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控中心检验科消毒隔离措施探讨

疾控中心检验科消毒隔离措施探讨
疾控中心检验科消毒隔离措施探讨

疾控中心检验科消毒隔离措施探讨

发表时间:2017-07-10T14:53:21.500Z 来源:《医师在线》2017年5月下第10期作者:唐新江[导读] 加强检验科安全防护和消毒隔离,以有效预防疾控中心感染的发生。

(甘肃省临夏州疾控中心;甘肃临夏731100)摘要:目的:加强检验科安全防护和消毒隔离,以有效预防疾控中心感染的发生。方法:实验室内部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对空气、地面、工作台等分别进行消毒;加强对工作人员的防护隔离措施和感染性废物的处理。结果:检验科内部环境有了显著的提高,检验人员防护意识有了明显的加强。结论:检验科制定严格的消毒隔离制度可有效控制院内感染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关键词:检验科;疾控中心感染;消毒隔离 1引言

疾控中心检验科是检验人员完成检验工作的必需场所,也是易感人群和病原体的集中场所,检验科集中了疾控中心送检的人体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标本,带有不同种类的病原体,在检验过程中极易引起对工作人员及环境的污染,加强对工作人员的防护及对环境的严格消毒与管理,是控制疾控中心感染的一个重要环节。根据检验科的工作特点,我科制定了预防疾控中心感染的工作制度与实施办法,本文就此谈几点看法,供同行参考。

2 检验科消毒隔离措施的实施

检验科的日常工作就是检测患者各种临床标本的相关指标,从而协助临床疾病的诊疗。而可能导致疾控中心感染发生的各种潜在致病病原体如乙肝病毒、HIV 病毒、结核杆菌等就存在于这些标本中。因此正确处理这些标本是检验科消毒隔离工作的主要内容。基于此,我们认为,加强检验科的安全防护和消毒隔离应做好如下工作: 2.1 实验室内部的清洁与消毒。

每天用500mg /L 含氯消毒剂擦拭电脑、仪器、操作;地面用1000mg /L 含氯消毒液湿拖,每天下班时再重复一次;严格区分清洁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并分别使用不同标识的抹布和拖把,不能混用。每天上班前、下班后由值班人员开启各室紫外灯,每次消毒0.5-lh,每季度对紫外线灯的消毒强度进行检测,强度不能低于70μw/cm2。每天工作时产生的垃圾要及时分装处理,每天用不同颜色的垃圾袋分装后送到疾控中心医疗废物站。

2.2 加强职业防护知识教育

检验科医务人员因采集患者标本需要时与患者密切接触,因此必须了解预防隔离知识,采取标准隔离措施。检验科要定期举行培训及实践练习。检验科人员在工作期间衣帽必须穿戴整齐,统一配备隔离衣、一次性帽子、口罩、工作鞋和防护眼镜。科室内还应备有常用的医用消毒药品,如碘伏、创可贴、75% 乙醇等。科室内人员在检测、采集及处理标本的任一环节均需穿戴一次性防护手套,坚持在科室内戴口罩、帽子及手套,离开科室后要立即脱去隔离衣、手套,同时洗手、消毒。

2.3合理处置医疗废弃物

各类垃圾按照《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的规定,针对检验科各室所产生的废弃物种类的不同,我们采取不同的方法。各室生活垃圾及医疗垃圾容器全部采用脚塌式垃圾桶,生活垃圾使用黑色塑料袋,所有医疗废弃物均放在双层无渗透、无破损的黄色塑料袋内,贴上标签,由专人签收送到疾控中心废弃物放置地点。科室还购置小型翻盖灵活的污物桶放在各操作台上,方便操作者放一些小的污物,如瓶塞、小样品杯等,杜绝了随手乱放的习惯。门诊患者抽完血后有乱扔棉签现象,为此,我们在门口放置脚踏式污物桶,并在墙上贴有醒目的提示语,患者的自觉性有了很大提高;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玻片、吸嘴等存放锐器盒内,容量达到3/4时就予以更换。

检验科仪器自动化程度非常高,我们不仅要掌握仪器的操作,还要预防因为仪器使用造成的污染,如生化、免疫、血流变、血常规等产生的带血的废液,以及尿液分析的废液,装在密闭的容器里,每台仪器均备有两个容器交替使用,废液桶不能装满再处理,以免溢出污染环境,废液达到容器的3/4用2 000 mg/L含氯消毒液消毒2 h,达到无害化要求再排入下水道;试剂作为一种化学污染物也时刻伴随着我们,如果不加以注意会带来严重后果。

2.4 报告单的管理

为防止病原微生物随着检验报告单进一步传播,我科报告单在秘书工作站打印,各室审核完毕后有专人负责打印,由专人发放。既避免了交叉感染,又保护了患者的隐私。总之,检验科由于工作的特殊性,在疾控中心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我科工作人员在中心质控科的督导下,认真执行疾控中心各项消毒隔离制度,有效地预防了疾病的传播,降低了疾控中心内感染的发生率,在疾控中心内感染控制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2.5 加强管理

科室内专门设立病毒感染管理小组,并按卫生部制定的病毒感染管理规范及消毒隔离技术规范,依据各科室的工作环境特点制定相应规章制度,并由消毒监督员及组长定时检查科室内各项消毒隔离制度执行情况,协助科室主任对各室规章制度执行情况进行检查督促。发现违规现象及时纠正,对违规操作人员进行教育指正,情节严重者给予处罚。

3 文章小结

在疾控中心检验科(化验室)内规范中心内感染消毒流程,有助于帮助检验科工作人员提高个人防护意识,树立合理的消毒隔离观念。加强对检验科工作人员的疾控中心感染知识和相关知识培训,提高工作人员对疾控中心感染预防的警觉性和知识水平。制定切实符合检验科实际情况的安全防护措施及遵照合理的消毒隔离方法是非常必要的,我们应以科学的态度对待检验科的安全防护和消毒隔离。对实验室的风险级别进行评估,保证提供必要的生物安全防护措施,尤其对检验科内风险级别较高的区域如微生物分子生物学实验室予以高度重视,切实保护好实验室工作人员和环境的安全,尽最大努力减少实验人员和环境被感染的可能,严防因管理不善而造成中心交叉感染,从而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急救室制度与流程图

急救室工作制度 修订:2014年1月1、急救室专为抢救病人设置,其他任何情况不的占用。被抢救者一旦允许搬运,即应转移出急救室以备再来抢救患者的使用。 2、急救人员相对固定。急救人员必须熟悉各种抢救器械、仪器性能并能够正确使用,熟练掌握心肺复苏急救技术,定期学习抢救器械的使用。遵照各种疾病的抢救常规程序,进行工作。一切抢救药品、物品、器械、敷料均须放在指定位置,并有明显标记,不准任意挪用或外借。 3、器械用后均需及时处理、消毒、补充,放回原处,以备再用。 4、每周核对一次药品、急救器材,使之处于备用状态、班班交接,做到账物相符。每周由专人检查并登记无菌物品须注明灭菌日期,超过一周时重新灭菌。 5、每周彻底清扫,消毒一次,室内禁止吸烟。 6、急救工作人员要严格按照各种病的抢救程序进行工作。 7、每次抢救病人完毕后,要做评估。要作好抢救登记和记录,急诊抢救医疗文书书写要规范、及时、完整。并要作好现场评论和初步总结,以便改进工作 抢救工作制度

修订:2014年1月 1.抢救工作在科主任、护士长领导下进行。护士长负责组织和指挥护理人员对重危病人进行抢救护理。参加人员必须全力以赴,明确分工,紧密配合,听从指挥,坚守岗位。 2.如遇重大抢救,护士长应及时向护理部汇报,并接受护理部的组织、调配和指导。 3.当抢救病人的医生尚未到达时,护理人员应立即监测生命体征,严密观察病情,积极抢救。根据病情及时给氧、吸痰、建立静脉通道,必要时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止血等,并为进一步抢救作准备。 4.抢救病人执行口头医嘱时,执行者必须口头复述一遍,核对无误后方可执行,并将使用后的空安瓿、药瓶或者相关包装等物品保留备查。对病情变化、抢救经过、抢救用药等要详细、及时记录和交班,抢救后请医生及时补开医嘱。 5.护理人员必须熟练掌握各种器械、仪器的性能及使用方法。 6.各护理单元应备有抢救车,抢救车内抢救物品、器械、药品应按医院统一规定放置,标记清楚。定位、定量放置,定人保管,检查无误后可用封条(或一次性锁)封存并签名,以保证应急使用。启用后必须及时补充、清点、检查、封存。每月至少清查一次。 7.做好抢救登记及抢救后的处置工作。做好患者与家属的解释及安抚工作。

医院感染性疾病科消毒隔离制度

文档序号:XXYY-ZWK-001 文档编号:ZWK-20XX-001 XXX医院 感染性疾病科消毒隔 离制度 编制科室:知丁 日期:年月日

xx医院感染性疾病科消毒隔离制度 一、医护人员衣帽整齐,接诊不明原因发热病人、传染病人或疑似传染病人时,应根据不同的病种采取不同的消毒隔离防护措施,严防交叉感染。 二、不同的传染病病人应分别安置;肝炎、肠道门诊应做到诊室、人员、时间、器械固定,肠道门诊必须设立专用厕所,建立每日消毒制度。 三、医务人员对传染病患者进行各项诊疗操作时必须做好个人防护工作,穿工作服、戴工作帽及口罩。必要时穿隔离衣、戴防护口罩、手套、鞋套及防护眼镜。诊治每位病人前后要严格洗手或卫生手消毒。手消毒可用快速手消毒剂擦拭,作用1-3分钟。 四、体温表、压舌板等诊疗用品,严格做到一人一用一消毒。不能专用的血压计、听诊器、治疗盘等治疗护理用具用后应立即消毒。如遇污染均应先消毒,后清洗,然后根据要求再消毒或灭菌。 五、传染病病人更换下来的衣物、被单等物品应放入双层黄色塑料袋中并有明显标识,密闭送清洁公司单独浸泡消毒清洗。 六、由感染性疾病科门诊护士负责感染性疾病科门诊消毒隔离制度的落实。保持室内外清洁,定时通风,采用湿式清扫,用500mg/L含氯消毒液拖地每日2次,空气用紫外线

照射消毒每日2次,每次60分钟。物体表面用50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每日2次。 七、诊疗床床单每日更换2次,传染病人用后应及时更换消毒。 八、应保持无菌物品在有效期内使用,严格无菌技术操作。 九、传染病人的呕吐物、排泄物用2000mg/L含氯消毒液搅拌混匀2小时后倾倒至厕所,消毒液的使用量应大于呕吐物、排泄物量的两倍。 十、痰盂、便器及盛装标本的容器,用有效氯2000mg/L 含氯消毒剂溶液浸泡消毒30分钟。 十一、尽可能使用一次性的无菌医疗用品,需重复使用的物品或器具必须用后立即采用500mg /L—1000 mg /L含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后再送消毒供应室清洗、消毒或灭菌。 十二、防护用品的清洗与消毒 (一)可以重复使用的防护用品,应当将使用后的防护用品放入双层黄色塑料袋中封扎,或使用500mg /L的含氯消毒剂浸泡15分钟后送清洁公司单独清洗消毒。 (二)防护眼镜、防护面罩可根据污染情况使用500mg /L—1000 mg /L的含氯消毒剂、0.2%的过氧乙酸或者75%的乙醇浸泡30 分钟后,清洗干燥后备用。 十三、感染管理科每月督导检查感染性疾病消毒隔离制

(完整版)检验科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检验科医院感染管理科制度 检验科消毒隔离制度 一、医护人员上班时应衣帽整洁,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遵守消毒灭菌原则,接触病人前后应及时洗手,进行无菌操作必须戴口罩、帽子。 二、室内布局合理,分区明确,标志清楚。设有流动水洗手设施或备有手消毒设施。 三、无菌棉球一经打开,使用时间最长不得超过24小时,提倡使用小包装。 四、酒精应密闭保存。 五、采血针、吸管等一次性物品不得重复利用。 六、坚持每日清洁、消毒制度,试验室内应定时通风换气,必要时进行空气消毒;地面应湿式清扫,保持清洁;当有血迹、体液及排泄物等污染时,及时用500mg/L ~1000mg/L含氯消毒液拖洗,拖洗工具使用后应洗净、消毒、晾干备用。不同的区域应分别设置专用拖布,标记明确,分开清洗,悬挂晾干,定期消毒。 七、止血带一人一带、一用一清洁消毒。 八、加强各类仪器设备的清洁与消毒管理。 九、医疗废物处理严格按《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的要求处理。 十、对传染病患者及其用物按传染病管理的有关规定采取相应的

消毒隔离和处理措施。 十一、血库冰箱定期消毒,室内空气定期消毒。 检验科消毒灭菌监测制度 一、紫外线灯监测 1、日常监测:灯管应用时间、累计照射时间、使用人签名。 2、强度监测:每半年一次。 二、消毒剂监测消毒剂生物监测每季度一次。

检验科紫外线灯使用管理制度 1、室内空气消毒:要求每立方米不少于1.5W,照射时间不少于30min,检验科规定1小时,灯管距离地面小于2米。 2、物体表面消毒:灯管距离物体表面不得超过1米,应使照射表面受到直接照射,且应达到足够的照射剂量。 3、使用过程中,应保持灯管表面清洁,一般每二周用95%的酒精棉球擦拭一次,发现灯管表面有灰尘,油污时应随时擦拭。 4、使用紫外线直接照射消毒,必须在无人的情况下进行,医务人员监测时必须注意防护。 5、空气消毒时,房间内应保持清洁干燥,减少尘埃和水雾,温度、湿度适宜。 6、紫外线消毒灯,做好使用记录,每半年测定照射强度一次,并有记录。新灯≥90UW/cm2为合格,使用中≥70 UW/cm2为合格,使用中的高强度紫外线灯照射强度降低到70%不能使用。 7、新紫外线灯厂家必须提供使用1000小时和照射强度(≥90UW/cm2)的说明,使用前必须进行照射强度监测,监测照射强度<90UW/cm2不能使用。

病房消毒隔离制度

病房消毒隔离制度 1、医务人员上班衣帽要整洁,不带手饰、耳环、不留长指甲,下班、外出时应脱去工作服,不许穿工作服进入会议室、图书室、食堂等。 2、工作人员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严格执行手部卫生,操作前应洗手、带口罩、帽子,操作后及接触病人前后均应洗手或用干手消毒液擦手。 3、各病室应定期通风换气,必要时进行空气消毒,每日晨间湿法扫床,一床一套,床刷专用,湿式清扫地面,病房内用品(桌、椅、床头柜等)每天用专用抹布湿擦,一桌一布,用后消毒清洁备用。病人出院、转科、死亡,床单位必须进行终末消毒处理。其他表面(病历夹、门把手、洗手池等)每天保持清洁,当地面、物体表面受到病原菌污染时,应使用250毫克/升含氯消毒剂消毒。病人出院、转科或死亡后,病房或床单元必须按要求进行终末消毒处理。 4、住院病人床单、被褥每周酌情更换1-2次,必要时随时更换,保持清洁、整齐,换下的污物放入污物袋,防止落地,减少污染。 5、治疗室、换药室、抢救室,特殊病房等,每天进行通风、换气,用紫外线灯照射消毒1次,每次照射时间30分钟以上,紫外线灯管每周须用75%酒精擦拭一次,并做好记录。每季度应做好环境与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测工作。 6、医疗用品实行一人一用一消毒,使用后的器械物品包交由医院供应室集中清洗、消毒、包装、灭菌。一次性使用的医疗用品使用后按医疗废物分类处理。 7、凡适于压力蒸汽灭菌的物品应采用压力蒸汽灭菌;不能用于压力蒸汽灭菌的器械,应使用低温灭菌或用2%戊二醛浸泡10个小时,容器每周更换一次;干置的无菌容器及持物钳每4小时更换1次。

8、置于无菌罐中的灭菌物品(棉球、纱布等)一经打开,使用时间最长不得超过24小时,提倡使用小包装。 9、物品放置正确,无菌物品专柜存放,无菌物品存放时应高出地面20cm,距墙15cm,保持清洁,有效期内使用,灭菌包与一次性物品分开放置,标签明显。 10、碘酒、酒精应密闭保存,每周更换2次,无菌罐、无菌镊、盛碘酒、酒精的容器每周压力蒸气灭菌2次;小包装皮肤消毒液开启后注明开瓶日期,有效期为7天。 11、注射、治疗时应铺无菌盘,抽出的药液、开启的静脉输入用无菌液体须注明时间,超过2小时后不得使用;启封抽吸的各种溶媒超过24小时不得使用。 12、换药操作应按无菌伤口、感染伤口、隔离伤口进行,污物按医疗废物分类处理。 13、各种医疗用品(如听诊器、血压计等)用后用75%酒精擦拭备用。体温计一人一支,使用后用250毫克/升含氯消毒液浸泡消毒。经消毒处理后未开启的氧气湿化瓶、氧气管道、呼吸机管道、雾化罐、负压吸引管有效期不超过15天,开启后干燥备用的吸氧装置和吸痰管装置有效期7天,使用中的氧气湿化瓶及湿化水每日更换一次,并注明更换时间及责任人。 14、清洁区、污染区要明确区分,治疗车物品摆放合理(上层为清洁区、下层为污染区)。 15、急救车物品应保证在消毒灭菌有效期内使用(吸痰管、开口器、舌钳、导管、压舌板等),并保持应急状态。 16、便器的消毒:病房便器用后,有污垢时用清洁剂去污,清水冲净,浸泡于1000mg/L含氯消毒液内30min取出冲洗干净,干燥备用。 17、当病人疑是患有传染性疾病或多重耐药菌感染时,应就地采取隔离措施,防止院内传播。

最新重点科室消毒隔离制度

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工作制度 一、在院长及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的领导下,开展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工作。 二、负责拟定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计划,提交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审定后,组织实施;负责拟定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制度,并督促执行。 三、每季度对重点部门进行环境卫生学监测,每半年对全院紫外线灯强度进行一次监测。 四、每月对全院医院感染管理按照《武汉龙阳医院医院感染管理质量考核标准》进行一次综合质量考核,其结果与科室绩效考核挂钩。 五、经常深入科室了解情况,协调科室间医院感染各项工作,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六、发生医院感染暴发流行时,及时向院长、业务副院长以及相关卫生行政部门请示报告;并组织人员进行现场采样和流调,分析原因,迅速采取切实可行的控制措施。 七、对购入消毒药械、一次性使用医疗卫生用品严把准入关,不合格产品严禁进入医院。对其储存、使用及使用后的处理进行监督。 八、对重点科室、重点部位定期进行监测,并将医院感染监测信息反馈到科室,对临床抗菌药物的应用、消毒隔离等方面提出指导性意见。 九、认真落实医院感染的教育培训计划,不断强化医务人员的无菌观念,提高无菌技术操作水平;加强医院感染诊断的培训,提高感染病例的鉴别和上报率。 十、做好医疗废物管理工作,定期对全院各科室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运送、暂存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指导。 十一、加强传染病管理,预防和控制其在医院内的传播。

门诊消毒隔离制度 一、门诊候诊室、走廊必须保持清洁,工作台、地面、门窗、内壁每日湿式拖帚2次,如有污染用含氯消毒液(500mg/L)进行消毒清擦,走廊放带盖的卫生纸萎,每日消毒、更换一次。 二、门诊诊室要保持空气新鲜,经常通风换气(2次/日),室内办公桌、椅、地面每日清水擦拭2次,如有污染立即清除并进行消毒(用含氯消毒液500mg/L)进行消毒清擦;疑似传染病人,在病人离开后要进行沏底消毒(不明原因的发热、腹泻病人指定在感染诊室就诊)。 三、根据《医疗卫生机构消毒技术规范》要求:“接触未破损皮肤的器具清洁与消毒方法:接触皮肤的一般诊疗用品如血压计袖带、听诊器、保持清洁,若有污染应随时以清洁剂与水清洁。血压计袖带若被血液、体液污染应在清洁的基础上使用含有效溴或有效氯250mg/L~500mg/L的消毒剂浸泡30min后再清洗干净,晾干备用。听诊器可在清洁的基础上用乙醇擦拭消毒。” 四、门诊各科室的感染性垃圾:如:一次性医疗用品、手套、纱布、棉球、棉签等医疗废物,应装入黄色垃圾袋内,每日由本科人员与医疗废物回收员交接并签字,由医疗废物回收员按转运要求送至污物暂存间存放,定期由医疗废物回收中心回收公司进行无公害处理。绝不准乱扔、乱放,更不能混为一般垃圾处理。 五、厕所必须保持洁净,无嗅味,卫生员每天必须进行两次大清洗消毒,地面及便池内外,不能有污染痕迹。如有病人排泄物等,应立即消除并消毒。 六、各诊疗室、治疗室、换药室、输液室等科室用过的物品,必须进行初步处理后,送供应室消毒灭菌处理(感染病人换药用过的器械、碗、盘等物品,用1000mg/L含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后,清洗干净再送供应室消毒灭菌)。

放射科管理制度

放射科管理制度 第一节放射科组织管理制度 一.在院长领导下,实行科主任负责制。实施放射科主任对放射科各个部门(包括普通X 线诊断、CT、MRI、介入治疗等)的统一领导和管理。科主任一般应当由学科带头人、高年资医生担任。 二.可分设付主任或组长协助科主任工作。 三.住院医师应实行不同影像学方法的轮转学习,力求全面掌握影像学各种方法、以便发挥综合诊断的优势。鼓励高年资主治医师按人体解剖系统分专业深入钻研、培养成某一方面的专家。技术人员实施相对固定,定期轮转,能够掌握放射科各种设备的操作、使用,实现一专多能。 四.全面抓好科室的各项质量管理和优质服务。科主任要全面管理好各岗位人员的工作,有计划地安排好各级人员的专业培养和提高。 第二节登记室管理制度 一.根据疾病,摄影要求和病人体形不同而用不同尺寸、不同类别胶片,给出正确价格。对检查有不明之处及时请示本科医师或技师。 二.核对病人姓名,性别,年龄,科室,床号,住院号,摄片部位及核实收费,并登记记录或将所有资料输入电脑。 三.为首诊病人编写新号码,为复治病人查找老号码。 四.为造影病人准备片袋,正确登记编号.以利保管。 五.对申请造影患者,详细交待检查前准备事项。 六.坚守岗位,主动、热情、耐心等待前来检查的患者,有问必答,树立放射科良好窗口形象。 第三节资料存档保管制度 一.X线片、X线检查申请单、报告单、存档光盘等资料要保存15年。 二.线检查资料要有专门储藏场地,专人负责,保证资料完整,不得遗失破损。 三.及时查找,明确去向。 四.每天整理,汇总,归类。 五.遇有借阅,要办好借片手续。定他催还,如遇遗失及时落实责任,作好记录。 第四节借片管理制度 一.借取存档片由登记室人员负责,其他人员不得擅自借取。 二.急诊借片。 根据急诊室要求,急诊病人拍片后,可先借片,后写报告。 三.平诊借片。 借片需由借片医生开具借片条后至登记室借取;外借片须有借片人出具借条,留下借片 人身份证复印件及联系电话号码。 第五节X线摄影室管理制度 一.每日上班后应先开机、开空调。检查病人前先作球管预热,不许在未预热状态下检查病人。机器出现故障时,应记录在案,维修情况也应记录。 二.进行x线摄影检查前,应仔细核对病人姓名,性别,年龄,科室,床号,住院号,摄片部位和会诊单,检查号码是否准确,严防错号、重号和病人重名重姓。除去病人身上金属、膏药等物品。对检查有不明之处及时请示本科医师或上级技师,或与临床取得联系。三.摄影操作时注意周围有无障碍物及诸附件有无固定。危重病人或怀疑脊椎骨折病人应有临床医生陪同,协助移动病人和摆位,以免因摄影操作而加重病情,发生意外。 四.病人检查结束后,应填写曝光条件、日期;特殊摄影应记录摄影体位,最后签名。五.非本机操作人员未经许可严禁操作使用。 六.保持机房内整洁,下班前要及时关机、关灯和空调,并在机器复位后进行清洁卫生工。

消毒隔离制度

消毒隔离制度 1.医院人员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消毒、灭菌、隔离、无菌医疗用品管理等规范, 全院工作人员积极参加预防、控制院内感染有关知识的培训。 2.医务人员上班时衣帽整洁,不着工作服进食堂或离院外出。 3.医务人员必须遵守消毒灭菌原则;进入人体组织或无菌器官的医疗用品(高 度危险性物品)必须灭菌;接触皮肤黏膜的器材和用品(中度危险性物品)必须消毒;低度危险性物品,低水平消毒或只作一般的清洁处理即可。用过的医疗器材和物品,应先去污,彻底清洗干净,再消毒或灭菌;其中特殊感染病人(如朊毒体、气性坏疽及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用过的医疗器材和物品,应先消毒,彻底清洗干净,再灭菌。所有医疗器械在检修前应经消毒或灭菌处理。根据物品的性能选用适当方法进行消毒灭菌。 4.各类灭菌的无菌容器、无菌包、器械包等要有明显的灭菌日期标识,无菌物 品按灭菌日期封闭保存在无菌物品柜,一旦污染应再次灭菌。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分开放。无菌物品一经打开,使用时间最长不得超过24小时;尽量使用小包装。严禁使用过期物品。 5.了解消毒剂的性能、作用、使用方法、影响灭菌或消毒效果的因素等,配制 时注意有效浓度并定期监测。消毒液定期更换,更换灭菌剂时,必须对用于浸泡灭菌物品的容器进行灭菌处理。 6.常用医疗用品的清洁消毒灭菌。 接触未破损皮肤的器具:血压计及袖带保持清洁,袖带每周清洗一次,有污染随时清洗消毒,扎脉带、火罐一人一用,用后500mg/l含氯消毒液浸泡消毒。 接触未破损黏膜的器具如开口器、舌钳、压舌板等,耐高温的选择压力蒸汽灭菌,不耐高温的用500mg/l含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后清洁干燥保存。体温表用1%过氧乙酸浸泡三步法消毒。 通过管道间接与浅表体腔黏膜的器具如氧气湿化瓶、呼吸机和麻醉剂的螺纹管、氧气面罩、麻醉口罩、吸引器、雾化器等工具,耐高温的采用压力蒸汽灭菌,不耐高温的在500mg/l含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后,清洁干燥保存。 连续使用的氧气湿化瓶、雾化器、呼吸机管道等器材,必须定期消毒,用毕终末消毒,干燥保存。湿化液应用灭菌蒸馏水。 7.根据卫生部《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严格执行《手卫生制度》。 8.无菌容器及持物钳等定期灭菌,盛碘酒、酒精等消毒液的容器保持密封,定 期灭菌;碘棉签、酒精棉球、外用药、消毒液等注明开瓶日期与失效日期。 注射、抽血等一人一针一带。 9.病房定时通风换气,必要时空气消毒。地面湿式清扫,遇污染时即刻消毒。 床头桌、床头、椅子、门把等,每日湿擦,保持清洁。拖把抹布要专用、用后彻底消毒。 10.治疗室、换药室、注射室、手术室、供应室、监护室、检验科等应每日清洁 消毒,定期进行环境卫生学监测,如使用紫外线消毒,要登记消毒时间、定期监测紫外线强度。 11.病人出院、转科或死亡后必须做好床单位终末消毒,床、椅、桌、墙壁及使 用后医疗用具等应用消毒液擦洗,床垫、被褥洗晒消毒。 12.病人被褥、衣服要每周至少更换一次,如有污染,及时更换。禁止在病房走 廊清点。

各科室消毒隔离章程制度

急诊科消毒隔离制度 1.设独立小区,小儿诊室和输液室与成人诊室和输液室分开。 2.医务人员上班要衣帽整洁,无菌操作戴口罩,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 3.各诊疗区域应配备有效、便捷的手卫生设施;洗手池、非手接触式水龙头、清洁剂、速干手消毒剂、干手用品。 4.应严格遵守标准预防,有职业暴露可能时应穿戴个人防护装备。 5.严格遵照预检、分诊制度,发现传染病人或疑似传染病患者,应当将病人转至指定隔离室诊治,同时对接诊处采取必要的消毒措施。不同传播途径的病人要分开安置,无条件安置时要及时汇报,规范转诊。 6.根据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包括接触传播的隔离、空气传播的隔离和飞沫传播的隔离。 7.做好消毒灭菌管理工作,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使用后及时去污,密闭送供应室集中处置。 8.急诊抢救室及平车、轮椅、诊察床等应每日定时清洁消毒,被血液、体液污染时应及时消毒处理。 9.观察室、输液室应定时通风换气,每日上、下午开窗通风1~2次,每次20~30分钟,不宜开窗通风如室外尘埃密度较高或极度寒冷时,可使用动态空气消毒器。 10.物品、环境清洁消毒详见相关制度。 11.生活垃圾应放入黑色袋内,医疗废物应置入黄色医疗废物袋内,锐器放入锐器盒内,严禁医疗废物混入生活垃圾。严格执行医疗废物管理制度。 注射室消毒隔离制度 1.注射室内宽敞明亮,有空气消毒设备及专用的清扫用具。 2.工作人员必须严格执行注射室各项规章制度,衣帽整洁,进行各种治疗前用皂

液、流动水洗手或快速手消毒剂擦手,严格执行手卫生。 3.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实行一人一针一管。用过的一次性医疗用品,按医疗废物管理制度执行。 4.室内环境整洁,空气新鲜,每日坚持湿式打扫,紫外线消毒一次,有记录。 5.传染病人按传染病消毒隔离原则执行。 流产室消毒隔离制度 1.进入人流室内须穿工作衣,在指定地点换鞋,戴口罩、帽子、洗手。除相关工作人员外,其它人员不得入内。 2.保持室内清洁整齐,定时通风换气。每晨进行湿式清洁,湿擦各种物体表面,湿拖地面,抹布、拖把分区使用,标记明显,用后及时清洁、消毒,悬挂凉干备用。每周全面大扫除一次。要求达到环境整齐、无污染源、无卫生死角、空气新鲜。 3.每次手术结束后应进行通风换气,必要时进行空气消毒。手术后及时清洁手术床、器械台、地面等。当物体表面和地面被患者血液、体液、分泌液等污染时需消毒。消毒方法:500mg/L-1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擦拭物体表面或拖地,作用30分钟,消毒后物体表面和地面应当保持干燥。 4.室内采用动态空气消毒。有消毒记录。按规范要求做好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测和环境卫生学监测。 5.工作人员术前按外科手要求洗手,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及消毒隔离技术。 6.手术器械、物品一用一灭菌,确保灭菌合格率100%。一般诊疗用品一人一份一用一消毒,注射做到一人一针一筒一带。 7.做好消毒灭菌管理工作,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使用后及时去污,密闭送供应室集中处置。

病房消毒隔离制度及仪器设备抢救物品消毒管理规定

病房消毒隔离制度及仪器设备抢救物品消毒管理规定 (一) 医务人员在做无菌操作时,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洗手,戴好帽子、口罩。换药 车或输液车上的无菌器械、罐、槽、盘等,使用后应及时盖严,定时更换和灭菌,并注明灭菌日期和开启日期及时间。 (二) 治疗室每日定时通风换气,用消毒液擦地,每周大扫除一次,无菌物品抽样做细菌培养, 每月一次,并有报告,结果存档。治疗室用的擦布及墩布等应有标记且专物专用。(三) 病室各房间应每日定时通风两次,每日晨间护理时用湿布套扫床,一床一套;每日擦小 桌,一桌一布,均浸泡消毒后清洗晾干。 (四) 每周至少更换被服一次,并根据情况随时更换。 (五) 患者用过的口服药杯应浸泡于含氯制剂溶液中,消毒液每日更换一次。 (六) 注射器使用后将针头弃于锐器收集盒中,注射器放入黄色垃圾袋中,各种器械浸泡在消 毒溶液中。 (七) 餐具每餐后必须执行一洗,二涮,三冲,四消毒,五保洁的工作程序。隔离的患者必须 使用一次性餐具。 (八) 仪器表面、导联线用1000mg/L—2000mg/L有效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每台仪器擦拭 时间应在3分钟以上。 (九) 听诊器、监护仪及心电图试屏及除颤电极板应以75%酒精擦拭消毒。 (十) 血压计袖带浸泡在有效氯为2000mg/L消毒液1小时后清洗晾干备用。 (十一) 便盆每周用含氯制剂(有效氯含量1000mg/L)溶液浸泡消毒,隔离患者使用专用便器。 (十二) 治疗室、产房、手术室、换药室要定期进行空气消毒,并做空气培养。 (十三) 体温表一人一支,每次使用后浸泡于70%酒精(或含氯消毒剂)溶液中,每日更换消毒液一次,每周清洗消毒一次,由专人负责。 (十四) 门诊采取血标本,实行一人、一针、一巾、一止血带,使用过的棉棍、棉球要集中放入医用拉圾袋中,以免污染环境。 (十五) 婴儿使用的餐具如小杯、小匙等,需经高压蒸汽灭菌后备用。 (十六) 床单元隔离: 1. 隔离患者有条件时住单间,病室内或病室门口要备隔离衣,悬挂方法正确。 2. 清洁区挂避污纸,以便随时使用。

感染性疾病科消毒隔离制度

感染性疾病科消毒隔离制度 1、 感染性疾病科的设置应相对独立,病人在指定区域内活动,不得互串病房或随意外出。 2、 内部严格“三区”、“两通道”,设有“缓冲间”,且应标识明确。 3、 严格执行隔离技术规范,不同病种分室收治,同一间病房内不准有两种不同病种的病人。疑似病人具有高度传染性或毒力强的菌株所致的感染病人单独安置。 4、 隔离病室门口挂隔离标志,入口应设缓冲间,病室内应有流动水洗手设施,设独立卫生间。并根据病原体传播途径不同,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 5、 工作人员应严格防护规定着装。不同区域应穿不同服装。工作人员从清洁区进入潜在污染区:应洗手—戴帽子—戴口罩(不同区域不同类别)—穿工作衣裤—换工作鞋后—进入潜在污染区;从潜在污染区进入污染区:穿隔离衣或防护服—戴护目镜/防护面罩—戴手套—穿鞋套——进入污染区。工作人员离开污染区进入潜在污染区前:去手套—消毒双手—去护目镜/防护面罩—脱隔离衣或防护服—脱鞋套—洗手和/或手消毒—进入潜在污染区,洗手或手消毒(用后物品分别放于专用污染容器内)。从潜在污染区进入清洁区前:洗手和/或手消毒—脱工作服—去口罩—去帽子—洗手和/或手消毒后,进入清洁区。(离开清洁区沐浴、更衣下班) 6、 非传染病区工作人员因工作需要进入传染病区时,应经传染病区医务人员许可,并接受消毒隔离要求的指导。进入传染病区的化验人员、会诊医师应严格遵守各项消毒隔离制度。 7、 每一病室设专用隔离衣、体温计、听诊器、抹布等,病人用过的医疗器械、用品等均应立即清洗消毒,出院、转院、死亡后应进行终末消毒(包括病人的衣物等)。 8、 病室内地面和物表(如桌、凳、柜等)保持清洁、干燥、每日(常规2次对空气、医用物品、物体表面)消毒。抹布、拖把等清洁用具要专区专室专用、有醒目标记,用后分别洗净、消毒(抹布用 250mg/L、拖布用500mg/L含有效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以上)、冲净凉干备用。有明显污染时,随时去污(用吸湿材料)、再清洁消毒 (400mg/L—700mg/L含有效氯消毒液),对经血传播病原体、分支杆菌、细菌芽孢污染的物品用含有效氯2000 mg/L—5000 mg/L的消毒液浸

放射科工作制度

放射科工作制度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放射科工作制度 一、严格执行医院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 二、衣帽整洁,挂牌服务,遵守劳动纪律,以病人为中心,做好优质服务。 三、各项影像检查须由临床医生详细填写申请单,急诊病员随到随检,老弱病残患者优先。各种特殊影像检查和造影检查应事先预约。 四、各岗位人员均要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和技术操作常规,详细阅读申请单,了解病史、体征、检查目的,必要时亲自询问和检查。 五、重要的摄片由放射科诊断医师和技术人员共同确定,摄影完后,待观察影像合格后方嘱病人离去。 六、危重病员的检查,必要时应由临床医师携带急救药品陪同检查,大出血、血压过低、休克等危重病员须经临床处理待病人稳定后再做检查。 七、在规定的时限,由执业医师密切结合临床病史、体征,按规范书写诊断报告,并实行双签审核制度。进修和实习医师在上级医师指导下进行工作。 八、坚持每日集体读片,评定影像和诊断质量,科内定期组织专业知识学习和讨论,不断提高检查和诊断水平。 九、影像资料由专人管理、归档、借阅。 十、重视安全工作,严禁在科内使用电炉,燃油(气)具,严禁在工作场所吸烟。 十一、做好病人、家属和工作人员的辐射防护工作,保护好患者的隐私。 十二、爱护设备,定期保养,出现故障立刻汇报,并与设备科联系,及时解决。 十三、X线摄影、CT提供24小时×7的急诊检查服务。 放射科质量安全管理制度 一、建立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科主任任组长。下设诊断质量控制、技术质量控制两个二级管理小组,质量控制管理小组负责质量检查、督促。 二、建立投照质量控制标准和诊断报告质量控制标准。 三、严格执行投照质量控制标准和诊断报告质量控制标准,减少医疗缺陷、差错,杜绝责任事故。 四、诊断质量控制小组负责诊断质量日常检查,定期进行质量情况汇总、分析和报告,开展质量管理讨论。 五、技术质量控制小组负责投照质量日常检查,定期进行质量情况汇总、分析和报告,开展质量管理讨论。 六、建立质量管理资料档案。 七、建立质量缺陷控制检查与改进措施记录本。 八、严格执行集体阅片制度和疑难病讨论、会诊制度、业务学习制度及重点病例随访与反馈制度。

检验科消毒隔离工作制度

检验科消毒隔离工作制度 一、医务人员工作时间应衣帽整洁,一般诊疗活动可佩戴一次性医用口罩。进行有创操作,预计有血液、体液、分泌物等喷溅时,应佩戴外科口罩。接触空气传播或近距离接触飞沫传播病人时,应佩戴医用防护口罩。口罩应保持清洁、干燥,每4小时更换;遇到口罩潮湿或有污染时,应随时更换。 二、保持各室空气清新,定时开窗通气,必要时进行空气消毒。空气消毒可采用紫外线照射,每次不少于30分钟,并记录;地面与物体表面,应保持清洁、干燥,可使用500mg/L的含氯消毒液进行消毒,遇明显污染时随时去污、清洁与消毒。遇到感染聚集发生时,可适当增加消毒频次。 三、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进入人体组织、无菌器官或接触人体破损皮肤破损黏膜的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必须灭菌。手术器械不可采用化学消毒剂浸泡灭菌。与完整黏膜接触的诊疗物品可采用中水平以上消毒,与完整皮肤而不与黏膜接触的物品可清洁或低水平消毒。所有消毒灭菌物品均应干燥保存。 四、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必须在消毒灭菌有效期内使用,不得重复使用。可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和用品应彻底清洗干净,再消毒灭菌。 五、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应飞开放置,标识清楚。消毒物品、消毒液及无菌液一经打开,须注明启用日期、时间、在规定的时间内使用、皮肤黏膜消毒剂开启后7天内使用。 六、含氯消毒液应现配现用,每日更换、并对使用中的消毒液进行浓度测试和

登记、 七、使用的清洁工具(抹布、拖把等)定点放置,拖把标识清楚,分别清洗消 毒,不得交叉使用、洁具消毒视污染程度,使用500-2000mg/L的含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进行消毒,并做好登记工作。 八、诊疗区域必须配合合格的手卫生设施:性能完好的水龙头、洗手流程图、 洗手液、干手设施(干手纸巾或烘干机)。 医务人员应在接触患者前、无菌(或清洁)操作前、接触患者后、接触患者血液体液(体液暴露)后、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后,严格按照“七步洗手法”洗手或手消毒。 发现传染病患者,进行暂时隔离、及时上报转诊,对其用物按传染病管理的有关规定采用相应的消毒隔离和处理措施。

急诊科消毒隔离制度

急诊科消毒隔离制度 1、工作人员上班时必须衣帽整洁,禁留长指甲、戴戒指。 2、执行各项操作时,必须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治疗、护理前后均应洗手,戴好帽子、口罩,不同患者操作之间必须进行手消毒。 3、注射、输液做到一人一针一管,采集血标本做到一人一针一管,换药、清创缝合做到一人一份一用一消毒,止血带一人一用一清洗。 4、体温表做到一人一用一消毒,用500mg/L含氯消毒液浸泡消毒,干燥保存,并隔日更换消毒液一次。血压计及听诊器每周用75%酒精擦拭一次,如被血液及体液污染应随时清洗消毒。 4、治疗室、清创缝合室每日定时通风换气,用500㎎/L含氯消毒液擦拭操作台、存放柜及拖地,每天用紫外线进行空气消毒两次,每次半小时,每月进行空气培养一次,治疗室的擦布专物专用且有标记。 5、病室内保持空气新鲜流通,室内物表每日用500㎎/L含氯消毒液擦拭,地面每日用500㎎/L含氯消毒液湿式清扫。床单元用物做到随脏随换。 6、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严格分开,专柜放置,标明灭菌日期,定期检查,各种无菌包应在消毒灭菌有效期内使用,一用一灭菌。无菌储槽和敷料缸开启注明启用时间,24h后重新高压蒸汽灭菌。无菌持物钳及容器每周高压蒸汽灭菌,戊二醛消毒液浸泡过轴节,每周更换。所有无菌物品如有污染随时消毒灭菌。 7、注射器、输液器、吸痰管、氧管等一次性医疗用品用后按医疗垃圾处置存放,针头、采血针、玻璃安剖等放置于锐器盒内密闭存放。 8、无菌溶液及无菌消毒液开启有启用日期、时间,并在规定时间内使用。 9、治疗车、仪器车、转运工具每日用500㎎/L含氯消毒液擦拭一次,抢救仪器每周用75%酒精擦拭一次,如有污染随时擦拭消毒

全科医学科消毒隔离制度

普通消毒隔离制度 1.遵守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 2.医护人员上班期间穿戴工作衣帽,衣帽每周更换2次。在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期间或进行无菌操作时戴口罩,持续使用4小时要更换清洗消毒。必要时戴手套,与病人接触前后要洗手,无法用流动水洗手的区域,使用快速手消毒剂搓手。 3.病房与诊室保持整洁。尽可能开窗通风换气,使用空调的地方每天至少通风换气2次,必要时进行空气消毒。地面应湿式拖扫,每天1-2次,遇污染时用消毒剂拖拭消毒。物体表面(桌、椅、柜、门把手、病历夹、医用仪器)每天清洁1次,遇污染时用消毒剂擦拭消毒。不同区域分别设置不同拖布,有标志,用后消毒晾干。 4.病床应湿式清扫,一床一套,床头柜应一桌一抹布。病人出院、转科或死亡后,床单元必须进行终末消毒处理。运送病人的车辆应定期擦拭消毒。 5.病人床单、被套、枕套每周更换1~2次,随脏随换。病人出院、转科后枕芯、棉胎、垫被要消毒,若被血液、体液污染时要及时更换;药杯、便器固定专用,不得重复使用。 6.建立门诊预检分诊制度,发现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者,应到指定诊室诊治,并及时对所污染的物品及场所消毒。病房感染病人与非感染病人分开安置,特殊感染病人单独安置。 7.各种治疗、护理及换药操作应按清洁伤口、感染伤口、隔离伤口依次进行,特殊感染伤口如:炭疽、气性坏疽、破伤风等应就地(诊室或病室)严格隔离,处置后进行严格终末消毒,不得进入治疗室;感染性敷料应放在防渗漏的污物袋内,及时处理。 8.进入人体组织或无菌器官的医疗用品必须灭菌;接触皮肤粘膜的医疗用品必须消毒。用过的医疗用品先去污染,彻底洗干净,再消毒或灭菌。 9.体温计、治疗碗等物品用后应立即消毒处理。连续使用的氧气湿化瓶、雾化器、呼吸治疗装置等器材,必须每日消毒,用毕终末消毒,干燥保存。 10.无菌物品按灭菌日期依次放入专柜,过期重新灭菌。抽出的

放射科工作制度流程

放射科工作制度 一、严格执行医院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 二、衣帽整洁,挂牌服务,遵守劳动纪律,以病人为中心,做好优质服务。 三、各项影像检查须由临床医生详细填写申请单,急诊病员随到随检,老弱病残患者优先。各种特殊影像检查和造影检查应事先预约。 四、各岗位人员均要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和技术操作常规,详细阅读申请单,了解病史、体征、检查目的,必要时亲自询问和检查。 五、重要的摄片由放射科诊断医师和技术人员共同确定,摄影完后,待观察影像合格后方嘱病人离去。 六、危重病员的检查,必要时应由临床医师携带急救药品陪同检查,大出血、血压过低、休克等危重病员须经临床处理待病人稳定后再做检查。 七、在规定的时限,由执业医师密切结合临床病史、体征,按规范书写诊断报告,并实行双签审核制度。进修和实习医师在上级医师指导下进行工作。 八、坚持每日集体读片,评定影像和诊断质量,科内定期组织专业知识学习和讨论,不断提高检查和诊断水平。 九、影像资料由专人管理、归档、借阅。 十、重视安全工作,严禁在科内使用电炉,燃油(气)具,严禁在工作场所吸烟。 十一、做好病人、家属和工作人员的辐射防护工作,保护好患者的隐私。 十二、爱护设备,定期保养,出现故障立刻汇报,并与设备科联系,及时解决。 十三、X线摄影、CT提供24小时×7的急诊检查服务。 放射科质量安全管理制度 一、建立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科主任任组长。下设诊断质量控制、技术质量控制两个二级管理小组,质量控制管理小组负责质量检查、督促。 二、建立投照质量控制标准和诊断报告质量控制标准。 三、严格执行投照质量控制标准和诊断报告质量控制标准,减少医疗缺陷、差错,杜绝责任事故。 四、诊断质量控制小组负责诊断质量日常检查,定期进行质量情况汇总、分析和报告,开展质量管理讨论。 五、技术质量控制小组负责投照质量日常检查,定期进行质量情况汇总、分析和报告,开展质量管理讨论。 六、建立质量管理资料档案。 七、建立质量缺陷控制检查与改进措施记录本。 八、严格执行集体阅片制度和疑难病讨论、会诊制度、业务学习制度及重点病例随访与反馈制度。 九、对影响较大、造成后果的诊断、投照质量问题应及时报告医务科,不得隐瞒、拖延。 十、质量目标管理落实到个人,与年终奖和晋升聘任挂钩。 投照质量控制制度及标准 一、投照人员上班时应对X线机、电源、洗片机、激光相机等设备、器材例行检查和维护,保持设备、器材的完备、正常、清洁。 二、查对病人姓名、性别、年龄、诊断、投照目的和部位,合理设计胶片规格、数量。

检验科消毒隔离制度

检验科消毒隔离制度 一、检验科应分为清洁区和污染区,清洁区应注意保护不受污染,污染区的工作操作台及地面每日用50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一次,有明显血液污染用100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有污染时随时消毒,每周大扫除一次。 二、采血工作人员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进行无菌操作前先洗手或用速干手消毒剂进行手消毒,衣帽整齐、戴口罩,必要时戴手套,操作完毕摘掉手套洗手或手消毒后再为下一位病人采血。 三、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严格分开放置。无菌物品如棉签、棉球、纱布等及其容器应在有效期内使用,开启后注明开启日期时间,使用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爱尔碘注明开启日期时间,有效期为7天,过期禁用。 四、采血室每日操作前用清水擦拭操作台一次,采血结束后五、用50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操作台、桌子和地面一次。 紫外线每日照射消毒一次,必要时进行空气细菌培养,紫外线灯管每周用无水酒精擦拭一次。 六、各种检验标本的收集,送检必须用相应指定的容器留取,不得外溢污染。 七、静脉及末稍采血应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静脉抽血做到一人一针一巾一带一消毒,末梢采血一人一片一管,对每位病人操

作前洗手或手消毒,杜绝交叉污染。 八、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包括采血针,注射器、尿杯、血红蛋白吸管、注射器等按感染性废物及损伤性废物分类收集,采血针放入锐器盒,由专人收集登记。 九、检验人员在进行静脉抽血时应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操作前先洗手、戴好帽子与口罩,操作台污染及时用10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手被污染时应用肥皂和流水认真清洗,再用快速手消毒剂消毒剂消毒双手。 十、室内应有洗手设备、洗手液及速干手消毒剂、干手设施,工作人员的手要经常清洗,必要时进行手消毒。 十一、凡是肝炎病人和透析病人的血液标本及疑有黄疸的血标本,都视为肝炎的污染标本,应贴上红色危险标记,放在规定区域内,引起警惕和防止扩大污染面。 十二、溢出试管外的血液,应立即用10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干净,注意防止玻璃碎片刺伤手。 十三、当针头和碎玻璃刺伤手时,应立即用碘伏消毒局部,并参照“锐器伤的预防”处理。 十四、若手上有伤口,应戴上手套,才能接触标本。 十五、检验科操作时,如吸取标本,离心振荡等应严格操作规程,防止自身和实验室受污染。 十六、已检查标本与容器分别浸泡于2000mg/l含氯消毒剂两小时后,标本倾弃,一次性容器按感染性医疗废物处理,重复使用的物品经消毒后,再清洗消毒或灭菌备用。 其他未尽事宜,执行《消毒技术规范》3、11(2003年版)检验相关物品的消毒。

消毒隔离制度

消毒隔离制度 一医务人员上班要衣帽整洁,下班就餐开会时应脱去工作服。 二医务人员手卫生应严格遵守卫生部颁布《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三根据危险性物品分度标准,选择正确的消毒、灭菌方法。 四门急诊应严格执行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和报告制度,布局合理符合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要求。 五治疗室、换药室、导管室、配药室、重者监护室、抢救室、新生儿病房、血液净化室、烧伤病房、感染性疾病科、内镜、口腔科、隔离观察室、传染病房等区域,保持空气清新、物体表面清洁,每日紫外线空气消毒1-2次,有条件的可配备动态空气消毒机,但应注意定监测及内部清洁。应登记每日紫外线灯的起始及使用时间,超过时限(累计1000小时)应及时更换.有紫外线灯强度监测仪时可根据其强度定期监测并做好记录。监测时间:强度≥90μw/cm2每年监测一次;强度≥80μw/cm2每半年监测一次;强度≥70μw/cm2三个月监测一次;如果强度<70μw/cm2时应及时更换。 六无菌物品管理 1无菌物品存放间应保持环境清洁,有独立的储备空间,温度≤24℃,相对湿度≤70%。 2 无菌物品应分类放置,固定位置,标示清楚。 3 无菌物品存放柜应距地面高度20-25cm,离墙5-10cm,距天花板50cm。 4 接触无菌物品前应洗手或手消毒。 5 无菌物品存放有效期:储存环境的室温低于24℃,且湿度低于70%时,使用纺织品包装的无菌物品有效期宜为14天,未达此标准时,有效期宜为7天。医用一次性纸袋包装的无菌物品,有效期宜为1个月;使用一次性医用皱纹纸、医用无纺布包装的无菌物品,有效期宜为6个月;使用一次性纸塑包装的无菌物品,有效期宜为6个月;硬质容器包装的无菌物品,有效期宜为6个月。 6 无菌物品应遵循先进先出的原则使用。 七无菌物品的使用 1无菌持物钳及无菌持物钳罐应干燥保存,每4小时更换一次,或采用一次性单包装镊子备用。

8医院感染消毒隔离制度

1.目的:为医护人员执行护理操作提供消毒隔离规范,特制定本制度。 2.范围:适用于全院各科医护人员。 3.定义:消毒隔离是消灭传染来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的重要手段,是控制医院 感染关键之一。 4.权责: 4.1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度的修订、完善,督查。 4.2各科医院感染管理小组成员:监督制度落实。 4.3全体医护人员落实和相互监督。 5.作业内容: 5.1 全体医护人员着装整齐(统一工作服、鞋、护士帽、长发必须戴头花及发不过肩),不 得穿工作服进入食堂、院外公共场所。 5.2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及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5.3 诊疗、换药、护理、处置等工作前后,用皂液流水洗手2~3分钟,按“七步洗手法” 搓手15 秒以上。晨间护理、测量体温、治疗、护理间用手消毒剂消毒双手,接触传染患者后应严格消毒清洁手2 分钟;接触或疑有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时应戴手套,脱手套后严格清洁双手。 5.4 各种注射、穿刺、采血器具应当一人一用一灭菌,凡接触皮肤、黏膜的器械和用品必 须达到消毒要求。换药一人一份一用一消毒,晨间护理一床一巾湿式扫床,床旁桌做到一桌一巾湿擦,吸氧湿化瓶及管道每人使用一套,湿化液每天更换,待该病人使用结束浸泡消毒处理,体温表每病人一支,每次测量时护士予75%酒精棉签擦拭消毒,待病人出院后送患者带回。 5.5 常规器械消毒灭菌合格率100%,干罐储存无菌持物钳使用时间不应超过4h。每次静 脉采血均戴手套,一人一更换。治疗车及治疗台面一用一擦拭(75%酒精)。止血带一用一消毒。 5.6 无菌物品必须写明灭菌日期,有灭菌指示带,灭菌有效期根据季节为7-10 天。所有 无菌包存放以左进右出为原则,专人专班次检查无菌包的有效期和质量,无菌包掉地或误放不洁之处或沾有水液,均应视为受到污染,不可作为无菌包使用,应重新按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