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第四单元综合测试

哲学第四单元综合测试

一、选择题

1、[2013·江苏卷] “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包括广大青年在内的每个中国人的梦。“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这就需要我们( )

①正确处理好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②果断抓住时机,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③在劳动和奉献中实现和证明自己的价值④在价值选择的基础上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早期的储蓄罐是由陶土烧制而成的,一旦存满了钱,就要被人敲碎。如果有这么一只储蓄罐,一直没有钱投进来,一直保存到今天,它就可能成了贵重的古董。这给我们的价值观启示是

①最大限度地保存自己就是最大的价②价值的实现是在社会关系中达成的

③事物实现价值的方式和条件是多样的④价值的实现取决于事物的固有属性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3、幸福,在西方文化传统中有诸神之赐、来世之享、天赋权利等解读。在现实生活中,也有幸福是金钱的占有、幸福是奉献的喜悦等观点。分析这些幸福观,正确的理论出发点是

①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必然具有社会历②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必然具有阶级性

③社会价值观的主导者历来属于人民群众④正确的幸福观是美好生活的航标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4、“蹲点”、“一线”、“民情”,这些特色鲜明的关键词频繁出现在新闻媒体新开设的栏目中。自全国新闻战线组织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以来,一大批来自基层、清新朴实、生动鲜活的报道受到社会各界好评。这一活动的开展及其积极效果表明

①人民群众在任何时期都是社会变革的主力军②人民群众的生产活动是社

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③人民群众的实践是一切精神财富形成和发展的源泉④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

路线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证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5、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认识,是随着改革开放实践的不断深入而深化的:邓小平同志提出“两个文明”建设,后引申为政治.经济.文化的“三位一体”布局,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拓展为“四位—体”,十八大提出生态文明建设拓展到“五位一体”。这一过程体现了:()

A.社会存在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 B.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C.事物的发展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D.社会发展的过程是前进与上升的

6、龟鳖药用和经济价值高,市场前景广阔。某农民捕获这一商机,回乡发展龟鳖养殖,但因经验不足,损失惨重,痛定思痛,他长期认真观察龟鳖的生活习性,努力学习龟鳖养殖技术,最终喜获成功。致富不忘乡亲,他无偿转让技术,带动全村村民致富,几年来,在全乡形成颇具规模的龟鳖养殖产业。该农民养殖龟鳖的过程进一步佐证了

①人类实践积极成果的获得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总会充满艰辛

②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人类正确解决事物矛盾的关键

③人类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决定人类客观物质活动的复杂性

④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有利于创造和书写精彩人生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7

上世纪70年代上世纪80年代

上世纪90年

2007年2009年

吃了吗下海了吗跳槽了吗买股票了

买房子了

时代的身影。问候语的变迁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B.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

C.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D.社会意识是变化发展的

8、中国式过马路是网友对部分中国人集体闯红灯现象的一种调侃,即“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出现这种现象是大家受法不责众的“从众”心理影响,从而不顾及交通安全。“中国式过马路”,其实已经成为城市交通管理的一种“痼疾”,这一现象折射出的不仅是管理手段的乏力和无奈,更是国人规则意识的淡薄。从社会意识的角度,“中国式过马路”给我们的启示是A.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要遵守交通规则 B.社会意识推动社会存在的进步,要树立规则意识

C.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可以不必刻意追求统一 D.意识具有自觉选择性,可以发挥每个人的聪明才智

9、在《新周刊》主办的新锐榜活动中,“微”字脱颖而出,当选为“中国2012年度汉字”。评委们认为,它最能概括这即将结束的一年。“微”指的是微博的“见微知著”、微信的“造微入妙”、微公益的“积微成著”。央视主持人白岩松解读称:“微是你我,是每一个推动社会进步的微小分子,是每一个被打捞上岸不再沉没的中国声音,是每一个能被看见、能被听见的人。”从哲学角度看

①“微”是“社会进步的微小分子”,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进步的主体

②“微”是“造微入妙”,创新是社会进步和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③“微”是“不再沉没的声音”,要充分尊重和保障人民的表达权

④“微”是“积微成著”,量变是质变的必然结果,要从小事做起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0、扶起跌倒老人,本是一件天经地义的事,但却成为了舆论关注的焦点。某高校就此开展了民意调查,下图调查显示的信息说明

①价值观影响着人生道路的选择

②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具有主体差异性

③价值选择是建立在价值判断基础之上的

④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11、荷锄是农民,登台是演员;忙时青纱帐里寻不见,闲

时几日散去万千兵——中国“魔术之乡”河南宝丰县在

抓好农业生产的同时,大力发展以魔术为代表的农村特色

文化产业,全县有5. 5万人从事魔术表演,年创收达10

亿元,当地群众也因此走上了致富路。这说明

①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直接创造了丰硕的精神财富

②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③人民群众是物质'生产的承担者,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④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推动者,决定着社会生产关系的变革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2、列宁有一句名言:“意识到自己的奴隶地位而与之作斗争的奴隶,是革命家。不意识到自己的奴隶地位而过着浑浑噩噩生活的奴隶,是十足的奴隶。津津乐道地赞赏美妙的奴隶生活并对主人感激不尽的奴隶是奴才,是无耻之徒。”这三种人的思想意识有巨大差异,说明了

A.社会意识并不都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B.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C.不同的价值判断源自不同的阶级立场 D.价值选择总是因人而异的13、改革始终是我国社会的主旋律,改革也始终是民众关注的焦点。对新时期的改革,“宁要不完美的改革,也不要不改革的危机”几乎成了各个社会利益阶层的共识。形成这一“共识”的依据是()

①上层建筑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②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③任何事物都包含着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④辩证否定就是要创新社会发展规律

A.②③B.①③C.②④D.①④

14、以“让爱导航、发现最美”为主题的2013“美丽杭州”媒体公益传播行动,以公益微电影为主要手段,讲述身边平凡人不平凡的事,无私救助溺水者的“最美女护士”、尽职尽孝的“最美母亲”,这些“小人物”在生命的某个时刻显示出来的勇敢和大爱折射出人性的光辉,让人们深受感动与震撼。这表明

①人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②人生价值的实现取决于正确价值观的指引

③实现人生价值需要社会客观条件④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也是价值的享受者

A. ①②

B. ①④

C.②③

D. ③④

15、“屌丝”这个作为自觉生活在中国社会金字塔底层、辛苦恣睢青年人自我嘲讽的代称,它与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由周星驰喜剧电影创造的“无厘头”,以及数年前用以指称大学生低收入聚居人群的“蚁族”既一脉相承,又囊括融会了更多世纪之交中国社会剧烈转型下形形色色的边缘审美与意识形态。这表明

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②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③价值观具有重要导向作用④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6、一个人能走多远,要看他与谁同行;一个人有多优秀,要看他有谁指点;一个人有多成功,要看他有谁相伴。这一观点所蕴含的哲学道理有:

①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②人生价值的实巩离不开定的客观条件③人生价值的实现要从自身实际出发,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④人生价值的实现取决于一定的客观条件

A.①②B.②③ C.①③ D.①④

17、右边漫画《今日武松》体现出的哲理是

A.价值判断以价值选择为前提和基础

B.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

C.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D.价值判断往往会因人而异

18、最近,“最美”一词频繁出现在公众视野,无私救助溺水者的“最美女护士”、

尽职尽孝的“最美母亲”、为保护学生而自己身受重伤的“最美女教师”……

这些“最美”在生命的某个时刻显示出来的勇敢和大爱折射出人性的光辉,让人们深受感动与震撼。这表明( )

①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劳动和奉献②实现人生价值需要社会客观条件

③人生价值的实现取决于正确价值观的引导④人生价值总是在个人与社会

的统一中实现的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①③

19、“一条路,两个人,二十年。大山巍峨,溪水蜿蜒,月华皎洁,爱正慢慢的升起。”乡村医生周月华左腿残疾无法正常行走,18年来,一直趴在丈夫艾起的背上,“爬”遍了方圆13平方公里的大小山岭,为辖区近5000名村民服务。他们的事迹启迪我们

①人生价值的实现取决于正确的价值观②实现人生价值必须处理好个人和

社会的关系

③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④实现人生价值要有顽强

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漫画《只流泪,不干事》给我们的启示是

《只流泪,不干事》

①一切从实际出发、求真务实②坚持群众观点群众路线

③具体问题具体分析④坚持对立统一的观点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21、“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坚持文化发展为了人民、文化发展依靠人民、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是国务院发布的《“十二五"文化发展纲要》确立的重要方针。这一方针的哲学依据是

①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的动力,在文化发展中起主体作用

②人民群众具有无限的创造力,是精神财富的源泉

③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推动文化建设的决定力量

④人民群众是文化建设的主力军,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A. ①②

B. ②③C、①③D、②④

22、同为宋朝的文化名流,苏东坡的《食荔枝》对广东荔枝赞不绝口,说“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蔡襄的《荔枝谱》却说“天下的荔枝,以闽中为第一,蜀州次之,岭南为下。”这说明( )

A.价值判断总是有主观性

B.“趣味无商量”,美食评鉴没有客观标准

C.两者的评价都受到乡土观念的影响,把自己家乡的荔枝说成是最好的

D.价值判断是有阶级性的,蔡襄是奸臣,所以不能客观看待广东荔枝的价

23、“坐在同一条板凳上,缩短了心与心的距离;住在农家的炕头上,收获的不只是建议;我的脚下沾有多少泥土,我的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走近你、读懂你、为了你、依靠你。”这是中央电视台某节目的开卷语。这一开卷语是为了强调

A.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特征

B.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C.童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基础

D.整体与部分是相互联结的

24、除夕之夜燃放烟花爆竹辞旧迎新是中国传承千年的习俗,面对近日空气污染严重的现状,许多市民自觉减少燃放烟花爆竹。但据北京官方10日发布的数据显示,除夕夜北京城区环境评测点的空气质量级别多为五级“重度污染”或六级“严重污染”,PM2.5仍为首要污染物。许多市民自觉减少燃放烟花爆竹佐证了

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②社会意识的变化独立于社会存在的变化

③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④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③④

25、著名学者特里·伊格尔顿在其新著《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一书中列举了当前西方社会10个典型的歪曲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其中一种观点认为:马克思主义将世间万物都归结于经济因素,艺术、宗教、政治、法律、道德等都被简单地视为经济的反映,对人类历史错综复杂的本质视而不见,而试图建立一种非黑即白的单一历史观。上述观点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辩证关系思想的严重歪曲,其表现为:

①把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由经济因素决定歪曲为多重因素的综合作用②把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相互作用歪曲为机械的单向作用③把经济作为社会的”基础”所具有的归根到底的决定作用歪曲为唯一决定作用④把社会意识对社会历史始终具有的积极能动作用歪曲为消极被动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26、在国际关系中,各国的公共外交定义大同小异,但做法却大有不同。有的大国公共外交气势汹汹,充满霸气,把自己的价值观传遍世界,甚至干涉其他国家内政。而中国与此不同,是向世界的人们说明中国自己,说明中国的文化传统、社会发展、内外政策,回答人们对中国提出的问题。这说明()

A.价值观决定了人们实践活动的指向 B.立场影响人们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C.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规律制约 D.认识的多样性根源于事物的复杂性

27、《管子》提出“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孔子主张先使民“富之”,然后才能“教之”。这些观点的合理性在于肯定了

①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离不开物质生产活动

②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发展不同步,具有相对独立性

⑧良好的社会道德是在物质生产的基础上自然形成的

④经济因素在决定社会性质和面貌上具有重要作用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28、2012年11月25日,歼-15舰载机研制现场总指挥罗阳在大连执行任务时突发疾病逝世。习近平指出他投身祖国航空事业30年来,秉持航空报国的志向,坚持敬业诚信、创新超越的理念,兢兢业业,攻坚克难,长年超负荷工作,带领工程技术人员完成了多个重点型号研制,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为我国航空事业

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这表明

①人生价值的实现取决于正确价值观的引导②能力卓越的人,一定能创造出卓越的人生

③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劳动和奉献④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顽强拼搏和自强不息的精神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9、近年来,内蒙古草原局部生态不断改善,一度销声匿迹的狼群又回到了草原。狼,是草原生态链上的重要一环,对维护草原生态平衡具有重要作用。狼的回归,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草原生态建设的进步。这说明

①任何事物都处在联系之中②人的意识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③社会存在决定于社会意识④价值观对人们的行为具有制约和导向作用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30、按照国务皖公布的《重大节假日免收小型客车通行费方案》,我国将从2012年国庆起在重大节假日期间免收小型客车通行费。这将有助于提升收费公路通行效率和服务水平,方便群众快捷出行和节省过路费用。《方案》的实施体现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有

①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②认识具有无限性和反复性

③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④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A.②④B.②③C.①③D.①④

二、非选择题

31、(2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见下面的统计图、表

注:2011年我国城镇化预期目标为48.5%,而世界发达国家城镇化率均在80%以上。(资料《中国统计年鉴》)

表 2007—2011年我国东、中、西三大区域城镇化率对比

城镇化率年份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

东西部相差

(百分点)

2007年53.2% 39.4% 37% 16.2 2008年55.7% 40.9% 38.3% 17.4 2009年56.7% 41.3% 39.4% 17.3 2010年59.9% 45.2% 41.6% 18.3 2011年61.1% 47% 42.7% 18.4

大力改善道路、水电等城镇基础设施,并发起“新农村”运动,推动乡村发展,迅速提升了国际竞争力,但也加剧了地区间发展的不均衡;拉美地区是世界城镇化最快地区,但由于“赶超”过度,城镇人口数量大大超过工业化所能吸纳的程度,出现一系列经济社会问题。

材料三:目前,我国城镇化的推进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还面临着很多深层次的矛盾:在城乡二元体制下,限制农村人口向城市自由迁徙的户籍、社会保障等制度障碍仍未彻底破除,生产要素在城乡间自由双向流动的机制急需健全,城镇化过程中还要处理好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问题。这些矛盾和问题的破解都必须依靠进一步的改革攻坚。

⑴.分别指出材料一中图、表所包含的经济信息。(6分)

⑵.综合上述材料,从《经济生活》的角度,谈谈如何又好又快地推动我国城镇

化建设。(6分)

⑶.结合材料三,运用“社会发展的规律”的有关知识,分析改革对于推进我国

城镇化发展的影响。(16分)

32、 (3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人每年在餐桌上浪费的粮食价值高达2 000亿元,被倒掉的食物相当于2亿多人一年的口粮。这种“舌尖上的浪费”引起人们的

关注。“舌尖上的浪费”既有国家公职人员,也有普通民众。尽管

吃饭花的钱是我们自己的,但资源是社会的,谁都没有理由浪费。

“成由勤俭败由奢”,历史的警钟应该长鸣。

材料二树新风,自觉践行“光盘行动”

2013年1月,是北京市一家民间公益组织推行“光盘行动”的

公益活动。该活动的主题是:从我做起,今天不剩饭。公益组织的

志愿者倡议市民在饭店就餐打包剩饭,“光盘”离开,形成人人节

约粮食的好风气。

(1)“光盘行动”所倡导的“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是中华民族的

传统美德。请你运用有关“消费”的知识,谈谈“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必要性。(10分)

(2)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简要说明如何践行“光盘行动”。(10分)

(3)有同学认为“遏制舌尖上的浪费责任在普通民众”,结合材料,请你运用公民和政府的相关知识对这一观点进行评析。(12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