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经济学的定义

公共经济学的定义
公共经济学的定义

公共经济学的定义

西方经济学把所有经济主体分为两大类:公共部门、私人部门,前者是指政府及其附属物,后者是指企业和家庭。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和家庭,都以各自的方式参与国民经济的运行,影响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但它们的行为方式和目的却不一样。企业和居民以实现利润最大化为目标,有强烈的利益动机,行为方式也自然是以有利于自己的方式进行。政府却与此不同,它主要是为了社会目标而存在。当然政府的经济活动不能完全忽视收益和成本,但它更多的是考虑社会公正和公平。市场由于信息不对称、公共产品、垄断、外部性等原因,会出现失灵的现象。如何弥补市场失灵的重担自然就落到了政府的身上,政府可以弥补市场的失灵与不足。在市场经济的作用下,政府的作用主要表现在:提供公共服务、维护市场秩序、影响收入分配、优化资源配置、稳定宏观经济等。

政府是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和规律与企业和居民一起参与和影响国民经济的。公共经济学就是专门研究政府经济行为的规律的科学,它是经济学的分支学科,是论述各级政府部门和公共组织的存在意义和行为,回答政府需要做什么以及应该怎么做的学科。

[编辑]

公共经济学的特征

1、公共经济学是主要研究政府及其行为的学科。

政府与市场也同样存在着失灵的现象,因此就需要对政府的行为进行科学的研究。公共经济学就要解决此类问题,即政府为什么要干预经济生活?什么时候干预?怎样干预?政府从事经济活动的范围、方式、途径和效果是什么?

2.公共经济学是以经济学的方法来研究政府经济行为。

人们研究政府可以从许多角度来进行,比如从社会学的角度,从政治学的角度等。但是,经济学认为人们是通过理性的利己主义行为、利用价格机制和竞争机制在商品货币关系中完成自己的交易行为,政府所起的作用是服务性的,政府是服务性的政府。

3、公共经济学更加注重对实际问题的研究。

公共经济学研究提供公共物品、政府价格管制、外部性与政府行为、政府政策与经济自由度、寻租等问题时,采用了大量的方法。这些方法对解决实际问题起到了极大的作用,比如运用委托—代理理论、博弈理论、信息理论、公共选择理论、制度经济学理论等。作为经济活动主体的政府在实际工作中也迫切需要这样一些理论来指导自己的实践,既完成社会的目标,又能够提高经济效益。

[编辑]

公共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西方国家的混合经济大致显示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在混合经济体制下,社会的经济活动不仅要满足个人的经济目标,而且还必须满足某些公共目标;

2、在混合经济体制下,社会的经济活动不仅取决于个人的经济决策,而且也取决于以政府为代表的公共经济决策;

3、在混合经济体制下,社会处理经济问题的方法,是介于自由放任(自由市场)与政府管制(集中计划)这两种极端方法之间的“中间方法”;

4、在混合经济体制下,政府与私人企业、国家与市场通过职能分工而建立起经济的合作关系;根据混合经济体制以上这些特点,我们可以给它下一个这样的定义:混合经济是当代国家以社会目标补足私人目标,以政府经济政策补足个人经济决策,以政府调节补足市场调节的一种经济体制。在这种体制下,国家与市场、政府与企业和个人通过职能分工与合作以实现国家经济的稳定增长和社会福利的最大化。

作为公共经济学研究对象的政府与非政府部门主要有以下两个基本的区别。首先是向准负责?是向选民负责,还是向投资者负责?一般说来,在民主政治体制下,政府的干涉行为主要是向选民负责,而非政府部门(企业)的行为则主要是向投资者负责。其次是有关强制权的问题。政府部门的行为对于其行为接受者来说通常具有强制性,而非政府部门的行为对于其行为接受者来说则不具有强制性。

在区分了政府部门与非政府部门之后,我们还有必要进—步对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加以区分。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区别首先是行政等级上的。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区别还表现在它们所承担的不同职能。从以上两个方面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虽然都是国家行政机关的组成部分,且有着许多一致的目标和行为,但两者间的区分还是十分明显的,即它们在国家行政系统中处于不同的地位,具有不同的权限和管辖范围,并执行不同的职能。

与私人部门一样,政府部门(公共部门)的存在也会产生一系列相似的经济问题,它们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1、生产什么?这个问题首先涉及到公共产品生产与私人产品生产的均衡问题,其次也涉及到各种不同类型的公共产品的均衡问题。

2、如何生产?公共产品是由政府来组织生产还是由私人企业去生产。许多人认为由政府来组织生产公共产品,可以减少大公司对消费者的剥削。

3、为谁生产?这其实是一个有关公共产出的利益分配问题。政府关于税收与福利计划的决策将直接影响人们的收入分配。同样,政府决定生产什么样的公共产品也就同时决定了哪些个人与利益集团可以从中获益。

公共经济学表明该学科已经形成比较完整的学科体系,与传统的财政学相比较,公共经济学增加了两大领域的内容。一是该学科增加了政府决策的内容,二是增加了公共部门支出的经济分析。在学科体系上,传统财政学无法把市场机制和非市场机制的资源配置统一到帕累托状态,而在公共经济学中则建立了两者一致的理论模型。

[编辑]

公共经济学的发展

[编辑]

财政学是公共经济学的起点

1、重商主义的公共财政思想。

重商主义是在欧洲原始积累时期代表商业资产阶级利益的一种经济学说和政策体系。它于15世纪初萌芽,到17世纪达到极盛时期。重商主义考察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从流通领域的角度出发,认为国家的强大必须以经济为基础,必须以拥有金银货币的数量来衡量其财富的多少。国家经济政策和活动的一切目的是获取货币,主张实行包括税收政策在内的干预经济的政策,鼓励出口、限制进口,以换回更多的金银,积累货币财富。

2、重农学派的财政思想。

重农学派的创始人为法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家弗朗斯瓦·魁奈,该学派18世纪形成于法国,它主要是反对重商主义和封建特权,其内容有提倡、重视和发展农业,反对国家干预经济,提倡在经济上实行自由放任。重农学派把理论研究从流通领域转向农业生产领域,认为农业是物质财富的真正源泉,只有农业才能创造“纯产品”,因此,必须发展农业,才能使财源茂盛,增加财政收入。从这一角度出发,重农学派在财政方面主张实行“单一的土地税”,并由占有“纯产品”的地主承担全部税负,取消其他课税。同时反对行会限制和国家干预经济生活,提倡减轻人头税负担,反对包税制的征收制度。魁奈在1758年发表的名著《经济表》中着重阐述了社会总产品的交换和流通,对财政和社会再生产的联系进行了最初的考察,提出了他的“纯产品”学说和“单一土地税”的税收主张。另外,魁奈还认为国家应该把政策重点放在经济的繁荣上。杜尔哥发展了重农学派的经济理论,他把社会阶级划分为生产阶级、土地所有者阶级和不生产阶级,并进一步划分出雇用工人和资本家。他认为利润、利息、地租都是农业“纯产品”的一部分。主张实行平等纳税,取消徭役制度和苛捐杂税。在对外贸易方面,提倡自由贸易,实行平等关税。同时他还认为除土地所得税之外的税,包括对佃农征收的税,对企业利润和销售商品征收的税,都是来源于农业纯产品,都是由土地所有者负担,因而是间接税,都应废除。

3、古典学派的公共财政思想

古典经济学派代表新兴资产阶级利益的一种经济理论和体系,产生于17世纪中叶,完成于19 世纪初。英国的威廉·配第1662年发表的《赋税论》是古典经济学产生的标志,亚当·斯密

1776年发表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是主要的理论代表,大卫·李嘉图发表的《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为古典经济学的终结。其他主要代表人物有布阿吉尔贝尔、魁奈、杜尔哥和西斯蒙第。配第是英国从重商主义向古典政治经济学过渡的代表人物,其在财政理论方面的代表著作为《赋税论》,这部著作主张财政支出按国家职能划分为军事、行政司法、宗教、教育、社会事业和公共土木工程等项目,并认为国家支出应以提高生产率、振兴产业为目标,削减非生产性支出,增加生产性支出。赋税是将一部分人民财产转移给政府,人民所纳赋税应以其在公共秩序中所享受的权益而定。他提出了“公平”、“简便”、“节省”的征税标准。在税收制度上,他主张以地租为主要税源,以单一国内消费税取代其他税种,并倾向于实行比例税制。

亚当·斯密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杰出代表,他在1776年出版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研究》创立了古典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和财政学体系,被誉为“政治经济学之父”、“财政学之父”。《国富论》1776年在伦敦出版。《国富论》产生于英国由工场手工业向大机器工业过渡的时期,反映了产业资本同封建残余作斗争、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要求。作者以资产阶级人性论为出发点,以国民财富为研究对象,使用了双重的研究方法,即一方面探索各个经济范畴的内在联系,另一方面仅仅描绘经济现象的表面联系。贯彻全书的一个基本指导思想是主张自由放任,即主张在自由竞争中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大卫·李嘉图继承和发展了威廉·配第和亚当·斯密的财政思想。大卫·李嘉图(1772-1823),英国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主要代表之一,也是英国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完成者,主要经济学代表作是1817年完成的《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李嘉图早期是交易所的证券经纪人,后受亚当·斯密的书的影响,激发了他对经济学研究的兴趣,其研究的领域主要包括货币和价格,对税收问题也有一定的研究。李嘉图认为:

(1)赋税的来源。李嘉图坚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的原理,认为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唯一源泉。据此,李嘉图认为税收来自劳动产品的价值,赋税是一个国家的土地和劳动的产品中由政府支配的部分,它最后总是由该国的资本中或是由该国的收入中支付的。李嘉图将税收归纳为来源于资本和收入两个方面,如果税收的征收使得人们增加生产或减少消费,那么税收来源于收入;如果人们没有增加生产或减少消费,则税收是来源于资本。李嘉图认为,税收不论来自收入还是来自资本,都是对积累的减少。

(2)税收原则。李嘉图的税收原则思想主要体现在税收公平和税收对生产的影响方面,他并没有像亚当·斯密那样比较系统和全面地对税收原则进行分析。李嘉图认为社会一切收入都应征税,人们应按自己的财力来负担税收;政府税收只要负担合理,至于落在哪项收入上面是无关紧要的,只要赋税不是不平均地压在从事积累和节约的阶级身上,它究竟是课加在利润上面、课加在农产品上面、还是课加在工业品上面,并没有多大关系。为了公平地征收税收,应该建立以工资税、利润税和农产品税组成的税收制度。另外,李嘉图认为政府财政支出是非生产性的;政府税收是用于政府支出,因而也具非生产性;税收具有妨碍生产和耕种的通病,给生产带来负担。

(3)关于地租税。李嘉图认为地租税只影响地租,地主负担了全部税收,地租税不能转嫁给任何消费阶级。但李嘉图认为有些时候地租税也会使农产品的价格提高,消费者也会承担税负。

(4)关于利润税。李嘉图认为对资本利润征税会导致所生产的商品涨价。对资本家来说,如果征税后税收负担不随商品价格上涨而转嫁,生产产品的资本家就不能获得平均利润。通过进一步分析,李嘉图认为对资本利润课税而一切商品都按税额成比例地涨价,就会影响股票持有人。

(5)关于工资税。对工资征税会使得工资上涨,因而导致资本利润率的降低。李嘉图指出,对必需品征税和对工资征税的结果不一样,必需品征税必然使必需品价格上涨,而工资税则不然;必需品征税部分是利润税,部分是对富有的消费者征税,工资税则全部是利润税。工资税的影响是使工资增加,增加的数额至少与税额相等。

(6)关于农产品税。李嘉图认为,任何加在农业经营者身上的税收,无论采取土地税的形式、什一税的形式还是产品税的形式,都将增加生产成本,因而会提高农产品的价格。对农产品的征税,不会是由地主负担,因为不能从地租中扣除税款;也不是由农场主的利润负担,因为没有任何理由在其他行业获得较高利润的情况下要求农场主从事这种利润较低的行业。

[编辑]

公共经济学的兴起和发展

公共经济学理论以凯恩斯1936年发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为始点,按发展顺序划分,主要有凯恩斯学派、供给学派、公共选择学派等。

1、凯恩斯主义的财政理论。

凯恩斯经济理论的核心是有效总需求理论,它们取决于“边际消费倾向”、“资本边际效率”及“货币的流动偏好”三大基本心理因素。

2、供应学派的财政理论。

20世纪70年代以来,市场经济国家出现了经济“滞胀”的局面,凯恩斯学派需求管理政策受到严重挑战。由于凯恩斯学派的需求管理政策忽视劳动、储蓄、投资、生产等供应的因素,从而导致经济增长率的降低。以供应学派为代表的的经济理论应运而生,他们认为要医治“滞胀”的经济顽症,就要重新肯定萨伊定律,重视供给管理政策,降低税率以刺激经济增长,减少国家干预经济,提高私人经济的效率。表现在税收上,就要强调税收的中性原则,即征税结果不要影响纳税人在生产、投资、消费等方面的行为。供应学派反对赤字财政政策,主张实行紧缩性的财政政策,恢复预算平衡。在具体政策措施上,主张减税政策,以鼓励人们的工作积极性,刺激投资,增加供应。他们提出了“拉弗曲线”,以此来描述税收和生产之间的关系。

3、货币学派的财政观点。

货币学派以米尔顿·弗里德曼为代表,兴起于本世纪五六十年代。他们反对凯恩斯的理论及政策主张,主张实行单一的货币政策以调节经济。货币学派认为推行凯恩斯扩大财政支出政策造成货币供应的增加,导致持续的通货膨胀。因此,他们反对赤字财政政策,主张实行紧缩性的财

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控制通货膨胀。在税收方面,货币学派提出了全面降低个人所得税的基本税率,减征投资收入税、土地开发税和公司利润税,实行“负所得税”的设想。

4、其他观点。除了上述一些主要流派的财政思想和观点外,在当代西方公共财政学理论中、引人注目的还有理查德·马斯格雷夫(Richard Abel Musgrave)的财政学说和公共选择学派的财政学说。

马斯格雷夫,在《财政理论和实践》一书中提出税收六原则:

?(1)税负分布应该是公平的,应使每个人都支付合理

的份额。

?(2)税收的选择应尽量不干预有效的市场决策,也就

是说要使税收的“额外负担”极小化。

?(3)如果税收政策被用于实现刺激投资等其他目标,

必须使之对税制公平性的干扰达到最小。

?(4)税收结构应有助于以经济稳定增长为目标的财政

政策的实现。

?(5)税收制度应明晰而无行政争议,并且要便于纳税

人理解。

?(6)税收的管理和征收费用应在考虑其他目标的基础

上尽量降低。

总之,随着时代和环境的变化,要求人们从更广泛的范围,更深的层次上研究政府的经济活动。研究方法的进步,更推动了财政学基础上的公共经济学的诞生。为了沿袭历史上财政学的发展,人们往往把财政学叫做旧公共经济学,而把扩大了的财政学叫做公共经济学。

[编辑]

公共经济学的地位

[编辑]

公共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是以单个经济单位为研究对象,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的决定。如单个消费者、单个家庭、单个厂商、单个产品市场的经济行为等经济现象。微观经济学认为它所要研究解决的是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为谁生产这三大经济问题。

公共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联系十分密切,微观经济学研究价格机制、生产者行为、消费者行为,而公共经济学把政府看成一个经济活动主体,该主体为实现其经济利益最大化而生产和消费。因此,微观经济学的优化资源配置的研究目的同样适用于公共经济学。例如,公共经济学把

税收看成是政府的成本与价格,通过财政收支的研究来弄清纳税人的每一笔税金是否实现了最大化,政府的每一笔开支是否实现了最大化。

此外,公共经济学广泛运用了微观经济学的经济分析工具,如个量分析、量-本-利分析、均衡分析、边际效用理论、供求理论等。

[编辑]

公共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是以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为考察对象,研究经济中有关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宏观经济学是相对于微观经济学而言,它们两者共同组成当代西方经济学理论。宏观经济学的中心论题是对国民收入这个经济总量作分析,研究国民经济总量和一般价格水平决定等经济问题。宏观经济学主要研究一个国家的资源是否被充分利用,货币和储蓄的购买力是否变动,生产物品的能力是否增长,这三大经济问题。

政府的职能与宏观经济学有着更加密切的联系。经济发展是一个从非均衡到均衡的过渡,在过渡的进程中实现质和量的提高。市场机制在微观经济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价格调节着生产和消费。特别是在完全竞争市场中,价格可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但完全竞争市场的前提条件是苛刻的,市场机制在微观经济领域有效,在宏观经济领域可能会失灵。在整个社会经济中,价格调节的作用相对有限,政府调节的作用就十分必要。客观上要求存在一个对整个国民经济进行干预、代表全民意志活动的集体,这个集体就是国家和政府。

[编辑]

公共经济学与福利经济学

福利经济学(welfare Economics)是现代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在20世纪早期形成于英国,后来在美国、法国和北欧国家得到广泛传播和发展。福利分为个人福利和社会福利。个人福利是指一个人获得的满足,它可以看作是“幸福”或“快乐”的同义语,这种满足既包括个人物质生活需要的满足,也包括个人精神生活需要的满足。社会福利是指一个社会全体成员的个人福利的总和或个人福利的集合。在社会福利中,能够直接或间接用货币来衡量的那部分社会福利,叫做经济福利。经济福利就是福利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福利经济学中的帕累托最优原则已经成为公共经济学研究的重要内容。所谓帕累托最优是指如果任何一种改变现状的资源配置方式或措施都会至少使其中一方遭到损失,那么原来的方式就是帕累托最优。福利经济学以帕累托最优原则揭示了资源配置的有效性问题,而这对于公共经济学也十分重要。为了实现社会财富的增长和福利的增加,人们必须要打破过去的平衡而寻求新的平衡,帕累托最优原则是公共经济学的基本原则之一。

[编辑]

公共经济学与政治学和伦理学

政治学就是研究政治的科学,政治学的定义是与政治的定义联系在—起的。政治本质上是人们在一定经济基础上,围绕着特定利益,借助于社会公共权力来规定和实现特定权利的一种社会关系。因此,政治学就是研究这种特定的社会关系即政治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首先,政治学以政治关系作为研究对象。在实际政治生活中,政治关系具有多种外延形态,如政治行为是政治关系的行为形态、政治体系是政治关系的组织和制度形态,政治文化是政治关系的心理和精神形态,这些形态也都是政治学研究的对象。其次,政治学以探求政治关系的发展规律作为自己的目标和任务。因此,政治学既要求对于政治现象的描述和对于政治表征的把握,更要求深入研究政治关系的本质联系及其发展运动。第三,政治学是一门科学,它要求人们以客观政治关系为研究对象,以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从事研究,其研究的科学成果和结论必定对于人们认识政治现象、掌握政治规律起着巨大的指导作用。

所谓伦理学,就是关于道德的科学。伦理是一种认知对错的信念,是一种大众认知的规范。伦,“犹分也”,引申为人与人的关系之意,理,“犹类也”,引申为道理和规则之意。“伦理”便是处理人们相互关系所应遵循的道理和规则。政府作为一个经济组织,其决策首先考虑到政治影响,政治因素对政府经济行为有重要的影响力。公共经济学与政治学、伦理学相互影响、相互渗透,政府的许多经济行为是借助政治学的框架来完成的,而随着经济学的发展,公共经济学的思想及研究方法越来越多的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以布坎南为代表的公共选择学派,强调政府干预经济的新古典综合派的观点,都说明经济学与政治学是密不可分的。而且在选择行为过程中,必然涉及到伦理标准和社会意识形态的问题,使公共经济学与伦理学、社会学等有了内在的联系。

[编辑]

公共经济学与法学

法以确立人们之间权利、义务的办法来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在阶级社会里,就阶级统治的角度来说,人们之间的关系主要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统治阶级内部的各种关系,如国家机构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国家与统治者个人或集团之间的关系,统治者个人或集团之间的相互关系等;另一类是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之间的各种关系,这些关系的具体内容是极其广泛的,它包括政治、经济、文化、伦理等方面。法学为公共经济学研究提供了基本的法理基础。在公共经济学中,规范地判断政府的经济行为具有相当的难度,即政府应该做什么,不应该作什么,哪些是政府经济行为,哪些不是政府经济行为。法学可以提供解决此类问题的思路,实证主义法学把国家等同于法律规范,不承认存在一个可以了解的、人格化的国家。而且许多政府行为必须通过法律规范来实施,如反垄断法。美国1890年就通过了反托拉斯法——谢尔曼法。

[编辑]

公共经济学与公共财政学的内在区别

公共经济学是一门新兴的经济学分支,就其由来最为普遍的一种说法是公共经济学是在财政学,尤其是西方公共财政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此许多学者认为公共经济学与公共财政学区别不大,内容相近,从而在本质上将其归为一类。但笔者认为虽然公共经济学与公共财政学有着很大的渊源,但归其根本二者之间还是有着内在区别的。笔者认为在以下几个方面二者存在着一些显著的区别。

首先,公共经济学与公共财政学在研究的出发点和侧重点不同,公共经济学是研究公共活动的一门经济学,其出发点是社会居民的公共需要,公共经济学研究的目的是研究公共经济活动,尤其是公共产品如何提供的经济规律,以更好的满足社会的公共需求。而公共财政学是研究为实现政府职能而实施的政府收支活动,其出发点是政府职能的实现需要,尽管在此其强调了政府的公共职能是要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但其立足点还是政府。可以说公共经济学与公共财政学二者研究出发点分别是社会公众的视角与政府的视角。

其次,公共经济学与公共财政学在研究内容上也有许多不同之处。公共经济学在原有公共财政学的基础上,有了更为广泛的研究内容,还包容了除政府部门以外的其他公共部门的经济活动,如各种非盈利性组织、公共企业、民间社会团体、国际组织等。此外除了财政的收支行为以外,也还将其它的公共经济行为作为了其研究对象,如公共规制、社会保障、公共选择等内容。可见公共经济学研究领域要比公共财政宽泛许多。

第三,在研究方法上两门学科也有许多不同之处,公共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中包含了大量的经济分析方法,重视数理分析和计量研究,并且吸收了众多新兴理论和研究方法,一般均衡理论、动态经济分析、博弈论、行为经济学、实验经济学、信息经济学等都在公共经济学研究中得到了广泛运用。而公共财政学的研究则主要靠文字描述为主,而缺少相应的数理分析和计量研究的状况。在研究方法上,与公共财政学相比较而言,公共经济学更为接近于现阶段主流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第四,公共经济学与公共财政学在学科的性质和定位上也有内在的区别。公共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门分支,一般而言属于应用经济学,研究了许多现实问题,但研究方法和分析框架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因此严格讲是一门介于理论经济学与应用经济学之间的一门学科。而公共财政学是一门部门经济学,其研究方法与主流的经济学分析方法有很大的差别,在很大程度上自成体系,是一门典型的应用部门经济学科。

最后,在研究的视角上二者也有很大的区别,公共财政学一般是用宏观的视角去看待政府的财政收支活动,是宏观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其研究内容也多属于宏观领域。而公共经济学在发展的趋势上看更侧重于微观的视角,注重从个体行为来观察公共产品的提供问题,从研究方法上看是属于微观经济学的分支,福利经济学是其分析研究的理论基础。

从以上五个方面可以看出,公共经济学与公共财政学在本质上存在的许多的不同之处,也只有重视和正确的对其进行区分,才能更好的、更深入的研究公共经济问题

公共经济学考试模拟试题

《公共经济学》习题 一、填空题 1.所有的经济主体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由________及其所有的机构和实体组 成的公共部门;一类是个人家庭和企业组成的_______部门。 2.社会经济福利的准则是准则和准则。。 3.混合经济中政府的经济职能一般被概括为三个方面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及________________。 4.公共产品的两个基本特征是_____ 、_______。 5.公共产品最优供给的一般均衡条件 是。 6.处于所有投票者最偏好结果中间状态的投票者,称之为。 7.有竞争性与非排他性的产品是____________。 8.公共收入是国家占有的以货币表现的一定量的社会产品的价值,其最主要的 形式是_____。 8、政府引致的通货膨胀是为了弥补政府提供的物品或服务的费用而扩大货币的供给,从而造成物价的普遍上涨。也被人们喻为“________”。 9.公共支出的政策效应包括挤出效应、替代效应、效应和 效应。 10.是国债发行额与当处财政支出之比。 11.税收具有_________性、__________性和__________性。 12.公共支出的社会收益一般用项目的______________来衡量。 13.政府的公共支出,按照是否通过市场作为标准,主要包括转移支出和 _________支出。 14._______是社会保障的主要组成部分,它一般由疾病保险、老年保险、失 业保险等内容组成。 15.经济学家们提出的公共收入的原则主要有两条:即________、________ 16.课税会使纳税人可支配收入的减少,纳税人会以减少现期消费为代价,相对 提高储蓄水平。这种税收对私人储蓄的影响,称为______________效应。 17.税负转嫁的典型形式是_________和_________。 18.当供给弹性大于需求弹性时,税负易于转嫁。 19.与税收的形式特征相反,公债具有_________性、__________性和__________ 性。 20.我国的流转税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关税。 21.增值税是以商品价值中的__________为课税对象的一个税种。 22.公债是指国家或政府以的方式,向国内外取得公共收入的一种形 式。 23.在对于地方偏好信息的识别上,具有相对优势的是政府。 二、判断题 1.基尼系数能够反映社会财富分配的平等程度,一般情况下数值越大,收入分 配越公平,反之,越不公平。( ) 2.理论上说,在完全竞争的条件下,市场机制可以实现资源配置的效率、收入 分配的公平。( )

政府经济学整理

政府经济学syllabus 课程准备 (一)政府经济学的逻辑起点 (二)政府经济学的体系脉络 几个概念 Public Finance Government Finance Public Economics Public Sector Economics Economics of Government 几对关系 1 .政府经济学与财政学的关系 2. 政府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关系 3. 政府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关系 4. 政府经济学与福利经济学的关系 5. 政府经济学与政治学、伦理学的关系 6. 政府经济学公共经济学的关系 第一章 1.政府经济学与财政学 政府经济学是在财政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财政学的研究范围只限于财政收支本身;而政府经济学不仅研究财政收支问题,而且还研究财政对于整个国民经济的影响及公平问题。 相对于财政学而言,政府经济学增加了两大领域的内容:一是关于政府公共选择和公共经济决策的内容;二是关于政府公共选择和公共政策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2. 政府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研究内容,用一句话概括? 研究经济人行为的最优化实现问题以及相互作用条件下所达成的市场均衡状态。 研究了供求—价格模型、消费与生产调节及收入分配均衡等微观单位的直接经济行为。 政府经济学把政府本身看成是一个单个经济单位,对其经济行为是否实行最大化进行分析 在政府经济学中,微观经济学的一些主要分析工具,如供求分析、成本—收益分析、均衡理论、边际效应理论等在政府经济学中被广泛应用 3. 政府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研究内容,用一句话概括? 在“看不见的手”无法实现经济稳定的时候充分发挥“看得见的手”对经济的干预以实现经济增长、通胀、就业等的良性态势 在微观层次上,主要起作用的是价格,市场价格调节生产和消费,而政府调节作用有限;在宏观层面,价格调节相对有限,而政府调节十分重要。政府的功能与宏观经济学中提出的充分就业、物价稳定、长期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等宏观经济政策目标相一致。 4.政府经济学与福利经济学 福利经济学是关于社会福利和个人分配最大化的经济学分支 福利经济学在理论上围绕以下三个命题构建:公 共利益问题(相互竞争的经济体系中,买卖双方 是否有公共利益?);公平分配问题;社会福利 问题 福利经济学判断政府经济政策合适性的标准主 要是公平与效率问题。 政府经济学除了研究社会福利外,还要关注经济 的稳定或者经济结构的改善,也就是说除了福利 经济学所要关注的,政府经济学还要关注宏观经 济学所关注的。另外,福利经济学中的帕累托最 优原则已成为政府经济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5. 政府经济学与政治学、伦理学 政府首先是一个政治组织,因此多数政府决策的 出发点是政治性的,政府经济学中的公共产品理 论、公共选择理论等就是为规范政府的经济行为 而引入的,它将政府的经济行为同投票联系在一 起考虑,由选民用选票决定生产什么公共产品、 生产多少公共产品、通过什么方式生产公共产 品,来选择合理者的政府的经济行为、合理的财 政收支、合理的公共企事业和经济政策等; 这一系列的选择本身就是一个极其复杂的政治 博弈过程,可能对政府经济行为作出约束和规 范; 在选择过程中,必然会涉及伦理标准和社会结构 问题。 6. 政府经济学与公共经济学 “公共经济学是政府经济学的前身,政府经济学 建立在公共经济学基础之上。公共经济学扩展了 财政学,与政治学开始交叉,为政府经济学的形 成做准备。如果说政府经济学发源于财政学,那 么可以认为公共经济学是财政学到政府经济学 之间的桥梁。” 杨龙:“政府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及其学科特色”,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 第4卷第2期,第42页。 总结 政府经济学由财政学发展而来,它研究政府的财 政收支、财政收支对公共经济的影响和公共部门 经济的合理性与必要性 政府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有密切联系,它把政府 看成是一个单体经济单位,对公共部门的经济行 为是否实现最大化进行分析 政府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之间的渊源更深,它把 政府职能归纳为资源配置、收入分配调节和经济 稳定 政府经济学从福利经济学中引入了帕累托最优 原则,用于对政府经济行为进行分析。 政府经济学进一步发展了公共经济学。 几个特点 一是学科的交叉性 从历史看,政府经济学吸收了财政学、宏微观经 济学、福利经济学、公共选择理论和(新)制度 经济学的理论成果和研究方法,同时使用了政治 学和行政管理的共同研究对象,在对政府行为的 研究中纳入了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和研究框架。 从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开始,政治和经济就开 始交织在一起,随着凯恩斯主义的兴起,国家对 经济的干预更有了理论依据。 到了20世纪70、8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陷入“滞 胀”状态,西方新政治经济学的各家各派为其号 脉: 以布坎南为代表的公共选择学派认为“滞胀”源 于政府调控缺陷,公共政策失效和政府利益扩展 以及官僚寻租; 新制度主义侧重于制度因素的经济影响分析, 科斯利用产权理论阐述了政府对产权的安排对 经济发展的影响; 诺斯利用制度发展理论解释经济发展的内生变 量。 这些理论学说共同催生了政府经济学的诞生,使 政府经济学一出现就综合了多个学科的理论和 方法。 二是理论与实践并重 政府经济学的产生是现实的需要推动的,也是经 济理论发展的必然结果,所以政府经济学要求建 立逻辑推衍的理论体系,但是又必须关注现实, 对经济现实变化做出回应或提出政策主张。 比较成熟的政府经济学体系是建立在政府经济 职能实践管理的经验基础上的,是参与和管理本 国经济的理论升华。 三是在研究方法上,实证研究方法与规范研 究方法的结合,实然与应然结合。 1. 一个对象——政府经济行为 2. 两条理论——公共选择理论和公共产品理 论(外部性理论) 3. 三根支柱——公共收入、公共支出和收入再 分配 1. 一个对象——政府行为 廉价而又高效的政府 公平与效率兼顾的政府 中央与地方两个积极性的政府 2. 两条理论 公共产品理论: 政府经济行为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公共选择理论: 政府经济行为的合法性与合理性。 外部性理论: 政府经济行为的边界。 政府除对辖区内居民负有政治责任外,还参 与非市场 性社会生产活动和非市场性社会财富再分配(义 务教育、 环境保护、社会基础设施整治、收税、社会保障 等) 2. 三根支柱 公共收入:税收、行政性收费、罚款、借贷等 公共支出:政府采购、转移性收支 收入再分配:税制、社会保障体系 一、政府经济学的定义 (一)什么是政府? 政府是国家机器的最主要组成部分。 广义政府(Government):泛指一切国家机关;英 国《大众百科全书》定义“由政治单元在其管辖 的范围内制定规则和进行资源分配的机构”。政 府的功能是:立法;司法;执行、行政管理; 狭义政府(Administration)专指一个国家和地方 的行政机关; 美国定义:政府是一个国家或社会的代理机构。 我国宪法中“人民政府”指各级行政机关,即狭 义政府。 (一)什么是政府? 政治学:统治集团借以实现其统治意志的政治统 治机关; 行政学:根据官僚制原则组织起来的国家行政机 关,即行政组织; 经济学:政府是经济生活中的一个特定主体。与 一般经济组织的区别是具有强制性和公共性。 1、政府组织的特征 公共性:政府的一般功能在于维护社会的公共利 益,解决社会的公共问题; 普遍性:政府功能涉及社会的所有领域和所有个 体; 强制性:强制性是公共权力得以成立并运行的 基本保证;强制性是以国家暴力为后盾的; 非营利性:政府在履行其社会职责时,并不能完 全只考虑直接成本和收益; 阶级性:国家是占统治地位的阶级意志的体现, 政府履行国家职能表现阶级意志。 2、政府与企业组织比较 政府 权力自然完全垄断 组织目标:社会福利最大化 没有破产、被兼并 信息较多不对称

公共经济学课后复习思考题

第一章公共部门经济活动 1什么是社会公共需要? 是指向社会提供安全,秩序,公民基本权利和经济发展的社会条件等方面的需要.它区别于微观经济主体的个别需要. 2政府经济活动的范围是如何界定的? 生产或提供公共物品或服务;调节收入分配;促进经济稳定发展 3公共财政要担负哪些职能? a 资源配置职能 b 调节收入分配职能 c 促进经济稳定发展职能 4简要解释MSB=MSC的含义? MSB:a 人们对某种物品的消费量每增加一个单位所增加的满足程度 b 以人们为增加一个单位的某种物品的消费量而愿付出的货币最高额测定 MSC:a 人们对某种物品的生产量每增加一个单位所需增加的资源耗费的价值 b 以为补偿因增加一个单位的某种物品的生产量所消耗的资源价值而需付出的货币最低额测定 第二章外部效应 8什么是外部效应? 外部效应是指某些个人或企业的经济行为影响了其他人或企业,却没有为之承担应有的成本费用或没有获得应有的报酬的现象 9举例说明负的外部效应与正的外部效应对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 外部:带有正的外部效应的物品或服务的价格,不能充分反映该种物品或服务所能带来的社会边际效益MSB。 事例:疫苗接种——其他人减少接触感染的机会——整个社会因此受益 负的:带有负的外部效应的物品或服务的价格,不能充分反映用于生产或提供该种物品或生产要素的社会边际成本。 事例:纸张生产——污染环境——第三者成本(利益受损) 10A矫正性的税收和B财政补贴的作用机制是怎样的? A;将MEC加计到MPC之上。 增加纸张的生产成本和售价,进而将产量减少至MSB=MSC的最佳水平。 将部分收入从纸张生产者手中转移给遭受损害或需要政府提供服务的企业和个人。 将水资源的污染减少至可容忍水平(但不能减少至零)。 B:将MEB加计到MPB之上。 增加对带有正的外部效应的物品或服务的需求,降低消费者支付的净价格,进而将产量调整至MSB=MSC的最佳水平。 增加对带有正的外部效应的物品或服务的消费者所获效益,鼓励这类物品或服务的消费。 第三章公共物品或服务 13、试述市场失灵的表现。 1、垄断 2、外部性 3、信息不对称 4、分配不公 15相对于私人物品或服务来说,公共物品或服务具有哪些特性? 水平相加垂直相加 16什么是纯粹的公共物品或服务?什么是纯粹的私人物品或服务?二者有哪些区别? 纯粹的公共物品是同时满足效用的非可分割性、消费的非竞争性、受益的非排他性三个特性的公共物品。17如何实现纯粹的公共物品或服务的配置效率? 18什么是林达尔均衡? 成员人数较少的社会中,通过自愿捐献和成本负担的合作方式,有可能使得公共物品或服务的供给量达到

公共经济学习题与参考答案

《公共经济学》习题 第一章公共经济学概念和职能 一、名词解释 1、公共产品:即每个人消费这种产品不会导致别人对该产品消费的减少。与私人产品相比较,纯粹的公共产品具有以下两个基本特征: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 2、所谓外部效应,是指企业或个人的经济行为影响了他人或其他企业,却没有为此付出代价或没有获得应有的报酬。 二、填空 1、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为垄断、信息不充分和不对称、_外部效应与公共物品、收入分配不公、经济波动等。 2、政府干预失效的原因和表现主要是:政府决策失误、寻租行为、政府提供信息不及时甚至失真、政府职能的越位和缺位等。 3.政府干预手段包括:立法和行政手段、组织公共生产和提供公共物品及财政手段。 三、不定项选择 1、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的基本职能是( ABD )。 A、资源配置 B、调节收入分配 C、组织生产与销售 D、经济稳定与发展 2、市场失灵主要表现在:(ABCD ) A、垄断 B、信息失灵 C、收入分配不公 D、经济波动 3、财政实现收入分配职能的机制和手段有( ABCD ) A、划清市场与财政分配的界限和围 B、规工资制度 C、加强税收调节 D、通过转移支出 4、创立财政学的是( A ) A、亚当·斯密 B、威廉·配第 C、凯恩斯 D、拉弗 5、西方最早的财政学著作是( B ) A、《国富论》 B、《赋税论》 C、《政治经济学原理》 D、《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四、简答: 1、何谓公共经济学?其容是什么? 答:公共经济学,是研究公共部门(指政府及所属部门)收支活动及其对资源配置与收入分配产生影响的经济学分支,其容主要包括:市场缺陷分析;公共选择理论;财政支出理论;税收基本理论与税收制度;公债理论;多级财政等容。

政府经济学重点概念

政府经济学重点概念 第一章绪论 1、政府经济学:是对政府过程及其行为进行经济分析的经济学分支学科,是研究政府公共经济活动及其一般规律的科学。 2、财政学是政府经济学的起点,并且《国富论》标志着经济学和财政学的产生。 3、基本方法论: (1)“经济人”假设:(动机自利行为理性),政府也是经济人。 (2)政治市场论(交易政治论):政治过程实质是一种市场交换过程,将政治过程虚拟为市场。 (3)方法论的个人主义:以个人而不是集体为出发点进行市场选择,且个人理性选择。 (4)博弈论:政治的实质是各种利益间的博弈,利益与权力的分配(研究视角)。 4、政府经济学的中心线索是效率、公平和稳定问题,其核心问题则是市场决策和非市场决策的平衡,也即政府与市场如何合作提供有效的资源配置和公共服务问题。 5、市场失灵——政府干预(政府支出、政府收入、政府规制)——政府失灵——重塑政府(合作治理)。 第二章政府与市场 1、政府是一个集体决策,人为设计,分层管理的行政组织体系;因政府问题的经济性和阶级性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对于政府经济学学科而言,政府是有别于阶级国家或公共部门的。简单地说,所谓政府指的是在一定区域内通过政治程序建立的行使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的经济实体。 2、政府的特征:(1)合法强制性(2)普遍同质性 3、市场是一个个人决策,自发形成,自由竞争的权利交换体系。 4、市场的特征: (1)信息完全和对称(2)规模报酬不变或递增(3)企业和个人经济活动没有任何外部经济效应(4)交易成本忽略不计(5)经济当事人完全理性 5、市场机制:是市场运行的实现机制,它是市场中供求、价格、竞争三大构成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关系。具有交换、信息传递、调节、约束和技术促进等市场功能。 6、理性“经济人”:趋利避害的心理和规避风险的内在要求,即经济主体追求自身利益的理想行为,以及市场经济自动建立起奖惩机制,促进经济人理性的外部因素。使得经济主体在有能力作出经济判断和选择下,表现为生产者利润最大化;消费者效用最大化。 7、帕累托改善(改进):存在这样一种经济状况,使一部分人处境变好的同时,不使另一部分人处境变坏的资源配置。 8、帕累托最优(有效):在社会经济中,存在这样一种经济状况,当不能进一步变化使一部分人处境变好,而同时也不会使其中任何一人处境变坏的一种资源配置。 9、混合经济:是指一种以社会目标、政府政策、政府调节补足个人目标、个人经济决策、市场调节的经济体制。在这种经济体制下,国家与个人,政府与市场通过职能分工与互补合作实现公平、效率和经济稳定最大化的过程。 10、混合经济的特点: (1)目标满足上:个人生活的和社会公共需求。 (2)决策机制上:个人决策和公共选择。 (3)处理方式上:市场机制形式+政治制度形式。 (4)职能分工上:国家与社会、政府与市场之间分工合作。

(完整word版)公共经济学课后习题解答

1.为什么从20世纪60年代起,一些学者以“公共经济学”的名称取代财政学?传统的公共财政学理论,是围绕政府收支以及管理而展开的,并且侧重于公共收入的分析而相对忽视公共支出的研究,在凯恩斯主义逐渐兴盛随着政府对经济的广泛干预,公共部门的活动范围逐渐扩大,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把分析的重点落在了通过公共经济活动来弥补市场缺陷,企图使混合经济体制既能保证自由和效率,又能体现公平和稳定。 经济时代和经济环境的深刻的变化,要求从过去单纯研究政府收支本身,转变到从更广泛、更深层次的角度研究政府经济活动,及运用现代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研究公共部门如何为弥补市场缺陷从事各种经济活动,公共经济学就是为了适应这种变化和要求诞生的。 19世纪70年代发生的边际革命,对公共财政学产生了深远影响,促进财政学向公共经济学的演变。 2.既然公共经济学与政治学之间关系密切,为什么仍将它视为经济学的一个分 支学科? 虽然公共经济学和政治学的活动主体一致,活动方式一致,但公共经济学与经济学的研究主题一致,研究方法一致。(1)经济学主要研究资源配置的,生产什么、怎样生产、为谁生产以及如何决策的问题,公共经济学也是研究资源配置的,其解决的实质问题是如何实现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之间以及公共部门内部的最优资源配置。(2)公共经济学把理性经济人的假设延伸到公共资源配置过程之中,认为政治领域的参与者和市场主体一样,都以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为行为动机3.公共经济学与盎格鲁-萨克森传统的财政学相比,存在哪些区别? 研究范围不同:传统财政学只研究政府部门本身,公共经济学的主体研究范围不仅包括政府部门,而且包括公共事业单位和公共企业部门。 研究母的不同:传统财政学着眼于研究如何通过税收和公债满足国家对财政经费的需求,公共经济学着眼于弥补市场缺陷。 假设前提不同:传统财政学认为政府行为与厂商的消费行为完全不同。公共经济学认为,政府不是神的造物,而是由人组成和操纵的,它没有无所不能和正确无误的天赋。 立足基本点不同:传统财政学以古典经济学为理论基础,公共经济学以福利经济学为基础。 4.公共部门职能与公共部门职能范围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公共部门从事经济活动的目的是弥补市场缺陷,因此,可将公共经济职能概括为;参与资源配置,、协调收入分配和促进经济稳定 公共部门职能范围,是从纠正和克服市场失灵现象出发来界定的,借鉴西方公共财政理论,我国公共部门职能范围是要消除越位和缺位,从而更好的满足经济市场的需求。 5.界定公共部门职能范围的理论依据是什么? 公共财政是指国家为满足其社会需要,以剩余产品的分配为主的收支活动是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一种财政模式,当代西方公共财政理论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资源的组要配置是市场而不是政府,只有在满足社会公众需要或市场失灵,政府部门的介入才是必要的,即满足社会公众需要或市场失灵决定着公共财政存在的必要性及其职能范围。 6.资源配制、收入分配、和经济稳定之间有什么联系?

公共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公共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一、判断题(正确的标注T ,错误的标注 F 。每题 2 分,共20 分) 1 .导致市场运转失灵的基本原因在于价格信号总是能充分地反映社会边际效益和社会边际成本。 2 .存在正外部效应时,物品生产和销售将呈现过多状态。 3 .纯粹公共品的最佳产量在这样的点实现,即所有消费者因此而获得的边际效益之和恰好等于该公共品的社会边际成本。 4 .只要所有投票者的偏好都呈双峰形,那么不论他们所须承担的税收份额如何,中间投票者定理均可以成立。 5 .征税是政府获取公共收入的最佳形式。 6 .在供给缺乏弹性的情况下,税收不易向前转嫁,而会更多地向后转嫁或不能转嫁。 7 .在长期的U 型平均成本曲线上,曲线的下降阶段表示生产处于规模不经济阶段。 8 .国债管理的流动性效应是指在国债管理上通过调整国债的流动性程度来影响整个社会的流动性状况,从而对经济施加扩张性或紧缩性影响。 9 .存在负外部效应时,物品生产和销售将呈现不足状态。 10 .信息不对称会增加市场的交易成本。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 2 分,共20 分) 1 .当供求力量自由作用时,一次谷物欠收的效果通过什么显示在市场上?() A 政府规定的个人谷物购买量限制; B 谷物价格上升; C 报纸上劝告人们减少谷物消费量的广告; D 谷物贸易量增加。 2 .替代品价格上升一般会导致() A 需求量沿着需求曲线减少; B 需求曲线右移; C 个人减少他所消费的所有商品数量; D 需求量沿着需求曲线增加。 3 .如果人们变得更加关注他们食谱中的饱和脂肪,牛肉需求会左移,牛肉销售量也减少。这种变化是()

A 沿着牛肉需求曲线的移动; B 牛肉供给曲线移动; C 沿着牛肉供给曲线的移动; D 以上都不对。 4 .需求收入弹性衡量的是()的反应。 A 消费对价格变化; B 收入对消费变化; C 价格对消费变化; D 消费对收入变化。 5 .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意味着() A 边际商品的价值高于以前购买的单位价格; B 随着更多商品的买入,边际效用递增; C 边际商品的价值低于以前购买的单位价格; D 随着买进商品越来越多,支付意愿越来越高。 6 .当经济中所生产的产品组合反映消费者的偏好时,经济达到了() A 效用的效率; B 产品组合的效率; C 生产的效率; D 交换的效率。 7 .不完全竞争市场与竞争性市场相比,价格(),产量()。 A 较高,较低; B 较低,较高; C 较低,较低; D 较高,较高。 8 .公共品的两个显著特点是() A 非竞争性和排他性; B 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 C 竞争性和排他性; D 竞争性和非排他性。 9 .下列属于商品税的是() A 消费税; B 所得税; C 遗产税; D 车船使用税。 10 .边际税率是指() A 全部应征税额除以课税对象数额的值; B 单位商品缴纳税收数额占商品价格的比例; C 课税对象数额的增量中税额增量所占的比例; D 一国税收总额占GDP 总额的比例。 三、名词解释(每题 5 分,共20 分) 1 .外部效应; 2 .垄断; 3 .税收制度;

公共经济学试题

一、判断正误,并给予解释(50分) 1、 正外部性也能降低资源的配置效率。 答:对。效率要求,边际成本等于边际社会收益,在Q*点。在市场决策中,边际成本等于 边际个人收益,在Q 点。故供给不足,降低了资源的配置效率。 2、 如果所有物品和服务的边际社会收益(MSB )都等于边际社会成本(MSC ),资源配置便 达到了帕累托效率。 答:对。当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时,符合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假设,即不存在市场影响力 和市场不存在,资源配置就达到了帕累托效率。 3、 福利经济学第二定理意味着,为提高资源配置的公平性,政府可通过改变商品价格干预 收入分配。 Q* P 价格 Q 产量 Q Q* P 价格 Q 产量

答:错。根据福利经济学第二定理,社会通过作出初始资源禀赋的适当安排,然后让市场发挥作用,就能得到实现公平又不抑制效率。直接改变商品价格会干预市场效率。 (书上第42页的图,大家自己看下吧) 4、公共产品只能由政府提供,私人产品只能由私人部门提供。 答:错。公共产品可以由私人部门提供,例如通过慈善活动修路建学校等。例如私人雇佣保镖提供“保护”;私立学校提供“教育”。 私人产品可以由政府提供,例如政府为了公平而提供的食品券等。 (答一部分也行。例子可能不恰当,大家可以自己举) 5、如果某产品具有消费上的非竞争性,使用价格为零是有效率的定价(注:本地电话月租 费不是使用价格,按每分钟收取的费用是使用价格)。 答:错。市场机制不能有效提供消费具有非竞争性的物品。使用价格为零导致生产者不再提供这种产品。 6、信息不对称有可能导致市场不存在。 答:对。一方拥有信息,另一方没有,没有信息的一方得到的是对方的逆向选择,可能导致市场不存在。 或者:对。拥有信息的一方根据另一方的出价做出决策,收益大于成本的人交易,收益小于成本的人不交易,导致没有信息的一方提高价格,最终可能导致市场不存在。 或者举例子:对。比如在健康保险市场上。买者拥有更多的信息,低风险的人,即预期健康补偿小于保费的将不购买保险,高风险的人购买。保险公司会亏损,提高定价也一样,可能导致市场不存在。 7、在交易成本为零的条件下,只要界定了产权,外部性问题不需要政府也可以得到解决。答:对。交易成本为零为交易双方进行讨价还价提供了条件,界定了产权,可以使外部性内部化,市场会达成资源的配置效率。 或者:交易成本为零和界定产权符合科斯定理的假设,在这种前提下市场可以解决外部性问题。 (另一个假设条件是:资源所有者能识别使其财产受到损害的源头且能合法地防止损害。不符合这个条件的话,也是错的。但我记得老师说是对的,所以哪位同学记得当时老师是怎么讲的在群里说一下吧,对还是错) 8、“中位投票人定理”适用于任何民主决策机制。 答:错。当某些投票人的偏好是多峰偏好时,可能出现投票悖论,即中位投票人定理不成立。 9、专利制度是对知识的垄断,不利于技术扩散,因此阻碍社会的进步。 答:错。知识创新具有巨大的正外部性,市场提供不足。通过专利制度可以使研发活动的边

政府经济学不定项选择及参考答案

1. 政府经济学是专门研究以( A政府)为主体的资源配置及其宏观管理规律的学科。 2. 政府经济学的学习方法包括( A.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B. 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 C. 历史分析与逻辑分析相结合)。 3. 下列项目中属市场失灵的领域有(A. 公共安全C. 法律秩序)。 4. 政府失灵的原因包括( ABCD)。 5. (B. 情况紧急,原有统计资料不完整C. 技术手段有限,无法进行科学预测)属于因政府客观原因而形成的信息有限性。 6. 市场处于不完全竞争状态下产品的供给量和价格,与最优供给条件下的供给量和价格的关系是( C供给量偏低,价格偏高)。 7. 在个人收入分配领域,人们通常用(B洛伦茨曲线)衡量收入差距,以及收入分配不公平的状况。 8在调节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的过程中,政府运用的政策工具和措施主要包括(ABCD )。 9. ( A 1999年)9月22日在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决定中提出:“国家要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10( B. 情况紧急,原有统计资料不完整C技术手段有限,无法进行科学预测)属于因政府客观原因而形成的信息有限性。 11. ( A消费的非竞争性)是指增加消费者的边际成本为零。 12. 决定公共物品的最优供给量的关键是(A需求)。 13. 整个社会的物品可以划分为( B纯私用物品C纯公共物品D 混合物品)。 14. 下列项目中性质属纯私人物品的是( C皮衣)。 15. 对于公共物品,( ABCD)把它作为市场失灵而必须由政府配置的对象。 16. 公共物品私人供给的形式总的来说有( A私人的完全供给B 私人与政府的联合供给C私人与社区的联合供给)。 17应用技术研究能够直接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其研究成果具有较强的排他性和竞争性,所以这部分科学研究所需要的经费,基本上应由( A私人部门)来承担。 18. 外部正效应指的是(A社会净收益大于个人净收益,产品产量偏低)。 19. 科斯定理的前提假设是(A交易成本为零或很低)。 20. 政府对外部性问题的治理与管理,可以采用市场化方式,其常用的措施或方法主要有(A可交易的许可证B产权界定和保护(科斯定理))。 21. 从20世纪90 年代起,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国家开始绿化其税制体系,实行绿色税制改革,改革包括(A废除和修正 现行的对环境有害的补贴及赋税B改革现行税制,使之有利于环境 C开征新的生态税,实行对环境有害产品全面征税)。 22. 应用技术研究能够直接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其研究成果具有 较强的排他性和竞争性,所以这部分科学研究所需要的经费,基本 上应由( A. 私人部门)来承担。 23. 政府对外部性问题的治理与管理,可以采用市场化方式,其常 用的措施或方法主要有(A可交易的许可证B可交易的许可证)。 24. 政府对外部性问题的治理与管理,可以采用非市场化方式,其 常用的措施或方法主要有( A罚款B财政补贴(庇古补贴)C)公 共(行政)管制。 25. 公共选择理论研究的对象是(政府决策。 26. 如有100人参加投票,有51人赞成的方案就可获得通过。这 一原则为(A简单多数原则)。 27. 假定有A、B、C三个选民,在甲、乙、丙三个方案中选择,A 的偏好次序是甲乙丙,B的偏好次序是丙甲乙,C的偏好次序是乙甲 丙,那么最终获胜的方案是( A无法确定)。 28. 西方多党制议会民主制度下,议会负责(A预算和决算的审查 B对预算执行的监督 C预算和决算的批准)。 29. 特殊利益集团影响公共选择的途径主要有( ABCD)。 30. 我国的政治协商制度对政府经济影响的途径包括(A政府就重 大经济决策问题,通过政协组织与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和各人 民团体进行协商,听取意见B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和各人民团体, 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政协组织,向政府有关部门反映经济运 行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C. 在每年人大、政协“两会”期间,政协委 员就政府经济问题提出的议案,交由政府有关部门办理)。 31. 下列描述中不属于瓦格纳对政府支出增长规律解释的是( D 在经济工业化和随之而来的管理集中化、劳动力专业化的条件下, 经济结构以及当事人之间的关系越来越趋于复杂化)。 32. 下列财政支出中属于按经济性质分类的有(A购买性支出 B转 移性支出)。 33. 下列描述中不属于瓦格纳对政府支出增长规律解释的是( D 政府为应对急剧增加的支出,将被迫提高税率或增设新税种)。 34. 常见的政府采购的方法有(A公开招标采购B选择性招标采购 C限制性招标采购)。 35. 与私人采购相比,政府采购有以下特点(ABCD )。 36. 提高政府支出绩效,实际上就是政府通过相应的经济活动,达 到( A低成本B高收益C高效率)效果。 37. 公共投资与私人投资根本性的区别不包括( D投资的监管方 式不同)。 38. 以下属于农业基础设施的是(ABCD )。 39. 影响行政管理支出的因素主要包括( ABCD)。 40.影响行政管理支出的因素主要包括( ABCD)。 41. 中国国防政策的主要内容包括(ABCD )。 42. 在我国,国防支出主要用于( ABCD)等方面。 43社会福利的内容包括(ABCD )。 44. 社会保障的功能有(ABCD )。 45. 世界各国对社会保障基金的筹集模式有所不同,概括起来主要 有(A现收现付式B完全基金式C部分基金式)。 46. 财政补贴具有(A政策性B灵活性C时效性)的特点。 47. 财政补贴的对象、补贴的数额、补贴的期限等都必须按照政策 需要来制定。这体现了财政补贴的( A政策性)。 48. 财政补贴从内容上可分为(ABCD )。 49. 同世界其它国家相比,目前我国政府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A 偏低)。 50. 某年A国政府的收入增长率为10%,当年该国的物价上涨率为 4%,则该国的政府收入(A名义增长,实际也增长)。 51. 研究组织政府收入的意义在于( A组织政府收入是政府管理 经济的重要环节B组织政府收入是政府进行公共支出的前提和条件 C政府收入是政府进行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手段)。 52. 以(B收入的产业)为标准分类,可将政府收入分为来自第一 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政府收入。 53. 某年A国政府的收入增长率为10%,当年该国的物价上涨率为 4%,则该国的政府收入(A )名义增长,实际也增长。 54. 研究组织政府收入的意义在于(A组织政府收入是政府管理经 济的重要环节B组织政府收入是政府进行公共支出的前提和条件C 政府收入是政府进行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手段)。 55组织政府收入的原则主要包括(ABCD )。 56.政府凭借公共权力取得收入来源的是(A税收B公共收费)。 57. 按照纳税人实际承受的税收负担的不同,可将税收负担划分为 ( A名义负担C)实际负担。 58. 国家税收制度中不同税种区别的主要标志是( A)课税对象。 59. 表明宏观税收负担水平的主要指标是( A宏观税率B最佳税

公共经济学课后习题解答修订稿

公共经济学课后习题解 答 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1.为什么从20世纪60年代起,一些学者以“公共经济学”的名称取代财政 学? 2. 传统的公共财政学理论,是围绕政府收支以及管理而展开的,并且侧重于公共收入的分析而相对忽视公共支出的研究,在凯恩斯主义逐渐兴盛随着政府对经济的广泛干预,公共部门的活动范围逐渐扩大,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把分析的重点落在了通过公共经济活动来弥补市场缺陷,企图使混合经济体制既能保证自由和效率,又能体现公平和稳定。 经济时代和经济环境的深刻的变化,要求从过去单纯研究政府收支本身,转变到从更广泛、更深层次的角度研究政府经济活动,及运用现代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研究公共部门如何为弥补市场缺陷从事各种经济活动,公共经济学就是为了适应这种变化和要求诞生的。 19世纪70年代发生的边际革命,对公共财政学产生了深远影响,促进财政学向公共经济学的演变。 3.既然公共经济学与政治学之间关系密切,为什么仍将它视为经济学的一个 分支学科? 虽然公共经济学和政治学的活动主体一致,活动方式一致,但公共经济学与经济学的研究主题一致,研究方法一致。(1)经济学主要研究资源配置的,生产什么、怎样生产、为谁生产以及如何决策的问题,公共经济学也是研究资源配置的,其解决的实质问题是如何实现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之间以及公共部门内部的最优资源配置。(2)公共经济学把理性经济人的假设延伸到公共资源配置过程之中,认为政治领域的参与者和市场主体一样,都以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为行为动机 4.公共经济学与盎格鲁-萨克森传统的财政学相比,存在哪些区别? 研究范围不同:传统财政学只研究政府部门本身,公共经济学的主体研究范围不仅包括政府部门,而且包括公共事业单位和公共企业部门。 研究母的不同:传统财政学着眼于研究如何通过税收和公债满足国家对财政经费的需求,公共经济学着眼于弥补市场缺陷。 假设前提不同:传统财政学认为政府行为与厂商的消费行为完全不同。公共经济学认为,政府不是神的造物,而是由人组成和操纵的,它没有无所不能和正确无误的天赋。 立足基本点不同:传统财政学以古典经济学为理论基础,公共经济学以福利经济学为基础。 5.公共部门职能与公共部门职能范围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公共部门从事经济活动的目的是弥补市场缺陷,因此,可将公共经济职能概括为;参与资源配置,、协调收入分配和促进经济稳定

公共经济学模拟试题1

公共经济学模拟试题1 一、判断题(每小题 1.5 分,共15 分) 1 .在完全竞争市场上,买者和卖者都是价格接受者。() 2 .价格管制通常可以增加社会经济福利水平。() 3 .如果一个市场引起正外部性,社会边际成本曲线在需求曲线之上。() 4 .共有产权资源既无竞争性又无排他性。() 5 .共有产权资源被过度使用是因为共有产权资源对消费者是免费的。() 6 .如果政府在路边小店里出售苹果,苹果就是公共产品,因为是由政府提供的。 7 .如果政府对一种供给完全无弹性的商品征收销售税,那么卖者将承担全部税收负担。() 8 .提高税收折旧率可以刺激私人增加投资。() 9 .在任何条件下,改善效率都不可能成为收入再分配的理由。() 10 .政府对垄断企业实行平均成本定价管制使企业获得了零经济利润。()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20 分) 1 .当一个寡头个别地选择使其利润最大化的生产水平时,他生产的产量是() A 大于垄断生产的水平,而小于竞争市场生产的水平; B 小于垄断生产的水平,而大于竞争市场生产的水平; C 大于垄断或竞争市场生产的水平; D 小于垄断或竞争市场生产的水平。 2 .假设一辆新自行车的价格是300 美元。买者张三对它的评价为400 美元,卖者李四生产一辆新自行车的成本是200 美元。如果张三购买一辆新自行车,总剩余值是() A100 美元;B200 美元;C300 美元;D400 美元。 3 .帕累托最优只有在哪种市场条件下才能出现() A 、完全竞争 B 、不完全竞争 C 、垄断 D 、计划经济 4 .公地悲剧是一个寓言,它说明了为什么() A 公共物品生产不足; B 私人物品生产不足; C 共有产权资源被过度消费; D 自然垄断过度生产物品。 5 .如果可以阻止一个人使用一种物品,可以说这种物品是() A 公共产品; B 共有资源; C 竞争性的; D 排他性的。 6 .如果政府管制者把一个自然垄断企业分解为许多个小企业,那么生产成本将() A 上升; B 下降; C 保持不变; D 可能上升也可能下降,取决于供给曲线的弹性大小。 7 .最终承受税款的单位和个人称为() A 、纳税人 B 、纳税义务人 C 、负税人 D 、法人 8 .税负转嫁的基本方式不包括() A 、前转 B 、后转 C 、混转 D 、正转 9 .信息不完全下的最优信息搜寻规则是() A 寻求商品信息直到寻求的预期边际收益等于寻求的边际成本; B 寻求商品信息直到发现市场上的最低价格时为止; C 从广告和中介公司提供的信息中寻求希望获得的商品信息;

公共经济学考试试题解析汇总

公共经济学考试重点:粗体字为我们考试时考过的题目,不完全记忆 1、名词解释 公共经济学 公共经济学是研究公共部门经济行为的学科(公共部门经济学;公共部门核心主体是政府,也称政府经济学)。见书P22。采用经济学方式方法,是微观与宏观经济学的一种融合方式。 实证分析 与事实相关的分析。即对某种可以验证的经验事实(如现状)做出的描述,回答这一经济现象“是什么”(what is?),简言之就是分析经济问题“是什么”或“是怎样的?”的研究方法。 合作收益 当个人从自身的利益出发,认识到了采取集体行动的潜在或预期收益时,分散的个人行动才有可能汇聚成为集体行动。这时利益主体之间是一种正和博弈。这种合作基础上的集体行动而带来的额外好处称为合作收益 2、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①资金渠道与用途不同。私人部门的活动依赖于个人资产,所取得的收入属于个人。公共部门则依赖纳税人的钱为社会目标的实现而行为。 ②行为效果不同。在民主政治体制下,政府的干涉行为主要是向选民负责,而私人部门的行为则主要是向投资者负责。 3、公共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时什么? ?主要是中央和地方政府的经济行为,以及包括官方金融机构在内的所有由中央与地方政府出资兴办经营的企事业的存在意义和经济行为。(书P2) ?包括三个层次:政府的财政收支;财政收支对国民经济的影响;财政收支在内的公共部门经济的管理和必要性; ?传统与现代公共经济学研究对象的不同 传统:如何为政府和政府部门服务,为其管理活动提供理论依据和寻求社会问题的解决方案; 现代:如何促进社会公共利益最大化方面。 第二章 1、名词解释 市场失灵 涵义:指由于内在功能性缺陷和外部条件缺陷引起的,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的某些领域运作不灵,而低效率地配置资源。即在有些情况下仅仅依靠市场的价格调节机制并不能实现资源配置最优。 政府失灵 就是指由于存在政府内在的缺陷而导致政府干预的低效或无效性,无法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和资源的最优配置。即:当政府政策或集体行动所采取的手段不能改善经济效率或道德

《政府经济学》答案超全

政府经济学期末复习指导(综合练习) 一、名词解释: 1、政府经济学政府经济,是一种与企业、个人经济活动相对应的经济行为,即以政府为主体的资源配臵及其宏观经济管理。 2、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机制在有些领域不实经济运行中,市场往往达不到完全竞争状态,而是存在垄断,即不完全竞争。主要包括完全垄断、寡头垄断和垄断竞争。 3、竞争失灵市场处于不完全竞争状态,也称之竞争失灵。在现实经济运行中,市场往往达不到完全竞争状态,而是存在垄断,即不完全竞争。 4、信息不对称通常是指进行商品和劳务交易的双方,由于所掌握的信息量不相等,不能有效开展公平竞争,从而对资源配臵产生扭曲。 5、社会公平是指社会成员对收入分配差距的心理承受能力。 6、经济公平是指生产要素投入和产出之间的对比关系。 7、自然垄断有时也称之为天然垄断,是与某些商品和劳务自身的特点有关,即这类商品和劳务在由一家企业提供时其成本比由多家企业提供时低,有利于节约社会资源。 8、洛伦茨曲线洛伦茨曲线由统计学家洛伦茨提出,用累积的一定人口数量占总人口的百分比与这部分人口所获得的收入占总收入百分比的对应关系来表示。人们通常用洛伦茨曲线衡量收入差距,以及收入分配不公平的状况。 9、公共物品是与私人物品相对应的一个概念,具有消费的非竞争性、消费的非排他性、效用的可分割性、消费的强制性特征。一般不能或不能有效通过市场机制由企业和个人来提供,主要由政府来提供。 10、消费的非竞争性是指在给定的生产水平下,向一个额外消费者提供商品或服务的边际成本为零。消费者对某一物品的消费,不会减少或影响其他消费者对同一物品的消费,消费者人数的增加并不对生产成本产生影响。 11、俱乐部物品可能发生拥挤的公共物品,布坎南称之为"俱乐部物品"。当消费人数低于拥挤点时,该物品是非竞争的,而当消费人数超过拥挤点时,这种物品的消费就变成竞争的。 12、外部效应经济学中的外部效应(外部性)是指,在实际经济活动中,生产者或消费者的活动对其他生产者或消费者带来的非市场性影响。这种影响可能是有益的,也可能是有害的。有益的影响(收益外部化)称为外部经济性,或正外部性;有害的影响(成本的外部化)称为外部不经济性,或负的外部性。 13、庇古税在存在外部成本的情况下,如果政府向有关企业或个人课以相当于他造成的边际外部成本的罚款或税收,外部成本就成了有关当事人的内部成本,他们在决策时就会考虑到这些成本,从而避免效率损失。由于这一纠正外部成本的方法是英国经济学家庇古首先提出的,所以又叫做庇古税。 14、科斯定理在产权明确、交易成本为零或很低的前提下,通过市场交易可以消除外部性。 15、公共选择一般是指在政府经济活动中,如何通过政治程序决定公共物品生产、供给等问题。其基本原理是,将经济学的分析方法用于非市场的政治领域。 16、直接民主是指社会成员以投票等形式,直接参加公共物品生产和供给决策,参与社会政治、经济和其他事务管理。 17、投票悖论在投票选择中出现有悖于日常逻辑推理的现象。如在A、B、C三个方案中,A和B选择,A以2:1的票数获胜。在B和C的选择中,B以2:1的票数获胜。然而,在A与C的选择中,C又以2:1的票数获胜。因而,无法确定最后获胜的方案。如果根据一般的推理,A优于B,而B优于C,则一定是A优于C,而上例中的结果是C优于A。 18、票决循环在投票选择中出现的无法选择最优方案的现象。如在A、B、C三个方案中,A和B选择,A以2:1的票数获胜。在B和C的选择中,B以2:1的票数获胜。然而,在A与C的选择中,C又以2:1的票数获胜。因而,无法确定最后获胜的方案这样就出现了“票决循环”的现象,即无法在A、B、C三个方案中选择最优方案。 19、政府支出相对量是指政府支出数量与国民经济其他经济指标的关系。 20、购买性支出是指政府以购买者的身份在市场上采购所需的商品和劳务,用于满足社会公共需要。 21、转移性支出是指预算资金单方面无偿转移支出,因此就不可能遵循等价交换的原则,而是为了实现政府特定的经济社会政策目标。 22、公共定价法是指政府对提供某些特定商品和劳务所收取费用的决策。 23、政府采购是一个国家的各级政府为了从事日常的政务活动或提供公共服务,以及事业单位和提供公共服务的团体为了开展业务活动,利用国家财政性资金和政府借款购买货物、工程及劳务的行为。 24、公共投资是指政府将一部分公共资金用于购臵公共部门的资产,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所形成的支出,它是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的基本手段,也是政府提供公共劳务的前提与基础。 25、财政投融资是指政府为了加强宏观调控,以实现特定的政策目标为目的,运用信用手段,直接或间接有偿筹集资金和使用资金的政府金融活动。 26、部门预算是指各主部门汇总编制的本系统的财政收支计划,由本部门所属各单位预算组成。本部门是指与本级政府财政部门直接发生预算拨款关系的地方国家机关、军队、政党组织和社会团体。 27、财政政策是指政府根据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为达到一定的目标而采取的财政措施和手段。 28、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保障是以社会的共同力量对其成员因各种个人难以抗拒的客观原因导致其难以维持必要生活水平是提供的物质保证,是具有经济福利性质的社会稳定制度。 29、社会保险是指以劳动者为保障对象,在劳动者年老、疾病、伤残、生育、失业等原因暂时或永久性失去劳动能力或劳动机会,从而部分或全部地失去正常收入时提供物质帮助,以保障劳动者及家属的基本生活的通过国家立法建立的保障制度。 30、现收现付式这是一种以近期收支平衡原则为依据的社会保障基金筹集模式。这种模式要求当年或近期所有参保单位,按照统一的比例提取社会保险基金,在收支过程中实现基本平衡。 31、政府外债是指国家作为债务人,向外国政府和国际金融组织借款以及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发行债券所形成的债务。 32、财政贴息是指为了国家宏观调控的需要,政府财政对使用某些规定用途银行贷款的企业,就其支付的贷款利息提供的一种补贴。 33、税收支出是指以特殊法律条款规定的、给与特定类型的活动或纳税人以各种税收优惠待遇而形成的政府收入损失或放弃的收入。 34、政府收入亦即财政收入或公共收入,是指政府为履行其职能而筹集的一切资金的总和。 35、税收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利,按照预先确定的标准,强制地、无偿地向社会成员收取实物或货币,以取得财政收入的工具。 36、政府收入效应是指经济主体因为政府组织收入而在其经济选择或经济行为方面做出的反映,或者说是指因国家征税而对消费者的选择以致生产者的决策所产生的影响。 37、替代效应是指当政府对不同的商品实行征税或不征税、重税或轻税的区别对待时,会影响商品的性对价格,使经济主体减少对征税或重税商品的购买量,而增加对无税或轻税商品的购买量,即以无税或轻税商品替代征税或重税商品。 38、税收制度是国家各种税收法律法规和征收管理办法的总称。它是国家向纳税单位和个人征税的法律依据和工作规程。主要包括税收法律、条例、实施细则、征收管理办法等。 39、税负转嫁是指在商品交换过程中,纳税人通过各种途径将其所交纳的税款全部或部分地转移给他人负担的经济过程和经济现象。 40、税收归宿也称为税负归宿,它是指处于转嫁中的税负的最终落脚点。 41、税收“三性”同国家取得公共收入的其它方式相比,税收具有其鲜明的形式特征,即具有无偿性、强制性和固定性,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税收三性”。这三个形式特征是税收本身所固有的,是一切社会形态下税收的共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