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红楼梦解读中国古代礼仪文化

从红楼梦解读中国古代礼仪文化
从红楼梦解读中国古代礼仪文化

从红楼梦解读中国古代礼仪文化

知名不具

(院系:法学院学号:09060202)

在远古时期,礼主要是用于部落祭祀。奴隶社会形成后,礼就成为了规范社会秩序,管理国家的一种制度。《左传》记载:礼,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也。西周后期,礼崩乐坏,周王室衰微,诸侯国各自为盟。孔子发展儒学,传播儒家思想,其目的就是克己复礼、此处礼即为周礼。他希望通过入学的礼的思想,恢复社会秩序。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有格。礼是儒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至汉武帝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的尊崇地位得以确立,礼仪得到广泛推广。经过长期的完善,礼制逐渐趋于系统化和规范化。最终形成了一整套礼仪规范。

六礼:冠、婚、丧、祭、乡、相见

七教:父子、兄弟、夫妇、君臣、长幼、朋友、宾客

八政:饮食、衣服、事为、异别、度、量、数、制

以下,就对其中的君臣、夫妇、尊卑展开阐述。

二、《红楼梦》中的君臣之礼

封建礼教确立了“三纲五常”的标准,要求世人严格遵守,执行。其中,三纲指的是“君为臣纲,夫为妻纲。父为子纲”,五常包括“仁、义、礼、智、信”这几个方面的内容。不难看出,君臣之礼为三纲之首,这是整个封建时期巩固君主专制制度,树立君主权威的需要。《红楼梦》中,虽然并未对皇帝做详细

硬件设施符合了迎接皇妃的标准,软件设施也不曾落下。在会见的礼仪方面,也小心谨慎,唯恐有所差错。“何处更衣,何处燕坐,何处受礼,何处开宴,何处退息”皆有规范。贾政虽是元春的亲生父亲,见到女儿时仍需行跪拜之礼,贾母在贾府地位极高,且年事已高,也要“按品大妆”,方可拜见。因为元春此时代表的是皇室,一举一动,皆按皇室之礼,倘若逾矩而行,则就是丢了皇家体面。

三、《红楼梦》中的夫妇之礼

贾府身为一个大家族,自然也有自己的一套礼仪规范,用来维系家族内部的

平衡。这种礼仪制度也是整个封建社会的礼仪缩影,其中最为人所知悉的是夫权,家长制。

1.一夫一妻制

中国封建社会的一夫一妻制的婚姻制度起于西周。“妻者,齐也,秦晋为匹”。这一制度是宗法制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还衍生出来了嫡长子继承制。古代社会伦理极其重视等级制度,在家庭里也不例外。围绕这一制度划分了等级。

夫为妻纲,坐做妻子的,在家庭中的地位要逊于丈夫,以夫为天,为丈夫生儿育女,照顾家庭,听从丈夫的命令。古代娶妻是大事,有严格的礼仪规范,称为六礼。包括: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经过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照六礼缔结的婚姻才是合法的婚姻。

《红楼梦》中,邢夫人是贾赦的正妻,她是夫为妻纲这一原则的忠诚贯彻者,

为“母亲”,女儿探春以她为耻,不愿承认她。这种情况一是由于自小养在王夫人处,与赵姨娘感情淡薄,另一方面,赵姨娘的身份使其自卑自厌,她的行为使其蒙羞。儿子贾环不受宠,时常受欺负,完全处在宝玉的光环之外。为了在夹缝中求生存,她不得不步步为营,为自己和儿子谋划将来,做出了很多令人厌恶的事情。她的心理已然在争斗中扭曲,造成日后的悲剧。

四、长幼有序,尊卑有别

古籍中有记载:

凡属一家一姓,当念乃祖乃宗。宁厚毋薄,宁亲毋疏,长幼必以序相洽,尊卑必以分相连,喜则相庆以结其绸缪,戚则相连以通其缓急。

这句话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家族制度的内容。

1.长幼有序

贾府男主外女主内。略去宁国府不提,以荣国府为例,荣国府内的管家大权由王熙凤掌握,但是很多情况下,她并不是决策者。贾母依然占据着重要地位。贾母出生四大家族的史家,又被封为诰命夫人,贾府的当家人贾赦贾政皆由其所出,地位显赫,在贾府有着绝对的权威。贾赦强纳鸳鸯,被其知晓后痛骂一顿,只得熄了心思。贾政将宝玉打个半死,贾母出

[3]曹雪芹,高鹗《红楼梦》,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年版

[4]成穷《从红楼梦看中国文化》,上海三联书店,1994年版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