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测试题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测试题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测试题

第一阶段测试卷

考试科目:《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第 1章至第5章(总分100分)时间:90分钟

__________学习中心(教学点)批次:层次:

专业:学号:号:

:得分: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计10分)

1、关键期

2、遗传决定论

3、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4、幼儿

5、年龄特征

二、判断并改错题(每小题2分,共计30分。正确打(√)、错误打(×)并改正)

1、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是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分支学科。()

2、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奠基人是普莱尔。()

3、乳儿期是身体发育最快的时期。()

4、前运算阶段儿童开始形成客体永久性。()

5、华生主要研究儿童的情绪。()

6、高尔顿是遗传决定论的主要代表人物。()

7、学前儿童心理的发展总是向前推进的。()

8、观察目的性差是幼儿观察力发展的特点之一。()

9、0-1个月是乳儿期。()

10、弗洛伊德是精神分析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

11、大班幼儿在游戏中发生争吵,常常是因争夺玩具而产生的。()

12、学前儿童的劳动带有游戏性和娱乐性的特点。()

13、皮亚杰主要研究儿童的个性。()

14、儿童动作发展的规律是从上到下、由近及远、由粗到细。()

15、对同一个或同一群个体,在较长的时间进行定期的观察、实验,探究心理发展的规律称横

向研究。()

三、单选题(每小题1分,共计10分。)

1、鹤琴采用什么方法研究儿童的心理()。

A日记法 B调查法 C测验法 D实验法

2、谁设计了双生子爬梯实验,说明成熟对发展的影响比学习更重要()。

A格塞尔 B华生 C霍尔 D皮亚杰

3、1-3岁属于哪个年龄阶段()。

A新生儿 B乳儿 C婴儿 D幼儿

4、认为儿童的游戏复演了从原生动物到人的越来越复杂的各个阶段,这是哪种游戏理论的观点()。

A剩余能量理论 B放松理论 C训练或前练习理论 D复演理论

5、行为主义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A华生 B高尔顿 C皮亚杰 D格塞尔

6、吉布森等人设计的视觉悬崖实验是用来测儿童的()

A形状知觉 B大小知觉 C方位知觉 D深度知觉

7、3岁幼儿能分辨的方位是()

A上下 B前后 C左右 D以上都行

8、观察力初步形成于()

A婴儿 B幼儿 C乳儿 D新生儿

9、儿童行走动作形成的关键年龄是()

A 1岁

B 2岁

C 3岁

D 4岁

10、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趋势()

A从抽象到具体 B从主动到被动 C从简单到复杂 D从成体系到零乱

四、简述题(每小题6分,共计30分)

1、游戏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有哪些?

2、简述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

3、简述学前儿童心理发展阶段的划分。

4、学前儿童游戏发展的特点有哪些?

5、如何培养儿童的观察力?

五、论述题(每小题20分,共计20分)

1、试述学前儿童手、行走动作的发展。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计10分)

1、是指在某个特定的时期机体最易学习某种行为反应,该时期就称关键期。

2、认为遗传对儿童心理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3、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从出生到入学前(6、7岁)儿童心理特点和发展规律的科学。

4、指3-6、7岁的儿童。

5、是指在儿童身心发展的各个不同年龄阶段中所表现出来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特征。

二、判断并改错(每小题2分,共计30分)

1、√

2、√

3、√

4、×,前运算改成感知运动

5、×,情绪改成行为

6、√

7、√

8、√

9、×,乳儿改成新生儿

10、√

11、×,大改小

12、√

13、×,个性改成认知

14、√

15、×,横向改成纵向

三、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计10分)

1、A

2、A

3、C

4、D

5、A

6、D

7、A

8、B

9、A 10、C

四、简述题(每小题6分,共计30分)

1、推动了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促进了感知能力、有意注意和有意记忆、思维能力、想象等的

发展。(2分)促进了幼儿社交能力的发展,有利于克服幼儿的自我中心倾向,培养幼儿的合作

精神,加强了与同伴之间的交往。(2分)为儿童情感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培养了儿童良好的个

性品质,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促进自我意识的发展,培养了儿童的意志力。(2分)

2、遗传是儿童心理发展的自然前提、物质基础(2分);环境主要是社会环境对儿童心理的发

展起决定作用(2分);遗传与环境相互作用共同决定儿童心理的发展(2分)。

3、新生儿期(0-1个月)(1分),乳儿期(1分),婴儿期(1-3岁)(2分),幼儿期(3-6、7岁)(2分).

4、游戏容的特点:游戏容从简单到复杂。游戏形式的特点;游戏受事物的直接支配到从分配角

色开始到坚持游戏规则。游戏人数的特点:从独自一人到集体性游戏。(6分)

5、向儿童提出明确的观察目的、任务,作有关知识的准备,教给儿童观察的程序与方法,指导

儿童整理、总结观察结果,培养儿童良好的观察品质(6分).

五、论述题(每小题20分,共计20分)

1、从出生后第三个月起,一种不随意的手的抚摸动作开始了。第五个月,形成了运动表象,使

动作带上了一定的随意性,开始把手当作认识的器官来感知外界事物,喜欢碰触面前的玩具和

物体。在6个月左右,形成了拇指与其余四指对立的抓握动作,从此手眼,即触觉和视觉形成

协调运动。1岁左右,抓握动作接近完成。此后,学会各种复杂的动作。(10分)。

儿童3个月开始能翻身,6个月能坐,8个月在学会翻身、坐起的动作后逐渐学会了爬行,9个月左右又学会了扶物站立,1岁左右儿童能扶物行走,是儿童学习行走的最佳时期,13、

14个月,能独立行走,身体各部分不协调,易跌倒;经练习,逐渐协调,走路姿势自然。约2岁,婴儿开始掌握行走的技巧,在平坦的道路上能行走自如。同时学会了上下楼梯、台阶,单

足站立,横走后退,跨越简单的障碍物。(10分)。

第二阶段测试卷

考试科目:《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第 6章至第10章(总分100分)时间:90分钟

__________学习中心(教学点)批次:层次:

专业:学号:号:

:得分: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计10分)

1、双词句

2、元记忆

3、创造想象

4、先天语言能力说

5、无意注意

二、判断并改错题(每小题2分,共计30分。正确打(√)、错误打(×)并改正)

1、儿童句子的形成过程是单词句-双词句-完整句。()

2、形象记忆占优势是幼儿记忆发展的特点之一。()

3、双词句的发展先慢后急剧增长,具有普遍性。()

4、学前儿童以有意想象为主。()

5、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是小学生思维发展的主要特点。()

6、学前儿童的想象以再造想象为主要形式。()。

7、想象与现实混淆,幻想成分较多,这是学前儿童想象发展的特点之一。()

8、延迟模仿的出现标志着婴儿表象记忆和再现能力的初步成熟。()

9、早期识字是指学前儿童对字形的再认,不包括对字形的再现。()

10、学前儿童掌握的概念涵往往不精确,且外延也不恰当。()

11、婴儿逐渐出现间接理解。()

12、幼儿倾向于低估自己的记忆能力。()

13、幼儿期是创造想象开始发生的时期,创造性成份很少,水平很低。()

14、从思维容的变化可看出学前儿童从反映未来事物到反映当前事物。()

15、学前儿童的理解主要是直接理解,与知觉整合在一起。()

三、单选题(每小题1分,共计10分。)

1、儿童口语发展的关键期是()

A 1-2岁

B 2-5、6岁

C 6-8岁

D 8-10岁

2、单词句的特点是()

A 以词代句

B 结构完整

C 由两个词组成

D 有语法关系

3、关于幼儿记忆不正确的说法是()

A 记得快忘得也快

B 容易混淆

C 语词记忆占优势

D 机械识记为主

4、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的反映称()

A 概念

B 判断

C 推理

D 理解

5、不依据现成的描述在头脑中独立地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称()

A 无意想象

B 有意想象

C 再造想象

D 创造想象

6、学前儿童思维的哪种特点发生了质变()

A 直观行动性

B 具体形象性

C 抽象逻辑性

D 辩证性

7、3岁以前儿童的思维形式主要是()

A直觉行动思维 B 具体思维 C 形象思维 D抽象思维

8、儿童说出简单句的年龄是()

A 2岁左右

B 3岁左右

C 4岁左右

D 5岁左右

9、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意志努力的注意称()

A 无意注意

B 有意注意

C 注意 D有意后注意

10、幼儿能说出几种记忆策略()

A 3

B 1

C 2

D 4

四、简述题(每小题6分,共计30分)

1、简述学前儿童口头言语的形成过程。

2、简述学前儿童的记忆策略。

3、学前儿童无意想象发展的特点有哪些?

4、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一般趋势是什么?

5、请例举一种守恒法加以说明

五、论述题(每小题20分,共计20分)

1、试析学前儿童注意分散的原因和防止措施。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计10分)

1、说出由2-3个词组合在一起的语句,没有语法结构,也称电报句。

2、儿童对自己记忆过程的认识。

3、不依据现成的描述在头脑中独立地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4、认为儿童言语的获得是因为有先天的语言能力,即普遍的语法知识。

5、没有预定目的、不需要做意志努力的注意。

二、判断并改错题(每小题2分,共计30分)

1、√

2、√

3、√

4、×,有改成无

5、×,小学生改成幼儿

6、√

7、√

8、√

9、√

10、√

11、×,婴改成幼

12、×,低改成高

13、√

14、×,未来与当前对换

15、√

三、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计10分)

1、B

2、A

3、C

4、A

5、D

6、A

7、A

8、A

9、A 10、D

四、简述题(每小题6分,共计30分)

1、1岁左右,儿童能说出第一批有意义的词,标志着口头言语的形成。随后进入了单词句阶段,特点是以词代句,一个词代表一句话的意思。1.5岁进入双词句阶段,特点是能说出由2-3个词组合在一起的语句,没有语法结构,也称电报句。2岁进入完整句阶段,特点是能说出句法结构完整的语句。(6分)

2、视觉复述策略:将自己的注意力不断集中在目标刺激上,以加强记忆的方法。特征定位策略:捕捉目标刺激的突出特征,并给目标刺激贴上这种特征以便于记忆的方法。5岁以上儿童具有了这种能力。复述,运用复述策略的能力随着年龄增长不断得到发展,学前儿童运用较少。组织,学前儿童运用这一策略的能力很差,质量不高,分类标准缺乏统一性。(6分)

3、想象无预定目的,由外界刺激直接引起;想象的主题不确定;想象的容零散、无系统性;仅满足于想象的过程;想象易受情绪和兴趣的影响。(6分)

4、思维方式的变化:从直观行动性思维-具体形象性思维-抽象逻辑性思维发展;思维工具的变化:从直观行动性思维的工具——动作和感知向具体形象性思维的工具——表象再向抽象逻

辑性思维的工具——概念发展;思维容的变化:从反映事物外部联系、表面现象到反映在联系、本质特点;从反映当前事物到反映未来事物.(6分)

5、这是由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的守恒实验而演绎过来的一种方法,其目的在于了解儿童是否获得某些数学概念。比如:数目守恒,先把相同数量的黑白围棋子一一对应排成两排,问儿童这两排棋子是否一样多,待儿童确认一样多以后,当面将其中一排棋子间的距离缩短(或将棋子凑成堆),然后问他们,现在这两排棋子是否还是一样多,回答后再询问理由。

五、论述题(每小题20分,共计20分)

1、学前儿童注意分散的原因有:生理原因:大脑发育不完善、轻微脑组织损害;环境原因:无关刺激过多、对从事的活动不感兴趣、污染严重;教育原因:活动目的不明确、活动形式单一、缺乏合理的作息制度。(10分)

防止学前儿童注意分散的措施有:防止环境中无关刺激的干扰;培养对活动的兴趣;创设健康的环境;明确活动的目的和任务;合理地组织活动,活动形式丰富多样;制定合理的作息制度;运用心理暗示,防止注意分散;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10分)

第三阶段测试卷

考试科目:《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第 11章至第13 章(总分100分)时间:90分钟

__________学习中心(教学点)批次:层次:

专业:学号:号:

:得分: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计10分)

1、动机

2、亲子交往

3、能力

4、弹性儿童

5、兴趣

二、判断并改错题(每小题2分,共计30分。正确打(√)、错误打(×)并改正)

1、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与同伴的接触次数增加,强度也增加了。()

2、幼儿的兴趣绝大多数是间接兴趣。()

3、某幼儿性情温和,脾气好,说明他属于粘液质。()

4、7-9个月的儿童开始产生怯生。()

5、儿童情绪的发展是从外显到隐。()

6、儿童并非对所有的陌生人都会产生怯生。()

7、好奇好问是婴儿理智感的特殊表现。()

8、儿童智力的发展先慢后快。()

9、3-4岁为幼儿气质发展的关键期。()

10、幼儿开始形成道德感,开始把自己的或别人的言行与一定的规则相比较,产生相应的道德体验。()

11、幼儿的需要在质上的发展上有层次越来越高的趋势,在量上的发展上有围越来越大的趋势。()

12、评价具体行为是婴儿自我发展的特点之一。()

13、儿童自发的微笑是由部刺激引起的。()

14、早期依恋对儿童造成的影响是长期的。()

15、女孩的攻击主要是身体形式,男孩主要是谩骂。()

三、单选题(每小题1分,共计10分。)

1、早期依恋对儿童造成的影响是()

A 不可逆的

B 短暂的

C 长久的

D 以上都是

2、什么类型的家庭有利于培养孩子的亲社会行为()

A 专制型

B 放任型

C 溺爱型

D 型

3、美感与道德感常常联系在一起,以道德感代替美感,这是哪个年龄阶段儿童美感发展的特点()

A 新生儿

B 乳儿

C 婴儿

D 幼儿

4、几岁前是智力发展的关键期()

A 5岁

B 8岁

C 10岁

D 15岁

5、“早慧、大器晚成”指的是能力哪方面的差异()

A 能力表现早晚

B 能力发展水平

C 能力类型

D 能力结构

6、安静稳重、自制忍耐,注意稳定,反应不灵敏等是哪种气质类型儿童的特点()

A 多血质

B 胆汁质

C 粘液质

D 抑郁质

7、下列关于幼儿兴趣特点正确的说法是()

A 兴趣比较广泛

B 兴趣比较狭窄

C 绝大多数是间接兴趣

D 比较稳定,不容易变化

8、婴儿对其抚养者特别亲近而不愿离去的情感称()

A 依恋

B 怯生

C 移情

D 害怕

9、自我意识形成的标志是掌握代词我,这发生在哪个年龄()

A 2-3岁

B 4岁

C 5岁

D 6岁

10、活泼好动、好奇好问、好模仿、易受暗示、喜欢交往,这是哪个年龄阶段儿童性格发展的特点()

A 新生儿

B 乳儿

C 婴儿 D幼儿

四、简述题(每小题6分,共计30分)

1、如何培养和提高学前儿童的能力?

2、儿童依恋的发展经历哪几个阶段?

3、简述学前儿童道德感的发展过程。

4、举例说明学前儿童的气质类型。

5、学前儿童攻击性行为的特点有哪些?

五、论述题(每小题20分,共计20分)

1、学前儿童理智感是如何发展的,如何培养其理智感?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计10分)

1、动机指直接推动个体从事某种活动的部动力。

2、儿童与其主要抚养人之间的交往。

3、人们成功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个性心理特征。

4、自我控制最适宜的儿童称弹性儿童。

5、个体积极探究事物并带有情绪色彩的认识倾向。

二、判断并改错题(每小题2分,共计30分。判对1分,改对1分)

1、√

2、×,间改成直

3、√

4、√

5、√

6、√

7、×,婴改成幼

8、×,慢与快对调

9、√

10、√

11、√

12、×,婴改成幼

13、√

14、√

15、×,女孩与男孩对调

三、单选题(每小题1分,共计10分)

1、C

2、D

3、D

4、A

5、A

6、C

7、A

8、A

9、A 10、D

四、简述题(每小题6分,共计30分)

1、提供丰富多彩的环境刺激,环境刺激的数量、质量决定着学前儿童脑功能的发育完善;科学实施早期教育,知识技能可促进能力的发展,通过早期教育使儿童获得有关的知识技能;激发儿童的兴趣;组织儿童参加各种活动,能力是在活动中形成并得到发展的;培养强烈的求知欲、坚强的意志等良好的非智力因素,良好的非智力因素可促进能力的发展,弥补能力的不足;教育好能力异常的儿童。(6分)。

2、对人无差别反应的阶段(出生到3个月):婴儿对人的反应没有差别。对人有选择反应的阶段(3-6个月):对人的反应有了区别,对熟悉的人表现出积极的情感,尤其偏爱母亲。积极寻求与专门照顾者接近(6个月-3岁):依恋行为产生,表现出明显的对母亲的依恋,而后形成对父亲、主要抚养者的依恋。目标调整的伙伴关系阶段(2岁以后):与母亲空间上的接近变得不那么重要,渐渐把依恋对象从父母转向老师和同伴。(6分)

3、1岁儿童有了一种对人的最简单的同情感,这是高级情感产生的基础,2、3岁的儿童产生了简单的道德感,并出现了最初的爱与憎,当然他们的道德情绪表现是极为肤浅的,幼儿的道德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渐渐在形象水平上懂得了一些道理,开始把自己的或别人的言行与一定的道德规则和榜样相比较,产生了相应的道德体验(6分)

4、学前儿童的气质主要有四种: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和抑郁质。如胆汁质的特点是:直率热情、精力旺盛、反应迅速,脾气急躁、易于冲动、准确性差。(6分)

5、幼儿攻击性行为频繁;身体攻击多于言语攻击;从工具性攻击向言语性攻击转化;有明显的性别差异,不同性别的儿童表现出不同的攻击数量与形式,男孩攻击性行为多于女孩,男孩的攻击主要是身体形式,女孩主要是谩骂。(6分)。

五、论述题(每小题20分,共计20分)

1、儿童天生就有好奇心、探究欲,一出世就积极地探索周围世界,用手摸衣被、用眼追寻视野中的物体,等等。幼儿的理智感得到的进一步的发展,越来越多地感受到认识的喜悦,产生深厚的求知欲,它有两种特殊的表现:一是好奇好问,二是“破坏”行为。(10分)成人要珍视学前儿童的探究热情,并满足其求知欲。要鼓励儿童多提问、多思索、多探究,并创造条件解放儿童的双手,让儿童多动手、多动脑,积极自主地去探索世界。要善于发现儿童在认识活动中的优势领域和兴趣,创造机会让儿童获得成功。及时表扬儿童取得的成功,避免让儿童体验过多、过强的失败情绪。成功和兴趣是推动儿童理智感发展的重要保证。(10分)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