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戴嵩画牛》教学设计

《书戴嵩画牛》教学设计
《书戴嵩画牛》教学设计

书戴嵩画牛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书戴嵩画牛》是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课文。本文是北宋文学家苏轼所作的一篇散文,文章叙述了一位杜处士,喜爱书画,他最珍爱的一幅是戴嵩画的牛,经常随身带着。一天,他摊开了书画晒太阳,一个牧童看见了戴嵩画的牛,拍手大笑这幅画上的牛尾巴画错了,听牧童说完,杜处士也觉得他说得很有道理。这篇文章通过这样的一件事情,讽刺了凭空想像的外行人。简单的故事,却给人以深深的启示,这是一篇非常适合高年级孩子阅读的文言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读准“曝”“处”“数”等易混难读的字,把握朗读的停顿,读通课文。

2、借助注释、资料及已有文言基础,读懂句子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了解古文特点,学会诵读古文,了解一般的古文学习方法。

4、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其中蕴含的道理。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能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记诵积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这篇文章中明白要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不能凭空想像,也不能迷信权威,要从客观事实出发的道理。

教学重点:

1、了解一般的古文学习方法,通过注释、已有文言基础,读懂文意。

2、能用自己的话讲这个故事。

教学难点:

抓住关键句子,理解课文蕴含的道理。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1.师:今天这节课,老师要带大家一起学习第21课《书戴嵩画牛》。(师板书课题,全班齐读。)上课前,老师要考考大家:题目中的“书”是什么意思呢?(生回答,师板书:书写、记录。)“戴嵩”是谁?(学生介绍)你对题目是怎样理解的?(指名回答。)

2.简介作者苏轼。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人称其为“苏东坡”,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并称“三苏”。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词人、诗人,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词人代表。其诗,词,赋,散文,均成就极高,且善书法和绘画,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也是中国数千年历史上被公认文学艺术造诣最杰出的大家之一。

3、了解戴嵩,戴嵩是唐代画家,韩滉的弟子,韩滉镇守浙西时,戴嵩为巡官。擅长画农家、山川田野的景色,画水牛尤为著名,后人评价他画的牛“野性筋骨之妙”。相传曾画饮水之牛,水中倒影,唇鼻相连,可见他观察得多么细致入微。

《斗牛图》是戴嵩的一幅水墨画,纵44厘米,横40.8厘米,现藏于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此图绘两牛相斗的场面,风趣新颖。

师:苏轼不仅能诗善文,在书法和绘画方面也有很深的造诣。他的这篇短文就是关于唐代画家戴嵩所画的《牛》的。猜一猜,他会说什么呢?让我们到课文中去看个究竟吧!

【设计意图】本环节先从课题入手,先理解课题的意思,再接着介绍作者苏轼,引出苏轼会在文中说些什么,这样的设计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为下面的教学做好了准备。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文,要求读准字音。

指名读课文,检查学生朗读情况。

(1)指名读课文。

(2)正音。师:(出示多音字处、好、数、曝)文言文朗读有一定难度,下面几个字能读对吗?教师讲解,全班齐读。

师范读全文。

指导课文朗读。师:这篇课文在朗读时,应该怎样停顿呢?

师出示课件展示: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古语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学生试读,齐读,引导学生感受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在读正确的基础上读流畅。

2、自读练习,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师生合作、男女生合作读。

【设计意图】读文是理解文意的基础。教师通过指名读、示范读、自由读、师生合作读等形式,层层推进,扎实训练,不仅让学生能流畅地读文言文,还能让学生感悟文中每一句话得意思,也为下面理解文言文的内容做好准备。

三、合作交流,理解文意

1.出示小组学习要求。

(1)小组内合作,结合注释理解文言文中每一个字、每一句话的意思。

(2)自由朗读边在难懂的字词旁边做注释。

(3)小组讨论后将仍不能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

2.呈现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指导,全班交流。

预设一:好书画,所宝以百数。(“好”“数”的意思。)

交流:“好”在这里读四声,是“喜爱”的意思;“数”在这里是“计数”的意思,“以百数”是说“要用百来计算”,即上百件宝贝,所以读三声。

预设二: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交流:“尤所爱”表示“尤其珍爱”;“锦囊玉轴”要结合注释来理解,文言文用语与当今现代汉语的用法有许多不同之处,这里指“以锦为囊,以玉为轴”;“常以自随”,“自随”指随身携带。

预设三:曝书画

交流:“曝”是“在太阳下晒”的意思。

3.预设四: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之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

交流:“股”的意思特别强调。教师出示两幅图片,同学判断哪幅是斗牛图?

预设五:耕当问奴,织当问婢。

交流:“奴”特指男奴,“婢”是女奴的通称。在古代,男奴多做苦力,田间劳作是他们的工作;女奴多做家务,纺织是她们的工作,所以这里是说“耕田应当问男奴,纺织应当问女奴”,也就是说术业有专攻。

4.小组合作,学生借助课文注释翻译全文。

5.小组内成员汇报,教师适时出示文字。

四川有个杜处士,喜欢书画,他所珍藏的宝贝有上百件。其中有一幅是戴嵩画的《斗牛图》,杜处士尤其珍爱。他用玉做画轴,用锦缎做画囊装起来,经常随身带着。

有一天,他摊开了书画晾晒,有个牧童看见了戴嵩的《斗牛图》这幅画,拍手大笑着说:“这幅画画的是斗牛啊!牛角斗时,力气用在角上,尾巴紧紧地夹在两腿之间,而现在这幅画上的牛却是摆动着尾巴在角斗,错了。”杜处士笑了,认为他说得对。古人有句话说:“耕种的事应该去问男奴,织布的事应该去问女奴。”这个道理是不会改变的呀!

设计意图:高年级的学生有较强的自学能力,有一定的知识及方法的积累,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便于学生在组内解决疑难问题,获得更多的新知。呈现组内不能理解的问题,通过学生交流,教师点拨,词句的意思便迎刃而解。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借助注释来说说全文的意思就变得容易多了。

四、深读感悟主题

1.默读第2自然段,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来感受人物形象。

(1)提出问题,可自己思考,也可与同桌交流。

思考问题:①牧童是怎样评价戴嵩的《斗牛图》的?他的理由是什么?由此可见牧童的什么精神?

②杜处士听了牧童的话有什么反应?由此可见杜处士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2)交流后指名学生发言。

①牧童的观点:谬矣。

理由: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

精神:牧童善于观察、敢于向权威挑战。

②杜处士的反应:处士笑而然之。

点评:可见杜处士是一个乐于接受别人意见的人。

(3)学生齐读牧童的话,抓住牧童的神态、动作、语言来想象画面,读出牧童的天真可爱。

2.再读课文,思索故事所呈现的道理。

(1)自由读文,边读边思考:哪句话揭示了这篇短文所蕴含的道理?

(2)学生回答,教师适时呈现: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

(3)结合这句话的意思,思考课文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3.提出问题,激发质疑精神。

(1)请学生读一读课下注释。

思考:这个注释告诉了我们什么?对课文你是否有了新的认识?

(2)教师结合注释,解释牛角斗时的真实情况。

教师:刚才同学们读了注释,会发现真实情况是,牛在角斗时,尾巴不一定都是夹入两腿之间的。牧童的观察也没有错,只是画家画的只是牛相斗的一瞬间,而无法顾及所有情况。所以戴嵩画的斗牛其实并没有错。那么是苏轼错了吗?苏轼记载这个故事,其实是为了告诫人们凡事要仔细观察,要向亲历者了解情况,要请教有经验的人。毕竟古代信息的传播不像现在这样发达,我们可以通过斗牛的图片、视频去仔细观察,得出确切的答案。所以,大家要时刻记住这一点:尽信书不如无书。如果大家只凭借我们今天学的这篇文章就得出牛相斗时绝对会把尾巴夹在两腿之间的结论的话,这也是不仔细思考、不细心观察呀!

五、联系生活,深化认识

1.请学生谈谈学习本文的体会。 (勤于观察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2.你能联系实际说一说吗? (让学生联系生活、学习中的经历充分发言,认识到不专心产生的不良后果,增强做事专心致志的意识。)

六、复述故事,背诵课文

1.同桌互相讲故事。

2.指导学生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书戴嵩画牛

杜处士戴嵩画作

不迷信权威,认真观察,向内行人请教牧童指出错误

15.《塑料》教学设计

《塑料》教学设计 苏州大学实验学校刘惠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新教材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身边的材料》第四课。本课主要安排了四部分内容。第一部分寻找生活中的塑料制品,了解学生对塑料的认识。第二部分在比较中认识塑料的优点。组织学生带一些塑料制品,和其他材料做的同类制品比一比,调用感官来认识塑料的优点。第三部分是用多种方法辨别羊毛线和塑料绳。通过看一看、拉一拉、烧一烧、捻一捻等方式会正确区别羊毛和塑料制品,进一步了解塑料的优缺点。第四部分是了解如何减少塑料对环境的污染,树立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意识。 二、学习目标 1.认识塑料的优缺点。 2.会正确辨别羊毛制品和塑料制品。 3.了解减少“白色污染”的方法,理解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三、重点与难点 重点:认识塑料的优缺点。 难点:了解塑料的特点,理解塑料与环保的关系。 四、教学准备 塑料尺、钢尺、塑料袋、纸袋、塑料碗、瓷碗、木椅、塑料椅、羊毛线、塑料绳、酒精灯、镊子、手套、护目镜 五、教学过程 (一)寻找生活中的塑料制品 1.谈话:塑料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请你找一找教室里有哪些塑料制品? (预设:水盆、课桌、尺子、笔盒) 2.汇报交流对塑料的认识。 【意图解析】从观察教室里的塑料制品入手,引导学生认识到塑料在生

活中的广泛应用。这样,既能拉近塑料与学生的距离,又能激发学生的 学习兴趣,为接下来的学习做铺垫。 (二)比较中认识塑料的优点 1.谈话:我们已经学过了纸、金属等材料的特性。你觉得塑料制品与其 他材料制品相比,有哪些优点呢? 2.分组观察:四人一组,每人认领一组物品进行观察比较。 第一组:塑料尺、钢尺;第二组:塑料袋、纸袋; 第三组:塑料碗、瓷碗;第四组:塑料椅、木椅; 3.学生交流汇报 4.小结:塑料制品具有防摔、耐腐蚀、弹性好、便宜、轻便、隔热等优 势。 【意图解析】通过学生之前学习过金属、纸、木头等材料的特性,运用 多感官进行观察比较出塑料的一些优点,可以加深学生对塑料特性的理 解。通过分组合作观察的形式,既可以节约课堂时间,又可以做到人人 有观察任务,提高教学效率。 (三)鉴别羊毛制品和塑料制品 1.谈话:这两根绳子分别是用什么材料做的? (预设:羊毛、塑料) 2.提问:你有什么办法把它们区分开? (预设:看一看、拉一拉、烧一烧、捻一捻) 3.分组实验,用不同方法区分羊毛绳和塑料绳。 (烧一烧和捻一捻环节提醒学生注意实验安全并正确使用酒精灯)

小学语文优秀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语文优秀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语文优秀教学设计1:《第一朵杏花》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4、给课文分段,并说说段落大意。能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句子,抓住学习中的疑点,边读边想,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1、说说这篇课文写了哪位科学家的故事? 2、课文写了竺可桢几次看杏花的情景? 分别是什么时间? 1、自由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不明白? 2、讨论。 3、指导朗读。 4、重点指导第3自然段,体会带点词的作用。 出示投影片: “是啊,杏花开了。”说着,竺爷爷弯下腰来,习惯地问:“你知道杏花是哪天开放的吗?”

5、四人小组练读。 一个读竺爷爷的话,一个读小孩的话,一个读旁白,一个做评委。 6、指名练读。 1、师述:一年前,孩子对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答不上来,带着竺爷爷的嘱托,一年后,孩子有答案了。文章第6自然段,作者用简洁优美的文笔,描绘了一幅春景图,谁来读读看。 2、指名读,突出“绿、皱、鼓”等关键词。 3、齐读 4、重点放在对话朗读上 读第一遍:自由轻声读,想想这是谁说的?帮它加个提示语。讨论之后,出示投影片。窗外一个小孩急切地叫道:“竺爷爷!竺爷爷!” 竺爷爷地问:“什么事情呀?” 小孩子地说:“竺爷爷,杏花开啦!” 竺爷爷地问:“什么时候?” 小孩子地说:“刚才。” 竺爷爷地问:“是第一朵吗?小孩子地说:“是。” 读第二遍:同桌讨论,每一句该用怎样的语气读?指名说说,归纳答案: 奇怪、高兴、激动、自豪、半信半疑、肯定。

《书戴嵩画牛》教学设计

《书戴嵩画牛》教学设计 教材解析:《书戴嵩画牛》是苏轼为唐代画家戴嵩的《斗牛图》写的一篇题跋,主要讲了一个牧童对杜处士收藏的一幅斗牛图提出质疑的故事,揭示了绘画要尊重事实的道理。 学情分析:我班孩子经过六年的学习,习得了一些基本的学习文言文的方法,但文言文读起来比较拗口,又不易理解。学生虽然借助注释能大致读懂故事,但悟理比较困难,特别是用精炼的语言来概括更是困难。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做到不添字、不漏字,节奏正确。 2、读懂故事,能用自己的话讲故事。 3、明白艺术创作离不开细心观察,艺术家应该向富有实践经验的劳动人民虚心学习。 评价任务: 1、通过个人读、同桌互读、全班齐读、划分节奏读,做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不添字、不漏字,节奏正确。 2、借助注释和插图,理解课文大意,同桌互讲故事,请同学用自己的话向全班同学讲故事。 3、结合课文内容,找出并理解说明道理的句子“耕当问奴,织当问婢。”感悟“艺术创作离不开细心观察,艺术家应该向富有实践经验的劳动人民虚心学习。”的道理。

教学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 2、板书课题,解题。(生读课题,注意停顿,说说为什么这样停顿,理解题目。) 二、初读课文。 1、出示初读课文要求,生自己练读。 2、同桌互读,注意纠错。 3、请生读文,努力做到不添字、不漏字,节奏正确,流利。 4、请生评价,适时纠错,引导读文。 5、生再练读,读通读顺,不添字、不漏字,节奏正确。 6、全班齐读,师评。 三、读懂课文。 1、出示要求,自主读文,借助注释和插图理解课文内容。 2、小组合作,解疑留难。 3、小组汇报读懂内容,师适时引导纠错。 4、生质疑,师生共同解疑。 5、同桌互相讲故事。 6、请同学用自己的话讲故事,师生共评。 四、品读课文,明白道理。 1、牧童是怎样评价这幅画的?为什么这样评价?(生找出相关

伯牙鼓琴书戴嵩画牛阅读训练

伯牙鼓琴《吕氏春秋》 【甲】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曰: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 “善哉乎鼓琴!巍巍乎! 汤汤乎若流水!”钟子期死, 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薛谭学讴 《列子汤问》 【乙】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抚 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射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注释】①讴:唱歌;②于:向;③穷:尽,完;④遂辞归:于是就告辞回家;⑤弗 止:没有劝阻;⑥饯行于郊衢:在城外大道旁给他送行;⑦抚节:打着拍节;⑧遏:阻止; ⑨谢:道歉。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⑴方鼓琴而志.在太山 ⑵薛谭乃射求反. 2.解释下面所给的句子。⑴善哉 乎鼓琴 ! 汤汤乎若流水! ⑵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3.钟子期死了之后,伯牙为什么要“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 4.这两篇选文都是关于音乐的,【甲】文是从什么角度写音乐的?【乙】又是从什么角度写 音乐的? 伯牙鼓琴 《吕氏春秋》 【甲】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 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 汤汤乎若流水!”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曲高和寡 宋玉 【乙】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其为《阳阿薤露》,国中属而和者数百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引商刻羽,杂 以流征,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人而已。是其曲弥高,其和弥寡。 【注释】①客:外地人。郢:楚国的都城。②《下里》《巴人》:楚国当时流行的民间 歌曲。③国:都城。④属:连接。⑤《阳河》、《薤露》:都是楚国当时的歌曲,不如《下里》《巴人》流行,唱歌难度比较大。⑥《阳春白雪》:楚国的高雅歌曲。⑦引商刻羽:我国古 代音乐中,宫商角征羽,分别代表 5 个依次升高的音调,称为5音或5声,相当现代 C D E F A。⑧引:延长刻:削减。⑨杂:穿插。⑩流征:指变征之调,是一种难度极高的唱法。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新教材)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15.塑料教案教案教学设计

15.塑料 【教材分析】 《塑料》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4课,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感官和工具了解塑料的特点,思考怎样减少塑料对环境的污染。在保护环境方面有着深远的意义。 在教学中,1、用塑料与其他材料比较时需要一组组的进行,一方面是这种才比较严谨、科学,另一方面才可能了解到塑料更多的优点,学生分析时,教师不必作出评价,在总结时进行概括。2、探究活动:用更多方法比较塑料绳与羊毛毛线,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用实验的方法了解塑料的特性。3、用视频引导学生讨论:怎样减少白色污染,树立环保从我做起的意识,这也是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对生活中的一些塑料制品有了一定的认识,也储备了一些生活经验,使他们对本课的学习内容具有浓厚的兴趣,通过教师的适当引导,使他们积极地对塑料进行比较,探究以达到预期教学目标。在环境保护方面,学生只知道有白色污染,对它造成的危害还不是很了解,通过视频能更好的了解“白色污染”的严重危害并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最后,通过“科技改变生活”让科技的力量感染学生,鼓励学生多思考,多钻研,从小树立远大理想!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知道塑料也是一种常见的材料。 2.知道塑料有很多的优点,但也有缺点。 3.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了解减少“白色污染”的方法。 科学探究: 1.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和工具对塑料进行研究。 2.能运用语言、文字符号等多种方式表达探究结果,并进行交流。 科学态度: 1.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通过对比的方法探究塑料的特点。 2.意识到塑料制品对环境的危害,从小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1.体会回收、利用塑料对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

人教版小学语文优秀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语文优秀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语文优秀教学设计人教版小学语文优秀教学设计1:《第一朵杏花》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4、给课文分段,并说说段落大意。能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句子,抓住学习中的疑点,边读边想,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1、说说这篇课文写了哪位科学家的故事? 2、课文写了竺可桢几次看杏花的情景? 分别是什么时间? 1、自由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不明白? 2、讨论。 3、指导朗读。 4、重点指导第3自然段,体会带点词的作用。 出示投影片: “是啊,杏花开了。”说着,竺爷爷弯下腰来,习惯地问:“你知道杏花是哪天开放的吗?”

握了气候变花的规律。 师补充《竺可桢和自然日记》:竺可桢精确观察大自然:什么时候第一朵花开,第一声蛙鸣,第一次雷声,第一次落叶,第一次降霜,第一次下雨------他的笔记本是大自然的缩影。 4、再读读竺爷爷的话,加深体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总结:课文讲述了我国著名科学家竺可桢研究物候学的一个小故事,赞扬了竺可桢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说明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3、学了本文,你觉得应向竺爷爷学些什么? 仿照课文第二段,练写片段,题目是《买菜》 1、读课文第二段,总结这一段中对话集中时记录的形式特征。 每人说一段话便独立成一个自然段。 可写提示语,也可不写。 2、同桌之间分角色练说。 3、将自己与别人的对话创造性地记录下来注意书写格式。 4、教师巡视个别指导、析疑。 5、同学之间互相交流。”

《书戴嵩画牛》教学案例----吴艳(1)

以读促悟走近文言文 ——《书戴嵩画牛》教学案例 昆明市西山区西华园小学吴艳背景分析: 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前言中指出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统编版语文教材从三年级起加入了文言文篇幅,文言文属于我国传统文化中独特的一种文体,在小学阶段,怎样教好文言文,是所有一线教师需要探索的一个问题。《课标》在课程目标与内容第三学段第七条指出: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根据课标的指导,在《书戴嵩画牛》的教学中,我让学生四读:读正确、读注释、读节奏、读人物来完成对文言文的学习,来体会文章要表达的情感。 案例描述: 《书戴嵩画牛》是统编版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一篇文言文,本文是北宋苏轼为唐代画家戴嵩的《斗牛图》写的一篇题跋,文章叙述了一位杜处士,喜爱书画,他最珍爱的一幅是戴嵩的牛,经常随身带着,一天,他摊开了书画晒太阳,一个牧童看见了,拍手大笑这幅画上的牛尾巴画错了,听牧童说完,杜处士也觉得说得很有道理。于是文章最后写道古人有句话说:“耕种的事应当去问农民,织布的事应当

去问织工”。 教学过程: 一、课题导入 1、读课题,怎么读好课题?为什么这么读? 原来有停顿的读就让我们知道这是写戴嵩的一幅画,这幅画是《斗牛图》。 2、介绍作者和题跋相关知识。 【设计意图】从读课题就让学生知道,不同的停顿读出来的意思是不一样的。比如:书/戴嵩/画牛,讲的是写戴嵩画牛这件事,书/戴嵩画/牛,讲的就是写戴嵩的画——《斗牛图》。让学生初步感知读出节奏。 二、初读课文 (一)读正确 1、自由读,读正确 2、读第一自然段,多音字正音 (处、好、数)读哪个音,还要看他在这句话中的意思,重点教学“数”。看意思选择读音。 3、读第二自然段 曝字正音,字理帮助意思理解,写,注意下面是像水不是水。【设计意图】读正确是学习的第一步,这篇文章中最难读准的是“数”字。《课标》第三学段阅读第三条指出: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学生能根据上下文理解“数”“曝”意思并确定读音。

《书戴嵩画牛 》的练习及答案(训练习题)

《书戴嵩画牛》练习及答案(附练习卷) 一、原文填空。 1.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身随。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古语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 二、组词。 囊(锦囊)轴(车轴)拊(拊掌)曝(暴晒) 嚷(吵嚷)抽(抽出)付(付出)爆(爆炸) 锦(锦缎)搐(抽搐)牧(牧童)蜀(蜀汉) 棉(棉花)畜(畜生)枚(不胜枚举)属(家属) 三、解释加点的词语。 ①一牧童见之.(指书画) ②处士笑而然之 ..(认为…对)(指放牛娃的评论)③尤.所爱(特别、尤其)④谬.矣(错误)⑤好.书画(喜爱) ⑥今乃掉 ..尾而斗(却)(摆动,摇)⑦尾搐.入两股.间(抽缩)(大腿) 五.选出正确的读音。 处.(chǔ chù)士尾搐.入两股间(chǔ chù) 好.(hào hǎo)书画所宝以百数.(shǔ shù) 曝.(pù bào)书画斗.(dòu dǒu)牛 六.给下面一段话加上恰当的标点符号。 一日曝书画,有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 七.牧童为什么“拊掌大笑”?(用原文中语言回答),这有什么表达效果?你认为文中的牧童有怎样的性格? “拊掌大笑”的原因是:“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

斗,谬矣。” 这句描写体现了牧童的天真无邪、无所顾忌的情态,很符合他的身份。 文中的牧童具有:认真观察事物,敢于挑战权威的性格。 八.“处士笑而然之”的原因是什么?有什么表达效果? “处士笑而然之”的原因:在牧童指出《斗牛图》中的谬误后。 处士的笑既有化解尴尬的意味,也包含了对牧童的赞许。 九.作者讲这样一个故事,想要说明什么道理? 艺术创作离不开对生活的细心观察,艺术家应该向富有实践经验的劳动人民虚心学习。 十.作者引用古语“耕当问奴,织当问婢。”的作用是什么? 这句话的意思是耕地的事应当要问农民,织布的是应当要问织工。古语强调了实践出真知的道理,还表明了自己的观点:要善于观察,又不懂的要向专业人士请教。 十一.从这则故事你有收获? ①从杜处士角度的收获:要谦虚,乐于接受正确意见; ②从戴嵩角度的收获:做任何事都应该尊重事实,不能想当然; ③从牧童角度的收获:要注意观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 十二.解释句子: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有一天晾晒书画,一个牧童看到了这幅画,拍手大笑 十三.翻译《书戴嵩画牛》全文。 四川境内有个姓杜的处士,爱好书法绘画,他珍藏的书画作品数以百计,有戴嵩画的《斗牛图》一幅,他尤其喜爱,他用织锦作画囊,用玉作画轴,常常随身携带着, 一天,杜处士晾晒书画,有个牧童看到了这幅《斗牛图》,拍手大笑说:“这画的是争斗的牛呀,牛争斗时,力量全在牛角上,尾巴紧紧地抽缩在两条大腿中间。现在这牛竟摇着尾巴在争斗,错了啊!”处士笑笑,认为牧童说得对。有句古话说:

塑料教案

教学准备 学情分析 本节课选自湘教版2017年新课标一年级上册《科学》第四单元第三节内容,在本单元第一节的内容中,学生已经认识了“材料家族”的不同类材料。初步认识了塑料,生活中也多次接触到塑料。从生活中对塑料有感性的认识,为本节课研究塑料具有怎样的性能和用途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教学工具 教师课前准备不同种类的塑料物品(小塑料桶子、塑料尺、塑料水壶、洗衣液瓶子); 超市购物袋、保鲜袋、垃圾袋、塑料文件袋。提前收集好大量的塑料甁。 筛选不同类别的瓶子。例如:矿泉水瓶、运动饮水瓶、塑料药瓶、洗发水空瓶、沐浴露空瓶、一次性杯子、糖果瓶、酸奶瓶、洗气瓶。 教学目标 (一)科学知识: 1、了解不同类型的塑料的特点,具有不同的用途; 2、认识塑料瓶底部的安全标识; (二)科学探究 通过实验比较不同的塑料材料,进行小调查研究,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 (三)科学态度、STEM 1、乐于合作、善于交流;积极参与实验; 2、认识到塑料对生活的重要意义,树立安全的生活意识。

教学重点:认识不同塑料的特性,具有不同用途;能学会安全使用塑料甁。 教学难点:认识塑料瓶底部的安全标识,开展安全小调查。 教学方法 讨论探究法、实验法、类比法、自主归纳总结法、自制PPT、结合信息技术录制微课; 教学过程(必填) 导入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物品,瞧瞧,都有些什么呢?(展示4-5种塑料制品,分别有小塑料桶、塑料尺、塑料水壶、洗衣液瓶子)想想这些物品都是由什么材料做的呀?(生:塑料)板书塑料。 在生活中,你们还知道哪些物品是塑料做成的吗? 生:塑料瓶、水壶、塑料盆、塑料文具盒、尺子、塑料袋、沐浴露瓶子、白色小药瓶……师:同学们的回答真丰富,能举出这么多的例子,看来塑料在我们生活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好好研究它。 设计意图:通过课前轻松交流,展示塑料制品,本单元第一节课初步认识了塑料,为本课活动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新授活动一比较不同的塑料 师:老师准备了四种塑料制品,分别是:塑料抽杆夹、塑料袋、PE保鲜袋、垃圾袋。制成它们的塑料都一样吗?(生:不一样。)老师从四种物品上分别剪下大小相同的塑料块,并且标好编号:1、2、3、4。 (1) 这些塑料块有哪些不同?你们会从哪些方面进行比较?板书(贴上四块塑料片。)

初中语文优秀教学设计案例

初中语文优秀教学设计案例 初中语文教学设计内容【1】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教学目的】 1.激发学生阅读和欣赏诗词的兴趣,引导学生初步把握欣赏诗词的方法,逐步培养学生整体感悟作品的能力。 2.了解五首诗词所表现出的诗人情怀,学习诗词中一些不同的表现手法,领会这些诗词所具有的深厚的艺术感染力。 3.了解与这些诗词有关的文学常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整体把握和感悟诗词的方法。 2.语感的培养和表现手法的学习。 教学难点: 学生对作品的写作背景缺乏一定的了解,给作品的整体感悟带来某种困难。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陶渊明的《饮酒》诗,好比我们这个旅游团观赏了陶渊明经营管理的一处田园风光,领略了它特有的风味。今天我们继续旅行来到我国文学史上的两座高峰--唐诗和宋词。这两座高峰郁郁葱葱,蔚然深秀,美丽的景色令游赏者目不暇接。由于时间紧,我们在这两处景观中,重点欣赏孟浩然和范仲淹,走马观花看一看李白和白居易。同学们,同意吗? (解说:这个导语既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又交代了这一课的教学安排,同时引发大家的思考和想像。) 二、解题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写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当时孟浩然仍是一名隐士。他西游长安,不甘寂寞,想出来做事,苦于无人引荐,于是写了这首诗赠给当时居于相位的张九龄,希望得到张丞相的赏识和录用。因而这是一首干谒

诗。”干谒”的意思是:对人有所求而请见。 范仲淹所处的北宋时期,其主要边患是辽和西夏。1040年到1043年,范仲淹任陕西经略副使等职,抵抗西夏侵扰。其间他作了《渔家傲》词数首,写边镇劳苦,今只存这一首。词中着力渲染了边塞的悲壮气氛,抒写了思念家乡的情绪和抗击侵扰、巩固边防的意志。此词首开边塞词之作,其格调苍凉悲壮,感情沉挚抑郁,一扫花间词派柔靡无骨、嘲风弄月的词风,成为为后来苏轼、辛弃疾豪放派的先声。 三、研习课文 1.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1)将三首唐诗和一首宋词的录音听一遍,之后再将《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和《渔家傲》的录音各听一遍。然后给6分钟时间让学生读背这两首诗词,看谁背得既快又准确。(解说:这样做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快速读背的兴趣,并在熟读的基础上背,学生一般能较快背出。)(2)教师范背这两首诗词(学生注意教师是否有背错的地方),然后与学生共背一遍。 初中语文教学设计内容【2】 一、目标导引: 1、理清文章的脉络,把握文章的内容。学习小说围绕看戏这件事,记叙详略有致,疏密相间的写法。 2、理解本文景物描写优美,心理描写细腻,语言流畅自然的特点。 3、了解本文词语使用的准确性,掌握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来刻画人物。 4、认识农家小友高尚、淳朴的优秀品质,体会文中所表现的对劳动人民的真挚而深厚的感情。 二、、自主预习: 1、童年对许多人来说,都是美好快乐的。在成人后回忆往事,对当时的人和事,更是充满一种浪漫的理想色彩,是一段永生难忘的体验。 2、作者介绍及题解: 三、诵读积累,整体感知: (一)、范读课文(或听磁带录音): l、画记自己难以读准、难以理解的字词。

书戴嵩画牛教案

《书戴嵩画牛》教学设计 一、教学导入 1.师:对于苏轼的诗词,同学们应该再熟悉不过了。老师说上句,你们接下句好么? ①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②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③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嗯,同学们真棒,都能跟老师对答如流了) 师:我们之前经常学习到苏轼的诗词,但题跋却没有接触过,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苏轼的题跋。 师:什么是题跋? (出示)题跋是写在画、书籍、碑帖等上的文字; 题跋可以是散文、诗词等形式; 题,指写在书籍、字画、碑帖等前面的文字;跋是指写在后面的文字。(出示)《惠崇春江晚景》的题跋:问:你们猜猜这是哪首诗的题跋? 师:苏轼直接把诗提上去,这就是题跋。 3.师:哪位同学来读读课题? 师:我听到你在书后停顿,说说你的理解? 全班读课题。 二、深入学习 师:同学们,我们该如何来学习文言文? 预设: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懂内容。 (一)读准字音—— 学习提示 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并注意多音字的读音。 师:谁能勇敢地站起来读给同学们听一听? 生读第一段:蜀中有杜处士……常以自随。 师:我们来看看这个读音,在这读哪个音,还要看这段话的意思。 :数目,数字 数:计算,查点数目 师:这里的“以”是用的意思,他所拥有的宝贝要用百来数。 师:谁来读第二段。 师:曝是什么意思(晒),我们之前还学过一个成语:一曝十寒。 师:我们一起来读一遍课文。 过渡:读准了字音,这篇文章又是什么意思呢? (二)读通句子——知文意

学习提示(同桌交流) 1.结合注释,联系上下文,说说文章的意思。 2.用“?”标注不理解的地方。 师:学习需要分享,谁有不理解的地方? 预设①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 出示两幅图,对应的是文中的哪句话? 出示: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个别读) 师:谁还有不理解的地方。 预设②耕当问奴,织当问婢。(问是请教的意思,板书) 师:看,他添加了一些字词,又联系生活实际,就能理解这句话,汝真棒!师:既然大家都没有问题了,那老师要来考考你们了呦。 出示:蜀中有杜处士……常以自随。 师:哪位同来翻译下? 出示轴圆柱形的器物,可往上卷或绕上东西 量词 有戴嵩《牛》一轴() 锦囊玉轴() 师小结:一个字在不同的语境中有不同的意思。 出示:一日曝书画……不可改也。 师:知道了文章的意思,我们也就知道了这篇文言文该怎么读。请大家一起再来读一读这篇文章。 师:我们知道,这篇文章有两个主要人物,是谁? 生:杜处士和牧童 师:两个人围绕斗牛图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情,有一天,杜处士在(曝书画),小牧童(笑)这幅《斗牛图》。书空“曝” 师小结:我们抓住主要人物,讲清了事件,就知道文章的主要内容,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篇文章。 (三)读懂内容——入情境 师:接下来,我们再次走进古文,感受文章的趣味。同样一副《斗牛图》,两个人有什么不同的表现。 学习提示:小组交流,用“——”划出写杜处士的句子,用“~~~~”划出写牧童的句子,再用一两个词语概括出他们的不同表现。 交流汇报: 师:谁来读读描写杜处士的句子? 出示:蜀中有杜处士……常以自随。(这段话集中描写了杜处士) 师:你能用一个词说说他如何对待《斗牛图》 生:喜爱 师:你如何读出这种喜爱?杜处士“尤所爱”体现在哪里? 生:锦囊玉轴…… 师:是啊,这样精美的装饰肯定表现出喜爱。 生:还有常以自随。 师:你猜猜可能什么时候带着? 师:真棒,刚刚我们紧扣“常以自随”进行了合理的想象,体会到了杜处士对这

五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 《认识塑料》 全国通用

认识塑料教案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塑料,能通过观察、比较,发现塑料制品的特点。 2.认识生活中的塑料,了解塑料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便利,感知废弃物处置不当造成 的危害。学会客观地认识事物的两面性。 3. 通过学习,使学生形成强烈的环保责任感。 4.通过收集、整理资料,培养分类、归纳的能力。 【教学重点】 了解塑料的特点及其为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感知塑料废弃物处置不当造成的危害。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树立关心人类的生存环境,约束自己的行为和习惯,注意保护环境,增强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准备】课件、学生搜集关于塑料的资料。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实物激发兴趣,开题导入 同学们看看老师带来了什么(各种不同的塑料制品)?那这些材料都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呢?(学生回答塑料)今天我们就一同来走进塑料的世界。 板书课题:认识塑料 二、交流资料,初步认识塑料 1.师:上节课,老师已经布置同学们去搜集塑料方面的知识和塑料制品,同学们都搜集到了什么物品?谁来说说你搜集到了什么?(自由回答) 学生会回答搜集到的各种塑料制品、什么是塑料、塑料的原料、种类等基本信息,师根据回答给予适当评价、补充和总结。 2.师:同学们通过不同途径搜集了关于塑料的资料,听了你们的介绍,我们对塑料有了初步的了解。大家带来的物品也是琳琅满目(如果学生搜集物品单一可以引导找一找教室里的塑料制品),可见塑料制品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其实这些只是塑料世界里小小的一部分。塑料制品在各行各业中应用都十分广泛,虽然塑料制品问世只有百余年,但是它已经逐步取代了其它生产材料。(板书应用广泛) 播放一组塑料在不同行业应用的图片。

人教版小学语文优秀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语文优秀教学设计人教版小学语文优秀教学设计1:《第一朵杏花》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4、给课文分段,并说说段落大意。能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句子,抓住学习中的疑点,边读边想,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1、说说这篇课文写了哪位科学家的故事? 2、课文写了竺可桢几次看杏花的情景? 分别是什么时间? 1、自由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不明白? 2、讨论。 3、指导朗读。 4、重点指导第3自然段,体会带点词的作用。 出示投影片: “是啊,杏花开了。”说着,竺爷爷弯下腰来,习惯地问:

“你知道杏花是哪天开放的吗?” 5、四人小组练读。 一个读竺爷爷的话,一个读小孩的话,一个读旁白,一个做评委。 6、指名练读。 1、师述:一年前,孩子对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答不上来,带着竺爷爷的嘱托,一年后,孩子有答案了。文章第6自然段,作者用简洁优美的文笔,描绘了一幅春景图,谁来读读看。 2、指名读,突出“绿、皱、鼓”等关键词。 3、齐读 4、重点放在对话朗读上 读第一遍:自由轻声读,想想这是谁说的?帮它加个提示语。讨论之后,出示投影片。窗外一个小孩急切地叫道:“竺爷爷!竺爷爷!” 竺爷爷地问:“什么事情呀?” 小孩子地说:“竺爷爷,杏花开啦!” 竺爷爷地问:“什么时候?” 小孩子地说:“刚才。” 竺爷爷地问:“是第一朵吗?小孩子地说:“是。” 读第二遍:同桌讨论,每一句该用怎样的语气读?指名说

六年级上册语文书戴嵩画牛教案

书戴嵩画牛 教材分析: 《书戴嵩画牛》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本文是北宋文学家苏轼所作的一篇散文,文章叙述了一位杜处士,喜爱书画,他最珍爱的一幅是戴嵩画的牛,经常随身带着。一天,他摊开了书画晒太阳,一个牧童看见了戴嵩画的牛,拍手大笑这幅画上的牛尾巴画错了,听牧童说完,杜处士也觉得他说得很有道理。这篇文章通过这样的一件事情,讽刺了凭空想像的外行人。简单的故事,却给人以深深的启示,这是一篇非常适合高年级孩子阅读的文言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读准“曝”“囊”“搐”等易混难读的字,把握朗读的停顿,读通课文。 2.借助注释、资料及已有文言基础,读懂句子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了解古文特点,学会诵读古文,了解一般的古文学习方法。 4.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其中蕴含的道理。 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生能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记诵积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从这篇文章中明白要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不能凭空想像,也不能迷信权威,要从客观事实出发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了解一般的古文学习方法,通过注释、已有文言基础,读懂文意。 2.能用自己的话讲这个故事。 教学难点: 抓住关键句子,理解课文蕴含的道理。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简介作者 1.师:今天这节课,老师要带大家一起学习第22课《书戴嵩画牛》。(师板书课题,全班齐读。)上课前,老师要考考大家:题目中的“书”是什么意思呢?(生回答,师板书:书写、记录。)“戴嵩”是谁?(学生介绍。)你对题目是怎样理解的?(指名回答。) 2.简介作者苏轼。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人称其为“苏东坡”,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并称“三苏”。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词人、诗人,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词人代表。其诗,词,赋,散文,均成就极高,且善书法和绘画,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也是中国数千年历史上被公认文学艺术造诣最杰出的大家之一。 师:苏轼不仅能诗善文,在书法和绘画方面也有很深的造诣。他的这篇短文就是关于唐代画家戴嵩所画的《牛》的。猜一猜,他会说什么呢?让我们到课文中去看个究竟吧! 【设计意图】本环节先从课题入手,先理解课题的意思,再接着介绍作者苏轼,引出苏轼会在文中说些什么,这样的设计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为下面的教学做好了准备。 二、多样读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文,要求读准字音。 2.指名读课文,检查学生朗读情况。 (1)指名读课文。 (2)正音。 师:(出示容易读错的字词。)文言文朗读有一定难度,下面几个字词能读对吗? 课件出示:蜀轴囊曝搐婢拊掌 指名读,全班齐读。 3.师范读全文。 4.指导课文朗读。 师:这篇课文在朗读时,应该怎样停顿呢?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21 书戴嵩画牛 试题

《书戴嵩画牛》分层练习 ◆基础题 一、原文填空。 1.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有戴嵩牛一轴,,锦囊玉轴,常以身随。一日曝书画,有牧童见之,:“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古语云:“。”不可改也。 -----------选自《苏东坡文集》 所宝以百数尤所爱拊掌大笑曰尾搐入两股间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二、组词。 轴()拊()曝()锦() 抽()付()爆()棉() 三、看拼音。写词语。 shǔchǔ zhóu jǐn náng fǔ ()中()士玉()()()掌 四、解释加点的词语。 1.一牧童见之。 之: 2.处士笑而然之。 然:之: 五、选出正确的读音。 处(chǔ chù)士好(hào hǎo)书画所宝以百数(shǔ shù) 曝(pù bào)书画斗(dòu dǒu)牛 ◆能力题 六、给下面一段话加上恰当的标点符号。 一日曝书画有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 七、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尤所爱()(2)谬矣() 八、牧童为什么大笑?(用原文中语言回答) 答: 九、从这则故事你有收获? 答: 十、翻译《书戴嵩画牛》全文。 ◆提升题 十一、下面加粗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尤所爱(特别) B.今乃掉尾而斗(却) C.谬矣(错误) D.处士笑而然之(这样) 十二、解释句子。 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三、你认为文中的牧童有怎样的性格? 十四、阅读理解。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1、解释“度”字。 (1)先自度其足 (2)吾忘持度 (3)宁信度 2、翻译下列句子。 (1)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完整word版)小学二年级语文公开课优秀教案

6、《一封信》教学设计 (一)课标分析 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理解课文内容,对比露西的前后两封信,想想你更喜欢哪封信呢?学会语言的运用技巧。继续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懂得凡事都往好处想,这样生活才能过得更美好。引导学生多种方法识字,规范书写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安排了八个单元的学习,其中识字教学是一个个单元(第二单元)课文学习七个单元。本册教材除去一个单元的识字学习(4课),共有课文25篇。每个单元里包含着口语交际和语文园地。每个语文园地都以丰富的内容和多样的形式,巩固语文知识,发展语文能力。识字的安排,实行认写分开,多认少写。全册要求认识450个常用字,写会250个生字。第三单元课文围绕“故事”这个主题,《一封信》写了与妈妈独居的露西要写信给出门在外的爸爸,在妈妈的指导下,写下了一封阳光快乐的信,最好还在信尾画了一大束鲜花,免去了爸爸对家庭的牵挂。露西真是个细心、体贴爸爸的好女儿。分析教材内容在整个课程标准、每本教材和每个模块中的地位和作用。 (三)学生分析 1. 分析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能力状况。经过一年的语文学习,学生已经认识了好多生字,积累了一些词汇,语言能力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2. 分析学生存在的学习问题但部分同学学习没有自觉性,依赖性较重,所以班级中学习成绩层次分明。对于这部分学生有待于今后教学中采取多种方式,激发其学习积极性,引导其主动地发现、探究。使他们感到学习语文的快乐,进而不断产生学习的动力,并逐渐使学习成为自身发展的需要。 3. 分析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学习行为。本学期的语文教学教育任务还是十分艰巨,重在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语文学习的能力。尤其是学生的书写习惯要花时间纠正、培养,学写一手端正、美观的铅笔字。另外还要引导学生多背诵中华古诗文,养成每日阅读书籍的习惯,注重课外识字的能力培养,逐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四)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 2、理解课文内容,对比露西的前后两封信,想想你更喜欢哪封信呢?学会语言的运用技巧。 3、继续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凡事都往好处想,这样生活才能过得更美好。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多种方法识字,规范书写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初步体会当说话人在话语后面时的标点符号的使用方法。 2、懂得在亲人面前要报喜不报忧的道理。 (五)教学策略 1、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开展小组讨论,理解、感悟课文。 2、运用已有的识字方法识字。 (六)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书戴嵩画牛》教学设计

书戴嵩画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识记、掌握文中重点字词的注音。 (2)识记、掌握文中重点字词的释义。 (3)了解作者苏轼的背景信息。 2.过程与方法目标: 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增强对语言的理解和感悟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感受苏轼的精湛的文笔。 (2)培养学生读故事后积极感悟的意识。 【教学重点】 1.识记、掌握文中重点字词的注音。 2.识记、掌握文中重点字词的释义。 【教学难点】 1.增强对语言的理解和感悟能力。 2.感受苏轼的精湛的文笔。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图片素材。 2.学生准备:课本。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教师带领学生回忆上节课的知识,并提问抽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2.检查学生对本节课的预习情况。 二、知识点学习。 1.作者介绍。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

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2.重点生词注音与释义。 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先带领学生过一遍本课重点生词。 (1)给加点的生词注音。 戴嵩.()拊.掌()搐.()谬.() (2)重点字词释义。 处士:有德才而不愿去做官的人。 好:喜欢。 所宝:所珍藏的宝贝。 锦囊玉轴:用锦缎作画囊,用玉作画轴。 曝:晒。 拊掌:拍手。 搐:抽缩。 股:大腿。 乃:却。 掉:摆动、摇。 谬:错误。 然之:认为他说得对。 三、朗读文章,整体感知体悟情感语言。 (1)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熟悉课文。 第一遍播放:学生听,并将之前的生词在课文中标注出来。 第二遍播放:学生跟读,整体感受课文内容。 (2)教师带领学生,细读课文,并结合学生掌握情况对重点字词进行讲解。 (3)教师将本课的重点问题写在黑板上,带着学生回顾文章,感受文章。 (4)小组合作完成课文的翻译。示例如下:

部编新教材《书戴嵩画牛》练习题

— 《书戴嵩画牛》练习 一、给加点字注音: 蜀.杜处.士戴嵩.锦囊.玉轴.曝.拊.掌搐.谬.婢. 二、解释加点词语 1、好.书画 2、所宝 .. ..以百数 3、锦囊 .. ..玉轴 4、一日曝.书画 5、` 6、有一牧童见.之 7、拊.掌大笑曰 8、尾搐.入两股.间 9、今乃掉.尾而斗 10、谬.矣 10处士笑而然之 .. 11、不可改.也 三、翻译句子 1、— 2、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 3、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4、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 5、拊掌大笑曰 6、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 7、今乃掉尾而斗,谬矣! 8、处士笑而然之。 9、古语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 10、; 11、不可改也。

四、回答问题: 1、牧童“抚掌大笑”表现了牧童的什么样的性格 (答案:他是一个天真无邪、无所顾忌的孩子) 2、面对牧童的质疑,杜处士也笑了。你觉得他是怎样的笑 (答案:他的“笑”既有化解尴尬的意味,也包含了对牧童的赞许。) 3、。 4、从这个故事和苏轼的评价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答案:艺术创作离不开对生活的细心观察,艺术家应该向富有实践经验的劳动人民虚心学习。) 5、这篇文章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答案:要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不能凭空想像也不能迷信权威,要从客观事实出发的道理。) 五、选择题 1、对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好.书画喜爱 B.所宝以百数.计算 .. C.锦.囊玉轴锦缎 D.一日曝.书画晒 2、对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拊.掌大笑曰拍 B.尾搐.入两股间抽缩 C.谬.矣错误 :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塑料》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塑料》教学设计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塑料》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对塑料进行研究。 2.知道塑料的优点和缺点。 3.意识到科学技术的发展可以给社会带来好处,同时也会给人类的健康和生存环境造成危害。 【教学重点】运用观察比较的方法认识塑料的优点。 【教学难点】体会塑料污染的危害。 【教学准备】各种塑料制品及木制品、纸制品、纺织制品、金属制品、玻璃制品、陶瓷制品、搪瓷制品、老化的塑料制品、打火机。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 1.师:前几课,我们通过观察、实验认识了纸、纺织材料、金属等材料,知道了直接来自大自然的材料,就是天然材料,如果把天然材料加工或加入某种成分改变性质,这种材料就是人造材料。下面请大家猜一猜这些图片上的物体是什么材料制成的呢? 2.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近20年来蓬勃发展的新材料——塑料。 (板书课题)

(二)认识塑料的优点 1.师:谁能说说我们身边有哪些物品是塑料做成的?(生汇报) 2.师:那么,这些物品以前使用什么材料做成的呢!让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师展示实物或播放课件)以前人们吃饭用的碗、盘子、勺子都是陶瓷做的;洗脸盆、喝水的缸子、水壶都是搪瓷做的;凳子、箱子都是木头做的;装茶具、水果的盘子都是玻璃做的;饭盒、水桶都是金属做的;而药品则大都是用纸或玻璃瓶包装的;爸爸妈妈买菜用篮子,装东西用布袋子。 3.现在为什么要用塑料制品代替呢?塑料制品究竟有什么好处呢?(生汇报) 4.师:真的是这样吗?让我们来分别比一比。今天老师准备了七种材料做成的物品,有木制品、纸制品、纺织制品、金属制品、玻璃制品、陶瓷制品、搪瓷制品来帮助大家进行比较,听好要求:请各组将塑料制品与老师提供的某种制品进行比较,找出塑料有哪些优点。各组一定要仔细观察,认真比较,看哪组发现塑料的优点最多!(学生分组观察、比较、交流。) 5.师:汇报时先说你们组用哪种材料与塑料比较,再说发现塑料有哪些优点。 6.学生按组汇报。教师板书:隔热、轻便、耐磨、牢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