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管理心理学

教育管理心理学
教育管理心理学

教育管理心理学(全)

第一篇总论

1、教育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管理活动中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研究教育系统中人们彼此相互作用情况下所产生的心理现象的规律性

2、要取得教育的成效关键在于管理

3、教育管理是教育管理者通过一定的管理手段,合理配置管理资源,处理教育活动中教育与社会、教育与教育活动中的人员、物资、信息、时间、任务等各种关系,以达到预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4、教育管理的核心是处理人与人的关系,或者说是对人的管理

5、心理学的发展历史劳动心理学20世纪初开始形成,工程心理学形成20世纪40年代,管理心理学50年代成为一门独立学科

6、教育管理心理学研究范围①研究教育管理中个体心理和行为的规律。这是教育管理心理学研究的基础,也是研究的基本单位②研究教育管理中群体心理和行为的规律③研究教育管理中领导心理和行为的规律④研究教育管理中组织心理和行为的规律

7、教育管理心理学研究基本任务:探讨教育管理活动中不同角色人们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为提高教育管理水平提供心理学依据

8、教育管理心理学研究具体任务①为调动教育工作者的工作积极性提供心理学依据②为形成教育组织良好的群体心理气氛提供心理学依据③为提高教育管理者的素质和水平提供心理学依据④为教育组织设计,为促使组织变革与发展提供心理学依据

9、广义素质:不仅指人的先天解剖生理上的特点,而且更指人在一定的先天禀赋的基础上通过后天的实践活动而形成的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品质,即一个人的意识和行为中所表现出来的心理品质(狭义)人的先天解剖生理上的特点,主要是脑和神经系统、感觉器官和运动器官方面的特点

10、教育管理心理学的研究意义①理论意义:不断完善自己的方法底细和知识体系,将教育管理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在管理实践中加以应用,并在实践中检验,促进学科进一步发展,拓宽心理科学视野②有利于观察和判断教育工作者的心理活动及其发展变化,能有预见性和针对性处理好教育管理过程中人与人、人与事的矛盾,提高教育管理工作的效率;有利于改革教育管理工作,使教育管理工作适应新的发展和需要;有利于加强教育管理者的自身教育,培养和调节教育管理者的个性优秀品质,提高教育管理工作的科学水平

11、观察法:在自然条件下,研究者对教育管理过程中人们的心理和行为所进行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观察,从而了解和分析教育管理活动中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方法。它是搜集教育管理活动中的各种心理活动及其发展变化规律的各种客观事实和研究材料的基本途径

12、观察法优点:所得材料比较全面、系统、完整;所得结论真实可靠。缺点:观察是在自然条件下进行的,观察时不能控制被试的行为与环境,所以它往往使研究者处于被动的地位,不能作精确的重复,也不能变换一个人活动的条

件,只能消极地等待观察所需要的现象出现;而且根据观察法所得到的材料,不易作数量分析,也不能精确地确定某种心理现象发生的原因,因而也就难以全面深入地了解其心理活动的过程,掌握它的必然性

13、观察法注意①观察自始至终都要有明确的目的②观察者应经过一定的训练,每次最好只观察一种行为,尽可能由几个人同时观察或分工观察,观察时作好记录,以便彼此核对事实③在观察过程中也可利用多种辅助手段

14、实验法:有目的地严格控制一定的情景,人为地使一定的心理现象发生,从而对其进行分析研究的方法。优点①研究者可以主动地引起其所需要研究的心理现象,而不是被动地等待某种心理现象的出现②研究者可以严格控制和改变条件,从而了解某些条件对被试心理现象的制约或影响③研究者可以反复进行实验,对实验结果可以反复地进行验证,以作为判断被试心理现象究竟是典型性还是偶然性的依据。缺点:由于人们的管理行为过于复杂,难以控制,而且受情景因素的影响较大,有更大的不确定性,所以实验法对于教育管理心理学研究也有一定局限性。实验是在人为的情景或孤立的条件下进行的,实验结果受到影响

15、实验法分为实验室实验法和自然实验法

16、调查法:在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中,所研究的现象在不能直接观察的情况下,研究者采取多种方法获取有关资料,间接地了解被试者心理活动的方法。如访问、座谈、谈话、问卷、工作成果分析、情报信息的收集等

17、谈话法:通过面对面的谈话,直接了解教育工作者心理和行为状态的方法。分为有组织的谈话和无组织的谈话两种。前者一般是主试根据预先拟定好的提纲提问,被试针对所提问题进行回答;后者则随机问答,结构松散,气氛活跃。谈话法简单易行,便于迅速取得第一手材料

18、问卷法:根据主试事先设计好的表格、问卷、量表等,由被试自行选择答案的一种方法。一般可有是非法、选择法和等级排列法三种形式

19、测验法:在教育管理心理学的研究中,采用标准化测验工具,必要时也可采用精密的测量仪器作为辅助,测量被试的有关心理特质的方法

20、采用标准化测验工具要考虑测验法的两个基本要求,一个是信度,一个是效度。信度:测量的可靠性,即多次测量同样内容,所的结果的一致性。效度:测量工具本身的有效性,即对所欲测量的特性或目的是否测得正确

21、广义教育:一切幸人们知识、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意识的活动。狭义教育: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和年轻一代的身心发展规律,对受教育者所进行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传授知识技能、培养思想品德,发展智力和体力的活动

22、教育的本质就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

23、管理:管理者运用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在一定条件下,对资源进行合理配置,指引和影响个体或组织目标的过程

24、管理的本质:管理者的管理对象是管理人及其活动,人是管理的核心。管理的手段是协调,管理者的基本任务是设计和维护一种环境,使处身于集体中的每一个人都能齐心协力,共同实现管理目标

25、管理现代化的内容:管理思想现代化、管理组织现代化、管理方法现代化、管理手段现代化

26、1911年美国泰勒的《科学管理原理》发表是管理成为一门科学的标志,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

27、泰勒提倡科学管理,从时间—动作研究开始;法约尔是管理过程理论的代表;韦伯是行政组织理论代表

28、管理科学发展经历三个阶段:古典管理理论、行为管理理论、现代管理学派

29、行为科学就是对工人在生产中和行为以及这些行为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研究,以便调节企业中的人际关系,提高生产效率

30、早期的行为科学理论着重研究生产中的人际关系,研究职工及社会需要满足问题,所以被称为人际关系理论。代表是美国的梅奥,他于1927在美国西方电器公司霍桑工厂研究并于1933年提出与传统管理理论不同的新观念①传统管理理论认为金钱是刺激职工生产积极性的惟一因素,梅奥认为职工除了物质需要外,还有心理的需要②传统认为工作条件是决定生产率的主要因素;梅奥说生产率主要决定于职工的态度和情绪③传统只重视正式群体,只重视规章制度、职权划分;梅奥指出非正式群体的存在,而且其成员的情绪与行为对生产有影响④霍桑实验还指出建立新型领导、听取职工意见与沟通信息的重要性

31、后期行为科学理论的四个方向:有关人的动机、需要、激励问题;有关人的本性问题;在企业中的非正式组织和人与人的关系;领导方式问题

32、管理科学发展的三种趋势:①由原来基层管理为主发展到高层管理为主②由日常业务性管理发展到以经营战略性管理为主③由原来的以物为中心的管理发展到以人为中心的管理

33、心理的本质就是如何正确地理解人的心理现象

34、冯特是“心理学之父”

35、1958年美国心理学家李维特出版《管理心理学》标志现代管理心理学正式问世

36、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研究的核心问题是调动人的积极性,挖掘人的创造力。教育管理心理学研究对象局限于教育工作者,研究的核心问题是调动教育工作者的积极性、创造性

37、人性观问题是教育管理心理学基本理论的核心和出发点

38、我国古代思想家人性观①性善论。孟子为代表,指出管理要实行仁政②性恶论。荀子为代表,管理要以礼、刑两点措施治天下

39、经济人理论是美国麦格雷戈概括为X理论,基本观点①人的行为都是为了追求人们的最大实利②人天生中懒惰的,他们都不喜欢工作③人天生就是自我为中心的,只心自己满足的需要,不关心组织的目标和群体的利益④大多人在工作和事业上没有什么雄心,也不爱担任什么责任⑤绝大多数人喜欢被领导,照章办事⑥缺乏理性,容易受自己的冲动和别人的行为影响,有盲目举动

40、经济人理论管理措施①管理只是少数人的事情,与广大工人群众无关,工人的主要任务是听从指挥②管理者的工作重点是在提高生产率、完成生产任务方面,而不是考虑人的感情和道义上应负的责任。要实现组织目标,完成任务,管理者必须用控制和强迫的手段③人是经济人,管理者要用金钱来刺激工人的生产积极性④人天生是懒惰的,对消极怠工者要采取严厉惩罚措施

41、泰勒制就是经济人观点。泰勒在对工人“动作和时间”研究中总结出三项基本原则:①选取适合职位的人员②指导工人应用有效的方法和最经济的动作③给予最佳的工人较高薪金,作为鼓励

42、社会人理论是梅奥提出的。管理措施①强调以人为中心的管理②强调重视职工间的人际关系③提倡集体奖励④提出新型的参与管理的方式

43、参与管理:在不同程度上让职工和下级参加企业决策的研究和和讨论

44、自我实现的人也是美国的马斯洛提出的。管理措施①管理者的工作重点由经济人重视任务,社会人的重视人的因素转移到重视工作环境和条件上,它主张创造一种适宜的工作环境和条件,使人们能充分地自我实现②管理者要充分运用授权分权,工作扩大化与丰富化,以及参加管理的方式,激励职工发挥潜能,有效达成组织目标③管理制度要保证职工充分表现自己的才能,在到自己所希望的成就

45、复杂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的莫尔斯和洛希。管理措施①采取不同的组织结构提高管理效率②根据企业情况不同,采取弹性,应变的管理方式,以提高管理效率③善于发现职工在需要、动机、能力、个性方面的个别差异,因人、因事、因时、因地制宜地采取灵活多变的管理方式

46、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47、人的本质: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具有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意识属性的生物,人的本质是三种属性的统一体

第二编个体心理

1、认知:人脑反映客观事物的特性与揭露事物对人的意义与作用的心理活动

2、社会认知: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开成的认知反映,是指主体对他们的行为、对社会交往和对集体组织间的关系认知

3、社会认知的种类:对他人的认知、人际认知、自我认知、对社会事件认知和对社会角色认知

4、社会认知的意义:社会认知是人们社会行为的基础,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的,所以必须了解人的社会认知活动,形成正确的社会知觉。社会审直辖市人际关系、调动人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重要社会心理因素。现代管理主要是对人的管理,管理水平的提高、组织效率的发挥以及群体凝聚力的增强,都受到社会认知的影响

5、教育工作者社会认知的特点①自我认知的自觉性②人际认知的广泛性③社会角色的多样性

6、教育工作者社会认知的功能①加速教育工作者的自我成熟②改善人际关系③提高教育效果④增进心理健康

7、影响教育工作者社会认知的因素①当时的情境②被认知者的特点③认知者本身的特点

8、教育管理者如何获得对人的正确认知①发展的看人②全面的看人③历史的看人

9、教育管理中克服的认知偏见有①第一印象②光环效应③近因效应④社会刻板印象⑤情感效应

10、第一印象:在社会认知中两个素不相识的人第一次见面时所形成的最初印象。光环效应:在社会认知中将知觉对象不加分析地扩展到其它方面去。近因效应:在社会认知中新近得到的信息比以前得到的信息对于一个人的整个印象会产生更强烈的作用。社会刻板印象:在社会认知中人们常常受到以前经验模式的影响,在其头脑中形成有关某人或某类人的固定印象,这种固定的刻板印象将对随后的反映活动产生一定的影响。情感效应:在人际知觉中,观察者已有的情绪情感对社会认知的影响,从而造成对人判断或评价上的偏见

11、情感: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特殊反映形式。它不是反映客观事物本身的属性,而是反映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它是人脑对于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和体验

12、情感的作用①情感具有动力作用②信号作用③适应作用

13、教育工作者应具备的情感品质①热爱教育事业是教育工作者做好教育工作的起点和基础②强烈的理智感③深刻的道德感④正确的审美感

14、意志:在认识和变革的过程中,人自学地确定目的,有意识地根据目的动机调节支配行动,努力克服困难,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15、意志的作用①发动。在意志行为之前,在思想上权衡行动动机,确定行动目的,目的确定之后就要选择的方法,从而引向行动的决定②坚持。行动发动起来以后,就要按预定目的去行动③制止。制止那些不利于达到目的的行动

16、教育工作者应具备的意志品质①明确的目的性②一贯的坚持性③处理问题的果断性④沉着、自制和耐心

17、情感、意志对教育工作者的影响①影响学习效果②影响教育工作效果③影响承受力④影响判断力⑤影响群体相容性

18、如何培养高尚情感①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②开拓宽广的胸怀③增强适应生活的能力④提高教育工作者自身的修养

19、如何获得顽强的意志①树立崇高的理想②培养脚踏实地的工作精神③检疫站浓厚坚定和有效的情感④在实践中经受考验

20、教育工作者个性对工作成就、管理水平都有重大影响作用

21、教育工作者的兴趣与管理①实践活动是兴趣形成的必要条件②社会生活条件是举了产生、巩固和发展的决定因素

③必要的知识和技能是兴趣产生的前提④自我教育是兴趣形成和发展的基本条件

22、能力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使活动顺利完成所必备的个性心理特征

23、教育管理在能力方面要注意①确定标准、以职选人②用人之长、避人之短③能级合理、能职相称④大胆改革、择优汰劣

24、教育管理的主要工作对象是人所以了解人的气质很重要①从实际出发,知人善用②因材施教和个别施教③优化组合、倒塌配置

25、气质的类型: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

26、培养人的良好性格特征的途径①加强理想信念教育②在社会实践中培养③用性格榜样去培养性格④自我教育、自我调节

27、榜样的作用于①启示作用②控制作用③调节作用

28、行为:在外部刺激的影响下,经由主体内部的折射而产生的反应活动

29、个体行为的共性①人的地为总是有原因的②人的行为是有动机的③人的行为是有目标的

30、影响个体行为的因素①个人因素②环境因素③情境因素

31、美国管理心理学家李维特对改变行为的模式①权威②胁迫③操纵④合作

32、需要:有机体缺乏某种刺激时产生的一种主观心理状态,它是个体客观需求(人体内部生理需求和人体外部社会需求)的主观反映

33、需要的种类:从需要的起源可分为自然需要和社会需要;从需要对象可分为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我国心理学者将需要概括为生活福利需要、工作学习需要、社会需要

34、动机:推动人们去行动的主观动因,是个体发动和维持其行动以实现一定目标的一种心理倾向

35、动机的特点:主观性、内隐性和实践性。动机的功能:引发、指向和强化

36、教育工作者主导动机的表现方面①以自身的工作成就为主要目标②对职称的追求是努力工作的动力③经济利益的追求

37、教育管理者如何利用动机激发工作者的积极性①提高对教育工作意义的认识②提出挑战性的工作任务,使教育工作者能发挥个人特长和才能③不断设置新的目标诱因④重视生活福利和经济利益的影响,运用适度手段满足其需要38、目标是一种期望是人活动所追求的预期结果,是与一定需要的满足相联系的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超前反映。它在人的活动中起诱因的作用

39、具有激励作用的目标应具备①具体性②适度性③可测性

40、目标的作用①导向作用②评价作用③控制作用④激励作用

41、在教育管理中教育组织的集体目标和教育工作者的个人目标统一起来是教育管理必须遵循的心理学原则。在制定目标应注意目标要①设计合理②目标认同③群众参与。在个人目标与管理目标发生冲突时应正确对待①当两种目标发生冲突时要尽量扩大集体目标的内容,使集体目标覆盖、接纳、包含正当合理的个人目标②通过疏导的方法使教育工作者懂得共同的事业中包含个人的利益③提倡在组织目标的指导下制定个人目标,同时鼓励较低层次向较高层次目标发展④为了组织目标的实现,要限制个别成员不利于实现组织目标的个人目标,提倡顾全大局和自我牺牲精神

42、激励:持续地激发人的工作动机使其心理过程始终维持在一种兴奋状态中。即调动人的工作积极性

43、激励的方式①目标激励②奖惩激励③竞赛和评比的激励④榜样激励⑤领导行为激励

44、奖惩激励就是利用奖励与惩罚的手段进行激励。奖励是对人的某种行为给予肯定和表扬使其保持这种行为。奖励应注意①要善于把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结合②创造良好心理气氛,要发挥奖励激励作用③奖励要及时④奖励的程度要与贡献的大小挂钩⑤奖励方式要有变化,考虑教职工需要差异。惩罚应注意①惩罚要公平合理并与教育相结合②惩罚要掌握③掌握根据不同情况区别对待④惩罚措施要掌握好尺度⑤惩罚方式有口头、书面、公开、个别等,要注意采取合适的方式

45、制定评比注意①要能体现组织目标与个人目标的统一使人们从内心接受,激励他们为达到条件而努力行动②评比的条件要具有可比性③在评比时要力求公平合理。榜样激励要注意①实事求是宣扬榜样先进事迹,激发群众学习热情②引导群众正确对待榜样不能要求榜样十全十美③展开介绍与表扬先进事迹会议,会场要严肃隆重,气氛要热烈,激发群众敬慕先进的心理效应。领导行为激励要注意①领导者对被领导者工作的支持是一种有力的激励②领导者对被领导者的关怀也是一种有力的激励③领导者的以身作则对工作人员行为有很大激励作用

46、激励的理论:需要层级论、激励保健论、期望理论、公平理论

47、需要层级论是马斯洛提出,认为人有五种需要①生理需要②安全需要③爱与归属需要④尊重的需要⑤自我实现的需要

48、激励——保健理论是美国赫兹柏格提出,满意因素是工作本身引起的,不满意因素是外界工作环境引起的,这两类因素区分为激励因素和保健因素两种,所以此理论以称双因素理论。激励因素主要是富有成就感,工作成绩得到社

会承认,工作本身具有挑战性,工作中负有重大责任以及在职业上能得到发展和成长;不满的保健因素主要是由于公司政策、行政管理、监督、上下级之间关系经及工作安全工作环境条件方面处理不当引起的

49、期望理论是美国弗鲁姆提出。他认为人们只有在预期其行为可以把握达到某种结果,并且这种结果对他们有足够价值情况下才会被激励起来采取行动,公式:动机水平M= f(效价V×期望值E)效价和期望值不同结合就会产生不同激励力量①效价期望值均大时就会产生最大激励力量②效价期望值中任何一项较小时,所产生的激励力量就小③当效价期望值中任何一项为0时,产生的激励力量也为0。期望理论应注意处理①努力与成绩的关系②成绩与奖励的关系③奖励与满足个人需要的关系

50、公平理论是美国亚当斯提出。内容:报酬的多少固然对一个人世间一定的激励作用,但更重要的是人们对报酬的分配是否感到公平,其影响不容忽视。一个人对他所得报酬不应看其绝对值,还要看与社会比较的相对值。消除不公平感的措施①重新认识自己的投入和产出,自我解释自我安慰,以求心理解脱②改变比较方法,自我安慰,获得主观上的公平感③通过努力改变自己的投入产出比率④采取行动改变他人的投入产出比率⑤采取不正当方式发泄不满

51、挫折:当个体从事有目的的活动时,在环境中遇到一时无法克服的障碍或干扰,致使其动机不能获得满足时的情绪状态

52、挫折结果的两重性:对人有利也有弊。从有利说失败是成功之母,可使人吸取经验教训,磨练人的意志。从有弊说,挫折可让人产生心理上的痛苦,行为偏差,从而引起疾病,甚至失去对生活的追求

53、挫折的原因:自然环境的阻碍,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个体身心条件的影响,个体动机冲突的影响

54、挫折容忍力:个人遭受到挫折时避免行为失常的能力。影响挫折容忍力因素:生理条件、学习与训练、个体心理品质(影响个体心理品质的几个方面:认知判断、情感因素、意志成分)

55、人受挫折后外部的几种表现:攻击、冷漠、倒退、固执、逃避

56、攻击:个体受到挫折后引起愤怒的情绪,对构成其挫折对象的人或物进行指责、驳斥或反击。冷漠:个体在受挫折后表现的对挫折情意漠不关心、无动于衷的行为反应。倒退:受挫折后内心冲突无法解决时出现的返童行为。固执:明知挫折不可避免,偏按原来动机重复某种无效的动作,尽管反复进行某种动作并无任何结果,但仍要继续这种动作。逃避:一个人受挫折后不敢面对挫折情境,而是从构成挫折的情境中退却,逃避到幻想或现实中的安全地带,尽量避免同挫折有关的人物接触

57、逃避的方式①逃向另一现实②逃向幻想世界③逃向生理疾病

58、挫折的自我防御机制:个体在遭受挫折后,为保持情绪的稳定与心理平衡,自发产生适应性的行为与心理活动

59、自我防御机制的心理反应方式有合理化作用、压抑作用、代替作用、投射作用、表同作用和反向作用

<<教育管理心理学>>2

10、合理化作用:个体适应社会的一种方式,个人没有达到目标时,为避免心理冲突,维护个人尊严,总是对自己的所作所为给予一种合理的解释,或把自己的不合理性解释为事实需要,使别人有不得不这样做的想法。压抑作用:个体有意识的将自己由于受挫折而产生的痛苦体验和烦躁情绪排除于记忆和意识之外,以适应社会生活。代替作用:个体对某一对象所保持的动机,态度和感情若不为社会所接受,或自忖将遭遇困难时,将此种感情与态度转向其他对象

以取代之。投射作用:将已之过错强加于人的倾向。表同作用:把他人具有的使自己羡慕的品质加到自己身上,以他人姿态风度自居。反向作用:想以相反的态度和行为掩盖自己内心的不良动机

11、挫折产生的组织因素①组织的管理方式②组织内的人际关系③工作性质④工作环境⑤其它的如工作计划不周,工作休息不当、偏低工资、不公平晋升、不合理奖惩

12、如何解决教育工作者挫折①调整组织环境,减少导致挫折的刺激情境(产生挫折的原因的自然和社会因素)②进行教育和训练,增强个体对挫折的容忍力(教育所属职工树立正确的挫折观;教育所属职工保持乐观情绪;改善组织内部的人际关系;教育所属职工在遭受挫折后学会自学地运用自我防御机制;教育所属职工了解并接受自己;教育所属职工要善于调整所追求目标的标准)③正确对待受挫折者(采取宽容的态度;提高认识、分清是非;改变引起挫折的情境;精神发泄法)④讲究心理卫生,保护教育工作者的心理健康

13、心理卫生;使人获得心理健康的方法和手段,是一种为保护和促进人类心理健康,保持人类对环境的良好适应,预防和治疗心理疾病的综合学科和实践技术。心理健康:身体、心理对内外环境的良好适应。心理咨询:心理学家帮助人们治疗“心病”的方法

14、心理卫生的消极目标——心理疾病;积极目标——心理健康

1、态度:个体对待某种社会事物所持的主观评价与行为倾向

2、态度是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但它与普通心理学的心向或定势的概念不同。心向或定势是在一定情境下采取一定行动的准备性或倾向性,这种准备性或倾向性是暂时的,态度是对一定社会客体采取一定反应的准备性和倾向性,这种准备性或倾向性是持久的稳定的。另外心向或定势是无意识的或是低意识状态之下,而态度是有意识的虽然这种意识性的水平有高有低

3、态度的结构①认知因素②情感因素③意向因素。态度的三种成分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认知成分是态度的基础,情感成分是态度的核心,行为反应倾向则是态度的外观

4、态度的功能①认知②适应③自我表现功能④自我防御功能

5、态度与工作效率不是简单直接的关系。态度与工作效率之间并无一定的必然联系,它们关系复杂

6、教育工作者的工作态度:人们在教育工作中对于工作本身工作环境以及其它人的积极或消极的心理倾向或评价。这种评价包括工作的满意感、义务感和对工作任务的承担

7、教育工作者工作态度的特点①自觉性②明朗性③倾向性④复杂性

8、教育工作者工作态度的深层结构①价值和价值观②世界观和人生观③信念和理想

9、价值:客观对象对人所具有的意义和效用。价值观:人们对客观事物的重要性和社会价值的观点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是非、善恶和重要性的看法和评价

10、教育工作者工作态度对教育行为的影响①对教育行为的方向有影响②对职业适应性有影响③对教育行为效果有影响。

11、职业适应性:行为与职业要求保持协调一致

12、教育工作者行为与态度不一致的因素①对一类事物的态度与特定事物的态度不同②受其它相关态度的影响③态度

与动机的矛盾④缺乏能力与技巧⑤为了某些特殊需要而有意使态度与行为不一致

13、教育工作者态度的主要表现①语言表现②情感表现③行为表现

14、教育工作者态度①个人欲望的满足程度②新知识的接受和积累③社会环境和教育④人格特征

15、态度的形成过程与社会化同步,经历服从、认同、内化的过程

16、服从:个体在他人的影响惠做出同他人社会的要求相一致的行为。即公开表示接受某种态度,但内心并不一定接受。认同:人们开始自愿地接受他人的观点和行为影响,使自己的态度与他人的态度或群体的要求相一致。内化:把他人的态度完全融化吸收,使之转化为自己的态度与价值体系,在情感体验上完全融合一致并产生坚定不移的行为意向

17、服从、认同和内化既是态度形成的三个基本历程,也是衡量人们行为发展的三个阶段或三个水平。个体通过服从、认同和内化就获得社会所希望他具有的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就形成了社会的人。这三者又是各不相同,相互联系的,它们都是个体态度形成的重要历程。

18、态度形成过程对管理工作的启示①在形成所需要的态度时不能一开始就要求过高,允许有一个渐变过程,从外部服从到自觉态度②明确领导者的责任在于促进态度转化,由一个阶段转入另一个阶段防止停止③掌握正确的态度形成标准,使认识,情感与行为一致,把外在要求内化为自身的态度成分

19、态度的改变:相信并接受他人的观点而转变自己已经形成的态度

20、影响态度改变的因素①说服者②沟通的信息③沟通的情境④信息的接受者——目标

21、沟通的情境变量①预告:预先警告将有说服性信息到来,这会增强对说服的抵制②分心:分散受信者的注意力,以消弱他对说服的抵制,从而有利于说服③重复:相同的信息一次又一次地重复出现

22、态度改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信息接受者自身的特点①原有信念的强度(既成事实;公开声明;自由选择;嵌入程度)②个性因素

3、态度形成与改变的理论模型①态度的学习理论。代表人物霍夫兰德,他认为人的态度通过联想、强化和模仿而产生

②功能主义理论。代表人物丹尼尔卡兹。他提出四种态度的功能:工具性功能;自我防御功能;价值表现功能;认识功能③态度的认知理论。认知理论是与一致性原则相联系的,即态度和价值观是根据一致性原则构成的。一致性原则:人在认识中总是寻求一种平衡和一致的态度。它包括两个内容:一是一个人所持有的各种态度与价值观的一致性,二是态度的不同成分间的一致性。以一致性原则为基础有三种理论。一是海德于1958年提出的平衡理论;二是费斯廷格提出的认知失调理论,三是奥斯古德和坦南包姆提出的一致性理论

24、改变态度的策略和方法①宣传策略②中介策略③潜移默化

25、宣传策略要注意①提供的信息要实事求是,有的放矢,使人信服②宣传内容要进行适当选择和组织③宣传者要具有一定的威信和吸引力④采取有效的宣传媒体。中介策略:在原有态度与要形成的新态度之间设置中介环节,使原有态度在改变时有过渡的桥梁

第三编群体心理

1、教育群体:群体现象之一,在教育组织与其成员之间有共同心理指向和行为指向而协调活动的人群集合体

2、教育群体特点①群体目标②群体结构③群体规范④群体意识⑤群体交流。教育群体功能①整合功能②承上启下功能

③满足需要功能

3、群体动力:群体成员在群体相互作用情境中个体行为的推动力。教育群体动力:教育群体成员处于教育群体之中,群体中其它成员的影响而表现出不同于该个体独处时所表现的行为反应。群体动力的概念来源于勒温的群体动力学

4、群体规范(群体准则)群体公认的或自然形成的群体成员的思想、行为和评价的标准,这些标准能给群体成员提供行动的指南。群体规范的形成经过相互模仿、暗示、服从而逐步形成。群体规范的功能①群体支柱②评价标准③群体约束④行为导向

5、群体压力:群体对其成员的一种无形影响力,它使人们倾向于作出群体所认可或可接受的行为反应。群体凝聚力又称群体内聚力、向心力,是每时群体成员固守在群体内的吸引力。群体凝聚力是维持群体存在的必要条件

6、影响群体凝聚力的因素①对群体目标的认识②对群体利益的认识③群体中核心人物的作用④群体成员需要的满足度

⑤群体的外部压力,还有其它方面

7、群体舆论:群体内多数人对社会生活、群体活动、个人行为等事实、所做出的内容一致的判断和评论。群体舆论的作用①教育作用②导向和推动作用

8、群体士气是群体成员的群体意识,它与群体凝聚力有密切关系。士气高昂的群体,凝聚力必然就强;士气低落,凝聚力就会下降。群体士气的作用:高昂的士气虽不一定提高组织的绩效,但要想提高组织绩效,提高士气是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影响群体士气的因素①成员对组织目标的赞同程度②成员对工作的满足感③合理的经济报酬和奖励制度

④群体成员参与管理的程度⑤在优秀得力的领导者⑥良好的工作心理环境

9、群体的个体心理效应主要包括:认同、模仿、暗示、从众、服从等。认同:群体成员在认识和评价上同群体保持行为一致的心理倾向。模仿:由仿效别人的言行举止而引起的与之相类似的行为活动。暗示:含蓄、间接的方式对他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使他人不自觉地按照一定的方式行动或者不加批判地接受一定地意见或信念。从众:个体在群体压力的影响下,放弃个人意见而与群体中多数人保持一致的社会心理行为。从众有四种形式:表面从众,内心也接受;表面从众,内心却拒绝;表面不从众,内心却接受;表面不从众,内心也拒绝。服从:在他人的命令或影响下,做出同他人社会的要求相一致的社会心理行为,亦即按分阶段的旨意行事

10、正式教育群体的心理功能①完成组织分配的任务②满足群体成员的心理需要

11、对正式群体的管理①使群体成员乐于接受组织目标②提高群体成员的工作满足感③改善加强思想政治工作④增强群体意识,培养高效率群体⑤维护群体成员的身心健康

12、非正式教育群体:没有明文规定或不需组织认可,自发形成的教育群体。非正式教育群体的心理特点①行为协调一致②群体凝聚力强③良好的人际关系④灵敏的信息沟通⑤公认的核心人物。非正式教育群体对群体成员的作用①补偿作用②控制作用③同化作用④激励作用。非正式教育群体对组织的作用①辅助作用②参照作用③抵制变革作用④干扰作用⑤传播谣言⑥结群谋私。对非正式教育群体的管理①正确认识非正式教育群体,增强管理意识②区别对待,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

1、人际关系:人与人之间通过交往与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心理上的关系。人际关系的成分:认知、情感、行为

2、教育群体中的人际关系是人际关系的一种特殊形式,是教育活动中通过交往作用而形成的人与之间的心理关系

3、教育群体人际关系特点①教育性②规范性③广泛性和丰富性④民主、平等性。教育群体中人际关系的类型①学校领导集体中的人际关系②学校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的人际关系③教育成员之间的人际关系④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教育群体中人际关系的作用①对个体思想和行为有影响②人际关系影响人的心理健康③人际关系影响团结④人际关系影响教育绩效

4、社会心理学家将人际关系划分为八种模式①由管理指挥指导教育等行为,导致尊敬和服从等反应②由帮助支持同情,导致信任和接受③由同意合作友好导致协助和温和④由尊敬信任赞扬求助导致劝导和帮助⑤由羞怯礼貌敏感服从导致骄傲控制⑥由反抗疲倦怀疑异样导致惩罚拒绝⑦由攻击刑罚在友好导致敌对反抗⑧由激烈拒绝夸大炫耀导致不信任自卑

5、人际交往(人际沟通)人们为了彼此交换意见、传达思想、表达情感需要的目的,运用语言符号或非语言符号而实现交流过程

6、人际交往的功能:协调功能、保健功能。人际交往的途径:口头交往、书面交往、活动交往。口头交往:借助语言实现的面对面的交往。它具有实在感和亲切感。书面交往:借助文字符号实现间接性交往。它具有永久性。活动交往:在活动中通过一系列外显行为而实现的交往

7、善于交往也是一种能力,是人际交往心理条件的一个重要因素。它包括①社会认知能力。对交往对象认识和理解的能力②自身交往能力。它有交往信息的概括能力、交往语言的表达能力、因人而异的选择交往能力、掌握一定的交往技能。一个人的交往能力水平的大小与其自身的交往能力有密切关系

8、人际交往障碍①文化因素障碍②社会因素障碍③个体因素障碍

9、教育群体中的人际关系和管理①发挥教育管理者人际关系的导向作用②创设良好人际关系的条件③研究人际关系的发展趋势④改善人际沟通的渠道⑤提高有效沟通的措施

10、教育管理者的导向作用①调节人际认知,维护目标一致②改进领导作风,改善干群关系③倡导精神文明,消除组织冲突

11、创设良好人际关系的条件①外貌吸引②相似吸引③需要互补吸引④能力吸引⑤熟悉吸引⑥邻近吸引

12、人际反应:人们对自己与他人关系的反应。人际沟通:人与人之间直接进行的信息交流。工具性沟通:交往双方彼此交换知识经验看法,从理性上调节人们之间的人际关系,为改变彼此的认识、意见信息等。情感性沟通:彼此进行情感交换和情感交流为唤起对方的好感共鸣,从非理性调节人们之间的人际关系,使彼此产生情爱,心理相容,从而满足彼此情感需要

13、强化人际沟通的技能①端正沟通动机②及时反馈③运用心理技巧④平等对话

14、提高有效沟通的措施①提高语言表达技巧②教育及培训沟通人才③妥善利用电脑网络④加强教育行政人员与专业人员之间的沟通⑤拓宽沟通管道

1、群体合作:群体中两个以上的个体或与其他群体之间,为了共同的目标一起工作,相互配合以求共同完成某项任务的心理状态和行为。它有①共同的目标②合作的活动③相互协调

2、教育群体合作的意义和作用①群体合作有助于提高教育绩效②群体合作有助于协调群体人际关系,增强凝聚力③有助于做好思想工作,建设精神文明

3、影响教育群体合作的主要因素①工作目标是否一致②工作性质是否相同③信息沟通是否畅通④群体规范是否确立⑤奖励方式是否正确⑥领导方式是否恰当

4、如何促进教育群体合作与管理①端正对群体合作的认识②创设群体协调合作的条件③利用竞争的外部环境促进合作

④领导者要成为群体的贴心人⑤多组织各种活动,使组织成员增强接触

5、群体竞争:群体成员或群体之间为了已方利益力图胜过或压倒对方的心理状态和行为的一种活动

6、教育群体竞争的基本特征①竞争有共同的夺取目标②竞争有较量的对手③竞争有胜负的结果

7、合作不是无目的的协同活动,也不是有目的的单方面的协助活动,而是合作双方有共同目的、配合默契的协同活动

8、教育群体竞争的积极意义①激发教育工作者的主人翁责任感②增强群体凝聚力③提高教育管理工作绩效。消极作用

①心理压力②心理污染③小群体意识④认知偏差。影响教育群体竞争的因素①动机②组织机构③交流信息④个性特征

⑤竞争成败。

9、如何组织教育群体竞争①要强化竞争意识②要树立竞争道德③要创造竞争条件④要健全竞争法规

10、冲突包括个体内心的冲突、人际冲突和群体冲突

11、教育群体冲突:在教育组织中个人、群体以及群体之间由于目标或利益上的矛盾而产生的对立过程

12、冲突的过程潜在阶段①沟通②组织结构③个人因素认知与感受阶段)冲突行为(解决冲突的方式①竞争②合作③退避④顺应⑤妥协

13、冲突的结果:良性的结果(建设性冲突);恶性的结果(破坏性冲突)两种。建设性冲突的积极作用①良性的结果可促进管理绩效②反对并消除管理上的官僚主义③发扬民主,创造和谐团结友爱的气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④提高决策质量,刺激人们创造发明的积极性,激励群体成员的热情⑤批评、抵制和纠正不正之风及不良现象

14、教育领导者在发展建设性冲突应注意①领导者不要一言堂,要警惕对领导者言论不分析正确与否,表面顺从,而实际却有不同意见②强调团结的同时,不要把正常意见分歧,与无原则纠纷不团结合作等同③防止“冲突”刚开始,就忙于下结论,使建设性冲突得不到深入发展④发生严重分歧时,领导不要怕⑤在模棱两可方案时,要警惕双方可能作出不同解释⑥要警惕有人利用分歧扩大矛盾,从中渔利

25、预防和避免破坏性冲突①加强全局观点②加强信息沟通③提高管理水平④注意发展建设性冲突⑤及时以现破坏性冲突因素和苗头,将它消灭在萌芽状态

第四编领导心理

1、领导:引导或影响个人、群体或组织在一定条件下实现共同目标的行为过程。它是处理人和人、人和工作以及人和目标之间的关系的行为过程

2、教育领导的特点①从领导行为的目标说,企业领导和教育领导所实现的目标有本质的区别。企业领导所实现的目标是生产任务,其产品是物;教育领导要实现的目标是社会所需要的人,也就是说教育的产品是人②从领导行为的手段说,企业领导是依靠人去处理物的问题;而教育领导则是依靠人去培养人、塑造人

3、教育领导的功能①组织功能②激励功能。教育领导的激励功能主要表现①提高被领导者接受和执行组织目标的自觉性②激发被领导者实现组织目标的热情③创造良好的物质环境和心理气氛,提高被领导者的工作效率

4、领导者的心理品质①品德方面:大公无私、谦虚谨慎、宽容大度②智力方面:敏锐的观察力、良好的思维力、创新能力③个性方面:高度的事业心和强烈的进取心、广博的兴趣、稳定而乐观的情绪、坚强的意志④组织管理方面:教育决策能力、组织能力、交际能力

5、影响力:一个人在与他人的交往中影响和改变他人心理与行为的能力。教育领导影响力:教育领导有效的影响和改变被领导者的心理和行为的能力。有效的影响是教育领导者对被领导者的一种积极的影响力

6、教育领导影响力的构成①权力性影响力:传统因素、职位因素和资历因素②非权力性因素:品格因素、才能因素、知识因素、感情因素

7、如何提高教育领导者的影响力①加强教育领导者的自我修养(提高自我意识水平;提高自我修养的意志水平)②缩短教育领导者影响力的力距(领导者影响力的力距取决于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交往的层级)③增加面对面的人际交往与信息的口头传递④提高教育领导者自身的工作效率(领导者必须时时记住自己的工作职责;任何工作都要问三个能不能;善于总结经验教训)

8、教育领导选拔和有效领导①特性理论②作风理论③行为理论④权变理论

9、特性理论:集中研究领导者的个人特性,以预测什么样的人当领导最合适。可分为传统和现代特性理论两种

10、作风理论:集中研究领导者的工作作风类型以及不同领导作风对职工的影响,以期寻求最佳的领导作风。勒温以权力定位为主要依据,把领导者在领导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工作作风分为三种类型:专制性领导、民主型领导、放任性领导

11、行为理论:集中研究领导者所采取的领导行为以及不同领导行为对职工的影响,以寻求最佳的领导行为。如管理方格图把领导行为趋向分为关心人和关心生产两大方面

12、权变理论:集中研究特定情境中最有效的领导作风和领导行为。领导过程是领导者、被领导者及其环境因素的方程式①菲德勒模式②领导生命周期理论

13、有关教育领导的理论①非理性领导模式②文化与符号理论。塞吉范内认为领导力阶层有①技术②人群③教育④符号⑤文化五种领导力。其中技术力和人群力是领导力阶层的基础。文化力:学校领导者能阐明学校成员共同承认的价值观念、信念及办学宗旨,激励部属共同维护和创造校园文化的能力

14、决策:人们为了实现某种既定目标,对需要解决的问题或将要从事的工作运用现代科学方法和先进技术,在同时存在的几种准备行动的方案中选择出优化行动方案的过程。教育决策:教育领导者为实现教育目标在运用科学方法的基础上从若干备选方案中选择优化(满意)方案的过程。决策具备的基本条件:目标、科学方法、优化、选择、实施15、教育决策种类:从决策的形式分为有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从决策的范围和对象划分有宏观决策和微观决策;从决策层次分为高层决策、中层决策和基层决策;从决策性质分为确定型、非确定型和风险型决策

16、教育领导决策心理:教育领导者在教育决策中的心理现象

17、教育领导决策心理的类型①果断型和草率型②顽强型与顽固型③稳健型与多虑型

18、果断型:领导决策者面临错综复杂的情况能从大局出发抓住,抓住瞬间即逝的时机,敢作敢为,果断和迅速地做出决断。顽强型:在决策制定和实施阶段,始终保持充沛的精力和坚韧的毅力,为实现目标表现出持久而坚定的意志品质。稳健型:在决策中,力求稳扎稳打习惯于三思而后行,他们思考,慎重决策

19、教育领导决策基本程序:问题的识别①发现问题②提出目标③确定价值准则。方案择优①拟定方案②分析评估③优化选择。实施反馈①实施方案②追踪检查③反馈调节

20、群体决策:教育组织面临复杂的问题,领导者不是由个人凭直觉或经验独断,而是召集群体有关成员,通过共同讨论研究而制定的决策

21、组成教育群体时注意①合理分布②坚持互补原则③中等规模。教育群体决策的意义①弥补个人不足②集中群众智慧③有利贯彻实施。教育领导群体决策的程序①会前准备阶段②诊断和明确问题阶段③讨论阶段④确定决策阶段⑤实施反馈阶段

22、群体决策与个人决策比较①决策速度上群慢个快②决策准确性上群好个差③决策创造性上个人决策比群体决策更有创造性④决策效率上群体决策效率高于个人决策⑤决策风险性

23、选择群体决策还是个人决策①当任务提出多种想法或某种独特的主意要确切地收集信息,以及判断和评价含糊不清或不确定情况时,采用个人群体决策的方法优于个人决策②当需要仔细考虑才能及时做出一系列决策时,个人决策优于集体决策③若群体成员是互相依赖并必须与其他人合作才能完成任务时,为获得有效工作绩效,群体决策好④要执行预先设计好的计划规章或指示,群体成员又能相对独立工作,宜个人决策

24、影响群体决策因素①社会从众效应②权威主宰效应③系列位置效应④感情对立效应⑤极化现象

25、改善群体决策的方法①德尔菲法。集中众人智慧之意②名义群体法③脑力激荡法,奥斯邦

26、德尔菲法实施过程①建立征集专家意见的主持机构,选定专家名单②主持机构将征询问题以书面形式送专家征询

③主持机构收调查表,归纳分析,再开始第二轮④反复多次得出正确决策意见

27、有关决策的理论①迈尔的决策四分图②决策树法③西蒙的有限理性决策理论④康纳尔大学儒索的智能框架理论。它有框架盲点、框架错位和框架固化等决策陷阱

28、教育领导者应具备的决策能力①逻辑思维能力②创新能力③科学素养④民主作风⑤决断魄力⑥组织群体决策的能力

29、科学决策的原则①方向性原则②信息原则③系统性原则④可行原则⑤选优原则⑥民主原则

30、教育领导者如何科学决策①着重审察决策目标是否能有效达到,是否符合当初确定的价值准则②对于不同类型的决策要有不同的思考原则。对于风险性决策应①选择最有希望的方案行动②准备好必要应变方案,从而当可能出现的不测事变发生时得以应付自如③运用各种主客观条件尽可能化险为夷,使风决策成为确定性决策④留有余地,要有最后的保险手段。对于不确定型决策①经过实验②多方案并进③步子不要太快④信息反馈。对于竞争型决策①充分了解竞争对手,限其长而攻其短②充分了解自己,扬长避短③出奇制胜④动态对策

31、教育领导集体:在教育组织中由主要领导和其他经由组织程序产生的参与管理并行使一定领导职能的成员所组成的群体

32、教育领导集体的心理学意义①有利于集中群体智慧克服个人认识上的片面性②有利于调动积极性,增强领导成员的责任感③有利于信息沟通,提高心理相容水平④有利不动声色形成集体意识,发挥集体心理效应⑤有利于协调人际关系,实现组织目标

33、领导集体的心理结构:由若干不同心理特征的领导者按照一定的序列进行组合,是要认知系统上互补、动力系统上互动、调节系统上同步,这三个方面形成的心理特征的动态综合结构

34、构成调节系统的心理品质主要包括意志、理想、信念和世界观。领导应做到;在理想上互勉,在信念上一致、在世界观上共鸣、在意志上互励

35、影响教育领导集体团结的心理因素①信念的向背②感情的离合③意志的强弱。教育领导集体不团结因素的预防及消除①端正对职、权、责的态度②端正对待功过、奖惩的态度③端正对待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态度④加强意见沟通36、教育领导集体心理优化:教育领导集体内部的各个组成人员之间,按照心理互补规律,进行领导集体结构的最佳搭配和组合,从而使领导集体达到心向一致、心力集中、心理平衡和心理相容的最佳心理状态,增强整体功能

37、教育领导集体心理优化的意义①有助于形成强有力的领导集体②有助于提高领导效率和效能③有助于集体组织目标的顺利实现

38、教育领导集体心理优化的标志①心向一致②心力集中③心理平衡④心理相容

39、教育领导集体心理优化的途径①自觉增强集体意识②共同建立和谐的感情氛围③充分运用心理互补规律④坚持实行动机强化⑤发挥一把手核心作用

第五编组织心理

40、组织(传统)一群人为了达到共同的目标,互相之间实现不同层次的分工、合作,将职能分化,运用不同层次的权力与责任,从而有计划地协调人们的活动(现代)由若干系统组成,组织是一个开放的社会技术系统,也是一个开放的动态系统,由其中相互依存的若干子系统构成

41、现代组织观念的特点①开放性②整合性③复杂性。组织的心理功能①目标功能②权力功能③协调功能

42、组织结构:依法建立的国家正式的组织机构。组织结构的基本形式:直线制、职能制、直线职能制、事业部制和矩阵式组织

43、组织结构有三方面的内涵:结构形态的复杂性、正规性和集中化程度。这三方面决定了组织的结构形态,从这三方面分析影响组织结构的因素有:管理层次、管理幅度、规章制度、决策程序和技术与环境因素

44、组织结构设计的原则①有效性原则②统一领导和分级管理原则③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相适应的原则④协调原则

45、现代技术对组织管理的心理影响①对管理者知识能力方面的影响②对管理者管理作风的影响③对管理者之间情感关系的影响④对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关系的影响

46、教育组织:按照社会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向受教育者实施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正式教育实体。从传统的组织观念看,教育组织内部是一个封闭系统;从现代组织观念看,教育组织又是一个开放的社会技术系统;从心理学角度,教育组织又是一个社会心理系统

47、教育组织特点①有确定的教育目标②有明确的层次和分工③教育组织有一定的权力和权威④教育组织有一定的法

规和制度

48、教育组织的心理要素①共同的教育目标②组织成员的工作积极性③良好的人际关系④协作愿望⑤组织结构

49、教育组织的结构:教育行政机构;学校组织机构(分三个层次,决策层的组织;管理层的组织;执行层的组织)

50、教育组织结构特点①权力结构。教育组织不像行政组织机械死板,等级森严;也不是经济组织热衷物质刺激;更不是军事组织具在明显强制性,而是根据自我实现的需要和获得高成就的需要去培养去塑造人②角色结构。教育组织的角色结构是由教育人员的角色期望、角色规范和角色行为构成。教育组织中角色结构的特点是教育角色的多重性③信息结构

51、教育角色:教育领域中所扮演的角色。角色期望:社会或群体对扮演某种角色的人们提出的符合其身份的期待和希望所应表现的特定的行为方式,即期待和希望与其社会地位和身份相称的行为方式。角色规范:社会群体中每一个角色都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角色行为:个体承担一定角色时所表现出来的实际行为

52、教育组织管理心理原则①目标认同原则②合理授权原则③信息沟通原则④心理平衡原则

53、组织文化(企业文化)一个组织在长期组织生存和发展过程中孕育形成的某种有特色的价值观、管理思想、传统、习惯、群体意识和行为规范的总和

54、组织文化的作用①导向作用②约束作用③凝聚作用④激励作用

55、组织文化可分为三个层次:精神层、制度层和器物层。精神层是组织文化的中心和主体;制度层是外加的行为规范,它约束组织成员的行为,维持组织活动的正常秩序和运转;器物层是组织文化在物质层次上的体现,是群体价值观的物质载体

56、组织文化的基本内容:价值观念、组织信念、职业道德、群体意识、规章制度

57、塑造组织文化的原则(是企业文化赖以建立的基石)目标原则、卓越原则、参与原则、一体原则、成就原则、实证原则、亲密原则、正直原则

58、塑造组织文化的方法①运用心理定势②重视心理强化③利用从众心理④培养认同心理⑤激发模仿心理⑥化解挫折心理

59、教育组织社会心理环境:在教育管理活动中对教育组织成员起影响作用的内部和外部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总和

60、教育组织社会心理环境的功能作用:导向、约束、凝聚和激励

61、教育组织内部社会心理环境:价值观、组织目标、行为规范、人际关系、传统作风、领导方式、自然环境。外部社会心理环境:政治经济形势、社会生活方式、社会文化、自然环境、大众传播系统

62、企业形象:社会大众和企业职工对企业整体的评价

63、教育组织形象:一个教育组织在社会公众和组织内部成员对其行为和历史的整体印象

64、组织的理念形象:社会大众和组织成员对整个组织在哲理和观念上形成的印象

65、教育组织的识别形象:通过各种识别设计来塑造和强化的组织形象。如名称标志、组织成员、校园环境和建筑物、印刷品、传媒形象

66、校园文化建设原则:目的性原则、规范原则、情境原则、参与原则、有效原则、审美原则

67、校园组织文化和组织环境建设的内容有常规建设和精神建设

68、校园文化建设设计①明确目标,总体规划②巧妙构思,精心设计③组织实施,检查调整

69、良好校园文化建设途径①领导率先示范②舆论积极导向③骨干带头,蔚然成风④开展思想工作,促进少数人从众

⑤开发校园文化资源

70、组织变革:组织为适应内外环境的变化而对其自身进行调整、修正和革新的过程,旨在求得自身的平衡

71、教育组织变革:在教育系统内的各个组织,为适应内外环境的变化而对其进行自身的调整修正和革新,以增强组织的活力与效率的过程

72、教育组织变革的特征①广泛性②长期性③复杂性④评估难。动力①教育组织外部环境的变化②教育组织内部环境的变化。症候①决策失灵②沟通阻塞③功能失效④缺乏创新。模式①以人员为中心的变革②以组织结构为中心的变革③以技术为中心的组织变革④以系统为中心的变革。程序①确定问题②组织诊断③实行变革④效果评估。阻力①职业认同②怕担风险③权力、地位上的考虑④人际关系⑤社会的原因

73、克服变革阻力的对策①扩大宣传,提高认识②加强信息沟通,促进心理相通③发动群众,积极参与变革④利用群体动力,推动组织变革⑤正确处理个体对变革的抵制

74、组织发展:研究组织如何适应形势的发展和生产任务扩大的要求下,从组织结构、技术人员进行有计划有系统的变革,以达到组织的最优化,最佳化,使组织成为一个拥有生机盎然的组织,是实现组织变革的手段方法和技术75、教育组织发展:运用管理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通过改变教育成员的态度的行为来增加组织的有效性和活力的变革过程

76、教育组织发展的特点和基础①教育组织发展是一个有计划的再教育手段实现组织变革的策略②教育组织发展是组织各部分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动态系统③教育组织发展要有明确的目标和实施

77、教育组织发展的内容和方法①人员心理和行为的变化②组织结构的变化③教学技术的变化④工作任务方面的变化

78、企业组织发展的一些方法可供教育组织发展借鉴①工作内容丰富化②工作任务扩大化③实行目标参与管理④弹性工作时间制

2018年4月自考00163管理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2018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管理心理学试卷 (课程代码00163) 本试卷共4页,满分l00分。考试时间l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8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l分,共30分。在每小题歹ll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2004年,我国提出的基本国策是 A.依法治国 B.和谐社会 C.以人为本 D。计划生育 2.研究管理活动中人的社会心理活动及行为规律,用科学的方法改进管理工作,并通过改善环境条件,协调人际关系,满足职工需要,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来提高管理效率和促进组织发展的学科是 A.社会心理学 B.普通心理学 C.管理心理学 D.工程心理学 3.心理测验的有效性与准确性是指 A.信度 B. 可靠度 C.效度 D.可信度 4.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1776年发表了论述组织和社会将从劳动分工(亦称工作专门化)中获得经济优势的著名著作是 A.《国富论》 B.《机器与制造业的经济学》 C.《计件工资制》 D.《科学管理原理》 5.在古典管理理论的三巨头中,因其在组织理论领域的突出贡献,被后世称为“组织理论之 父”的是 A.泰勒 B.法约尔 C.韦伯 D.卡斯特 6.在西方管理心理学中的人性假设与管理理论发展的过程中,自我实现人假设的代表人物是 A.韦伯 B.梅奥 C.马斯洛 D.摩尔斯 7.人对客观世界物体的空间特性与空间关系的认识称为 A.形状知觉 B.运动知觉 c.时间知觉 D.空闾知觉 8.人类社会历史经验的总结和概括以及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主观表征为

自考管理心理学必过秘籍

管理心理学(00163)必过秘籍 1.在管理的职能中,对组织实际工作与运行活动状态偏离预定计划于目标时的监督,纠正与调整是指(A)1-40 A.控制职能 B.计划职能 C.协调职能 D.组织职能 管理是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计划,组织,指挥,控制,激励等职能来协调他人的活动,有效使用人力,物力,财力,信息,工具,科技等各种资源,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管理的职能: 1.管理的具体职能: 1.计划 2.组织 3.指挥 4.控制 5.协调 2.管理的现代职能: 1.信息 2.决策

3.激励 4.研究,发展与开拓创新 管理的目的:是充分利用企业的一切资源,完成企业的各项目标与任务,取得最好的效率与效益,并维持企业,组织和成员持续,稳定的发展。 2.因其对工业心理学创立所起的作用,被后人誉为“工业心理学之父”的是(D)1-54 A.斯科特 B.梅奥 C.冯特 D.闵斯特伯格 闵斯特伯格因其对工业心理学创立所起的作用,被后人誉为“工业心理学之父” 最早进行心理学技术学研究的是冯特的学生闵斯特伯格。 霍桑实验的的步骤: 1.第一阶段是1924-1927年进行的工作物理环境实验,这是霍桑实验的先导 2.第二阶段是1927-1932年进行的职工福利措施实验 3.第三阶段是1928-1930年进行的态度和意见调查 4.第四阶段是1930-1932年进行的团体行为的观察研究 系统管理学派认为企业的子系统包括: 1.信息处理系统

2.传感系统 3.决策系统 4.加工系统 5.控制系统 厄威克八项原则的内容: 1.目标原则 2.相符原则 3.职责原则 4.组织阶层原则 5.控制广度原则 6.专业化原则 7.协调原则 8.明确性原则 3.管理心理学的具体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实验法、问卷法、测验法、个案研究法和(C)1-59 A.数理分析法 B.逻辑判断法 C.观察法 D.经济分析法

2017年10月自考00455教育管理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2017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教育管理心理学试卷 (课程代码00455) 本试卷共3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 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在教育管理心理学研究中,采用标准化的测验工具,测量被试的有关心理特质的方法是 A.测验法 B.观察法 C.实验法 D.调查法 2.认为管理就是决策的学者是 A.梅奥 B.西蒙 C.冯特 D.李维特 3.情绪情感通过表情动作传递信息、沟通思想指的是情感功能中的 A.动力作用 B.引导作用 C.信号作用 D.适应作用4.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使活动顺利完成所必备的个性心理特征是 A.兴趣 B.意志 C.气质 D.能力 5.在工作中表现为孤僻、不合群、常常多愁善感的员工,其气质类型是 A.多血质 B.胆汁质 C.粘液质 D.抑郁质 6.在马斯洛需要层级论中,“追求挑战性的工作”属于 A.安全需要 B.爱和归属需要 C.尊重需要 D.自我实现需要 7.一位年长的妇女因为被窃贼偷去3000元钱,坐在地上又哭又闹。这种行为属于受挫后行为反应中的 A.攻击 B.倒退 C.冷漠 D.逃避 8.在实践中形成的对未来的一种期望、向往。称为 A.理想 B.信念 C.世界观 D.人生观

《教育管理心理学》试题及参考答案 (3)

教育管理心理学试卷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管理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是在20世纪( ) A.30年代B.40年代 C.50年代D.60年代 2.教育管理心理学研究中采用观察法,下列哪一选项描述是正确的( ) A.所得结论真实可靠B.易作数量分析 C.易确定因果关系D.易精确地重复观察 3.下列古代思想家中,主张性善论的代表人物是( ) A.王安石B.荀子 C.庄子D.孟子 4.在社会认知中,新近得到的信息比以前得到的信息对于一个人的整个印象会产生更强烈的作用,属于( ) A.第一印象B.近因效应 C.光环效应D.社会刻板印象 5.教育工作者善于保持清醒的头脑,能够明辨是非,迅速合理地作出决定并坚持执行,属于意志品质的( ) A.果断性B.坚持性C.自制性D.目的性 6.受个体生物组织制约的、不以人的活动目的和内容为转移的,表现在心理活动强度、速度、灵活性等动力方面典型的、稳定的心理特征是( ) A.性格B.气质 C.能力D.智力 7.有人认为行为乃是个人对于刺激或情境的反应;其过程如下:S←→0→B→A。这一观点是以下哪位心理学家提出的( ) A.托尔曼B.华生 C.勒温D.梅耶 8.下列哪一选项不属于动机所具有的特点( ) A.主观性B.内隐性 C.不变性D.实践性 9.马斯洛的需要层级理论认为,最高层级的需要是( ) A.安全需要B.尊重的需要 C.自我实现的需要D.爱和归属的需要 10.有的人受挫折后闭门不出、生病、住院、酗酒,甚至吸毒等,这些行为属于受挫后的( )

学校管理心理学

研究学校管理心理学的基本问题的意义:首先,在科学建设上,有利于抓住学科的核心,构建合乎逻辑的学科体系。其次。在思维方式上,有利于归纳和演绎的统一,不仅对锻造学科体系甚有帮助,而且对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大有裨益。 为什么学校管理心理学的基本问题是激励与挫伤的关系问题:1激励与挫伤的关系问题是学校管理活动中的根本的心理问题。2是学校管理心理学最高层次的范畴。3是稳定存在于学校管理历史长河中的心理现象。 问什么说激励与挫伤是学校管理心理学中的根本心理问题:1它是学校管理活动中个体积极性涨落的根本原因之一2追求激励,避免挫伤是学校管理活动中的基本群体心态。 学校管理心理学的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中的存在决定意识,事物运动发展变化,事物普遍联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等原理2系统科学的系统原理,信息原理,控制原理。 观察法:研究者在自然条件下有目的的,有计划,有重点地观察和研究他人行为,并把研究结果按时间次序做系统记录,分析和整理,写出报告的研究方法。 调查法:通过观察,访问,个别谈话,座谈,问卷等方式搜集研究对象心理的第一手资料,然后分析整理得出结论的研究方法。 实验法: 根据研究的目的,运用认为的手段,主动干预或控制研究对象的发生,发展过程,并通过把干预情况下获得的事实与没有干预情况下同类对象变化的事实进行比较,确认事物间因果关系的研究方法。 测验法:采用标准化的心理测验量表或精密的仪器测量被试者有关心理品质的研究方法。个案法:综合运用多种合适的研究方法,对特定个体,群体,组织进行研究,广泛收集资料,以全面了解其历史,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的研究方法。 当代西方激励理论流派有哪些?强化理论,双因素理论,期望理论,公平理论,归因理论,综合激励理论 导致满意的主要因素:成就,认可,工作本身,责任,提升,发展的可能性 导致不满意的因素:企业政策与行政管理,监督,工资,与上级的人际关系,与部署的人际关系,与伙伴的人际关系,工作条件 消除不公平感的方式:1力求改变自己的报酬2要求改变他人的报酬3设法改变自己的投入4自我消除不公平感 C型激励理论:是我国行为科学研究者冬青吸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结合我国意识形态,结合我国激励经验提出的一种探索性的激励理论。 全员激励:动员群体师生员工参与激励,形成他励,自励,互励统一的格局,取代以往上励下受,单向而行,管理者一元激励的局面。 全程激励:激励活动按照激励本身的心理过程和管理活动过程进行,形成相对完整的周期,是激励过程真正成为工作过程的伴侣。 全素激励:指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激励手段鼓舞师生员工,在继续坚持物质,精神激励的前提下,不断谋求新的激励手段。 学校管理心理学:是研究学校管理活动中的心理规律及现象的科学。 群体:两个或两个以上个体的集合。为实现特定的目标而组织起来的按照一定规范相互作用共同活动的一些人。 人际关系:指人们在交往过程中形成的心理关系。这种关系体现为人与人的心理距离,即交往的双方是相互吸引还是相互排斥,是接近还是疏远等等。 教师素质:教师从事教育活动必需的心理品质和有关素养。 个性:心理学中的个性也称为人格,是指一个人的基本精神面貌,即一个人所具有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称。

(整理)年10月全国自考《管理心理学》试题.

2010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管理心理学试卷 (课程代码00163)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研究对象是人与机器的关系,更确切地说,是研究人与机器、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学科是【】 A.普通心理学 B. 社会心理学 C. 管理心理学 D.工程心理学 2.通过搜集各种有关材料间接了解组织中人的心理活动的方法是【】八实验法 B. 调查法 C. 测验法 D.个案法 3.西方管理理论发展的第一阶段是【】 A.古典管理理论 B. 早期管理理论 C.传统管理理论 D.科学管理理论 4.人们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的体验,是对事物好恶的一种倾向被称为【】 A.价值观 B. 情感 C. 审美观 D.兴趣 5.一个人整个的、本质的、比较稳定的意识倾向性与心理特征的总和是【】 A. 气质 B. 性格 C. 个性 D.人生观 6.在一般的工作安排和人员优化组合时,必须要注意的气质要求是【】 A.发展性 B. 绝对性 C. 顺应性 D.互补性 7.几个对象共同包围着一个空间,容易被感知为一个整体。这反映的知觉对象的组合原则是【】 A.连续原则 B. 接近原则 C. 相似原则 D.闭锁原则 8.人们谈到教授,总认为是文质彬彬、白发苍苍;一说到工人,总想到身强力壮、性格豪爽的形象。这反映的社会知觉效应是【】 A.近因效应 B.优先效应 C.定型效应 D.晕轮效应 9.个人关于事物、行为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是【】 A.态度 B.价值观 C.人生观 D.世界观 10.态度的基础是【】 A.情感 B.评价 C.认知 D.意向 11.属于内容型激励理论的是【】 A.亚当斯的公平理论 B.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 C.斯金纳的强化理论 D.弗鲁姆的期望理论 12.表示弗鲁姆的期望理论的公式是【】 A.激励程度=期望值×效价 &效价=期望值×激励程度 C.期望值=激励程度×效价 D.激励程度=期望值×效果 13.根据挫折理论,“自我安慰”行为属于【】 A.妥协性行为 B.退化性行为

10月自考《管理心理学》真题【自考真题】

2018年10月自考《管理心理学》真题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在管理的职能中,对组织的实际工作与运行活动状态偏离预订计划与目标时的监督、纠正与调整称为 A.控制 B.计划 C.协调 D.组织 2、团队行为管理的核心课题是 A.团队配合 B.人际关系 C.组织结构 D.管理理论 3、对某一个体、某一团体或组织在较长的时间里连续进行观察、调查、了解,从而研究其心理活动发展变化整个过程的一般规律的研究方法,是管理心理学研究方法中的 A.观察法 B.个案研究法 C.调查研究法 D.实验法 4、韩非在《八经》篇提出:“凡治天下,必因人情。人情者,有好恶,故赏罚可用。”这句话说明了管理理论的哲学甚础是 A.管理问题B?生产问题C.人性问题D.人事问题 5、霍桑实验的第四阶段是 A.工作物理环境实验 B.职工福利措施实验

C. 态度和意见调查 D.团体行为的观察研究 6、在两方管理心理学中的人性假设与管理理论发展过程中,经济人假设的代表人物之一是 A.泰勒 B.梅奥 C.马斯洛 D.洛斯奇 7、有一种最简羊的心理现象是事物的个别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但它保证了机体与环境的信息平衡,是一切较高级、较复杂的心理现象的基础。这种心理现象称为 A.知觉 B.感觉C?印象D归因 &社会知觉的核心成分是 A.-般知觉 B.自我知觉 C.角色知觉 D.人际知觉 9、归因理论最早的提出者是 A.凯利 B.海徳C?武徳沃斯D.威廉?詹姆斯 10、智力属于 A.—般能力 B.特殊能力 C.液态能力 D.晶态能力 11>受人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的制约与影响,典型地表现在人们心理过程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倾向性等动力性方面的个性心理特征是心理学中所指的 A.气质 B.感觉 C.情绪 D.能力 12、对于性格特征粗暴急躁的胆汁质气质类型的人,思想教育与管理方法应该是

2021年自考《教育管理心理学》习题及答案

2021年自考《教育管理心理学》习题及答案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在教育管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中,访问、座谈、谈话、问卷等具体方法属于( ) A.调查法 B.观察法 C.实验法 D.测验法 2.为教育学的发展开辟了科学化道路的是( ) A.中国古代教育家教育思想的形成 B.西方古代教育家教育思想的形成 C.杜威教育思想的出现 D.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3.被西方称为“科学管理之父”的是( ) A.法国的法约尔 B.美国的泰勒 C.德国的韦伯 D.英国的厄威克 4.提出“礼”“刑”两点措施用于治理天下的是下列哪种人性论的主张? ( ) A.性善论 B.性恶论 C.性善恶混合论 D.性无所谓善恶论 5.人们在人际知觉中产生的一种夸大了的认知偏见,这种过度类化的心理倾向属于( ) A.光环效应 B.近因效应 C.社会刻板印象 D.情感效应 6.又被称作“定势效应”的是认知偏见中的( ) A.情感效应 B.近因效应 C.光环效应 D.社会刻板印象 7.兴趣产生、巩固和发展的决定因素是( ) A.实践活动 B.社会生活条件 C.必要的知识和技能 D.自我教育

8.在李维特改变行为的四种模式中,不是正当手段,常常受到人们的抨击,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仍然有人运用,这种模式是( ) A.权威 B.胁迫 C.操纵 D.合作 9.明知挫折不可避免,偏按原来动机重复某种无效的动作,这是受挫后行为反应表现中的( ) A.冷漠 B.倒退 C.固执 D.逃避 10.教育工作者要言行一致、旗帜鲜明,不准言不由衷和缺乏理智的感情用事,这是教育工作者态度特点的( ) A.自觉性 B.明朗性 C.倾向性 D.复杂性 11.职业适应性要求保持协调一致的是( ) A.行为与职业要求 B.思想与职业要求 C.职业要求与目标 D.行为与动机 12.群体成员在群体相互作用情境中个体行为的推动力是( ) A.群体动力 B.群体规范 C.群体舆论 D.群体压力 13.明确提出了人们需要满足的方式和相应的行为目标,从而为人们规定了日常生活的方式,限制了人们活动的范围,这体现了群体规范功能中的( ) A.群体支柱 B.评价标准 C.群体约束 D.行为导向 14.在社会心理学家李雷的人际行为模式中,由帮助、支持、同情等行为导致的反应是( ) A.信任和接受 B.尊敬和服从 C.劝导和帮助 D.协助和温和 15.关于冲突的作用,认为所有的冲突都是不好的,它与暴力、

浙江省2012年10月自考教育管理心理学试题

绝密★考试结束前 浙江省2012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教育管理心理学试题 课程代码:10038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1分,共12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学校管理心理学的萌芽可以追溯到 A.俞文钊 B.肖孝荣 C.麦格雷戈 D.闵斯特伯格 2.传统组织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A.泰勒 B.韦伯 C.斯科特 D.卡斯特 3.对“复杂人”最有效的激励是 A.物质刺激 B.授权 C.感情联络 D.因人而异 4.美国心理学家多拉德等人创立的挫伤理论是 A.挫伤——侵犯理论 B.攻击线索理论 C.精神分析理论 D.ABC理论 5.根据双因素理论,下列属于保健因素的是 A.认可 B.工资 C.工作意义 D.责任 6.下列不属于当代西方激励理论的是 A.同步理论 B.期望理论 C.强化理论 D.公平理论 7.“此地无银三百两”是一种 A.直接暗示 B.间接暗示

C.反暗示 D.自动暗示 8.按照管理方格理论的观点,领导者既不关心生产,又不关心人的领导行为类型是 A.任务式领导 B.中间型领导 C.乡村俱乐部型领导 D.平庸型领导 9.目标管理较适用于人性假设理论认为的 A.自动人 B.复杂人 C.社会人 D.经济人 10.下列不属于权力性影响力的是 A.品德因素 B.传统因素 C.资历因素 D.职位因素 11.将自己的错误转嫁他人以自慰的反应方式,称为 A.投射 B.理喻 C.替代 D.退缩 12.领导生命周期理论认为,对完全成熟的下属管理,采取______领导方式较合适。 A.命令式 B.授权式 C.说服式 D.参与式 非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空1分,共12分) 13.美国______的《学校组织行为学》一书出版是学校管理心理学成为独立学科的标志之一。 14.提出四种人性假设理论的管理心理学家是______。 15.群体中成员的认识偏差主要有:首因效应、近因效应、______效应和______作用。 16.动机斗争的形态主要有:双趋冲突、______冲突和______冲突。 17.人际关系的形态有亲密形态、______形态、______形态、冲突形态。 18.心理异常的主要特征有失常性、______性、______性。 19.一般认为情绪包括心境、______和应激。 20.彼得·圣吉在《第五项修炼》一书中提出了______组织理论。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21.教师的成熟 22.学校领导体制

自考教育管理心理学复习必看资料

自考教育管理心理学复习必看资料 单选题 1.要取得教育的成效,关于在于(管理) 2.教育管理的核心是(处理人与人的关系) 3.一研究教育管理活动中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为对象的学科是(教育管理心理学) 4.在自然条件下,研究者对教育管理过程中人们的心理和行为所进行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观察是(观察法) 5.搜集教育管理活动中人的各种心理活动及其发展变化规律的各种客观事实和研究材料的基本途径是(观察法) 6.观察法的特点有二:一是所得材料比较全面、系统、完整,二是(所得结论真实可靠) 7.实验法中,在有目的地严格控制一定的条件或创设一定的情境下,使一定的心理现象发生的方式是(自然地) 8.研究者可以主动地引起其所需要研究的心理现象,而不是被动地等待某种心理现象的出现。这一优越性属于(实验法) 9.关于实验法的不正确说法是:研究者(可以不考虑心理现象是典型性还是偶然性) 10.下列不属于调查法的是(观察) 11.访问、座谈、谈话、问卷、工作成果分析、情报信息的收集等方法都是(调查法) 12.谈话法分为两种,即(有组织的谈话和无组织的谈话) 13.采用标准化测验工具,要考虑测验法的两个基本要求,(信度与效度) 14.教育管理心理学基本理论的核心和出发点是(人性观问题) 15.“治物者不于物,于人。治人者不于事,于君。”说明我国古代思想家早以认识到管理事物的核心在于(掌握人) 16.“社会人”假设认为人类行为的基本激励因素是人的(社交 需要) 17.根据“社会人”假设在管理过程中应特别重视(人的因素)] 18.“根据不同人的具体情况,灵活地采取不同的管理的措施”这种管理思想提出所依据的人性假设是(“复杂人”的假设) 19.“自我实现的人”假设认为管理者的工作重点应该放在(工作环境和条件) 20.在现实生活中,对知觉对象进行“先入为主”的判断属于哪一种认知偏见(第一现象) 21.中国有一句成语“爱屋及乌”是哪种认知偏见的反映(情感效应) 22.所谓“抓住一点,不及其余”属于哪种认知偏见(光环效应) 23.认知偏见中系列位置效应指的是以下哪一种(近因效应) 24.“嘴上没毛,办事不牢”是属于人的哪类认知偏见(社会刻板印象) 25.所谓“无关不贪。不上不奸”属于人的哪一种认知偏见(社会刻板印象) 26.我们谈到山东人,一般总会认为他们魁伟豪爽。这是什么效应(社会刻板印象 27.人们在学习一个系列事物时,位于系列开始部分的项目学习效果最好,而位于中间部分的学习项目学习效果最差。这是什么现象(近因效应) 28.人们一般对于感情上讨厌的人容易往坏出想;而对于感情上喜欢的人容易往好处想。这是什么认知偏见(情感效应) 29.以下哪一方面是兴趣形成的必要条件(实践活动) 30.社会生活条件是兴趣产生、巩固和发展的什么因素(决定) 31.在管理工作中,自我教育是兴趣形成和发展的什么条件(基本) 32.“今无足赤,人无完人”这句话说明,在管理工作中,我们应该如何对待被管理者(扬长避短) 33.大多数领导上任开始都希望做“清官”,但是有的经不住诱惑,从而出现了腐败现象。说明他们哪一方面存在问题(意志) 34.我们谈到浙江人时,一般认为他们比较秀气能干。这是什么认知偏见(社会刻板印象) 35在教育实践中,教师往往把不喜欢的学生估计过低,把比较喜欢的学生估计过高。这是什么原因(近因效应) 36.过去在学校表现比较差的学生,如果近期内表现非常好,容易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这是什么原因(近因印象) 37当我们谈到大学教授时,总会认为他们文质彬彬,博学多才。这是属于哪一类认知偏见(社会刻板印象) 38.根据期望理论,下列公式中激励作用最大的是() 39根据期望理论,下列公式激励作用最小的是() 40.下列因素属于双因素理论中定义的激励因素的是() 41.目标在人的活动中所起的作用是() 42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居于最高层次的需要是(自我需要)

成人教育管理心理学C试题及参考答案

xx学院成人教育《管理心理学》试卷(C)卷试题及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10题,每题 2 分,合计20 分) 1.心理科学体系中的基础学科是() A.普通心理学 B.管理心理学 C.工程心理学 D.社会心理学 2.德国心理学家勒温提出了他著名的行为公式B=f(P?E),其中P是() A.行为 B.函数 C.环境 D.个人 3.在人性假设理论中,认为人类需要的最高层次就是自我实现,这是() A. “经济人”假设 B. “复杂人”假设 C.“社会人”假设 D.“自我实现人”假设 4.在心理过程中,我们把人们对事物的具有好恶倾向的体验称之为() A.理智 B.意志 C.情感 D.认识 5.下列不属于个性倾向性内容的是() A.兴趣 B.气质 C.爱好 D.需要 6.不同的气质类型具有不同的行为特征。具有安静稳重、反应缓慢行为特征的人的气质属于() A.多血质 B.抑郁质 C.胆汁质 D.粘液质 7.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而在大脑中产生的对这个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称为() A.感觉 B.知觉 C.记忆 D.思维 8.有人把乌鸦的出现看成是不祥的征兆,把喜鹊的出现看成是好兆头,这是常见的归因偏差中的() A.观察者与行为者的归因偏差 B.涉及个人利益的归因偏差 C.涉及群体利益的归因偏差 D.对自然现象作拟人化归因的偏差 9.在态度的构成要素中,起基础性作用的是() A.认知要素 B.评价要素 C.情感要素 D.意向要素 10.态度变化三阶段理论的提出者是() A.勒温 B.费斯汀曼 C.凯尔曼 D.因斯科 二、多项选择题(共 5 题,每题 3 分,合计 15 分) 1.古典管理理论是西方管理理论发展的第一阶段,分别由以下几种理论组成() A.人际管理理论 B.人性管理理论 C.早期管理理论 D.传统管理理论 E.科学管理理论 2.自我意识包括() A.物质自我 B.社会自我 C.知觉自我 D.精神自我 E.管理自我 3.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把人的需要归纳为() A.生理需要 B.安全需要 C.社交需要 D.尊重需要 E.自我实现需要 4.人类学家霍尔根据人们接触的距离,把人际关系的范围划分为() A.亲密区 B.熟人区 C.社交区 D.公共区 E.隔离区 5.组织文化按不同的标准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类型。按活力程度,组织文化可以被划分为() A.活力型组织文化 B.挑战型组织文化 C.官僚僵化式组织文化 D.停滞型组织文化 E.发展型组织文化 三、名词解释(共 4 题,每题 5 分,合计 20 分) 第页共页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管理心理学试题历年试卷

全国2007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管理心 理学试题历年试卷 全国2007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管理心理学试题.doc 试卷内容预览网站收集有1万多套自考试卷,答案已超过2000多套。我相信没有其他网站能比此处更全、更方便的了。 全国2007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管理心理学试题 课程代码:00163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心理学的知识在工厂和企业中的运用开始于( ) A.人群关系理论B.需要层次理论 C.“场”理论D.心理技术学 2.人的心理现象是和外部环境的刺激、主体的状况和反应活动紧密地联系着,所以,在管理心理学的研究中,还必须贯彻( ) A.客观性原则B.联系性原则

C.科学性原则D.发展性原则 3.不属于由基本需要引起的最基本的情感是( ) A.社交B.爱好 C.嫌恶D.愤怒 4.初具雏形胚胎的西方管理理论是( ) A.早期管理理论B.经验管理理论 C.行为科学理论D.科学管理理论 5.具有直率热情、精力旺盛行为特征的人的气质类型属于( ) A.胆汁质B.抑郁质 C.多血质D.粘液质 6.以荣格和麦迪为代表人物的理论是( ) A.社会学习理论B.心理分析论 C.特质论D.个性类型论 7.从知觉的对象来看,可以把知觉划分为( ) A.人际知觉和角色知觉B.对物的知觉和对人的知觉C.对个人的知觉和人际知觉D.对物的知觉和角色知觉8.一个人通过对自己行为的观察而对自己心理状态的认识是指( ) A.自我知觉B.自我意识 C.自我管理D.自我感觉 9.态度的参与改变理论的提出者是( )

自考管理心理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管理心理学绪论 一、管理的概念P40(1201 单选)(1504 单选) 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计划、组织、指挥、控制、激励等职能来协调他人的活动,有效使用人力、物力、财力、信息、工具、科技等各种资源,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二、法约尔提出了管理的5个职能P40 1) 计划: 法约尔认为它是管理的首要职能。即制定目标并确定达成这些目标所必需的行动手段、方法与策略。(1210单选) 2) 组织:通过特定的组织机构与组织形式、组织管理原则和方法,完成组织活动任务的过程。(1301 单选) 3) 指挥: 即上级对下级的指导、监督和激励。 4) 控制:对组织的实际工作与运行活动状态偏离预定计划与目标时的监督、纠正与调整。(1310单选)(1504 单选) 5) 协调: 即对组织机构和组织成员之间的行为活动进行有效协作与调整。 三、企业管理过程主要包括两个系统:P41(1404单选) 1) 社会技术系统 2) 社会心理系统 四、心理学的概念P41(1110单选)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发生、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 五、心理过程包括:P42—45 (1404多选) 1. 认识过程 感觉:所有认识活动的基础、门户与开端,是最简单的认识过程。(1110单选)(1410单选) 知觉 记忆 思维 想象 2. 情绪与情感过程 (1) 基本情绪 (2) 情绪状态(1301单选) 心境:一种使人的所有情绪体验都染上某种色彩的、较持久而又微弱的情绪状态。 激情: 一种强烈而短促的情绪状态。 应激: 出乎意料的紧张而又危险的情景所引起的超强的情绪状态。(1404单选) (3) 高级社会性情感 道德感 美感 理智感:人对认识活动的成就进行评价时产生的态度体验。 人的理智感大体有以下几种:(1310多选) 好奇心和新异感 喜悦感 怀疑与惊讶情感 不安情感 自信与确信不疑情感 3. 意志过程:指意识对行为的积极能动的调节作用。(1504 单选) 人的意志行动的特征(1210 简答) (1) 意志行动是人特有的自觉确定目的的行动。 (2) 意志行动主要体现在人的意识对活动的调节支配过程,使人的行动能按自觉的目的去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3) 克服内部和外部的困难是意志行动最重要的特征 (4) 意志行动是以随意动作为基础,它是和自动化的习惯动作既有联系又相区别的行动。 六、个性心理特征P46 (1110单选多选) 个性心理特征是人的多种心理特征的一种独特的组合。从个性心理特征的角度来看,个性心理的差异表现在能力、气质和性格上。 1) 人顺利地完成一定活动所具备的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称为能力。 2) 气质是受人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的制约与影响,典型地表现在人们心理过程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倾向性等动力性方面的个性心理特征。 3) 一个人对现实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中表现出来的、较稳定的,有核心意义的个性心理特征是性格。 4) 自我(自我意识):个人对自己自觉的认知系统。 七、人本管理的主要内容P47 (1410简答) 1) 管理应以尊重人、关心人、关爱人与人的生命、改善与提高人的生活工作质量为出发点 2) 管理应强调弘扬人性、给人以尊严,尊重人的人格,维护人的健康与和谐生存、发展的权力,发挥人的主体作用与主观能动性作用; 3) 管理要提倡开发人的潜能、创造与体现人的价值、达到自我实现的目标;

教育管理心理学试题与参考答案 (1)

填空 1、教育管理的核心是:处理人与人的关系,或者说是对人的管理。 2、教育管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有: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测验法等。 3、实验法可分为:实验室实验法和自然实验法。 4、1911年,美国泰勒的《科学管理原理》发表,是管理独立成为一门科学的标志,泰勒被西方人称为“科学管理之父”。 5、行为科学理论的早期称为人际关系理论,其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梅奥。根据霍桑实验总结,梅奥于是1933年出版了《工业文明的人性问题》。 6、1958年美国心理学家维特出版了《管理心理学》,标志着现代管理心理学正式问世。 7、西方管理心理学的人性观有:“经济人”的假设、“社会人”的假设、“自我实现的人”的假设、“复杂人”的假设。 8、教育管理中的认知偏见的种类:第一印象、光环效应、近因效应、社会刻板印象、情感效应。 9、激励方式有:目标激励、奖惩激励、竞赛与评比激励、榜样激励、领导行为激励。 10、教育领导者发现所属职工出现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应采取的临床手段有:心理咨询、心理治疗。 11、领导者在智力方面的品质:(1)敏锐的观察力(2)良好的思维力,思维力是智力的核心,是影响领导者工作的重要的智力品质(3)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领导者最宝贵的智力品质。 12、改善群体决策的方法:德尔菲法、名义群体法、脑力激荡法。 13、教育组织中角色结构的特点是:教育角色的多重性。 14、组织文化的层次包括:(1)精神层(隐层次)包括企业目标、企业哲学、企业精神、企业道德、企业风气等。(2)制度层(中间层次)如企业的厂长负责制、岗位责任制、职工代表会制、按劳付酬的分配制等。(3)器物层(外显层次)是指组织文化在物质层次上的体现。 15、组织文化的基本容包括价值观念、组织信念、职业道德、群体意识、规章制度方面等。 16、良好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领导率先示、舆论积极导向、骨干带头,蔚然成风、开展思想工作,促进少数人从众、开发校园文化资源。 17、教育组织变革的症候:决策失灵、沟通阻塞、功能失效、缺乏创新。 名词解释: 1、教育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研究教 管理活动中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研究教育系统中人们彼此相互作用情况下所产生的心理现象的规律性。 2、认知的含义:(1)认知是人脑反映客观事物的特征与联系,并揭露事物对人的意义与作用的心理活动。(2)认知过程是人在认识客观事物的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最基本的心理过程(3)认知过程包括:感知、记忆、思维、想象等各种心理活动。 3、光环效应:在社会认知中,将知觉对象的某种印象不加分析的扩展到其他方面去,这种现象叫光环效应,又称晕轮效应或成见效应。 4、社会刻板印象:在社会认知中,人们常常受到以前经验模式的影响,在其头脑中形成有关某人或某类人的固定印象,这种固定的刻板印象将对随后的反映产生一定的影响,这种现象称为社会刻板印象或定式效应。 5、激励:激励作为心理学的术语,指持续性的激发人的工作动机,使其心理过程始终维持在一种积极的兴奋状态中。简言之,就是调动人的工作积极性。 6、奖惩激励:即利用奖励和惩罚的手段进行激励,包括奖励激励和惩罚激励。 7、惩罚激励:惩罚是对人的某种行为予以否定与批评,使人清除这种行为。

00455教育管理心理学试卷及参考答案200404

2004年上半年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教育管理心理学试卷 (课程代码0455)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该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教育管理心理学研究的理论意义在于有利于【】10 A.提高教育管理工作的效率 B.改革教育管理工作 C.本学科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D.提高管理者自身的素质和水平 2.研究者可以主动控制和改变条件,从而了解某些条件对被试心理现象制约或影响的方法是【】13 A.观察法B.实验法C.调查法D.测验法 3.美国心理学家梅奥总结了霍桑实验的结果,写出的著作是【】28 A.《心理学与工业效率》 B.《企业的人性面》 C.《工业文明的人性问题》 D.《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 4.从“时间和动作”的研究开始,提出标准化原理的学者是【】27 A.韦伯B.古利克C.法约尔D.泰勒 5.提出管理首先要实行仁政的古代学者是【】43 A.孔子B.孟子C.荀子D.告子 6.提出“工人对同事的社会影响力要比管理者所给予的经济诱因和控制更为重要”的观点属于哪种人性假设【】48 A.经济人B.社会人C.自动人D.复杂人 7.在群体生活中,自愿接受并再现某一榜样的社会心理现象的行为称为【】185 A.认同B.从众C.模仿D.服从 8.下列备选答案中,哪一项不属于群体规范【】176 A.制度B.公约C.言语D.守则 9.教育领导理论中,文化与符号理论的提出者是【】277 A.佩特森B.布莱克C.塞吉范内D.莫顿 10.刚参加工作的教师,业务技术不熟练,也没有工作经验,成熟度很低时,按照领导生命周期理论,应采取哪种领导行为【】 A.低工作高关系B.低工作低关系C.高工作高关系D.高工作低关系 11.运用系统工程的理论和方法进行决策,是现代科学决策的重要特点,是决策科学化的重要保证,这属于科学决策应遵循的哪项原则【】309 A.方向性原则B.信息原则C.系统性原则D.民主原则 12.领导集体内各成员围绕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展开心理活动,且表现形式为集体的亲和状态,这被称为【】 A.心向一致B.心理认同C.心力集中D.心理相容 13.持忍结合,情理交融,争让相济,属于领导集体心理优化途径的哪部分内容【】A.增强领导意识B.建立和谐情感C.达到心理互补D.实行动机强化 14.当一方牺牲自己的利益以把对方的利益置于自己利益之上的方式来满足对方需要,托马斯把它称之为【】

2011年10月自考教育管理心理学试题真题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采取多种方法获取有关资料,间接地了解被试者心理活动的方法,称为 ( C ) A.观察法 B.实验法 C.调查法 D.测验法’ 2.教育的本质是 ( D ) A.传授知识 B.传授技能 C.传递文化 D.培养人 3.第一个企图建立教育学科学体系的人 是 ( B )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 C.卢梭 D.杜威

4.主张化性起伪,把人的恶性改造成善性的 是 ( B ) A.孟子 B.荀子 C.扬雄 D.王安石 5.又被称作晕轮效应的是 ( B ) A.第一印象 B.光环效应 C.近因效应 D.社会刻板印象 6.给行为下定义为:个人与环境相互作用以后的某种特定反应,提出公式B=f(P.E),提出这种观点的学者是 ( C ) A.华生 B.托尔曼 C.勒温 D.梅耶 7.个人受挫后表现的因循苟且、得过且过,对任何事情都不感兴趣,这是受挫后行为反应表现中 的 ( A ) A.冷漠 B.倒退

C.固执 D.逃避 8.态度的基础成分是 ( A ) A.认知因素 B.情感因素 C.意向因素 D.行为倾向 9.能给个人待人接物的行为方式提供必要信息,以利于保持清醒的意识状态,定向自己的行为,这是态度的 ( A ) A.认知功能 B.适应功能 C.自我表现功能 D.自我防御功能 10.教育群体存续和发展的重要心理条件 是 ( C ) A.群体目标 B.群体结构 C.群体规范 D.群体交流 11.将个体的力量聚合起来形成新的力量是教育群体的 ( A ) A.整合功能 B.承上启下功能

00455教育管理心理学201610

2016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教育管理心理学试卷 (课程代码00455) 本试卷共3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4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未涂、错涂或多涂均无分。 1.访问、座谈、问卷等属于教育管理心理学研究方法中的 A.观察法B.调查法C.实验法D.测验法2.广义的教育是指 A.学校教育 B.国民教育系列 C.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 D.一切增进人们的知识、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意识的活动 3.曾获得197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经济学家西蒙认为管理就是 A.规范B.沟通 C. 决策D.协调 4.提出提高生产率,必须搞好企业中的人际关系的经济学家是 A.泰勒B.梅奥C.西蒙D.华生 5.科学心理学的奠基人,被称为“心理学之父”的是 A.冯特B.华生C.斯金纳D.巴甫洛夫6.中国古代提出“性恶论”的代表人物是 A.荀子B.孟子C.墨子D.孔子 7.泰勒对人性假设所持的观点认为人是 A.经济人B.社会人C.真实人D.自我实现的人8.马克思认为人是几种属性的统一体,这些属性包括 A.自然属性、社会属性、意识属性B.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复杂属性C.自然属性、生物属性、经济属性D.精神属性、社会属性、经济属性9.孤僻、不合群、多愁善感体现的气质类型是 A.多血质B.胆汁质C.粘液质D.抑郁质10.一个人在感情上受挫后,发奋努力,最终在事业上取得辉煌成就,这属于 A.代替作用B.投射作用C.表同作用D.压抑作用11.一个组织中最根本和最重要的变革是 A.技术变革B.结构变革C.人员变革D.系统变革12.专门研究领导者所采取的领导行为以及不同领导行为对职工的影响,以期寻求最佳领

教育管理专业自考-教育管理心理学.doc

教育管理心理学 第一章教育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和方法 1、教育管理心理学的研究范围是教育管理中的(个体心理、群体心理、领导心理、组织心 理) 2、制约教育的因素很多,取得教育成效的关键是(管理) 3、教育管理的核心是处理(人与人的关系) 4、教育管理心理学研究的基本任务是探讨教育管理活动中(不同角色人们的心理现象及其 规律) 5、研究者有目的地控制和改变某些条件,引出所要研究的某些现象,以此得到关于这一现 象发生所起作用规律的研究方法是(实验法) 6、测验量表本身的有效性被称为(效度) 7、测量的可靠性,即多次测量同样内容,所得结果的一致性,这是指测量的(信度) 8、教育管理心理学研究的基本任务,就是探讨教育管理活动中不同角色人们的心理现象及 规律;为提高教育管理水平提供(心理学依据) 9、教育管理心理学研究的理论意义在于有利于(本学科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10、由于学生不能正确理解题意导致大部分学生测验成绩不及格,说明这份测量工具(效度低) 11、下列答案中,哪一项是教育管理心理学的根本任务?(为提高教育管理水平提供心理学 依据) 12、同一个学生在两次数学考试中,成绩相差悬殊,说明这两次考试(信度低) 13、教育管理心理学研究中采用观察法,下列哪一选项描述是正确的?(所得结论真实可靠) 14、影响教育管理的成败,为教育管理诸活动核心的是(人的心理和行为) 15、管理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是在(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 16、采取多种方法获取有关资料,间接地了解被试者心理活动的方法,称为(调查法) 第二章教育管理心理学的学科基础 17、被称为“工业心理学之父”的是(闵斯特伯格) 18、现代管理心理学产生的标志是(李维特《管理心理学》出版) 19、属于进步教育运动的理论和主张的是( a.以儿童为中心 b.强调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和创造性 c.强调教育与生活相联系) 20、被西方管理界誉为“科学管理之父”的是(泰勒) 21、管理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是在(20 世纪 50 年代) 22、主持霍桑实验的人是(梅奥和罗列斯伯格) 23、世界上第一本工业心理专著《心理学与工作效率》的作者是(斯科特) 24、属于“古典管理理论”代表人物是(泰勒、法约尔、韦伯) 25、教育管理心理学的直接学科基础是(管理心理学) 26、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开始,是以(《大教学论》)为标志 27、管理独立成为一门学科是以(《科学管理原理》)为标志 28、从“时间和动作”的研究开始,提出标准化原理的学者是(泰勒) 29、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 30、为教育学的发展开辟了科学化道路的是(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31、“行为科学理论”这一学派代表人物的是(梅奥) 32、属于现代管理学派的代表人物是(西蒙) 第三章教育管理心理理论的核心和出发点——人性观 33、我国古代思想家孟子的人性观是(性善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