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语语音合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马来语语音合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马来语语音合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Computer Science and Application 计算机科学与应用, 2018, 8(7), 1053-1064

Published Online July 2018 in Hans. https://www.360docs.net/doc/838312402.html,/journal/csa

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838312402.html,/10.12677/csa.2018.87117

The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a Malay

Speech Synthesis System

Meifang Shi, Haoran Feng, Jian Yang*

School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Yunnan University, Kunming Yunnan

Received: Jun. 29th, 2018; accepted: Jul. 10th, 2018; published: Jul. 17th, 2018

Abstract

Malay is widely used in Malaysia, Singapore and other Southeast Asian countries. Currently, there are about 200 million people using Malay. This paper studies the front-end text analysis method of Malay speech synthesis system, and the back-end speech synthesis method based on HMM. In front-end text analysis and processing, the collection and selection of Malay language data, text normalization, and automatic syllable division were researched and implemented; In the back-end speech synthesis section, the Malay Phonetic list determination, text annotation, context attributes and problem set design, HMM acoustic model training, and speech waveform generation were studied and implemented.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front-end text analysis and processing method proposed and implemented in this paper can fulfil the requirements of back-end speech synthesis. The back-end speech synthesis system constructed in this paper can synthesize a complete Malay sentence.

Keywords

Malay Language, Speech Synthesis, Hidden Markov Model, Text Analysis, Acoustic Model

马来语语音合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施梅芳,冯浩然,杨鉴*

云南大学信息学院,云南昆明

收稿日期:2018年6月29日;录用日期:2018年7月10日;发布日期:2018年7月17日

摘要

马来语广泛使用于马来西亚、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目前使用人数约有2亿多人。本文研究马来语语音*通讯作者。

施梅芳等

合成系统的前端文本分析与处理方法、以及基于HMM的后端语音合成方法。在前端文本分析与处理环节,研究并实现了马来语语料的收集与挑选、文本归一化、以及音节自动划分;在后端语音合成环节,研究并实现了马来语音子列表确定、文本标注、上下文属性和问题集设计、HMM声学模型训练、以及语音波形产生。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并实现的前端文本分析与处理方法可满足后端语音合成的要求,采用本文构建的后端语音合成系统可合成出完整的马来语语句。

关键词

马来语,语音合成,隐马尔科夫模型,文本分析,声学模型

Copyright ? 2018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https://www.360docs.net/doc/838312402.html,/licenses/by/4.0/

1. 引言

随着信息科学的进步,语音合成技术在近几年得到了飞速发展。合成语音的自然度、可懂度等各种指标都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并被广泛的应用于导航、手机语音交互等实际系统中。

现如今,语音合成的应用主要集中在汉语、英语等常用语言,而小语种的研究相对缺乏。作为使用人数较多的马来语是东南亚地区一种重要的民族语言,因此研究马来语语音合成系统对中国与东南亚地区交流互动有积极的意义。

本论文主要研究了马来语语音合成系统的前端文本分析的方法和后端语音合成。从文本层面,通过规则、音节列表、正则表达等方法对马来语的文本进行分析和处理,完成了语料库构建、文本归一化、文本音节化等工作。在系统后端根据音子列表和上下文属性的信息设计问题集,利用HTS工具包进行模型训练,最后生成马来语的语音。

2. 马来语语音合成系统

2.1. 马来语简介

马来语是马来西亚联邦和文莱苏丹国的官方语言,同时也是新加坡的官方语言之一,属南岛语系印度尼西亚语族。马来语由5个单元音,3个双元音和26个辅音组成[1]。(此时不区分单元音e和é统一写成e)。其具体音素如表1所示。

2.2. 基于HMM的语音合成

基于隐马尔科夫(HMM)的语音合成方法在近几年来得到广泛的应用,这是一个在语音处理领域被广泛使用的概率模型,用来描述一个系统隐形状态的转移和隐形状态的表现概率。它在语音合成方向运用的基本方法是对语音的参数进行提取、建模,然后根据标注的数据进行自动训练,最后构建出一个合成系统。图1为其基本框架,主要包含训练与合成两个部分[2]。

在提取特征参数时主要是选取LSP作为本次实验的谱参数,通过对语音的基频、时长、谱参数进行训练得到后端声学模型。而在合成部分,则是对输入文本进行解析,同时将训练完成的模型进行参数估计,最后使用STRAIGHT合成器合成出所需要的语音。

施梅芳等Table 1. Malay phoneme list

表1. 马来语音素列表

音素类型音素个数

单元音a, e, i ,u, o 5

双元音ai, au, oi 3

辅音b, c, d, f, g, gh, h, j, k, kh, l, m, n, ng, ny, p,q, r, s, sy, t, v, w, y, z, x 26

总数34

Figure 1. Framework of HMM-based speech synthesis system

图1. 基于HMM的语音合成系统框架

2.3. 马来语语音合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在基于HMM的马来语语音合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过程中,主要包括语料的收集与挑选、文本归一化、文本音节化、文本标注、上下文属性及问题集设计和HMM训练与合成。基本流程如图2所示。

总的来说,语音合成的以上过程,可以归结为两个阶段:前端文本分析、后端语音合成。在语言、语法、语义层的处理工作可归结为前端的文本分析。而语音层面上的韵律生成和声学层面上的合成语音是属于语音合成的后端。

3. 马来语语音合成系统前端文本分析

在语音合成技术中,前端文本分析结果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合成语音的可懂度和自然度,因此将前端文本分析作为语音合成系统的重要模块。

3.1. 马来语语料库构建

语料库是基于语料库进行语音合成的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料库的质量和覆盖的范围会影响合成语音的质量。马来语的语料库为后端的音子模型训练和语音合成提供数据准备,所以构建的马来语的语料库应该包含马来语的所有音子和常用词汇。

施梅芳等

Figure 2. Basic flow of Malay speech synthesis

图2. 马来语语音合成基本流程

3.1.1. 原始语料的获取

在构建马来语的原始语料库时,为了获取不同风格的马来语文本,本文采用从马来语的网站和电子书上获取马来语的原始语料库的方法。网站的内容包括科技、新闻、生活、娱乐、体育等方面,保证了语料的多样性。在该过程中共收集了大小为380 MB的原始语料,约有3600万个单词。

3.1.2. 文本语料库的整理

从网站上下载的原始语料中不可避免的包含了很多不完整的句子、非法字符以及网页标签,并且各个网站之间存在转载和跳转等情况,导致语料的重复,所以需要对原始语料库进行整理,得到文本语料库。

3.1.3. 发音语料的挑选

发音语料库的挑选就是从文本语料中挑选出有代表性的句子,作为发音语料进行录音。在选取发音语料的过程中应该兼顾韵律和音段两个层次。

马来语是一种没有重音的语言,所以首先应该考虑的是音素在自然语流中出现的频率,再考虑韵律信息。韵律信息,在选取时主要体现在句子类型上。选取的句子长度为6~18个单词,构建的马来语的语料库应该包含马来语的常用词汇,所以挑选的马来语发音语料需包含文本中的高频词[3]。在整个选取过程中,要保证句子的最大信息量,所以选取的各个句子间的相似度要保证最低。

3.1.

4. 发音语料的合理性

挑选出发音语料库后,需要对发音语料库进行评判来证明其合理性,并验证算法的可行性和稳定性。

针对马来语语音合成的实际需求,马来语的发音语料库必须包含马来语的所有音素。此次选取语料采用随机算法,所以选取马来语发音语料的程序应该是稳定的,即多次挑选的结果的音素分布是相似的。

由图4可知,发音语料覆盖了马来语的34个音素,比较图3和图4可知,发音语料中34个音素的出现比例类似于文本语料库中的音素出现比例,说明该发音语料库在音素分布方面具有代表性,符合了发音语料库的标准。

为了验证算法的稳定性和挑选结果的可靠性,本次实验先后运行3次挑选程序,依次得到3个不同的“马来语发音语料库”,分别统计3个“马来语发音语料库”中音素出现的次数,画出其音素出现次数直方图,其结果如图5所示。

由图5可知,三个“马来语发音语料库”文本内容不同,但它们的音素出现次数直方图比较接近,说明语料挑选算法稳定。

3.1.5. 语音语料库的录制

挑选出发音语料后需进行录音,得到语音语料。在录制过程中始终保持适中的语速。该录音保存的格式为S48的声音压缩格式,根据实验的需要将其转换成PCM的格式。在格式转换完成之后,需要对该录音进行切分,将整段语音切分成单独的句子,其保存的格式为采样率是16 KHz的wav文件。

施梅芳等

Figure 3. Phoneme distribution of Malay text corpora

图3. 马来语文本语料库音素分布

Figure 4. Phoneme distribution of Malay pronunciation corpus

图4. 马来语发音语料库音素分布

Figure 5. Comparison of the occurrence times of phonetic elements in 3 groups

图5. 3组发音语料音素出现次数比较

施梅芳等

3.2. 马来语文本归一化

针对马来语而言,归一化过程就是将马来语文本中非马来语拼写的非规范文本转化为马来语写法的过程。例如若文本中出现阿拉伯数字“2”,应该将其转化为马来语写法“dua (二)”。

包含数字的文本称为非标准文本,文本中的数字称为非标准词。在马来语文本中数字在不同语境中其读法是不一样的,因此在马来语的归一化过程中应该根据不同的语境对读音进行判断,并确定正确的读法,最后将其转化为马来语的写法。所以马来语的归一化过程应该包括非标准词的识别,歧义判断,消歧处理,将非标准词转化为标准词。其过程如图6所示。

3.2.1. 非标准词识别

此次实验关注的是马来语中的数字字符的归一化。所以在非标准词识别中需要识别出马来语文本中的数字,即0~9阿拉伯数字。

3.2.2. 歧义判断

一般而言,数字有两种读法,一种是依次读数字串(例如,213,中文读“二一三”)即数码的读法,另一种是读其数值(例如,213,中文读“二百一十三”)。其中属于数码的情况比较少见,所以只需判断出数码的情况,其余情形默认为数值的读法即可。

结合经验判断和文本语料的实际情况,属于数码的情况一般包括:身份证号,电话号码,邮编和QQ 号。这几类数码的特点如下:

●身份证号:马来西亚的身份证号由12位数字组成。

●电话号码:马来西亚使用的电话号码为10位,且以数字011、012、013、014、015、016、017、018、

019之一开头。

●邮政编码:马来西亚的邮编采用5位数字的形式。

●QQ号码:QQ号最少有5位且第一位不能为0。

采用正则表达式与关键字相结合的方法,对上述编号进行判断。除了电话号码外,很少有开头为0的10位数字串,所以电话号码的歧义判断无需添加关键字。数码的歧义判断的正则表达式与关键字的匹配情况如表2所示。

Figure 6. Process of Malay text normalization

图6. 马来语文本归一化过程

施梅芳等Table 2. Regular expressions and keywords of digital reading

表2. 数码读法的正则表达式与关键字

数码类型实例正则表达式关键字

身份证号930101123322 (^|\s)(\d{12})($|\s) MyKad

电话号码0121352641 (^|\s)01[1,2,3,4,5,6,7,8,9]\d{7}($|\s) 无

邮政编码88005 (^|\s)\d{5}($|\s) poskod

QQ号码10000 (^|\s)[1-9]\d{4,}($|\s) QQ、qq

3.2.3. 消歧处理

在收集的语料中存在身份证号、电话号码、QQ号、邮编这几种数码读法的情况。如后期再发现数码读法的情况,则应该添加到规则中。除了例举的数码读法情况外,将出现的数字都视为数值的读法。3.2.4. 数字字符转化为标准词

在歧义判断中,如果数字判定为数码的读法,则只需将数字逐位转化为马来语的写法。阿拉伯数字0~9的马来语写法如表3所示。

在歧义判断时,如果数字判定为数值的读法,则应按数值读法的规则进行转换。其转换规则如下:●当数值为0~9时,按数码的读法来读。

●当数值为10时,读作“sepuluh”,当数值为11时读作“sebalas”。

●当数值为十几(除了11)时,在几的读法后面加上belas,例如“2”的读音为“dua (二)”,则“12”

的读音为“dua belas (十二)”。

●当数值为几十的时候,则用“puluh”表示十的这个权重,当数值为几十几时,直接在几十的读音后

面加上个位的几的数码的读音即可。例如“2”的读音为“dua (二)”,“3”的读音为“tiga (三)”,则“23”的读音为“dua puluh tiga (二十三)”。

●权重百的读音为“ratus”,权重千的读音为“ribu”,百万的读音为“juta”,十亿的读音为“billion”。

●数值的读法的规则和英文是一样的,每三位一起读。如“23,000”读作“dua puluh tiga ribu”即“二

十三千”。

对马来语的归一化的正确率进行计算,得到此次马来语归一化的正确率为95.13%。达到了语音合成系统对前端文本处理的要求。

3.3. 马来语音节的自动划分

马来语是一种有明显音节结构的字母语言,因此,马来语的文本处理需将待处理的文本切分为音节序列,这个过程叫做音节划分。

马来语的音节结构有四种不同的组成形式,即元音(V),元音+ 辅音(VC),辅音+ 元音(CV),辅音+ 元音+ 辅音(CVC)。马来语的单词都是由以上的四种音节进行组合得到的。

本次实验采用基于音节列表的逆向最大匹配与规则相结合的方法实现马来语音节化。为了尽可能罗列马来语文本中可能出现的音节,首先人工音节划分马来语电子词典中的12379个单词,然后去重、汇总,得到个数为1840的音节列表。对这1840个音节进行长度统计,可知在马来语音节列表中,最长音节的长度为5个字母[4]。

综合以上的信息,此次基于音节列表的逆向最大匹配的音节化方案开始匹配时采用5个字母进行匹配。即首先从单词的最右端选取5个字母,用这5个字母与音节列表进行匹配。如果匹配成功则将这5个字母划为一个音节。如果这5个字母序列不存在于音节列表中,则去掉最左端的字母,用留下的4个

施梅芳等

Table 3. Malay number table

表3. 马来语数字词表

数字字符数字词

0uosong

1satu

2dua

3tiga

4empat

5lima

6enam

7tujuh

8lepan

9sembilan

总计10

字母与音节列表进行匹配。如此不断地重复去除最左端的字母和匹配的过程,直到留下的字母序列与音节列表相匹配为止。该音节化方案的结果有较高的正确率。但是音节化的结果中还存在一些错误,且这些错误存在规律。当11个特殊的音节在单词的中间或结尾时,音节划分就会存在错误。这11个特殊的音节为skan,kri,ste,sta,stik,klu,pli,spek,brik,bru,gla。其错误规律如表4所示。

从上表可以看出,这些错误的规律是:将上一个音节的最后一个字母错误的划分到下一个音节。所以为了提高音节化的正确率,当单词中出现这11个特殊的音节时,需对特殊音节在单词中的位置进行判断,当特殊音节位于单词的中间或结尾时,应将位于该音节序列的最左端的辅音字母划分到上一个音节,将剩下的字母序列划为单独的一个音节。这种划分音节的方法很大程度上提高了音节化的正确率。其音节划分的正确率如表5所示。

由上表的比较可以看出,本文提出的基于音节列表的逆向最大匹配与规则相结合的音节化方案,相较于基于音节列表的逆向最大匹配的音节化方案,正确率有了明显的提高,且音节化正确率为96.40%,已经基本能满足后端语音合成对数据正确率的要求,其错误率在可接受的范围之内。

4. 马来语语音合成系统后端语音合成

4.1. 马来语音子列表确定和文本标注

本文参考了汉语声韵母划分方法并请教了马来语专家,采用辅–元–辅音(CVC)的音节结构划分了鼻音音子10个,爆破音音子28个和VC结构构成的韵母音子47个,加上句间停顿sil与句中停顿sp,总计由121个马来语音子组成了音子列表[5],如表6所示。

音子列表确定后,基于音频文件的时间信息和马来语文本语料,获取时间均匀划分的单音子lab文件与不带时间信息的三音子lab文件。本次实验利用HMM,以HTS工具包中HVite强制对齐工具来获取时间非均匀划分的音子文件从而完成文本标注工作。音子自动切分主要包含两个部分:数据准备和模型训练。在数据准备过程中包括产生文本信息、语音信息和音子信息。在模型训练过程中包括音子自动切分模型训练、HVite强制对齐和运用Praat软件进行人工校对。

本次实验结果选取了100句作为统计对象,通过Praat软件对比自动切分音子边界和手动切分音子边界,以公式(1)作为自动切分准确度的统计标准。

施梅芳 等

Table 4. Syllable division error regularity of 11 syllables 表4. 11个音节的音节化错误规律

音节 错误切分 正确切分 skan a/sa/skan a/sas/kan kri la/kri lak/ri ste a/ne/ste/tik a/nes/te/tik sta a/sta/ga as/ta/ga stik ag/no/stik ag/nos/tik klu ta/klu/kan tak/lu/kan pli cu/pli/kan cup/li/kan spek in/spek/si ins/pek/si brik ru/brik rub/rik bru ma/bru mab/ru gla dan/gla dang/la 总数

11

Table 5. Malay phonetic division correct rate 表5. 马来语音节化正确率

音节化方案

正确率 基于音节结构的逆向最大匹配 63.48% 基于音节列表的逆向最大匹配与规则相结合

96.40%

Table 6. Malay phonon list 表6. 马来语音子列表

元音 双元音 辅音

鼻音

爆破音

a ai

b k r z ang on ab et id ok e au

c l s ny an ung ap e

d ik og i oi d m t ng eng un at ek ig ub o f n v gh en ad eg ob up u

g o w kh ing ak ib op ut 停顿标记 h p x sy in ag ip ot ud sil sp

j

q y ong

ep

it od

uk

V-C 结构音子

ac al as agh el ic il is of or uj ur af am aw ef em if im igh oh os ul us ah aq ay eh er ih iq ikh ol uf um ukh aj

ar

az

ej

es

ij

ir

oc

om

uh

uq

100%n

R N

=

× (1) 其中N 是句子音子总个数,n 是手动切分和自动切分音子相一致的个数。据此统计,得到马来语音子自动切分准确率为65.88%,可以看出该准确率还是比较高的,确实可以减轻马来语语音合成系统中音子切分的工作量,降低整个系统的成本。

施梅芳等

4.2. 上下文属性及问题集

马来语发音过程中,各音子之间存在协同发音的作用,又在上下文属性的影响下,同一音子单元可能存在发音变化的问题。依据上下文属性集合采用决策树聚类的方法减弱模型参数训练中过拟合的现象,便于合成时匹配相应的模型对音子进行建模,提高合成语音的鲁棒性[6]。所以,设计合理的上下文属性和问题集,需要总结不同参数各自具有的特征,归纳出相应的问题集。表7是本文设计的部分上下文属性,表8是部分问题集。

4.3. 声学模型的训练和合成

本次实验用于训练的马来语发音语料一共1000句,时长约为1.6小时,wav音频文件总计大小为204 MB,文本语料大小为554 KB,录音采样率为48 KHz,采样精度为16 bit的单声道wave格式,使用的工具包为基于windows10搭建的Cygwin环境下HTS-STRAIGHT-2.0。主要参数配置如下:

●声学参数:采用24阶的LSP参数

●建模单元:采用音子作为基本建模单元,8个元音、26个辅音、85个韵母结构音子(VC结构单元)、

1个静音段sil、1个句间停顿sp,一共121个音子。

●HMM模型状态:采用从左至右无跳空结构的5状态模型。

●在合成过程中,挑选100句语料作为待合成语句,其中训练集内50个语句,训练集外50个语句。

5. 实验结果与分析

在马来语语音合成系统训练和合成部分完成后,本次实验得到了合成出的100句马来语语音,并对其中一句进行示例分析,它的原始音频和合成音频语谱图及波形如下所示:

待合成语句:Anda harus sentiasa menjangkakan kos tersembunyi.

比较图7和图8,图9和图10可知,两段语音的波形能量和共振峰分布基本一致。为了对合成结果有直观的表示,本文请了三位测试者对100句合成语音中随机抽取的30句进行自然度的主观打分,最后取平均分为最后的得分,主观评分标准表如表9所示。

三位测评者对合成语音的可懂度和自然度的具体测评结果如表10所示。

由表10可知,测评者对合成语音打分的平均分在3.13分,处于可接受水平。总体而言,本论文所构建的马来语语音合成系统达到了预期设想目标。

Table 7. Partial context attribute set of Malay speech synthesis system

表7. 马来语语音合成系统部分上下文属性集

上下文属性位置表示的含义

p1 前接音子

p2 当前音子

p3 后接音子

c1 句子包含音节数

c2 句子包含单词数

d1 前音节包含音子数

d2 前单词包含音节数

d3 前单词是否包含句间停顿

e1 当前音子在音节中相对位置

... ... ... ...

施梅芳等Table 8. Partial problem set of Malay speech synthesis system

表8. 马来语语音合成系统部分问题集

问题集名称表示的含义

QS L-Stop 前接闭塞音

QS L-cFricative 前接擦音

... ... ... ...

QS L-vDipthong 前接双元音

QS L-cVoiced 前接浊辅音

... ... ... ...

QS C_AHP_L0inL1 音节在词中的绝对位置(从左至右)

QS C_RSLeve1 当前单元的边界信息

Table 9. Subjective evaluation score table

表9. 主观评测打分表

合成语音的自然度得分

非常平顺清晰 5

比较平顺清晰 4

可接受的平顺清晰 3

比较不平顺清晰 2

令人不能接受的 1

Table 10. MOS evaluation results

表10. MOS评测结果

测评者1 测评者2 测评者3 平均分

原始语音 4.80 4.90 4.50 4.73

合成语音 2.90 3.10 3.40 3.13

Figure 7. Original speech spectrogram

图7. 原始语音音频语谱图

Figure 8. Synthetic speech spectrogram

图8. 合成语音音频语谱图

Figure 9. Original speech waveform

图9. 原始语音波形图

施梅芳等

Figure 10. Synthetic speech waveform

图10. 合成语音波形图

6.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本文围绕马来语语音合成系统,完成了合成系统前端文本分析和后端语音合成。实现了马来语语料库的构建、文本归一化、马来语音节的自动划分、上下文属性集的设计、声学模型的训练、语音合成。

实验结果表明,文本归一化的正确率达95.13%,音节划分的正确率达96.40%,均达到了语音合成的要求,为后端的合成提供了数据准备。在后端设计了马来语上下文属性集和问题集,结合校对后的标注文件进行声学模型训练。结果分析表明,合成语音的质量达到了一般水平,因此基于HMM的马来语语音合成系统是切实可行的。

6.2. 展望

本文设计并实现了马来语语音合成系统,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有许多地方需要改进和完善:

●在语料库构建时只考虑了音节和句子层面,没有考虑音节覆盖率和稀疏度的问题。在马来语归一化

时,只考虑了数字没有考虑其他的特殊字符。

●在马来语上下文属性集和问题集设计中仍有部分细节工作不足。

致谢

作为马来语专家,赵然老师为本文研究提供了大力支持,在此致谢。

基金项目

本文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1262068)资助。

参考文献

[1]苏莹莹, 赵月珍. 基础马来语[M].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社, 2015: 263-266.

[2]Zen, H., Masuko, T., Yoshimura, T., Tokuda, K., K.obayashi, T. and Kitamura, T. (2007) State Duration Modeling for

HMM-Based Speech Synthesis. IEICE Transactions on Information and Systems, 90-D, 692-693.

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838312402.html,/10.1093/ietisy/e90-d.3.692

[3]Tan, T.-S. and Sh-Hussain (2009) Corpus Design for Corpus-based Speech Synthesis System. American Journal of

Applied Sciences, 6, 696-702. 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838312402.html,/10.3844/ajassp.2009.696.702

[4]Ramli, I., Jami, N., Seman, N. and Ardi, N. (2015) An Improved Syllabification for a Better Malay Language

Text-to-Speech Synthesis. Procedia Computer Science, 76, 417-424.

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838312402.html,/10.1016/j.procs.2015.12.280

[5]Mustafa, M.B., Don, Z.M. and Knowles, G. (2013) Context-Dependent Labels for an HMM-Based Speech Synthesis

System for Malay HMM-Based Speech Synthesis System for Malay.2013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riental

COCOSDA held jointly with 2013 Conference on Asian Spoken Language Research and Evaluation

(O-COCOSDA/CASLRE), Gurgaon, 25-27 November 2013.

[6]Tokuda, K., Toda, T., Yamagishi, J., et al. (2013) Speech Synthesis Based on Hidden Markov Models. Proceedings of

the IEEE, 101, 1234-1248. 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838312402.html,/10.1109/JPROC.2013.2251852

知网检索的两种方式:

1. 打开知网页面https://www.360docs.net/doc/838312402.html,/kns/brief/result.aspx?dbPrefix=WWJD

下拉列表框选择:[ISSN],输入期刊ISSN:2161-8801,即可查询2. 打开知网首页https://www.360docs.net/doc/838312402.html,/

左侧“国际文献总库”进入,输入文章标题,即可查询

投稿请点击:https://www.360docs.net/doc/838312402.html,/Submission.aspx

期刊邮箱:csa@https://www.360docs.net/doc/838312402.html,

网上投票系统—投票结果与界面的设计和实现(正文)

目录 第1章绪论 (3) 1.1 课题研发背景 (3) 1.2 课题的目的和意义 (3) 1.3 系统的主要工作 (4) 1.4论文结构 (4) 第2章投票系统开发的可行性 (6) 2.1技术可行性 (6) 2.2经济可行性 (6) 2.3 操作可行性 (6) 第3章课题相关技术介绍 (8) 3.1数据库管理系统:SQL Server 2005概述 (8) 3.2服务器:Tomcat 概述 (8) 3.3 JSP简介 (8) 3.4编程软件:MyEclipse6.5概述 (9) 第4章系统需求分析 (10) 4.1系统所涉及用户及需求量分析 (10) 4.2 系统功能需求 (10) 4.2.1普通用户模块 (10) 4.2.2 管理员模块 (11) 4.2.3 在线投票系统流程图 (12) 4.3 系统性能需求 (13) 4.4数据流图 (13) 4.4.1符号定义 (14) 4.4.2数据流图的组成元素 (14) 4.5数据字典.........................................................................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5章数据库设计.. (17) 5.1 数据库设计的需求分析 (17) 5.2数据库的概念设计 (17) 5.3数据库逻辑结构设计 (19) 5.4数据库的功能及约束 (20) 第6章主要功能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22) 6.1普通用户模块 (22) 6.2 管理员模块 (24)

第7章系统测试与维护 (28) 7.1 测试环境 (28) 7.2 系统调试 (28) 7.3调试结果 (28) 7.4系统维护 (29) 结束语 (30) 参考文献 (31) 谢辞 (32)

网络考试系统设计与实现正文

第1章绪论 1.1 开发背景 随着互联网应用的不断发展,网络考试系统也逐渐成为校园信息化发展的趋势,学校基本都有网络覆盖,硬件条件也比较完善,这为网络考试系统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利用信息化技术推动教学改革是当前学校教育改革的一条重要思想,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 考试方式中,从出卷、印刷、监考、评分等等一系列的操作,教师有大量繁重的工作要做,学生也难及时发现自己的考试问题。网络考试系统可以克服传统考试的弊端,考题由计算机自动抽取,考生自助答题,计算机自动评分,教师可以对学生答题情况进行详细分析,提高了考试效率与作用。学生的考试成绩也是教学工作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学科考试不仅是衡量学生学习成果的重要手段,而且与教师的教学质量密切相关。根据考试结果对学生的学习掌握知识情况和教师教学情况做出评价,这既能激励学生学习进步,同时也能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 结合目前网络远程教育的不断发展,网络考试系统还能使参考人员考试不会受地理和时间的限制。提高了考试工作的效率,避免了中间环节的投入和资源浪费,网络考试适应了信息化教育发展的要求,同时也能为技能培训,学校教学成果检验等方面提供帮助,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为此研究和开发了网络考试系统。 1.2 课题的意义 本次设计的网络考试系统,正是顺应了教育信息化改革的大趋势,是Internet 技术与计算机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的应用。网络考试系统,它将给现代教育教学的考试,提供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成为教育教学管理的最佳辅助方式之一,让传统教育中的考试也朝网络化的方向发展。 网络考试系统借助计算机技术,在Windows平台上,使用IE浏览器,完成考试、交卷等考试任务,还可以通过互联完成考试结果的管理。后台借助数据库,各考点可以通过网络获取题库。学生通过网络选择开考的试卷,然后进行网络作答。做完试卷后,学生便能够网络自动交卷。交卷同时,系统将把客观题自动评分,生成考试临时成绩。教师可网络查看各考生的试卷,并且给出主观题成绩。同时网络考试系统,可对学生基本信息及考试成绩信息进行查询等管理,也有利于学校教务的管理。

办公自动化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办公自动化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随着信息化建设的日益深入,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事业单位,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与协调工作越来越重要。人们迫切需要一个能充分利用网络优势,并可以管理企业的各种重要信息的软件平台,利用该平台快速建立自己的信息网络和办公管理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应运而生。办公自动化系统统称为OA系统,即office automatization system.它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使办公室部分工作逐步信息化,从而形成由办公室人员与办公设备共同构成服务于某种目标的人机信息处理系统。随着网络的发展,办公自动化系统已经成为办公信息化管理的一个重要途径。 在深刻了解OA系统发展的背景和现状后,通过进行可行性研究,明确了开发这样一套管理系统的方向和价值。此系统采用ASP. NET (C#)作为开发工具。采用SQL SERVER 2000开发后台数据库。在数据库的设计上面,根据系统的需要,设计了角色表、用户表、部门表、文档表、员工表、短信表。整体的设计思路上面,整个系统划分为用户登录模块、用户管理模块、部门管理模块、员工管理模块、员工文档管理模块以及内部短信息管理模块。系统管理员能够通过这些模块所提供的功能,完成相关的数据库的操作,最终完成对企业各种信息的管理。

目录 1 引言............................................................................................................................................. 11.1课题背景............................................................................................................................... 11.2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 11.3本课题研究的意义 .............................................................................................................. 1 1.4本课题的研究方法 .............................................................................................................. 1 2 可行性研究................................................................................................................................. 12.1技术可行性........................................................................................................................... 12.2经济可行性........................................................................................................................... 2 2.3操作上的可行性................................................................................................................... 2 3 系统需求分析............................................................................................................................. 33.1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33.2数据流图............................................................................................................................... 43.3系统数据库表设计............................................................................................................... 4 3.3.1角色表(Role) ............................................................................................................ 5 3.3.2 用户表(User) ........................................................................................................... 5 3.3.3文档表(Document) ................................................................................................... 5 3.3.4部门表(Department)................................................................................................. 6 3.3.5短信表(Message) ........................................................................................................... 6 3.3.6员工表(Employ) ....................................................................................................... 74系统功能的设计与实现.............................................................................................................. 8 4.1系统登录界面的设计........................................................................................................... 8 4.1.1界面................................................................................................................................ 8 4.1.2 登录功能的实现........................................................................................................... 94.2用户管理模块设计 .............................................................................................................. 9 4.2.1初始化页面功能实现.................................................................................................... 9 4.2.2 添加用户功能实现................................................................................................... 114.3部门管理模块设计 .......................................................................................................... 11 4.3.1 添加部门信息........................................................................................................... 12 4.3.2 修改部门功能实现................................................................................................... 13 4.3.3删除部门功能的实现................................................................................................ 144.4员工管理模块设计........................................................................................................... 15 4.4.1 添加员工功能实现................................................................................................... 15

计算机网络系统设计方案

第九章计算机网络系统 本方案将涉及以下范围: 系统需求概述 网络设计原则 网络系统设计 网络设备选型 网络的安全性 9.1 系统需求概述 随着网络技术,信息通信领域的长足发展,网络经济,知识经济再不是IT 等高科技行业的专利,企业正利用其行业特点,汲取网络技术精华,努力创造着制造业的又一个春天。未来是美好的,但现实不可回避。大多数企业对电子商务的一般认识是电子商务能帮助企业进行网上购物、网上交易,仅是一种新兴的企业运作模式,比较适用于商业型企业、贸易公司、批发配送公司,孰不知电子商务已对传统的制造业形成了巨大冲击。 在这种形式下,面对企业规模的扩大,新厂区的启用,为了加强生产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生产水平和管理水平,使之成为领导市场的现代化企业,并为浙江生迪光电有限公司的长远发展提供更好的条件提出了网络系统建设方案。 对于景兴公司网络系统建设这样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在硬件、软件、网络等方面都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作为系统运行的支撑平台,更是重中之重。计

算机网络系统、网络整体安全系统以及整个系统集成建设是否成功,变得尤其重要。 根据对企业的弱电设计以及与企业有关部门的深入沟通,结合我公司以往对企业系统实施的经验积累,我们认为,本次关于景兴限公司计算机网络核心系统的总体需求可以概括为: 1、实现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提高经济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实现企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同步增长。在此基础上发展企业的决策支持辅助信息系统,因此我们计算机网络核心系统也将紧紧围绕着这些应用展开。 2、建设机房与相应的网络系统。 3、建立比较完备的安全防护体系,实现信息系统的安全保障。 4、系统必须保持一定的先进性、可扩展性、高可用性、高稳定性、易维护性。 9.2 网络设计原则 (1)先进性与成熟性相结合 近年来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用户在构建信息系统时有了很大的选择余地,但也使用户在构建系统时绞尽脑汁地在技术的先进性与成熟性之间寻求平衡。先进而不成熟的技术不敢用,而太成熟的技术又意味着过时和淘汰。本方案充分考虑了先进性与成熟性相结合。 (2)合理、灵活的体系结构 “结构先行”是构建任何系统的先例,信息系统也不例不断变化的情况下,调整适应,从长远角度来看,也可以提供很好的投资保护。

配电设备健康状态评价专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配电设备健康状态评价专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郑惠俊,袁海文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自动化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北京100191 摘要:由于我国配电设备量大面广,单纯依靠人力很难对所有配电设备健康状态做出合理的评价。为了实现对配电设备的在线评价,减轻相关人员的工作负担,在https://www.360docs.net/doc/838312402.html,网络开发平台上,设计并开发了配电设备健康状态评价专家系统软件;专家系统知识库在SQL Server数据库平台上开发,系统采用C#编程语言完成程序编写,通过引入模糊集理论和证据理论建立推理机制。专家系统界面简洁易操作、使用方便,并对结果进行可视化显示。通过测试示例介绍专家系统工作流程,测试结果证明专家系统工作可靠。关键词:专家系统;配电设备;健康状态;模糊集理论;证据理论;评价系统配电设备健康状态研究是目前电网资产管理领域一个新的研究方向[1]。我国配电网具有设备数量巨大、网络覆盖面广的特点,虽然单个资产的价值不高,但是整体价值庞大。由于配电设备数量巨大,所以仅仅依靠人员对所有设备的健康状态进行评价是不现实的,需要引入专家系统,实现对设备健康状态的自动评价。斯坦福大学于1965年设计了首个专家系统,但是在大约20年后专家系统才被引入到电力系统中[2]。尽管专家系统在电力系统中应用较晚,却得到了很广泛的应用,尤其在故障诊

断和规划与设计领域。文献[3]设计了一种基于直觉模糊的变压器油色谱分析故障诊断专家系统。文献[4]设计了一种继电保护检验标准化作业专家系统,系统通过规范有序的引导、控制和帮助,减少了现场人员的繁琐劳动,提高了工作效率。在配电网领域,文献[5]介绍了配电网线路故障的基于模型诊断方法,该方法克服了普通专家系统移植和维护困难的缺点,在实际应用中取得良好的效果。文中在电力系统已有专家系统使用经验的基础上,发挥互联网技术的优势,设计了一种在网络环境下进行工作的配电设备健康状态评价专家系统,根据模糊集理论、证据理论等设计了推理规则,实现了对配电设备的在线评测。1 专家系统总体设计文中所述专家系统采用基于规则的专家系统模型设计,专家系统整体框图如图1所示。图1 专家系统框架图专家系统主要由3个核心部分组成:知识库、推理机和规则集。在3个核心部分以外,专家系统还包括2个辅助部分:数据库接口和终端界面。数据库接口负责为专家系统知识库和推理机提供数据信息,其功能主要包括数据选择、数据格式预处理以及数据缓存等。数据接口可以与配电网领域的数据库建立连接,或者与相应的传感器建立连接,以实现数据的获取;对获取到的数据进行一定的预处理,以使数据格式满足知识库和推理机使用的要求;数据缓存功能则使数据接口具有存储功能,对推理机和知识库暂时用不到的数据进行暂时的存储。2 知识库设

网上在线投票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毕业设计论文

目录 摘要 (1) ABSTRACT (2) 前言 (3) 第1章绪论 (4) 课题背景 (4) 课题目的和意义 (4) 系统结构 (5) 课题主要工作 (5) 第2章系统的需求分析 (6) 系统总体分析 (7) 系统的功能分析 (7) 数据库需求分析 (7) 系统可行性分析 (7) 系统安全性分析 (8) 第3章系统概要设计 (8) 软件运行环境设计 (9) 系统设计目标 (9) 系统模块设计 (9) 系统数据库设计 (10) 3.4.1 管理员信息表 (10) 3.4.2投票主题表 (11) 3.4.3投票选项表 (11) 3.4.4投票者信息表 (12) 3.4.5系统配置表 (12) 3.4.6创建触发器 (13) 系统文件说明 (13) 第4章系统详细设计与实现 (13) 系统设计的相关技术 (14) 4.1.1 A动态网页技术 (14) 4.1.2 A对象概述 (14) 4.1.3 A常用对象 (15)

4.1.4 A概述 (19) 4.1.5 SQL Server 2000 (20) 系统设计总体思路 (22) 系统总流程图 (23) 系统主页面 (24) 系统管理模块 (25) 投票管理模块 (26) 4.6.1投票信息管理界面的实现 (26) 4.6.2投票主题的添加 (27) 4.6.3投票主题的修改 (27) 4.6.4投票主题的删除 (28) 4.6.5投票选项的管理 (29) 4.6.6投票选项的添加 (30) 4.6.8投票选项的删除 (31) 4.6.9投票系统的配置 (31) 4.6.10管理员密码的修改 (32) 投票结果显示页面 (32) 第5章系统调试与扩充 (33) 测试环境 (33) 调试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33) 系统扩充 (34) 结束语 (34) 参考文献 (36) 致谢 (37) 部分程序的核心源代码 (38)

网络课程设计--办公自动化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网络课程设计--办公自动化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软件生产实习报告书 办公自动化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学号:0905010422 姓名:常勇 指导老师:姜磊 完成日期:2013年3月15日

目录 第一章前言---------------------------------------------------1 第二章可行性分析-------------------------------------------1 1、社会可行性分析---------------------------------------------1 2、使用可行性分析---------------------------------------------1 第三章系统分析----------------------------------------------1 1、性能需求------------------------------------------------1 2、功能需求------------------------------------------------2 3、用户需求------------------------------------------------------2 第四章系统总体设计-----------------------------------------2 1、功能描述------------------------------------------------2 2、系统操作流程图-----------------------------------------3 第五章系统详细设计

企业网络工程设计方案

企业网络工程设计方案第一章网络系统设计概述 1.1项目背景 为了适应业务的发展和国际化的需要,积极参与国家信息化进程,提高管理水平,展现全新的形象,某厂准备建立一个现代化的机构内部网,实现信息的共享、协作和通讯,并和属下个部门互连,并在此基础上开发建设现代化的企业应用系统,实现智能型、信息化、快节奏、高效率的管理模式。 在本方案中,我们借鉴了大型高端网络系统集成的经验,充分利用当今最成熟、最先进的网络技术,对该信息网络系统的建设与实施提出方案。 1.2需求分析 为实现上述目标,可以把整个系统建设分成两个部分,即:网络平台建设和Internet/Intranet平台建设。 (1)网络平台是建立在结构化布线基础上的最基本的平台。可靠的网络平台是Internet/Intranet系统及应用系统正常运行的基础。网络平台的设计应包括局域网的设计、广域网的设计。 (2)Internet/Intranet平台包括Intranet、Internet和Extranet。三者的关系如图: Extranet Intranet Internet Internet/Intranet系统具有客户端单一界面、易于使用的特点。在中中国港湾建设总公司的平台建设中,Extranet部分对应于与各合作伙伴信息交流的相关部分。 网络系统主要是以光纤作为传输媒介、以IP 和Intranet技术为技术主体、以核心交换机为交换中心、下属部门信息网络系统为分节点的多层结构、提供与各种职能相关的、功能齐全、技术先进、资源统一的网上应用系统,进一步

可扩展成为多功能网络平台。 总体目标是建立该企业的办公业务信息网络交换平台,集成下属各部门信息网络系统,功能齐全、技术先进、集成化的网络系统。 (一)设计网络需求如下: (1) 信息的共享; (2) 公司管理; (3) 办公自动化; (4) 高速Internet 冲浪。 (二)企业办公网主干和信息点需求及分布 拟建的企业网络主要涉及到四幢建筑物:行政楼(含附近的门卫)、 生产车间(含附近的厂区办)、运输楼(含附近的工段办)。这四幢建筑物之间拟通过光缆连接。网络中心和机房设在行政楼内。信息点需求为:行政楼:801个(含门卫1个) 生产车间:364个(含厂区办4个) 运输楼:20个(全为工段办) 主干网接入全球互联信息网外接(Internet),各子网再接入主干通信网。主干网接入Internet的方式可是有线综合宽带网,速率可在100Mbps左右。主干为千兆光纤线路,其它线路为超五类双绞线。 (三)投资预算 要求投资在20万元以内,包括局域网设计(可利用原有宽带设备),交换机设备,综合布线等。 1.3编制依据 《计算机信息系统保密管理暂行规定》(国家保密局1988 年 2 月26 日印发) (国家保密局1999 年12 月29 《计算机信息国际联网保密管理暂行规定》 日印发) 《中国公众多媒体通信网技术体制》 《中国公众多媒体通信网工程实施技术要求》 IEEE 工业标准:802.1d,802.1p,802.1q,802.1x,802.3,802.3u,802.3z 支持路由协议:IP 的RIP v1/2,OSPF,BGP-4;IPX 的RIP 多址广播协议:IGMP,DVMRP,PIM-DM,PIM-SM 网络管理协议:SNMP,RMON,RMON2

智能健康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智能健康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目录 1 智能健康管理系统概述 (4) 1.1背景资料 (4) 1.2系统特点 (4) 1.3系统功能 (4) 1.4系统结构及业务流程图 (5) 1.5系统的运行环境 (6) 2 访问系统 (6) 2.1登录系统 (6) 3 首页 (6) 3.1 基本信息统计 (6) 3.2 慢病趋势图 (6) 3.3 人群分类占比 (7) 3.4 租户区域信息 (7) 3.5 疾病人数 (7) 3.6 签约人数 (7) 4 会员档案 (7) 4.1 用户画像 (7) 4.2 基本信息 (8) 4.3 评估报告 (8) 4.4 体检报告 (8) 4.5 健康监测 (8) 4.6 干预促进 (8) 4.7 服务签约 (9) 5 家医签约 (9) 5.1 新增签约 (9) 5.2 签约审核 (9) 5.3 签约记录 (9) 6 健康建档 (9) 6.1 建档 (9) 6.2 档案筛选 (10) 6.3 建档情况 (10) 6.4 分布统计 (10) 6.5 新增档案 (10) 6.6 个人健康管理 (11) 6.7 健康素养 (11) 7 健康评估 (11) 7.1 慢病风险 (12) 7.2 中医体质 (12) 7.3 心理健康 (13) 7.4 膳食营养 (17) 7.5 体力活动 (17) 7.7 一般风险 (17) 7.8 综合评估 (18)

8 健康指导 (18) 8.1 指导详情 (18) 8.2 指导筛选 (18) 8.3 指导人群分类 (18) 8.4 待指导 (19) 8.5 已指导 (19) 9 健康干预 (19) 9.1 干预详情 (19) 9.2 待干预 (19) 9.3 已干预 (20) 10 健康评价 (20) 11 统计分析 (20) 12 知识库 (21) 12.1 食材库 (21) 12.2 成品菜库 (21) 12.3 食谱库 (21) 12.4 膳食方案 (21) 12.5 运动项目 (22) 12.6 运动方案 (22) 12.7 运动处方 (22) 13. 字典管理 (22) 14 社康管理员 (22) 14.1 添加社康管理员 (22) 14.2 编辑社康管理员 (23) 15 管理机构 (23) 15.1 添加管理机构 (23) 15.2 编辑管理机构 (23) 15.3 查看 (23) 15.3.1 医生 (23) 15.3.2 医组 (24) 15.3.3 档案 (24) 15.3.4 签约 (24) 15.3.5 社区 (25) 16 用户管理 (25) 16.1 添加用户 (25) 16.2 查看用户人员 (25) 16.2.1 角色列表 (25) 16.3 编辑用户信息 (26) 17.服务包 (26) 18.服务项目 (26)

基于 ASPNET 的在线投票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目录 摘要 (1) 绪论 (2) 第一章系统开发工具及简介 (3) 1.1 https://www.360docs.net/doc/838312402.html,简介 (3) 1.2 Visual https://www.360docs.net/doc/838312402.html,简介 (3) 1.3 SQL SERVER 2005简介 (3) 1.4 C#简介 (4) 第二章系统需求分析 (5) 2.1 系统分析 (5) 2.2 用户需求分析 (5) 2.3 可行性分析 (5) 第三章系统设计说明 (7) 3.1 设计目标 (7) 3.2 系统总体设计 (7) 3.3 数据库设计 (10) 第四章系统页面展示与编码实现 (12) 4.1登陆注册模块详细设计 (12) 4.2投票模块详细设计 (15) 4.3新闻模块详细设计 (17) 4.4留言簿模块详细设计 (17) 4.5管理员模块详细设计 (18) 4.6用户模块设计 (19) 第五章系统测试 (20) 5.1 测试目的 (20) 5.2 测试过程 (20) 结束语 (21) 参考文献 (22)

基于https://www.360docs.net/doc/838312402.html,的在线投票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计算机科学系2007级3班王鹏 摘要:在线投票功能是网站应用程序最常用的功能之一,也是网站应用程序开发常用的功能模块。当网站的管理员或用户提出一些新的想法与建议或者出现一种新产品时,他们可能需要通过用户或者用户的投票方式来确定这些新的想法、建议或者新的产品是否满足用户或者用户的需求。 本系统正符合这一要求,该系统是基于https://www.360docs.net/doc/838312402.html,技术与SQL Server 2005数据库技术相结合。论文采用软件工程的思想从需求分析到编码实现详细阐述了系统的设计目标、总体架构及各功能模块的详细设计。主要模块包括管理员模块、用户模块、留言簿模块、新闻模块、投票模块。 关键词:在线投票;https://www.360docs.net/doc/838312402.html,;SQL Server 2005 Online V oting System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Based On https://www.360docs.net/doc/838312402.html, W ANG Peng , Class 3 , Grade 2007, The Science of Computer Department Abstract:On-line voting is the most common web application to function, one of the web application development frequently module. When the administrator or a user puts forward some new ideas and suggestions or new products, they may be required by the user or customer in order to vote to determine whether these new ideas and proposals or new product can meet the needs of users. This system is consistent with this requirement. The system is based on SQL Server 2005 database technology and https://www.360docs.net/doc/838312402.html, technical papers together. This paper used the idea of software engineering. From demand analysis to elaborating coding system ,it achieved the design goals, the overall structure and function modules for the detailed design.The major blocks include the administrator module, the user module, guest book module, news module, voting module. Key words: Online V oting; https://www.360docs.net/doc/838312402.html,; SQL Server 2005

企业网络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企业网络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09秋计算机黄树森 目录 一、工程概况 (2) 1、工程详述 (2) 二、需求分析 (2) 1、网络要求 (2) 2、系统要求 (3) 3、用户要求 (3) 4、设备要求 (4) 三、网络系统设计规划 (5) 1、网络设计指导原则 (5) 2、网络设计总体目标 (6) 3、网络通信联网协议 (6) 4、网络IP 地址规划 (7) 5、网络技术方案设计 (7) 6、网络应用系统选择 (11) 7、网络安全系统设计 (12) 8、网络管理维护设计 (13) 四、网络布线系统设计 (13) 1、布线系统总体结构设计 (13) 2、工作区子系统设计 (14) 3、水平子系统设计 (14) 4、管理子系统设计 (14) 5、干线子系统设计 (15) 6、设备间子系统设计 (15) 7、建筑群子系统设计 (15)

一、工程概况 1、工程详述 集团总部公司有 1000 台 PC;公司共有多个部门,不同部门的相互访问要有限制,公司有自己的内部网页与外部网站;公司有自己的 OA 系统;公司中的台机能上互联网;核心技术采用VPN;集团包括六家子公司,包括集团总部在内共有2000多名员工;集团网内部覆盖7栋建筑物,分别是集团总部和子公司的办公和生产经营场所,每栋建筑高7层,都具有一样的内部物理结构。一层设有本建筑的机房,少量的信息点,供未来可能的需求使用,目前并不使用(不包括集团总部所在的楼)。二层和三层,每层楼布有96个信息点。四层到七层,每层楼布有48个信息点,共3024个信息点。。每层楼有一个设备间。楼内综合布线的垂直子系统采用多模光纤,每层楼到一层机房有两条12芯室内多模光纤。每栋建筑和集团总部之间通过两条12芯的室外单模光纤连接。要求将除一层以外的全部信息点接入网络,但目前不用的信息点关闭。 二、需求分析 1、网络要求 满足集团信息化的要求,为各类应用系统提供方便、快捷的信息通路;具有良好的性能,能够支持大容量和实时性的各类应用;能够

小型局域网以及企业局域网办公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课程设计说明书 院(部):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 课程名称:某信息中心局域网系统设计专业:通信工程 班级:通信112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完成时间:2014年1月

摘要 21世纪是一个以网络为基础的信息时代。作为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相结合的产物,计算机网络在这个时代发挥着它不可估量的作用,对人们的工作、生活和思维方式都产生着重要的影响。随着网络的逐步普及,局域网是一种小范围内的网络,是网络的组成细胞一个网络有时就是由大大小小的局域网互连而成的,人们在工作与生活中,经常使用的是局域网例如,在一个办公室里组建一个可以资源共享的小型办公无线局域本组网主要完成对一般公司信息中心的网络的组网,布线及解决方案。主要介绍了一般公司信息中心的网络拓扑图,所要完成的是组网的整个过程。重点的说明了局域网的设计思想、解决方案以及对于局域网的管理。 【关键词】:信息中心局域网 IP分配拓扑图

目录 摘要 (2) 1、需求分析 (4) 1.信息中心网络特点与要求 (4) 1.2某信息中心网络的发展背景 (4) 2、网络技术选择 (4) 3. 网络结构设计 (5) 3.1内部局域网结构设计 (5) 3.2服务器的配置 (7) 3.3外网的网络结构 (10) 4. 设计拓扑图及结果 (12) 5.网络布局和综合布线 (13) 5.1网络布局的具体实施要求 (13) 致谢 (17)

1、需求分析 1.信息中心网络特点与要求 网络是支撑信息中心各种业务的基础设施,局域网通常规模较小,结构相对简单,性能各有不同,需考虑信息中心内数据流量的预期增长来设计信息中心对可靠性和有效性的需求;有些信息中心网络技术人员较少,因而对网络的依赖性很高,要求网络尽可能可靠、简单易用,降低网络的使用和维护成本、提高产品的性价比就显得很重要。基于以上特点,应遵循下列设计原则:1.先进技术与简单易用有效结合。 2.能根据信息中心业务发展有升级扩展的空间。3.可靠性高。4.设计的网络满足实际需求。在实际应用中大部分的信息中心只用到了局域网的20%的功能,因此如果设计精简而又功能满足实际需求的产品不但可以大大降低信息中心在局域网的运营成本,而且还能够提高整个局域网系统的稳定性和易维护性;有利于信息中心管理效率。 1.2某信息中心网络的发展背景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计算机在实际工作中应用越来越深入,信息中心与信息中心之间、信息中心内部之间的信息媒体之间的相互交换和共享的要求日益突出;需要使信息中心内部间真正做到高效的信息交换、资源的共享,为信息中心内部人员提供准确、可靠、快捷的各种生产数据和信息,充分发挥信息中心的计算机设备的功能;降低运作及管理成本,因此很有必要建立信息中心内部局域网。局域网要求建设基于TCP/IP协议和WWW技术规范的信息中心内部非公开的信息管理和交换平台,该平台以WEB为核心,集成WEB、文件共享、信息资源管理等服务功能,实现公司员工在不同地域对内部网的访问。 2、网络技术选择 在各种局域网技术中,以太网以其造价低、技术成熟、产品丰富、可靠性高、可扩展性好、传输介质丰富和易于管理等有点而成为建设局域网的主流技术;以太网使用

数据中心网络系统设计方案范本

数据中心网络系统 设计方案

数据中心高可用网络系统设计 数据中心作为承载企业业务的重要IT基础设施,承担着稳定运行和业务创新的重任。伴随着数据的集中,企业数据中心的建设及运维给信息部门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数据集中就意味着风险集中、响应集中、复杂度集中……”,数据中心出现故障的情况几乎不可避免。因此,数据中心解决方案需要着重关注如何尽量减小数据中心出现故障后对企业关键业务造成的影响。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首先应该要了解企业数据中心出现故障的类型以及该类型故障产生的影响。影响数据中心的故障主要分为如下几类: 硬件故障 软件故障 链路故障 电源/环境故障 资源利用问题 网络设计问题 本文针对网络的高可用设计做详细的阐述。 高可用数据中心网络设计思路

数据中心的故障类型众多,但故障所导致的结果却大同小异。即数据中心中的设备、链路或server发生故障,无法对外提供正常服务。缓解这些问题最简单的方式就是冗余设计,能够经过对设备、链路、Server提供备份,从而将故障对用户业务的影响降低到最小。 可是,一味的增加冗余设计是否就能够达到缓解故障影响的目的?有人可能会将网络可用性与冗余性等同起来。事实上,冗余性只是整个可用性架构中的一个方面。一味的强调冗余性有可能会降低可用性,减小冗余所带来的优点,因为冗余性在带来好处的同时也会带来一些如下缺点: 网络复杂度增加 网络支撑负担加重 配置和管理难度增加 因此,数据中心的高可用设计是一个综合的概念。在选用高可靠设备组件、提高网络的冗余性的同时,还需要加强网络构架及协议部署的优化,从而实现真正的高可用。设计一个高可用的数据中心网络,可参考类似OSI七层模型,在各个层面保证高可用,最终实现数据中心基础网络系统的高可用,如图1所示。

在线投票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在线投票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摘要 在积极建立科学管理机制的今天,仅仅靠原始的手工管理或简单的单机管理,管理部门面对大量的信息,无法有效率地将其中的重要部分提取出来,并做出相应的判断和处理。投票管理者的决策只能依据手工表数据,在浪费大量人力、物力的同时无法做到实时监控,难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因此,先进的管理思想就成为了一个可望而不可及的目标。投票非常急需一套既有先进管理思想的系统,作为实现目标和提高现有投票管理水平的一种重要手段。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计算机科学日渐成熟,其强大的功能已为人们深刻认识,它已进入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作为计算机应用的一部分,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控制技术及IC 卡技术基础上,采用系统集成方法,逐步建立一个智能化的投票系统。编写在线投票系统,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如何从烦琐的投票结果中,导出全部投票项目的票数,然后根据投票项目的各个票数,进行票数百分比计算,最后编辑出在线投票系统. 关键词: ASP 投票 ACCESS 设计

Abstract Be building up vote to manage today of mechanism actively, only depend originality of the handicraft manage or the simple single machine manage,management Dept. public appearance to a great deal of information, can't efficiently will among them of importance part withdraw, and do a judgment and the processing for corresponding.Decision which votes governor can according to the statement data,at waste a great deal of manpower, material resources can't in the meantime attain actually supervise and control, the accuracy of hard assurance data with in time sex.Therefore, the forerunner's management thought carried out and then becamed an inaccessible target in the vote.The vote needs the management information that a set of current forerunner manages thought system urgently very much, is a kind of important means which carries out a target and raises an existing vote a management level.The technical along with science of raise continuously, the calculator science is gradually mature, the its strong function has already been people's deep understanding, it has already entered each realm of the society of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