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地理学》课程论文封面及格式

《城市地理学》课程论文封面及格式
《城市地理学》课程论文封面及格式

《城市地理学》课程论文

学期2012-2013(2)

题目中国城市地理学的发展综述研究

学生姓名付陈红

学号1101020103

专业班级城市规划01班

课程教师隗剑秋

武汉工程大学教务处制

中国城市地理学的发展综述研究

作者:付陈红

摘要:城市地理学在中国是一门新兴的学科, 在最近三十年里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本文主要论述1980年以来中国城市地理学在城市化、城市体系和城市经济与社会地理方面的研究进展。本文认为中国经济的迅速崛起导致中国经济和社会的迅速转型, 这为中国城市地理学的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机遇。通过近三十年的努力,中国城市地理学已形成自己的研究特色, 特别是在城市化和城市体系研究方面

已形成自己的独特理论, 并具有高度的实践性。

关键词:中国; 城市地理; 研究进展

Commentary on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China' s Urban Geography

作者英译:Fu Chenhong

Abstract: The urban Geography, an emerging subject, has grown up rapidly in the past 30 years, broadening the mind and opening some new academic areas in research fields. It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ulti-science and intertwining.the paper summarized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urban geography in urbanization, urban system, urban economy and social geography since 1980 in China, giving a full account of and comment on the research process, contents, key theories, and the features of urban geography. The author believed that the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China had resulted in the swift transition of economy and society in China. Especially, the great changes in the urban social structure, urban community types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urban classifications have provided the precious opportunities and spaces for the development and study of the urban geography in China. Also, the paper mentions that, with the 30 years constant efforts, China's urban geography has made a great achievement. First of all, a sustainable researching team has been formed in this field. More and more young researchers have emerged in recent years and have become the key forces while the older generation still keep on working on this subject. They are distributed mainly at the universities and some research institutes over Beijing, Shanghai, Guangzhou, Nanjing. Meanwhile, many oversea Chinese began to pay thire attention to the study on China's urban geography. In addtion, researches on China's urban geographyhave owned its own researching characteristics,

which, at its beginning, were derived from the theories of urbanization in the west, now presenting the uniqueness of urbanization in China at the same time. These unique theories, formed in the fields of urbanization, suburb dynamic mechanism, studies on the metropolitan ranges and urban system, featured with practicality. As a developing country, China should pay more attentionn to the development theme of urban economic society in the future, especially to the spatial and regional proplem of China's urban development in the field of China's urban geography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ndustrialization, urbanization, information, market and globalization, so that the urban geography can be developed and strengthened with China's characteristics. Keywords: China, urban geography, research progess

论文正文部分

1 引言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集中体现, 自18世纪中叶人类社会出现工业革命后, 城市化和工业化发展就成为一个国家现代化的必经之路。由于城市是一种空间, 是地理的、经济的、社会的、文化的区域实体, 也是各种人文要素和自然要素的综合体, 因此, 自20世纪以来形成了很多以城市为研究对象的学科, 其中就包括

了城市地理学。

西方国家的城市地理学兴起于20世纪初, 相比之下,中国城市地理学的发展起步较晚。1961年, 在中国地理学会经济地理专业委员会成立人口居民点地理组“文革”后, 中国城市地理学的研究得以恢复。1979年, 华东师范大学在国内首次招收城市地理学研究方向的研究生。其后, 城市地理学在国内其他大学和科研机构也开始蓬勃发展起来, 成为国人文地理学中发展最快的分支学科之一。1994 年6 月, 中国地理学会在北京举办了“地理学与持续发展”大会,成立了中国地理学会城市地理专业委员会。之后, 城市地理学在中国进入到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 学术视野更为广阔, 新的研究领域不断被拓展,体现出学科多样性和交叉性的特征。

2 城市化(城镇化)研究

城市化并不是西方城市地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但在中国却受到高度的关注。改革开放后, 学术界率先提出中国城市化的发展问题, 城市化也成为中国城市地理学者最早和始终关注的研究领域。1980 年, 吴友仁在《人口与经济》上撰文, 率先探讨了我国社会主义城市化问题。该篇文章重点分析了建国以来影响我国城市人口增长的因素, 并从粮食生产和基本建设投资角度200年中国的城市

化水平。同年, 严重敏和宁越敏对建国以来中国城市化的趋势和城市体系演变进行了分析, 该文首次分析了建国后中国城市化的阶段性波动特点。1981 年, 姚士谋和吴楚材率先提出了我国农村人口的城市化问题。1982年, 周一星撰文研究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 该文总结出了世界各国城市化水平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之间的关系曲线, 并据此预测2000 年中国的城市化水平。其后, 许学强进行了类似的研究。从以上早期几篇论文看,既借鉴了西方学者城市化研究的理论, 又凸现中国城市化的研究特色, 即关注中国城市化的特殊性, 这种特点一直影响到今天的中国城市化研究。中国是一个区域发展差异很大的国家, 城市化水平同样存在着较大的区域差异, 由此引起中国城市地理学家的极大关注。

进入90 年代后, 中国城市地理学转向更深层次的机理研究, 在城市化动力机制和郊区化的理论研究方面取得明显的进展。这是因为90 年代以来中国的改革开放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 一方面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 另一方面受经济全球化的影响日益加深, 使中国城市化的发展更趋复杂和多样性, 这是发达国家从未遇到过的现象, 对中国城市化出现的新问题需要新的理论予以解释。在中国城市化动力机制研究方面, 早期研究主要从中国计划经济和户口制度造成的城乡二元分割的国情出发把中国的城市化进程简化为二元结构的模式, 即由政府推动的自上而下型城市化和通过乡村工业化推动的自下而上型城市化。许学强等较早意识到改革开放中国经济转型对中国城市化的影响, 认为沿海开放地区城市化动力是计划经济体制、乡镇企业和外向型经济。其后, 薛凤旋等认为珠江三角洲的城市化是外资影响下的城市化。宁越敏提出更一般的城市化动力机制, 在“新城市化进程-90 年代中国城市化动力机制和特点探讨”一文中认为要从政府、企业和个人三个行为主体互动的角度研究城市化的动机制。该文认为自90 年代以来, 中国展现了一种新城市化进程: 即以多元城市化动力替代以往单一的或以二元为主的城市化动力, 以较为集中的城市开发模式替代分散的乡村工业发展模式。崔功豪、马润潮的“中国自下而上城市化的发展及其机制”一文从城市化启动力的角度指出, 这种发生在农村地域, 由地方政府和农民群体力量推动的城市化是一种自下而上的城市化过程, 具有明显的中国特色。文章并由此分析了自下而上城市化的发展阶段, 探讨了其在国家方针政策指导影响和政府、农民、外部( 内资、外资) 力量共同作用下的运行机制, 最终对其在中国城市化发展中的未来地位和作用作了评估。以上两篇论文提出了要从城市化主体行为的角度研究城市化动力机制的观点。

90年代起, 中国城市地理学者开始关注郊区化的问题。郊区化是继城市化后的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是都市区形成的动因。但与城市化着眼于宏观、区域的乡—城人口迁移过程不同, 郊区化主要从单个城市的角度考察人口的空间集聚与扩散。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 总体上仍处于城市化阶段。但中国的地区发展差

异较大, 上海、北京等个别城市从80 年代就开始出现了郊区化现象, 90 年代后郊区化现象扩散到更多的城市。周一星、宁越敏等学者选取北京、沈阳、杭州、上海、广州等城市, 通过采用不同时期人口普查的数据考察这些城市人口分布的空间变化, 发现上述城市已出现郊区化的现象。但是中国城市的郊区化有其独特性, 宁越敏认为, 造成沿海大城市郊区化的原因有二: 一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不

平衡使农村人口大量向沿海地区转移, 使得沿海地区总体上仍处于城市化的发

展阶段; 二是90 年代后沿海城市的建设速度大大加快, 大量户籍人口从中心城区向郊外迁移, 导致中心城区人口的绝对下降。中国城市发展的高速度导致“时空压缩”效应, 使一些大城市在较短的时间里就从城市化阶段进入到郊区化阶段( 以常住户籍人口为衡量标准) 。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对区域人口产生拉力, 对城市中心区)人口产生推力。两种不同迁移力量的互动, 使90年代中国大城市同时出现人口集聚的城市化和人口扩散的郊区化两种现象, 其后果是大大促进了

都市区的形成。

3 城市体系研究

城市体系是城市地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早期中国城市体系的研究借鉴了西方城市体系的研究传统, 但也体现了中国特色。严重敏和宁越敏, 许学强先后用全国城镇人口资料进行了位序- 规模分布的检验。许学强计算了1953、1963、1973、1978 年中国前100 位城市的位序—规模分布状况, 并预测了2000 年的状况。周一星对中国城市规模体系的省区级差异进行了详细研究, 他采用3 个指标来描述各省区城镇规模, 把26 个省区分为6 种类型, 认为不同类型的组合反映

了区域城镇规模体系的演变过程。而后, 陆续有学者对中国城市规模体系进行研究, 但总体而言, 中国城市规模体系的研究开展不多, 主要原因是城市人口规模的数量与城市的实体地域范围有关, 随着中国城市行政区划的不断调整, 特别是撤县(市) 设区的广泛实施, 中国城市的实体地域已难判定, 从而影响到城市实际人口规模的判断, 进而影响中国城市规模分布的研究。

中国的城市职能研究与西方国家有明显区别, 一方面我们较少进行城市职能的分类研究, 另一方面伴随各地的城市规划,地理学者广泛参与了城市性质、城市功能定位的探究。这种状况的出现与中国的国情有关。城市职能分类是在国家或区域层面对一群城市的职能进行比较, 因此需要比较详细的城市就业方面的统计数据, 我国城市统计长期缺乏分行业的就业数据, 只提供相应的产值数据。由于计划经济时期重工业发展, 轻服务业的发展, 工业是绝大多数城市最主要的经济部门, 若不对工业行业加以细分, 必然使中国城市职能分类失去意义。以上这两个原因使得中国学者很难照搬西方学者的城市职能分类研究模式。周一星和布雷特肖在1988 年合作进行了“中国城市工业职能分类”研究。该文的贡献是在城市工业职能分类中考虑到了城市规模的影响, 以判断一个城市在区域工业发展中的地位, 从而避免了纳尔逊分类法不考虑城市规模影响带来的问题。在城市职能基本—非基本概念研究方面, 阎小培强调了生产性服务业的外向功能, 从而对经济基础理论予以新的解释。

随着中国城市地理学者广泛参与城市规划, 城市性质的研究成为城市职能研究的应用领域。而伴随着城市发展战略研究的兴起, 城市性质的研究而后更多地被称之为城市功能定位。该研究集成了地理学、经济学、管理学等不同学科的理论和观点, 例如, 经济学中的产业结构理论, 管理学中的竞争力理论, 因而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应用性。

城市体系空间网络结构是城市体系研究中最具理论色彩的部分, 克里斯泰勒和廖什两位德国学者奠定了中心地理论, 其后, 贝里等美国学者进一步发展了中心地理论。早在1964 年, 严重敏就翻译了克里斯泰勒的中心地理论, 把中心地理论介绍到中国。1980 年后, 中心地理论、空间扩散、核心—边缘、增长极等学说先后被介绍到中国。中国学者对城市体系空间结构的研究更为强调城市体系的空间组织, 并与80 年代以来各种区域层面的发展规划紧密相联系,因而具有明显的中国特色,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城市经济区和中心城市的研究。顾朝林在1991 年就提出了我国城市经济区区划体系的构想。宁越敏和严重敏也在1993 年就提出了要加快高等级中心城市国际化的步伐, 形成若干个各具特色的国际城市; 优先发展中心城市的生产服务业的重要观点。周一星和张莉从改革开放的视角对中国城市经济区进行了研究, 把中国经济地域划分为3 个一级城市经济区和11个二级经济。

二是都市连绵区的研究。80年代, 随着戈特曼大都市带学说被引进中国, 中

国城市地理学家对这种巨大的城市空间组织开始感兴趣。1986 年, 周一星在分析中国城市概念和城镇人口统计口径时, 提出了都市连绵区这一概念, 以与

戈特曼的大都市带这一概念相对应。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下, 国内9 所院校的城市地理学者于1994—1997 年间对中国沿海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京津唐、辽中南等四个城市密集地区进行了实证研究。这次研究提出了判断都市连绵区成型的指标和都市连绵区发展演变的五个阶段, 认为1990年代的中期, 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已达到都市连绵区的标准, 而京津唐和辽中南两个区尚处于都市连绵区的发展过程之中。中国城市地理学学者对长三角、珠三角等都市连绵区的研究对这些区域其后的规划起了积极的作用。

三是创立了城镇体系规划。80年代, 在缺乏区域规划的背景之下, 中国城市地理学家在从事城市总体规划实践时提出了城镇体系规划的编制, 用以弥补区域规划缺失产生的问题。早期城镇体系规划的内容主要包括城镇体系基础条件分析、城市化水平预测、规模结构、职能结构、空间结构和基础设施网络的规划等方面。近年来, 增加了区域环境和生态规划, 以及空间管治等内容, 使规划内容更加完善。目前, 城镇体系规划已被列入城乡规划法, 成为法定规划的组成部分。

四是城市经济和社会地理研究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是传统城市地理学的又一个重要研究领域。从80 年代初起, 中国城市地理学家开始对上海、北京、广州等大城市的地域结构、市场空间结构、中心商务区、感应结构、社会区等进行了大量研究, 使中国城市地理的研究体系更为完善。90年代后, 中国的改革开放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迅速, 这使中国城市地理学家对单个城市的研究不再局限于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研究, 而是与其他学科交叉扩展到更广泛的领域。

从80 年代初起, 国际城市学界就开始关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背景下的城市发展问题, 提出了世界城市、全球城市等新的概念。我国地理学界对新国际劳动空间分工、世界城市等理论的关注起步于1990 年代初。宁越敏最早系统介绍了这些理论, 其后提出产品内分工已成为新国际劳动分工,新的表现形式的观点。我国学者阎小培在1990 年代中期已经开始研究信息产业对城市发展的影响作用, 她对信息产业与城市经济发展、城市社会结构变化和城市地域结构变化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刘卫东、甄峰分析了信息化对社会经济空间组织的潜在影响。

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巨大的社会变迁, 城市社会结构、城市社区类型、城市阶层关系都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为中国城市社会地理学的研究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城市社会空间是一个新的研究领域, 顾朝林率先开展城市社会极化的研究。王兴中比较系统地研究了中国城市社会空间结构,柴彦威研究了中国城市内部生活空间特征和时间利用特征。刘玉亭以南京为实证, 全面系统剖析了我国转型期城市贫困的产生机制、结构特征, 分析了城市贫困阶层的居住空间、日常生

活空间和感知空间。

5 结论和展望

中国城市地理学在近三十年中已得到飞快的进展, 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主要表现在:

(1) 形成了一支可持续发展的研究队伍。近年来, 老一辈城市地理学家虽已逐步退休, 但仍在关注中国城市地理学的发展, 并予以积极的指导。中青年城市地理学家的队伍日益壮大, 已成为中国城市地理学的中坚力量。在研究力量分布方面, 北京、上海、广州、南京等地的大学和中科院的地理学院所集中了中国城市地理学的主要研究力量, 但其他一些城市的城市地理学研究队伍也在壮大。此外, 以海外华人学者为主体的中国城市地理研究队伍也已形成一定规模。

(2) 形成了中国城市地理研究的特色。由于西方国家的现代化进程领先于中国, 导致城市地理研究的许多领域必然率先形成于西方国家。因此, 起步时期中国城市地理的研究需要借鉴西方城市地理学的研究范式。但是, 中国经济的迅速起飞导致中国经济和社会的迅速转型, 这就为中国城市地理学的发展带来难得的机遇。通过近三十年的努力, 中国城市地理学家在中国城市化、郊区化动力机制以及都市连绵区研究等方面都形成了自己的理论, 中国城市地理学家还对我国城镇体系规划的编制和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80年代以来, 西方国家的城市地理学出现了社会、文化转向, 这是由发达国家所处的发展阶段所决定的。中国作为一个正处于发展上升期的发展中国家, 展望未来, 中国城市地理学的发展仍需围绕中国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 特别是要关注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市场化和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城市发展的空间性和区域性问题, 从而进一步发展、壮大中国特色的城市地理学。

参考文献

[1] 吴友仁.关于我国社会主义城市化问题[J].人口与经济,1980。

[2 周一星,城市地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

[3]许学强,朱剑如. 现代城市地理学[M].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8.

[4] 宁越敏. 新城市化进程—90 年代中国城市化动力机制和特点探讨[J]. 地理学报, 1998。

[5]王兴中.中国城市社会空间结构研究[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0.

[6]刘卫东,甄峰.信息化对社会经济空间组织的影响研究[J].地理学报,2004。[7柴彦威.以单位为基础的中国城市内部生活空间结构—兰州市的实证研究[J].地理研究,1996。

[8]刘玉亭. 转型期中国城市贫困的社会空间[M].北京: 科学出版社,2005.

许学强、周一星、宁越敏. 城市地理学[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本科课程考查(论文)专用封面

本科课程考查(论文)专用封面 作业(论文)题目: 影响消费者行为的因素 所修课程名称:商业心理学 修课程时间: 2011 年 3 月至 2011 年 6 月 完成作业(论文)日期: 2011 年 6 月 评阅成绩: 评阅意见: 评阅教师签名: 年 月 日 __ _ _ _ _ _ _ _ _ 经 济 与 管 理 学 院 _ _ _ 学 院 _ _ _ _ 2 1 ______级_____ _工商管理_____ 专 业 姓 名 _ _ 张 春 禄__________ 学号_ _ _ 2 1 1 1 2 4 4 8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密)………………………………(封)………………………………(线)………………………………

摘要:消费是拉动国民经济的三大马车之一,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消费者又是市场购买活动的主体。消费是一种行为,是消费者主体出于延续和发展自身的自由的目的,有意识地消耗物质资料的能动行为1。社会发展到今天,人类心理、行为活动日益复杂,所以影响消费行为的因素也复杂多样,不仅包括个人因素——生活方式、价值观、审美观、个人性格气质等。还包括各种环境因素——社会环境、家庭环境、文化氛围等。这些因素的多样性也使得消费本身具有本能性和社会性,这些因素之间也相互作用、相互交织使得消费者行为的原因也复杂多样,但深入探索消费者行为因素,对促进消费,扩大内需,提高消费在GDP中的贡献率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进一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消费、消费者、环境 主要内容: 一.影响消费者行为的主观原因(个人因素) (一).消费者的气质、性格 心理学认为气质是一个人典型的、稳定的心理特点,不同个体之间在气质类型上存在着多种差异,这些差异会直接影响个体心理和行为,从而直接影响人们的消费行为。在消费行为中,不同气质的消费由于采取不同的行为方式,往往会产生活动效果和消费效果。一个胆汁质的消费者,对自己确定的消费行为从不会产生动摇,一个多血质的消费者常常表现于乐于和别人打招呼,改变主意也快,粘液质的消费者在选购商品时,动作较迟缓,挑选商品使喜欢独立进行,而抑郁质的消费者在购买活动中常常犹豫不决。相对于气质,笔者认为一个人的性格对其行为的影响更深刻,性格具有很普遍的社会意义,人们可以根据社会道德标准来评价性格的优劣和好坏,性格好比一张多面镜,可以折射出心理活动的多个侧面,性格反映在消费行为中,就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消费风格,比如不同性格的人对待消费观念的更新态度会不同,消费情绪不同,消费决策也会不同,一个人的消费行为在很大程度上能反映一个人的性格特点。 (二).消费者的世界观、价值观、审美观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人的行为活动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这种价值观念会直接表现为消费者在购买卖活动中的基本态度,消费者的行为是消费者产生购买动机、形成购买意图、采取购买行动的连续过程。其中,购买动机是导致实际购买行动,并最终完成购买过程的关键。而明确的购买动机来自对商品或服务的坚定信念和积极态度,美国学者班克斯对芝加哥地区456名家庭妇女就7种商品的偏爱商标、购买动机和实际购买的相互关系进行调查发现偏爱商标和购买动机几乎相同,由此可以看出,因为价值观而形成的态度与购买动机、购买态度呈正相关关系。消费者在购买与消费过程中表现的较为稳定的价值观念和倾向会以不同的行为方式被呈现,当然,审美观念也是如此,每个消费者会形成各自不同的审美标准,尤其是年龄相差较大的消费者之间,这种差异所反映的购买行为尤为明显。 (三).消费者的能力 在购买或活动中,消费者要能够顺利完成自己的购买行为,买到满意的商品,必须具备各种能力,其中主要是对商品的感知、记忆、辨别能力;对信息的综合分析、比较评价能力;购买过程中的选择、决策能力,以及记忆力、想象力等。这些能力是消费者实施消费活动的必备条件,不具备这些基本能力,任何购买和消费行为都无从发生。而基本能力的高低强弱会直接导致消费者行为方式和效果的差异。 (四).消费者兴趣爱好 兴趣是人积极探索某种事物或某种活动的意识倾向。这种倾向是与一定的情感体验相联系的,具有稳定的指向,并能持续较长时间。兴趣有助与消费者积极为购买做准备,如消费 1选自《消费者行为学》清华大学出版社

论文封面格式

附件1:2016年半年成人(自考)毕业设计(论文)封面附件2:毕业设计(论文)撰写和装订格式要求

附件1: (江西师范大学、南昌大学、江西工程学院请自行调换) 继续教育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 题目: 专业名称: 准考证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附件2: 毕业设计(论文)撰写和装订格式要求 继续教育学院学生毕业论文由三部分组成,依次为:论文封面,论文摘要,目录,主体部分。论文封面按统一印刷好的格式填写。 为了使继续教育学院学生毕业设计(论文)规范统一,对毕业设计(论文)剩余部分内容的撰写和装订格式作如下统一要求: 一、毕业设计(论文)的撰写格式要求 (一)论文题目 论文题目应以最恰当、简明的词语,反映论文中最重要的特定内容。论文题目的写法应遵守以下规则。 1.避免使用不常见的缩略语、首字母、缩写字、字符、代号、公式等。 2.尽量集中一完整句子,避免在题名中出现符号。 3.确有必要时,可用副题名在正式题名下用括号括起。 4.题名在论文中不同地方出现都应完全一样,不得简化。 5.题名一般不超过20个字 (二)论文摘要与关键词 1.论文摘要 毕业论文摘要为300字左右,要求用纸规格用A4纸。摘要格式:上边距,左边距25毫米,下边距、右边距20毫米。摘要中的论文题目选择三号黑字体;“学生姓名”、“班级”、“指导老师”字样为四号宋体,其内容为四号楷体字;“摘要”、“关键字”字样为四号黑体字,其内容选择五号宋体字。摘要内容要求如下: (1)摘要的目的是使读者不必阅读全文,就能获得论文中主要信息。 (2)摘要的内容应包括主要工作项目、研究目的、实验方法及主要数据和结论。 (3)摘要应是一篇可以独立使用或引用的完整的短文。 (4)摘要一般不用图表、公式、化学结构等。 (5)摘要应排除本学科已成常识的内容。 (6)摘要应用第三人称书写。 (7)不得引用他人的著作。

本科生学年论文(设计)格式要求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格式要求 第一部分:扉页 论文题目(黑体二号,居中);其他填写内容在横线上居中(指导教师不需填写职称),使用宋体三号字。 注:扉页可从校园网教务处网页下载(“文件下载”→“本科毕业论文材料”→“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扉页”)。 第二部分:中、英(外)文内容摘要 中、英(外)文内容摘要在第二页书写,如在一页之内不能书写完毕,连续书写在次页。 “内容摘要”四个字居中书写(宋体三号加粗),前后两个字之间空一个中文字符。 书写“内容摘要”四字之后,空一行(宋体小四号),再书写中文内容摘要(宋体小四号)。 书写中文内容摘要之后,在下一行书写中文关键词。书写“关键词”三字时,左缩两格添加冒号;“关键词”三个字使用宋体小四号加粗;关键词具体内容使用宋体小四号字;在前后两个中文关键词之间,空两个中文字符。 书写中文关键词之后,空一行(宋体小四号),再书写英(外)文内容摘要(ABSTRACT)和关键词(KEY WORDS)。书写英(外)文内容摘要和关键词的格式等要求,与中文内容摘要和关键词对应,但是,字体为Time New Roman ,小四号,关键词的内容全部用小写。 第三部分:目录 在书写第二部分即“中、英(外)文内容摘要”完毕的下一页,开始书写目录。 “目录”两字之间空两个中文字符,居中书写,使用宋体三号字加粗。 书写“目录”二字之后,空一行(宋体小四号),再书写目录的具体内容(即标题)及对应正文的起始页码。 目录的具体内容(即标题)要求标注到二级标题,即:(一)、(二)、(三)…。书写目录的具体内容时,一级标题使用宋体四号字加粗;二级标题使用宋体四号字。行距为“固定行间距22pt”。 第四部分:正文及参考文献 在书写第三部分即“目录”完毕的下一页,开始书写正文及参考文献。 一、书写格式 1.论文的结构 论文题目 论文的引言部分(书写论文题目之后,空一行<宋体小四号>,不需写“引言”

课程论文格式要求

附件2 课程论文格式要求 一、课程论文的组成及写作要求 (一)课程论文的组成 课程论文包括:封面、声明、目录、中文题目、中文摘要与关键词、英文题目、英文摘要与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致谢、附录(可选)等。 (二)写作要求 1.题目 题目应该简洁明了、有概括性。论文题目一般中文字数不超过20个字,外文题目不超过15个实词,不使用标点符号,中外文题名应一致。标题中尽量不用英文缩写词,必须采用时,应使用本行业通用缩写词。 2.目录。按三级标题编写,要求层次清晰,且要与正文标题一致。 3.摘要 摘要要求扼要说明研究工作的目的、主要内容和方法、研究结果、结论、科学意义或应用价值等,是一篇具有独立性和完整性的短文。摘要中不宜使用公式、图表以及非公知公用的符号和术语,不标注引用文献编号。中文摘要以200-300字为宜,英文摘要与中文摘要内容要相对应。 4.关键词 关键词是供检索用的主题词条,应采用能覆盖论文主要内容的通用技术词条(参照相应的技术术语标准),一般列3~5个,按词条的外延层次从大到小排列。中英文关键词应一一对应。 5.正文 正文内容包括:问题的提出,研究工作的基本前提、假设和条件;基本概念

和理论基础;实验方案的拟定;实验方法、内容及其分析;论证理论在研究中的应用,研究得出的结论等。 6.注释 采用脚注。所引资料来自刊物需注明:作者、篇名、发表的刊物名、出版年号、期号;所引来自著作需注明:作者、著作名、出版单位和出版年号、页号。每页注释编号均从①开始。 7.参考文献 必须是学生本人真正阅读过,以近期发表的杂志类文献为主,且要与论文工作直接有关,原则上要求有一定的外文参考文献,网络资料参考文献不得超过四分之一。参考文献附在全篇正文之后,每条另起一行,序号用[1][2]等形式标注,并以单字母方式标识各种参考文献的类型。 8.附录 学生可具体情况自行决定是否列出该栏目,某些重要的原始数据、数学推导、程序代码、框图、结构图、统计表、计算机打印输出件,以及对了解正文内容有用的其他补充信息。 二、书写及打印要求 (一)论文要统一排版打印,用A4纸单面、纵向打印。上、下边距各为2.0cm,左边距为3.0cm,右边距为2.0cm,纵向左侧装订。

上海大学通识课:本科生课程论文统一格式

本科生课程论文模板 上海大学—学年学期 (新生研讨课) 课程名称:___________ 课程号:___________ 授课教师: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所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评语:

模板(可参考本科生毕业论文的格式要求): 《红楼梦》的两个英译本中人名翻译的对比研究 (英文标题Times New Roman四号加粗;若论文用中文写,标题为宋体四号加粗) 张××(姓名中文宋体五号) 摘要: 关键词: Abstract: Key words: 注意:(无论是中文论文还是英文论文,都须有中英文摘要和关键词;若为英文论文,英文摘要和关键词在前;若为中文论文,中文摘要和关键词在前。英文为Times New Roman 五号;中文为宋体五号。各关键词之间用分号隔开。) 论文主体部分:主要包括Introduction、Body、Conclusion、Notes、Bibliography、Appendix。 英文论文为Times New Roman,小四,单倍行距。中文为宋体小四,1.5倍行距。 各级小标题(加粗)用词组或短语表述。小标题只需大写第一个单词的第一个字母(专有名词除外)。形式可为: 1. XXXXXXXXXX 1.1 XXXXXXXXXX 1.2 XXXXXXXXXX 2. XXXXXXXXXX 2.1 XXXXXXXXX 2.1.1 XXXXXXXXX 2.1.2 XXXXXXXXX 2.2 XXXXXXXX

西南大学课程论文封面

成绩本科生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关于企业社会责任投资的文献综述课程名称:文化投资 任课教师:甘晓龙 专业:文化产业管理 班级:文管一班 学号:222012304052030 姓名:夏杰 2014年12月19日

企业社会责任投资 【摘要】近年来,企业社会责任投资理念越来越被重视,中国也不例外。在全球化经济背景下,我国要如何才能搭上企业社会投资这一顺风车,需要综合看各种因素。 【关键词】社会责任内涵;企业社会责任投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改进建议 1、社会责任投资内涵 1.1社会责任投资定义 由于对社会责任理解的差异,对于社会责任投资也就存在着多种不同的观点和看法,比如,将社会责任投资等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宗教投资或伦理投资,对社会责任投资的范围、投资方法、过程的理解较为狭隘。目前对社会责任投资比较权威的定义是美国社会责任投资论坛(SIF)的定义:社会责任投资是这样一种投资过程,即以消极(如将违背道德或伦理标准的烟草、军火、赌博等行业剔除在投资组合外)和积极(即依照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和企业社会责任等标准发展起来的一系列标准来筛选投资对象)的投资筛选方法,在严格的金融分析框架内,考虑投资的社会和环境结果或影响。 社会责任投资相对于股东利益至上的投资策略而言,是一种进步,它把股东视为公司价值创造的一方,而不是惟一的利益相关者。除此之外,还将包括顾客、员工、供应商等在内的其他利益相关者纳入了公司价值创造的考量范围之内。因此,社会责任投资实质是对传统投资策略的丰富和扩展,其投资过程可以理解为基于多方利益相关者模型的公司价值的发现过程。发现公司价值的过程也必然伴随着对各利益相关者进行的全面调研和考察,而不仅仅局限在只调研和考察股东的盈利情况上。从这一点可以看出,社会责任投资理念是对传统投资理念的超越,而不是颠覆。 1.2社会责任投资特征 社会责任投资具有两大明显的基本特征:第一,与传统的证券投资方式不同,除了要严格考虑被投资对象(上市公司)的短期经济(财务)绩效外,社

论文格式、封面和题目的要求

四、毕业设计大纲(范例可参考:系主页→实习实训→实习实训参考资料) 设计题目1、××煤矿××工作面采煤工艺设计 2、××煤矿××采区采煤系统设计 注:根据煤矿开采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结合实际情况,毕业设计安排采煤工艺设计和采煤系统设计,同学可以根据实习煤矿的情况任选一个。以下大纲主要针对在煤矿实习的同学编写,同学根据自己的实习情况选题,建议和老师交流一下你的选题,不在煤矿实习的同学征得老师的同意可以另外选题。 六、毕业设计说明书格式要求 1、纸张与页面设置: (1)A4、纵向、单面打印、左侧装订。 (2)页边距:上、下按默认值、左侧3cm、右侧2cm; 2、页眉: (1)字体:中文-小五号宋体; (2)内容:淮南职业技术学院xx专业毕业设计 3、页脚: (1)字体:中文-小五号宋体; (2)内容:页码 4、章节标题、摘要 (1)章节标题:用小二号字、黑体、加粗、居中、段前1行、段后1.5行。 (2)“摘要”二个字:小四号字、仿宋体;加粗,左、右缩进各lcm;“摘要”两字与单位名称间空五号一行。摘要内容采用仿宋体五号字。 5、正文标题 一级标题:中文四号黑体、加粗。用“一、二、…”等表示序号。 二级标题:中文小四号黑体、加粗。用“1、2、…”等表示序号。 三级标题:中文小四号宋体。用“1)、2)、…”等表示序号。 依次类推,一级标题段前段后分别设置为0.5行。 6、正文 小四号字、宋体、行距设为1.3倍行距;每段的首行缩进为两个汉字。 七、指导答疑安排

八、封面(按统一格式填写,见下页)

淮南职业技术学院 毕业设计说明书 题目************************************* ************************************* 系部采矿工程系 班级11煤矿开采技术*班 学号******** 姓名******** 指导老师******** ****年**月**日

华南理工大学本科生课程论文格式

本 科 生 课 程 论 文 (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 题目(黑体,小二,加粗) 贺楼衡(仿宋,三好,加粗)

说明 1、课程论文要有题目、作者姓名、摘要、关键词、正文及参考文献。论文题目由研究生结合课程所学内容选定;摘要500字以下,博士生课程论文要求有英文摘要;关键词3~5个;参考文献不少于10篇,并应有一定的外文文献。 2、论文要求自己动手撰写,如发现论文是从网上下载的,或者是抄袭剽窃别人文章的,按作弊处理,本门课程考核成绩计0分。 3、课程论文用A4纸双面打印。字体全部用宋体简体,题目要求用小二号字加粗,标题行要求用小四号字加粗,正文内容要求用小四号字;经学院同意,课程论文可以用英文撰写,字体全部用Times New Roman,题目要求用18号字加粗;标题行要求用14号字加粗,正文内容要求用12号字;行距为2倍行距(方便教师批注);页边距左为3cm、右为2cm、上为 2.5cm、下为2.5cm;其它格式请参照学位论文要求。 4、课程类必须按照必修、选修、辅修等填写。 5、篇幅、内容等由任课教师提出具体要求。

本科生课程论文 中文题目(宋体,小二号字,加粗) 学生姓名(宋体,四号字,加粗) 摘要(小四号字加粗):×××(小四号字) 关键词(小四号字加粗):××;××;(小四号字) Abstract(与中文关键词相对应;Times New Roman;小四号字加粗): Keywords:keyword1; keyword2; keyword3; keyword4 正文部分(标题行用小四号字加粗,正文内容用小四号字) 引言部分(可以有该部分,但是不标出0引言) 1 一级标题 1.1 二级标题 1.1.1三级标题 正文内容。 2 二级标题 2.1 二级标题 2.1.1 三级标题 正文内容。 图 1 XXXXXXXXXXX 表1 XXXXXXXXX X 结论 参考文献(小四号字加粗): [1] 王博,张凯锋,赖小明,等. SiCp/2024Al复合材料板材脉冲电流辅助拉深成形[J]. 锻压技术,2012,37(5):22-26. [2] Zhang S H, Zhou L X, Wang Z T. Technology of sheet hydroforming with a movable fem ale die[J]. Machine Tools and Manufacture, 2003, 43(8): 781-785. [3] XXX(小四号字体) 注:正式上交课程论文时,请删除蓝色字体内容

人力资源管理课程论文封面及格式要求

人力资源管理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 学院: 专业年级: 学号: 姓名: 指导教师、职称:洪燕真助教 成绩: 2010年月日

格式要求: 1.摘要:约200字,不加诠释和评论的独立短文,高度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包括主要 研究结果、结论等),应将研究意义等删去。 2.关键词:选3~8个反映文稿主题内容特征的名词、术语;关键词之间用“;”隔开,最 后不加标点符号 3.英文摘要:(1)与中文题名相吻合的汉译英,词首字母大写; (2)与中文姓名相吻合的汉译英汉语拼音,姓全大写,名首字母大写,姓名之间加“-”,多作者间加“,”,不同单位的,用阿拉伯数字作上角标; (3)与中文工作单位相吻合的汉译英,即(部门名称 of 工作单位全称,城市名,省份邮编 China)与中文摘要相吻合的汉译英,标点符号用全角的“:”、“,”、“.”; (4)与中文关键词相吻合的汉译英,并用全角的“;”隔开,最后不加标点符号 4.引言:用300~500字简要地阐明本研究的背景、意义、对象和目标;不分段。(文章 不一定要“引言”两字) 5.段落标题:段落标题为35字以内的中心词语逻辑组合,不是句子,标题一律独立占行, 题末不加标点符号。各层次的标题,一律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不同层 次的数字之间用半角下圆点“.”相隔,如 2 、2.1、3.1.2,最末数字后 面不加标点符号;一律左顶格,序号后空1格排标题;无标题的段落不编 序号。 6.计量和单位:用法定计量单位符号表示,单位符号与数值之间空1/4格。系列同类量并列 的写法如:20、25、30和60 m3/hm2;图、表、函数中的参量和单位的写法 如:sin(p / kPa)、V/m3·hm-2; “亩”已淘汰了(1 hm2=15亩),如:每亩投资100元,亩产达200斤,应改为:投资1500元/ hm2,产量达1500 kg/hm2。 7.数字用法:世纪、年代、时间、计数、计量等均应使用阿拉伯数字,如九十年代写成:20 世纪90年代;日期可写成1999-03-05;但是,数字作为词素,应使用 汉字数字;表示概数时,数字间不加顿号,如七八十年生。 8.表格:表序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表题(包括与中文相吻合的汉译英)应为中心 词语的逻辑组合,不是句子,题末不加标点; 采用三线表设计表格,各种处理的测定指标(同一计量单位的)设为表头的横栏项目,各种不同处理为竖栏项目; 计量单位在参量的正下方且在前头加“/”,组合单位采用指数形式表达;未测或无此项应在相应处填写“ / ”。 9.插图:图序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图题(包括与中文相吻合的汉译英)为中心词语 的逻辑组合,不是句子,题末不加标点;图中文字和符号用小5号仿宋体, 坐标的量符号和单位符号之间用“/”隔开,组合单位采用指数形式表达, 图中需要说明的事项,用简练的文字附注于图形与图题之间;线条、符号 和文字(文本框内部边距设为0),应组合在一起。 10.参考文献:参考文献不仅体现作者尊重他人劳动的态度,而且为论证的论据提供科学依 据,每篇论文至少要有10条以上的参考文献。 文中无论是参考了他人的文献资料而给出自己的表述,还是直接引用他人文献资料(加引号),都应一一给出其出处,即:在正文参考或引用处的右上角用方括号标注依其在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排定的文献序号,在文末的参考文献表中给出详细的信息;“参考文献:”顶格,占两行。参考文献表依次列出参考文献,著录格式(含标点符号)为: a.书籍[序号]著者.书名[M].版次.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页码范 围号用半角的“-”). b.译著[序号]著者;译者.书名[M].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c.期刊[序号]作者.文题[J].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 d.报纸[序号]作者.文题[N].报纸名,出版年-月-日(版次). e.标准[序号]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 f.专利[序号]专利所有者.专利题名[P].专利国别:专利号,出版日期. g.论文集[序号]作者.文题[A].主编.文集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

本科毕业生毕业论文封面样式

本科毕业生毕业论文封面样式

西北师范大学 政法学院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书 院(系)名称政法学院 专业名称管理科学 年级2007级 学生姓名杨玉辉 学号200731000234 指导教师姓名孙继虎 填表时间:2010 年12 月7 日

二、文献综述 三、研究的创新点及重、难点 难点:相关的研究成果较少,参考面较窄;容易涉及敏感领域;另外中国的国情特殊,美英等国完善的应急管理体系只是作为参考。 重点:本文由两个重点,一个是对国外先进经验和完善的体系机制的分析与参考,二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突发性群体事件应急管理体系或机制的建设。 创新点:本文总体上还是沿着前人的脚步对突发性群体事件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提出意见和建议,创新点在于体系本身的特殊性以及对突发性群体事件的看待没有偏颇,没有主观的角度,而是完全客观的角度。

四、论文写作提纲(研究内容与思路) 一、处于转型期的中国突发性群体事件频发的原因 二、中国当前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现状及难点 (一)中央政府的建设及难点 (二)地方政府的建设及难点 (三)突破难点——“大协调”的应急管理体系才是关键 三、外国处理突发性群体事件的经验教训以及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对我国的启示 (一)外国处理突发性群体事件的经验教训 (二)英美俄等国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对我国的启示 四、我国突发性群体事件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结构框架 (一)结构框架的理论依据 (二)具体的结构框架展示 五、研究进程安排 1、2010年12月14日前(四年级第一学期),完成开题报告书。 2、2011年3月25日前(四年级第二学期),完成初稿。 3、2011年4月20日前(四年级第二学期),将定稿及开题报告单、开题报告书、初稿等过程材料交指导教师审定。 4、2011年4月30日前(四年级第二学期),统一按开题报告单——开题报告书——定稿——初稿的顺序用A4号塑料封皮封装。 5、2011年5月8——15日(四年级第二学期),答辩。

1_课程期末考核小论文封面

华东理工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2020年下(上、下)半年 《材料力学》课程小论文 任课教师王时美成绩 班级学号姓名 备注:论文由任课老师收齐,并注明上交论文的时间、地点,逾期不交者作缺考处理。

梳子被掉落物折断引起的动载荷作用思 考 x x系x x专业180级姓名x x x(共5分) 摘要:本文以生活中常见的物品为研究对象,以自由落体冲击的动载荷因数公式为理论基础,研究受动载荷作用的受力情况,并在计算过程中在一定假设成立的条件下使用能量法及胡可定律求解所受应力,进一步化简了计算过程。 关键词:自由落体冲击;动载荷因数;胡克定律;动载荷;冲击韧度 1、引言 以一定速度运动着的物体与构件发生碰撞并导致速度急剧降低,这种现象成为冲击。如锻压过程中锻锤锻压工件就是一个典型的冲击问题。某些高速运动的构件被紧急制动,也可视为冲击问题。冲击物与构件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称为冲击载荷。材料在冲击载荷作用下,虽然其变形和破坏过程仍可分为弹性变形、塑性变形和断裂破坏几个阶段,但其力学性能与静载荷时有明显区别,主要表现为屈服极限在与静载时相比有较大的提高但塑性却明显下降,材料产生明显的脆性倾向。 由于冲击过程是在极短时间内发生的,冲击加速度难以精确确定,因而无法准确计算惯性力,动静法也就不再适用。此外,在冲击物与被冲击物的接触区域内,应力状态非常复杂,而且应力随时间急剧变化,难以进行精确计算。对于这类问题,通常采用能量守恒原理求得近似解。 为了简化分析,采用能量法求解时作如下假设: (1)在冲击过程中,将冲冲击物视为刚体,即冲击过程中冲击物的应变能忽略不计; (2)被冲击构件的势能与动能忽略不计; (3)冲击过程中的能量损失不计。 2、冲击问题的能量方程 方法1 任选两个时刻 Ek1 +Ep1+ Vε1 = Ek2 +Ep2+ Vε2 方法2 冲击物的动能和势能,全部转化为结构的应变能。 Ek1 +Ep1 = Vεd

课程论文格式范文

福建农林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 (数学类课程) 课程论文报告 课程名称:数学模型 课程论文题目:大学生消费水平与消费结构分析 姓名: 系:应用数学 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 年级:2005级 学号: 指导教师:姜永 职称:副教授 2008年6 月23日

福建农林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数学类课程 课程论文结果评定

目录 摘要-------------------------------------------------------------------- 1关键字-------------------------------------------------------------------- 1 1、问题重述--------------------------------------------------------------- 2 1.1问题背景------------------------------------------------------------------------------------------ 2 1.2数据来源------------------------------------------------------------------------------------------ 2 2、问题分析--------------------------------------------------------------- 2 2.1当代大学生消费的基本状况 ----------------------------------------------------------------- 2 2.2研究意义------------------------------------------------------------------------------------------ 2 2.3目前大学生的消费特征 ----------------------------------------------------------------------- 3 2.4 研究目的----------------------------------------------------------------------------------------- 3 3、模型假设--------------------------------------------------------------- 3 4、符号约定--------------------------------------------------------------- 4 5、模型建立与求解--------------------------------------------------------- 4 5.1 数据挖掘与分析-------------------------------------------------------------------------------- 4 5.2 系统聚类分析----------------------------------------------------------------------------------- 6 5.3 方差分析----------------------------------------------------------------------------------------- 6 5.4 相关分析----------------------------------------------------------------------------------------- 7 5.5 线性拟合----------------------------------------------------------------------------------------- 8 5.6 层次分析----------------------------------------------------------------------------------------- 8 6、模型的检验与分析------------------------------------------------------ 11 7、结论和模型的评价------------------------------------------------------ 12 7.1 系统聚类分析的优点------------------------------------------------------------------------- 12 7.2 结论 ---------------------------------------------------------------------------------------------- 12 参考文献 -------------------------------------------------------------------------------------------------- 13 附录 -------------------------------------------------------------------------------------------------- 14

课程小论文撰写规范(附模板)

课程小论文撰写要求 为了进一步规范论文的撰写,提高论文质量,特制定本规范。 一、论文内容组成 论文应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封面; 2.论文目录 3.论文中文题目; 4.学生姓名、指导教师姓名; 5.中文摘要; 6.中文关键词; 7.正文; 8.参考文献; 9.附录(可选)。 二、论文各部分撰写要求 1.论文题目 论文题目应该简短、明确、有概括性;字数要适当,一般不超过20个汉字。如有特殊要求,可加注副标题。 2.论文摘要 论文摘要以浓缩的形式概括研究课题的内容,以及取得的主要成果和结论,英文摘要应与中文摘要基本相对应。 3.关键词 关键词是表述论文主题内容信息的单词或术语,关键词数量一般不超过5个。 4.正文 正文一般包括引言、正文主体两部分。引言应说明本课题的意义、目的、主要研究内容、范围及应解决的问题。正文主体是对研究工作的详细表述,一般由标题、文字、图、表格和公式等部分组成(论文字数要求3000字以上)。 5.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是论文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也是作者对他人知识成果的承认和尊重。论文的参考文献要求10篇以上。参考文献应按文中引用出现的顺序列全,附于文末。 6.附录 根据论文的内容要求,确定是否需要附录。包括放在正文内过分冗长的公式推导、以备他人阅读方便所需的辅助性数学工具、重复性的数据图表、论文使用的符号意义、缩写、程序全文及有关说明等。 三、论文撰写规范 (一)论文按学校规定要求,一律用A4纸打印。页面设置为:上边距:3cm,下、左、右边距:2.5cm,左侧装订线:1cm。 为方便打印,可在页脚另设页号,页脚设置:1.8cm;页号设置:居中,并左右加“—”。 (二)使用计算机完成论文,必须按照如下统一格式打印:

青岛农业大学课程论文格式

青岛农业大学 本科生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以下各项均用3号楷体,文字居中)学生专业班级××专业2008级×班 学生姓名(学号) 指导教师 完成时间 2011年11月24日 二○一一年十一月二十四日

课程论文题目(3号黑体居中) ××专业2008级×班×××(小4号仿宋体居中) 指导教师:×××(小4号仿宋体居中) 【摘要】(4号黑体)××××××××××××××××××(200字左右,4号宋体)×××××××××××××××××…… 【关键词】(4号黑体)××××××××××(间隔两个空格、3-5个,4号宋体)

前言(黑体3号居中) ×××××(小四宋体,行间距22mm左右)××××××××××××××××××××××××××××××××××××××××××××××××××××××××××××××××××××××××……。 一、××××××××(一级标题黑体3号居中) □□(一)××××××××××(二级标题黑体4号左对齐,标题前空两格) □□ 1.××××××。(三级标题黑体小四号左对齐,空两格,下文内容不另起行)××××××××××××××××××××××××××××××××××× □□2.×××××。×××××××××××××××××× □□(1)××(四级标题宋体小四号,左对齐,空两格)×××× □□(2)××××××××××××××××××××××× □□××××××××××××××××××××××××××××××(宋体小四,行间距22mm左右;页面设置上、左边距25mm,下、右边距20mm,装订线5mm)×××××××××××××××××××××××××××××××××××。 论文中的表格应采用三线表或统计表,表格应有总标题,居中,表的左下方标明数据来源。统计图表也应注明总标题。 表2 1986–1991年主要外资来源(单位:万美元)国别(地区)项目个数合同外资金额 个数比重% 金额比重% 香港韩国日本80 43 21 46.78 25.15 12.28 3592 2495 696 45.06 31.3 8.73 台湾省12 7.02 423 5.31 美国10 5.85 324 4.06 澳大利亚 1 0.58 202 2.53 法国 1 0.58 57 0.72 澳门 2 1.17 52 0.65 英国 1 0.58 48 0.6 数据来源:威海市外经贸局

课程论文封面和要求

重庆理工大学《计算机三维造型软件应用》 课程论文 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学号 11303080230 姓名梁茜琳 任课教师陈康 成绩 _________________ 年月 2014.06 2013年01月

标题(居中,二号黑体,一般在20字以内) (——如有附标题,则为小二号黑体) 摘要:简要说明论文研究工作的主要内容、研究目的、采用方法和主要结论。“摘要”两字宜用小五号黑体,摘要内容宜用小五号仿宋体,不用第一人称做主语,一般为250~400字左右。 关键词:关键词1(该文内容所属二级学科名称);关键词2;关键词3;关键词4;如有需要,第5及其后的关键词是有利于检索的其他关键词。 (以下正文除各部分标题、插图和表格外,一律用五号宋体,具体字体要求见注2,正文为1.25倍行距。) 0 引言(四号,黑体) 应简要回顾本文研究工作的背景和研究目的,一般400~600字,不超过800字。 1 一级标题(同上)(参考文献出处及注释序号不可标注在文中题目、摘要及一二三 级标题上) 1.1 二级标题(五号,宋体,加粗)科技论文一般用至三级标题,个别有的用至四级标题。 1.1.1 三级标题(五号,宋体,加粗) 图表名称的格式:图片名称标注在下方,表格名称标注在表格上方,居中,汉字用黑体,数字英文用Time New Roman , 罗马字用Symbol ,字号小五。 表1 名称……表格要求见注4 Tab. 1 …… 表格以序号、名称的格式标注,居中,中英文对照,表格为三线表(表格套用格式为简明型1)。 x /cm I /mA v /(m ?s -1) h /m p /MPa 10 30 2.5 4 110 1.1.2 三级标题(五号,宋体,加粗) 12 34 t /s m /k g

2015级本科生课程论文格式及规范

管理学院本科课程论文格式要求 一、规范要求 1、论文字数不少于4000字。 2、论文单面打印。 3、上交打印稿一份,同时要提交电子稿。 二、论文格式(具体格式见附表) 1、封面,使用规定的统一格式。 “题目”要对论文的内容有高度的概括性,要简明、准确。 2、任务书用四号宋体。 3、目录 标题层次要清晰,目录中标题与正文中标题要一致。“目录”两字为2号宋体字;具体内容列到三级标题,4号宋体字;标题与页码之间用“…………”相连接。采用1.5倍行距。 4、题目,题目下方一行为专业班级,作者署名,再下一行为指导教师,指导教师署名。 5、摘要 中文摘要应简要说明毕业论文所研究的目的、内容、研究方法、主要成果和结论,应能反映论文的精华。一般为200字左右。在摘要之后另起一行写出3-5个关键词。 【摘要】两字黑体,4号,内容用宋体,4号。 【关键词】三字黑体,4号,内容用宋体,4号。各关键词用两个空格间隔。

6、正文 正文是作者对研究工作的详细表述,它占全文的绝大部分。正文要符合一般学术论文的写作规范,具备学术性、科学性、实践性和一定的创造性。应文字流畅,语言准确,层次清晰,论点清楚,论据准确,论证完整、严密,有独立的观点和见解。 其内容主要包括: (1)前言 应说明本课题的背景、目的意义、研究范围等;在综合评述前人工作成果的基础上提出问题。 (2)论文内容:内容要理论联系实际,计算数据要求准确,涉及到他人的观点、统计数据或计算公式等要标明出处。有表格的使用三线表。 论文内容中一级标题“前言”、“一”、“结论”、“参考文献”黑体三号字居中书写;二级标题黑体四号字左对齐,空两格;三级标题黑体小四号左对齐,空两格;四级标题宋体小四号左对齐,空两格。正文字体选用宋体小四号,行间距22磅。 各级标题编号采用“一”、“(一)”、“1”“(1)”……字体大小或样式应用区别。 7、结论 结论包括对整个研究工作进行归纳和综合而得出的总结,还应包括所得结果与已有结果的比较和本课题尚存的问题,以及进一步开展研究的见解与建议。结论集中反映作者的研究成果,表达作者对所研究课题的见解,是全文的思想精髓,是文章价值的

论文写作封面及要求

论文写作封面及要求 字体要求 1.论文题目 论文题目为三号黑体字,可以分成1或2行居中打印。 2.作者、指导教师姓名 另起行宋体5号居中 3.摘要、关键词 题目下空一行打印摘要,摘要二字前空两个字,字间空一格,后加冒号,其后为摘要内容;摘要内容后下空一行打印关键词,关键词三字前空两个字(小四号黑体),后加冒号,其后为关键词(5号宋体),关键词数量为3~5个,每一关键词之间用分号分开,最后一个关键词后不打标点符号。 英文题目、摘要、关键词参照中文格式打印。 4.正文 (1)论文要求双面打印,按A4号纸的大小装订。 (2)论文打印要求加页眉:5号宋体,内容居中,页眉内容为论文题目,页码放底端,居中。 标注为五号宋体。 (3)如按WORD排版,页面设置参数数据为: 4:上3厘米,下2厘米,左右边距各2.5厘米;页眉2厘米,页脚1厘米。版面:行距20磅,字符间距为标准。 格式:一级标题:(四号黑体,居左,段前、段后0.5行)二级标题:(小四号黑体,段前空两个字) 三级标题:(小四号宋体加粗,段前空两个字) 三级以下标题:小四号宋体 论文正文:小四号宋体 5、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字号为五号宋体,行间距17磅。 6、附录: 附录与正文分开。字体为5号宋体,行间距17磅 论文写作指南 如何写出一篇好的论文关键点在于以下几点: 一.论文写作的形式 1.经验总结式 2.理论运用反思式等各种形式。 二.论文在标题方面

1.主副标题的联系要紧密。 2.标题要准确概括论文内容,能反映研究范围、方向和深度。 3.文字要简练,能不说的就删掉。 4.便于分类。能够从题目上判断是什么范畴,能抓住课题,抓住位置和特点。 三.内容摘要 1.语言要精炼。 2.能调动别人的胃口。 3.能够阐明文章的主要观点。 4.内容摘要要求独立成篇,准确、简洁、结构严谨、逻辑性强。 5.字数在200到300字左右。 四.关键词 1.关键词能够反映文章的基本观点,为了文献索引方便。 2.只需列出3到6个即可。 3.关键词可以与标题相吻合,也可以与内容相吻合,可以从标题中去找或是从内容中寻找。 五.文章框架 1.论文的引言是论文的理论部分,要讲清楚研究的理由及背景。 2.引言文字不要太长,内容选择不要太过分散。 3.正文是论文主体,占最大篇幅。 4.内容要充实,论据要充分,层次要分明。 5.结论。结尾要通过严密的逻辑推理做出判断,引出新的教学思考。 6.措辞要严谨,逻辑要严密。 7.论文的质量要注意以下问题:(1)选题宽泛。(2)总结过于宽泛,文章没有升华。(3)谈论的话题过于陈旧。 六.参考文献 1.要尊重原作者,标明引用的是谁的在哪篇文章第几页中的内容 2.详细记录相关文献资料 3.为什么要参考文献? 4.为别人提供查证的依据。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