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审计外包决策和利弊分析

内部审计外包决策和利弊分析
内部审计外包决策和利弊分析

内部审计外包决策和利弊分析

【摘要】近年来,由安永、毕马威等全球知名会计师事务所提出来的内部审计外包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并且在国外企业中流行起来,但针对是否应将内部审计外包这一问题,许多学者有着不同的观点。本文分为四个部分:首先分析了内部审计外包的含义和外包形式,探讨了内部审计外包决策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内部审计外包利弊和我国内部审计外包的前景。

【关键词】内部审计外包内部审计外包决策外包利弊

Analysis on Decision-making and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Internal

Audit Outsourcing

【Abstract】Recently, the internal audit outsourcing proposed by Ernst & Young, KPMG and other famous accounting firm receives extensive attention both home and abroad, and becomes more and more popular in foreign enterprises, but on the issue that whether internal audit should be outsourced, many scholars have different points of view. This article divides into four parts, starting from the management audit meaning and the outsourcing form, discusses the internal audit decision-making factor, the internal audit outsourcing advantages and our country audit outsourcing prospect .

【Key Words】Internal audit outsourcing Internal audit outsourcing decision-making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outsourcing

内部审计是现代公司或单位全面提高经济效益的一个不可或缺的手段和途径,它是内部监督和控制的关键环节。我国前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曾形象地把内部审计比喻为保健医生,国际内部审计协会也在其颁布的《关于内部审计责任声明》中指出:“内部审计是一个组织内部为检查和评价其活动和为本组织服务而建立的一种独立评价功能,它要提供有关检查活动的分析、评价、建议、咨询意见和信息,以协调本组织成员有效履行其职责”。鉴于内部审计在组织管理中的重要作用,而由于许多企业内部审计部门设置的不合理造成内部审计的作用不能得到很好地发挥的事实,加以外部审计机构业务的不断拓展,使得内部审计外包成为可能。

20世纪90年代内部审计外包在西方国家得到迅速发展,根据国外资料显示,在美国和加拿大,内部审计外包比例分别从1996年的21.5%和31.5%上升到2000年的38%和34.8%,另外在未推行外包的公司中,有32.14%的美国公司和36%的加拿大公司表示有意在未来外包内部审计职能。但内部审计外包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内部审计外包的发展使得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地位与需求的变化,从而引发内部审计管辖权之争。美国内部审计协会IIA在内部审计外包早期,表示反对完全将内部审计职能外包给公司的外部审计师,而AICPA却为注册会计师争夺内部审计服务大开绿灯,2000年SEC委员会也对上市公司内审外包业务做出了相关规定,使有关内部审计外包的讨论十分激烈。但这些并没有影响内部审计外包的发展,相反,随着内部审计的发展,IIA对内部审计外包的态度是逐渐转变的,2005年6月IIA在一份官方文件中写道:“不管作为暂时的补缺还是作为长期的方案,外包都为获取及时、专业的内部审计服务和胜任的内部审计人员所不可或缺的方式”,由此可以看出,在美国,内部审计外包已经得到专业组织的认可,同样也可以看出,针对内部审计的外部化、多样化,IIA、AICPA、SEC等专业机构在不断探索如何规范内部审计外包,以在公司内、外部资源之间寻求一种最优的均衡。

在国外内部审计外包发展的如火如荼的时候,我国内部审计外包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由于我国内部审计本身起步较晚,并且还存在较多问题,因而对于内部审计的外包就有了更多的争议和质疑。基于此,本文想对内部审计外包做一些分析和讨论。

一、内部审计外包的含义和外包的形式

(一)内部审计外包含义

内部审计外包又称内部审计外部化,即到外部寻求审计服务资源,是企业管理高层将本企业的内部审计职能全部或部分委托给外部的专业机构和人员来实施的一种行为模式。外包的目的在于整合利用组织外部优秀的专业化资源,以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提升自身核心竞争能力和增强对环境的迅速应变能力。

(二)内部审计外包的形式

关于内部审计外包的形式,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见解,有人认为内部审计外包的形式有四种:(1)补充式。即外部承包人和公司内部审计部门一起完成短期内需大量时间或专门技能的工作。(2)审计管理咨询。即对原有咨询或审计项目的扩展,组织可能设立内部审计职能,也可能不设立。(3)全部外包。即企业全部的审计职能由受托人执行。(4)替代外包。即用外部机构替代现有的内部审计部门,按外包的程度,替代可以分为部分替代和全部替代。①有些学者认为内审外包的形式分为两种,即全部外包和部分外包。这两种分法有一定的联系,从外包的程度上来分,可分为全部外包和部分外包,在部分外包中也可分多种情况,可以是补充式的,在需要时聘用外部审计人员;也可以是审计管理咨询式,对原有由外部审计组织承担的审计项目或咨询服务扩展,由其在原有基础上承担部分内部审计工作;也可以将某些项目、特殊领域外包给具有专业知识和技术的外部组织,如IT系统审计,电子商务审计,环境绩效审计等,因而外包从程度上来看分全部和部分外包。从形式上来看,外包可以多种多样,至于选择哪种外包形式,应视企业的具体情况和需求而定。

二、内部审计外包决策影响因素分析

站在企业角度,做出是否将内部审计外包的决策,往往需要考虑诸多因素:既要考虑企业自身内部审计的实际情况,需求程度,还要考虑外包与否的成本,效果,以及风

①王光远,瞿曲.内部审计外包:评述与展望[J].审计研究,2005,(2):11-19.

险承担情况。下面,本文将着重从审计成本、审计质量、审计风险三方面,探讨其对内审外包决策的影响。

(一)审计成本

有些人认为将内部审计外包能节约企业的总体成本。本文认为,内部审计外包与否的成本高低不能一概而论,从不同的角度出发会得出不同的结果。

1.内部审计外包成本

对于企业而言选择将内部审计外包,就要付出一定的费用。内部审计的外包分为隐性成本和显性成本。

显性成本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评价成本。企业将内审外包,首先要寻找合适的承包商,在诸多承包商中,企业既要评价这些承包商的专业水平,信誉度高低,还要评价自身实力,评估自己能承担起多少审计费用,这样才有可能找到合适的缔约者。

(2)谈判成本。企业找到承包商后,就要与承包商进行谈判将各细节具体化,双方进行博弈,尽力使谈判结果向自己有利的方向发展,这时,企业就要承担谈判结果可能不利的风险。

(3)协调控制成本。与承包商签订合同后,承包商将派遣专业人员进入企业进行内部审计,由于是企业外部人员,因而对企业的业务环境不太熟悉,需要内部各部门人员的配合,以满足外包人员的业务需要,同时还要对外包人员的工作进行监督和评价。

(4)审计费用。作为承包商,在向企业收取费用时往往会考虑以下方面:①专业服务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②所需专业人员的水平和经验;③每个专业人员提供服务所需要的时间;④提供专业服务所需要承担的责任。即承包商在向企业收取费用时,不仅考虑到专业人员是工资、薪酬以及承包商自身的利润之外,还会考虑到自身可能承担的风险。

在外包人员进行内部审计的过程中,难免会涉及到企业的私有知识,所谓的私有知识是指在组织内部发展起来的,包括特定的工序、惯例、文件、商业秘密,这类知识能赋予企业特定的竞争优势,所以极怕被泄露,内部审计外包后,承包商来自企业外部,

在审计过程中通常会涉及这部分重要的私有知识,而这些通常被视为企业的机密材料,是不宜让外部人知晓和插手的,但如果不向外包人员提供,可能会影响审计质量,无法实现审计的目的,外包将毫无意义,虽然承包商与企业签订了保密协议,但企业依然要承担泄密风险,与内部审计人员相比,外部人员还是令企业有所顾忌。这就是内部审计外包的隐性成本。

当然,内部审计外包将会节省内部审计人员参与审计,又可引进专业的外部人员,减少了内部审计人员和机构的开支。对于一些不设内部审计机构的小型企业来说,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

2.内部审计不外包成本

内部审计如果不外包出去,而由企业内部审计机构执行也会产生隐性和显性成本。显性成本就是企业要承担内部审计部门及其人员从事与内部审计有关活动的一切费用,主要包括工资、薪酬,内部资源的使用,业务成本,机构设置成本等。如果企业要想更好地发挥内部审计作用,使企业及时得到经营信息,促进企业高效合理地运作,还必须向外部审计学习,对内部审计人员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专业培训,对内部审计技术进行及时更新,构筑和强化信息技术网络,建立一支专业性强,技术水平高的自治工作团队。这就是企业自己进行内部审计的隐性成本。要建立这样一支团队需要的成本是巨大的,而且需要相当长的时间。

与内部审计外包相比,内部审计如何达到先进水平,提供高质量服务需要更多的资金成本,但是一旦建成,它将是企业巨大的财富。因而在内部审计外包成本的考虑上,应以企业发展计划和实力相联系,如果企业为长期做打算,那么投资建设内部审计部门和队伍就是值得的,如果企业只是从短期考虑或无充足实力,外包倒是节约成本的方法,所以不能片面评价谁的成本更大。

(二)审计质量

影响审计质量的因素既有内部的又有外部的。外部因素主要包括政治的、经济的、法律的和科教文化的,外部因素对内部审计是否外包的审计质量的影响是相同的。内部

因素主要包括职业组织的自律性管理、质量控制、审计人员素质、审计标准和审计方法、独立性等,对于审计标准和审计方法,本文在第一部分中已经阐述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在这一方面已经相似相通,向趋同方向发展。在职业组织的自律管理上,内部审计有内部审计协会管理,外部审计有注册会计师协会管理,二者都有专门的自律组织,因而内部审计外包与否在审计质量上的差别主要表现在质量控制、审计人员素质、独立性三方面。

1.质量控制。我国内部审计机构是在单位主要负责人或权力机构领导下开展工作,因而内部审计的质量控制就由单位负责人或权力机构负责和进行,但是由于我国内部审计机构设置各不相同,对内部审计的管理存在分歧,质量控制更是不够明确和完善。

内部审计外包后,由外部提供者主要是事务所来实施,事务所为了降低自身的风险,树立自身形象,对质量控制相当严格,每一笔业务都经过质量复核程序后,才出具审计报告,因而内部审计外包后,审计质量更有保障。

2.审计人员素质。内部审计人员往往也具有较强的业务能力,因为如果专业水平不高,企业是不会聘请的,但是外部供应商的审计人员素质更加多元化。外部审计机构不仅有财务方面的专家,可能还有计算机、建筑、人力资源、项目工程等各方面专业人员,以适应不同企业、行业的需求,而且供应商的审计人员可能参加对诸多不同性质、类型业务的企业的审计,眼界广,经验足,因而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较差与外部审计人员的素质。

3.独立性。就我国现状而言,内部审计外包有利于提高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我国内部审计大多建立在总经理的领导之下,建立在董事会下或专门建立审计委员会的企业不多,这种设置本身就是缺乏独立性的。其次,内部审计机构作为企业内部的一个部门,其实际工作总和管理者有着密切的联系,这种联系主要是经济上和人际关系上的,这就使内部审计失去独立性的可能性非常大。内审外包后,承包商相对于内部审计机构而言,能够站在一个客观公正的立场商对企业财务、管理等情况进行审计,其结果只对合伙人和社会公众负责,因此能客观地报告审计结果。

从质量控制、审计人员素质、独立性三方面可以看出,内部审计外包有利于提供更优质的审计服务。但我们也应该看到,作为企业内部审计部门,这三方面的缺陷并不是不可弥补和克服的。

(三)审计风险的承担

审计业务具有风险,内部审计业务同样具有风险。审计风险取决于企业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固有风险无法避免,它受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影响。控制风险取决于企业内部控制设计的合理性和运行的有效性。检查风险可以由审计师的专业胜任能力和经验将其降低,但不能降为零。对于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而言,外部承包商会对其大小进行评估,然后将其可能承担的风险部分计算到审计费用中去,表面上内部审计外包后,审计风险随之转移,其实这部分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已由审计费用转嫁到企业,而外部承包商承担的只不过是检查风险,如果内部审计不外包,检查风险将由企业自己承担,因而在风险承担上,企业将内部审计外包出去其实并不占多大便宜。如果企业自身检查风险较高可以考虑外包,如果企业自身检查风险较低,则无需将内审外包。企业想要改善自身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可以选择管理咨询而不一定是外包。

三、内部审计外包的优劣分析

每一个事物都存在两面性,内部审计外包也不例外,为了更全面地了解内审外包,我们就必须对其进行全面分析,理清它的利弊。

(一)内部审计外包的优势

1.有利于利用外部专业化资源,进而达到资源整合,节约成本,提高效率。当企业内部资源匮乏时,适当利用外部资源,形成良好合作态势,不仅可以取长补短,还可以优化市场供给和社会分工,使企业集中有限的资源和精力巩固和提升核心竞争力,确保公司的高效运行。

2.提高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提高审计质量。内部审计外部化后,审计主体由独立于企业,独立于董事会和总经理之外的相关专业人员来担任,审计主体的独立性不论在形式上还是在实质上都得到了显著增强,由于拥有专业知识技能和经验丰富的外部审计

师的加盟和严格、完善的质量复核程序,审计质量也得到显著提高,有利于克服内部审计在设置上的瓶颈和运作上的缺陷。

3.有利于内部审计技术、方法的提高。虽然内、外审计在技术和方法上已相似相通,但目前还是隶属于两个标准,二者之间还存在一些差异,内部审计的起步和发展晚于外部审计,在技术和方法上还存在差距。内部审计外包有利于引进先进的外部审计技术、方法和理念,促进内部审计的发展。

4.加快内部审计职能的转变。外部审计业务的拓展比内部审计要早,发展要快,因而内部审计外包后,加速了企业内部审计向经营审计方面转变,更加着重于评价组织活动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帮助企业优化组织结构和管理,促进企业实现目标,增加组织价值,改善组织经营,以外部审计带动内部审计发展。

5.对于跨国公司而言,内部审计外包可以解决国际间文化差异带来的问题,并且可以根据企业所处的具体环境,更好地管理和控制企业。

(二)内部审计外包的弊端

1.放弃了内部审计自身的资源优势,并以全部外包最为严重。全部外包后企业将失去内部审计部门这一训练基地,使企业在内部审计方面的人才更加匮乏,也不利于企业人才的后续培养,缺少了为企业未来管理人员提供培训的平台,从长远来看,这可能影响企业的竞争力。

2.使企业对外部组织有依赖感,使管理层对内部控制缺乏责任感。如果企业自身不建立自己内部审计团队而依靠外部审计组织,那么企业在内部审计上就会对外部审计组织存在不同程度的依赖。而对外部的内部审计服务的依赖,企业可能渐渐失去内部审计的能力和资源,也会增加外部承包商讨价还价的筹码,以至于难以实现企业设定的成本效益目标,同时这种依赖会使管理层对内部控制缺乏责任感。

3.站在公司治理角度,外包不利于企业将内部审计部门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由于分属于不同的组织,管理者必须适应于独立代理商的契合与协作以达到目标。因此管理者不仅要管理好自己的公司,还要处理好与其他组织之间的关系,还要监督对方组织

是否能够履行契约,使管理者对内部审计服务过程控制和管理加大难度,给企业管理带来了一种新风险领域。

4.不利于内部审计的连续性。内部审计外包会使内部审计职能失去灵活性,内部审计机构可以随时提供服务,而外部审计人员却不能,外包人员一般只在契约规定的范围内、受聘用期间提供服务,因而外包不能为企业提供实时、长远规划,做不到事前、事中、事后的全面监督。

5.影响外部审计独立性。内部审计外包是由安达信、安永、毕马威等国际知名会计师事务所提出来的,提供内部审计外包服务的大多是会计师事务所,这不仅使得内、外部审计管辖权产生争论,也使得外部审计独立性产生质疑,给审计行业带来新的问题和挑战。

四、我国内部审计外包的前景分析

(一)我国内审外包的可行性

1.内部审计外包的外部市场

内部审计外包之所以成为可能,是因为这种外包已经形成需求和供给两方面的外部市场。首先,我国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不合理。虽然我国许多大中型企业都设有自己的内部审计部门,但大多数设置于总经理或董事会之下,内部审计工作开展较难,尤其是开展同级审计难度最大,内部审计作用难以较大发挥。其次,内部审计人员知识结构单一。对于走多元化路线和跨国公司而言,它们可能由于涉及一个新的领域或地区而需要相应知识的审计人员,而原有的审计队伍就会没有这样的人才。再者,业务需要。对于大公司而言,可能出现暂时的人员短缺,特殊的技能需求等特殊的人力资源需求,这时大公司就会想外部寻求资源和帮助,让外部人员加盟。此外,随着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在传统业务方面的激烈竞争,迫使会计师事务所不断拓展新的业务范围,以保证事务所的生存和发展。这样的业务拓展已经渗透到内部审计业务中来了,并且由于会计师事务所等专业机构储备了大量的知识结构多元化、经验丰富、专业胜任能力强的注册会计师,因而得到了有内部审计需求的企业的青睐。由此初步形成了内部审计外包的外部市场。

外部市场的形成也是内部审计外包得以发展的前提和动力。

2.内部审计外包的法制环境

我国于2003年发布了《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和《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2004年以后又陆续发布了20个具体准则及准则释义和2个实务指南,标志着我国对内部审计工作的高度重视以及内部审计工作的日益规范和审计技术的渐趋成熟,这也使得内部审计外包的承包商在承接内部审计业务时有法可依。虽然我国对内部审计外包具体实施上的规范还不完善,但随着我国审计国际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内部审计业务以及内部审计外包业务将根据自身情况逐步与国际惯例相融合,其法律规范也将逐步完善。

(二)内部审计外包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内部审计外包并不意味着万事大吉,在外包过程中企业还应注意诸多问题。首先,企业应谨慎选择外包方、外包方式,谨慎签订外包合同。企业根据自身需要和自身实力选择外包方和外包方式,既可提高审计质量,也可提高企业内部审计职能的灵活性,避免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受到影响。在签订合同时,应明确服务范围,安全保密,控制措施,报告制度,争议解决等重要条款。其次,组织专门人员负责与外包人员的沟通和协助其工作,对外包人员工作进行监督和风险控制,适时解决外包过程中出现的冲突,促进外包工作顺利完成。再者,制定风险评估和控制制度,对外包的完成、效果进行评价,制定外包失败的应急计划。最后,还需要国家监管机构建立有效的内部审计外包监管体制,从外部、宏观上规范内部审计外包,保证内部审计外包有效、合理地进行。

(三)内部审计外包发展前景

从前面的研究可以看出,内部审计外包并非完全有利或有弊,未必所有企业都可以选择外包。在我国,大中型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都设有自己的内部审计部门,且有专门的审计队伍,外包并不是他们的首选,但由于其他原因,大公司也可能出现暂时的人员短缺,特殊的技能需求等特殊的人力资源需求,这时大公司也会向外部寻求资源和帮助,让外部人员加盟,这可能以部分外包的形式,也可能以临时聘用的形式。而对于小规模企业或走多元化路线、跨国公司最可能采用外包形式,因为对于小规模企业

而言,它们没有能力,也没有必要去养活足够的具有专业能力的内部审计人员,但它们需要内部审计,因而它们选择外包方式。对于走多元化路线和跨国公司而言,它们可能由于涉及一个新的领域或地区,而需要有相应知识的审计人员,而原有的审计队伍没有这样的人才,这时它们可能会选择外包。但从长期角度来看,小规模企业要发展成为大规模企业,多元化企业和跨国公司发展走向正规后,都会逐渐培养自己的内部审计人员,因为一支专业的内部审计队伍是企业的财富,内部审计是他们培养中、高层管理人员的重要方式。通过内审,使这些员工得到了解公司全局和业务的机会,内部审计外包只不过是企业的权宜之计。总而言之,内部审计外包在我国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但在外包也具有一定风险,企业应根据自身需求选择适当的外包,并在外包实施过程中注意防范风险。

内部审计外包在实践中虽然遇到许多问题,还有许多缺陷,但是它作为一个新的发展领域和趋势,使我们看到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的碰撞与交流,这种碰撞与交流,既给内部审计带来了新鲜血液,也为外部审计拓展了业务。无论是权宜之计还是长久之计,只要能够促进企业良好发展,完善审计功能,就能够在实践中得以发展。所以,我们更应该以期待的目光,去展望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相融相通的美好未来。

【参考文献】

[1]刘国常,郭慧.内部审计特征的影响因素及其效果研究-来自中国中小企业板块的证据[J].审计研究,2008,(2):86-91.

[2]李明辉.内部审计独立性:基于内部审计报告关系的探讨[J].审计研究,2009,(1):69-75.

[3]孙梦颖.企业内部审计外包问题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08,(10):90-93.

[4]袁广达,广海林.浅析内部审计外包风险及其规避[J].审计文摘.内部审计,2009,(1):99.

[5]陈辞,孙乐.中小企业内部审计外包模式分析[J].审计文摘.内部审计,2009,(2):100-101.

[6]吴昊.内部审计外包的可行性研究[J].商场现代化.财会探听,2007,(5):347-348.

[7]李琳,肖杰.基于公司治理视角的内部审计外部化研究[J].学术.财会通讯,2008,(10):48-50.

[8]牟天怡.关于内部审计外部化研究[J].商业文化.财经视点, 2008,(11):82-83.

[9]崔刚.以组织发展与战略管理为背景的内部审计外包研究[J].中国注册会计师.理论研究,2005,(3):60-63.

[10]王光远,瞿曲.内部审计外包:评述与展望[J].审计研究,2005,(2): 11-19.

[11]傅黎瑛.企业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趋同的机理研究[J].财经论丛,2008,(3):74-81.

[12]魏一华.基于增值的中小企业内部审计外包研究[J].经济评述,2007,(5):30-34.

[13]朱庆仙,陈祖华.公司内部审计的治理机理研究综述[J].经济问题,2008,(11):116-118.

[14]罗依芬.内部审计外包研究[D].辽宁:东北财经大学,2006.

[15]叶陈云.公司内部审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16]郝云贵,鲁清仿.审计成本管理研究[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8.

[17]孙坤.独立审计质量保证论[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

[18]K.H.斯宾塞.皮克特著.内部审计纲要[M].孙庆红译.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

[19] Caplan, Dennis H. &Michael Kirschenheiter. Outsourcing and audit risk for internal audit services[J]. Contemporary Accounting Research ,2000, (3):387 - 428.

【经验分享】关于劳务外包业务的内部审计

【经验分享】关于劳务外包业务的内部审计 导读 劳务外包审计的主要内容 劳务公司基本情况主要包括三方面:一是劳务公司资质及选定程序,如事业单位需司资质及选定程序,二是劳务公司变更情况,如有些事业单位先后与不同劳务公司签订合同;三是劳务外包合同的签订情况,如合同期限、价款是否明确,双方权利义务是否全面具体等。 外包岗位人员情况内审人员在开展审计工作时,首先应理清单位外包给劳务公司的岗位类别、各岗位人员配置等情况,然后通过调查法了解劳务人员队伍的专业素质与稳定性,最后审查劳务人员现状与预期是否相符,为开展审计工作作好铺垫。 外包岗位工作质量工作质量审计是指对劳务人员的工作完 成情况是否严格按合同要求的标准执行进行审查,是劳务外包审计的重要内容,要求内审人员必须熟悉合同内容。其中,劳务人员工作完成情况可通过多方面渠道获取,如单位外包业务管理部门的日常考核情况、职工意见与建议簿、客户或办事人员投诉建议簿等。 劳务外包费用成本费用审计是一个内容广泛的概念,但作为单位劳务外包费用的内部审计,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通

过签订的劳务合同审查劳务费的支付标准、支付形式是否符合国家法律法规与单位财务制度;二是通过单位财务部门审查劳务费的实际支付情况,是否与合同要求相符;三是审查劳务费的支出是否超出劳务外包项目的预算。通过上述三方面的审查,可使单位及时发现并纠正劳务费支付与控制方面的问题。防止格式错乱。 外包业务管理制度管理制度审计属于内部控制审计的范畴,主要是指审查单位劳务外包业务的管理部门针对劳务公司 及劳务人员的制度管理情况,包括相关制度是否建立健全、考核是否严格执行、存在问题是否及时整改等方面。另外,劳务公司自身的管理水平与能力也可纳人内部审计范围。 劳务外包审计的关注事项 外包方式的选择在外包方式分为劳务承揽与劳务派遣两种:劳务承揽一般按照事先确定的劳务单价,根据劳务公司完成的工作量结算,其合同标的一般是“事”;劳务派遣一般是按照派遣的时间和费用标准,根据约定派遣的人数结算费用,其合同标的一般是“人”。前者是对事不对人,单位按事件支付劳务费,劳务公司自行安排人员完成事件;后者是单位出现岗位空缺,由劳务公司派遣人员上岗,人员的劳动关系归属劳务公司,但人员管理归属单位。不同的外包方式对单位会产生不同的风险:劳务承揽合同受合同法约束,劳务公司需按合同价的5.6%缴纳税金,但实际中该项费用一般会要

内部审计案例分析及其答案

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一

一、发现的问题 1、A公司财务核算没有真实反映其经营成果,存在虚假核算情况。具体如下:(1)明显已经收不回的应收账款200万元,仍在挂账中,没有核销。(2)已经收回的被核销的应收账款,没有入帐内核算。(3)虚列收入4000万元。(4)存货毁损100万元,没有在账内如实反映。 2、私设小金库。A公司对收回的被核销的应收账款不入账,利用应收账款放贷取得利息收入不入账等形式套取公司现金68万元,用来私设小金库。 3、A公司缺乏管理机制,公司管理漏洞较多。 (1)A公司因经营不善被骗200万元,没有追究相应责任人的责任,也没有采取预防措施,管理没有到位。(2)擅自开展期货业务,造成巨额亏损。(3)不重视产品质量管理,造成产品销售困难。(4)没有按期开展存货清查业务,致使存货质量不佳,存在损毁现象。(5)存货的出入库管理不严,容易被人冒领,存货损失的风险较高。(6)采购物资管理不严,只是采购物资质量不佳,同时对付款审核不严,没有留足质保金,只是索赔困难。 4、A公司技术开发工作落后,已经对企业发展构成较大的影响。 5、A公司负责人拒绝提供许多和其有关的一些经营业务,包括许多费用报销的情况,造成审计核实困难。 6、A公司营销部门独自成立P服务公司,截留公司收入,为少部分人谋福利,P服务公司的收入应该是A公司的收入,但被营销部门人为进行了分离,只是收入被截留。同时,P服务公司根据成立时资金的来源,实质上应属于A公司的子公司,A公司应按财务制度规定与P服务公司予以合并报表。 二、审计建议 1、A公司应严格执行国家和公司的财务管理制度,并且立即将公司出纳和会计业务相分离,以符合不相容职务分离的要求,降低舞弊的风险。 2、A公司的开办费上市发行费报销混乱,而且A公司负责人拒绝提供有些情况,只是审计组无法全部摸清事实。建议公司由公司纪委对A公司的开办费、上市发行费展开专项调查,审查清楚事实真相。同时,对审计已查明的一些事实,如超标准报销手机话费8万元,虚开的发票22000元及白条报销650元等予以退回。 3、建议A公司对购入的没有列入帐内管理的10台笔记本电脑指派专人寻找其下落,如丢失,追究A公司负责人,、财务负责人等由于管理不严的责任。 4、建议A公司将套取的60万元现金的支出明细立即上报B集团公司,并采取措施,杜绝今后类似现象的发生。

浅议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外包问题-内部审计论文-会计论文

浅议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外包问题-内部审计论文-会计论文 ——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 摘要:我国自上世纪80年始从西方国家引进内部审计外包模式(下文均用内审外包替代)至今已有近40年的历史了,从最初借鉴美国、加拿大的外包模式时的不成熟,到今天内审外包已进入相对成熟期,我国企业逐渐接受并引进该模式。本文意图站在较宏观的角度,对我国内审外包模式的现状、企业选择内审外包的意义与决策依据进行了分析,同时指出了目前该模式在应用中依然存在的问题,并围绕这些问题给出了改善方法。 关键词:内部审计外包;现状;意义;弊端;措施 一、我国内部审计外包现状分析

1.我国中小企业内部审计外包现状。目前,中小企业实行内审外包方式效果较为良好,但任何事都具有两面性,一件新事物的兴起必然要经过不断完善的过程,才能逐渐被人们认可。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严峻形势下,同业竞争压力非常大,一个企业要想超越同行业的其他企业,在执行扩大销售策略的同时,也要从企业内部寻求提升空间,通过发现企业的一些管理漏洞,并解决漏洞来降低企业的各项成本,从而有机会比竞争者获得更高的利润。由于规模小、业务量低,现在中小企业鲜有独自设立内部审计部门;即使设立了,其内审人员的专业素质也不高,同时大部分企业都还存在管理层对内审部门不重视、对内审部门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的情况。虽然有些企业的内部审计制度已经相对完善,但这些企业中有三成以上都实施了内部审计外包策略。不容忽略的事实是这些企业的内部审计及其外包方面依然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其中最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企业管理层对于内审外包这一新鲜事物并没有完全了解,同时对内部审计这一环节也不够重视。其次是由于内部审计的敏感性,内审外包会给企业带来潜在的风险。虽然实施内审外包会给企业带来收益,但一旦控制不了风险,这会给企业带来决策失败的后果。再次是内审外包的实施范围。由于我国企业一开始就是借鉴国外的案例来实施这一策略,所以在实践中还是缺乏实战经验的,企业并没有足够的经验和能力对内审外包进行有效管理;最后,大部分实施内审外包的企业,他们并没有在实施之前对这

国外内部审计发展趋势

从国际视角看我国内部审计的发展方向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还在扩散和蔓延,对全球实体经济的冲击和造成的损失将会进一步扩大,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也会更加明显。风险管理不力、缺乏透明度和无效的公司治理是造成这场金融危机的重要原因之一。内部审计作为受托责任的一种控制机制,以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过程为作用点,以监督、评价和咨询为职能,促进内部控制、公司治理建设,确保内部控制、公司治理持续有效运行,这既是内部审计的职责,更是内部审计发展的方向。 一、内部审计的定义及其发展 公司内部审计的发展,是随着一国经济、文化、法律意识和公司制度的发展而发展的。内部审计的职责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1947年至1999年间,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先后7次对内部审计的基本职责进行了新的定义,[1]集中反映了国际组织对内部审计理论内涵认识的不断深入,也反映了社会对内部审计职能和作用的不断深入挖掘。 从表1中我们可以看出,监督和评价始终是内部审计的两大核心职责,但监督和评价的范围在不断拓展,层次在不断提升。内部审计在实践中迅速发展并不断适应组织的需要,逐渐站在管理层甚至整个组织的高度,以为组织增加价值为目的。到20世纪90年代早期,内部审计师已经从事包括财务检查与审计、经营审计、管理审计以及遵纪守法审计在内的综合性审计工作。随着组织内、外部环境的日益复杂和所面临风险的日益增长,传统上对内部审计的职能定位已不能满足

组织治理、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的要求。1999年6月,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理事会通过了内部审计新定义和新的专业实务框架(PPF),基于风险管理的内部审计被定义为: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旨在增加组织价值和改善组织的运营。它通过应用系统的、规范的方法,评价并改善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过程的效果,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 1999年IIA对内部审计的定义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不但拓展了内部审计的内涵,同时还明确了内部审计发挥职能的着力点,主要表现在: 1.新增了咨询服务功能。强调要通过内部审计的咨询服务职能,“改善”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过程,为组织提供增值服务。 2.明确了内部审计、评价和咨询服务的着力点。抛弃了以前“经营业务”、“组织活动”等模糊的定义语言,明确了内部审计职能有效发挥的着力点是“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

中小企业内部审计的现状及内审外包的必然性

中小企业内部审计的现状及内审外包的必然性据美国《财富》杂志报道,美国中小企业平均寿命不到7年,大企业平均寿命不足40年。而我国,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仅2.5年,集团企业的平均寿命仅7-8年。美国每年倒闭的企业约10万家,而我国有100万家,是美国的10倍。我国中小企业要想做大做强缺的是什么,缺的不是人才,也不是资产,我觉得想要做大做强的不可或缺的因素就是要有一个系统性完整的企业内部管理的体系,而建立这种体系首要的任务就是要加强企业的内部审计制度。 但是,由于中小企业自身先天弱小的原因,导致了其内部审计机构在设置时不够合理,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水平也没有达到标准,所以存在很多潜在的问题。本文通过近期一个《内部经营分析报告》的项目,对我国中小企业内部审计的现状和内审外包必然性的一个详细分析,保证中小企也内部审计的实用性,进而维持企业积极平稳的发展,促使企业在经济活动中创造更多的价值。 内部审计之父索耶关于内部审计的定义是这样的:对组织中各类业务和控制进行独立评价,以确定是否遵循公认的方针和程序,是否符合规定和标准,是否有效和经济的使用了资源,是否在实现组织目标。 内部审计能对各项经济活动和相关控制进行评价,帮助企业实现发展壮大的目标,那么为什么那么多企业没有设置内部审计部门或者即使设置了内部审计部门仍存在内部审计无效、流于形式等现象呢。下面我们分析下我国中小企业内部审计的具体现状级暴露出来的问题: 一、管理层内审意识弱,无法组织开展审计工作 我国中小企业的管理者和领导者大多都是非财务和审计出身,对审计知识和财务知识没有专业性的了解。他们重视生产和业务,往往忽略了内部控制的重要性,更加无法认识到企业内部审计不可或缺,即使认识到这点设置了内部审计部门也往往因为缺乏独立性,走走过场,根本没有实际性的价值。 二、内审人员专业能力薄弱,无法有效实施审计工作 中小企业的资本积累和人力资源吸引能力不够理想,所以不能够吸纳在审计方面的专业性高质量的人才,即使雇佣的相关人才也不会只是单一从事审计工作。另外,由于我国中小企业家的偏向于任用与自己一起创业可信赖的亲属,这一类人群大部分不具备内部审计的专业知识与水平,从而无法系统的开展审计工作。 三、审计组织机构设置不合理,缺乏审计工作独立性 我国中小企业普遍对审计机构的建立认识不足,在设置审计机构时随意性比较大,当然在中小企业里,单独设立内部审计部门也存在资源浪费,组建队伍健全的审计部门成本较高,而单独设立个一人一岗一部门的行为,往往使审计部门

(完整版)内部审计练习题(带答案)

内部审计练习题 第一章强制性指南 一、名词解释 1.确认服务:是指内部审计师为了对机构、业务、流程、系统或其他对象提供独立意见或 结论而做出的客观评价。 2.内部审计章程:内部审计章程是确定内部审计活动宗旨、权力和职责的正式文件。它确 立了内部审计部门在组织内部的地位,授权内部审计部门接触与业务开展相关的记录、人员和实物资产,界定内部审计活动的范围。 3.职业审慎:是指内部审计师在复杂的环境中,能运用自己的专业熟练性和技巧,识别损 害组织利益的行为,对故意作假犯错、发生错误和遗漏、消极怠工、浪费、工作无效、利益冲突和不正当的行为,以及最可能发生违法乱纪现象的情形和活动保持警惕。 5. 外部服务提供者:是指独立于内部审计所在组织的个人或公司。这些个人或公司拥有某一学科或领域的专门知识、技能和经验。外部服务提供者丰富多样,包括精算师、会计师、评估师、证券专家、统计师、信息技术专家、组织外部审计师和其他审计机构。 6.风险:是影响组织目标实现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 7.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旨在增加价值和改善组织的运营。它通过应用系统的、规范的方法,评价并改善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过程的效果,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 二、判断题:(3、4、7、8、15、18、32、36、37、40正确,其他错误。) 1.客观原则要求勤恳地开展工作。 2.内部审计具有处罚权。 3.内部审计可以提出建议。 4.内部审计可以对被审计的对象进行评价。 5.内部审计独立性是内部审计职业道德要求。 6.内部审计章程是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统一制定的。 7.内部审计可以向审计委员会报告工作。 8.内部审计的内容几乎无所不包。 9.内部审计意见应该尊重董事长的意见。 10.内部审计可以由会计人员兼任。 11.内部审计师应该精通IT技术。 12.发现和揭露舞弊的知识和技能是内部审计师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13.应有的职业审慎是指要对所有交易进行详细检查。 14.内部审计师应该尊重被审计单位专家的意见。 15.内部审计师在审计期间可以接受被审计人员赠送的挂历。 16.如果对首席审计官负责的业务提供确认服务,应由内部审计部门的质量保证部门进行监 督。 17.内部审计师不能对其以往负责的运营业务提供咨询服务。 18.蓄意参与违法活动属于不诚信。 19.出于对本单位相关信息保密性要求和内部审计的性质,内部审计师可以不配合外部审计 师的工作。 20.外部评估只评估质量保证与改进程序即可。 21.首席审计官不需要向董事会和高管层报告内部评估的结果。 22.内部定期评估和外部评估结果应该至少每年报告一次。 23.为保持独立性,内部审计计划的制定不应该考虑高级管理层和董事会的意见。

新形势下内部审计发展趋势探究(一)

新形势下内部审计发展趋势探究(一) 作者:李正楠王淑琴孙克新 摘要随着我国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内部审计制度成为客观要求。客观地研究和探讨内部审计的发展趋势对于积极探索新的审计理论框架、防范审计风险、培养内部审计人员新的审计理念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内部审计;现状;发展趋势;研究探讨 内部审计是经济发展到一定规模的产物。并在一定的历史环境下,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组织需求的变化而变化。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新知识、新技术、新思维对传统的理念形成强大的冲击。电子信息技术、通讯技术的日益发达,对单位的外部经营环境和生产经营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特别是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的广泛应用和发展。对审计人员、审计技术的要求愈来愈高,使内部审计面临巨大的挑战,当然也带来了发展的机遇。改革开放20多年来,在国家审计机关和各级地方政府审计机关的组织、推动和指导下,以及各部门、单位加强自我控制和自我发展的内在需要。我国内部审计在组织建设、人员配备方面有了较快的发展,内部审计的必须性也得到广泛认同。审计监督制度的实行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对维护国有资产的完整,监督财经法纪的贯彻执行,保证社会与经济的稳定、健康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由于我国的审计事业恢复较晚,发展时间相对较短,缺少历史经历的积累,所以。在理论和实践等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差距。 一、内部审计的现状 (一)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地位尤显薄弱 迄今为止。理论界始终认为。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只要独立于他们所审计的经济活动之外。就可以处于超脱的地位,就能够在内部审计中做到客观、公正。然而。事实上有很多因素制约了审计独立性的发挥:1一般来说,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和所隶属的领导层次越高,独立性就越强,审计工作也就最有效。但实际中一些内部审计机构只是挂靠或隶属某个部门,即使单独设置。其地位也与单位里其他职能部门平行。加上内部审计只有建议权。而没有处理权,查出违纪违规的问题后,只能移交、建议或督促其他有决定权的部门处理。这就削弱了审计应有的监督职能。2内部审计机构在本单位领导下行使职责,不可避免地要受到领导人的牵制,被领导的长官意志左右。使审计工作的开展受到许多限制。3内部审计人员作为单位职工,与其他职工之间必然存在着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因此,审计人员的工作极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干扰。4内部审计人员的一切福利关系都在本单位,且掌握在有可能成为其审计对象的其他职能部门手中,客观上也使审计人员在开展审计事项时,不得不考虑自身的利益因素,所以审计质量有时也难以得到充分保证。 (二)内部审计的职能定位在顺应形势变化方面较慢 1重监督、轻管理服务的思想仍然存在。 我国内部审计的职能定位一直是监督与服务并举,但长期占据优势地位的是监督职能,侧重的是对单位内部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合法性的查证。虽然初步开展了内部控制审计和管理审计,但过多强调的还是内部审计的监督作用,对内部审计的理解还停留在被动的“经济警察”这一监督功能层面,缺乏对审计的管理功能、增值功能的理解,从而忽略了它的管理服务作用。所以,内部审计的主要工作仍然集中在财务领域,很少深入到管理和经营领域。 2事后审计的缺陷日渐突出。 目前,我国的内部审计大都趋于事后审计。但很多经济活动事项的问题往往都发生在前期论证过程中,如果审计人员早期不能介入,只是到了招投标或要拍板决策时审计才参与监督,则这样的监督无异于走形式,根本起不到监督的目的。以史为鉴固然很有必要。这种审计方式也能帮助单位总结经验、改进工作、亡羊补牢,然而在快速变化的社会环境中,其对潜在的和未知的风险却难以发挥预警和规避、防范作用,造成的损失也很难挽回,远不如事前就

审计学毕业论文《企业内部审计外包研究》

企业内部审计外包 【内容摘要】内部审计源于受托经济责任关系,现在主要侧重于企业管理和决策的优化、提高经济活动的效率和工作效率服务,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职能,尤其是对现代公司的治理,对加强企业监督,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发挥了积极作用。但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和现代业务需求的增长,内部审计在企业中的许多方面问题日益突出,只有解决这些问题,才能使企业内部审计在现代经济环境下的有效地并完全为企业发展服务。内部审计外包是公司寻求内部和外部审计资源整合的结果。因此,根据外部环境和企业的具体条件,使用适当的内部审计外包,不是限制或更换内部审计,而是通过内部和外部审计资源的结合,弥补内部审计人员的缺点,更好地衡量内部审计职能,实现服务企业经营战略的目标,同时也提高内部审计机构的综合竞争力。 【关键词】企业内部审计内部审计外包外包内容选择风险与控制

目录 一绪论 (1) 二内部审计外包理论概述 (1) (一)内部审计含义 (1) (二)内部审计外包产生 (1) (三)内部审计外包的含义 (2) (四)企业内部审计外包原因 (2) 1、企业自身需求 (3) 2、内部审计外包的优势 (3) 三企业内部审计外包存在的风险 (4) (一)评估选择外包商的风险 (4) (二)泄露商业机密风险 (4) (三)内部审计职能缺失风险 (4) (四)独立性风险 (4) (五)短期行为风险 (4) 四企业内部审计外包风险控制对策 (4) (一)多个指标谨慎选择外包商 (4) (二)加强商业秘密的保护 (5) (三)建立外部审计人员工作激励机制并强化内部审计力量 (5) (四)外部审计机构加强对内部审计服务监督和规范 (5) (五)不断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 (5) 五企业防范内部审计外包风险的其他措施 (6) (一)加强内部审计部门对外包业务的配合与监督 (6) (二)制定合理的内部审计外包业绩评价体系 (6) (三)加强内部审计外包的法律法规和制度建设 (6) 六结论 (7) 参考文献 (7)

浅析内部审计定位及其发展趋势

浅析内部审计定位及其发展趋势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经济全球化发展,我国的各个领域也不断与国际接轨,更加趋于规范。但是,相较于国际内部审计协会的定义而言,我国企业的内部审计水平仍是落后许多。为了进一步提升我国企业内部审计水平和标准,有必要更深入的去了解分析内部审计的定义标准及其未来的发展趋势,如此,才能更好地提升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的监督管理工作水平。 一、内部审计的定位分析 ( 一) 初期定位 内部审计的初期定位主要是辅助国家进行审计的监督工作。早期关于内部审计并没有完整的法律配套文件,只出台了简单的标志性文件,但我国中央政府也先后采取了行政手段在国企和事业行政单位中实施内部审计。《国务院关于审计工作的暂行规定》是我国内部审计的法律依据,其本质定位仍是以辅助国家审计监督工作,进行行政管理及其监督职能为主。 ( 二) 定位发展 1、内部审计新定义。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的转折点在于《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的颁布。该规定的内容包括: 职责范围划分更加明确,具体到监督和评价本企业单位的经济活动; 目标更加明确,促进和加强经济管理和实现经济目标。可见,内部审计在职能和目标方面均发生质的改变。从职能来看,其内部审计不再局限传统的监督

而是转变为监督评价并行的职能,而在目标的定位上更是以企业的自身发展为主。由此可知,彼时的内部审计的主要目标是服务企业。 2、内部审计协会组织地位的界定。原先的审计工作以上级或国家审计部门为主导,内部审计行业只起到辅助作用。然而,在新的文献颁布之后,内部审计由学会转变为协会。中国内部审计协会由民政部批准成立,此后,内部审计协会成为行业内特有的自律组织,负责对企业进行内部审计,而国家审计部门负责对企业内部审计协会的工作服务质量进行监督和管理。可见,我国的内部审计有了较大的独立性,且不断朝着法制规范化发展,这也不断推进着我国内部审计工作的国际化发展。 ( 三) 未来定位 1、增加企业价值。从其定义上可明确地看出企业的内部审计主要是以服务企业为主,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仍存在偏差,因此,距离这个目标的实现仍有差距。如今,企业把实现价值最大化作为其发展目标,基于此,企业的内部审计不应仅仅局限于单一检查和监督,而应该积极汲取国外先进的经验,将监督和评估相结合,从真正意义上为企业的发展服务。所以,企业内部审计应该不断改善监督问题,及时纠正内审人员的不良作风和现象。同时,要能够及时的找出企业内部审计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方案。如此,才能够使国内的企业内部审计目标定位更好更快实现。 2、引入咨询管理服务。虽然我国内部审计已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其职能定位仍有待进一步提高,因此,引入咨询管理服务和监督评价

内部审计外包发展趋势及利弊

内部审计外包发展趋势及利弊 内容摘要:本文主要对内部审计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内部审计通过外包的方式使企业获得的专业服务的利弊提出了作者个人的见解。 关键词:内部审计、专业服务、外包 1. 内部审计外包的概述 内部审计外包(Internal Audit Outsourcing),是指企业从外部聘请专业人员来执行企业内部部分或全部内部审计工作。内部审计外包最先是由曾经全球知名的会计师事务所安达信、安永、毕马威等提出的。他们将内部审计解释为企业的一个成本中心,随着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和企业之间竞争的日益激烈,内部审计的传统职能已不能满足企业增加价值的需求。为适应企业经营管理的需求,内部审计职能应逐渐向风险管理和战略管理方面拓展,此时,企业将面临高额的成本。他们极力说服企业关注自身的竞争优势,而将内部审计业务交给外部咨询机构来完成。 2. 传统审计的分类 在财经界,人们习惯把审计按他的服务对像及职能分为三大类:一、独立审计(外部审计),主要由会计师事务所里的特许会计师来独立完成,二、政府审计,主要为政府的职能部门提供审计监督职能,三、内部审计,也就是企业为了查错防弊,通过设立内部的专职审计人员(部门)来自我防范企业管理上的一些风险;本文主要是讨论第三类,内部审计方面的一些见解。 3. 内部审计的现状 我国现代内部审计产生于80年代初,目前,大多数企业,都设立内部审计功能,根据公司的规模设立专职、兼职(主要由会计人员兼任)或专门的内部审计机构,工作汇报上也分别有:向财务负责人汇报、向公司总裁汇报和向董事会汇报三种,但大部分内部审计不同程度的存在以下方面的问题或限制: 1)、企业本身对内部审计的不重视 大多数企业领导缺乏对内部审计的基本了解,认为内部审计与经济利润的取得没有直接关系,甚至有些领导认为因为内部审计的存在,削弱了自己的自主权利,所以精简内部审计部门的人员,甚至取消内部审计部门,这时,内部审计的作用就会局限于公司财务数据的复核,发挥着会计核算职能的一个部分,严格来讲,他们的工作只能算是财务部门的部分工作。 2)、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整体偏低 国内目前专业的内部审计资格发展和人才培养缓慢(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

国外内部审计外包及启示(doc 7页)

国外内部审计外包及启示 一、国外内部审计外包概述 内部审计外包(又称内部审计外部化,Outsourcing the Internal Audit Function)指企业管理层将本企业的内部审计职能全部或部分地委托给会计师事务所或其他专业人员实施。 在西方国家,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内部审计外包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已经有为数不少的企业或事业单位实行内部审计外包。据国外调查资料显示,在美国和加拿大,内部审计外包的企业比例分别从1996年的21.5%和31.5%上升到2000年的38.0%和34.8%,这些企业遍布于各行各业。此外,在尚未实施内部审计外包的企业中,分别还有3成和4成以上的企业打算未来进行内部审计外包。众多会计师事务所也将内部审计外包视为新的发展领域。 但是,另一方面,内部审计外包也引起了监管机构和公众对外部审计师独立性的质疑,不同的监管机构对事务所的独立性是否受到影响争议很大。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1996年8月发布的职业道德行为守则解释认为,(不管是形式上还是实质上)只要注册会计师不履行管理职能、进行管理决策或以客户的员工身份进行活动,都不损害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公共监视委员会(Public Oversight Board)2000年在一份关于审计效果报告中指出,内审外包不会损害CPA的独立性。但是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2000年颁布了一条规定:公司内部审计总耗时间中最多只能有40%实行外包(Susan L Swanger,Eugene G Chewning Jr,2001)。

从西方内部审计外包的实践来看,内审外包主要采用以下四种形式: 1.最简单的外包形式是补充,即特定部分的内部审计职能赋予称职的第三方。例如,在一些关键性的内部审计项目中聘请外界专业人士提供帮助。又如,在审计外地的分公司时,企业聘请懂当地语言或熟悉当地习俗的审计人员提供帮助。另外,在审计特殊领域(如电子数据处理系统)时,企业也可聘请这方面的专家参与审计。 2.审计管理咨询,是会计师事务所现有咨询或审计业务的延伸,主要是帮助企业确定企业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人员数量及配备情况,并有可能促进内部审计计划的形成和改进。审计管理咨询服务还包括对内部审计人员的招聘工作,帮助管理层定义主要的审计风险领域等等。 3.内审职能全部外包给会计师事务所。这种外包形式下,企业不设内部审计部门,但是为了进行合理的经营性审计,就将内部审计职能全部外包给会计师事务所。内审职能全部外包时,企业可能保留内部审计长以监督审计业务的执行,并担当在会计师事务所和管理层之间沟通的媒介。 4.内外成员结合审计,亦可称合作内审(cosourcing internal auditing)。这种外包形式下,内部审计工作由一个统一的项目和审计工作组来完成,成员包括内部审计师和外部审计师,但内部审计师和外部审计师对这种结合审计分别承担不同的责任。 以上各种内审外包形式各具特色,企业规模及行业不同,是否实行内部审计外包及实现的方式可能都有所不同。关键是进行成本—效益分析,使用创新的内部审计外包方法,实现内部审计功能最大化,并使企业能够与急剧变化的

国外内部审计的发展轨迹

国外内部审计的发展轨迹 内部审计并非诞生于世纪初,它是企业发展规模逐渐扩大,为适应 管理需求多样化、复杂化的产物。随着世界经济繁荣和萧条的几番更替,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也不论企业的规模大小、产业和类型,为何内部审计都受到广泛的重视?内部审计在国外的发展历程如何?未来将呈现怎样的发展趋势?文章将作出详细解答。 在年月的美国安然公司财务舞弊事件中,唯一获判无罪的高层管理人员就是安然的首席内审员。年月,世界通讯公司再度爆发财务丑闻,其虚构的近亿美元利润创下了财务舞弊的世界记录。与安然事件类似,世通的财务舞弊也是由三位内审人员在执行内审工作过程中发现的。他们不计个人安危、忠于职守、排除种种困扰、承受巨大的压力,毅然将世通的舞弊行为昭示于天下。 在上述各案中,尽管内审人员都恪尽职守,但为何仍阻挡不了此类弊案的发生?是企业的外部环境发生了变化?是企业对绩效的追逐已 超过对高层主管道德价值和企业良心的关注?还是影响企业有效运作 的基础框架已年久失修、不堪重负呢?这对处于内审领先地位,向来对企业执行严格监管的美国及其相关监管单位,不啻于巨大的耻辱和一个当头棒喝;而全球企业也都开始重新思考内审在企业中所扮演的角色、应起到的作用,并且审视包含公司层面在内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完善,应如何完善。《萨班斯奥克斯法案》也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在此期间,

内审和审计委员会,似乎被企业和多数企业利益相关团体视为维护企业道德文化的最后一道防线。 国外内审产生的背景 世纪末、世纪初,托拉斯和康采恩等组织快速发展和扩张,逐渐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中占据了垄断地位。例如,年,美国钢铁公司垄断了全国钢产量的。这些经营规模庞大的企业,经营地点分散,经营业务复杂,高层管理人员无法像以前那样在所有的经营活动上亲历亲为,由此,分权管理和多级控制逐渐成为大型企业的管理方式之一。然而这种营运模式要想运作有效,势必需要建立适当的制度和程序以规范员工在日常营运作业中的合规合理性。 除此之外,也需要有一个独立的专职部门去审查、评价和报告这些作业执行的结果,并做出适时的反馈。一个与业务控制并列但相对独立的控制机制———内部审计便由此诞生。年,德国最大的军火制造商蒂森克虏伯公司开始设置内审部门,美国则在铁路行业最先配备内审人员。 国外内审的发展 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大型企业的迅速崛起,企业对内部经营管理、控制和监督的需要也逐步提高。世纪初,内审在美国问世,并随即在英国和日本快速发展。数十年来,其职能也从以查找错误为导向,单纯的监督、控制以及保护企业财产的“警察”角色,发展至今日以企业风险管理为导向,协助企业达成目标、提供咨询,并成为和不可或缺

医院后勤外包业务内部审计探讨

医院后勤外包业务内部审计探讨

医院后勤外包业务内部审计探讨 摘要:近年来,医院逐渐将后勤服务中的部分业务承包给具相应资质的第三方进行经营管理,这种经营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为医院节约成后勤管理成本,有利于医院后勤服务的社会化。由此,医院内部对外包项目的监督管理显得极为重要。本文主要就医院内部审计如何协助医院加强对后勤外包业务的管理和监督,以促进医院内部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医院后勤外包业务内部审计探讨 一、医院后勤社会化现?? 近年来,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快速发展与医院后勤改革的不断推行,医院逐渐将后勤服务中的部分业务,如病房用品洗涤、卫生保洁、保安、绿化、病人护送、空调维修保养以及食堂等业务承包给具有相应资质的第三方进行经营管理。这种经营管理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部分特殊岗位需要专业人员的矛盾,减轻了医院管理的负担,为医院节约了运营成本,使医院能够集中精力致力于医疗、教学、科研等核心业务。同时,医院后勤业务的外包,引进了竞争机制,促使医院后勤提供更专业优质的服务,促使医院后勤服务逐步纳入专业化、科学化。我院也在近几年中,逐步将保洁、

洗涤、护工、食堂、空调维保、保安等项目进行服务外包。 但是,随着医院后勤外包的服务内容逐项增多,医院对后勤外包业务的管理和监督也越来越为重要。医院内部审计作为医院内部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一种重要治理手段,应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协助医院加强对外包业务的审计和监督,以审计促管理。 二、医院后勤外包业务内部审计的含义和目的 后勤外包业务内部审计是指医院审计部门对医院后勤服务外包业务活动的合法性、合规性、效率性、效益性进行的审计和评价。 内部审计作为医院内部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一种重要治理手段,通过对后勤外包业务的审计和监督,可对参与外包业务人员的行为进行规范,确保医院后勤外包业务的合法性与合规性,提高业务外包期间的后勤服务质量,提高外包管理工作的效益,促进医院内部改善经营管理。 三、医院后勤外包业务内部审计范围和方法 (一)审计范围 1、医院制定的有关外包业务的相关制度 像食堂、保洁、护送等外包业务的日常管理,医院一般规定由后勤部门负责。审计时,可从后勤部门的各项工作制度入手,向后勤部门收集相关工作制度,了解医院后勤外包业务的管理思路是否合理合规,对后勤外包业务的日常管理

通用公司内部审计成功案例分析

通用公司内部审计成功案例分析 财务中的内部审计是指企业内部对各个业务、控制进行遵循方针、有效使用资源等方面的评价,下面的这篇文章是关于通用公司内部审计成功案例分析! 一、美国通用电气公司(GE)的内部审计 GE公司是美国最大的产业公司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电气公司。该公司有12大类产品和服务项目,包括家用电器、广播设备、航空机械、科技新产品开发、销售服务等。 (一)GE内部审计目标与内容 GE为其公司审计署规定了即使在美国公司中也可以说是标新立异的工作目标:超越账本、深入业务。这一措施的运用使得他们在检查和改善下属单位的经营状况、保证投资效果符合公司的总体战略目标和培养企业管理人才方面开创了极为成功的范例。 GE的内部审计包括两类:首先是下属企业财务部门自己的审计,重点审查其自身经营情况和财务活动是否符合总

公司的规定;其次是总公司一级的审计。最能代表GE特色的是其公司审计署的审计。 (二)GE内部审计的特色 GE认为,要做好审计工作,有两个关键性的因素必须解决,一个是共同接受的会计标准和原则,另一个是双重报告系统。 总公司财务部保存有一套国家出版的会计标准和原则,每级财务部门的职责就是坚持贯彻这些原则。公司的财务部提供了一个基本的会计结构,各个企业围绕此结构运行。此结构有助于坚持共同的会计标准和原则,审计主要监督的就是各下属企业是否认真遵守了这些标准和原则。 处理审计工作的另一个重要问题是双重报告原则。每个产业集团的财务负责人既要向本企业的负责人报告,还直接向总公司的财务副总裁报告。 在审计工作中,审计人员首先从查账入手,但决不止步于单纯查账,而是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研究可能有问题的业务,包括业务流程和有关策略、措施,意在从中发现经

国际内部审计的最新发展趋势

国际内部审计的最新发展趋势 多年来,内部审计的发展和其作用的发挥在世界各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得到了产业界、政府部门和学术界的充分肯定。IIA的一份研究报告表明,内部审计的未来呈现下列十大发展趋势。 1、审计的模式从控制导向审计向风险导向审计转变 在过去数十年中,控制导向审计是内部审计人员普遍使用的审计方法。它使审计人员容易将审计重点偏向于单位的内部控制系统,而忽视了单位本身的目标。在未检查本单位的目标和所处风险前直接评估控制程序,其结果意义不大,因为审计人员无法判断哪些是最重要的控制,哪些控制对于风险而言是最重要的,以及缺少哪些控制。这一审计模式已经带来许多问题,多余的控制阻碍了组织程序的正常动作,沟通变得更加困难。由于控制的改变滞后于经营环境的迅猛变化,使得对过去形成的、与本单位目前所面临的风险无关的控制进行审计变得缺乏意义。 没有风险就没有控制,控制只为管理风险而存在。不分析风险而想有效地评价控制是不可能的。最新的控制模型如美国的COSO报告、加拿大的COCO报告、英国的Cadbury 报告及南非的King报告,都将风险评估引入了内部控制并将其列为控制的核心。以风险评估为基础的风险导向审计使审计人员开始关心组织所面临的风险,使审计人员必须根据风险评估的思路开展对内部控制的评估,使审计报告将目前的控制与策略计划和风险评估连接起来,审计具有针对性,从而有利于组织目标的实现。 2、从着眼于风险到着眼于经营环境 经营环境是风险的根源,控制系统就是针对它设计的。风险的来源——对单位产生威胁的危险和创造潜在收益的机遇,必须成为风险分析的焦点。这些条件、情况、危险和机遇就是可能影响单位经营的环境。 经营环境包括一组相关内容: (1)一般环境:国际的,经济的,法规的,政治的,环保的,知识的,科技的,社会的; (2)社会环境:社会的,私人的,非盈利性的,公共的,以及宗教的;

内部审计业务外包

企业内部审计外包应当把握好的环节 内部审计外包(Outsourcing the Internal Audit Function)是指组织将其内部审计职能部分或全部通过契约委托给组织外部的具备专业胜任能力的机构或人员执行。它有利于提高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强化内部审计监督;有利于降低企业内部审计成本,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提高企业经营效率;有利于转移企业内部审计风险,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提高内部审计质量。内部审计外包在给企业带来诸多好处的同时,也带来了风险。企业在实际操作内部审计外包时,应当把握好风险评估、外包商选择、外包合同审查和事后监督控制等主要环节。 一、评估风险 企业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应当负责了解与内部审计外包相关的风险,并确保有效的风险管理程序能充分到位。作为董事会职责的一部分,董事会应当就内部审计外包对企业战略目标和计划的支持情况、与外包商的关系管理情况进行评估。没有一个有效的风险评估阶段,内部审计外包就可能与企业的战略计划不一致,或带来不可预见的风险。 评估内部审计外包风险,一方面要通过感性认识和历史经验来判断,另一方面要通过对各种客观的统计、计划、总结等历史资料,以及本企业或其他企业的风险事故的记录进行分析、归纳和整理,并在必要时向专家咨询,从而发现外包可能出现的风险,为后期的风险控制提供对象。同时也要注意内部审计外包风险的评估是一项连续性和系统性的工作,随着企业内外各种环境和条件的变化,企业所面临的内部审计外包风险的大小和种类也有所不同,这就需要企业持续不断地去评估风险。 内部审计外包的风险评估应当考虑下列情形:企业的战略目的、目标和经营需要;评价和监督外包商的能力;内部审计业务对企业的重要性和外包的风险程度;对内部审计业务外包的明确要求;必要的

内部审计案例与答案

案例一:大地电焊条公司在销售过程中,销售业务是按照销售合同进行的,当生产车间产品完工后,填制产成品入库单,验收合格后入库。销售部门根据销售合同编制发货通知单,分别通知仓库发货和运输部门办理托收手续。产品发出后,销售部门根据仓库签收后转来的发货通知单开具发票,并据以登记产成品明细账,运输部门将其与销售票一并送交财务部门,财务将其与销售合同核对后,开具运杂费清单,通知出纳人员办理货款结算,并进行账务处理。请点评此案例中的内部控制是否健全?并指出其可能造成的影响。 案例二:背景资料 某公司审计部于2009年3月派出审计组,对子公司H公司2008年度财务收支进行审计,有关资料和审计情况如下: 1.审计组对该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进行了解和测试,并在审计工作底稿中记录了有关情况,摘录如下: ⑴货币资金业务。财务专用章由专人保管,分管财务的总经理个人印章由其授权办公室主任梁某保管;对重要货币资金支付业务,实行集体决策;现金收入及时存入银行,特殊情况下,经公司领导班子集体研究批准后,方可坐支现金;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由出纳员李某负责定期编制。 ⑵销售与收款业务。负责主营业务收入和应收账款的会计张某不经手货币资金;负责赊销和审批的职员刘某不涉及销货业务的执行;销售价格、运费和折扣由销售人员何某根据客户情况进行谈判决定;应收票据的保管和贴现由会计王某专门负责。 ⑶材料采购与领用。材料采购由仓库提出书面申请,由采购部门批准并发出订购单;采购的材料到货时,由仓库保管人员林某和赖某共同负责验收入库;材料发出时,由生产部门经批准后填制一式四联的领料单,仓库发出材料后,将领料单分送生产部门、会计部门和仓库核存。期末的盘点由仓库保管人员林某和赖某共同负责进行。 ⑷设备采购与报废。设备采购由采购部门确定需要量并提出设备购置申请书;采购的设备到货后,由设备管理部门组织验收;设备验收合格后,由采购部门开具付款通知书,交财务部门办理付款手续;设备报废时,由设备管理部门提出设备报废单,经批准报废后,通知财务部门注销相关账面记录。 2.该公司财务部门有3位员工要进行合理分工,以承担以下8项工作,分工结果要符合内部控制制度的要求。 ⑴记录并保管总账;⑵记录并保管应付账款明细账;⑶记录并保管应收账款明细账;⑷记录货币资金日记账;⑸记录、填写支票;⑹发出销货退回及折让的贷项通知书;⑺调节银行存款日记账和银行存款对账单;⑻保管并送存现金收入。 二、根据上述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该公司上述内部控制中的缺陷,并简要说明理由。 2.从内部控制的角度,就上述8项工作如何分配给3位员工提出审计建议,并简要说明理由。案例三:资料 XX集团公司审计部于2003年6月派出审计组,对其子公司南华公司2002年度财务收支进行审计。有关资料和审计情况如下: (一)审计人员对该公司的内部控制进行了解时,发现如下情况: 1、仓库发运商品出库时,由仓库管理员根据顾客订单,填制一式三联的销货单。在各联上签章后,第一联代发运单,由运输部门依单配货、包装,随货交顾客;第二联送会计部门记账;第三联按顺序连同订单一并留存仓库。 2、为了方便生产加工,验收后的一些材料货物直接堆放在车间机器旁准备加工。 3、财务部经理被授权签署支票,但由于其经常出差,出差时便将其支票留在出纳处。出纳经审核相关凭证后签署支票。审计人员进行了业务穿行测试,追查了两笔业务,未发现出纳

浅谈我国内部审计的发展历史、现状、趋势 -讲解本

浅谈我国内部审计的发展历史、现状、趋势要求学生查找文献,提出一些自己的观点(分小组讨论) 一、我国内部审计发展 第一阶段(1983年—1994年)为我国内部审计初步建立的阶段。1983年月15日国务院成立了国家审计署。1983年国务院批转了审计署《关于开展审计工作几个问题的请示》,首次提到了内部审计监督问题。1985年8月审计署颁布了《内部审计暂行规定》,为内部审计提供了法律依据。《内部审计暂行规定》要求政府部门和大中型企事业单位实行内部审计监督制度。1985年12月审计署颁布了《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的若干规定》,这是审计署成立后第一个关于内部审计的法规文件,对我国内部审计的发展起到了规范和一定的推进作用。1987年7月国务院转发了审计署《关于加强内部审计工作的报告》;1988年国务院颁布了《审计条例》,其中第6章对内部审计作了较全面的规定;1989年12月5日审计署发布了《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废止1985年的规定,这是我国第一部关于内部审计的部门规章。这一阶段通过行政法规确立了内部审计的基本制度,促使我国内部审计走上了依法审计的轨道。 1994年8月颁布了《审计法》,其中第29条明确规定:“国务院各部门和地方人民政府各部门、国有的金融机构和企业、事业组织,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从而在法律上确立了内部审计制度,同时也为进一步完善内部审计工作规定、准则提供了法律依据; 1995年7月14日,审计长郭振乾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令第1号《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取代?1989年的规定,这次规定较之以前有了较大的改变,目前我国的内部审计工作大多都是按照此进行的。这一阶段通过颁布《审计法》及《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促进了内部审计的发展。为了适应我国加入WTO的新形势和内部审计发展的要,1998年经审计署批准,中国内部审计学会Society;Learn;academy更名为中国内部审计协会association。 第三阶段(从2003年开始至今)为我国内部审计法规体系全面建立健全的阶段。2003 年3月4日,审计长李金华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令第?4号《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要求自2003年5月1日实行新规定,有力地推动了我国内部审计向前发展,同时培养了一批有经验的内部审计师。2003年4月中国内部审计协会正式发布了《中国内部审计基本准则》、《中国内部审计职业道德规范》及10个内部审计具体准则。2004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