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音乐 7.2人声分类与演唱形式 教案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音乐 7.2人声分类与演唱形式 教案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音乐 7.2人声分类与演唱形式 教案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下)我的音乐网页

人声分类与演唱形式

一、教学内容

(一)人声分类;

(二)常见的演唱形式。

二、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对声乐作品有一定的认识,启发学生舒适恰当的声音和演唱形式来表达内心的情感世界。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讲解、分析、表演、探究等方法,让学生了解人声的分类以及常见的演唱形式。

(三)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人声的分类,以及音色特点;

2.了解常见的演唱形式:独唱、齐唱、对唱、重唱、合唱、领唱、轮唱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人声的分类以及常见的演唱形式。

难点:准确分析音乐作品中的各种演唱形式,以及不同音色所表达的不同情感要素。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播放音乐大师课片段《父亲》,引出“童声”的概念。(同学们:我们一起来听赏一首非常熟悉的歌曲《父亲》,想一想这首歌曲在声音上有什么特点?)【设计意图:用学生熟悉的音乐作品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新课教学

1.人声的分类

由于人的性别与年龄的差异,人声可分为童声、女声和男声。根据人声的音域和音色特点,分为:高音、中音和低音。

播放歌曲《春天的芭蕾》让学生聆听这首歌曲在音色上有什么特点?属于哪个音区?

通过分析:让学生总结高音区的特点:比较明亮、高亢、轻巧。

播放歌曲《我们的时光》让学生聆听这首歌曲在音色上有什么特点?属于哪个音区?

通过分析:让学生总结中音区的特点:比较结实、饱满、深情。

播放歌曲《滚滚长江东逝水》让学生聆听这首歌曲在音色上有什么特点?属于哪个音区?

通过分析:让学生总结低音区的特点:则低沉浑厚。

少年儿童在变声期前,声音明亮,音质较单薄,男、女童声差别不大,音色和女声相似。

通过分析以上三个例子及导入时用的音乐作品,让学生通过听辨,分析男声、女生、以及童声在音色及音域上的差异。

2.常见的演唱形式

(1)播放歌曲《稻香》视频,让学生聆听这首歌曲的演唱形式是什么?

通过学生回答引出常见的演唱形式,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形成了多种多样的演唱形式,它是歌曲重要的表现手段之一。主要有以下几种,我们逐一学习:

【独唱】由一个人演唱。根据人声的类别分为男声独唱、女声独唱、童声独唱。例如:刚才听赏的《稻香》。

(2)用多媒体课件播放本校每周星期一升国旗的场景图,让学生思考在演唱《国歌》时,用的是哪种演唱形式?

【齐唱】两个以上的歌唱者同时演唱同一旋律的歌曲。依据人声的类别,分为男声齐唱、女声齐唱、混声齐唱、童声齐唱等。

(3)播放黄梅戏选段《夫妻双双把家还》,让学生思考这首歌曲的演唱形式是什么?

【对唱】两个人或两组人对答式的演唱。包括男声对唱、女声对唱、男女声对唱等。

让学生学唱该歌曲的第一段,并设计符合歌曲的肢体动作来演唱,从而引出“表演唱”的概念。

【表演唱】以适当的手势、表情和舞蹈动作表达歌曲内容和情节的演唱。

(4)播放《黄河大合唱》之《保卫黄河》合唱曲视频片段,让学生思考这首音乐作品用到了哪些演唱形式?从而引出“重唱”、“合唱”、“轮唱”的概念。

【重唱】两个以上的歌唱者,每人担任一个声部,同时演唱一首歌曲。按声部的数目,分为二重唱、三重唱、四重唱等。按人声类别,分为男声重唱、女生重唱、男女声重唱等。

【合唱】两组以上的歌唱者,各按本组所担任的声部,同时演唱同一首多

声部歌曲。按声部数目,分为二部合唱、三部合唱、四部合唱等。按人声类别,可分为男声合唱、女声合唱、混声合唱、童声合唱等。没有乐器伴奏的称为无伴奏合唱。

【轮唱】两组以上的歌唱者,按一定规律,先后起唱同一歌曲。按分组的数目,分为二部轮唱、三部轮唱、四部轮唱等。

(5)播放电视连续剧水浒传主题曲《好汉歌》,让学生思考这首歌曲的演唱形式是什么?

【领唱】在一领众和的演唱中,由一人或数人担任的歌唱。领唱可在齐唱或合唱的开始部分,也可在歌曲的中间或结尾部分进行。

3.编创

将本册书中第四单元神州音韵(二)中学过的歌曲《凤阳花鼓》,用独唱、齐唱、轮唱、对唱、表演唱等形式表现出来。教师在课前,将学生按不同演唱形式进行分组。

(三)课堂小结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是听觉的艺术。通过今天的学习,希望同学们在今后多体验身边的音乐艺术形式,多感受身边的音乐艺术情感,从而提升我们的音乐鉴赏能力。

(四)板书设计

板书内容均出现在课件和活页纸质页面中。

(五)课后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深刻的认识到了作为一名音乐教育工作者应该以学生为本,站在学生的角度,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改变传统的音乐教学方法,创造性、灵活性地使用教材,从知识的传授转变为学生主动学习的引导者,让

学生们在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等方式中感受生活、学习中的艺术美。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