“活”起来,使学生回想起自己的生活经验。通过朗读、想象等激发学生的情感,借助音乐、画面等教学手段,带领学生走进诗中,感受诗中儿童的快乐,进而体会诗歌的韵味和美好意境,受到美的熏陶。课前准备 1.课文插图、关于本课的多媒体课件。(教师) 2.古筝曲《春江花月夜》。(教师) 3.做一份本课生字小卡片。(学生) 4.搜集整理以前读、背过的古诗。(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引入新课

1.师引言:同学们,夏天到了,你们高兴吗?说说为什么。(学生交流)是啊,老师也非常喜欢夏天,去年夏天,老师还出去游览了一番,拍了不少照片呢!今天,老师把照片给你们带来了,大家愿意和老师一起分享快乐吗?请大声说出你们看到的美景吧!(课件展示令人赏心悦目的荷塘美景:碧绿的荷叶挨挨挤挤,亭亭玉立的荷花娇媚动人,鲜嫩的莲蓬清香诱人。) 2.师激趣:看到这么美的荷塘,你们最想干什么或说什么?(学生交流)看到这么美的池塘、莲花,谁不想欣赏一番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欣赏——第12课《古诗二首》。 3.识记并书写生字“首”。 (1)指生当小老师领读,注意强调“首”是翘舌音。 (2)结合字理图讲解“首”的本义并组词。 (3)结合本课讲解“首”的引申义并组词。 (4)指导学生书写。 ①指导学生观察“首”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②学生尝试交流书写注意点。 ③教师归纳:点、撇位于竖中线两侧,首横长且直,横画上下对正。4.揭题:诗人白居易也来到了池边,看见了荷花池上发生的一个关于小娃的有趣故事,于是,诗人忍不住写了一首诗。板书诗题。相机理解诗题:荷花池塘里。

小学四年级下册 1 古诗词二首教案

1 古诗词二首 教材分析 《宿新市徐公店》:的作者是宋朝诗人杨万里,他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儿童追春图。新市,古县名,徐公店,姓徐的人开的店。 “篱落疏疏一径深”篱落,篱笆。疏疏,稀疏。径,小路。深,幽深。句意是,稀疏的篱笆下,一条小路通向远方。 “树头花落未成荫”未,没有。阴,树荫。句意是树上的花落了,但是叶子还没有长茂盛。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急走,奔跑。句意是儿童奔跑着追逐黄色的蝴蝶,黄蝴蝶飞入黄色的菜花之中,再也找不到了。 这首诗描写了南方农村的暮春景色。写出了儿童的天真烂漫,富有情趣。 《清平乐》的作者是宋朝的辛弃疾。这首诗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江南生活劳作的图景。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茅,茅屋。溪,小溪。句意是,茅屋又小又低,小溪上长者绿幽幽的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醉,酒醉。吴音,具有南方口音的话语。媚,柔媚。好,问好,闲谈。据意识,酒醉中,有人用柔媚的南方话语相互问好、闲谈。 “白发谁家翁媪?”翁,老翁。媪,老婆婆。这是谁家的老翁、老婆婆呢? “大儿锄豆溪东。”大儿子在消息的东边锄草。 “中儿正织鸡笼。”二儿子正在编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无赖,顽皮,是爱称。句意是,最可喜的是小儿子不懂世事,只是一味的调皮玩耍,趴在小溪岸边剥莲蓬吃。

本文勾画出一幅古时南方农村人依山水而居,勤于农时,满足、悠闲的生活画面。 教学建议 一、揭示本单元的阅读主题——追寻、享受童年的快乐。 二、这两首古诗词除个别语句之外,大部分诗句并不难懂,因此,让学生自主读书,交流讨论。 三、让学生说说读了诗句,自己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古人的哪些生活情景让自己感觉很有趣? 四、朗读、背诵古诗。 五、扩展阅读一些描写儿童生活的其它古诗词,如杨万里的《稚子弄冰》,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 六、学习生字词。尽可能地提供语境帮助学生记忆。 七、建议本科教学两课时。 《古诗词二首》教学设计 窦妪一中小学部任军果 教学内容古诗二首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会本课生字,能结合诗句理解“疏疏、未成阴、急走、无赖”等词语的意思。 2.能读懂古诗《宿新市徐公店》、《清平乐》,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的意思。 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并能根据诗中描绘的情景想象写一段话。 过程与方法:小组自学,读中理解,读中想想,表演。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古代儿童的生活乐趣。提高文学素养。 教学重点:1.读懂古诗,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这首诗的意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