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特性和过程特性分类管理方法

产品特性和过程特性分类管理方法
产品特性和过程特性分类管理方法

质量特殊特性分级管理办法

质量特殊特性管理办法 HM-JS-002-2011 1、目的 本办法规定了公司产品质量特殊特性识别(以下简称重要度分级)的原则、内容、要求、职责及表示方法。 2、范围 适用于公司产品开发时对产品特殊特性和过程特殊特性的识别。 3、职责 技术部负责产品质量特殊特性的识别以及制定《关键工序-特殊特性值清单》。 4、术语 4.1产品质量特殊特性:是顾客对产品的要求、用途、规格、性能和结构的决定,并影响产品的实用性,是产品设计和开发传递给过程设计和开发、加工制造、工艺参数、功能、寿命、互换性、环境污染、人身安全及执行国家有关法规和标准等情况的要求。 5、管理内容 5.1按《产品先期质量策划控制程序》,技术部门应对产品质量特殊特性进行识别,并制定《关键工序-特殊特性值清单》,通过新产品试制,进行设计改进时进一步修整和完善。 5.2特殊特性识别,可按规定的符号标注在《工艺过程流程图》、《P-FMEA》、《控制计划》、《检验指导书》、《作业指导书》中。 5.3 特殊特性识别原则 5.3.1特殊特性的识别以对产品实用性要求的影响及经济损失程度为依据。 5.3.2特殊特性识别分为安全特性、关键特性。 5.3.3顾客对特殊特性有明确要求时,则应履行顾客要求。 5.3.4 安全特性 a)即存档责任特性。其过大的变差会显著影响产品安全或法律法规的符合性。 必然会引起顾客申诉的特性。 b)安全特性按顾客指定的特殊符号进行标识,如“D”或“TLD”。 5.3.5关键特性

a)是指其过大的变差会显著影响顾客满意,可体现在性能、尺寸和外观特性上。 顾客可能提出申诉的特性。 例如:可能影响法规的符合性、配合、尺寸、性能或产品后续生产过程的产品特性或制造过程参数。 设计计算基准、定位基准、装夹基准、测量基准、装配尺寸、安装尺寸。 b)关键特性标识用“*”标识。 5.4 特殊特性内容 一般包括: a.法律、法规要求 b.性能、结构的使用要求 c.可靠性、使用寿命及互换性要求 d.材料性能及处理规定 e.尺寸、配合、形状和位置公差及表面粗糙度等要求 f.外形、外观要求(外观件) g.重要制造过程参数

特殊特性分类管理办法

特殊特性的识别与标识管理办法 1 目的 识别产品和过程安全问题,确定产品和过程的特殊特性,并加以控制避免产品责任风险。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质量管理体系覆盖产品的特殊特性识别、确定、标识和控制的实施。 3 术语 3.1产品责任:由产品原因所造成的人身伤害和材料损失,该产品的制造商和销售商负责赔偿的责任。 3.2特殊特性:分为产品特殊特性和过程特殊特性。我公司的产品特殊特性指由顾客确定的,涉及到产品安全或国家法规的产品特性,以及虽然不涉及到产品安全或国家法规,但对产品的配合/功能有重大影响的产品特性。过程特殊特性指对产品特殊特性有重要影响的过程特性,如工艺参数等。 4职责 4.1多方论证小组负责识别和确定产品的特殊特性与过程特殊特性。 4.2生产部负责对产品特殊特性和过程特殊特性实施监控。 4.3生产部负责本过程产生记录的归档和保管。 5工作流程 5.1特殊特性的识别 5.1.1技术质量部在接收顾客的产品图纸和标准等相关产品技术文件后,必须根据顾客技术文件和其它相关文件以及国家相关法规的要求,组织多方论证小组对产品图纸、标准等进行评审,识别和确定产品和过程的特殊特性。 5.1.2通过试验和风险分析,如果某一特性未被顾客列为与安全有关的特性,但通过过程策划阶段的风险分析发现该特性与安全有关,则该特性也应列入产品特殊特性。 5.1.3对于影响产品装配或功能的特性也应识别。 5.1.4多方论证小组负责对识别和确定后的产品和过程特殊特性列入〈特殊特性清单〉。 5.2特殊特性的标识和体现 5.2.1根据产品特殊特性清单,必须对涉及特殊特性的文件和记录进行标识。 5.2.2根据不同的顾客要求,应针对产品按顾客要求对特殊特性进行标识。如顾客无特殊要求,则根据本公司规定对产品和过程的特殊特性进行标识:过程特殊特性用“☆”

特殊特性符号管理规定

特殊特性符号管理规定 编制部门技术开发部审核:王明贵批准:刘运海生效日期:2007/02/12 版本号修订日期修订内容 B/0 2007/02/12 创建 1 目的 本标准规定了我公司产品质量特性分级的定义、原则、内容及其在产品设计文件中的标注方法。 2 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我公司汽车产品的总成、零部件质量特性分级和标注。 3 定义和术语 3.1产品质量特性:是指由设计文件规定的产品固有技术特性的总和。它包括产品的几何尺寸、公差与配合、材料、工艺和装配调整技术要求等内容。 3.2产品质量特性分级:根据总成、零部件质量特性不满足设计规范对整车安全性(危及人身安全、火灾)或法规(强制性标准)符合性与主要功能的影响程度,将质量特性划分为不同的等级,以便在产品开发、制造、装配、使用、维护过程中对关键、重要的质量特性进行重点的管理和控制。 3.3关键特性:如果不满足设计规范将危及人身、车辆安全或造成火灾,影响法规(强制性标准)符合性的产品特性。 3.4重要特性:如果不满足设计规范将导致整车丧失行驶功能并造成主要总成损坏,或严重影响车身及内饰外观质量,以及应特殊顾客要求需要特别控制的产品特性。 3.5一般特性:关键特性、重要特性以外的产品特性。 3.6关键件:含有关键特性的单个零部件。 3.7重要件:含有重要特性但不含关键特性的单个零部件。 3.8一般件:不含关键特性、重要特性的单个零部件。

3.9关键项:关键件中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关键特性。 3.10重要项:关键件和重要件中一个或一个以上的重要特性。 3.11一般项:一般件中一个或一个以上的一般特性。 4 产品质量特性的分级原则 4.1本标准将产品的质量特性划分为关键特性、重要特性和一般特性三个等 级,将产品划分为关键件、重要件和一般件三种类别,并引入关键项、重要项和一般项的术语。 4.2产品质量特性分级的原则是从满足顾客和社会需要出发,确定顾客和社会 最关注的产品质量特性,即将产品特性偏离设计规范所产生的后果作为产品质量 特性的依据。 4.3产品质量特性分级的方法是依据零部件失效对整车安全性、法规符合性以 及行驶功能可能造成后果的严重程度,判定其是否属于关键件或重要件,然后确定关键件或重要件中的关键特性(关键项)或重要特性(重要项)。 4.4产品质量特性分级应考虑以下信息: a、国家、地方法规及强制性标准的要求; b、产品潜在的设计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 c、项目小组中的设计、试制、试验、制造工艺、装配调整、售后服务人员以 及有关专家的经验。 d、特殊顾客的特别要求等。 4.5关键件必须在设计文件中指定关键项,需要时可以指定重要项。 4.6重要件必须在设计文件中指定重要项,但不能指定关键项。 4.7一般件不能在设计文件中指定关键顶和重要项。 5 关键项与重要项内容 关键项与重要项主要包括产品制造、装配、使用、维修过程中的下述技术特性: a、与顾客、法规、强制性标准有关的特性; coefficient not greater than 1.3;

包芯纱的特性、分类、纺制和产品开发

包芯纱的特性、分类、纺制和产品开发 刘荣清张伟敏 包芯纱从上世纪60年代中期生产,已有40余年历史。包芯纱的需求不断增加,品种层出不穷。据有关资料,全世界约有1千余万锭在生产包芯纱。预期每年还将增长20~30万锭。包芯纱获得市场的青睐,前景看好,经久不衰,是纺纱边缘品种的常青树。 由于包芯纱的广泛使用,USTER公司已在2007年发表了棉/氨97~90/3~10包芯纱的统计值。 1.包芯纱的特性:包芯纱是指通过芯纱和鞘纱组合的一种复合纱;一般以长丝为芯纱,短纤为外包纤维——鞘纱。其特点为通过外包纤维与芯纱的结合,可以发挥各自的优点,弥补双方的不足,扬长避短优化成纱的结构和特性。 一般短纤维与长丝及其织物性能的比较见表1 表1短纤纱与长丝及其织物的性能对比 由此可见,一般长丝与短纤纱相比,具有条干均匀,强度高,伸长、弹性好等优点,适宜作包芯纱的骨干,使充分发挥成纱强力高、弹性好以及特殊长丝功能等特点。短纤是包芯纱的外包纤维,可充分发挥纤维的功能和表观效应,如新纤维的光彩美丽,纤维优良的吸水、吸湿性、耐热性、保暖性、柔软性、抗起球性等优良特长。两者择优结合就可生产一般短纤纱和长丝无法比拟的包芯纱。如弹力包芯纱,高强

度、高模量、耐高温的缝纫包芯纱,烂花包芯纱,中空包芯纱功能性,高功能包芯纱等。此外两种纤维的组合、包芯也常有利于可纺性和可织性,例如不锈钢导电纤维因有明火产生不能纺纱,但可用作芯纱制成包芯纱,同样能发挥导电和屏蔽电磁波功能。包芯纱可织性一般优于长丝。包芯纱配置两种纤维合适的混纺比例,也可以节省原料成本和纺纱成本。 2. 包芯纱分类 2.1按产品用途分类 可分为缝纫用包芯纱、烂花布用包芯纱、弹力织物(包括针织物、机织物)包芯纱、花式包芯纱(如中空包芯纱、彩色包芯纱、赛洛菲尔包芯纱、竹节包芯纱等)、功能性、高性能织物包芯纱等。 2.2 按芯纱长丝分类 一般可分为刚性包芯纱和弹性包芯纱两大类,前者有涤纶、腈纶、维纶(包括水溶性维纶)、锦纶等,后者有氨纶、PTT纤维、PBT纤维、DOW XLA弹性纤维等。以氨纶使用最广泛。 2.3 按鞘纱纤维分类 通常棉、毛、丝、麻(包括苎麻、亚麻、大麻等)、彩棉等天然纤维;粘纤、MODAL、TENCEL、大豆纤维、牛奶纤维、竹浆纤维、涤纶纤维、腈纶纤维以及各种有色化纤均可用于包芯纱的包覆纤维。 2.4按纺纱设备分类 目前环锭纺、转杯纺、摩擦纺、喷气纺等都可加装包芯纱纺纱装

特殊特性控制程序(含表格)

特殊特性控制程序 (ISO9001-2015/IATF16949-2016) 1.0目的 采用适当的方法确定和控制产品和过程的特殊特性,以保证产品关键、特性的质量。 2.0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的所有产品和过程特殊特性的控制。 3.0职责 3.1 技术部负责组织特殊特性的选定并在相关的文件中进行标明。 3.2销售部负责协助技术部查明、确认顾客所有的特殊特性及标识方法。 3.3质量部参与特殊特性的选定,负责对所有特殊特性(产品和过程)进行测量和监控并保存记录。 3.4生产部参与特殊特性的选定并对自己所管辖范围内出现的特殊特性进行管理。 4.0术语和定义 4.1特殊特性: 特殊特性包括产品特性或过程参数,其影响到安全性或法律法规的符合性,影响到产品的配合和功能以及后续生产过程,或者是由顾客要求的,在验证活动中要求特别关注的特性。 4.2产品特性: 指在图纸或其他的工程技术资料中所描述的零部件或总成的特点与性能。如,尺寸、材质、外观、性能等特性。 4.3过程特性: 指与被识别产品特性具有因果关系的过程变量,亦称过程参数。

5.0管理办法 5.1 特殊特性分类 5.1.1本公司特殊特性分类及标识及对照见附件1 《特殊特性分类和标识对照表》 5.2 特殊特性的识别 5.2.1在项目开发或合同评审时销售部/技术部负责查明、确认顾客所有的特殊特性及标识方法,并反馈给技术部。 5.2.2 技术部/项目组组织项目成员进行特殊特性的识别,识别时应: 5.2.2.1 识别顾客设计资料中有关产品特殊特性及其标识,并作为公司的产品的特殊特性。 5.2.2.2 除顾客指定的特殊特性外,根据特殊特性定义进行识别: 1)与车辆运行安全性相关的;与国际、国家、行业、地方法律法规相关的;与操作安全性相关的应识别为产品的关键特性。 2)与顾客的配合尺寸、产品的外形尺寸、产品内部零部件配合尺寸、功能、性能等应识别为产品的重要特性。 3)在过程控制中的关键/重要加工参数应识别为过程的关键/重要特殊特性。 4)FMEA分析的结果: 1)严重度S为9~10定义为关键特性(CC); 2)严重度(S)为5-8同时频度(o)在4-10时的特性定义为重要特性(SC);3)产品或过程特性超出公差范围时,就会严重影响影响过程本身的操作或后续操作(不需要特别控制措施)可定义为严重影响特性(HI); 5.3特殊特性的评审

特殊特性管理规定

特殊特性管理规定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

1.0目的 准确、全面识别产品特殊特性,并对其管控的过程要求。 2.0适用范围 本办法适用于公司新品开发时产品特殊特性和过程特殊特性的识别和管控,特殊特性主要包括法规特性、关键特性、重要特性,还包括高影响度特性(HIC)和传递特性(PTC)。 3.0定义 特殊特性:由顾客指定的产品和过程特性,包含顾客要求、政府法律法规和安全特性,以及由供方通过产品和过程或以往类似产品的了解选出的产品特性和过程特性。 传递特性:指由外部供应商或公司内部因制程没有控制所产生,直接传递到顾客工厂的产品特性。不良的传递特性可能会影响到顾客装配工厂或购买的最终消费者。 公司生产产品不涉及关键特性,本管理办法重点针对重要特性。 4.0职责 工程部负责特殊特性(包括顾客指定和/或要求的特性以及在过程开发中公司自己识别的特性)的识别确定和将特殊特性导入过程流程图、PFMEA、CP等资料,包括传递到分供方。 品质部负责组织对特殊特性的跟踪、检查和验证,包括公司内和分供方。 5.0识别和管理 识别条件 新产品设计开发时。 顾客有新产品委托设计开发时。 顾客有新产品委托生产时。 识别方法 来自顾客的指定。 来自法规的要求。 来自新品开发的项目开发小组共同讨论后所决定的重要特性。 来自于分供方开发过程。 特殊特性决定后应填写特殊特性清单,以保证后续的各项相关工作能有效落实推行;必要时,特殊特性清单必须提交顾客批准。 特殊特性符号标识 标示重要特性: 重要特性:指这种产品特性:在可预料的合理范围内变动会显着影响产品的安全特性或政府法规的符合性(如:易燃性、车内人员保护、转向控制、制动等),排放、噪声、无线电子干扰等。 标识表示关键特性: 关键特性:在可预料的合理范围内变动可能显着影响顾客对产品的满意程度(非安全或法规方面),例如配合、功能、安装或外观,或者制造或加工此产品的能力。 标识表示过程特性: 过程特性:设备的重要参数会影响最终的产品特性。 在其所涉及的产品资料中,应将特性符号进行一致性标识。 以上为公司特性通用表示符号,如有顾客指定的符号例外,必须使用顾客指定的符号进行标识。并建立顾客符合与公司等同符合的对照表。 在特殊特性符号标注完成后填写《特殊特性检查表》,并由多方论证小组组长签字确认。 顾客图纸特殊特性符号 .4识别流程与办法

关键特性及特殊特性分类原则及控制

关键特性及特殊特性分类 原则及控制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关键特性及特殊特性分类原则及控制办法 1.目的: 通过对产品关键特性及特殊特性的设定和控制,确保顾客的质量要求能够充分地被理解并满足。 2.适用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本公司生产的产品。 3.术语: 关键特性:与政府法律、法规及安全有关的;特别影响产品配合、功能、外观或后续制造质量的产品和过程的特性。 特殊特性:指难以准确评定其质量的关键特性 4.规范与要求: 关键/特殊特性分类原则 顾客指定

产品工程部对顾客的图纸进行转换,对代表关键/特殊产品和过程的特性的符号需完全理解。除非顾客允许,否则对顾客图纸上的关键/特殊特性不允许更改(包括其代表关键/特殊特性的符号)。 公司自定 除顾客指定的关键/特殊产品和过程特性外, 在基于对顾客需求和期望分析以及对产品可靠性研究的基础上,并根据公司同类产品的以往生产经验以及公司实际生产质量情况等,在产品引进策划、过程设计及开发过程中决定是否增设定关键/特殊产品和过程特性.;对顾客没有关键/特殊特性要求的,必须增设关键/特殊特性;特殊特性可以从任一产品特性类别上加以确定,如尺寸、材料、外观、性能等. A.对于关键/特殊工序, 在过程设计及开发过程中针对关键特殊工序优先制定PFMEA。 B.在制定作业规范、操作指导书、过程流程图、检验规范、控制计划中时必须标注关键、特殊符号及控制方法。 C.对涉及关键特性的工序设定SPC等统计控制方法;对涉及特殊特性的工序设定连续生产过程参数监视记录等控制方法。 D.对关键和特殊工具的设备需进行认可,检验设备需优先进行MSA分析。

产品特性分类分析报告编写参考

某型号电源模块特性分类分析报告XXXX电源设备有限公司

内容提要: 根据研制需要,在初样阶段编制了特性分类分析报告。通过对性能等进行技 术指标分析和设计分析,确定了产品的关键特性和重要特性,从而选定关键件和重要件。在编制设计文件和工艺文件时,应对关键特性和重要特性进行明确标识。

1.概述 某型号电源模块的开发计划从2015年2月到2015年10月,该模块借鉴了 QCXX和QEXX两个系列的成熟平台的技术方案,方案论证后决定以二类半系列产 品为基础,根据顾客的要求在输出稳定抗干扰性能指标进行设计和开发,在工艺 方面采用了我司成熟的SMT贴片及散热铝板式灌封的成熟工艺。 2.引用文件 GJB 360B-2009 电子及电气元件试验方法 GJB 548B-2005 微电子器件试验方法和程序 GJB 150-2009 军用装备实验室环境试验方法 SJ/T 11432-2012 直流稳定电源通用规范 某型号设计开发任务书 某型号电源模块可靠性、测试性、维修性、安全性、保障性、环境适应性分析报告(以下简称:“六性”分析报告) 3.特性分类分析 3.1技术指标和产品组成 3.1.1主要技术指标(参考《某型号设计开发任务书》) a)输入工作电压范围:最小值180V,最大值400V,典型值270V;

输出电压设定值:28V (典型值);最大输出电流:28A 3.1.2产品组成 产品由经过SMT 贴片以及后续磁芯装配的PCBA 裸板、塑料外壳及铝 板构成,通过散热胶灌封而成。 3.2 技术指标分析 裸板: a )输出电压设定值:28V (典型值);最大输出电流:28A ; b )效率:大于91% (100%n 载) C )输入欠压,输出过压等各种保护功能 塑料外壳及铝板、散热胶 a )塑料外壳及铝板外形尺寸 b )导热 C )散热胶无害 C ) 效率:大于91% (100獗载); d) 输入欠压,输出过压等各种保护功能; e) 平均无故障间隔时间:8万小时以上; f) 环境要求:工作温度-55 C ~85C 。 b)

产品特性与过程特性的区别

产品特性与过程特性得区别 如果说产品特性从安全、法规、性能、尺寸、外观、装配等方面考虑,过程特性仅从产品形成过程中得参数(温度、压力、电压、电流)等考虑就是不就是很准确呢??欢迎大家讨论,敬请指教! 简单得讲,产品特性就是随着产品走,如过程加工中产品得尺寸、材料等,?过程特性就是在过程上不随产品走得东西,如工艺参数温度、压力等、 我一般就是作这样得区分、 产品特性能做spc,过程特性不能 产品特性一般就是指产品工程规范得要求;过程特性可以指工艺(过程)参数 过程特性保证产品特性 虽然大家说得都对,但就是怎样确定产品与过程得特殊特性呢?就是不就是特殊特性都要采用SPC控制或100%控制或防差错系统? ?通过fmea来确定得!根据过程得风险以及顾客得呼声来确定控制方法! 特性矩阵分析-初始特殊特性清单-FMEA-控制计划? 还就是:特性矩阵分析-FMEA-初始特殊特性清单--控制计划? 第一阶段: 确定初始过程特殊特性清单FMA分析 第二阶段?样件控制计划产品与过程特殊特性 第三阶段 特性矩阵图试生产控制计划PFMEA?第四阶段:?控制计划 产品特性,随着产品走,就是在过程中形成得,而过程特性不随产品走,我们只有通过过程特性来控制产品特性。而控制产品特性包括人、机、法、环、测与过程规范,故这些都就是过程特性;产品特性可以从料、技术要求、技术规范进行考虑。谁有更深层次得讨论,请指教。 更正一下。?初始特殊特性清单-特性矩阵分析-PFMEA-控制计划先有特殊特性,才有特性矩阵分析。体现特性与过程之间得相互关系及特性之间得影响。 产品特性与过程特性得区别:用过程特性去保证产品特性啊!产品特性就是要带到最总顾客得手里啊!而过程特性就是在过程中为保证产品得特性而对过程设置得特性,过程控制主要控制“过程特性啊” 特殊特性释义? 以下就是我对特殊特性得一些见解,希望能够得到大家得评论!也就是为了“特殊特性清单就是越来越长还就是越来越短”得讨论而作 特殊特性就是APQP得核心。无论就是QS9000还就是TS16949,其实对于特殊特性得解释与理解就是一样得。不同得就是QS9000着重阐明了通用、福特、克莱斯勒三大车厂得特殊要求。如对特性得等级分类以及特性符号标记。而TS16949则体现得就是大众化得,灵活得,可根据顾客而定得特性要求。?现在就以TS16949体系中对于特殊特性得理解来展开说明,一直推广到QS9000中得特殊要求。 TS16949中特殊特性得出处说明!? TS16949有两处地方出现过特殊特性。 第一处: 7.2.1、1顾客指定得特殊特性?组织必须在特殊特性得指定、文件化、与控制方面符合客户得所有要求。 解释:也就就是说凡就是客户指定得特殊特性,应在相关文件中体现。?相关文件有:设计FMEA、过程FMEA、控制计划、作业指导书、检验规范等 在上述文件中应作特殊特性符号得标记。

IATF16949:2016特殊特性管理规范

文件编号版本号修改号 特殊特性管理规范 QD8.3.5-2016A0 1.范围 本标准适用公司的产品和过程特殊特性的管理。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IIATF16949:2016 3.术语和定义 ISO 9000:2015《质量管理体系基础与术语》与IATF16949:2016《质量管理体系—汽车生产件及相关维修零件组织应用ISO9001:2015的特别要求》。 3.1特殊特性 可能影响产品的安全性或法规的符合性、配合、功能、性能或其后续过程的产品特性或制造过程参数。 4.特殊特性的符号标识 公司特殊特性的符号标识 特殊特性分级特性标志分级定义 关键(安全)SC ,D 超差后直接影响产品,致使产品(或零部件)整体功能丧失 产品设计特定的安全性和安全项 重要F超差后将造成产品(或零部件)部分功能丧失,引起顾客重大抱怨一般特性超差后将不会出现产品(或零部件)配合/功能丧失 适用范围适用于塑料手柄本体、手球本体 适用的客户:盖尔瑞孚(一汽大众、一汽轿车) 标识范围1当顾客在产品图样上对特殊特性有特别标识时,技术质量部门应在图纸、工艺卡片、检验卡片(检验记录)、控制计划、DFMEA、PFMEA、过程流程图等所有出现特殊特性的地方进行相应标识。 2公司自行确定的特殊特性在图纸、工艺卡片、检验卡片(检验记录)、控制计划、DFMEA、PFMEA、过程流程图等所有出现特殊特性的地方对特殊特性进行标识。

产品特性与过程特性

产品特性与过程特性 控制计划中存在产品特性和过程特性,当产品特性的严重度超过8时,标识为重要特性,那相应的过程特性还需要标识为重要特性吗?如需要标识,是全部标识还是选择影响大的进行标识? 产品特性和过程特性的区别 如果说产品特性从安全、法规、性能、尺寸、外观、装配等方面考虑,过程特性仅从产品形成过程中的参数(温度、压力、电压、电流)等考虑是不是很准确呢? 欢迎大家讨论,敬请指教! 简单的讲,产品特性是随着产品走,如过程加工中产品的尺寸.材料等, 过程特性是在过程上不随产品走的东西,如工艺参数温度.压力等. 我一般是作这样的区分. 产品特性能做spc,过程特性不能 产品特性一般是指产品工程规范的要求;过程特性可以指工艺(过程)参数 过程特性保证产品特性 虽然大家说的都对,但是怎样确定产品和过程的特殊特性呢?是不是特殊特性都要采用SPC 控制或100%控制或防差错系统? 通过fmea来确定的!根据过程的风险以及顾客的呼声来确定控制方法! 特性矩阵分析-初始特殊特性清单-FMEA-控制计划? 还是:特性矩阵分析-FMEA-初始特殊特性清单--控制计划? 第一阶段: 确定初始过程特殊特性清单FMA分析 第二阶段 样件控制计划产品和过程特殊特性 第三阶段 特性矩阵图试生产控制计划PFMEA 第四阶段: 控制计划 产品特性,随着产品走,是在过程中形成的,而过程特性不随产品走,我们只有通过过程特性来控制产品特性。而控制产品特性包括人、机、法、环、测和过程规范,故这些都是过程特性;产品特性可以从料、技术要求、技术规范进行考虑。 谁有更深层次的讨论,请指教。 更正一下。 初始特殊特性清单-特性矩阵分析-PFMEA-控制计划先有特殊特性,才有特性矩阵分析。体现特性和过程之间的相互关系及特性之间的影响。 产品特性和过程特性的区别:用过程特性去保证产品特性啊!产品特性是要带到最总顾客的手里啊!而过程特性是在过程中为保证产品的特性而对过程设置的特性,过程控制主要控制“过程特性啊” 特殊特性释义 以下是我对特殊特性的一些见解,希望能够得到大家的评论!也是为了“特殊特性清单是越来越长还是越来越短”的讨论而作

特殊特性-管理办法

特殊特性管理办法 1目的 为了识别、明确产品的特殊特性和顾客的特殊要求,确保产品的特殊特性及顾客的特殊特性有效控制、实施,满足顾客要求。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内的生产与交付过程。 3定义 特殊特性:分为产品特殊特性和过程特殊特性。产品特殊特性指由用户确定的或内部确定的,涉及到产品安全或国家法规的产品特性,以及虽然不涉及到产品安全或国家法规,但对产品的配合/功能有重要影响的产品特性。过程特殊特性指对特殊产品特性有重要影响的过程特性。 4职责 2.1技术部负责特殊特性的识别、确定: 2.2品质部负责特殊特性的监控; 2.3技术部/销售部负责与顾客的联系、协调。 2.4技术部负责编制“特殊特性清单”,顾客在会签图中标注特殊符号时,按顾客的要求执行。 2.5技术部负责在FMEA、控制计划和作业指导书等文件上标识产品特殊特性符号。 2.6 生产部负责对新员工/在岗人员培训特殊特性。 5工作程序 5.1技术部在新产品设计开发时, 根据产品/过程据法规、顾客要求、设计经验、小组经验等来识别特殊特性。 5.2技术主管对产品/过程特殊特性清单进行批准,必要时交给顾客确认。 5.3技术人员按《特殊特性符合对照表》对识别的特殊特性进行标识。如顾客指定特殊转性符号要求,直接引用。 5.4 工艺人员在内部的工艺文件中,如:控制计划,作业指导书等均予以标识。 5.5生产部对新进/在职人员进行特殊特性的培训,按照作业指导书实施。 5.6品质部监控控制计划中规定的特殊特性,包括过程能力研究、MSA分析,过程控制/检验。 5.7技术部根据顾客反馈、FMEA更新、质量改进,及时更新特殊特性。 6 参考文件 6.1 技术文件管理程序 QP0403 6.2 APQP控制程序 QP0718 7记录与附录 7.1产品/过程特殊特性清单

质量特殊特性分级管理办法

质量特殊特性分级管理办法-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XX市XX冲压有限公司企业标准质量特殊特性管理办法 FR-QC-21-A1 受控状态: 2009-07-13发布 2009-07-13实施

质量特殊特性管理办法 FR-QC-21-A1 1、目的 本办法规定了公司产品质量特殊特性识别(以下简称重要度分级)的原则、内容、要求、职责及表示方法。 2、范围 适用于公司产品开发时对产品特殊特性和过程特殊特性的识别。 3、职责 技术部负责产品质量特殊特性的识别以及制定《关键工序-特殊特性值清单》。 4、术语 4.1产品质量特殊特性:是顾客对产品的要求、用途、规格、性能和结构的决定,并影响产品的实用性,是产品设计和开发传递给过程设计和开发、加工制造、工艺参数、功能、寿命、互换性、环境污染、人身安全及执行国家有关法规和标准等情况的要求。 5、管理内容 5.1按《产品先期质量策划控制程序》,技术部门应对产品质量特殊特性进行识别,并制定《关键工序-特殊特性值清单》,通过新产品试制,进行设计改进时进一步修整和完善。5.2特殊特性识别,可按规定的符号标注在《工艺过程流程图》、《P-FMEA》、《控制计划》、《检验指导书》、《作业指导书》中。 5.3 特殊特性识别原则 5.3.1特殊特性的识别以对产品实用性要求的影响及经济损失程度为依据。 5.3.2特殊特性识别分为安全特性、关键特性。 5.3.3顾客对特殊特性有明确要求时,则应履行顾客要求。 5.3.4 安全特性 a)即存档责任特性。其过大的变差会显著影响产品安全或法律法规的符合性。 必然会引起顾客申诉的特性。 b)安全特性按顾客指定的特殊符号进行标识,如“D”或“TLD”,详见《D/TLD管理控制程序》。 5.3.5关键特性

特殊特性与特殊过程管理规定

日期Date: 2015.09.02 Page 6/ of 6

日期Date: 2015.09.02 Page 6/ of 6

日期Date: 2015.09.02 Page 6/ of 6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1.1本文件规定了特殊特性和特殊过程的识别、日常管理、以及特殊过程的确认和再确认的有关要求。 1.2本文件适用于西安鸡巴变压器实现的特殊特性和特殊过程。 2术语和定义 2.1特殊过程 指对形成的产品是否合格不易或不能经济地进行验证的过程 2.2特殊特性 可能影响安全性或法规的符合性、产品的配合、功能、性能,或产品后续生产过程的产品特性或制造过程参数。 2.3产品的特殊特性(与安全/法规有关) 指可能影响人身安全或法律法规的特性,这类特性一般由顾客在其设计资料中标注或要求。用符号“S”表示。 2.4产品的特殊特性(与安全/法规无关) 指可能影响配合、功能、性能或产品后续生产过程的产品特性。用符号“KPC”或“●”表示。2.5过程的特殊特性 指可能影响产品配合、功能、性能或产品后续生产过程的制造过程参数。用符号“KCC”或“▲”表示。 2.6产品零件的特殊特性 指可能影响配合、功能、性能或产品零件后续生产过程的产品零件特性。用符号“G”表示。 3管理职责 3.1技术工艺部 负责界定变压器的产品特殊特性和过程特殊特性,并在相关技术文件中进行标识。 3.2制造部 负责特殊特性和特殊过程的作业控制及各项管理工作。 3.3品质管理部 负责组织本单位工艺员和班长对特殊过程进行确认,并作出确认结论。

日期Date: 2015.09.02 Page 6/ of 6 4管理规定 4.1产品的特殊特性确定 技术工艺部根据产品的结构特点与工作性能要求,确定产品的特殊特性,在特殊特性清单、DFMEA、技术规范等技术文件中进行标识,并保持各种文件中特殊特性项目,要求和符号的一致性。 4.2产品零件的特殊特性及其控制要求 4.2.1 产品零件的特殊特性用符号“G”表示 4.2.2 产品零件的特殊特性由设计师在产品零件图上明确 4.2.3 带“G”的尺寸、行位公差、热处理、表面处理、表面粗糙度等具体控制要求按产品零件图中“技术要求”的说明控制。 4.3特殊过程及过程的特殊特性确定 技术工艺部根据产品的特殊特性、生产工艺特点以及检测方法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确定特殊过程及过程的特殊特性,并通过对工艺文件的审核,在特殊特性清单、PFMEA、控制计划、操作指导卡等文件中进行标识,并保持各种文件中特殊特性项目、要求和符号的一致性。 4.4特殊过程人员管理 4.4.1特殊过程人员经培训并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公司相关的特殊过程件附件一。 4.4.2特殊过程人员培训及考核内容 a)特殊过程涉及工序的操作流程和操作方法: b)特殊过程涉及工序的生产设备和测量仪器的使用: c)特殊过程涉及工序的产品质量要求和检验/验证方法: d)特殊过程涉及工序所使用化学品的化学特性和物质安全资料单. 4.4.3特殊过程涉及的工序至少应有两名员工能独立从事该工序的作业。 4.4.4特殊过程涉及工序的操作员应根据该工序控制要求进行作业,认真进行作业前,作业中的自检互检工作和本道工序完工检验工作,做好相关质量记录。 4.5特殊过程设备仪器管理 4.5.1在用设备功能完好,标识齐全。 4.5.2操作员应按相关要求进行设备使用前点检,有润滑保养要求的设备,应按相关要求进行润滑保养,使设备保持良好状态。 4.5.3应建立易损工装和零配件清单,并根据易损件的使用寿命、采购时间长短,制定易损件库存计划、安全库存量、防止由于工装或配件损坏造成设备无法正常运行。 4.5.4使用的测量器具功能完好,在校准有效期内使用。 4.6特殊过程材料管理 4.6.1特殊过程使用的材料和零件与技术文件相符,且入厂检验或投入前检查合格。 4.6.2使用的化工材料储存和保管场所符合相应的环境条件要求,材料在有效期内使用。 4.6.3需要调配的材料,调配比例、方法应符合操作卡要求。 4.7特殊过程作业管理 4.7.1工艺参数应符合控制计划及操作卡要求。 4.7.2严格按控制计划、工序操作指导卡、设备及仪器使用要求进行作业,并作过程记录。

产品特性与过程特性的区别

产品特性和过程特性的区别如果说产品特性从安全、法规、性能、尺寸、外观、装配等方面考虑,过程特性仅从产品形成过程中的参数(温度、压力、电压、电流)等考虑是不是很准确呢? 欢迎大家讨论,敬请指教! 简单的讲, 产品特性是随着产品走,如过程加工中产品的尺寸.材料等, 过程特性是在过程上不随产品走的东西,如工艺参数温度.压力等. 我一般是作这样的区分. 产品特性能做spc, 过程特性不能产品特性一般是指产品工程规范的要求;过程特性可以指工艺(过程)参数过程特性保证产品特性 虽然大家说的都对,但是怎样确定产品和过程的特殊特性呢?是不是特殊特性都要采用SPC 控制或100% 控制或防差错系统? 通过fmea 来确定的!根据过程的风险以及顾客的呼声来确定控制方法! 特性矩阵分析-初始特殊特性清单-FMEA- 控制计划? 还是:特性矩阵分析-FMEA- 初始特殊特性清单--控制计划? 第一阶段: 确定初始过程特殊特性清单FMA 分析 第二阶段 样件控制计划产品和过程特殊特性 第三阶段 特性矩阵图试生产控制计划PFMEA 第四阶段: 控制计划产品特性,随着产品走,是在过程中形成的,而过程特性不随产品走,我们只有通过过程特性来控制产品特性。而控 制产品特性包括人、机、法、环、测和过程规范,故这些都是过程特性;产品特性可以从料、技术要求、技术规范进行考虑。 谁有更深层次的讨论,请指教。 更正一下。 初始特殊特性清单-特性矩阵分析-PFMEA- 控制计划先有特殊特性,才有特性矩阵分析。体现特性和过程之间的相互关系及特性之间的影响。产品特性和过程特性的区别:用过程特性去保证产品特性啊!产品特性是要带到最总顾客的手里啊!而过程特性是在过程中为保证产品的特性而对过程设置的特性,过程控制主要控制“过程特性啊” 特殊特性释义 以下是我对特殊特性的一些见解,希望能够得到大家的评论!也是为了“特殊特性清单是越来越长还是越来越短”的 讨论而作 特殊特性是APQP 的核心。无论是QS9000 还是TS16949 ,其实对于特殊特性的解释和理解是一样的。不同的是 QS9000 着重阐明了通用、福特、克莱斯勒三大车厂的特殊要求。如对特性的等级分类以及特性符号标记。而TS16949 则体现的是大众化的,灵活的,可根据顾客而定的特性要求。 现在就以TS16949 体系中对于特殊特性的理解来展开说明,一直推广到QS9000 中的特殊要求。 TS16949 中特殊特性的出处说明! TS16949 有两处地方出现过特殊特性。 第一处: 7.2.1.1 顾客指定的特殊特性组织必须在特殊特性的指定、文件化、和控制方面符合客户的所有要求。 解释:也就是说凡是客户指定的特殊特性,应在相关文件中体现。 相关文件有:设计FMEA、过程FMEA、控制计划、作业指导书、检验规范等在上述文件中应作特殊特性符号的标记。 第二处: 7.3.2.3 特殊特性组织必须应用适当的方法确定特殊特性。

产品质量特性的重要度分级规定

产品质量特性的重要度分级规定 1. 目的 产品质量特性的重要度分级是实行工艺质量控制点的依据之一,是执行产 品标准,传递设计者意图、实出重点,使工作重点更为合理,从而有效地保证 产品质量。 2.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主要规定了产品质量特性的重要度分级原则和方法。本标准适用于 产品设计、制造、装配和安装及相应质量控制。 3. 术语 3.1 质量 按GB6583.1《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术语》1.1条的规定。3.2 质量特性 在产品过程或服务的总体中,区分各个体之间质量差别的性质、性能和特 点。 3.3 质量特性分级

按产品质量特性对其适用性影响重要程度进行分类,相应明确要求,突出重 点来保证质量的一种方法。 3.4 控制点 为了保证工序处于受控状态,在一定的时间和一定的条件下,在产品制造过 程中需重点控制的质量特性,关键部件或薄弱环节。 4. 质量特性的重要度分级标记 按质量特性的重要度分级标记的规定为关键、重要和一般三级(见表一) 表一质量特性重要度分级的标记 5. 质量特性的重要度分级原则及处理方法 质量特性的重要度分级原则及处理方法,(详见表二) 表二质量特性的重要度分级原则及处理方法

注:对未列入以上原则的其它质量特性有缺陷,但不会影响其它零件的特性则不设标记,处理方法同一般分级的处理方法。 6. 产品质量特性分级范围 6.1 产品标准、产品图样、技术文件中的技术要求。 6.2 反映产品特性的主要零部件的几何精度(尺寸、公差、形位公差,表面粗糙 度)。 7. 实例 7.1 铝合金门窗的关键项目与重要项目 7.1.1 关键项目 铝合金型材;抗风压变形性能;雨水渗漏性能;空气渗透性能;保温性能。 7.1.2 重要项目

特殊特性管理规定

1.0目的 准确、全面识别产品特殊特性,并对其管控的过程要求。 2.0适用范围 本办法适用于公司新品开发时产品特殊特性和过程特殊特性的识别和管控,特殊特性主要包括法规特性、关键特性、重要特性,还包括高影响度特性(HIC)和传递特性(PTC)。 3.0定义 3.1特殊特性:由顾客指定的产品和过程特性,包含顾客要求、政府法律法规和安全特性,以及由供方通过产品和过程或以往类似产品的了解选出的产品特性和过程特性。 3.2传递特性:指由外部供应商或公司内部因制程没有控制所产生,直接传递到顾客工厂的产品特性。不良的传递特性可能会影响到顾客装配工厂或购买的最终消费者。 3.3公司生产产品不涉及关键特性,本管理办法重点针对重要特性。 4.0职责 4.1工程部负责特殊特性(包括顾客指定和/或要求的特性以及在过程开发中公司自己识别的特性)的识别确定和将特殊特性导入过程流程图、PFMEA、CP等资料,包括传递到分供方。 4.2品质部负责组织对特殊特性的跟踪、检查和验证,包括公司内和分供方。 5.0识别和管理 5.1识别条件 5.1.1新产品设计开发时。 5.1.2 顾客有新产品委托设计开发时。 5.1.3 顾客有新产品委托生产时。 5.2识别方法 5.2.1来自顾客的指定。 5.2.2 来自法规的要求。 5.2.3 来自新品开发的项目开发小组共同讨论后所决定的重要特性。 5.2.4来自于分供方开发过程。 5.2.5特殊特性决定后应填写特殊特性清单,以保证后续的各项相关工作能有效落实推行;必要时,特殊特性清单必须提交顾客批准。 5.3特殊特性符号标识 5.3.1“A”标示重要特性: 重要特性:指这种产品特性:在可预料的合理范围内变动会显著影响产品的安全特性或政府法规的符合性(如:易燃性、车内人员保护、转向控制、制动等),排放、噪声、无线电子干扰等。 5.3.2“B”标识表示关键特性: 关键特性:在可预料的合理范围内变动可能显著影响顾客对产品的满意程度(非安全或法规方面),例如配合、功能、安装或外观,或者制造或加工此产品的能力。 5.3.3“C”标识表示过程特性: 过程特性:设备的重要参数会影响最终的产品特性。 5.3.4在其所涉及的产品资料中,应将特性符号进行一致性标识。 5.3.5以上为公司特性通用表示符号,如有顾客指定的符号例外,必须使用顾客指定的符号进行标识。并建立顾客符合与公司等同符合的对照表。

产品工艺流程、工艺特点与产品质量关系

产品工艺流程、工艺特点 与产品质量关系 一、瓷质釉面砖工艺流程建筑陶瓷墙地砖的生产需经过多次工序才能完成的,全部 详细讲的话需要讲几个月,前面的原料选矿、采集、配料、球磨、陈腐、造粒等就不讲了,后面的分级、拣选、包装等也不讲,这里主要简单讲述陶瓷生产工艺中的中间部分,从产品的成型开始;我们先了解一下生产工艺流程图; 1、坯料成型: ①成型方法分类: A:可塑法成型:可塑成型法对坯料需要具有一定的可塑型,其泥料的含水量在16~25%,通过可塑成形设备将泥料压制成扁平状再进行切割成形,这种成形法不用去建筑陶瓷的墙地砖生产; B:粉料压制法成型:插入照片或电影剪辑说明 我们主要采用粉料压制成型。这种成型法是将含水量在3~7%粉料均匀地分布于封闭的但有气孔的模腔中,压制成型的粉料必须有可压性;瓷质砖成型压力为32~35Mpa,釉面内墙砖为25~28Mpa。随着成型压力的提高,制品的烧成收缩将变小,吸水率将降低;但是,压力不宜过高,否则不仅无益于坯体强度的提高,而且使得坯体中的残留压缩空气在压力消除后膨胀而引起产品过压层裂。另外,压力过高,消耗能量也大,对能源也是浪费; ②成型加压方式: 从加压方向上来分可以分为: A、单面加压;单面加压是压力从上或从下一个方向施加的,加压方向不同,产品压力分布则不同,其致密度就会产生差别。 B、双面加压;双面加压有两面同事加压,还有一种就是先单面加压再另一面加压。双面加压的改进后的效果就是等静压,有利于产品的致密与均匀性,例如:日用陶瓷的盘子; 2、干燥: ①干燥方式: A、连续式干燥器; B、隧道式干燥器; C、室式干燥器; ②干燥设备: 建筑陶瓷墙地砖多采用辊道式连续干燥器。我们公司都是采用这种干燥器,压制后地坯体直接进入辊道窑干燥器内干燥。这种干燥方法简单,制作方便。 生坯干燥:就是排除生坯中自由水的过程,干燥的目的: 1、提高坯体的机械强度。墙地砖干压法成型的产品其坯体中还含有一定数量的水份,生坯强度不够,易发生破损,影响后面的施釉,运输等; 2、使坯体既有足够的吸釉能力。未经干燥的坯体吸釉能力很差,达不到所需要的釉层厚度,经干燥的生坯,其水份得到排出,表面气孔率增加,因而具有较好的吸釉能力; 3、缩短烧成周期,降低燃料消耗。干燥可以排除坯体中的大部分机械水份,可以采用快速烧成,也不易造成产品的烧成开裂与变形,从而缩短烧成周期,提高了窑炉的利用率,降低了燃料的消耗。 3、施釉: ①施釉线: 现代建筑陶瓷的施釉是由多功能施釉线来完成的,根据产品工艺特点的需要,分一次烧成施釉线和二次烧成施釉线。其功能不仅有运输作用,还有供砖装置、磨边机、90度转向器、

检测设备器具ABC分类管理

检测设备器具ABC分类管理 1. 目的: 为了便于对检测设备器具管理,特制定本办法。 2. 适用范围: 本办法适用于公司内所有在用的检测设备器具。 3. 职责: 质量部为本办法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检测设备器具分类管理。 4. 术语定义: A类检测设备器具:属于强制检定的检测器具;生产经营中关键场合使用的检测设备。 B类检测器具:企业生产经营中一般在内部使用的检测器具。 C类检测器具:不按国家检定规程检定的检测器具;作为一般指示用的检测器具。 5. 管理流程: 本公司采用突出重点,兼顾一般的ABC分类管理办法。 5.1 A类检测设备器具详见附表一: 凡列入A类的检测设备器具,必须建立台帐并按国家规定的检定周期100%的周检。检定合格贴绿色合格证。 附表一

5.2 B类检测器具详见附表二: 凡归入B类检测器具, 必须建立台帐,但可根据实际使用情况确定检定(校准)周期,编制周期检定(校准)计划,按计划100%的周检。检定合格贴绿色合格证。 附表二:

5.3 C类检测器具详见附表三: 类检测器具中专用量检具,由质量部按图纸要求进行校准。校准分定期和不定期两种。定期按校准计划执行。不定期则按校准计划并结合实际使用情况进行校准。校准合格贴黄色准用证。 类检测器具中如无图纸要求及校准规范的,或按国家检定规程执行有难度的,由质量部编制校准方法,并按方法执行。校准合格贴黄色准用证。 类检测器具中,设备配用仪表由设工部随设备大修时进行检查,检查项目有: a. 表头指针是否动作,能否复零。 b. 表头指针是否有激烈的跳动或粘滞。 c. 表壳或表面玻璃是否破损。 d. 询问操作人员是否有异常。 e. 显示量值与实际量值是否有较大差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