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水虻昆虫集约化养殖技术规程》 编制说明

《黑水虻昆虫集约化养殖技术规程》标准编制说明

一、工作简况

1.任务来源

2020年3月8日,由江西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质量安全与标准研究所申请地方标准的立项,根据江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下达的2020年度江西省地方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批准《黑水虻昆虫集约化养殖技术规程》地方标准的制定。

2.起草单位

起草单位:江西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质量安全与标准研究所、江西舢磊由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3.主要起草人

二、制定(修订)标准的必要性和意义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餐厨垃圾和屠宰污粪均没有得到有效利用,在资源浪费的同时,还带来了巨大的环境灾害。黑水虻昆虫转化处理这些废弃物过程中具有取食量大、取食效率高、取食范围广、抗逆性强、生活史弹性大、成虫完全无害,显示了作为餐厨垃圾和畜禽污粪及屠宰废弃物处理系统的功能主

体的优势。近二十年来,研究人员对包括生物学特性、共栖微生物、人工饲养、安全性评估、固体有机废弃物的处理效率、营养价值及规模化饲养的成本分析等在内的技术核心开展了广泛研究和技术优化,为该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了扎实的基础。

近年来,国家十分重视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开发与推广,相关产业链技术和可再生资源利用等技术应用。发展高效昆虫固体有机废弃物处理技术对于保障国家生态环境安全,满足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对高品质饲用蛋白原料的需求具有十分的重要意义。同时,由于相关处理过程工艺简便,原料成本低廉且极易获取,不产生二次废物及二次环境污染,且能获得优质有机肥和昆虫源蛋白饲料,近年来我国涌起了一股黑水虻处理厨余垃圾和畜禽粪便的热潮。由于当前养殖过程主要针对畜禽养殖污粪,相关养殖主体对技术实施、技术标准的把控缺乏参照,导致很多项目仓促上马,造成项目失败。

为引导黑水虻处理畜禽污粪及厨余垃圾等固体有机废弃物的产业健康发展,制定黑水虻养殖技术规程,对指导养殖户理性发展黑水虻养殖产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主要起草过程

江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下达2020年度江西省地方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批准《黑水虻昆虫集约化养殖技术规程》地方标准的制定后,我们即着手准备相关标准的起草。

1、起草单位整理前期研发数据及在江西舢磊由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产业化数据。具体包括从种虫羽化、交配产卵、幼虫孵化、幼虫养殖、分离等多个环节的实验室数据和产业化工艺数据。

2、相关单位意见调研。主要围绕畜禽养殖厂、厨余垃圾城市管理大队、部分养殖农户、水产公司(使用单位)、南昌大学、江西省农业科学院质量标准研究所、江西省饲料质量监测站等进行了相关调研。主要就本标准相关技术实施的必要性、养殖户技术实施的现状及问题、产品用户的意见反馈、技术研发单位的意见及质量监督管理部门的意见等分别收集。

3、在前期资料收集、调研的基础上,在江西舢磊由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养殖现场进行了相关试验论证,考虑季节性因素、原料因素、明确了一些指标的相关范围。

4、按照地方标准的拟定格式,完成项目的拟稿。并在前期调研的基础上,完成拟稿的意见征询。

5、对征询意见进行分析处理后,调整拟稿相关内容,整理送审。

四、制定(修订)标准的原则和依据,与现行法律、法规、标准的关系

目前国内尚没有相关标准。本标准拟定符合现行法律、法规

的相关要求。

五、主要条款的说明

1、养殖种虫环境条件及虫卵收集

种虫环境要求:对于羽化后的成虫,生产上要提供适宜的生存的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利于成虫交配产卵,标准制定单位在实验室环境内和江西省内规模养殖场中对黑水虻成虫生存环境进行了观察和统计,获得成虫羽化之后保持:温度23℃-31℃,湿度55%-75%之间,控制一定的光照,能促使雌雄虫交配,并顺利产卵。

卵的收集:在成虫养殖过程中观察发现,交配后的雌性黑水虻会往下飞落,在阴暗处空隙中产卵,为了保证虫卵安全、便捷收集,规范、高效存放,生产上利用黑水虻产卵特性,通过定制的方格来规范黑水虻产卵,经探索发现,大小为0.5cm*0.5cm 方格孔,产卵(800-1000个卵/窝)便于管理、收集和规模化利用。

2、黑水虻幼虫孵化环境

孵化环境要求:孵卵期主要注意环境的光照、湿度及温度,标椎制定单位通过控温、控湿和调节光照试验,发现湿度控制在65%-80%,温度控制在20-30℃,避光孵化虫卵能在4天内孵化95%以上。

3、幼虫养殖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