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测常见数学问题总结

行测常见数学问题总结
行测常见数学问题总结

一、方阵问题

1、方阵外一层总人数比内一层的总人数多8,每一边人数多2

2、每边人数与该层人数关系是:最外层总人数=(边人数-1)×4

3、方阵总人数=最外层每边人数的平方

4、空心方阵的总人(或物)数=(最外层每边人(或物)数-空心方阵的层数)×空心方阵的层数×4

5、去掉一行、一列的总人数=去掉的每边人数*2-1

6、最外面M层方阵的总人数=N2-(N-2M)2 (大方阵的人数-小方阵的人数)

7、方阵最外层每边人数=(方阵最外层总人数÷4)+1

二、牛吃草问题

解决牛吃草问题常用到四个基本公式,分别是

(1)草的生长速度=对应的牛头数×吃的较多天数-相应的牛头数×吃的较少天数

÷(吃的较多天数-吃的较少天数)

(2)原有草量=牛头数×吃的天数-草的生长速度×吃的天数

(3)吃的天数=原有草量÷(牛头数-草的生长速度)

(4)牛头数=原有草量÷吃的天数+草的生长速度

(草的生长速度可以理解为每天够X头牛吃)

三、鸡兔同笼问题

我们来总结一下“假设法”的解题思路:先假设它们全是鸡,于是根据鸡兔的总数就可以算出在假设下共有几只脚,把这样得到的脚数与题中给出的脚数相比较,看看差多少,每差2只脚就说明有1只兔,将所差的脚数除以2,就可以算出共有多少只兔。此类我们称之为“假设法”,概括起来,解鸡兔同笼题的基本关系式是:

兔数=(实际脚数-每只鸡脚数×鸡兔总数)÷(每只兔子脚数-每只鸡脚数)

鸡数=(每只兔脚数×鸡兔总数-实际脚数)÷(每只兔子脚数-每只鸡脚数)

四、顺水逆水行船问题

船速=(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水速=(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

五、抽屉原理

传统的解抽屉原理的方法是找两个关键词,“保证”和“最少”。

抽屉原理(1):讲多于n件的物品任意放到n个抽屉中,那么至少有一个抽屉中的物品的件数不少于2。抽屉原理(1)可以进行推广,把无穷多个元素放入有限个集合里,则一定有一个集合里含有无穷多个元素。

抽屉原理(2):将多于m×n件的物品任意放到n个抽屉中,那么至少有一个抽屉中的物品的件数不少m+1。也可以表述成如下语句:把m个物品任意放入n(n≤m)个抽屉中,则一定有一个抽屉中至多要有k件物品。其中 k=〔m/n 〕,这里〔m/n 〕表示不大于m/n的最大整数,即m/n的整数部分。

(注意哪些小问题,到底有多少个物品要放到抽屉里,隐含条件)

六、直线切割平面

An=1+n(n+1)/2

七、图形面积

周长一定的封闭图形,圆的面积最大。正多边形周长一定时,边数越多面积越大,它的极限是圆形,所以周长一定时,圆形的面积最大。

面积一定的封闭图形,圆的周长最小。三角形周长最大。

相等面积下三角形周长最大,圆周长最小

在相等周长下圆周长最大,三角形最小

在平行四边形中,周长相等的话,正方形面积最大

面积相等的话,正方形的周长最小

八、图形体积

表面积一定,球的体积最大。表面积一定,面数越多,体积越大。面数相同,各个面的大小越均匀,体积越大。

九、时钟

确定时针、分针的速度(或速度差)

①分格方法:时钟的钟面圆周被均匀分成60小格,每小格我们称为1分格。分针每小时走一圈,即60分格,而时针每小时只走5分格,因此分针每分钟走1分格,时针每分钟走1/12分格。速度差为11/12分格。

②度数方法:从角度观点看,钟面圆周一周是360°,分针每分钟转360/60度,即分针速度为6°/min,时针每小时转360/12=30度,所以每分钟的速度为30°/60,即0.5°/min。分针与时针的速度差为5.5°/min。

1、时钟上时针与分针每两次重合之间相隔多少分钟?解析:分针速度6°/min,时针速度0.5°/min,速度差为6-0.5=5.5°。到下一次重合,分针比时针多走了一圈,即路程差为360°,所以两次重合间隔时间为360/5.5=65(5/11)

常用平方数

112=121 122=144 132=169 142=196 152=225

162=256 172=289 182=324 192=361 102=100

202=400 302=900 402=1600 502=2500 602=3600

702=4900 802=6400 152=225 252=625 352=1225

452=2025 552=3025 652=4225 752=5625 852=7225

常用立方数:

13=1 23=8 33=27 43=64 53=125

63=216 73=343 83=512 93=729

圆周率常取数据

3.14×1=3.14 3.14×2=6.28 3.14×3=9.42

3.14×4=12.56 3.14×5=15.7 3.15×6=18.84

3.14×7=21.98 3.14×8=25.12 3.14×9=28.26

常用特殊数的乘积

25×3=75 25×4=100 25×8=200 125×3=375 125×4=500 125×8=1000 625×16=10000 37×3=111关于常用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1/2=0.5 1/4=0.25 3/4=0.75 1/5=0.2 2/5=0.4 3/5=0.6 4/5=0.8 1/8=0.125 3/8=0.375 5/8=0.625 7/8=0.875 1/20=0.05 3/20=0.15 7/20=0.35 9/20=0.45 11/20=0.55 1/25=0.04 2/25=0.08 3/25=0.12 4/25=0.16 6 /25=0.24

常见的根号数的近似值

记几个特殊值:

√2=1.414

√3=1.732

√5=2.236

√7=2.645

√11=3.317

公务员考试常用数学公式汇总(完整打印版)

公务员考试常用数学公式汇总(完整版) 一、基础代数公式 1. 平方差公式:(a +b )3(a -b )=a 2-b 2 2. 完全平方公式:(a±b)2=a 2±2ab +b 2 完全立方公式:(a ±b )3=(a±b)(a 2 ab+b 2) 3. 同底数幂相乘: a m 3a n =a m +n (m 、n 为正整数,a≠0) 同底数幂相除:a m ÷a n =a m -n (m 、n 为正整数,a≠0) a 0=1(a≠0) a -p = p a 1 (a≠0,p 为正整数) 4. 等差数列: (1)s n = 2 )(1n a a n ?+=na 1+21 n(n-1)d ; (2)a n =a 1+(n -1)d ; (3)n = d a a n 1 -+1; (4)若a,A,b 成等差数列,则:2A =a+b ; (5)若m+n=k+i ,则:a m +a n =a k +a i ; (其中:n 为项数,a 1为首项,a n 为末项,d 为公差,s n 为等差数列前n 项的和) 5. 等比数列: (1)a n =a 1q -1; (2)s n =q q a n -11 ·1) -((q ≠1) (3)若a,G,b 成等比数列,则:G 2=ab ; (4)若m+n=k+i ,则:a m 2a n =a k 2a i ; (5)a m -a n =(m-n)d (6) n m a a =q (m-n) (其中:n 为项数,a 1为首项,a n 为末项,q 为公比,s n 为等比数列前n 项的和) 6.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ax 2+bx+c=a(x-x 1)(x-x 2) 其中:x 1=a ac b b 242-+-;x 2=a ac b b 242---(b 2-4a c ≥0) 根与系数的关系:x 1+x 2=-a b ,x 12x 2=a c 二、基础几何公式 1. 三角形: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可以构成一个三角形;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三角形中任两 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1)角平分线:三角形一个的角的平分线和这个角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和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的平分线。 (2)三角形的中线:连结三角形一个顶点和它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 (3)三角形的高:三角形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所在直线的垂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 (4)三角形的中位线:连结三角形两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位线。 (5)内心:角平分线的交点叫做内心;内心到三角形三边的距离相等。 重心:中线的交点叫做重心;重心到每边中点的距离等于这边中线的三分之一。 垂线:高线的交点叫做垂线;三角形的一个顶点与垂心连线必垂直于对边。 外心:三角形三边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叫做三角形的

公务员行测必备数学公式总结(全)汇总

1.1基础数列类型 ①常数数列如7,7,7,7,7,7,7,7,…… ②等差数列如11,14,17,20,23,26,…… ③等比数列如16,24,36,54,81,…… ④周期数列如2,5,3,2,5,3,2,5,3,…… ⑤对称数列如2,5,3,0,3,5,2,…… ⑥质数数列如2,3,5,7,11,13,17 ⑦合数数列如4,6,8,9,10,12,14 注意: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1.2 200以内质数表 2,3,5,7,11,13,17,19,23,29,31,37,41,43,47,53,59,61,67,71,73,79,83,89,97,101,103,107,109,113,127,131,137,139,149,151,157,163,167,173,179,181,191,193,197,199 1.3 整除判定 能被2整除的数,其末尾数字是2的倍数(即偶数) 能被3整除的数,各位数字之和是3的倍数 能被5整除的数,其末尾数字是5的倍数(即5、0) 能被4整除的数,其末两位数字是4的倍数 能被8整除的数,期末三位数字是8的倍数 能被9整除的数,各位数字之和是9的倍数 能被25整除的数,其末两位数字是25的倍数

能被125整除的数,其末三位数字125的倍数 1.4 经典分解 91=7×13 111=3×37 119=7×17 133=7×19 117=9×13 143=11×13 147=7×21 153=9×17 161=7×23 171=9×19 187=11×17 209=19×11 1.5常用平方数 数字平方 1 1 2 4 3 9 4 16 5 25 6 36 7 49 8 64 9 81 10 100 11 121 12 144 13 169 14 196 15 225 16 256 17 289 18 324 19 361 20 400 21 441 22 484 23 529 24 576 25 625

行测数学运算经典题型总结

一、容斥原理 容斥原理关键就两个公式: 1. 两个集合的容斥关系公式:A+B=A∪B+A∩B 2. 三个集合的容斥关系公式:A+B+C=A∪B∪C+A∩B+B∩C+C∩A-A∩B∩C 请看例题: 【例题1】某大学某班学生总数是32人,在第一次考试中有26人及格,在第二次考试中有24人及格,若两次考试中,都没及格的有4人,那么两次考试都及格的人数是( ) A.22 B.18 C.28 D.26 【解析】设A=第一次考试中及格的人数(26人),B=第二次考试中及格的人数(24人),显然,A+B=26+24=50;A∪B=32-4=28,则根据A∩B=A+B-A∪B=50-28=22。答案为A。 【例题2】电视台向100人调查前一天收看电视的情况,有62人看过2频道,34人看过8频道,11人两个频道都看过。问两个频道都没看过的有多少人? 【解析】设A=看过2频道的人(62),B=看过8频道的人(34),显然,A+B=62+34=96; A∩B=两个频道都看过的人(11),则根据公式A∪B= A+B-A∩B=96-11=85,所以,两个频道都没看过的人数为100-85=15人。 二、作对或做错题问题 【例题】某次考试由30到判断题,每作对一道题得4分,做错一题倒扣2分,小周共得96分,问他做错了多少道题? A.12 B.4 C.2 D.5 【解析】 方法一 假设某人在做题时前面24道题都做对了,这时他应该得到96分,后面还有6道题,如果让这最后6道题的得分为0,即可满足题意.这6道题的得分怎么才能为0分呢?根据规则,只要作对2道题,做错4道题即可,据此我们可知做错的题为4道,作对的题为26道. 方法二 作对一道可得4分,如果每作对反而扣2分,这一正一负差距就变成了6分.30道题全做对可得120分,而现在只得到96分,意味着差距为24分,用24÷6=4即可得到做错的题,所以可知选择B

公务员考试行测常用数学公式汇总

常用数学公式汇总 一、基础代数公式 1. 平方差公式:(a +b )×(a -b )=a 2-b 2 2. 完全平方公式:(a±b)2=a 2±2ab +b 2 完全立方公式:(a ±b )3=(a±b)(a 2μab+b 2) 3. 同底数幂相乘: a m ×a n =a m +n (m 、n 为正整数,a≠0) 同底数幂相除:a m ÷a n =a m -n (m 、n 为正整数,a≠0) a 0=1(a≠0) a -p =p a 1(a≠0,p 为正整数) 4. 等差数列: (1)s n =2)(1n a a n ?+=na 1+2 1n(n-1)d ; (2)a n =a 1+(n -1)d ; (3)n =d a a n 1-+1; (4)若a,A, b 成等差数列,则:2A =a+b ; (5)若m+n=k+i ,则:a m +a n =a k +a i ; (其中:n 为项数,a 1为首项,a n 为末项,d 为公差,s n 为等差数列前n 项的和) 5. 等比数列: (1)a n =a 1q -1; (2)s n =q q a n -11 ·1)-((q ≠1) (3)若a,G,b 成等比数列,则:G 2=ab ; (4)若m+n=k+i ,则:a m ·a n =a k ·a i ; (5)a m -a n =(m-n)d (6)n m a a =q (m-n) (其中:n 为项数,a 1为首项,a n 为末项,q 为公比,s n 为等比数列前n 项的和) 6.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ax 2+bx+c=a(x-x 1)(x-x 2) 其中:x 1=a ac b b 242-+-;x 2=a ac b b 242---(b 2-4ac ≥0) 根与系数的关系:x 1+x 2=-a b ,x 1·x 2=a c 二、基础几何公式 1. 三角形: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可以构成一个三角形;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三角形中任两 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1)角平分线:三角形一个的角的平分线和这个角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和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的平分线。 (2)三角形的中线:连结三角形一个顶点和它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 (3)三角形的高:三角形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所在直线的垂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 (4)三角形的中位线:连结三角形两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位线。 (5)内心:角平分线的交点叫做内心;内心到三角形三边的距离相等。 重心:中线的交点叫做重心;重心到每边中点的距离等于这边中线的三分之一。

2020最新公务员考试常用数学公式汇总(精华版)

2020最新公务员考试常用数学公式汇总(精华版) 1. 平方差公式:(a +b )·(a -b )=a 2 -b 2 2. 完全平方公式:(a ±b)2 =a 2 ±2ab +b 2 3. 完全立方公式:(a ±b)3=(a ±b )(a 2 ab+b 2 ) 4. 立方和差公式:a 3 +b 3 =(a ±b)(a 2 + ab+b 2 ) 5. a m ·a n =a m +n a m ÷a n =a m -n (a m )n =a mn (ab)n =a n ·b n (1)s n = 2 ) (1n a a n +?=na 1+21n(n-1)d ; (2)a n =a 1+(n -1)d ; (3)项数 n = d a a n 1 -+1; (4)若a,A,b 成等差数列,则:2A =a+b ; (5)若m+n=k+i ,则:a m +a n =a k +a i ; (6)前n 个奇数:1,3,5,7,9,…(2n —1)之和为n 2 (其中:n 为项数,a 1为首项,a n 为末项,d 为公差,s n 为等差数列前n 项的和) (1)a n =a 1q n -1 ;

(2)s n =q q a n -11 ·1) -((q ≠1) (3)若a,G,b 成等比数列,则:G 2 =ab ; (4)若m+n=k+i ,则:a m ·a n =a k ·a i ; (5)a m -a n =(m-n)d (6)n m a a =q (m-n) (其中:n 为项数,a 1为首项,a n 为末项,q 为公比,s n 为等比数列前n 项的和) (1)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ax 2 +bx+c=a(x-x 1)(x-x 2) 其中:x 1= a ac b b 242-+-;x 2= a ac b b 242---(b 2 -4ac ≥0) 根与系数的关系:x 1+x 2=-a b ,x 1·x 2=a c (2)ab b a 2 ≥+ ab b a ≥+2 )2 ( ab b a 222≥+ abc c b a ≥++3 )3 ( (3)abc c b a 3222≥++ abc c b a 33≥++ 推广:n n n x x x n x x x x ......21321≥++++ (4)一阶导为零法:连续可导函数,在其内部取得最大值或最小值时,其导数为零。 (5)两项分母列项公式: )(a m m b +=(m 1 — a m +1 )×a b 三项分母裂项公式: ) 2)((a m a m m b ++=[ ) (1a m m +—

公务员考试常用数学公式汇总(完整打印版)

公务员考试常用数学公式汇总(完整版) 一、基础代数公式 1. 平方差公式:(a +b )×(a -b )=a 2-b 2 2. 完全平方公式:(a±b)2=a 2±2ab +b 2 完全立方公式:(a ±b )3=(a±b)(a 2 ab+b 2) 3. 同底数幂相乘: a m ×a n =a m +n (m 、n 为正整数,a≠0) 同底数幂相除:a m ÷a n =a m -n (m 、n 为正整数,a≠0) a 0=1(a≠0) a -p = p a 1 (a≠0,p 为正整数) 4. 等差数列: (1)s n = 2)(1n a a n ?+=na 1+21 n(n-1)d ; (2)a n =a 1+(n -1)d ; (3)n = d a a n 1 -+1; (4)若a,A,b 成等差数列,则:2A =a+b ; (5)若m+n=k+i ,则:a m +a n =a k +a i ; (其中:n 为项数,a 1为首项,a n 为末项,d 为公差,s n 为等差数列前n 项的和) 5. 等比数列: (1)a n =a 1q -1; (2)s n =q q a n -11 ·1) -((q ≠1) (3)若a,G,b 成等比数列,则:G 2=ab ; (4)若m+n=k+i ,则:a m ·a n =a k ·a i ; (5)a m -a n =(m-n)d (6)n m a a =q (m-n) (其中:n 为项数,a 1为首项,a n 为末项,q 为公比,s n 为等比数列前n 项的和) 6.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ax 2+bx+c=a(x-x 1)(x-x 2) 其中:x 1=a ac b b 242-+-;x 2=a ac b b 242---(b 2-4a c ≥0) 根与系数的关系:x 1+x 2=-a b ,x 1·x 2=a c 二、基础几何公式 1. 三角形: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可以构成一个三角形;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三角形中任两 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1)角平分线:三角形一个的角的平分线和这个角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和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的平分线。 (2)三角形的中线:连结三角形一个顶点和它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 (3)三角形的高:三角形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所在直线的垂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 (4)三角形的中位线:连结三角形两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位线。 (5)内心:角平分线的交点叫做内心;内心到三角形三边的距离相等。 重心:中线的交点叫做重心;重心到每边中点的距离等于这边中线的三分之一。 垂线:高线的交点叫做垂线;三角形的一个顶点与垂心连线必垂直于对边。 外心:三角形三边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叫做三角形的

公务员考试常用数学公式汇总(完整打印版)

公务员考试常用数学公式汇总(完整版) 一、基础代数公式 1. 平方差公式:(a+b)×(a-b )=a 2-b2 2. 完全平方公式:(a±b)2=a 2±2ab +b2 完全立方公式:(a ±b)3=(a±b)(a 2 ab+b 2) 3. 同底数幂相乘: a m ×an =a m+n (m 、n 为正整数,a≠0) 同底数幂相除:a m ÷an=am-n(m、n 为正整数,a≠0) a 0=1(a≠0) a -p = p a 1 (a≠0,p 为正整数) 4. 等差数列: (1)sn = 2)(1n a a n ?+=na1+2 1 n(n-1)d; (2)a n =a 1+(n -1)d; (3)n = d a a n 1 -+1; (4)若a,A,b 成等差数列,则:2A=a+b; (5)若m+n=k+i,则:a m +a n=a k +ai ; (其中:n为项数,a1为首项,a n 为末项,d 为公差,s n 为等差数列前n 项的和) 5. 等比数列: (1)a n =a1q -1; (2)sn =q q a n -11 ·1) -((q ≠1) (3)若a,G,b 成等比数列,则:G 2=a b; (4)若m+n=k +i ,则:a m ·a n =a k ·a i ; (5)a m -a n =(m-n)d (6)n m a a =q (m-n) (其中:n 为项数,a 1为首项,a n 为末项,q 为公比,s n 为等比数列前n项的和) 6.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a x2+bx+c=a (x -x 1)(x-x2) 其中:x 1=a ac b b 242-+-;x2=a ac b b 242---(b 2-4a c ≥0) 根与系数的关系:x 1+x 2=-a b ,x 1·x2=a c 二、基础几何公式 1. 三角形: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可以构成一个三角形;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三角形中任两 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1)角平分线:三角形一个的角的平分线和这个角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和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的平分线。 (2)三角形的中线:连结三角形一个顶点和它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 (3)三角形的高:三角形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所在直线的垂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 (4)三角形的中位线:连结三角形两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位线。 (5)内心:角平分线的交点叫做内心;内心到三角形三边的距离相等。 重心:中线的交点叫做重心;重心到每边中点的距离等于这边中线的三分之一。 垂线:高线的交点叫做垂线;三角形的一个顶点与垂心连线必垂直于对边。 外心:三角形三边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叫做三角形的

小学常用数学公式汇总

数量关系计算公式 1、单价×数量=总价 2、单产量×数量=总产量 3、速度×时间=路程 4、工效×时间=工作总量 5、加数+加数=和 6、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7、被减数-减数=差 8、减数=被减数-差 9、被减数=减数+差 10、因数×因数=积 11、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12、被除数÷除数=商 13、除数=被除数÷商 14、被除数=商×除数 15、有余数的除法:被除数=商×除数+余数 一个数连续用两个数除,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用它们的积去除这个数,结果不变。例:90÷5÷6=90÷(5×6) 1公里=1千米 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几何公式 1.正方形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公式:C=4a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公式:S=a×a 正方体的体积=边长×边长×边长公式:V=a×a×a 2.长方形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公式:C=(a+b)×2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公式:S=a×b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公式:V=a×b×h 3.三角形 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公式:S= a×h÷2 4.平行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公式:S= a×h 5.梯形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公式:S=(a+b)h÷2

6.圆 直径=半径×2 公式:d=2r 半径=直径÷2 公式:r= d÷2 圆的周长=圆周率×直径公式:c=πd =2πr 圆的面积=半径×半径×π 公式:S=πrr 7.圆柱 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的周长×高公式:S=ch=πdh=2πrh 圆柱的表面积=底面的周长×高+两头的圆的面积公式:S=ch+2s=ch+2πr2圆柱的总体积=底面积×高公式:V=Sh 8.圆锥 圆锥的总体积=底面积×高×1/3 公式:V=1/3Sh 9.三角形内角和=180度

公务员考试行测数学公式大全

公务员考试行测数学公式大全

常见数学公式汇总 一、基础 代数公式 1. 平方差公式:(a+b)·(a-b)=a2-b2 2. 完全平方公式:(a±b)2=a2±2ab+b2 3. 完全立方公式:(a±b)3=(a±b)(a2μab+b2) 4. 立方和差公式:a3+b3=(a±b)(a2+μab+b2) 5. a m·a n=a m+n a m÷a n=a m-n (a m)n=a mn (ab)n=a n·b n 二、等差数 列 (1)s n = 2 ) ( 1n a a n+ ?=na 1 + 2 1n(n-1)d; (2)a n=a 1 +(n-1)d; (3)项数n = d a a n1 -+1; (4)若a,A,b成等差数列,则:2A=a+b;(5)若m+n=k+i,则:a m+a n=a k+a i ; (6)前n个奇数:1,3,5,7,9,…(2n—1)之和为n2 (其中:n为项数,a 1为首项,a n 为末项,d为 公差,s n 为等差数列前n项的和)三、等比数

列 (1)a n =a 1q n -1 ; (2)s n = q q a n -11 ·1)-((q ≠1) (3)若a,G,b 成等比数列,则:G 2=ab ; (4)若m+n=k+i ,则:a m ·a n =a k ·a i ; (5)a m -a n =(m-n)d (6)n m a a =q (m-n) (其中:n 为项数,a 1为首项,a n 为末项,q 为公比,s n 为等比数列前n 项的和) 四、不等式 (1)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ax 2 +bx+c=a(x-x 1)(x-x 2) 其中:x 1 = a ac b b 242-+-;x 2= a ac b b 242---(b 2 -4ac ≥0) 根与系数的关系:x 1+x 2=-a b ,x 1·x 2 =a c (2)ab b a 2 ≥+ ab b a ≥+2 )2 ( ab b a 222≥+ abc c b a ≥++3 )3 ( (3)abc c b a 3222 ≥++ abc c b a 3 3 ≥++ 推广:n n n x x x n x x x x (2132) 1 ≥++++

常用数学公式大全

常用数学公式大全 1、每份数×份数=总数总数÷每份数=份数总数÷份数=每份数 2、1倍数×倍数=几倍数几倍数÷1倍数=倍数几倍数÷倍数=1倍数 3、速度×时间=路程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 4、单价×数量=总价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 5、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6、加数+加数=和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7、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差+减数=被减数 8、因数×因数=积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9、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商×除数=被除数 小学数学图形计算公式 1、正方形C周长S面积a边长周长=边长×4C=4a面积=边长×边长S=a×a 2、正方体V:体积a:棱长表面积=棱长×棱长×6S表=a×a×6体积=棱长×棱长×棱长V=a×a×a 3、长方形 C周长S面积a边长 周长=(长+宽)×2C=2(a+b) 面积=长×宽S=ab 4、长方体 V:体积s:面积a:长b:宽h:高 (1)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S=2(ab+ah+bh) (2)体积=长×宽×高V=abh 5三角形 s面积a底h高 面积=底×高÷2s=ah÷2 三角形高=面积×2÷底 三角形底=面积×2÷高 6平行四边形 s面积a底h高 面积=底×高s=ah 7梯形 s面积a上底b下底h高 面积=(上底+下底)×高÷2s=(a+b)×h÷2 8圆形 S面积C周长∏d=直径r=半径 (1)周长=直径×∏=2×∏×半径C=∏d=2∏r (2)面积=半径×半径×∏ 9圆柱体 v:体积h:高s;底面积r:底面半径c:底面周长 (1)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2)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 (3)体积=底面积×高 (4)体积=侧面积÷2×半径

2020年整理公务员考试行测数学公式大全.doc

常用数学公式汇总 1. 平方差公式:(a +b )·(a -b )=a 2 -b 2 2. 完全平方公式:(a±b )2 =a 2 ±2ab +b 2 3. 完全立方公式:(a ±b)3 =(a±b)(a 2 ab+b 2 ) 4. 立方和差公式:a 3 +b 3 =(a ±b)(a 2 + ab+b 2 ) 5. a m ·a n =a m +n a m ÷a n =a m -n (a m )n =a mn (ab)n =a n · b n (1)s n = 2 )(1n a a n +?=na 1+21 n(n-1)d ; (2)a n =a 1+(n -1)d ; (3)项数n = d a a n 1 -+1; (4)若a,A,b 成等差数列,则:2A =a+b ; (5)若m+n=k+i ,则:a m +a n =a k +a i ; (6)前n 个奇数:1,3,5,7,9,…(2n —1)之和为n 2 (其中:n 为项数,a 1为首项,a n 为末项,d 为公差,s n 为等差数列前n 项的和) (1)a n =a 1q n -1 ; (2)s n =q q a n -11 ·1) -((q ≠1) (3)若a,G,b 成等比数列,则:G 2 =ab ; (4)若m+n=k+i ,则:a m ·a n =a k ·a i ; (5)a m -a n =(m-n)d (6) n m a a =q (m-n) (其中:n 为项数,a 1为首项,a n 为末项,q 为公比,s n 为等比数列前n 项的和)

(1)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ax 2 +bx+c=a(x-x 1)(x-x 2) 其中:x 1=a ac b b 242-+-;x 2=a ac b b 242---(b 2 -4ac ≥0) 根与系数的关系:x 1+x 2=-a b ,x 1·x 2=a c (2)ab b a 2≥+ ab b a ≥+2)2( ab b a 222≥+ abc c b a ≥++3 )3 ( (3)abc c b a 32 2 2 ≥++ abc c b a 3 3 ≥++ 推广:n n n x x x n x x x x ......21321≥++++ (4)一阶导为零法:连续可导函数,在其内部取得最大值或最小值时,其导数为零。 (5)两项分母列项公式: )(a m m b +=(m 1—a m +1)×a b 三项分母裂项公式:)2)((a m a m m b ++=[)(1a m m +—)2)((1 a m a m ++]×a b 2 1.勾股定理:a 2+b 2=c 2 (其中:a 、b 为直角边,c 为斜边) 2.面积公式: 正方形=2 a 长方形= b a ? 三角形=c ab ah sin 2 1 21= 梯形=h b a )(21+ 圆形=πR 2 平行四边形=ah 扇形=0 360 n πR 2 3.表面积: 正方体=62 a 长方体=)(2ac bc a b ++?

行测数学公式汇总

行测数学公式汇总 目录 一、基础代数公式 (2) 二、等差数列 (3) 三、等比数列 (3) 四、不等式 (3) 五、基础几何公式 (4) 六、工程问题 (5) 七、几何边端问题 (5) 八、利润问题 (5) 九、排列组合 (6) 十、年龄问题 (6) 十一、植树问题 (6) 十二、行程问题 (7) 十三、钟表问题 (8) 十四、容斥原理 (8) 十五、牛吃草问题 (8)

十六、弃九推断 (9) 十七、乘方尾数 (9) 十八、除以“7”乘方余数核心口诀 (9) 十九、指数增长 (9) 二十、溶液问题 (10) 二十二、减半调和平均数 (10) 二十三、余数同余问题 (11) 二十四、星期日期问题 (11) 二十五、循环周期问题 (11) 二十六、典型数列前N项和 (11) 一、基础代数公式 1. 平方差公式:(a+b)·(a-b)=a2-b2 2. 完全平方公式:(a±b)2=a2±2ab+b2 3. 完全立方公式:(a±b)3=(a±b)(a2 ab+b2) 4. 立方和差公式:a3+b3=(a b)(a2+ ab+b2) 5. a m·a n=a m+n a m÷a n=a m-n (a m)n=a mn (ab)n=a n·b n

二、等差数列 (1)s n = 2)(1n a a n +?=na 1+2 1 n(n-1)d ; (2)a n =a 1+(n -1)d ; (3)项数n = d a a n 1 -+1; (4)若a,A,b 成等差数列,则:2A =a+b ; (5)若m+n=k+i ,则:a m +a n =a k +a i ; (6)前n 个奇数:1,3,5,7,9,…(2n —1)之和为n 2 (其中:n 为项数,a 1为首项,a n 为末项,d 为公差,s n 为等差数列前n 项的和) 三、等比数列 (1)a n =a 1q n -1 ; (2)s n =q q a n -11 ·1) -((q ≠1) (3)若a,G,b 成等比数列,则:G 2 =ab ; (4)若m+n=k+i ,则:a m ·a n =a k ·a i ; (5)a m -a n =(m-n)d (6) n m a a =q (m-n) (其中:n 为项数,a 1为首项,a n 为末项,q 为公比,s n 为等比数列前n 项的和) 四、不等式 (1)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ax 2 +bx+c=a(x-x 1)(x-x 2) 其中:x 1=a ac b b 242-+-;x 2=a ac b b 242---(b 2 -4ac ≥0)

(完整版)高等数学常用公式汇总————

高数常用公式 平方立方: 22222222 332233223223332233222(1)()()(2)2()(3)2()(4)()()(5)()()(6)33()(7)33()(8)222(a b a b a b a ab b a b a ab b a b a b a b a ab b a b a b a ab b a a b ab b a b a a b ab b a b a b c ab bc ca -=+-++=+-+=-+=+-+-=-+++++=+-+-=-+++++= 21221)(9)()(),(2) n n n n n n a b c a b a b a a b ab b n ----++-=-++++≥L 倒数关系:sinx·cscx=1 tanx·cotx=1 cosx·secx=1 商的关系:tanx=sinx/cosx cotx=cosx/sinx 平方关系:sin^2(x)+cos^2(x)=1 tan^2(x)+1=sec^2(x) cot^2(x)+1=csc^2(x) 倍角公式: sin(2α)=2sinα·cosα cos(2α)=cos^2(α)-s in^2(α)=2cos^2(α)-1=1-2sin^2(α) tan(2α)=2tanα/[1-tan^2(α)] 降幂公式: sin^2(α/2)=(1-cosα)/2 cos^2(α/2)=(1+cosα)/2 tan^2(α/2)=(1-cosα)/(1+cosα) tan(α/2)=sinα/(1+cosα)=(1-cosα)/sinα 两角和差: sin(α±β)=sinα·cosβ±cosα·sinβ cos(α+β)=cosα·cosβ-sinα·sinβ cos(α-β)=cosα·cosβ+sinα·sinβ tan(α+β)=(tanα+tanβ)/(1-tanα·tanβ) tan(α-β)=(tanα-tanβ)/(1+tanα·tanβ) 积化和差: sinα·cosβ=(1/2)[sin(α+β)+sin(α-β)] cosα·sinβ=(1/2)[sin(α+β)-sin(α-β)] cosα·cosβ=(1/2)[cos(α+β)+cos(α-β)] sinα·sinβ=-(1/2)[cos(α+β)-cos(α-β)]

行政能力测验之常用数学公式汇总

行政能力测验之常用数学公式汇总 一、基础代数公式 1. 平方差公式:(a +b )3(a -b )=a 2-b 2 2. 完全平方公式:(a±b)2=a 2±2ab +b 2 完全立方公式:(a ±b )3=(a±b)(a 2 ab+b 2) 3. 同底数幂相乘: a m 3a n =a m +n (m 、n 为正整数,a≠0) 同底数幂相除:a m ÷a n =a m -n (m 、n 为正整数,a≠0) a 0=1(a≠0) a -p =p a 1(a≠0,p 为正整数) 4. 等差数列: (1)s n =2 )(1n a a n ?+=na 1+21n(n-1)d ; (2)a n =a 1+(n -1)d ; (3)n =d a a n 1-+1; (4)若a,A, b 成等差数列,则:2A =a+b ; (5)若m+n=k+i ,则:a m +a n =a k +a i ; (其中:n 为项数,a 1为首项,a n 为末项,d 为公差,s n 为等差数列前n 项的和) 5. 等比数列: (1)a n =a 1q -1; (2)s n =q q a n -11 ·1)-((q ≠1) (3)若a,G,b 成等比数列,则:G 2=ab ; (4)若m+n=k+i ,则:a m 2a n =a k 2a i ; (5)a m -a n =(m-n)d (6)n m a a =q (m-n) (其中:n 为项数,a 1为首项,a n 为末项,q 为公比,s n 为等比数列前n 项的和) 6.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ax 2+bx+c=a(x-x 1)(x-x 2) 其中:x 1=a ac b b 242-+-;x 2=a ac b b 242---(b 2-4ac ≥0) 根与系数的关系:x 1+x 2=-a b ,x 12x 2=a c 二、基础几何公式 1. 三角形: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可以构成一个三角形;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三角形中任两 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1)角平分线:三角形一个的角的平分线和这个角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和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的平分线。 (2)三角形的中线:连结三角形一个顶点和它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 (3)三角形的高:三角形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所在直线的垂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 (4)三角形的中位线:连结三角形两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位线。

公务员考试行测数学公式大全之欧阳家百创编

常用数学公式汇总 a + b )·(a -b )=a 2-b 2 2. 完全平方公式:(a±b)2=a 2±2ab +b 2 3. 完全立方公式:(a±b)3=(a±b )(a 2 ab+b 2) 4. 立方和差公式:a 3+b 3=(a ±b)(a 2+ ab+b 2) 5.a m ·a n =a m + n a m ÷a n =a m - n (a m )n =a mn (ab)n =a n ·b n (1)s n =2)1n =na 1+21 n(n-1)d ; (2)a n =a 1+(n -1)d ; (3)项数 n =d a a n 1-+1; (4)若a,A,b 成等差数列,则:2A =a+b ; (5)若m+n=k+i ,则:a m +a n =a k +a i ; (6)前n 个奇数:1,3,5,7,9,…(2n —1)之和为n 2 (其中:n 为项数,a 1为首项,a n 为末项,d 为公差,s n 为等差数列前n 项的和) (1)a n 1; (2)s n =q q a n -11 ·1) -((q ≠1) (3)若a,G,b 成等比数列,则:G 2=ab ;

(4)若m+n=k+i ,则:a m ·a n =a k ·a i ; (5)a m -a n =(m-n)d (6)n m a a =q (m-n) (其中:n 为项数,a 1为首项,a n 为末项,q 为公比,s n 为等比数列前n 项的和) (1)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ax 2+bx+c=a(x-x 1)(x-x 2) 其中:x 1=a ac b b 242-+-;x 2=a ac b b 242---(b 2-4a c ≥0) 根与系数的关系:x 1+x 2=-a b ,x 1·x 2=a c 推广: n n n x x x n x x x x ......21321≥++++ (2)一阶导为零法:连续可导函数,在其内部取得最大值或最小值 时,其导数为零。 (5)两项分母列项公式:)(a m m b +=(m 1 —a m +1)×a b 三项分母裂项公式: ) 2)((a m a m m b ++=[ ) (1a m m +— )2)((1a m a m ++]×a b 2 2=c 2(其中:a 、b 为直角边,c 为斜边) 正方形=2 a 长方形= b a ?

高中数学常用公式大全

高中数学常用公式大全 1.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U x A x C A ∈??,U x C A x A ∈??. 2.德摩根公式 ();()U U U U U U C A B C A C B C A B C A C B ==I U U I . 3.集合12{,,,}n a a a L 的子集个数共有2n 个;真子集有2n –1个;非空子集有2n –1个;非空的真子集有2n –2个. 4.二次函数的解析式的三种形式 (1)一般式2 ()(0)f x ax bx c a =++≠; (2)顶点式2 ()()(0)f x a x h k a =-+≠; (3)零点式12()()()(0)f x a x x x x a =--≠. 5.方程0)(=x f 在),(21k k 上有且只有一个实根,与0)()(210时,若[]q p a b x ,2∈- =,则{}min max max ()(),()(),()2b f x f f x f p f q a =-=; []q p a b x ,2?- =,{}max max ()(),()f x f p f q =,{}min min ()(),()f x f p f q =. (2)当a<0时,若[]q p a b x ,2∈-=,则{}min ()min (),()f x f p f q =,若[]q p a b x ,2?-=,则 {}max ()max (),()f x f p f q =,{}min ()min (),()f x f p f q =. 7.真值表

公务员行测:数学运算常用公式汇总

公务员行测:数学运算常用公式汇总 1、弃9验算法 利用被9除所得余数的性质,对四则运算的结果进行检验的一种方法,叫“弃9验算法”。 用此方法验算,首先要找出一个数的“弃9数”,即把一个数的各个数位上的数字相加,如果和大于9或等于9都要减去9,直至剩下的一个小于9的数,我们把这个数称为原数的“弃9数”。 对于加减乘运算,可利用原数的弃九数替代进行运算,结果弃九数与原数运算后的弃九数相等 注:1.弃九法不适合除法 2.当一个数的几个数码相同,但0的个数不同,或数字顺序颠倒,或小数点的位置不同时,它的弃9数却是相等的。这样就导致弃9数虽相同,而数的实际大小却不相同的情况,这一点要特别注意 2、传球问题核心公式 N个人传M次球,记X=(N-1)^M/N,则与X最接近的整数为传给“非自己的某人”的方法数,与X第二接近的整数便是传给自己的方法数 3、整体消去法 在较复杂的计算中,可以将近似的数化为相同,从而作为一个整体消去 4、裂项公式

1/n(n-k)=1/k(1/(n-k)-1/n) 5、平方数列求和公式 1^2+2^2+3^2…+n^2=1/6n(n+1)(2n+1) 6、立方数列求和公式 1^3+2^3+3^3…+n^3=[1/2n(n+1)]^2 7、行程问题 (1)分别从两地同时出发的多次相遇问题中,第N次相遇时,每人走过的路程等于他们第一次相遇时各自所走路程的(2n-1)倍 (2)A.B距离为S,从A到B速度为V_1,从B回到A速度为V_2,则全程平均速度V=(〖2V〗_1V_2)/(V_1+V_2), (3)沿途数车问题: (同方向)相邻两车的发车时间间隔×车速=(同方向)相邻两车的间隔 (4)环形运动问题: 异向而行,则相邻两次相遇间所走的路程和为周长 同向而行,则相邻两次相遇间所走的路程差为周长 (5)自动扶梯问题 能看到的级数=(人速+扶梯速)×顺行运动所需时间 能看到的级数=(人速-扶梯速)×逆行运动所需时间 (6)错车问题

公务员行测的所有公式

1.裂项相关公式: 2.乘方尾数口诀: ①指数除以4,留余数(如果余数为0,则看成4); ②底数留最末位。 以3为例,从1次方开始尾数分别为3、9、7、1、3、9、7、1、3、9、7、1······,从这里可以看出,3的幂次由低到高尾数分别为3、9、7、1四个数字循环,因此要求3n的尾数,只要看n÷4余数是几就可以确定n次方尾数会是3、9、7还是1了。 3.星期日期问题: 平年闰年判定:四年一闰,百年不闰,四百年再闰。 大小月:大月31天(1、3、5、7、8、10、12) 小月30天(4、6、9、11) 2月28天(或29天) 4.分数比例形式整除:

若a:b=m:n(m、n互质), 则a是m的倍数,b是n的倍数; 若a=m/n×b,则a=m/(m+n)×(a+b),即a+b 是m+n的倍数; 5.尾数法: 选项尾数不同,且运算法则为加、减、乘、乘方运算,优先使用尾数进行判定; 6.等差数列相关公式: 和=(首项+末项)×项数÷2=平均数×项数=中位数×项数; 项数=(末项-首项)÷项数+1。从1开始,连续的n个奇数相加,总和=n×n,如:1+3+5+7=4×4=16,…… 7.几何边端问题相关公式: 单边线型植树公式(两头植树): 棵树=总长÷间隔+1; 总长=(棵树-1)×间隔 单边环型植树公式(环型植树):

棵树=总长÷间隔; 总长=棵树×间隔 单边楼间植树公式(两头不植): 棵树=总长÷间隔-1; 总长=(棵树+1)×间隔 植树不移动公式: 在一条路的一侧等距离栽种m棵树,然后要调整为种n棵树,则不需要移动的树木棵树为:(m-1)与(n-1)的最大公约数+1棵; 方阵问题: 最外层总人数=4×(N-1) 相邻两层数量相差8 n阶方阵的总人数为n*n 8.行程问题: 火车过桥核心公式:

【公务员必备】行测数学运算总结(不看后悔)

数学运算 一、数的整除特性 (1)被2整除偶数 (2)被3整除看各位数字和能不能被3整除 (3)被4/25整除看数的后两位可不可以被4/25整除(4)被5整除数的末位是0或5 (5)被6整除能够同时被2和3整除 (6)被12整除能够同时被3和4整除 被72整除能够同时被8和9整除 由(5)(6)可总结出:如果一个数可以表示为两个互质的数的乘积,那么它的整除性就是要同时满足这两个互质的数的整除性。 (7)被7/11/13整除划后三位,用大数减小数,看能不能被7/11/13整除 例12568 568-12=556 由于556不能被7/11/13整除,所以12568也不能被7/11/13整除。 (8)被8/125整除看数的后三位可不可以被8/125整除(9)被11整除的另外一种情况奇偶数位数字分别相加后做差 例12345 首先奇数位相加1+3+5=9,再偶数位相加2+4=6,由于9-6=3,而3不能被11整除,所以12345也不能被11整除。

二、余数的性质(其实与整除性是相通的) (1)和的余数等于余数的和 例(89+78)/7的余数 先看各个数的余数,89除7余5,78除7余1,5+1=6,而6除7余6,所以(89+78)除7也余6. (2)倍数的余数等于余数的倍数 例89除以7的余数为5,那么89*3除以7的余数为? 因为89除以7的余数为5,又因为3*5=15,而15除以7的余数是1,所以89*3除以7的余数是1. (3)积的余数等于余数的积 例(89*78)除以5 先分别求各个数的余数,89除5的余数是4,78除5的余数是3,用4*3除以5,余数为2,所以89*78除以5的余数也是 2. (4)多次方的余数等于余数的多次方 例1 2010^2009除以7的余数 求底数除以7的余数,2010除以7余数为1,所以原式就是求1^2009除以7的余数,即1除以7的余数。1除以7余数是1,所以2010^2009除以7余数也是1. 例22008^2009除以7的余数 求底数除以7的余数,2008除以7余数为6,余数为6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