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 设 计 实 验 报 告

IC 设 计 实 验 报 告
IC 设 计 实 验 报 告

IC 设计实验报告

(1)打开S-Edit程序:S-Edit会自动将工作文件命名为“File0.sdb”并显示在窗口的标题栏上。

工作电源加入结果一

(7)加入输入信号:

加入输入信号的结果

(8)更改模块名称:

(9)输出成SPICE文件:要将设计好的S-Edit电路图借助T-Spice软件分析与模拟此电路的性质,需先将电路图转换成SPICE格式。要进行此操作,第一种方法是单击S-Edit右上方的按钮,则会自动输出成SPICE 文件并打开T-Spice软件,第二种则可由选取窗口选单File→Export输出文件,再打开T-Spice程序,其方法是可以执行在..\Tanner\Tspice70目录下的“wintsp32.exe”文件,或选择“开始”→“程序”→ Tanner EDA →T-Spice Pro v7.0→T-Spice命令,即可打开T-Spice程序,再打开从Ex3的inv_tran模块输出的inv_tran.sp 文件,结果如图所示。

输出成SPICE文件

(10)加载包含文件:由于不同的流程有不同的特性,在模拟之前,必须有引入MOS组件的模型文件,此模型文件内有包括电容电阻系数等数据,以供Spice模拟之用。

选择Include File选项

包含文件设定

(11)分析设定:此范例为反相器的瞬时分析,必须下瞬时分析指令。

瞬时分析设定

瞬时分析设定结果

(12)输出设定:观察瞬时分析结果,要设定观察瞬时分析结果为哪些节点的电压或电流,在此要观察的是输入节点IN与输出节点OUT的电压模拟结果。

单击Transient results按钮,在Node name文本框输入输入节点名称“IN”,注意大小写需与组件所连接的节点名称完全一致,单击Add按钮。最后单击Insert Command按钮,则会出现以红色字开头的“.print tran v (IN) v (OUT)”,

设定结果

(13)进行模拟:选择Simulate Start Simulation命令,,并会自动打开W-Editor窗口来观看模拟波形图。

模拟状态窗口(14)观看结果:

模拟结果报告文件

在W-Edit中观看模拟结果

(15)分析结果:将模拟结果作分析,验证反相器模拟结果是否正确。时间10~110ns的输入数据为1,如图所示,反相结果应为0,即代表v(OUT)=0。从模拟结果来看,输出电压结果是正确的。

(16)时间分析:反相器的瞬时分析除了可以由波形看出其输入随时间变化造成的输出变化以外,可以运用measure指令计算出信号的延迟或上升与下降时间。

在右边出现的Analysis type下拉列表中选择Transient选项,在Measurement result name文本框中输入分析的项目名称“falltime”,在Measurement type下拉列表中选择的计算方式为Difference。在Trigger选项组中选择When signal单选按钮,设定当信号v(OUT)的第二个下降波形从4.5V时开始计算,即在When signal 单选按钮后的文本框中输入“v(OUT)”,在on下拉列表中选择fall选项,在crosses value文本框中输入“4.5”,在numeber下拉列表中选择2选项。在Target选项组设定信号v(OUT)的第二个下降波形的0.5V为下降时间计算的截止处,即在When signal单选按钮后面的文本框中输入“v(OUT)”,在on下拉列表中选择fall 选项,在crosses value文本框中输入“0.5”,在numeber下拉列表中选择2选项。最后单击Insert Command 按钮,则会出现默认的以红色字开头的“.measure tran falltime trig v(OUT) val=4.5 fall=2 targ v (OUT) val=0.5 fall=2 ”,如图所示。

时间分析设定结果

(17) 进行模拟:选择Simulate→Start Simulation命令,或单击命令,打开Run Simulation对话框,打开Run Simulation对话框,单击Start Simulation按钮,则会出现模拟结果的报告“Simulation Status”,并会自动打开W-Editor窗口来观看模拟波形图。

(18)观看时间分析结果:在T-Spice环境下打开模拟结果“inv_tran.out”报告文件观看下降时间的计算结果,如图4.26所示。

时间分析结果报告文件

从报告文件中可以看到Trigger的时间在2.0338e-7s,而Target时间为2.0509e-7s,其间的差即下降时间falltime 为1.6926e-9s。

实验二:反相器直流分析

实验目的:

反相器为一种最基本的逻辑电路,依照所使用的逻辑电路类型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形式,如果要分析所绘制的电路图是否具备原先预估的功能,则需要进一步使用电路分析软件来进行验证,在Tanner Pro中,这种电路分析软件即为T-Spice。

实验操作流程:编辑S-Edit→输出SPICE文件→进入T-Spice→加载包含文件→分析设定→显示设定→执行模拟→显示结果。

实验步骤与结果分析:

(1)打开S-Edit程序

(2)环境设定

(3)另存新文件:选择File→Save As命令,打开“另存为”对话框

(4)复制inv模块:将inv模块从Ex2文件复制到Ex4文件的方法

(5)打开inv模块:由于上一步骤复制模块的操作只是在Ex4文件中增加了inv模块(还有inv引用到的模块Vdd,Gnd,MOSFET_N与MOSFET_P模块),而Ex4依旧在Module0模块的编辑环境下,所以要打开并编辑inv模块,必须先选择Module→Open命令,打开Open Module对话框,之后打开Ex4文件中的inv模块。(6)加入工作电源。

加入工作电源

(7)加入输入信号

加入输入信号

(8)更改模块名称:将原本的模块名称inv改成inv_dc。

(9)编辑Source_v_dc对象

编辑对象后的结果如图所示,其中的工作电压源为5.0V的直流电压源,输入信号为1.0V的直流电压源。

编辑结果

(10)输出成SPICE文件:要将设计好的S-Edit电路图借助T-Spice软件分析与模拟此电路的性质。结果如图所示。

输出成SPICE文件

(11)加载包含文件:由于不同的流程有不同的特性,在模拟之前,必须有引入MOS组件的模型文件,此模型文件内有包括电容电阻系数等数据,以供Spice模拟之用。

包含文件设定结果

(12)分析设定:由于本章是反相器的直流分析,模拟反相器的转换曲线,在这里模拟输入电压vin从0V 变动到5V时(以0.02V线性增加),输出电压对应于输入电压变动的情况。

vin电源Sweep设定结果

(13)输出设定:在此要观察的是输出节点OUT电压v(OUT)对vin电压做图的模拟结果。

输出设定结果

(14)进行模拟,并打开W-Editor窗口来观看模拟波形图。

模拟状态窗口

(15)观看结果:可在T-Spice环境下打开模拟结果报告文件inv_dc.out。

模拟结果报告文件

也可以在W-Edit下观看模拟结果inv_dc.out,即反相器的转换曲线,如图所示。

在W-Edit中观看模拟结果

实验三:使用L-Edit画PMOS布局图

实验目的:

L-Edit是一个画布局图的工具,即以各种不同颜色或图样的图层组合光罩的图样,本范例介绍各种绘制集成电路用的光罩所需要的基本图层,组合出PMOS布局图,并以详细的步骤引导读者学习L-Edit的基本功能。

操作流程:进入L-Edit→建立新文件→环境设定→编辑组件→绘制多种图层形状→设计规则检查→修改对象→设计规则检查。

实验步骤与结果分析:

(1)打开L-Edit程序。

(2)另存新文件:选择File→Save As命令,打开“另存为”对话框,在“保存在”下拉列表框选择存储目录,在“文件名”文本框中输入新文件的名称,例如,Ex10。

(3)取代设定:选择File→Replace Setup命令,将出现一个对话框,单击From file下拉列表框右侧的Browser 按钮,并选择C:\ Tanner\Ledit82\Samples\SPR\example1\lights.tdb文件,如图11.2所示,单击OK按钮,就可将lights.tdb文件的设定选择性应用在目前编辑的文件中,包括格点设定、图层设定等。

(4)编辑组件:L-Edit编辑方式是以组件(Cell)为单位而不是以文件(File)为单位的,每个文件可有多个Cell,而每个Cell可表示一种电路布局图或说明,每次打开新文件时也自动打开一个Cell并将之命名为Cell0,其中,编辑画面中的十字为坐标原点。

(5)设计环境设定:绘制布局图,必须要有确实的大小,因此绘图前先要确认或设定坐标与实际长度的关系。选择Set→Design命令,打开Setup Design对话框,在其中的Technology选项卡中出现使用技术的名称、单位与设定,本范例中的技术单位Technology units为以Lambda为单位,而Lambda单位与内部单位Internal Unit的关系可在Technology Setup选项组中进行设定,如图11.4所示,我们设定一个Lambda为1000个Internal Unit,也设定一个Lambda等于一个Micron。

在Grid选项卡中可进行使用格点显示设定、鼠标停格设定与坐标单位设定,如图11.5所示,本范例在Grid display选项组中设定一个显示的格点(Displayed Grid)等于1个坐标单位(Locator Unit),在Suppress grid less than文本框中设定当格点距离小于8个像素(Pixels)时不显示;在Cursor type选项处设定鼠标光标显示为Smooth类型,在Mouse snap grid文本框中设定鼠标锁定的格点为0.5个坐标单位(Locator Unit);在One Locator Unit文本框中设定一个坐标单位为1000个内部单位(Internal Units)。

设定结果为一个格点距离等于一个坐标单位也等于一个Micron。

(6)选取图层:在画面左边有一个Layers面板,其中有一个下拉列表,可选取要绘制的图层,例如,Poly,则Layers面板会选取代表Poly图层的红色。在L-Edit中的Poly图层代表制作集成电路中多晶硅(Poly Silicon)所需要的光罩图样。本范例绘制PMOS布局图会用到的图层包括(N Well图层)、(Active图层)、(N Select图层)、(P Select图层)、(Poly图层)、(Metal 1图层)、(Metal 2图层)、(Active Contact 图层)、(Via图层),其各自的绘制结果分别如下。

(7)绘制N Well图层:L-Edit编辑环境是预设在P型基板上,故读者不需要定义出P型基板范围,而在P 型基板制作PMOS的第一步,流程上要先做出N Well区,即需要设计光罩以限定N Well的区域。绘制N Well 布局图必须先了解是使用哪种流程的设计规则,本范例是使用MOSIS/ORBIT 2.0U的设计规则。观看N Well 绘制要遵守的设计规则可选择Tools→DRC命令,打开Design Rule Check对话框,单击其中的Setup按钮会

出现Setup Design Rules对话框(或单击按钮),再从其中的Rules list列表框选择1.1 Well Minimum Width 选项,可知N Well的最小宽度有10个Lambda的要求.。

绘制N Well的结果

(8)截面观察:利用L-Edit的观察截面功能。

截面观察

(9)绘制Active图层:设计了N Well的布局区域之后,接着设计主动区(Active)图层图样,Active图层在流程上的意义是定义PMOS或NMOS的范围,Active以外的地方是厚氧化层区(或称为场氧化层),故需要设计光罩以限定Active的区域,但要注意PMOS的Active图层要绘制在N Well图层之内。同样,绘制Active 图层必须先了解是使用何种流程的设计规则。在本范例中是使用MOSIS/ORBIT 2.0U的设计规则。观看Active 图层绘制要遵守的设计规则可选择Tools→DRC命令,打开Design Rule Check对话框,单击其中的Setup按

钮会出现Setup Design Rules对话框(或单击按钮),再从其中的Rules list列表框选择2.1 Active Minimum Width选项,可知Active的最小宽度有3个Lambda的要求。

Active绘制结果

(10)截面观察

截面观察

(11)设计规则检查:由于绘制的图样是要制作集成电路的光罩图样,必须配合设计规则绘制图层,才能确保流程时的效率。选择Tools→DRC命令,打开Design Rule Check对话框,选中Write errors to file复选框将错误项目记录至Cell0.drc文件或自行取文件名。若单击“确定”按钮,则进行设计规则检查。进行设计规则检查的结果如图11.13所示

设计规则检查结果

(12)绘制P Select图层:设计了Active的布局区域之后,并需加上P Select或N Select图层与Active图层重叠。在PMOS中需要布置的是P型杂质,P Select图层在流程上的意义是定义要布置P型杂质的范围,故需要设计光罩以限定P型杂质的区域。但要注意P Select区域要包住Active图层,否则设计规则检查会有错误。同样,绘制P Select图层必须先了解是使用哪种流程的设计规则,本范例是使用MOSIS/ORBIT 2.0U的设计规则。要观看P Select图层绘制要遵守的设计规则可选择Tools→DRC命令,打开Design Rule Check对

话框,单击Setup按钮会出现Setup Design Rules对话框(或单击按钮),从Rules list列表框中选择4.2b/2.5 Active to P-Select Edge Active Minimum Width选项,如图11.17所示。

绘制P Select的结果

注意的是Active与P Select交集处被定义为pdiff层,pdiff与N Well也有一个环绕规则需要注意,设计规则2.3a Source/Drain Active to Well Edge如图11.19所示,此规则说明规定在N Well范围内,pdiff的边界与N Well 的边界至少要距离5个Lambda,这是一个环绕(Surround)规则,pdiff层的定义可以用选择Setup→Layer 命令来观看,如图11.20所示。

使用标尺测量

(13)绘制Poly图层:接下来绘制Poly图层,Poly图层在流程上的意义是定义成长多晶硅(Poly Silicon),需要设计光罩以限定多晶硅区域。同样,绘制Poly图层必须先了解是使用哪种流程的设计规则,本范例是使用MOSIS/ORBIT 2.0U的设计规则。要观看Poly图层绘制要遵守的设计规则可选择Tools→DRC命令,打开

Design Rule Check对话框,单击Setup按钮会出现Setup Design Rules对话框(或单击按钮),从Rules list 列表框中选择3.1 Poly Minimum Width选项。从3.1规则内容可知,Poly的最小宽度有两个Lambda的要求。

Poly图层绘制结果

(14)设计规则检查:由于绘制的图样是要制作集成电路的光罩图样,必须配合设计规则绘制图层,才能确保流程时的效率。选择Tools→DRC命令,打开Design Rule Check对话框,选中Write errors to file复选框将错误项目记录至Cell0.drc文件或自行取文件名。若单击“确定”按钮,则进行设计规则检查。

(15)检查错误:利用L-Edit中的File→Open命令打开错误记录文件Cell0.drc。

从3.3延伸(Extension)规则可看出,Poly图层必须延伸出Active区域有最小两个Lambda的限制,而本范例在第一个图所绘制的Poly延伸出Active区域只有1个格点,也就是延伸只有1个Lambda,故违反了设计规则。故将图11.23所绘制的Poly图层延伸出Active区域为两个格点即可。

(16)修改对象:将图11.23所绘制的Poly图层改为延伸出Active区域为两个格点的方式,可选择Edit→Edit Object(s),打开Edit Object(s)对话框,可在其中的Show box coordinates using下拉列表中选择Corners.

(17)截面观察:

截面观察

(18)绘制Active Contact图层:。

Active Contact设计规则

从6.2A环绕(Surround)规则可看出,Active Contact图层边界与field active图层边界必须至少有1.5个Lambda 的限制,其中field active图层是Poly区以外的主动区部分.

(19)截面观察:利用L-Edit的观察截面功能,观察该布局图设计出的组件的制作流程与结果。

pmos截面图

(20)绘制Metal1图层:

绘制Metal1图层的结果

(21)设计规则检查:由于绘制的图样是要制作集成电路的光罩图样,必须配合设计规则绘制图层,才能确保流程时的效率。

(22)检查错误:利用L-Edit中的File Open命令打开错误记录文件Cell0.drc。

(23)截面观察:利用L-Edit的观察截面功能,观察该布局图设计出的组件的制作流程与结果。

PMOS截面观察

设计报告

中南民族大学 软件课程设计报告 学院级专业题目数字通信系统中卷积码的仿真实现学生学号 指导教师

目录 数字通信系统中卷积码的仿真实现 (1) 1 引言 (2) 2 卷积码编码及译码原理 (2) 2.1卷积码解析表示法 (2) 2.2卷积码图形表示法 (4) 2.3卷积码译码原理 (6) 3 MATLAB卷积码仿真 (7) 3.1传输信道仿真 (8) 3.2改变卷积码参数仿真 (9) 3.2.1不同回朔长度对卷积码性能的影响 (9) 3.2.2不同码率对卷积码性能影响 (10) 3.2.3不同约束长度对卷积码性能影响 (11) 4 MATLAB译码过程仿真 (12) 4.1硬件判决译码 (12) 4.1软件判决译码 (15) 5 实验心得体会 (18) 参考文献 (18)

数字通信系统中卷积码的仿真实现设计 摘要:本文主要实现了用matlab实现卷积码的编码过程,Viterbi译码程序,用软件仿真了其实现过程,并且计算了器误码率,对比在没有卷积码的情况下实现相应的通信的时候误码率,得出了卷积码的优良抗噪性能。 关键字:matlab 卷积码 Viterbi译码 1 引言 卷积码最早于1955 年由Elias 提出,稍后,1957 年Wozencraft 提出了一种有效地译实用的门限译码方法,使得卷积码开始走向实用化。而后1967 年V iterbi 提出了最大似然译码算法,它对存储级数较小的卷积码很容易实现,被称作Viterbi译码算法,广泛的应用于现代通信中。 2卷积码编码及译码原理 卷积码是一种性能优越的信道编码,它的编码器和解码器都比较易于实现,同时还具有较强的纠错能力,这使得它的使用越来越广泛。卷积码一般表示为(n,k,K)的形式,即将 k 各信息比特编码为 n个比特的码组,K为编码约束长度,说明编码过程中相互约束的码段个数。卷积码编码后的 n 各码元不经与当前组的 k 个信息比特有关,还与前 K-1 个输入组的信息比特有关。编码过程中相互关联的码元有 K*n 个。R=k/n 是编码效率。编码效率和约束长度是衡量卷积码的两个重要参数。典型的卷积码一般选n,k较小,但K值可取较大(>10),以获得简单而高性能的卷积码。 卷积码的编码描述方式有很多种:冲激响应描述法、生成矩阵描述法、多项式乘积描述法、状态图描述,树图描述,网格图描述等。 2.1.1 卷积码解析表示法 卷积码的解析表示发大致可以分为离散卷积法,生成矩阵法,码多项式法。下面以离散卷积为例进行说明。 卷积码的编码器一般比较简单,为一个具有 k个输入端,n个输出端,m级移位寄存器的有限状态有记忆系统。下图所示为(2,1,7)卷积码的编码器。

课程设计报告【模板】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报告设计题目:直流稳压电源设计 专业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班级电信092 学号 200916022230 学生姓名夏惜 指导教师王瑞 设计时间2010-2011学年上学期 教师评分 2010年月日

昆明理工大学津桥学院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 目录 1.概述 (2) 1.1直流稳压电源设计目的 (2) 1.2课程设计的组成部分 (2) 2.直流稳压电源设计的内容 (4) 2.1变压电路设计 (4) 2.2整流电路设计 (4) 2.3滤波电路设计 (8) 2.4稳压电路设计 (9) 2.5总电路设计 (10) 3.总结 (12) 3.1所遇到的问题,你是怎样解决这些问题的12 3.3体会收获及建议 (12) 3.4参考资料(书、论文、网络资料) (13) 4.教师评语 (13) 5.成绩 (13)

昆明理工大学津桥学院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 1.概述 电源是各种电子、电器设备工作的动力,是自动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直流稳压电源是应用极为广泛的一种电源。直流稳压电源是常用的电子设备,它能保证在电网电压波动或负载发生变化时,输出稳定的电压。一个低纹波、高精度的稳压源在仪器仪表、工业控制及测量领域中有着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 直流稳压电源通常由变压器、整流电路、滤波电路、稳压控制电路所组成,具有体积小,重量轻,性能稳定可等优点,电压从零起连续可调,可串联或关联使用,直流输出纹波小,稳定度高,稳压稳流自动转换、限流式过短路保护和自动恢复功能,是大专院校、工业企业、科研单位及电子维修人员理想的直流稳压电源。适用于电子仪器设备、电器维修、实验室、电解电镀、测试、测量设备、工厂电器设备配套使用。几乎所有的电子设备都需要有稳压的电压供给,才能使其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家用电器中的电视机、音响、电脑尤其是这样。电网电压时高时低,电子设备本身耗供电造成不稳定因家。解决这个不稳定因素的办法是在电子设备的前端进行稳压。 直流稳压电源广泛应用于国防、科研、大专院校、实验室、工矿企业、电解、电镀、充电设备等的直流供电。 1.1直流稳压电源设计目的 (1)、学习直流稳压电源的设计方法; (2)、研究直流稳压电源的设计方案; (3)、掌握直流稳压电源的稳压系数和内阻测试方法。 1.2课程设计的组成部分 1.2.1 设计原理

实验设计基础(DOE)案例赏析

实验设计基础(DOE) 改进和创新最有效的工具; 利用最少的资源,获得最佳的结果; “不掌握实验设计(DOE)的工程师,只能算是半个工程师。” ──质量工程学创始人田口玄一( G. Taguchi) 实验设计(Design of Experiments, 缩写为DOE),是研究如何制定适当的实验方案,对实验数据进行有效的统计分析的数学理论与方法。它对于解决多因素优化问题,有效的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卓有成效。现已为美国和日本企业广泛使用。实验设计还可应用于改进企业管理,调整产品结构,制定高效生产计划等。 实验设计( DOE ) 也是DMAIC路径中改善阶段的主要工具之一。实验设计广泛应用于设计、制造与封装领域,直接改善工艺菜单,优化流程。本课程主要介绍了实验设计的思想,实验的计划、实施、数据分析、验证及推荐方案,完全析因实验与筛选实验的设计与应用,举例丰富,许多为经实际检验过的成功案例。本课程集实验设计思想、Minitab / JMP软件应用、统计方法及半导体专业知识于一体,是目前质量改善阶段筛选关键因子与改善工艺窗口的有效工具。企业选送参加培训的人员,将在DOE专家的指导下,接受2~3 天的集中训练,通过教学游戏和案例讲解,掌握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的基本原理与应用方法,从而能够在今后实际工作中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及合理处理有关实验数据,解决实际问题,达到持续改进,优化核心流程的目的。 课程目标: 一、学习实验设计的基础理论和分析路径; 二、掌握实验设计使用方法; 三、提高解决实际生产和科研中实验问题的能力; 四、掌握如何在DMAIC的改善阶段合理使用实验设计的方法; 五、使用Minitab / JMP 来进行实验设计与分析,获得最佳结果变得方便容易。 课程特色: 将结合丰富的中外案例进行分析,并详细剖析学员在实际生产中使用DOE得到改善而产生巨大经济效益的真实案例。启迪性谚语、典故等授课,使参训人员在轻松活跃的氛围中,充分掌握课程内容,并在互动的分享交流中增加收获。

app设计报告

App应用设计报告 指导老师:陈乙雄 班级:土木建工12班 姓名:李小阳 学号:

目录 1.课程设计内容 (3) 2.课程设计目的 (3) 3.设计背景和需求分析 (3) 4.设计步骤 (4) .界面设计 (4) .功能展示 (6) 5.心得体会 (9)

《力学助手》设计展示 1.课程设计内容 在土木工程学生初次接触三大力学时,困难重重,特别是在动力学和静力学部分,能够学好的人屈指可数,大部分是由于无法空间想象出物体在三大力学规律下的运动轨迹或者变形规律,本软件以三大力学为基础,将工程计算模型简化,使其能更好更高效的计算以及模拟形变,是三大力学初学者的必备软件。 2.课程设计目的 本课程设计的目的是在于系统学完三大力学之后,能结合工程中的实际问题,运用力学的基本理论和手机操作方法,独立地计算工程中的典型零部件,以达到综合运用安卓软件解决工程实际问题之目的。同时,可以使学生将力学的理论和现代计算方法及手段融为一体。既从整体上掌握了基本理论和现代的计算方法,又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既把以前所学的知识(高等数学、工程图学、理论力学、算法语言、计算机和材料力学等)综合输入软件简单计算,又为后继课程(专业课等)打下基础,并初步掌握工程中的设计思想和设计方法,对实际工作能力有所提高。具体的有以下六项: 1.使学生的三大力学知识系统化、完整化; 2.在系统全面复习的基础上,运用手机绘图知识解决工程中的实际问题;3.由于力求结合专业实际,因而课程设计可以把计算机知识和专业需要结合起来; 4.综合运用了以前所学的个门课程的知识(高数、制图、理力、算法语言、计算机等等)使相关学科的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 5.初步了解和掌握移动设备中的设计思想和设计方法; 6.为后继课程的教学打下基础。

课程设计报告

课程设计报告 题 目 基于数据挖掘的航电系统故障诊断 专业名称 电子信息工程 学生姓名 王腾飞 指导教师 陈 杰 完成时间 2014年3月18日

摘要 航电系统是飞机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其综合应用了电子、机械、计算机及自动检测等许多学科的先进技术,结构层次很多,所以对其实施故障诊断具有涉及专业领域多、诊断难度大、要求时间短等特点。这对快速处理故障数据提出了很大的挑战。 从独立的联合式航电机箱的按键通电测试,到集中式飞机管理系统数据收集,飞机维修系统经过漫长的发展已演变成故障诊断工具。 现代飞机均采用了中央维修系统,用以收集所有子系统的故障报告、判断故障根源并推荐修理方法。飞机的故障信息和历史数据存放在数据库中。如果用传统的数据分析方法对这些海量的数据进行分析时会显得力不从心,不仅浪费时间而且对于隐含的知识难以有效的进行挖掘。数据挖掘技术十分符合现实的需要,它可以客观地挖掘出历史数据库中潜在的故障规则,这些规则能更好地指导故障的定位与检修,并对潜在的故障做出预测。随着数据的不断增长,如何能自动获取知识已经成为故障诊断技术发展的主要制约条件,而数据挖掘技术为解决这个“瓶颈”问题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 本文详细介绍了故障诊断技术与数据挖掘技术,并总结了航电系统的故障诊断的特点。拟采用聚类分析的技术对故障数据快速处理,实现对故障的快速定位。 关键词:故障诊断数据挖掘聚类分析航电系统

故障诊断技术 故障诊断技术简介 故障诊断就是指当设备系统不能完成正常的功能时,利用一定的方法找出使该功能丧失的原因及发生故障的部位,实现对故障发展趋势的预测的过程。故障诊断涉及到多方面的技术背景,主要以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非线性科学等最新技术理论为基础,它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设备系统故障及故障诊断 随着现代化工业的发展,设备系统能够以最佳状态可靠地运行,对于保证产品质量、提高企业的产能、保障生命财产安全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设备系统的故障是指设备系统在规定时间内、规定条件下丧失规定功能的状况。故障诊断的作用则是发现并确定发生故障的部位及性质,找出故障的起因,预测故障的发展趋势并提出应对措施。故障诊断技术的使用范围不应只局限于设备系统使用和维修过程中,在设备系统的设计制造过程中也可以使用故障诊断技术,为以后的故障监测和设备系统维护创造条件。因此,故障诊断技术应该贯穿于设备系统的设计、制造、运行和维护的全过程当中。 机载设备的故障诊断流程框图:

实验报告范本

学生实验报告书 实验课程名称 开课学院 指导教师姓名 学生姓名 学生专业班级 200-- 200学年第学期

实验教学管理基本规范 实验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实验报告是反映实验教学水平与质量的重要依据。为加强实验过程管理,改革实验成绩考核方法,改善实验教学效果,提高学生质量,特制定实验教学管理基本规范。 1、本规范适用于理工科类专业实验课程,文、经、管、计算机类实验课程可根据具体情况参 照执行或暂不执行。 2、每门实验课程一般会包括许多实验项目,除非常简单的验证演示性实验项目可以不写实验 报告外,其他实验项目均应按本格式完成实验报告。 3、实验报告应由实验预习、实验过程、结果分析三大部分组成。每部分均在实验成绩中占一 定比例。各部分成绩的观测点、考核目标、所占比例可参考附表执行。各专业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调整考核内容和评分标准。 4、学生必须在完成实验预习内容的前提下进行实验。教师要在实验过程中抽查学生预习情况, 在学生离开实验室前,检查学生实验操作和记录情况,并在实验报告第二部分教师签字栏签名,以确保实验记录的真实性。 5、教师应及时评阅学生的实验报告并给出各实验项目成绩,完整保存实验报告。在完成所有 实验项目后,教师应按学生姓名将批改好的各实验项目实验报告装订成册,构成该实验课程总报告,按班级交课程承担单位(实验中心或实验室)保管存档。 6、实验课程成绩按其类型采取百分制或优、良、中、及格和不及格五级评定。

实验课程名称:__通信原理_____________ 图1 AMI/HDB3码型变换电路原理图 含有丰富的时钟分量,因此输出数据直接送到位同步提取锁相环(PLL) 编译码系统组成电原理图见图1。

设计报告模板

信息管理系统课程设计 设计报告 班级: 组长: 二○一二年六月

设计组成员

目录

1 系统概述 1.1 项目背景 解释为什么开展本项目。本项目开发的意义是什么。 1.2 建设目标 说明本项目要达到的开发目标。包括本项目提供给谁使用,有些什么功能,这些功能能够给用户带来什么帮助。 1.3 设计依据与参考规范 列出参考资料与书籍。 2 系统总体描述 2.1 系统组成 说明系统由哪几个部分组成。 2.2 系统功能需求 以条目的形式概括性的说明本系统的主要功能,形如: 本系统应实现的主要功能包括: 1.…… 2.…… 3.…… 4.…… 2.3 系统性能需求 以条目的形式列出本系统的主要性能指标,比如图形用户界面的响应时间,数据查询的响应时间等。

3 需求描述 每个小节描述一个功能。每个功能按照输入、输出、处理过程分3个小节描述。处理过程建议采用数据流图辅助文字说明的形式描述。2.2节中提到的功能这里都必须有对应的小节。 最后一个小节是系统的数据字典。 3.1 功能1(名称) 3.1.1输入 3.1.2输出 3.1.3处理过程 3.2 功能2 3.3 功能3 3.4 功能4 …… 3.5 数据流图 4 系统设计 4.1 系统体系结构 4.1.1系统总体架构 通过一幅图描述系统有几个组成部分,部分之间的关系(层次关系、模块分解关系还是数据连接关系等等)。 然后通过文字说明图的内容,系统分解的设计思路,子系统间的关系,子系统与模块、模块与功能之间的对应关系。

4.1.2数据库表设计 列出数据库表结构清单。 4.1.3模块设计 每个模块一个小节,每个模块分输入、输出和算法3个小节描述。 模块和功能不一定要一一对应。模块和功能之间的对应关系在4.1.1节描述。 算法通过流程图和文字说明描述。 5 系统使用手册 5.1 系统的安装和部署 系统运行需要哪些运行环境。 系统的安装和部署的步骤,包括如何建立数据库,可运行的软件包括那些文件。5.2 系统的启动 描述系统启动过程。 5.3 系统的使用 按照用户使用功能的常用程度描述系统的使用方法。 6 总结 总结本系统已经完成的功能,哪些开始设计的功能尚未完成,未完成的原因。已完成的功能尚存哪些bug,bug产生的原因。

网站课程设计报告

第1节课程设计题目及背景 (3) 1.1 设计题目 (3) 1.2 设计背景 (3) 第2节网站设计的开发工具 (3) 第3节网站建设过程 (4) 3.1 网站系统分析 (4) 3.2 数据库的设计 (5) 3.3 功能模块介绍 (8) 第4节网站工作流程 (11) 4.1 连接数据库 (11) 4.2 用户登录 (12) 4.3 歌曲显示,以最新歌曲为例 (12) 4.4 音乐搜索 (12) 第5节网站显示效果 (15) 5.1 网站主页 (15) 5.2 歌曲分类页面 (16) 5.3 音乐搜索页面 (17) 5.4 用户留言页面 (17) 5.5 音乐播放器页面 (18) 5.6 后台管理主页面 (19) 5.7 用户管理页面 (19) 第6节总结和设计体会 (21)

第1节课程设计题目及背景 1.1 设计题目 构架一个音乐网站,要求网站必须包含音乐网站的一些基本功能,即前台的用户申请登陆功能,听歌功能,音乐搜索,音乐收藏功能,提交留言和后台的用户管理,歌曲管理,留言管理,系统管理。 1.2 设计背景 在互联网发展迅猛的今天,我们无时无刻不与网络接触,可以从中查找我们需要的信息,可以发布想让别人知道的信息,可以找到你不认识但真心的朋友,也可以第一时间看到国内外的重大事件。当我们无事可做的时候,便开始了娱乐方式的搜索,由此,很多音乐网站和视频网站应运而生,服务大家,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色彩。随着我国网民的增加,也促进了音乐网站的开发。 第2节网站设计的开发工具 2.1 Dreamweaver 8.0 2.2 Flash 8.0 2.3 Firework 8.0 2.4 Access数据库 2.5 IIS服务器 说明:Dreamweaver用于网站的开发,Flash用于网站flash 效果的制作,firework对图片进行处理,IIS作为我们的asp 网站服务器,数据库则采用微软的Access数据库。 第3节网站建设过程

设计报告

摄像头捕捉多色块FPGA设计报告 组员: 2018年12月21日

变更履历

目录1设计概要 1.1作品简述 1.2关联资料 1.3功能概要 1.4设计开发环境 2主要器件信息 2.1AN070 LCD显示屏 2.1.1器件简介 2.1.2驱动时序 2.1.3硬件连接 2.2AX309黑金开发板 2.2.1器件简介 2.2.2功能介绍 3设计详述 3.1.1基本理论 3.1.2色度理论 3.1.3设计代码

一、设计概要 1.作品简述 基于AX309型号FPGA开发板、AN070 LCD显示屏及ov7670摄像头等模块,实现摄像头的驱动以及多色块图像的捕捉:用摄像头将图像数据显示在显示屏上,并找出图像中的色块,如橙色的乒乓球和蓝色的瓶盖,找到后用方框框出,多色块追踪,即同时追踪多种颜色的色块。 2.关联资料 ①黑金开发板之7寸LCD屏模块用户手册Rev. 1.00 ②7.0inch-A070VW05 V2[1] ③RGB转HSL算法举例 3.功能概要 ①实现显示屏上图像数据的显示; ②实现单个色块的捕捉及追踪并用方框框出; ③实现多个色块的同时捕捉、同时追踪。 二、主要器件信息 1.AN070 显示屏 ①器件简介 本次设计采用的是7寸LCD屏(AN070)黑金开发板。AN070 LCD屏模块由TFT 液晶屏(TFT LCD液晶屏, 型号为A070VW05V2)和驱动板组成。

图1 LCD屏正面图 图2 LCD屏背面图 其参数如下: 显示像素:800(水平)*480(垂直);颜色深度:16.7M种颜色(RGB 24位色);供电和功耗:单电源供电5V,功耗为1.8瓦。 ②驱动时序 行时序: LCD屏显示方式从屏幕左上角一点开始,从左向右逐点显示,每显示完一行,再回到屏幕左边下一行的起始位置,在这期间,需要对行进行消隐,每行结束时,用行同步信号进行同步;数据在DCLK的上升沿采样。行显示的时序图如下所示。

课程设计报告

课程设计报告 系部:机电动力与信息工程系 专业名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课程设计科目Java语言与网络编程课程设计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完成时间:

(课程设计报告正文部分) 题目(三号,黑体,居中) (空一行) 一、设计任务与目标(标题均为小三号,宋体) (正文均为小四号,宋体,行距1.5倍) (对所选择题目进行分析论证,简要说明此类问题的已有类似工作,要完成时准备做那些改进,既说明完成此设计的目的意义。列出各项本设计要达到的具体的目标。) 二、方案设计与论证 (对设计目标进行总体分析,说明要采用的基本思路,说明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说明完成本次课程设计的完整过程。要描述程序的设计思想,重点描述自己提出的与已有工作不同的程序设计思想。) 三、程序框图或流程图,程序清单与调用关系 (画出本次课程设计完整的程序框图或流程图,流程图中必须将判断或处理的具体操作写明,不能用笼统的表述代替,如“密码正确”之类的表述。可以使用伪代码。用表格的形式列出所有编写的程序清单,划出程序的调用关系图。) 四、全部源程序清单 (给出本次课程设计所编写全部源程序已经调试好的可运行代码清单,字体可以用宋体五号,页数可增加,每个程序开头用注释文字说明此程序的用途和大体工作过程,,程序中必要部分也要加入足够多的注释行。) 五、程序运行的测试与分析 (要围绕设计任务和目标中的各项指标进行。) 六、结论与心得 (主要说明程序调试中发现的问题和解决办法,包括学到了什么,哪里遇到了困难,解决的办法,可能但因时间关系没有来得及完成的想法,今后的目标等。) 七、参考资料 (用五号,宋体,按照规范格式列出。) (要列出在完成设计中查看过并有所利用的所有参考资料,包括各类技术书籍、期刊论文和相关网页的网址。注意看过但没有利用的资料不要列入,要能够回答列出资料中的相关问题。) 八、致谢 (如果参考了同学的程序,要真诚地表示感谢。如果参考了一些书籍上或网页上的程序,也要真诚地向作者表示感谢。)

实验报告

实验三人体身体素质的测定 [实验目的] 掌握测定身体素质的测试方法 [实验对象] 学生xxx [器材] 握力计、背力计、纵跳仪、闭眼单脚站立仪、身高体重仪 [步骤] 1 握力 将握柄调至受试者2—5指的第二关节至大拇指虎口的距离→一手握住握力计,双臂下垂,全力握握力计→读数最大时即为握力值(连测3次,每次中间间隔30S,取最大值)。 2 背力 站于背力计踏板指定位置→上体前倾30度→手心向里紧握把柄,双腿伸直,用最大力量拉背力计(连测3次,每次中间间隔30S,取最大值)。 3纵跳 测试时,受试者站在纵跳仪踏板上,尽力垂直向上跳起。测试两次取最大值记录以厘米为单位,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4、闭眼单脚站立仪 自动测试人闭眼单足站立的时间,反映人体的平衡能力。能准确判断测试者站立脚移动和抬起脚下落的动作。 5、身高体重仪 立正姿势站在测试仪的底板上,上肢自然下垂,脚跟并拢,足尖分开约成60度角。躯干自然挺直,头部正直,两眼平视;赤足。电子进行测试;同时测试出人体体重;并进行BMI的分析。 结果与分析 身高: cm 体重: kg BMI: 为正常还是 握力: kg 背力: kg 纵跳: cm 闭眼单脚站立: s

四、人体ABO血型试验 一、实验目的:掌握测定人体血型的方法 二、原理:血型是红细胞上特异抗原的类型。在 ABO血型系统,根据红细胞上是否含有A、B抗原而分为A、B、AB、O血型。血型鉴定是将受试者的红细胞加入标准A型血清(含足量的抗B抗体)与标准B型血清(含足量的抗A抗体)中,观察有无凝集现象,从而测知受试者红细胞上有无A抗原或B抗原。 三、实验用设备:采血针、玻片、滴管、牙签、标准A、B型血清、酒精棉球、消毒棉签。 四、实验对象:体育学院*班学生 XXX 五、实验内容与方法: 1、酒精棉球消毒左手无名指端,用消毒采血针刺破皮肤。将血液挤压滴在滴在玻片的两侧。 2、将标准 A型与B型血清各一滴,滴在玻片的两侧,分别标用A与B。 3、用两支牙签分别混匀(注意严防两种血清接触)。 4、15min后用肉眼观察有无凝集现象。 六、结果与分析 经检验,本人的血型为

详细设计报告

企业员工考勤管理系统详细设计说明书1.引言 1.1编写目的 用户和开发者之间对待开发管理系统的功能达成共识,预期读者:企业人员 1.2项目背景 开发软件名称:企业员工考勤管理系统 项目任务提出者:某某公司 项目开发者:武汉体育学院工信13级教技班张川小组 用户:某某公司 实现软件单位:武汉体育学院 考勤作为一个企业的基础管理,是企业对员工工作管理的基本依据。实际管理和记录工作非常需要快速获知各个部门员工的每日出勤情况,以便于及时向高层管理者反映员工的出勤,缺勤情况(包括迟到、早退、病假、事假、出差等情况)。我们准备开发员工考勤管理系统,完成员工基本信息维护、企业的部门信息维护、企业基本考勤类型的维护、员工考勤的管理、员工考勤的查询与分析。实现人事考勤的需要,包括员工迟到、早退、请假、旷工的情况的记录,在每个月底计算工资对员工和对员工进行绩效评估的时候,对员工整个月的考勤记录进行查询和统计。企业考勤管理系统是为了解决员工考勤管理的而设计的,目的是建立一个能够初步实现企业考勤管理系统的智能化管理,提高考勤管理效率,工作人员能够在各个岗位上的工作状态得到及时的反馈,而系统所需的工作人员的数量少,效率高。降低资源浪费,同时增强员工管理的透明度以及约束员工自觉遵守出勤制度。 1.3定义 Windows2000/2003/XP:运行环境 C语言:软件开发语言

1.4参考资料 吕云翔等《软件工程课程设计》,机械工业出版社 2.任务概述 2.1目标 (1)提供简单、方便的操作。 (2)根据企业原来的考勤管理制度,为企业不同管理层次提供相应的功能。(3)通过考勤管理无纸化的实现,使企业的考勤管理更加科学规范。 (4)节省考勤管理的成本。 (5)提高企业考勤管理的透明度和效率,防止“虚假出勤“的现象。 (6)对系统提供必要的权限管理。 (7)为企业实现整体信息化的其他相关系统提供必要的数据支持。 2.2运行环境 运行平台:Windows XP及以上系统 2.3需求概述 企业考勤管理系统是为了解决员工考勤管理的而设计的,目的是建立一个能够初步实现企业考勤管理系统的智能化管理,提高考勤管理效率,工作人员能够在各个岗位上的工作状态得到及时的反馈,而系统所需的工作人员的数量少,效率高。 企业考勤管理系统是一个企事业单位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的内容对于企业的决策者和管理者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因此,企业考勤管理系统应该能够为用户提供充足人事管理的信息和快捷的管理查询手段,但一直以来人们使用传统的人工方式管理员工的上下班等信息,这种管理方式存在着许多缺点,诸如效率低,保密性差等,而且时间一长,将产生大量的文件和数据,这对于查找、更新和维护都带来了不少的困难。 2.4条件与限制 暂无

课 程 设 计 报 告

一、问题描述 (2) 二、课程设计目的 (2) 三、概要设计 (2) 四、问题实现的主要算法与分析 (3) 五、数据信息 (3) 六、源程序 (4) 七、运行结果 (8) 八、课程设计的小结 (9) 九、参考文献 (10)

一、问题描述 1.若要在扬州大学的七个校区(广陵校区、盐阜校区、瘦西湖校区、农学院校区、工学院校区、水利学院校区、医学院校区)之间架设校园网,如何以最低的经济代价架设这个校园网。 2.利用二种方法(Prim算法和克鲁斯卡尔(Kruskual)算法生成校园网的架设方案 3.分别对每种方法选定一组测试数据进行测试,验证程序的正确性。 二、课程设计目的 课程设计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程序设计的能力,训练学生灵活应用所学数据结构知识,独立完成问题分析、总体设计、详细设计和编程实现等软件开发全过程的综合实践能力。巩固、深化学生的理论知识,提高编程水平,并在此过程中培养他们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作风。为今后学习其他计算机课程打下基础。 课程设计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既动手又动脑,独立实践的机会,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和工作、生产实际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编程序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概要设计 1.Prim算法: ADT Graph{ 数据对象V:V是具有相同特性的数据元素的集合,成为顶点集。 数据关系R: R={VR} VR={(v,w)|v,w∈V,(v,w)表示v和w之间存在路径} 基本操作P: min(closedge,n); 初始条件:图G存在。 操作结果:求权值最小的弧尾顶点。 minspantree(u,n,closedge); 初始条件:图G存在。 操作结果:求图G的最小生成数。 }ADT Graph 2.Kruskal算法: ADT MGraph{ 数据对象V:V是具有相同特性的数据元素的集合,成为顶点集。 数据关系R: R={VR} VR={(v,w)|v,w∈V,(v,w)表示v和w之间存在路径} 基本操作P: sort(edges,G) 初始条件:图G存在。 操作结果:求按权值大小从小到大排序。 MinSpantree(G); 初始条件:图G存在。 操作结果:求图G的最小生成数。

实验设计的基本原理

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 在实验设计中,应当严格遵守对照、随机、重复和均衡四个基本原则。 1、对照的原则 1)设立对照的意义 设立对照组的的意义在于使实验组和对照组内的非处理因素的基本一致,即均衡可比。对照的意义还可以用以下符号表达: 实验效应是与混在一起的,实验设计的主要任务是如何使能单独显示出来。 设立对照,使实验中两组(或多组)的均衡,即。这样,实验组的效 应就可以显示出来。 :处理因素;与:相同的非处理因素;:与之差;:实验效应, 与是与的影响结果;:与之差的效应。这样,通过对照就消 除了非处理因素对实验效应的影响。 2)对照的基本形式 对照的形式有多种,可根据研究目的和内容加以选择,常用的有下列几种。 (1)空白对照对照组不施加任何处理因素。例如,观察某种疫苗预防肾综合征出血热的效果,选择人口数量和构成、发病水平、地理环境、主要宿主鼠类基本相似的两个疫区,一个作为试验区,在人群中接种疫苗,另一个作为对照区,不施加任何干预措施,处理因素完全空白。这种对 照只有在处理因素很强,非处理因素很弱的情况下才能使用。在临床试验中,一般不用空白对照。

(2)实验对照对照组不施加处理因素,但施加某种实验因素。如观察赖氨酸对儿童发育的影响,实验组儿童课间加食含赖氨酸的面包,对照组儿童课间加食不含赖氨酸的面包。处理因素是赖氨酸,非处理因素的面包量两组是相同的。 (3)标准对照不设立专门的对照组,而是用现有标准值或正常值做对照。在临床试验中常以某疗法为标准对照组,这种对照应注意标准组必须是代表当时水平的疗法,切不可用降低标准组的方法使实验效应提高。但实验研究一般不用标准对照,因为实验条件不一致,常常影响对比效果。 (4)自身对照对照与实验在同一受试者身上进行,如用药前后作为对比。一般情况下还要求设立平行对照组。 (5)相互对照这种对照不设立对照组,而是两个或几个试验组相互对照。例如用莫雷西嗪治疗冠心病、高血压、心肌病和失调症引起的室性早搏时,设立冠心病组、高血压组、心肌病组和失调症组四个治疗组,相互比较它们的疗效。 (6)配对对照把研究对象条件相同的两个配成一对,分别给以不同的处理因素,对比两者之间的不同效应。配对对照常用于动物实验,临床试验也可采用,但严格地说,很难找到相同或十分相似的对子。 (7)历史对照以本人过去的研究或他人研究结果与本次研究结果做对照。除了非处理因素影响较小的少数疾病外,一般不宜使用这种对照。用时要特别注意资料的可比性。 2、随机的原则 1)随机的意义 所谓随机,就是每一个受试对象都有同等的机会被分配到任何一个组中去,分组的结果不受人为因素的干扰和影响。实验设计中必须贯彻随机化原则,因为在实验过程中许多非处理因素在设计时研究者并不完全知道,必须采用随机化的办法抵消这些干扰因素的影响。 2)随机化的实施 实验设计中所指的总体不是泛指的无限总体,而是根据研究假设的要求规定的纳入标准,如动物的体重、年龄、病人的病情、经济条件、父母的文化程度等所选择的受试对象(即本次实验的有限总体),再把这些受试对象随机分入实验组和对照组中,以增强可比性,称为随机分配(randomized allocation)。随机化的实施就是如何进行随机分配。随机化的方法有多种,最简单的如抽签。但在实验设计中广泛应用随机数字表和随机排列表。 (1)随机数字表和随机排列表

实验报告

实习一动物的接近、保定法 1.实验特点 实验类型:验证实验实验类别:专业计划学时:3学时每组人数:7 ~10人 2.实验目的与要求 掌握接近、保定动物的方法及注意事项,以保障人畜安全和便于临床诊疗。初步掌握检查病畜的基本方法、应用范围及其注意事项,了解临床检查的程序。 3.实验仪器设备(动物) 4.实验内容提要 练习接近动物、保定动物。应用鼻钳子、鼻捻子、耳夹子、口笼及柱栏对不同动物进行保定。视诊、触诊、叩诊、听诊和嗅诊的基本方法及检查目的、意义及注意事项。如视诊主要是检查体表、与外界相通的体腔,在检查时注意在自然光下进行最好等等。 5.实验操作要点 掌握正确接近、保定动物的方法、基本检查方法等。 6.注意事项 注意人畜安全。 7.实习体会与建议

实习二整体及一般检查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掌握畜禽整体状态、被毛、皮肤、眼结膜、浅表淋巴结的检查方法和体温、脉搏、呼吸数的测定方法,并了解其临床意义。二.实验内容提要 体格、营养、精神状态、姿势与步态;被毛和皮肤的检查;眼结膜的检查;表在淋巴结的检查;体温、脉搏、呼吸的检查。 三.实验操作要点及方法 (一) (二) 实验三心血管系统检查 1.实验目的与要求 掌握心脏和血管检查的方法,熟悉正常的心音,认识异常现象。 重点为心脏听诊检查,能综合判定动物心功能好坏。 2.实验内容提要 要求学生通过视诊、听诊等检查,能够正确认识心血管系统生理现象和症状,症状产生的原因和所提示的疾病。 5.实验操作要点 通过熟练应用听诊法,熟悉正常的心音,认识异常现象。重点为心脏听诊检查,能综合判定动物心功能好坏。 6.注意事项

7.实习体会与建议 实验四呼吸系统检查 1.实验特点 实验类型:验证实验实验类别:专业计划学时:3学时每组人数:7 ~10人 2.实验目的与要求 掌握呼吸系统的检查方法,重点熟悉正常动物呼吸音及病理呼吸音。以呼吸动作、咳嗽、鼻液及胸部听诊检查为重点。 3.实验仪器设备 4.实验内容提要 要求学生通过听诊、叩诊检查等,能够掌握检查呼吸系统的常用方法、正常生理现象与病理状态,即叩诊、听诊音等。 5.实验操作要点 通过熟练运用临床检查方法,使学生重点掌握检查呼吸系统正常生理状态和常见病理状态(症状)。 6.注意事项

设计报告

1、工程概况 李家坪骨干坝是长武巨家沟流域(片)坝系工程10座骨干坝之一,位于主沟道的中游,修建李家坪骨干坝工程是流域综合治理措施配套的需要,也是开发和利用水沙资源的需要。修坝后可实现其上游沟道的全面治理,有效的拦蓄泥沙,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削峰填谷,平抑洪峰;同时可早日实现坝系的相对稳定,促进该流域塬、坡、沟综合治理的形成。 李家坪骨干坝坝高31.5m,坝顶长125.8m,坝顶宽4m,上游坡比为1:2.5,下游坡比为1:2.0、1:2.25;拦泥库容57.2万m3,滞洪库容64.3万m3,总库容121.5万m3;设计淤积面高程980.2m,校核洪水位988m,坝顶高程989.5m。 主要工程量:李家坪骨干坝开挖及填筑土方10.96万m3,其中碾压土方8.1万m3,浆砌块石794.4m3,C20混凝土27.44m3,排水体445.81m3,DN800预制钢筋混凝土管129m。李家坪骨干坝总投资为151.04万元。 2基本设计依据 ①《水土保持治沟骨干工程技术规范》(SL289—2003); ②《陕西省水土保持治沟骨干工程技术手册》; ③《咸阳市实用水文手册》; ④《水土保持工程概(估)算编制规定》水利部[2003]67号文; ⑤1:10000库区地形图,1:1000坝址实测地形图,1:500坝址实测

横断面图。 3、土坝主体工程设计 3.1总体规划布置 3.1.1坝型及筑坝土料的选择 李家坪骨干坝坝址两岸土料丰富,经现场踏勘,土料储量和土料性质均满足筑坝要求,左右岸取土运距均约70m,取土条件便利,按照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原则,将坝型确定为均质土坝;根据流域沟道情况的现场调查,沟道两侧均可布设取土场。 3.1.2施工方式的选择 根据流域沟道实际情况,该坝采用碾压法筑坝。 3.1.3枢纽组成及布置 李家坪骨干坝控制流域面积为7.02km2,根据该坝的作用和运用条件以及对枢纽布设的要求,结合坝址地形条件,确定工程枢纽设土坝和泄水建筑物两大部分。 3.2坝体设计 3.2.1坝高~库容、面积关系曲线的绘制 利用库区1:10000地形图,用求积仪法量取汇水面积S,水位分级为5米,按下式计算各级水位下的库容。 ΔV i=(S i-1+S i)/2×ΔZ i V=∑ΔV i 式中:V——某一级水位下的库容,万m3; S i——第i级水位对应的淤地面积,万m3;

课程设计报告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报告 设计题目:__哈夫曼树编码译码 姓名:______胡明号___________ 学号:______211011008________ 专业:_______嵌入式软件______ 院系:_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___ 班级:________1003____________ 指导教师:_____高秀梅_________ 2012年 3 月 20 日

摘要 哈夫曼编/译器设计:利用哈夫曼编码进行通信可以大大提高信道利用率,缩短信息传输时间,降低传输成本。但是,这要求这发送端通过一个编码系统对待传数据预先编码,在发送端将传来的数据进行译码(复原)。对于双工信道。每端都需要一个完整的编译码系统。本程序将为这样的信息收发站写一个哈夫曼的编译码系统。 哈夫曼编码/译码程序运行步骤: 字查找,从英文文章中识别出字符,并把字符插入到一棵二叉排序树中。 哈夫曼树中序遍历,是为了把英文文章中的不重复的字符保存起来。 哈夫曼编码,在已经构造好的霍夫曼树中从每个叶子结点出发追溯到树根,逆向找出霍夫曼树中叶子结点的编码,规定:树中每个结点的左分支标上0,右分支标上1。 哈夫曼译码利用霍夫曼树实现对产生的编码文件的译码,译码过程为:从根结点出发,按二进制位串的0或1进入左分支或右分支,当到达叶子结点时译出该叶子对应的单词或标点符号,若该编码文件尚未结束,则回到根结点继续进行上述过程。 运行环境:windows XP 语言环境:简体中文软件大小:51 KB 编写工具: Microsoft Visual studio 2008

Abstract Information : Huffman coding used in communication can greatly improve the channel utilization, reduced transmission time, and lower transmission costs. However, this requires that the sender through a coding system for pre-treatment data-coding, the transmitter will be sent for decoding data (recovery). For dual-channel. Each side needs a complete encryption system. This procedure will this information hubs Huffman was one of the encryption system. Hoffmann code for coding procedures to run the steps and : word from english in the words and punctuation marks;and insert the words, and punctuation marks a second sort of a tree. the traversal order hoffmann, to english articles do not repeat the words and punctuation marks. Hoffmann tree in order to traverse;keep the code has been constructed in hoffmann good hafman tree leaves from the start dates back to tabulate the roots; Hoffmann decoding;hafma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code to the coding, coding procedures for : from start to tabulate the roots of binary of 0 or 1 to the left or right, a subdivision of a branch is to tabulate the leaves of the leaves translate the words or punctuation marks, if the code file is not finished but is to tabulate the process of continuing. all the code, coding procedures are in the file.

会计学基础实验报告

会计学院实训报告 《 会计学基础 》 (实训) 时 间 2018 年 6 月 4 日至 2018 年 7 月 2 日止 指 导 教 师 于倩 学 生 姓 名 王凯伦 学 号 20305174530 会 计 学 院 财务管理 专业 1745 班 实 习 地 点 实训楼301、405

一、实训目的及意义 (一)实训目的 系统的了解会计学的主要业务和流程,包括会计凭证的填制和会计核算业务的简单处理等等。通过这次实训,可以把所学习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经济业务处理相结合,发现尚未掌握的知识,不断扩展自己的知识层面。提高实际操作技能,丰富社会经验,为今后更好的融入社会奠定基础。 (二)实训意义 通过实训,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同实践相结合,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增加自己的专业知识,深化理论学习,同时也使我增加了实践工作经验,更好的掌握会计学这门学科。通过实训,发现自己理论知识的漏洞,不断补足,不断扩展知识,并在实践中予以检验。 二、实训主要过程及内容 (一)2018年6月4日,老师带领我走进实训室,主要了解基础会计实训模块的运用。 (二)2018年6月8日,老师带领我走进实训室,主要学习了会计文字书写和会计科目的了解。 (三)2018年6月11日,老师带领我走进实训室,主要学习了会计凭证的认识和会计凭证的填制。 (四)2018年6月15日,老师带领我走进实训室,主要学习了会计凭证的审核以及会计账簿。 (五)2018年6月18,老师带领我走进实训室,主要学习了学习了会计报表。 (六)2018年6月22日,老师带领我走进实训室,主要进行会计核算练习。 (七)2018年6月25日,老师带领我走进实训室,主习了财务报告。 (八)2018年7月2日,老师带领我走进实训室,进行期末复习。 三、实训心得 在学了一个学期的基础会计之后,我们虽然掌握了理论知识,但对于把这些理论运用到实践还是有一定难度,不能够把理论和实践很好地结合起来。众所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