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区绿地植物配置

居住区绿地植物配置
居住区绿地植物配置

居住区绿地植物配置

居住区绿地的植物配置是构成居住区绿化景观的主题,它不仅起到保持、改善环境,满足居住功能等要求,而且还起到美化环境,满足人们游憩的要求。居住区绿化时植物配置还应该以生态园林的理论为依据,模拟自然生态环境,利用植物生理、生态指标及园林美学原理,进行植物配置,创造复层结构,保持植物群落在空间、时间上的稳定与持久。

(1)空间处理:居住区除了中心绿地外,其他大部分都分布在住宅前后,其布局大都以行列式为主,形成平行、等大的绿地,狭长空间的感觉非常强烈,因此,可以充分利用植物的不同组合,打破原有的僵化空间,形成活泼、和谐的空间。根据植物的生态特性,可分为:①适合于作上层栽植的植物:落叶乔木:银杏、白蜡、栾树、元宝枫、柿树、杜仲、泡桐、刺槐、悬铃木。常绿乔木:白皮松、雪松、华山松、蜀桧、侧柏、油松、洒金柏。

②适合于作中层栽植的植物:适合于林下遮荫条件下的植物:鸡麻、连翘、小花溲疏、天目琼花、红瑞木、金银木、麻叶锈线菊、棣棠。适合于林下半荫或全光照条件下的植物:紫荆、猬实、太平花、珍珠梅、红叶小檗、铺地柏、紫穗槐。适合于林缘或疏林空地栽植的植物:黄栌、西府海棠、紫叶李、紫薇、丰花月季、榆叶梅、锦带花、平枝木旬子、迎春、牡丹。

③适合于作下层栽植的植物

藤。

(2)线形变化:由于居住区绿地内平行的直线条较多,如道路、围墙、居住建筑等,因此,植物配置时可以利用植物林缘线的曲折变化,林冠线的起伏变化等手法,使平行的直线条融进曲线。突出林缘曲线变化的手法有

①在灌木边缘栽植,利用花灌木矮小、枝密叶茂如郁李、金钟花、火棘、迎春、棣棠、木瓜海棠、贴梗海棠等植物密栽,使之形成一条曲折变化的曲线。

②孤植球类栽植,在绿地边缘挑出几个孤植球,增加边缘线曲折变化。突出林冠线起伏变化的手法有利用尖塔形植物如水杉、铅笔柏、龙柏、桧柏、蜀桧等,此类植物构成林冠线起伏变化较强烈、节奏感较强;利用地形变化,使高低差不多的植物也有相应林冠线起伏变化,这种变化较柔和,节奏感较慢;利用不同高度,植物不同树冠构成的林冠线起伏变化,一般节奏感适中。

(3)季相变化:居住区是居民一年四季生活、憩息的环境,植物配置应该有四季的季相变化,使之同居民春夏秋冬的生活规律同步。为此,应做到:

①一个居住区内应该注意一年四季季相变化,使之产生春则繁花似锦,夏则绿荫暗香,秋则霜叶似火,冬则翠绿常延。如泉景——四季花园的四季园以两侧略起的微地形以及四季花木,形成中轴夹景效果,四季园内以不同季节开花的植物来表现四季植物景观。春以樱花为主附以玉兰;夏以百日红为主附以棣棠;秋以石榴为主,点缀两株柿子树并配以红枫;冬以腊梅、云杉为主,并穿插红瑞木。整体四季园内以云杉及大叶黄杨相互连接,既满足了景观要求,

四季皆有景,景景有不同,又紧扣了四季主题。

②一个片、区或某幢建筑周围应该以突出某种植物特点为主,如四季花园中,杨柳阁以杨柳为主,樱花阁以樱花为主,或者以突出某个季节景色为主,或春、或夏、或秋、或冬。如以展现秋景为主的植物群落可采用:上层:银杏+元宝枫+小叶白腊+白皮松;中层:金银木+红王子锦带+小花溲疏;下层:铺地柏+月季+林缘栽植+草坪。其中群落上层乔木银杏、元宝枫以金黄、橘红叶色渲染秋景,红王子锦带沿林缘栽植,小花溲疏、金银木疏植于上层乔木稀疏光影之下,充实春、夏、秋景观,金银木果实秋冬之季亮丽红艳,冬季和翠绿的白皮松、云杉又构成层次丰富的冬景。居住小区绿化规划,是一个综合性的课题。它能反映出不同时期的社会经济、文化特点。社会的发展和形势的需要向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我们用发展的眼光去研究探索这门学问。运用生态园林的观点,满足居住区的功能要求,创造

风景优美的居住生活环境,这是我们设计者应该不懈追求的目标。

浅谈居住区的景观设计与植物配置

浅谈居住区的景观设计与植物配置 潘静霞 摘要:本文主要阐述了目前居住区景观设计的现状和存在的较为明显的问题,并以江苏省句容市“都市晴园”与“香江丽景”小区为例,论述了居住区景观设计的要点和居住区植物配置的原则与方式,结合现代居住区的整体情况,指出了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居住区;景观设计;植物配置;发展趋势 居住作为人类生存的必要物质条件,是家庭的物质载体,也是人类生活最基本的物质消费,它可以满足人们生存、发展乃至多层次享受的需求。居住区的建设作为城市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能单纯的只为居住者提供居住的空间和场所,还需要创造一个良好的居住环境,满足居住者的社会和心理需求,从这个意义而言,居住区也是精神生活的重要场所,是一个精神意义上的家。由此,居住区景观作为人居住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1 居住区景观的现状 居住区是人类居住环境最直接的空间,营造高品质的居住环境是当今居住区规划理论与实践中非常重要的环节。目前,居住区环境从设计理念到营造手段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还是存在以下这些问题。 1.1 缺少人文关怀 当前,居住区的环境建设主要停留在绿化量的控制上,对居民行为活动规律和心理等方面的缺乏细致研究,对人们健康、娱乐、体育、文化等设施和活动场地及游憩项目研究不够,仅仅重视空间形式和规模,没有把“人”的需求放在第一位,缺少人情味。具体表现在较多从环境的空间及形态组织上追求变化,出现了过于强调形式的潮流,缺少亲切、贴近的情感投入,缺少人文关怀。 1.2 缺少个性特色 任何地方,在长期生态力量的综合作用下,都会形成本土的、鲜明的特征,成为其独特的视觉资源和场所精神。在景观设计中,应强调对其周边环境和原有地形地貌的尊重。在现代的居住景观设计中,不能充分发挥应有的资源优势,诸如填埋自然水体或挖掉山体的现象。对地域特色、周边环境等没有得以继承和发展,使得居住区环境缺乏个性特色。 1.3 缺少细节处理 当前居住区环境建设出现了从早期极端不重视景观到目前过度重视景观的现象:过于强调景观化和追求视觉效果的潮流;过度强调平面构图,忽视立体空间效果;过度运用硬质景观,忽视软质景观(植物)在造园中的功能;偏重塑造大尺度、豪华的人工观赏空间,追求气派和宣传效果,而缺乏小尺度空间、邻里交往空间和景观的细节处理。 2 居住区景观整体营造 2.1 居住区景观设计原则

小区组团植物配置的一些心得体会

自然式小区植物组团内部结构的一些见解 1.植物组团的重要性 植物组团是自然式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组团的景观效果直接关系到了整个小区的景观品质,本文想就植物组团内部结构进行分析,以抛砖引玉,使读者能产生更好的思路和想法。 一个典型的组团是由乔木、灌木、草本所组成的,这是一种极具生态效益的复合群落。不管是在未来的城市市区园林绿地建设还是居住小区的景观环境建设过程中,植物造景,提高绿量、叶面积,以乔本为主,辅以灌木和花草组成合理的复合植物群落,营建稳定的生态系统,将会是最常用、最重要的设计手法。 2.植物组团的结构分析 图1:植物组团示意图 图1是一个典型的植物组团,我们可以看到,整个组团分为了四个结构:上层结构(大乔木、中等乔木、大灌木/小乔木),中层结构(大灌木、中等灌木球、小灌木球和石头),下层结构(背景小灌木、中层小灌木、前景小灌木、收边小灌木),地被结构。并且组团还要做到常绿树种与落叶树种的比例为1:3。 2.1上层结构的分析 上层结构由大乔木、中等乔木和大灌木构成,是整个组团的骨架和灵魂。上层结构的整体要求是姿态挺拔、树形优美、气势蓬勃。 大乔木作为上层结构中的骨骼与灵魂,最重要的是姿态挺拔,并且还要满足树形优美,轮廓富于变化等要求,最好是落叶树种。其种植位置往往位于组团右侧的黄金分割点处,较适宜的树种有:大叶榕、槐树、银杏、油松、梧桐、小叶榕、合欢、罗汉松、南洋杉、广玉兰、枫香、黄栌、火炬树等。 中层乔木作为上层结构的肌肉,最重要的是姿态开张,并且还要满足树形端正,姿态优美,枝叶茂盛等要求,最好是常绿树种。其种植位置往往位于组团的中部稍偏左的位置,较适宜的树种有:大叶女贞、椤木石楠、鸡爪槭、五角枫等。 大灌木/小乔木作为上层结构的收尾,同时也是中层结构的开头,是整个组团的点睛之笔,最重要的是树形优美,特点鲜明,最好是观干、观叶、观花或者观果的植物。较适宜的树种有:紫薇、红枫、鸡爪槭、紫叶李、桂花球、红叶石楠球等。 2.2中层结构的分析 中层结构由大灌木/小乔木、中等灌木球和小灌木球构成,是整个组团的“躯干”,最为漂亮出彩的结构。中层结构的整体要求是姿态优美、特点鲜明、树形奇特、颜色丰富。 大灌木/小乔木作为中层结构的开头,是整个结构乃至组团的亮点。因此,要选用最优美的苗木,可以是较大的灌木球,来表现丰腴感;也可以是小乔木,来体现姿态美。但统一的要求是:树形优美、观赏价值高。较适宜的树种有:紫薇、红枫、鸡爪槭、紫叶李、桂花球、红叶石楠球等。 中等灌木球是中层结构的躯干,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要选用姿态较稳定的苗木,如果上层大灌木是红枫等彩叶树种,中等灌木应采用常绿苗木,如水蜡球、石楠球等;如果上层大灌木是紫薇等非彩叶树种,中等灌木可以采用彩叶苗木,如金叶女贞球、红叶石楠球等。同时中等灌木球往往和上层植物在体量、质感、颜色上产生衔接和对比,以更加突出彼此的特点。如上层灌木是红叶石楠球,则此层可以选用姿态较开张的水蜡球,通过叶片质感和颜色,整体姿态等对比,突出红叶石楠球的颜色鲜艳、形体优美等特点,同时也能表现出水蜡球的质感细腻,姿态开张的特点。因此,中等灌木可以放大上层结构的优点,同时也可以掩盖其缺点。

居住区绿化植物配置及植物选择

居住区绿化植物配置及植物选择居住区绿化是城市园林绿化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中的重要环节。居住区绿化为人们创造了富有情趣的生活环境,是居住区环境质量好坏的重要标志。随着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不仅对居住建筑本身,而且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如何从绿化设计的角度去创造一个优美的居住环境是居住区建设必不可少的内容。 1 居住区绿化的作用 1.1改善居住区小气候环境。居住区绿化以植物为主体,主要表现在对光、温度、湿度、空气等生态因子的影响上,在净化空气、减少尘埃、吸收噪音方面有良好的作用,同时也有利于改善小气候、遮阳降温、调节气温、降低风速。尤其在炎热的夏季,促进了空气交换,产生微风的效果。 1.2丰富设计层次。姿态万千的花草树木,丰富多彩的植物布置和建筑小品、水体等的点缀,增加了居住区环境的层次,美化了居住区的面貌,是居住区建筑群更显生动活泼。 1.3提供社交场地。在良好的绿化环境中进行户外活动,使老人儿童可以就近进行游憩、观赏及进行社交活动。为居民互相了解,和谐相处创造了条件。 1.4舒缓心情。居住小区良好的绿化环境能消除都市的喧嚣、身心的疲劳,使人情绪稳定,产生愉悦的心情,从而有利于居住者的健康。而植物本身的枝、叶、花、果又可使人感到浓郁的自然气息,调节人们的神经系统,产生令人愉悦和舒适的环境,使人们摆脱紧张的日常工作带来的心理压力。 1.5防灾避难。合理的居住小区绿化在经济价值上也有明显的表现,在发生自然灾害或突发事件时提供防灾避难的场所,从根本上减少灾难伤害。 2 居住区绿化基本要求 2.1合理组织,统一规划。要根据居住区的规划结构形式,合理组织、统一规划。采取集中与分散,重点与一般,点、线、面相结合,以居住区中心游园为中心,以道路绿化为网络,以住宅绿化为基础,从商服、文化、物业等多方面综合管理,使居住区绿化自成体系。 2.2充分利用自然地形,现状条件。充分利用泰山奇石地形和现状等先觉条件,尽量利用劣地、坡地、洼地及水面作为绿化用地,以节约用地,对原有树木加以保护利用并组织到绿地中,和居住区环境融为一体。 2.3植物造景为主。居住区绿化应以植物造景为主进行布局。植物材料的选择和配置要结合居住区绿化特点,满足居民休息观赏等需要,并适当布置园林建筑小品,风格朴素、简洁、统一、大方。 2.4讲究人性化。居住区绿化设计要特别强调人性化。人们进入绿地是为了休闲、运动和交流,因此园林绿化所创造的环境氛围要充满生活气息,做到景为人用。人们能在树荫下乘凉、聊天、散步;孩子们能在泥土和石缝中寻找小动物;老人们买菜回来能有个歇脚的地方。因此在居住区入口,直到分户入口,都要进行绿化,使人们尽量多接触绿色,多看到园林景观,可以随时随地地享受到新鲜空气、阳光雨露、鸟语花香以及和谐的人际关系。 3 居住区绿化植物配置及植物选择 居住区绿地的植物配置是构成居住区绿化景观的主题,它不仅起到保持、改善环境,满足居住功能等要求,而且还起到美化环境,满足人们游憩的要求的作用。居住区绿化时植物配置还应该以生态园林的理论为依据,模拟自然生态环境,利用植物生理、生态指标及园林美学原理,进行植物配置,创造复层结构,保持植物群落在空间、时间上的稳定与持久。 3.1层次分明,配置形式多样。在居住小区中进行植物配置时应该注重层次的搭配,注意植物配置的丰实度和层次感。锅炉配件目前,在居住区绿化中普遍存在树种单调种类少,植物配置缺乏层次等问题,存在以大片草坪为底衬,最多点缀一两棵乔木的种植形式,导致

居住区绿化树种的选择和植物配置方式

居住区绿化树种的选择和植物配置方式 一、居住区绿化树种的选择 根据居住小区的各种环境,如: 阴面、阳面、山墙、屋顶、阳台等,选择植物应做到: 1.无污染,无伤害性。居住区所选植物本身不能产生污染,忌用有毒、有刺尖、有异味、易引起过敏的植物,应选无飞毛、少花粉、落叶整齐的植物。 2.抗污染。生活区的污染主要来自锅炉煤烟、生活污水、污物、污气以及四周街道上扬起的灰尘。所选树种植物应有较强的抗污染特性,如: 女贞、广玉兰、栾树、苏铁、龙柏、黄杨、法青、木槿。 3.少常绿,多落叶。居住区由于楼房的相互遮挡,采光往往不足,特别是冬季,光强减弱,光照时间短,采光问题更加突出,因此要多选落叶树,少选常绿树。 4.以阔叶树木为主。居住小区是人们生活、休息和游憩的场所,应该给人一种舒适、愉快的感觉。但在中国传统美学中,针叶树的松柏给人的是庄严、肃穆感。所以小区内应以种植阔叶树为主,在道路和宅旁更为重要。 5.乔、灌、藤、草、花有机搭配,丰富植物种类,创造四季景观。夏荫五角枫、广玉兰等,春花白玉兰、榆叶梅、丁香、连翘等,秋实或彩叶金李类、乌桕、栾树等,冬青法青、石楠、海桐、黄杨等。 6.选择有小果、小种子的植物,招引鸟类。栽植一定数量的结果实和种子的植物,能模拟出自然景观,引来鸟类,形成“鸟语花香”的环境,如: 郁李、金银木、海棠类、火棘类、冬青类、枣树、枸杞等。 二、居住区绿化植物配置方式

1.点、线、面相结合。这里的点是指居住小区的组团绿地,面积较大,是为居民提供工余、饭后活动休息的场所,利用率高,要求位置适中,方便居民前往,一个小区一般有2—3个。平面布置形式以规则为主的混合式为好。植物配置突出“草铺底、乔遮荫、花藤灌木巧点缀”的公园式绿化特点,选用垂柳、玉兰、海棠、樱花、碧桃、百日红、腊梅、桂花、牡丹、月季、美人蕉、小菊、马尼拉草等,植物多丛植、孤植、坪植、坛植和棚架等。线是指居住区的道路、围墙绿化,可栽植树冠宽阔、枝叶繁茂、遮荫效果好的小乔木、花灌木或藤本,如银杏、香椿、樱花、石楠、法青、爬墙虎等。 2.注意再生空间的绿化。山墙、围墙可用垂直绿化,小路和活动场所可用棚架绿化,阳台可以摆入花木等,以提高生态效益和景观质量。另外,居住区建筑的散水、墙面、屋顶、阳台和挡土墙及越来越多的停车场,可采用多种绿化的手段将其覆盖起来,将有助于改善景观,并能减少太阳直射,改变大气下垫面性质和状况,减少下垫面的二次辐射,从而改善居住区小气候。 三、提供几种参考栽植类型 1.宅旁绿化: 宅旁的阳面绿化一般可采用: 马尼拉草+月季+黄杨矮篱或马蹄筋+书带草围边的结构。宅旁的阴面绿化可采用: 黑麦草+珍珠梅+黄杨矮篱;早熟禾+太平花+黄杨矮篱的结构。 2.道路绿化。树种可选合欢、樱花、百日红、白玉兰、银杏等。围墙用香椿+石楠绿篱+剑麻、竹+紫叶小檗,或创作其他的单面花境。 3.公共及专用绿地绿化。上层木可选垂柳、广玉兰、女贞、海棠等,中等木可选金银木、金钟花、月季、牡丹、腊梅、桂花等,下层可选剪股颖、结缕草、早熟禾等,草地适当点缀小菊、串红等季节性花卉。形成鸟语花香、轻松愉快的环境。

植物配置与居住区景观设计

植物配置与居住区景观设计 发表时间:2020-04-01T16:35:07.663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9年9月17期作者:赵永孙驰孔伟鸣许西殿[导读]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不仅对室内环境设计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对室外小区的景观设计也不例外【内容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不仅对室内环境设计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对室外小区的景观设计也不例外,因此,提高城市居民小区的园林景观设计的质量就迫在眉睫。本文着重从植物绿化配置与居住区的景观设计为切入点对其进行了相应的探讨,必要时本文会结合一部分实列来加以说明植物配置对小区景观设计的重要影响。并论述了居住区景观设计的要点与居住小区植物配置的基本原则和 方法方式,结合现代小区的整体状况,创造性的指出了未来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的发展趋向。【关键词】:居住区;景观设计;植物配置 所谓的园林植物是指能够种植在城市或风景区中的植物。概括而言,园林植物一般具有保护周边环境、营造绿色氛围和美化城市面貌的功能。城市区域或者风景区的自然环境是否优美,与园林植物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同时也是一个城市区域或风景区的靓丽名片。因此,植物配置是园林景观设计的重要的表现形式之一,良好的植物配置能够很好的体现出园林景观的地域特色的历史人文性和特殊的艺术性。 居住区域作为人类生存发展的必要场所,不仅仅是家庭的物质载体,同时也是人类生活的最基本的物质消费,它可以满足人们的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更甚是多层次的空间享受需求。同时居住区的建设也是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功能不仅仅是单纯的为人们提供休息居家的场所,还是为了满足城市建设的需求。良好的居住环境是居住者的心声,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居住区更是精神生活的重要场所,是一个精神的家园。基于此,居住区域的景观设计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核心部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了。 一、植物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 近来有些发达国家有关设计师提出了“人——建筑——景观”的学说,让心理学、建筑学和环境生态学相互联系相互渗透,这种多学科相互交融的跨学科研究已经成为时代的新宠。但是这种生态化的现代建筑设计观给居住小区的园林景观设计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与此同时也向小区的环境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环境设计的设计师们充分发散思维,开拓创新,在设计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重视生态学方面的知识,以提升建筑小区的综合实力和魅力,打造高质量的绿化居住环境空间。 二、居住区植物配置的基本原则 在园林景观设计中,植物的配置是一个系统性的复杂工作,在配置之前我们必须要考量到多方面的因素,以及各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具体而言,其配置大致如下:一是充分了解植物本身所具有的特性以及当地的气候条件,选择与当地气候相适应的植物配置,实现因地制宜,遵循自然的发展规律,做到因地制宜配置合理的植被当作当地的园林植物;二是根据不同景观的不同功能性质合理的选择配置植物,植物与植物之间的搭配要适中,与此同时,还要考虑到植被之间的颜色搭配,在统一中又富有变化性。在不同的季节中,也要有不同四季颜色相互交替变化。 三、光、影、司机变化、自然山体水体与建筑物本身的植物配置 除了以上要遵循的两点外,我们在园林景观设计时还应该遵守生态位的原则。需要充分考虑到不同植物与环境之间的密切联系,这种联系不仅仅体现在植物本身的特性方面,还体现于外在的光影和四季的变迁。合理的运用光与影的搭配,能够使园林景观设计的效果更具有层次感、更具有灵魂。在园林景观设计中植被与日光、月光、水面等各种自然风光相得益彰,如果结合的好可以实现情景交融的如诗如画的境界,这种与水光相映衬下的居住区的园林设计,可以让居住者如身临大自然深处的梦幻般的感觉,对于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不无裨益。 四、居住区景观设计发展趋势 作为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立足之地,居住区的空间构成和固有的环境特点,是随着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而变化的,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生活理念也都相应的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变化。选择适宜的居住环境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中心目标。因此,探索并尝试现代居住的景观特征以及其未来的发展趋势就显得尤为重要,主要表现为以下数端:首先是追求居住区的生态性。进入新世纪以来,城市化、现代化的进程进一步推进,由于建筑群的密度增大,人们与大自然的距离越来越大,甚至将能够与大自然紧密的接触视为一种奢侈的行为,殊不知我们最初就是生活中在自然界当中。空间压抑感的增强,,使得人们将目光移向了大空间、高通透性和自然化成度高的住宅小区。所以,景观设计的主要目标应该焦距于生态自然性与日常实用性相结合的方面。 其次就是重视居住区域的整体性。在园林景观设计的过程中设计师们特别要注意的一点就是不能将原本整体性的空间区域分散化,而应该更加注重居住环境的整体设计性。对园林的空间做有层次性的划分,做好系统的统筹安排,把居住小区构建成一个相互联系的系统性的整体,同时还应该尽量避免使用假的花草树木作为植被的装饰,要保证植被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从而尽可能的满足居住者的心理诉求和情感的依托。 最后就是要体现出园林景观设计的多样性的特点。在居住的小区空间内,往往既有综合性的集中性的空间,同时还有分散性的活动空间,应该尽可能做到空间类型集中与分散的合理搭配,以满足不同类型的居住人群的需求。而就当前多数居住区的绿地空间中的人群多以老人和小孩为主,而恰巧适合于此类人群活动的区域偏少,其所配备的休闲设施也不够全面系统。此类人群主要的空间目的是交谈以及简单的运动,所以应该以山水树木进行小空间的简单隔离,形成相对独立阻挡视线的绿地空间,既能满足老年人的闲暇生活的娱乐,也可以为小区的整体设计带来一种新奇感,丰富了小区的景观设计,同时又不失其趣味性。参考文献: [1]、蔡强.居住区景观设计.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王晓俊.风景园林设计.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3]、胡俊.南京市居住区景观研究.南京林业大学出版社,2008. [4]、方明.居住区园林绿化植物的选择与配置.科技创新导报,2011. [5]、徐文辉.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7.

居住小区植物配置

小区植物配置设计顺序(也是由简到难的一个顺序) A.行道树及停车位 B.宅前宅后绿地 C.邻里休闲空间 D.水景(规则水体,自然水体) E.小区入口(重点) F.中央景区(重点) 一、行道树的种植规则 1:小区行道树蓬径3.5-4.5 树心距离道路0.8-1米株距6米 Tips1:宽度在4米以上的通道两侧种植行道树,2米左右的通道单侧种植行道树即可。 Tips2:株距跟道路等级有关如城市快速路,车速较快树间距可以适当拉开?(此为老师的工作经验,绿化设计规范下限为4米) 补充:另外城市道路树距离宽窄跟树木品种,冠幅也息息相关。 2:小区行道树布置:东西向落叶树,南北向种常绿树。(华东地区,和日照及季风气候有关) 3:北边大树距离建筑5米,南侧距离8米。南侧选择喜阳植物,北侧选择阴生品种(特别是地被) 补充:色叶及多花品种的地被普遍喜欢阳光。南向容易出彩。北面种植容易退化。 二、停车场种植

1:抗性强、遮阴、常绿。 2:简单处理,不需要复杂 (可以结合第6节课的笔记综合一下,那边比较详尽) 三、宅前绿地。 1:宅前地被2-3层。+小乔木。不适合种大乔木,影响采光和通风) 2:最内一层反而可以种耐的耐阴地被。不需要展示出来。给 一层的住户留透气空间,也节约成本。 两种地被种植方式: a草坪+矮+高+矮. b草坪+矮+中高+高 (宅前:桂花(2-3m)+小叶紫薇(1.5m)+红叶石楠球(1m*1m)黄金叶 3:一层有住户的情况下少种大乔。可在阳角地方种一课香樟一类的大树 小区的植物品种用量并无定论,结合档次而定,以下是一般的常规设计,品种太少会枯燥单调。太多也会造成施工不便,对成本也会有影响) A.1公顷面积的小区:60种 B.2公顷的:80种。 C.大于2公顷的:100种。 四、小空间景观 1:草坪线要圆滑,完整。(宽窄,形状,变化要多样,协调)

小区绿化树种的选择和植物配置方式

小区绿化树种的选择和植物配置方式 一、居住区绿化树种的选择 根据居住小区的各种环境,如:阴面、阳面、山墙、屋顶、阳台等,选择植物应做到: 1.无污染,无伤害性。居住区所选植物本身不能产生污染,忌用有毒、有刺尖、有异味、易引起过敏的植物,应选无飞毛、少花粉、落叶整齐的植物。 2.抗污染。生活区的污染主要来自锅炉煤烟、生活污水、污物、污气以及四周街道上扬起的灰尘。所选树种植物应有较强的抗污染特性,如:女贞、广玉兰、栾树、苏铁、龙柏、黄杨、法青、木槿。 3.少常绿,多落叶。居住区由于楼房的相互遮挡,采光往往不足,特别是冬季,光强减弱,光照时间短,采光问题更加突出,因此要多选落叶树,少选常绿树。 4.以阔叶树木为主。居住小区是人们生活、休息和游憩的场所,应该给人一种舒适、愉快的感觉。但在中国传统美学中,针叶树的松柏给人的是庄严、肃穆感。所以小区内应以种植阔叶树为主,在道路和宅旁更为重要。5.乔、灌、藤、草、花有机搭配,丰富植物种类,创造四季景观。夏荫、五角枫、广玉兰等,春花白玉兰、榆叶梅、丁香、连翘等,秋实或彩叶金李类、乌桕、栾树等,冬青法青、石楠、海桐、黄杨等。 6.选择有小果、小种子的植物,招引鸟类。栽植一定数量的结果实和种子的植物,能模拟出自然景观,引来鸟类,形成“鸟语花香”的环境,如:郁李、金银木、海棠类、火棘类、冬青类、枣树、枸杞等。

二、居住区绿化植物配置方式 1.点、线、面相结合。这里的点是指居住小区的组团绿地,面积较大,是为居民提供工余、饭后活动休息的场所,利用率高,要求位置适中,方便居民前往,一个小区一般有2—3个。平面布置形式以规则为主的混合式为好。植物配置突出“草铺底、乔遮荫、花藤灌木巧点缀”的公园式绿化特点,选用垂柳、玉兰、海棠、樱花、碧桃、百日红、腊梅、桂花、牡丹、月季、美人蕉、小菊、马尼拉草等,植物多丛植、孤植、坪植、坛植和棚架等。线是指居住区的道路、围墙绿化,可栽植树冠宽阔、枝叶繁茂、遮荫效果好的小乔木、花灌木或藤本,如银杏、香椿、樱花、石楠、法青、爬墙虎等。2.注意再生空间的绿化。山墙、围墙可用垂直绿化,小路和活动场所可用棚架绿化,阳台可以摆入花木等,以提高生态效益和景观质量。另外,居住区建筑的散水、墙面、屋顶、阳台和挡土墙及越来越多的停车场,可采用多种绿化的手段将其覆盖起来,将有助于改善景观,并能减少太阳直射,改变大气下垫面性质和状况,减少下垫面的二次辐射,从而改善居住区小气候。 三、提供几种参考栽植类型 1.宅旁绿化:宅旁的阳面绿化一般可采用:马尼拉草+月季+黄杨矮篱或马蹄筋+书带草围边的结构。宅旁的阴面绿化可采用:黑麦草+珍珠梅+黄杨矮篱;早熟禾+太平花+黄杨矮篱的结构。 2.道路绿化。树种可选合欢、樱花、百日红、白玉兰、银杏等。围墙用香椿+石楠绿篱+剑麻、竹+紫叶小檗,或创作其他的单面花境。 3.公共及专用绿地绿化。上层木可选垂柳、广玉兰、女贞、海棠等,中等

居住区绿地的植物配置(原则)和树种选择

居住区绿地的植物配置(原则)和树种选择 一、植物配置 绿化是创造舒适、卫生、优美的游憩环境的重要条件之一,所以在进行绿化植物配置时,首先要考虑是否符合植物生态及功能要求和是否能达到预期的景观效果。 在进行具体地点的植物配置时,要因地制宜,结合不同的地点,采用不同的配置方法,一般原则是:①乔灌结合,常绿和落叶,速生和慢生相结合,适当地配置和点缀一些花卉、草皮。在树种搭配上,既要满足生物学特性,又要考虑绿化景观效果。绿化覆盖率要达到50%以上,这样才能创造出安静和优美的环境;②植物种类不宜繁多,但也要避免单调,更不能配置雷同,要达到多样统一。在儿童游戏场,要通过少量不同树种的变化,便于儿童记忆、,辨认场地和道路;③在统一基调的基础上,树种力求有变化,创造出优美的林冠线和林缘线,打破建筑群体的单调和呆板感。在儿童游戏场内,为了适合儿童的心理,引起儿童的兴趣,绿化树种的树形要丰富.色彩要明快,比例尺度要适合儿童,如修剪成不同形状和整齐矮小的绿篱等。在公共绿地的入口处和重点地方,要种植体形优美、色彩鲜艳、季相变化丰富的植物;④在栽植上,除了需要行列式栽植外,一般都避免等距、等高的栽植,可采用孤植、对植、丛植等,适当运用对景、框景等造园手法,装饰性绿地和开放性绿地相结合创造出千变万化的景观。 二、树种选择 目前居住区一般人口集中,住房拥挤,绿地缺乏,环境条件比较差,植树造林人为损害较大,所以在居住区绿化中,除了要符合总的规划和统一的风格外,还要充分考虑选用具有以下特点的树种: 1.生长健壮、便于管理的乡土树种在居住区内,由于建筑环境的土质一般较差,宜选耐瘠薄、生长健壮、病虫害少、管理粗放的乡土树种,这样可以保证树木生长茂盛,绿化收效快,并具有地方特色。 2.冠大荫浓,枝叶茂密的落叶、阔叶乔木在酷暑的夏季,可使居住区有大面积的遮荫,枝叶繁茂,能吸附一些灰尘,减少噪声,使居民的生活环境安静,空气新鲜,冬季又不遮阳光,如北方的槐、椿、杨树、南方的榉、悬铃木、樟树等。 3.常绿树和开花灌木在公共绿地的重点绿化地区或居住庭院中,小气候条件较好的地方,儿童游戏场附近,宜栽姿态优美、花色、叶色丰富的植物,如雪松、油松、红叶李、枫树、紫薇、丁香等。 4.耐阴树种和攀缘植物由于居住区绿地多处于房屋建筑的包围之中,阴暗部分较多,尤其是房前、屋后的庭院,有1/2是在房屋的阴影部位,所以一定要注意选择耐阴植物,如垂丝海棠、金银木、珍珠梅等。攀缘植物,在居住环境中是很有发展前途的一种植物,它可以弥补绿地空间的不足,既美化环境又可以增加绿化面积取得良好的生态效益。北方常用的品种有地锦、紫藤等,南方有十姊妹、常春藤、络石等。 5.具有环境保护作用和经济收益的植物根据环境,因地制宜地选用那些具有防风、防晒、防噪声、调节小气候,以及能监测和吸附大气污染的植物,特别是在幼儿园和小学校附近,要注意选择适当的树种。有条件的庭院,可选用在短期内具有经济收益的品种,特别要选用那些不需施大肥、管理简便的果、蔬、药材等经济植物,如核桃、葡萄、枣等,既好看又实惠的品种。 本文转自:园林吧https://www.360docs.net/doc/8364171.html,/guihua/2239.html

小区绿化植物配置

一是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使用功能。除普通草本植物外,还要注重观赏花木、阔叶乔木、食用果树、药用植物和芳香植物等的搭配种植;同时注重发挥绿化在整个小区生态中其他更深层次的作用,如隔热、防风、防尘、防噪音、消除毒害物质、杀灭细菌病毒等,甚至起到从视觉感官和心理上消除精神疲劳等作用,满足人们生活、休息的需要。 二是应充分考虑到植物的生物学特性,做到适地适树。根据居住小区的各种环境,如:阴面、阳面、山墙、屋顶、阳台等,选择植物应注意: 1.无污染,无伤害性。居住区所选植物本身不能产生污染,忌用有毒、有刺尖、有异昧、易引起过敏的植物,应选无飞毛、少花粉、落叶整齐的植物。 2.抗污染。生活区的污染主要来自锅炉煤烟、生活污水、污物、污气以及四周街道上扬起的灰尘。所选树种(植物)应有较强的抗污染特性,如:女贞、广玉兰、栾树、苏铁、龙柏、黄杨、法青、木槿等。 3.少常绿,多落叶。居住区由于楼房的相互遮挡,采光往往不足,特别是冬季,光强减弱,光照时间短,采光问题更加突出,因此要多选落叶树,少选常绿树。 4.以阔叶树木为主。居住小区是人们生活、休息和游憩的场所,应该给人一种舒适、愉快的感觉。但在中国传统美学中,针叶树的松柏给人的是庄严、肃穆感与这种环境不相宜,所以小区内应以种植阔叶树为主,在道路和宅旁更为重要。 5.乔、灌、藤、草、花有机搭配,丰富植物种类,创造四季景观。夏阴(五角枫、广玉兰等),秋实或彩叶(金李类、乌桕、栾树等),冬青(法青、石楠、海桐、黄杨等)。 6.选择有小果、小种子的植物,招引鸟类。栽植一定数量的结果实和种子的植物,能模拟出自然景观,引来鸟类,形成“鸟语花香”的环境,如:李类、金银木、苹果类、菊类、向日葵、柳树、串红类等。 在植物配置方面由于居住区的绿地结构比较复杂,在植物配置上也应灵活多变,不可单调、呆板。可以采用点、线、面相结合的多种方式。这里的点是指居住小区的公共绿地,面积较大,是为居民提供工余、饭后活动休息的场所,利用率高,要求位置适中,方便居民前往,在一个小区一般有2至3个。平面布置形式以规则为主的混合式为好。植物配置突出“草铺底、乔遮阴、花藤灌木巧点缀”的公园式绿化特点,选用垂柳、玉兰、海棠、樱花、碧桃、百日红、蜡梅、桂花、牡丹、月季、美人蕉、小菊、马尼拉草等,植物多丛植,孤植、坪植、坛植和棚架等。线是指居住区的道路、围墙绿化,可栽植树冠宽阔、枝叶繁茂、遮阴效果好的小乔木、开花灌木或藤本,如香椿、樱花、石楠、爬墙虎等。面是指宅旁绿化,包括住宅前后及两栋住宅之间的用地,约占小区绿地的50%以上,是住宅区绿化的最基本单元。特别要注意再生空间的绿化。居住区由于建筑密度大,一方面地面绿地相对少,限制了绿量的扩大。但另一方面,多建筑又创造了更多的再生空间(建筑表面积),为主体绿化开辟了广阔前景。利用居住区外高中低的结构特点,低层建筑可实行屋顶绿化,山墙、围墙可用垂直绿化,小路和活动场所可用棚架绿化,阳台可以摆放花木等,以提高生态效益和景观质量。 植物配置时还要做到疏密有致。为了不影响居民的正常生活、休息,种植设计应做到疏密有致,即宅旁活动区多为稀疏结构,使人轻松、愉快,获得充足的自然光,在垃圾场、锅炉旁和一些环境死角外围密植常绿树木,道路上用遮荫小乔木。 下面介绍几种优化栽植类型: 1.宅旁绿化。 宅旁的阳面绿化一般可采用:马尼拉草十月季+黄杨矮篱。马蹄筋+书带草围边的结构。 宅旁的阴面绿化可采用:黑麦草+珍珠梅+黄杨矮篱。早熟禾+太平花+黄杨矮篱的结构。 宅旁的山墙可选用爬墙虎之类的藤本进行垂直绿化。 2.道路绿化。树种可选合欢、樱花、百日红、白玉兰、银杏等。

浅谈居住区的景观设计及植物配置

浅谈居住区的景观设计与植物配置 静霞 摘要:本文主要阐述了目前居住区景观设计的现状和存在的较为明显的问题,并以省句容市“都市晴园”与“香江丽景”小区为例,论述了居住区景观设计的要点和居住区植物配置的原 则与方式,结合现代居住区的整体情况,指出了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居住区;景观设计;植物配置;发展趋势 居住作为人类生存的必要物质条件,是家庭的物质载体,也是人类生活最基本的物质消费,它可以满足人们生存、发展乃至多层次享受的需求。居住区的建设作为城市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能单纯的只为居住者提供居住的空间和场所,还需要创造一个良好的居住环境,满足居住者的社会和心理需求,从这个意义而言,居住区也是精神生活的重要场所,是一个精神意义上的家。由此,居住区景观作为人居住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1居住区景观的现状 居住区是人类居住环境最直接的空间,营造高品质的居住环境是当今居住区规划理论与实践中非常重要的环节。目前,居住区环境从设计理念到营造手段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还是存在以下这些问题。 1.1缺少人文关怀 当前,居住区的环境建设主要停留在绿化量的控制上,对居民行为活动规律和心理等方面的缺乏细致研究,对人们健康、娱乐、体育、文化等设施和活动场地及游憩项目研究不够,仅仅重视空间形式和规模,没有把“人”的需求放在第一位,缺少人情味。具体表现在较多从环境的空间及形态组织上追求变化,出现了过于强调形式的潮流,缺少亲切、贴近的情感投入,缺少人文关怀。1.2缺少个性特色 任何地方,在长期生态力量的综合作用下,都会形成本土的、鲜明的特征,成为其独特的视觉资源和场所精神。在景观设计中,应强调对其周边环境和原有地形地貌的尊重。在现代的居住景观设计中,不能充分发挥应有的资源优势,诸如填埋自然水体或挖掉山体的现象。对地域特色、周边环境等没有得以继承和发展,使得居住区环境缺乏个性特色。 1.3缺少细节处理 当前居住区环境建设出现了从早期极端不重视景观到目前过度重视景观的现象:过于强调景观化和追求视觉效果的潮流;过度强调平面构图,忽视立体空间效果;过度运用硬质景观,忽视软质景观(植物)在造园中的功能;偏重塑造大尺度、豪华的人工观赏空间,追求气派和宣传效果,而缺乏小尺度空间、邻里交往空间和景观的细节处理。 2居住区景观整体营造

小区植物配置

居住区绿化灌木地被种植表现案例探研居住区绿化软景设计和苗木配置,需要依据项目整体建筑规划及景观规划设计,强调景观绿化与项目整体理念、产品定位和建筑风格的谐调;注重景观风格、空间及满足功能性。近年来,城市住宅项目标杆楼盘更注重景观风格和景观绿地面积,使小区环境更园林化。本文结合行业标杆楼盘景观考察资料梳理,对居住区景观绿化灌木地被种植案例进行分类研究。 一、小区道路景观 1、景观道路 下图为居住区主入口道路隔离绿带,现代简约规整式小灌木色带,由夏鹃、金边黄杨、红花继木三种叶色线性种植,加上大规格无刺构骨球,形成整齐、饱满、层次分明的道路绿化色带效果。 下图为小区外围景观道路,两侧对称种植的规整式绿化带,灌木色带横向层次为夏鹃、红花继木,加上与列植行道树乐昌含笑间种的红叶石楠球,形成具有纵向韵律和空间层次,且引导感强烈的景观道路。

2、车库入口 下图为高层区地下车库入口景观,坡道侧墙以大灌木球收头和藤本黄素馨垂挂弱化硬质贴面,以及红花继木色块配鸡爪槭,坡道空间通过设置廊架及绿化围合,形成富有层次、绿化掩映的地下车库入口景观。

3、消防车道 下图为住宅小区中庭隐形消防车道,道路和色块弯曲流畅的线形及节点绿化色块,形成自然式园林的小区庭院环境。应注重在前期施工中须依据景观平面图路网线形布置、绿地堆坡造型等来进行道路路基放样,以避免硬化路基影响苗木定位和种植效果。

4、人行步道 下图为居住区道路人行步道,两侧草坪自然嵌入步道石板材铺装,左侧以红花继木、大叶黄杨、鸡爪槭等形成与车行道路的隔离绿带,右侧与水系相连种植毛杜鹃、金边黄杨色块、灌木球及鸢尾、再力花等水生植物,形成自然、亲水的游步道景观。 下图为小区竹径步道,自然线形的人行步道两侧种植竹林和吉祥草地被,适用于别墅排屋区及高层区楼栋宅间、庭院等人行步道,竹林小径营造悠闲、私密的居住环境,且绿化成本低。

居住区植物的配置原则

居住区绿化植物配置原则及方法 植物配置原则: 1.环境温度因素寒带地区多选择针叶树种作为主要树种如雪松, 油松等在温带地区多选择阔叶常绿或者落叶树种如广玉兰,桂花等热带地区多选择热带树种如棕榈,蒲葵,椰子等,以营造不同地域风格的植物景观 2.水分因素空气湿度较大的地区可用矮墙密布苔藓植物营造良好 的生态景观效果 3.绿化植物配置设计中的光照因素 阳生造景中常用的阳生植物有木棉杨树柳树槐树油松 耐阴鸡爪槭侧柏云杉八角金盘罗汉松珍珠海麦冬 阴生蕨类植物棕竹龟背竹橡皮树 4.绿化配置设计中的土壤因素 酸性最具代表的是铁芒萁云南山茶白兰花茉莉枸骨高山杜鹃中性植物较多分布很广 碱性新疆杨文冠果木槿木麻黄 在植物选择,配置和具体栽植时,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应注意乔木与灌木,常绿与落叶,速生与慢生植物的搭配,考虑景观整体效果和自然群落之间的和谐

美学原则设计师要通过对不同植物材料的精心挑选和配置,运用对比衬托均衡起伏韵律等艺术手法,或孤植,或丛植,或成林成片的种植 棕榈的挺拔飘逸,翠竹的清脆潇洒,鹅掌楸银杏乌桕的叶形叶色,月季紫薇的繁花,米兰桂花的芳香,梅兰竹菊的神韵都是造景的良好素材 1 节奏和韵律有节奏有规律的布局形成韵律感 2 比例和尺度设计者应巧妙利用地形变化让人有如下感觉: 平静,深远 雄伟,紧张 开阔,惊险 数从设计时遵循一些原则 三株树的组合 四株树的组合

五株树的组合 植物组合方式 藤本植物的使用棚架式和花架式绿化:常用的藤本植物有紫藤,金银花,炮仗花,叶子花等 墙面绿化:粗糙的墙面可采用枝叶粗大的藤本植物,如地锦,钻地风,较光滑的可采用叶形小的常春藤,凌霄等

居住区植物配置的五大功能

居住区植物配置的五大功能 所属分类:数据/知识/短文-> 园林景观-> 植物养护管理一览景观英才网 (一)生态功能。采用大片草坪尽管能使小区在短期内见绿,但遍植生长虽然较慢的高大乔木、下铺硬质地面或小面积草坪的绿化形式却更能符合生态和人与自然亲近的需要。 要充分发挥树木的造氧功能。据资料介绍,树林的生态效益大大优于草坪。一亩树林每天能吸收67千克二氧化碳,释放49千克氧气,足够65个人呼吸使用;因树种不同,每年可吸收的灰尘约22吨至60吨。而一亩草地每天仅能吸收23个人呼出的二氧化碳,制造23个人一天需要的氧气。可见两者生态效益之差距。因此,小区绿化不仅要提高绿地率,而且更主要的是提高绿地的叶面积指数。要尽量选用叶面积大、叶片宽厚、光合效率高的植物,提高造氧功能。 要充分发挥树木的除污和监测功能。树木能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疏、氟化物等污染物质,并在体内积累。当污染物积累到一定量以后,树木就显露出可见症状,如叶子生出斑点、枯尖、缺绿、退色、枯萎,直至树木死亡。因此,既可利用树木来降低大气污染,又可利用树木来监测大气质量。 要充分发挥树木调节小气候的功能。高大树木可以创造出宜人的小气候环境。宋代大诗人陆游《新竹》诗云:“插棘编篱谨护持,养成寒碧映涟漪。清风掠地秋先到,赤日行天午不知”。时至今日,当炎炎长夏之时,用树林创造出这样的清凉世界,能节省几多空调、电扇的能源啊! (二)景观功能。树木是小区的重要景观。无树不成景,从这个意义上说,树木是小区的主要景观。现在的问题是要进一步强调多种植乡土树种。 树木是城市文化、当然也是住区文化的一个重要符号。各个城市不同的乡土树种,很大

居住区景观植物配置详细流程

植物配置 园林中的软景配置即植物配置是否引人注目,关键之一在于园林植物的层次感,植物层次感主要体现在植物的高低错落和色彩组合几个方面。植物高矮对比鲜明、种植疏密有致、色彩关系和谐,就能呈现出丰富的空间层次感。 (一)标准层次 植物配置标准:“先高后低,先内后外” “点景大乔木、贵树——中等大乔木——其它小乔木——大灌木、球形植物——小灌木及地被灌木——时令花卉——草坪” 五层植物分层配置,彩色搭配是拼花艺术的重要方式,不同叶色、花色,不同高度的植物搭配,使色彩和层次丰富。 第一层:高7-8米、胸径20公分以上的 大乔木 第二层:3-6米高的中乔木

第三层:1-3米高的小乔木、大灌木、 球形植物 (最易形成满足视线范围内绿量) 第四层:1米以下地被、小灌木(可成为最有特色、层次最丰富的部分)第五层:0.2米以下草坪、小地被

不同分类植物在不同住宅类型构成比重标准:

不同层次主要植物种类: (二)不同花期植物配置 春季白玉兰、迎春花、樱花;夏季紫薇、合欢、广玉兰;秋季月季、一串红及变叶木;冬季常绿针叶林,各季植物配置得当,可显出四季花开不绝。若杜鹃、合欢、紫薇、金丝桃、红叶李、鸡爪槭配置在一起,观赏期可延长半年。石榴、紫薇、夹竹桃配置,观赏期长达5个月。梅花花期短,盛花期仅两周,若配植一串红、菊花,就可改变景观。

从目前花卉地被的应用看,开花品种较多,特别是开花地被植物,但用量不大,仅局限于局部使用,还需加大花卉比重,突出特色。 花卉地被可以应用的标准化部位: 植物花期: 一月开花的植物:石蒜—————石蒜科——(1-3月), 炮仗花———紫葳科——(1-6月), 红千层层———桃金娘科——(1-2月), 二月开花的植物:木棉————木棉科——(2-3月), 深山含笑——木兰科——(2-3月),

居住区绿地的植物配置及艺术手法

科技致富向导2009.6 居住区绿地的植物配置及艺术手法 李燕丽白亚丁 (银川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宁夏银川750001) 摘要:居住区绿化时植物配置还应该以生态园林的理论为依据,以再现自然,改善和维持小区生态平衡为宗旨,以人与自然共存为目标,以 园林绿化的系统性、生物发展的多样性、植物造景为主题的可持续性为使命,达到平面上的系统性、空间上的层次性、时间上的相关性。 关键词:居住区绿地,植物配置,艺术手法 前言 居住区绿地的植物配置是构成居住区绿化景观的主题,它不仅起到保持、改善环境,满足居住功能等要求,而且还起到美化环境,满足人们游憩的要求。植物配置是居住区环境建设中的重要一环,这不仅表现在植物对改善生态环境的巨大作用,更表现在其对于美化生活空间所带来的巨大精神价值。植物景观的好坏已经成为居民选择住房的主要考虑因素,因此也成为住房价格高低的重要筹码。然而,如何考察和评判居住区内植物景观的好与差,考察和评判植物配置优差又有什么标准?从环境的意义出发,应从现实生活、社会文化、审美意识以及人的价值等多个方面进行考察。 一、植物景观 现代居住区环境建设中,大凡植物景观单调,缺乏层次,缺少变化的环境,多呈现两方面的缺陷:一是植物种数单一,二是乔木、灌木及花草应用量的比例失调。只有植物种类丰富多样,才能产生植物景观的多样性。一般面积10公顷以上的小区的木本植物种数能达到当地常用木本植物种数的40%以上。实践证明,绿地改善小气候产生可感效应的最小规模为0.5至1公顷。绿地中树木的数量越少,其产

生的生态效益也越低。由少量草坪和低矮灌木组成的小片装饰性绿地,生态效益也不佳。以乔、灌、草组成的人工拟自然群落,由于层次丰富、绿叶面积增加,提高了单位叶面积指数,从而增强了保护和改善环境的作用。 二、植物配置的方法 1.乔灌木配置 好的居住区环境绿化除了应有一定数量的植物种类外,还应有植物群落类型和组成层次的多样性作基础,特别在植物配置上应注重应用一定量的花卉来体现季相的变化。城市绿地中植物的搭配有着丰富的类型:乔木———草本型、灌木———草本型、乔木———灌木———草本型、乔木———灌木型、藤本型等,在居住区绿化中这些类型的搭配几乎都能用到。要因地制宜根据不同绿地服务对象的需求和应达到的功能要求进行植物设计,例如棚架下采用藤本植物遮荫,活动广场采用高大乔木遮荫,以观赏为主的绿地可采用灌木———草本型或乔灌草搭配型。观赏结合散步游览的绿地可采用乔木———草本型的植物配置方式。防护型的绿地可采用灌木篱或复层的群落搭配。2.配置避免单调 植物配置在统一基调的基础上,树种力求丰富,有变化,避免种类单调,配置形式雷同。树种选择和配置方式要适合不同绿地的要求。如在街道以乔木为主,选用花灌木为陪衬;在公共绿地的入口处和重点地方,种植体形优美、季节变化强的植物;在庭院绿地中以草坪为基调,适当点缀些生长速度慢,树冠遮幅小,观赏价值高的低矮灌木。

居住区绿地植物配置

居住区绿地植物配置 居住区绿地的植物配置 1.植物配置要点。 (1)种植设计程序是以总体构思到具体配植,要同时改善植物的组织空间和观赏功能,再选择植物进行配植。 (2)群体中的单株植物应根据其成熟外观来配植,其成熟程度应按乃%~100%来考虑。 (3)多种植物配植时,相互之间应有重叠交错,以增加布局的整体性和群体性。 (4)乔木与灌木,常绿植物与落叶植物的配合要考虑植物生长习性和观赏价值,木本植物和草本花卉配置要考虑景观效果和四季变化。 (5)植物配植中的色彩组合,应考虑季节特征和人的观赏心理。植物的色彩能起到突出植物审美特征的作用。色彩设计应重视大面积成片的色彩构图与变化。 2.园林植物的配植形式。 (1)孤植。指单一树木的栽植,主要采用乔木,既能构成观赏焦点,又能陪衬建筑物,构成庭院空间。宜选择树形整体而高大,树冠开阔而舒展,树形有特殊风采,花、果、叶观赏价值高的树种,如银杏、糖械。 (2)对植。指两株树木在有轴线关系下,或无轴线条件下对应栽植。要采用乔木,一般为同一树种,并注重树形和体量。 (3)丛植。指二至几株树木不等距离地种植在一起或形成一整体,树丛组合主要考虑群体美,亦考虑在统一构图中表现单株的个性美。可选用两种以上的乔木搭配栽植或乔灌木混合配置,亦可同山、石、花卉结合,庇荫用的树丛通常采用树种相同、树冠开展的高大乔木。 (4)群植。以一、两种乔木为主体,与数种乔木和灌木搭配,组成较大面积的树木群体(一般20~皿株),所选择树种的色调、层次要丰富多采,树冠线要清晰而富于变化。 (5)林植。指大量树木的聚合,具有一定的密度和群落外貌。树林可分为密林和疏林,密林可选用异龄树种,配置大小耐荫灌木或草本花卉,疏林树种应树冠展开,树荫疏朗,花叶色彩丰富。 (6)列植。指沿直线或曲线以等距离或在一定变化规律下栽植树木的方式。树种可以单一,但考虑到冬夏的变化,也可用两种以上间栽,可选用常绿树与落叶树。 (7)环植。指同一视野内明显可见,树木环绕一周的列植形式,一般处于陪衬地位,常应用于树(花)坛及整形水池的四周。环植多应用灌木和小乔木,形体上要求规整并耐修剪的树种。树木种类可以单一,亦可两种以上间栽。 (8)篱植。是一种行列式密植的类型。因树种不同,在高度上可分为矮篱、中篱和高篱,又有常绿、半常绿、落叶之别。树种对环境应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叶形小,枝叶密集,萌发力强,耐修剪,应具有开花结果或针刺的特性。 感谢您的阅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