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概论

政治学概论
政治学概论

2012年全国自考政治学概论模拟试卷(六)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 西方政治学的奠基者是()

A.柏拉图

B.亚里士多德

C.马基雅维里

D.卢梭

答案:B 解析: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被公认为是西方政治学的真正开山之作,他本人也由此而成为西方政治学的奠基者。

2.福利国家的实质是垄断资产阶级政权在强大的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压力下所实行的

一种( )

A.福利政策

B.改进方法

C.改革方法

D.改良主义方法

答案:D 解析:福利国家的实质是垄断资产阶级政权在强大的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压力下所实行的一种改良主义方法。它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垄断资本的统治,但又企图缓和阶级冲突。

3.社会主义国家的本质是( )

A.发展经济

B.实行民主

C.阶级斗争

D.无产阶级专政

答案:D 解析:社会主义国家的本质是无产阶级专政,是无产阶级的政治统治,这种政治统治同一切剥削阶级的政治统治根本不同。

4.压力集团进行活动的最活跃的场所是( )

A.政府

B.议会

C.法院

D.群众组织

答案:B 解析:议会通常是政党的活动场所,目前则又成为压力集团活动最活跃的场所。

5.老子的( ),就是要求国家尽可能不去干扰人们的社会生活。

A.“祸福相依”

B.“治国以礼”

C.“无为而治”

D.“消极无为”答案:C 解析:所谓的“无为而治”,就是要求国家尽可能不去干扰人们的社会生活。但这并非意味着统治者应该放弃对国家的治理。老子“无为而治”的治国思想,一直被历代统治者作为一种补充性手段,用来缓和阶级矛盾。

6.社会主义国家是人类历史上最后一个历史类型的国家,其本质是( )

A.无产阶级专政

B.资产阶级专政

C.农民阶级专政

D.工农联盟

答案:A 解析:社会主义国家是人类历史上最后一个历史类型的国家,其本质是无产阶级专政。

7.民族矛盾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的表现是各民族在( )基础上的矛盾。

A.民族平等

B.民族团结

C.民族互助

D.根本利益一致

答案:D 解析:民族矛盾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表现为民族压迫和反对民族压迫的民族斗争;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的民族问题,是各民族在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矛盾。

8.( )是中国多党合作制的基本前提。

A.坚持共产党的领导

B.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C.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D.坚持改革开放

答案:A 解析:坚持共产党的领导是多党合作制的基本前提;协商和监督是多党合作制的主要内容。

9.政治思想家( )创立了近代资产阶级国家的主权学说。

A.马基雅维里

B.布丹

C.莫尔

D.康帕内拉

答案:B 解析:政治思想家布丹在他的代表作《共和六论》一书中,从人类社会的历史经验出发,考察和解释了国家与主权的关系,创立了近代资产阶级国家的主权学说。

10.( )是反映统治阶级意志的,并作为社会整体的代表,以强制力保障实施的、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权力。

A.国家主权

B.政治统治

C.国家意志

D.国家权力

答案:D 解析:国家权力是统治阶级强迫被统治阶级服从其意志的能力。国家权力是反映统治阶级意志的,并作为社会整体的代表,以强制力保障实施的、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权力。

11. 完全新型的最高历史类型的国家是()

A.奴隶制国家

B.封建制国家

C.资本主义国家

D.社会主义国家

答案:D 解析:社会主义国家,是完全新型的最高历史类型的国家,它建立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基础上,它与一切剥削者历史类型的国家具有根本不同的性质。

12.根据西方的( )理论,选举是公意集中和体现的过程,而公意是公共权力合法性的唯一源泉。

A.公平选举

B.主权在民

C.天赋人权

D.社会契约

答案:D 解析:根据西方的社会契约理论,选举是公意集中和体现的过程,而公意是公共权力合法性的唯一源泉,政党通过政纲体现民意,政党通过选举架构起选民和政府间的桥梁。

13. 政党不仅要把阶级意志集中起来,还要把集中起来的阶级意志上升为

( )

A.统治阶级意志

B.被统治阶级意志

C.人民意志

D.国家意志

答案:D解析:政党不仅要把阶级意志集中起来,还要把集中起来的阶级意志上升为国家意志。阶级意志上升为国家意志,必须通过立法和制定政策的方式才能实现。

14. 曾经普遍地实行于古代东方社会的政权组织形式是( )

A. 贵族君主制

B.等级君主制

C.专制君主制

D.二元君主制

答案:C 解析:在许多东方国家,专制君主制是在奴隶制专制的基础上直接发展起来的,因而曾普遍地实行于古代的东方社会。

15.从政体角度看,民主的含义主要指( )

A.国家性质

B.统治方法

C.国家结构

D.国家活动原则

答案:B 解析:民主是指统治阶级实行统治的方法,也叫做管理国家的方法,

即国家的政治统治形式。因此,民主又是政体问题。

16.在资本主义社会,民族问题的实质往往是( )

A.各民族事实上的不平等问题

B.种族歧视问题C剥削制度问题D阶级斗争问题答案:D 解析: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民族问题的主要表现,是一个民族对别的民族的歧视、压迫和剥削,以及由此引起的民族斗争,所以,民族问题的实质往往就是阶级斗争问题。

17.在社会主义国家,党对国家机关的领导主要是( )

A.政治领导

B.组织领导

C.思想领导

D.经济领导

答案:A 解析:在社会主义国家里,无产阶级政党是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领导核心。党对社会的领导是通过国家机构来实现的。党对国家机关的领导主要是政治领导,即政治原则、政治方向、重大决策以及向国家机关推荐重要干部。

18.在政治文化结构中,渐次由低向高排列的是( )

A. 政治心理、政治意识形态、政治价值观

B. 政治心理、政治价值观、政治意识形态

C. 政治价值观、政治心理、政治意识形态

D. 政治意识形态、政治心理、政治价值观

答案:B 解析:政治文化结构主要由政治意识形态、政治价值观、政治心理这三大层次有机组合而成。从三个层次自身来说,是由政治心理、政治价值观、政治意识形态,渐次由低向高而形成的,从三个层次的内容来说,每一个具体的环节,都是其整体结构的有机组成部分。

19. 政治学基本的研究对象是()

A.阶级斗争

B.国家政权

C.国家职能

D.社会关系

答案:B 解析:国家政权是所有阶级社会上层建筑的核心部分,因此,政治学应当抓住政治中最本质、最主要、最根本的东西,即国家政权问题作为基本的研究对象。

20. 从个体角度来看,政治社会化指的是社会成员通过学习,获取社会既定的政治文化,由“自然人”转变为()的过程。

A.“政治人”

B.“社会人”

C.“知识分子”

D.“政治领袖”

答案:A 解析:从个体角度来看,政治社会化是社会成员通过学习,获取社会既定的政治文化,由“自然人”转变为“政治人”的过程,即个体逐步学习和获得社会或群体成员所具备的政治知识、政治态度、政治情感及政治行为方式的过程。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1.国家权力具有三个重要的特性是( )

A.强制力的垄断性

B.普遍的约束力

C.主权性D.统一性E.合法性

答案:A^B^C^ 解析:国家权力的特性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强制力的垄断

性;普遍的约束力;主权性。

22.实行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的国家有( )

A.中国

B.朝鲜

C.古巴

D.蒙古

E.南斯拉夫

答案:A^B^ 解析:实行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国家有中国、朝鲜和东欧剧变前的波兰、民主德国、保加利亚等社会主义国家。它们有着相似的历史背景。

23.政治文化的主要特点有( )

A.深刻的阶级性

B.鲜明的民族性C.特殊的社会结构

D. 相对的稳定性

E.历史的继承性

答案:A^B^C^D^ 解析:政治文化的特点主要概括为以下方面:深刻的阶级性和鲜明的民族性;特殊的社会结构性;相对的稳定性。

24.社会主义国家政治团体的具体作用可以概括为以下几方面( )

A.组织功能

B.参政功能

C.执政功能

D.民主监督功能

E.教育功能

答案:A^B^D^E^ 解析:社会主义国家政治团体的具体作用可概括为以下方面:组织功能;参政功能;民主监督功能;教育功能。

25.将政治看作“管理众人之事”即管理公共事务的活动的有( )

A.孙中山

B.麦肯齐

C.奥克肖特

D.哈罗德·拉斯韦尔

E.韩非

答案:A^B^C^ 解析:将政治看作是“管理众人之事”即管理公共事务的活动的代表人物有孙中山、麦肯齐、奥克肖特。

26.根据政治文化的发展阶段把政治文化划分为( )

A.理想型政治文化

B.现实型政治文化

C.传统政治文化

D.现代政治文化

E.主导型政治文化

答案:C^D^ 解析:传统政治文化与现代政治文化的区分主要是根据政治文化的发展阶段而划分的。

27.君主制的具体形式有( )

A.专制君主制

B.立宪君主制

C.有限君主制

D.强制君主制

E.僭主制

答案:A^B^C^ 解析:在实行君主制的剥削阶级国家,是以一名君主作为实际上的或名义上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政权组织形式。君主制政体包括专制君主制和立宪君主制两种主要形式。专制君主制又称“绝对君主制”或“无限君主制”。立宪君主制又称“有限君主制”。立宪君主制又分为二元君主制和议会君主制两种形式。

28.资本主义国家司法机关的职权主要有( )

A.委托立法

B.立法参与权

C.审理各种诉讼案件

D.处理某些非诉讼性事务

E.违宪审查

答案:C^D^E^ 解析:资本主义国家司法机关的职权主要有:审理各种诉讼案件;处理某些非诉讼性事务;违宪审查。

29. 政治文化的主要功能有( )

A.规定政治生活的基本指向

B.规定政治生活的内容

C.指导和规范各种政治行为

D.影响各种政治动机

E.影响政治过程、维系或变革政治制度

答案:A^B^C^E^ 解析:政治文化的功能,是指政治文化中的各种因素对一个社会的政治体系和政治过程的影响和作用。我们可以将政治文化的功能主要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规定政治生活的基本指向和内容;指导和规范各种政治行为;影响政治过程;维系或变革政治制度。

30. 政治学研究的具体方法有( )

A.历史研究法

B.制度研究法

C.比较研究法

D.结构—功能研究法

E.多学科综合研究法

答案:A^B^C^D^ 解析:E项这种研究方法还不够成熟,但它将对政治学方法论的革新产生深远影响,而A、B、C、D这四项是比较常用的。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31. 阶级分析

答案:阶级分析:即在考察阶级社会中的任何政治现象时,都应找出它所体现的阶级关系,从本质上深刻揭示政治现象的阶级本质。

32. 事前审查

答案:事前审查:是资本主义各国司法机关行使违宪审查权的一种方式,又称“预防性审查”,以法国为典型,宪法法院——宪法委员会在各项组织法颁布前,议会两院内部规则执行前,均予以审查,裁决其是否符合宪法,而不论其是否发生了争议。议会的其他立法,在颁布前如发生争议,总统、总理、议会两院议长、60名议员,均可提请宪法委员会审议。宪法委员会裁决违宪的法律不得公布。

33. 战争法

答案:战争法:是规定交战国之间作战的原则、制度和规则的总称。它是对战争状态下交战国之间的关系的基本规定。其基本内容包括战争状态下交战国之间调整相互敌对行为的规则,以及调整交战国同非交战国与中立国之间关系的规则。

34. 压力集团

答案:压力集团:是资本主义国家特有的政治术语,实际上是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性利益团体,即政治团体。政治团体是指在现代政治生活中那些不同于政党和国家政权机关,有组织地参与、影响政治决策形成过程的利益群体。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政治团体通常被称为政治性利益集团、压力集团或院外活动集团。

35. 特别行政区制度

答案:特别行政区制度:是依据“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科学构想,对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的重大创新。它是指在统一的主权国家范围内,建立特别行政区,实行与各省、直辖市、自治区不同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制度。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36. 民主的定义是怎样的,包括哪些含义?

答案:(1)民主是国家形式,是国家形态的一种。

(2)民主有三个方面的含义:第一,民主是指公民管理国家的权利,反映的是公民与政权的关系。哪个阶级真正享有民主,哪个阶级就是政权的主人。是多数人享有民主,是少数人享有民主,这些都表明国家的性质,表明各阶级在政权中的地位。因此,民主是国体问题,是国家性质问题,有什么性质的国家就有什么性质的民主。这是国体意义上的民主,也是实质意义上的民主;第二,民主是指统治阶级实行统治的方法,也叫做管理国家的方法,即国家的政治统治形式。因此,民主又是政体问题;第三,民主指国家活动的原则。列宁说:“民主就是承认少数服从多数的国家”。这是从国家活动原则来谈民主的。

37. 政治改革的特征有哪些?

答案:首先,政治改革的发动者通常是统治阶级中的政治领导集团。与革命不同,革命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暴力斗争,因此,是以整个阶级为主体,而改革是以统治阶级中的一定政治集团为主体。当统治阶级内部出现矛盾,需要调整政治关系或调整利益分配关系时,就需要对现有政治制度和组织成员进行改革,出台新的政策和措施,对重大利益关系进行调整。因此,改革的压力不论是来自于统治阶级内部或外部,不论是来自于主动或被动,改革的实施都是由特定的政治领导集团发动和领导的。

其次,政治改革是有计划有步骤进行的,体现在政治发展上,表现为一种渐进性和连续性过程。政治改革不导致政治发展性质的改变,而是体现为一种量的改变。当社会出现矛盾,而又没有达到以革命方式加以解决的程度时,就需要由统治阶级中政治领导集团,根据矛盾的性质和发展程度,在特定的思想指导之下,经过严密的组织和计划,分步骤地实施。

再次,政治改革以和平的方式进行。政治改革之所以采取和平的方式进行是由改革的性质所决定的。由于改革是对政治关系和社会关系的调整,因此没有必要采取大规模阶级斗争和暴力的方式进行,也没有必要进行大规模的政治动员或者发动革命运动。在和平的条件下可以通过改革逐步解决各种矛盾的问题。

最后,政治改革维护现有的政治统治秩序基础,并不改变政治发展的性质。由于革命一般以被统治阶级为主体,因此革命的目标指向则是政权性质的改变,是以推翻统治阶级政治统治为目的的。改革是由统治阶级的政治集团发动的,目的是为了维护现有的政治统治,是使本阶级的政治统治进一步完善,使现有政治秩序进一步稳定。改革通常是对若干政治关系和利益关系体系的调整,并不触及统治阶级建立的政治统治基础,不改变最根本的政治制度。因此,通过改革的方式不会产生政治发展性质的变化。

38. 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途径主要有哪些?

答案:对农民土地的剥夺构成了资本原始积累的第一条途径,其典型形态就是“圈地”运动,资本家通过“圈地”运动,运用暴力强制性地使农民与生产资料分离,形成了大批的雇佣劳动者,同时把农业资料转化成了资本;第二条途径就是通过奴隶贸易,贩卖世界其他地区的人口,使他们沦为雇佣劳动者,由此,资本家也积累了巨额资本;第三条途径就是通过殖民活动,征服和掠夺殖民地,获取资本,

并扩展世界市场。

39. 简述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国家领导的内容。

答案: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国家的领导,包括政治领导、思想领导和组织领导。共产党的政治领导,主要是从实际出发,深入透彻地分析和把握社会基本性质和发展特点,在此基础上,制定反映社会发展规律与人民利益和要求的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并通过法定程序,把党的路线、纲领、方针和政策贯彻到国家政治生活中。共产党的思想领导,主要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并在社会生活和国家政治生活中,对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进行马克思主义的教育,抵制各种剥削阶级的腐朽思想和错误思想。共产党的组织领导,主要是组织全体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完善社会主义国家的组织制度,同时教育、培养、选拔干部,通过法定的程序,向国家政权机关输送大批合格的优秀干部。

40. 民主集中制的含义是什么?

答案:民主集中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机构建设的组织原则。这一原则在国家机构的划分和各国家机关之间的相互关系方面主要表现为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政权组织形式、这一政体、这一根本政治制度的“权力结构”范围内,由人民选举的有一定任期的代表组成的人民代表机关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和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由它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权力机关与行政、司法机关的相互关系不是平列关系,更不是相互的制约或制衡关系,而是决定与执行、产生与负责、监督与被监督的主导与从属关系。其基本精神是人民通过自己选出的代表对国家事务拥有全权;在体制和结构上,它强调社会对公共权力的直接制约,以及人民代表大会权力机关对行政机关、司法机关的制约。

41. 为什么说当代中国的政治改革只能是政治体制的改革而不是基本政治制度的改变?

答案:这是因为:一方面,政治总格局的改变意味着政治发展性质的改变。在中国,改变政治总格局,就是改变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改变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政治本质,这是绝对不允许的。另一方面,当代中国的权力结构形式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它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改变这一政治制度形式,就意味着改变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政治性质,改变我国的国体,也是绝对不允许的。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3分,共26分。)

42. 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消亡的理论,说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和加强无产阶级专政的意义。

答案:国家消亡是社会主义革命的结果。但是,在如何看待社会主义革命及革命胜利后如何看待国家政权问题上,马克思主义者与机会主义者和无政府主义者有着原则上的分歧。机会主义者不赞成无产阶级用革命手段夺取政权,怀疑政权的革命作用,把国家消亡理解为取消革命、否认革命。无政府主义者则根本否定无产阶级建立革命政权的必要性,不懂得国家消亡需要条件,主张在那些产生权威

的政治国家的社会关系废除以前,一举把权威的政治国家废除掉,组成无政府的社会,其目的是反对建立无产阶级专政。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不是‘被废除’的,它是自行消亡的。”只有共产主义才能够完全不需要国家。而要实现共产主义,又必须通过无产阶级革命建立无产阶级专政,通过无产阶级专政达到阶级的消灭、国家消亡的目标。

43. 压力集团参与和影响政治过程的主要方式是什么?

答案:(1)参与选举,影响竞选。资产阶级政党的最主要活动,是组织和领导议会或总统的选举。在垄断资本主义时期,选举活动出现了新的变化,压力集团开始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这些作用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第一,通过提供或撤销支持等手段对政党的政纲施加影响。

第二,大力支持他们所拥护的候选人。在选举中,候选人是由政党提出的,压力集团不提出自己的候选人,但是他们可以支持各自拥护的候选人。

第三,在压力集团的影响下,竞选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在自由资本主义时期,一般的竞选方式是由党的领袖负责,经党的各级组织协商、确定候选人,然后由党的组织和工作人员一致行动,支持和宣传候选人及其政治纲领。在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以后,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在压力集团的影响下,新的竞选方式通常表现为依靠雇佣的竞选经理人、公共关系公司、政治分析专家、专业募金人员等组成竞选班子,这个班子在很大程度上和政党没有什么关系。实际上,压力集团在选举中施加影响的手段,主要是提供作为竞选前提和后盾的大量资金。

(2)包围议会,影响政治决策过程。议会通常是政党的活动场所,目前则又成为压力集团活动最活跃的场所。压力集团在议会中活动的目的,主要是使议会在立法过程中,通过对他们有利的法案,并且阻挠通过对他们不利的法案。其活动方式主要是通过所谓院外活动来施加影响。

(3)影响政府决策。随着资本主义国家行政权力的日益扩大,政府也成为压力集团集中活动的一个焦点。各种政府机构,特别是独立的管理委员会,每天都会做出具有重大意义的决定,对相关的压力集团具有密切的利益关系。因此,有关的政府机构是压力集团为谋取实际利益而进行活动的主要对象。他们对政府的决策、政府计划的实施十分注意,力图影响政府决策,使其对自己有利。

(4)对司法机关施加影响。压力集团的活动还深入到审判活动中,它通过竭力向法官陈述自己的观点来使审判机关做出对本集团有利的判决。因为当压力集团的政策目标通过国会或行政部门没有达到时,他们就经常转向司法机关,通过影响诉讼活动达到目的。最后,压力集团还可以通过现代社会所能提供的所有现代化通讯工具和媒介来影响舆论。在必要时他们甚至可以组织静坐、罢工、抗议游行等活动。许多压力集团在首都或其他重要城市都设立有常设办事机构,雇佣专职人员,同议员、政府官员保持密切的个人接触。其具体活动方式很多,但最普遍的有两种:一是通过基层动员来施加压力;二是威胁利诱和收买贿赂。压力集团正是通过上述活动,在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影响。

陈岳《国际政治学概论》笔记和典型题详解(第四章 国际政治的基本动力)【圣才出品】

第四章国际政治的基本动力 4.1复习笔记 一、国际政治的一般动力 1.生产力的发展是国际政治的根本推动力 (1)生产力的发展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 社会关系和生产力密切相联。随着新生产力的获得,人们改变自己的生产方式,随着生产方式即谋生的方式的改变,人们也就会改变自己的一切社会关系。国际政治和国际关系作为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它们的产生是人类物质生产活动的必然产物,它们的发展也是人类物质生产活动不断发展的必然结果。 (2)生产力的发展是政治及国际政治产生和发展的动力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在整个国际和国内政治中起了最基础和最根本的作用,它推动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加强了世界各方面的联系,使现代国际关系具有全球性和整体性,从而推动了政治和国际政治产生和发展。 (3)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国际政治的发展 科学技术推动了国际分工与世界市场的形成,为现代意义上的国际关系奠定了基础,生产力和科学技术水平的发展不平衡,是国际政治体系和格局不断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 2.国际社会的内在矛盾对国际政治的影响 在国际关系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国际社会的内在矛盾运动表现为世界基本矛盾的运行和发展,以及国际社会及其构成单位之间矛盾运动的发展,并由此决定着国际关系不同发展阶段的不同特点。其中,世界基本矛盾的作用最为突出。

(1)世界基本矛盾 ①在资产阶级革命时期,世界基本矛盾主要表现为新兴的资本主义国家与封建制国家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国家与落后的地区和国家之间的矛盾,以及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②进入垄断资本主义时代以后,世界基本矛盾主要表现为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帝国主义国家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之间的矛盾,以及十月革命以后形成的帝国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国家(苏联)之间的矛盾。 ③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基本矛盾错综复杂,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和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依旧存在,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与第三世界国家之间的矛盾开始产生;此外,还出现了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第三世界国家之间的矛盾,以及社会主义国家与第三世界国家之间的矛盾等新的内容。 (2)国际社会及其构成单位之间的矛盾 国际社会内在矛盾运动的另外一种表现形态,就是国际社会及其构成单位之间相互关系的矛盾运动。国际社会的无政府状态和作为国际社会最主要构成要素的主权国家的高度组织性和效能,就构成为国际社会及其构成单位之间矛盾运动的基础。 3.国际行为主体间的相互作用是国际政治发展的直接动力 (1)国际行为主体之间的矛盾运动 国际行为主体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对立的矛盾运动,是推动国际关系发展的直接动力,而且这种矛盾运动具有其实在的物质内容。实质上是一种利益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 (2)经济利益之间的矛盾运动 国家利益的根本是经济利益,不同国家经济利益之间的矛盾运动推动着国际关系的不断发展。二战后,世界经济国际化的发展以及经济利益的多元化和经济相互依存关系的深化,使得国际关系出现了全球化和交错性的特点,冲突、竞争与协调、合作同时并进。

政治学概论课程复习大纲与练习题

《政治学概论》课程复习大纲与练习题 绪论 第一节现代政治概念 一、了解“政治”的传统含义 二、熟练掌握政治的定义 三、重点掌握对现代“政治”概念的分析 四、了解政治概念在中国的特殊性:广义与狭义 第二节政治学概略 一、熟练掌握政治学的研究对象 二、重点掌握政治学的主要分支,特别是比较政治与国际政治、行政管理 三、了解政治学的“科学性”和学科特点问题 第三节政治学的发展与回顾 一、了解政治发展沿革的基本脉络 二、重点掌握西方政治学发展中有重要影响的人物,如亚里士多德、马基雅维里等 三、重点掌握中国政治学重建二十年的成就与问题 第一章政治现象的起源 一、了解国家和氏族组织的三个原则区别 二、重点掌握西方国家产生的三种主要形式 第二章阶级、阶层和社会关系 第一节阶级和阶级斗争的基本概念 一、熟练掌握阶级的概念 二、重点掌握阶级的政治属性问题 三、重点掌握阶级与阶层、等级的区别与联系 四、了解阶级斗争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第二节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阶层和社会关系 一、了解传统资本主义国家的一般阶级结构 二、重点掌握现代资本主义国家阶级阶层构成和社会关系的新变化 三、重点掌握如何人事白领工人阶层问题

四、了解资本主义国家社会成员构成的显著流动性 第三节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阶级、阶层和社会关系 一、了解当代中国社会成员和社会关系发展变化的三个阶段 二、熟练掌握当代中国社会的基本阶级和主要阶层 三、了解中国现阶段特殊形式的阶级斗争的主要特点 四、重点掌握当代中国阶层分化的基本情况:总体特征以及农民工、私营企业主等群体 五、重点掌握当代中国的主要社会矛盾 六、了解关于正确处理当代中国社会矛盾的方法 第三章国家(一)国家的本质和基本职能 第一节国家的本质 一、重点掌握国家的本质 二、重点掌握国家权力的三个主要特征 第二节国家的基本职能 一、了解国家的基本职能 二、重点掌握国家的社会性和社会职能问题 第三节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是两大并存而又对立的政治体系 一、了解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在本质上的对立 二、了解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在职能上的显著区别 三、了解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在具体职能、管理形式方面的某些共性 第四章国家(二)国家的内容和形式 第一节国家的分类和划分标准 一、熟练掌握亚里士多德对国家的分类问题 二、重点掌握唯物史观指导下的国家分类方法 第二节国家的历史类型 一、熟练掌握国家历史类型的概念 二、熟练掌握国家历史类型的演进 第三节国体 一、熟练掌握国体的概念 二、重点掌握国家历史类型与国体的区别 三、熟练掌握君主制及其特点 四、熟练掌握共和制及其特点 五、重点掌握立宪君主制的概念、特点及其虚位君主的作用 第四节政体

政治学概论复习资料

第二讲政治权力 3.政治权力:(1)广义:政治权力就是权力现象与权力行为在政治领域的反映。 (2)狭义:政治权力指的是公共权力,即行为者(个人、群体或组织)在公共事务方面控制社会资源、从事社会活动,实现预期目标、影响相关行为者的能力。 4.政治权力的特征 (1)政治权力具有公共性; (2)政治权力垄断了暴力的合法实用; (3)政治权力具有广泛性、深入性、弥散性和强制性的特点。 5.政治权力的来源和基础 (1)客观要素:在政治权力形成过程中,外在于政治权力主体的促成因素和条件。 主要包括:①生产资料②物质财③暴力④其他要素 (2)主观要素:指在政治权力形成过程中,政治权力主体自身的状况和条件。 主要包括:①能力素质②身份资格③理论与策略④组织 6.权力与权威的关系 (1)权力:影响他人的一种能力,表现为一种奖惩能力,来源于强制力。 (2)权威:影响他人的一种正当性,来源于理性的说服。宗教信仰、 风俗习惯、历史传统等都是权威的表现形式。 (3)联系:⑴都要求服从,都有支配的性质; ⑵权威构成了权力的基础,权力的实现要依靠对于权威的运用; (4)区别: ⑴对权威的服从是无条件的、绝对的;对权力的服从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⑵权威通常是不可更改的;而权力则要基于具体的具体的情势,不断地 进行资源的重新分化组合,以达到最佳的均衡。 ⑶权威的服从不要依靠强制和武力威胁,权力则要以武力为后盾。 7.政治权力的合法性 ⑴外在客观的合法性,如服从的习惯或习俗,以及强制性的法律; ⑵内在主观的合法性,如被统治者发自内心的认为统治者有权指挥他们, 而自己则有义务服从统治者; 8.政治合法性的类型 (1)传统型合法性(2)法理型合法性(3)克利斯玛型(个人魅力型) 9. 政治权力有效性与合法性的区别 (1)有效性是有条件的,合法性是无条件的; (2)有效性是物质上的,合法性是精神上、信仰上的; (3)有效性依靠的是政治权力对资源的垄断能力,合法性则依靠悠久的历史传统第三讲政治文化与政治社会化

国际政治学概论 课件

国际政治学概论

第一讲国际政治行为体 本讲主要内容 一、国际政治行为体的类型 二、国际政治中的国家行为体 三、国际政治中的国家主权 国际政治行为体的类型 国际政治行为体:国家行为体:民族国家 非国家行为体:[1国际组织:政府间国际组织;非政府建国际组织 [2宗教组织[3个人[4政党[5政治运动[6跨国公司1.国家行为体 (一)国际政治中的国家概念 (二)国家的分类 (三)国家作为国际政治行为体的特征 一、国家行为体概说 1,作为国际关系行为体主角的并不是任意的国家,而是民族国家,或者说是主权国家早期的国家现代的国家 2,主权国家最先产生于欧洲,它与威斯特伐利亚体系有关 国家主权原则的确立和延续 主权国家的基本特征 传统的观点:居民、领土、政权组织、主权 现代的观点:认同、忠诚 4,主权国家的构成要素 自然因素思想观念因素制度因素 5,国家的基本政治职能 维持秩序分配资源作为认同的核心 国家的类型 1,国家之间存在巨大差异 经济上的差异军事上的差异 人口规模上的差异民族构成上的差异 2,国家分类的多样性 能力标准:强国与弱国 意识形态标准: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 宗教标准:伊斯兰教、天主教、东正教、佛教 文化标准:亨廷顿的观点 民主标准:民主与专制 其他标准 三、国家主权 1,主权概念的提出 布丹霍布斯格劳秀斯卢梭 2,主权概念的二重性 主权与国家内部政治和法律上的权力相关 主权与其他国家的权力相关 3,主权的两个组成部分

对内主权对外主权 所谓国家主权(sovereignty)就是指一国固有的处理其国内和国际事务而不受他国干预或限制的最高权力。 国家主权的属性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对内的最高管辖权。即国家对其领土内的一切人或事物以及领土以外的本国人实 行最高的统治权。这是国际法已经确认的属地优越权和属人优越权的具体体现。 2、对外的独立平等权。即在国际关系和国际政治中国家行使权力的完全自主性,排 除任何外来的干涉和限制。各国可根据自己的意愿采取自主的对外行为,各国在国际法意义上的权力地位一律平等。 3、防范侵略的自卫权。即国家为了维护政治独立和领土完整而对外来侵略或威胁进 行防卫的权利。自卫权是国家的固有属性之一,也是国家维护正常的国际秩序和保障国际法实施的一种重要的手段。 四、国家主权面临的挑战 1,在国际关系中,国家的主权始终受到国际互动网络的影响 2,国际互动的表现形式、性质 表现形式:合作、结盟、竞争、对抗、战争 性质:是一种客观存在,也是国家主观愿望的产物 3,在当代,全球性的国际互动对主权的影响越来越大 根源:全球化 表现:政治、经济、文化 影响:缩小、约束、削弱与限制 “全球化”对主权国家的影响: 1、影响国内行为体的政策偏好以及随后造成的国内政治联盟。 2、引发国内的经济和政治危机。 3、削弱政府的自主性及其政策的有效性。 4、挑战对主权国家安全。 5、全球的生态环境问题对主权的挑战。 2.非国家行为体 一、非国家行为体概说 1,国家关系中存在非国家行为体 2,国际组织是最重要的非国家行为体 3,非国家行为体的基本类型 (一)国际组织 国际组织:国际非政府间组织:针对特定利益的事件私人次国家及全球性行为体国际政府间组织;由国家派出代表组成的组织,讨论相互间利益和共同更新的问题政府间组织的定义 政府间国际组织是两个以上主权国家的政府经过一定的协议而创立的机构,其成员构成仅限于主权国家,其目的是为了通过成员国的合作谋求实现单靠自己无法实现的目标。。 政府间组织的构成要素:合作的政治意愿·一定的结构或形式·一定的运作机制 国际非政府组织 (1)国际非政府组织的定义 国际非政府间组织是非官方的社会团体或个人以一定的民间协议或条约的形式设立的民间机构。非政府间国际组织一般不具备国际法主体资格。 它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民族、宗教、体育与卫生等各个领域。如:国际恐怖组织

2017年4月自考政治学概论00312试题及答案解析完整版

2017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政治学概论试卷 (课程代码00312) 本试卷共4页,满分l00分。考试时间l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 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O.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 (共4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l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西方政治学发生历史性转折的阶段是 A古希腊 B.古罗马 C.希腊化时期 D.文艺复兴 2.“一切阶级斗争都是政治斗争”出自于 A.《共产党宣言》 B.《国家与革命》 C.《列宁全集》D.《毛泽东选集》 3.关于国家的分类对以后的西方学者产生了较大影响的思想家是 A.柏拉图 B.洛克 C.孟德斯鸠 D.亚里士多德 4.“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所体现的土地所有制形式是 A地主占有制 B.领主占有制 C.国家占有制 D。自耕农占有制 5.自由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特征是 A.垄断 B.暴力统治 C.自由竞争 D。福利国家 6.16世纪法国思想家布丹划分国家政体的标准是 A领土 B.阶级性质 C.经济基础 D.国家主权 7.“一国两制”的提出,最早是为解决 A.香港问题 B.澳门问题 C.台湾问题 D.南海问题 8.每个民族在自主的基础上安排自己生活的权利是 A.民族平等 B.民族联合 C.民族自决权 D.民族团结 9.法家主要的政治思想是 A.无为而治 B.王道 C.仁政 D.霸道 10.英国的政党制度属于 A.两极多元格局的多党制 B.多元并存的多党制 C.议会内阁制下的两党制 D.总统制下的两党制 11.我国实行的政权组织形式是 A.总统翩 B.君主制 C.集权制 D.人民代表大会制 12.中国封建社会的权力结构是

2017年春季《政治学概论(高起专)》期末考核答案

期末作业考核 《政治学概论》 满分100分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15分) 1.政治决策 政治决策,是执政党和国家的最高决策机构,为实现国家总任务和根本利益、特定目标而作出的全局性的重大决定及其实施过程。 2. 民族区域自治 民族区域自治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一种制度。 3. 资产阶级国家 资产阶级国家是资本家阶级占有生产资料的基础上,剥削雇佣工人的劳动,并对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实行专政的国家形态。资本主义制度已有三四百年的历史,其间资本主义所有制没有发生根本的变化,但资产阶级国家的统治方法却有阶段性的变化,早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与新兴资本主义国家的统治方法也不一样,因此,对资产阶级国家需要加以具体的研究。 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社会主义国家的职能。 对内 ①政治职能,即维护政治统治和社会稳定的职能,包括依法打击极少数敌对势力、敌对分子的破坏活动、犯罪活动和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制度两个方面。 ②经济职能,即组织经济建设的职能,我国的根本任务是进行现代化建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国家的经济职能主要是进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 ③文化职能,即组织文化建设的职能。文化建设能够保证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正确发展方向,能为经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一方面加强对全体人民的思想宣传教育,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另一方面组织发展教育、科学、文化、艺术、卫生、体育等各项事业,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 ④社会公共服务职能,即为国家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职能。包括搞好社会治安,保护公共财物,建立和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兴办公共工程,保护环境等。 ⑤使人人得到自由,平等职能 (即政府的职能)

2018年10月政治学概论试题和答案

2018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政治学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00312)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l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圜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在西方,“政治”这个概念的最初含义是指希腊的 A.城市国家 B.农村国家 C.君主国家 D.立宪国家 2.在古代,无论是西方还是中国,和政治学混在一起的是 A.社会学 B.心理学 C.伦理学 D.哲学 3.中国古代的“政治”,其核心含义是 A.国家 B.统治 C.民主 D.政权 4.西方近代政治学的繁荣阶段指的是 A.17世纪至l8世纪 B.15世纪至l6世纪 C.16世纪至l7世纪 D.18世纪至l9世纪5.被马克思称为新时代第一个政治思想家的是 A.布丹 B.马基雅维里 C.莫尔 D.康帕内拉 6.《家庭、私有制程国家的起源》的作者是 A.恩格斯 B.马克思 C.黑格尔 D.列宁 7.作为原始人们之间联系的纽带是 A.地域关系 B.部落关系 C.血缘关系 D.婚姻关系 8.社会主义国家的本质是 A.无产阶级专政 B.按劳分配 C.生产资料公有制 D.阶级斗争为纲 9.原始社会,兄弟姐妹禁止结婚的家庭形式是 A.家长制家庭 B.母权制家庭 C.普那路亚家庭 D.走婚制家庭 10.古希腊的希罗多德是 A.历史学家 B.政治学家 C.哲学家 D.社会学家 11.封建社会末期新的生产力代表者是 A.资产阶级 B.无产阶级 C.手工业者 D.知识分子 12.《利维坦》的作者是 A.格劳秀斯 B.洛克 C.斯宾诺莎 D.霍布斯 13.为暴力论这种理论鼓吹的是 A.卢梭 B.拉斯韦尔 C.孟德斯鸠 D.桂林 14.从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迈进的一个过渡阶段指的是 A.社会主义国家 B.封建制国家 C.奴隶制国家 D.垄断国家 15.第一次提出国家消亡命题的是 A.马克思主义者 B.反马克思主义 C.唯物主义者 D.唯心主义者 16.古罗马和斯巴达这样的奴隶制国家采取的是

国际政治学概论考研笔记

国际政治学概论 陈岳、宋新宁,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1月第1版 第一章导论:国际政治学的形成与发展 第一节国际政治学及其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什么是国际政治学 1.国际政治学的定义 国际政治学是政治学的一个分支,是揭示国际社会中各种国际政治行为主体之间的政治关系及其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的一门新兴学科。 2.国际政治学的辨析 国际政治学的特定内容就是揭示国际社会中各种国际政治行为主体之间的政治关系和这种政治关系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而不是研究一国之内的各种政治力量之间的关系及其发展变化规律。如果说国际政治学和政治学是一种种属关系的话,那么国际政治学和其他分支则是一种平行关系,他们之间既有领域划分的不同,又有相互之间的渗透。 在中国,国际政治学广义的包含有国际关系理论、国际关系史和当代国际政治问题三个基本组成部分。狭义的理解,国际政治即指有关国际政治、国际关系的学说。 二.国际政治学的研究对象 1.概念: 我国认为:国际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应该是国际社会中各个国际政治行为主体之间的政治关系及其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 2.概念的涵义 国际政治研究对象的四层内容: (1)国际社会是一定历史时期内各个人类共同体或国家间相互交往关系的总和,他是国际政治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国际政治学研究的不是一般的国际社会,而是国际政治社会,即国际社会内各构成要素或国际行为主体之间的政治交往关系的总和。 (2)国际政治行为主体包括国家和非国家行为主体。国际政治学研究他们的对外政策、对外行为和对外关系,研究他们内部之间以及和其他主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作用,即把他们放在整个国际社会的大环境中,研究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对整个社会的运行和发展所起的作用。 (3)国际政治行为主体之间的相互关系错综复杂,作为国际政治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行为体间的政治关系。 (4)国际政治的一般规律是一个抽象、具体的规律。 上述四层内容并不是孤立无关的,而是紧密联系的一个整体。行为主体是研究的逻辑起点,政治关系是研究的主要内容,探寻一般规律是研究的主要目的。 三.政治学的研究方法 1.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 2.坚持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 3.坚持政治与经济有机结合的马克思主义方法 4.坚持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相结合的立场 5.学习和借鉴人类宝贵的政治方法论遗产 第二节国际政治学的形成与发展 一.国际政治学形成的历史条件 1.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确立和发展,奠定了现代民族国家的基础,国际分工和世界市场的形成,把世界各国从经济上联结成为一体,从而出现了现代意义上的国际关系,构成了当今世界的国际政治社会。 2.19世纪末20世纪初,垄断资本主义取代自由竟争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国家将世界瓜分完毕,形成了统一的资本主义全球国际关系体系。

政治学概论

1政治发展过程一般采用两种形态,即政治革命和() C A.政治斗争 B.政治民主 C.政治改革 D.政治变革 2政治革命的首要标志是()B A.政治活动 B.夺取政权 C.暴力手段 D.战争 3政治改革是以()方式进行的活动。D A.激烈的 B.缓慢的 C.渐进的 D.和平的 4在阶级社会中,民主具有()。A A.阶级性 B.国家性 C.统治性 D.群众性 5马克思主义政治学首要特点是() B A.革命性 B.科学性 C.实践性 D.阶级性 6“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这句话是由________提出的。() C A.马克思 B.恩格斯 C.列宁 D.斯大林 7国家统治形式最恰当的表达方式是() A A.国体 B.政体 C.国家职能 D.国家本质 8社会政治发展的本质内容是________。() C A.革命和变革 B.改革和变革 C.变革和调整 D.改革和调整 9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是() B A.多党合作制 B.人民代表大会制 C.政治协商制 D.民族区域自治制10马克思主义政治观是()的统一。ABE A.阶级性 B.科学性 C.政治性 D.艺术性 E.实践性 11一般而言,政治权力的客观构成要素包括()ACE A.生产资料 B.首领威信 C.暴力 D.精神财富 E.物质财富 12社会主义国家政治权利包括()BDE A.选举权 B.平等权 C.参政权 D.民主权 E.自由权 13暴力斗争的主要表现形式有()CDE A.冲突 B.对抗 C.战争 D.暴动 E.武装起义 14政治统治行为特征表现为()ABCE A.阶级性 B.最高性 C.强制性 D.合法性 E.有序性 15政治管理行为方式包括()ABCE A.政治领导和政治决策 B.政治组织 C.政治协调和政治沟通 D.政治控制 E.政治监督 16政治参与的共时类型有()ABC A.主动参与 B.动员参与 C.消极参与 D.不参与 E.放弃参与 17政治体系是政治关系的组织实体和制度的体现,是社会政治组织和政治制度的有机构成。()A A.正确 B.错误 18国家是一种特殊的暴力机器。()A A.正确 B.错误 19大学生书画协会是一种政治社团。() B A.正确 B.错误 20政治文化是政治关系的心理的和精神的反映,它是一个民族、国家的社会成员在长期政治实践中所形成的关于国家政治生活的感受、认识和道德习俗规范的复杂综合。()A A.正确 B.错误

陈岳《国际政治学概论》(第3版)章节题库(国际政治学的基本理论)【圣才出品】

第一章国际政治学的基本理论 一、名词解释 1.国际关系 答:国际关系是指历史上任何时期的重要集团间的关系,尤指当今按领土组织起来的主要的民族国家间的关系。国际关系侧重于国家间的关系,在某种意义上等同于国家间关系。界定国际关系学的研究对象,应该全面地观察世界,既看到国家行为体,亦看到非国家行为体。从这样的视角出发,我们可以把国际关系的研究对象概括为三类关系:①国家与国家的关系;②国家与非国家行为体的关系;③非国家行为体之间的关系。 2.国际政治经济学 答:国际政治经济学是指将政治经济学的方法应用于国际政治学研究,重点研究国际政治与国际经济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国际政治经济学是当代国际政治学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其理论渊源有三,即重商主义政治经济学、古典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不仅是国际政治经济学的重要的理论渊源,而且其本身就包含一系列国际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学说,是国际政治经济学理论的组成部分之一。 3.理想主义 答:理想主义是自由主义国际关系理论中产生较早的一个学派。这一理论体系又被称为制度跨国主义,其关注点是国际规范和制度化的全球合作。这一范式认为,通过国际合作,建立国际法和国际组织,能够规范国家的行为,制止侵略,实现国际和平。以集体安全原则

来解决国家间的安全问题,是这一范式所设想的主要模式。这种构想追求的不是权力的平衡,而是某种权力的共同体。在这个新体系中,所有国家将在共同的事业中合作,为所有国家提供安全与正义。理想主义者认为,国际组织即使不能提供世界政府,至少也能提供某种国际行为规范和约束。理想主义的渊源之一是古典法学家格劳秀斯的思想。现代理想主义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出现的学说。它的特点是强调跨国联系。并且积极推动国际组织的建立。理想主义对人类持乐观的观点,认为通过建立新的标准和制度,人类社会就可以得到完善和改进。理想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就是时任美国总统的伍德罗·威尔逊和赫德利·布尔。 4.现实主义 答:现实主义是国际关系学科中影响最大的一个“范式”,提供了有关战争状态的最强有力的解释。现实主义谋求阐释的是世界的现实情况,而不是世界的理想情况。它所要回答的问题是“这个世界是怎样的”,而不是“这个世界应该是怎样的”。对现实主义者来说,政治就是在一个缺少资源的世界上,群体间为了权力、声望、影响和安全而不间断地进行的斗争。现实主义又是国际关系学科中较复杂的一个范式,因为它从来不是一个严整的单一理论体系,而是许许多多不同分支的一个集合。在现实主义的旗号下,先后出现过古典现实主义、新现实主义、新古典现实主义、进攻现实主义以及防御现实主义等。现实主义学说对国际关系的看法,总结起来,有这样一些要点:①国际体系是无政府的;②在这个以无政府为特征的体系中,主要的行为体是作为整体单位的国家;③权力是理解国际关系的关键;④国家是理性的行为体。 5.新现实主义(结构现实主义) 答:新现实主义学派作为现实主义的一个分支,与古典现实主义有诸多相同的假定,但

政治学概论课堂笔记

第二讲政治的概念 一. 共和主义传统的政治概念 亚里士多德的政治概念:1. 政治具有最高性:在亚里士多德时代,政治和其他领域是没有区分的,一切问题都是政治的问题;而在现代社会,分为私人领域与公共领域。 2.政治具有公共性:各种权威有不同类型,政治家所治理的是自由人,主人所管辖的是奴隶。“政治中没有专制者的位置”。武力不是政治的解决方式。 3. 政治是理性言说;人性的特征是in-between,神兽之间,有朽与不朽之间。人最根本的追求就是正当性。 二. 现实主义的政治概念 韦伯认为德国的政治不成熟:1.经济取代政治:经济是普遍主义的,经济考虑的是利益问题,而政治在本质上关乎生存,政治是指争取分享权力或影响权力分配的努力,发生在国家之间; 2. 在考虑国家政策时怀抱理想主义,以信念替代责任; 3. 主要阶级鼠目寸光,没有担当领导国家重任的阶级,追求一些信念伦理,或是追求一己私利,靠政治为生还是以政治为业; 施密特论政治的概念:1.施密特对自由主义的批评:自由主义的根本误区是不懂什么是政治,在对待凡尔赛和约和处理德国内部事务中很幼稚; 2.理解政治的范畴:所有政治活动和政治动机所能归结成的具体划分便是朋友与敌人的划分。人类总有一些事情无法用说服与沟通的方法解决,必须诉诸暴力手段。施密特十分精彩地诠释了韦伯关于国家的定义“当各种冲突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需要国家介入”,政治最高形式是杀人; 3.处理国内政治:将政治问题转化为法律问题,良好的法律构建的政治体系能将大部分政治问题转化为法律问题,面对一些危机国家存在的例外状态主权者可以用法外的权力保卫法; 4.处理国际政治:政治的问题体现为主权的问题,政治的本质是生存问题,不受国际法和国际规范的约束以争取国家的生存。

政治学概论期末测试练习题10

1、以下哪个西文词代表政治学意义上的“国家”? A. Country B. Homeland C. Motherland D. State 正确答案:D 2、以下哪种表述符合政治学对于“国家”概念的描述 A.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B. 中国是56个民族的集合体 C.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我国唯一合法的政治实体 D. 中国是有着五千年文明传承的古国 正确答案:C 解析:政治学意义上的国家指政府 3、韦伯所指的“国家”是 A. Country B. 都是 C. State D. 都不是 正确答案:C 4、从国际法定义来看,一个自己宣称为独立国家但无人知晓的岛国可以算作国家吗? A.不一定 B.不可以 C.可以 D.以上都对 正确答案:B

解析:国际法要求主权国家得到其他主权国家的承认 5、民族主义者对于本国统治的观点是 A.课堂未涉及 B.只有本民族可以进行统治 C.任何民族均可进行统治 D.只有少数被认可的民族可以进行统治 正确答案:B 解析:民族主义者认为本民族人民享有自决权。 6、民族与国家的区别是什么? A.前者具有自决性,后者不具有 B.前者不涉及领土和政府,后者涉及 C.前者与血缘无关,后者与血缘有关 D. 前者有时间上的延续性,后者没有时间上的延续性正确答案:B 解析:民族更多地是一个“命运共同体”的概念 7、以下哪种政治组织不属于前现代政治组织形式? A. 城邦 B. 酋部 C.民族国家 D. 教会 正确答案:C 8、前现代政治组织形式与现代国家的不同在于 A. 人口数量的多少 B. 所处时间段的不同

C. 是否合法垄断暴力 D. 政权稳固性与否 正确答案:C 9、如何理解“战争创造国家”? A.战争过程中国王和贵族被推翻,建立起新的政治秩序 B. 国家相比于其他形式更加具有阶级的先进性 C.战争造成分裂,生成现代国家 D.在持续不断的战争中逐渐衍生出最高效政治形态,即国家 正确答案:D 解析:战争创造国家的关键点在于现代国家相对于前现代政治组织,在攫取人力与物资方面的优势。 10、“国家”在战争中能有什么优势? A. 有更多的公职人员来掌握国家机器 B. 人口更多 C. 保持军事支出的稳定 D. 领土范围更广 正确答案:C 11、为什么现代国家最早出现在欧洲 A. 欧洲粮食最少 B. 欧洲战争最为频繁 C. 欧洲文明最先进 D. 欧洲人口最稠密 正确答案:B 12、国家的衰落可以指代下列现象中哪个

政治学概论期末复习重点!!~

政治学概论 第一章政治与政治学 1.政治的含义: (1)政治是一种对道德的追求和实践 (2)政治是一种对于权力的追求和运用 (3)政治是一种管理众人和管理社会的活动 (4)政治是一种制定政策和执行政策的过程 (5)政治是对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分配 2.政治学研究对象 (1)政治学是研究国家问题的科学 (2)政治学是研究公共事务管理的科学 (3)政治学是研究公共权力的获得和维持的科学 (4)政治学是研究社会价值和社会资源的权威性分配的科学 (5)政治学是研究特定的社会关系即政治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6)政治学是研究公共政策的形成和实施的科学 3.政治学研究方法: 古今中外政治学的研究方法很多,在当代中国,研究政治学的基本方法可分为两大类:1,,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研究社会科学的根本方法,也是研究政治学的根本方法。它要求我们辩证地,客观地认识和分析政治现象,揭示政治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具体地说,要坚持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必须坚持以下的方法:(1)历史分析方法 (2)经济分析方法 (3)阶级分析方法 (4)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 2,,采用和借鉴西方政治学的方法: (1)政治行为研究方法 (2)政治系统分析方法 (3)交叉融合的研究方法 4.政治学的发展历程: (1)哎呦,,,,好多好多 第二章阶级与国家 1.阶级是什么? 阶级是人类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而产生的一些稳定的社会团体,这些集团由于它们在社会经济结构和政治结构中所处的地位不同,而形成了各自的共同利益,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各自的意识形态,彼此发生着特定的关系。 2.国家起源: 国家的起源问题就是国家的产生问题。 国家不是从来就有的,它是和阶级的产生和发展紧密相连的,是社会发展到阶级社会这一特定历史阶段上的产物。 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国际政治学概论》

《英语精读》课程教学计划(四年级) 第一课 A Field of Silence (第七册) 课时:2 周,共8 课时 教学内容 第1-2课时背景知识及课文讲解 1、介绍美国著名女诗人散文家Annie Dillard(1945-)生平; 2、介绍作家主要著作:作品探讨对世界的哲学理解和人生的意义; 3、介绍作者的玄学思想; 4、介绍捷克小说家Milan Kundra的小说《生命不能承受之轻》的主题; 5、过渡到课文:提醒学生在学习本课时考虑课文的主题; 6、课文讲解与讨论:P. 82-P. 88倒数第二段。 第3-4课时继续课文讲解 继续课文讲解与讨论,完成全篇课文。 第5-6课时课文的语篇分析 1、描述文介绍; 2、客观描述(objective description); 3、印象描述(impressionistic description); 4、描述文中细节的运用; 5、描述文中修辞手段的运用; 6、详细讨论A field of Silence 的描述性特征(descriptive features); 7、讨论A field of Silence 的主题。 第7-8课时讨论课文后面的练习 思考题: 1、作家在课文中具体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使得文章具有诗歌一般的美感? 2、作家是如何驾驭语言使得silence 具有一种神秘朦胧的感觉? 3、在课文中silence 的概念意义和联想意义是什么? 第二课New York (第七册) 课时:2 周,共8 课时 教学内容 第1-2课时背景知识及课文讲解 1、介绍美国作家Gay Talese 及主要作品; 2、讨论纽约; 3、过渡到课文:提醒学生在学习本课时考虑课文的主题; 4、课文讲解与讨论:P. 109-P. 111第一段结束。 第3-4课时继续课文讲解 继续课文讲解与讨论,P. 111第二段开始到P. 115第一段结束。 第5-6课时继续课文讲解并课文的语篇分析 1、继续课文讲解与讨论,完成全篇课文;

国际政治学概论-陈岳

国际政治学概论 陈岳、宋新宁 第一章导论:国际政治学的形成与发展 第一节国际政治学及其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什么是国际政治学 1.国际政治学的定义 国际政治学是政治学的一个分支,是揭示国际社会中各种国际政治行为主体之间的政治关系及其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的一门新兴学科。 2.国际政治学的辨析 国际政治学的特定内容就是揭示国际社会中各种国际政治行为主体之间的政治关系和这种政治关系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而不是研究一国之内的各种政治力量之间的关系及其发展变化规律。如果说国际政治学和政治学是一种种属关系的话,那么国际政治学和其他分支则是一种平行关系,他们之间既有领域划分的不同,又有相互之间的渗透。 在中国,国际政治学广义的包含有国际关系理论、国际关系史和当代国际政治问题三个基本组成部分。狭义的理解,国际政治即指有关国际政治、国际关系的学说。 二.国际政治学的研究对象 1.概念: 我国认为:国际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应该是国际社会中各个国际政治行为主体之间的政治关系及其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 2.概念的涵义 国际政治研究对象的四层内容: (1)国际社会是一定历史时期内各个人类共同体或国家间相互交往关系的总和,他是国际政治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国际政治学研究的不是一般的国际社会,而是国际政治社会,即国际社会内各构成要素或国际行为主体之间的政治交往关系的总和。 (2)国际政治行为主体包括国家和非国家行为主体。国际政治学研究他们的对外政策、对外行为和对外关系,研究他们内部之间以及和其他主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作用,即把他们放在整个国际社会的大环境中,研究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对整个社会的运行和发展所起的作用。 (3)国际政治行为主体之间的相互关系错综复杂,作为国际政治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行为体间的政治关系。

政治学概论兰州课程作业

1. 以下不属于政治管理的特征的是 标准答案:落后性 2. 政治发展研究作为政治学研究的一个专门领域并使之系统化是始于( )。 标准答案:20世纪50年代 3. 西方政治发展理论是20世纪50年代初期兴起的一个新的政治学领域,当时的研究主题是()。 标准答案:现代化理论 4. 资本主义国家行政机关的基本权力是 标准答案:执法权 5. 我国封建社会占支配地位的土地所有制形式是 标准答案:地主占有制 6. 19世纪末到第一次世界大战,西方政治学研究的主题是 标准答案:国家 7. 国家权力具有特殊的强制力,主要在于国家权力 标准答案:是一种有组织的暴力 8. 国家对内对外的具体代表和象征 标准答案:统一的政权 9. 以下社团中,属于合法的政治社团的是 标准答案:全国工商联 10. 马基雅维利在其代表作()一书中,从“性恶论”的人性观出发,提出了一套颇有特色的正在理论。 标准答案:《君主论》 1. 政治参与一定能促进政治民主的发展。 标准答案:错 2. 资产阶级国家司法机关的职权范围主要有:审判权、非诉讼事件的处理权、违宪审查权。

3. 政治资源不存在消耗的问题。 标准答案:错 4. 国际政治的基本行为主体是国家。 标准答案:对 5. 政党本质上是特定阶级利益的集中代表者,是特定阶级政治力量中的领导力量,是由各阶级的政治中坚分子为了夺取或巩固国家政治权力而组成的政治组织。 标准答案:对 6. 社会政治发展的总问题是革命和改革问题。 标准答案:错 7. 压力集团是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 标准答案:对 8. 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是国院。 标准答案:错 9. 尊重和保护宗教信仰自由是我们党和国家对待宗教问题的一项长期基本政策。 标准答案:对 10.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原则是民主集中制。 标准答案:对 11. 社会主义国家国家机构的组织原则是民主集中制。 标准答案:对 12. 一种历史类型国家为什么被另一种历史类型国家所代替,其中是无规律可循的。 标准答案:错 13. 在人民民主专政体系中,党同国家政权的关系,实质是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

政治学概论期末

一、填空选择题 1、政治的基本问题和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 2、政治学首创于西方,因(《政治学》)一书的创作,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 成为这一学科的创始人。 3、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西方政治学进入到了(行为主义)时期。它强调 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应当是人类的种种行为,应该以(自然科学)的严密、精确的方法进行经验的、科学的研究和定量分析。 4、国家只能一般分为三种即:(政治职能、社会职能、保卫职能)。 5、目前全世界最普遍的政党制度是(多党制)。 6、(立法、行政、司法)三种权力构成国家政治权力的基本要素。它们之间 互相联系、互相配合而形成统一的国家政治权力体系。 7、人们关于政治环境问题的讨论,大体形成了(政治地理环境论)和(政治 生态环境论)两种。 8、非暴力政治斗争是非暴力的和平政治对抗,它主要包括(议会斗争、政治 示威)等形式。 9、政治参与的实质是(权利、义务和责任的统一化)。 10、(主动参与水平)是衡量一国政治民主化程度的重要指标。 11、(革命)是政治的最高行动。 12、英国批判性主义大师(卡尔*波普)提出的(“民主悖论”)。 13、民主是(国家政权机关活动)的基本原则。 二、名词解释 1、政党:是在社会经济和政治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时,由特定阶级、阶层或集 团中在政治上最积极的一部分人按照一定原则结合而成,以实现其根本利益,主要是以取得政权和巩固政权为目的的一种政治组织。 2、政治社团:是社会团体中以政治功能为主的特殊社会群体,通过有组织的政 治活动,来影响、参与政府的决策以实现自身利益的社会组织。 3、政治权力的特征:与人民大众的分离性、鲜明的阶级性、特殊的强制性、普 遍的约束力和制约力、主权性和一定的公共性。 4、阶级:是一个历史范畴,也是经济范畴、政治范畴。所谓阶级,就是这样一 些大的集团,这些集团在历史上一定的社会生产体系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同生产资料的关系(这种关系大部分是在法律上明文规定了的)不同,在社会劳动组织中所起的作用不同,因而取得归自己支配的那份社会财富的方式和多寡也不同。所谓阶级,就是这样一些集团,由于它们在一定社会经济结构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其中一个集团能够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 5、战略:就是规定无产阶级在革命某一阶段上的主要打击方向,制定革命力量 (主要的和次要的后备军)的相应的布置计划,在革命这一阶段的整个过程中为实现这个计划而斗争。 6、策略:就是规定运动的来潮或退潮、革命的高涨或低落这个较短时期内的行 动路线,就是以新的斗争形式和组织形式代替旧的斗争形式和组织形式,以新的口号代替旧的口号,通过这些形式配合起来以实现既定的目标。 7、政治管理:就是国家权力主体通过国家机关或特定政治组织对社会公共政治 生活进行能动的约束和调控的过程。 8、政治文化:就是一定阶级在一定社会政治经济形态中,特定的社会生活和政

李少军《国际政治学概论》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一部分 国际政治学理论(上)【圣才出品】

第一部分国际政治学理论 第一章国际政治学科 1.1 复习笔记 一、国际政治学的学科发展 现代意义上的国际政治学,产生于20世纪初,并且最早出现于英国和美国。国际政治学产生于人们希望更好地理解国际事务和国家间政治的需求。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是世界范围内错综复杂的国家间矛盾的第一次总爆发,使得学者们不得不密切关注国际关系。 1919年,威尔士工业家戴维·戴维斯在威尔士大学资助建立了国际政治系,并为国际政治专业设立了伍德罗·威尔逊讲座教授,标志着独立的国际政治学科的诞生。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国际政治学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尽管许多政治学领域的学者把国际政治学看作是政治学的子学科,时至今日仍然有人认为“国际政治学”还不能说已成为一门成熟的社会科学学科,但是国际政治研究却形成了自己的独特的学科领域和知识体系。 二、国际政治学的学科界定 1.国际关系的研究对象 界定国际关系学的研究对象,既要看到国家行为体,也要看到非国家行为体。由此我们可以把国际关系的研究对象概括为三类关系: (1)国家与国家的关系,既包括合作的关系,也包括冲突的关系;既包括双边关系,也包括多边关系。

(2)国家与非国家行为体的关系,既包括主权国家与政府间组织的关系,亦包括主权国家与非政府组织的关系。 (3)非国家行为体之间的关系,包括各国际组织间的关系,非政府组织间的关系,国际组织与非政府组织问的关系等。 此外,国际关系的整体的运动规律也是国际关系学的研究对象。 2.国际关系学科的界定 国际关系学就是研究以国家为主体的国际行为体的跨国互动关系,并从国际政治视角研究影响这种互动的一切因素的学科。 学界将国际政治学等同于国际关系学,是因为国际关系中的经济关系、军事关系、文化关系、政治关系等诸多关系中,政治关系最为突出,研究得也最多。国际政治中,以国家为主要国际行为体,其间的主要互动方式为国家的对外政策行为。 三、怎样进行国际政治学科的专业学习? 国际政治专业学生需要进行两种学习,一是知识的学习,二是方法的学习。 1.关于知识的学习 进行国际政治专业学习,必须掌握两类知识,一类是经验主义的知识,另一类是概念与理论知识。 (1)经验主义的知识 ①含义 经验主义的知识主要指有关国际关系的各种具体事实,包括各种国际互动的历史事件与现实事件,也包括各种国际关系行为体以及国际制度的重要数据与信息等。 ②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