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语文】苏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毕业模拟试卷(含答案)

【小升初语文】苏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毕业模拟试卷(含答案)
【小升初语文】苏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毕业模拟试卷(含答案)

小学六年级语文毕业模拟试卷

考试时间:60 分钟满分:100 分

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共30 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 分)

A.屋脊.(jī)宫阙.(què)吮.吸(yǔn)鏖.战(áo)

B.锃.亮(zèng)眸.子(mǔ)弹.琴(tán)河畔.(pán)

C.吓煞.(shà)蜷.曲(quán)鸟瞰.(kàn)音乐.(yuè)

D.惬.意(qiè)衣冠.(guān)松散.(sàn)炽.热(zhì)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 分)

A.恍然大悟德高望重可见一斑狂风怒号

B.革故鼎新各抒已见独出心载曲高和寡

C.实事求事发奋图强雅俗共赏坚持不懈

D.窃窃私语自作自受兴高彩烈悬涯峭壁

3.默写古诗文。(10 分)

(1)少壮不努力,。(《长歌行》乐府民歌)

(2)桃花潭水深千尺,。(《》李白)

(3)不知细叶谁裁出,。(《》贺知章)(4),春风不度玉门关。(《凉州词》)

(5)谁言寸草心,。(《游子吟》孟郊)

(6)接天莲叶无穷碧,。(《》杨万里)

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抗战时期,全国各地武术名家先后抵达重庆。虽然门派不同,但在那民族存亡的时刻,他们都能相.安.无.事.。

B.陈独秀晚年困居重庆江津,他在生活上无固定的经济来源,除了微.不.足.道.的稿费收入外,主要靠亲友接济。

C.在被列为日本大轰炸的重点目标后,葛家大院在.劫.难.逃.,在硝烟中化为一片废墟。

D.重庆地处西南,气候潮湿。抗战时库存于此的珍贵文物,鸡.零.狗.碎.,多达二十多万件,防潮成为人们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5.名著阅读(7 分)

我看到寝宫墙上已经竖好梯子,吊桶也预备齐全,但是水源却不在近处,吊桶只有大针箍那么大小,虽然那些可怜的人儿一桶桶地尽快供应我,可是火势太猛了就无济于事。我可以很容易地用上衣把火扑灭,可是一时慌张不曾带来,仅

仅穿了一件皮背心就跑来了。看来情形已毫无希望。如果不是我当时心眼特别快,忽然想起了一条妙计,这一座富丽堂皇的宫殿免不了要烧成平地。头一天晚上我喝了不少一种叫做“格林格伦”的美酒(不来夫斯古人把这种酒叫做“福禄奈克”,但是大家都认为我们的酒更好些),这酒有利小便的功用。真是天缘凑巧,我还没有解过小便。因为太靠近火了,又参加了救火的工作,身上吸收了热,酒就变成尿了。我撒了一大泡尿,又撒在适当的地方。所以不到三分钟火就全熄了。这才把费了多年心血建造的其他宫殿救了下来。

(1)上面选段是出自小说《》,作者是(国家)。(2)文中的“我”指,这是他在国的一段经历。在这部小说里,主人公还到过另外三个国家,分别是:、飞岛国和。

6.阅读下面古诗文,回答问题。(6 分)

(1)解释字义。

竹石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任:尔:

(2)第一句用了修辞手法。

(3)这首诗表现了竹子的品质。

(4)这首诗表面上写竹,其实是写人,写出了作者的风骨。

第二部分阅读理解(共30 分)

阅读下面短文,完成7~10 题。(12 分)

学奕

弈秋,通国之善弈也。使弈秋侮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吾曰:非然也。

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 分)

(1)使弈秋诲.二人弈(2)非然.也

(3)思援.弓缴而射之(4)为是其智弗.若.与

8.下列各句与“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句式不同的一项是()(2 分)A.夫战,勇气也B.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C.甚矣,汝之不惠D.莲,花之君子者也

9.翻译: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3 分)

10.本文通过学弈这件小事,作者意图在说明一个什么道理?(3 分)

阅读《无价的奖赏》,完成11~15 题。(18 分)

无价的奖赏

①当她猛然发现身边的手提包不见了时,吓得冷汗涔涔。那手提包里的钱和银行卡都在。其次,关乎“命门”的是海关进出口手册和关税证明的单据,一旦丢失,将给她所在的报关公司带来巨额的经济损失。

②她失魂落魄,跌跌撞撞到广场派出所报了案,然后,又心急如焚地雇来了三个人,让他举着写有“一万元悬赏”的寻物牌,来回走动。阳光一点点离散,她的心也揪得越来越紧。这时候,广场派出所的民警打电话来说,有一个人拾到棕色的提包。她急三火四地赶到派出所,的确是她的手提包,她惊喜地叫起来,可是等她打开拉链,却傻了眼,包里空空如也。像迎头挨了一瓢冷水,她心里的希望一下子熄灭了。

③拾到包的人是一个十六七岁的男孩,衣着破旧,看起来挺精神的。民警悄悄告诉她:“这男孩在假期经常来广场拾破烂,上次,他也说是捡到了提包,来交还失主,哪知失主说,就是这男孩在他坐的地方转来转去,不一会提包就不翼而飞,失主一口咬定,包就是他偷的。结果那失主不但没给赏金,还管那孩子要包里少的钱,甚至动了粗。”民警看了看男孩又说:“我怀疑,这次他又故伎重演,要不,我们仔细地盘问盘问,看看有什么破绽?”

④她忙摇摇头,即使以前男孩有过劣迹,她也不愿在没有任何证据的情况下,怀疑和猜测他这次的诚心。许是猜出了民警和她谈论的内容,男孩涨红了脸,紧咬着下唇,一副怒不可遏的样子,分辨道:“包是捡的,不是偷的。”

⑤她走上前去,拉过男孩的手,拍拍他的肩膀,说:“小兄弟,姐姐相信你,即便你只是送来了空提包,也谢谢你。”

⑥直到夜幕降临,也没有奇迹出现,她心灰意冷地往回走,月色清凉如水,冷得让她心寒,突然,身后窜出一个人来,往她怀里塞了个方便袋,然后掉头跑开,消失在幽暗的小巷里。

⑦等她从凉恐中回过神来,惊奇地发现,方便袋里竟是那些让她忧心如焚、想用一万元“赎回”的票据突如其来的惊喜,让她恍惚置身于不敢惊扰的梦境中一般。

⑧除了现金,一切失而复得,还多了一张纸条,上面写着:曾经,我把拾到的提包交给失主,却被失主反咬一口,诬赖我是小偷,我当时很后悔把包给了他。今天下午,当我看到地上的提包时,我心情很复杂,但还是不由自主地捡起了它,怕失主着急呀!这次我得做得聪明点,于是先交上空包,投石问路。没想到,你不仅相信我,还握了我脏兮兮的手。赏金我是不会要的。其实,你已经给了我比任何金钱都贵重的奖赏,那就是尊重和信任,我收下了,也谢谢你。请你一定相信我,我捡到包时里面就没有钱。

⑨她呆呆地站在夜色里,心动如潮,为那个受了委屈依然善良的男孩,为那个在困境中生存但内心并不贫穷的孩子。她总以为能让人心动的是金钱,却不知道真正能打动人心的是人的体态、言语和笑容衍生出来的温暖与尊重。多少怀揣着真诚而来的帮助,多少明媚而纯粹的心境,被我们审视、猜忌和怀疑的目光灼伤,

变得冷漠而麻木。其实,每一个善意都该得到尊重,容不得一丝龌龊的猜疑。11.文章用了一定的笔墨写另一个丢包人,这对表现丢包的女士起什么作用?(3 分)

12.请将男孩归还女士丢失物件的两个情节,按顺序填入下列空格。(4 分)拾提包——( )——( )

13.本文的环境描写很好地烘托了人物的心理活动。请对下列句子加以分析。(6 分)

(1)阳光一点点离散,她的心也揪得越来越紧。

(2)月色清凉如水,冷得让她心寒。

14.本文向我们传达了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请用一句话写出你阅读本文后最深的一点感悟。(5 分)

第三部分习作表达(40 分)

15.同学们,每个人都离不开家庭,每个家庭又有着不同的特点,或温馨,或快乐,或和睦……许多家庭故事往往并不为外人所知,请你拿起笔,以“瞧,我们是多么的一家”为题,写一篇介绍你家庭的文章,现将题目补充完整,再通过具体事例写清楚家人间融洽的关系。诗歌除外,文体不限,不少于350 字。

语文模拟试卷答案

1.C(2 分)

2.A(2 分)

3.(1)老大徒伤悲(1 分)

(2)不及汪伦送我情(1 分)《赠汪伦》(1 分)

(3)二月春风似剪刀(1 分)《咏柳》(1 分)

(4)羌笛何须怨杨柳(1 分)王之涣(1 分)

(5)报得三春晖(1 分)

(6)映日荷花别样红(1 分)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1 分)

4.D

5.(1)格列佛游记(1 分)英国(1 分)乔纳森·期威夫特(1 分)(2)格列佛(1 分)小人国(利立浦特)(1 分)大人国(1 分)慧骃国(1 分)

6.(1)任凭(1 分)你(1 分)

(2)拟人(1 分)

(3)顽强、执着(言之有理即可)(1 分)

(4)不畏艰难,坚韧不拔(言之有理即可)(2 分)

7.(1)教导(1 分)(2)这样(1 分)

(3)拉(1 分)(4)比不上(不如)(1 分)

8.C(2 分)

9.其中一个人非常认真,只听弈秋的教导。(3 分)

10.说明做事必须专心致志,决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3 分)

11.另一个丢包人的无端猜忌、怀疑与丢包的女士形成对比(说对丢包的女士起“衬托”、“反衬”或“烘托”作用亦可)(1 分)。突出了丢包的女士的真

诚待人和尊重他人的鲜明的个性。(2 分)

12.还空包送票据(每空2 分,共4 分)

13.(1)天色逐渐变晚,而丢失的提包毫无着落,烘托了丢包的女士焦急的心情。(3 分)

(2)月色以“清凉”来形容,给人的感觉是“冷”、“心寒”,很好地烘托了“她”心灰意冷、情绪低落的心境。(3 分)

14.只有真诚和善意才能消除隔阂。或:对每一个微小的善举都应该心怀感恩。或:善意终归会得到别人的尊重。(言之有理即可,3 分)

15.作文(略)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