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力学简明教程》授课教案

《量子力学简明教程》授课教案
《量子力学简明教程》授课教案

《量子力学》电子教案

杨子元编

宝鸡文理学院物理系

一、简单介绍《量子力学》在物理学中的地位与作用

1.物理学课程体系中,分为基础课与专业课

基础课包括力、热、光、电、原子物理

专业课——四大力学:理论、热统、电动、量子力学

2.大学四年中所学所有课程大多为经典物理(即十八、九世纪物理)

只有在量子力学中才涉及近代物理的内容

3.量子力学是从事物理教学及其研究中的一门基础专业学科(讲授意义)

二、学习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关于“概念”问题;

量子力学中物理概念距离我们的生活越来越远,因此更加抽象。例“波函数”

概念(与经典概念比较,例“力”概念)

2.克服经典物理思想的束缚,防止用经典物理方法解决量子力学问题。

例:①轨道概念在量子力学已抛弃;②K P E E E +=不再成立,而用

P K E E E +=表示

3.必要的数学知识:偏微分方程,勒让德多项式,贝塞尔函数,矩阵(尤其是矩阵的对角化),厄米多项式,傅里叶变换。

三、教材与参考书

1.张怿慈 《量子力学简明教程》 人民教育出版社

2.曾谨言 《量子力学》上、下册 科学出版社

3.蔡建华 《量子力学》上、下册 人民教育出版社

4.梁昆淼 《物学物理方法》 人民教育出版社

5.[美]玻姆 量子理论 商务印书馆

6.大学物理(93.9—95.4) 《量子力学自学辅导》

第一章 绪 论

量子力学是反映微观粒子(分子、原子、原子核、基本核子等)运动规律的基础理论,它是本世纪二十年代总结大量事实和旧量子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它不仅是近代物理学的基础,而且被广泛的应用于化学和电子学等领域。

在介绍量子力学之前,首先回顾一下量子力学产生的历史过程。

§1.1 经典物理学的困难

一、困难

1687年,牛顿的划时代巨著《自然哲学的教学原理》在伦敦出现。当时,自然科学没有完全从哲学分划出来,而用了哲学这个名称。

牛顿经典力学的主要内容是它的三大定律,到了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牛顿建立的力学大厦远远超出了这三条定律,可以说整个经典物理的大厦已竣工。

机械运动——牛顿力学

电磁现象——麦氏方程

光 学——波动理论

热 学——完整热力学和玻耳兹曼和吉布斯建立的统计物理学

当时物理学家非常自豪和得意,因为当时几乎所有的新发现都能很好地套进现有的模子中。然而正当经典物理大厦逐渐升高时,它庞大的躯体却产生了两大裂痕。

其一是迈克尔逊——莫雷关于地球相对于以太漂移速度零的结果。

经典力学相对原理表明,力学规律在不同参照系中应有相同形式

S 系 a m F =

S/

系 a m F '=' 也就是说对一切力学现象而言,一切惯性系都是等价的。

麦氏电磁理论中,有一光速C (常数),在伽利略变换下,由麦氏方程推出的波动

方程012=??+??t

c A ? 的形式要发生变化。 这就说明麦氏理论只能对一特殊绝对静止参照系成立,因此物理学家提出了以太这个模型,它是绝对透明充满整个空间,物理学家企图证明它的存在。但迈——莫实验却表明地球相对以太的速度是0,也就是说,以太是不存在的,而关于这一问题的成功解决导致了狭义相对论的建立。

其二是黑体辐射、光电效应、原子光谱线系以及固体在低温下的比热问题

这些现象都无法用经典理论得出完满的解释。

关于黑体辐射,光电效应的研究使人们发现了光的波粒二象性。

对原子光谱的研究则经历了一个艰难的过程,1900年普提出了量子假设,玻尔提出了一些新的假设企图将这一现象纳入经典物理的框架内,然而却未成功(它只解决一些氢原子及类氢原子的光谱问题),量子力学就在这样的基础上产生了。科学中没有无源之流,量子力学是经典力学智慧之子。

二、量子力学发展概况

1.旧量子论阶段(1900—1913):玻尔为解决氢原子光谱的问题而提出氢原子的定态假设以及辐射跃迁假设;(从普朗克提出能量子到玻尔旧量子论阶段)

2.量子力学建立阶段(1924—1927):从1924年德布罗意提出实物粒子同样具有波粒二象性(德布罗意因此于1946年获诺贝物理学奖)

三、量子力学的几种表示形式

1.薛定谔的波动力学:用偏微分方程来表示:(它源于德布罗意的物质波思想)

2.海森堡的矩阵力学:(在批判旧量子论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3.狄拉克表述(更普遍形式)

§1-2 光的波粒二象性

一、光的波动性

1.光的干涉和衍射现象以及光的电磁理论从理论和实验两个方面证明了光的波动性.

大约在十七世纪发现了光的波动性。

① d D >>

② t E E ωcos 01= 是通过S 1狭缝到达P 点的光波振动

)cos(02?ω+=t E E 是光通过S 2狭缝到达P 点的光波振动。

光线S 2P 与S 1P 的光程差θδsin 2d Q S ==。光程差为一个λ时,位相差为2π,所以

光程差为θsin d 时,位相差为θλπ

sin 2d ,则E 2=)sin 2cos(0θλπωd t E + ③P 点光强度

)sin cos()sin 2cos(

2021θλ

πωθλd t d E E E E +=+= ④P 点的全振动

)sin 2(cos 420θπd I I = 200E I =

⑤讨论

ⅰ)d n λθ=sin 2,1,0=n

光强最强04I

I = ⅱ)d

n λ

θ212sin += 2,1,0=n 光强最弱 0I =

光的波动性已为实验事件和理论所支持,但黑体辐射,光电效应现象却揭示了把光看为波动的局限性。

二、光的粒子性

1.黑体辐射、光电效应、康普顿效应显示了光的粒子性

2.实验

(1)黑体辐射问题

①所谓黑体:若一个物体能全部吸收投射在它上的辐射而无反射,这种物体就称为黑体(这是一理想模型)

例:一个开有小孔的空腔就是一个近似的黑体

②实验结果

当腔壁与空腔内部的辐射在某一绝对温度下达到热平衡时,频率在d υυυ+到之

间的辐射能量密度ννρd )(只与T ν和有关,与空腔的形状和本身的性质无关,即

ννννρd T F d ),()(=

),(T F ν表示一普适函数,当时虽不能写出它的具体解析式,但许多物理学家还是力图从经典物理出发导出了其能谱分布公式,维恩(wien ),瑞利—金斯(Ray leigh —Jeans ),就是其中两个物理学家。

③维恩公式

它由热力学方法和一些假设得到

νννννρd T

C e C d 231)(-= (C 1,C 2为常数) 它在短波区域与实验符合,但在长波区域它与实验相差甚远。

④瑞利——金斯公式

由经典电动力学和统计物理得出

νπνννρKTd C

d 22

8)(= 它在长波区域符合实验,在短波区域与实验相差甚远。

⑤普朗克假设与公式(1900年)(planck )

a)假设:黑体以υh 为能量单位不连续地发射和吸收频率为ν的辐射,而不是象经典理论所要求的那样可以连续地发射和吸收辐射能量,(υh 为能量子)341062559.6-?=h 焦〃秒

b)公式

3

381()1

h kT h d d C e ν

πνρννν=??- k 是波尔兹曼常数 k=1.38054×10-23焦〃度-1

它是在假设基础上,由经典统计理论和电磁理论导出:

c)普朗克假设的意义

ⅰ)解决了黑体辐射问题

ⅱ)提出了与经典物理概念相对应的概念能量子

ⅲ)第一次揭示了微观物体与宏观物体有着根本不同性质,为揭示光的粒子性奠定了基础。

普提出假设后本应进一步确认光的性质,但由于形而上学思想的影响,也却徒劳地把能量子假设纳入经典物理范畴,因而后来没有对量子论的发展作出贡献。

(2)光电效应

光电效应最早由赫兹(H.Herts )1888年发现,但当时对其机制不十分清楚,直到电子由汤姆逊发现后,人们才认识到它是由于紫外线照射在金属表面,而大量电子从金属表面逸出的结果。光电效应现象最终由爱因斯坦解释。

a)实验结果

ⅰ)只有当光频率大于某一定值0υ时,才有光电子从金属表面逸出,若小于某一值时,无论光强多大,照射时间多长,都没有光电子产生。(红限频率0ν存在,当ν>0ν时,才发生光电效应)

ⅱ)光电子的能量与光频率有关,而与光强无关,光强仅影响光电子的数目,光强愈大,光电子数目愈多。(光电子的能量与光强无关,仅与光频率有关)

ⅲ)当入射光0νν

>时,不管光多弱,只要光一照,即可观测到光电子。(瞬

时性)

光电效应是经典理论无法解释的,光的电磁理论表明,光能量决定于光强度而与频率无关。

b)爱因斯坦假设

爱因斯坦在普朗克假设的基础上第一次肯定了光除了波动性还具有粒子性,他认为:

电磁辐射不仅在发射和吸收时以能量为νh 的微粒形式出现,而且以这种形式的速度c 在空间运动,这种粒子叫光量子或光子。

c)爱因斯坦方程 2012

m v h W μν=- μ为电子质量,m v 为电子逸出金属表面后的速度。

0W 是电子脱离金属表面所需要的功,叫脱出功。

若0h W ν>,则有电子逸出

0h W ν<,则无电子逸出

d )光子的能量与动量

ⅰ)能量 νh E =

由相对论知以υ运动的粒子能量2c E μ=

μ=,对光子c υ=,静止光子质量00μ=

由相对论中能量与动量关系

224220E c c P μ=+

E cP =

ⅱ)光子动量

E h P c c

ν== h h P n n c νλ

== (λ为波长,n k λπ2=为波矢) νh E = 与n h P

λ=有机的将光的二重性——波动与粒子性联系起来,E 与P 是描

述粒子性的物理量,而ν与λ是描述波动性的物理量。

1907年爱将能量不连续概念,用到固体原子的振动上去,成功地解释了固体比热

在K O T →时趋于零的现象,这时,普关于能量不连续的概念,才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参曾P 8)

(3)康普顿效应(compton effect )

光的粒子性在1923年的康普顿的散射实验中直接证实

(参https://www.360docs.net/doc/821887960.html,pton.Phys.Rew,22(1923),409)

a)实验结果

实验表明:

高频的X 射线被轻元素中的电子散射后,波长随散射角的增加而增加。

按经典电幼力学,电磁波被散射后波长不发生改变,若将这个过程看作光子与电子的碰撞,就能得到完满解释。

b)康普顿公式

①能量守恒

碰前光子:=νh ω ,π2h

=

电子 20C μ(静能) 0μ:电子静止质量。

碰后光子h νω''=

电子 2

22

021c c c υ

μμ-=

∴有

2

2

0+c ωμω'=+

① ②动量守恒 碰前光子=c E c ω

,电子P=0

碰后光子 c ω'

x 方向,c ω

=c ω' θνμθ'-+cos 1cos 2

2

0c c

② y 方向:θνμθω'--'

=sin 1sin 02

2

0c c c

①②③联立求解

2

sin 420θμπλλλc =-'=? 这表明光子经电子散射后波长随散射角θ变化

这一结果由康普顿和吴有训实验证实

三个结论:

Ⅰ)普朗克与爱的理论揭示了光的微粒性与波动性;

Ⅱ)光的粒子性由康普顿实验直接证实;

Ⅲ)普——爱理论中关于能量的不连续概念揭示了微观粒子的本质属性。

§1—3原子结构的波尔理论

普——爱的光量子,实物粒子不连续性的概念,为解决物理学重大问题开辟了一条道路,当时正值卢瑟福原子“核模型”提出,而经典物理与原子的稳定性发生了尖锐的矛盾,玻尔把这种量子概念用到原子结构问题上提出了他的量子论(1913)(N.Bohr, Phil, Mag, 26(1913),1).他的理论最终被量子力学所代替,但他的理论在历史上为量子力学的建立起过重大作用,而且他的核心思想到现在还是正确的。

1.氢原子光谱的巴耳末公式(Balmer )

)11(22n n c R H -'=ν n n n n '>?

?????==' ,4,3,2,3,2,1 171009677576.1-?=m R H

它表明:①氢原子光谱线是分立的线谱

②若光谱中有,,21νν两光谱,则必有,21νν+,21νν-谱线,这叫并合

原则,这些结果无法用经典理论加以解释。

a )首先是原子的稳定性问题

b )线状谱问题

五、玻尔假设

1°原子只能处于一些能量不连续的定态的概念,他提出原子的稳定性状态可能

是某些具有一定分立值(E 1,E 2…)的状态。

他提出原子的量子化条件,电子角动量, n J =, 3,2,1=n n 叫量子数,是整数,只有具有, n J =的电子才能处于稳定状态。

玻尔仅考虑电子的圆轨道,即电子有一个自由度。索末菲(Sommerfeld )将玻尔的量子化条件推广为,nh pdq =?,q 是电子广义坐标,p 是广义动量。

2°量子跃迁的概念

原子处于定态时不辐射,但由于某种原子可以从一个定态向量一定态跃迁同时吸收(或发射一个光子),光子的频率是h E E m

n mn -=ν (频率条件)

a)量子跃迁概念深刻反映了微观粒子运动的特性

b)而频率条件则揭示了并合原则的实质

3.玻尔理论的局限性

ⅰ)玻尔理论只能解释氢原子及类氢原子的光谱

(即核外只有一个电子的原子或离子)

ⅱ)即使是氢原子也只能求出频率,而不能求出谱线强度

ⅲ)玻尔理论的主要缺陷是把微观粒子(电子,原子等)看作经典力学中的质点,经典力学的质点只有粒子性,而微观粒子有不同于质点的波粒二象性。

§ 1—4 实物粒子的波粒二象性

在前面我们已看到,由于经典物理的困难和玻尔旧量子论的不彻底性,便迫使人们去寻找反映微观世界规律的理论。

旧量子论为新理论的建立创造条件,一方面,在光的本性研究中,人们发现了光的波粒二象性;另一方面玻尔讨论原子中电子的稳定状态时,提出的量子条件实际上是把普朗克的能量子假设从简单的谐振子移植到周围运动的电子上。这些现象便启示了德国物理学家、哲学家、德布罗意(De 〃Broglie ),使他认识到在认识光学理论的缺陷只是考虑了光的波动性而忽视了光的粒子性(电子、原子)的理论是否会产生相反的错误,即实物粒子性而忽视了波动性。

1.德布罗意假设

1924年,英国《哲学杂志》9月份上刊载了物理学家路易〃德布罗意的文章。在文中他提出了自己的假设。

假设:具有确定动量P 和确定能量E 的自由粒子,相当于频率为ν和波长为λ的平面波,二者之间的关系如同光子与光波的关系一样,有

==νh E ω

==n h P λk =341.0545887102h J s π

-=?? 这就是著名德氏关系式,这种表示自由粒子的平面波被称为德布罗意波(物质波)

2.德布罗意平面波方程(自由粒子平面波方程)

自由粒子动量与能量都是常量,由德布罗意关系,与自由粒子联系的波,它的频率(或波长)都是常量,因此它是平面波。

在经典力学中,频率为ν,没X 正方向传播的平面波的波动方程为

??

????-=ψ)(2cos t x A νλπ 在弹性波中?表示质点离开平衡位置大小,在光波中?表示电场或磁场的某一分量。

沿单位向量n 传播的平面波在新坐标系z y x o '''

cos 2()X A vt πλ'??ψ=-????

,P 是从原点指向波面的任一点的矢径,由坐标变换关系: γβαcos cos cos z y x X ++='

在oxyz 中

cos cos cos cos 2x y z A vt αβγπλ?++???ψ=- ??????? {}cos ,cos ,cos n αβλ= {},,r x y z

?????

???? ??-?=ψt r n A υλπ 2cos

波矢:n k λ

π2= []

t r k A ω-?=ψ cos ∵χχsin cos i e ix +=

故写成复数形式)(t r k i Ae ω?-?= (1)

cos A =ψ)(t r k ω-? 是(1)的实部

又∵P = k E= ω ∴)(Et r p h i Ae -?=ψ

该式称为德布罗意波(或自由粒子为平面波)

在量子力学中,自由粒子平面波不用实数形式,而用复数形式。(若用实数形式则无法得到薛定谔方程)在2、3节将解释,这个波方程描述的是能量为E ,动量为P 的自由粒子的平面波方程。

3.德布罗意波长线度

设自由粒子动能为E ,速度远小于光速,则2

2122P E v μμ

== 由E h p h μλ2==

若电子被V 伏的电势加压,E=ev 电子伏特

A λ== 若 A V V A V V 122.0,10000;1,150

====λλ 所以德布罗意波长在数量上相当于晶体原子间距。它比宏观线度要短得多。这也是实物粒子的波动性长期没有被发现的原因之一。

4.德布罗意假设的实验验证

①戴维逊和革未的电子衍射实验

1927年戴一革观察电子束的散射强度与散射角θ之间关系,发现随θ改变散射强

度改变,在某些θ值处强度有最大值,这一现象与X射线的衍射现象相同,充分说明了电子具有波动性。

②双缝衍射实验

将光源当成电子源,与光的双缝衍射结果相同

③电子束穿过金属片式的晶体粉末后产生与χ射线一样的衍射现象。

后来人们又对原子、分子中心等实物粒子作了衍射实验,实验数据分析表明衍射波长与粒子动量之间存在着德布罗意关系。

保险学教学大纲

《保险学》课程教学大纲 (Insurance )(宋体小四号) 一、课程说明 课程编码课程总学时理论总学时48;实践总学时0 周学时理论学时16;实践学时0 学分 3学分 课程性质适用专业劳动与社会保障 1、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见下表): 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表(小四黑体) 2、课程教学目的与要求: 《保险学》是金融、保险专业的专业课,也是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充分掌握保险学的基本理论,保险的性能、职能和作用。保险合同的签订及保险经营、保险精算、保险营销、保险基金的运用及保险市场和保险监管的具体运作过程和操作方法。要求学生上课认真听讲,记好笔记,积极参加讨论,完成课后作业,学生通过学习应达成以下基本要求:明确掌握保险的性能、职能和作用;保险合同的特征要素及保险的基本原则;保险的具体险种的内容及保险经营、保险精算、保险营销及保险基金的运用。保险市场及保险市场监管的相关理论。 3、本门课程与其它课程关系: 先修课程: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概率统计原理、会计学。 4、推荐教材及参考书:

推荐教材:《保险学》,魏华林, 林宝清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参考书:保险学原理》,许谨良主编,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5、课程考核方法与要求: 闭卷考试。要求学生功过本课程学习后能够掌握保险学的基本知识,并通过课程考试。 6、实践教学内容安排: ………… 二、教学内容纲要 第一章风险与保险 一、目标与要求 (一)掌握:什么是风险、什么是危险、危险的分类。 (二)熟悉:危险管理的方法。 (三)了解:危险与保险。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危险概述 (一)重点讲解××× 危险的涵义;危险的特征危险的种类; (二)一般介绍××× 危险的构成要素; 第二节危险管理 (一)重点讲解××× 危险管理的概念。如何进行危险处理。 (二)一般介绍××× 危险管理的过程。 第三节危险与保险 (一)重点讲解××× 可保危险 (二)一般介绍××× 危险与保险的关系 第二章保险概述 一、目标与要求 (一)掌握:保险的概念;保险的分类;保险的职能和作用。 (二)熟悉:保险的起源与发展。 (三)了解:保险的代价

职高中职《创业指导》课创新精神与创业能力教案

《创新精神与创业能力》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加强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精神的培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2.创业素质和能力 三、教学方法: 阅读法、讨论法和案例分析法 四、教学课时: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60岁的索尼告诉了我们什么? 2006年5月7日,是索尼的60岁生日。虽然目前液晶电视和数码影像产品正势头强劲,索尼似乎正在走出艰难时刻。但这个花甲老人面临的境况并不乐观,索尼真的廉颇老矣了吗?(老师介绍索尼公司的创业和发展过程) 第一节、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一、创新精神的定义 二、创新精神的内涵 三、企业文化和创新精神 四、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思维名言】 1、简单的思维模式无法理解复杂事物。 2、有机体一旦完善,就变得僵化了,这是一切有机体的规律。——斯宾塞 3、我不愿有一个塞满东西的头脑,而情愿有一个思想开阔的头脑。——蒙泰涅 【思维笔记】 1、创新思维是思维的一种高级形式。 2、模仿思维适用于已知世界,创新思维适用于未知世界。 3、创新思维在今天的工作、学习、生活中的需求越来越大,这使得人们要学会不断将自己的思维方式由模仿思维方式切换到创新思维方式。 4、模仿思维方式就像是行走状态,创新思维方式就像是奔跑状态,当周围的人都开始奔跑加速的时候,那些仍在慢步前行的人必然将被社会主流所淘汰。 5、今天,社会结构变得更加复杂,企业经营变得更加复杂,产业专业变得更加复杂、工作方式变得更加复杂、职业技能变得更加复杂、人才标准变得更加复杂,新出现的问题变得更加复杂……复杂的普及化使得普通人的思维方式也需要变得越来越复杂,不能再满足简单初级的模仿思维方式。

创业基础课程教案设计)——

授课章次第一讲创业、创业精神与人生发展 第一节创业与创业精神 授课 时数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创业的概念、要素和类型,认识创业过程的特征,掌握创业与创业精神之间的辩证关系,强化创业精神需要培育并可培育的理性认识。 教学要点 创业是不拘泥于当前资源约束、寻求机会、进行价值创造的行为过程。 创业的关键要素包括机会、团队和资源。 创业过程包括创业者从产生创业想法到创建新企业或开创新事业并获取回报,涉及识别机会、组建团队、寻求融资等活动。可大致分为机会识别、资源整合、创办新企业、新企业生存和成长四个重要阶段。 创业精神是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重要行为特征的高度凝练,主要表现为勇于创新、敢当风险、团结合作、坚持不懈等。 创业精神将在新时期发挥更大的作用,有利于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质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教学方法说明 教学容教学方法 教师根据示教材案例和自己准备 的案例进行课程导入,引发学生思考 案例教学 教师组织学生学习示教材案例,请 学生分享学习感受,并进行点评,做好 知识点的衔接 课堂讨论、师生互动 结合示教材PPT进行案例分析总结 和课程容的讲解 案例教学、PPT讲解 进行教学训练,启迪学生对身边创 业成功或失败的案例进行思考 教学实训 本节知识点强化并提出课后思考教师总结、课程延展

授课章次第一讲创业、创业精神与人生发展 第二节知识经济发展与创业 授课 时数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对知识经济发展的分析,使学生了解创业高潮形成的深层次原因,认识经济转型与创业热潮的在联系,明确创业活动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 教学要点 经济转型是创业热潮兴起的深层次原因。 经济社会发展不同阶段创业活动的特征。 创业具有增加就业,促进创新、创造价值等功能,同时也是解决社会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 教学方法说明 教学容教学方法 结合上节课学生思考习题、案例等 进行课程导入。 课程回顾、案例教学、 教师引导学生从各个层面进行分 析经济转型与创业热潮的关系。 师生互动、课堂讨论 教师组织学生学习示教材案例,使 学生对特定经济环境下的创业有深刻 的认知。 师生互动 总结课程,结合上节课学习的“创 业影响因素及各影响因素间的关系”强 化知识点,启迪学生思考。 PPT讲解、教师总结 结合上节课学生思考习题、案例等 进行课程导入。 课程回顾、案例教学、 本讲教学逻辑图

创业教育课程教学大纲

《创业教育》课程教学大纲 (30学分) 一、课程性质 《就业创业指导》课程是全校毕业学生的一门任选课。 二、教学目的 通过实施系统的就业指导教学训练,使学生了解就业形势,熟悉就业政策,提高就业竞争意识和依法维权意识;了 解社会和职业状况,认识自我个性特点,激发全面提高自身素质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了解就业素质要求,熟悉职业规范, 形成正确的就业观,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就业与创业的基本途径和方法,提高就业竞争力及创业能力。 三、教学方法 本课程采用教学与训练相结合,以讲座为主的方式进行,主要采取典型案例分析、情景模拟训练、小组讨论、师生 互动、角色扮演、社会调查等教学方法。 四、教学要求 1、结合需求,全程指导。从新生一入学到毕业,根据市场需求,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发展需要,分阶段循序渐进地 组织、渗透和强化就业指导,突出就业指导的教育和服务的功能。 2、加强就业形势和政策的宣传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针对当前学生就业中面临的各种问题,结合学 生自身特点,介绍就业形势,讲解就业政策,指导学生树立竞争就业和自主创业观念,掌握就业政策,学会依法维护劳 动权益。 3、充分运用现代化训练技术和手段,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组织就业指导教学与训练,动员学生全身心地参与。 4、强化整体教学训练效果。注重训练内容和训练方法的结合,保障训练内容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加强课堂训练和课 外指导的结合,保证就业指导的训练时间;注意团体指导与个体指导有机结合,强调有针对性地个别指导。 5、因地制宜,创造性地开展训练和指导。在按照规定的程序和内容开展就业指导教学训练的同时,要结合实际,探 索新的就业指导形式和方法。 五、课程设置与安排 本课程采用模块式教学训练方法,各模块具有系统性和循序渐进性,同时也具有相对独立性。根据各模块的特点,由学院领导、职能部门、不同专业教师主讲。

创业基础课程教案资料

创业基础 第一章创业、创业精神与人生发展 通过本部分教学,使学生了解创业的概念、创业与创业精神的关系、创业与人生发展的关系,以及创业和创业精神在当今时代背景下的意义和价值,正确认识并理性对待创业。 1. 创业与创业精神。 使学生了解创业的概念、要素和类型,认识创业过程的特征,掌握创业与创业精神之间的辩证关系,强化学生对创业精神需要培育并可培育的理性认识。 (1)课程内容。 创业的定义与功能 创业的要素与类型创业过程与阶段划分创业精神的本质、来源、作用与培育 (2)教学要点。创业是不拘泥于当前资源约束、寻求机会、进行价值创造的行为过程。创业的关键要素包括机会、团队和资源。创业过程包括创业者从产生创业想法到创建新企业或开创新事业并获取回报,涉及到识别机会、组建团队、寻求融资等活动。可大致划分为机会识别、资源整合、创办新企业、新企业生存和成长四个主要阶段。 创业精神是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的重要行为特征的高度凝练,主要表现为勇于创新、敢当风险、团结合作、坚持不懈等。 创业精神将在新时期发挥更大的作用,有利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2. 知识经济发展与创业。 通过对知识经济发展的分析,使学生了解创业热潮形成的深层次原因,认识经济转型与 创业热潮的内在联系,明确创业活动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1)课程内容。 经济转型与创业热潮的关系创业活动的功能属性知识经济时代赋予创业的重要意义 (2)教学要点。 经济转型是创业热潮兴起的深层次原因。 经济社会发展不同阶段创业活动的特征。 创业具有增加就业、促进创新、创造价值等功能,同时也是解决社会问题的有效途径之 一。 3. 创业与职业生涯发展。 使学生了解创业与职业生涯发展的关系,认识创业能力提升对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的积极作用。(1)课程内容。 广义和狭义的创业概念 创新型人才的素质要求创业能力对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的意义和作用 (2)教学要点。 创业并不只是开办一家企业。创业能力具有普遍性与时代适应性。创业能力对个人职业生涯发展起着积极作用。 第二章创业者与创业团队 通过本部分教学,使学生形成对创业者的理性认识,纠正神化创业者的片面认识,了解创业者应具备的基本素质,认识创业团队的重要性,掌握组建和管理创业团队的基本方法。 1. 创业者。

《保险学》教学大纲

《保险学》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50741课程性质学科基础课、选修学时32学分2 适用专业会计学 I 大纲文本 一、课程内容 (一)风险管理和保险 1.定义与种类 2.相关要素 3.对付风险的方法 (二)保险概论 1.本质与发展史 2.保险与赌博、救济、储蓄的关系(课堂讨论) 3.保险种类与保险学的研究对象 4.保险基金 (三)保险的基本原则 1.保险利益原则 2.最大诚信原则 3.损失补偿原则 4.近因原则 5.代位原则 6.分摊原则 (四)保险合同 1.概述 2.内容 3.订立、变更、终止与争议 (五)保险合同的数理基础 1.随机事件与概率 2.概率分布与期望报告 3.保费与保费率 4.费率界定方法及财产险与人身险的费率界定 (六)财产保险 1.概述 2.企业财产保险 3.家庭财产保险 (七)人身保险 1.概述 2.案例分析 (八)责任保险 1.责任保险概述 2.产品责任保险 3.公众责任保险

4.雇主责任保险 5.职业责任保险 (九)再保险 1.再保险的概述 2.再保险的作用与发展 (十)社会保险 1.社会保险的功能与特点 2.社会保险制度 3.我国的社会保险制度 二、课外作业无 三、实验无 四、实习无 五、课程设计无 六、教材及参考书 建议选用的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教材:《保险学——理论与实务》,吴荣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 1999 参考书:《农村保险理论与实务》陈万明,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6 《金融与保险》期刊,中国人大 《保险学概论》朱志忠、彭喜锋编著,学苑出版社出版 1999 《保险学导论》许罗平、陈平主编,中山大学出版社 2000 《保险概论》《保险概论》编写组,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6 《保险学》徐文虎、曹恒春、周建中主编 2000 II 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目的与任务 本课程是金融专业的主要专业课之一,是会计、经济管理、工商管理专业的主要选修课之一。计划课时32课时。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保险的基本概念、产生背景、中外保险史及其现状。掌握财险,人身险及责任险的基本条款等等。 二、课程的具体要求 (一)风险管理和保险 掌握风险、纯粹风险、投机风险和风险管理的定义;了解风险的组成要素以及在日常实例中的辨别;掌握风险管理的方法和选择。 (二)保险概论 记住保险与社会保险的定义;理解保险与储蓄、救济的区别;重点掌握一般商业保险与社会保险的区别。 了解社会后备基金的主要形式;熟悉保险基金的概念和特点;了解保险资金的运动过程。 (三)保险的基本原则 精读全章,灵活掌握各项原则在保险中的运用。 (四)保险合同 了解保险合同的概念、特性;理解保险合同的种类。掌握保险合同的主体和基本内容;掌握保险合同的订立与效力变更;了解合同终止的几种形式。掌握仲裁的定义。 (五)保险合同的数理基础

全科医学临床病例教学教案

全科医学临床病例教学教案 要求:针对主诉为“腰痛半月”得就诊患者进行全科医学临床诊治, 设计带教教学教案 一.病例教学目标 1.运用全科医学基本理论及执业技能进行全科医疗得规范接诊及综合评估; 2.建立全科医学临床思维,分析腰痛得诊断思路及鉴别诊断; 3.针对主诉,运用全科医学思维展开病史询问、临床体格检查,做出正确、合理得处置意见,通过考评成员点评,拓展临床思维,提高业务技能。 二.教学设计 1.如何运用全科医学得理念及基本技能进行规范接诊及评估? 2.综合运用全科医学得临床思维方法进行针对腰痛得问诊思路与体格检查; 3.运用全科医学得临床决策对该患者进行进一步得临床指导,确定处置方案; 4.怎样运用全科医学疾病得管理方法进行多系统疾病得随访及指导? 5.结合本病例,怎样拓展全科医师得临床思维与技能? 三.病例分析 1.运用全科医学基本理论及执业技能运用全科医疗得规范接诊及综合评估 带教教师运用全科医学以病人为中心得理念及基本技能指导规范接诊及全面评估(包括临床、心理、社会因素得评估);受教医师针对主诉收集补充病史、进行体格检查操作训练,同时进行初期评估;由考评者补充、纠正受教医师得遗漏、不规范操作行为并进行综合评估分析。 (1)运用全科医学得理念与规范接诊方法询问病史、进行评估首先建立良好得沟通方式,取得患者得信任

病史询问:运用以人为中心得全科医学理念,用关切、理解得态度与方式进行病史询问; 补充现病史:从腰痛得常见症状为切入点,询问患者腰痛得情况、与鉴别诊断相关得伴随症状及整体情况; 既往病史:追问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及服药与控制情况,重点追问有无外伤史,外伤时间、处置方式、效果。 个人及家庭背景:经济状况、工作性质。有无吸烟、喝酒嗜好。 家庭及子女情况。 心理因素:进入患者得内心世界,进一步了解心理因素;情感状态,情绪、兴趣、爱好,睡眠质量。 环境因素:生活环境、工作环境。 (2)运用全科医学得技能进一步规范查体评估 系统体格检查:注意全身系统检查,包括一般检查、头颅、皮肤、浅表淋巴结、心肺腹部、关节四肢、神经系统等得检查;重点规范进行脊柱四肢、神经系统检查,心肺听诊。该过程时间控制在8-10分钟左右,不宜过短,也不能过长。 2.综合应用全科医学得临床思维进行该患者得诊断分析 带教教师指导启发受教医师提出临床问题,提示该患者以腰痛为主要症状,强调运用全科医学综合临床思维,以常见症状为切入点进行分析;再由指导教师进行讨论、分析诊断、诊断依据及鉴别诊断,经带教教师指导并进行分析纠正,同时指导受教医师如何对多系统临床问题进行分析。 (1)在病例分析中首先请受教医师分析病史特点,列出诊断与诊断依据; (2)鉴别诊断:结合教材、教学与文献资料,指导受教医师进行讨论,分析腰痛得鉴别诊断与依据,从患者得临床表现特点中,首先分析最可能得病

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课程教学大纲

《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00011132 英文名称: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Guidance of College Students 课程类别:公共选修课程 授课对象:全院各专业 学时:72学时 学分:2学分 主要教学平台:高校邦创新创业教育平台 高校邦是中国最大的高校在线教育一站式解决方案提供商, 助力高校互联网时代的育人体系重构与教育模式转型,致力于成为中国高校最值得信赖的在线教育创新合作伙伴。 截至目前,高校邦已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复旦大学、华南理工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北京开放大学等500多所全国知名高校及地方院校开展了专、本、硕等不同层次的深度合作,覆盖高校大学生200万;并与IBM、亚马逊AWS、阿里云、VMware、百度、华为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建立深度的战略合作关系。 二、教学目的和任务 该课程是面向在校大学生开设的一门公共选修课程,旨在通过创业教育教学,使学生掌握创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熟悉创业的基本流程和基本方法,了解创业的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激发学生的创业意识,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助力大学生创业。 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大学生掌握开展创业活动所需要的基本知识、具备必要的创业能力,从而树立科学的创业观。 三、课程介绍 本课程的综合性、应用性以及实战性都很强,涉及到会计、财务、市场营销、管理学等多个学科的基本知识,通过学习还可以了解到一个企业从筹建到创办再到运营的基本流程以及一个创业者应具备的知识和素质等。选修本课程的学生将优先获得创业模拟实训课程培训的资格。该课程的理论知识的学习加上创业模拟实训这一实践,会使你对创业了解的更加透彻解决你是否适合创业的疑问。 四、课程设置

创业基础课程优秀教案课件

\\ 创业基础 课程授课教案 授课章次第一讲创业、创业精神与人生发展 第一节创业与创业精神 授课 时数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创业的概念、要素和类型,认识创业过程的特征,掌握创业与创业精神之间的辩证关系,强化创业精神需要培育并可培育的理性认识。 教学要点 创业是不拘泥于当前资源约束、寻求机会、进行价值创造的行为过程。 创业的关键要素包括机会、团队和资源。 创业过程包括创业者从产生创业想法到创建新企业或开创新事业并获取回报,涉及识别机会、组建团队、寻求融资等活动。可大致分为机会识别、资源整合、创办新企业、新企业生存和成长四个重要阶段。 创业精神是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重要行为特征的高度凝练,主要表现为勇于创新、敢当风险、团结合作、坚持不懈等。 创业精神将在新时期发挥更大的作用,有利于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质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教学方法说明 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教师根据示范教材案例和自己准 备的案例进行课程导入,引发学生思考 案例教学 教师组织学生学习示范教材案例, 请学生分享学习感受,并进行点评,做 好知识点的衔接 课堂讨论、师生互动 结合示范教材PPT进行案例分析总 结和课程内容的讲解 案例教学、PPT讲解 进行教学训练,启迪学生对身边创 业成功或失败的案例进行思考 教学实训 本节知识点强化并提出课后思考教师总结、课程延展 本讲教学逻辑图 创业基础课程授课教案

授课章次第一讲创业、创业精神与人生发展 第二节知识经济发展与创业 授课 时数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对知识经济发展的分析,使学生了解创业高潮形成的深层次原因,认识经济转型与创业热潮的内在联系,明确创业活动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 教学要点 经济转型是创业热潮兴起的深层次原因。 经济社会发展不同阶段创业活动的特征。 创业具有增加就业,促进创新、创造价值等功能,同时也是解决社会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 教学方法说明 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结合上节课学生思考习题、案例等 进行课程导入。 课程回顾、案例教学、 教师引导学生从各个层面进行分 析经济转型与创业热潮的关系。 师生互动、课堂讨论 教师组织学生学习示范教材案例, 使学生对特定经济环境下的创业有深 刻的认知。 师生互动 总结课程,结合上节课学习的“创 业影响因素及各影响因素间的关系”强 化知识点,启迪学生思考。 PPT讲解、教师总结 结合上节课学生思考习题、案例等 进行课程导入。 课程回顾、案例教学、

最新中职生就业与创业指导教程授课教案:就业

中职生就业与创业指导教程(21中职教材)授课教案 日照市高级技工学校课时授课计划(首页) 编号 1 课程:就业与创业指导班级:授课日期: 教学方法:讲授、讨论、图示教学资源教材学时: 2 课时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国家的就业形势,了解影响中级技工学校学校毕业生就业的因素 技能目标:确定就业方向,了解自己在岗位工作所需的职业技能 情感目标:增强求职信心,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教学内容 第一章 1、我国就业现状分析 2、影响中级技工学校学校毕业生就业的因素 3、中级技工学校学校就业方向 4、教育部有关就业政策 5、签订就业协议基本政策 6、毕业生报道政策

5分钟2分钟18分钟 5分钟组织教学 一、导入新课 通过向同学提出问题来导入本节课 三年级的期末考试结束了,卫生学校护理专业301宿舍的6个小姐妹即将 走向各自的实习岗位。他们一起憧憬着美好的未来,讨论着如何度过这1年的 实习时光……面对1年后的就业,他们各自发表着意见。小晴说:“现在的就 业形势太严峻了,连大学生毕业后都找不到工作,我们中职生怎么办?”小丽 说:“现在国家护理人才紧缺,学护士就等于有了铁饭碗,不愁工作。”小爽说: “中职毕业进不了大医院,只有进三甲医院才算有出息。” 请同学讨论:面对这些说法,你同意哪一个?你的想法又是怎样的? 二、讲授新课 目标展示与认定: 知识目标:了解国家的就业形势,了解影响中级技工学校学校毕业生就 业的因素 技能目标:确定就业方向,了解自己在岗位工作所需的职业技能 第一节我国就业现状分析 一、我国就业形势及存在的问题 (一)劳动力供求总量矛盾突出 到2010年全国劳动力总量将达到8.3亿人,城镇新增劳动力供给5000万 人,而劳动力就业需求岗位只能新增4000万个,劳动力供求缺口在1000万个 左右。运用下面图片向同学直观展示就业压力 (二)劳动力结构性矛盾突出 传统行业、传统岗位、低素质、低能力人才充斥市场,新兴行业、高素质 人才紧缺 (三)人才和劳动力市场不规范 (四)职业教育和培训工作相对滞后 (五)目前下岗失业人员就业难问题比较普遍,需要对其加强就业指导和服务, 建立和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以及对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援助制度,加大对弱 势群体的扶持力度 (六)严重侵害劳动者就业合法权益的行为普遍存在 二、高校毕业生就业令人担忧 讲述 讨论 提问 板书 讲述 讨论 图示

保险学教学大纲

保险学教学大纲 第一章风险与保险 第一节风险概述 一、知识点 1.风险的概念 2.风险的特点 3.风险的三要素 4.风险的分类 二、重点与难点 风险的三要素 第二节风险治理 一、知识点 1.风险治理的概念 2.风险治理的差不多程序 3.风险的处理方式 二、重点与难点 风险的处理方式 第二章保险概述 第一节保险的概念 一、知识点 1.保险的含义 2.保险的要素 3.保险的对象 4.保险的特点 二、重点与难点 保险的要素 第二节保险的职能与作用一、知识点

1.保险的职能 2.保险的作用 二、重点与难点 无 第三节保险资本与保险基金 一、知识点 1.保险资本的含义 2.我国保险资本的要求 3.保险基金的含义 4.保险基金的特点 二、重点与难点 保险基金的特点 第三章保险的分类 第一节保险的宏观分类 一、知识点 1.保险的三种宏观分类 2.各类保险的区不 二、重点与难点 各类保险的区不 第二节商业保险的分类 一、知识点 1.按照保险实施方式分类 2.按照保证主体分类 3.按照保险标的分类 4.按照保证范畴分类 5.按照承保方式分类 二、重点与难点 无 第四章保险合同 第一节保险合同的概念及其特点

1.保险合同的概念 2.保险合同的特点 二、重点与难点 保险合同的特点 第二节保险合同的要素 一、知识点 1.保险合同的主体 2.保险合同的客体 3.保险合同的内容 二、重点与难点 保险合同的主体 第三节保险合同的订立、生效与履行 一、知识点 1.保险合同的订立 2.保险合同的生效 3.保险合同的履行 4.保险合同的中止 二、重点与难点 保险合同的履行 第四节保险合同的变更与终止 一、知识点 1.保险合同的变更 2.保险合同的终止 二、重点与难点 保险合同的终止 第五节保险合同的争议处理 一、知识点 1.保险合同的讲明原则 2.保险合同的讲明方法 3.保险合同的争议处理的方法 二、重点与难点 无 第六节保险合同的种类

创业基础课程教案)——

创业基础课程授课教案 本讲教学逻辑图

创业基础课程授课教案 授课章次第一讲创业、创业精神与人生发展 第二节知识经济发展与创业 授课 时数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对知识经济发展的分析,使学生了解创业高潮形成的深层次原因,认识经济转型与创业热潮的内在联系,明确创业活动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 教学要点 经济转型是创业热潮兴起的深层次原因。 经济社会发展不同阶段创业活动的特征。 创业具有增加就业,促进创新、创造价值等功能,同时也是解决社会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 教学方法说明 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结合上节课学生思考习题、案例等 进行课程导入。 课程回顾、案例教学、 教师引导学生从各个层面进行分 析经济转型与创业热潮的关系。 师生互动、课堂讨论 教师组织学生学习示范教材案例, 使学生对特定经济环境下的创业有深 刻的认知。 师生互动 总结课程,结合上节课学习的“创 业影响因素及各影响因素间的关系”强 化知识点,启迪学生思考。 PPT讲解、教师总结 结合上节课学生思考习题、案例等 进行课程导入。 课程回顾、案例教学、 本讲教学逻辑图

创业基础课程授课教案 授课 章次 第一讲创、创业业精神与人生发展 第三节创业与职业生涯发展 授课 时数 教学目的 与要求 了解创业与职业生涯发展的关系,认识创业能力提升对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的积极作用。 教学要点 创业不是一个人开办一家企业。 创业能力具有普遍性与时代适应性。 创业能力对个人职业生涯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 教学方 法说明 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结合上节课思考题,导入课程内 容。 课程回顾 教师对学生的分享内容进行总结, 启发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与创业的思 考。 课堂讨论、师生互动 组织学生学习示范教材案例,总结 归纳创业对创新型人才素质的要求。 案例教学、PPT讲解 根据教学训练归纳创业对个人职 业生涯发展的意义。 课堂调查、PPT讲解 本讲教学逻辑图 创业基础课程授课教案

保险学授课教案 第一章 保险概述

第一章保险概述 本章重点:理解风险、危险的概念、危险与风险的关系;可保危险的特征;危险管理的步骤;危险管理各种技术的特征和适用情况;保险的定义和本质;保险的构成要素。 基本要求:通过本章学习掌握风险、纯粹风险;掌握可保风险的特征,了解风险的构成要素以及在日常实例中的辨别;理解风险的特征;掌握风险管理的定义,了解风险管理的过程;牢记保险的定义;深刻理解保险的职能,正确认识保险的作用。 本章内容 第一节危险管理与保险 问题:为什么要保险? 1.各种危险的客观存在及其给人类带来的物质与精神损害巨大 2.个人或集体对危险损害后果难以独自承担,需要社会化的危险分散与控制机制 一、危险的概念 危险是纯粹风险,也是产生保险的前提和根源。危险和风险是二个容易混淆的概念。 1.风险-----是指人们在从事某种活动或决策的过程中,未来结果的随机 不确定性。 随机不确定性: 2、风险的分类 风险分类:收益风险 纯粹风险 投机风险 3、危险----纯粹风险即“危险”。指损失发生及其程度的不确定性,它是存 在于人们活动中的负面效应。 危险的特性:客观性、损失性、不确定性、普遍性、社会性、可测性、

可变性 4、危险的分类: 使损失增加的条件。 危险因素根据性质可分为:有形危险因素和无形危险因素。 ◆有形危险因素―――是有形的并能直接影响事物物理功能的因素,也称 实质危险因素;物理危险因素。(即某一标的本身所具有的足以引起或增 加损失机会和损失幅度的客观原因和条件。) ◆无形危险因素――包括: 道德危险因素:人们以不诚实、不良企图或欺诈行为故意促使风险事故发生,或扩大已发生的风险事故所造成的损失的风险。在保险的场合,道德风险主要表现在投保人利用保险谋取不正当利益——故意的 心理危险因素:由于人们主观上的疏忽和过失,导致财产的损失和人员的伤亡的风险——非故意的 3.危险事故:被称为危险事件,是指引起损失或损失增加的直接的或外 在的事件。 危险事故和危险因素的区分有时并不是绝对的。 4.危险损失:包括: 直接损失----在发生危险事故时立刻或首先导致的损失,亦称事故现 场损失 间接损失----关联损失或费用损失,是事故发生后,受其影响而发生的损失或额外费用的支出 5.危险载体-----指危险的直接承受体,即危险事故直接指向的对象。

大学生创业指导课程教案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开展大学生创业指导的重要意义 一、民族伟大复兴需要大批创新型人才 二、解决就业矛盾需要大量创业型人才 三、大学自身使命要求培养独立的人才 四、创业教育对培养人才具有特殊意义 第二节大学生创业现状与分析 一、大学生创业的重要意义 二、大学生创业的形式 三、大学生创业的途径 四、我国大学生创业的现状 五、大学生创业成功与失败的原因 第二章创业准备 第一节大学生创业的硬件准备 一、知识准备 二、能力准备 三、人脉准备 第二节大学生创业的软件准备 一、好心态是成功的心理平台 二、成功创业者共有的品质 三、成功品质的培养 第三章创业管理知识 第一节组织结构与流程 一、直线职能制组织结构 二、业务流程中心与任务中心 三、基于流程的组织设计 四、学习型组织 第二节组织人员配置 一、员工配置 二、员工招募

三、员工上岗引导与培训 第三节创业团队建设 一、团队的基本概念 二、团队的基本特征 三、形成高效团队的条件 四、塑造优秀团队 第四章创业财务知识 第一节财务知识 一、基础会计知识 二、筹资与融资 三、善于科学投资 四、日常财务操作 第二节金融知识 一、金融与金融机构 二、利息率 三、汇率 四、网上银行 第三节税收和保险 一、税收 二、保险 第四节现金流 一、现金流是企业的血脉 二、如何管好公司的现金流 第五节日常财务管理注意事项 一、印章 二、支票 三、出纳 第五章创业项目选择 第一节创业项目选择的原则与方法 一、创业项目选择原则 二、创业项目选择方法

第二节创业项目来源 一、行业与产业信息 二、政府及相关机构 三、代理与加盟 四、每天的新闻 五、身边的机会 第三节创业项目考察与确定 一、地区适应性考察 二、项目风险考察 三、市场考察 四、自身条件考察 第四节项目选择案例分析 一、创业项目以新制胜 二、抓住身边的机会 三、看准市场需求 四、拿出比别人更好的产品 第六章创业资金融通 第一节融资概述 一、融资概念 二、融资分类 三、融资流程 四、企业融资的四个阶段 第二节大学生融资 一、大学生创业融资的渠道与方式 二、企业成长期的融资 第三节融资实战 一、了解风险投资者 二、应该找什么样的风险投资者 三、你应该给风险投资者看什么 四、融资谈判 五、避开误区 第四节融资计划书 一、计划书组成部分 二、计划书撰写注意事项

保险学-教学大纲

《保险学》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110032B 课程类型:□通识教育必修课□通识教育选修课 □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 □学科基础课 总学时: 34 讲课学时:34 实验(上机)学时:0 学分: 2 适用对象:保险学(精算) 先修课程:保险学原理、财产保险、人身保险、海上保险、保险法学 一、课程的教学目标 本课程的任务是要求学生了解和掌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所需要的风险管理和保险基本知识,了解保险的主要种类,熟悉保险经营的基本环节和保险市场的运作程序、运行方式和运行机制;掌握保险的基本理论、基本原则和基本技能;能够独立用所学的理论对保险领域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解释;初步学会用保险来管理个人、家庭和企业的风险,真正做到学有所获,学以致用。 二、教学内容及其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 教学内容讲授上的要求: 该课程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风险与风险管理、保险的基本概念、职能和作用、保险的产生与发展过历史、保险的分类、保险合同的主要内容、保险运行的基本原则、保险业经营、保险市场、保险监管等基本理论知识。 对拟实现的教学目标所采取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 为了实现教学目的,让较缺乏保险实践经验的学生能够较好掌握保险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技能,课堂讲授一定要增加实例,同时多采取提问方式或讨论

方式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其间还可以请再保险公司的有关专家做有关再保险实务的报告。 对课后作业以及学生自学的要求; 每一章节课后都会有思考题,同时对于重点章节会有课堂考察与练习。 该课程从哪些方面促进了毕业要求的实现; 本课程是保险专业最基础的课程,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熟悉保险的基本原理,为将来毕业后胜任保险工作打下基础。 三、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各章节的学时分配如下表: 教学课时分配 四、教学内容 第一章风险、风险管理与保险

《全科医学概论》教学大纲-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

《全科医学概论》教学大纲 一、课程概况(Course Overview) 课程名称:全科医学概论 Course:Introduction to General Practice 课程编号: 03137 适用学生:临床医学专业 Course Number:03137 Designed for: clinical medicine 学分:2 总学时:34 Credit: 2 Class hour: 34 预修课程:社区保健及护理实验学时:0 Preparatory Courses: Community Health Care Experiment hour: 0 二、课程简介(Course Descriptions) 全科医学是临床二级学科,是一个面向社区与家庭,整合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康复医学以及人文社会科学相关内容于一体的综合性医学专业学科。《全科医学概论》主要介绍了全科医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临床医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 三、教学内容与教学安排(Course Content and Arrangement)

oks) 1.推荐教材: 《全科医学概论》第4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Recommended Teaching Materials: 《Introduction to General Practice》,4th Ed,People′s Medical Publishing House. 2.参考书目: ①励建安主编.康复医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②季建林主编.医学心理学第4版[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Reference Books: ①Li jianan Rehabilitation Medicine [M].Beijing:Science Press,2002. ②Ji jianlin Medical Psychology 4th Ed [M].shanghai:Fudan University Publishing House,20 05. 五、考核与评价方式(Course Evaluation)

保险学的课程心得体会教学内容

保险学的课程心得体会 保险学的课程心得体会上学期选课时选修保险学属于机缘巧合吧,当时保险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不至于骗人,但也不是太靠谱。当然这对于“保险”来说很不公平,毕竟保险本身来说是利国利民的,只是有些保险推销员在前几年为了个人利益不择手段的推销,造成了公众对于保险的一种误解。不过随着最近这几年的经济发展,人们的风险防范意识和自我保障的要求越来越高,保险正逐步渗透到我们的生产和生活之中,发达的城市也经常出现天价保单,这足以说明当下我们对保险业的认可与赞同。我记得课程刚开始时老师并没有直接讲保险,而是从风险和风险管理开始讲起,让我们大家对日常的一些风险有了直观的认识,让我们明白风险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然后让我们每个人设计出自己家庭的风险管理方案,从而来加深我们对风险管理的认知,我也通过这个过程意识到保险在风险管理里的重要地位,对保险的认识也就趋于正面化了,但仍然不太全面。后来随着老师课程的深入和对借阅书籍的阅读,我也就对保险的含义,特征,职能和分类有了更多的直观了解,从而消除了我对保险的一些误解。其中让我记忆深刻的还有“双十原则”,即拿年收入的10%来购买保险,保障是年收入的10倍,我感觉这个就十分合理,既能获得保障,又不至于影响日常生活。当然经济条件好的,可以拿年收入的10-20%来获得更多的保

障;差一点的适当降低一点,量力而行。之后老师还让我们写出人生必备的七张保单,写完之后我就感觉保险对我们生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接下来老师的课就讲述了保险合同,介绍了保险合同的含义,特征,种类及构成等等,使我感觉到保险合同的签订也是需要详细斟酌的,不是我拿钱买保险,看合同就签字,而是要仔细的阅读合同,明白合同每一项的含义后再签字确认。此外老师还讲述了保险的基本原则,保险的基本原则就是保险合同当事人双方在订立,变更和履行合同的过程中必须遵守的准则。保险的基本原则有最大诚信原则,保险利益原则,损失补偿原则,近因原则和可保利益原则等。而且在整个的授课期间老师也通过自己购买保险的经历来说明保险对我们生活的积极保障作用,更加具有真实性和说服力。总之,通过这短短几周的课程学习我收获了很多,不仅消除了我对保险的误解和抵触心理,还使我对保险有了正确和相对全面的认识。我认为保险并不是保证不发生风险,而是在风险到来后,使我们得到及时的帮助和支持。因此保险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我们都应该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来购买合适的保险,这样对我们个人和家庭乃至社会都是极有好处的。 保险学的课程心得体会这学期,我们上了保险学课程,通过学习使我收获颇丰。 1、XXX老师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学习方法,在与现

保险学教案——保险产生与发展

第二章保险产生与发展

讲授内容 第一节保险产生与发展的基础 一、保险产生与发展的自然基础 风险的客观存在是保险产生发展的自然基础。人类在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和日常生活中,随时都面临着飓风、洪水、海啸、地震、雷电、冰雹等自然灾害和火灾、爆炸、沉船等意外事故以及人生的生、老、病、死、残等风险的威胁,这些风险是客观存在的,是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 二、保险产生与发展的物质基础 自然灾害所造成的物质财富的损毁,只能用物质财富来补偿,以事先提存的形式建立后备基金用于以后对损失的补偿,是人类同风险进行斗争的有效方法。建立后备基金的惟一来源是剩余产品,而剩余产品是满足人类最基本生活以外的社会产品。显然,只有当社会出现剩余产品时,进行物质补偿的愿望才能实现,保险才能得以产生。保险正是以千家万户所交纳的保险费形成保险基金用于未来赔付的商业行为,这种保险基金就是剩余产品的一种形式。无疑,保险产生发展的物质基础时剩余产品的出现。 三,保险产生与发展的经济基础 商品经济是现代保险业产生和发展的经济基础。商品经济是一种交换经济,在交换经济中交换有两种情况,一是直接的物物交换,二是以货币为媒介的间接物物交换。在一个小而简单的社会里,交换还是一种偶然的并不多见的经济现象,实际上并不需要货币,以物物交换就足够了。但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消费者需求渐趋复杂时,物物交换的方式便无法满足交易双方的需求,于是逐渐出现了这样一种情况:交易者最终都用自己的商品与第三种商品相交换,这种商品进入交换的次数、使用价值为大家所共同需要,于是货币产生了。货币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在长期的交换中分离出来,使后备从实物形态过渡到货币形态,在此基础上,保险资本逐渐分离出来,并利用科学的风险分散原理,建立起保险基金,以用于对风险损失的补偿。 四,保险产生与发展的思想基础 保险产生与发展的思想基础是保险意识。所谓保险意识就是人们关于保险和保险现象的思想、观点、认识、心态的理论总和,它是社会意识的一种形式。 保险意识在内容上包括众多方面,例如:它包括人们对保险、保险现象的本质和作用的理论、观点;包括从保险的角度对各种保险的活动的理解、感觉和评价;也包括人们关于保险的知识、愿望和情绪。 影响人们保险意识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

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教学大纲

《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教程》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一、课程简介 就业指导模块:主要指《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就业与创业指导》课程,是学院全日制学生的公共必修课,是教育部要求列入教学计划的课程.本课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教育部关于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和服务精神的具体体现。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着眼于培养高素质和高技能应用型的人才,并根据各学科专业特点,引导大学专科学生树立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理念,了解、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的方法和内容,开展自我探索和职业环境探索,合理规划个人职业生涯,在学习中不断提高职业能力和生涯管理能力,全面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竞争力。 创业指导课程模块:响应“教育部关于做好2015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将创业指导课程纳入教学计划,以选修课的形式开展《创业基础》课程与实践,有的放矢的解决大学生未来就业与创业的问题,从而实现以创业带动就业。 二、课程教学目标 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课作为公共必修课,旨在组织实施本校的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建设和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掌握职业生涯发展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促使大学生理性规划自身发展,在学习过程中自觉提高就业能力和生涯管理能力,有效促进大学生求职择业与自主创业。 1、知识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大学生应当基本了解职业发展的阶段特点;较为清晰地认识自己的特性、职业的特性以及社会环境;了解就业形势与政策法规;掌握基本的劳动力市场信息、相关的职业分类知识以及创业的基本知识。 2、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大学生应当掌握自我探索技能、信息搜索与管理技能、生涯决策技能、求职技能等,还应该通过课程提高学生的各种通用技能,比如沟通技能、问题解决技能、自我管理技能和人际交往技能等,为学生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3、素质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大学生应当树立起职业生涯发展的自主意识,树立积极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就业观念,把个人发展和国家需要、社会发展相结合,确立职业的概念和意识,愿意为个人的生涯发展和社会发展主动付出积极的努力。

保险学授课教案 第五章 人身保险-1

第五章人身保险 本章重点:掌握人身保险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特点;人身保险的分类及一般运行规律;创新型人寿保险与传统人寿保险的比较;意外伤害保险、健康保险与人寿保险、财产保险的比较。 基本要求:通过本章学习应了解人身保险的概念、特征、险种分类,以及人身保险合同的签订;掌握人寿保险的具体内容;理解和牢记意外伤害保险和健康保险的定义及各自具有的特征。 基本内容: 第一节人身保险概述 一、人身保险的概念、特点与分类 (一)人身保险的概念及特点 人身保险是以人的寿命和身体为保险标的的一种保险。人身保险的投保人按照保单约定向保险人缴纳保险费,当被保险人在合同期限内发生死亡、伤残、疾病等保险事故或达到人身保险合同约定的年龄、期限时,由保险人依照合同约定承担给付保险金的责任。 由于人身保险的保险标的是人的寿命和身体,具有特殊性,因此,人身保险与其他保险种类相比较,也具有不同的特点。人身保险的特点可以从人身保险事故、人身保险产品和人身保险业务等方面来比较: 1、人身保险事故的特点。首先,人身保险的保险事故的发生通常具有必然性。其次,保险事故的发生具有分散性。最后,人身保险中的死亡事故的发生概率随被保险人年龄的增长而增加,但具有相对稳定性。 2、人身保险产品的特点。人身保险产品的特点与人身保险的保险标的的特殊性有关。具体来说反映在保险产品的需求、保险金额的确定、保险金的给付、保险利益的确定、保险期限的长短和寿险保单的储蓄性等方面。 3、人身保险业务的特点。人身保险的保险事故和保险产品的特点对人身保险的业务经营产生影响,使其与财产保险明显不同。主要表现在保

费的收取、准备金的提取、资金的运用、保单的调整和连续性管理等方面。 课堂提问:人身保险和财产保险的区别在哪里? (二)人身保险的分类 人身保险的险种多种多样,从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分类,通常有以下几种分类方法: 1、按照保险范围分类,人身保险分为人寿保险、健康保险、人身意外伤害保险。 2、按照投保人数的不同,人身保险分为个人保险、联合保险和团体保险。 个人保险是指被保险人只有1人的人身保险。 联合保险是将存在一定利害关系的2个或2个以上的人视为联合被保险人,如父母、夫妻、子女、兄弟姐妹或合作者等多人,作为联合被保险人同时投保的人身保险。 团体保险是以团体为保险对象,以集体名义投保并由保险人签发一份总的保险合同,保险人按合同规定向其团体中的成员提供保障的保险。团体保险与个人保险相比较具有许多特点: (1)危险选择的对象基于团体。 (2)被保险人不需体检。 (3)团体保险的保险费率低。 (4)团体保险采用经验费率。 (5)团体保险使用团体保险单。 (6)团体保险的保险计划具有灵活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