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资本主义世界

第二章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资本主义世界
第二章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资本主义世界

第二章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资本主义世界

第一节“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的建立

教学目的

一、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

巴黎和会召开的背景;美、英。法等国参加和会的目的;对德帆尔赛和约》;对奥。

保、匈、土和约;凡尔赛体系;凡尔赛体系的影响和矛盾;国际联盟;华盛顿会议的背景;《四国条约》;《五国海军条约》;《九国公约》;华盛顿体系;华盛顿体系的影响。

二、要求学生认识

1.巴黎和会是帝国主义战胜国重新分割世界和反对苏俄的国际会议,《凡尔赛和约》

是在牺牲弱小民族利益的基础上宰割德国的掠夺性条约。华盛顿会议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战胜国之间在亚太地区特别是在中国的利益冲突。

二.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是帝国主义战胜国在共同宰割战败国、瓜分殖民地和反对各国人民革命的过程中所达成的暂时妥协。随着各国实力的发展变化,战胜国之间、战败国和战胜国之间的矛盾日趋尖锐,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不能长久。

三、要求培养学生的能力

通过学习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的建立和实质,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一、本课重点:巴黎和会和《凡尔赛和约》;华盛顿会议和《九国公约》。

二、本课难点;正确认识和分析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的实质。

教学设备

自制投影片、教学挂图等

教学过程

导人新课

1917年列宁领导的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开辟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被压迫

民族解放运动的新纪元。第一次世界大战打垮了四大帝国,改变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力量对比,世界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战后初期,帝国主义战胜国为重新瓜分世界,建立新的国际秩序,先后召开了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暂时调整了它们在欧洲和亚太地区的关系,形成了“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学习这一内容之前,我们必须先把握这一时期的主要阶段特征:1.1919~1922年,帝国主义战胜国为重新瓜分世界,建立新的国际秩序,先后召开了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调整了它们在欧洲和亚太地区

的关系,形成了“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

2.1924~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进人相对稳定发展时期。苏联在经济恢复发展的基

础上,1928年开始了社会主义五年计划建设,并取得了伟大成就。

3.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美国罗斯福“新政”,

通过国家于预经济,暂时缓和了危机带来的灾难。德国和日本则先后建立了法西斯专政,

欧亚战争策源地形成。

4.20世纪30年代,世界局部反法西斯战争开始。但是,在英、法、美绥靖政策的纵容下,法西斯势力日益猖撅,战争危机迫近。

一、巴黎和会

1.巴黎和会召开的背景

第一,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冲破了世界资本主义体系,使世界分裂为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既对立又共处的社会体系。

第二,1918年11月,德国为首的同盟国战败投降,成为战胜国宰割的对象。战败国和战胜国之间的矛盾由此产生并发展。

第三,战胜的协约国之间,实力对比发生了新的变化。第一次世界大战打垮了四大帝国,严重削弱了英法等国力量;美国大发战争横财,经济实力急剧膨胀,妄图支配世界。协约国帝国主义力量对比的变化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人类的一场浩劫。战争动员人力总共达6500万人,直接消耗军费1860亿美元,加上陆地和海上的财产损失以及其他间接损失计为2500亿美元之巨。军人死亡900万人,伤2200万人,其中700万人成为终身残疾。人民死于炮火、疾病和战争引起的贫困的又不下数千万人。仅就死亡于战场上的人数而言,这场战争超过了自拿破仑战争至1913年巴尔干战争历次战争死亡总人数的两倍。这次战争是帝国主义力量发展不平衡的结果。战争结局是协约国打败了德国及其盟国,但是协约国之间的力量对比又出现了新的不平衡。胜利之后,英法反而由于美日两国的发展相形见绌了,美日极大地左右了巴黎和会的进程和结果。

英国是取得重大胜利的国家。德国殖民地大部为英国夺取,土耳其的中东领地也几乎尽落英国之手。海军是英国最重要的军事力量,它在战争中击溃了德国海上力量,保持了英国作为海军强国的地位。但19世纪末以来便动摇了的英国海军“二强标准”,即英国海军力量必须超过世界第二、第三两个海军强国联合力量的标准,战后进一步动摇了。英国也为战争的胜利付出了巨大代价,战死87.5万人,伤200多万人,商船毁损不下900万吨,船舶及货物损失价值7.5亿英镑,国内公债由战争开始时的6.5亿英

镑增加到80亿英镑,另欠下美国9亿英镑,约合42亿美元。

法国是工业大国,它的工业基础远较日本和意大利雄厚,其生产能力战前等于日本、意大利和加拿大的总和。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法国对外投资之巨仅次于英国占世界第二位,多达200亿美元,它还是世界第二大殖民帝国。但法国是战争中损失最为严重的国家,阵亡150万人,北部和东北部最发达的10个省遭受严重破坏,矿区、工厂、房屋、公共建筑、铁路、公路、桥梁都化为废墟,其中包括9000家工厂,近100万幢建筑物,1000英里铁路,物资损失达2000亿法郎,200万人无家可归,此外欠下美国战债34亿美元。不过,战后法国毕竟拥有欧洲最强大的陆军,在德国被打败之后法国俨然成为陆军大国。

意大利没有战绩可言,战争中死亡65万人,军费支出120亿美元,其他损失30亿美元,此外欠下英美外债计40亿美元。意大利是一个资源贫乏的国家,战前只是北部地区有比较发达的纺织业等一些轻工业,战争期间与战争有关的冶金工业等有了较快的发展,但战争一停止这些工业部门就陷入了困境。意大利在战胜国大国中是最贫弱的一个。

日本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对德宣战,实际是借机在亚太地区进行疯狂的殖民扩张,以对德作战为名出兵中国山东,占领胶州湾和胶济全线,夺取山东大部分地区;并在英国海军配合下夺取了太平洋上的一些德属岛屿。第一次世界大战还给日本经济的发展带来空前有利的时机,这是因为亚太地区欧洲商品来源断绝以及协约国向日本订购大宗军火的结果。从1915年起,日本出口激增,到1919年出口增长了3倍以上,外贸盈余和海运收入累计达32亿日元以上,日本由战前长期入超国一跃而为大量出超国,由债务国变为债权国。战时对外贸易的大发展带动了日本工业的大发展,冶金工业生产总值增长六倍,机器制造业产值增长六倍半,电力工业飞快发展,重工业的发展速度超过了轻工业,工业生产发生结构性变化,为日本国力的增强打下了坚实基础,并使日本成为西方殖民国家的有力竞争者。就日英经济实力而言,战前日本经济力量远不足以同英国相抗衡,经过四年战争,日本不仅在中国有力地排挤了英国,其对华贸易额所占比重由1913年的18.9%跃升到1918年的38.6%,就是在英国殖民地印度、马来半岛和自治领澳大利亚等地也无不充斥日本商品。这是英国对外贸易大幅度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美国参战人数达474.4万人,约11.6万人在服役中死亡,计耗战费320亿美元。但是欧洲交战国对军需物资的大量需求以及它们在世界市场竟争力量的削弱,给了美国扩展对外贸易的大好时机。战争结束时,世界对外贸易总额减少40%,美国外贸出口却增长了两倍,进口增加80%,战时出超累计达118亿美元。同时美国工农业生产得到了大幅度增长,1914年至1918年美国工业生产增长32%,小麦产量比1913

年增加1/3达到10亿蒲式耳。战争还使美国由战前的债务国变为债权国,1914年美国欠外债37亿美元,战争结束时欧洲欠下美国战债100亿美元,美国的海外投资从35亿美元上升到70亿美元9,世界黄金储备的40%近45亿美元集中在美国手中。就美英力量对比而言,战前美国欠英国债务20亿美元,战后英国反欠了美国42.77亿美元10,同时纽约取代伦敦成为世界金融中心。英国在拉丁美洲和加拿大的传统市场,这时也几乎全为美国占有。英国在中国的市场也受到美国极大侵蚀,美国对华贸易战时比战前增长两倍以上。在军事上,战时美国在大西洋作战的海军舰只是作为英国海军第六分舰队参加战斗,战争结束后,美国立即提出要建造“相等于世界上任何其他一国所有的最强有力的海军”的计划,它使英国独占了250年的海上霸权再也无法维持下去了。这反映了美国的实力和野心。

2.巴黎和会的召开

1919年初,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胜国对战败国媾和的会议,在法国巴黎附近的凡尔赛宫召开,27个战胜国的代表参加了会议。但是美、英、法三国政府的首脑操纵了和会,德国等战败国和苏俄被排斥在会议之外。

参加巴黎和会的各国代表目的不同,美国总统威尔逊带着“十四点原则”参加会议,企图攫取战后世界领导权。英国奉行“势力均衡”政策,既要削弱德国海军力量,剥夺它的海外殖民地,勒索战争赔款,维护其庞大的殖民帝国及海上优势,又要防止法国势力过分膨胀,因此英国不主张过分削弱德国。法国为重建欧洲霸权,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索取尽可能多的战争赔款,坚决要求最大限度地削弱德国。意大利希望落实参战时协约国的承诺,扩大领土。日本企图使它战时从德国手中夺取的太平洋岛屿和在中国山东的权益合法化。尽管各国心怀鬼胎,但都根据身身的实力提出切身利益要求。

3.《凡尔赛和约》和凡尔赛体系

巴黎和会的中心问题是对德和约问题,经过长时期激烈的争吵,1919年6月28日,对德的《凡尔赛和约》正式签订。(指导学生阅读、讨论教材19页内容,然后归纳《凡尔赛和约》的主要内容。)

第一,关于领土问题。和约重新划定德国疆界,法国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萨尔煤矿区由国际联盟代管15年,期满后由当地公民投票决定其归属(1935年公民投票以压倒多数决定归属德国);莱茵河西岸的德国领土由协约国军队占领15年,东岸50千米以内为不设防的非军事区;德国承认奥地利独立,不得和它合并;承认波兰独立,把原属波兰的领土基本归还波兰,德国保留东普鲁士,但泽被宣布为国际联盟管理下的“自由市”;西里西亚部分领土划归捷克斯洛伐克。总之,德国丧失了约l/8的领土。

第二,关于德国海外殖民地问题。根据国联盟约规定的“委任统治”制度,德国的海外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由英、法、日、比等国加以瓜分,其

中,非洲和中东的部分地区归英、法等国所有;太平洋上的岛屿大多被日本占有。和会无视中国的主权和战胜国的地位,把德国原在中国山东攫取的一切特权让给日本。巴黎和会外交的失败和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引发了中国“五四”反帝爱国运动,中国代表最终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第三,关于军事问题。德国要接受严格的限制,废除普遍义务兵役制,陆军不得超过十万人,海军只能保留一些轻型水面舰艇,不得拥有主力舰和潜水艇,不准拥有空军。

第四,关于赔款问题。由于战胜国在这个问题上的激烈矛盾,所以和约只在原则上要求德国承担战争责任并对战胜国支付大量赔款,但赔偿总额及各战胜国应得的赔款数额的比例,由赔款委员会在1922年5月1日以前予以确定。在此之前,德国应偿付200亿金马克。

此外,巴黎和会把处理“俄罗斯问题”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和会决定对苏俄实行经济封锁,保留德国在东线的军队,建立由波兰、爱沙尼亚等国组成的“防疫地带”,防止苏俄革命影响的扩展。和会还批准了武装干涉苏俄、匈牙利苏维埃政权的计划,划分了各国在苏俄的行动范围。巴黎和会实际成为帝国主义武装干涉苏俄的司令部。

巴黎和会带有浓重的复仇色彩。这次和会在1919年开幕的日子──1月18日是1701年宣告成立的普鲁士王国纪念日,也是普法战争后德意志帝国宣告成立的纪念日。签订《凡尔赛和约》的凡尔赛宫镜厅又是霍亨索伦王朝威廉一世皇帝即位的场所。这样的时间、地点的选择,固然雪除了法国在历史上蒙受的耻辱,但是它又给德国打上了耻辱的烙印。其次,巴黎和会缔结的和约是战胜国强加给战败国的和约,是把战败国踩在脚下的和约。巴黎和会强令德国对协约国提出的和约不得进行口头谈判,不得有任何保留,为迫使德国无条件接受和约还发出了以24小时为时限的最后通牒和协约国大军开进德国的威胁。尽管德国强烈反对强加给它的和约,但它还是不得不签字了。第三,巴黎和会缔结的和约是掠夺性和约。以《凡尔赛和约》为例,它使德国疆域缩小14.3%,可耕地减少14.6%,铁矿减少74.5%,煤矿减少26%,商船由750万吨减少到50万吨。协约国的赔偿要求更是对德国极尽搜刮之能事,大大超出了德国的国力,为保障支付赔款的种种措施还使德国丧失了大量主权。第四,巴黎和会缔结的和约是重新瓜分世界的和约,这更是应当强调指出的。

对德和约签订后,1919年9月10 H,协约国在巴黎圣日耳曼宫同奥地利签订了《圣日耳曼和约》;11月27日,在巴黎近郊同保加利亚签订了《纳依和约》;1920年6月4日,在凡尔赛的特里亚农宫同匈牙利签订了《特里亚农和约》:8月10日,在巴黎附近的色佛尔同土耳其签订了《色佛尔和约》。《凡尔赛和约》和这些条约构成了战胜国列强在战后建立起来

的资本主义国际关系的新体系,即凡尔赛体系。

4.凡尔赛体系的影响和矛盾

凡尔赛体系的内部矛盾:在欧洲国家中,战胜国除英国外,几乎没有哪一个国家对巴黎和会签订的和约和它所建立的秩序完全满意,战败国不满更是不言而喻了。巴黎和会给战后欧洲留下的主要问题有:新秩序带来的少数民族问题、没有得到充分保障的法国安全问题以及德国对和约的不满问题。凡尔赛体系内部的矛盾一开始便表明,第一次世界大战块不是“结束战争的战争”,战后秩序只不过是孕育帝国主义间新的冲突的起点。

波兰、捷克斯洛伐克等新兴国家的出现,改变了过去几百年来总是小国并入大国的进程,是历史的一大进步。它使中欧和东欧的少数民族数量,由5400万人下降到1680万人8。同时也说明,即使在这样大的革命变革之后,少数民族问题也不可能完全消失。至于协约国支持波兰、捷克斯洛伐克等国实现民族独立的愿望,说到底是出于它们的战略利益的考虑。在划定新兴国家边界时,虽说有一个民族自决原则,但由于历史上形成的不同民族混居杂处状况,即使把居民情况当作基本依据,也难以泾渭分明地把不同民族划分开来。何况战胜国总是偏袒它的同盟者,完全无视德国居民的利益。这就制造出一些新的民族问题。在中欧和东欧国家中,除奥地利外都存在民族问题。

波兰的3200万人口中,有乌克兰人380万,德国人100万人以上。另有东普鲁士的近200万德国人被“波兰走廊”与德国分割开来,但泽的17万德国人被迫脱离德国。捷克斯洛伐克总人口1430万人,少数民族多达460万人,其中德国人330万人。分散在中欧和东欧各国的德国人总数达760万人,匈牙利的马扎尔人分散在邻国的总数达180万人,仅罗马尼亚一国就有马扎尔人150万人。南斯拉夫有少数民族170万人。虽然各新兴国家根据和会要求,都签署了保护少数民族条约,实际上,一纸条约并不能解决复杂的少数民族问题。正是这些少数民族问题,日后成为在欧洲不断引起纠纷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缔结《凡尔赛和约》以后,法国人说,这项条约“说它苛刻么,那太温厚了;说它温厚么,又太苛刻了”9。这反映了法国人对德国重整旗鼓的担心和对法国安全的忧虑。法国为了自己的安全,在巴黎和会上力图从领土、军事和财政三个方面摧毁德国。领土;把莱茵河左岸从德国分割出来建立法国的安全边界;军事:限制德国军备,莱茵河右岸非武装化,对德国实行占领;财政;要求德国不仅赔偿战争给法国人民生命财产造成的损失,还要赔偿军费。结果,巴黎和会对法国的要求大大打了折扣。作为补偿,美英两国分别同法国签订了安全保障共同防御条约。由于美国参议院拒绝了《凡尔赛和约》,美英的安全保障最终化为泡影,法国的安全依然悬而未决。

法国抱怨的是:“德国舰队的毁灭使英国完全解除了对德国袭击的恐惧,美国远隔重洋安全更属无虞,唯独法国半个世纪内已两次受德国侵犯,除了国际联盟以外,安全没有一丝保障,而克雷孟梭早就说过“你不能相信国际联盟”10。但是一个100%按法国的要求彻底摧毁德国的和约,不仅会使德国更加无力支付法国要求的赔偿,也会更加激起德国的不满和复仇情绪,实际上,也未必是法国之福。凡尔赛体系无法解脱的矛盾表明:在帝国主义和会上谋求法国的安全,无异于缘木求鱼。

《凡尔赛和约》最令德国无法接受的一是战争责任问题,一是领土划分把众多德国人分割了出去。

在巴黎和会上,5月7日德国代表团团长外交部长勃洛克道夫—兰佐接受《凡尔赛和约》文本时,承认德军已被打败,但他反对把战争责任全部推到德国身上,只承认“德国对欧洲出现战争气氛负有某些责任”,不同意“胜利者要我们承担罪责,像罪犯一样受到惩罚”。德国国内更是群情激愤,出现反以《凡尔赛和约》的浪潮。德国总理谢德曼在国民议会上强调:“如若认为这种单方面战争责任的论调是错误的,又要代表德国去签署此条约从而加以确认,那岂不是违背自己的荣誉和良心吗?”并说:“谁签署这个条约,谁的手就要烂掉”。最后,德国虽然被迫不得不无条件接受了《凡尔赛和约》,然而这只能更加激起德国人对和约的反感。在逻辑上,战争责任条款是《凡尔赛和约》的基础。劳合·乔治和克雷孟梭都坚持协约国有道义上的权利,要求德国偿还协约国所付出的强加给它们的战争代价。结果,根据和约赔偿条款,协约国以“道义”的名义,把一切当时能拿走的德国财富几乎都“拿”走了,一时不能拿走的也要有计划、有步骤地拿走,《凡尔赛和约》成为最具掠夺性的和约。列宁说:“这个骇人听闻的、掠夺性的和约……它把亿万人,其中包括最文明的人,置于奴隶地位”。从长远的观点来看,德国是不能接受被奴役的地位的。

关于领土变迁,德国原希望一切通过民族自决。实际情况却是德国的大块领土没有经过公民投票,也不顾居民的实际情况便被分割出去,“特别是把但泽和东普鲁士同德国主体分割开来一事,引起了怀恨在心的德国人的不满”。同时和约“明确禁止德国、奥地利合并的条款,在许多德国人看来似乎背离了民族自决的原则”。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战争,把战争责任完全推给德国的战争责任条款表明,《凡尔赛和约》的基础在道义上和事实上都是站不住脚的。和约在德国引起的深刻不满一开始便暴露了这个和约的脆弱性,而且这种不满立即被法西斯分子所利用,成为它们活动的温床,“对希特勒的崛起发挥了作用”。1920年2月,希特勒在慕尼黑提出的第一个纳粹纲领开宗明义便要求:“联合一切的日耳曼民族去组成一个伟大的德国”,“取消凡尔赛和圣日耳曼的和平条约”。《凡尔赛和约》推动了法西斯分子的崛起,法西斯

分子最终摧毁了凡尔赛体系。在这个意义上,不能不说《凡尔赛和约》自己挖了自己的墙脚。

凡尔赛体系的作用:首先,凡尔赛体系改变了欧洲的政治格局。德国失去了一切非日耳曼人的地区。奥匈帝国解体:奥匈分立;捷克斯洛伐克、南斯拉夫建立;原奥匈帝国领土的一部分割给意大利,一部分归还波兰。德国的疆界重新划分。其次,凡尔赛体系改变了中东的政治格局。土耳其丧失了更多的领土和领地,只留有欧洲的伊斯坦布尔和亚洲的小亚细亚,成为单一的民族国家。再次,重新瓜分殖民地。德国的海外殖民地、土耳其的属地,由战胜国以“委任统治”的形式加以瓜分。总之,凡尔赛体系在英法占主导地位,惩治德国为首的战败国,宰割弱小民族的基础上,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中东和非洲统治的新秩序。

思考:为什么列宁说二‘靠帆尔赛和约》维系整个国际体系、国际秩序是建立在火山上的”?

(学生回答后,教师分析)第一,凡尔赛体系是建立在战胜国对战败国掠夺的基础上,必然导致战败国和战胜国矛盾的加剧。遭受宰割而拥有极大经济潜力的德国不会忍受帆尔赛和约》的压抑,随着力量的恢复和增长,必然会激起德国民众对《凡尔赛和约》的愤怒和复仇情绪。第二,帝国主义侵略特征和战胜国内部分赃不均,使得战胜国列强之间矛盾重重。凡尔赛体系是帝国主义战胜国妥协分赃的产物,它不可能消除帝国主义争夺世界的矛盾,必然引起国际政治力量的重新组合。第三,由于凡尔赛体系的帝国主义性质,它遭到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反对。中国“五四”爱国运动、土耳其凯末尔革命等,有力冲击了凡尔赛体系的基础。

5.维护凡尔赛体系的工具——国际联盟

根据美国总统威尔逊的“十四点原则”,巴黎和会上列强经过激烈争吵,1919年4月28日,通过了国际联盟盟约,并被列人《凡尔赛和约》的第一部分*920年1月,帆尔赛和约》生效,国际联盟正式成立。主要机构有:会员国全体代表大会、行政院和秘书处等,还设有国际法庭和国际劳工局等常设机构。

国际联盟的宗旨是“促进国际合作,保证国际的和平与安全”,并且声称要裁减军备,制裁侵略。但其具体规定对各国并没有什么约束力。由于攫取世界霸权的计划落空,美国参议院拒绝批准《凡尔赛和约》。这样,国际联盟从建立后就为英法所操纵。

二、华盛顿会议

1.华盛顿会议召开的背景

第一,巴黎和会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战胜国在欧洲和中东的关系,而在亚太地区,美日两国发生了严重的利益冲突。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德国海军力量已被消灭,美国经济实力膨胀,从战前的债务国变为世界最大

的债权国。1921年,美国的黄金储备为世界黄金储备的40%,并大力扩充了海军力量。大战期间,日本利用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无暇东顾的时机,乘机在中国和太平洋地区扩大侵略势力,战后,通过巴黎和会,日本把既得利益加以确定。日本的扩张同美国在太平洋地区的利益发生了严重的冲突,也威胁到英国在东亚的利益。

第二,美、英、日三国的海军军备竞赛。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英、日三国为夺取太平洋地区的霸权,展开了疯狂的造舰竞赛。1919年,美国国会批准了扩充海军的计划,到1924年,美国主力舰的数量计划达到38艘,超过英国当时的32艘。1920年,日本不顾经费缺乏的困难,也实施扩大海军的计划,要把它的海军力量保持在美国海军的70%左右,美、英、日三国的矛盾日益尖锐。由于大战刚刚结束,各国反战情绪高涨,加之英日同盟的存在,美国急于召开一次新的国际会议,试图通过外交途径来限制竞争对手,拆散英日同盟,在东亚及太平洋地区夺取新的权益。在这种情况下,美国发起召开华盛顿会议。

2.华盛顿会议的召开

1921年11月~1922年2月,华盛顿会议开幕。参加会议的除美国、英国、日本外,还有中国、法国、意大利、比利时、荷兰、葡萄牙等共九个国家。会议被美、英、日三国所操纵。

3.华盛顿会议的主要内容

第一,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巴黎和会的有关内容,知道凡尔赛和约》中,把德国原在中国山东攫取的一一切权益让给日本。第二,华盛顿会议上经过激烈的较量,美、英、法、日四国签订了《四国条约》。条约规定:缔约各国互相尊重它们在太平洋岛屿属地和岛屿领地的权利,一旦这种权利遭受任何国家侵略行为的威胁时,缔约国应进行协商,以便就应采取的最有效措施达成协议。条约还规定:在本条约批准生效后,英日同盟终止。帼国条约》是美国外交的一大胜利,它以体面的方式埋葬了英日同盟,为美国垄断资本家在东亚及太平洋地区的扩张扫除了一大障碍。第三,在华盛顿会议上,美、英、日、法、意签订了《五国海军条约》,即《限制海军军备条约》,分别规定了它们各自的主力舰和航空母舰的总吨位。《五国海军条约》是美国在华盛顿会议上的又一胜利,头号海军强国英国的海上优势丧失,日本扩充海军的计划受到限制。第四,《九国公约》。中国问题是华盛顿会议的中心议题,帝国主义列强在东亚及太平洋地区的争夺,中心就是争夺在中国的霸权。由于中国代表的坚持斗争,在有关国家的干预下,中国在会外同日本就山东问题签订了条约,中国收回山东,但胶济铁路由中国赎回。《凡尔赛和约》中有关中国山东问题的不公正条款,这时才得到纠正。1922年2月6日,与会九国签订了《夫于中国事件应适用各原则及政策之条约》,即《九国公约》。公约在形式上宣称“尊重中国之主权与

独立,及领士与行政之完整”,但实际上中国关于取消治外法权、撤退外国军警、恢复关税自主权、取消势力范围等要求,一概未列人公约。公约再次确认了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实际上“又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由此可见C项是正确选择。

4.华盛顿会议的影响

华盛顿会议是巴黎和会的补充和继续,会议签订的一系列条约,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列强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特别是在中国的利益冲突,构成了“华盛顿体系”;在美国居主导地位,宰割中国,抑制日本的基础上确立了帝国主义国家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华盛顿会议上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签订的条约,只是根据当时的力量对比达成的妥协,不是矛盾的彻底解决。华盛顿体系的内部矛盾是多方面的,美日矛盾加剧;英日分歧扩大;中国与帝国主义的矛盾尖锐。突出的是美日之间加紧了军备竞赛与新战争的准备。这些矛盾的发展必将导致华盛顿体系的崩溃。美国是华盛顿会议的胜利者,它的海军力量同英国的海军力量并驾齐驱,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又达到抑制日本势力膨胀的目的。从而形成了帝国主义战后国际关系的新格局,即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

但是,由于这一体系是建立在掠夺和奴役战败国及被压迫民族的基础上,它并没有解决列强在欧洲和亚太地区的矛盾。随着各国实力对比的变化和被压迫民族的民族解放运动的蓬勃发展,必然导致帝国主义争夺世界霸权的新战争,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因而不可能长久存在下去。

本课小结

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了有关“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建立的内容。1919年~1922年,英、法。美等帝国主义战胜国先后在巴黎和华盛顿召开会议,通过了一系列条约,形成了战后帝国主义的“和平”体系,即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这个体系巩固了帝国主义大国的既得利益,维持了资本主义世界的暂时和平。由于这一体系既是战胜国强加给战败国和被压迫民族的,又是战胜国之间妥协的产物,因此这一国际关系体系就不可能持久。20世纪30年代,由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政治危机的加剧和资本主义国家间发展的不平衡性规律,德、意。日法西斯专政建立后,它们在欧洲、亚洲和非洲的一系列侵略扩张,逐渐破坏了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1939年,德国进攻波兰,英法被迫对德宣战,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彻底瓦解。我们将在以后的课程中学习这些内容。

课堂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凡尔赛和约》的内容中最能反映巴黎和会性质的是

①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转给日本②莱茵河西岸德国领土由协约国军

队占领

③以“委任统治”形式瓜分德国海外殖民地④法国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

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③D.②④

2.在下列国际事务中,英美态度不一致的是

A.国际联盟领导权问题B.日本归还中国山东问题

C.限制德国海军军备问题D.德国赔款问题

二、问答题

1.概括指出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中协约国列强的相互关系并举例说明。试分析这一体系为什么不能长久维持世界和平?

2.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建立后的世界形势。

从战胜国帝国主义的矛盾来看,主要表现为英美对立与英法对立。

英美对立是世界性的,它取代了战前的英德对立成为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主要矛盾。一战后,英美矛盾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海上霸权之争;二是在世界范围内的经济斗争。由于在华盛顿会议上缔结了《五国海军协定》,英美之间的海军对比关系暂时得到调整。此后,英美之间的经济竞争显得更加突出了。

在争夺原料产地、商品销售市场和投资场所的斗争中,英美矛盾重重,它们在全世界展开了激烈的角逐。美国为了在竞争中取得优势,加紧向英国的势力范围渗透。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美国在国外所控制的石油资源还非常有限。以后,美国垄断资本加紧排挤英国和荷兰资本,大规模渗入中东、印度尼西亚及委内瑞拉等资本主义世界的主要石油产地。例如,1925年,在美国国务卿休斯的干预之下,七个美国石油公司在未来的伊拉克石油开发中得到四分之一的股份,打破了英国对中东石油储藏的垄断。

在战后的头十年中,美国依仗其经济上的优势地位,极力扩大对外贸易,它的主要竞争对手英国的商品到处遇到剧烈竞争和排挤。到1929年,美国对外贸易总额比战前增长了110%。1913──1929年,美国在世界贸易中的比重从11.1%上升到14%,而原来占国际贸易第一位的英国则由15.l%减少到13.2%。1929年,美国第一次夺得了资本主义世界贸易的王冠。这时,美国在加拿大和拉丁美洲各国的对外贸易中占有绝对优势。1929年,在拉丁美洲的20个国家的进口及出口总额中,美国的份额分别达到38.7%和34%,把英国远远抛在后面。同时,美国商品还进一步打入欧洲和亚洲各国。特别应该指出的是,美国除了直接推销商品之外,还采取在各资本主义国家内部设厂的方式,就地生产和销售。1924──1929年,美国的汽车、石油、电器等工业部门打入了大多数资本主义国家内部,这就进一步排挤了英国的商品销售市场。

英美在资本输出方面的竞争更加激烈。战后,美国的资本输出发展很

快。1919年,美国垄断资本在国外的投资额是七十亿美元,到1929年猛增到一百七十二亿美元。但这时,仍稍低于英国,而居世界第二位。这一时期,美国资本输出主要方向是德国及拉丁美洲各国。1929年,在德国的长期外国投资中,美国占20%,居垄断地位。在拉丁美洲,1913—1927年,美国资本由十二亿四千万美元,增加到五十五亿九千万美元,已接近英国在该地区的投资总额,而在中美洲各国已经超过了英国。

英美的经济竞争实质上是世界霸权之争。早在大战期间,美国一家报纸就公开声称,“要想称霸世界需要两件东西:美元和银行。美元我们是有的,我们要建立银行,我们要称霸世界。”

英法矛盾是战后欧洲的主要国际矛盾,它在一段较长的时期内,对欧洲国际关系处于支配地位。英法的裂痕在巴黎和会上就已暴露出来,这种裂痕突出的表现为两国在欧洲问题上不同政策的对立。英国执行的是“均势政策”,而法国则是“安全政策”。这种政策冲突有其深刻原因。英法虽是战时盟国,并联合打败了德国,但由于两国对德作战的目的各异,所以在研究处置德国的时候,它们便很快地分手了。法国要树立欧洲大陆霸权,它在“安全”的旗号下,欲占领德国莱茵河以西的土地,并对德国进行种种限制,使之处于一蹶不振的地位。英国所关切的是消灭德国在商业上与海军方面的竞争力量,掠夺德国的殖民地,但是,英国不愿看到在欧洲大陆上出现一强独霸的局面。这两个目标是对立的,是战后英法冲突的基本原因。

1919年3月27日,英、美、法三国首脑在巴黎和会上,就法国为了安全的需要企图肢解德国的问题,进行了激烈辩论。威尔逊支持劳合·乔治对德国应表示温和的意见。克里孟梭反驳说,“美国在遥远的地方,并受到大洋的保护;而英国,即使拿破仑也无法达到。你们两国是有保护的,而我们没有。”在双方争执不下的情况下,劳合·乔治和威尔逊向克里孟梭建议,如果法国放弃对莱茵河左岸的领土要求,英国和美国就分别与法国签订法英共同防御条约和法美共同防御条约,以共同保证法国的边界安全。这两个条约后来成为凡尔赛和约的附约,并与和约一起于1919年6月28日签字。这两个条约规定,在法国边界无端受到德国的侵略时,英国和美国应立即提供军事援助。但条约却有一个附加条件:如果这两个条约中有一个未获批准,另一个也无效。后来,美国参议院否决了凡尔赛和约,这样,作为该和约附约的法美条约就同时失去了效力。法英条约自然也失效了。于是,英国也摆脱了对法国安全的保证义务。

在保证条约失效的情况下,法国为了巩固自身的安全和建立欧洲霸权,采取了广泛联络大陆上各小国的结盟政策,以防止德国重新侵略。1920年1月28日,法国和比利时就缔结军事同盟问题举行会谈。比利时为避免过分依赖法国,要求英国参加法比军事协定,但是,英国不愿意参加有利于

增强法国在欧洲大陆地位的任何协定。1920年9月7日,该协定正式签字。协定规定,在任何一方无端受到侵略时,另一方将出兵援助。这标志着法比军事同盟的形成。1921年2月19日,法国又与波兰缔结了同盟条约。条约规定,两国在外交政策方面,将采取一致的行动;如任何一方蒙受第三国的无端侵犯时,则其他一国应举兵相助,借以维护彼此的领土和正当的利益。后来,两国又签订了经济协定,规定在彼此的贸易中,征收互惠的低度关税,法国给波兰四亿法郎的巨额援助。1924年1月25日,法国同捷克斯洛伐克签订了同盟条约。条约规定:凡一切与彼此的安全和和平有关的外交政策问题必须在互相咨询之后方得采用;当彼此的利益受到威胁时,双方应采用一种协同的步骤;在德、奥企图合并时,缔约国应设法予以对付。此后,法国在1926年又与罗马尼亚签订了法罗同盟,1927年与南斯拉夫签订了法南同盟。与此同时,法国为在欧洲建立亲法的同盟体系,还支持由捷、罗、南组成的“小协约国”,并分别对捷、罗、南提供经济的、外交的、乃至军事物资和军事技术的援助。小协约国为了反对匈牙利复辟旧王朝和修改和约,希望得到法国支持,因此,在二十年代它推行对法友好政策。这在客观上既有利于法国的对德斗争,也有利于法国同英国争霸。法国经过上述一系列的努力,建立了一个从战略上对德国造成包围之势的较为完整的安全体系。法国的这种安全政策,显然是同英国的均势政策相冲突的。

英国历来是采取一种“扶弱抑强”的政策,这种政策的目的是保持欧洲大陆上国际力量的平衡,以便于英国把持欧洲事务。一战前,德强而法弱,因此,英国奉行扶法抑德政策,战后,德法力量倒置,英国就转而采取扶德抑法政策。

第一次世界大战简介

第一次世界大战简介 第一次世界大战(简称一战,1914年8月- 1918年11月)是一场主要发生在欧洲但波及到全世界的世界大战。当时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卷入了这场战争。 战争过程主要是同盟国(Central Powers)和协约国(Entente Powers)之间的战斗。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Austria-Hungary)和意大利是同盟国,英国、法国、俄罗斯帝国和塞尔维亚是协约国。在1914年至1918年期间,很多在亚洲、欧洲和美洲的国家都加入了协约国。战场主要在欧洲。值得注意的是意大利虽是同盟国,但是后来英国、法国及俄国与意大利签订密约,承诺给予意大利某些土地,结果意大利加入了协约国对抗同盟国。 这场战争是欧洲历史上破坏性最强的战争之一。大约有65,000,000人参战,10,000,000左右的人失去了生命,20,000,000左右的人受伤。 战争的导火索是1914年6月的萨拉热窝事件,战线主要分为东线(俄国对德奥作战),西线(英法对德作战)和南线1(又称巴尔干战线)(塞尔维亚对奥匈帝国作战)。其中西线最惨烈,著名的战役有马恩河战役,凡尔登战役和索姆河战役。 第一次世界大战摘要 日期: 1914–1918 位置: 欧洲、非洲、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中东 结果: 协约国获胜 死亡(约数) 将士: 9百万 平民: 7百万 合共: 1千6百万 详情: 第一次世界大战伤亡统计 主要参战国 协约国同盟国 * 塞尔维亚王国 * 俄罗斯帝国 * 法国 * 比利时 * 大英帝国与其殖民地 * 日本 * 黑山 * 意大利王国 * 更多… * 德意志帝国 * 奥匈帝国 *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 * 保加利亚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教案1

第7课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课程标准】: 简述“同盟国”“协约国”的成员国,了解欧洲两大军事对抗集团形成的严重后果。讲述萨拉热窝事件的主要过程,认识突发事件对人类和平的威胁。 【教学目标】: 【教材分析】: 课文介绍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后起的帝国主义列强(美、德)与老牌的帝国主义列强(英、法)争霸世界的矛盾日益尖锐,形成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军事侵略集团并疯狂地扩军备战,最终导致大战爆发。这场帝国主义战争规模空前,给各国人民造成了深重灾难,还埋下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祸根。第一次世界大战在世界近代历史上影响深远。 【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保持着旺盛的求知欲望,理解抽象的历史与社会问题心力与智力相对初一年级学生有了提高;辨证地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也有所提高,在电影电视以及其他媒体已经了

解一战的情况,九年级学生尤其是男孩子对战争历史比较感兴趣,能够比较容易地进入本课程,对于概念化与系统知识的认识比七年级学生也大有提高。 【设计思路】: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20世纪初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历史大事。本课以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因后果的发展为线索展开,首先从2013年11月11日的一则纪念“一战”的新闻报道开始,引导学生追根溯源: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原因,接着讲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程,最后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带给人类的影响。以此为主线,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并引导学生正确分析“一战”的原因和评价第一次世界大战带给人类的影响是上好本课的关键。教师通过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借助多媒体课件,采用动态图示法、谈话法、讨论法等手段,动静结合,寓教于乐,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达到掌握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 【教学重点】: 1、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 2、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教学难点】: 1、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2、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分析和评价。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首先我们观看一段2013年11月11日的新闻视频。 刚才我们观看了今年11月11日世界各国纪念一战95周年的新闻视频。世界各国都在举行隆重的纪念活动,说明一战是重大的,是世界范围的。那么一战是怎样发生的?给世界历史造成了什么影响?今天,我们就乘坐时光列车回到95年前那个炮火纷飞的年代,去重温那段历史,去寻找我们的答案。 展示:课程标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和本课的结构图。 学习新课: 1、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了帝国主义阶段。 展示:第二次科技革命成果和影响。 美国参议院漫画说明什么问题?垄断组织干预和控制国家政治,积极对外侵略扩张。 2、帝国主义国家争霸世界的矛盾十分尖锐: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美、德)要求重新分割世界,与老牌的帝国主义国家(英、法)激烈展开了世界霸权的争夺。

第25课 现代社会生活

第课现代社会生活 (对应学生用书第53页) 一、大众传媒 *1.地位:现代生活中大众传媒的地位越来越重要,逐渐成为民众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对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及国际事务产生日益重要的作用。 2.分类:报刊、杂志、书籍等纸质印刷媒介老树新花,继续发挥着重要作用,广播、电视、互联网等电子媒介异军突起,各显威力。 二、休闲与旅游 1.背景:社会生产效率提高后,人们的闲暇时间明显增加,休闲日益成为民众生活的组成部分。 2.旅游特点:旅游集休息、消遣、自我完善(增长知识)等内容于一体,受到广大民众的欢迎。 三、时装与模特 1.时装: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纺织和化工技术的发展,尤其是机器在裁剪、缝纫和熨烫等方面的运用,成衣业获得快速发展,时装的流行速度明显加快。 2.模特:模特原先附属于时装业,从20世纪60年代起,成了时装业的形象大使,个别名模甚至成了社会明星。 四、城市化与城市群 1.背景:20世纪,人类的城市化进程加速发展,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成为全球性的普遍发展趋势和社会文化现象。 2.表现:发达国家的城市数量和城市人口继续剧增,同时广大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也在加速发展,有些国家在城市增长的数量和速度上超过了发达国家。 3.影响:伴随城市化的推进,汽车工业迅速发展;交通工具的发展,推动城市向新的方向演变,出现了“大都会化”和城市群的现象。 (对应学生用书第54~55页) 探究一大众传媒的发展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电脑互联网的巨大的媒体功能和潜力,是传统的……以牺牲森林破坏环境为代价却又……低效的纸质媒体所无法比拟的。 *【问题导学】 1.你所知道的大众传媒方式有哪些?当今社会大众传媒有怎样的重要地位? 答案:略。 2.城市化有哪些表现?为什么会出现“大都会化”和城市群的现象? 答案:略。 【小贴士】时装业与模特的关系:模特原先附属于时装业,1928年,英国出现了一家模特公司,模特的地位开始上升。二战以后,模特业进一步发展,逐渐成为引领时装潮流的重要载体和理想的职业。 【记忆技巧】现代生活多变更,科技发展来推动。大众传媒特重要,纸质、电子各显能。社会生产效益高,旅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

九下第2课第一次世界大战及其后果 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 讲述萨拉热窝事件的主要过程,认识突发事件对人类和平的威胁;以凡尔登战役为例,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灾难。 【教学目标】 一、识记与理解 记住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和结束的时间;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概况和进程;知道萨拉热窝事件和凡尔登战役;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及其影响。 二、能力与方法 引导学生结合新旧知识分析大战的爆发与帝国主义国家对殖民地争夺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探究问题的能力;指导学生模拟报道萨拉热窝事件和凡尔登战役的概况,培养学生综合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对历史的领悟能力;讨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和性质,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萨拉热窝事件的主要过程和影响,使学生认识到突发事件对人类和平的威胁;通过讨论战争爆发的原因和对大战性质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争夺世界霸权的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战争;以凡尔登战役为例,揭示战争的残酷性,帮助学生分析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与影响,使学生认识到热爱和平、远离战争是一种进步的现代意识,培养学生关爱人类命运之情。 【重点难点】 一、重点:凡尔登战役。 二、难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 【教学准备】 一、学生准备 1.预习新课,并复习前一课的知识; 2.收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相关资料; 3.整理“萨拉热窝事件”和凡尔登战役的简介,最好能够提供图片或视频材料,准备对萨拉热窝事件和第一次世界大战发表看法,以便在课堂上与同学交流。

二、教师准备 1.提前指导学生了解资料收集的相关知识; 2.对教材中的图片和地图进行处理,剪辑相关视频,自制课件,使用多媒体; 3.提前预测教学中可能出现的多种情况,以便在课中处理; 4.设计备选活动发案,根据课堂上学生的反馈有选择地使用。 【教学方法】讲述法、历史问题探究法、情景教学法,讨论法等多法相结合。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具媒体】电脑一台、电脑软件、投影仪、投影片、课本插图。 【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 (教师引导回顾)新课前,我们先回忆一下上节课学过的内容。想一想: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因有哪些? (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过渡)1、根本原因;2、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3、导火线(直接原因)。(课件显示本课标题,引入新课) 学习新课: 一、战争爆发 教师过渡:斐迪南的死,实际上是对战争狂人的一个惩罚,是对帝国主义战争政策的一个警告。但事件的发生,却使那些渴望战争的帝国主义分子极为兴奋。 象德国的皇帝威廉二世就说: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大家想想,是什么机会啊(学生们答:战争的机会)对,是挑起战争的机会。德奥把它看作战争的极好借口,决定挑起战争。1914年7月底8月初,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德、俄、法、英随即参战,大战爆发。 (教师指导学生结合《第一次世界大时的欧洲战场形势图》,阅读教材小字,思考如下问题,了解战争初期战况) 第一,战争开始后欧洲形成了哪三条战线?交战双方分别是谁?哪条战线具有决定作用? 第二,一战的主战场在什么地方?战争分为哪三个阶段?分别发生过哪些着名战役? (学生回答后教师强调)我们今天重点学习其中的凡尔登战役。 二、凡尔登战役

《第一次世界大战》教案

《第一次世界大战》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①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源;②简述“三国同盟”“三国协约”的组成国,了解欧洲两大军事对抗集团形成的严重后果;③讲述萨拉热窝事件的主要过程,认识突发事件对人类和平的威胁;④以凡尔登战役为例,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的巨大灾难。⑤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历史影响。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学习帝国主义列强争霸世界和两大军事集团形成的史实,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经历了长时间矛盾与冲突的酝酿,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意识和能力。 ②通过充分发挥历史地图、图画、资料的作用,培养学生多动手查资料,勤用脑想问题的良好学习习惯。 ③坚持“论从史出”的科学历史观,运用史实分析评价第一次世界大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对萨拉热窝事件主要过程的学习,了解其“导火线”的作用,认识突发事件对人类和平的威胁。 ②通过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学习,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是帝国主义两大军事集团为争夺世界霸权、疯狂扩军备战的结果,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的掠夺战争,帝国主义是世界大战的根源。 ③通过对凡尔登战役的学习,讨论战争给人类发展和进步带来的严重灾难,引导学生从具体历史事实得出结论,认识帝国主义战争的罪恶,树立热爱和平、远离战争的进步的现代意识。 教学思路 〔教学重点、难点及处理方法〕 重点: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处理方法:①第一次世界大战就影响而论是空前的,它导致了民主政治的衰弱和集权主义的盛极一时,并为二十余年后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埋下了祸根。通过19世纪欧洲两大军事对抗集团的形成、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导火线、凡尔登战役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的巨大灾难等这些内容的学习,使学生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形成初步的、轮廓性的了解,增强学生的历史记忆,有兴趣的同学也可在此基础上涉猎与之相关的更广泛的内容。讲解时应采用启发式,注重分析综合,从整体上做出结论,揭示帝国主义本质和规律,认清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根本原因。②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空前规模的大搏斗大厮杀,正确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因、性质和影响,有助于揭示帝国主义战争发生发展的规律,进而找到制止战争,保卫世界和平的途径。学习这部分内容有助于学生学习世界现代史,因为世界现代史初期的许多问题都与此次大战的影响有关联。 难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分析和评价。 处理方法:世界大战的爆发是经过了长时间的矛盾与冲突的酝酿、集结和计划的过程。讲述欧洲资本主义国家矛盾的形成、演化和激化的过程,使学生从各种矛盾的历史渊源和发展角度来从更深刻的背景中寻找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因。在学习重难点问题时,引导学生阅读资料、思考问题,通过谈话、讨论,与学生共同归纳、分析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认识三国协约和三国同盟的本质。通过使用多媒体电脑,演示地图、图片、图示等,把复杂的历史问题直观化、简约化;其过程还培养了学生读图的能力,使学生通过简明的地图语言进一步认识历史事物内在的本质联系。引导学生“史论结合”地分析历史问题。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教案——孙世国;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两大军事集团——三国同;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帝国主义列强争霸世界和两大军事集团形成的;通过对凡尔登战役的学习,讨论战争给人类发展和进步;教学重难点:;1、本课重点: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萨拉热窝事件,;2、本课难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对第一次;教具准备:《三国同盟和三国 《第一次世界大战》教案——孙世国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两大军事集团——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时间及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战役——风尔登战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及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分析和评价。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习帝国主义列强争霸世界和两大军事集团形成的史实,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经历了长时间的矛盾与冲实的酝酿,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的眼光分析历史事件的意识和能力;通过对萨拉热窝事件主要过程的学习,了解其“导火线”的作用,认识突发事件对人类和平的威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凡尔登战役的学习,讨论战争给人类发展和进步带来的严重灾难,引导学生从具体历史事实得出结论,认识到热爱和平,远离战争是一种进步的现代意识。

教学重难点: 1、本课重点: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萨拉热窝事件,凡尔登战役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2、本课难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分析与评价。 教具准备:《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图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巴尔干半岛》图 授课类型:新授课 教学方式:讲解法,提问探究法,比较法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1、复习提问 如何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对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 2、导入新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国家生产力的发展,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进入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瓜分世界,争夺霸权的斗争愈演愈烈,只需一粒火花就能点燃世界,萨拉热窝事件成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第一次世界大战全记录

第一次世界大战全记录 本专题是根据英国电视四台播出的10集系列节目制作的。在这10集的时间里本专题将尽量还原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本来面目,向您述说这段血与泪,罪与罚,生与死交织的悲剧历史。 01武装上阵 本集介绍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复杂原因.探讨原本看着微不足道的巴尔乾地区的紧张局势如何演变成了一场世界大战. 02鹰的攻击 随着象鹰一般凶悍的德国向比利时和法国发动了猛烈的全面进攻,第一次世界大战野蛮与残酷的战火开始燃烧起来.第一部分讲述西线这边战争的进展,而另一个部分是讲在西线战争进入僵持期时,德国在占领区的暴行。 03全球开战 欧洲大陆的战火蔓延到了整个世德国为了让英国和法国从欧洲战场中分散兵力,从而使欧洲战场的压力减小,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德国人采取的是在全世界各地对英国和法国殖民地进行打击,以期望能有效的分散英国和法国的兵力的策略。04帝国圣战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也卷入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成为同盟国的强悍战士,却成为协约国可怕的敌人.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在加利波利半岛和在中东地区与协约国军队展开了"圣战",以图重振帝国曾经的雄风,可是帝国最终付出了极其惨痛的代价. 05横尸遍野 随着东方的炮声响起,德国和奥地利联军与俄国的鏖战开始了.东线战场打得异常残酷,它是真正的血肉屠场,无数人的在战火中挣扎煎熬.这时,意大利也走进了这场屠杀. 06打破僵局 号称铰肉机的凡尔登战役和索姆河战役成为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杀戮战场,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士兵受伤死去.但随着战役的结束,西线的战事逐渐明朗起来,僵局终于被打破,协约国开始掌握战争的主动权. 07大洋封锁 在海洋上进行的战争的激烈程度丝毫不比陆地上的战斗逊色.德国和英国的舰队之间的日德兰海战,是战列舰时代规模最大也是最后的一次舰队决战,但到底谁胜谁负,众说纷坛,战斗中德国U艇的威力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展示.与此同时,美国也参战了. 08红色革命 在兵临城下的巨大战争压力下,俄国国内危机总爆发,领导红色革命的共产党人夺取了政权,并选择退出了一战的泥潭.但这个新生的红色国家注定要改变未来的世界. 09德国的最后豪博 1918年,德国孤注一掷,发动了最后豪赌"德皇会战",超过100万德国士兵投入了最后一次大攻势.在世界的各个战线,战火依旧在燃烧. 10无尽的战祸

2019-2020学年度初中九年级下册历史第25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岳麓版复习特训九十七

2019-2020学年度初中九年级下册历史第25课第一次世界大战岳麓版复习特训 九十七 第1题【单选题】 下图巨头曾在1945年的某次会议上作出“对德实行军事占领,彻底消灭德国法西斯主义”的决议。此会议应是( ) A、日内瓦会议 B、开罗会议 C、华盛顿会议 D、雅尔塔会议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一位美国历史学家在谈到一战前的欧洲形势时说:“欧洲变成了一只‘火药桶’,只等一粒火星将它引爆。”那么,成为“一粒火星”的事件是( ) A、萨拉热窝事件 B、“9?11”事件 C、卢沟桥事变 D、凡尔登战役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下列一战历史事件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凡尔登战役②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③萨拉热窝事件④三国同盟正式形成⑤三国协约正式形成 A、②③④⑤① B、①②④⑤③ C、④⑤③②① D、④⑤②③①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是( ) A、帝国主义的掠夺战争 B、协约国进行的侵略战争 C、民族独立战争 D、同盟国进行的侵略战争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下列关于一战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萨拉热窝事件说明个人恐怖主义手段并不是解决政治问题良策 ②战场主要集中在亚洲,先后有30多个国家卷入战争 ③凡尔登战役后,德军开始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 ④1918年,同盟国战败宣告一战结束 A、②③④ B、①④ C、③④ D、①③④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让世界人民深切地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性。请你指出一战中被称为“绞肉机”的战役是( ) A、萨拉托加战役 B、阿亚库巧战役 C、滑铁卢战役 D、凡尔登战役 【答案】:

第二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经过

第二课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经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简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程,认识德奥集团失败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因、经过、结果、性质的分析, 逐步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分析综合能力。从战争引起各国人民的革命, 各国人民革命又加速战争结束的过程的分析,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帝国主义是世界大战的根源。世界大战是一场罪恶的战争。体味战争是一切美好事物的刽子手,激起人们珍视和平向往美好生活的情操。 【重点难点】 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基本过程和重大事件②凡尔登战役③索姆河战役 【课前预习】 1、一战的主要战场战线及交战双方 2、战争的主要阶段及重要战役 【知识梳理】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经过 1、主要战场、战线及交战双方 (1)欧洲战场(三条战线) ①西线(北海往南,比利时、法国北部和德法边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东线(北起波罗的海,南至罗马尼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南线(巴尔干战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亚洲战场: ①在亚洲南高加索地区,有_____________军队交战 ②在两河流域和巴勒斯坦,有_____________军队交战。 3、一战结果:(同盟国失败,协约国胜利)

(1)大战结束的时间和标志:年11月,德国政府代表在福煦车厢签署了《贡比涅森林停战协定》,德国宣布投降. (2)战败原因:(分析德奥集团失败的原因) 总体上,协约国的力量大于同盟国的力量。 ①美国、中国等国家的参战,大大增强了协约国的力量。 ②德奥集团挑起的一战,给各国人民带来了灾难。非正义的战争是必然失败的。 ③俄国爆发了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并退出了战争。各国的反战运动和革命浪潮,如德国的十一月革命,成为结束战争的主要推动力。 ④德、奥两线作战,同盟国经济崩溃,也是战败的因素。 (3)性质: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战争。尽管塞尔维亚是正义的民族解放战争,但却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整个战争的非正义 【综合探究】 关于美国参战问题: (1)一战爆发后,美国采取了什么政策?有何目的? (2)1917年,美国参战的原因和目的是什么?带来的影响是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欧洲战争刚刚开始时,美国仍采取超脱的态度,奥匈帝国皇储被刺事件在美国几乎没有引起太大反应。美国庆幸自己在地理上的超然位置。一家芝加哥报纸评论说:“真应该好好感谢哥伦布发现了美州”,美国总统威尔逊在1914年8月呼吁美国人民“从思想到行动都应该采取不偏不倚的态度。” 材料二:到1917年4月美国参战时,由华尔街的银行给予协约国方面的现金贷款已达20亿美元,而给德国的贷款只有2700万美元。 回答:(1)指出材料一中美国对欧洲战争的政策是什么?从材料中找出美国采取这种政策的优越条件是什么? (2)材料二和材料一有何矛盾之处?这种矛盾反映了什么实质问题?结果如何?

第一次世界大战(1)

《第一次世界大战》简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①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源; ②讲述萨拉热窝事件的主要过程,认识突发事件对人类和平的威胁; ③以凡尔登战役为例,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的巨大灾难。 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历史影响。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充分发挥历史地图、图画、资料的作用,培养学生多动手查资料,勤用脑想问题的良好学习习惯。 ②坚持“论从史出”的科学历史观,运用史实分析评价第一次世界大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对萨拉热窝事件主要过程的学习,了解其“导火线”的作用,认识突发事件对人类和平的威胁。 ②通过对凡尔登战役的学习,讨论战争给人类发展和进步带来的严重灾难,引导学生从具体历史事实得出结论,认识帝国主义战争的罪恶,树立热爱和平、远离战争的进步的现代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及其影响; 难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新授 1、简介萨拉热窝事件 有人认为没有萨拉热窝事件,第一次世界大战就不会发生。你同意这种看法吗?请说明理由?归纳大战爆发的原因。 评价普林西比的行动。 2、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概况 ①意大利加入协约国一方,对自己的盟友开战说明了什么?请同学们讨论。 ②简介三条战线,四大战役 ③(视频显示)凡尔登战役,请学生谈谈自己的感想。 3、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 学生看书讨论:促使大战结束的因素有哪些? 4、大战的影响 ①]想一想,大战为什么会爆发?主要参战国家都是些怎样的国家?各国参战的目的是什么?以及大战产生怎样的后果?从这些方面出发,分析一下这次大战是一场什么性质的战争? ②大战的影响:带来了巨大灾难;改变了国际格局 5、及时练习 三、小结 1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详细过程范文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详细过程范文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1914—1918年帝国主义国家两大集团——同盟国与协约国之间 为瓜分世界、争夺殖民地和霸权而进行的首次世界规模的战争。战争先在8个欧洲国家 (德国、奥匈帝国及其敌对国英国、法国、俄国、比利时、塞尔维亚和黑山)之间开始, 后来逐渐有38个国家15亿人卷入战争。战场遍及欧、亚、非三洲和大西洋、地中海、太 平洋等海域。欧洲特别是法国战场是决定战争全局的主战场。海上则以北海为主战场。 第一次世界大战,究其根源首先是帝国主义时期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性的加剧,导 致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强烈要求重新瓜分世界。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由自由竞

争阶段发展到以垄断为特征的帝国主义阶段,各国政府代表本国垄断资本集团为获取最 大限度的垄断利益,积极推行对外扩张和侵略政策,在世界各地以武力争夺殖民地。老 牌殖民帝国英、俄、法占据了世界绝大部分殖民地,而经济发展迅速、国家实力急剧膨 胀的德、日、美等新兴的帝国主义国家所拥有的殖民地却相对很少,这种经济发展和殖 民地分配的不均衡导致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尖锐起来,新兴的帝国主义国家强烈要 求瓜分老牌的帝国主义国家的殖民地。其次,资本主义国家周期性的经济危机和国内阶 级矛盾的尖锐化也使帝国主义各国统治不稳,各国纷纷扩军备战、寻找同盟,企图通过 对外发动侵略战争来缓和国内阶级矛盾。

早在1882年5月,德国、奥匈帝国和意大利在维也纳签订同盟条约,形成了侵略性 的军事政治集团——同盟国。 1892—1907年,俄、法、英三国先后签订协约,逐步形成了与同盟国相对立的协约 国。两大军事集团的对立,加速了双方扩军备战和争夺战略要地的步伐。巴尔干半岛和 地中海成为双方争夺的焦点。从1905—1913年,两大军事集团为争夺战略要地制造了一 系列国际危机,甚至引起局部战争。随着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的加深,各帝国 主义集团迫切希望从战争中寻求出路。 战争爆发前,两大军事集团都加紧扩充军备。交战双方总的经济军事力量对比,协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教案新部编本1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第7课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课程标准】: 简述“同盟国”“协约国”的成员国,了解欧洲两大军事对抗集团形成的严重后果。讲述萨拉热窝事件的主要过程,认识突发事件对人类和平的威胁。 【教学目标】: 【教材分析】: 课文介绍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后起的帝国主义列强(美、德)与老牌的帝国主义列强(英、法)争霸世界的矛盾日益尖锐,形成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军事侵略集团并疯狂地扩军备战,最终导致大战爆发。这场帝国主义战争规模空前,给各国人民造成了深重灾难,还埋下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祸根。第一次世界大战在世界近代历史上影响深远。 【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保持着旺盛的求知欲望,理解抽象的历史与社会问题心力与智力相对初一年级

学生有了提高;辨证地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也有所提高,在电影电视以及其他媒体已经了解一战的情况,九年级学生尤其是男孩子对战争历史比较感兴趣,能够比较容易地进入本课程,对于概念化与系统知识的认识比七年级学生也大有提高。 【设计思路】: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20世纪初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历史大事。本课以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因后果的发展为线索展开,首先从2013年11月11日的一则纪念“一战”的新闻报道开始,引导学生追根溯源: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原因,接着讲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程,最后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带给人类的影响。以此为主线,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并引导学生正确分析“一战”的原因和评价第一次世界大战带给人类的影响是上好本课的关键。教师通过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借助多媒体课件,采用动态图示法、谈话法、讨论法等手段,动静结合,寓教于乐,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达到掌握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 【教学重点】: 1、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 2、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教学难点】: 1、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2、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分析和评价。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首先我们观看一段2013年11月11日的新闻视频。 刚才我们观看了今年11月11日世界各国纪念一战95周年的新闻视频。世界各国都在举行隆重的纪念活动,说明一战是重大的,是世界范围的。那么一战是怎样发生的?给世界历史造成了什么影响?今天,我们就乘坐时光列车回到95年前那个炮火纷飞的年代,去重温那段历史,去寻找我们的答案。 展示:课程标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和本课的结构图。 学习新课: 1、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了帝国主义阶段。 展示:第二次科技革命成果和影响。 美国参议院漫画说明什么问题?垄断组织干预和控制国家政治,积极对外侵略扩张。 2、帝国主义国家争霸世界的矛盾十分尖锐: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美、德)要求重新分割

历史新课标必修一五年高考真题演练 第25课 两极世界的

第25课两极世界的形成 五年高考新课标真题演练 1.(2008上海历史,共同部分)1945年,美国总统杜鲁门对人说:“由于这个宪章,你们实现了三十年前那个伟大政治家-伍德罗·威尔逊的理想。”这里“威尔逊的理想”是建立 A.联合国 B.欧洲联盟 C.东南亚国家联盟 D.国际联盟 2.(2008年广东理基)1949年美国发起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其目的是 A.拉拢东欧国家 B.压制殖民地独立运动 C.军事上遏制苏联 D.与华沙条约组织对抗 3.(2008江苏)二战后,德国和朝鲜形成分裂局面的相同原因是 A.国内民族矛盾的激化 B.美国和苏联的相互对抗 C.世界多极化趋势的演变 D.美国马歇尔计划的推行 4.(2009宁夏辽宁文综)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占领日本,采取削弱日本的政策。1948年,美国改行扶植日本的政策,力图将日本建成冷战的前哨阵地。这一政策转变A.成为日本长期推行仇视中国政策的开端 B.促使美国承认美日平等伙伴关系 C.提高了日本在美国全球战略中的地位 D.标志着冷战在亚洲全面展开 5.(2009江苏历史卷)1961年,赫鲁晓夫在同美国记者苏兹贝格谈话时说道:“如果苏联和美国之间的分歧克服了,如果它们之间建立了和平合作的关系,这在很大程度上会有助于加强世界和平。”这段话实质上反映了 A.美苏军事角逐势均力敌 B.美苏开始由对抗走向对话 C.苏联试图同美国合作主宰世界 D.苏联积极谋求世界和平稳定 6.(2009海南历史卷)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初期,美国先后推出了援助希腊、土耳其计划(后称“杜鲁门主义”)和欧洲复兴计划(即马歇尔计划)。这两个计划的相同之处是A.具有军事援助的性质 B.具有意识形态的色彩 C.促进欧洲经济的恢复 D.缓和受援国社会矛盾 7.(2009海南历史卷)20世纪80年代末,邓小平提出了“韬光养晦”的外交战略,强调在国际事物中“决不当头”,“有所作为”。这一战略提出的主要国际背景是 A 苏联已经解体 B 两极格局濒于瓦解 C 中美关系好转 D 世界多极化正在形成 8、(10年广东卷)1959年,美国国家展览会在莫斯科举办。对于榨汁机和洗碗机等展品,赫鲁晓夫表示工人阶级决不会购买这些无用的小器具,当场引起了美国副总统尼克松的反对。这反映了当时 A. 美苏冷战的重点从军事领域转向经济领域 B. 美国霸主地位动摇.急需打开苏联市场 C. 苏联轻工业发达,不需要进口这些器具

第一次世界大战 教学实录

第一次世界大战实录 通榆九中:张实导入: 纵观古今中外的历史,我们能够看出,战争贯穿了整个人类的发展史,可以说有人类就一定会有战争,从军事史的角度将战争分为冷兵器时代和热兵器时代,冷兵器就是大刀长矛,热兵器就是枪炮。那么他们的分界线是什么呢?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为什么是它,一战又是一段怎么的历史呢?让我们一同走进它。 师:如果想要了解一战,我们应从第二次科技革命说起,大家快速阅读第一自然段,回答第二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学生:(有两点1、生产力提高2、重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国家) 师:我所要强调的是垄断资本主义就是帝国主义阶段也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最高阶段。现在大家再思考哪些国家、何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的? 学生:(美德英法日俄) 讲到这,我要教大家一种历史思维或者是历史方法:横向和纵向的比较。 我们可以通过八国联军哪几个国家和他进行比较,(美德英法日俄意奥)进而加深印象!这个是有先后顺序的,他不仅代表着先后而且还是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实力重新排名!大家比较!之前的排

名是(英法美德日俄)现在变了!而且好处还是按照之前的排名去分!这好处就是海外殖民地!在这种情况之下出现了下面的这段话和这幅图片! 师提问:这段文字和图片说明了什么?得出了这场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幻灯片上)后来者居上的德国拉拢意大利和奥匈帝国组成了三国同盟,不甘就此认输过气的老大英国也和法国还有俄国组成三国协约!我们可以再书上画出来!看书记住他们的形成时间!1882和1907!他们的形成有何危害呢?一句话:“战争一触即发~!” 在这时,大家的焦点都集中在了一个地方那就是巴尔干半岛!看书上是怎样形容他的:“火药桶”一位美国历史学家说:“这时的欧洲成了一只火药桶。只等一粒火星将它引爆! 接下来我们来将战争的过程。 师:讲到这,我们思考如果让你讲述一场战争,你该如何讲述?这就如同写历史小论文,要求必须有什么? 学生:历史要素。 接下来我们介绍这样战争的过程,看看是不是有历史要素!首先来看一粒火星将火药引爆的事件:(萨拉热窝事件)我们可以看引言部分了解!战争爆发了!再看交战双方!我想强调的是意大利!书上用了这个成语“望风使舵”,这也使得意大利后来分赃的时候什么也没分到!战争的过程并不是重点,我们简单知道一个战役!最重要的是凡尔登战役!我们可以看图片!说明这场战争的惨烈~!七十万人死亡啊!在这场战争中双方都投入了先进的武器,我们可以看看!

2019届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复习题:第25课 两极世界的形成

一、单选题 1.据《西方文明简史》,“1949年,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内战中的胜利开创了一个新的共产党政权,同时加剧了美国对共产主义蔓延的恐惧。此后不久,又一事件将冷战拖入世界范围的争斗,最终导致全球军事同盟对峙局面的形成”。“又一事件”是指() A.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B.朝鲜战争 C.古巴导弹危机 D.北约组织建立 2.有学者曾说:“苏联虽然成为一个政治大国,但是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和国家组织中,处于少数和孤立地位,很难发挥作用;苏联无疑是一个军事大国,但是它缺乏战略空军和有效的天空防御能力;苏联的经济尚待恢复。”该学者意在说明() A.战后形成的两极是不对称的两极 B.战后的苏联实力大减 C.社会主义阵营不足以抗衡美国 D.苏联政治上孤立无援 3.二战后,美国对某一突发事件作出声明:“如果我们有意去保卫欧洲、防范社会主义,……为了民主制度的未来,我们必须留在这座城市。”这一事件是() A.“北约”成立 B.越南战争 C.朝鲜战争 D.柏林危机 4.有学者指出:“二战后以美苏为两极的世界格局的形成和持续,……因国际力量对比的不断变化而受到撼动,并且已受到逐步壮大起来的其他力量中心的挑战。”文中“其他力量中心的挑战”不包括() A. 不结盟运动兴起 B. 中国崛起 C. 日本崛起 D. 华约建立 5.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通过向日本“特需订货”促进了其经济发展。越南战争爆发时,日本已跃居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第二位,美国深陷越战不能自拔,又为日本发展提供了契机。这表明() A. 国际格局发生重大改变 B. 世界经济中心开始转移 C. 冷战改变了日本的命运 D. 日本重获政治大国地位 6.从1948年到1950年,欧洲共有16个国家接受了美国130多亿美元的援助,其中90%是赠予,10%是贷款。下列各项中,与此史实有关的是() A. 门户开放政策 B. 罗斯福新政 C. 欧洲一体化 D. 马歇尔计划 7.1950年,美方声称美军进入台湾是为了保证太平洋地区的安全,属于应对突发事件所采取的临时措施。对此,中国代表在联合国安理会上予以驳斥:“能不能设想因为墨西哥内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进程及结果

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进程及结果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知道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三条战线、主要战役及结束的基本情况, 2..掌握凡尔登战役及一战给世界带来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经过、结果、性质的分析,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综合分析能力。 2.从战争引起各国人民的革命,各国人民革命又加速战争结束的过程的分析,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凡尔登战役的残酷性和战争给各国人民带来巨大灾难,从树立热爱和平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凡尔登战役;一战给世界带来的影响。 难点:如何理解“战争引起革命,革命制止战争”的辨证关系。 教学资源 1、《世界历史地图册》 2、教师自制教学课件 3、《凡尔登战役》影像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人类历史上史无前例的一场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一战并没有如人们预期的那样速战速决,那么,一战何时结束?给人类带来了怎样的灾难呢?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进程及影响》(板书) 二.明确目标,自主学习(出示自学指导) 1.第一次世界大战主要在()洲进行,该战场的主要战线有()()(),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战线,发生在该战线的重要战役有()()等。 2.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是()战役。你能说一说该战役的时间、地点、后果及影响吗? 3.()年()月()日,()国在停战协定上签字,一战以()的失败而告终。 4.加速一战结束的因素有哪些?一战初美国为什么要保持中立? 5.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世界产生了怎样后果与影响? 三.师生互动,交流释疑 ★学习一战的三条战线时,让学生借助历史图册,并结合教材小字部分了解三条战线的地理位置及主要交战国。培养学生读图的能力。 ★学习凡尔登战役借助录像了解其残酷性,重点强化记忆凡尔登战役的时间作战双方及影响。真正体会这场战役为什么被称为“绞肉机” ★学习大战的结束,指导学生阅读彩图。(让学生观察彩图“福煦车厢”研讨回答。)

《第一次世界大战》教学设计

第3课第一次世界大战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源,简述“三国同盟”,“三国协约”的组成国,了解萨拉热窝事件的主要过程,认识突发事件对人类和谐的威胁,以凡尔登战役为例,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的巨大灾难,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历史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习帝国主义列强争霸世界和两大军事集团形成,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意识和能力。 通过发挥历史地图,图画,资料的作用,培养学生动手查资料,积极动脑的良好习惯。坚持论从史出的科学历史观,运用史实分析评价第一次世界大战。 三、情感培养目标: 通过对凡尔登战役的学习,讨论战争给人类发展和进步带来的严重灾难,引导学生认识具体历史事实得出结论,认识到热爱和平、远离战争是一种进步的现代意识。 【重点和难点】 重点: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难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分析和评价。 【教具】 课件、多媒体、展示板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情境导入: 播放:两伊战争科索沃战争美国入侵伊拉克国家的视频 师:刚才我们感受到了局部战争的激烈与残酷,也给当地居民带来了灾难,那么世界范围内的战争与局部战争相比,又会带来多大灾难呢?让我们共同走进第一世界大战! 【落实课标】【解读课标】 (屏幕展示内容标准)学生自读,明确本课学习任务。 【应用、落实课标】 1、探究一:帝国主义争霸世界

探究目标:(1)第二次工业革命以来世界局势发生的变化。 (2)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过程。 情景与问题:观看图片“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相关片段。 (1)英法美德经济实力对比 (2)各国殖民地占有量对比 请思考:(1)19世纪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实力发生什么变化?(2)经济实力的变化,促使德国的对外扩张政策有什么新要求? (3)一战前,这些国家在对外政策上有何共同追求?在斗争与勾结中这些国家开成了哪两大军事集团?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看资料,使学生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的背景过程,为下一步的教学做好铺垫。 老师要巡回指导学生如何分组合作、互动交流、引导、激发调动他们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小组内的合作交流,初步形成学习成果,然后各小组选派一名代表展示得出的结论,最后通过师生合作,完善答案,形成以下结论: (1)美德两国实力强,后来居上;英法两国实力变弱;经济实力发生不平衡。 (2)强烈要求对外扩张,抢夺殖民地。 (3)共同追求;重新分割世界,抢夺更多的殖民地。两大集团,三国同盟,三国协约。2、探究二:大战的爆发 探究目标:导火线、爆发时间、标志、参战国。 情景与问题:播放“斐迪南大公被刺”的资料片和“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巴尔干半岛”地图。请思考:(1)素有“火药桶”之称的地方在哪里? (2)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是什么? (3)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时间、标志是什么? (4)想一想:在哪些参战国家?望风使舵的国家是谁? 过程与方法: (1)老师通过展示“萨拉热窝事件”和“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巴尔干半岛”图片,结合学生阅读的教材知识,提取有效地历史信息,使学生置身于世界大战一触即发的最前沿,为下文的学习做好铺垫。

第一次世界大战

结业作业模板 作者信息 本课程的结业作业要求您选择一个您所教的,且包含有探究内容的单元,为这个单元设计评价计划。最终完成的作品要提交到平台上供学友们互评。 一、单元主题:__第一次世界大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单元概述: 在下面空格处简要介绍这个单元,清晰简洁地介绍这个单元的主要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学习活动。 三、21世纪技能 这个单元将重点培养哪种或哪些21世纪技能:媒体素养、信息素养、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标准与学习目标(模块4第1节后完成)

请明确单元的课程标准(课程标准要来自于现行课标)和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应与课程 四、评价时间线(模块4第2节后完成) 为您的单元创建一个评价时间线,记住要在整个项目中满足以下所有五个评价目标:评估学生需求、鼓励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监控学习进展、检查理解与鼓励元认知、展示理解程度。 评价时间线 项目开始前 项目进行中 项目结束后 ● 头脑风暴 ● 讨论 ● 日志 ● 世界地图 ● 报纸新闻清单和量 规 ● 轶事记录 ● 合作自我评价清单 ● 伙伴合作量规 ● 合作反思 ● 决策清单 ● 一战日志与家信量 规 ● 宣传研究汇报清单 和量规 ● 小组伙伴对汇报的 反馈 ● 座谈 ● 项目量规 ● 论文测验量规 ● 反思

五、评价方法与目标(模块4第2节后完成) 为了完成您的评价计划,您需要开发一个评价策略表。表格中涉及的评价应与评价时间线一一对应。每一项都能针对单元主题,清晰地描述评价目标、何时、何人、如何评、如何使用采集到的评价数据改善学生的学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