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植物在园林景观中的作用

景观植物在园林景观中的作用
景观植物在园林景观中的作用

浅谈景观植物在园林景观中的作用

摘要:景观是人化的自然,它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完善的城市绿地景观营构,既要考虑其生态习性,又要熟悉它的观赏性;既要了解植物自身的质地、美感、色泽及绿化效果,又要注意植物种类间的组合群体美与四周环境协调,以及其所处地理环境条件。

关键词:造景配置绿化生态

正文:

植物是园林景观营造的主要素材,园林绿化能否达到实用、经济、美观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园林植物的选择和配置。当然园林景观中的组成元素也很多,如园林植物、园林建筑、园林小品、园路、园桥、水体、山石等,其效用虽各不相同,但园林景观中如果没有园林植物就不能称为真正的园林,因此,园林植物在园林景观中的作用可谓举足轻重。

城市绿地不同植物配置形式,能构成多样化的园林观赏空间,造成不同的景观效果,为城市景观增色添辉。选择合理的植物,是绿地景观营构成功与否的关键,也是形成城市绿地风格,创造不同意境的主要因素。

城市生态环境是一个综合的多元的动态因素,它与城市的地理位置、城市结构及城市物流与能流相联系;城市土壤构成因素复杂,已

改变了其自然性能;城市建筑密集,高层建筑增多,光照、水分状况复杂,热岛效应又十分突出。因此,在绿地景观营构时,不仅要注意植物的自然生态特性,更要考虑城市的特殊生态条件,才能保证植物生长茂盛,达到预期的景观效果。

景观植物是适用于园林绿化的植物材料。包括木本和草本的观花、观叶或观果植物,以及适用于园林、绿地和风景名胜区的防护植物与经济植物。室内花卉装饰用的植物也属园林植物。园林植物分为木本园林植物和草本园林植物两大类。此外还包括蕨类、水生、仙人掌多浆类、食虫类等植物种类。植物种类相互之间有所重叠。一、园林植物在造景中的基本应用

园林植物种类繁多,主要由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构成。木本植物有观花、观叶、观果、观枝干的各种乔木和灌木;草本植物有大量的花卉和草坪地被植物。乔木、灌木、草坪组成的植物群落生态效益极其显著,因此在城市园林植物造景中应考虑乔灌草的合理搭配。

(一)园林植物是有生命的活物质,在自然界中已形成了固有的生态习性。长期生活在都市中的人们,早已厌倦满目高楼林立,大家向往绿色,渴求自然。因此,在绿地建设中,植物造景就应当充满生活气息,富有人情味,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同时,完美的植物景观也应注意科学性、艺术性的结合,既满足植物与环境在生态适应性上的统一,又要通过艺术构图原理,体现出植物个体及群体的形式美,以及人们在欣赏时所产生的意境美。在实际造景创作中,四者应综合考虑、相辅相成,才能最终实现预期的目标。

(二)景观特色鲜明,层次丰富。特色鲜明的景观形象能增强园林绿地的活力和艺术感染力,要表现这样的景观,必须有文化做基础,尤其是地方文化。由于乔木绿量大,具有遮阳挡雨、减噪吸尘等功能与景观效果,所以在城市绿化时常被作为行道树、孤植树使用或成片栽植,乔木所发挥的生态效益最为明显,是城市绿化中必不可少的园林植物。灌木可以和乔木混栽,可以自然造景也可以密植。优美的景观还要有丰富的层次,乔、灌、草、花合理搭配,以满足人们不同视角的需要。

(三)花坛,是以草本花卉为主的众多植株的集合体。以艳丽的花卉群体色彩表现花坛的图案纹样或模拟造型,具有工艺美的表现特点。花坛作为主景时,大多都设在大门和建筑前广场上,或主要道路口交叉广场中心,作配景时,常设于道路、广场两侧,以带状、花缘和花径形式表现。由于花坛的色彩艳丽、明快,表现形式多样,所以有较强的景观效果。

(四)树群,是以树木群体美为主的树丛群体的扩展形式。可采用纯林,更宜混交林。由乔、灌、花草共同组成自然式树木群落,具有曲折迂回的林缘线,起伏错落的林冠线和疏密有致的林间层次,立体感强。在大型园林和风景区内可以与密林或防护林带结合构成风景林。树群既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环境质量,又可获得雄伟壮观的植物景观。

二、园林景观设计中的植物配置

(一)在配置植物时,应满足功能上的要求,同时应该考虑到植物在不同的场所具有不同的功能。

园林设计中,常通过各类植物的合理搭配,创造出景致各异的景观,愉悦人们的身心。由于地理位置、生活文化以及历史习俗等原因,对不同植物常形成带有一定思想感情的看法,甚至将植物人格化。园林植物不但具有美化环境、陶冶情操的功能,还具有改善环境,净化空气的作用。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城市中,园林植物是空气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调节器。在居住区园林植物的应用中,就充分考虑到了这个因素,合理地进行配置。此外,还要给习惯早锻炼的人提个醒,早晨日出前植物尚未进行光合作用,此时空气中含氧量较低,最好在日出后再进行锻炼,相比较而言,下午空气中氧气含量较高,此时锻炼为佳。园林植物又可以吸收有毒气体。城市中的空气中含有许多有毒物质,某些植物的叶片可以吸收解毒,从而减少空气中有毒物质的含量。园林植物还具有很强阻滞尘埃的作用。城市中的尘埃除含有土壤微粒外,还含有细菌和其他金属性粉尘、矿物粉尘等,它们即会影响人体健康又会造成环境的污染。园林植物的枝叶可以阻滞空气中的尘埃,相当于一个滤尘器,使空气清洁。园林植物对于改善小环境内的空气湿度有很大影响。不同的植物具有不同的蒸腾能力。不同植物的蒸腾度相差很大,有目标地选择蒸腾度较强的植物种植对提高空气湿度有明显作用。在夏季还能使人在精神上觉得爽快和宁静。城市生活中有的很多噪音,如汽车行驶声、空调外机声等等,园林植物具有降低这些噪音的作用。单棵树木的隔音效果虽

较小,丛植的树阵和枝叶浓密的绿篱墙隔音效果就十分显著了。通过这些科学数据和人们的切身感受可以体会到,园林植物不仅能使人从视觉上、精神上得到美的享受,更能带给人们健康、安静的生活环境。(二)利用景观植物表现时序景观

园林植物随着季节的变化会表现出不同的季相特征,春季繁花似锦;夏季绿树成荫;秋季红叶醉人,硕果累累;冬季白雪皑皑。这种盛衰荣枯的生命节律,为我们创造园林四时演变的时序景观提供了条件,我们可以根据植物的季相变化,把不同花期的植物搭配种植,使得同一地点在不同时期产生不同的景观,给人不同的感受,体会时令的变化。利用园林植物表现时序景观,必须对植物材料的生长规律和四季景观表现有深入的了解,才能准确地再现自然的佳景。

(三)植物造景是意境创作的表象

园林植物景观不仅给人以环境舒适、心旷神怡的物境感受,还可使不同审美经验的人产生不同审美心理,即意境。意境是中国文学与绘画艺术的重要美学特征,也贯穿于“诗情画意写入园林”的园林艺术表现中。同时,园林植物季相变化的表现也会使人触景而生情,产生意境的联想。因此,园林植物造景是意境创作的表象。

生态功能、文化艺术功能和使用功能是现代景观追求的三个目标。植物景观是一个综合的整体,它是在一定的经济条件下实现的,必须满足社会的功能,也要符合自然的规律,遵循生态原则,同时还属于艺术的范畴,缺少了其中任何一方,就存在缺陷,即有合理的使用功能、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及高质量的艺术水准的植物景

观。

要特别强调人性化。人是城市的主体,城市的一切都是围绕着人的需求而进行建设、变化的,不断趋于文明和理性的社会越来越关注人的需求和健康,植物造景要适合居民的需求,也必须不断地向更为人性化的方向发展。植物造景和人的需求完美结合是植物造景的最高境界。人们进入绿地是为了休闲、运动和交流,因此,园林绿化所创造的环境氛围要充满生活气息,做到景为人用,富有人情味。

21世纪是注重人与环境和谐发展的生态时代,人们开始更多地关注绿化的综合效益即生态效益,这就推动植物造景朝着更为生态化、人性化的方向发展。强调以绿为主园林绿化生态效益的发挥,主要由树木、花草的种植来实现,因此,以绿为主是城市绿化的着眼点。良好的植物景观往往作为园林小品、甚至铺装、坐凳的独特背景,通过色彩、质感等方面的对比突出园林小品以及铺装、坐凳所处的特定空间,起到点景的作用。

园林植物是为了创造美的空间,因而要遵循美的规律,掌握好园林植物配置艺术通则。在城市绿化中还必须主义城市生态平衡,为城市创造良好的环境。园林植物从个体到多数的组合都能起到相当的保护和改善环境的作用,因而在选择树种是要充分注意。总之园林植物能为人们创造永续,和谐,优美的生活空间。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