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饮食文化

中美饮食文化
中美饮食文化

毕业论文

题目:中美饮食文化差异概述以中国茶

文化和美国咖啡文化为例

系别:经济贸易系

专业班级:商务英语1111班

姓名: 赵玉

学号: 11405130112

指导教师:黄婷婷(助讲)

二零一三年十一月

诚信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

本人所呈交的毕业论文《》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任务书的要求,独立撰写的。

本论文中所引用的其他个人或集体已发表的文字和研究成果,或为获得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所使用过的材料,均已明确注明。

凡为本文的撰写所提供的各种形式的帮助,本人在致谢中已经明确表达了谢意。

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

毕业论文作者签名:

年月日

目录

摘要 (1)

前言 (3)

1.中美饮食文化概述 (3)

1.1.中国饮食文化的发展趋势 (3)

1.2.美国饮食文化的发展趋势 (4)

2.中美饮食文化比较 (4)

2.1.中美饮食习惯的不同 (4)

2.2.中美菜点知识的特点 (5)

2.3.中美饮食对象的差异 (6)

2.4.中美饮食礼仪的比较 (7)

3.中国茶文化和美国咖啡文化 (7)

3.1中国茶文化起源与演变 (7)

3.2美国的咖啡文化 (8)

4.浅析中美饮食文化差异因素 (8)

5.结束语 (10)

参考文献 (11)

致谢 (12)

中文摘要

摘要:饮食文化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伴随着人类历史源远流长。中美文化之间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差异造就了中美饮食文化的差异。了解两国饮食文化,不仅对我国饮食文化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而且对减少两国在跨文化交际中的摩擦也具有很大的帮助。

本文第一章简单的介绍了中美饮食文化的发展历程和趋势。第二章是对中美饮食文化的差异进行更深一步的研究以探讨,主要讲他们之间所形成差异。第三章是以中国茶文化和咖啡文化为例,让人更深一步的体会两国之间的饮食文化。第四章浅析造成中美饮食文化差异的因素,让人更深一步的了解为何会存在着这些因素。第五章总结中美文化互相交融的今天,美国文化有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地方,同时中华饮食文化的优点也要继承。而且我们应以客观的视角去审视中美饮食文化。

关键字:饮食文化发展,比较,差异,因素。

Abstract

Abstract: Diet cultur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human culture, it has a long history with human. Values and thinking mode differences between American and Chinese culture has created differences in diet culture of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To understand the two countries diet culture. It is not only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food culture and to reduce the friction in the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also has the great help.

This article first chapter simply introduces the development course and trend of diet culture of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The second chapter is the difference of diet culture of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for further studies to explore, mainly formed by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m. The third chapter is which an example to the Chinese tea culture and coffee culture to further understand the diet culture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The fourth chapter is analyses the factors of the diet culture differences and to further understand why there are these factors. The fifth chapter is summarizes the Chinese and American culture blend each other today. American culture there is worth learning and using for reference. At the same time, the advantages of the Chinese diet culture to inherit. And we should take an objective point of view to look at the diet culture of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Key words:Food culture development, comparison, difference, factor.

前言

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提升和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于饮食越来越重视了。它不再是为了填饱肚子而存在,而是为了享受而存在。同时,它也形成了一种文化,这对于那个国家来说都是一样的,不仅仅局限与中美两国。综合来讲,随着饮食文化的发展的本身,它同时也带动了两国之间文化的交流和经济的发展。我相信,饮食文化是值得我们细细的研究。因为,它无时无刻都围绕在我们的生活当中,是我们生命里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中美饮食文化差异概述

以中国茶文化和咖啡文化为例

1.中美饮食文化概述

1.1.中国饮食文化的发展趋势

饮食文化是历史上最悠久的文化之一。火是人类走出蒙昧时代,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在77万年前北京人就开始懂得用火,自那时起逐渐具有烹饪活动。直到魏、晋之隋代时期,寺庙烹饪逐步形成。同时代的谢讽的《食经》为中国饮食文化开辟了理论研究的先河。(李曦,2003)唐、宋两朝,封建社会进入鼎盛时期,饮食文化更使得到了大发展,致使传统烹饪趋于定型,精致的菜肴、名点迭出。经元、明两代的名族融合,及清代的人们创造出的名馔佳肴与一炉、聚礼仪程式为一体的“满汉全席”,为近代饮食文化的发展画了圆满的句号。

在饮食文化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地借鉴、吸收其他民族、国家的精华。中国主要以汉族烹饪为主体,融合少数名族烹饪,及引进其他国家的食品原料为一炉烹饪方式。致使现代中国饮食文化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以下几点:

a.个性化的饮食;

b.多样化的形态;

c.连锁式的发展;

d.纯天然“绿色饮食和环保”。

由此可见,中国的饮食文化既保持名族文化的传统,又秉承着开拓创新的道路,使其繁荣昌盛从而源远流长。

1.2.美国饮食文化的发展趋势

美国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不同的领域各具特色。其中有两大主要因素,一个是乡土性的地缘因素,一个是多元性的人为因素,对美国而言,多元性的人为因素比乡土性的地缘因素更具关键性的影响。(陈临蓉、陈修仪,2000)在欧洲意大利,由于地形、土壤、气候等原因有南方菜与北方菜的分别,但之间的差异性不大,主要原因是这个国家的老百姓都是同文同种,人为因素的差异不大。法国、西班牙、英国、德国这些国家境内都有一些不同的地域性菜肴,但彼此之间差异性也不大。在20世纪,它的烹饪和饮食就与世界各地移民和土著印第安人饮食的大融合。

为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加上生活的快节奏,美国烹饪不注重造型,却很注重营养,求新、求快。所以,它的饮食文化很快推向世界各地。

2中美饮食文化比较

2.1.中美饮食习惯的不同

饮食习惯是在人们饮食活动中的习俗和风尚。世界上个民族、国家和地区的人们由于自然条件、经济状况、民俗礼仪、宗教信仰和交往迁徙的影响,从而导致饮食习惯的不同。

从中国菜系上来说特别多,汉族地区就有川、扬、鲁、粤、浙、闽、徽、湘、京、沪等十几大菜系(鲁、川、淮杨、粤等四大菜系为主),均带有浓郁的传统色彩和地方韵味,每个菜系都有自己的代表菜肴,这些菜肴不下数百种,总计不下数千种。早在封建社会就形成传统饮食文化的定型以及在元、明两代的国内民族大融合。根据上面的背景简单介绍鲁、川、淮杨、粤四大菜。

鲁菜亦称山东菜,其历史悠久早在明、清时期,鲁菜不断丰富和提高,分化成了济宁、济南、胶东三个分支。在我国东北、华北、北京、天津的菜肴,普遍受其影响,所以它是我国影响最大的菜系。

川菜既是四川菜,四川号称“天府之国”,烹饪原料丰富而有特色,导致其口味的独特,故而有“一菜一格,百菜百味”的称誉。

由于扬州曾南北交通的枢纽,东西经济文化的中心,所以淮扬菜则是“咸甜适中,南北皆宜”。

粤菜既是广东菜,主要包括广州、潮州、东江三个分支。虽起步晚,但由于博彩众长,取材广泛,形式多样,因而以其独特的风味特点饮誉四方。

在中国长久的封建社会之下的儒家思想熏陶和统治下,其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成为整个社会的精神支柱和灵魂。从“中国人都认为吃啥补啥”这句话可以看出中国人喜欢吃动物的内脏;从《黄帝内经》素问第二十二篇“藏气法时论”: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等种种可以看出中国人传统饮食习惯是以植物性食料为主(米饭、面粉);再从中国饮食行业中的“礼”、“序”,乃至许多菜的命名(造型寓意)和设计(色香味)来看,无不浸透着儒家思想的影响。如“诗礼银杏”、“带子上朝”、“宫门献鱼”等。

而美国人的饮食则像他们民族构成一样兼收并蓄,既有欧洲(特别是英国)的特点,也受亚、非两大洲的影响,并有印第安土著的色彩。由于美国的历史基本都源于欧洲,因此美国人全都承认欧洲菜是美国菜的祖先,美国菜是用欧洲菜作为“根”,再经过自己的培育、发芽长出枝叶,逐渐茁壮茂盛,树立了自己的主体,甚至还播种接枝,传播到世界各地。

因美国西部有丰富的海鲜和各种河鲜产品,以及品质最新鲜、品种最繁多的蔬菜类水果,故美国人喜欢把水果加入饮食中。也可以把分为几种菜系:有著名的加州菜,及具有亚洲菜特色的融合菜;南部有墨西哥特色的德州菜,具有法国、西班牙、非洲特色的路易斯安那菜,具有古巴、巴西热带岛屿特色的佛州菜;中西部有德国、荷兰、及北欧特色的芝加哥菜、宾州菜;东部有英国、法国、爱尔兰特色的新英格兰菜系及纽约菜,还有大洋洲东部岛屿、菲律宾、葡萄牙及日本特色的夏威夷菜。(王静,2009)2.2.中美菜点知识的特点

“民以食为天”,无论是中国人还是美国人对食物的研究总是少不了。就以菜名来说,中国与美国对菜名的取法更是大不相同。中国给菜取名往往有很深的寓意,当你走到一家高级餐厅时,你可以看到一排排映入眼帘菜名。有的是成语“掌上明珠”、“鹏程万里”;有的是典故“草船借箭”、“八仙过海”;有的是诗词佳句“比翼连理”、“月中桂子”。这就是中国饮食文化的结晶和体现。中国菜肴的命名大致有五种情况:

a.根据寓意性的命名,它一般以菜的花色、谐音命名。像“明珠”、“菊花龙

凤羹”、“紫气东来”“年年有余”等,大多有吉祥的意思,着重表现中国某种文化的观念。

b.根据菜肴的原料(主料、作料、调料)来命名。如“陈皮肉丁”、“香菇菜心”、“辣子鸡”等,使人一看就了解菜肴的用料方面的特点和口味。

c.根据烹饪调方的命名,这种命名的方式直接关系到菜肴的质量、菜色、味道、形状等。如“清蒸刀鱼”、“红烧牛快”,一眼就可以看出菜的整体质量。

d.借用相关人名、地名来命名,这表明菜肴的起源及带着地方菜色彩。如“东坡肉”、“常熟叫花鸡”、“麻婆豆腐”。

e.根据一道菜的色、香、味、形来命名。这种命名突出了菜肴某一方面的显著特点、形象鲜明,而且富有一种美感,具有较好的吸引顾客的效果。

相比之下的美国的菜点知识,它不具有中国悠久的历史和博大精深的文化。美国菜以英国菜为基础有自己的特色,特别是美国人吃的菜里是咸中带甜,忌辣,喜清淡,以及地域因素。从而这导致他们菜里都含有水果。如“苹果烤鸭”、“紫葡萄烧野味”“萝卜局火腿”等。但在菜的命名上与中国相比其缺乏研究。它主要根据烹饪的方式和食物主料来命名。如“糖油煎饼”“马里兰式炸鸡”“T骨牛排”、“熏肉”等。

2.3.中美饮食对象的差异

美国人认为菜肴是充饥的,所以专吃大块肉、整块鸡等“硬菜”。而中国的菜肴是“吃味”的,所以中国烹调在用料上也显出极大的随意性:许多美人视为弃物的东西,在中国都是极好的原料,外国厨师无法处理的东西,一到中国厨师手里,就可以化腐朽为神奇。足见中国饮食在用料方面的随意性之广博。

据美国的植物学者的调查,中国人吃的菜蔬有600多种,比西方多六倍。实际上,在中国人的菜肴里,素菜是平常食品,荤菜只有在节假日或生活水平较高时,才进入平常的饮食结构,所以自古便有“菜食”之说,菜食在平常的饮食结构中占主导地位。中国人的以植物为主菜,与佛教徒的鼓吹有着千缕万丝的联系。他们视动物为“生灵”,而植物则“无灵”,所以,主张素食主义。(王刘刘)美国人在介绍自己国家的饮食特点时,觉得比中国更重视营养的合理搭配,虽口味千篇一律,但节省时间,且营养良好,故他们国家的人身体普遍比中国人健壮、高个、长腿、宽大的肩、发达的肌肉;而中国人则显得身材瘦小、肩窄腿

短、色黄质弱。有人根据中美饮食对象的明显差异这一特点,把中国人称为植物性格,美人称为动物性格。

2.4.中美饮食礼仪的比较

随着社会的文明,人们的行为举止也跟着发生变化。俗话说“吃有吃相”,中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讲礼仪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礼记·礼运》篇云:“夫礼之处,始诸饮食”。从这句话中,我们不难看出饮食与礼仪的渊源。座位的安排,上菜的顺序,就餐时的礼仪以及餐后付账等事情上都无时无刻不体现礼仪。中国人在座位的安排上讲究长幼有序,卑尊有等。一般是位高权重者或年长者首先入席。在封建社会,中国的宴会上很少有女人的身影,即便有,位次上也处于“卑”的地位。(李曦,2000)现在这种现象已经销声匿迹了,而在当代中国餐桌上仍保留着“尊老”与“女士优先”的原则,以及摈弃了“食不言”的原则。

与中国人相比,美国人则略显得不拘小节。然而他们同样有着自己独具特色的饮食礼仪。以到美国人家中用餐为例,具体说明。在美国,“女士优先”原则是他们安排座次的标准。上菜的顺序通常是由外至里排列,使用也是由外至里依次取用。用餐时,只有女主人动手,其他人才开始用餐。在进餐过程中,美国人讲究安静,喝酒、咀嚼时都尽量不发出声音,互相之间敬酒、干杯也只是一种礼貌上的行为,而非中国式的“豪饮”。席间宾客很少大声喧哗,只是与邻座的客人轻声交谈。在用餐后,只有女主人离席,其他人才能离席。若在饭店用餐,美国人往往采用AA制(Acting Appointment),各付自己的账。还要注意的是,无论在哪里就餐,都要尽量吃完盘里的饭菜。客人在用餐后休息片刻,然后向主人表示感谢后才能离去,这一点在中国和美国都是相同的。

3中国茶文化和美国咖啡文化

3.1中国茶文化起源与演变

我国是茶的故乡,也是茶文化的发源地。作为中华名族的传统饮料,茶与中国饮食文化结下了不解之缘。从古至今,喝茶在中国来说是一种高雅舒适、具有丰富的文化气息。中国饮茶史分四个时期分别为:a.生吃药用阶段(神农时代);

b.熟吃阶段(公元前8世纪);

c.烹饪引用阶段(公元前3世纪起,盛于后汉);

d.冲泡饮用阶段(唐代开始,流传至今)。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茶从药用变饮用,又从解渴保健变为体现高尚的礼仪的茶宴、茶道、茶礼、茶仪、茶艺。这综合的体现了悠久灿烂的东方文化,它不愧是我国传统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明珠,成为世界三大饮料之一。

3.2美国的咖啡文化

美国人喝咖啡已经有很久的历史,长久以来美国人都是以滴滤式咖啡或平底蓝形过滤器来烹调咖啡。用这种方式制作了的咖啡较清淡,但加上奶精、鲜奶和糖的调合,就变成一种极可口的饮料,使全美国的人都习惯于这种口味。从早晨睁开惺忪睡眼到咖啡休息时间,以及两餐饭后,几乎都少不了喝杯咖啡,咖啡居然已成为美国人的最佳伴侣,许多人早上起床可以不吃早点,但绝不能不喝杯咖啡提神。但随着时间的变化,美国人喝咖啡的习惯在改变。其形状随着人们的需要的不同也在改变,它有颗粒、粉末、块状等。

随着人们的创新,咖啡不仅仅作为一种饮品,用来解渴提神,它还被人们添加到其它的食物中食用,当做保健品。如:咖啡饼干、咖啡糖果等,展示了咖啡的个性化及多元化。

4.浅析中美饮食文化差异因素

影响文化的差异的因素可谓是众说纷纭,择期大者莫过与传统文化、地域、政治、经济、技术五者。但在饮食方面来说导致其差异的因素主要是受传统文化和经济的影响。

从历史角度看,中国与美国相比其历史悠久,在饮食文化方面深受传统文化和经济的影响。而美国是一个典型的迁移名族,俗称“轮子上的国家”。同时,是一个只有两百多年的历史且文化历史多元化的国家。导致了两国在饮食方面有着自己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中国讲究“天人合一”;美国则注重“以人为本”)。所以,中国很注重食物的色、香、味、型俱全,觉得只有在这种情形下才能达到其要求和所谓的“意境”。而美国则注重食物的营养,不论食物的色、香、味、型如何,那怕味道是千篇一律,也必定食之。(郭敏文)

从经济上来看,由于我们这个民族几千年来都处于低下的生产力水平,人们总是吃不饱,所以才会有一种独特的把吃看得重于一切。从而出现两种现象:一些人会把这种吃的功能发挥到极致,不仅维持生存,也利用它维持健康,这也就

是”药补不如食补”的文化基础;另一方面,一些人对吃的过份重视,推崇对美味的追求。在随着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中美的合作,文化的互溶,中国也吸收了美国的些饮食习惯,也发明自己独特的快餐店。而美国生产力水平较高,生活节奏快,营养而简单的食品逐渐成为人们的新宠,而美国饮食文化也在发生较大变化,向着高热量、简单、便于携带的方向发展。以肯德基为例,其推出的食品多种多样,但原料不外乎面粉,肉类,蔬菜,土豆。这种快餐文化的优点在于节约时间,在当今社会,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的确是一种很好的选择,但是这种快餐文化的缺点也是不可忽视的,人们可能很少有那种中国人集体就餐时候的温馨和欢乐,而且这种快餐高热量、高脂肪,是造成肥胖症的一大元凶。

5.结束语

随着经济全球化下,虽然我们中华饮食文化体系庞大,是世界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的茶文化就中国人引以为豪的骄傲,堪称世界之最,但对于外来的饮食文化,我们要以正确的态度去面对,好的方面我们要借鉴和学习,而不能全盘接受。例如,咖啡的起源虽不产与美国,但咖啡在美国人心目中的是不可忽视的。我们可以从“美国人可以不吃早餐决不能不喝咖啡”,这句话看就证明了咖啡在美国人心中有着举足轻重地位。由于,美国的科技发达咖啡文化已经深深地融入了美国的饮食文化里。同时,它也倾入到中国人生活当中。

在此,我们中国人要能够对自己的传统饮食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并将优秀的部分发扬光大。同样也要吸收外来文化,因为文化互溶是未来发展的必经途径。

参考文献

【1】陈临蓉、陈修仪,《餐饮服务》第三版,2000.(1)

【2】郭敏文,《论中西饮食文化差异》[J],烹饪知识,1998.

【3】李曦,《中国饮食文化》,2003.

【4】王刘刘,《论我国的饮食文化与旅游业发展》.

【5】王静,《中西方饮食文化比较》[J],考试周刊,2009(17):52.

致谢

这次的毕业论文是在我的指导老师黄婷婷老师亲切关怀和悉心指导下完成的。从选题到完成,黄老师给予了我耐心指导与细心关怀,使我顺利地完成了毕业论文设计,非常感谢!感谢与我并肩作战的舍友与同学们,感谢关心我支持我的朋友们,感谢学校领导、老师们,感谢你们给予我的帮助与关怀;同时还要感谢鄂东职院,特别感谢经贸系三年来为我提供了的良好学习环境。

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比较

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比较 古人云:民以食为天。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各国的饮食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不同的地区有着不同的饮食习惯,不同的饮食习惯造就了不同的饮食文化。 (一)中国的饮食文化 中国有着五千多年的历史,形成了灿烂丰富、博大精深的饮食文化。中国人注重“天人合一”。中国饮食以食表意,以物传情。中国的饮食文化令人拍案叫绝,赏心悦目。 中国的传统饮食有四大特点: 1.重食:古人就有“民以食为天”之说。见面常问“吃了没有”,可见饮食文化的地位。朋友离合,送往迎来,人们都习惯在饭桌上表达惜别和欢迎的心情。感情上的风波,人们也往往借酒菜平息。这是饮食活动对社会心理的调节功能。 2.重养:以“五谷”养“六脏”,饮食中重视人体养生保健。中国的饮食注意各种食物的搭配,以相生相克、相辅相成等阴阳调和之理性认识指导烹饪。 3.重味:中国的饮食最注重食物的味,讲究“色、香、味、型”。孙中山先生讲“辩味不精,则烹调之述不妙”,将审美视作烹调的第一要义。 4.重理:对于饮食活动中的情感文化,有个引导和提升品位的问题。中国的饮食提倡健康优美、奋发向上的文化情调,追求一种高尚的情操。 (二)西方国家的饮食文化

西式餐饮的主要特点是:一是生,如牛排带血丝;二是冷,如凡是饮料都加冰块;三是甜,无甜不餐,无餐不甜。此外西式餐饮不讲究精细,追求快捷方便,也不奢华,比较大众化。 此外西餐还有以下显著特点: 1.重视各类营养成分的搭配组合,根据人体对各种营养(糖类、脂肪、蛋白质、维生素)和热量的需求来安排菜或加工烹调。 2.选料精细,用料广泛。西餐烹饪在选料时十分精细、考究,而且选料十分广泛。如美国菜常用水果制作菜肴或饭点,咸里带甜;意大利菜则会将各类面食制作成菜肴:各种面片、面条、面花都能制成美味的席上佳肴。 3.讲究调味,调味品种多。西餐烹调的调味品大多不同于中餐,如酸奶油、桂叶、柠檬等都是常用的调味品。 4.注重色泽。在色泽的搭配上则讲究对比、明快,因而色泽鲜艳,能刺激食欲。 5.工艺严谨,烹调方法多样。西餐十分注重工艺流程,讲究科学化、程序化,工序严谨。西餐的烹调方法很多,常用的有煎、烩、烤、焖、焗、炸、熏、铁扒等十几种,其中铁扒、烤、焗最具特色。 6.器皿讲究。烹调的炊具与餐具均有不同于中餐的特点。特别是餐具,除瓷制品外,水晶、玻璃及各类金属制餐具占很大比重。 二、中西方饮食方式的差异 (一)就坐形式的差异中西方的饮食方式有很大不同,这种差异对民族性格也有影响。

中西饮食文化差异的原因分析及其研究意义

中西饮食文化差异的原因分析及其研究意义 摘要:中西方在饮食文化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文章分析了形成中西饮食文化差异的内在原因,其意义在于既能有助于深刻理解中西文化中的不同之处,跨越文化交际障碍,又能培养人们在跨文化交际时的适应能力,有效地避免交际双方由于文化差异而产生的误解。 关键词: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文化差异;跨文化交际 Introduction 文化人类学的最一般的目标,是努力理解所有人类文化以及这些文化的创造进程的相似点及区别,为了实现这个目,就必须进行比较。跨文化比较研究是文化人类学研究的一种基本方法。人类的文化基质是共有的,中西文化的差异性是历史的而不是自然生就的。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饮食文化往往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文化的浓缩。中国与英美等西方国家对于饮食的观点和态度、饮食的内容及特点等方面都存在着显著的差异,揭示这些差异以及内在的原因,有助于跨越文化鸿沟,有助于世界性的文化融合。 在《现代汉语词典》里,饮食的义项有两个:一是名词性的,指“吃的和喝的东西”强调的是名称;一个是动词性的,指“吃东西和喝东西”,强调的是动作。 在英文中,饮食的概念可以有以下表达方法:“food and drink”意即“吃的和喝的东西”;“diet”意即“通常所吃的食物”,也可以指“日常的膳食”;“bite and sup ”则是指“吃东西和喝东西”。些有关“饮食”的解释中,我们可以看出,“饮食”一词的基本语言学含义比较简单,无非就是吃喝的东西或吃喝的动作。但我们深究起来,“饮食”就变得复杂了。饮食如果仅仅是吃饱喝足,为什么在吃饱喝足的同时,有这么多繁文缛节?为什么一种食物对一个地方的人来说是天赐美味,而对另一个地方的人来说则敬而远之,甚至有的地方更是避之不及呢?有人为吃什么而苦恼,而有人却为吃不饱而烦恼。饮食本身是本能的,而吃什么,如何吃,在哪里吃,则体现出不同族群的不同特点,体现出文化性。 一、中西饮食文化差异的表现 文化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凝聚起来的生活方式的总称。当一个民族形成了固定的饮食习惯、饮食技巧和饮食观念后,便构成了一种亚文化。

【关于中美饮食文化差异有哪些】 中美饮食文化差异

【关于中美饮食文化差异有哪些】中美饮食文化差异 中美不同的地理环境,使得两国产出不同的农畜产品;中美不同的历史文化,使得两国有不同的餐具和餐桌礼仪。为此,下面小编整理了中美饮食文化差异一以供大家阅读。 关于中美饮食文化差异一、餐饮礼仪的差异 在餐饮氛围方面,中国人在吃饭的时候都喜欢热闹,很多人围在一起吃吃喝喝,说说笑笑,大家在一起营造一种热闹温暖的用餐氛围。除非是在很正式的宴会上,中国人在餐桌上并没有什么很特别的礼仪。而西方人在用餐时,都喜欢幽雅、安静的环境,他们认为在餐桌上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自己的礼仪,不可以失去礼节,比如在进餐时不能发出很难听的声音。 中西方宴请礼仪也各具特色。在中国,从古至今大多都以左为尊,在宴请客人时,要将地位很尊贵的客人安排在左边的上座,然后依次安排。在西方则是以右为尊,男女间隔而座,夫妇也分开而座,女宾客的席位比男宾客的席位稍高,男士要替位于自己右边的女宾客拉开椅子,以示对女士的尊重。另外,西方人用餐时要坐正,认为弯腰,低头,用嘴凑上去吃很

不礼貌,但是这恰恰是中国人通常吃饭的方式。吃西餐的时候,主人不提倡大肆的饮酒,中国的餐桌上酒是必备之物,以酒助兴,有时为了表示对对方的尊重,喝酒的时候都是一杯一杯的喝。 礼仪是一种文化,是文化就有纵向的传承和横向的借鉴与融合。随着世界全球化不断加快步伐,经济、文化高速碰撞融合的大背景下,西方文化大量涌进中国,中国传统礼仪也不断受到西方礼仪文化的冲击。如何保护中华民族传统礼仪,并去其糟粕,与西方礼仪进行合理有效的融合,成为人们不断思考和探讨的话题。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中西礼仪文化必将会互相渗透,不断发展. 关于中美饮食文化差异二、饮食观念的不同 对比注重味的中国饮食,西方是一种理性饮食观念。不论食物的色、香、味、形如何,而营养一定要得到保证,讲究一天要摄取多少热量、维生素、蛋白质等等。即便口味千篇一律,也一定要吃下去因为有营养。这一饮食观念同西方整个哲学体系是相适应的。形而上学是西方哲学的主要特点。西方哲学所研究的对象为事物之理,事物之理常为形上学理,形上学理互相连贯,便结成形上哲学。这一哲学给西方文化带来生机,使之在自然科学上、心理学上、方法论上实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在另一些方面,这种哲学主张大大地起了阻碍作用,如饮食文化。在宴席上,可以讲究餐具,讲究用料,讲究服务,讲究菜之原料的形、色方面的搭配;但不管怎么豪华高档,从洛杉矶到纽约,牛排都只有一种味道,无艺术可言。

中美饮食文化的差异

浅谈中美饮食文化的差异 系别:经济管理系专业: 2010应用英语专业 学号:1002105028指导老师:王晓敏 摘要:随着世界各国文化的日趋融合,以及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很多人极力研究各种中外文化的差异,饮食文化也成了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研究部分,本文浅谈中美饮食文化的差异,从饮食观念,饮食结构,中美宴请差异,以及餐桌礼,仪四个方面入手,以便更好的了解中美饮食文化,可以避免跨文化交际过程中由于不同的饮食文化和观念而产生的矛盾和冲突,增进双方的了解和沟通以及促进饮食行业的发展。 关键词:饮食差异;避免矛盾冲突:发展饮食行业:

1.前言 (2) 2.饮食观念 (2) 2.1中国人的饮食观念 (2) 2.2.1 美国人的饮食观念 (2) 2.2.2 造成中美饮食观念差异的原因 (3) 3.饮食结构 (3) 3.1 中国日常饮食结构 (3) 3.2美国日常饮食结构 (4) 4. 中美宴请上的差异 (4) 5.餐桌礼仪 (4) 5.1 美国餐桌上要注意的一些礼仪 (4) 5.2.1中国餐桌上要注意的一些礼仪 (4) 5.2.2造成中外礼仪差异的原因 (5) 6.结束语 参考文献 (6) 英文摘要 (7)

随着世界各国文化的日趋融合,以及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饮食文化成了不得不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有时候,很好的了解外国商业伙伴的饮食文化可以很好且很有利的获得对方的经济上的合作。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特别是美国这样的经济超级大国,很好的研究可以更好的获得以及加强与它的合作,也有助于国内饮食行业的发展与推广。 2. 饮食观念 2.1中国人的饮食观念 中国人的饮食观念比较规律,一天三餐,早,中,晚餐。中国家庭都是聚餐制,大家都是聚一桌吃同一样的食物,与美国的分餐制相反分开会让中国人觉得不像一家子再吃饭,中国对吃特别注重色,香,味,形,吃的健不健康就是另当别论了,并且中国人不喜欢吃生的东西,例如生菜,认为只要是生的吃了就会生病,中国人在吃上还有一个面子观,碰到节日或者宴请时,排场越大中国人就会越觉得有面子,中国人觉得动物的内脏很补,甚至一些动物,如猪,鸭的血都拿来食用。 2.2美国人的饮食观念 美国人做菜放盐少,只及中国人的一半。美国人对吃的本质认识很深,紧紧围绕着“身体健康”这一中心展开,实践着“科学性”是菜肴最高标准的原则,美国人一般做菜不用味精。安全性作为菜肴的根本属性,一直以来是最受美国关注的。美国沿习了欧洲的分餐制,这比合餐制符合卫生要求,美国人认为动物内脏无一例外地含高胆固醇,所以基本不食用。美国人喜欢吃一些生菜,认为无污染的生菜很有营养,美国人喜一日多餐,美国人节俭理念意识强,一般过节或者请客都比较简单。 2.2.1造成中美饮食观念差异的原因 美国以狩猎文明起步,秉承着游牧民族、航海民族的文化血统,以渔猎、养殖为主,以采集、种植为辅,荤食较多,吃、穿、用都取之于动物,连西药都从动物身上取料炼而制。比较注意动物蛋白质和脂肪的摄取,饮食结构上,也以动物类菜品居多,主要是牛肉、鸡肉、猪肉、羊肉和鱼等。因此肉食在饮食中比例一直很高,饮食结构肉食化,所有所谓“饮食礼仪”就是附着在肉食文化基础上的。刀叉、聚餐,大量饮酒等等。中国为代表的东方饮食文化是以农耕文明为基础的,中国人的饮食从先秦开始,就是以谷物为主,肉少粮多,辅以菜蔬,植物类菜品占主导地位。甚至很长时间内肉食都是稀缺的。 3.饮食结构 3.1 中国日常饮食结构

很浅谈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

6300509003 潘洁口腔医学院09级 很浅谈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 俗话说得好,民以食为天,食物是我们永恒的话题。在这次课程的学习过程中,看了那个西餐礼仪的视频后让我颇有小感,原来仅仅是吃饭就有那么多的不同与讲究,当然中西餐的差异远远不是那么简单,自然是和文化背景等方面有着一脉相承的关系,就让我来说说自己的看法吧。 首先是饮食观念的不同。对比注重“味”的中国饮食,西方是一种理性饮食观念。不论食物的色、香、味、形如何,而营养一定要得到保证,讲究一天要摄取多少热量、维生素、蛋白质等等。即便口味千篇一律,也一定要吃下去——因为有营养。在宴席上,可以讲究餐具,讲究用料,讲究服务,讲究菜之原料的形、色方面的搭配;但不管怎么豪华高档,从洛杉矶到纽约,牛排都只有一种味道,无艺术可言。作为菜肴,鸡就是鸡,牛排就是牛排,纵然有搭配,那也是在盘中进行的,一盘“法式羊排”,一边放土豆泥,旁倚羊排,另一边配煮青豆,加几片番茄便成。色彩上对比鲜明,但在滋味上各种原料互不相干、调和,各是各的味,简单明了。但同时在中国的烹调术中,对美味追求几乎达到极致,以至中国人到海外谋生,都以开餐馆为业,成了我们在全世界安身立命的根本!遗憾的是,当我们把追求美味作为第一要求时,我们却忽略了食物最根本的营养价值,我们的很多传统食品都要经过热油炸和长时间的文火饨煮,使菜肴的营养成分受到破坏,许多营养成分都损失在加工过程中了。因而一说到营养问题,

实际上就触及到了中国饮食文化的最大弱点。民间有句俗话:“民以食为天,食以味为先”。就是这种对美味的追求,也会使我们忽略了吃饭的真正意义。 再次是饮食对象的不同。西方人认为菜肴是充饥的,所以专吃大块肉、整块鸡等“硬菜”。而中国的菜肴是“吃味”的,所以中国烹调在用料上也显出极大的随意性:许多西方人视为弃物的东西,在中国都是极好的原料,外国厨师无法处理的东西,一到中国厨师手里,就可以化腐朽为神奇。足见中国饮食在用料方面的随意性之广博。西方人在介绍自己国家的饮食特点时,觉得比中国更重视营养的合理搭配,有较为发达的食品工业,如罐头、快餐等,虽口味千篇一律,但节省时间,且营养良好,故他们国家的人身体普遍比中国人健壮:高个、长腿、宽大的肩、发达的肌肉;而中国人则显得身材瘦小、肩窄腿短、色黄质弱。有人根据中西方饮食对象的明显差异这一特点,把中国人称为植物性格,西方人称为动物性格。 最后饮食方式的不同。西式饮宴上,食品和酒尽管非常重要,但实际上那是作为陪衬。宴会的核心在于交谊,通过与邻座客人之间的交谈,达到交谊的目的。与中国饮食方式的差异更为明显的是西方流行的自助餐。此法是:将所有食物一一陈列出来,大家各取所需,不必固定在位子上吃,走动自由,这种方式便于个人之间的情感交流,不必将所有的话摆在桌面上,也表现了西方人对个性、对自我的尊重。在中国,任何一个宴席,不管是什么目的,都只会有一种形式,就是大家团团围坐,共享一席。筵席要用圆桌,这就从形式上造成了一种

中美在饮食文化方面的差异 英语论文

淮阴工学院课程论文(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 论文题目: 跨文化交际中的饮食文化差异——以中美饮食文化为例 课程名称:跨文化交际英语任课老师:余洪虹 姓名: 植云 班级: 艺术1093 学号: 1092202325

跨文化交际中的饮食文化差异 ——以中美饮食文化为例 摘要:饮食是一种文化,而不同的文化背景孕育着不同的饮食文化,中国饮食以食表意,其博大精深不可言喻,而美国的饮食则是吃什么就是什么。在中西方文化互相交融的今天,美国文化有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地方,同时中华饮食文化的优点也要继承,本文着重从中美饮食文化进行比较,从而用客观的视角去审视中西方饮食文化。 关键词:饮食文化,中国饮食,美国饮食,文化差异 1中国饮食文化的特点 中国的历史悠久,文明源远流长,具有上下五千年的文化,因此饮食文化也比较丰富,它也是祖国丰富文化宝库中的一朵奇葩。中国从原始社会开始都是以大杂居为主,远古时期以部落为单位,后来一直演变,直到现代社会都是以家庭为单位,团团圆圆一直是中国人的愿望,中国人的集体意识形成了中国饮食文化的一大特点就是—一家人都是吃一桌菜,并且大多数家庭是以圆桌为主,一家人围在一起,表示家人和和睦睦、团团圆圆。中国人的饮食很讲究色、香、味原则,三者缺一不可,为使食物色美,通常是在青、绿、红、黄、白、黑、酱等色中取三至五色调配,也就是选用适当的荤素菜料,包括一种主料和二、三种不同颜色的配料,使用适当的烹法与调味,就能使得菜色美观。食物香喷,可以激发食欲,其方法即为加入适当的香料,如葱、姜、蒜、辣、酒、八角、桂皮、胡椒、麻油、香菇等,使烹煮的食物气味芬芳。烹调各种食物时,必须注重鲜味与原味的保留,尽量去除腥膻味;譬如烹调海鲜时,中国人则爱用葱姜。因此适量的使用如酱油、糖、醋、香料等各种调味品,可以使得嗜浓味者不觉其淡,嗜淡味者不嫌其浓,个人根据自己的口味选择。 因为中国自古以来地大物博、人口稠密,所以中国人的饮食从先秦开始,就是以谷物为主,肉少粮多,辅以菜蔬,这就是典型的饭菜结构。其中饭是主食,而菜则是为了下饭,即助饭下咽。因为主食并不可口,必须有一种物质来辅助它使人们能够吃下去。当然菜的功能和盐的功能有共同点,但是不等同于盐。因为主食的单一性,所以,只有在菜上面花功夫,因此,中国的菜大都比较注重口味,

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论文

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 概述:中西餐桌礼仪的差异,深受中西哲学思想及各种社会因素的影响,使两种文化的距离相差甚远。在中国,任何一个宴会,不管是什么目的,都会有一种形式。就是大家团团围坐,共享一席;宴席要用圆桌,这就从形式上造成了一种团结、礼貌共趣的气势。美味佳肴放在一桌人的中心,它既是一桌人欣赏品尝的对象,又是一桌人感情交流的媒介物。人与人相互敬酒相互让菜劝菜,再美好的事物面前,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争让的美德。反映了中国古典哲学中“和”这个范畴对后代思想的影响,便于集体的情感交流,因而至今难以改革 而西方这个主要以面食为主的群体,餐桌礼仪的细节就显得更加繁琐而有条不紊。他们所用的餐则是分餐制,个人自扫盘中菜,不管他人碗里汤,互不相扰。西方人喝酒也听凭自愿,白兰地,威士忌,鸡尾酒,喜欢什么喝什么,想喝多少喝多少,所尊重的是个人意志,体现出的饮食思想观念要合理的多。中西餐桌礼仪差异 1、席位安排礼仪 (1)中餐餐桌礼仪。在中餐宴请活动中,往往采用圆桌。不单是在不同位置摆放的圆桌有尊卑的区别,每张圆桌上的不同座次也有尊卑之分。由两桌组成的小型宴请通常是两桌横排或两桌竖排的形式。当两桌横排时,面对正门右边的桌子是主桌;当两桌竖排时,离正门最远的那张桌子是主桌。由三桌或三桌以上的数桌所组成的宴请除了注意“门面定位”,“以右为尊”,“以远为上”等规则外,还应兼顾其他各桌离主桌的远近。通常,距离主桌越近,桌次越高;距离主桌越远,桌次越低。每张餐桌上排列位次的基本方法有以下五点: ①主人大都应面对正门而坐,并在主桌就坐。主宾和副主宾分别坐在主人的右侧和左侧。②举行多桌宴请时,每桌都要有一位主桌主人的代表在座。位置一般和主桌主人同向,有时也可以面向主桌主人。③各桌次的尊卑,应以与这桌主人的距离远近来定,离主人近的位置比较尊贵。④与本桌主人的距离相同的位次,则以本桌主人面向为准,主人座位右边的位置比较尊贵。⑤如果主宾身份高于主人,为表示尊重,可以安排在主人位子上坐,主人则坐在主宾的位置上。对于少于5人的便餐,位次的排列可以遵循四个原则:右高左低;中坐为尊;面门为上;灵活安排。 2、西餐餐桌礼仪 西餐中,一般均使用长桌。在正式宴会上桌次的高低尊卑以距离主桌的位置远近而定,越靠右的桌次越尊贵,在同一桌上,越靠近主人的位置越尊贵。在正式宴会上,英国式座位的顺序是:男女主人坐在桌子的两头,客人男女错开坐在桌子两侧,男主宾和女主宾分别坐在女主人和男主人的右边。如果客人中没有主宾,女主人可把客人中年龄最大的女士安排在男主人右边。在非正式宴会上,遵循女士优先的原则。如果是男女二人进餐,男士应请女士坐在自己的右边,还要注意不可让她坐在人来人往的过道边;若只有一个靠墙

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研究性学习总结.

研究性学习总结 【研究背景】 在当今世界,不仅是一个经济全球化的世界,更是一个文化多元化的世界。在一体化的世界中,各国人民交往越来越频繁,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习俗具有重要意义。而通过饮食这方面的探究,可以小见大,况且我们认为,饮食文化的差异是历史而不是自然造就的,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饮食文化往往是他们文化的浓缩。我们主要是想利用收集到的资料与自己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综合起来,找出它们之间的差异。 【研究方法】 1、采访餐饮界人士 2、行动研究 3、收集资料 【研究过程】 第一阶段:2012年1月3日确定任务安排 第二阶段:2012年1月13日展开研究性学习活动 第三阶段:2012年2月3日汇总资料,撰写结题报告 【研究成果】 在此次活动中,我们学会了如何获取知识,如何收集信息,并在筛选出重要的信息,整合成一个系统的资料;也学会了如何面对在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自己去寻求解决方法。也锻炼了我们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独立学习能力、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写作能力和应对答辩能力。 在结束研究后,我们整理的成果如下: 一、饮食结构 中国人的传统饮食习俗是以植物性食料为主。主食是五谷,辅食是蔬菜,外加少量肉食。形成这一习俗的主要原因是中原地区以农业生产为主要的经济生产方式。以热食、熟食为主,也是中国人饮食习俗的一大特点。这和中国文明开化较早和烹调技术的发达有关。 西方国家秉承着游牧民族、航海民族的文化血统,以渔猎、养殖为生,传统饮食习俗以动物性食料为主。以采集、种植为辅,荤食较多,吃、穿、用都取之于动物。高热量、高脂肪类的饮食结构适应于高纬度的地理和气候。生熟结合,蔬菜很多时候以前菜沙拉方式出现。 二、饮食观念与准则 由于中西哲学思想的不同,西方人对于饮食重科学,讲营养,所以近代的西方饮食以营养为最高准则。即或在西方首屈一指的饮食大国———法国,其饮食文化虽然在很多方面与我们近似,但一接触到营养问题,双方便拉开了距离。

中美饮食文化差异2

一,饮食观念不同,比如西方人侧重营养,中国人注重美味。 二,饮食方式不同,比如西方人侧重交谊,中国人注重气氛和愉悦。 三,饮食习惯不同,比如西方人习惯用刀叉,中国人习惯用筷子 四,饮食环境不同,比如西方人注重精致,中国人注重排场 五,饮食口味不同,比如西方人吃甜食,中国人大多以咸为主。 以上只是概略性的说明,你可以展开论述。 可参照: 略谈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 餐饮产品由于地域特征、气侯环境、风俗习惯等因素的影响,会出现在原料、口味、烹调方法、饮食习惯上的不同程度的差异。正是因为这些差异,餐饮产品具有了强烈的地域性。中西文化之间的差异造就了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而这种差异来自中西方不同的思维方式和处世哲学。中国人注重“天人合一”,西方人注重“以人为本”。 这里简要从下面三个方面谈谈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 一、两种不同的饮食观念 对比注重“味”的中国饮食,西方是一种理性饮食观念。不论食物的色、香、味、形如何,而营养一定要得到保证,讲究一天要摄取多少热量、维生素、蛋白质等等。即便口味千篇一律,也一定要吃下去——因为有营养。这一饮食观念同西方整个哲学体系是相适应的。形而上学是西方哲学的主要特点。西方哲学所研究的对象为事物之理,事物之理常为形上学理,形上学理互相连贯,便结成形上哲学。这一哲学给西方文化带来生机,使之在自然科学上、心理学上、方法论上实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在另一些方面,这种哲学主张大大地起了阻碍作用,如饮食文化。在宴席上,可以讲究餐具,讲究用料,讲究服务,讲究菜之原料的形、色方面的搭配;但不管怎么豪华高档,从洛杉矶到纽约,牛排都只有一种味道,无艺术可言。作为菜肴,鸡就是鸡,牛排就是牛排,纵然有搭配,那也是在盘中进行的,一盘“法式羊排”,一边放土豆泥,旁倚羊排,另一边配煮青豆,加几片番茄便成。色彩上对比鲜明,但在滋味上各种原料互不相干、调和,各是各的味,简单明了。 中国人是很重视“吃”的,“民以食为天”这句谚语就说明我们把吃看得与天一样重要。由于我们这个民族几千年来都处于低下的生产力水平,人们总是吃不饱,所以才会有一种独特的把吃看得重于一切的饮食文化,我想,这大概是出于一种生存需要吧。如果一种文化把吃看成首要的事,那么就会出现两种现象:一方面会把这种吃的功能发挥到极致,不仅维持生存,也利用它维持健康,这也就是”药补不如食补”的文化基础;另一方面,对吃的过份重视,会使人推崇对美味的追求。 在中国的烹调术中,对美味追求几乎达到极致,以至中国人到海外谋生,都以开餐馆为业,成了我们在全世界安身立命的根本!遗憾的是,当我们把追求美味作为第一要求时,我们却忽略了食物最根本的营养价值,我们的很多传统食品都要经过热油炸和长时间的文火饨煮,使菜肴的营养成分受到破坏,许多营养成分都损失在加工过程中了。因而一说到营养问题,实际上就触及到了中国饮食文化的最大弱点。民间有句俗话:“民以食为天,食以味为先”。就是这种对美味的追求,倒使我们忽略了吃饭的真正意义。 中国人在品尝菜肴时,往往会说这盘菜“好吃”,那道菜“不好吃”;然而若要进一步问一下什么叫“好吃”,为什么“好吃”,“好吃”在哪里,恐怕就不容易说清楚了。这说明,中国人对饮食追求的是一种难以言传的“意境”,即使用人们通常所说的“色、香、味、形、器”来把这种“境界”具体化,恐怕仍然是很难涵盖得了的。

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

西方饮食文化差异研究 研究时间:201110–201201年 年级:高一年级 指导老师:周聃 组长:郭姝含 课题成员:刘珺佩、肖雨荷、周思瑶、 上官知立、贺迎欢、陈彦、 刘斯琪、郭姝含、杨文婷 结题时间:2012.2

摘要:饮食文化是社会活动的缩影,体现了人们的社交理念。了解中西方饮食差异,对发扬各自饮食文化的特点及促进其融合有着积极作用,对促进中西方文化交流也有着积极的指导作用。本文以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性为切入点,从饮食观念及习惯和对象、烹饪的随意与规范、用餐方式及餐具以及用餐礼仪四个方面展开研究。 关键词:中西方饮食差异、下午茶的由来、各宗教的饮食习惯 正文 西方饮食文化差异研究 (一)中西方饮食文化各方面差异的比较分析 1.饮食观念及习惯和对象: 饮食观念的差异:由于中西哲学思想的不同,西方人于饮食重科学。重科学即讲求营养。故西方饮食以营养为最高准则,进食犹如为一生物的机器添加燃料,特别讲求食物的营养成分,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及各类无机元素的含量是否搭配合宜,热量的供给是否恰到好处以及这些营养成分是否能为进食者充分吸收,有无其他副作用。这些问题都是烹调中的大学问,而菜肴的色、香、味如何,则是次一等的要求。即或在西方首屈一指的饮食大国——法国,其饮食文化虽然在很多方面与我们近似,但一接触到营养问题,双方便拉开了距离。 饮食习惯的差异:从烹饪过程来看,中国人爱加醋、姜、蒜、葱辣椒等佐料,可以杀菌、消脂、增进食欲,帮助消化等作用。西方人虽佐料单调,可也不乏优点,他们烹饪时不爱放味精,因为味精含钠,摄入过量有损健康;许多中国人习惯每日购买新鲜食品烹饪;西方人往往一次性购买一周的食品贮存在冰箱里,每日食用冷冻食品,且食用的罐头和腌制品分别为中国人的八倍和六倍,要知道它们含较多的防腐剂和色素等化学品,均对身体不利。中国人炒菜时多用大火,因而油烟多,加上多不注意厨房的通风设备;而西方人不爱用大火炝锅,且厨房通风条件相当注意。因而烹饪人员及家庭主妇中患肺癌率中国人明显高于西方人。 从饮食结构上看,中国人每天进食的蔬菜比西方人多得多,而西方人虽每天进食大量蛋白质,但肠胃功能却因进食纤维素太少而受到影响,因此消化系统的患病率及患癌率均大大超过中国;中国人喜爱粗粮,而西方人偏爱精白粉等细粮。而实际上,粗粮所含营养物质要比细粮多;中国人爱吃植物油,而西方人做菜喜用含胆固醇较高的动物油,此外每天还摄入大量黄油。怪不得美国人心血管发病率特别高:中国城乡居民都喜爱豆浆、豆腐、豆芽等豆制品,而西方人却往往“敬而远之”;中国人尤其是广州及珠三角一带的居民爱食猪肝、肠、肺等动物的内脏,西方人则无此爱好。动物内脏含有大量的胆固醇,不宜多食;清蒸食品营养物破坏较少。西方人喜清蒸食品(营养物破坏较少),而中国则偏爱热炒(营养物破坏较多)中西饮食对象的差异:西方人认为菜肴是充饥的,所以专吃大块肉、整块鸡等“硬菜”;而中国的菜肴是“吃味”的。所以中国烹调在用料上也显出极大的随意性:许多西方人视为弃物的东西,在中国都是极好的原料,外国厨师无法处理的东西,一到中国厨师手里,就可以化腐朽为神奇。足见中国饮食在用料方面的随意性之广博。 据西方植物学者的调查,中国人吃的菜蔬有600多种,比西方多6倍。实际上,在中国人的菜肴里,素菜是平常食品,荤菜只有在节假日或生活水平较高时,才进入平常的饮食结构,

关于中美饮食文化差异有哪些

关于中美饮食文化差异有哪些 中美不同的地理环境,使得两国产出不同的农畜产品;中美不同的历史文化,使得两国有不同的餐具和餐桌礼仪。为此,下面整理了中美饮食文化差异一以供大家阅读。 关于中美饮食文化差异一、餐饮礼仪的差异在餐饮氛围方面,中国人在吃饭的时候都喜欢热闹,很多人围在一起吃吃喝喝,说说笑笑,大家在一起营造一种热闹温暖的用餐氛围。除非是在很正式的宴会上,中国人在餐桌上并没有什么很特别的礼仪。而西方人在用餐时,都喜欢幽雅、安静的环境,他们认为在餐桌上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自己的礼仪,不可以失去礼节,比如在进餐时不能发出很难听的声音。 中西方宴请礼仪也各具特色。在中国,从古至今大多都以左为尊,在宴请客人时,要将地位很尊贵的客人安排在左边的上座,然后依次 安排。在西方则是以右为尊,男女间隔而座,夫妇也分开而座,女宾客的席位比男宾客的席位稍高,男士要替位于自己右边的女宾客拉开椅子,以示对女士的尊重。另外,西方人用餐时要坐正,认为弯腰,低头,用嘴凑上去吃很不礼貌,但是这恰恰是中国人通常吃饭的方式。吃西餐的时候,主人不提倡大肆的饮酒,中国的餐桌上酒是必备之物,以酒助兴,有时为了表示对对方的尊重,喝酒的时候都是一杯一杯的喝。 礼仪是一种文化,是文化就有纵向的传承和横向的借鉴与融合。 随着世界全球化不断加快步伐,经济、文化高速碰撞融合的大背景下,西方文化大量涌进中国,中国传统礼仪也不断受到西方礼仪文化的冲

击。如何保护中华民族传统礼仪,并去其糟粕,与西方礼仪进行合理有效的融合,成为人们不断思考和探讨的话题。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中西礼仪文化必将会互相渗透,不断发展. 关于中美饮食文化差异二、饮食观念的不同对比注重“味”的中国饮食,西方是一种理性饮食观念。不论食物的色、香、味、形如何, 而营养一定要得到保证,讲究一天要摄取多少热量、维生素、蛋白质等等。即便口味千篇一律,也一定要吃下去;;因为有营养。这一饮食观念同西方整个哲学体系是相适应的。形而上学是西方哲学的主要特点。西方哲学所研究的对象为事物之理,事物之理常为形上学理,形上学理互相连贯,便结成形上哲学。这一哲学给西方文化带来生机,使之在自然科学上、心理学上、方法论上实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在另一些方面,这种哲学主张大大地起了阻碍作用,如饮食文化。在宴席上,可以讲究餐具,讲究用料,讲究服务,讲究菜之原料的形、色方面的搭配;但不管怎么豪华高档,从洛杉矶到纽约,牛排都只有一种味道,无艺术可言。作为菜肴,鸡就是鸡,牛排就是牛排,纵然有搭配,那也是在盘中进行的,一盘“法式羊排”,一边放土豆泥,旁倚羊排,另一边配煮青豆,加几片番茄便成。色彩上对比鲜明,但在滋味上各种原料互不相干、调和,各是各的味,简单明了。 中国人是很重视“吃”的,“民以食为天”这句谚语就说明我们把吃看得与天一样重要。由于我们这个民族几千年来都处于低下的生产力水平,人们总是吃不饱,所以才会有一种独特的把吃看得重于一切的饮

人教版-英语-四年级上册-英语外研版 4A Moule4 Unit1 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

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 在悠悠历史长河中,中西方不同的思维方式和处世哲学造就了中西文化的差异,从而造就了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中华饮食以食表意、以物传情,其博大精深不可言喻。西方饮食精巧专维、自成体系。自古以来,中西方饮食文化的碰撞、交流促进了人类的进步和发展,为人类文明做出了重大贡献。 但俗话说“剑亦有弊也有利”,也就是说,在科学发达的今天,中西餐饮仍就存在着不可忽视的缺点和弊端。那么如何避免和剔除两者的缺点,如何改善两者的饮食结构,如何将两者进行有机结合,如何让中西方饮食为人类健康做出更大贡献。我们课题小组特经过细致的调查和认真的比较,这里将简要从下面四个方面谈谈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 一、饮食观念的差异 对比注重“味”的中国饮食,西方的饮食是一种理性饮食观念。西方人喜好小而精。对于烹饪食物,营养性和美味性就是他们的出发点和目的地。他们全力开发和研究食物在不同状态下的营养差异,即便口味千篇一律,也一定要吃下去——因为有营养。而在中国的饮食文化中,对“味”的追求往往大于对“营养”的追求,饮食的美性追求显然压倒了理性——从餐桌上各式各样的菜色中就不难看出。这种价值理念的差别形成了中餐过分注重饭菜色、香、味的特点,而西方人则自始至终坚持着从营养角度出发,轻视饭菜的其他功能。 二、饮食方式的差异 中西方的饮食方式有很大不同,这种差异对民族性格也有影响。在中国,任何一个宴席,不管是什么目的,都只会有一种形式,就是大家团团围坐,共享一席。筵席要用圆桌,这就从形式上造成了一种团结、礼貌、共趣的气氛。美味佳肴放在一桌人的中心,它既是一桌人欣赏、品尝的对象,又是一桌人感情交流的媒介物。人们相互敬酒、相互让菜、劝菜,在美好的事物面前,体现了人们之间相互尊重、礼让的美德。虽然从卫生的角度看,这种饮食方式有明显的不足之处,但它符合我们民族“大团圆”的普遍心态,反映了中国古典哲学中“和”这个范畴对后代思想的影响,便于集体的情感交流,因而至今难以改革。 而在西式饮宴上,食品和酒尽管非常重要,但实际上那是作为陪衬。宴会的核心在于交谊,通过与邻座客人之间的交谈,达到交谊的目的。如果将宴会的交

中西方餐饮文化的差异

中西方餐饮文化的差异 「内容摘要」在中国五千年的悠悠历史中,中国的饮食文化受政治、经济、生产技术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形成了不同于其他国家的独特的饮食文化。而与此同时,在西方,也形成了不同于中国特色的餐饮文化,其中最著名的菜点要属意大利菜、法国菜、美国菜等。本文讲述的就是中西方餐饮文化之间形成的鲜明对比。 「关键词」餐饮中西方礼仪文化 中西方餐饮文化的差异主要受地域、经济、政治等因素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餐饮特点、用餐礼仪、烹饪方法、餐具选择等方面。 中国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国家之一,有五千年的悠久而厚重的历史,创造了无数的灿烂文明,在这种文化蕴藏中,使中国的饮食更加博大精深。随着时间的流逝以及辽阔国土的地域差异,四大菜系逐渐形成,四大菜系自成体系,各有特点,但共同点是用料复杂考究,制作方法复杂,口味、菜式多种多样,令人惊叹。 西方以欧美为代表,其文化同样源远流长。到中世纪,欧洲文化已十分完善,在此期间,旧西方的饮食文化已经形成。其主要特点为:主食以面粉为主,原料也较为丰富,制作方法较中国简单,但同时也十分注重口味。 首先,就餐饮特点而言。由于地域差异,中国形成了鲁菜、苏菜、川菜、粤菜这四大菜系。其中鲁菜咸、鲜、脆嫩,风味独特、制作精细。鲁菜风味浓在于用料广泛、选料讲究、刀工精细、调和得其风味咸鲜适口、清香、脆、嫩,汤精味醇,自成一格,适应性强;苏菜在选料方面,注重选料广泛,营养调配,分档用料,因料施艺,体现出较强的科学性;在工艺方面注重烹饪火工。刀法多变,擅长炖、焖、煨、焐;追求本味、清鲜平和、咸甜醇正适中。菜品风格雅丽、形质兼美、酥灿脱骨而不失其型。滑嫩爽脆而显其味;川菜以成都菜和重庆菜为代表。重视蒸释,讲究规格,分色配菜主次分明,鲜艳协调是其特点。酸、甜、麻、辣香、油重、浓、注重调味,以辣、酸、麻脍炙人口,形成川菜的独特风味,享有“一菜一味,百菜百味”的荣誉;粤菜的品种繁多,其烹调擅长煎、炸、烩、烩、炖、煸等。菜肴色彩浓重,谓而不腻。菜的用料较广、花色繁多、形态新颖、讲究鲜嫩、爽滑。一般夏季秋力求清淡,冬季偏浓醇,粤菜餐谱绚丽多姿。烹调技法精良,并以其用料之博而著称。 而西方最著名的菜品主要是以意大利菜、法国菜、美国菜、德国菜最为著名。意大利菜为西餐之母。意大利菜肴最为注重原料的本质、本色,成品力求保持原汁原味。在烹煮过程中非常喜欢用蒜、葱、西红柿酱、干酪,讲究制作沙司。烹调方法以炒、煎、烤、红烩、红焖等居多;法国菜的烹调方法很多,几乎包括了西菜所有的近20种烹调方法。一般常用的烤、煎、烩、焗、铁扒、焖、蒸等。法国菜的口味偏于清淡,色泽偏竽原色、素色,追求高雅的格调;德国菜在口味上较重,材料上则较偏好猪肉、牛肉、肝脏类、香料、鱼类、家禽及蔬菜等;调味品方面使用大量芥茉、白酒、牛油等,而在烹调上较常使用煮、炖或烩的方式;在烹调方面上,美国菜所采用的方法主要有煮、蒸、烤、铁扒等。美式的食物作法都很简单,而且口味也不错。 由此可以看出:对比注重“味道”的中国饮食,西方秉持的是一种理性饮食观念。不论食物的色、香、味、形如何,而营养一定要得到保证,讲究一天要摄

中西饮食文化差异(终极版)

中西饮食文化差异 摘要:中西文化之间的差异造就了中外饮食方面的差异,而这种差异来自中西方不同的思维方式和处世哲学。中国人注重“天人合一”,西方人注重“以人为本”。这种价值理念的差别形成了中餐以食表意、以物传情的特点,过分注重饭菜的意、色、形,基本追求色、香、味,具有粗放型思维特征的中国人在数千年的漫长岁月中却很少考虑饭菜的营养性。西方人在烹饪时自始至终坚持着饭菜的实用性基本特征。从营养角度出发、落足于食物对人的健康,他们不讲究花样、轻视了饭菜的其他功能。两者在饮食方面存在着巨大差异。 简要从下面几个方面谈谈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 一、饮食观念不同 西方饮食观念是一种理性的、讲求科学的饮食观念。他们强调饮食的营养价值,注重食物所含蛋白质、脂肪、热量和维生素的多少,特别讲究食物的营养成分搭配是否适宜,卡路里的供给是否恰到好处,以及这些营养成分是否能为进食者充分吸收,尽量保持食物的原汁和天然营养,而不追求食物的色、香、味、形的完美。西方人吃的是营养,他们很少或几乎不把饮食与精神享受联系起来。在饮食上反映出一种强烈的实用与功利的目的。西方人认为,饮食仅是生存的手段,用以果腹充饥而已,只不过它采用了一种更科学、规范和合理的方式。如他们的中小学校都配有营养师,以保证青少年的营养充足和平衡。 中国人的饮食强调感性和艺术性,追求饮食的口味感觉,多从“色、香、味、形”等方面来评价饮食的好坏优劣,追求的是一种难以言传的意境。简单地说,中国人吃的是口味,“味”是中国饮食的魅力所在。中国人饮食的目的,除了果腹充饥,同时还要满足对美味的渴望,带来身心的愉悦。中国饮食之所以有其独特的魅力,关键就在于它的味。中国烹饪讲究的调和之美,是中国烹饪艺术的精要之处。菜点的形和色是外在的东西,而味却是内在的东西,重内在而不刻意修饰外表,重菜肴的味而不过分展露菜肴的形和色,这正是中国美性饮食观的最重要的表现。 二、中西饮食对象的差异 西方人认为菜肴是充饥的,所以专吃大块肉、整块鸡等“硬菜”。而中国的菜肴是“吃味”的,所以中国烹调在用料上也显出极大的随意性:许多西方人视为弃物的东西,在中国都是极好的原料,外国厨师无法处理的东西,一到中国厨师手里,就可以化腐朽为神奇。足见中国饮食在用料方面的随意性之广博。 据西方的植物学者的调查,中国人吃的菜蔬有600多种,比西方多六倍。实际上,在中国人的菜肴里,素菜是平常食品,荤菜只有在节假日或生活水平较高时,才进入平常的饮食结构,所以自古便有“菜食”之说,菜食在平常的饮食结构中占主导地位。中国人的以植物为主菜,与佛教徒的鼓吹有着千缕万丝的联系。他们视动物为“生灵”,而植物则“无灵”,所以,主张素食主义。 三、饮食方式的不同 中西方的饮食方式有很大不同,这种差异对民族性格也有影响。在中国,任何一个宴席,不管是什么目的,都只会有一种形式,就是大家团团围坐,共享一席。筵席要用圆桌,美味佳肴放在一桌人的中心,它既是一桌人欣赏、品尝的对象,又是一桌人感情交流的媒介物。人们相互敬酒、相互让菜、劝菜,在美好的事物面前,体现了人们之间相互尊重、礼让的美德,这种饮食它符合我们民族“大团圆”的普遍心态,反映了中国古典哲学中“和”这个范畴对后代思想的影响,便于集体的情感交流,因而至今难以改革。 西式饮宴上,食品和酒尽管非常重要,但实际上那是作为陪衬。宴会的核心在于交谊,

题目 现代中美饮食文化差异

黄石理工学院外国语学院 题目: 现代中美饮食文化差异 目 录 摘要 (2) 1.引言 (2) 2. 两种不同的饮食文化 ........................................................................... 2 《跨文化交际》学期论文 字数 表面格式 文章内容 创新性 总 分 评述 15% 15% 50% 20%s

2.1 中美饮食文化起源 (2) 2.2 中美饮食观念的不同 (3) 3. 中西饮食对象的差异 (4) 3.1 中美饮食对象不同 (4) 3.2 一些中美饮食对象差异的具体表现 (5) 4. 中美饮食方式的差异 (5) 5. 结语 (6) 参考文献 (6)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们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饮食质量的要求也 越来越高。因此,饮食文化逐渐成为人们所关注的话题。随着中国与世界 接轨越来越紧密,许多新鲜事也不断涌入国内,其中当然包括饮食。例如,国外某些知名的快餐肯德基,麦当劳进入我国,而我国的中餐也进入西方

国家。本文从跨文化角度进行对比研究,进而细化到现代中美两国饮食 文化差异。其中包括饮食观念、饮食对象、饮食方式等方面寻找差异。关键词:中国,美国,饮食,差异 Abstract:With the increasing development of people's economic level, since reform and opening up, and people's requirement toward eating quality becomes more and more highly. Therefore, food culture becomes a focus topic for conversation gradually. Many new things comes into our country constantly, including food, with the close contact with the world. For example, some well-known fast food like KFC and McDonald's enter Chinese market, at the meantime, Chinese food goes in western countries. This paper contrast from intercultural angle, and then refines to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a and America in modern food culture. Including the difference in the concept of food, food objects,and way of eating. Key words: China, America, food, difference 1.引言 作为中国人,从我们出生的那一刻起,我们便注定和各式中餐分不开了,可能是因为接触的时间长了,所以我们或多或少会对中餐有一定的厌倦心理。在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西餐走入了我们的视线中,大到高档西餐,小到西式快餐,都给我们一种新鲜感。而去吃西餐,我们必须了解西餐与中餐有何区别,吃些什么,怎么吃。其实随着中国加入WTO,与西方各国的交往越来越频繁,中国人到国外去的机会也就增多,免不了入乡随俗,与西方人一同用餐,为了不让自己显得孤陋寡闻,也必须了解西方人的饮食习惯。因此由中西方的饮食文化差异,粗略地谈谈中美饮食文化差异。 2.两种不同的饮食文化 2.1 中美饮食文化起源 作为两个不同的国家,拥有不同的民族与文化底蕴,中美之间的饮食观念自然也不相同。谈到中国饮食文化,许多人会对中国食谱以及中国菜的色、香、味、形赞不绝口。中国饮食的诸多特征,体现在饮食文化之上,直接影响着中国饮食文化的发展。由于中国人口压力很大及其它多种原因的存在,所以中国人的饮食

中美饮食文化差异参考文献

Bibliography [1] Chang, K.C., Food in Chinese culture: Anthropological and Historical Perspective. USA: The Vail-Ballou Press Inc., Binghamton, N.Y., 1997. [2] Feng xueyang. Differences on Food Culture Between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Beihua University. 2012 [3] Hall. E. T, Beyond Culture. New York: Anchor Books, 1989. [4] Margaret Visor. Evolution, Eccentricities, and Meaning of Table manners. New York: Penguin Books, 1991. [5] Samovar, L. Communication between Cultures. Beijing: Peking University Press. 2004. Hall, E. (1959). The Silent Language. New York: Doubleday. [6] 杜莉,孙俊秀,高海薇.中西饮食文化比较[C].成都:四川科技出版社.2004. [7] 杜学增. 中英文化习俗比较[ M] .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8] 多晓萍.从饮食角度浅析中西文化[J].兰州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12).p.8. [9] 李明英.社会习俗与饮食文化[J].锦州师范学院学报,1997,(3).p.87. [10] 刘承华.文化与人格:对中西方差异的一次比较[J].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 社,2002,p.105.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