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遂宁市射洪中学实验联盟校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四川省遂宁市射洪中学实验联盟校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四川省遂宁市射洪中学实验联盟校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射中实验校教育联盟2020年下期初2020级半期考试

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Ⅰ卷(综合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4页,第Ⅰ卷8至12页。共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等用2B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得答在第Ⅰ卷上(考生不交第Ⅰ卷)。

3.考试结束后,监考人员将第Ⅰ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45分)

一、厚基础功底。(33分,每小题3分)

1.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与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酝酿.(niàng)荫.蔽(yìn)静谧.(mì)菡萏

..(hàn dàn)

B.干涸.(hé)气概.(gài)霎.时(chà)抖擞

..(dǒu sǒu)

C.抽噎.(yē)譬.如(bì)收敛.(liàn)倜傥

..(tì tǎng)

D.锡箔.(bó)秕.谷(bǐ)高跷.(qiāo)恍惚.(huǎng hū)

2、下列各组词语的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瞭亮憔悴发髻拙拙逼人

B.狭隘帐篷夜阑哄堂大笑

C.分歧欹斜云宵截然不同

D.化妆竦峙决别管鲍之交

3、填入横线上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A、卖弄悠扬附和响

B、卖弄悠扬应和响

C、卖弄宛转应和响

D、卖弄宛转附和响

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的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当代劳动者奋斗在各自的领域中,用精益求精

....的职业品质,彰显着“工匠精神”。

B.这里黛玉喝了两口稀粥,仍歪在床上,不想日未落时天就变了,淅淅沥沥

....下起雨来。

C.我市一年一度的乡村旅游节拉开了帷幕,远远望去,涪江河畔人声鼎沸

....,热闹非凡。

D.不急功近利,不患得患失,坚定不移地奠定基础、创造条件,自有妙手偶得

....的乐趣。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面对停车难的问题,采取的多管齐下的治理方式,让射洪的停车现状得到了提升。

B.为了提高大家的阅读兴趣,我校文学社开展了一系列名著阅读和主题诗歌朗诵。

C.射洪市正在加快建立分类投放、分类处理、分类收集、分类运输的垃圾处理系统。

D.读书加惠于人们的不仅是知识的增加与丰富,而且还在于精神的感化与陶冶。

6.对下列文段中加点词语词性的判断,全部正确的一组()

朋友,你可曾在茫茫大雾中①航行

..地驾驶着一条大船,小心

..过,在雾中神情②紧张

翼翼地缓慢地向对岸驶去?你的心怦怦直跳,唯恐③意外

..发生。

A.①名词②动词③形容词

B.①动词②形容词③名词

C.①动词②形容词③动词

D.①名词②动词③形容词

7. 填入下列语段空缺处的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刮过胡子。他的衣服扣子缝得结结实实,补丁的针脚也很细,几乎看不出来。

①房顶很严实,一滴雨水也不漏。

②房间里收拾得很整齐,餐具洗得干干净净,地板上没有一点儿灰尘,猎枪也上过了油。

③风吹在瓦上,发出海浪拍打沙滩的声音。

④炉子上,还煮着一锅热腾腾的汤。

⑤看得出,他是一点一点地把一座破旧的房子修整成现在的样子的。

A.①③⑤④②

B.①③④②⑤

C.⑤①③②④

D.⑤①③④②

8、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是()

A.他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

B.树枝的手臂也顿时柔软了,而那萌发的叶子,简直就像起伏着一层绿茵茵的波浪。

C.这次期末考试,他得了全班第一,尾巴都翘上天了。

D.搭在椅子上的沾血的衣服,像是被刺刀刺破了。

9、下面情境下,说话人语言表达准确、得体的一项是( )

【情境】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关键时期,成都市各部门联合发出“文明餐桌公筷行动”倡议书,倡导实行分餐制、公勺公筷制,坚决打好舌尖上的战“疫”。小明和家人在饭店就餐,妈妈用自己的筷子给小明夹菜,小明理解妈妈的疼爱,但此时应该说:“”

A.妈妈,您不要给我夹菜了,我自己能夹,我又不是小孩子了!

B.妈妈,谢谢您!但您自己吃吧,不要给我夹了。再说,多不卫生啊!

C.妈妈,谢谢您!但我们应响应号召,用公勺、公筷夹菜,这样更安全、更卫生!

D.妈妈,我们要响应号召,不要用您的筷子给我夹菜了,既不卫生又不安全。

10. 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纪念白求恩》是毛泽东同志写的一篇纪念性文章。作者对白求恩的逝世表示沉痛悼念,高度赞扬了白求恩的国际主义精神,号召全党学习白求恩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共产主义精神。全文以叙事为主,兼描写和抒情,思路清晰,逻辑谨严。

B.《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文章内容由两部分构成:“百草园的欢乐”和“三味书屋的读书学习”。两部分内容前后连接,表现了一个儿童的成长过程。文中很多地方渗透着对人生的思考,展示着极其复杂的心理和情绪。

C.《济南的冬天》既有作者直接抒发对济南深厚强烈的赞美之情,也有包含作者主观感受的间接抒情。比如“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属于直接抒情。

D.《秋天的怀念》结尾一段描写北海各色的菊花“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象征母亲的期望:无论人生遭遇怎样的厄运,都要活得坚韧、有尊严,活出个性与美丽。

11. 下列文化常识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从汉代以来贵右贱左,故将贬官称为左迁,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这一诗题就交代了王昌龄被贬龙标尉的事件。

B.尊称也叫敬称,是古代对对方表示尊敬的称呼。比如“尊君在否?”中的“尊君”表示对别人父亲的尊称。

C.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有许多美好的习俗。比如元宵节赏花灯,端午节吃粽子等,诗句“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含有重阳节登高、饮酒的习俗。

D.我国古代对年龄的称谓有很多。比如“四十而不惑……七十而从心所欲”,用“不惑”作40岁的称谓,用“从心所欲”作70岁的称谓。

二、品古典雅韵。(12分,每小题3分)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12. 下列各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人不知而不愠.(生气,恼怒)人不堪.其忧(可以,能够)

B.饭.疏食饮水(米饭)不舍.昼夜(停止)

C.传.不习乎(老师传授的知识)三军可夺.帅也(改变)

D.不义.而富且贵(正义)思而不学则殆.(迷惑而无所适从)

13.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温故而.知新人不知而.不愠 B.七十而从.心所欲择其善者而从.之

C.可.以为师矣三军可.夺帅也 D.回也不改其.乐仁在其.中矣

14. 下面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是先秦时期第一部语录体文集,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课文所选均为短章,大部分讲述关于学习和道德修养。

B.从第二章“三省吾身”的内容来看,古代治学之人强调随时自我反省,尤其重视品德的修养。

C.“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中,两个“其”含义相同,两个“之”指代的对象不一样。

D.第八章和第六章一样,都在强调“安贫乐道”的思想,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孔子是反对谋求名利的,他认为君子应坚守道义,面对粗茶淡饭也应自得其乐。

15、选出下列对分析理解正确的是()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

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A这是一首四言乐府诗。全诗紧扣一个“观”字,把眼前的海上景色和自己复杂的心理活动以及气吞山河、囊括宇宙的气概巧妙结合起来,意境开阔,气势磅礴。

B“树木”、“百草”二句写的是静景,是近看所见之景;“秋风”、“洪波”二句写的是动景,是远观所见之景,由近及远,一静一动,有力地刻画了大海的壮阔,为下文展开想象埋下了伏笔。

C、“日月之行”到“若出其里”写诗人看到眼前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雄伟景象,来抒发自己博大的胸襟和要建功立业的政治抱负。

D 、全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让我们感受到诗人的博大胸襟和远大的政治抱负。

诗的最后两句“幸甚 至哉,歌以咏志”卒章显志,点明了全诗的主旨。

射中实验校教育联盟2020年下期初2020级半期考试

语 文 试 题 请将第Ⅰ卷选择题答案填入以下表格(共45分,每小题3分)

第Ⅱ卷 (综合题 共105分) 注意事项: 1.第Ⅱ卷共8页,用蓝色或黑色墨水钢笔直接答在试卷上。 2.答题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三、蓄知识底蕴。(共25分) 16、请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观沧海》中“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的画面。(2分) 级 姓名 考号 座位号

17. 把下列文言语句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3分)

(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3分)

18. 根据提示,填写下列诗文中空缺内容。(8分)

(1)

(2)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

(3)《论语》中阐述学习与思考不可分割的句子

(4)《诫子书》中表现学习不“静”

(5)杜甫《江南逢李龟年》中借江南暮春之景寓深沉的悲哀与感慨的诗句是:

19. 语文综合性活动:辩论会(4分)

身心正在逐渐成熟的我们,成长中面临着诸多困惑,比任何时候都渴望真诚的友谊。那么,中学生网络交友,好还是不好呢?七·二班的同学们围绕“中学生网络交友利与弊”这个话题开展了一次小辩论,意在通过辩论,帮助大家澄清是非,学会正确选择良友,确保健康成长。

(1)你是正方辩手,请阐述你方观点,并列举一点能证明自己观点的依据:(2分)

(2)如果你是反方,请阐述你方观点,并列举一点能证明自己观点的依据:(2分)

20. 名著阅读:请你阅读下面名著选段,回答问题。(5分)

只见那行者自南山顶上,摘了几个桃子,托着钵盂,一筋斗,点将回来。睁火眼金睛观看,认得那女子是个妖精,放下钵盂,掣铁棒,当头就打。唬得个长老用手扯住道:“悟空!你走将来打谁?”行者道:“师父,你面前这个女子,莫当做个好人。他是个妖精,要来骗你哩。”三藏道:“你这猴头......这女菩萨有此善心,将这饭要斋我等,你怎么说他是个妖精?”行者笑道:“师父,你那里认得!......师父,我若来迟,你定入他套子,遭他毒手!”那唐僧那里肯信,只说是个好人。......行者又发起性来,掣铁棒,望妖精劈脸一下。那怪物有些手段,使个解尸法,见行者棍子来时,他却抖擞精神,预先走了,把一个假尸首打死在地下。唬得个长老战战兢兢,口中作念道:“这猴着然无礼!屡劝不从,无故伤人性命!”行者道:“师父莫怪,你且来看看这罐子里是甚东西。”沙僧搀着长老,近前看时,那里是甚香米饭,却是一罐子拖尾巴的长蛆;也不是面筋,却是几个青蛙、癞虾蟆,满地乱跳。长老才有三分儿信了,怎禁猪八戒气不忿,在旁漏八分儿唆嘴道:“师父,说起这个女子,他是此间农妇,因为送饭下田,路遇我等,却怎么栽他是个妖怪?哥哥的棍重,走将来试手打他一下,不期就打杀了!怕你念甚么《紧箍儿咒》,故意的使个障眼法儿,变做这等样东西,演幌你眼,使不念咒哩。”三藏自此一言,就是晦气到了,果然信那呆子撺唆,手中捻诀,口里念咒起来。

(1)上面这段文字出自我国古典名著《西游记》,作者是明朝的,上文是小说的第27回的节选,此回讲述的是一个妇孺皆知的故事,叫做。(2分)

(2)选段中,孙悟空、唐僧和妖精的主要性格特点分别是

。(3分)

四、览书海智慧。(共30分)

(一)记叙文阅读。(15分)

透早的枣子园

林清玄

①返乡的时候,我的长裤因脱线裂开了,妈妈说:“来,我帮你车一车。”

②我随妈妈走进房间,她把小桌上的红绒布掀开,一台裁缝车赫然呈现在我的眼前,这个景象震慑了我,这不是三十多年前的那台裁缝车吗?怎么现在还在用?而且看起来像新的一样?

③“妈?这是从前那一台裁缝车吗?”

④妈妈说:“当然是从前那一台了。”

⑤妈妈熟练地坐在缝纫机前,把裤脚翻过来,开始专心地车我裂开的裤子,我看着妈妈专注的神情,忍不住摩挲着缝纫机上优美的木质纹理,那个画面突然与时空交叠,回到童年的三合院。

⑥当时,这一台缝纫机摆在老家的东厢房侧门边,门外就是爸爸种的一大片枣子园,妈妈忙过了养猪、耕田、晒谷、洗衣等粗重的工作后,就会坐在缝纫机前车衣服,一边监看在果园里玩耍的我们。

⑦善于女红的妈妈,其实没有什么衣料可以做衣服,她做的是把面粉袋、肥料袋车成简单的服装,或者帮我们这一群“像牛一样会武”的孩子补撕破的衫裤,以及把太大的衣服改小,把太小的衣服放大。

⑧妈妈做衣服的工作是至关重大的,使我们虽然生活贫苦,也不至于穿破衣去上学。不车衣服的时候,我们就会抢着在缝纫机上写功课,那是因为孩子太多而桌子太少了。抢不到缝纫机的孩子,只好拿一块木板垫膝盖,坐在门槛上写字。

⑨有一次,我和哥哥抢缝纫机,不小心跌倒,撞在缝纫机的铁脚上,在我的耳后留

下一条二十几厘米的疤痕,如今还清晰可见。

⑩我喜欢爬上枣子树,回头看妈妈坐在厢房门边车衣服,一边吃着清脆香甜的枣子。那时的妈妈青春正盛,有一种秀气而坚毅的美。由于妈妈在生活中表现的坚强,常使我觉得生活虽然贫乏素朴,心里还是无所畏惧的。

?如果是星期天,我们都会赶透早去采枣子,因为清晨刚熟的枣子最是清香,晚一点就被兄弟吃光了。

?妈妈是从来没有假日的,但是星期天不必准备中午的便当,她总是透早就坐在缝纫机前车衣服。

?坐在枣子树上,东边的太阳刚刚出来,寒冬的枣子园也变得暖烘烘的,顺着太阳的光望过去,正好看见妈妈温柔的侧脸,色彩非常印象派,线条却如一座立体派的浮雕。这时我会感到无比的感动,想着要把刚刚采摘的最好吃的枣子献给妈妈。

?我跳下枣子树,把口袋里最好吃的枣子拿去给妈妈,她就会停下手边的工作,摸摸我的头说:“真乖。”然后拉开缝纫机右边的抽屉放进枣子,我瞥见抽屉里满满都是枣子,原来,哥哥弟弟早就采枣子献给妈妈了。

?这使我在冬日的星期天,总是透早就去采枣子,希望第一个把枣子送给妈妈。有时觉得能坐在枣子树上看妈妈车衣服,生命里就有无边的幸福了。

?“车好了,你穿看看。”妈妈的声音使我从回忆中回过神来,妈妈忍不住笑了:“大人大种了,整天憨呆憨呆。”

?我看着妈妈依然温柔的侧脸,头发却都花白了,刚刚那一失神,时光竟匆匆流过三十几年了。

(摘自林清玄《谈品人生》)

【注】“透早”是闽南方言,指清晨。

21. 联系文本,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有误的句子是()(3分)

A.文中开头写到妈妈的缝纫机,是为了设下悬念,吸引读者,引起下文对三十多年前妈妈用裁缝车陪伴我们度过艰苦童年的温馨回忆。

B.童年的我们都“透早就去采枣子”是因为清晨刚熟的枣子最是清香,晚一点就被兄弟吃光了,而且大家都希望自己是第一个把枣子送给妈妈的人,表达出孩子们对母亲浓浓的热爱。

C.本文采用了插叙的记叙顺序,通过作者的“一失神”主要回忆了两件与母亲有关的往事,一是:母亲为我们车衣服,二是:我们为母亲摘枣子。

D.文中多次刻画母亲为了我们勤劳缝制衣服的画面,表达了母亲对孩子们浓浓的爱意。

22. 赏析下面加线句子、词语的妙处。(6分)

①坐在枣子树上,东边的太阳刚刚出来,寒冬的枣子园也变得暖烘烘的,顺着太阳的光望过去,正好看见妈妈温柔的侧脸,色彩非常印象派,线条却如一座立体派的浮雕。

②我随妈妈走进房间,她把小桌上的红绒布掀开,一台裁缝车赫然呈现在我的眼前,这个景象震慑了我,这不是三十多年前的那台裁缝车吗?

23. 结合文章内容,第5段中划线字“那个画面”所指的具体内容是什么?(3分)

24. 文中的妈妈是个怎样的人? 请结合课文内容,至少列举三点。( 3分)(二)文学类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4—29题。(15分)

天下第一桩(有删改)

凌鼎年

①在娄城收藏界,郑有樟是个怪人。他不藏字画不藏玉,不喜青铜不喜陶,只痴心于似石非石,似木非木的硅化石。他家堂上的大桌面就是一截古柏的树干。此物聚天地精华,年轮重重叠叠,肌理清晰可辨,叩之金石有声,抚之清凉可感。除了收藏把玩,凡藏品,他都要追根溯源地研究一番。

②一个偶然的机会,郑有樟从一个藏友处得知,翰林弄的阮大头最近从安徽收到了一件好东西,号称“天下第一桩”。阮大头在娄城收藏界是另一个怪人,只要他看中的,砸锅卖铁他也会收下来。郑有樟对树桩没啥兴趣,也没往心上去。藏友见他如此,故意说道:“宝贝呐,少说也有六七千年历史了,已半成化石了。”这话像生了翅膀似的,一下飞进了郑有樟的耳朵。他一把攥住藏友的手说:“”

③郑有樟一见那树桩就惊叹,天下竟有如此好东西。但见那树桩高可半丈,宽可躺人。多少年来山泉湍流冲刷,那粗枝老根已是千窍百孔,且石借水力,大孔小孔无一不光滑温润。更难得的是这树桩与其他硅化树料不同,进得院子便觉暗香盈盈,拂之不去。樟凝视着这天下第一桩,不言不语,也不离去。

④阮大头看出了郑有樟的偏爱心思,笑眯眯地说:“我收藏几十年,这是我最得意的一件藏品,今后就是我的镇宅之宝喽!”

⑤郑有樟五行缺木,所以取名“有樟”,偏偏自己所藏的硅化石中有松,有柏,有楠,有银杏,就是无樟。而今,这古桩化石出现在眼前,不是缘分又是什么?他诚恳相求:“君子本不夺人之爱,但我郑有樟既然名中注定有樟,岂能错过?您老就当成全我,割爱吧。您开个价,我郑有樟保证不会让您吃亏。”

⑥阮大头一听,笑了笑:“想看,尽管看;转手,不好办。”郑有樟就这样碰了个软钉子。

⑦郑有樟不甘心。他茶饭不思,想来想去被他想到了以物易物的主意。他打听到这阮大头搞收藏不在升值,只为喜好。他想起前不久在浙江东阳见过一个老艺人雕刻的水浒人物根雕,印象中也是香樟木的,那108将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对,买下来,送给阮大头,他八成会喜欢的。

⑧郑有樟第二天就开了小车赶到浙江那老艺人家,好说歹说,花了大价钱把那根雕买了下来,雇卡车运回了娄城。果然不出所料,阮大头一眼相中,请郑有樟爽快出价。

⑨郑有樟坦言:“明人不说暗话,我只想换您的树桩。”

⑩阮大头没想到郑有樟来这一手,有点不快地说:“肯卖,价钱好商量;不肯卖,你抬走吧。”郑有樟也没想到阮大头如此固执,怏怏而回。

?见郑有樟愁眉苦脸的,知道他还惦着那天下第一桩,有人就给他出主意。曱说:“阮大头的独生女今年26岁了,还没嫁人,干脆有樟兄娶了她算了,条件嘛,非天下第一桩做嫁妆不要……”

?“缺德缺德,婚姻哪是儿戏!”郑有樟一脸不屑。

?乙说:“派人冒充算命先生,凭三寸不烂之舌,说动他心甘情愿出手……”

?“损、损、损,骗他老人家,于心何忍!”郑有樟面露不悦。

?丙说:“那你干脆跪在阮大头面前,求他,不怕他铁石心肠。”

?“你们怎么尽出馊主意!”郑有樟神色凝重。

?郑有樟突然失踪了一段时间。后来才知道,他去了安徽调查这天下第一桩的来历,他查阅了安徽史志,回来后闭门数日写下了《流传有序的天下第一桩》。据他考证:此树桩是南宋末年一次山洪暴发后冲下山来的,先为博古斋藏品,后入画家闵双城书斋。元代为铁木儿秘藏。明代先后在安徽布政使及工部尚书等多人手里流传,清初在桐城方家露过面,此后去向不明,百年后才重新面世。郑有樟还收集了明代至清初文人雅士吟咏此桩的诗文。他把这篇考证文章打印好,恭恭敬敬送给阮大头斧正。

?阮大头看到文章后有些发愣。过了好一会儿,他拉过郑有樟说:“来,我俩在天下第一桩前留个影。”

?三天后,阮大头打电话给郑有樟:“啥话也别说了,你来把天下第一桩搬走吧。”

25. 以下对第?段分析有误的一项是()(3分)

A.阮大头看到文章时有些出乎意料

B.阮大头感受到比金钱强大得多的力量

C.阮大头对郑有樟有了惺惺相惜之意

D.阮大头决定以镇宅之宝相赠

26. 联系全文,以下对第②段画线句分析有误的一项是()(3分)

A.画线句呼应了文章第一句话“在娄城收藏界,郑有樟是个怪人”

B.画线句表现了阮大头淡泊名利的形象 ^

C.画线句交代了阮大头对于心仪之物执著到底的特点

D.画线句为下文郑有樟三次努力的结果埋下了伏笔

27. 联系上下文,请为第②段空格处填上恰当的语言描写。(2分,不超过10个字)

28. 文章中郑有樟为了得到“天下第一桩”有过三次努力,依次是:(4分)

(1)郑有樟说缘故,高价求购碰钉子。

(2)

(3) 29. 文章第?至?段描写了郑有樟和他人间的对话,请分析其作用。(3分)

五、书精彩华章。(共50分)

30. 以下两题,请任选一题作文。(50分)

文题(一):我们生活的每一天,都在别人的关爱之中。当你睁开惺忪的睡眼,闻到早餐的阵阵香味;当你走在干净的街道,看到路旁鲜艳的花朵;当你坐在静谧的教室里,聆听老师的谆谆教诲;当你遇到难题束手无策,同学帮你解开疑惑……你,是否想到了感谢呢?

请以“感谢”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文题(二):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我们总是在羡慕别人,而对自己所拥有的却常常视而不见:坚强、快乐、自信、勇敢、爱心,澄澈的蓝天、明媚的笑脸……只要用心去感受,你会恍然发现,原来,我拥有的也很多!请以“原来,我也有”为题,在横线上补充恰当的词语,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要求:

①结合自己的亲身体验,抒发真实情感。

②叙述有中心,有条理,详略得当。

③有生动细腻的描写,写人要抓住特点。

④书写工整,卷面整洁。书写潦草、卷面不整洁者,降低一档次评分。

⑤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射中实验校教育联盟2020年下期初2020级半期考试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请将第Ⅰ卷选择题答案填入以下表格(共45分,每小题3分)

16、略

17、(1)广泛学习且坚定自己的志向,恳切地发问求教,多思考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2)不内心恬淡就没办法明确志向,不宁静专一就没办法达到远大目标。

18、(1)一夜征人尽望乡(2)俭以养德

(3)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4)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5)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19、略

20、(1)吴承恩,孙悟空三打白骨精。(2分)

(2)嫉恶如仇或机智勇敢、忠奸不分或不辨是非、诡计多端。(3分)

阅读题(一)(共15分)

21、C 本文采用倒叙,故C项错误。(3分)

22、(1)这里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阳光下妈妈温柔的侧脸比作一座立体派的浮雕,生动地写出了阳光下妈妈温柔、梦幻、迷人的样子,表现出“我”对妈妈发自内心

的热爱与赞美。(3分)

(2)震慑有震惊的意思,作者震惊的是这台缝纫机使我们在贫苦中度过无忧无虑的童年,让我们的生命里有无边的幸福,而三十年过去了,缝纫机还像新的一样。(3分)23、“那个画面”所指的具体内容是“妈妈忙过了养猪、耕田、晒谷、洗衣等粗重的工作后,就会坐在缝纫机前车衣服,一边监看在果园里玩耍的我们,”或者写妈妈在晨光中为我们车衣服的情景。(3分)

24、①勤劳,如“妈妈忙过了养猪、耕田、晒谷、洗衣等粗重的工作后,就会坐在缝纫机前车衣服”。②善于持家,如总是帮我们这一群“像牛一样会武”的孩子补撕破的衫裤,以及把太大的衣服改小,把太小的衣服放大,不至于让我们穿破衣去上学。③温柔和蔼,如“我跳下枣子树,把口袋里最好吃的枣子拿去给妈妈,她就会停下手边的工作,摸摸我的头说:‘真乖。’”(3分)

阅读题(二)(共15分)

25、D (3分) 26、B(3分)

27、参考示例——走,去看看,马上就去。(评分标准——①表达出“去看树桩”②表达出“急切”)(2分)

28、(2)郑有樟送/买根雕,以物易物又落空/遭拒绝(2分)

(3)郑有樟作考证/写文章,以诚动人/真情感人终如愿(2分)

29、通过郑有樟对他人所出主意的三次否定(1分),运用“不屑”“不悦”“凝

重”的肖像描写/拿他人以不正当手段骗取树桩的建议与郑有樟花费心力作调查

最终得到第一桩的行为作对比(1分),突出了他的正直坦荡/光明磊落/君子形

象(1分)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