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与光源的认识

光与光源的认识
光与光源的认识

光与光源的认识

光与光源的认识

一、光的产生

1、光的辐射

光是从实物中发射出来的,是以电磁波传播的物质。因为实物是由大量的带电粒子组成的,粒子在不断地运动,当它们的运动受到骚扰时就可能发射出电磁波。

我们用比较简单的孤立原子来说明这个问题。原子内有若干电子围绕原子核不断运动,其运动有多种可能状态,都是稳定的且有一定的能量。不同运动状态的电子具有不同能量,常用“能级”一词来代表电子绕原子核的运动状态。在原子内,这些能级的能量是不连续的,或者说是一系列分立的能级,能量大的称为高能级,小的则为低能级,最低能级称为“基态”。如果有外来的激励,把适合的能量传给电子,电子就可能从低能级进入较高的能级。这个过程是瞬时完成的,称它为“跃迁”。电子受激励“跃迁”到较高能级(激发态)只能维持很短的一段时间,很快就要回到低能级。这个从激发态向下回到低能级的过程中,必然释放出多余的能量。在极大多数情况下,释放的能量是以光子的形式发射出来的。

下图代表电子的两个运动状态

E0为基态,电子受激获得一定能量而跃迁到激发态E1,当电子从激发态回到基态时,能量E1从变到E0,此时发射光子的频率为:

式中h为普朗克常数,h= 6.62 X 10-27尔格·秒=4.13 X 10-15电子伏·秒。因为原子中有很多可能的能级,因此原子受激后可发射出多种频率的光。这些频率是分立的,分立的线光普称为“原子光谱”,其中每一条谱线代表一个频率的光。

为“原子光谱”,其中每一条谱线代表一个频率的光。

气体或汽态物质可看成是由许多孤立原子组成,每个原子受激后都可能发射出光子。各个原子发射光子过程基本上是互相独立的,即使是完全相同的两个能级之间的跃迁,光子发射的时间也有先后,发射的方向也不尽相同,电场振动的方向也有各种可能,即光子发射的时间、方向、电场相位和偏振方向都是随机的,这样的光就是非连续的“自然光”。

在固体中,情况就不同了,固体包含着大量互相紧密连系的原子,原子之间相互作用使能级发生迁移。从整体上看,固体中电子的能级是一片能量连续的能带。电子在两个能量连续的能带之间的跃迁,其跃迁能量也必然是连续的。所以固体受激后发射出来的光具有连续的光谱,而不是分离的谱线。同样,固体发射出来的光也是风非相干的自然光。

激发发光可概括为两个过程:激励和复合。激励就是在外界作用下,粒子吸收能量,电子由低能态跃迁到高能态的过程,常称受激吸收。此时受激物体处于非平衡状态。复合是指电子由高能态回复到低能态,释放能量的过程。从不稳定的高能态自发的回到低能态是自发跃迁,它释放能量的形式有两种,一是变成粒子热运动的动能(温升);一是以光的形式辐射出来,产生自发辐射。被激发到高能态的电子也可以在外作用下(如入射光子)跃迁到低能级,称受激跃迁,这个过程发出的光为受激辐射。一般光源均属自发辐射,激光属于受激辐射。

2、光的产生方法

激励可以使发光物质产生光,外界提供激励能的形式可以有多种方式,常用的有以下几种方法:

(1)、电致发光

物质中的原子或离子受到被电场加速的电子的轰击,使原子中的电子从被加速的电子那里获得动能,由低能态跃迁到高能态;当它由受激状态回复到正常状态时,就会发出辐射。这一过程称为电致发光,发光二极管所产生的光就是电致发光。

(2)、光致发光

物体被光直接照射或预先被照射而引起自身的辐射称为光致发光。如荧光、示波管、显像管等中荧光物质的余辉,短波长的紫外光照射到杂质上发出波长较长的可见荧光均属于光致发光。其原理是当光投射到物质上时,光子直接与物质中的电子起作用(吸收、动量传递等),引起电子能态的改变,电子由高能态跃迁到低能态过程中发出辐射,日光灯是光致发光的例子之一。

(3)、化学发光

由化学反应提供能量而引起的发光,称化学发光。例如磷在空气中缓慢氧化而发光。

(4)、热发光

物体被加热到一定温度而发光,称热发光。热发光只能在达到一定温度才能发光。

实际上,物质受激而发光有时是很复杂的过程,有些发光现象同时属几种受激过程。

二、光源种类

1、发光二极管

发光二极管简称LED(Light Emiting Diode),是一种固态P-N结器件,属冷光源。其发光机理是电致发光,当P-N结上有正向电流时即可发光,它是直接把电能转换成光能的器件,没有热交换过程。由于它发光面小,故可视为点光源。

?发光二极管的特点

●工作电压低(1.5V~2V),耗电少。

●可通过调节电流或电压来对发光亮度进行调节,响应速度快,可直流驱动。

●比普通光源的单色性好。

●发光亮度和发光效率均较高。

●体积小、重量轻、抗冲击、耐振动、寿命长。

(2)LED发光机理

在电场作用下,半导体材料发光是基于电子能级跃迁的原理。当给发光二极管的P-N结加正向电压时,外加电场将削弱内建电场,使空间电荷区变窄,载流子的扩散运动加强。由于电子迁移率总是远大于空穴的迁移率,因此电子由N区扩散到P 区是载流子扩散运动的主体。由半导体的能带理论可知,当导带中的电子与价带中的空穴复合时,电子由高能级跃迁到低能级,电子将多余的能量以发射光子的形式释放出来,产生电致发光现象,这就是LED的发光机理。可见,结型发光二极管的发光区为P区。

电子和空穴复合时放出能量的大小,即光子的能量,取决于半导体材料的禁带宽度Eg(Eg=E1-E0),放出的能量越大,发出的光辐射波长就越短,即

式中c为光速,h为普朗克常数。

电子跃迁图

电子跃迁图

(3)LED的特性参数

表示二极管性能的参数有电学方面的,也有光学方面的,常用的主要性能有:伏安特性、发光亮度、时间响应、光谱特性和放光效率等。

●伏安特性

伏安特性即电流-电压特性,是发光二极管的基本特性。LED的伏安特性曲线形状和普通二极管的伏安特性曲线相似(见下图)。

发光二极管伏安特性曲线

发光二极管伏安特性曲线

电压很低时,几乎没有电流,当电压大于阈值电压时,电流随电压增加迅速增大,发光二极管开始发光。不同材料的二极管正向开启电压不同,这是因为不同半导体材料P-N结的内建势垒电场不同,只有当外加正向电场平衡了内建势垒电场的作用时,才使得N区的电子经过势垒区注入到P区,与P区的多数载流子空穴复合,相当于由高能级跃迁到低能级而发光。随后,流过发光二极管的电流与电压呈指数关系。

当发光二极管加反向电压时,外加电场与内建势垒电场方向相同,便阻止多数载流子的扩散运动,所以只要很小的反向电流流过管子,但是,当反向电压加大到一定程度时,P-N结在内外电场的作用下,把晶格中的电子强拉出来参与导电,因而此时反向电流突然增大,出现反向击穿现象。

●发光亮度与电流密度

发光二极管的发光亮度基本上与正向电流密度呈线性关系。一下给出了几种发光二极管的正向电流密度iF与发光亮度L之间的关系曲线。

发光亮度L与电流密度iF iF

因为发光二极管具有一定的正向电阻,当电流流过时也有一定的功率损耗,此功耗应小于管子允许的极限耗散功率,否则管子会烧毁,使用时应控制正向电流密度iF。

发光亮度还受到环境温度的影响。环境温度越高,所允许的耗散功率越小,允许的工作电流也就越小,发光亮度下降;坏境温度越高,结温升高,是电子与空穴的复合几率下降,发光度下降。下图表示了发光二极管的相对亮度与环境温度的关系。

相对亮度与环境温度关系

相对亮度与环境温度关系

●响应时间

发光二极管的响应时间指其发光和熄灭时对输入脉冲电流的延迟时间。它反映了发光对引起发光电流信号响应快慢的能力。实验证明,发光二极管的上升时间随电流增加而近似指数变化,它的响应时间一般很短。做高频调制光源使用时必须考虑响应时间。

●光谱特性

发光二极管往往具有连续波普,光谱曲线一般仅有一个峰值,其峰值波长由禁带宽度决定。

发光二极管光谱曲线

GaAs发光二极管光谱曲线

●辐射效率

发光二极管的辐射效率一般在百分之几到百分之十几,同样也受到环境温度的影响。

辐射功率Фe=IUe

式中:I为注入器件的总电流,Ue为将在P-N结上的电压。

热功率P=I2R

式中:R为材料和接触区的总电阻。

则辐射效率

(4)驱动电路

发光二极管可工作在直流状态、交流状态和脉冲状态,交变频率可达1MHz。LED的供电电路中一般要加限流电阻以限定其最大工作电流。

2、激光光源

激光技术兴起于60年代,激光(Laser)这个词是英文Light Amplification by stimulated of Radiation的字头缩写。意思是辐射的受激发射光放大。

(1)、激光的特点

与普通光源相比,激光具有高亮度、方向性、单色性和相干性好等特点。

●激光的方向性和高亮度

任何光源总是通过一个发光面向外发光。激光器的发光面和光发射散角很小,例如一般氦氖激光器发光面半径仅是分之几毫米,发光散角2θ≈0.18°。下图为用立体角表示光束发射的情况。

光锥光束

光锥光束

求面积S对球心O点所张开的立体角为ω,等于这块面积S与球半径R的平方之比,即

当θ角很小时,其立体角为

当θ=10-3时,ω=10-6。这就说明,一般激光器只向着数量级约10-6的立体角范围内输出激光光束,与普通光源朝着空间各个方向发光的情况很不相同。由此可见,激光的方向性比普通光源发出的光好得多。

由于激光在空间方向集中,即使与普通光源的辐射功率相差不多,亮度也比其它光源高很多倍。再者,激光的发光时间可以很短,因此光功率可以很高。

●激光的单色性

同一种原子从一个高能级跃迁到一个低能级,总要发出一条频率为v的光谱线。实际上光谱线的频率不是单一的,总有一定的频率宽度△v,这是由于原子激发态所处能级有一定宽度及其它种种原因引起的。下图中曲线f(v)表示一条光谱线内光的相对强度按频率v分布的情况。f(v)称为光谱线的线性函数。不同的光谱线可以有不同形式的f(v)。

光谱线的线性函数

光谱线的线性函数

令v0为f(v)的中心频率,当v= v0时,f(v)为极大值,即f(v0)= f max(v);当f(v)=1/2 f max(v)时,对应的两个频率v2和v1之差的绝对值作为光谱线的频率宽度△v,或称带宽。

△v=|v2- v1|

与这个频率宽度相对应的波长宽度△λ有

一般来说,△λ和△v越小,光的单色性越好。例如,在普通光源中,同位素86Kr灯发出波长λ0=6057埃的光谱线,在低温条件下,其宽度△λ=0.0047埃。而单模稳频氦氖激光器发出的波长λ0=6328埃的激光,其△λ=10-7埃。可见激光具有很好的单色性,它是理想的单色光源。

●激光的相干性

普通光源所发出光子彼此是独立的,很难有稳定的位相差,因而难以获得很好的相干光。激光发出的光子是相关的,可以在较长时间内具有恒定的位相差,因而具有很好的相干性。

根据光学知识,相干时间

式中L为相干长度,也是最大光程差。可见,由于激光具有良好的单色性,△λ很小,所以相干长度L很大,相干时间t很长。说明激光既具有很好的时间相干性,又具有较高的空间相干性。氦氖激光器的相干长度可达几十公里。

3、激光的形成

物质受激后可能发光,一般为自发辐射。当光子入射到一定的工作物质,作用于其中某粒子的光子能量恰好满足hv=E2-E1时,若该粒子处低能态,就会受激吸收;若该粒子处于高能态,就会受激辐射,发出一个与入射光子完全相同的光子来,包括频率、相位、偏振态和传播方向都完全一样,所以受激辐射是相干的。然而,工作物质在热平衡状态下,高能态的粒子数远少于低能态的粒子数,室温下粒子几乎全部处于基态。也就是说,受激吸收远比受激辐射强,即受激吸收占主导地位,总的表现在入射光被衰减。但只有受激辐射强于受激吸收才可能产生激光,宏观上看入射光被增强,这一点是产生激光的前提。为此必须设法使工作物质中的高能态粒子数多于低能态粒子数,即把正常的粒子能态分布翻转过来,通常称为“粒子数反转”。

?粒子数反转

为了获得粒子数反转,就需要用外界足够能量将基态(或低能态)的粒子激发到高能态,因此所有的激光器都有外界激励源。

●固体激光器常用光激发,光能把粒子从低能态激发到高能态,就像水泵将水从低处打到高处,故称光泵。

●各种气体激光器常用电激发,它是利用气体放电,电子在电场作用下加速并获得足够的动能去碰撞工作物质的粒子,使粒子跃迁到高能态。除光、电激发外还有热激发、化学激发、核激发等。

粒子数反转过程

粒子数反转过程

激光的产生在时间上、空间上都是随机的。为了得到相干性好、方向性强的激光,实现光子的反复引发,提高增益,必须借助于光学谐振腔。

?光学谐振腔的共振作用

激励源对激活介质的作用实现粒子反转,自发辐射的光子引发产生受激辐射,受激辐射的光子也可引发另一粒子受激辐射同样的光子。这样的相干光子的数目可以一变二,二变四的增加下去,出现雪崩式的光放大作用。由于这些相干光子很快就会跑出激活介质,雪崩式光放大作用也就很快停止。

下图表示在激活介质两端加两块相互平行的反射镜构成的光学谐振腔。这样,在激活介质中产生的相干光子只要有传播方向与反射镜垂直的,就不会跑出介质,而且会在反射镜间来回反复引发,从而获得最充分的光放大。

激光谐振腔

激光谐振腔

相干光子的频率取决于激活介质,但谐振腔也有选频作用。因为光线被腔镜反射后,传播方向相反,就必然会形成入射波和反射波的叠加。根据光驻波形成的条件,只有谐振腔内的光学长度等于光波半波长的整数倍时,才能形成稳定的光驻波。这就是维持光波在腔内形成稳定振荡的必要条件。

即谐振条件:

式中n为激活介质的折射率,l为谐振腔轴向长度,k为整数。

凡不符合谐振条件的光波均会很快的衰减。激光具有高单色性,谐振器对振荡频率的选择是其重要条件。

?激光形成的阈值条件

一般的激光器都具备激活介质、谐振器和激励能源三个部分。利用激励能源使激活介质内部的一种粒子在某些能级间实现粒子数反转分布,这是形成激光的前提。谐振腔则是形成稳定振荡产生激光的必要条件。但这些还不够,还必须使光在谐振腔内来回一次所获得的增益等于或大于它所遭受的各种损耗之和,即满足阈值条件。这是激光形成的决定性条件。

光在激光器内的损耗大致可分为两类:

●在激活介质内部的损耗。介质内部存在的各种不均匀性造成一部分光折射或散射,导致光偏离腔的轴线方向,并从介质侧面逸出。此外,介质不均匀而存在某种合适能级的粒子吸收激光频率的光子。

如果光在激活介质内部的单位传播距离内,由于上述因素而减少的光强百分比为α,称为内部损耗系数,则介质光强随距离z 的变化为

其中G为激活介质的增益系数,I0为增益介质内z=0处的光强。

●在谐振腔两个镜面上的损耗。光射到谐振腔两个镜面上时,有下列三种情况:

①一部分光返回腔内,两镜子的反射率分别为r1和r2。

②一部分光从两反射镜透射出去,透射率分别为t1和t2。这部分光是通过镜面上的微小孔透射出去的,实际上就是输出的激光束,但对谐振器内的光来讲是一种损耗。

③光通过输出小孔的衍射,两反射镜的散射等都将造成损耗。分别用α1和α2表示。

显然,对应两反射镜应分别有:

r1+t1+α1=1

r2+t2+α2=1

在介质中光强随距离指数规律变化。光若经过谐振腔一次光强由I0增加到I0e G1,仅考虑反射镜的反射损耗,则经过腔镜一次反射光强减少到r1I0e G1,再回到介质到达另一反射镜前,光强增加到r1I0e2G1,经另一反射镜反射后光强为r1r2I0e2G1,这时,光在增益介质中正好来回一次,要使其产生的增益足以补偿损耗,必须保证

则阈值条件可以写成

4、激光的模式

(1)激光的纵模

由谐振条件写成频率形式为,可以看出,光波在谐振腔中多次反射相位完全相同而得到最有效加强的频率v k,即谐振频率原则上有无限多个,每一种谐振频率的振荡代表一种振荡方式,称为一种“模式”。由于是轴向传播的振荡,故称“轴向模式”,简称“纵模”或“轴模”。

任意两个相邻纵模间的频率间隔为

△v k与谐振腔的光学长度nl成反比,与纵模的模序数k无关,在频谱图上呈现为等间隔的分立谱线(见下图)。

激光的纵模

激光的纵模

其中一系列分立频率只是谐振腔允许的谐振频率。但每种激活介质都有特定的光谱曲线(或增益曲线),加之腔内从在透射、衍射和散射等各种损耗,所以只有在增益曲线范围内且满足阈值条件的那些频率才能形成激光。下图中示出了只有v k-2到v k2五个频率既落在增益曲线范围内又满足阈值条件,即有五个纵模,其它频率的光波都不能形成激光振荡。这就是谐振腔的选频作用。

(2) 激光的横模

激光的纵模多少决定谐振腔中纵向不同的稳定的光场分布。光场在横向不同的稳定分布,通常观察到的光斑及其强弱分布被称为横模。下图是各种横模的图像,通常激活介质的横截面是圆形的,所以横模图像应该是旋转对称的。

激光的横模

激光的横模

由于介质不均匀或其它原因,常出现轴对称的横模。更复杂的横模只是几个基本模式叠加的结果。

横模与纵模之间是有联系的。它们各自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谐振腔内稳定的光场分布。只有同时用纵模和横模概念才能全面反映腔内光场分布。一般用TEMmnp表示模式情况,其下标q为纵模序数,m、n为横模序数。TEMoo为基模,其它为高阶模。

不同的纵模、横模,都各自对应不同的光场分布和频率。对不同纵模,其光场分布差异甚少,肉眼观察不到,只能用频率的差异来区分。横模情况与纵模刚好相反,很容易从光斑图形来区分。

机器视觉光源的照明方式例举

机器视觉光源的照明方式例举 我们知道,在机器视觉检测系统中,好的打光方式可以让我们更准确地捕捉物体特征,提高物体与背景的对比度。那么本章,维视图像为您分享一下机器视觉光源的照明方式及应用特点。 角度照明 特点及应用:在一定工作距离下,光束集中、亮度高、均匀性好、照射面积相对较小。常用于液晶校正、塑胶容器检查、工件螺孔定位、标签检查、管脚检查、集成电路印字检查等。适用光源:30、45、60、75等角度环光。 垂直照明

特点及应用:照射面积大、光照均匀性好、适用于较大面积照明。可用于基底和线路板定位、晶片部件检查等。 适用光源:0角度环光、条型光源、面光源。 低角度照明 特点及应用:对表面凹凸表现力强。适用于晶片或玻璃基片上的伤痕检查。 适用光源:90度环光。

背光照明 特点及应用:发光面是一个漫射面,均匀性好。可用于镜面反射材料,如晶片或玻璃基底上的伤痕检测;LCD检测;微小电子元件尺寸、形状,靶标测试。 适用光源:背光源、平行背光源。 多角度照明 特点及应用:RGB三种不同颜色不同角度光照,可以实现焊点的三维信息的提取。适用于组装机板的焊锡部份、球形或半圆形物体、其它奇怪形状物体、接脚头。

适用光源:AOI光源。 碗状光照明 特点及应用:360度底部发光,通过碗状内壁发射,形成球形均匀光照。用于检测曲面的金属表面文字和缺陷。 适用光源:球积分光源,通常也叫圆顶光、漫反射光源。 同轴光照明

特点及应用:类似于平行光的应用,光源前面带漫反射板,形成二次光源,光线主要趋于平行。用于半导体、PCB板、以及金属零件的表面成像检测,微小元件的外形、尺寸测量。 适用光源:同轴光源,平行同轴光源。 以上是常用机器视觉光源的照明方式,此外,还有许多其他的照明方式或组合的用法,在此不再一一赘述。如有相关需求和问题,欢迎与维视图像取得联系,我们拥有AFT全系列视觉光源,可为您提供最合适的照明方案。

光的传播教案设计

光的传播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知道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并能用来解释简单现象: (2)知光线是表示光的传播方向的直线; (3)知道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 3.思想目标: (1)利用对人造光源发展过程的介绍,对学生进行“劳动创造人类文明”的思想教育。 (2)结合讲解日、月食的成因,对学生进行破除迷信的科学教育。 (3)结合光速测定的介绍,向学生感受科学家的探索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光的直线传播原理;难点是运用光的直线传播的知识解释实际现象。 【教学方法】 猜想、实验、讨论等综合式启发教学法。 【教学准备】 蜡烛、水槽、烧杯、带孔的纸板、皮球、微机、电视,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 师:请同学们打开窗帘,我们看到明媚的阳光照进了教室,老师看到了大家一张张的笑脸。试想,如果在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我们还能看见东西吗?这是为什么呢? 生:夜晚没有光,我们就什么也看不见。 师:白天,如果我们紧闭双眼,仍什么也看不见,又是因为什么? 生:光没有进入我们的眼睛。 师:对!实际上我们的周围就是一个光的世界,同学们一定都想知道光的奥秘,从本章开始,老师将带领大家一起走进光的世界!(板书章课题) 二、讲授新课 1.讨论光源 师:那么光是从哪里来的呢?

生:电灯、火把、手电筒等能发光的物体。 师:我们把能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板书光源的概念)自然界中有很多能发光的物体,它们都是光源,谁能给大家举几个例子呢?(学生纷纷举手) 生:太阳、闪电、萤火虫……。 师:夜晚看到的月亮是光源吗? 生:它本身不能发光,所以它不是光源。 师:为了使用的方使,人们又研究了人造光源,它的发展有一段很长的历史,请看(图片展示):原始人用往火照明,后来又出现了火把、油灯、蜡烛、现在又有了更方便的各种电灯。人造光源还在发展和改造。 2.研究光的直线传播的条件 师:请大家猜测一下,光源发出的光是怎样传播的呢? 生:可能是沿直线传播的。 师:他的猜想正确吗?生活中,你们见过光沿直线传播的实例吗? 生:见过,比如穿过树林的阳光就是直的,电影放映机射向银幕的光也是直的。 师:回答的很好,但要想确切了解光的直线传播的规律,同学们必须用实验自己去研究,实验中要注意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光可以在哪些物质中传播?这些物质有什么共同特点? (2)光在这些物质中是沿什么路线传播的? (3)光总是沿着这样的路线传播吗?有没有条件限制呢? 师:光可以在哪些物质中传播?(学生踊跃上前表演) 生1:光可以在空气中传播。 生2.光可以在水中传播。 生3.光可以在果冻中传播。 师:这些物质有什么共同特点? 生:它们都是透明的。 师:我们把空气、水、玻璃、果冻等这些透明物质也叫光的传播介质。 师:光在这些介质中传播时有什么规律? 生:都是沿直线传播。 师:这说明我们刚才的猜想是正确的。(板书:光在……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师:为了形象表示光的传播,我们可以沿光的传播路线画一条直线,并在直线上画上箭头

机器视觉系统——光源篇

机器视觉——光源篇收藏 一、为什么要使用光源 ?目的 将被测物体与背景尽量明显分别,获得高品质、高对比度的图像?地位 机器视觉三大技术(采像技术,处理技术,运动控制技术)之一?重要性 直接影响系统的成败,处理精度和速度 二、光源的种类 ?理想的光源应该是明亮,均匀,稳定的 ?视觉系统使用的光源主要有三种 高频荧光灯 光纤卤素灯 LED(发光二极管)照明 ?高频荧光灯 使用寿命约1500-3000小时 优点:扩散性好、适合大面积均匀照射 缺点:响应速度慢,亮度较暗 ?光纤卤素灯 使用寿命约1000小时 优点:亮度高 缺点:响应速度慢,几乎没有光亮度和色温的变化 ?LED灯

使用寿命约10000-30000小时 可以使用多个LED达到高亮度,同时可组合不同的形状 响应速度快,波长可以根据用途选择 三、LED光源的优势 ?可制成各种形状、尺寸及各种照射角度; ?可根据需要制成各种颜色,并可以随时调节亮度; ?通过散热装置,散热效果更好,光亮度更稳定; ?使用寿命长(约3万小时,间断使用寿命更长); ?反应快捷,可在10微秒或更短的时间内达到最大亮度; ?电源带有外触发,可以通过计算机控制,起动速度快,可以用作频闪灯;?运行成本低、寿命长的LED,会在综合成本和性能方面体现出更大的优势;?可根据客户的需要,进行特殊设计。 四、LED光源的颜色 ?主要颜色 红色 蓝色 绿色 白色 ?其他颜色 橙色 红外 紫外 五、照明技术的基础知识 1、照射光的种类

(1)直射光 主要来自于一个方向的光,可以在亮色和暗色阴影之间产生相对高的对比度图像。 (2)漫射光(扩散光) 各种角度的光源混合在一起的光。日常的生活用光几乎都是扩散光。 (3)偏振光 在垂直于传播方向的平面内,光矢量只沿某一个固定方向振动的光。通常是利用偏光板(片)来防止特定方向的反射。 (4)平行光 照射角度一致的光。太阳光就是平行光。发光角度越窄的LED直射光越接近平行光。 对比度:对比度对机器视觉来说非常重要。机器视觉应用的照明的最重要的任务就是使需要被观察的特征与需要被忽略的图像特征之间产生最大的对比度,从而易于特征的区分。对比度定义为在特征与其周围的区域之间有足够的灰度量区别。好的照明应该能够保证需要检测的特征突出于其他背景。 2、六种照明技术 通用照明,背光,同轴(共轴),连续漫反射,暗域及结构光。(1)一般目的的照明 通用照明一般采用环状或点状照明。环灯是一种常用的通用照明方式,其很容易安装在镜头上,可给漫反射表面提供足够的照明。 (2)背光照明: 背光照明是将光源放置在相对于摄像头的物体的背面。这种照明方式与别的照明方式有很大不同因为图像分析的不是发水光而是入射光。背光照明产生了很强的对比度。应用背光技术时候,物体表面特征可能会丢失。例如,可以应用背光技术测量硬币的直径,但是却无法判断硬币的正反面。 (3)同轴照明: 同轴照明是与摄像头的轴向有相同的方向的光照射到物体的表面。同轴照明使用一种特殊的半反射镜面反射光源到摄像头的透镜轴方向。半反射镜面只让从物体表面反射垂直于透镜的光源通过。同轴照明技术对于实现扁平物体且有镜面特征的表面的均匀照明很有用。此外此技术还可以实现使表面角度变化部分高亮,因为不垂直于摄像头镜头的表面反射的光不会进入镜头,从而造成表面较暗。连续漫反射照明:连续漫反射照明应用于物体表面的反射性或者表面有复杂的角度。连续漫反射照明应用半球形的均匀照明,以减小影子及镜面反射。这种照明方式对于完全组装的电路板照明非常有用。这种光源可以达到170立体角范围的均匀照明。 (4)暗域照明: 暗域照明是相对于物体表面提供低角度照明。使用相机拍摄镜子使其在其视野内,如果在视野内能看见光源就认为使亮域照明,相反的在视野中看不到光源就是暗域照明。因此光源是亮域照明还是暗域照明与光源的位置有关。典型的,暗域照明应用于对表面部分有突起的部分的照明或表面纹理变化的照明。 (5)结构光:结构光是一种投影在物体表面的有一定几何形状的光(如线形、圆形、正方形)。典型的结构光涉及激光或光纤。结构光可以用来测量相机到光源的距离。多轴照明:在许多应用中,为了使视野下不同的特征表现不同的对比度,需要多重照明技术。

机器视觉光源主要种类有哪些

机器视觉光源主要种类有哪些 首先咱们先来说说,上海选择机器视觉光源哪家好?上海嘉肯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机器视觉光源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为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以工业检测、机器视觉、图像处理、科学研究等领域为主要研发及经营方向。 环形光源 最常见的LED光源之一,提供基本的照明作用。 随着光源距离产品的工作距离LWD变化而产生的亮度分布,如下图暖色表示亮;冷色表示暗。 条形光源 最常见的LED光源之一,可对长尺区域进行均匀照射,同时通过角度改变可以完成多种照明效果。 比如安装为斜向照射,以漫反射光进行拍摄、辨别,从而避免产生引起光晕的镜面反射光。此外,还可将CCD 与照明呈相同角度倾斜,以获取镜面反射光,从而突显出刻印等的边缘成分。

碗形光源 常见的LED光源,可以实现照明效果是均匀的无影光。 同轴光源 常见的LED光源,其突出特点是具备高对比度,在检测镜面、光泽面或希望以光泽差异进行辨别时非常有效。 低角度光源 和同轴光源的平行照射的理念正好相反,通过从小角度或几乎平行的角度照射LED,可仅突出边缘,轮廓或者表面的缺陷划伤。 点光源 最大特点是节省空间,同时可以实现小范围高亮度照明。 多角度光源 更加柔和的照明,以及放在不同高度可以实现不同的效果。 背光光源 以上介绍的所有通用照明的相同点是:光源位于相机和工件之间,使用正面打光,通过获取工件表面的反光而获得工件的表面信息。

以上介绍的即为常用的LED光源标准品类型。当然对于特殊的应用,也有很多种尺寸和形状的定制光源,有配合线扫描相机的线性光源,配合2.5D相机的多方向发光光源,配合贴片检测的多色AOI光源等等。 上海嘉肯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机器视觉光源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为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以工业检测、机器视觉、图像处理、科学研究等领域为主要研发及经营方向。此外,公司还代理工业镜头、工业相机、图像采集卡、图像处理软件和各类视觉附件。上海嘉肯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将坚持“用心,创造未来”的企业经营理念,并持续不断地把最优秀、性价比最高的视觉产品提供给广大用户,以不断满足客户日益增长的要求。出师表 两汉:诸葛亮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机器视觉光源的选择

机器视觉光源选择 一、机器视觉光源分类 OPT机器视觉光源共有25大系列 1、环形光源(OPT-RI系列) 特点:环形光源提供不同角度照射,能突出物体的三维信息,有效解决对角照射阴影问题。高密度LED阵列,高亮度;多种紧凑设计,节省安装空间;可选配漫射板导光,光线均匀扩散。 使用:PCB基板检测;IC元件检测;显微镜照明;液晶校正;塑胶容器检测;集成电路印字检测;通用外观检测。 2、条形光源(OPT-LI系列) 特点:条形光源是较大方形结构被测物的首选光源;颜色可根据需求搭配,自由组合;照射角度和安装随意可调。 使用:金属、玻璃等表面检查;表面裂缝检测;LCD面板检测;线阵相机照明;图像扫描。 3、高均匀条形光源(OPT-LIT系列) 特点:高密度贴片LED,高亮度,高散射漫射板,均匀性好;良好的散热设计确保产品稳定性和寿命;安装简单、角度随意可调;尺寸设计灵活;颜色多样可选,可定制多色混合、多类型排布非标产品。 使用:电子元件识别和检测;服装纺织;印刷品质量检测;家用电器外壳检测;圆柱体表面缺陷检测;食品包装检测;灯箱照明;替代荧光灯。 4、条形组合光源(OPT-LIM系列) 特点:四边配置条形光,每边照明独立可控;可根据被测物要求调整所需照明角度,适用性广。 使用:PCB基板检测,IC元件检测;显微镜照明,包装条码照明;二次元影像测量。 5、同轴光源(OPT-CO系列) 特点:高密度排列LED,亮度大幅提高;独特的散热结构,延长寿命,提高稳定性;高级镀膜分光镜,减少光损失;成像清晰,亮度均匀。 使用:此系列光源最适宜用于反射度极高的物体,如金属、玻璃、胶片、晶片等表面的划伤检测;芯片和硅晶片的破损检测,Mark点定位;包装条码识别。 6、底部背光源(OPT-FL系列) 特点:用高密度LED阵列面提供高强度背光照明,能突出物体的外形轮廓特征,尤其适合作为显微镜的载物台;红白两用背光源、红蓝多用背光源,能调配出不同的颜色,满足不同被测物多色要求。 使用:机械零件尺寸的测量;电子元件、IC的引脚、端子连接器检测;胶片污点检测;透明物体划痕检测等。

光的传播教学设计

《光的传播》教学设计 一、教学背景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光学开篇的第一节,涉及光的产生和传播,其中光的传播包括传播规律、直线传播的应用、传播速度等方面内容。光的直线传播规律是几何光学的基础,是学习光的反射和折射必备的基础知识。光线是一种理想模型,通过光线教学,可以初步培养、训练学生利用物理模型来研究物理问题的能力,同时可以训练、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二)学生情况分析 光这个名词是学生所熟悉的,学生从小就接触到各种形形色色的光现象,但由于缺乏切身感受和直接经验,他们对光的传播规律的印象只是生活中的一些感性和片面的认识,认为光要么沿直线传播,要么发生反射,而对于光在同种不均匀的介质中传播路径会发生弯曲不容易理解。为此,教学中应设计好相关实验,为学生提供亲身经历,主动参与的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的直接经验和亲身体验,在实验事实基础上,帮助学生全面的理解光的传播规律。考虑到初二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和应用所学知识解释解决简单问题的愿望和能力,本节课在体验过程中设置了一些具有相当难度的问题,为学生挑战难关,获得成功喜悦创造了环境,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小组交流合作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光的传播规律并会用光线描述光的传播路径。 (2)会用光的直线传播规律解释一些现象,了解光的直线传播规律在社会生活与生产中的一些应用。 (3)了解光在真空中和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观察光在空气、水、果冻等介质中的传播,有初步的观察能力,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2)通过演示“影子”“小孔成像”等实验,有运用物理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乐于探索生活中的光现象。 (2)有将光的传播规律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光的直线传播。 难点:如何观察光的传播路径。 四、教学策略与学习策略: 教学策略:实验探究、自主构建相结合,教师主导、学生为主体相结合。 学习策略: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相结合,小组反馈、动态评价相结合。

光的传播颜色教案示例一

第一节光的传播颜色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 了解光源,知道光源大致分为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两类。 2 理解光的直线传播及其应用。 3 了解光在真空和空气中的传播速度c=3×108m/s。 4 了解色散现象,知道光的三原色和颜料三原色。 (二)能力目标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和实验能力。通过探究活动体验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三)情感体验目标 1 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 通过探究式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乐于参与物理学习活动。 二、教学设想 1 重点、难点、疑点 (1)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2)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快,真空中的光速为c=3×108m/s。 (3)探究色光混合和颜料混合的规律。 2 课型及基本教学思路 课型:新授课。 基本教学思路:这节课可在观察实验的基础上,激发学生讨论,从而分析概括,光的直线传播和色光、颜料的混合规律。 三、教具学具准备 霓虹灯、蜡烛、小灯泡、篮球、乒乓球、水槽、牛奶、厚玻璃、三棱镜、手电筒、彩色透明胶片、彩色陀螺、极光图片、雨后彩虹图片、颜料、画板。 四、教学设计

(一)引入新课 1.打开事先准备好的彩灯,在优美的舞曲声中欣赏变幻的七色光。 2.漆黑的夜晚会伸手不见五指,为什么? (二)新课教学 1.整体感知 通过观察讨论,认识各种光源。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在真空中的光速最大,通常取c=3×108m/s。 白光能分解成各种色光,其中把红、绿、蓝三色光称为光的三原色。颜料的三原色是红、黄、蓝。 2.教学互动 互动1:你知道哪些光源?它们有什么特点? 明确观看实物、图片资料,认识各种光源,所谓光源是指能自行发光的物体。例如太阳、萤火虫……。启发大家归类出光源可分为人造光源和天然光源。 互动2:体育课上随着老师的口令,同学们总能很快地排好各种队形,为什么? 明确猜想光在空气是沿直线传播的,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设计实验,观察光在空气中、水中、玻璃中的传播情况,从而归纳出: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互动3:日食、月食是怎么回事?真有天狗吞月吗? 明确利用小灯泡,乒乓球,篮球演示日食、月食现象,显然日食、月食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小孔成像、影子等都说明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互动3:打靶的时候,怎样才能瞄准? 明确利用光的直线传播,打靶瞄准时只要把枪上的缺口、准星、射击目标三点放在一直线上就行了。其实排队、挖掘隧道、激光引导方向等都是应用了光的直线传播的原理。 互动4:打雷时,雷声与闪电同时发生,为什么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而后听到雷声? 明确因为光的传播速度比声音快。光在真空中速度最快,光在水中的速度

机器视觉之光源的显色性与色温

光源的显色性与色温 光源对物体的显色能力称为显色性,是通过与同色温的参考或基准光源(白炽灯或太阳光)下物体外观颜色的比较。光所发射的光谱内容决定光源的光色,但同样光色可由许多,少数甚至仅仅两个单色的光波纵使而成,对各个颜色的显色性亦大不相同。相同光色的光源会有相异的光谱组成,光谱组成较广的光源较有可能提供较佳的显色品质。 当光源光谱中很少或缺乏物体在基准光源下所反射的主波时,会使颜色产生明显的色差(color shift)。色差程度愈大,光源对该色的显色性愈差。演色指数系数(Kaufman)仍为目前定义光源显色性评价的普遍方法
显色分两种 忠实显色:能正确表现物质本来的颜色需使用显色指数(Ra)高的光源,其数值接近100,显色性最好。 效果显色:要鲜明地强调特定色彩,表现美的生活可以利用加色的方法来加强显色效果。采用低色温光源照射,能使红色更加鲜艳;采用中等色温光源照射,使蓝色具有清凉感;采用高色温光源照射,使物体有冷的感觉。 显色指数与显色性的关系 当光源光谱中很少或缺乏物体在基准光源下所反射的主波时,会使颜色产生明显的color shift.色差程度越大,光源对该色的显色性越差。演色指数系数(Kau fman)仍为目前定义光源显色性评价的普遍方法。 白炽灯的显色指数定义为100,视为理想的基准光源。此系统以8种彩度中等的标准色样来检验,比较在测试光源下与在同色温的基准下此8色的偏离(Deviation)程度,以测量该光源的显色指数,取平均偏差值Ra20-100,以100为最高,平均色差越大,Rr值越低。低于20的光源通常不适于一般用途。

指数(Ra)等级显色性一般应用90-100 1A 优良需要色彩精确对比的场所 80-89 1B 需要色彩正确判断的场所 60-79 2 普通需要中等显色性的场所 40-59 3 对显色性的要求较低,色差较小的场所 20-39 4 较差对显色性无具体要求的场所 色温(CT-color temperature) 光源所发出的光的颜色与黑体在某一温度下辐射的颜色相同时,黑体的温度就称为该光源的色温,用绝对温度K(kelvim)表示.黑体辐射理论是建立在热辐射基础上的,所以白炽灯一类的热辐射光源的光谱功率分布与黑体在可见区的光谱功率分布比较接近,都是连续光谱,用色温的概念完全可以描述这类光源的颜色特性。 关色温(CCT-correlated color temperature) 光源所发出的光的颜色与黑体在某一温度下辐射的颜色接近时,黑体的温度就称为该光源的相关色温,单位为K。由于气体放电光源一般为非连续光谱,与黑体辐射的连续光谱不能完全吻合,所以都采用相关色温来近似描述其颜色特性。色温(或相关色温)在3300K 以下的光源,颜色偏红,给人一种温暖的感觉。色温超过5300K时,颜色偏兰,给人一种清冷的感觉。通常气温较高的地区,人们多采用色温高于4000K的光源,而气温较低的地区则多用4000K以下的光源。 色指数(Ra-color rendering index) 太阳光和白炽灯均是辐射连续光谱,在可见光的波长(380nm-760nm)范围内,包含着红、橙、黄、绿、青、蓝、紫等各种色光。物体在太阳光和白炽灯的照射下,显示出它的真实颜色,但当物体在非连续光谱的气体放电灯的照射下,颜色就会有不同程度的失真。我们把光源对物体真实颜色的呈现程度称为光源的显色性。为了对光源的显色性进行定量的

机器视觉光源照明设计基本要素分析

判断机器视觉的照明的好坏,首先必须了解什么是光源需要做到的!显然光源应该不仅仅是使检测部件能够被摄像头“看见”。有时候,一个完整的机器视觉系统无法支持工作,但是仅仅优化一下光源就可以使系统正常工作。照明的目的是增强对比度。在一幅机器视觉的图像中,对比度代表着图像信号的质量,它反应了两个区域间的差别,比如物体和背景的差别。因此,设计光源照明的第一步是确定区域间的不同,然后用光源来突出这些不同之处。 对比度:对比度对机器视觉来说非常重要。机器视觉应用的照明的最重要的任务就是使需要被观察的特征与需要被忽略的图像特征之间产生最大的对比度,从而易于特征的区分。对比度定义为在特征与其周围的区域之间有足够的灰度量区别。好的照明应该能够保证需要检测的特征突出于其他背景。 亮度:当选择两种光源的时候,最佳的选择是选择更亮的那个。当光源不够亮时,可能有三种不好的情况会出现。第一,相机的信噪比不够;由于光源的亮度不够,图像的对比度必然不够,在图像上出现噪声的可能性也随即增大。其次,光源的亮度不够,必然要加大光圈,从而减小了景深。另外,当光源的亮度不够的时候,自然光等随机光对系统的影响会最大。 鲁棒性:另一个测试好光源的方法是看光源是否对部件的位置敏感度最小。当光源放置在摄像头视野的不同区域或不同角度时,结果图像应该不会随之变化。方向性很强的光源,增大了对高亮区域的镜面反射发生的可能性,这不利于后面的特征提取。在很多情况下,好的光源需要在实际工作中与其在实验室中的有相同的效果。好的光源需要能够使你需要寻找的特征非常明显,除了是摄像头能够拍摄到部件外,好的光源应该能够产生最大的对比度、亮度足够且对部件的位置变化不敏感。光源选择好了,剩下来的工作就容易多了!机器视觉应用关心的是反射光(除非使用背光)。物体表面的几何形状、光泽及颜色决定了光在物体表面如何反射。机器视觉应用的光源控制的诀窍归结到一点就是如何控制光源反射。如何能够控制好光源的反射,那么获得的图像就可以控制了。因此,在机器视觉应用中,当光源入射到给定物体表面的时候,明白光源最重要的方面就是要控制好光源及其反映。 光源可预测:当光源入射到物体表面的时候,光源的反映是可以预测的。光源可能被吸收或被反射。光可能被完全吸收(黑金属材料,表面难以照亮)或者被部分吸收(造成了颜色的变化及亮度的不同)。不被吸收的光就会被反射,入射光的角度等于反射光的角度,这个科学的定律大大简化了机器视觉光源,因为理想的想定的效果可以通过控制光源而实现。 物体表面:如果光源按照可预测的方式传播,那么又是什么原因使机器视觉的光源设计如此的棘手呢?使机器视觉照明复杂化的是物体表面的变化造成的。如果所有物体表面是相同的,在解决实际应用的时候就没有必要采用不同的光源技术了。但由于物体表面的不同,因此需要观察视野中的物体表面,并分析光源入射的反映。 控制反射:本文前面提到了,如果反射光可以控制,图像就可以控制了。这点再怎么强度也不为过。因此在涉及机器视觉应用的光源设计时,最重要的原则就是控制好哪里的光源反射到透镜及反射的程度。机器视觉的光源设计就是对反射的研究。在视觉应用中,当观测一个物体以决定需要什么样的光源的时候,首先需要问自己这样的问题:“我如何才能让物体显现?”“我如何才能应用光源使必须的光反射到镜头中以获得物体外表?” 影响反射效果的因素有:光源的位置,物体表面的纹理,物体表面的几何形状及光源的均匀性。

边干边学_机器视觉_第一章 选择光源

目录 第1章搭建机器视觉处理平台 (1) 1.1 选择光源 (1) 1.1.1 常见的光源类型 (1) 1.1.2 照明效果的优化 (5) 1.1.3 光源评估服务 (7)

第1章搭建机器视觉处理平台 通常,典型的机器视觉系统由以下四个部分——光源、相机、图像采集卡和图像处理软件组成,如图1.1所示。 图1.1 典型的机器视觉系统 作为机器视觉系统开发工程师,我们必须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好光源,相机,图像采集卡和图像处理软件。下面本文将依次介绍如何选择光源,相机,图像采集卡和图像处理软件,并介绍一种对初学者来说性价比非常高的学习方案。 1.1 选择光源 刚接触机器视觉系统时可能无法意识到光源选择恰当与否直接关系到系统的成败。例如,把10斤红豆(待观察的对象特征)、10斤绿豆(不需要关注的物体)和10斤沙子(噪声)混合在一起让你在三分钟内把10斤红豆筛选出来和把10斤红豆、1斤绿豆、1斤沙子混合在一起让你在三分钟内把10斤红豆筛选出来,谁更容易些?显然干扰少(绿豆),噪声低(沙子)的工作才能干的又快又好! 选择光源的目标就是:1、增强待处理的物体特征; 2、减弱不需要关注的物体和噪声的干扰; 3、不会引入额外的干扰。 以获取高品质、高对比度的图像。 按照明方式的不同,光源可以分为:直接照明光源、散射照明光源、背光照明光源、同轴照明光源和特殊照明光源。下面,本文将依次介绍各种不同的光源。 1.1.1常见的光源类型 1.直接照明光源 直接照明光源就是光源直接照射到被检测物体上,它的特点是照射局域集中、亮度高和安装方便,可以得到清楚的影像。常见的直接照明方式有沐光方式、低角度方式、条形方式和聚光方式。 沐光方式 沐光方式常用的是LED环形光源,如图2.1所示。高密度的LED阵列排列在伞状结构中,可以在照明区域产生集中的强光。 图2.1的右方部分是LED环形光源的安装部分,其中被检测的物体应该在图中的Work 区域。

光的传播教案

光的传播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并能用来解释影的形成、日食、月食等现象. 2.知道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知道光在其他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真空中的速度小.能力目标 1.通过光线的概念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利用物理模型研究问题的能力. 2.通过观察实验分析实验培养学生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分析、概括、推理). 3.通过解释光直线传播的现象,培养学生利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1.通过对日食、月食成因的教学,进行反对迷信、崇尚科学的思想教育. 2.通过对我国古代对小孔成像研究所取得的成就,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对学生进行严谨的科学态度教育. 教材分析 本节的重点是理解光的直线传播规律,知道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难点是对光的直线传播条件的认识.学习时要认真观察实验,并注意利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重要现象.如小孔成像、影的形成、日食、月食等. 教材首先介绍了光源,并通过图5—1说明光源的确切含义.教材通过对生活中的光现象:汽车头灯射出的光束、电影放映机射向银幕的光束等归纳得出光的传播是直线进行的,从而引出光线的概念;然后以激光准直为例,说明光沿直线传播现象的应用,影子是生活中的常见现象,教材通过对影子、日食、月食的分析进一步证明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鉴于学生的能力教材并未对日食和月食进行过多的论述,教师要注意加以引导,避免冲淡重点知识的教学.本节的最后介绍了光速,并指出在不同介质中光的传播速度不同. 教法建议 1)加强演示实验 利用激光演示光在空气、水、玻璃中的传播情况,再用自然光进行演示,从而得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组织学生讨论,由学生举出应用光沿直线传播的实例,如:射击、排队等.日食和月食的讲解可配合以录像电脑模拟加强感性认识. 2)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解释现象. 影子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影子是从何而来的呢?这个问题对学生会有较大的吸引力,可利用投影仪做出不同的影像,要求学生利用新学的知识加以解释,再在教师的指导下对日食和月食进行简单的说明.增加小孔成像的实验,并进行讨论,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解释小孔成像的原因. 3)适当设疑强化概念 光沿直线传播是有条件的,对此可通过设疑进行强化,并通过演示实验加以证明. 4)进行学史教育培养科学探索精神 对光速的教学不要紧限结果,要增加一些学史的知识,从而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重点:理解光的直线传播规律. 教学难点:对光的直线传播条件的认识. 教具: 装有水的大水槽、激光演示器或激光笔、浇花用喷雾器、方木板、白纸、大头针、直尺、图钉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光的直线传播》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光的直线传播》教案 下面是出guo为大家的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光的直线传播》教案,欢迎大家阅读。更多相关内容请关注出guo教案栏目。 教学目标 1.1 知识与技能: 1. 能通过探究,归纳得出光的传播规律,能用光的直线传播来理解小孔成像、月食日食等现象。 2. 了解光传播需要一定的时间,知道真空和空气中的光速,理解激光测距的原理。 3. 了解我国古代在光现象研究上的成就。 1.2过程与方法 4. 通过经历“光是怎样传播的”探究过程,培养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5. 通过本节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光现象与生活、自然现象密切相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 2.1 教学重点 实验探究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2 教学难点 培养提出问题、表述问题的能力。 教学工具

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6.1 引入新课 【师问】上手影、日偏食时,太阳通过树叶间的小孔在墙上成像、日食与月食,这些现象都与什么有关。 【生答】这些现象都与我们这一届学习的内容有关。 【目的】通过列举日常生活中学生了解到的现象,通过提问究因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6.2 新知介绍 1、光源 【师问】通过图片展示,请问它们的共同点是什么? 【生答】都可以发光。 【师归纳】能够自行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师问】月亮是光源吗? 【生答】我们平时所看到的月亮,只是反射太阳光而已,并不是月亮本身发光的,因此月亮不是光源! 【目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归纳能力。 2、光的直线传播 1) 【师问】怎样表示光线? 【生答】一条带有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 【师问】是否看到了一条条光线? 【生答】没有。光线是看不到的。

机器视觉光源选型

机器视觉光源 在机器视觉系统中,获得一张高质量的可处理的图像是至关 重要。系统之所以成功,首先要保证图像质量好,特征明显。一个机器视觉项目之所以失败,大部分情况是由于图像质量。? 目的:将被测物体与背景尽量明显分别,获得高品质、高对比度的图?地位 :机器视觉三大技术(采像技术,处理技术,运动控制技术)之一 · 重要性:直接影响系统的成败,处理精度和速度 透明矿泉水瓶表面日期检测,通过打光使得原本不易区分的字符与背景区分开来,取得图像对比度。

色温波长照度灰度值 色温是按绝对黑体来定义的,绝对黑体的辐射和光源在可见区的辐射完全相同时,此时黑体的温度就称此光源的色温。低色温光源的特征是能量分布中,红辐射相对来说要多些,通常称为“暖光”;色温提高后,能量分布中,蓝辐射的比例增加,通常称为“冷光”。指波在一个振动周期 内传播的距离。也就 是沿着波的传播方向, 相邻两个振动位相相 差2π的点之间的距 离。波长λ等于波速V 和周期T的乘积,即λ =VT。同一频率的波 在不同介质中以不同 速度传播,所以波长 也不同。 光照强度是指单位面 积上所接受可见光的 能量,简称照度[1] , 单位勒克斯(Lux或 Lx)。为物理术语, 用于指示光照的强弱 和物体表面积被照明 程度的量。 指黑白图像中点的颜 色深度,范围一般从 0到255,白色为255, 黑色为0,故黑白图 片也称灰度图像,在 医学、图像识别领域 有很广泛的用途。 关键词基本概念

基本概念波长 VLight光源标准波长为: 红光:625nm 绿光:525nm 蓝光:425nm 紫外:375nm 红外:850nm/940nm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四章 第1节《光源 光的传播》学案 教科版

《光源光的传播》 学习预设问题与活动规则 与评价 教学(学习)目标1.理解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认识反射、折射现象. 2.了解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c=3×108m/s. 3.了解光在社会生活与生产中的一些应用. 认真阅读 明确目标 导入新课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在生活中有很多奇妙的现象:如打雷时,雷声和闪电在同时同地发生,但为什么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人的影子为什么早晚长中午短呢?在开凿大山隧道时,工程师们用什么办法才能使掘进机沿直线前进来保证隧道不会发生偏折呢?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知识点一:光源 自主学习:阅读教材P56页“光源”部分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1.能够的物体叫做光源。光源可分为和 两种。常见的光源有:、、等 [及时练习] 下列物体属于光源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A.太阳 B.月亮 C.钻石 D.点亮的蜡烛 E.萤火虫 F.正在工作的电灯 知识点二:光是怎样传播的 提出问题:光从光源发出后,是怎样传播的呢? 思考:激光笔发出的光照射到墙上,能看到一个亮点,我们看不见光的传播路 径。怎样才能将光的传播路径显现出来呢? (1)可以用白纸板衬托来显现光在空气中的传播; (2)可以用蚊香放在杯子里燃烧产生的烟雾来显现; (3)可以将少量的奶粉颗粒放入水中来显现光在水中传播路线; (4)可以让光穿过果冻来显现光在果冻中(固体)中的传播路线。 1.实验探究:光是沿直线传播吗? 实验一:如图,点燃卫生香,将烧杯倒扣在上方,当杯内烟较浓时,立即用 激光笔从左向右照射烧杯,你看到了什么?说明什么? 看到了,说明 实验二:如图,向水槽的水中滴入两滴牛奶,搅拌均匀,立即用激光笔从左 向右照射烧杯,你看到了什么?说明什么? 看到了,说明 实验三:用激光笔照射玻璃砖,你看到了什么?说明什么? 要求: 1、先独立 思考 2、组内交 流讨论, 补充完善 3、三分钟 后小组展 示。 同学们完 成后小组 代表展 示,其他 小组质 疑,老师 完善,评 价激励

最新4.1光源 光的传播教案课时练

4.1 光源光的传播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光源,知道光源大致分为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两类。 2、理解光沿直线传播及其应用。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归纳得出光的传播规律,进而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小孔成像、影子形成等。 2.观察光在空气中和水中传播的实验现象,了解实验是研究物理问题的重要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乐于参与物理学习活动。 2.通过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了解当前在光学研究上的成就,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热情。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光源、光的直线传播、光速。 【教学难点】 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现象。 课前准备 多媒体、玻璃砖、光具座、带有小孔的屏、光屏、蜡烛、火柴等。 教学方法与手段 1、观察实验法 2、启发式教学 3、达标练习法 4、学生实验 5、分析归纳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新课引入 利用多媒体播放一段美丽的城市夜景视频 教师:是谁将城市的夜晚装点的如此美丽多彩?从今天开始,我将和大家一起探索光的奥秘!(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美丽的光,陶冶情操,激发求知的欲望。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的新课程理念。) 二、进行新课 1、光源 师:我们生活中除灯光外还有哪些发光的物体呢?(学生思考并回答) 利用多媒体展示预设的发光体的图片(如:烟花、极光等学生不易想到的)。 师:通过分析上述发光体的特点来定义光源:我们把能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师:发挥你的智慧,你能将它们进行分类吗?(学生根据光源实例分析并回答) 学生至少能说出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教师补充依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如:生物光源和

光的直线传播教案

光的直线传播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并能用来解释影的形成、日食、月食等现象. 2.知道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知道光在其他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真空中的速度小. 能力目标 1.通过光线的概念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利用物理模型研究问题的能力. 2.通过观察实验分析实验培养学生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分析、概括、推理). 3.通过解释光直线传播的现象,培养学生利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1.通过对日食、月食成因的教学,进行反对迷信、崇尚科学的思想教育. 2.通过对我国古代对小孔成像研究所取得的成就,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对学生进行严 谨的科学态度教育.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的重点是理解光的直线传播规律,知道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难点是对光的直 线传播条件的认识.学习时要认真观察实验,并注意利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生活和自然界 中的一些重要现象.如小孔成像、影的形成、日食、月食等. 教材首先介绍了光源,并通过图5―1说明光源的确切含义.教材通过对生活中的光 现象:汽车头灯射出的光束、电影放映机射向银幕的光束等归纳得出光的传播是直线进行的,从而引出光线的概念;然后以激光准直为例,说明光沿直线传播现象的应用,影子是 生活中的常见现象,教材通过对影子、日食、月食的分析进一步证明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 直线传播的,鉴于学生的能力教材并未对日食和月食进行过多的论述,教师要注意加以引导,避免冲淡重点知识的教学.本节的最后介绍了光速,并指出在不同介质中光的传播速 度不同. 教法建议 1)加强演示实验

利用激光演示光在空气、水、玻璃中的传播情况,再用自然光进行演示,从而得出光 是沿直线传播的.组织学生讨论,由学生举出应用光沿直线传播的实例,如:射击、排队等.日食和月食的讲解可配合以录像电脑模拟加强感性认识. 2)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解释现象. 影子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影子是从何而来的呢?这个问题对学生会有较大的吸引力,可利用投影仪做出不同的影像,要求学生利用新学的知识加以解释,再在教师的指导 下对日食和月食进行简单的说明.增加小孔成像的实验,并进行讨论,然后在教师的指导 下由学生解释小孔成像的原因. 3)适当设疑强化概念 光沿直线传播是有条件的,对此可通过设疑进行强化,并通过演示实验加以证明. 4)进行学史教育培养科学探索精神 对光速的教学不要紧限结果,要增加一些学史的知识,从而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重点:理解光的直线传播规律. 教学难点:对光的直线传播条件的认识. 教具: 装有水的大水槽、激光演示器或激光笔、浇花用喷雾器、方木板、白纸、大头针、直尺、图钉 教学过程设计: 一、新课引入 方法1:从本章的引言导入新课 首先请同学说明光对人类生活和生产的重要性,说明人看清物体是由于有光进入眼睛 引起视觉.然后简介人类很早就不仅使用自然光源,而且还研究和使用人造光源了.接着 按书上图5-1简介人造光源的发展,提出问题“光源发出的光沿什么途径传播?”从而引 入新课.这样引入新课既可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进行了劳动创造人类文明观点的教育. 方法2:由学生活动实践引入新课 课前布置物理实际活动内容“调查光源发展史”,并要求学生上课时带来自己准备的 光源,上课开始请几位同学简介光源发展(其余同学的资料课下交流展示),展示各自准

光源 光的传播 教学设计

第四章在光的世界里 第一节光源光的传播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光源,理解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认识反射、折射现象。 (2)知道光能传播能量和信息。 (3)了解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8 3.010/C m s =?。 (4)了解光在社会生活和生产中的一些应用。 2.过程与方法: (1)观察实验现象,认识光沿直线传播是有条件的。 (2)通过讨论“光传播的是什么”,了解光是传播能量和信息的重要载体。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让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态度。 (2)通过介绍墨子在光学中的贡献,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理解光的直线传播规律。 难点:对光的直线传播条件的认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情境引入: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曾经在电视或者是生活中看过的城市夜景 问:城市夜景美丽吗? 学生回答:美丽。 教师:城市夜景原本没有那么光亮、美丽,但人们凭借自己的智慧,给城市黑夜带来了光明与美丽。 问:城市夜景中的光来自于哪里呢? 学生回答:光源。 教师:对,同学们回答得很正确。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四章《在光的世界里》第一节《光源光的传播》的内容。 二。、进行新课。

(一)、光源 提出问题: 1.什么是光源?------能自行发光并正在发光的物体 2.在太阳、月亮、地球、萤火虫、镜子、宝石、点燃的蜡烛、发光的电灯、投影仪屏幕这些物体中,属于光源的有哪些?------太阳、萤火虫、点燃的蜡烛、发光的电灯 3.这些光源能按什么规律分类呢?------人造(点燃的蜡烛、发光的电灯)与自然(太阳、萤火虫) 教师:城市夜景主要就是靠各种人造光源来亮化的。 (二)、光是怎样传播的 1.创设情境:(回忆)晚上汽车灯射出的光,手电筒射出的光。(动手做一做)教师让学生用激光笔照射一下。 提出问题:光从光源发出后,是怎样传播的呢? 学生回答:光沿直线传播 2.“实验探究”光总是沿直线传播吗? (1)将激光束斜射到光滑的桌面上,观察光束的传播径迹有什么变化。【学生实验】(2)将激光束射向水中,观察光束的传播径迹。【教师演示】 提出问题: ①光在传播时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其表面会怎样? ②光从一种透明介质进入另一种透明介质时,传播方向会不会发生变化? 学生回答 教师:光射到光滑桌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桌面反射出去,这种现象就是光的反射现象;光由空气射向水,在与水的交界面处改变了光的传播方向,进入水中,这种现象就是光的折射现象。(注意:反射和折射是同时发生的。) 引导学生初步总结:由于光在空气及水中是沿直线传播的,所以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之一是“同种介质”。 (3)光可以在空气、水等透明介质中传播,这些物质叫做光的介质。 提出问题:光在同种介质中一定沿直线传播吗? 观察教材图4-1-4(将激光束射进密度不均匀的糖水时光的传播径迹),回答上述问题。 教师:根据刚才的实验和图片资料,关于光的传播径迹,你有什么什么认识?和同桌讨论交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