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音乐教育课程指南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课程指南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课程指南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课程指南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是高等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必修专业课程。

该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运用教育理论与和技术技能相结合,在教学活动中必须掌握

的能力,由于音乐教育在儿童全面发展中的特殊作用,因此,音乐教学理论及教学方法,具

有很强的理论性和技术操作性。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课程目标是:1、现代中国学龄前儿童音乐教育体系的基本框架;了解现代中国学龄前儿童音乐教育体系的基本哲学基础和心理学基础,了解学前儿童音乐教

育实践中如何应用一般教育学、心理学原理;了解在现代中国幼儿园集体音乐教育教学过程

中进行工作的具体方法。

2、通过学龄前儿童音乐教育的理论原理和教学方法的学习,得到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

锻炼,并获得进一步的在中国幼儿园中进行集体音乐教育教学实践和教育教学研究实践的能

力。

3、此外,系统地掌握国内外教育发展动态,提高教育分析,教育研究的能力,增强教

育改革和教育创新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课程是实践性强的综合性课程,与《学前儿童教育学》、《学前儿

童心理学》、《钢琴基础》、《声乐基础》、《幼儿舞蹈》等课程有着重要的联系,所以本课程在

教育实习前开设,同时要提供必要的观摩、见习、幼儿机构等场所增加实践的体验,才能更

好地掌握该课程。

本课程采用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年10月出版的,由许卓娅编著《学前儿童音乐教育》一书,作为本课程的主教材。

为了更好掌握该课程,可参阅:

1、《学前儿童音乐教育》北京师大出版社林懿颖编,1997年版。

2、《幼儿师范音乐教学法》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

3、《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通过本章的学习,让学习者了解音乐的起源与发展跟人类的自身发展及社会、自然等客观世界的实践

活动密切相关,探究各种音乐产生学说,其合理性及多元性;认识音乐的发展从非审美的领域中萌芽并逐

步分化出来,然后又逐步汇合起来,形成综合音乐形式,随即又进行更高级形式分化,这种不断分化又不

断综合的规律。初步掌握音乐的本质,现实社会审美活动的主观思想和与其它艺术形式区别的本质特征,

理解音乐在政治活动和社会活动中的功能,重点掌握音乐的特殊教育功能。

一、音乐的起源与发展

1、古今中外学者曾提出的各种学说,能理解:对“模仿起源说!”“巫术起源说”、“游戏起源说”、“情感表达说”和狭义的劳动起源说,达

敏“异性求爱说”、卢梭、宾塞的“语言抑扬说”、克罗威斯林?德谟克利特的“模仿自然说”、

修顿善佛的“信号说”

马克思?恩格斯从历史唯物主义观立场提出:人类在自身的社会实践过程中,不断发展

了自己的手、脑等一切能够感受和创造人类文化的器官,也不断发展了人类的文化。

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本身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分化、不断综合的统一体。作为实践活

动内容的音乐,也应该是一个多元的不断分化综合的发展过程。

2、音乐的发展

音乐的起源及发展过程,音乐形式的不断分化和综合和人类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和音乐

审美需要的发展是休戚相关,反映了音乐作为文化现象的一般发展规律。

一、音乐的本质

从古今中外的音乐历史上存在的观点:1、我国古代周时期的政治论和道德论以及强化

人与天、人与人之间等级关系的一种工具;西方近代理论家的音乐与社会环境的关系,近代

中国音乐家:音乐与现实生活的关系。

2、音乐与审美的关系:古代音乐家稽康《声无哀乐论》:“心之与声,明为二物”、“音

声有自然之和,而是系于人情”。

奥地利音乐美学理论家汉斯立克《论音乐之美》:“音乐的内容就是音响运动形式”,理

解以上不同观点的对立及统一关系。正确认识:音乐是现实存在的主观反映——音乐的本质。

音乐反映社会生活,不是对社会生活的直接描绘,而是音乐家把自己从现实生活中得到

的个人看法,态度加以高度概括后再用有意识地组织起来的具体音响形式表现出来的结果。

因此,音乐是一种社会审美生活的主观反映。

二、音乐的基本特征

(一)音乐是声音的艺术

音乐是用声音塑造艺术形象,反映现实生活,表现人们思想情感。

(二)音乐是听觉的艺术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所以它只能诉诸于人的听觉,从而音乐又是一种听觉的艺术。

(三)音乐是时间的艺术

音乐形象是在时间流动的过程中呈现,展开、发展和完善。因此,又称为“时间艺术”。

(四)音乐是情感艺术

音乐所表现的内容是通过情感的直接抒发和体验来达到审美活动的目的。

一、音乐政治功能

认识音乐作为政治宣传手段,不同的人类发展阶段,其内含是有其不同的,从巫的宗教

音乐、统治阶级以“礼”的重要内容来感化和安抚人民。近、现代各民族在求解放,反抗压

迫的斗争中产生的时代号角《马赛曲》、《国际歌》、《义勇军进行曲》等起着鼓励人民的英勇

斗志,为宣传、教育人民起着重要的政治作用。

二、音乐的社会功能

表达情感,促进社会交往,娱悦身心、医学、健康、植物生长、商业行为外界的联络等

领域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三、教育功能

音乐启智、陶冶性情、教化美化心灵是音乐的社会功能中发展最早的功能之一。

主要的论述要了解:我国古代学者孔子的观点:“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至周代后,

统治阶级开始建立完备的音乐教育制度,从宫廷音乐机构的官员专门负责,各学士以上阶层

进行音乐教育,是其成才、立足于社会的重要内容。

战国时期学者公孙尼子《乐记》“礼”、“乐”并重,乐作为移风易俗主要的内容。

古代西方哲学家柏拉图认为:音乐是有潜移默化、美化心灵的作用。亚里士多德认为,

音乐有净化、教育、精神享受等作用。

我国近代教育家梁启超、王国雄、蔡元培、陶行知等都重申音乐教育对改造国民素质所

具有的重要教育作用。

此外,音乐的其它形式:谚语、童谣、民间歌曲传说、民俗仪式歌曲、劳动号子、小调

等形式多样的音乐活动,对社会文化起重要的传承作用。

学习要求:

(一)音乐的起源

1.识记:马克思主义的艺术起源观。

2.领会:多元的艺术起源观与马克思主义艺术起源观的一致性。

(二)音乐的发展

领会:音乐艺术的发展过程是一种什么样的过程。

(三)音乐的本质

1.识记,马克思主义艺术理论的音乐本质观。

2.领会:各种音乐作品是怎样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

(四)音乐的基本特征

1.识记:(1)音乐是由声音的运动和静止共同建构而成的艺术作品;(2)音乐艺术主要通过听觉来感知。

2.领会:(1)音乐的艺术形象在时间的流动过程中不断展现和完善;(2)音乐形象的感知和音乐情感的体验更具有个人性和不确定性。

(五)音乐的教育功能

1.领会:为什么不同国家、不同时代、不同阶级的思想家都会同意——音乐可以教育人。

2.应用:举例分析在现代社会中音乐对早期儿童的教育影响。

本章专门讨论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功能问题。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音乐教育实践活动质量与儿童发

展质量之间的真实关系。明确:理想的音乐教育研究和教学实践,就是要尽力追求能够更加有效地促进儿

童健康成长的目标和途径,同时也要尽力避免任何可能阻碍儿童健康成长的目标和途径。

良好的音乐教育应该能够促进大脑的发展;提高肌体的运动能力;维护和增进儿童的身

心健康。

(一)音乐教育与学前儿童的语言发展

良好的音乐教育能够有效地帮助儿童扩大词汇积累;增进对文学语言的理解和运用能

力;提高口语表达的质量。同时也能有效地帮助语言发展有缺陷的儿童获得发展方面的矫治

或补偿。

(二)音乐教育与学前儿童的认知发展

理想的音乐教育能够有效地促进儿童整个认知系统的健康发展,帮助儿童形成良好的获

取信息、加工信息以及生产新信息的意向和能力。

良好的音乐教育不仅应该提高儿童情感体验的丰富性和深刻性,帮助儿童形成对自己、

他人、以及周围事物积极的态度倾向,而且能够有助于帮助儿童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

良好的音乐教育应该有助于发展儿童对音乐及音乐活动的独特的个人需要、动机、兴趣、

信念系统;同时也应该在儿童的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意识及能力的

形成过程中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良好的音乐教育能够促进儿童与他人以及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理解、交往与合作;帮助

儿童形成维护社会秩序、承担社会责任的意识和能力;同时还应该并能够帮助儿童打下最初

的民族文化和多元文化意识的基础。

学习要求:

(一)音乐教育与学前儿童身心发展

1、识记:音乐教育有可能在哪些具体方面对学前儿童的身心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2、领会:只有良好的音乐教育才能对学前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3、应用:举例分析音乐教育对学前儿童身心健康发展产生积极或消极影响的原因。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近现代外国最著名的儿童音乐教育理论与实践体系,了解近现代我国儿童音乐

教育的发展脉络。明确应该如何正确看待和有效吸收前人在儿童音乐教育领域已经取得的研究成果,以便

更好地改善和发展我们自己现今的音乐教育工作。

(一)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体系

埃米尔?雅克?达尔克罗兹,瑞士教育家。1900年创立了“体态律动”学说及其音乐教育体系。他的独特贡献在于:第一次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确立了身体运动反应在音乐教育中

的重要地位。

(二)柯达依音乐教育体系

佐尔坦?柯达依,匈牙利音乐教育家。20世纪初创立了“柯达依教学法”体系。它的主要贡献在于:创造了一种立足于本国民族、民间音乐传统的音乐教育体系。另外,他在普及

提高普通学校合唱教育方面也做出了十分有价值的贡献。

(三)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

卡尔?奥尔夫,德国音乐教育家。20世纪初创立了“奥尔夫”体系。他的贡献在于:创造了一种致力于通过创造性参与活动,使幼小儿童能够更自然地进入音乐世界的音乐教育体

系。同时,该体系的现代继承者更在有关儿童个性、社会性发展等研究领域为音乐教育的未

来发展做出了具有开创意义的新贡献。

(四)铃木音乐教育体系

铃木镇一,日本音乐教育家。20世纪中开始了其“才能教育”体系的建设。他的主要贡

献在于:将日本民族对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融入了儿童小提琴教学理论与实践体系中,创造

出了以大量模仿优秀范例的艰苦训练为主线,严格督促、热情鼓励与母亲“伴学”、同伴“榜

样”为辅线的音乐教育体系。

(五)曼哈顿维尔音乐课程计划

该课程计划20世纪60年代由美国纽约曼哈顿维尔学院牵头进行的一项研究的成果。该

研究应用了现代教育理论和实践研究的最新成果,更加强调学生主动的探索性学习。它的螺

旋性上升的核心概念系统和行为化的发展目标表述方式,都为未来的音乐教育目标研究做出

了具有开创意义的重要贡献。

(一)20世纪初期到40年代末的儿童音乐教育

近现代儿童音乐教育从萌芽期逐步进入初步发展期。该时期的学校音乐教育主要强调音

乐对儿童的思想道德教育功能,在反对封建,进行民主启蒙方面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

(二)50年代到60年代中期的儿童音乐教育

学校音乐教育一方面继承了利用音乐进行的思想道德教育的传统,另一方面开始日益增

强对音乐审美教育功能的重视程度。

(三)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末期的儿童音乐教育

再次将音乐的政治思想教育功能摆在最重要的位置上。儿童主要通过参与社会政治活动

中的音乐表演实践来学习音乐。

(四)7O年代末期到80年代末期的儿童音乐教育

智力教育、创造力教育第一次被明确提出作为音乐教育的主要目标。学校音乐教育主要

强调传授音乐知识、发展音乐概念和学习读写乐谱;社会音乐教育主要强调通过乐器学习来

开发智力。创造教育也是这一时期音乐教育研究和实践的热点。

(五)80年代末期到现在的儿童音乐教育

素质教育作为国策影响了我国儿童音乐教育的发展,使之逐步形成追求全面和谐发展的

儿童音乐教育理论与实践体系。

学习要求:

(一)五种主要的外国近现代儿童音乐教育体系

1.识记:各个体系的名称、创造人、以及主要贡献。

2.领会:各个体系中有关儿童音乐教育的独特观点,及其儿童音乐教学的独特方法。

3.应用:举例分析这些观念和方法对我国儿童音乐教育新近发展的影响。

(二)五个主要的中国近现代儿童音乐教育发展阶段

1.识记:各个阶段的年代及主要发展特征。

2.领会:产生各阶段不同发展特征的历史背景。

3.应用:举例分析当地儿童音乐教育发展的主要特征。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目前在我国儿童音乐教育领域占主导地位的若干重要的基本观点。初步学会用

这些基本观点来分析评价当前、当地的学前儿童音乐教育工作,其中特别是自己的工作;并努力尝试用这

些观点对自己的工作提出改进意见。

(一)学前儿童音乐教育与全面发展教育

历史上和现实中客观存在着许多种不同的音乐教育目的观;对音乐教育与儿童全面发展

的关系,也存在着多种不同的看法。有的偏重强调音乐教育传递音乐文化的功能;有的偏重

强调音乐教育发展音乐美感的功能;有的偏重强调音乐教育陶冶性情培育道德的功能;有的

偏重强调音乐教育开发智力的功能;有的偏重强调音乐教育养育健康身心的功能。而现代音

乐教育理论和实践中新近开始占据主导地位的观点是:音乐教育的实践过程对儿童产生的教

育影响是整体地对儿童发生作用的。因此良好的儿童音乐教育应该而且完全能够整体地对儿

童施加全面发展的良好教育影响。

(二)学前儿童音乐教育与审美教育

审美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美育从目标上讲,是一种追求培养和谐、完美、统一、

美好人格的教育;从手段上讲,是一种以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为手段,对儿童施加教育

影响的过程。目前,在我国占主导地位的观念是:学前儿童音乐教育主要是一种通过音乐活

动中的审美过程对儿童施加整体的全面发展教育影响的基本素质教育。

(三)学前儿童音乐教育与音乐知识技能教育

在音乐这一特殊实践领域中,教育的主要手段是儿童的音乐实践。如果儿童不能有效地

与音乐材料发生相互作用,教育者也就无法利用音乐对儿童进行有效的教育。所以,在儿童

与音乐作品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顺带教儿童一些必要的音乐知识、技能,会有助于更好地通

过音乐对儿童进行全面发展的基本素质教育。

(一)游戏性

6岁以前的儿童不能清晰地意识到自己行动的目的和意义,也不能很好地主动设计、支

配和调整自己的行动。游戏与学习和工作的最主要的区别是直接从活动过程中获得快乐。所

以,具有游戏性质的音乐活动能够更好地吸引儿童自觉自愿、快乐而不知疲倦地投身于其中。

目前,在幼儿园的音乐教育实践中,不仅强调必须选用一定比例的音乐游戏作为教材;而且

更加强调所有音乐教学活动都应具有一定的游戏性。

(二)综合性

现代儿童音乐教育研究发现:综合性的音乐教育活动,是帮助儿童自然地进入音乐天地

的另一个重要条件。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综合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形式上的综合

性。即唱歌、跳舞、奏乐、演戏、玩耍综合一体。2.过程上的综合性。即创作、表演、欣赏

综合一体。3.目的上的综合性。即娱乐、学习、工作综合一体。

(三)整体性

现代儿童审美心理的研究发现:1.人类审美活动与人类科学活动的最大区别就在于:

审美活动主要是情感地、形象地、整体地把握对象的。而科学活动则主要是理智地、抽象地、

分析地把握对象。2.儿童,特别是学前儿童,更多地使用情感的、形象的、整体的方法认识

和体验自身世界与外部世界。3.理智的、抽象的、分析的思维和体验方式在学前晚期才逐步

开始发展起来。因此,无论从儿童角度还是从审美角度,都需要使儿童能够直接面对有情感、

有形象的音乐舞蹈艺术作品,让儿童有更多机会直接欣赏或表演音乐舞蹈艺术作品本身,而

不是让他们更多地去面对种种孤立的节奏、音程、技巧或练习曲之类的学习材料。

(一)实践原则

人类音乐活动的基本性质就在于其实践性,即感受音乐和表现音乐。人们观察现实生活,

体验从中获得思想情感,并把这些想法和体验用有组织的音响表达出来,这就是“用音乐进

行表现”;人们倾听音乐,从中获得思想情感,并把这些想法和体验用音乐的和非音乐的方式

表达出来,这就是“对音乐进行表现”。一切与音乐和音乐活动有关的知识、学问、符号和技

术,只能帮助人们了解、研究和发展音乐,但却不能取代活生生的音乐实践本身。人类音乐

实践活动的这种特性决定了儿童的音乐学习也应该是以音乐感受和音乐表现为主要活动方

式。

(二)和谐原则

和谐即指万事万物之间的一种积极的相互作用的关系。和谐是音乐永恒的根本基础,是

教育永恒的根本基础,更是儿童音乐教育永恒的根本基础。因此,教师在设计和实施音乐教

育课程时和具体音乐教学活动时都需努力尽量保持目标、过程和评价,以及其中所有要素之

间的和谐。其中,目标和谐可包括:1.儿童主体内部部各种发展之间的和谐。如现实发展与

未来发展的和谐;音乐发展与全面发展的和谐;生理发展与心理发展的和谐;智慧、情感、

行动能力发展的和谐等。2.儿童主体与外部客体之间的和谐。如儿童与他人的和谐;儿童与

社会的和谐;儿童与自然的和谐;儿童与所有主观存在的和谐。过程和谐可包括:1.各种教

学内容之间的和谐。2.教学方法、程序之间以及方法、程序与内容之间的和谐。3.教学精

神环境、物质环境内部以及外部各种因素之间的和谐。评价和谐可包括:1.阶段结果评价与长远目标评价之间的和谐。2.教师评价与儿童评价之间的和谐。

(三)低耗高效原则

如果教育者注意保持了音乐教育中各种因素的和谐关系,就一定能够保证音乐教育的过

程得以在低投入高效益的状态下进行。将这个问题反过来思考,即可发现:如果教育者注意

时刻以低耗高效的原则来监控自己的教育决策。音乐教育中各种因素之间的关系,也就一定

能够保持在相互和谐的状态上。

(四)可持续发展原则

音乐教育工作与全部的儿童教育工作一样,不仅要为儿童的现实发展担负责任,而且也

要为儿童的终身发展担负责任。任何只顾眼前是否学到了什么或只顾眼前是否快乐的教育设

计,起码也是不完善的教育设计。

(一)教师安排的与幼儿自发的音乐活动(教师安排的音乐活动包括一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设计和组织的专门性或渗透性的音乐教育活动,也包括教师根据需要临时发起、组织

的各种类型的音乐教育活动。在这种活动中,活动的目标、内容、方式、时间等,基本上由

教师直接地或间接地掌握。儿童自发的音乐活动包括一切由儿童主动发起的与音乐有关的活

动。其中也包括有教师通过环境、气氛创设而引发出来的活动。

(二)专门性的与渗透性音乐活动

专门性的音乐教育活动是指:由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设计和组织的音乐教育活动。这类

音乐活动的价值主要在于:向儿童提供比较系统的音乐教育。并为儿童提供机会,对他们在

日常音乐活动中获得的音乐经验进行提炼和深化。渗透性的音乐教育活动是指:各种既应用

了音乐又并非以音乐为主要教育内容的其它教育活动。这类音乐活动的价值主要在于:1.强

化、深化儿童其它方面的学习经验;2.为儿童提供应用非语言的思维、想象和表达的方式的机会;3.调剂、美化儿童的一日生活;4.向儿童提供更为广泛、更为丰富的学习音乐和应用音乐的机会。

(三)显性的与隐性的音乐教育课程

显性的音乐教育课程即指:一切由教师设计、发起、控制的与音乐有关的教育活动。隐

性的音乐教育课程即指:一切可由教师控制的和不可由教师控制的物质环境、心理环境对特

定教育机构中的儿童所产生的影响。在可由教师控制的隐性课程中,教师可以通过物质环境

的创设来对儿童进行潜在的音乐教育;也可通过精神环境的创设来对儿童的音乐成长进行潜

在的积极影响。在不可由教师直接控制的隐性课程中,教育影响来自儿童与儿童、儿童与其

家庭成员、儿童与其社会文化环境之间的音乐交往过程。

(一)教师的世界观与行为特征

教师的世界观和与之相匹配的行为特征的基本性质,直接决定着其设计、实施的音乐教

育工作的质量。其中,乐业敬业、真诚自然、积极乐观、热爱儿童、热爱音乐富于创新精神

等品质的真实质量会对音乐教育的实际质量有较大影响。

(二)教师的自我教育能力

教育是动态发展的。因此,只有能够不断通过自我教育跟上甚至领导教育发展潮流的教

师才是能够动态地保持教育有效性的教师。

教师的自我教育的能力包括不断自觉进行自我教育的意识和有效的自我教育方法两个

方面。(三)教师的人际沟通能力

教师的工作对象是人。所以,教师与他人,而且尤其是与其所教儿童的沟通能力就成了

教师最终是否称职的重要关键。

教师的人际沟通能力包括平等沟通的意识和有效沟通的技能两个方面。人际沟通的技能

可以分为:语言的和非语言的两类。而这两类又可再分为有声的和无声的。在幼儿园集体音

乐教育情境中,教师经常使用的技能主要是有声语言沟通和非语言沟通。

(四)教师的基本音乐素养

教师的基本音乐素养一般可分为:欣赏能力、表现能力和更为广泛意义上的音乐涵养三

个方面。

教师鉴赏分析音乐的能力包括:1.把握作品的思想内容、情绪性质及其审美价值的能

力;2.辨别音乐作品基本结构及其审美价值的能力;3.识别音乐作品的年龄适应性的能力;4.察觉音乐作品的潜在教育价值的能力。

教师表现音乐的能力包括:1.应用嗓音表现音乐的能力;2.应用身体动作表现音乐的能力;3.应用乐器(包括打击乐器)表现音乐的能力;4.应用其它艺术符号,如文学的语言、视觉艺术的语言等来表现音乐的能力。

教师不但应该具备一定的音乐舞蹈方面的涵养,而且还应该具备一定的更为广泛意义上

的文化涵养。

(一)家庭音乐生活与学前儿童音乐教育

(二)社区音乐生活与学前儿童音乐教育

学习要求:

(一)学前儿童音乐教育与全面发展教育

1.领会:学前儿童音乐教育与全面发展教育的关系。

2.应用:举例分析在幼儿园音乐教育实践中如何使音乐教育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全面发

展。

(二)学前儿童音乐教育与审美教育

1.领会:学前儿童音乐教育与审美教育的关系。

2.应用:举例分析在幼儿园音乐教育实践中如何使音乐教育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审美发

展。

(三)学前儿童音乐教育与音乐知识技能教育

1.领会:学前儿童音乐教育与音乐知识技能教育的关系。

2.应用:举例说明何种程度的音乐知识技能教育在幼儿园是合适的。

(四)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特点

1.识记: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有哪些主要特点。

2.领会:学前儿童音乐教育为什么会具有这些特点。

3.应用:举例说明在幼儿园的音乐教育实践中怎样运用这些规律来设计和实施音乐教

育活动。

(五)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原则

1.识记:学前儿童音乐教育应遵循哪些主要原则。

2.领会:进行学前儿童乐教育为什么需要遵循这些原则。

3.应用:举例说明在设计和实施幼儿园的音乐教育时具体应该怎样来遵循这些原则。 (六)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途径

1.识记:在幼儿园中进行音乐教育的各种途径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 2.领会:各种途径为什么会产生不同的教育影响。

3.应用:举例分析如何有效利用不同音乐教育途径对儿童产生积极的教育影响。 (七)教师的世界观和行为特征

1.识记:教师的哪些重要品质会影响其音乐教育工作的质量。 2.领会:教师的世界观和行为特征为什么会影响其音乐教育工作的质量。 3.应用、举例分析如何加强自身思想修养以便更好地适应音乐教育工作的需要。 (八)教师鉴赏分析音乐的能力

识记:教师鉴赏分析音乐能力的具体方面。

(九)教师表现音乐的能力

教师表现音乐能力的具体方面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试题和答案

2014年自考7月份学前儿童音乐教育试题和答案 课程代码:00397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认为音乐起源于人类对客观世界各种声音现象的模仿之学说是( ) A.巫术起源说 B.游戏起源说 C.模仿起源说 D.情感表达说 2.认为才能是通过后天的有效教育发展起来的,为儿童提供优良的教育环境是才能发展的第一个必要条件的音乐教育家是( ) A.达尔克罗兹 B.柯达依 C.铃木 D.奥尔夫 3.提出“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的我国近代美育体系创始人之一的教育家是( ) A.康有为 B.蔡元培 C.张雪门 D.陈鹤琴 4.综合性的音乐教育活动是帮助儿童自然而然地进入音乐天地的一个重要条件。唱歌、跳舞、奏乐、演戏、玩耍的综合一体是( ) A.形式上的综合 B.目的上的综合 C.过程上的综合 D.内容上的综合 5.教师把握音乐作品的思想内容、情绪性质及其审美价值的能力属于教师基本音乐素养中的( ) A.音乐欣赏能力 B.音乐表现能力 C.音乐文化涵养 D.音乐创造能力 6.侧重强调不同活动中同一种能力在要求上的循序渐进是( ) A.能力目标的系列化 B.材料目标的系列化 C.内容目标的系列化 D.过程目标的系列化 7.一般来讲,适合4~5岁幼儿演唱的歌曲的音域为( ) A.e1-g1 B.d1-b1 C.d1-a1 D.d1-c1 8.对于含有不断重复出现的简单而特点鲜明的词曲动机的歌曲,适宜采用的歌唱活动导入方法是( ) A.情境表演导入 B.故事讲述导入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历年试题(2009起)

试卷代号:2507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音乐) 试题 2012年1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加德纳认为要想理解儿童的艺术发展就需要理解生命过程中的三大系统,这三大系统是: 、、。 2. 幼儿园音乐作品表现性的二种依附性是分别是、。 3. 幼儿的三种身体动作类型是、、。 4. 柯达伊歌唱教学的主要方法是、、。 5. 学前儿童音乐技能类型有、、。 6. 风格经验的年龄目标有、、。 7. 在幼儿园音乐教学中运用铺垫手法的两种目的是、。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 知觉系统 2. 音符单一的节奏型 3. 创编歌词活动 4. 双圈舞 5. 音乐即兴 三、简答(每小题7分,共3 5分) 1. 简述学前儿童的三大音乐趣味。 2. 简述学前儿童音乐经验获得的三个条件。 3. 简述学前儿童音乐课程评价的对象。 4. 简述再现音乐内容的三项标准。 5. 简述声音高低经验获得机制。 四、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 阐述幼儿年龄阶段音乐关键经验目标中第一、二个层次的音乐形式经验目标。 2. 阐述动作意象的原则。 五、音乐材料分析题(共1 0分) 分析"未出壳雏鸡的舞蹈"的曲式结构与再现主题内容。 试卷代号:2507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音乐) 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供参考) 2012年1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 制作系统知觉系统感受系统 2. 对形式性的依附对再现性的依附 3. 非移动动作移动动作与物体一起移动动作 4. 字母谱与节奏谱手势指挥 5. 身体动作音乐技能嗓音表达音乐技能打击乐器音乐技能即兴音乐技能 6. 摇篮曲舞曲进行曲 7. 为音乐审美经验铺垫为生活经验本身铺垫 二、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知觉系统:知觉系统的产物是识别,从音乐学习的角度来说,是对各种音乐形式样式的辨别、确认。 2. 音符单一的节奏型: 只有一到二种音符组成的节奏型。 3. 创编歌词活动: 是利用幼儿语言发展能力先于音乐能力的优势,通过把歌唱的心理能量主要用于编歌词的方式促进噪音控制能力自动化的活动。 4. 双圈舞: 是全体围成二个圈,以双圈为基本队形而进行的集体舞。 5. 音乐即兴:是音乐制作的一种形式,在这种形式中一人或多人自发地、同时地对一音乐作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音乐)教学大纲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音乐)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1.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音乐)是学前教育学专业(专科)的一门必修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学前儿童的音乐学习特点、学前儿童音乐作品的本体特性与实践特性,理解音乐经验的类型、学前儿童获得音乐经验的机制、学前儿童音乐课程的编制原理,从而掌握引导学前儿童音乐体验的有效途径。 2.与相关课程的衔接、配合、分工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音乐)是音乐学科与教育学科的有机结合,是一门具有边缘性质的学科,也是一门具有极强的实践性的学科。操作一件乐器、学习一定的发声技能、鉴赏一定量的音乐作品与开设《音乐基础理论》、《基本乐理》等课程是学习学前儿童音乐教育这门课程在音乐方面的要求;《学前教育学》《课程与教学论》《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等课程是学习学前儿童音乐教育这门课程在教育学方面的前置课程。学前儿童音乐教育主要思考如何将以上各门课程的知识与技能具体化与行动化的问题。 3.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 本课程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同时与幼儿园音乐教育实践密切结合。教学中应全面具体地向学生介绍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基本原理,引导学生结合幼儿园的教育实践进行教育问题的研究与设计,培养学生的教育教学能力。 4.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建议 本课程是实践性比较强的学科,在教学方法上宜采取讲述、讨论、案例分析与现场教育见习与实践等方式。基本原理以教师讲述为主,理论问题以讨论的方式为主,教育实践问题以案例分析的为主,教育教学能力的训练以教育见习和实习为主。 5.课程教学要求的层次 本课程基本内容的要求按“识记、理解、掌握”三个层次要求。具体要求在第三部分中规定。 第二部分媒体使用与教学过程建议 1.学时分配 本课程4学分,总课时为72学时。根据电视大学的学习特点,建议安排20学时的讲授,20学时的网络课程、音像教材自学或集中辅导学习,其余学时多数为到幼儿园见习与实习的时间。具体各部分内容的学时分配可由辅导老师针对学习者个人情况分别制定适宜的学习计划来作出规定。 2.媒体教材的总体说明 本课程以文字教材为主要学习媒体。合一型的文字教材总篇幅在35万字以内。与文字教材配合使用的录像教材10学时,主要满足对于课程重点内容、难点问题进行讲解、结合教育实践进行案例分析等方面的学习要求。本课程配备了网络课程,其主要内容为课程学习重点的系统辅导和专业知识领域的适度拓展。此处,配备网络教学资料包括:IP课件10学时、文本辅导材料及案例资料若干。所有媒体教材的设计和使用要以方便学习者学习使用为原则,突出发掘其现时实用价值方面的指导作用。 3.教学环节 本课程的教学坚持以学生自学为主,利用中央电大教学力量和学习资源,严格认真组织课程学习支持服务,可采用面授辅导、网络教学活动、学习小组活动和个别咨询辅导等方式保证平时教学过程的正常进行。提倡联系幼儿园的教育实践学习本课程的内容。要求完成以作业与评价手册等形式所确定的平时作业,制定切实可行的课程实践性环节的实施意见,并进行严格的形成性考核。 第三部分课程考核的有关说明

最新学前儿童音乐教育考试题库及答案

作业1 一、填空题 1.加德纳认为要想理解儿童的艺术发展就需要理解生命过程中的三大系统,是:感受系统、制作系统、知觉系统。 2.幼儿园音乐作品表现性的二种依附性是对形式的依附、对再现性的依附。 3.儿童艺术发展三阶段是:(0-1岁)前符号阶段、(2-7岁)符号运用阶段、(8岁后)继续进步与可能的退步阶段。 4.音乐的句法因素是旋律、和声与节奏。 5.节奏的两个方面是拍子与节奏型。 6.幼儿拍感的两个方面是合拍,二拍、三拍的强弱韵律感。 7.音乐的非句法因素是音色、织体、速度、曲式结构与力度。 8.早期儿童艺术教育研究者需要解决的一个核心问题是如何让8岁以后的儿童的艺术表达 能力不退化。 9.对于幼儿园音乐教师来说挖掘音乐作品再现内容一般可以采取以下两个步骤:第一步, 曲式分析,旨在捕捉再现内容的音乐主题;第二步,动作表现,旨在诠释再现内容。 10.用肌肉感引导幼儿辨认先紧后松节奏型的方法是双手抱拳与伸展。 二、简答题 1.简述音乐教育的儿童在八岁前没有获得全面而基础的音乐经验的可能原因。 答:第一,早期音乐学习缺乏感受系统的参与;第二,早期音乐学习缺乏音乐知觉系统的参 与;音乐学习缺乏制作系统的参与。 2.简述幼儿节奏感发展特征。 答:3-4岁幼儿可以通过大量的身体动作表演与打击乐演奏表演获得稳定的节拍感;4-5岁幼儿通过快与慢的配合理解节拍通过歌谣朗诵理解节奏型;5-6岁幼儿已经能够理解歌 曲的节奏型能独立完成快慢节拍的变换能理解节奏的主题、动机。 3.简述制作系统、知觉系统、感受系统的含义。 答:1、制作系统:制作系统的产物是行动,而行动是指向目的的,不只是单纯的身体运动。 2、知觉系统:知觉系统的产物是识别,从音乐学习的角度来说,是对各种音乐形式样式的 辨别、确认。3、感受系统:感受系统的结果是情感,从音乐学习的角度来说,这种情感可 以包括任何有关儿童的情绪情感反应。 4.简述音乐作品的形式性、再现性及表现性的含义。 答:1、音乐作品的再现性:音乐作品中的句法与非句法形式主要用来描绘或刻画人、物、 地点、事件等客观现实的性质。2、音乐作品的形式性:音乐作品中涉及由句法与非句法因 素组成的作曲或即兴的音乐设计。3、音乐作品的表现性:音乐作品中的句法与非句法形式 对人类情感、情绪的表达性质。 5.简述符合幼儿趣味的歌曲特点。 答:1、歌词本身生动、具有儿童语言的口味幼儿容易朗诵。2、歌词所描述的主题突出、 故事性强、幼儿容易动作表演。3、旋律音调与词调吻合,幼儿容易歌唱。 四、论述题 1、论述学前儿童的三大音乐趣味。 答:1、音量要素是幼儿最主要的音乐兴趣;2、运动是幼儿对音乐感兴趣的第二重要因素; 3、让幼儿感兴趣的音乐作品类型是“关于”某些事情的音乐。 2、论述幼儿园音乐作品再现性的形式规限。 答:幼儿园音乐作品再现特性的挖掘是处理张力的结果,其中再现性是价值范畴,是我们追求的;而形式性是规限范畴即所有的再现性内容的挖掘以符合形式性为基本条件,离开了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读后感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读后感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读后感 为结合区里的“读书让我更有魅力”活动,上周五我们幼儿园开展了“读书沙龙”活动,活动中许多老师都交流了自己的读书感言。在此,我也来分享一下我的读书后感:《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是许卓娅老师的着作。书中对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历史、发展、及实际操作活动都进行了详细的论述,为幼儿教育工作者更好的开展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活动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依据。再次拜读许老师的这本着作,对于许老师在打击乐方面的阐述使我感触颇多。尤其是第二章第二节第三小段,关于音乐教育与学前儿童打击乐演奏能力的发展。 书中阐述的孩子演奏乐器能力的发展非常符合孩子的认知特点,正象许老师所说,对于一些用软绳穿起来的碰铃孩子们掌握起来有一定难度,因为这种主要靠小肌肉来演奏的乐器,对手眼协调能力的要求较高。那在孩子的演奏过程中,孩子们总是不能很好的用大拇指和食指捏住绳子的顶端,而总是用手捏住碰铃的根部,造成碰铃悦耳动听的音色出不来。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大家除了一遍遍的示范,还可以让幼儿倾听正确的演奏方法和错误的演奏方法演奏出的音色有什么不同,通过反复的教育和练习,孩子们肯定能够逐步学会用小肌肉来演奏乐器,而且,通过不断的练习,他们自然会熟悉各种乐器的不同演奏方法,也了解了用什么样的演奏方法才能使自己演奏出来的音色更好听。 还有对孩子们在演奏打击乐作品中的创造性表现进行的阐述。许老师说,随着儿童对音乐对周围事物的感知经验日益扩大,感知能力逐步增强,理解体验能力逐步提高,他们对节奏、音色、速度、力度表现力的认识越来越深刻和丰富,与运用这些要素来进行创造性表现的热情和能力也越来越强。对这一点,我是深有认同。以前在班里刚开始开展打击乐的演奏活动时,孩子们对音乐的理解能力和认知能力并不强,对演奏过程中音色、节奏、力度、速度的把握总是让人非常失望。稍微慢点的乐曲,他们就会抢拍,快点的乐曲速度也总是更不上。 更别提对音乐中力度和音色的把握。演奏出来的作品既机械又枯燥,充其量只能是说给乐曲打拍子。正象许老师说的,孩子们对音乐的感知经验太少,理解体验的能力才会上不去。为此,大家可以利用时间,开设音乐欣赏活动,注意调动孩子们对音乐的认知能力。比如听到欢快的乐曲,可以引导他们去尽情的用身体用乐器去体验音乐的欢乐。听到悲伤的乐曲,让他们静静体会,引导他们用语言表达、用打击乐演奏出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并让孩子们学会倾听,多倾听自己用打击乐器演奏出来的音色,并集体讨论那一种方法演奏出来的音色最好听,最符合作品。通过这一系列的训练,孩子们的音乐认知能力一定会有很大提高,相应的他们在演奏过程中对音乐的把握,也会有很大进步,对音乐演奏的兴趣也会越来越强。 感谢您的阅读!

(完整word版)《学前儿童音乐教育》试卷A

二、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 A.内容 B.目标 C.技能 D.手段 2.系列歌唱教学方案设计的主要目的是() A.让幼儿较好地理解歌曲 B.让幼儿熟练地掌握歌曲 C.发展幼儿的创造能力 D.在学习歌曲的过程中获得实际发展 3.幼儿园音乐角的活动目的主要是() A.进行系统音乐学习 B.进行自发音乐实践活动 C.进行音乐共享交流活动 D.进行音乐表现活动 4.在演奏打击乐器的过程中,使奏出的音响和音乐相协调一致的能力() A.乐器操作能力 B.随乐能力 C.合作协调能力 D.创造性表现能力 5.开展音乐教育活动的第一步骤是() A.选择教育目标

B.确定教学方法 C.制定教育目标 D.创设教育环境 6. 1900年创立“体态律动”学说及其音乐教育理论的教育家是() A.达尔克罗兹 B.柯达依 C.铃木 D.奥尔夫 7.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能够根据需要经常变换自己所扮演的角色的行为方式是() A.角色的进入 B.角色的退出 C.角色的保持 D.角色的示范 8.音乐作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其基本特征之一是() A.音乐是时间的艺术 B.音乐是视觉的艺术 C.音乐是语言的艺术 D.音乐是空间的艺术 9.为3-4岁儿童选择配器方案时,一般宜在() A.乐句之间变化音色 B.乐段之间变化音色 C.乐句之中变化音色 D.乐段之中变化音色 10.集体舞蹈的教育重点在于适应空间变化和() A.人际交流合作 B.掌握基本舞步 C.感受音乐节奏 D.体验舞蹈风格 二、概念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幼儿园音乐课程目标: 2、创编歌词活动: 3、在幼儿的音乐学习中,“配器”主要是:

4月全国自考学前儿童音乐教育试题及答案解析

全国2018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试题 课程代码:00397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 人类音乐活动的基本性质在于() A. 实践性 B. 音乐性 C. 游戏性 D. 娱乐性 2. 在设计音乐欣赏教学方案时,先把握作品的某个细节部分,然后再从局部逐步扩大到整 个作品的程序为() A. 层层深入的程序 B. 层层累加的程序 C. 一一匹配的程序 D. 一一对应的程序 3. 作为创造性音乐欣赏活动中的一种表达媒介,语言在表述时应使用() A. 概念性语言 B. 比喻性语言 C. 抽象性语言 D. 逻辑性语言 4. 音乐教育工作不仅要为儿童的现实发展担负责任,而且也要为儿童的终身发展担负责任。 这一思想体现了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 A. 实践原则 B. 可持续发展原则 C. 和谐原则 D. 低耗高效原则 5. 面对陌生幼儿,不含复习活动的“研究型”公开观摩活动的组织形式一般采用() A. “一杆子”式 B. 三段式 C. 常规式 D. 系列化式 6. 将幼儿园的音乐教育活动划分为音乐表现活动和音乐体验活动的依据是() A. 活动目的 B. 音乐实践类型 C. 活动内容 D. 音乐表现方式 7. 《金蛇狂舞》的曲作者是() A. 刘诗昆 B. 圣桑 C. 聂耳 D. 刘铁山 8.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根本目的是:通过音乐教育活动使儿童获得() A. 音乐感的发展 B. 学习能力的发展 C. 个性、社会性的发展 D. 全面和谐的发展 9. 在歌唱活动中,为了帮助儿童获得清晰准确的表现内容并掌握富于感染力的表达情感的 方法,教师应该() A. 让幼儿倾听录音范唱 B. 让幼儿倾听同伴的演唱 C. 让幼儿倾听教师精湛的弹奏 D. 树立正确的歌唱榜样 10. 一般来说,在唱优美、温柔、悲伤的歌曲时,咬字吐字的方式用比较形象的动词来说应 1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 (2)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模拟试卷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5分) 1、音乐具有以下基本特征:声音的艺术、听觉的艺术、时间的艺术、情感的艺术、间接的艺术。 2、世界流行的儿童音乐教育流派主要有奥尔夫体系、达尔克罗兹体系、柯达伊体系、铃木体系、综合音乐感体系。 3、歌唱活动中培养创造性的创编活动形式主要有创编歌词、创编动作。 4、幼儿歌唱教育的基本内容包括歌曲、歌唱形式、歌唱的简单知识和技能三部分。 5、韵律活动教学中一般性的教学方法主要有:示范、提问、退出、反馈。 6、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体系及教学实践的基本内容分为体态律动、视唱练耳、即兴创作。 7、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价值取向可以分为以教育为本位_的学前儿童音乐教育和以_音乐为本位__的学前儿童音乐教育两种。 8、幼儿园音乐游戏的基本类型包括歌舞游戏、表演游戏、听辨反应游戏。 9、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评价方法有:观察法、谈话法、问卷法、测试法、综合等级评定法。 10、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的组织结构可以分为专门的音乐教育活动和__渗透的音乐教育活动音乐作品_ 两种形式。 11、从心理活动的不同领域来分,目标可以分为认知目标、情感与态度目标、操作技能目标三方面。 1、关于音乐起源的较具代表性的理论有模仿说、游戏说、巫术说、表现说。 3、音乐欣赏活动的材料是指音乐作品和辅助材料。 4、“多通道参与”主要有视觉辅助材料参与、动作辅助材料的参与、言语辅助材料参与三种参与形式。 5、幼儿园音乐游戏的基本类型包括歌舞游戏、表演游戏、听辨反应游戏。 10、音乐才能主要包括体态律动、视唱练耳、即兴创作。 1、音乐是社会审美生活的。 2、幼儿音乐教育具有;、的特点。 3、80年代至今我国幼儿音乐教育的发展体现出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的、和特点。 5、歌唱教育活动中节奏感培养的具体方法有、、、 和。 7、音乐能力主要是指、、、和。 12、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设计的发展性原则强调教师必须准确把握幼儿的,从而促进其发展。 2、音乐具有四个基本特征:首先,音乐是,同时,音乐也是,其次还是和。 4、是培养旋律感和内部听觉表象能力的一种重要方法。 6、系列层次活动是以设计的层层递进、环环相扣,以促进儿童发展为目标的。它主要是针对而提出的,而预知学习的理论主要是针对提出的。二者紧密相联系:需要在科学的系列层次活动设计的基础上才能使用,也需要在科学的系列层次活动的实施中才能达到。 7、幼儿身体动作的发展中,最先发展的是。 8、韵律动作包括基本动作、和三种。 13、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评价的计划性原则是指评价应。 二、概念题:(每题4分,共16分) 1、韵律活动----是指在音乐的伴奏下以协调性的身体动作来表现音乐的活动。 2、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是以儿童为主体,以适合儿童的音乐为客体,通过教师设计和组织的多种形式的音乐活动使主、客体相互作用,以培养和发展儿童的音乐能力,促进儿童身心全面发展为过程的教育活动。 3、系列层次活动----以一个音乐活动材料(可以是一首歌曲或乐曲、一种节奏、一种舞步、一个音乐游戏或一种音乐知识技能等)为基础而设计的层层递进、环环相扣,以促进儿童全面发展为目标的教学活动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试题2

一、填空题 (每小题 1 分,共 10分) 1. 教师教儿童歌唱时,坚持要求正确的咬字吐字,能促进儿童 2. 为学前儿童选择歌曲应该同时兼顾 ___________ 和曲调两个方面。 3. 撰写音乐教学活动目标时必须陈述 ___________ 行为。 4. 在音乐活动中提供更多的机会让幼儿获得积极的情绪体验,能促进幼儿 ____________ 5. 马克思主义的艺术理论认为:音乐是人类对 ____________的一种特殊形式的主观反映。 6. 韵律动作可分为三类:基本动作,模仿动作和 ____________ 。 7. 与演奏打击乐器有关的一般技能主要有:用自然协调的动作演奏;奏出适中的音量和 听 音乐和他人的演奏,并使自己的演奏与整体音响相协调。 8. 在常规的打击乐演奏活动中,同音色组的乐器在空间安排上应该 _____________ 。 9. 音乐的起源是一个多元的,不断分化和 ___________ 的发展过程。 10. 音乐教学活动的时间,是既有限定又有弹性的,教师在实际的活动中要更多注意的,不 应是钟表所显示 的实际时间,而应是幼儿行为所显示的 ____________ 时间。 二、单项选择题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 项前的字母填 在题干后的括号内。每小题 1分,共 20 分) 1. 音乐教育的终极目标是 ( ) A.音乐感的发展 B.学习能力的发展 2. 为了引导幼儿感知音乐的细节,体验音乐的暗示性,表达音乐速度的适宜性, 用( ) A. 现场哼唱或演奏的方法 C.分句欣赏的方法 B. 示范和讲解的方 法 D.反复练习法 3. 歌唱活动本身的教育目标中,最基础的目标是 ( ) A. 发展幼儿运用嗓音进行艺术表现的能力 B. 让幼儿享受参与歌唱活动的快乐 C. 发展幼儿感受音乐的能力 D. 掌握粗浅的歌唱知识技能 4. 整个音乐教育和谐的第一基础是 ( ) A. 目标和谐 B.过程和谐 D.评价和谐 5. 在韵律活动中使用道具,应遵循的原则是 ( ) A. 道具新颖有趣,使用技巧复杂亦无关紧要 B. 增强儿童的美感,引发想象、联想 C.尽量为儿童提供现成的道具 7. 歌唱活动中,幼儿能够自然掌握,口面腔共鸣和向前唱,主要是由于 A. 教师和同伴的正确榜样 B.通过语言交流找准了发声位置 8. 在学前阶段进行的音乐教育,其本质是对人进行 ( ) A.美的教育 B.良好的个性教育 C. 艺术的教育 D.基本素质的教育 c.全面发展 D.音乐知识技能的发展 的发展。 的健康。 ;注意倾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采 C.方法和谐 D.教师应花较多精力设计道具 6. 经过大量实践和实验研究后提出 A.达尔克尔兹 B.柯达伊 儿童自然发展法 ”的是( ) C. 铃木 D.奥尔 夫 C.通过视觉、触摸觉交流了解了发声方法 D.发声练习

学前音乐课程标准修订稿

学前音乐课程标准 Document number【AA80KGB-AA98YT-AAT8CB-2A6UT-A18GG】

《铜仁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艺体系》课程标准编者:学前音乐教研室 审核人: 课程负责人:盛丽 编制单位:铜仁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艺体系 编制日期:2016年1月20日 2016年1月20日 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信息 二、课程定位 课程的简介性质:《音乐课》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专业课。它通过乐理与视唱练耳、钢琴基础、儿歌编配与弹唱、以及学前音乐教育四个部分组合在一起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四个学期的音乐部分基础教材; 课程的作用:四个学前由基础乐理知识到音乐教学的运用的学习,通过比较系统的、规范的、精炼的具有代表性的内容,配合相适应的、生动有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音乐课基础知识、基本能力(教学技能、心智技能)两方面得到培养和训练,使学生能够上好每一节幼儿音乐课。

三、课程目标 通过任务引导的各项活动,讲授《乐理与视唱练耳》、《儿歌弹唱》、《学前音乐教育》等教材,使学生理解“音乐”的基本理论、掌握音乐的基本技能、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及与“音乐”相关的艺术审美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爱专敬业、团结协作的职业精神。 1、能力目标 (1)熟练地运用课堂所学知识和方法,实践于自身风格特点的纠正。 (2)会合理掌握组合音乐、节奏。 (3)会运用各民族特色技术技巧。 (4)能上好学前音乐课。 2、知识目标 (1)掌握《音乐》课程标准相关的音乐理论知识。 (2)掌握儿歌伴奏技能。 (3)掌握地域、民俗的基本知识。 (4)掌握相关幼儿音乐的教学方法。 3、素质目标 (1)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质、法律意识和道德品质。 (2)树立客观公正的职业理念,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3)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形成稳固的专业思想。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与活动指导》(音乐) 期末考试试卷1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与活动指导》(音乐分册)期末考试试 卷1 一、填空题(本题满分10分) 1.音乐课的基本几种组织形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采用音乐会的形式进行。 2.3—6岁幼儿歌唱能力的发展过程中,3—4岁幼儿音域为c1-a1,4—5岁幼儿音域为____________,5—6岁幼儿音域为____________。 3.幼儿园韵律动作分为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动作。 4.在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活动中采用的韵律动作组合一般可分为:身体节奏动作组合、___________、___________、集体舞、___________。 二、名词解释(本题满分20分) 1.音乐欣赏: 2.律动

三、简答题(本题满分30分) 1.小班音乐课程总目标? 2.选择歌曲教材是要注意些什么?为什么? 3.歌唱得简单知识和技能有哪些?

四、论述题(20分) 谈谈音乐对于儿童的生活和成长的意义? 五、设计一篇中班歌唱活动《坐上我的小飞船》教案(20分)要求:1.教学目的,要求明确 2.教学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独特 3.教学过程明晰,步骤清楚(字数不少于600字) 4.重点难点突出

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填空题(10分)每空1分。 1.游戏的形式、多种活动相结合的形式、故事的形式 2. C1-C2 B、C1-E2 3.模仿动作和舞蹈动作 4.律动模仿动作组合表演舞自娱舞 二、名词解释(20分) 1.音乐欣赏(10分) 答:是指通过聆听音乐作品获得审美享受的音乐活动。它是幼儿园实施音乐教育的一种重要手段,也是开阔幼儿音乐眼界,接触更多音乐作品,愉悦感官,丰富音乐经验,发展想象、记忆、思维能力,潜移默化的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的重要方法。 2.律动(10分) 答:是指在音乐的伴奏下,根据音乐的性质节拍速度等有规则、反复的做某一个动作或一组动作。 三、简答题(30分)每题10分 1.小班课程总目标? 答:歌唱活动:知道歌曲的名称,理解歌曲的内容,使幼儿喜欢唱歌。正确的唱歌姿势,能跟老师的伴奏唱歌,能独立地完成歌曲。 欣赏:培养幼儿听音乐的兴趣,使他们能安静的倾听音乐,能说出欣赏去的名称和主要内容。 律动:基本上按照音乐节奏做上肢或下肢的简单模仿动作,学习二分四分简单音符;培养幼儿喜欢做音乐游戏和舞蹈,能按照音乐的节拍做动作,能整齐的结束和开始。

学前儿童艺术的教育音乐课程教学大纲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音乐)课程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1.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音乐)是学前教育学专业(专科)的一门统设必修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学前儿童的音乐学习特点、学前儿童音乐作品的本体特性与实践特性,理解音乐经验的类型、学前儿童获得音乐经验的机制、学前儿童音乐课程的编制原理,从而掌握引导学前儿童音乐体验的有效途径。 2.与相关课程的衔接、配合、分工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音乐)是音乐学科与教育学科的有机结合,是一门具有边缘性质的学科,也是一门具有极强的实践性的学科。操作一件乐器、学习一定的发声技能、鉴赏一定量的音乐作品与开设《音乐基础理论》、《基本乐理》等课程是学习学前儿童音乐教育这门课程在音乐方面的要求;《学前教育学》《课程与教学论》《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等课程是学习学前儿童音乐教育这门课程在教育学方面的前置课程。学前儿童音乐教育主要思考如何将以上各门课程的知识与技能具体化与行动化的问题。 3.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 本课程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同时与幼儿园音乐教育实践密切结合。教学中应全面具体地向学生介绍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基本原理,引导学生结合幼儿园的教育实践进行教育问题的研究与设计,培养学生的教育教学能力。 4.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建议 本课程是实践性比较强的学科,在教学方法上宜采取讲述、讨论、案例分析与现场教育见习与实践等方式。基本原理以教师讲述为主,理论问题以讨论的方式为主,教育实践问题以案例分析的为主,教育教学能力的训练以教育见习和实习为主。 5.课程教学要求的层次 本课程基本内容的要求按“识记、理解、掌握”三个层次要求。具体要求在第三部分中规定。 第二部分媒体使用与教学过程建议 1.学时分配 本课程4学分,总课时为72学时。根据电视大学的学习特点,建议安排20学时的讲授,20学时的网络课程、音像教材自学或集中辅导学习,其余学时多数为到幼儿园见习与实习的时间。具体各部分内容的学时分配可由辅导老师针对学习者个人情况分别制定适宜的学习计划来作出规定。 2.媒体教材的总体说明 本课程以文字教材为主要学习媒体。合一型的文字教材总篇幅在35万字以内。与文字教材配合使用的录像教材10学时,主要满足对于课程重点内容、难点问题进行讲解、结合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试题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因为音乐擅长于抒发情感和引发情感,所以又被人们公认为是一种( ) A.声音艺术 B.情感艺术 C.听觉艺术 D.时间艺术 2.不但在理论上主张要把艺术教育当作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武器,而且身体力行地深入民间采集山歌、小调,创作了许多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教育歌曲如《锄头舞歌》的中国教育家是( ) A.康有为 B.蔡元培 C.陶行知 D.陈鹤琴 3.柯达依音乐教育体系的主要教学内容是( ) A.歌唱教学 B.节奏教学 C.即兴表演 D.动作造型 4.由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设计和组织的音乐教育活动是( ) A.自发的音乐活动 B.专门性的音乐活动 C.渗透性的音乐活动 D.隐性的音乐活动 5.整个音乐教育和谐的第一基础是( ) A.目标的和谐 B.内容的和谐 C.过程的和谐 D.方法的和谐

6.“初步学习找空地方做动作,做鸟飞的动作时尽量不让别人碰到自己,自己也不碰到别人”,这段目标的陈述体现了( ) A.知识技能目标 B.学习能力目标 C.音乐感发展目标 D.社会性发展目标 7.改变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提高教师的教育水平的第一关键的技能训练是( ) A.提出和撰写教育活动目标 B.确定教育内容 C.选择教育方法 D.制订教育活动评价方案 8.在幼儿园歌唱教学中,词曲简单多重复、歌词内容是直接描述动作过程的或是比较富于动作性的歌曲,适宜采用的导入方法是( ) A.歌词创编导入 B.故事讲述导入 C.动作导入 D.游戏导入 9.在音量、音色、音高和速度上与集体相一致并能够与集体同时开始和结束,不使自己的歌声突出出来。基本上可以做到上面所述的儿童的年龄是( ) A.2岁末 B.3岁末 C.4岁末 D.5岁末 10.韵律活动中,儿童在反射动作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生活动作是( ) A.基本动作 B.模仿动作 C.节奏动作 D.舞蹈动作 11.“小熊饿了慢慢走,小熊吃蜜蜂,吃饱了高兴地跳舞”的舞蹈动作组织形式是( )

[北京师范大学]18秋《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离线作业

离线作业试卷 一、单选 1.不属于世界三大音乐教育体系的是: 分值:7 A. 柯达伊音乐教育体系 B. 奥尔夫音乐教育法 C. 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 D. 铃木音乐教育体系 2.下列不属于柯达伊音乐教学法主要内容的一项是: 分值:7 A. 首调唱名法 B. 柯尔文手势 C. 体态律动 D. 固定音名唱法 3.达尔克罗兹认为音乐学习应该遵循的过程为:分值:7 A. 听-感受(情感体验)-动作-感觉-分析-读谱-写谱-即兴创造-表演 B. 听-动作-感受(情感体验)-感觉-分析-读谱-写谱-即兴创造-表演 C. 听-动作-感受(情感体验)-感觉-即兴创造-分析-读谱-写谱-表演 D. 听-动作-感受(情感体验)-分析-感觉-读谱-写谱-即兴创造-表演 4.幼儿音乐目标的制定,首先是把( )作为依据的。分值:7 A. 幼儿音乐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B. 幼儿音乐教育学科本身的特性 C. 社会对幼儿音乐教育的要求 D. 家长对幼儿音乐教育的要求 5.在音乐教育活动中,教师与幼儿的关系应该为: 分值:7 A. 主动与被动的关系 B. 传授或教化的关系

C. 互动、对话的伙伴 D. 单纯教育的实施者与接受者 6.进行集体音乐教育活动时的注意事项不恰当的是:分值:7 A. 注意目标模式与过程模式相结合 B. 按照主题、课程形式、大纲所要求的能力发展等某个维度来编排课程 C. 注意生动活泼的音乐活动与幼儿音乐能力训练的结合 D. 注意提高教师的音乐素养 7.教师想要在自然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幼儿或某一行为进行考察、记录和分析可以采用( )方法。分值:7 A. 谈话法 B. 测验法 C. 观察法 D. 个案研究法 8.培养区别声音的能力(听辩能力)的最佳时段是在( ) 分值:7 A. 2-3岁 B. 3-4岁 C. 4-5岁 D. 5-6岁 9.对幼儿来说最好的音源是分值:7 A. 录音机或CD等音像设备 B. 教师或家长的哼唱 C. 同龄人的哼唱 D. 哥哥姐姐的演唱 10.当教师想要反思自己音乐教育活动组织与引导,同时又想得到旁观者的反馈时,适宜采用( )评价方法。分值:7 A. 问卷法 B. 观察法

【K12学习】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教案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教案 音乐是人类灵魂的润滑剂,儿童同样需要音乐的陶冶。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精品教案,欢迎参考学习哦。 大班音乐教案《冬爷爷的礼物》 1.初步学会歌曲第一段,感受3拍子音乐的特点,能合拍地唱歌。 2.体验歌曲欢快喜悦的情绪,进一步认识冬季的特征。 1.《冬爷爷的礼物》PPT 2.幼儿已有了解冬天的特征的经验。 一、谈话导入,引发幼儿的兴趣。 师:冬爷爷来啦,他要送礼物来了,你觉得它会送什么礼物啊(出示ppt) 二、学习歌曲《冬爷爷的礼物》 1.看图片记忆歌词 先让幼儿看图片说一说,然后教师根据幼儿说的内容引出该图片的相关歌词。 师:对了,原来这些呀都是冬爷爷带给我们的礼物,这些礼物美不美啊?我们一起把冬爷爷送出去的礼物再来说一说吧! 师:冬爷爷的这些礼物不仅能说出来,老师还能唱出来呢?请你听一听哦!

2.教师范唱歌曲。 提问:你喜欢哪一句? 3.让幼儿说一说,并根据幼儿说出来的带领幼儿唱一唱,集体跟唱歌曲2~3遍。 师:这首歌叫《冬爷爷的礼物》刚刚我们唱的只是歌曲的一部分,现在我们来完整的听一听吧!请你告诉老师除了刚才我们唱的你还听到了什么? 4.感知歌曲3拍子的节奏。 师:你们发现老师刚刚唱的时候在干嘛呀?(做动作打节奏) 师:对了,我打了几个地方?(3个)这个就是我们歌曲中的一个3拍子的节奏,请你们来跟着我打打看。(教师带幼儿一起用动作打一打3拍子节奏) 师:现在我们边打节奏边一起来唱唱冬爷爷给我们带来的礼物吧! 5.多种形式唱。 1)幼儿唱第一、第二段歌词中相同的部分,教师唱不同的部分,再交换。 2)第一段男孩唱,第二段女孩唱,到“啦啦啦”大家一起唱。 3)表演唱。 三、游戏《冬爷爷的礼物》。

最新电大专科学前教育《学前儿童艺术教育(音乐)》试题及答案2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音乐)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加登纳认为儿童艺术发展三阶段是:-----、--------、---------- 2.音乐的非句法因素是----------、织体、----- 、力度、-------- 3.要求幼儿关注的节奏型包括----------、---------、-------- 和--------- 4.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涉及的曲式有--------、------- 。 5.学前儿童音乐技能类型有------- 、---------、打击乐器音乐技能、 6.织体经验的年龄目标有-------、一---- 以及---------- 7.在幼儿园音乐教学中运用铺垫手法有两种目的,第一,----------,第二,---------- 。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音乐作品的形式性2.故事性歌曲 3.音乐即兴4.制作系统5.技能 三、简答题(每小题7分,共35分) 1.接受早期音乐教育的儿童在八岁前没有获得全面而基础的音乐经验的可能原因是 2.歌词创编活动可能存在的两种偏差是什么?3.再现音乐内容的三项标准是什么? 4.用身体动作与嗓音表达轻重的区别是什么?5.速度经验的获得机制是什么? 四、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体态律动学的二个主要内容是什么? 2.行为目标准确表述的要求有哪些?举例说明。 五、音乐材料分析题(共10分) 分析“哑剧”的曲式结构与动作说明。 试卷代号:2507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学前儿童艺术教育(音乐)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供参考) 2011年1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O-l岁)前符号阶段 (2-7岁)符号运用阶段(8岁后)继续进步与可能的退步阶段 2.音色曲式结构速度 3.音符单一的节奏型先密后疏的节奏型紧凑与舒展的节奏型休止符4.三段式回旋式 5.身体动作音乐技能嗓音表达音乐技能即兴音乐技能 6.打击乐和舞蹈中的多层次音层厚与薄得比较多声部歌唱7.为音乐审美经验铺垫为生活经验本身铺垫 二、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答:指音乐作品中涉及由句法与非句法因素组成的作曲或即兴的音乐设计。2.答:指那些歌词内容有故事情节的歌曲。 3.答:是音乐制作的一种形式,在这种形式中一人或多人自发地、同时地对一音乐作品进行诠释、表演、创作。 4.答:制作系统的产物是行动,而行动指向目的,不只是单纯的身体运动。 5.答:指做身体动作、咽喉肌肉控制、打击乐器的肌肉动作等的能力,它们本身与音乐可以毫无关系。 三、简答题(每题7分,共35分) 1.答:(1)早期音乐学习缺乏感受系统的参与;(2)早期音乐学习缺乏音乐知觉系统的参与;(3)早期音乐学习缺乏制作系统的参与。 2.答:(1)使音乐活动变成语言活动;(2)在新学歌曲活动中就进入歌词创编。 3.答:(1)形式规限标准;(2)意象思维标准;(3)以身体动作呈现方式为主,以其它呈现方式为辅标准。

全国2005年04月00397学前儿童音乐教育历年真题及答案

2005年上半年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试题 课程代码:0397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 人类音乐活动的基本性质在于() A. 实践性 B. 音乐性 C. 游戏性 D. 娱乐性 2. 在设计音乐欣赏教学方案时,先把握作品的某个细节部分,然后再从局部逐步扩大到整个作品的程序为() A. 层层深入的程序 B. 层层累加的程序 C. 一一匹配的程序 D. 一一对应的程序 3. 作为创造性音乐欣赏活动中的一种表达媒介,语言在表述时应使用() A. 概念性语言 B. 比喻性语言 C. 抽象性语言 D. 逻辑性语言 4. 音乐教育工作不仅要为儿童的现实发展担负责任,而且也要为儿童的终身发展担负责任。这一思想体现了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 A. 实践原则 B. 可持续发展原则 C. 和谐原则 D. 低耗高效原则 5. 面对陌生幼儿,不含复习活动的“研究型”公开观摩活动的组织形式一般采用() A. “一杆子”式 B. 三段式 C. 常规式 D. 系列化式 6. 将幼儿园的音乐教育活动划分为音乐表现活动和音乐体验活动的依据是() A. 活动目的 B. 音乐实践类型 C. 活动内容 D. 音乐表现方式 7. 《金蛇狂舞》的曲作者是() A. 刘诗昆 B. 圣桑 C. 聂耳 D. 刘铁山 8.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根本目的是:通过音乐教育活动使儿童获得() A. 音乐感的发展 B. 学习能力的发展 C. 个性、社会性的发展 D. 全面和谐的发展 9. 在歌唱活动中,为了帮助儿童获得清晰准确的表现内容并掌握富于感染力的表达情感的方法,教师应该() A. 让幼儿倾听录音范唱 B. 让幼儿倾听同伴的演唱 C. 让幼儿倾听教师精湛的弹奏 D. 树立正确的歌唱榜样 10. 一般来说,在唱优美、温柔、悲伤的歌曲时,咬字吐字的方式用比较形象的动词来说应是() A. “弹”出去的 B. “推”出去的 C. “打”出去的 D. “爆发”出去的 11. 下列关于“选择韵律活动中的音乐作品”的说法中,不正确 ...的是()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导学教案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导学教案 授课教师:授课时间:年月授课班级: 第一部分课程性质、总体要求及考核方式 1.课程性质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运用教育理论与和技术技能相结合,在教学活动中必须掌握的能力,由于音乐教育在儿童全面发展中的特殊作用,因此,音乐教学理论及教学方法,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技术操作性。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课程目标是 1、现代中国学龄前儿童音乐教育体系的基本框架;了解现代中国学龄前儿童音乐教育体系的基本哲学基础和心理学基础,了解学前儿童音乐教育实践中如何应用一股教育学、心理学原理;了解在现代中国幼儿园集体音乐教育教学过程中进行工作的具体方法。 2、通过学龄前儿童音乐教育的理论原理和教学方法的学习,得到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锻炼,并获得进一步的在中国幼儿园中进行集体音乐教育教学实践和教育教学研究实践的能力。 3、此外,系统地掌握国内外教育发展动态,提高教育分析,教育研究的能.力,增强教育改革和教育创新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课程教学要求 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概述、儿童音乐的发展过程、儿童音乐的发展、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理论、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目标和内容体系、学前儿童歌唱教育、学前儿童音乐欣赏教育、学前儿童韵律活动、音乐游戏、打击乐活动、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活动评价。 3.主要学习资源 教材、网络资源 4.课程考核方式

本课程属考试课,成绩为百分制。最后考试成绩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闭卷考试,占总分的60%,考试题型中增加教育活动设计、问题分析论述等综合能力考核的比例;二是设计活动方案(包括试讲、教案设计)等占总分的20%;三是实践报告(见习、模拟训练等),占总分的20%。所以学习重点应转向平时技能训练和幼儿教育经验的积累上,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第二部分课程教学要求及重点难点 第一章学前儿童音乐心理的发展特征 【学习目的】 1.了解加登纳儿童艺术发展的三大系统与三个阶段理论; 2.熟悉学前儿童的音乐知觉的发展特征; 3.熟悉学前儿童的音乐制作的发展特征; 4.熟悉学前儿童的音乐感受的发展特征; 5.了解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意义; 6.了解实现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意义的条件。 【学习要点】 本章描述学前儿童音乐心理的发展特征,在描述时以加登纳儿童发展的三大系统为框架。加登纳的理论着重于对儿童审美心理发展的整体探讨或描述,而我们运用其三大系统框架来描述学前儿童的音乐心理发展特征,是对他理论假设的粗浅应用。本章第一节从儿童音乐发展的角度介绍加登纳的有关儿童艺术发展的三大系统与三个阶段;第二节粗略描述学前儿童的音乐知觉、制作、感受的发展特征;第三节考察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所具有的意义与意义背后的制约性。 【学习建议】 1.对儿童艺术发展特征的认识需要阅读一些审美心理学方面的材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