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作文教学情趣化

中学作文教学情趣化
中学作文教学情趣化

中学作文教学情趣化探索

【摘要】作文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在语文教学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然而,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瓶颈。提高中学生作文整体水平,已成为当务之急。实施作文教学情趣化,可考虑三个方面:确定课题情趣化;作文材料情趣化;写作指导情趣化。

【关键词】中学;作文教学;情趣化

在当前的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作文教学方式、方法并未得到根本改变,教学过程仍然以老师为主,学生参与率极低。部分学生知识面窄,习作时无话可说,无从下笔,作文质量低下,或言之无物,空洞乏味,或写不具体,缺乏精彩,或无病呻吟,套话连篇,或错字连篇,标点乱点,甚至好多师生一提到作文就头痛,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一个瓶颈。提高中学生作文整体水平,探索适合中学作文课堂的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已成为当务之急。

一、当前中学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的话并不是耸人听闻。从投入与产出之比考虑,从付出与效果之率比较,目前的作文教学是一个怎样的投入与产出之比值是不难想象的。归结起来当前中学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1、作文授课封闭化

我们的作文教学一般是在课堂上完成的,老师授课的地点除了

浅谈中学作文教学对学生的重要意义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8216272925.html, 浅谈中学作文教学对学生的重要意义 作者:黄合成 来源:《读与写·教育教学版》2011年第04期 摘要: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表达和交流思想感情的重要方式,是认识自然、社会、人自身并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中学作文教学是教师引导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综合性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基本的、适应实际需要的书面语言表达能力的活动,作文能力是学生语文素养的体现,作文教学过程是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过程,中学作文教学对学生具有多方面的意义。 关键词:作文教学意义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2-1578(2011)04-0096-01 作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教会学生作文章。这虽只是一句话,实际包含的内容是非常丰富的,其原因就在于作文是一种综合性强而且极富创造性的练习,叶圣陶先生也说过:“就学生说,作文是各科学习的成绩、各项课外活动的经验,以及平时思想品德的综合表现。”因此,中学作文教学对学生也就具有多方面的现实意义。 1、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文章是表达思想感情的,作文所表达的是学生对自然、社会、人生的认识和体验。文章的内容健康与否,文章的品位的高低,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文章作者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自然而然的流露。作文作人,教文育人,是作文教学中必须坚持始终的原则。当前,由于社会的转型而导致价值观念的多元化,以及学生由于面临竞争而过早承受太大的压力,以至于形成某种程度的心理扭曲,教师育人的任务是很重的。作为中学语文教师,要从培养现代社会的具有优良素质的公民着眼,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情感、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语文教师就要满腔热忱地做好教书育人的工作,让学生在作文、作人两方面都得到提高。 2、提高学生书面表达的能力

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情趣化

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情趣化 王家井镇中——陈霞 叶圣陶先生说:“‘作文',现在的语文老师改称‘写话’。话怎么说,作文就怎么写。”听起来,写作文是一件及其简单又自然的事情。但是,在实际操作上,作文是一个不仅让学生苦恼,更让教师苦恼的事情。 在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是重头戏,作文能力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一个学生语文能力的好坏。但是,学生往往最怕写作文。对于初中生,特别是农村的学生,存在着不少的问题。一个题目布置下去,上交的往往还是“爸爸妈妈怎样”、“同学怎样”、“我要努力老出好成绩,报答父母”……不是说这些内容矫情或是老套,但这都体现出了学生作文题材的匮乏。没有题材可写,所以对每一次的作文题目都是挖空心思、苦思冥想,以至于索性抄袭作文,考试背作文,对作文都望而生畏了。 要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率,使学生从害怕学作文变为喜欢写,必须增强情趣化力度。所谓“情趣化”就是:“使语文教学变得更有情趣一些。” 高中“新课标”写道:“写作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学做空间。”这三个“目标”说得很明确:作文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提高写作能力。 怎样运用作文的情趣化教学来提高写作能力呢?这是一个我一直关注的问题,也是一个不断通过实践反思探讨的问题。刚从事教育事业的我没有资格向大家阐述我如何科学地运用了情趣化教学提高了学生的作文水平,只能说利用我的实践和反思来说说我对作文教学的看法,希望大家能共同促进。 刚刚在前面提到的一个例子,显示了我们初中学生的一个通病:写作题材的匮乏。因为年龄小,生活经历的有限,如何让学生们在每一次作文的应对中都能妙笔生花?学校,家,两点一线的生活环境,如何让学生在单调的生活中抽离出那么多有趣的情节作为写作材料?但是我们又说,写作的目的是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感悟生活的真理。”“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这话也是有道理的。毕竟写作文不是为了记几个有趣、新鲜的生活片段,而是通过这些片段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悟。 这时候,教师就要在关键时刻发挥重要作用。因为,教师是教学的主导,是整个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和组织者,要使语文教学摆脱困境,充满情调和乐趣,教师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 教师要尽可能地制造一种和谐自由的环境,让学生乐于去捕捉灵感并不觉得这是无济于事的。这时候,从课堂教学走向课外教学是一个很好的方法。这里,我引用我的一个案例:活动目的:针对学生的写作素材的匮乏问题,带领学生主动观察、体会生活中的场景、细节、环境,并试着从中得到感悟。 活动内容: 1.在教室中,布置本次的写作要求:观察校园中的花草树木,选取其中一种作为你的写作素材。但不要写成纯粹的写景文章。最好要运用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可以模仿刚学过的《爱莲说》)。提示:可以通过观察校园中的一种植物,对植物的发现、概括让你联想到一个人或一件事,从而引到你要记的人或事上去。或者通过观察得到感悟从而抒发你的思想或对人生的认识、感悟。 2.带领学生在校园中自主观察周围事物。在观察中主动发现问题,给予引导,给学生自主探索发现的空间。如:一个学生发现学校操场边的木芙蓉在同一棵树上花的颜色有深浅,问我为什么。我看了看,笑着说:“你看看,颜色深的是怎样形状的,浅的呢?这其实和我

关于中小学作文教学讲解第一课:作文标题的重要标准

关于中小学作文教学讲解第一课:作 文标题的重要标准 关于中小学作文教学讲解第一课:作文标题的重要标准 最近阿平自己研究到了一种能极大提高作文分数的作文写法,今天就给大家分享一下,这种写法究竟如何规划,如何规划: 我们知道,作文内容分层大致分为几层,第一层是标题。 标题可谓是“画龙点睛之笔”,所以我发现有很多学生是先写作文在写标题的,这是一种办法,但阿平并不推荐,毕竟这样的规划标题是在作文属于大范围的情况下,如果是小范围的作文呢?你想破了脑子也很难想出,那么作文的标题要怎么写老师才会给他加分? 1。字数尽量多。 写作文标题的时候,能够把字数写多尽量写多,这样显得作文毕竟丰富多彩。如《我的生命》和《短暂而又灿烂的绽放我的生命》,很显然,这两种作文标题文字多的比较丰富,比较优雅,而较短的看起来就没有那么高级,没有那么高端了。

2。能使用或者加入名人名句最好。 如果我们在写作文的时候,标题能加入名人名句最好。比如《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跟《人群中的老师》。 我们可以对比一下哪一个作文的标题更好?上边我们可以看出,第一个作文标题用了《论语·述而》中的名句,而第二种显而比较简单通俗了,但我们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你简单通俗老师不不会多给分的,所以能用名人名句最好。 3。能加词语成语最好。 我们知道,作文标题要丰富多彩,那么如何达到丰富多彩与生动起来,就在于你如何添加成语词语了。 《我的弟弟》和《我活泼可爱的弟弟》 我们可以看出,第二个作文标题加入了一个词语,那么这样的话会不会显得文章标题更生动了呢?而第一个就显得比较简单,但第3点适用于小学生,第2点就适用于中学生了,担当然这只是阿平的一点点建议,怎么写还是得看大家的领悟,好了,今天就写到这。

中学生作文“个性化”课题研究

中学生作文“个性化”课题研究 发布者:海霞发布时间:2012-11-26 19:27:49 一、问题的提出: 作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头戏,教师和学生都投入了很大的精力,花费了不少时间。但往往事倍功半,效果不尽如人意。学生的作文千人一面,假话连篇,缺乏个性化体验,学生独具匠心的棱角受到压抑,没有了自己的思想,写出的东西苍白无力,毫无灵性可言。 目前,写作教学有一个共同的趋向,就是向生活靠拢,以内容为中心。中小学作文教学研究百花齐放,特别是近二三十年来,“情境作文”,“读写结合”,“素描作文”,“言语交际表达训练”,“童话引路”,“语言、思维训练”,“观察一分析一表达三级训练体系”,“快速作文”,“想像作文”,“创新作文”等等,作文教学研究的百花园一片繁荣景象。二、概念界定。 个性:个性最早是一个心理学范畴,上个世纪被引入教育学。个性也称人格,是指一个人先天遗传和后天在一定环境和教育影响下所形成的个性综合特征,是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独特之处,一个人良好的个性意识和个性特征强烈地影响着个人创造力的发展,是人才成功的关键素质之一。 个性化:是指成为有预期个性的过程和结果。其具体含义是:第一、个性化对象具备了某种程度的个性化特征。第二、有目的地发展个性化对象使之达到预期目标。 作文个性化:是指文文相异,各不相同。思想感情不同,表达习惯不同……总之,个性化的作文重在求异,尽量避免趋同,它有四个特征:自主、真实、创新、健康。 三、理论依据。 现代心理学、教育学认为人的个性是人类进行创造活动的内在依据和能动力量,是一切创造力的基础。中学生处于人生发展的黄金阶段,其个性特点是非常鲜明突出的,他们的创造潜能往往就贮存在这一独特的个性之中。重视中学生个性的存在和发展,根据个体之间的差异,因材施教,以此发掘创造的智慧和创造的潜能,对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促进其个性的健康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强调个性发展,注重个性教育是当代世界教育改革的共同趋势。一篇习作的诞生,其所包含的个性特征是多方面的,可以说是智力、兴趣、思想、意志、性格、情绪、精神等8因素的综合反映的结果。因为从大处看,一个人的创作过程,往往集中了个体的全部生活体验、感知、情感、想象、思维、驾驭语言的能力,是其内心世界的真实体现。从这个意义上说,一篇习作就是极具个性特征的精神产品。从教育发展的观点看,在语文教学中,尤其是作文教学中,提倡作文个性化,真正重视学生的个性体验和真实表达,促进学生个性和谐发展,是作文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发展健康的个性,尊重作文的本质特征,采取个性化习作训练的教学策略,是作文教学改革与创新的必由之路。 《语文课标》贯彻了这样的思想:只有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减少对写作的束缚,才能实现写作的个性化,使学生表达出自己的感受。 老一辈语文教育家早就说过:“作文要写诚实的,自己的话。” 可见,写出个性,有创意,才是作文教学的关键所在。 四、研究假设。 通过本次研究,让学生发挥自主性和创新性,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如果教师在作文教学中树立大语文教学观,改进作文教学方式,尊重学生个性,就一定能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 五、研究目标。 通过本次研究,能够探索如何让学生作文“个性化”的策略,使学生能够达到新课程标准所提出的目标:能够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 六、研究内容。

浅谈中学作文教学

浅谈中学作文教学 【摘要】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打基础的一项重要工作。随着语文新课标的深入贯彻,以及中考作文比重的加大,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日显重要,但目前的作文教学恰恰是整个语文教学的一大薄弱环节,许多语文教师费九牛二虎之力,作文教学的效果仍不是很理想。甚至不少学生对作文更是谈“文“色变,哪里去要求高水平高质量的学生习作呢?因此,改进作文教学,提高作文质量,激发学生写作兴趣,也就成了语文教学的当务之急了。本人进入语文教学领域的时间尚短,对作文教学的体会也不深。在此,只是谈谈本人这五年来的一些收获,和一些简单而粗浅的看法。希望指正。 【关键词】中学作文现状语文素养生活 一、反思作文教学现状,予以重视 当前作文教学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作文教学观念滞后,教学方法陈旧,模式固定 一方面,在目前的语文教科书中,作文单元训练中很少有具体的易懂的作文理论知识,几个字或几句简述,学生很难从中掌握写作知识,也无法实际运用。另一方面,语文教学在指导写作的技巧理念方面也过于机械,一般模式为:出题——讲授写作技巧(审题、立意、构思、选材、组材等)——学生写作——批改——评讲。由始至终是教师的一条龙服务,很少有学生的能动展现。这样,学生的思路就陷入教师设计的框框之中,产生心理依赖,抹杀自己的思路,学习独立作文能力,思维创新能力,写作信心受到压抑。 2.写作题目单一、枯燥,压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思路 教师设计的题目通常是在上课之前想出或单纯参考作文训练来命题,缺乏计划性、整体性、阶梯性,一个题目可以被初中生在三年学习中重复翻抄,写作水平的提高就成了一句空话。 3.写作教学脱离了生活,学生缺乏应有的生活情感体验 传统教学中,把学生当做学习者,只重写作技能的传授,而忽略学生还是一个有个性情感的思想者,忽视了学生的生活体验,学生失去生活这个写作之源,写不出作文也在情理之中。当然,学生写作水平得不到提高还存在这样那样的原因。俗话说“不破不立”,只有找到学生存在的问题以及学生的不足,并正视它,才能更好地去改造当前的作文教学。 二、教师树立正确的作文指导观,提高自身语文素养

探究习作教学的生活化

探究习作教学的生活化 摘要:新课标指出:习作教学要尊重学生的生活实际,贴近学生的活生生的生活。因此作为习作教学的教师,应该摒弃传统习作教学过于成人化,远离学生生活,禁固学生个性的做法,而要借助“人文性”武器,让习作走近学生的生活,让习作教学实现师生的生命互动,让学生对习作教学充满情趣。 关键词:探究;习作;教学;生活化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6-065-001 提起作文,学生害怕,教师头痛。教师指导得有板有眼,学生习作却假话连篇。只有在实践中让习作教学成为师生积极的生命互动,让学生“写自己想说的话”,表达出自己的生活体验,才能唤起学生对习作的兴趣。 一、习作指导生活化,让学生愿写 1.突破时空,走进学生的生活 小学传统的一篇作文教学往往是分两课时完成。学生习作远离了丰富多彩的习作源泉――生活。学生在习作指导的课堂“无话可说,无话可写”。因此我们习作指导首先要根植于学生的自身生活。像新课标指出的那样,“养成留心

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自己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从而精心构思,充分拟稿,方能写出自己对生活的真切感受。 2.关注学生情感体验,活化生活积累 “在写作教学中,应花费一定程度的气力在培养学生思维习惯和激荡学生情感波澜上。”(1)如开展了一次以“‘六一’应这样庆祝的”习作练习,由于联系了学生“活”的生活,学生习作表达更加自然,就连那些平平常常默默无语的学生所写的文章也言辞中肯,感情强烈。反省我们的传统习作教学伊始,教师便通过各种手段让学生明确哪些材料可用,如何开头结尾,讲得越细致,学生受到的束缚越多。相反,通过活化生活积累,情感与语言同构共生,学生才能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 3.习作方法指导坚持以学定教,让学生能写 在习作教学实践中,我克服了一味以教师为主体的说教习作模式,初步探索出一种以评改为中心环节的作文教学模式,学生初写→师生评点习作→互评→自改成互改→誊写→再改……这样把习作前的观察与构思,拟稿与初步的修改完全放给学生,让学生在独立自主地进行观察、构思、拟稿、自改、互改的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张扬了个性,发挥了学生的创造性。 二、实施动态指导性评阅,让学生乐写

中学语文作文的教学方法

中学语文作文的教学方法 作文历来似乎就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但令无数语文教师感到痛心或者遗憾的是,作文教学的探索、争论、改革、尝试经过了这么多年,结果仍然让人激动不起来。我们不禁要问,作文教学的出路究竟在何方恐怕没有人站出来理直气壮地说:我会给你一条光明的大道! 自进入21世纪以来,几乎所有学校,几乎所有语文教师,都不遗余力殚精竭虑地尝试、探索新的作文教学路子,包括在全国中语会的带动指引下,很多有志于作文改革的语文教师都积极参与探讨创新。虽也出现了一些可喜的成绩,比如快速作文,作文教学六步法等等。但从长远来看,从大范围来看,类似的写作教学仍缺乏系统性和长期性。更为重要的是我们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仍然沿袭着传统的模式,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主题先行。就是在每次写作文之前,我们的教师总是不厌其烦地对学生讲一些概念化的程式化的主题来要求,这样势必束缚学生写作的思维和想象自由。什么开门见山,前后照应,点名主旨,立意要高远,构思要新颖,等等。其次就是知识先导。大多数语文教师在辅导作文在前,都要教给学生很多写作知识甚至所谓的技巧。诸如记叙文的六要素,议论文的三要素。每次都用这些来指导学生写作,结果必将导致学生的作文走向模式化的死胡同。第三,教师对学生的作文要求越来越高。殊不知,任何事物的发展

演变都需要一个过程,甚至是长期的过程。作文当然更不例外。我们作为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完全可以理解,但是,不切实际的要求只能扼杀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第四是限制太死。每次的作文题目下面必然会列出写作要求1.2.3.4,甚至更多的条条框框。我们成人面对如此繁多的要求往往会叫苦不迭,或感到反感,更何况学生呢第五,对学生的作文评价过于苛刻。因为我们的教师总是以成年人的思维、思想、理智、眼光衡量学生的作文,因此在评价中经常出现一些低温度语言,什么结构不完整,思路不清晰,语言不流畅,内容太空洞,选材太陈旧等等。久而久之,学生哪会有兴趣哪会有积极性可言呢相反,取而代之的恐怕唯有恐惧和反感了。 上述几种现象,恐怕是每位语文教师都曾经或者正在采用的作文教学法。 时代与现状都在呼唤我们加紧作文改革与创新的步伐。我们的语文教师决不能再闭门造车,闭关自守了。作文教学必须要改革,要创新,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 一、更新指导思想,树立创新新理念。作文改革的出路首先在于更新语文教师的传统观念,解放思想,彻底摆脱传统写作条条框框的束缚,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有独到的见解,有独到的表现形式,发扬学生的个性,张扬个性化的表现。

探究情景体验在中学作文教学中的实践

《探究情景体验在中学作文教学中的实践》 (课题研究方案及课题可行性分析) 孙秀媛 第一部分:课题设计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 中学作文教学,一直是困惑学生及其家长和老师的一大难题。 一是学生无话可写。中学生的无意注意偏多,有意注意偏少,每天经历的事物虽说很多,但往往是一闪而过,并未去仔细观察和思考,这样,本来有限的人生经历能提供给他们写作的内容就更加贫乏。 二是对写作的目标不大明确。一般的中学生总认为一定要是惊天动地的大事才能去写,才能写出价值和趣味等;又总认为家长和老师要求他们完成的作文肯定不是三言两语能说得清楚的,隐隐约约好象非常遥远,甚至于难于登月,因此望而生畏。 三是无“欲”而写。中学生做事,都是重在一个“趣”字,有了前面两个“拦路虎”,他们自然觉得写作是一种无趣的事情,从而很不情愿去做,因此其作文总是难免“干巴”,毫无生趣,全不像他们平时游戏娱乐中生动活泼的神情相貌。 因为无话可写,无“欲”而写,加之写作目标不大明确,因此学生是谈“作”色变,望“文”生畏。 和许多科目的教学一样,长期以来,作文教学重模式,轻个性;重灌输,轻自主;重接受,轻探究;重课内,轻课外等,甚至个别教师强制学生背作文选以应付考试……长此以往,学生的考分或许上来了,但学生的个性被抹杀,激情被浇灭,幻想被扼杀……因此,大大小小的语文考试中,我们经常看到千篇一律、万文一腔的“雷同文”,即使没有雷同,也大多是没有真情实感的假话、套话、空话,全不见少年儿童真实生活中的五彩斑斓和无边遐想等。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体验”为核心,对教学提出了“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等要求。《义务教育全日制课程标准(实验稿)》也对教学反复提出了“体验”的要求。这些要求的宗旨是呼唤转变全体学生的学习方式,呼唤在教育教学中实行体验性学习。 多年来,我校语文教师积极尝试作文教学改革,但由于缺乏系统、广泛、深入的研究,散兵游勇式的探索难以取得明显的效果,甚至还有个别教师还停留在“指 导——批改——讲评”的传统模式上。

浅谈初中作文教学技巧和方法

浅谈初中作文教学技巧和方法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指出初中生要做到:“能写记叙文,简单的说明文、议论文和一般应用文,做到思想感情真实、健康,内容具体,中心明确,条理清楚,文字通顺,不写错别字,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格式正确,书写规范、工整。初步养成修改文章的习惯。” 一、转变认识,积极作文 很多学生认为,作文时老师让我写的,我不喜欢,作文没意思。这导致学生作文积极性不高,作文水平低下。要想彻底扭转这一现状,教师必须使学生在心理上认同作文,接受作文,喜欢作文。 引导学生认识到写作是表达,它是人的一种内心要求,一种心理需要。用写日记的形式,留住平凡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从而积累了丰富的人生阅历。这就是一种写作。写作还是一种积极的情感活动的过程。情有所感,才会有所作,而且情感活动还会贯穿作文过程的始终。情感始终是写作的动力。让学生有自信可以写出好文章,从而转变态度,爱上作文。

二、分析心理,找出病因 作文要经历一个心理过程,那么,我们就应该对学生的作文心理尽心分析,抓住突破口,作文教学才能有的放矢,从而真正的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其写作水平。 1、有强烈的写作欲望,表现出对作文积极取向的态度 这样的学生盼望上作文课,在课堂上情绪振奋,看到作文题目后,迅速进入思考的过程和写作过程;且认识活动、情感活动十分活跃。作文成功率较高,但是这样的学生所占的比例太小。 2、没有写作欲望,但有来自某些方面的心理需要,对作文表现为消极被动的态度 这类学生虽谈不上有写作的欲望,但是为了一定的需要,如争取优异成绩、希望得到老师家长的表扬、希望在考试中拿个高分等,他还是会认真地完成作文。如若作文题目合意会迅速的进入写作过程,若不合意,仍会搜肠刮肚,努力完成。这类的学生在实际中所占比例。 3、完全不想写作文,对作文为回避对抗的态度 这类学生不想写作文,更怕写作文。往往碰上能写的题目,应付了事,碰上不会写的题目就乱写一通,甚至是拒不完成。这样的学生所不多,但比第一类学生绝对数要多,最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识字教学情趣化浅析

识字教学情趣化浅析 无锡市蠡桥小学王军识字教学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的基础。由于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难学、难写、难认、难记,这就给汉字教学带来很大的困难。近几年来,我校低年级语文教师本着“不仅要让学生学会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会学知识”的指导思想,大胆探索与实践识字教学的情趣化研究,逐步形成了识字过程情意化、识字手段趣味化、识字途径生活化的教学思想,在帮助学生识字的同时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创新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 一、创设愉快的学习情境,注重识字过程的情意化。 “汉字不是僵硬的无生命符号,而是中华民族独特审美性格的精灵。”每一个汉字都有着一个优美的故事,每一个方块字,都散发着奇妙多姿的形象之美。识字过程情意化就是指在识字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围绕汉字“音、形、义”的三维空间,努力创设身心愉快、舒展的教学情境,开拓学生的思维和想象能力,引导学生去跨越时空,解读一笔一画的合理、简洁和绝妙;去诠释汉字的丰韵、博大和深远,从而激发起学生探索这蕴含着无穷奥秘和乐趣的文字世界的情感。 例如:在教学“日、月、水、山、石、田、土”等结构比较简单的简化了的象形字,教学时可以通过下面这几步来完成。上课伊始,教师播放轻松愉快的音乐,让学生在“红日圆圆,月牙弯弯,河水清清……”这首欢快的旋律中渐渐舒展身心,集中注意力。然后,教师适当提问,如“同学们有没有见过太阳、月亮、河水……”,“是什么样子的?”等等,在学生充分交流后,教师可播放一段录像:圆圆的太阳光芒四射,弯弯的月亮如一只金色的小船,飘飘荡荡,小溪流的水哗哗地响着,有时还跃出一条条活蹦乱跳的小鱼……让学生在欣赏中加深对日、月、水的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教师可适时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大胆地展开想象,把课上听到的、看到的,勇敢地说出来。例如围绕“水”这一自然景物,教学时教师

作文教学的着重点

中学作文教学的着重点 中学的作文教学应该看重抓什么?从一些资料看,有不同的一说法。有的说“作文训练的重点是文体训练,文体规矩训练,文体格式的训练.也就是文体章法的训练;”有的说,重点是“驾驭常用文体”和“掌握表达方法”;还有的说,重点是抓七种能力的培养子审题能力,表现中心思想的能力,搜集材料的能力,系统地整理材料的能力,安排文章体裁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最权威的当然是1980年修订的《全日制十年制学校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对作文教学重点的具体说明,其总的指导思想就是看重培养学生记叙、说明和议论的能力,使他们的文章达到观点鲜明、内容充实、结构完带整、条理清楚、语句流畅。 以卜这些对中学作文教学重点的确定。都很好,很有道理。这里想说的是,在这些重点中,更应该突出抓好以下三个问题: 一,语言文字的基本功 这主要包括文句通顺,文字规范、清楚,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等。作文是运用书面语言写文章,作文能力就是运用书面语言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的能力。如果一个人提笔就文句不通.就写错别字和不会用标点,则无法认为他已经具有写作能力,语言文字基本功在作文中的极端重要性、在作文能力中占的极端重要的位置,我们必须充分地认识到.,必须予以充分的重视,如果忽略了这一条.整个作文教学便不可能收到好的效果。有一个令人震惊的现象应该引起我们深思;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中就明确规定小学毕业生的作文要达到“语句通顺,书写工一整,不写错别字,会用常见的10种标点”①,可是到高中毕业仍有多数中学生写的作文时有病句和错别字,标点运用多有错误;以致中学毕业生中进了大学的这部分优秀者、如果是进文科大学,写作教·师还得把语言文字的墓本功列为写作教学的重点来加以解决②!这就是说,小学作文教学就应该完成的任务,拖到大学的写作教学才算勉强完成,甚至仍然没有完成③! 这种现象的产生跟某种认识有关。不少人都认为语言文字标点之类是枝节问题,是不值一提的,作文教学应该抓“观点鲜明,主题正确,内容充实,结构完整,会记叙,会议论,会说明”等大问题,高难度问题,哪能在这些“鸡毛蒜皮”的问题上费功夫?的确,主题观点内容结构记叙议论说明等方面是应该抓好的,但这看法把“大问题、高难度的问题”刚好弄反了。如果不从“高、精、深、新”之类去要求,那么,主题正确、观点鲜明、内容充实、结构完整和会记叙议论说明等比之于语言文字基本功符合要求(通顺、正确等),究竟谁是“高难度的问题”呢?显然是后者而不是前者。一所普通的中学,抽查任何一个班级的学生作文,几乎人人都能做到“主题正确”,“观点鲜明”,“结构完整”,大部分学生的作文基本上都能达到“内容充实”,中学生的知识和经验积累也已经足以使他们对一般的事物事件和道理作一番说明、叙述和议论。那么他们的作文就很好了吗?不,可能很潜一-主要就糟在语言文字的基本功上头!一所普通的(一般水平的)中学,无论抽查哪一个班级,几十个人中。又有多少学生作文的句子没有毛病,标点符号运用正确、书写规范正确没有错别字

中学作文教学设计方案

中学作文教学设计方案 1,由男生和女生分别组成一支代表队,抽签选择一类成语。每队选出一名记录员,负责板书记录本队说出的成语。 2,各队依次说出一条此类的成语,不许重复,直到一队无法说出即分出胜负。每条说出时间必须在十秒钟之内,超时判负。 3,有的成语兼属两类,先说出的队即取得版权,友队不能再说。 4,老师担任裁判,确定哪条成语不合要求,判定哪支队获胜。 准备好了吗?第一关比赛《看谁会得多》现在开始:(下面过程略) 第二板块:成语模仿赛《看谁学得象》 教师:男同学抽到了肢体动作类,运气欠佳,暂时落后一分。没有关系,下面还有机会。第二关比赛马上开始了,下面我宣布比赛规则: 1,各队推举两名队员到前面来,自己商量分出谁表演,谁猜测。 2,友队代表为对方选择一条对方刚才说出的成语,写在纸上。让负责表演的同学看过后,由这名同学用表情或动

作来表演这条成语,让同伴来猜,猜对即可获得一分。 3,表演的同学不能说话,同队的同学不能提示,否则判犯规。 准备好,第二关比赛《看谁学得象》现在开始:(过程略) 第三板块:场面描写赛《看谁写得好》 教师:现在比分一比一平,下面进行第三关的比赛,给大家十分钟,描写一下刚才成语模仿的场面,不少于二百字。每人都要写,最后选出各队的优秀作品五份让老师评判。既然是描写场面,同学们要想好应写到那些内容?(演员、观众反映、老师、气氛等),这些内容用墨是不是相同? 准备好,第三关比赛《看谁写得好》现在开始:(过程略) 第四板块:命题比赛《看谁命得巧》 教师:比赛结果已经出来了,落败的队可能不服气,还有一点时间,我们再加赛一场!如果让你写一篇文章,记叙刚才上的这节作文课,你会怎么写呢?先请你命一个题目,写到一张纸条上交给我,由我把它们都写到黑板上。然后我指一个题目,支持的同学请喊“YES”,反对的请喊“NO”,哪个题目获得的支持声最高,就给作者所在的队再加一分。(过程略)教师:今天的课就到这里。下课以后请同学们把这篇作文完整的写下来,注意详略安排,明天交上。写得

美育与语文教学

美育与语文教学 发表时间:2019-09-17T14:31:38.717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9年10月总第316期作者:张韵[导读] 学校的审美教育主要体现在教学活动中,语文作为一门重要学科,对学生的审美情趣的培养更是一个必不可少的途径。辽宁科技学院辽宁本溪117000 摘要:学校是审美教育最集中最重要的场所,语文作为一门重要学科,对学生的审美情趣的培养更是一个必不可少的途径,所以语文课教学教师在审美教育中起着主导作用,通过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对美的热爱,培养其审美情趣。关键词:学校审美教育语文教学 审美教育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每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学校教育,在学校这片知识的净土上,审美教育是最集中、最重要的场所,美育需要不住的进行浇灌、培育,学校的审美教育对于一名学生的审美理想与审美情趣的培养与发展是十分重要的。学校的审美教育主要体现在教学活动中,语文作为一门重要学科,对学生的审美情趣的培养更是一个必不可少的途径。虽然教学活动的主要目的不是审美,而是传授知识,但在整个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无不包含着审美教育。尤其是美育教育应体现在语文课堂中。首先、语文教学需要教师做到语言美。课堂教学中的审美教育,不只是学生与教材的关系,这中间应该离不开教师的参与,而且,教师在其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语文课堂中,教师除了必须做到讲好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之外,还要通过适当的文学性语言、声情并茂地讲述来渲染课堂的整体气氛,努力通过教学带学生步入到美的情景中,使学生在学习课文的同时受到良好的语言环境的熏陶,投身于美的文学氛围中,让学生在艺术的氛围中欣赏到美,感受到美,愉悦其心灵,陶冶其性情,培养其审美,丰富其内涵,让学生感受到语文教学 中存在的美。语文教材中往往涉及到许多体裁不一的篇章,如情调高雅的散文、生动情节的小说、精悍短小的诗歌、严谨论证某观点道理的议论文等多为名家名篇,情文并茂的同时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在分析讲解每一篇课文的同时,教师则需要把自己的教学情感通过语言表现出来,这种语言要求精炼、简洁、鲜明、生动。教材的精髓与精炼优美的语言的完美统一才能使学生对语文课产生浓厚的兴趣,激起他们的学习热情,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深深抓住学生的心灵,使他们受到语文知识教育并能留下永久印象。其次,融情感教育于语文课堂教学中。目前中学语文课本中选编的内容大多是内容与形式兼美的经典篇章。其中有古代的英雄好汉、现代的仁人志士,西方光怪陆高的人生图画,东方淳厚的乡土民情,这是一部富有感情特征的人类的文化史、心灵史,“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美感是人们对美好事物所引起的一种情绪体验,无论现实生活中的美还是艺术作品中的美都能使人为之感动、并产生美好的情感。语文教学可以在引领学生赏析优秀的文学作品的过程中,使学生懂得欣赏,从中受到熏陶。此外可以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随着现代科技日新月异的迅猛发展,为语文课堂教学提供了十分优越的条件。在教学中可以充分地运用多媒体教学,如电脑、影音质料等技术手段,加上教师声情并茂地讲解感染学生,为学生创建一个立体化、多角度、全方位的教学情景,《雨巷》《再别康桥》教学,可以通过著名播音员的配乐朗诵及诗情画意的视频,使学生非常愉快的进入到作品的情境中,从视觉、听觉等多方面触动到学生的心灵,培养学生的鉴赏美的能力,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三、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对美的热爱并产生美的行为。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美就是生活”。生活中的美无处不在,动听的音乐、壮丽的山河、精美的图画、感染的情景。生活中的一切美好的事物都需要用美感能力,去体会和感受,这种美感能力需要语文教师对学生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审美能力及教学活动制约着学生的学习活动,也制约着学生的审美质量,因此教师除了自身必须具备审美能力之外,无论在课堂上还是日常生活中,都要潜移默化地把美的教育渗透给学生,使学生感受到文学作品中的艺术美的同时,激发他们去感受大自然和现实生活中的美,培养学生美的言行,从而培养学生美的行为,激发学生对美的热爱,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第四、要努力引导学生创造美。学生们通过对优秀文学作品的学习,深深地体味作品的内蕴,欣赏其中的优秀部分,从中吸取精华。对审美有了深刻的体验之后,就要努力引导学生通过细心的观察,去发现美、去创造美。把学到的写作手法及技巧应用到实践中,应用到自己的文章中,创造美的语言,让学生从写作的对象上去获得创造的美感,以逐渐增强学生的独立鉴赏能力,从而提高其写作水平,获得自信。比如:学过朱自清的《绿)这篇散文之后,让学生独立分析其写作特点,指出这优美的篇章究竟妙在何处,今后在写作方面可以从中吸取哪些精华,然后引导学生独立总结、归纳、经常练习,不仅使学生学到了写作上的艺术手法,从而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也欣赏到了作品中所写到的大自然之美,陶治了情操。 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教师在教学中发挥审美的主导作用,教师要按照语文学科的规律,促进审美的心理活动,从而在审美中体验得更深刻、更强烈,在阅读课文时,要感受到作品中的情感份量,争取达到物我交融的境地,这样,我们得到的就不仅仅是语文的基础知识,而是全面发展所需要的精神营养和审美的素质。 参考文献 [1]郑磊河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音乐辅助中学语文教学的实践研究》.2008。 [2]李爱明学知报《语文教学中的美育》.2010。 [3]王洪四川师范大学论文《情趣化的语文阅读教学》.2007。

小学古诗词教学情趣化详解

小学古诗词教学情趣化 章海玲 中华古诗文是我国历史长河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从楚辞汉赋到唐诗宋词,泱泱大国的诗风词韵陶冶了一代又一代的华夏儿女。尤其是古诗词,短小精悍,可谓字字珠玑。古代教育学家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诗言志,诗传情,古诗凝炼,魅力无穷。常吟古诗,可以陶冶情操,丰富想象,还可以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兴趣和敏感力,有益与培养他们的诗学素养。应当说古诗就像一杯陈年醇香的佳酿,滋养着炎黄子孙的命脉;又如一枚磁石,凝聚吸引着民族的魂魄。 语文课程标准也强调指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课程标准中要求1~6年级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160篇(段),7~9年级学生背诵80篇(段),合计240篇(段),其中明确规定小学生必背古诗词70首。 千百年来,很多卓有成就的学者,在回忆自己成长历程时,都感慨得益于早年的启蒙教育,尤其是古诗文的诵读对于培养坚定的人生信念及扎实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鉴赏能力,影响了他们一辈子的修身和治学具有重要的作用。因而,在学生时期,在一个人记忆力最好的时候,大量背诵一些古诗文,对于小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 (一)用多种形式激发兴趣,转变古诗词学习方式 1、开展“每周一诗”活动 五年级学生古诗的积累有一些基础,但是落实情况实在不容乐观。为了使这种令人尴尬的情况得到改善,于是我充分利用每天的晨读时间让同学们做到每周记住一首。(具体推荐篇目见附件1) 俗话说:一年之际在于春,一天之际在于晨。早晨是人的思维最清楚的黄金时间,最适合用来诵读诗词,于是,我便在班级里开展古诗诵读活动。在前黑板左上角开辟出一小块古诗园地,每天由一位同学把古诗抄写在上面,而且还要求学生每人建一本《诗韵》来积累。早读时,先由抄写这首古诗的同学背诵,然后

中学作文教学现状剖析

中学作文教学现状剖析 发表时间:2015-07-08T10:46:44.093Z 来源:《教育学》2015年8月总第83期供稿作者:黄勇刚[导读] 当前的中学教学,表面上沸沸扬扬地喊教改,暗地里扎扎实实地抓应试,学生、教师常常成为考试的奴隶。 黄勇刚浙江省诸暨市三都中学311800 众所周知,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一直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但是,目前中学生的作文情况如何呢?一方面是新的教学方法、教学观念、教学模式层出不穷,研究成果空前繁荣;另一方面,无论是社会、高校还是教师,对中学生的作文水平之低都惊诧不已,甚至出现了中学生连通知、请假条都写不好的现象。那么,中学作文教学为什么一直举步维艰、低迷不振、收效甚微呢?据笔者的调查分析,主要是以下几个原因: 一、应试教育的急功近利 当前的中学教学,表面上沸沸扬扬地喊教改,暗地里扎扎实实地抓应试,学生、教师常常成为考试的奴隶。语文,名义上是主科,但也是大家都知道的较难拉开分数的学科。因此,为了求得高分,学生偏重理科与外语的现象很严重,在无边的“题海”中奋勇拼杀,语文学科处在“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的尴尬地位。在高考中,尽管作文的分值稳定在60分,看起来很高,但联系高考阅卷实际,每个省的平均得分率一般都控制在75%左右。学生的得分差异有多大呢?很多有经验的教师都认为,尽管现在实行电脑阅卷,并有一套较为保险的评分系统,但实际上,作文的分数仍然是偶然性很大的。除了极少数考生(高分甚至满分或极低分)外,绝大多数考生的得分区间都在40至50分之间。学生们也都清楚,在作文上往往没有多大差别,大家不外乎在这10分里面碰运气。作文训练,无非是练点套路,把字写好,也就差不多了。所以,在社会普遍以升学率来衡量学校教学质量的背景中,在远不如数理化和英语那么容易出成绩的情况下,作文不被重视也就理所当然了。 为了考试成绩,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没有人敢把胜利的法宝押在作文上。语文教师总是不遗余力地进行阅读教学,把课文讲全讲透,发放各种练习讲义,为得就是提高考试分数。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一方面是对作文教学的评价往往只能从量方面来衡量,质方面难以操作,作文教学质量评估难以落到实处,作文教学也只泛化地存在于语文课程里,上不了学校教学的课程表;另一方面是作文需要投入的时间长、精力多,而见效却比较慢,无论教师、学生多么努力,作文训练都难以取得明显成效,造成了下功夫抓也不见多大起色、不抓也不会有多大闪失的状态,于是作文便逐渐地被边缘化,被教师们冷淡了。 二、经典阅读的严重缺失 专家们都说,阅读的厚度就是作文的广度和深度。阅读对于作文的重要性无人怀疑,但是,人们对阅读究竟投入了多少呢? 从2000年到2014年,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已经主持进行了十一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2000年首次调查结果显示,1999年度我国国民图书阅读率为60.4%。其中2005年度的阅读率为48.7%,到今年公布的2013年度的国民图书阅读率为57.8%,虽有所回升,但前景仍不容乐观,因为调查对象中的学生特别是中学生的阅读率反而下降了1.4个百分点。那是没有时间读书吗?另一份调查显示:无论是成人还是学生,对影视剧、电子游戏、网络游戏或网上聊天呈现着持续的高速增长的势头,不仅是大中小学生,几乎整个社会,都陷入了庸俗浅薄的“快餐”型文化消费中。 我国几千年来的语文教学实践早就总结了一条基本规律:读写结合律。古人大量的著作在论及读书与写作的关系时,都认为读书是学习写作的一条基本途径。而中学阶段正是读书的大好时光,尤其应该加强对经典名著的阅读。经典名著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熠熠闪光的瑰宝,其语言的生动凝练、意境的优美深远、内容的丰富多彩,对于提高中学生的写作水平、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陶冶他们的高尚情操有着重要的影响,“腹有诗书气自华”。但是,由于种种社会不良思潮的影响,中学生热衷于影视、网络,满足于浅层的“形象阅读”,不愿走进名著和文本直接对话、从名著中吸取写作养料,致使作文水平很难提高。 三、教材建设的软弱无力 作文,是极具创造性的活动,是最高级的语文能力,也是难度最大、最为复杂的技术性活动,理应有强有力的理论指导。但是,长期以来,对中学生写作的理论建构基本空缺,更不要说教材建设了。在教学实践中,阅读教学比较轻松,因为教学资源丰富,只要动动手,到处都有;作文教学比较累,因为既无现成的教案,还要花大量的时间去批改。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便成了“两张皮”,不能形成语文教学的一体化,作文教学成了阅读教学的点缀。 近年来,随着语文新课程标准的颁布,这一状况已有了初步的好转。新课标对作文教学已有总的目标、要求,教材也有相应的综合性学习与写作,但是这些要求与内容都过于笼统、宽泛。各学期的写作目标不明确,写作知识也是零星地掺杂在课文后面,写作与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糅杂在一起。在作文教学实践中,教师们普遍反映,语文新教材虽然给教师的发挥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但是对作文教学的安排不具体、不好用,作文教学没有系统的训练体系和操作过程,没有对教案编写、作文批改的具体要求,作文指导缺少可靠依据,普遍存在随意性、盲目性。况且专题中的课文与作文教学的联系不大,这更加大了教师处理教材的难度。可见目前的作文教学仍然缺少应有的系统性,缺乏完善科学的训练体系,处于比较混乱的状态。 因此,从这个层面上看,目前的作文教学仍然缺乏科学的教材。缺少了教材的科学定位,放弃了科学理论的有效指导,作文教学只能在黑暗中艰难跋涉。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写作能力则是一个人语文能力最集中的体现。那么,离开了作文,缺少了半壁江山,大面积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只能是一句空话。

浅谈作文教学对学生的重要意义

浅谈中学作文教学对学生的重要意义作者:福建省南安市柳南中学黄合成中学语文一级教师 【内容摘要】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表达和交流思想感情的重要方式,是认识自然、社会、人自身并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中学作文教学是教师引导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综合性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基本的、适应实际需要的书面语言表达能力的活动,作文能力是学生语文素养的体现,作文教学过程是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过程,中学作文教学对学生具有多方面的意义。 【关键词】作文教学意义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能力 作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教会学生作文章。这虽只是一句话,实际包含的内容是非常丰富的,其原因就在于作文是一种综合性强而且极富创造性的练习,叶圣陶先生也说过:“就学生说,作文是各科学习的成绩、各项课外活动的经验,以及平时思想品德的综合表现。” 因此,中学作文教学对学生也就具有多方面的现实意义。 1、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文章是表达思想感情的,作文所表达的是学生对自然、社会、人生的认识和体验。文章的内容健康与否,文章的品位的高低,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文章作者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自然而然的流露。作文作人,教文育人,是作文教学中必须坚持始终的原则。当前,由于

社会的转型而导致价值观念的多元化,以及学生由于面临竞争而过早承受太大的压力,以至于形成某种程度的心理扭曲,教师育人的任务是很重的。作为中学语文教师,要从培养现代社会的具有优良素质的公民着眼,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情感、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语文教师就要满腔热忱地做好教书育人的工作,让学生在作文、作人两方面都得到提高。 2、提高学生书面表达的能力 新语文教学大纲指出,作文教学的最主要目标是:“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的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要达成上述目标,首先,要解决写作内容的问题。要求学生接受生活的教育,在生活中去发现,从生活中吸收营养,增长智慧;重视文化的积累,“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这对于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提高文化品位,充实写作内容,都是非常有益的。要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还必须重视写作实践,“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并规定写作的次数、字数的要求。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最关键的当然还有学习的主体——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培养和发挥。 3、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包括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能力,激发创造潜能 思维和语言是两回事。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和事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