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酒生产工艺

黄酒生产工艺
黄酒生产工艺

第三章

黄酒生产工艺

本章提要本章介绍了黄酒的定义、分类和生产原料。重点介绍了糖化发酵剂的制备和稻米黄酒的生产工艺,简要介绍了黍米欢喝酒和玉米黄酒的工艺过程。

第一节概述一、我国黄酒工业概况

黄酒(Chinese rice wine)又称为老酒,是以稻米、黍米、玉米、小米、小麦等为主要原料,经蒸煮、加曲、糖化、发酵、压榨、过滤、煎酒、贮存、勾兑而成的酿造酒。

黄酒是我国特有的酒种,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酒饮料之一,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传统的黄酒生产为自然发酵,主要是凭检验酿酒,生产规模小,多为手工操作。改革开放后,黄酒工业迅速发展,并在原料来源、酿酒机械、酿酒菌种等生产技术上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的突破。黄酒酒精浓度适中,风味独特,香气浓郁,口味醇厚,含有多种营养成分,是一种集享用和保健为一体的酿造酒,并具有烹饪、药用等功效,因而该酒种被国家列入重点扶植和发展的饮料酒之一。

二、产品分类

黄酒产地较广,名称多样,有的以产地取名,如绍兴黄酒(产于浙江绍兴)、即墨老酒(产于山东即墨)等;有的根据酿造方法取名,、老熬酒(将浸米酸水反如加饭酒(发酵一定时间后续加新蒸米饭).

复煎熬,代替乳酸培育酒母)等;有的以酒色取名,如元红酒(琥珀

色)、竹叶青(浅绿色)、黑酒、红曲酒(红黄色)等,但黄酒大多数品种色泽黄亮,故俗称黄酒。

(一)根据原料分类1.稻米类黄酒使用的主要原料为籼米、粳米、糯米、血糯米、黑米等。大部分黄酒都属于稻米类黄酒。

2.非稻米类黄酒使用的主要原料为黍米(大黄米)、玉米、青稞、荞麦、甘薯等。主要代表是山东的即墨老酒。

(二)按照产品含糖量分类

1.干黄酒总含糖量等于或低于15.0g/L,如元红酒。

2.半干黄酒总含糖量在15.1~40.0g/L。我国大多数高档黄酒均属此种类型,如加饭(花雕)酒。

3.半甜黄酒总含糖量在40.1~100g/L,如善酿酒。

4.甜黄酒总含糖量高于100g/L,如香雪酒、福建沉缸酒。

(三)按生产工艺分类

1.传统工艺黄酒以传统麦曲或淋饭酒母作为糖化发酵剂,以手工操作为主,生产周期较长,酒风味较好。按米饭冷却及投料方式可分为摊饭法、淋饭法和喂饭法。

(1)淋饭酒。蒸熟的米饭用冷水淋凉,然后拌入酒药粉末,搭窝,糖化,最后加水发酵成酒,如绍兴香雪酒。一般淋饭酒品味较淡薄,不及摊饭酒醇厚,大多数将其醪液作为淋饭酒母用以生产摊饭酒。(2)摊饭酒。蒸熟的米饭摊在竹篦上摊、翻,是米饭在空气中冷却,然后再加入麦曲、酒母(淋饭酒母)、浸米浆水等,混合后直接惊醒发酵,如绍兴元红酒、加饭酒、善酿酒、红曲酒等。

(3)喂饭酒。因在前发酵过程中分批加饭而得名。如嘉兴黄酒。2.新工艺黄酒基本上采用机械化操作,工艺上采用自然与纯种曲、纯种酒母相结合的糖化发酵剂,并兼用淋饭法、摊饭法、喂饭法操作,产量大,但风味不及传统工艺好。主要有新工艺大罐法。

虽然黄酒的种类较多,但其生产工艺比较相近,其主要生产工艺流程如下:

曲、药酒、酒母、水酒坛清洗杀菌

原料米浸米蒸饭落缸(罐) 糖化发酵压榨调色煎酒陈化贮

存勾兑过滤酒杀菌灌装封口成品黄酒

容器清洗消毒一、米类原料

(一)大米糯米糯米分为粳糯和籼糯两大类。粳糯的淀粉几乎全部是支链淀粉,籼糯含有0.2%~4.6%的直链淀粉。支链淀粉结构疏松,易于蒸煮糊化;直链淀粉结构紧密,蒸煮时需消耗的能量大,吸水多,出饭率高。

糯米蛋白质、灰分、维生素等成分比粳米和籼米少,因此酿成的.

酒杂味少(蛋白质、灰分、维生素等成分过多会使发酵旺盛,易升温、升酸,并且增加脂肪酸含量,使黄酒产生杂味)。淀粉糖化酶对支链淀粉的分支点(α-1,6糖苷键)不易完全分解,糖化发酵后酒中残留的糊精和低聚糖较多,酒味香醇。名优黄酒大多都以糯米为原料酿造的,但糯米产量低,为了节约粮食,除了名酒外,普通黄酒大部分用粳米和籼米生产黄酒。

(二)玉米玉米淀粉中直链淀粉占10%~15%,支链淀粉为85%~90%。玉米所含的蛋白质大多为醇溶性蛋白,不含β-球蛋白,这有利于酒的稳定。玉米所含脂肪多集中于胚芽中,它给糖化、发酵和酒的风味带来不利影响,因此玉米必须脱胚加工成玉米渣后才适于酿制黄酒。另外,与糯米、粳米相比,玉米淀粉结构致密坚硬,呈玻璃质的组织状态,糊化温度高,胶稠度硬,较难蒸煮糊化。因此,要十分重视对颗粒的粉碎度、浸泡时间和水温、蒸煮温度和时间的选择,防止因没有达到蒸煮糊化的要求而老化回生,或因水分过高、颗粒过烂而不利发酵,导致糖化发酵不良和酒度低、酸度高的后果。二、水

水是黄酒的主要成分之一,在成品酒中占80%左右。在酿酒过程中,水是物料和酶的溶剂,生化酶促反应都须在水中进行;水中的金属元素和离子是微生物生长繁殖所必需的养分和刺激剂,并对调节酒的pH及维持胶体稳定性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水质对酒的品质有着直接影响。.

三、小麦

小麦是制作麦曲的原料。小麦中含有丰富的颠覆恶补和蛋白质,以及适量的无机盐等营养成分,小麦片具有较强的黏延性以及良好的疏松性,适宜霉菌等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使之产生较高活力的淀粉酶和蛋白酶等酶类,并能给黄酒带来一定的香味成分。小麦蛋白质含量比大米高,大多为麸胶蛋白和谷蛋白,麸胶蛋白的氨基酸中以谷氨酸为最多,它是黄酒鲜味的主要来源。制曲小麦应选用麦粒饱满完整,颗粒

均匀,干燥,无霉烂,无虫蛀,无农药污染,皮层薄,胚乳粉状多的当年产的红色软质小麦。

在制曲麦时,可在小麦中配10%~20%的大麦,以改善曲块升温透气性,促进好氧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提高麦曲的酶活力。

第三节糖化发酵剂的制备

一、麦曲和米曲利用粮食原料,在适当的水分和温度条件下,繁殖、培育具有糖化作用的微生物的过程叫制曲。我国黄酒用曲的种类多样,根据制曲原料的不分为麦曲和米曲。根据原料是否熟化,麦曲分为生麦曲和熟麦曲;米曲有可分为红曲、乌衣红曲和黄衣红曲等。

(一)麦曲麦曲是以小麦为原料,经过保温自然发酵,使曲霉菌在

小麦上生长繁殖制的的曲。麦曲是比较重要的黄酒生产糖化剂,不仅广泛用于大米黄酒的生产,还用于黍米黄酒、玉米黄酒的生产。生产上使用的麦曲有两种:一种是自然培养的生麦曲。经轧碎的小麦加水制成(可拌入.

少量优质陈曲作为母种)块状,自然发酵而成。其主要的微生物有黄曲霉(或米曲酶)、根酶、毛酶和少量的黑曲霉、灰绿曲霉、青酶、

酵母菌等。另一种是采用纯种黄曲霉或米曲酶菌种在人工控制的条件下进行扩大培养制成的熟麦曲。熟麦曲具有酶活力高、液化力强、用曲量少和适合机械化新工艺黄酒生产的优点,其不足之处是酶类及其代谢产物不够丰富多样,不能像自然培养麦曲那样赋予黄酒特有的风味。

1.生麦曲生麦曲通常在夏季、秋初制作,主要是块曲,包括踏曲、

挂曲和草包曲等。下面以踏曲生产为例,介绍其生产工艺。

(1)工艺流程。

小麦过筛轧碎加水拌曲制曲块堆曲培养通风干燥成品曲(2)操作要点。将过筛后除杂的小麦在扎麦机中扎成每粒3—5片,使麦皮破裂,胚乳内含物外露。轧碎的麦粒放入拌曲箱中加入20%

左右的水,拌匀,使水分达到23%—25%,拌曲时也可以加进少量的优质陈麦曲作种子,以稳定麦曲的质量。然后在曲匣内踩成块状,以压到不散为度,在用刀切成块状,送入曲室里排成“丁”字形,关闭门窗保温培养,经过了3—5d,麦曲品温由26℃升至50℃左右,曲块

上霉菌丝大量繁殖,开窗通风降温,继续培养,品温逐渐下降,约经20d麦曲变得坚韧成块,将其按“井”字形叠起,通风干燥后使用。成品麦曲应具有正常的去香味,白色菌丝均匀分布,无霉味或生腥味,℃时,每克曲30,糖化力较强,在18%—15%无霉烂夹心,含水量

每小时能产生700—1000mg的葡萄糖。

酒药和酒母二、

(一)酒药酒药是以山早草籼米粉、辣蓼草等为原料,在固态条件下保温,自然发酵而成,含有多种糖化和发酵菌类,在酿制酒母中作为糖化菌和发酵菌的接种剂。常见有黑药、白药两种。酒药中的主要微生物是根霉、毛霉、酵母和少量的细菌和犁头霉,其中以根霉和酵母菌最为重要,具有糖化和发酵的双边作用。在摊饭酒的生产中,是以酒药发酵的淋饭酒醅做酒母,并以此为糖化发酵剂生产摊饭酒:在喂饭酒和甜黄酒的生产中,也以药酒作唐华发酵剂。酒药的制作方法

有传统法和纯种法两种,酒药种类包括传统的白药(蓼曲)和药曲,以及纯种培养的根霉曲等几种。

1.白药(蓼曲)白药一般在气温30℃左右的初秋前后制作。(1)生产工艺流程。

水、辣蓼草粉陈酒药

米粉—拌料—打实,切块,滚圆—接种——入缸培养——入匾培养—入箩培养—出箩—晒干—成品酒药

(2)操作要点。选择老熟、无霉变的早籼米,在白药制造前一天去壳磨成粉,过60目筛。辣蓼草应在农历小暑到大暑之间采集,选用粳红、叶厚、软而无黑点、无茸毛即将开花的辣蓼草,拣净水洗,烈日爆晒数小时,去颈留叶,当日晒干舂碎、过筛密封备用。因辣蓼

草含有根霉、酵母等所需的生长素,在制药时还能起到疏松的作用。

选择糖化发酵力强、生长正常、温度易于掌握、生酸低、酒的香味浓的优质陈药酒作为母种,接入米粉量的1%—3%,可稳定和提高酒药的质量。

(二)酵母酵母即制酒之母”,是由少量的酵母逐渐扩大培养形成的酵母醪液,以提供黄酒发酵所需的大量酵母。根据培养方法的不同黄酒酒母可分为两类:一是传统的自然培养法,以糯米、酒药、麦曲、水为原料,通过淋饭酒的制造自然繁殖培养酵母菌,这种酒母又称为淋饭酒母。二是用纯粹黄酒酵母菌,以大米、麦曲、麸曲、乳酸、水等为原辅料,通过逐渐扩大培养而成,称之为纯种培养酒母,常用于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