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及罗斯福新政
罗斯福实施新政的背景、目的

考点:罗斯福实施新政的背景、目的背景:1929年严重的经济危机,引起了政治危机,社会矛盾尖锐,政治动荡。
应对措施:1933年罗斯福开始实行“新政”直接目的: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进行调整,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消除经济危机。
根本目的:维护资产阶级统治(维护资本主义民主制度)。
例题11932年12月24日,特格韦尔在日记中记载:“这个冬天,在纽约生活和工作的人没有不深感不安的。
我的确认为,在现代,从来还没有过这样普遍的失业现象和令人伤感的真正饥寒交迫的苦难。
”这段日记反映的是()A.苏联工业化建设的背景B.罗斯福新政的背景C.法西斯统治下的状况D.二战后美国的状况答案:解析:1929年美国出现严重的经济危机,经济受到严重影响,很多人失业,人民生活艰难,在这一背景下美国实行罗斯福新政,故选B。
例题2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竞选获胜演讲中说:“美国的真正天赋在于,它懂得改变。
”20世纪30年代美国所进行的一次重大“改变”的主要目的是()A.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消除经济危机B.废除黑人奴隶制度,维护国家统一C.驱逐殖民者,建立独立国家D.发展商品经济,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答案:A解析:20世纪30年代美国所进行的一次重大“改变”是指罗斯福新政,其主要目的是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消除经济危机,答案A。
1. 1933年,富兰克林·罗斯福在第一次就任总统演说中鼓励美国人民说:“真正让我们感到恐惧的,只是恐惧本身。
”你认为当时美国人感到恐惧的是()A.经济大危机B.希特勒上台C.日本轰炸珍珠港D.美国宣布参加世界大战2.为应对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他上台后宣布实行新政,取得显著成效,美国人认为他是自林肯以来最伟大的总统。
他是()A.罗斯福B.杜鲁门C.克林顿D.奥巴马3.穿越时光隧道,小明来到1933年的美国游历,他可能经历的事情是()A.与参加华盛顿会议的中国代表合影B.看到罗斯福宣布实行新政的新闻C.听到日本偷袭珍珠港的消息D.聆听丘吉尔发表的“铁幕”演说4. 富兰克林·罗斯福说:“我们正在努力奋斗,挽救一个伟大的、宝贵的政府。
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

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20世纪30年代是美国人民历史上经历过的最深重的经济危机。
1932年11月之后,在罗斯福总统的领导下,开始实施一系列的经济改革措施,被称为“罗斯福新政”,以解决当时经济危机的困境。
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几点:首先,采取了积极的财政政策。
1933年,罗斯福总统签署了《货币稳定法》(The Banking Act),结束了当时的金融危机,并且大大加强了联邦政府的金融稳定功能。
此外,罗斯福总统还颁布了《国家税法》(National Revenue Act),增加了联邦政府的税收,以改善财政状况。
此外,罗斯福总统还把货币政策移交给了联邦储备委员会,坚持紧缩货币政策,控制货币数量增长,稳定物价水平。
第二,实施了积极的财政/经济刺激政策。
罗斯福新政的实施,为美国经济带来了新的活力,给予了大量的政府投资,比如社会安全法(Social Security Act)、公共就业服务法(Public Employment Service Law)、公共工程法(Public Works Administration)等,这些法律给予大量的联邦资金,投资社会建设,为改善经济形势发挥了重要作用。
此外,罗斯福总统还颁布了《贸易法》(Trade Act),控制外贸,防止过度竞争,增加了产品的生产,以改善经济形势。
第三,加强对金融、工业和其他有垄断现象的行业的监管制度。
罗斯福总统颁布了《工业安排法》(Industrial Regime Act),为联邦政府建立了一个中央监管机制,规定了国内贸易和外贸行为,加强了美国产品的保护;同时,罗斯福还颁布了《金融安排法》(FinancialRegime Act),监督和控制银行和金融公司,以确保有效的金融市场运行;同时,罗斯福总统还颁布了《集体协商法》(National Labor Relations Act),保护劳动者的权利,允许劳动者进行集体协商,从而实现实际的劳动合同。
罗斯福新政

新政——
用国家政权的力量来扩大内需,解决供求矛盾
通过国家干预来结束经济混乱状态,摆脱危机。
探究问题(一)
• 有的学者认为:“罗斯福之所以取得 了令人瞩目的成就,重要的原因就在 于他拥有一个美国历史上独一无二的 的‘智囊团’并能充分地发挥它的作 用。”他的智囊团里有大学教授、社 会工作者、工人活动家、律师、金融 家等,正是这批智囊人物,成为罗斯 福作出决策时的主要思想来源。
盾
情境二:蓝鹰标志
加强工业计划指导
防止盲目竞
争
情境三:大危机中境况最惨的还是农业,农产 品大量滞销,农民负债累累,农产品价格已跌到历 史最低点,猪肉三分一磅,牛肉五分一磅,一只肥 羊卖不到一元钱。
为解决这一问题,罗斯福采取什么措 调节农业生产 施? 1933年《农业调整法》:减少耕地,缩小现有的耕地 面积,屠宰大批牲畜,由政府来补贴农民的经济损失。
3、新的起点:资本主义制度获得新生,成为继续 向前发展的新起点。
1、1933年6月,一边是国家给遵守全国复兴署 所制定法规的企业或公司颁发蓝鹰徽章;一边是美国 总统罗斯福用“炉边谈话”的形式向美国人民解释新 政,争取人民的支持。于是出现了这样一个场景:人 们购买物品都寻找有蓝鹰标志的产品,或者是该产品 出自建筑物上挂有蓝鹰徽章的企业。这突出地反映了 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是 A.鼓动美国人民购买本国产品 B.限制他国产品进入本国市场 C.国家干预经济,以政权杠杆进行宏观调控 D.市场经济主导,实行自由放任政策
【探究二】
有人说,新政是苏联的计划经济的翻版,我敢打赌,罗期福一定是苏联 收买的间谍,联邦为什么不调查一下?有人说:不对,资本家都说罗斯 福“向富人敲竹杠“说他天天“吃烤百万富翁”,我看新政简直就是法 西斯主义。
罗斯福新政

农业 《农业调整法》
社会救 济和就 业
政府拨款进行大规模社会救 济; 实行养老金和失业保险制 《联邦紧急救济法》 度。 《社会保险法》 大力兴办共同工程,如民间 资源保护队、田纳西水利工 程等;
有助于社会稳定; 缓解了就业压力; 扩大了内需; 保护了环境。
含义:经济危机是指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周期性 生产过剩。 表现:产品大量积压,企业纷纷倒闭,生产大幅度下降, 失业人数剧增,信用关系严重破坏,整个社会经济生活 陷于混乱和瘫痪。
20世纪20-30年代美国发
生了两件重大的事件
拯救
罗斯福新政
导致
1929年华尔街经济危机
外部原因
内部原因
危机期间,德国法西斯纳 粹党许诺,要给农业人口 一经济援助,“由国家资 助,是中小企业继续生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大爆发 存”,“以大地产为代价, 增加中小农数量等”
资本主义世界的分裂,法西斯主义抬头
资本主义制度受到威胁,美国危机最为严重
纽约大街上流行这样一首儿歌: “梅隆(家族)拉响汽笛,胡佛(总 统)敲起钟。华尔街发出信号,美 国往地狱里冲!” 20万退伍军人向华盛顿进军, 要求政府提供生活保障,法西斯势 力有所抬头,社会动荡不安。全国 上下不满情绪和要求改革的呼声日 益高涨。Biblioteka 1.国内股票投机过度
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世界爆发的空前的 大危机.大批银行倒闭,企业破产,市场萧条,生产锐 减;失业人数激增,人民生活水平骤降;农产品价格下 跌,很多人濒临破产。经济危机给资本主义制度固有的 矛盾引起了资本主义各国的政局动荡,示威游行、罢工 等抗议活动接连不断。
领域
主要措施
保障劳动权益:罗斯福新政的劳动保护

保障劳动权益:罗斯福新政的劳动保护20世纪30年代初,美国遭受严重的经济危机,许多人失去了工作,失业率急剧上升。
为了改善这一状况,美国总统罗斯福实施了一系列的新政策,其中包括了劳动保护措施,以保障工人的权益。
首先,罗斯福新政中实施了最低工资制度。
这项制度规定了美国的最低工资标准,保障了工人的基本生存水平。
在当时,美国的工资待遇各异,许多工人被迫接受低于正常工资的待遇。
通过制定最低工资标准,罗斯福实现了对工人的保护,减少了剥削现象。
其次,罗斯福新政加强了对工会的支持。
他赞成工会的组织自由,维护工人的权益,保障工人的利益。
在罗斯福新政的领导下,工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为工人争取了更好的待遇和更好的工作条件。
此外,罗斯福新政还规定了最大工时和最低年龄。
在那个时候,许多工人需要长时间的工作,甚至是非常危险的工作。
罗斯福新政规定了最大工时和最低年龄,为工人提供了更好的保护,减少了劳动伤害事故。
总的来说,罗斯福新政的劳动保护措施为美国工人提供了基本保障,改善了当时经济危机带来的影响。
这些政策的实施,为今天的美国工人提供了一个更加安全和公正的工作环境,也为其他国家提供了一个成功的参考。
作为一系列劳动保护措施的核心,罗斯福新政的劳动保护措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首先,最低工资制度的实施为保障工人基本生存水平提供了保障,减少了剥削现象和贫困线以下的人数。
同时,加强对工会的支持和参与,让工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为工人争取了更好的待遇和更好的工作条件,保障了工人的权益,维护了工人的利益。
最大工时和最低年龄的规定帮助保障了工人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减少了劳动伤害事故的发生,为从事高风险职业的工人提供了更好的保障。
总的来说,罗斯福新政的劳动保护措施的作用可以总结为三个方面。
第一,它为工人的基本权益提供了保障,提高了工人的福利和待遇。
第二,它减少了剥削和贫困现象的发生,缓解了当时的社会压力。
第三,它为美国工业和经济体系做出了贡献,为构建良好的社会环境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ppt课件演示文稿

探究题 一、1929—1933年经济危机 (创新题)(2010· 临沂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游行示威的汽车工人们
材料二 1930年5月,美国国会通过对890种商品提高征税 的方案。由美国挑起的关税战,激起了其他资本主义国家 的恐惧和愤慨。有33个国家提出了抗议。到1931年底,有 25个国家采取报复措施,到1932年4月更增加到76国以上。
重难点 1.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教训启示 (1)繁荣和危机总是密切相关、同时并存的,要居安思 危,防患于未然,与时俱进。 (2)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要及时调整经济发展的内部机 制和政策,适时调整生产关系,确保经济的持续发展。 (3)发展经济与改善人民生活相结合。 (4)各国政府应承担起各自的国际责任和义务,加强国 际合作,一旦危机发生,共同采取措施遏制危机,防止危 机的恶化。 (5)规范股市和信贷,防范金融投机。 (6)市场调节与国家干预相结合。
20世纪二三十年代,资本主义世界发生严重的经济危机。 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无法应对危机,资本主义国家纷纷 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德意日等国走上法西斯专政道路,而美 国则开始了罗斯福新政。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战后快速发展。伴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政 府政策的调整,战后“福利国家”建立,第三产业兴起,新 经济出现。
考点二 罗斯福新政 ①自由放任 ②罗斯福 ③金本位制 ④证券业 ⑤农业调整署 ⑥行政手段 ⑦全国工业复兴法 ⑧企业关系 ⑨劳资关系 ⑩以工代赈 11全面干预 12局部调整 13法西斯 14国家干 预经济 ☆高考资源库☆ 领域:金融领域。 措施:令银行休业整顿,逐步恢复银行信用;放弃金本位制, 实行美元贬值,刺激出口;扩大联邦储备委员会权力;管制证 券业。 结果:使美国经济逐渐走出低谷。 差别:在国家干预的力度上有所不同。 说明: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在减退。
罗斯福新政以工代赈的典型事例

罗斯福新政以工代赈的典型事例罗斯福新政以工代赈是美国历史上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社会政策。
其中的典型事例之一是建设公路。
20世纪30年代初,美国经济陷入严重的萧条期,失业率飙升,生产不足,人民贫困。
为了扭转局面,罗斯福总统实施了以工代赈政策,其中一个重要的措施是修建公路。
罗斯福政府在全国范围内兴建公路,为失业者提供了大量的就业
机会。
同时,建设公路也促进了交通、经济的发展,为美国制造业的
复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33年至1934年,联邦政府在全国范围内提供了价值2亿美元的路基建设资金。
1935年,罗斯福推出了国家公路
法案,该法案提供了价值4亿美元的资金,以兴建公路和其他交通基
础设施。
通过这些政策,美国的公路建设进入了史无前例的高峰。
这一时期,美国政府的以工代赈政策,给失业者提供了一份安身
立命的工作,同时也为国家经济的复苏做出了重要贡献。
公路建设作
为罗斯福新政以工代赈的典型事例,展示了政府与人民共同应对经济
危机的决心,也在美国经济史上留下了重要的一页。
美国30年代大萧条及罗斯福_新政_

在我国政府研究实施 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决策过程中,美国30年代 罗斯福新政不断被提起。
为使读者对其有一个全面了解,特转载!!!美国30年代大萧条及罗斯福 新政美国30年代大萧条是西方历史上最大的萧条, 研究稳定政策的现代方法产生于大萧条。
关于大萧条的知识,在60年代以后,仍是理解现代经济学和美国经济的要点。
!!!多恩∀布什、费希尔,1997一、美国30年代大萧条概述股市崩溃前,经济下降已经止不住了。
产量及物价下降。
从1929年到1934年,美国G DP由3147亿美元一直下降到2349亿美元,5年时间下降了24%。
消费价格指数此间也一直呈下降趋势,与1929年相比,1933年GP I下降了24 6%。
股市暴跌。
在1929年9月至1932年6月期间,股市暴跌85%。
因此,人们几乎把大萧条与股市崩溃当作一回事。
而实际上,在股市崩溃之前,经济下降始于1929年8月,并且持续到1933年。
股市崩溃只是大萧条的一个重要表现。
1933年10月24日,即著名的 黑色星期四那天,证券交易额达1300万股,证券市场一天之内蒙受的损失开创了历史最高纪录。
一些证券价格指数到12月份下跌到最低点时,美国的各种证券价值减少大约250亿美元,三个月内的证券价值损失,超过了同期美国经济的全部净收入。
奇高的失业率。
大萧条带来大量失业。
1929~ 1933年,GN P下降近30%,失业率从3%升至25%。
1931~1940年的10年间,失业率平均为18 8%,与此形成对照的是,二战后的高失业率在1982年不到11%。
1933~1937年的复苏中,实际GN P达到近9%的年增长率。
但即使如此,也没有使失业率降至正常水平。
然后在1937~1938年,有一个萧条中的重要衰退,将失业率重新推回到近20%。
投资暴跌。
大萧条的另一个表现是投资暴跌。
1931~1935年,净投资是负的。
二、罗斯福 新政新政由两个 百日新政构成,涉及七个方面的政策。
考点19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备战2022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帮(新高考专用)

考点19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备考策略】复习备考中建议关注以下几点:(1)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影响巨大。
高考经常运用图文材料,考查经济大危机的特征、影响。
解答这类题目注意置于当时历史背景下思考。
(2)罗斯福新政是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重大调整,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
要明确罗斯福新政的措施、影响和实质,并联系时政热点,挖掘罗斯福新政现实意义。
(3)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作用、弊端以及福利政策的实质和作用。
在复习备考时,应关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福利国家”等知识点。
【重要考向】一、经济大危机与罗斯福新政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经济大危机与罗斯福新政一、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1.原因①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社会的固有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
②主要原因:生产和消费之间的矛盾激化。
③直接原因:股市投机行为和过度信贷消费加剧矛盾。
2.表现:股市崩溃,银行倒闭;企业破产,工人失业;农产品价格暴跌,农民破产;世界贸易剧减。
3.特点:波及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破坏性巨大。
4.影响:①经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出现经济衰退或萧条;为转嫁危机,资本主义各国打起关税战、倾销战和货币战(提高关税,货币贬值等,刺激出口,争夺国际市场),使原有的世界货币体系四分五裂,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秩序陷入混乱;促使资本主义各国调整经济政策,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②政治:加深了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政治危机,工人罢工和农民运动不断高涨,法西斯分子乘机兴风作浪,资产阶级民主制度面临严峻的考验;加剧了世界紧张局势,导致国际格局发生巨变,德、日走上法西斯道路,加速了二战的爆发。
二、罗斯福新政1.背景:①经济危机的沉重打击。
②胡佛政府反危机措施的失败(固守“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加剧了社会动荡,改革呼声高涨。
③1932年,罗斯福当选美国总统,倡行新政。
2.措施①整顿金融:恢复银行信用;放弃金本位制,实行美元贬值,刺激出口;扩大联邦储备委员会的权力等。
罗斯福新政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含答案

20世纪形成了两种社会制度并存的局面,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和资本主义经济模式互相影响,都发生了很大变化,给世界各国探索现代化道路提供了有益借鉴。
线索一:资本主义经济政策及运行机制的变化(1)19世纪中期以来,资本主义一直推行传统的“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后,罗斯福新政开始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开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经济发展新模式。
(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实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到20世纪70年代,各国减少对经济的干预,“混合经济”开始出现;与此同时,资本主义各国普遍实行“福利国家”制度,重视发展第三产业与“新经济”。
线索二:苏联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探索和实践(1)十月革命胜利后,苏俄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国内战争胜利后,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
(2)20世纪30年代,苏联确立了“斯大林模式”,对苏联和世界历史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斯大林模式”越来越成为生产力发展的障碍。
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先后进行了改革,但成效都不大,戈尔巴乔夫在经济改革没有取得预期成果的情况下,把改革的重点转向政治领域,最终导致苏联解体。
第24讲罗斯福新政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一、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1.原因(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依然存在。
(2)重要原因:资本家盲目扩大生产激化了供给和需求的矛盾。
(3)直接原因:股票投机、分期付款活动造成金融市场的不稳定。
2.表现(1)银行倒闭,企业破产,市场萧条,生产锐减。
(2)失业人数激增,人民生活水平下降。
(3)农产品价格下跌,农民收入锐减,很多人濒临破产。
3.特点:持续时间特别长;波及范围特别广;破坏性特别大。
4.影响(1)加深了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危机,示威游行、罢工等抗议活动不断发生,法西斯分子乘机造势,扩大政治影响。
(2)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加紧在国际市场上的争夺,使彼此之间的矛盾更加尖锐。
经济大危机与罗斯福新政

经济大危机与罗斯福新政引言在经济发展的历史中,大危机是不可避免的一部分。
其中,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危机,被称为“大萧条”,对全球经济产生了严重的冲击。
而美国总统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通过一系列政策措施,实施了被称为“罗斯福新政”的经济复苏计划。
本文将探讨经济大危机对美国经济的影响以及罗斯福新政的实施。
经济大危机的20世纪30年代初,美国经历了一场空前的经济危机,其起源可以追溯到1929年的股市崩盘,这是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金融危机之一。
大规模的股市崩盘导致了银行倒闭、失业率飙升和产业生产下降等一系列恶性循环,最终导致了经济衰退。
经济大危机的影响经济大危机对美国经济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首先,许多银行由于债务违约和股市崩盘而破产。
这导致了整个金融体系的瘫痪,信任崩溃,借贷停滞。
其次,大规模的失业导致了消费能力的下降,经济活动减缓。
此外,由于经济紧缩,企业的生产水平下降,市场需求减少,进一步加剧了经济衰退的恶性循环。
罗斯福新政的作为对经济大危机的回应,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在1933年的总统就职演说中承诺,将实施一系列政策来解决经济危机。
这些政策成为了被称为“罗斯福新政”的经济复苏计划。
罗斯福新政的内容罗斯福新政的核心目标是通过政府的干预来恢复经济活动和保护民众免受经济衰退的影响。
该计划的主要措施包括:1.制定金融改革法案:此举旨在恢复银行业的信心和稳定金融体系。
2.实施农业调整法案:通过减少农产品供应来提高价格,保护农民的利益。
3.通过工业恢复法案鼓励产业发展:该法案提供了一系列激励措施,以促进企业恢复生产水平和就业机会。
4.推动劳工保护立法:通过推行最低工资标准、工时限制和工会权益保护来改善工人的生活和劳动条件。
5.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包括失业保险、养老金和医疗保险等,为公民提供福利保障。
6.实施公共工程计划:通过政府投资进行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就业机会并刺激经济增长。
经济危机下的救济措施:罗斯福新政的创新之旅

经济危机下的救济措施:罗斯福新政的创新之旅经济危机是一场全球性的灾难,它给各个国家的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挑战。
在1930年代初期,美国也曾遭受过一场严重的经济危机,称为“大萧条”。
面对这样的危机,美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救济措施,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罗斯福新政。
罗斯福新政是美国总统富兰克林·D·罗斯福在上任后所制定的一系列经济改革计划。
该计划旨在建立一个更加稳定和公正的经济体系,帮助美国走出“大萧条”,促进就业和经济增长。
下面我们来看看这个创新之旅中具体采取的措施。
1. 金本位制度的废除罗斯福政府废除了金本位制度,也就是将美元与黄金挂钩的制度,实行了浮动汇率制度。
这一改革能够使美国政府进行更加灵活的货币政策,从而更好地对抗经济危机。
2. 银行改革在大萧条期间,美国银行系统遭遇了巨大的危机,罗斯福政府采取了多项措施,如成立了联邦存款保险公司来保护人们的存款,同时对银行进行了严格的监管。
3. 新的就业机会政府投资大量资金,开展公共建设项目,如修建公路、桥梁、机场等。
此外,罗斯福政府还成立了国家工作计划委员会(National Recovery Administration,简称NRA),通过实行“最低工资”、“最大工作时光”等措施来提高劳动者的福利和生产效率。
4. 社会保障和养老金罗斯福政府通过发放无条件的现金补贴,改善了大量农民和工人的生活,并建立了社会保障的体系。
同时养老金制度也得到了改进,确保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总之,罗斯福新政的实施在经济复苏方面取得了重大的成果,但同样也对改进现状提出了新的问题,其中最为显著的便是在人类福祉方面的考虑。
继续写相关内容:罗斯福新政虽然在短时间内改善了一部分人的生活,但在长期影响上,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如在实施新政的过程中,对工人团体和农民等弱势群体的支持不够,同时政府对于大型企业的管制也缺乏切实的执行。
此外,在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和改进养老金制度的同时,美国仍存在一些社会贫困问题。
2.3.30年代的大危机和罗斯福新政讲解

美国农民每人的现金净收入在1929年到1932年期间 从162美元跌到48美元。……农民的购买力只有1929 年的60%左右。——《美国的历程》
(J.布卢姆、S.摩根等著)
罗斯福竞选
• 在这个不幸的时代 ,我们要制定出一 些计划来,把希望 重新寄托在那些压 在经济金字塔底层 ,被人遗忘了的人 们的身上。我为你 们和我自己在这里 表示决心,要为美 国人民举办新政
结合20世纪初的世界格局,讨论一下:为什么经济危 机会迅速蔓延并演变成世界性的经济危机?
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 形成,资本主义各国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不断增 强,经济联系日益紧密。
一 家 人 的 住 处
这位32岁的母 亲卖掉了房子和服 饰,以便全家七个 孩子能有吃的。全 家只能吃捡来的蔬 菜度日。
1900年,进入哈佛大学
1907年,担任律师 1910年,担任纽约州参议员
1921年,
患脊髓灰白质炎(小儿麻痹症)致残
富兰克林.罗斯福
1928年,任纽约州长
1933年,任美国第32届总统
美国历史上唯一连任四届的总统 1933年3月——1937年1月 1937年1月——1941年1月 1941年1月——1945年1月 1945年1月——1945年4月
“一个州长不一定是一个杂技演员。……他干的是脑力劳动, 是想方设法为人民造福。”
一、新政实施前的美国
1933年,美国工业雇用的工人比1929年约少500万, 产值减少了一半多。
──摘自《美国的历程》 1932 年 9 月的《财富》杂志估计,美国有 3,400 万 成年男女和儿童没有任何收入,此数近于人口总数的 28%。而且还不包括1,100 万户农村人口。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23讲 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课件 新人教版

第23讲 │ 主干考点梳理
(2)大批_银__行__倒__闭___,企业破产;农产品价格猛跌,失业 人数激增,“大萧条”时代来临。
3.危机特点 (1)范围广泛:大危机迅速席卷__资__本__主__义__世__界__,主要资 本主义国家出现衰退或萧条。 (2)持续时间长:直到__1_9_3_3_____年,美国等国才陆续走 出危机阴影。 (3)破坏巨大:整个资本主义世界__工__业__产__量______下降了 三分之一以上,失业工人超过3 000万。
第23讲 │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与罗斯 福新政
第23讲 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 世界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
第23讲 │ 学习目标导航
学习目标导航
1.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20世纪30年代经 济危机爆发的深刻社会背景及其表现;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 机的特点及影响;传统“自由放任”政策失败的原因及影响。
第23讲 │ 主干考点梳理
4.新政影响 (1)经济:_工__业__生__产___创历史新高,农业生产稳定,对外 贸易趋向活跃,人民生活得到恢复。 (2)政治:缓和了美国的__社__会__矛__盾__;遏制了美国的法西 斯势力,使美国避免了走上_法__西__斯__道__路_____。 (3)机制:开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新模式。 ①原因:“__自__由__放__任__”政策已无法适应资本主义生产 力的飞速发展。 ②实质:将垄断组织与_国__家__政__权___相结合,国家垄断资 本主义开始出现。
第23讲 │ 重点要点探究
[命题分析] 鉴于本考点内容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重要 性,几乎每年的高考题都有涉及。复习本考点时,既要从微观 角度深入分析罗斯福新政的内容、特点、本质及影响等问题, 也要从综合、宏观角度将其与20世纪世界不同政治制度国家 经济发展不同模式的探索联系起来进行综合分析。
自由市场下的改革:罗斯福新政的改革进程

自由市场下的改革:罗斯福新政的改革进程20世纪30年代初,美国正面临着大萧条的严重经济危机,经济陷入了衰退。
此时罗斯福上任,提出了“新政”。
罗斯福新政的改革进程包括四个领域:金融改革、农业复兴、劳工保护和社会保障。
首先,罗斯福实施了金融改革。
他为银行制定了各种稳定金融体系的政策,通过监管金融机构的活动和推出各种贷款计划,帮助银行和家庭实现了财务的稳定和缓解了信贷压力。
其次,罗斯福着手农业复兴,引进现代农业技术,增加了农业作物的生产,提高了农民的收入。
同时,他还通过农业调整法案,帮助农民调整生产结构,把农民从集约化生产模式转向可持续发展的生产模式,缓解了农业生产的压力。
第三,罗斯福新政还实施了劳工保护。
他制定了最低工资法,保护了低收入家庭的利益,并设立了国家劳动关系委员会来调解劳资纠纷,保障了工人的权益。
最后,罗斯福新政推出了社会保障体系。
他制定了新的社会保障法案,引进了社会保险、医疗保险和社会救济等各种社会保障措施。
这些举措帮助了国家无法自给自足的弱势群体,保障了贫困群体的基本生活权益,有效地缓解了社会矛盾。
罗斯福新政的改革进程带来了显著的经济复苏,促进了雇佣,通胀率下降。
这样的改革表明自由经济市场的改革是可行的,并具有显著的积极作用。
罗斯福新政的改革进程,不仅帮助美国度过了经济危机,而且极大地推动了美国经济的发展。
罗斯福实施的诸多政策措施,既有经济多元化和产业结构调整,也有为弱势群体提供福利保障措施,丰富了以市场为基础的自由经济的内容和脉络。
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简述罗斯福新政对美国经济的推动作用:第一,罗斯福新政推动了美国工业化的进程。
新政发挥了国家干预经济的作用,加强了监管金融市场的力度。
这减少了金融市场的恶性循环和资本的泛滥,为实业投资铺平了道路。
同时,新政也加快了美国农业现代化的进程,采用现代化农业技术提升生产力,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增加了农产品出口。
这对美国实现工业化、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罗斯福新政的社会和经济变革

罗斯福新政的社会和经济变革罗斯福新政是美国历史上最重要的政治和经济变革之一,它为美国带来了很大的社会和经济变革。
在1930年代的经济危机中,罗斯福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新政策,包括银行改革、农业改革、工业改革、劳工保护、社会保障等等,这些新政策在社会和经济方面产生了显著的变革。
在银行改革方面,罗斯福新政府成立了联邦存款保险公司,对公民储蓄进行保险,让人们重新信任银行,从而保持了经济稳定。
农业改革中,农产品价格下降,农场主遭受严重的财务困境,罗斯福政府通过新政策帮助农民,提高农业生产,并改善了土地平均财富分配,使得农业生产逐渐恢复了繁荣。
在工业改革方面,罗斯福政府通过调节工业界的经济政策,建立了全国工业规划会议。
通过这个会议,政府将经济刺激政策和社会政策结合起来,使工业和劳动市场更加稳定,并创造了很多新的工作机会。
而在劳工保护和社会保障方面,罗斯福通过新政策改进了工作条件和工资等级并实施了关键性的社会保障法案,帮助了年迈者,残疾人和失业者,从而建立了托儿机构,老年院等必要设施,并让人们可以享受到健康和教育福利,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
总之,罗斯福新政在很多方面都带来了社会和经济方面的变革,使得美国经济得以逐渐恢复。
这个变革在某种意义上也成为了其他国家对于类似问题的解决方案的样本和灵感来源。
在罗斯福新政的带领下,美国逐渐走出了经济危机的困境。
原本瘫痪的经济逐渐复苏,并开始进入持续的发展阶段。
为了推动经济复苏,罗斯福政府积极进行了相关改革,版本推出了大规模的公共工程计划,通过增加政府的投资,拉动了整个经济的发展。
此外,罗斯福政府实施了一系列经济刺激政策,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降低利率等方式,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促进了人们的消费和投资行为,铺平了通往经济复苏之路。
在社会方面,罗斯福政府的改革提高了很多人的生活水平。
通过实施关键的社会保障法案,罗斯福政府帮助了许多年迈者,残疾人和失业者,在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知识归纳: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

20世纪30年头的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1.1929--1933年经济危机从美国扩散到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缘由(1)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使整个世界联系成为一个不行分割的整体,所以一旦一国爆发大规模的经济危机,其他国家肯定会受到影响。
(2)美国是资本主义头号经济大国,美国经济对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和世界市场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3)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对美国有很大的依靠性,一旦美国经济出现危机,它们根本就无法幸免。
(4)资本主义社会基本冲突的普遍存在。
当时资本主义社会基本冲突在资本主义各国普遍存在,所以经济危机的范围必定会超出一国,波及整个世界。
2.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教训启示(1)旺盛和危机总是休戚相关的,要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
(2)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要刚好调整经济发展的内部机制和政策,适时调整生产关系,确保经济的持续发展。
(3)发展经济要与改善人民生活相结合。
(4)各国政府应担当起各自的国际责任和义务,加强国际合作,一旦危机发生,共同实行措施遏制危机。
(5)规范股市和信贷市场,防范金融投机。
(6)市场调整与国家干预相结合。
3.三次经济危机(1)1825年英国爆发经济危机。
当时只局限于英国,不是世界性的,这说明当时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还未完全形成。
(2)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从美国波及全世界,这反划了世赛各国间经济联系紧密。
(3)1973年中东石油危机导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短暂进入“滞胀”状态。
4.对罗斯福新政“新”的相识(1)新的理论:从经济指导政策看,放弃了自由放任政策,转向国家干预经济的凯恩斯主义。
(2)新的特点:尽量避开国有化而力图保持资本主义的自由企业制度,同时,也实行了一些有利于工人和小生产者(社会弱势群体)的措施,以缓和国内阶级冲突。
(3)新的模式: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二战后被一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继承和借鉴。
(4)新的起点:新政是对生产关系进行的局部调整,把美国的私人垄断资本主义推向美国式的、非法西斯式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

1 根本原因: 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社会化和
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间的矛盾;
第二学习主题 第8课 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
黑 色 星 期 四 的 华 尔 街
焦虑不安的人们注视着华尔街股票的下跌
1929年10月24日;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股票 崩溃,这一天被称为黑色星期四
第二学习主题 第8课 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
1929年
1930年
1931年
1932年
对外贸易(百万美元)
进口 出口
●破坏性大
12279 11460
1933年
第二学习主题 第8课 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
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
1 根本原因: 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社会化和
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间的矛盾;
2 开始标志:
1929年10月下旬;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股 票价格暴跌;
寒冷的北风呼啸着,一个身穿着单衣的 小女孩蜷缩在屋子的角落里
妈妈,天气这么冷,你为什么不生起火 炉呢 小女孩在瑟瑟发抖。
妈妈叹了口气,说:“因为我们家里没 有煤,你爸爸失业了,我们没有钱买煤。”
“妈妈,爸爸为什么会机和罗斯福新政
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
第二学习主题 第8课 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
实质:在维护资本主 义制度前提下;生产关 系的局部调整
你认为罗斯福新 政新在哪里
①国家干预经济;克服放任自由的竞 争,减少或避免了经济危机的发生;
②对生产关系局部调整;使美国由私人垄断 资本主义走向美国式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第二学习主题 第8课 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
----罗斯福的就职演说
第二学习主题 第8课 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
美国的罗斯福新政 1 目的: ◎直接: 为了尽快摆脱危机; ◎根本: 为了维护资本主义制度; 2 特点: 全面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3 主要措施:
罗斯福新政的兴起和特点

罗斯福新政的兴起和特点20世纪30年代初期,美国遭遇了经济大萧条的灾难。
失业率上升、投资下跌、财政紧缩政策和大量营业银行倒闭,导致了整个社会的瘫痪。
这种情况下,美国需要一种全新的经济政策来重振其国家经济。
1933年,富兰克林·D·罗斯福当选总统,实施了一系列被称为“罗斯福新政”的经济政策,旨在重建美国经济,改善弱势群体的待遇,提高劳工的生活水平。
罗斯福新政的主要特点是:首先,政府扩张计划的实施。
罗斯福政府采取了大胆的国家干预政策,增加了政府的支出和财政预算,为废弃萧条打下了基础。
政府在社会保障、劳动力和工商业等经济领域开展了多项计划,如建设公共设施、修建公路、桥梁、水利系统,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其次,实施金融市场改革。
罗斯福通过实施《银行业法》和《证券法》等金融市场法规,监管了股票、债券市场和银行业,以避免未来的金融危机。
第三,通过建立新的制度来改善弱势群体的生活。
罗斯福政府创建了《社会保障法》和《全国劳资委员会》等机构,以建立更加公正的社会保障制度,为老年人和贫困人群提供援助。
罗斯福政府在其领导下,实施了一些改革政策,赢得了美国公众的广泛支持。
早在1936年大选之前,罗斯福政府已经为美国经济从大萧条中恢复过来,为美国人民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
除此之外,罗斯福新政还建立了美国的现代福利体系,成为后来世界上其他国家模仿的对象。
总之,罗斯福新政是一个巨大的变革,并为美国经济的重建奠定了基础。
它是从一个严重经济危机中的巨大挑战中走出来的创业成功,是一种凭借政府积极干预来实现重大变革的例证。
在“罗斯福新政”初期,政府采取了许多重要的步骤,以对抗经济大萧条。
其中,最重要的是“新农场规划”,该计划通过向农民提供贷款、技术支持、祖宅改建和联合生产等方式,使他们得以创造可持续的、富有成果的农业系统。
此外,为了促进劳动力市场,政府还实施了“国家雇佣计划”,使失业人数有所下降。
这些计划确保了罗斯福新政的成功,而成为我们今天看到的强大美国经济的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2014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经济危机及罗斯福新政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及罗斯福新政【高考目标定位】课程标准考试大纲考点搜索了解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认识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
1929年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①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影响②胡佛的反危机措施、结果列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
罗斯福新政罗斯福新政的背景、内容、措施、评价【基础知识梳理】一、1929年—1933年的经济危机—-空前的灾难1、原因:(1)根本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创造出前所未有的巨大生产力,使资本主义固有的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矛盾激化。
(2)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经济虽然繁荣,但财富集中于少数人和企业的现象十分严重,贫富的差距不断扩大。
证券市场的活跃和分期付款购买方式的盛行加速了危机的到来。
2、爆发:1929年10月,美国纽约华尔街股票市场崩溃,随之大批银行倒闭,企业破产。
3、特点:(1)波及范围特别广:这场由美国开始的经济危机迅速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2)持续时间特别长。
(3)破坏力特别强:在危机期间,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产量下降了三分之一以上,失业工人高达三千万以上。
4、影响:(1)危机引发了严重的政治危机。
危机加深了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危机,各国示威游行、罢工等抗议运动不断发生法西斯分子乘机兴风作浪。
(2)危机使世界局势动荡不安,各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加紧对国际市场的争夺,使彼此之间的矛盾更加尖税,同时它们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掠夺,激起当地人民更强烈的反抗。
二、罗斯福新政——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调整1、背景:(1)危机爆发后,以胡佛为首的政府采取了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使危机迟迟得不到解决。
(2)1932年,罗斯福在大选中击败胡佛,并于是933年就凭美国总统。
2、主要内容:(1)整顿银行与金融业:通过整顿银行,恢复银行正常的信贷活动,重建人们对银行的信心。
(2)调整农业政策:政府采取各种措施减少耕地面积和农产品产量,并规定由政府收购剩余农产品以控制市场价格。
(3)复兴工业:美国国会通过了《全国工业复兴法》以及其他一些立法,力图消除生产过剩,复兴工业。
(4)实行社会救济和以工代赈:政府开展大规模的救济工作,采取社会保障措施;兴办许多公共工程,提供大量就业机会,对缓解失业起到了重要作用。
3、实施效果:新政虽然未能完全消除危机,却使美国经济逐渐走出低谷。
4、实质分析:是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管制,是一种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新政通过法律形式,把国家保障经济稳定和发展的责任固定下来,在未触动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美国经济制度进行了深刻的改造。
5、历史影响: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美国经济从此进入一种垄断组织与国家政权相结合的体制,这对以后资本主义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热点要点全析】【点析】1、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教训启示(1)繁荣和危机总是密切相关、同时并存的,要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与时俱进。
(2)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要及时调整经济发展的内部机制和政策,适时调整生产关系,确保经济的持续发展。
(3)发展经济与改善人民生活相结合。
(4)各国政府应承担起各自的国际责任和义务,加强国际合作,一旦危机发生,共同采取遏制危机,防止危机的恶化。
(5)规范股市和信贷,防范金融投机。
(6)市场调节与国家干预相结合。
【训练】图1、2、3是有关美国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的漫画,对此解读不符合当时社会状况的是()。
A.生产严重过剩B.通货膨胀严重,百姓无力购买商品C.失业加剧贫困,社会购买力下降D.体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点拨A项符合图3反映的状况,C项符合图2反映的状况,D项符合图1反映的状况。
1929~1933年经济危机中物价下跌而不是上涨,没有出现通货膨胀现象,B项不符合当时的社会状况。
答案 B2、正确理解罗斯福新政的特点和成功的原因(1)新政的特点——全面创新①新的经济理论:国家对经济直接干预。
②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新模式,经济运行机制调整为:市场自我调节+国家行政直接干预经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③新的历史起点:新政是对生产关系进行的局部调整,资本主义制度获得了新的生命力,成为继续发展的新起点。
④新的视野:具有干预经济、关注民生、协调发展的特点,其最大的特点是运用国家政权的力量全面对国家经济活动进行干预,对经济结构进行调整。
但尽量避免国有化方式而保留资本主义自由企业制度。
⑤新的制度:罗斯福新政为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摸索出一条延长资本主义生命的唯一可行途径,即大力发展非法西斯式的、走所谓“福利国家”道路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罗斯福“新政”式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制度。
(2)新政取得成功的原因①新政顺应了时代的要求,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②美国有着世界经济霸主的地位和雄厚的经济实力,使罗斯福政府有能力干预国家经济,如给予农民大量补贴、兴建公共工程等。
③独立战争以来形成的民主传统为新政的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政治保障。
④20世纪30年代,国家干预经济和运用财政政策调整经济成为美国经济学界的强大思潮,从而为实行新政提供了理论依据。
⑤借鉴了当时社会主义国家苏联计划经济的成功经验。
⑥罗斯福的个人因素。
【训练】下列关于罗斯福新政影响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B.使美国避免走上法西斯道路C.使美国经济逐渐走出低谷D.从根本上改变了美国的资本主义社会性质答案:D【高考零距离】1、罗斯福新政时期美国政府鼓励的行为有( )A.资本家改善工人待遇B.外国人到美国就业C.老百姓把钱存在家里D.农场主扩大生产规模【解题指南】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面对经济危机罗斯福对资本主义经济政策调整的具体措施。
【解析】选A。
根据所学知识,罗斯福新政的背景是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美国面临工人失业、银行倒闭、生产相对过剩等问题,因此,B、C、D三项排除;经济危机引发了政治危机,阶级矛盾尖锐,为了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罗斯福加强立法工作,规定工时与工资等,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工人待遇,A项正确。
2、某同学在学习《历史》必修二后,为巩固所学知识,概括里根政府时期的经济发展状况,作诗一首。
后发现其中有一句不妥,它是( )A.亦滞亦胀凯失灵(凯,指凯恩斯主义)B.紧缩货币出新招C.减税减支零通胀D.又陷“四高”难逍遥(“四高”,指高赤字、高国债、高利率和高贸易逆差)【解题指南】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了解里根政府时期的经济发展状况。
【解析】选C。
选项具体分析结论A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运行出现“滞胀”困境,凯恩斯主义失灵正确(不选) B里根政府上台后,通过大规模削减政府开支和紧缩货币抑制通胀正确(不选)错误(选择) C减税减支是里根医治生产停滞的手段,而非应对通胀的手段,里根政府时期,通胀只是得到缓解,并非“零通胀”D里根政府的措施造成了“四高”局面正确(不选)【考点提升训练】1、仔细观察下表1928年4—6月美国汽车销售付款方式、汽车档次分类比例(单位%)已成交高中档车已成交低档车未成交小计信贷26.311.223.961.4现金20.9 6.211.538.6累计47.217.435.4100表中所反映的占主导地位(流行)的消费方式给社会带来的最主要的消极影响是( )A.整个社会享乐风气盛行B.刺激资本家盲目扩大生产C.家庭负债增多,影响社会稳定D.美国经济陷入极度萧条之中B [解析] 本题属于表格型材料题。
结合图表可以看出,汽车销售付款方式以银行信贷居多,现金支付比例较少。
银行信贷过度必然导致市场的虚假繁荣,引发资本家的盲目扩大生产。
故正确答案为B项。
2、罗斯福总统去世后,中国共产党主办的《新华日报》发表评论文章说:罗斯福“以大无畏的精神推行新政……度过危机,安定了国民生活”,根据史实判断中共报刊评论的“安定国民生活”的措施是以下哪一项( )A.整顿银行金融系统 B.缩减农村耕地面积C.推行企业信用评级 D.大举建设公共工程D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对美国罗斯福新政措施的理解。
抓住关键信息“安定国民生活”,并结合所学史实可知安定国民生活指的是推行社会救济和以工代赈。
所以本题正确选项是D 项。
3、下表是1977年部分国家政府控制某些行业比重(%)国家煤炭工业铁路运输航空运输英国10010075加拿大私有7575法国10010075从中可以看出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是( )A.全面实行国有化,建立国营经济B.扩大政府开支,调节社会生产C.加强对国民经济的大力干预D.开始重视限制私有企业的发展C [解析] 本题属于表格型选择题,关键要从表格中提取信息。
由表格中的信息,可以看出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加大了某些行业,如煤炭、铁路运输、航空运输等的控制,因此正确选项为C项。
4、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发展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下列说法中受罗斯福新政影响的是( )①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成为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②第三产业蓬勃发展,并促进农业、工业的发展③“新经济”出现④福利国家制度的逐步建立A.①②正确,③④错误B.①③正确,②④错误C.①④正确,②③错误D.①②③正确,④错误C [解析] 本题考查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和资本主义新变化。
罗斯福新政中政府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因此①正确,新政中国家对失业人员进行救济和完善社会福利被二战后的资本主义国家所广泛采取,因此④正确。
②③在罗斯福新政中没有体现。
5、1928年8月底,美国股票市场的平均价格相当于5年前的4倍。
l929年夏季的三个月中,通用汽车公司的股票由268美元上升到391美元,美国钢铁公司的股票从165美元上升到258美元,造成股票价格空前上涨的直接原因是( )A.人们受虚假“繁荣”的影响,醉心于股票投机B.美国制造业工业部门显示出蓬勃生机C.分期付款和银行贷款的推动D.资本家追求眼前利润,盲目扩大生产【解析】选A。
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可知,导致1929年股价大幅攀升的直接原因是市场的虚假繁荣,使人们醉心于通过股市实现一夜暴富的梦想,刺激了股票价格的上涨,人们买涨不买跌的心理促使投机越演越烈,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A。
6、英国著名历史学家阿诺德·汤因比在1932年出版的《国际事务概览》一书中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这个伟大、古老、一直是成功的社会的成员们正在自问:西方生命及其成长的长期历程,是不是在他们的时代很可能将到终点?”这种思考和议论主要是基于( )A.经济大危机的影响B.对国家干预经济政策的怀疑C.苏联实力壮大带来的威胁D.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过度发展【解析】选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